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空间设计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35-0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培养目标中一个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环节,也是实现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论文),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也是全面衡量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尺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水平。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保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毕业设计(论文)有的流于形式,质量已经出现严重下降。因此,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对突出办学特点和提高办学层次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重要意义
1.毕业设计(论文)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高校培养的各种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在专业领域内担负起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创新性任务,创造性地解决生产技术过程中所出现的实践及理论问题。[1]高校不断地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这种能力。这一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时间长达一个学期,甚至时间更长;也有很多高等院校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作为本科生获得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也是越来越显著。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对本科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的问题。大学扩招以来,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很多单位对大学生在校的学业成绩,特别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越来越看重。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中,招人单位更加倾向招聘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
3.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这就更加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国家的创新人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要求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要保证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邵阳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注重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高校本科生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研、寻求真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近年来我国很多高等学校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与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科与专业也越来越多样化。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不断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一些高等学校还形成了多公寓管理、多校区办学的局面。由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来看,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和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目前很多指导教师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边进行专业教学;同时还需要承担一些科学研究任务。很多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因此,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也存在一些忽视。他们对学生偶尔把关不严、要求不高,未能引导、充分启发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同时有些学生通过努力找到了较好的工作,他们认为工作已经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到毕业,因此思想上也消极对待。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由于所找工作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关联性很小,因此他们把毕业论文看成是沉重负担,缺乏动力也很难静下心来写好毕业设计,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教学硬件条件欠缺。由于多年来,高等学校不断扩招,我校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随之也越来越多,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也是逐渐提高。因此,教师指导力量不足的矛盾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一些助教也承担了指导工作。由于经历了高校规模扩张,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指导教师数量也出现了跟不上学生数量增长的情况,师生比例扩大;同时新进的教师比较多,且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而理工科类专业由于实验设施配备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从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3.毕业设计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冲突。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时,有很多人才招聘会。由于大学生普遍就业压力较大,很多大学生急于参加招聘会,希望尽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对毕业设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双向选择时限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到处奔波,毕业设计(论文)很多时候都只能为找工作而让步,从而造成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够,只得勉强凑合。二是有些招聘企业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工作,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很多高等学校在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与理念。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1.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开题工作。
(1)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按照自我选择和指导教师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与实际科研能力撰写自荐书,阐述已经所具备的所有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实际科研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以及希望自己做哪个方向或者哪类型的论文题目。导师同时也根据自已承担的实际教学情况或者科研课题,初步拟定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大概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要求及内容等,上交到相关的教学研究室,以便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的选择。[3]为了让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尽早有所了解,能尽快专心地投入到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中,导师在第7个学期初就可以向毕业生公布自己已拟定的论文题。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就业工作需要进行选题。如果学生自己有更合适的选题方向,也可以和指导老师商定后进行自我选题。
(2)开题。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由学生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向导师们进行陈述。然后各小组导师集体对选题进行评议,从研究方向、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论文选题资料不齐全的学生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补充,选题不恰当的要求及时更改或者由导师帮助重新进行选题,;顺利通过了开题的学生撰写的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签字认可并存档。开题报告后,原则上不得更改毕业论文题目和论文的主要内容。
2.探索基于QQ群、微信等平台的毕业设计师生沟通机制。毕业设计(论文)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此时也正是毕业实习找工作的高峰期,因此毕业设计工作与就业工作等常常容易发生冲突。学生与导师见面指导的机会就变得更少。然而借助QQ群、微信等平台工具,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加便捷、方便,可以不受空间等的限制。导师借助QQ群可以和学生通过网络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疑难解答、资料共享、网上评阅、语音或视频在线交流等,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尤其是长时间在校外培训或实习的学生,建立以QQ群、微信等平台为纽带,以导师为单元,师生定期交流的互动机制,将能更好更及时地解决他们关于毕业设计的问题,为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3.强化过程监控,构建系部、导师、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监控模式。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在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中,建立系部、导师、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监控模式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质量。对学生毕业设计和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全过程信息监控等,以过程监控为核心,由系部、导师、实习单位三方进行协调监控。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学生的任务比较繁重,学校的管理工作也相对会比较复杂,且时间跨度比较长,还涉及到不少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接受考验并逐渐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景志红,于晓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2-33.
