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一、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加快。2011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简称“六普”)的基础数据:中国总人口为 13.39 亿,其中 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简称“五普”)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3.26%,比2000年五普的数据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8.87%, 比2000年五普上升1.91个百分点。对比2000年五普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口老化呈现加速趋势。据人口学家的预测,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1.3%,2050年这一指标将达到21.2%。
2.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由于我国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严格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从二十一世纪初伊始,大量独生子女陆续步入婚育年龄,他们逐渐组建新的家庭,从而很容易形成"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妇赡养四位父母长辈和自己的儿女。这时,处于“夹心层”的独生子女夫妻既要承担社会工作责任、又要面对家庭中照顾老人小孩的义务,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支撑或社会福利供给,晚年生活的担忧便会愈加沉重。因此,与家庭保障相对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恰恰是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结果。
二、现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本框架由基本养老、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三个支柱构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基本养老保险费分企业缴纳和职工个人缴费两大部分,企业按本单位缴费工资总额的20%左右缴纳,全部划入社会统筹,职工缴费为个人缴费工资的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2.企业职工退休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的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按月支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3.退休以后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家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4.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利用自有资金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 ,企业或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账户通过机构运营,给付水平由缴费和投资收益率决定。
5.鼓励职工根据个人收入情况自愿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企业职工通过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产品等方式实现。
三、对企业发展职工养老保险的认识
(一)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年金制度,避免平均主义分配
企业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时,往往只考虑当前的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通常采取固定统一的缴费标准,缺乏弹性,忽视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年金的缴费比重大小,主要取决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年金的交费额应随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下浮动,采取动态的管理方式。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些职工认为应采取按工龄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只考虑工作年限,不重视职工个人贡献的大小,缺乏激励机制。在对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单纯依靠高薪已经无法确保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如何为员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福利计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中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必须打破传统的薪酬福利的平均主义原则,把职工企业年金的保障制度与员工的贡献大小、服务年限长短挂钩,使年金制度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在稳定员工队伍方面发挥作用。
(二)对历史欠帐需要明算帐、细分帐
养老保险之所以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体项目,原因在于它是一种积累型保险制度,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而且直接为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化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服务,从而需要保持地区间费率负担水平的公平并尽可能提高统筹层次。目前省级统筹难推开,各地费率高低差距大,地区之间利益矛盾加剧,部分地区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以及部分地区个人帐户空帐运转等,并非是新制度造成的,而是在新、旧养老保险制度转型中因计划经济时代中老年职工缺乏养老金积累而形成的历史欠帐造成的。因此,对历史欠帐进行明算帐,同时进行责任分解、多途径补偿,客观上已经成为新型养老保险得以建立并实现良性运转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一方面,国家应当通过中老年职工养老金历史欠帐的精算,尽快查清需要补偿多少钱才能真正完成制度的转型。按年度或按职工个人计算出所需补偿额度,最终形成这种历史欠帐的理论总额度。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企业和个人分担的原则,采取按责分帐的办法来解决上述历史欠帐。国家既不能继续将中老年职工的养老金历史欠帐作为一笔糊涂帐,也不能说完全由财政来消化这笔历史欠帐。因此,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历史欠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对责任进行分解,是较为理想的可行的政策方案,其中政府无疑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可以肯定,如果从理论上阐清了中老年职工养老金的历史债务及其责任归属,计算清楚所需的补偿数额,采取多方分担,分级负责的方式,就能够妥善解决这种历史包袱,从而也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推行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以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三支柱”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可以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借助商业养老保险的社会互助机制,增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促进整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良性发展。因此,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国家应加大发展,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职工个人建立商业养老保险。
(四)建立独立的养老基金管理系统,探索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方式与途径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为区域范围内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全面性人才,帮助区域进行生产、管理、服务等经济建设。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培养出的人才是否是区域经济建设相一致,人才能不能融入到区域经济建设中。基于以上,高职院校在英语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一定要明确专业的市场定位,高职院校对于市场的建设情况深入调查,对于现阶段的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认真分析。
对于区域市场经济建设调查研究中,对于区域内的资源状况及主要产业的发展趋势全面了解,掌握不同行业人才结构,区域市场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可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改变;根据区域经济建设特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判断,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专业定位,才能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升专业知识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融入度,丰富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培养具有英语沟通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二、与企业专家向结合,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想要保证对于学生的教育质量,专业性的教师团队是教育质量的前提。高职院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中,首先应该与区域经济专家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支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需要具有丰富的商务英语知识教育经验,对于商务英语的实际使用及操作也十分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成为教育中的骨干,为学生提供区域经济建设中真正需要的商务英语知识。
