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94-0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婴儿保健运动,是指通过在特定的水质、水温下,让大量温和良好的水刺激皮肤外周血管的拍击,通过感觉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1〗。按有秩序、有部位、有技巧的让新生儿在专门的安全措施保护下,被动游泳和自动游泳。我院积极开展对新生儿游泳的保健护理,得到了新生儿家属的认可,延伸了产后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我院开展的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815例,其中足月顺产婴儿586例,足月剖宫产婴儿1229例,出生孕周在37-42周,体重达到2500-4550克,所有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均为出生后1-5天,游泳1次者826例,2次者485例,3次者389例,4次者115例,全部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且新生儿无并发症,无特殊治疗。
2 操作方法
2.1 将室温调至28°,收音机内播放优美的轻音乐,泳池套上一次性的专用透明膜,池中放入36?到38?温水及水质溶质。
2.2 控制好水温、室温,防止新生儿受凉或烫伤,新生儿脐部贴上专用护脐贴。
2.3 检查游泳圈有无破损漏气,双气囊是否各充气80%,根据新生儿脖颈大小,选择合适的游泳圈,从前向后将泳圈套入新生儿颈部,并将新生儿下颌放入泳圈的槽中,并扣好双重保险粘贴。
2.4 将新生儿缓慢放入水中,待新生儿完全适应后松开双手,让其在水中自由运动,并随时观察新生儿,确保安全。新生儿游泳每次10分钟,每天1次
2.5 泳毕,将新生儿抱出游泳池,取下游泳圈,浴巾包裹擦干身体,取下护脐贴,碘伏消毒脐部,并记录体重生长情况。
3 护理
3.1 游泳前护理:向家属讲解新生儿游泳的目的,以便密切配合,游泳前1小时应停止进食,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应贴防水护脐贴,根据新生儿脖颈选择游泳圈大小,并检查游泳圈保险按扣是否扣牢,是否漏气,调节好泳室的室温和水温。
3.2 游泳中的护理:将新生儿缓慢放入水中,待新生儿完全适应后松开双手,让其在水中自由活动,严密观察新生儿 神情、面色及呼吸,对自主活动差的新生儿给予被动运动,帮助其伸展肢体,对其进行水中抚触,传递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
3.3 游泳后的护理:新生儿游泳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游泳后应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补充能量及水分,并让其充分休息。游泳完毕后及时清洗游泳圈及泳池,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游泳室,并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4 效果
我院开展新生儿游泳以来,家属对新生儿游泳的效果满意率达到100%,无1例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交叉感染和溺水意外等并发症。所有参加游泳的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约有10%的新生儿第1次下水时有哭闹现象,随着游泳次数增多及护士的细心呵护慢慢缓解。30%的新生儿第1次下水时在水中睡觉,护士给予辅助运动后,随着游泳次数增多,新生儿逐渐开始自主运动,所有参加游泳的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均睡眠3~4小时左右,并且醒来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对于夜间哭闹白天睡觉的新生儿参加游泳后也能将睡眠时间改变。
5 体会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全新的新生儿保健活动,也是以水为载体的新生儿的自主活动和被动运动,可以反射性引起全身心反应,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恢复及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新生儿游泳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新生儿自主活动,是新生儿在母亲子宫内羊水中活动的延续〖2〗。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分阶段、有特点并经过科学指导和规范化的、有技巧的、有保护装置的保健活动,它变被动为主动运动,温柔地刺激新生儿的视、温、嗅、触觉,并间接地作用到身体各个系统,有利于新生儿早期智力发育〖3〗。
新生儿游泳是通过皮肤感觉器官传导中枢神经系统,让新生儿在水中自主地全身运动,可增加肌肉活动强度,调节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增加肺活量,提高免疫功能。有专家认为新生儿游泳可以治脑损伤。通过观察发现新生儿游泳有加快胎粪排除,缩短粪便转黄时间,增加摄入奶量,促进母乳分泌,并且能延长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增加婴儿体重。
新生儿游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为社会认可。但必须掌握好禁忌症、适应症,做好新生儿游泳前、中、后的护理工作。新生儿游泳使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进一步加深,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人格的完善,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开展新生儿游泳是产后延伸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0~1岁这关键时期,妙用这黄金时间开展新生儿游泳,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柱香.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139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68-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946例,年龄24-38岁,孕周34-42周,其中发生共158例,其中轻度窒息108例,中度窒息32例,重度窒息18例。以新生儿评分(Apger评分)满8-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在4-7分者为轻度窒息,评分<3分者为重度窒息。
2 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分布
2.1 病因 凡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引起窒息,与胎儿在宫内所处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
孕母因素 ①孕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肾疾病,严重贫血和急性传染病等;②产科疾病如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功能不足等;③孕母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等;④孕母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等。
2.2 分娩因素 ①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②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抽出术、胎头吸引不顺利等;③产程中的麻醉、镇痛剂和催产药使用不当。
2.3 胎儿因素 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②各种畸形,如后鼻孔闭锁、喉蹼、肺膨胀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③羊水或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④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3 护理
3.1 强化孕妇的产前检查及监护。定期开展产前检查,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加强其心理疏通及指导。对于高危孕妇应多卧床休息,适当活动可降低早产率。一般孕妇可适当活动,妊娠晚期可以取左侧卧位,能避免子宫右旋挤压下腔静脉而使回心血量受到影响。
