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公共空间设计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空间设计理论

第1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经济效益;全过程

1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 工程造价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及其发展有着较为复杂的背景,实际管理过程中深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停留在“三性一静”状态,即造价定额的统一、综合、指令性,工程、用料及机械价格的静态性;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分离,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尚未得到积极贯彻和执行。

1.2 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尽管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实际的贯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就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来说,存在普遍较低的问题。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中,本科毕业生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人员为专科生,甚至还有些人员没有文凭。与此同时,由于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具有总经济师资质的人才少之又少。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素质的低下,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确定工程的造价。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是通过概预算来确定造价,采用定额+费用+文件规定的模式进行。先按照定额计算出直接费用,然后根据费用标准计算出间接费、利润及税金等,最后得出工程造价。其中,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计算,参照定额和收费标准进行,即“量价合一”的定额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直接费用的人工、材料及机械价格相对稳定,企业管理模式单一,“量价合一”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这种静态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方法逐渐产生,并迅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实施。

2 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工程项目的决策是投资行为方案选择和决定的过程,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所进行的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所进行的比较选择,进而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在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重要把握两个因素,即成本与规模。

2.1 工程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

要确定合理的工程项目规模,就必须对拟建工程项目的生产规模进行合理确定,如果生产规模太小,就容易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单位产品的成本较高,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如果生产规模太大,就容易导致工程项目的市场需求过大,引起开工不足,产品积压等情况,降低销售,同样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意义重大。

2.2 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确定

在工程建设中,建设标准和水平应该充分的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受地区、规模及建设等级的不同,其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就会有所不同。

3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完成了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后,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质量在整个工程建设的实际效益中至关重要。作为重点环节,必须克服传统观念,树立新理念和新思想,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3.1 积极开展设计招标

工程建设的设计招标要通过设计招标方案竞选来完成,对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的选择,是设计招标的第一步。首先,建设单位一般会事先通过报刊、信息网络等其他媒介公告,多方吸引设计单位参与,获得较多可选的设计方案。然后,组建专家小组,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对设计方案在技术、功能及结构、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综合对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进行评定,选出最佳方案;同时,要集思广益,集各种设计方案的优点,使设计方案更加完美。

3.2 积极运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同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工程造价。在价值工程中,让设计人员参与其中,就可以有效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只重视功能而忽视成本所导致的问题。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意,尽量提供既能保证实际需求,又能有效控制造价的设计方案。

3.3 在设计方案中鼓励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是指在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内进行,根据初步设计的概算造价限额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并对施工图设计的各项专业设计文件作出决策。因此,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系统中的关键措施,设计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必须保持密切的配合,达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性。强化设计人员的造价意识,行程有机整体,克服脱节现象,进而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

4 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前期,须对工程概况、工程施工条件及投资额,工程付款及工程风险等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然后判断是否参与投标。在确定参与投标后,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把握:

4.1 积极发现问题

在进行投标时,必须对招标文件、图纸及相关资料进行反复推敲,不放过文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或疑问,尤其对确实有影响造价或具有模糊概念的,或者对可能造成索赔的依据及对造价可能产生影响的文件,应该慎重处理。

4.2 认真、仔细进行编标

企业在对标书进行编制时,应该积极成立专门的编标小组,并且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编标人员必须敬业,一丝不苟,充分掌握招标文件的要求,尤其对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工程报价的准确性进行把握;对于不能把握,需凭经验进行估算的部分,必须征询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坚持实事求是。

4.3 对定标报价和利润进行准确报价

编标小组完成预算结果后,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最后的投标报价,具体而言,主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来进行定价。评标办法多种多样,有些采用复合标底;有的则是在投标报价时进行平均值算术。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应用投标策略和技巧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目标利润进行,在合理的范围内取得低价,进而获得更大的中标概率,获得最终定价。

5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对合同进行落实,对投资控制进行实施操作,并使得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的周期长,而且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在这一阶段,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投资控制,充分管理资金,并提高投资效益。工程项目得到批准开工建设后,即进入了施工阶段,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及施工合同和组织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及成本安全等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在完成施工验收竣工后,将施工单位移交建设单位。对此,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5.1 重视合同及相关文件管理

一方面,合同是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依据,加强合同管理,保证合同造价的严密性、合理性,尽量减少合同纠纷,达到双方共赢,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另一方面,在合同签订后,必须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尤其是重要的工地联系单、会议纪要等文件,视为合同的延伸和解释材料,务必保证其完整性。加强档案建设,重视资料管理,报账资料的有条不紊。

5.2 对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合理优化

一方面,加强准备工作,施工单位中标之后就要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同的设计方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同,相关人员应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技术、劳动力等情况,对各项技术经济条件和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提出改进意见,合理优化方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行进度编制时,保证施工的先后顺序,分阶段进行,避免施工过于集中和散乱,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有节奏进行。同时,还要加强施工机械的利用率,机械设备的使用是提高工程效率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在不影响总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对施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加大施工机械利用,进而达到效率和利润的双赢。

6 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实施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必须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建立严格的审计管理制度,保证严格的制度办法和程序,进而提高决算的真实和严肃性。同时,随着各项政策法规的实施,监管部门还应保持自律,严守职责,抗拒诱惑。

在法律法规方面,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加快建设步伐,加大政府代表的监管力度和范围,形成全新的监管机制;如果存在不自律的现象,应该强之以法,充分发挥政府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宏观调控。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必须树立新的理念,掌握新的方法,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是一个全面的管理过程,任何环节都不可疏忽。只有在每一环节严格把关,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巍瑞丽.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探讨[J].才智,2011,(19).