构建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团队可以有两种选择途径供高职院校选择,第一种就是将现有的专业教师教育水平提升,增加商务英语教师在一线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商务英语教师积极与企业保持联系,并且对于企业对商务英语的要求动向全面掌握,了解商务英语行业职位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升商务英语教师实际应用社评。第二种就是高职院校可以向社会中进行聘用,选择一些商务英语行业的技能水平较强的人才担任商务英语教师,这类英语教师对于商务英语行业的发展趋势十分了解,并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清楚商务英语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聘用的商务英语教师能够对学生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为学生讲解商务英语行业的职业技巧,缩短学生在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高职院校可以将两种方式共同使用,以兼职的形式相社会聘用商务英语教师,让聘用的商务英语教师与本院原有的教师共同合作,设计出于区域经济建设更加吻合的教材。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团队才能够将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实现的前提。
三、院校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构建一体化课程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又是课程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想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商务英语知识更加丰富、商务英语技能型较强的综合性商务英语人才,就应该对传统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课程设计中更加重视区域经济建设的水平,区域职位需求是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根据区域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及流程设计教学课程,在实际教育中将职位素养及实际能力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形成一体化的课程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互相了解,对于人才的培养中严格按照行业的实际特点及要求开设课程,系统性对教学内容整合,积极使用能够利用的一些教学资源,突出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真正将区域行业需求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将区域职位需求作为教育目标,形成教学做的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对虾养殖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限制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现无公害化养殖,这是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针对对虾养殖的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上的现状
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虽然对虾养殖热潮开始兴起,且发展速度也比较迅速,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地区中的养殖上还是存在著一定的问题。如沿海养殖中所排出的废水正在威胁着海洋,加之没有通过有效的处理,使得这些污水成为了全新的污染源。所以针对这一现象,要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措施,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已经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来进行研究,希望找出一条有效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从不同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
(一)病害方面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对虾养殖业中病毒流行病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类等,几乎对对虾生活的各个阶段中都产生了危害。也就是说从育苗到越冬等各个阶段中都会出现相应的疾病。相关部门也开展了病情的研究工作,但是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
(二)环境上的问题
对于养殖环境来说,直接影响到了对虾的病害问题。且在一些地区中,随着对虾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大量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进入到了近海水域,这样也就造成了水质发生了变化,从而直接威胁到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其次,对于养殖行业自身来说,所引发的有机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养殖场中采用的人工饵料质量相对较差,这样也就难以满足在水中的稳定性,加之投饵上的问题,虽然进行了正常的饵料投喂,但是却并不能够被对虾所利用,相反还会演变成为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有机污染物。此外,一些养殖场中还存在着滥用抗菌素等现象。最后,由于生态容量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使得对虾的放养密度较大,造成了废水超出了海区中的自净能力。也正是受到了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就造成了富营养化以及一些存在危害性的藻类等大量滋生,从而威胁到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二、对虾养殖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由于对虾养殖业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好协同运作工作,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虾养殖水体生态存在和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一些养殖环境也是不可控的,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不仅包含了养殖学与生态学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社会经济学等方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来贯彻好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同时还要顾及到相应的客观条件,避免出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的现象,保证生产满足当地的生态容纳量。
(二)做好综合治理与保护工作
对于养殖环境来说,是对虾养殖业实现长远发展与生存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养殖环境,就会直接威胁到对虾养殖业。因此,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加强做好宏观上的调控工作。首先,要借助政府的立法以及行为等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控制好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其次,是要对虾池的建造密度以及虾苗的放样密度进行控制,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
(三)做好品种的培育与引进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虾品种的好坏已经成为了限制我国对虾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做好抗病品种的研究工作,或是可以适当的引进新的对虾品种,以此来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良种选良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改进虾遗传的特点,并且培育出抗逆能力较强以及高密度的精养系统,研究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品种类别,通过集约式的生产方式,逐渐培育出高产量的品种。
所谓的品种选育,需要在全面人工养殖的背景下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建设全方面的人工繁育系统,并且建设对虾良种场和良种繁育中心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些对虾良种场以及繁育中心,可以为相关的商业育苗提供较为优良的虾苗以及亲虾,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对于虾病防治工作来说,要坚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开展培训工作,来帮助养殖户掌握对虾的健康养殖方法,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将鲜活饵料以及环境生物等控制在发病水平以下,这样才能提高防治的效果。对于生态防治工作来说,还可以通过研究探索来进行,只有建立出科学的养殖方法,才能促进对虾养殖业实现长远的发展。此外,还要做好领导工作,在政策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下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就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起良好的养殖目标。其次,是要做好规划布局工作。
三、结语
[关键词] 养殖业 发展现状 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包括在1990年以前我们主要解决粮食问题,养殖业处于次要的地位,从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时肉、蛋、奶、菜列入菜篮子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现状