3.2 预防早产。研究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出现窒息的概率较大,而早产是导致低体重儿的一个重要因素,提示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早产。如指导孕妇保持膳食营养均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尽可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现。
3.3 娩出前后的准备。胎儿娩出前,其无必要尽可能不用麻醉剂、镇静药。头部娩出阴道口时,不应急于娩肩,而要先清除其呼吸道黏液以降低羊水吸及综合征的发生率,娩出前做好复苏急救的准备,如保暖、设备、氧气、急救药品及医疗器械等,提前通知儿科医生,且参与分娩的医护人员均需要掌握好最新的复苏技术。
3.4 脐带因素的护理。脐带异常如脐带过长、过短、脱垂及缠绕打结等是胎儿因素中最常见的因素[1]。脐带过短,胎儿下降牵拉过紧,导致脐血循环障碍。分娩是产力过大易导致脐带血管破裂、胎盘早剥,均可致胎儿严重缺氧,导致产后窒息及死亡[2]。脐带过长亦可导致其绕颈、打结及脱垂,均可引起脐血流受阴,诱发新生儿窒息。因此,B超检查及胎心监护时,应强化产妇产前管理、健康教育及指导,加强观察及临床护理,若发现羊水粪染、胎心异常,应尽早诊断处理,临产前后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进展,应结合产程决定最佳分娩方式,尽快完成分娩,使胎儿尽早脱离缺血缺氧环境,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3.5 营养支持。窒息患儿行吸氧抢救时,机体代谢旺盛,因此,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提高循环血量,利于纠正其休克状态[3],依据患儿总热量消耗及其吸吮能力,酌情选择喂母乳、鼻饲法或静脉营养液,但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3.6 识别、纠正其他高危因素。对于母体及胎儿的高危因素,孕产妇需加强围生期保健护理,定期产检,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及时识别并纠正此类高危因素。对胎位异常,或头盆不称、骨盆狭窄、巨大胎儿应及时开展剖宫产术,试产时间不宜过长,产程在2h以内,严格把握产钳术、臀位牵引术等易导致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适应征。
4 讨论
在我国,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较高。文献报道为4%-10%。针对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积极护理,能有效的降低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脐带绕颈是最常见的原因,一般需要行辅助分娩,羊水异常包括羊水量异常及羊水污染,若处理不当,大部分会发生新生儿窘迫。另外分娩时限延长是新生儿窒息 的重要原因,随分娩时限的延长,孕妇体力降低,胎盘供氧功能降低,胎儿缺氧可能性增加,胎儿心率异常发生的概率增加。本研究中,在做好产前检查的基础上,密切监测分娩过程,积极正常控制妊高征、贫血,妊娠糖尿病及其他合并症,防止胎膜早破的发生,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及处理方法,加强护理工作,减少了胎儿宫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做好孕期护理保健,产前、产时加强临床观察及监护,及时正确处理各种高危因素,所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娟,黄金莲等,宫内窘迫脐血细胞因子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相关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4126-4128.
关键词:新生儿;家庭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XX地区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40例,这40例新生儿中男孩有25例,女孩有15例,都是出生7-28天的新生儿。并且选择的新生儿并没有其他躯体疾病。
1.2方法及结果
1.2.1方法
针对40例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医院分派了专门的护理人员一对一上门对产妇进行讲解,如新生儿需要的环境和保暖处理,新生儿的正确喂养方式,新生儿皮肤、臀部、眼部、脐部等身体部位的正确护理,以及针对新生儿发烧发热等的正确护理方式。
1.2.2结果
通过专业护理人员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家庭护理的专业讲解和示范,40例新生儿的母亲都能正确掌握有关家庭护理措施,不用护理人员在旁指导也能独立完成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这样,40例新生儿都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护理,都能健康成长。
2 家庭护理措施
2.1 新生儿的环境及保暖护理
很多产妇诞下新生儿后都喜欢将门窗紧密,避免吹风,但这对新生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门窗紧闭导致新生儿接收不到新鲜的空气以及充足的光照,阻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正确的护理应该是定时开门窗透风,但切忌对流风,室内要保持干净整洁和清净,尽量避免室内人员走动过多。新生儿的衣服尽量要选取保暖性好和轻松柔软的,新生儿所处的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2-24度左右,在洗澡、换尿布等过程中也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新生儿受凉。
2.2 新生儿的喂养护理
母体在喂养新生儿的时候必须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不论是坐位喂养、坐位环抱式喂养还是卧位喂养,母体都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喂养时的正确姿势就是将拇指放在的上方,四指放在的下方,托住整个,且头跟两肩要稍微向前,将新生儿面向,确保新生儿的嘴跟母体的是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当新生儿嘴巴张开的时候,母体要迅速把跟大部分乳晕送往新生儿的嘴里,注意不能堵住新生儿的鼻孔。
当母体母乳不足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跟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让新生儿含接,刺激母体乳汁的分泌。在喂养母乳的过程中不能随意使用其它乳代品,但可以给新生儿补充一定量的牛乳(牛乳需要稀释到四倍),等到母体有充足的母乳后就可以不用牛乳。每次喂养牛乳必须在母乳喂养之后,避免新生儿吃牛乳吃饱后就不吃母乳了。此外,喂养完成后还应该把新生儿直抱起来轻轻拍背,可以有效避免呕吐。
2.3 新生儿的身体部位护理
2.3.1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要保持干净,每天都应该洗澡换衣(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腋窝、头颈、会阴等部位的皮肤。便后要用温水清洗新生儿的臀部,并用软布将水擦干,涂油保护。此外,要及时剪除新生儿的指甲,避免划伤自身。
2.3.2臀部护理
要给新生儿选用尺寸合适的尿布,并且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出现尿布疹。尿布过紧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尿布太松又不能起到作用。在更换新尿布之前应该暂停几分钟,然后在新生儿的臀部上擦上护臀膏,接着再换新的尿布。新生儿的皮肤很嫩、表皮很薄,易出现脱落,所以在擦拭其臀部的时候要用十分柔软的布。
2.3.3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残端通常在其出生后3-7天就会脱落,在脱落之前要确保脐带残端的干净和干燥,避免沾湿和污染[1]。新生儿洗完澡之后可以用酒精轻擦脐带根部以及周围。跟脐带接触的衣物要确保柔软、清洁、干燥,要尤为注意不能受到新生儿大小便的影响。一旦脐带周围又脓性分泌物或是皮肤红肿,就要及时从医院就诊。
2.3.4眼睛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由于产道中受到细菌感染或是部分鼻泪管遭到堵塞都可能导致结膜炎,这个时候就要带新生儿去医院,由医生给新生儿诊治后再滴入相应的眼药水。此外,新生儿的毛巾、被褥、枕巾都要确保干净,并要跟家庭其他毛巾等隔开。
2.4 有针对性的新生儿护理
2.4.1溢奶和呕吐的护理
