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外科重症医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科重症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科重症医学

第1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1循证医学在肝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提升医学教学质量,摒弃传统方式中一些错误的方式,将使诊治水平获得提升。众所周知,当引用没有被证实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导致误诊误治,阻碍已被证实的治疗方法的推广。循证医学观念被提出来之后,需要重视临床教学,重视证据的收集。因此,要求医护人员需在制定医疗方案基础上,认真、仔细,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水平,从而实现共赢。我国传统医学过分依赖自我经验,这容易导致诊治过程中出现问题。在以往失败的案例中,要吸收教训,完善自我,不断推动科学快速发展。这个过程虽然是漫长的,但是却是肝胆医学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充分准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建立小组,针对不同临床问题进行分析,查找证据,这样能保障肝胆外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肝胆医学引入了循证医学之后,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肝胆学科奠定人才基础。

2探析循证医学与肝胆外科学

传统肝胆外科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个人经验、教材内容、专业技能基于授课形式将其转播出去。它的目的是实现知识传输、经验、技能传授。现代医学发展速度非常快,CT、MRI、PET-CT的更新日新月异。新的治理方式不断涌现,新的外科技术被大量应用于诊治中,这有助于患者的健康。然而,技术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将会使得肝胆外科诊治过程中存在很多临床问题。举几个例子:大肝癌是否可以使用肝移植进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适用人群是哪些?直径大于5cm的肝血管瘤一定要切除吗?等。我国的肝胆外科学水平与国际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距离,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新问题,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个人经验和书本知识,而应该鼓励中青年医师走出去,拿进来,将国外先进的理念,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检验。对于证实可靠、有效、易行的诊治方式要通过传帮带开展起来,这是应该是我国肝胆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3循证医学在肝胆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3.1提出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要多加观察,观察周边的同事对患者处理过程,明确最终的处理结果。自己多思考,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展开研究,在一个中心点上做好研究发散。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肝胆外科相关书籍,分析专业文献,了解该行业有竞争的焦点问题。二是需要教师、教授一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学生从学校里毕业,自身积累的经验比较少,不会有太多专业性强的知识。

3.2寻找最佳依据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使得“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变得相对简单。众所周知,循证医学的关键在于寻找有效的依据,探究医学手术步骤。而这些探究的总结,最后形成价值医学文献。文献资源主要包含提出研究问题、观察性研究、临床性总结以及前瞻性分析等等。医学研究活动,依赖文献,对文献的检索能够获得最佳的研究成果。虽然文献的内容和结论可能不一致,判断的准确性也很难把握,但是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进行可信度判断时,注意倚重“荟萃”和“随机临床试验”分析的结果,因为它们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依据,有着重要意义。

3.3评价

根据最新的研究依据指导临床实践,并及时分析实践的结果。分析中会发现自己的结果和别人的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性不大,则需要进一步做好论证巩固和后续推广。如果发现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查找原因,找到自身的错误或者别人的观点。在肝胆外科中,有很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究,本文将基于实例介绍循证医学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原发性的肝癌首选治疗方法是肝切除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肝癌行肝切除术后易于复发。大肝癌患者,手术前需进行肝动脉造影,经常会发现大肝癌肝内微小病灶。因此,有学者认为,大肝癌肝切除前应常规进行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然后再行肝切除术治疗,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手术效果,以便提升患者手术成功率。那么,对于可切除的大肝癌时究竟是直接切除还是行术前TACE后再切除?研究者开始对问题的疑惑进行医学探究,寻求获得答案。为了科学的应对该问题,将肝切除术、肝癌、TACE作为关键词,开始收集资料。资料显示支持术前TACE的文献主要有2篇,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为IV级,结论为:肝切除术前实施TACE,能够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同时,不建议术前TACE的文献有9篇,证据等级都是Ⅱ级。这些文献的结论认为术前TACE并不能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甚至加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了手术难度。总之,通过文献分析得知,对于可切除的大肝癌,首选直接行肝切除术治疗,术前TACE不推荐。

4结语

第2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

胸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三级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临床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又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不紧密,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枯燥,难度大,难以掌握,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而在临床实践中,难以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得情况。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必须更新教学法和教学内容,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注意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临床医学模式,循证医学倡导以“最可靠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其目的足为患者提供现代医学证实的最理想的医疗服务。本文拟探讨将循证医学理论运用到胸外科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以提高医学院学生的循证医学水平。

1 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整合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专业知识,患者价值观,从而形成最适合的诊疗措施,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和生活质量[1]。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临床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客观证据。也就是说,临床医生所做出的任何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定,医学专家们所制定的各种诊疗指南,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卫生决策,都要依据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进行。

循证医学的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模式[2]。这就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与患者和同行间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计算机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将基础科学应用于医学实践的能力,在处理疾病时会考虑社会有关因素的能力,学会在工作中考虑医学伦理和专业精神相结合的能力,具备衡量所获得信息正确性的循证医学的能力,感知自我能力和心理状况的能力[3]。