现在中国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标志,近些年养殖业发展得非常迅速,近两年农业普查时发现农产品产量有虚高,特别是在养殖业,畜牧业几大品种普查数比年报高了20%,肉牛情况也是一样,当然肉牛不像猪表现得明显,猪存栏量目前已经到了11亿头,扣掉20%的虚报,也有9亿头,缩水很大。最近出现的奶粉事件将导致中国奶业发生重大变化,特别讲一下奶牛的情况,它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像三鹿奶粉就是其中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现在很难估计三鹿奶粉事件会给整个奶业带来什么样的打击,但是抓好产品质量、规范养殖是一条必经的道路。再看一下整个畜产品间的结构变化,以前猪的养殖比例比较高,牛羊肉比例低,奶类和蛋是我们畜牧业发展的瘸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肉类增长4800万吨,奶类增加了3300万吨,禽蛋也增加了很多。渔的发展也是养殖业的亮点,特别是淡水养殖发展比较快,远洋捕捞从环保角度出现了负增长,1995年以后保持1400万吨的捕捞量。从中国人均占有情况看,肉、蛋、奶有了很大提高,除了奶以外,肉类和禽蛋已接近世界水平,肉类已经高于亚洲水平。生产格局朝几个重要区域集中,生猪集中在长江、中原、东北地区,存栏量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肉牛集中在东北等,大概占全国比重的60%以上;奶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大中城市的郊区,其中河北、内蒙、黑龙江三个地方比较多;禽蛋集中在七个主产省,大概占到72%的产量。养殖业虽然快速发展,但还是面临很多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养殖非常分散;二是品种问题,1985年开始,引进国外养殖品种发展菜篮子产品,至今畜牧养殖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的种群,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比如生猪有三个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行业没有重视国内品种的繁育,对我国的品种保护和发展非常不利;三是质量问题,为什么将三聚氰胺掺进奶中,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乳制品蛋白质含量低,很多地方以养肉牛的方式养奶牛,蛋白质的含量很难达到标准,奶业加工企业要退货,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造假行为。另外猪的养殖,普遍反应猪肉吃起来不香,就是由于过快饲养,脂肪蛋白在肌肉蓄积量不够,五星级宾馆有相当一部分牛排是进口的,国内很多牛肉不能形成大理石花纹,原因在于精饲料等问题上;四是污染问题,养殖长期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家通过沼气建设和规模化饲养来降低污染,总体看,粪便排污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湿粪加上污水很多。有数据预测每年近20亿吨,相当于粮食产量的三倍,如果雾化去掉水分也有7亿吨左右。另外水产养殖,造成水的富营养化,太湖蓝藻问题等都由此引起。
二、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1.养殖业实施准入制度势在必行
《畜牧法》第三十九条就畜牧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具备的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养殖场应“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关于环保方面,要“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就此三条而言,对国内很多养殖场来说无异于是判了死刑。好在现在是政策的调整期,就法律的执行层面来讲国家和政府还未较真,这也是给众多的养殖场一个整改的时间和机会。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也明显加强了对养殖业宏观调控和引导的力度。对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对小规模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比较集中的地区,采取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形式,把小养殖场、专业户进行集中到一个指定的区域,以便统一管理。这些措施在很多地区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如在湖北的京山、应城、仙桃等地已形成了十万羽、二十万羽以上规模的蛋鸡养殖小区;而在武汉的新洲区,对建立十万羽的蛋鸡养殖场采取一次补偿一百万元的方式,来提高养殖场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种种迹象已明确显示出:国家对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户分散养殖采取了分类指导政策,以促进畜、禽养殖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而对广大养殖业主来说,只有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甚至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而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养殖场迟早会被国家日益提高的行业门槛所淘汰。
2.国家对养殖企业的产品将会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一日三餐的生活需要,其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特别是“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多宝鱼”事件等事件的爆发,使老百姓越来越感觉到天天吃在嘴边的东西其质量和安全越来越没有保障。因此,建立和执行畜禽产品的市场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对农产品已经或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准入机制。我国也在2004年颁布了一系列的农产品无公害认证标准,但这是认证标准而不是要求强制执行的标准。有消息表明,我国首部鸡蛋国家标准草案已制定完成,这将是一个要求蛋鸡养殖企业强制执行的标准。如果这一标准颁布出来,无疑是为蛋鸡养殖企业设置了一道门槛。很显然,只有能迈过这道门槛者才能生存,其他别无选择。
3.环保部门加大对养殖污染的关注将是横在养殖企业面前的又一道门槛
最近几年,由养殖导致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方面的投诉也越来越多。而随着四川“链球菌”事件、“禽流感”的爆发,也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这些来自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威胁。所以,在刚刚颁布执行的《畜牧法》中明确规定“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而国家环保局曾在2004年发文明确要求养殖企业要有专门的污染物环保处理设施,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现在还未真正执行起来。既然有法律法规出来,国家和政府迟早会执行起来。对养殖企业而言,如果不早作准备,可能还会面临违法、违规的威胁。由此看来,《畜牧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会改变我国千百年来“养猪过年,养鸡振油盐钱”的散养模式;而对于规模化养殖,如果只关注自身的生产而不注重产品质量、环保等问题只能是自取灭亡。但要注重这些因素,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对国内大多数养殖企业来说有很多要面对的困难。
参考文献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落后于养殖业发展,畜禽粪污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偏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忽视畜禽粪污的生物质资源特性而采取工业废水治理模式,工业治污模式投资大且商业化产品回报率低,养殖业自身缺乏大量资金进行粪污处理,从而导致企业治污积极性下降、粪污处理效率低;二是虽然认识到了畜禽粪污的生物质资源特性但没能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且高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由于畜禽养殖业利润空间较小,又存在高风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必须考虑经济性。一般工程的经济性体现在对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控制,但畜禽养殖污染的实质是生物质资源的浪费。如果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再生资源效益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成本,从而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的经济性。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采取合适的畜禽粪污资源化技术来实现。
新环境形势下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思路
1面临的新环境形势
(1)严格的排放标准。2011年陕西省实施《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以下称新标准),在新标准出台之前陕西省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从表1来看,新标准的COD、BOD5、NH3-N三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严于国家行业标准,分别比国家行业标准排放限值严格了87.5%、86.7%、85%。由于新标准取消执行行业标准,所有排污单位执行统一标准,因此新标准的出台使得全省尤其黄河流域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排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2)严峻的减排形势。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污染排放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其COD、TP、TN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污染排放总量的96%、56%和38%,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经给环保施加了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纳入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2010年陕西省农业源污染物COD与NH3-N排放基数分别为19.9万t和1.5万t,按照2015年COD与NH3-N排放量分别下降7.6%和9.8%的减排目标测算,2015年COD与NH3-N排放量分别为18.4万t和1.4万t,其中畜禽养殖业的COD与NH3-N目标排放量为18.3万t和1.1万t,相比2010年排放基数降幅分别达到7.6%和8.3%。随着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逐渐凸显,“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排面临的压力不小。
2畜禽粪污资源能源化技术方向