[2]方利国,陈砺.毕业设计指导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及尝试[J].化工高等教育,2005,(3):99-101.
[3]刘忠海,马恒升.关于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2,(3):40-42.
关键词: 工程教育改革 毕业设计模式 工程技术人才
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有相应的观念体系及社会各层面的发展体制。纵观中国的高等教育成长历史和现状,工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等同于科学教育,将科学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混为一谈,导致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工程经济需要脱节,工业人才短缺。工程教育急需提高质量和内涵。
目前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注重理论功底的强化,实践环节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工程师”这样的工程技术人才,重在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必须以工程教育改革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模式改革和调整。
一、目前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设置弱化。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但现在的教学培养体系往往对实践环节的设置弱化,相应的课时、师资、教学资源等配套不到位,实践环节走马观花,设置弱化使学生对实践环节的认识不到位,以“看”、“观”的态度而不是“学”、“研”、“钻”的心态投入到实践环节中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与其他实践环节分别独立进行,缺乏内在的统一性。
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工程教育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环节,应该是建立在前期理论学习和各个实践环节锻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性课题考验。毕业设计的设置应该和前期教育过程中其它的实践环节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而不是孤立设置。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指导老师的课题被动地选择研究方向,达不到人才培养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三)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实践性,选题方式单一。
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毕业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科学、优化选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目前虽然一人一题是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但单个、独立设置的选题难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而这些是现代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大多数选题提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很窄,只是进行针对性实验,缺乏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选题缺乏和企业实际技术问题、技术课题的联系。
(四)毕业设计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形式多样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模式相对陈旧和单一,年复一年地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毕业设计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没有同步进行改革和更新。毕业设计从开始的时间、选题的范围,到开展的形式都依据同一种模式,使学生养成依赖、教师习惯于程序性工作。严重抑制和固化了学生和教师的思考、创新的激情和能力,失去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意义。
(五)指导教师的工程能力亟待培养和提高。
要进行工程教育的改革,就必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国目前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中严重缺乏既有深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许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肩负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没有时间和机会和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课题合作、技术合作,工程教育的质量难以提高。
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思路
(一)重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
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导向下,必须以此为契机明确实践环节的教学作用和内在统一的必然要求;必须配套相应的教学资源,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实践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在大工程的视野中,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要强化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和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置应该让学生能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整合,综合学会思维、分析、创新,使自己具备现代工程师所要求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素质。
(二)以系统化思维搭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平台。
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的设置不能孤立考虑,必须以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内在体系要求作为原则,相应的实践环节应该在不同的阶段既达到本阶段的要求,又为后阶段的实践环节打下基础。同时,不同实践环节的设置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做相适应的学时、师资等教学安排。毕业设计的改革必须以相应学科的教学培养计划、教学培养目的改革为基础,而不是一个孤立环节的改革和探讨。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每一组成部分的相互和谐和配合才能重新整合教育培养的资源和思维,达到培养工程性人才的目的。
(三)推行产学研结合,拓展毕业设计开展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构建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丰富工程教育质量和内涵的一个战略性的措施。高校推行工程教育改革,必须和规模完善、发展良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基地、科研技术合作的试点,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多和企业的项目和技术课题结合,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学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合作,联合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真正真题真做,锻炼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还可以和学科竞赛相结合,让学生不是纸上谈兵,能实际动手,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在注重共性的同时,关注个性的培养,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工作,甚至可以让本科生参与到指导老师的课题当中去,和高一级的研究生一块学习,培养其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将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专业兴趣小组、课题小组等结合起来,鼓励毕业设计以多种形式进行。
(四)培养指导教师工程能力,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水平,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为专业老师、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提供参与工程项目的机会,在政策导向上鼓励教师多和企业进行技术课题的合作和交流。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和合作的企业联系,聘请工程师到学校给教师和学生讲课或对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和提高专业老师的工程能力,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在内部师资的交流和培养上,要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搭建青年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
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工程教育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必须拓宽眼界,以工程教育的要求为导向完善、创新毕业设计的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凤娥,董良飞等.高等工程教育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路[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4).
[2]周军.中外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问题比较研究[J].宁波工业学院学报,2009,(2).