第2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 财务管理 内部会计控制

一、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对工程内部的物资和财务采用必要的控制方法进行合理的记录和报告,使工程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保证报表及账目的真实。内部会计控制是工程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水利工程的全过程,对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工程预算的顺利进行

内部会计控制在水利工程的准备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水利工程属于大型基础性建设,在施工前必须进行项目可行性的财务分析,其中项目期间的资金预算、工程造价的审核、工程量和费用的审核等都需要内部会计控制对其进行可行性的财务分析。通过可行性的分析可以大大降低虚假报价的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投标中内部会计控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审核项目投标书、投标单位的经营情况等文件,实现了对招投标过程的全程监督,将工程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降低工程预算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水利工程的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内部会计控制对成本控制的作用也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项目资金被占用和挪用。会计人员在水利工程的资金使用方面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通过对专项账户的审核,可以有效杜绝挪用公款的不良行为,实现专款专用。

其次,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更好地监督。会计人员要严格根据合同的规定,对项目的支付方式、承包商的支付申请书等进行严格的审核,确定是否进行最终资金结算,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备采购和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符合合同规定的才予以批准,这就有效地控制了单位的采购成本,既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更有助于项目成本的降低。

(三)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工程的验收

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保证。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对竣工的工程账款、工程造价、成本费用等进行审查和检验,评估工程的整体效益。其次,在水利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水平,追回一些应收账款等,为水利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了水利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水利工程建设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的方面比较复杂,涵盖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首先,水利工程的决策是要通过管理人员决定,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势必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由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员工很难参与到其中去,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对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管理层和员工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可操作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力不够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项目,对于工程前期的预算不够精准,造成了一些可以避免的费用列入了预算当中去,大大增加了预算成本,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化,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的欠缺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预算机制的好坏。

(三)项目工程缺乏监管力

水利工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一定的监督,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还运用一般的会计制度进行管理与监督,例如防汛费、维修费等并没有列明开支范围与规范。水利工程应该根据自身的项目工程特点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合理安排人员对项目工程进行财务监督与管理,并要确保会计制度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三、加强水利工程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水利工程会计制度

水利工程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也应该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进行完善,合理有效的会计制度更有助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创新资金和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集中支付制度,水利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账户,通过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减少会计管理的工作量,可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另一方面,建立集中审核机制,对于那些水利工程规模较小的项目建议使用集中审核的方法,采用集中审核的机制可以更好地控制项目工程的资金使用。

其次,通过不断完善现有制度,不断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一方面要对原有制度进行精简,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参与主体多等特点,复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不利于各个部门职能的发挥,而且也降低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效率,因此可以看出只有简化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适合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结合实际,由于每个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规模、自然环境、参与主体和设计方案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采用合理的机制。

(二)提高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素质

水利工程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效果,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强化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对水利工程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避免如挪用专项资金之类犯法行为的发生。

其次,要对水利工程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会计人员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会计政策,又可以使其对水利工程项目有更好的了解,方便内部会计控制的顺利进行。

最后,根据每位员工的职业素质实施合理的岗位编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在相互激励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健全水利工程内部组织机构

水利工程属于大型建设工程,大量复杂多变的参与主体加大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顺利实施需要依赖于一个清晰的内部组织机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设立部门要合理。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说贯穿水利工程项目的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因此在每个阶段的会计职责就会有所差异,合理地设置部门岗位将有利于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大大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效率,例如在工程准备阶段可以设立预算部门、预算审核部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立资金支付部门,竣工验收时设立项目审计部门等。

其次,明确岗位职责。水利工程项目的所有参与主体都要接受内部会计控制的审核,因而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要明确各个参与主体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越权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这样更有利于内部会计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其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管理创新,探索出一条持续优化、科学合理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徐小勇.改善水利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

[2]成可.新时期加强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9).

第3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公路网络建设中,国省道公路的建设担负着周边市县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公路建设施工中粗放型管理带来的质量管理难题及对施工企业发展的影响,公路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利用现代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及方法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效率,保障国省道公路建设施工质量。

一、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针对标准化的应对措施

1、统一养护管理的系统综合标准

标准化的养护管理,指的就是全体人员参与、覆盖整个流程、系统综合、合理科学的养护管理。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国省道干线公路要开展标准化养护管理体系的建设,就应当重视日常的公路养护管理组织以及养护管理的体系建设。而所谓标准化的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就应当从养护管理人员的上路养护着装、养护管理规范、养护管理内容、养护工作时间、养护巡查内容、养护机具要求以及公路的养护质量控制、养护操作标准、养护工艺流程、养护管理材料要求等来展开系统综合的标准统一。

2、对于保养小修等工作予以重视

对于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的开展,尤其要对公路的保养小修予以重点关注。而实现国省道干线公路标准化养护管理的目标,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养护管理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养护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细致的工艺指导并且养护技能又不熟练而造成工作失误,以按标准操作的要求来督促养护管理人员,而且也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平时检查和审核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可以避免过去由于主观的人为因素而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