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是新环境形势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方向,也是推动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畜禽粪污的资源特性,其资源化利用的形式包括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形式的代表工艺及其局限性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畜禽粪污的肥料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形式是单纯的固体粪便资源化利用,不能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未能全面考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就目前看来,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高温堆肥和烘干技术会继续存在发展,但在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和严峻的减排形势下它们并不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最佳选择。以沼气发酵为代表的能源化利用方向,通过厌氧发酵获取沼气,沼气用于燃料、发电等,沼渣沼液制有机肥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沼气工程兼具能源效益、肥料效益、环境效益,能够实现畜禽粪污处理从单纯的用肥用能、末端治理向综合利用转变。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热、电、肥联产的沼气工程将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4]。因此沼气化是理想的畜禽粪污资源化途径,是全面应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产业化思路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水平不断提高,畜禽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加快了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保障、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规模化养殖比散户养殖优势明显。规模化、产业化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养殖场成为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主战场。针对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采取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畜禽粪污处理产业化方式能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相比单纯的污染防治行为,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产业化方式能够将畜禽粪污从产生到消纳的整个过程形成产业链条,协调上下游物质能量的流动,最大程度提升粪污的利用价值;同时产业化方式有利于将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经济投入,将治理投资转化为产业投资,促进环保产业与养殖业共同发展[5]。综上所述,按照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防治方向,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技术,并借用商业运作模式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成产业,将是未来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思路。陕西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思路见图1。
陕西省畜禽养殖沼气产业化发展
沼气工程通过厌氧发酵获取沼气、沼渣沼液制有机肥来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沼气、沼渣、沼液均具备商品化、产业化条件,因此沼气工程是一项利于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产业化的资源化技术。随着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沼气工程也呈规模化发展趋势,规模化养殖能为沼气工程保证充足的原料,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条件都有利于沼气产品实现高值高效利用。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支持推动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陕西省农业厅已经将规模化养殖场的大型沼气工程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沼气普及的重点任务之一,颇具前景的沼气产业势必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向资源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畜禽养殖业潜在的沼气产量与分布
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产生量约4381.7万t,若将畜禽养殖业粪便资源全部进行沼气化开发利用,陕西省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可产生约22.5亿m3沼气(替代煤炭量[6]约为225.0万t)。沼气的开发利用价值与养殖规模和粪便收集程度相关,因此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更具备实际开发利用价值,2010年陕西省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374万t,可产生约2.1亿m3沼气(替代煤炭量约为21.0万t)。2010年陕西省各市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潜在的沼气产生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宝鸡(0.51亿m3)、渭南(0.42亿m3)、西安(0.35亿m3)、咸阳(0.29亿m3)、榆林(0.15亿m3)、铜川(0.14亿m3)、延安(0.12亿m3)、商洛(0.08亿m3)、汉中(0.05亿m3)、安康(0.02亿m3)。沿渭河四市(即宝鸡、渭南、西安、咸阳)所在的关中平原经济条件好、城市发展迅速,种植业、养殖业较为发达,是全省集约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区域,该区潜在的沼气产量占到全省总数的73%。陕北两市(即延安、榆林)及渭北的铜川属于煤炭资源富集区和工业集中区,工矿业发达,规模化养殖活动开展较晚,但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地域,近年来该区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潜在的沼气产量占到全省总数的20%。陕南三市(即商洛、汉中、安康)整体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近年来政府一直倡导陕南养殖业以区域适度集中、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主,这与陕南经济实力薄弱、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等因素有一定关联,该区潜在的沼气产量只占到全省总数的7%。
2规模化养殖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
养殖业沼气工程的分布受其载体规模化养殖企业分布的限制,关中平原沿渭四市是目前陕西省发展沼气产业最有潜力的地区。沿渭四市所在的关中地区人口数量、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分别占到全省总量的62%、77%和53%。区内布局有大中城市群和渭河干流,2010年渭河干流水质属重度污染(以劣Ⅴ类水质为主),为了减少畜禽养殖活动对城镇环境和渭河水质的影响,该区应该积极发展沼气产业。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关中地区是我国小麦、棉花、苹果等农产品的优势产区,丰富的耕地资源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2010年沿渭四市范围内仅14%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建有沼气工程,沼气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根据沿渭四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种养结合程度,划定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涉及西安市临潼区、长安区、周至县、户县;宝鸡市陈仓区、岐山县、眉县;咸阳市杨凌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武功县、兴平市;渭南市临渭区、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等区县。规模化养殖沼气产业优先布局区域在养殖区域集中化进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畜禽粪污沼气化开发利用,逐步推进集中养殖、集中收集粪污和集中沼气化利用;积极培养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等相关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社会服务、工业生产等形成产业链条,促进沼气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互联网;水产养殖;应用优势
互联网以信息数据的快捷处理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于互联网。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水产养殖业在现代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方式。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成为当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佳手段。
一、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水产养殖是时展的要求
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依靠互联网则意味着提升该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改变过去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这实际上是市场及该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国家也对水产养殖行业中互联网的应用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各省市政府针对区域内的水产养殖业都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及计划,如实施智能农业技术创业计划等。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不足