和其他很多学校基本将建筑和工程专业停留在书本上不同,UIC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引入了商业实践理念,所有课程都强调其在社会方面的需求,对学生的要求也完全站在客户和消费者的角度。同时在学术和课程本身,学院也引入了大量最新的概念和研究课题,试图在CAD、CAM、建模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打造完美的二、三维视觉效果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好了,前面都是半官方的宣传语,下面这些来自UIC工业设计专业在读学生或毕业生的设计作品,应该会让各位Geek对该专业的教学水平产生最直观的认识。
HPI Junior Designer
设计师:Amber Stubis
Junior Designer是Amber Stubis为HPI公司设计的一套卫生间与浴室用品,它们不仅在外观上有着鲜明且统一的风格,同时更突出了产品的功能性。比如专门为塑料袋提手提供固定位置的垃圾桶,具有双重或多种功能的挂钩,以独特的造型对应不同使用环境的马桶刷等等,它们都能够让人们在日常使用当中充分地感受到方便和体贴。
Element Desk
设计师:John Frohne
其实从原理来看,这套Element Desk所采用的“组装家具”的理念已经并不新鲜,但除开在3D建模效果上的完美表现外,设计师John Frohne还采用了一个全新的包装名词“元素”,这无疑让Element Desk脱离了传统办公家具的范畴,上升到公共空间的层次。事实也是如此,Element Desk的形态并不唯一,John Frohne带来了很多元素组合的方式,并且也直观地传达了“元素”的概念和意义。
Apple Personal Media Player Demo display
设计师:Bautista Marcus
Bautista Marcus充分展现出了他在产品设计和3D效果表现方面的实力,这套“苹果个人媒体演示设备”一共有三个版本,设计师竭力表现出产品的科技感和造型效果。它们不仅在功能的实现上足够的酷炫,而且与苹果自家的产品在风格和气质方面也完全吻合,确实是个不错的实验设计。
DesktoD Audio
设计师:Chris Cunningham
这是Chris Cunningham为JB忪司设计的桌面2.0概念音响组合,虽说它看上去是2.0的结构,但在功能和应用上却突破了音响的传统。它的两个箱体可以同时为不同的区域和空间播放不同的音乐,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学校寝室,这样的“空间分离式”音响都有着它的实用之处。另外,Desktop Audio的外观设计还参考了E.T.脑袋的造型,显得未来感十足。
Suslainable Walking ShOe
设计师:Jon Zayat
Jon Zayat设计的这款Volition轻便鞋让人一目了然,它仅有两组绳扣,让人颇有动手穿鞋的冲动。流畅的线条和胶底材质都可以保证穿着的舒适,而开放式的脚背设计,更让鞋子能够轻松对应各种不同的脚型。
LaptOp Case COncept
设计师:Steve Dettman
毕业于UIC的Steve Dettman现为自由设计师,他的工作涵盖图形设计和工业设计两方面,Loptop Case Concept笔记本电脑托架其实是他的工作空间设计系列中的一款作品。它既可以供用户在腿上操作笔记本电脑,也能够在桌面上形成支架的效果,而这仅仅是LaptopCose Concept的一小部分功能。在设计师的计划当中,它还能够提供散热、设备连接、线缆收集的功用,甚至直接变成一个电脑手提箱,无限的可能着实令人激动。
95T Elevation Treadmill
设计师:Rudy Munoz
看起来这是一台简单的跑步机,顶多不过是拥有液晶屏、Ti钛台金材质以及更小更薄的整体机身。不过,要同时完善地实现这些特点其实并不容易,Rudy Munoz的绝大多数精力用在了零件的体积控制和电路的设计上。
Totally Rad MP3 player
设计师:Michael Battersby
这款MP3播放器复刻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球的磁带造型,USB接口、3.5mm音频输出孔各居其位,必要的机身按键则排布在了磁带的上部,另外在“磁带”的表面还集成了一块OLED显示屏,文字的显示也同样颇具复古的味道。更加奇妙的是,“磁带”的两个转轴孔分别承担了选曲和音量调节的功能,当年我们把玩磁带的时候不就是如此吗?