二、国省道公路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

1、建立预防性质量预控体系

在现代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中,预防性质量预控理论是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减少质量通病发生的重要方式。预控理论通过对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各因素的控制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这一理论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是通过国内外经验的总结,这一理论的应用正在奋起直追。随着近年来国家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监管力度的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收到了施工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质量预控理论能够有效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质量问题治理造成的成本增加。现代国省道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质量预控理论应用的重要意义,加快预防性质量预控体系的建立。根据企业项目部机构设置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基础质量预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工程特殊要求、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工程设计技术文件需求等对质量预控体系进行完善。将影响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纳入到质量预控体系当中,以影响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的各因素为中心开展质量控制工作,预防国省道公路建设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2、强化质量岗位职责

在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预控理论应用中,施工企业还应针对质量预控目标进行质量职责管理方式的应用。根据影响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的各因素,将质量预控目标、内容等分解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各部门及各环节。在此基础上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岗位,并以此为基础对岗位工作内容、职责进行完善。以这样的方式指导各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确保质量预控理论的有效执行。为了其实保障岗位工作人员能够切实执行预控内容,施工企业还应在预控理论应用的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根据质量预控岗位内容对各岗位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确保预控内容及重点得到有效的执行。

3、强化材料控制

现代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及实践明确指出,施工用材料是保障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的基础。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才能够有效保障国省道公路建设施工质量。根据这一理论及经验,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在工程中标后加强材料投标采购的控制与管理。从材料质量审核入手,以供应商资质审核为重点确保工程使用材料满足设计要求,为保障国省道公路建设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材料进场时应采用双人复核管理方式保障进场材料及数量,同时针对不同材料的存放要求加强存放过程及环境的管理。在材料使用前还应进行再次符合,以此确保工程施工用材料满足设计要求,预防材料因素引发的质量问题。

4、注重国省道公路施工工艺控制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除施工管理体系及材料控制外施工工艺管理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工程设计标准及实际情况确定施工工艺后,施工企业应将工艺参数控制要求、工艺控制要求落实到实际岗位。通过施工现场工艺控制、参数控制以及记录控制等确保工艺控制要求得以实现。在工艺控制与管理过程中还应加强工序审核及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治理。避免上一工序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对下一工序的影响。通过严格工序控制、工艺控制保障国省道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后期治理对施工工期及成本的影响。

5、强化设备养护及操作管理

在现代机械化施工中,设备管理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重要因素。设备状态完好性、设备调试及操作等都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国省道公路建设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设备操作及养护管理。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规划制定设备的养护计划,在设备使用闲置期进行设备的养护管理,避免设备故障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在此基础上,施工企业还应强化设备的操作控制与监督。有现场技术员、质量检验员为中心保障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避免非设备操作人员替岗影响施工质量。针对施工设备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开展设备管理与控制,保障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

6、重视养护管理安全文明培训

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也应当开展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安全文明培训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安全文明技术素质和安全文明意识。其一便是要提高养护管理主要负责人员对于安全文明化的认识和意识,其二是要提高养护管理专职安全文明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文明化的认识和意识,而其三则是提高全体养护管理人员对于安全文明化的认识和意识。

7、养护管理作业控制区域的设置

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在同一地点进行而且当日就可以完工的,以及对于白天作业而晚上撤出的养护管理作业工作,比如交通标志的更替或修理、护栏板的更替、边沟的修理、绿化的维护等等,要按照临时定点的养护管理作业要求来进行养护管理作业区域的布置;而对于养护管理作业过程中,其作业地点会发生改变的养护管理作业工作,则要按照移动的养护管理作业要求来进行养护管理作业区域的布置。而且在交通警示的摆放过程中,要顺着交通流量的方向来进行设置,而在交通警示的拆除过程中,则要逆着交通流量的方向来进行撤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国省道公路施工关系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展与推进、关系到旅游经济及县市经济的发展。针对现代国省道建设需求,国省道公路建设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管理。运用质量预控理论及强化施工质量关键点的管理方式,保障国省道公路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国省道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视化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9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48

在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和机电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收费站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能确保整个高速公路运营通畅,而且能够确保收费站各项工作职能的稳定发挥。因此,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管理,必须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不断完善机电设备自身的优化升级,为提高机电设备的监控和可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1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监控管理概述

1.1 加强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高速公路不仅通车里程数和建设规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高速公路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化。收费站机电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通信等工作,因此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将直接决定了整个道路的运行安全。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中,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功能结构单一,往往只是辅助收费站管理人员完成简单的收费和监控工作。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系统的现代化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保障高速公路运输安全提供了信息支持。基于高速公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仍然会不断扩大,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监控和可视化管理的应用范围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不断研发和创新监控管理技术,确保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是现阶段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2 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总体上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无论是在机电系统内部构造还是具体功能的实现上,都已经满足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基本需要。但是也应当看到,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单体资金投入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多数资金都用于高速公路修建、维护等工作上,真正花费在收费站机电设备建设上的资金相对不足。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机电设备监控和可视化管理系统,对于设备维护、系统更新等工作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做支持,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则会影响到收费站现代化建设的正常进程;二是设备维护困难。高速公路本身环境相对复杂,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机电设备,很容易在使用过程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一方面由于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庞大,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维修花费和成本高昂,也给机电设备的养护带来了诸多不便。