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而互联网由于具有信息数据处理的优势,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该行业中存在的不足。首先,该行业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水产养殖业需要依靠人力资源去进行生产、管理、销售等。但是,由于该行业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劳动薪酬相对较低,社会评价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另外,水产养殖业的高科技型人才也比较少。由此,这一行业面临着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互联网的应用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其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及结构仍然比较落后。一直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使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方式,虽然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且操作简便,但其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比较低,要在发展模式和结构上扩大既有的经济效益难度较大。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互联网能够逐渐转变该行业的发展模式以及调整其结构,互联网与水产养殖业的结合十分必要。除了以上几点不足之外,水产养殖业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而互联网的优势较多,可以在许多方面弥补其中的不足,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总之,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极为重要且非常必要。
二、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水产养殖业要得到发展,要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结合时展需求,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方式逐步对其发展模式和结构进行调整。互联网的应用是当前较好的选择,对此各级政府也推出了许多相关支持政策。但是,如何真正利用互联网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是当前的重点问题。就此,以下主要结合云南滇池的“互联网+水产养殖”实例,具体分析互联网在水产养殖当中的应用。
(一)云南滇池的“互联网+水产养殖”情况
过去云南滇池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其水产养殖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鱼虾的种类、生产销售的价格等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突破这种现象提高生产效率,政府、相关部门、水产养殖主体及科研人员积极应用互联网做好鱼虾种类、鱼虾分布情况等各方面的监测,并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各个环节如鱼虾的繁殖、养殖、市场销售价格等入手。通过利用互联网及各项措施的实施,2015-2016年滇池渔业资源种类共有23种,土著鱼人工繁殖多达50种,滇池渔业资源在市场上仍然走俏。以滇池渔业资源的种类为例,2015年滇池的鲢鳙鱼占比为51%,鲤鱼占比为22%,红鳍原鲌占比19%,另外还有其余20种鱼类也都占有一定比例。以上滇池渔业资源的情况主要得益于水产养殖的水质环境改善和互联网的应用s。
(二)水产养殖业中互联网的应用
水产养殖涉及多个层面,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鱼虾的生存环境、繁殖情况等,从而保证不出现大量鱼虾死亡或者鱼虾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实现价值和效益高的水产养殖目标。1.网络系统的环境监测上述提到云南滇池过去的水体受到污染,水质富营养化,这对水产养殖业是非常不利的。在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各水产养殖利益主体积极采取的行动就包括利用互联网对滇池水体、土壤等进行监测,并利用配套仪器控制和调节鱼虾养殖的水、土壤等环境。互联网技术和配套的监测仪器(水质分析仪、增氧机等)相互配合,即可获知水温、浊度、pH、COD、BOD等相关参数,再进一步控制和调节鱼虾生存环境。2.鱼虾繁殖中的网络应用云南滇池的“互联网+水产养殖”当中,互联网在鱼虾繁殖中得以应用。水产养殖具有商业性,其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该行业利益主体是否能获得预期和理想的效益。其中,鱼虾的繁殖与水产养殖的产量紧密相关,针对鱼虾的繁殖,通过网络技术具体可以把控好以下事宜:①把控好鱼虾苗的投放时间、投放量、投喂的饲料等;②监测鱼虾发育和性成熟情况;③监测鱼的繁殖产卵情况。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养殖户可以对鱼虾产量、质量进行初步预判,进而做好应对准备。3.销售和管理环节中的网络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和管理环节,云南滇池水产养殖业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扩大销售的渠道和强化行政方面的监管。首先,在销售方面,养殖户通过互联网能够了解到许多相关的渔业信息及市场变化信息,尤其是微商、网商、电商等的出现,使得养殖户可以了解到各地水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交易价格,而养殖户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水产品的交易。此外,当前一些网络公司也与水产养殖利益主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水产养殖利益主体构建了自己的平台,提高养殖生产、鱼病、鱼药、鱼情等各方面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其次,从管理方面来看,水产养殖业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调整发展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水产养殖中非法行为及现象进行管理。以上互联网在水产养殖管理方面的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发展管理模式上,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使得养殖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最优化;关于水产养殖中非法行为及现象的管理,主要是指监管部门对水产养殖的相关信息进行更加系统的管理,同时对养殖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对养殖中发生的非法行为如盗捕等进行监管,由此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三、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互联网与过去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好的效益,但是调查和分析发现,互联网要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该行业还存在和面临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网络技术应用成本高。水产养殖业的主体之一多为普通的养殖户,而网络技术、相关设备的市场价格比较高,养殖户资金有限,因此互联网要推广应用的难度还比较大。二是互联网应用操作相对复杂。调查发现,水产养殖业主体认为如何操作,各个系统如何对接比较复杂和陌生。因此,使得互联网的应用度不高。三是对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重视程度不足。当前社会虽已经是网络信息社会,但是养殖户对互联网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关心和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四、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对策
为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及相关的网络技术、软件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如何使得互联网在该行业中得到有效应用,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水产养殖主体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渔业主管部门可针对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思维,采取行动在思想上使得养殖户及相关企业搭上互联网“快车”,并使其充分意识到互联网的应用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加快行业发展的步伐;②s由于网络技术应用成本高,而养殖户发展资金有限,为保障“互联网+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行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可尽快制定、出台有关金融、保险、科技等扶持政策。
五、结语
“互联网+”为当前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旦利用好互联网,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然是显著的。因此,水产养殖业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逐步实现“互联网+水产养殖”,使水产养殖业更加良性、更加健康地发展。以上关于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探讨,实际上还有不全面之处,但从该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其前景和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该行业应当紧抓机会迎刃而上。
作者:杨瑞林 单位: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万学.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产,2016(5):9-11.
[2]高月红,陈爱华,吴杨平,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2):72-74.
[4]肖乐,李明爽,李振龙.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6(3):7-11,28.
[5]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3):57-61.
关键词:渔业结构;变动速率;变动方向;优化升级
中图分类号:F316.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21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on Liaoning Fishe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GAO Dong-ya, BAO Teligenbaiy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