新生儿的呕吐可能是生理性的,通常来说,正常、健康的新生儿媒体那都可能有1-2次的呕吐情况,但也可能是因为消化道梗阻或是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呕吐。此外,母体喂奶不正确,如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或是不足、喂奶的时候让新生儿吸入了空气、喂奶前新生儿长时间哭闹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呕吐和溢奶,这个时候及时更改错误的喂养方式即可。如果新生儿呕吐的时间多,呕吐的时候还有腹胀、发热等情况,就有可能是胃食道感染、幽门痉挛等疾病。这种情况母体在喂养之后就需要抬高新生儿的头部,并且少吃多餐。
2.4.2黄疸护理
通常来说,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在2-3天后就会出现轻度或是中度的黄疸,4-6天后黄疸达到高峰期,7-14天后黄疸就会消退[2]。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其他症状,轻度黄疸的新生儿,可以口服含量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比较严重的就要考虑黄疸是否上升到病理层次,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新生儿不会有什么不舒服,所以不用过于紧张,但如果饥饿、便秘等就可能加重生理性黄疸。建议新生儿要多晒太阳,并尽可能把皮肤露出来,可以有效加快黄疸消退的速度。此外,新生儿也可以多有用,促进肠蠕动,便于排出胎便。
2.4.3发热和腹泻的护理
首先要找到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发热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因为保暖过度等导致的发热,就可以多给新生儿喂水、松包。新生儿腹泻要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次数等,如果是黏液脓性的大便,就要及时送医院就诊。此外,如果新生儿出现高热情况,就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一是,体温在38度以下通常不用做任何处理,如果温度达到38-39度左右就需要打开新生儿的襁褓,让新生儿皮肤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或是用冷水袋达到降温目的;二是,温度达到39度以上,就需要准备浓度为75%的酒精兑一半的水,用纱布蘸着擦拭新生儿的腋下、四肢、颈部等处,达到退烧的目的;三是,新生儿发热的时候要避免吃退热药物,避免导致出血状况,可以使用物理方式降温,新生儿的体温降下来之后,就要及时撤除降温措施,最好每隔两小时就给新生儿喂5-10毫升的白开水。
综上所述,新生儿正确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产妇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新生儿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为此,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产妇,都要及时请教专业护理人员或是医师,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避免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护理不当导致各种疾病。
参考文献
【摘要】新生儿科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生儿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要加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干预和护理,使之得到有效控制.对NICU来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防控措施
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 不可避免地成为院感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管理及医疗安全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2005年全国院感调查显示,我国院感发生率大约为5%,因此,要加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干预和护理,使之得到有效控制.对NICU来说是重中之重。
一 院感易感因素分析
1.1 自身的特殊性:新生儿的免疫力特征常表现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功能尚欠完善,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长,有研究资料显示,住院时间 4d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 科室的特殊性:病房布局合理性差国内新生儿科病房少、密度高、病区面积小、仪器设备多、患儿多,治疗、护理均在一起,是引起院感的主要原因。病房环境拥挤,各种疾病患儿相互接触的机会多,隔离条件差,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增加。
另外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国际上NICU患儿与护士比例国际上NICU患儿与护士比例一般为1∶2~3, 国内为1∶0.5左右,而且存在其他科室护士顶替补充NICU护士的现象,其结果是护理质量下降。
1.3 治疗的特殊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作为抢救重症新生儿的治疗手段,使患儿的救治成功率提高,但也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侵入体内的通道.改变了机体内及呼吸道环境,增加了院内感染风险。有研究表明气管插管患儿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插管患儿(检验P
1.4 医源叉感染: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国内一组对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监测显示:新生儿室护士上班后、操作前手带菌率为100%, 平均菌群数20.3cfu/cm2。操作后手的染菌量均超标平均菌落数48.3cfu/cm2。医护人员通过治疗、护理等行为,不断接触身体抵抗力差的患儿,使得病菌通过医务人员手或者日用品传播到新生儿体内。有研究表明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院感约占30%。
2 防控干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规章制度、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院内感染的意识;加强检查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操作的规范性;定期进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2.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保证病室建设要求符合新生儿指南中的要求;新生儿的床距不能少于1m;
2.3 医务人员的双手又是接触新生儿最关键的一环,所以做好医务人员手部的消毒工作是非常关键,规范手消毒,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在房间内设置感应龙头水池、一次性擦手纸、洗手液、每个患儿床边配备免洗手消毒液,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医务人员应该互相监督,严格要求自己和别人做好消毒无菌工作。
2.4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合理用药,保护患儿免疫机制,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而发生的二重感染,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有使用多种抗生素、住院时间过长、有并发症和存在侵袭性操作等高危因素存在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2.5 加强新生儿护理:患儿物品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如尿不湿、一次性奶瓶、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吸氧装置等;患儿物品专人专用;小于1000克的患儿衣被用物高压消毒后方可使用;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采用专用的听诊器;