2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功能分析

从功能划分上看,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分为四大系统,即收费系统、监控系统、配电照明系统和通信系统。其中收费系统是整个机电设备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车辆收费,为后期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提供经济支持;监控系统一方面是对高速公路各个路段进行实时、动态检测,确保道路运行通畅和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采集高速公路信息,为后期进行道路指导提供信息数据;配电照明系统和通信系统是机电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只有协调好四大职能系统的同步运行,才能确保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各项监控和管理职能的有效

发挥。

2.1 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的最前端是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和拍照摄像设备。这些设备将高速公路的信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起来,并定期进行上传发送。这些初始初级信息被发送到计算机控制中心后,经过分类、加工、整理等过程,最后被存储到中央计算机的数据库内。随后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成网络,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相应的运营公司,运营公司将所接受的数据信息与数据库内的收费标准进行配对,得出最终的应收款额,并将最终数据反馈给收费站。从整体运行流程上看,收费系统的费用计算沿用传统的“数据收集收费站处理运营公司收费处理收费结算”四级收费体制。

2.2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由监控中心和场外设备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监控中心的主要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摄影摄像设备、电子信息系统等组成,监控中心不仅负责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而且要根据信息类型制定相应的动作指令,确保监控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场外设备主要是指收费站或高速公路上的一些抓拍设备,这些设备全天候工作,在收集现场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初步的信息加工和筛选,从而降低了数据存储量,减轻了后期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压力。

2.3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整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主要负责为监控、收费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传递和图像、视频传输。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所应用的主要是第四代通信系统,在传输线路主体材料的选择上以SDH光纤为主,不仅极大地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能够确保音频、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同时,通过架设高速公路以太网络,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区域间的互联性逐渐增强,构建局域以太网成为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基本上能够实现多地同步、异地控制,对于提高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效率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的全线各个环节,在高速公路信息跟踪、信息反馈及信息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技术集成度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不仅涉及到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涉及通信技术、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交通机械工程等多门学科技术,只有各个学科技术科学融合、集成,才能确保该套系统的正常运行。高集成度的机电设备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运算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指令的及时传达;(2)分布范围广,涉及面较大。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分布于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收费站、地段、管理中心以及各个隧道桥梁中,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也是这样的广泛分布才能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3)故障率高,更新速度快。由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各个设备广泛分布于全线的各个地段,受到开放环境影响,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极大,加上这些设备技术含量高、灵敏度高,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其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3 收费站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的设计流程

3.1 绘制分布图及软件布局

平面分布图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收费站各个机电设备的分布位置,从而在后期布控中能够降低工作难度。绘制分布图应当以设备的实际坐标为基础,按照绘图比例尺进行同标准缩小。鉴于机电设备在高速公路中的分布相对零散,并且相互之间的间隔密度不规则,因此在绘制分布图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沿线采集数据信息,同时调用各个收费站点的基础资料,为提高分布图的精确性提供必要保障。在系统软件的布局上,应当将每个收费站视作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分别设置一个窗口,并且在每个窗口内用sstab编辑软件定义页面,为后期进行软件设计和布局提供实施载体。

3.2 图标设计及处理

设计专用的符号或图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解释,用来代替繁琐的设备模型,一方面能够便于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占用空间,提高了整个机电信息系统的运行速率。在平面结构设计时,通常利用形象化的图标来代替某一个或某一类设备,同时将该图标支撑Ico图标控键,并在控键图标下设置对应的单片机控制器。当管理人员按下图标控键时,与控键相连的单片机开关闭合,系统通电运行,自动完成相应的功能。这些设计图标被单独保存在中央计算机的某一存储器内,并且能够随时调用和更新,满足了收费站机电设备可视化管理的需要。

4 机电设备监控及可视化管理的实现

4.1 系统的实现

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的监控及可视化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无线通信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借助监控中心服务器以及终端设备进行机电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管理。通过终端设备,把机电设备的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实时传递给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再通过服务器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可视化的形式,并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中。而且还能对其预设状况及相关参数之间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目的,可为监控人员提供实时、可视化的监控信息。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借助服务器的功能进行机电设备相关信息的检索、查询,从而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与可视化管理。

4.2 管理系统建设分析

现阶段,虽然我国开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企业非常多,但由于受开发科技水平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存在差异。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组建和应用中,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必须要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产品进行分析及论证。以该管理系统的稳定性、检测效果等作为产品质量的考核点,并结合其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 饶永波,黄子轩.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使用寿命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方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7).

[2] 李实永,刘旭阳.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介[J].交通标准化,2007,(11).