Abstract: Fishe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en a hot issue committed to research in Liaoning, which to some extent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Liaoning fishery.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structural change to Moore value to estimate the Liaoning fishery developmen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 exploring a road to Liaoning fishery structure adjust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aoning fisheries development, it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 i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change of fishery structure, pointing out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Liaoning fishery structure; and finally proposed the way of fishe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fisheries, fishing structure, culturing species and control measures, pointing a certain direction for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fisher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ishery structure; rate of change; direction of chang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辽宁渔业凭借优越的自然区位优势、发达的腹地配套设施、雄厚的科研实力,现已基本形成一个集养殖、捕捞、加工、物流、贸易、科研、教育为一体的产业体系[1]。但是,长期以来,辽宁渔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而推进渔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此,加强对渔业结构的研究,探索合理可行的优化升级之路成为促进辽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辽宁渔业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辽宁渔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根据各时期渔业的不同特点,可将辽宁渔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图1)。
1.1 复苏发展阶段:1949―1952年
解放后,辽宁省制定了相应的渔业法规和制度,并进行了,向渔民分配了渔业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其生产积极性。渔业复苏时期,各级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为渔民提供渔业生产贷款,并建立领先的水产养殖行政结构领导生产。同时,重建了渔业市场,通过一些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到1952年,辽宁省水产品产量恢复到16.26万t,是1949年(7.96万t)的2.04倍。这一阶段,渔业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6.88%,辽宁渔业开始发展起来。
1.2 波动发展阶段:1953―1968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沿海市、县先后建立了渔政机构;重点市、县 (区)建立了技术推广站和水产养殖供应机构,加强对水产养殖生产和供应的领导,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58―1961年的“”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极度缺乏,造成了渔业生产的严重受损。经过1963―1965年的积极调整,渔业又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初期(1966―1968年),渔业生产过于追求高产量、高收益,渔业管理也陷入混乱,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经济鱼类资源大幅度下降,且由于船只数量增加过快,经营管理跟不上以及生产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全省渔业生产的发展。1968年, 辽宁水产品产量达到18.84万t,仅为1953年的1.16倍,增长幅度较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03%。在此阶段,呈现7次负增长,辽宁渔业缓慢地向前发展。
1.3 快速发展阶段:1969―1977年
20世纪70年代初,锦州、丹东、旅顺、营口市国营渔业公司和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等相继增添了一批大型拖网渔轮。同时将大批术帆船改装为机动船进行海洋捕捞生产,使机动渔船捕捞产量超过了木帆船的捕捞产量[2]。在此阶段,水产养殖生产发展较快,到1976年贝类养殖产量达到3.27万t,海带年产量也由1966年的1.44万t增加到3.80万t。除此之外,淡水养殖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辽宁省淡水养殖面积1975年达到 5.53万hm2,到 1977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4.99万t,比 1969年的22.35万t增长了146%,年平均增长率为11.91%,渔业产值也由1969年的0.90亿元增长到2.0亿元,渔业生产快速发展。但由于钢质大型渔船的海洋捕捞产量远远超过了资源再生能力,导致海洋捕捞的主要经济品种的产量下降严重,为今后几年的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
1.4 调整发展阶段:1978―1999年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海洋污染的加剧和高强度捕捞,渔业资源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衰竭。党的以来,我国提出了“以养为主”的方针,辽宁省也开始把海水养殖业作为其结构调整的重点,辽宁渔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1985年,辽宁省紧紧围绕解决吃鱼难的问题,发展辽宁水产养殖业。1982年,辽宁省渔业捕捞和养殖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总产量首次突破了50万t。1986―1993年,全省把重点转移到了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工程”上,并调整海洋捕捞业结构,积极发展远洋渔业。1994―1999年,全省认真贯彻国家的渔业发展方针,把工作重心放在调整渔业结构上。但在此期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海洋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二是养殖病害肆虐,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三是渔业科技发展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总的来说,1999 年辽宁水产品产量达到333. 80万t,是1978年的6.08 倍。这个阶段的渔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8.98%,渔业产值也由1978年的2.10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165.30亿元,辽宁省渔业生产开始全面建设和发展起来。
1.5 全面发展阶段:2000―2012年
2000年至今,全省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工作,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全省渔业经济的发展。辽宁省坚持优化渔业结构,不断创新养殖品种和模式。 2004年,全省海水精品养殖面积达10万hm2,产量120万t,产值140亿元。休闲渔业也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沈阳、鞍山、丹东、锦州等市为中心的观赏鱼基地。2007年,水产品产量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为-17.86%,但产值一直持续稳定增长,这与国家的“零增长”有很大关系。2012水产品总产量480万t,同比增长6%,水产品产值达到了717.07亿元,为2000年的180亿元的3.98倍。辽宁省的渔业走上了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2 辽宁渔业结构变动及其测度
2.1 渔业结构变动速率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辽宁渔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本研究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来测量各产业此消彼长的方向变化,它是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
M+=cosθ=■(ωi0ωit /[(■ωi02)(■ωit2)] )
式中,M+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它的值介于0到1之间,越接近1,产业结构变动越小,反之越大;ωi0表示i产业基期所占比重,ωit表示i部门报告期所占比重。则θ= arccos(M+),它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与角度,且θ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越大。
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年均变化的绝对值[3]。它的计算公式是:
k=[■(|qit-qi0 |)]/m
k为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qi0、qit表示基期、报告期i产业的构成比例;n表示产业门类数;m表示基期0到报告期t之间的年份数。k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变动的幅度越大。
辽宁渔业可划分为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内陆捕捞业和内陆养殖业4个部门。根据1949年以来渔业4个部门产业结构的数据及上述公式,可分别计算7个时段的Moore结构变化值、向量夹角、夹角年均变化值及渔业结构年均变动值(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种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建国以来,辽宁省的渔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渔业结构年均变动值为48.38%,向量夹角年均变化值为1.039 7°。其中,复苏发展阶段(1949―1952年)、调整发展时期(1978―1999年)的结构变动速率最快,产业结构变化程度最高,M+值达到了0.928 2,θ值为21.844 1。随后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2012年)的结构变动速率略微减缓,M+值为0.936 9,θ值减少了1.381 4,但也远远超过其他时期。
2.2 渔业结构变动方向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是用来测定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的指标,可以作为表征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指标[3]。其计算公式为:
Ei =αi+(αi-1)/Rt