刚出生的婴儿有很多皱褶处,容易有细菌滋生,护理人员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流动的温水清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应该使用床上擦浴的方法,保持皮肤的清洁完整。每日进行脐部护理1次,口腔护理2次,眼部护理2次,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患儿的脐部应由内向外螺旋状消毒,并保持干燥,避免感染。医务人员要勤换新生儿的尿不湿及每日更换新生儿衣被,如果遇到患儿呕奶,应该及时清洗,更换清洁的衣被。在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的患儿要和非感染性的分区放置,避免非感染性患儿被病毒或细菌传染,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性的患儿应该做好隔离措施,放进隔离房间或者医务人员穿好隔离服,避免交叉感染给非感染性患儿。
加强呼吸道管理,特别是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新生儿,应抬高床头约30°,采用密闭氏吸痰管,及时吸痰,避免分泌物排出不畅诱发感染;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呼吸机加湿应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口腔细菌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2.6 治疗器械的消毒隔离:所有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表面、电脑键盘、水龙头、室内台面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暖箱每周或出院及时更换并彻底消毒,外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尤其是暖箱门;湿化水槽每日浸泡消毒后加灭菌注射用水;并且定期对暖箱表面、内侧面、湿化水进行培养监测;
2.7 抢救物品的消毒:抢救物品譬如面罩、复苏囊等应该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喉镜片采用低温等离子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用完后投入到污物袋中集中处理。所有的病房物品,只要是患儿用过,都应该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完全消灭院感是不切实际的,但如果我们切实重视预防感染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每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搜狐健康. 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五项行动防控医院感染[EB/OL].(2008-02-25).
[2] 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分析.李思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年5月第5卷第2期
[3] 刘晓聪,葛振香.提高NICU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探讨.广东医学.2010(12)
[4] 周晓春. 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5-02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大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27天,平均11天,入院查血清胆红素浓度均大于15mg/L,生理性黄疸32例,病理性黄疸10例,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巩膜、躯干、四肢黄染,黄疸进行性加重,2例嗜睡,反应低下,1例拒乳。
2 结 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76%,病理性黄疸24%,经治疗护理后,25例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15例在10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2例在13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8±1d。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家长的文化教育及家庭背景进行心理护理,由于许多家长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的正确认识,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此时,主管护士应耐心、反复多次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
3.2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 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注意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注意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等。
3.3 尽早喂养 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
3.4 预防感染的护理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须戴好口罩;注重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谢绝、劝阻患感冒和其他各种传染病的家属进入病室探望,告诫家属不要亲吻患儿,不要在病室抽烟[2]。
3.5 光疗护理 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前做好仪器的准备,以免影响照射效果,根据患儿情况将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65%;给患儿洗澡,清洁皮肤,洗澡后不可涂粉和油类,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剪短指甲,防止因哭吵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会阴、部用尿布遮挡,特别要注意保护男孩的阴囊;双眼佩戴光疗防护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光疗时充分暴露患儿皮肤,使身体广泛照射,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严密监测照射过程中体温、箱温变化,每2h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若体温超过38.5℃应暂时关闭灯光,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开灯照射,箱温保持在30℃-32℃;勤换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为保证治疗效果,单面光疗应定时翻身以使各个部位得到照射;保证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箱内完成。光疗结束后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溃和炎症;测量体重,与光照前体重比较,以观察有无脱水现象;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记录蓝光灯管使用时间,使用1000h必须更换,以免影响疗效;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做好光疗箱的消毒工作。
4 讨 论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到位地做好产后访视,缩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及时发现、治疗病理性黄疸。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产后健康宣传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若有黄疸退而复现应立即来院复诊。
参考文献
[1] 梁秀兰.新生儿黄疸护理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99-2300.