第5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餐饮娱乐空间设计;市场需求

1市场需求

根据现今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多的关注饮食和娱乐的环境给他们带来视觉、听觉以至触觉的全方位感受,同时店家也希望能够通过新颖的设计和奇思妙想的创意来吸引顾客。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是满足市场需求而形成的独立课程,是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独立出来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主要包括餐饮娱乐空间设计的基础内容和实践操作两个核心部分,以培养学生对餐饮娱乐空间的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满足市场对餐饮娱乐空间设计的人才空缺。

2课程设置

原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空间课程中餐饮娱乐空间设计内容讲授为16学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理念的转变,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设计专业,方向更明确,培养方案更贴近社会需要,餐饮娱乐空间设计改为60学时,市场的需求与课时的提升是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课时的变化让教师能够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结合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实例解析,能够诱导和引导学生接受新的设计理念,提高学生思维创意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增设了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在原有60学时的理论教学外,新增4周实践教学环节,大大提升了实践环节的训练目的,为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基础条件。

3改革措施

3.1教学目标改革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相对传统的基础教学课程,在不忽略基础的同时,将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理解建筑形体、空间、结构关系、比例;了解市场设计需要;熟悉企业操作程序;掌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能力等。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发展。

3.2教学模块改革

根据学院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市场需求的匮乏,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模块化为改革关键。模块化设置为理论与实践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即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和餐饮娱乐空间设计实践课程。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专业课程针对餐饮娱乐空间从设计实践和设计应用的角度进行讲解和分析,按照企业的设计项目运行流程,详细地介绍公共餐饮空间设计的知识、方法、程序和步骤,贯穿餐饮娱乐空间功能分区的空间序列?、空间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的原则、面积指标、常用尺寸及餐饮娱乐空间的设备布置等专业性知识。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餐饮娱乐空间设计风格的导入,从造型、色彩、花饰到家具陈设品等元素的搭配分析和讲解不同的风格案例具有不一样的特点等内容。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实践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内容。教学过程中以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设计师在企业中应注意的问题、企业的实际操作程序等传授给学生。将餐饮娱乐空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人流组织与功能单元布局等内容考察学生对空间掌握情况,从桌子数量以及桌子使用的周转率合理分布工作区和服务室;从行动角度分析空间的消费者及其行为;从功能和美学的空间的结构,规划席位和展示陈设;从空间的风格形象选择装修材料、家具设计和照明规划等等相关组成部分。〔1〕同时将课外的设计项目带到课堂中,并在客户的要求下完成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

3.3教学方法改革

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通过项目教学法结合辽宁科技学院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市场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教师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导,展开教授餐饮娱乐空间设计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课程形成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工程项目分解,工作过程设立工作任务,解决涉及过程中的问题,完成设计工作的不同阶段,达到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结合,发挥教学改革效果。(1)教授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同学们接受知识与掌握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不满足市场对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学生关注自己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自己是否具备市场对人才要求的能力?很多疑问都需要他们面对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多的机会是给有实践能力的人准备,这就需要教师从讲台的后面走到讲台的前面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2〕因此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我们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名设计师作品的解读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通过作业巩固理论知识,掌握设计语言技巧,提高实际项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必须做到必要的提示与指导,安排课内讲评,达到让学生们从疑惑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从掌握到运用自如,将所学的知识完全吸收融会贯通的运用的实际项目当中。(2)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学生学习的方式是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针对课堂上预留的问题和作业来对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的学习,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目前很多同学还是缺乏学习的自我能动性,往往对老师留有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思考和解决的兴趣,需要老师在实际工程项目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解读能力,使学生了解作品本身的优点及设计者对每一个细节的周到考虑。鼓励学生参加具有针对性较强的餐饮娱乐空间设计比赛及企业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从被动变主动,从项目中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能动性。(3)课程结合的转变餐饮娱乐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则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3〕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原理开始入手,结合原理分析项目,设定设计方向,整理设计资料,订制设计工艺,完成设计的施工图和空间效果图制作,以三个阶段的汇报对学生前期、中期到后期的准备、设计到制作贯穿企业项目,以答辩形式了解学生设计的理念和意图是什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对企业要求在哪些方面还需完善,还需调整。(4)教学考核改革餐饮娱乐空间设计所归属的原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为考查课,重在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情况,主要针对学生对空间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能力。课程改革后将考核方式设定为考试课,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终考核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以课后作业为主,作业以市场需求及企业项目为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考核则以快题设计作为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快速设计与表达为训练目的,为今后的考研进修与企业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课程教学效果

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的企业项目式训练,使学生较系统掌握企业项目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的流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参加了本溪韩家村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在建设中提供了设计与服务,并获得了认可,项目的参与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客户以及市场需求,通过实践项目的锻炼,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作者:田柳 王锐 单位:辽宁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洪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系列教材:餐饮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第6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独立院校相比职业院校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高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另外,独立院校的教学资源也稍为丰富一些。依托母体学校,教学资源共享是优势,但是不能一味依赖母体学校,应考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上不能照本宣科。独立院校教学设备的落后与不足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扰,没有设备去支撑教学或者说更好地完成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削弱。此外,学校所在城市行业资源缺乏,室内设计行业混乱,实力参差不齐,能为学生提供的良好就业学习平台较少,学生不能在一个好的设计行业环境中学习,对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工作室与设计专业的互助

为了应对社会的高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不能重理论轻实践,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让设计专任教师开设项目工作室,把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在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室内公共空间的理论知识,还可把公共空间进行分类,分为办公空间、展示空间、商业空间,分类分阶段进行授课内容,每个阶段空间设计理论知识讲完,相对应地给出实际项目任务供学生做练习,让学生在专业工作室进行课题训练、手绘或者电脑制图,教师负责指导直至课题完成。工作室教学模式仅停留在提供真实课题,学生设计能力稍微差点的也仅仅体现在作业阶段,设计方案不能真正实现。