R22 Rail Sight Rifle
设计师:Darren Powless
擅长工业设计和概念艺术的Darren Powless创造了这把无敌多功能枪械,它有着多种组台和装弹形式,有突击步枪、狙击步枪、榴弹枪、轻机枪等多种状态,无论是冲锋、火力压制还是在战场上穿透或分裂敌人的装甲设备,这家伙都能够轻松承担。当然,DarrenPowless漂亮的手绘效果图也为这把战场“大杀器”增色不少。
MotO Ntro
“景观”二个字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但在国内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中,自打加上了“地产”二字以后,似乎绝大多数“地产景观”只剩下商业价值了,而且铜臭味很浓――名贵苗木、臻稀石材、法式经典、欧陆风情。“助力营销”、“提升溢价”、“助推销售”这些都是“地产景观”所被赋予的商业价值,通俗的说地产景观就是――“为了卖房子”。于是曾经一度“要卖点、要故事,要大树”就成了地产景观的代名词。在这样的“主流”商业价值观指引下,地产景观迅猛发展了过去10年,同时也是中国房地产所谓的黄金时代――房子根本不愁卖,那时候所谓的地产好景观就是只要砸钱。所以,这期间几乎鲜有人质疑过地产景观的这种商业价值观与行业审美,即使有也会被火爆的销售数据所动摇,即使有也会被尝试改变的不确定性所动摇。
虽然过去这黄金十年火爆的销售没变,但是在当下这个十年,买房子的主体――客户,却已在悄然改变。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按照人均年收入20万人民币来计算,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将达7亿人,在这个大环境下,中产阶级对品质的需求是各种规模企业待解决的问题。人的需求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从共性到个性,从好看到好用。所以,“地产景观”在白银时代应该有一个――社区人性化本质的回归,回归到每一位业主每一天的使用。在与权威机构联合调研以及我们的自主调研均表明:除了地段、户型、房价这三个刚性因素以外,社区园林绿化景观环境――是客户买房最主要的决策影响因素,占比29.9%。你会发现,客户对于小区的园林环境是极为关注的,但从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现在很多小区的环境尤其是在交付使用几年以后,已经呈现出每况愈下的景象。这里面除了有物业管理的缺位,也有当初规划设计阶段的留下的隐患,造成最终的局面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在自己的社区里活动。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除了常规的问卷以外,还加入了与客户的深度访谈,切实了解到业主对其居住的小区的各种正面以及负面的诉求,最终形成了地产景观的企业内部标准――“绿地理想・家”人居标准体系。
整个框架体系由以C.A.R.E. 为首字母的四个英文单词分别代表着“绿地理想・ 家”的四大核心景观价值――可感知舒适(Comfort)、可体验智能(Aintelligence)、可参与永续(Recycle)与可互动环境(Environment),从这四个方面提供一个切实以人为本的居住社区景观。而这四大价值观的背后,是6 大功能技术模块――场地适宜性分析、空间规划、公共空间设计、人性设计、环境友好技术、智能化技术,近百项贴心关怀的细节设计。其中场地适宜性分析是所有申报落地项目的准入要求,因为它关乎了很多后续重要细节的实施。为确保所有申报“绿地理想・ 家”落地项目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合理性,必须聘请具有权威资质的机构对拟申报项目进行场地适宜性进行分析,必须至少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风环境分析、日照分析、环境噪声分析,并请该机构出具正式签章的《项目场地适宜性分析报告》,该报告需要有详尽的分析模拟过程页以及最后落实在规划总图上的分析结论页,要对有利的区域进行标明,以及对不利位置的改良建议等。报告需上报集团总部审查备案之后,方可开展下一步景观设计工作。在场地适宜性三大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景观设计,其社区中的公共活动场地已经具有了满足夏季遮荫、冬季日照的基本要求,在此之上还融入了变坡度景观环跑道,变换坡度是让人们在户外健身的最大限度的让心肺健康得到提高。当然也有晨练、羽毛球、篮球半场的等多功能场地,其已经不仅仅是绿地,还是个“氧气补给站”,选择了逆反应的植物,使清晨的氧气更充足。设计了多形态功能座椅,更加方便邻里交流,可以两两成双,也可以三五成群。在社区景观里,也能晒着太阳上着网?也能播放手机里的音乐?也能自主控制旱喷和照明系统?这些都可以。在社区内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覆盖下,运用成熟的微信二维码扫一扫技术就可以实现人和景观的互动。科技时代,无线你的想象。可持续发展,鼓励资源可循环使用,社区屋顶地面有机农庄,自己可以动手种花植菜来体验成长的快乐。还有自助洗车系统,节水生态等……
2015年初“绿地理想・家”首个落地项目展示区在上海闵行马桥的绿地璀璨天城建成,截至本文发稿,璀璨天城的“绿地理想・家”系列微信已经在行业内部创造了近25万次的微信自媒体阅读量,并且得到了上海社区工作与老龄关怀的政府媒体《上海老年报》的头版头条的刊发――《不以“养老”冠名,聚焦细节一样“养老”》。从社会各个方面对于这个真正主打“人性化”卖点的社区景观的关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地产景观”的社会价值,是一种正能量的关爱与善良。在璀璨天城的社区里“无障・爱”的坡道系统给童车和轮椅一个没有“阶级”的自由玩耍的空间,而且”见阶见坡“的标准让所有的坡道迅速可见;年轻人可以带上笔记本电脑在社区“景观会客厅”里享用着免费Wifi和户外插座;超过600mm的“宽椅待人”,你可以把妈咪包随处摆放;你可以走进“蒙台梭利全龄儿童活动场地”旁边的“户外母婴室”里,而不是户外,去为你的宝宝换尿布或者喂奶;有了“搬场车港湾式车位”以后,搬场车再也不用占着车行主干道一个小时来卸货了…….当我跟你细数这些细节关爱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竟然这么“柴米油盐“的琐碎,甚至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但是我们觉得――生活,从来没有小题,个个都需大做。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 世界大学城 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20-03
2012年3月13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至2020年)》颁布,提出到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教育部在2012年把“三通两平台”列为重点工作,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建设“教育资源云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目前,湖南的网络学习空间率先在一批高职院校试点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由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延伸。
网络学习空间是以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E-learning理念为指导,由组成互联网的全球电脑网络利用云空间构建一个个适合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可以开展实时或延时学习活动的互动场域。网络学习空间是在虚拟的环境中建构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自主学习平台。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的局限,创设出一种集文字、声音、图像、实景等于一体的、生动积极多维的课堂情境,为师生课上课下的交流协作提供了便利,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
虽然云空间课堂有着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些本科院校在推广使用时还是遭遇到了种种实际困难,本文就以“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为例,探讨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在本科院校推进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学习空间在本科院校推进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空间建设积极性不高