【关键词】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73
在出生后新生儿通常会在母亲身边给予喂养, 但也有部分早产儿由于出生后胎龄小、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需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长期住院治疗, 这样将导致母婴分离。由于很多产妇对于母婴分离状况并无心理准备, 因此很容易产生明显的负面情绪, 这种情绪也对产妇的产后身心恢复十分不利[1]。为了减少母婴分离导致的产后抑郁发生, 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马关县人民医院对近期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以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马关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80例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6.89±1.29)岁, 孕周为(39.04±3.65);观察组产妇年龄(27.34±1.86)岁, 孕周为(38.53±2.48)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自愿参加护理干预研究, 新生儿转入NICU, 无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高危重症孕产妇;发生新生儿死亡的产妇;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常规给予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指导, 于产前产后进行知识宣教学习, 预防产褥期并发症并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1. 3. 2 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内容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①信息支持:因新生儿病情重, 早产等原因需转入NICU导致母婴分离, 患儿母亲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焦虑状态, 因此护理人员需将新生儿的每日病情及时告知产妇, 并耐心解答产妇问题, 必要时可安排患儿母亲进行探视, 为母亲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可大大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②心理干预:由于患儿母亲对新生儿病情的担忧, 同时患儿不在身边使得产妇容易产生焦虑、抑郁, 影响产后身心恢复。因此应指导患儿母亲喂养的相关知识、早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告知患儿母亲新生儿预后可如正常儿童一样健康, 用以鼓励母亲, 帮助其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病情, 减轻精神压力, 从而有利于保证母婴健康。③生活干预:患儿母亲产后恢复指导, 针对产后产妇生殖器官的变化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产妇子宫、体型尽快恢复并帮助解决泌乳问题及尿潴留、便秘等产后不良症状。应积极做好宣教与哺乳知识学习, 提高产妇自身的认知能力。详细介绍按摩对母乳喂养前后对母亲的影响、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2]。
1. 4 观察指标 采用临床HAMA 焦虑表对两组的产妇焦虑程度进行评估, 焦虑评分标准:所有评估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 HAMA评分标准:0 分为无症状、1 分为轻度症状、2 分为中度症状、3 分为重度症状、4分为极重度症状。抑郁评分同上。在焦虑评分过后对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分, 标准为: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两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HAMA 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如今, 医学模式从传统医学模式已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 产后产妇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围生保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注内容。新生、早产患儿在出生后由于病情需要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 通常的住院时间由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患病的新生儿被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 这样将造成产后母亲和婴儿暂时分离。如果患儿母亲迫切见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 精神上得不到安慰, 同时部分产妇还伴随产时的合并症, 这样极易导致患儿母亲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 继而诱发产妇生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异常, 影响产妇产后身心的快速恢复[2, 3]。
目前国外文献研究报道国外产妇产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52%~33.00%, 而国内的报道为5.45%~17.00%, 但据文献报道母婴分离是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4-6]。因此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病情, 应早期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同时定期将住院新生儿的治疗信息反馈给产妇, 让产妇家属与医护人员一块关心并安慰产妇, 也可在恰当的时间通过MP3、电视等多媒体给产妇播放她喜欢的音乐视频, 放松心情。大量文献研究报道, 优美的音乐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改善人们紧张、焦虑情绪, 提高应激能力, 并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7]。同时在新生儿沐浴、脐部处理、母乳喂养等方面知识技能方面, 利用模拟人教会产妇学习掌握, 使其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 并能胜任本角色, 促进产妇产后身体和心理的快速而健康恢复[8]。
经过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恢复良好, 护理满意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对于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症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产后焦虑, 改善了产后产妇的心理状况, 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樊雪梅.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人文护理的效果分析.上海预防医学, 2013, 25(3):141.
[2] 季庆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7):57-58.
[3] 张红茹, 张洁, 刘志杰, 等.母婴分离产妇应对方式与乳汁分泌量的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 2011, 25(1):137-138.
[4] 郑婉文.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8):14-15.
[5] 张霞, 杨玉琼, 蒋红梅. 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20):316-318.
[6] 张红茹, 张洁, 刘志杰, 等.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方式的研究.河北医药, 2011, 33(3):454-455.
[7] 高玉翠.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5):138-140.