式中,Ei表示第i产业部门的结构超前系数,αi表示第i产业部门报告期所占份额与基期所占份额之比,Rt表示同期第i产业部门所在经济系统的平均增长率。其中,Rt=( ■-1)*100%,此式中a为起始年,其产量数据为A,b为目标年,其产量数据为B。如果Ei1,则第i部门产业有超前发展的倾向,其所占份额有所上升。
由表2可得出,1949―2012年,辽宁海洋捕捞业比重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发展也相对滞后;海水养殖业超前发展程度十分之强,大大超过了其他部门产业,同比上升了55%,发展劲头非常强劲。相比之下,内陆渔业发展超前程度和比重增加值都略有下降,捕捞业整体略微超前发展,养殖业比重则一直呈上升趋势,且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超强发展趋势。
2.3 渔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辽宁渔业发展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海水产品,且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相对来说贡献率较小的是内陆产品,发展速度也相对较缓。近年来,养殖产品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渐超过了捕捞产品的贡献,对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和调整渔业结构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2)。
从表2可以看出,辽宁渔业结构呈现出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内陆养殖三足鼎立的局面,且水产养殖业在渔业结构调整中不断优化。尤其是海水养殖业,它对辽宁省的渔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重要性逐渐升级,已成为辽宁省沿海地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后,海洋捕捞业的比重出现较大幅度地下降,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的比例逐渐趋于平衡,说明养、捕两大部门的产量结构日趋合理。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加大其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其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主导品种培育研究相对滞后,“精品工程”有待进一步开发;对浅海、滩涂的利用也不够合理,养殖水域随意性较大;海水养殖业不够生态、高效和科学。内陆渔业中,养殖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捕捞业,内陆养殖与海水养殖逐渐协调发展,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渔业养殖的方式目前阶段还较为传统,新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应用程度低;养殖水域环境条件恶化,虾、扇贝、鲍鱼、海带等均不同程度受到病害的影响,且危害品种有扩大之势[4];内陆养殖产品的趋同性较为明显,淡水名特优新品种的繁育、养殖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内陆捕捞近年来发展形势较好,在产量“零增长”的基础上,产值实现持续增长。因此,辽宁省应抓好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工作,建设结构比例更加协调、合理的渔业生产体系,共同加快现代渔业的建设和发展。
3 辽宁渔业结构优化升级途径选择
3.1 优化渔业生产布局,促进区域渔业经济协调发展
要想促进辽宁省渔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在大力发展全省渔业的过程中,既突出重点渔区的发展,又兼顾到全省发展的平衡。各地要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渔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渔业。
渔业经济是沿海市、县、区的主要内容之一,渔业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所占的比例非常大[5]。因此,沿海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优势,在确保渔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名优特水产养殖和生产,形成产业化经营;适宜开发的旅游风景区应突出发展以观光和休闲为主的服务性渔业;其他距海较远和内陆的城市应重点推广新型淡水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高产技术,并大力发展内陆地区的水产品流通业。
3.2 调整优化海洋捕捞结构,大力发展远洋捕捞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不断枯竭,深海捕捞已成为发展趋势[6]。为保证辽宁海洋捕捞业健康稳步发展,必须压缩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提高远洋渔业发展质量。
首先,要围绕捕捞生产零增长的目标来不断坚持和完善相关的各项制度和措施,鼓励和帮助沿海捕捞渔民共同实现转产转业,积极引导他们从事养殖业和服务业等;促进近海捕捞作业渔船由单一的作业方式向多元化生产发展,优化作业结构;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禁渔区、休(禁)渔期、禁渔具、渔业许可证等渔业法规和管理制度,并对休(禁)渔渔民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新增的捕捞渔船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坚决取缔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渔船;保护海域环境和渔业资源,发展生态渔业,从而保证近海捕捞生产规模适度、科学有序地开展。
其次,要积极开辟新渔场,在巩固和提高过洋性远洋渔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公海远洋渔业;以辽宁省内较大型的远洋渔业企业为首,提高其科学化管理程度,加强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增强远洋渔业企业的整体效益;在提高远洋捕捞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远洋渔业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共同发展。
3.3 加快新品种引进开发,坚持发展名优主导养殖
辽宁省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较好,应继续积极探索名优特养殖品种的开发和利用,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促使其由重量向重质的方向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在确立主导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坚持多种养殖,多条腿走路,区域化布局,一体化、规模化、系列化经营[7-8];加强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病害的监测和预报,开展水质分析等基础工作[9-10];培育和建设现代养殖区域,带动周边地区水产养殖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合理开发和保护渔业资源,采用健康高效的养殖技术,同时抓好病害防治等工作,推进全省名优特水产养殖向节水、节地、节能、环保方向顺利开展。
3.4 综合运用市场、政府等多种手段调整渔业结构
单方面依靠政府或市场是无法高效合理地调整渔业结构的,辽宁省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市场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新格局。
政府方面,要结合辽宁省的渔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调整计划和重大战略措施;多渠道增加渔业投入,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实施相关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各种补贴政策,并完善配套的渔业设施建设,为渔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扶持和壮大省内优秀的水产龙头企业,要采取贴息补助、投资参股、税收优惠等政策, 支持龙头企业为渔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11];以科技创新推动渔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建立起新型的技术体系,提高渔民的整体素质。对于以上各项措施,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要落实好各项工作的完成,推进渔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市场也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调控所不具有的独特功能,配合政府共同为全省渔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且切实可行的道路。市场开发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要立足当地的市场 ,更要瞄准国内其他的市场和国际市场 [12];渔民是渔业结构调整的主题,应提高渔民的市场意识,从而保证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生产经营项目,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政府应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健全,各种要素齐全,多元化发展的渔业市场体系,对渔业资源的配置起到应有的调整和配置作用,从而促进辽宁省渔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阳,曲永泉.辽宁省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15):201-205.
[2] 李军.辽宁省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分析及调控[D].沈阳:东北大学,2005.
[3] 包特力根白乙.大连渔业结构变动测度和优化途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5.
[4] 贺凌等.发挥区域优势加快辽宁海洋渔业产业化进程[J].现代渔业信息,2010(7):14-15.
[5] 孙建富.辽宁渔业经济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2011(3):75-77.
[6] 杨瑾. 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 振兴海洋经济[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11):97-99.
[7] 张耀光,韩增林, 刘锴,等.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12):2 192-2 200.
[8] 乔明,刘正垣,白剑虹.内蒙古渔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发展方向[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4-15,56.
[9] 周会文.转方式 调结构 推进抚宁县渔业健康持续发展[J].河北渔业,2012(2):56-59.
[10] 郑斯思,谭春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1(1):76-78,94.