本科院校要推广使用“世界大学城”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但是,学生无论是在传统课堂学习中还是在虚拟空间自主学习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所以,只有调动教师使用空间教学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使用空间学习。然而,本科院校教师由于年龄结构、兴趣爱好、专业背景、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对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这一新兴技术教学手段,他们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相较而言,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他们自身对于这一网络教学空间或多或少有些难以接受,更别提深入研究甚至是引导学生使用了。另外,现在高校教师教学基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精良的PPT教学课件已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要再将这些课件转换成为自己并不熟悉的空间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转换、整合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不少教师望而却步。
如何推广“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许多本科院校在购买引进时也注意到了这点,在校内会进行一些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来帮助教师学习使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般采取的是统一集中式学习的方法,即用同一套方法普及给全校教师,而没有注意到一些教师心理上存在对网络学习空间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优势,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的使用方法、技巧以及主页版面设计等,来帮助教师提高使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的积极性。
2.空间学习资源相对匮乏
“世界大学城”作为一个网络学习空间拥有远程网络学院、环球新闻中心、工作管理中心、科学技术中心、
――――――――――――――――――――――――
商务管理中心、创业管理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多板块内容,集学习、实践与娱乐为一体,形成了其独特的优势。云平台上的学校机构也大都建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网页,不仅有校内概况、新闻、动态、各院系管理等类目信息,还有与校外一些学校“世界大学城”的链接。此外,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资源库――教师网络教学空间的加入更是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真正做到了校内校外,课上课下有联系。
虽然云空间内容丰富,但是真正能用于专业学习的现有教学资源还有限,如课堂教学相关视频、文章等都较少,尤其是可供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更是少之又少。
3.学生空间学习兴趣不浓
“世界大学城”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让其能在空间中方便快捷地寻找自己在传统课程之外所需的内容,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现有的空间内能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较少,需要学生自己建设的内容,如上课记录、新闻等占据的板块过大。在“世界大学城”内检索到的学习资源很多都没有打开的权限,学生的阅读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资源共享还没有完全实现,这都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进入空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从问卷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较为关注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热衷的专业有帮助或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一些文史哲方面的著述;大学生考级、考研辅导资料、推荐书目、经验交流及重要提示;大学生择业指导和最新就业信息等。然而,在“世界大学城”中,这些内容都较少提及到,只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空间中涉及到了这些内容。
网络学习空间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的一场变革。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曾经在肯定湖南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成绩的同时也提到空间教学最容易见成效的是本科高校。虽然本科院校在推进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初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迎难而上,结合自身特点,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和对策,攻坚克难,就能有效地提高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率,真正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 提高网络学习空间的方法
1.学校加大推广力度,丰富推广方法
要让“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成功地在学生中推广,首先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学教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要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利用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网络学习空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二是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操作的便捷性,这里的便捷性包含网页建设、信息查询和内容放置等多个方面的便捷性。因此,学校在推广应用网络教学空间时,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展示网络空间教学的优点和特色,安排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多轮培训和指导,答疑解惑。学校还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特点开发制作各类Flash、动画演示等资料,激发教师们探索研究建设“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的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和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师使用建设空间的积极性。譬如可在学校内部举行一些以“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网络空间教学比武”等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各院系的教师积极参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评职评优加分的奖励。还可定期举办空间建设经验交流沙龙活动,请相关专家、优秀空间团队和个人、空间教学明星“现身说法”,交流传授经验。
2.加强网络学习空间自身建设