【关键词】产妇 中药液沐浴 穴位按摩 乳汁分泌早 量多
母乳喂养在孩子的生命中是一个最好的开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保护母亲的健康。但目前中国新妈妈纯母乳喂养比例不足5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母乳不足”。所以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母亲支持、鼓励及干预以便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全球爱婴医院的标准,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资料显示,产后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1]。我科自2008年开始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中药液沐浴配合穴位按摩30分钟有效加速乳汁分泌、增进乳汁分泌量进行了临床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一2011年8月我院足月自然分娩经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产后中药液沐浴配合穴位按摩的产妇300例,年龄19岁~37岁,平均27.85岁;孕次为1次~4次,产妇均为第1产;孕周37周~41周;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2.4kg~4.0kg;均无凝血机能障碍和严重妊娠并发症。所选产妇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民族、籍贯、生活习惯、职业、孕产史、乳房大小及是否凹陷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自愿进行母乳喂养,对照组按照全球爱婴医院的标准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指导,采用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产后12h产后进行温水沐浴。观察组除按照全球爱婴医院的标准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指导,采用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外,于产后12 h进行中药液沐浴穴位按摩:备好一桶中药液(益母草30g、山芝麻50g、钩藤20g、荆芥20g、桂枝20g、防风20g、生姜30g、艾叶g)约25000ml(45—55℃)协助擦洗脸部、颈部、背部、胸部、四肢擦干穿衣保暖取坐位护士用中药液浸泡毛巾热敷双侧乳房约10分钟按压穴位:足三里、夹脊穴、乳行穴、乳根穴(对于乳汁分泌少的加脐行穴、脐内环穴)、每个穴位约1分钟(以产妇有酸、麻、胀、重感觉为准)[2],重复循环按摩3—5次(全程约50分钟)用温开水清洗轻挤压乳窦至乳汁流出或喷射出、协助婴儿吸吮听到婴儿的吞咽声产妇自觉双侧饱满乳房变柔软婴儿睡眠好、满足感,注意动作轻柔。
1.3 评价项目与标准
(1)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至乳汁首次自乳房溢出的时问,以医务人员定时用手轻挤乳晕,见黄色或清乳汁溢出为准。
(2)观察两组产妇产后12h的乳汁分泌量:①乳汁分泌量多:产妇自觉双侧乳房饱满,24 h哺乳8次以上,能满足新生儿的需求,新生儿情绪平稳,睡眠佳;② 乳汁分泌量中:产妇自觉双侧乳房尚饱满,只能满足新生儿的部分需求,新生儿需添加配方奶,情绪尚平稳,睡眠一般;③ 乳汁分泌量少:产妇自觉双侧乳房松驰,用手挤奶可见少许乳汁,不能满足新生儿需求,新生儿主要靠添加配方奶,新生儿时有哭闹,睡眠尚可。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Y检验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产后泌乳始动情况
观察组泌乳开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l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比较
两组比较均P
结论:600例中药液沐浴穴位按摩加快促进产妇乳汁分泌量经radit分析,u值分别为:2.42、2.965、2.494、2.545、2.479,各组均P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而泌乳时间、泌乳量及能否纯母乳喂养是每一位产妇及家属最关注的问题;产后1~6d内,产妇因精神紧张、疲劳过度、气血虚弱可引起产后乳汁分泌差,乳腺管不畅、乳汁瘀积,引起乳房胀痛,甚至疼痛[3]。通过中药液沐浴,全身肌肉得到放松,产位按摩,使乳房腺管通畅、乳汁分泌并反射性地促进脑垂体前叶释放催乳激素,从而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我科在产后12小时让产妇进行中药液沐浴配合穴位按摩30分钟,可帮助产妇消除产后疲劳,通过穴位按摩疗法能够疏通乳腺管,促进乳络通畅,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4],中药液沐浴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无创性技术操作,可以解除产妇的痛苦,增加舒适感,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增强母乳喂养的自信心。母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各种免疫成份,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坚持母乳喂养对母婴都是有益的[5]。中药液沐浴配合穴位按摩可以使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促进母乳喂养,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黎培石,鲁顺琼,杨钧,等.产后按摩对促进产妇康复的临床研究E.VI.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2):32—33.
[2]黄瑾明,宋宁,黄凯等编著.产后少乳.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6:242-243
[3]陈霞,蔡妹,陈晓丽,等.产后康复按摩200例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4):459—460.
[4]赖荣娣.产后康复按摩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30.