关键词:淡水池塘 养殖 环境问题 解决途径
目前,淡水养殖业是我国渔业发展中的重点,其产量在水产养殖中逐年呈上升比率,淡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中的重点,过去传统的密集型养殖方式暴露了诸多弊端,限制了淡水养殖产业的升级,因此,分析和解决目前淡水池塘养殖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吗,推进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针对传统淡水养殖中的环境问题略作分析,并结合最近产业研究成果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来分析下其解决之道。
1.淡水吃糖养殖环境问题分析
从目前淡水养殖的局面来看,传统养殖的高密集型所造成的弊端与水体富营养化、氮失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三大主凶之一。
传统淡水养殖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进行养殖,对于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同时近年因饲料投放问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也是限制淡水池塘养殖行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养殖水平随着技术研究的突破不断提升,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也在提升,但是鱼类代谢与饲料投放的力度也在增加,养殖的高换水率必然会导致污染加重,最终限制行业本身的深入发展。我国以围网养殖和围栏养殖为主要方式对于水体环境的污染是很严重的,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加强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治理,实施“退鱼还湖”等政策,这些必然会继续加重淡水池塘养殖的比率,按照池塘养殖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比重来看,这种潜在的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是巨大的,因此,做好淡水池塘养殖问题的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好水体资源与鱼类资源,也是淡水池塘养殖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池塘养殖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氮失衡已经成为了限制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目前,淡水池塘水体中的含氮量与含磷量都已经超出了警戒线指标,但是能够支持初级生物循环的有效磷含量却极低,以上两种富营养化的物质无法溶解于水体,只能吸附在淤泥或被重金属络合,这将加重水体负担,加重污染,尤其是现在池塘饲养饵料多使用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因此,氮失衡已经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重要池塘环境问题。氮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是内外两个层面的。在内部污染方面,会造成鱼类体内排泄系统和代谢系统失衡,造成过量活动或失去平衡,极易发生昏迷或死亡现象,这对于依靠产量取胜的淡水池塘养殖来说可谓是致命打击。在外部污染上,由于高换水率所排放出来的富营养化水体和氮失衡水体,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将会加剧大范围内的水体污染,成为大环境内环境污染的主因,同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长期的恶劣影响。因此面对以上这些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2.淡水池塘养殖问题解决之道
目前,关于淡水池塘生态环境的修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也成成为立体修复,主要是通过在水体环境中营造立体养殖空间实现对超积累物质的吸收和净化,加强淡水池塘环境内的硝化作用,通过水生植物、蔬菜与细菌的立体分布和作用优化水体内的生物循环,同时还能有实现对多种资源的优化利用,达到产业升级,降低排污系数的目的。异位修复技术的重点主要是对养殖水体的净化处理,提升水体利用和循环率,降低污染。
今天,县政府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在清水镇召开全县肉鸭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会,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实地考察,使各级干部进一步了解我县肉鸭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学习好清水镇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坚定发展信心,确保实现今年3000万只肉鸭养殖目标。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其规模之大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这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肉鸭养殖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做大做强这项产业的决心。刚才,我们冒雨到现场看了清水镇肉鸭养殖小区的建设情况,系统全面的听取了清水镇关于肉鸭养殖业发展的经验介绍和下步工作的一些好的想法,平安乡和新兴镇也在会上做了表态发言,喜庆县长对全县肉鸭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下步工作、全面落实肉鸭养殖倍增计划、确保鸭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些我都十分赞同。希望大家在下步工作中,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学习清水镇在肉鸭养殖业发展中明晰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的工作方法和不等不靠的实干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措施,从肉鸭养殖小区建设入手,迅速掀起全县肉鸭养殖业发展新。
一、要充分认清全县肉鸭养殖业发展现状
肉鸭养殖业在我县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项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完全符合县情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要求、能够带动广大群众致富增收的一项优势主导产业。清水镇作为全县肉鸭养殖业发展的典型,发展基础较好,群众也从中尝到了甜头,特别是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肉鸭养殖倍增计划以来,以孙雨书记和恩俭镇长为首的清水镇党政班子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具体要求,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招商引资、扶持存量企业、鼓励民间投资等有力有效措施,建成了高标准肉鸭养殖小区18个,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为肉鸭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很值得大家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清水镇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加速肉鸭养殖业发展并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重视不重视,肯干不肯干。只要各乡镇都能像清水镇一样,有着明晰的发展思路,坚持本文来源:文秘站 规模化饲养、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不等不靠、不讲条件、不讲代价,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毫不动摇的引领全镇群众走向致富之路,我县的肉鸭养殖倍增计划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从全县的发展情况看,县委、县政府对肉鸭养殖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年初提出了全年建设45个肉鸭养殖小区的目标,县财政斥资1000万元作为肉鸭养殖业发展基金,大力推进全县肉鸭养殖业发展。可以说,县委、县政府在这项工作上的态度是坚决的。但是,大部分乡镇的工作还不到位,全县上半年养殖小区建设还不足全年任务的一半,而且仅清水镇就建成养殖小区18个,很多乡镇还没有什么行动,甚至没有预留建设用地,这是明显的工作态度问题,我对这些乡镇是不满意的。现在距年底还有半年的时间,到时我们还要比一比、看一看,如果依旧是这个状态,县委、县政府将对工作不力的乡镇进行处理。因此,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真正负起责任,今天会后要马上研究、迅速行动、抢抓工期,把工作进度赶上去,彻底打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提高养殖小区建设速度和肉鸭养殖数量,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实现。
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工作思路已经十分明晰了。发展工业经济,就是要坚持走“土地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把握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企业运行四个关键环节,以辽滨沿海经济区为龙头,紧紧围绕临海、临市、临路经济带,建园区上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等各产业集群;发展第三产业,就是要以旅游业为牵动,推动以房地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抓好稻子、鸭子、蟹子、棚子“四子”工程,而肉鸭养殖业则是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牢牢盯住发展目标,通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广大农工群众增收,共同致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按照省里提出“一县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坚持 “多品”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主打肉鸭养殖这一重点优势产业,并迅速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既能富民强县、又能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挂号的重点品牌工程。
二、要坚定不移地完成好肉鸭养殖计划
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肉鸭养殖倍增计划,即今年要建成养殖小区45个、实现肉鸭养殖3000万只,到20__年肉鸭养殖突破1亿只。这是一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符合企业和群众意愿、完全可以实现的富民工程,各乡镇必须严格按照县里的计划指标狠抓落实,开好头,起好步,确保肉鸭养殖倍增计划目标的全面完成。当务之急是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建设肉鸭养殖小区是肉鸭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标准化农业的发展趋势,更是各乡镇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指标。各乡镇要充分学习借鉴清水镇的经验,积极调整小区建设用地,采取多种办法,全面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为肉鸭养殖业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二是扩大肉鸭养殖数量。养殖小区建设不是摆“花架子”,最终要体现在肉鸭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上,要在建设养殖小区、引进新品种、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做大加工企业,为鸭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要形成产业循环发展链条。鸭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畅通产加销渠道,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并重点抓好加工环节,以加工为重心实施双向牵动,促进鸭业产业循环发展链条的形成。生产环节就是要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选择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水平,这是发展基础;销售方面,我们拥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销路也在不断扩大,而且北京“全聚德”烤鸭四只当中就有一只出自__,这是我们的优势,也证明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销售环节是没有问题的;加工环节至关重要,必须坚持扶强做大存量企业与招商引资并举的办法,不断壮大鸭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带动养殖、促进销售。全县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咬住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在做好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下功夫,牢牢把握“两个围绕”的核心内容,通过肉鸭养殖业的发展,让广大农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通过肉鸭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乡镇财政收入,壮大乡镇经济实力。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速肉鸭养殖业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