“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共建的网络学习平台,它涵盖的面非常广泛。每个学校在创设空间主页时除了学校介绍、校园动态、教师信息、招生就业、学生服务等这些基本信息之外,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装扮空间、彰显特色。例如医学院在建设自己的空间时,要注重提供一些医学领域最新资讯信息及权威的医学科研成果推介,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传媒学院则更要注重搜集整理各地的重大新闻、时事动态走向、传媒学术前沿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戏剧影视学院在建设空间时可更多展示学生或教师的一些优秀视频作品或推荐大师前辈的经典戏剧影视作品等,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自行模仿、自主学习。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落实跟进。可采取分层分级管理,即在学校层面设立专门的一级管理团队,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总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优质资源推介、日常管理维护等。各个院系分别设置二级管理团队,各院系的管理团队负责整合本院系的相关信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摸清学生的兴趣点,有效设置板块,实时更新信息库,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公共平台,凸显院系特色,真正为师生带来便利和实惠。
3.积极开发空间手机移动应用软件
空间教育教学要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在于准不准备让学生使用空间,你如何让学生使用空间,学生使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根本。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空间的关注度和使用率,除了教师引导、丰富优质教学资源、美化版面设计、确立考核激励制度之外,还可通过开发手机移动应用软件来带动学生广泛地使用学习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大学生是手机网民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手机凭借其上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功能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青睐的日常必需品。如能把网络学习空间融入手机移动媒体,势必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利用空间开展学习的兴趣,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在这里,笔者建议相关机构或高校可研发建设一个关于“世界大学城”的手机APP,以便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查看空间动态,也便于学生在听课时做笔记,与老师同学进行实时交流互动。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藩篱,充分利用好网络学习空间这个教学平台的优势,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空间里充分吸收养料、自由呼吸、尽展风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34-02
一、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教育也引起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院校兴起。
本次教学选择三年级上学期的博览建筑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教学实践。根据博览建筑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等主题,自拟设计题目。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地区,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二、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活动结合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历时八周,分六个阶段完成,在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要求达到各分项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地完成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
教学重点: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实地调研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博览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1)专题一:绿色建筑概述,以及绿色建筑案例的讲解与分析。(2)布置任务书,讲解博览建筑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调研,4~5人一组。收集绿色建筑和博览建筑相关的设计资料。
学生作业:(1)每组完成一份实地的参观调研报告PPT。(2)收集相关资料(博览建筑的优秀案例、大师作品、绿色建筑等作品),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读书笔记,要求包含2~3个典型案例分析。
(二)第二阶段(总体设计1周)
教学重点:案例解读、场地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场地日照、采光、风环境等的知识和分析模拟软件,完成总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二:场地日照、采光、IAQ、风环境的分析模拟,对绿色性能比较推敲。(2)组织学生对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汇报总平面构思和设计初步构思,确定场地布置与竖向设计,完成总体设计任务。
学生作业:(1)制作场地地形模型,分析场地的植被、水文、周边环境等,分析朝向、风向、高差、土方等对建筑的影响(场地分析图)。(2)完成总平面图的构思图(出入口位置、流线组织、场地布置等情况)。(3)完成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平面功能图)。
(三)第三阶段(概念设计1周)
教学重点: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完成一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墙面与屋顶)讲解。(2)进行建筑概念设计的多方案比较,确定设计思路和框架;研究绿色建筑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制作若干构思的工作模型,推敲建筑的体量关系、体块组合形式。(2)完成一草方案平面图的构思(各功能组合、流线组织、动静分区等)。(3)完成建筑形体分析图。
(四)第四阶段(方案深化2周)
教学重点:功能深化、表皮建构。
教学目标:掌握绿色建筑材料与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完成二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四: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以及水处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2)修改和深化方案,完善二草的方案设计,并确定绿色设计的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继续制作工作模型,修改一草的方案设计,完成二草的方案设计内容(平面、立面、剖面)。(2)立面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建筑表皮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
(五)第五阶段(方案完善2周)