【关键词】优质护理;产褥期;结局;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38
产褥期是产妇产后恢复的关键时期,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分娩产妇大多为初产妇,缺乏经验,产褥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做好对产妇产褥期的护理十分重要。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1年3月对60例产褥期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产褥期产妇,均为单胎产妇,全部产妇均无传染病史、凝血功能障碍、内科合并症、精神障碍、产后并发症。排除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及死胎、新生儿畸形。年龄18~42岁,平均(28.5±3.2)岁。孕37~43周。孕次1~3次,文化层次:大学16例,初高中88例,小学16例。职业:农民工28例,工人28例,农民24例,干部12例,其他28例;住院顺产63例,胎头吸引17例,剖宫产40例。新生儿男62例,女58例,体重2600~4700 g,平均(3205±509)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将产妇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创造舒适的产后环境建立舒适、安静、整洁、干净、温馨、空气通畅的产区环境,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堂风,防止受凉和中暑。尊重产妇的睡眠习惯,认真听取产妇的意见,改善床单位用品的软硬度,尽量满足产妇需要。护士进行护理工作时轻拿轻放,及时巡视,减少陪护,为产妇创造舒适、安逸的睡眠环境。同时在产妇房间还可放婴儿床,让产妇有一种家的感觉,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不失时机的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说话语气和蔼。
1.2.2预防感染产后恶露会增加产妇产后感染的危险,必须做好会阴清洁护理,采用1:5000高锰酸钾液、1:5000稀释结合碘溶液或1:2000苯扎溴铵液冲洗或擦洗会阴,及时更换会阴垫,积极进行会物理治疗及坐浴,促进伤口愈合。鼓励产妇积极参与新生儿护理,通过床边讲解、发放资料等方式指导对新生儿沐浴、脐部和臀部护理等。
1.2.3心理疏导产后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保持愉快的心情。针对产妇不同文化层次和职业背景,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护理。避免讨论敏感话题,如婴儿性别、经济状况等,以免引起产妇情绪变化[2]。对于抑郁状态产妇,要随时注意其情绪变化,防止突然发生躁狂,引起冲动和破坏行为。
1.2.4健康宣教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围产期医疗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告知产妇情绪对自身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指导产妇调整情绪,尽可能帮助她们消除负性情绪。利用挂图、板报、健康教育手册、温馨提示语等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指导产妇围产期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分配、孕期自我监护、产时配合助产士等。产后让产妇与婴儿早接触,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使产妇由羞怯拒检到主动配合,由不想哺乳到积极主动母乳喂养[2]。尽快建立母子情感,实现由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转变,关心、爱护、触摸婴儿。同时向产妇传授预防胀痛、皲裂、乳腺炎及刺激泌乳的措施。
1.2.5完善家庭支持系统鼓励产妇家属多关心产妇,增强产妇和家属的感情交流,特别是产妇的丈夫更要从生活上、生理上、心理上多体贴、安慰产妇,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尽量满足其实际需要,不断培养和增强产妇对这些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3],使产妇保持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率、失眠率、泌乳情况、感染率、新生儿肺炎、感染率、湿疹率、护理质量满意率。(1)抑郁率: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包括20个条目,>50分抑郁;(2)泌乳情况:乳汁分泌多,婴儿无缺乳为良好,乳汁分泌少,婴儿有缺乳为欠佳[4];(3)失眠:依据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价,总分为50分,>23分为失眠,得分越高则失眠问题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褥期结局比较观察组产后抑郁率、失眠率、泌乳情况、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两组产妇产褥期结局比较例(%)
组别 抑郁 失眠 泌乳良好 感染
观察组(n=60) 4(6.7) 15(25.0) 59(98.3) 0(0)
对照组(n=60) 10(16.7) 30(50.0) 50(83.3) 4(6.7)
2.2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观察组新生儿肺炎、感染率、湿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例(%)
组别 新生儿肺炎 感染 湿疹
观察组(n=60) 1(1.7) 0(0) 0(0)
对照组(n=60) 7(11.7) 4(6.7) 6(10.0)
3讨论
产褥期是指产后6~8周,产妇儿、胎盘娩出后恢复身体、开始承担并适应母亲角色的重要时期,产妇因分娩,其生理及心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特殊时期,产妇和家属都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活安排和良好的心理准备。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院完善的软件之一,直接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顺利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恢复健康[5]。对产妇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质量更应该引起医护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分娩产妇大多为初产妇,她们对分娩缺乏经验,产妇及其家庭期望值又很高,护理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笔者所在医院对产科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创造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预防感染,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和完善家庭支持系统,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价值、权利、尊严。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抑郁率、失眠率、泌乳情况、感染率、新生儿肺炎、感染率、湿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 郭春嫒.产褥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21-222.
[3] 王桂云.对238例产褥期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9(4):85-86.