整个教学过程还有部分实践课程,由两部分组成,课程内实践学时和设计考察实习学时。课程内实践学时设在课程授课过程阶段中,比如讲授完商业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对本地区商业中心的不同商业进行考察,如商业街、专卖店、餐饮店等,对有吸引力的、设计感强的空间进行调研,并整理一份调查报告,从空间功能分区、色彩灯光设计、装饰材料使用、顶立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从优秀案例中学习。设计考察实习的范围扩大,在规定实践时间期间到一线城市广州学习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比如去太古汇商业中心,学习高端一线品牌的商业及展示设计等,在不同档次的品牌商业或展示空间中收集资料并整理,为以后的学习和设计提供优秀的案例素材,提供设计灵感。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教学环境有限,所以有必要树立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开展校校合作,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创新。

采用校校合作协同育人后,学生在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知识的学习中,也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优秀高校的资源以及高校所在环境中的行业资源被充分利用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协同育人的效果。

3.协同育人教学探索动态

开展校校协同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社会需求一致,在突出办学特色的情况下,校校之间制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详细合适的教学计划,在培养方案中满足各方的教学需求,使各方学生在设计行业中能满足不同优秀资源的外部环境需求,同时也需要双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接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设计行业的教育,双方共同成为教育主体,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行业负责,对设计行业负责。尝试协同育人毕竟是一个开端,会出现一些弊端。因此,要关注协同育人教学改革的效果,关注设计行业的发展,关注与设计专业紧密相关的方面,把行业发展的势、动态纳入教学过程或指导教学。把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升级,让学生对实际设计项目不再感到束手无策,使他们能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项目中,并取得一定成效。

重视设计教学的前瞻性,把教学升级,将设计项目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协同育人。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扩展学生知识面并正确引导学生,不盲目参与,让学生少走弯路,培养优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灾后景观设计;人文伦理问题;解决对策;心理修复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45

灾后景观设计中的人文伦理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规划,体现在对受灾者物质空间和生活品质的关注。从人文伦理角度出发,探讨灾后城镇社区重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无疑对加快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1 灾后景观设计理论概述

灾后景观设计需从行为需求、空间感知和环境心理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景观中人对空间的感知产生环境心理,环境心理决定行为需求:

1.1 行为需求

受灾者的行为需求模式为体验与升华式,即通过对过往的重忆激发一系列心理活动,如缅怀过去、抚平伤痛、战胜恐惧、憧憬生活、崇敬生命。景观设计中需要运用一些遗址类的残旧元素重现场景,需要展现顽强拼搏、抗震救灾精神的景观要素,更需要满足未来向往的景观元素。

1.2 空间感知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将灾难纪念性景观分类为唯一式纪念碑、群体式纪念碑和多场景组合纪念,虽然在现在看来已有局限,但其表达的场所特质为――满足集体记忆与个体情感。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沉重难挨,受灾地区的每个人都不能幸免,这时,景观设计要将集体,也就是灾区人民当作一个综合考虑对象。

1.3 环境心理

环境心理更因人而异,仍然须从受灾者、受灾者亲友及游客出发。灾后景观设计中总体上保存大众的集体记忆,弘扬人们面对灾难时积极顽强的英雄悲壮感,也表达个人痛苦与别离,同时寄予祝福与憧憬。

2 灾后城镇社区重建规划设计的伦理问题

首先,灾后城镇社区重建中普遍存在空间使用率低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设计者缺乏对受灾者交往需求的考虑,部分公共空间尺度巨大,私密性不够,造成社区居民无法找到归属感,不利于灾后民众的心理修复。

其次,灾后社区重建规划中还存在景观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全的问题。比如,北川禹龙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就不如映秀好,环境维护能力低下,景观环境单一,特别是沐曦社区,活动空间和配套设置都相对不足,对受灾者的情绪和心理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最后,灾后社区公共空间中无障碍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对一些存在生理创伤的弱势群体考虑欠妥。比如,映秀社区公共空间中就缺乏完善的无障碍配套设施,对灾后老年人和残疾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 灾后城镇社区重建规划设计伦理的对策

3.1 加强空间活动互动性

受灾者在灾后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受灾者需要更多的交往空间,让自己找到归属感,重拾生活的自信心,充分的互动能够有效减少他们的孤独和失落,充分满足他们的行为需求,加快心理修复。在社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要结合实际为受灾者构建多层次交往空间,加强空间活动的互动性。灾后城镇社区公共空间需要合理的尺度,规模大的公共空间最好将其设计在社区公共活动中心、集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规模小的公共空间则要设计在住宅组团之间、林中空地、街头绿地、花坛边等地方,以充分满足受灾者对互动空间私密性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2 加强空间环境舒适性

加强空间环境舒适性,有利于受灾者的心理修复。一方面,灾后城镇社区规划设计在确保基本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扩大绿化面积。要灵活使用重点树木和样本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加强公共空间景观的趣味性。社区空间植物最好选择色彩鲜明、四季分明的,以实现社区空间景观丰富性。另一方面,灾后城镇社区规划设计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在考虑地形、地貌的同时,要考虑地方文化、风俗等传统要素,注重空间布局的层次性。景观空间层次的合理性,能够提高灾后城镇社区空间的情调,加强公共空间环境舒适性,能够在心理情感及行为意愿上对受灾者产生积极影响。

3.3 加强空间使用的便捷性

灾后城镇社区残疾人因行动不便的生理特征及希望重返社会的心理特征,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空间使用的便捷性,确保各种设施场地残疾人都能顺利到达或使用,以消除他们在离家之后沿途的各种活动障碍,让他们充分融入到正常的社区生活之中,重拾生活自信。比如,在步行道的设计中,盲道设计必须要有始有终、尽量笔直,在给残疾人以正确指示的同时,确保道路的无障碍设计。还有在停车设计中,要确保一定数量的需要用轮椅的残疾人对停车位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灾后城镇社区规划设计中,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行为需求、空间感知和环境心理,加强空间活动互动性、环境舒适性和使用便捷性,以加快受灾者心理修复。

参考文献

[1] 周明长,查晓鸣.城镇灾后景观形象再生层面浅析――以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藏族为例[J].江西建材,2014(23).