教学重点:绿色设计、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绿色能源的知识,完成三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五: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讲解。(2)继续深化方案,确定三草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完善二草,进行立面的多方案比较,查阅并搜集相关的方案资料,推敲模型。(2)制作反映建筑整体形态的模型,完成三草的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结构设计。(3)深化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节点设计图等内容)。
(六)第六阶段(成果表达1周)
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成图绘制。
教学目标:完成最终方案成果的绘制和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1)绘制正式方案图。(2)成果模型制作。(3)评图。
学生作业:(1)绘制2~3张A1的彩色渲染图(包括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图、设计图等)。(2)制作正式模型,图纸上不少于2张模型照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观
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教学仍然是沿用“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1]。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而忽略建筑本应关注的环境协调性、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能源资源利用、经济性等问题。由于缺乏成系统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没有建立起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题时,仅仅把绿色技术当作是一种装饰性的、补救的技术手段,没有把建筑的绿色性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到下一个设计专题时,又将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抛于脑后。
(二)相关课程缺少绿色建筑知识的教学
建筑学专业学了设计类课程之外,还有相关理论、法规以及技术方面的课程学习,例如建筑概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在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构架中,设计课之外的理论及技术课程多着重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一些传统的建筑技术,内容不够系统且略显陈旧教条,几乎没有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三)各门相关课程教学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建筑设计课程可谓是“各自为政”。各科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相关知识间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与理论、设计与技术的分离,最终设计成果又落在“形式与功能”上,而忽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图和技术特征。“无效教学”与“空白教学”产生,使得绿色建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建议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增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改变长久以来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从以“功能、空间与形式”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适应新时展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
3.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建筑设计课的评分体系,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加入到衡量学生建筑设计课的评分标准中,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建筑设计的绿色意识。
(二)融合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一、二年级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绿色建筑设计观。在建筑概论中,加入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基本理念的介绍;在二年级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课程;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地域文化、被动及适宜技术的介绍;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等。
通过三、四年级相关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的安排,重点强调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及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增设绿色技术、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专门课程介绍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环境模拟分析软件的教学,例如Ecotect、Revit、Doe等软件。
(三)融合绿色建筑的专题教学
在现有的以建筑类型分类的教学“纵向”教学体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建筑设计专题与绿色技术专题相结合,组成“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通过此种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结合设计实践,学习专门性的绿色建筑知识。
另外,在设计课前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调研作为小组工作的内容,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专题、遮阳技术专题、通风专题、水处理专题等。
(四)融合绿色建筑的其他形式教学
1.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零能耗建筑竞赛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促进了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的发展。
2.学校举办绿色建筑的相关活动。可以学习国内外某些高校的绿色建筑教育方式,在校园中举办建造节、模型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如澳大利亚的生态小竹屋、美国的校园生态住所、天津大学的零能耗建筑等,增加学生动手、讨论、研究的环节,达到自我教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增加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在本科三年级设置大学生创新训练环节,或者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对绿色建筑进行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掌握绿色建筑的知识。
五、结语
发展绿色建筑,培养绿色建筑的设计人才,需要建筑教育工作者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以及各专业绿色建筑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结构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