[4] 梁桂芳.护理干预在产褥期妇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5-36.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当前儿科界最难治的小儿危重急症之一[1-3],并可使患儿产生系列神经损失后遗症[4]。HIE的诊断与治疗是国内外同行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5]。本文针对近年来新生儿HIE的治疗与诊断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1HIE的相关诊断进展
当前HIE仍以患儿的临床表现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6]。因为HIE是患儿围生期缺氧窒息的并发症之一,故以缺氧窒息为前提的中枢性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才可对HIE进行诊断[7]。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自1989年以来先后三次对HIE诊断标准作了修定,第三次对HIE患儿的缺氧窒息作了更加严格的界定规范,同时还引入了脐动脉血气等指标(注:该指标仅适用于足月患儿)。早产儿的缺氧缺血损伤与足月儿有着明显不同,早产儿脑功能相关损伤及障碍表现得极不明显,早产儿胎龄越短其脑功能的异常越难界定,这就为早产儿HIE的诊断提出了极大挑战[8]。尽管早产儿脑损伤现在依靠影像学技术来诊断,当仍未有临床诊断标准。
不同检查方法具有不同的最适时间及适用症,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例如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患儿出生后1d即可发现病灶、颅脑B超对HIE患儿脑室出血及周围脑白质软化及异常具有较高的检出敏感性,脑CT在患儿出生后5-7即可进行检查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10]。
新生儿HIE的及早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对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患儿神经细胞中的特异性蛋白质(NSE及S-100B等)在神经细胞遭受损伤后会立即释放入血,推测NSE及S-100B等特异性蛋白质可作为HIE病情的早期评估依据[11]。此外,振幅整合脑电图等脑电图新技术也为新生儿HIE的早期脑损伤的评估与判断提供了检查手段。
因此,国内外尚无一个实用的统一的新生儿HIE诊断标准,在无高度特异性与敏感性诊断方法的前提下,需充分结合脑电图、血生化及影像学等多检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疾病做出诊断,对病情做出准确评估,尽量早诊断,以利于治疗。
2HIE治疗研究进展
当前用于HIE治疗的药物,除用于急救的药物外均为经验性的治疗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只有采取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持续治疗及定时随访的治疗原则。临床上对患儿窒息的复苏、神经细胞的保护、早期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及神经细胞修复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共识。
2.1对患儿窒息进行成功的复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患儿出生后的缺氧窒息多为在母体宫内缺氧的延续,及时发现并对窒息进行复苏可以降低缺氧对脑组织及神经的损伤。目前对患儿窒息进行复苏是采用空气还是纯氧尚存争议,多数学者建议采用纯氧进行复苏,但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纯氧复苏虽然起效快,但会引起患儿体内氧自由基的增多,空气复苏却无此副作用。Doycheva等[12]报道纯氧与空气复苏比较,无论是生化血气指标还是脑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均无明显差异。Abend等[13]经过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纯氧复苏组虽较空气复苏组HIE患儿需要正压通气及自主呼吸的时间更短、Apgar评分恢复更快,但两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情况相似且成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脑瘫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上使用纯氧对患儿的窒息进行复苏并不较空气复苏优越,且纯氧复苏可能会引起氧自由基增多及高碳酸血症对患儿机体有着潜在的危害。故笔者认为空气复苏会更加安全有效。
2.2早期治疗时间窗的选择HIE的早期治疗时间窗主要有三个阶段,即:①原发性能量衰竭阶段,此期间患儿脑血流及氧供减少,致使细胞内ATP耗竭、氨基酸兴奋性释放、引起细胞内的钠离子钙离子自由基及游离脂肪酸堆积等有害的级联反应,会使细胞水肿、死亡。②能量恢复阶段:此阶段位于窒息复苏之后,患儿脑氧合及灌注得到恢复,细胞内ATP以及磷酸肌酸含量得到部分性的恢复,细胞水肿得到缓解。③继发性能量衰竭阶段,该阶段线粒体的功能发生障碍使得细胞能量发生再次衰竭,促发调亡[14]。这三个阶段中最为关键的是两次细胞能量衰竭之间的能量恢复阶段,被公认为治疗HIE,保护并减轻脑损伤的最佳治疗窗。
2.3HIE后脑损伤的治疗策略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及早确诊HIE并给予及时的脑的营养及灌注,对脑损伤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干预。其中对脑损伤的干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亚低温疗法以及高压氧治疗。亚低温疗法可减少ATP的损失、降低氧及葡萄糖的代谢速率,可预防性地改善患者脑细胞能量的再次衰竭。目前用于新生儿HIE的最佳脑低温程度尚未统一,一般以34℃为常用温度。Zhou等[15]报道高压氧疗能减轻患儿脑组织病理性改变、改善神经系统预后、降低HIE死亡率,但多数研究资料的治疗质量欠佳,高压氧疗疗效尚需进行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证实。药物性探索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氧自由基抑制剂和清除剂、钙通道阻断剂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这些药物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一定的保护神经及脑组织病变的效果,尚需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以明确其疗效及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郝珉,李好兰,宋文,等.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52-53.
[2]郑连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6):308-309.
[3]翁海关.维生素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34-35.
[4]王道斌.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59-60.
[5]苏贻文,王海英,陈为兵.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期脑电图检查的价值[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2):174-176.
[6]赵艳红,宋相冬,李宏图.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学,2013,19(2):299-301.
[7]陈丽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52-453.
[8]孙春阳,陈汉威,刘德祥.MRI新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5):110-112.
[9]王雅澍,陈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表现及远期随访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25-227.
[10]高凤霄,贾林,李永才,等.弥散加权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6):651-652.
[11]黄雪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13-214.
[12]Doycheva D,Shih G,Chen H,et al.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n combination with stem cell factor confers greater neuroprotection after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the neonatal rats than a solitary treatment[J].Transl Stroke Res,2013,4(2):171-178.
[13]Abend NS,Dlugos DJ,Clancy RR.A Review of Long-term EEG Monitoring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Congenital Heart Disease,ECMO,and Stroke[J].J Clin Neurophysiol,2013,30(2):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