第8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关键词:艺术理论;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性

设计艺术理论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那些艺术行为的概念原理等,进一步提高艺术涵养与审美标准,形成我们正确的艺术观。学习艺术设计理论,认识中外优秀艺术设计作品,欣赏其中的基本设计规律,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课程不仅是为了丰富我们文化、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掌握艺术设计历史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设计的本质及其艺术设计风格的演变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为以后的艺术设计学习和工作搭建坚实而雄厚的桥梁。

艺术设计教师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者,应该深刻把握设计艺术理论,更好地去指导教学实践,使艺术理论与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真正地交融互渗。作为此专业学生要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坚持认真学习艺术理论,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二、中西方艺术理论对艺术设计实践的影响

从我国早期的思想家进行的理论探索和试验,对后来中国艺术美学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克己复礼”出自于《论语》它阐述了社会道德及理性的美学观点。“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用礼与乐的文化阐述了儒家的色彩观念。它对服装设计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我们国家设计艺术文化的蕴意与内涵,使得我们的艺术文化视野在不断扩宽。

近代教育家先生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教成健全人格”和“发展共和的精神”是他的教育宗旨。先生提出德、智、体、美四方面都要发展,并且提倡美育与体育、智育、德育三方面要结合起来,不能片面的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他在对待文化教育事业上始终坚持自由的思想,使得像刘海粟、林风眠等很多在国内的艺术家走出去留学,这样就使得我们国家与西方的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它推动了我国的艺术近代化发展的进程。

1851年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拉斯金去英国参观了万国工业博览会,作为近代工业艺术展品的“水晶宫”没有受到他的夸赞,得到的是批判与厌恶。在拉斯金认为“水晶宫”脱离了他们的艺术设计精神,脱离了原则。他提出艺术设计理论是推动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设计要展现人文关怀,但设计还要加入西方的传统艺术设计理论。拉斯金的设计很多主要题材都是大自然的植物,从中能够感到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中世纪的田园风光,这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是荷兰的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Koohas)的设计作品,他在设计的时候主张尝试消除概念化得东西,应该追寻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支撑。在开馆的第一天,就吸引了26000多人参观。通过设计实现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的首次结盟。将人性化的设计概念加以运用,把真实空间和概念空间设计紧密结合,让他们成为彼此反映的镜像,而不再是处于分离的状态。

三、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

艺术理论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例如在FLASH动画设计实习教学过程中,许多同学面对练习没有想法、没有有创意,这就必须增强他们的设计艺术理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见多识广,博闻强记。通过艺术理论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知识,这样在创作时,就不会脑袋空空,动画内容也就不会只是几个图片的变换、字体的变换了。总之,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提高,才能创作出质量高、水平高、创意好的动画作品。

艺术理论是艺术专业科目客观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它是设计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人们表达自我感情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运动和某些行为动作,在最近几年有很多动漫游戏公司为了提高体验者感受的真实度,在动作上都指出了极其严苛的要求。比方一个简单跑的动作都让你画出很多种动作来,例如快速滚、快速跑、预备跑、加速度跑后袭击、加后翻、加速度跑及后蹲等等动作。成功的设计出一系列流畅富有艺术性的动作是因为有艺术理论作为基础。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是艺术设计领域中最早将这一点运用于教学中的。格罗佩斯当时聘请了蒙克、约翰・伊顿、保罗・克利、康定斯基、费宁格等专业人才,在课程实操过程中他们加入了新颖的设计艺术风格和理念。其中,康定斯基是把‘艺术创作的综合’用于视觉设计艺术创作和教育上的第一人。在课程设置方面,包豪斯学校在重视技术教学的基础上,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鼓励孩子们多方面多维度地去发现美创造美。包豪斯兼容并包的艺术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教育培养了众多高涵养高素质的设计精英。

四、总结

现在我们的设计教学的发展情况不是很好,设计技术方面很受学生们的重视,可是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却被他们忽视了。设计行为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精神创新的文化行为。学校应该加大对理论研究的投入,从而使得院校专业教师拥有更高的艺术设计理论和教研水平;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加强艺术设计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实战操作,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自己的艺术设计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2]邵兵,辛亮.数字娱乐与动画设计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2012,9.

[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4]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第9篇: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范文

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体概念、定义的梳理及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的综述,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以兰州市为例,探究城市综合体这一建筑空间设计特点。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 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发展激发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断的提高,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不断丰富,城市功能结构不断的复杂。城市综合体这一建筑类型因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它集合了城市中心区商业、办公、酒店、居住、休憩、餐饮、文娱、交通等多个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经济发达和建筑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以兰州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设计为例,通过对该项目的设计梳理,进一步探究城市综合体这类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特点。

1、城市综合体概述

1.1、城市综合体定义

城市综合体从其功能业态方面,被定义为HOPSCA,即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公园)、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中心、会展中心)、Apartment(公寓)。从功能角度,称之为CS(City synthesis)即综合性在城市形态和经济形态中的表现。这一定义,是城市综合体外部“城市空间延续”的价值体现。[1]

城市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的区别在于,城市综合体是处于一定联系中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在综合体内的不同建筑与建筑之间,综合体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而非单一的建筑体量,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这种多功能的系统化组合,使得单一功能的建筑体量克服其功能的局限性,并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扩展出更为广泛与优越的整体。

1.2、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

国外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超过70%,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口过度集中、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土地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等。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同时,政府为了疏散大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也在一些大城市的周围建设卫星城,进一步分散城市中心客流。城市中心构成发生很大变化,交通拥挤,汽车噪音和污染日益严重,空间环境日益恶化,城市中心区随着郊区化的进程和自身环境的恶化走向衰落。

为解决城市中心的衰落问题,西方城市在二战以后就开始进行城市中心区的改造、更新工作。 办公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裙楼是商业零售、塔楼部分是办公、宾馆和居住用房。这种功能混合方式满足市中心职员和游客的购物、餐饮、住宿要求; 逐步建立和恢复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系统,建立公共交通系统;通过重建、改造历史地段和开发综合性文化场馆, 提升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品质。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城市中心区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商务办公职能的加强,尤其是在国际性大城市中。而大都市中心区的办公综合体、建筑综合体因其规模较小、功能相对简单、其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和相对独立,逐渐被功能更复杂、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的城市综合体所替代。

国内

城市综合体作为新兴的建筑类型,在国内发展历程较短。与其实践中大量开发建设和重要地位相比较,关于它的设计理论、经验总结、原则策略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就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速度及发展趋势看,一方面,它必将作为推动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建筑类型;另一方面,国内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中,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颇多。因此,当下开展对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理论、方法策略的研究,并探索切合国情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不仅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是以商务、商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聚集的客观物质载体,同时也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与城市快速发展矛盾的必然趋势。

2、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特点

2.1、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从城市综合体多元化的功能内容来看,包括大型商业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服务式公寓等多种不同的功能形成不同的特定空间形态,以满足不同功能使用。

2.2、生态化的空间形态

所谓生态化的空间形态,即在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中运用绿色技术,营造出建筑与生态共生共融的空间形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推广,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不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应是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空间形态。城市综合体内部亦是园林式的绿色循环空间,通过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绿化休憩庭院等多种设计手法,使得整个城市综合体内部称为一个循环往复的绿色生态系统。 [3]

2.3、个性化的空间形态

每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无论从体量,规模,功能亦或是建筑外观、内部装饰、整体景观或是街头小品等多方面衡量,都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2.4、集约化的空间形态

城市综合体在一个相对完整而又有限的城市区域内,通过土地功能的合理混合利用,集约紧凑地组织运行城市功能,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将城市功能与城市建筑合理结合利用在一起,通过互相联系,彼此间激发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能动关系,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职能集聚效应,彰显了1+1>2的功能扩大优势,从而形成了主导功能、多功能、复合功能、集约化、高效率的城市功能空间。 [1]

3、兰州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设计

3.1、设计概况

该项目用地位于兰州市高新区,分为三个地块,其中1#及2#地块由一栋6层家居MALL、一栋综合楼组成,综合楼1-6层为百货商场,7-36层为办公楼;地下一层主要为家居MALL,局部为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地下二层主要为车库,战时地下二层为核6常6甲类二等人员掩蔽工程。3#地块由9栋高层住宅、商业店铺及住宅底商组成。

3.2规划目标

本案立足高新区建设现状,以规划主管部门和开发商提出的发展设想为指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根本,通过全新概念的规划布置、形态研究和景观规划设计,与基地周边片区完全整合,共同营造为大规模住宅社区所配套的大型集中商业,把本社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具有和谐生态环境,富于空间特色的城市大型公共社区。

3.3规划设计

北侧地块为商业用地,规划为家居MALL,百货商场及其上部的一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南侧地块为高层住宅区及商业步行街。把居住组团的日照、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了重要地位。同时充分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本源,突出大面积的中心空地和绿化,以形成开阔、安静、优美的公共绿地,使居民获得更多的阳光与绿地。该区域由9栋高层住宅及2栋超高层住宅组成,住宅塔楼沿用地布置,围合一个大尺度的中庭空间。商业区以点与线的结合,以景观利用、商业流线通畅为目标,规划呈现简洁而富有韵律的布局方式。

小结

建筑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式,建筑的本质目标要满足人的生活要求。随着现代城市的急剧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交通困扰,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弊病与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望的背道而驰,城市发展的本质趋向混合功能使用。当单一功能类型的建筑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时,而具有多功能混合和空间集约为特征的综合体建筑,呈现出多种功能在有机整体内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更加能动地发挥建筑的职能和功效,对社会生活和环境具有强大聚合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媒介。

参考文献

[1] 邓凡,《透视城市综合体》,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4月

[2] 李静波,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集约化设计初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