2 胸外科临床培养带教中体现循证医学理念

循证临床决策需要医患双方权衡治疗方案的利弊,医生必须了解治疗方案的利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患者希望决策的方式等。因此要强调学生要查房的重要性,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首先,要与患者交流,真实地体会临床医生的神圣与责任。其次,查房前认真阅读病历,仔细了解患者病史,熟悉患者各种相关检查,仔细为患者做好体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修正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在查房过程中,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并应勤于思考,善于在临床实践中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学习新的知识,而且学会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医学生在学科实习中要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4]。

胸外科解剖结构复杂,相应并发症多,不能把胸外科手术看做简单的基本操作,而是要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查房也是是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5]。

3 寻求“最佳”证据,制定“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的手术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强调获取可靠的科学证据。在决定手术方案时,由于胸外科疾病多病情复杂,有时可能缺乏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医疗原则,治疗指南,应强调可靠的科学证据,即“最佳证据”,真正做到“有据可循”。要根据各种文献,找出可靠的根据。要正确处理好最佳证据同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关系, 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合理合法的医疗服务。带教医生既要传授给学生临床经验,也要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并培养其过硬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生和患者的参与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物质基础,而临床医生是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具备:①较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知识和技能;②一定的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和卫生经济学基础;③较强的协作和交流能力;④专业技术的继续发展和提高。因为医学研究非常活跃,很少永恒不变的“真理”。现代临床医生应终身学习,随时更新知识,跟踪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才能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层出不穷的临床科学证据,只有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所熟知和应用,才能对诊治产生有利影响。因此,要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利用实习阶段打牢医学实践基础。并在考试中加大实践内容,以此来巩固临床实习内容。

5 尊重患者权益

患者的参与医生的任何诊治决策的实施,都必须通过病人的接受和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如果病人不广合作和接受是不可能奏效的。循证医学的实施是要求医生充分地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权和正当权益,与患者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有效的诊治措施取得病人的高度依从性,从而产生最佳效果。在临床课程设计中,一定要灌输这种理念。比如在选择胸外科手术方案时,告诉患者各种方案的利弊,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患者,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兼顾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最让患者满意的方案。

总之,在胸外科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引入循证医学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仅要巩固理论知识,也要提高临床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方式,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继懋.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意义[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5,7(4):41-43.

[2]陶军,杨天德,刘禹莲等.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3]秦孝智,关立克.循证医学理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9):1314-1320.

第3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已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重症医学医疗工作23年的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科室副主任、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研究生导师卢安卫主任医师。

采访伊始,卢安卫主任就开门见山地指出:重症医学的发展,与其所在医院其他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它不能独立于其他学科寻找自己的路线。医院的发展带动了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这是必然的规律。所以,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医院的等级与规模的不同而不同,而人才的培养则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模式+优秀的人才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两个最根本要素。

重症医学学科发展

应视医院等级与规模而定

据记者了解,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2009年1月19日,原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中,对于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都作出具体的规定。例如:“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应当有具备内科、外科、麻醉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重症医学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并说明,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具有符合规定的医院可以申请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未经批准‘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不得设置重症医学科;相关科室可以设置监护室、抢救室等开展对本科重症患者的救治。”

对此,卢安卫主任从另一个角度介绍说:“重症医学学科目前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其基本功能是救治危重病人。在有些医院——如我们医院,还有呼吸治疗科;呼吸治疗师属于医技编制,是在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呼吸治疗,负责呼吸机的管理与呼吸治疗操作。当然,我非常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重症医学学科,能有自己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 卢安卫主任介绍说,在我国中小型医院,ICU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医院危重病人的救治成活率和延长寿命,由于病人来源、其他学科发展的限制和人力物力的限制,发展综合性的ICU是一条切实可行而又合理的道路;但在大型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医院中,ICU更为突出的功能是为外科开展大手术保驾护航,如肝肺心肾等器官移植,肝胆胰、心肺外科的大手术,手术对象老龄化,术前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而又必须手术治疗的病例;老百姓对寿命与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以前不敢做的、认为不能做的手术,有了ICU的支持,为这些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卢安卫主任认为,强大的外科发展需要ICU的支持,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并以自己所在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医院各学科的亚专科发展均很强大,很多专科仅一个亚专科的重症病人就已经需要一个常规规模(15-20张床)的ICU来接纳,如肝胆外科每年有3000例左右的手术,按5%计算,每年也有几百例术后患者要进ICU;肝移植每年150例左右,还有心肺移植、心脏手术每年达1000多例,这几类患者术后全部要进ICU。除此之外,还有多发伤、脑外科、肺外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及其他外科的重症,或术前有重要脏器病变的、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都需要ICU的支持。“总之,仅接纳外科重症患者就需要有几个ICU。这么多的学科亚专科,有这么多的重症患者如果仅采用综合ICU方式,那就需要建立很多个综合ICU,这样势必会引起管理的混乱,比如病人收治,院感的防控、人力与物力资源方面分配方面都成问题,这显然不合理。所以,重症病人的分类管理即建立专科ICU成为必要。重症医学是二级学科,学科的细分是学科发展的标志与方法。” 卢安卫主任总结说。

亚专科的建设使重症医学

在各领域得以深化

事实上,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但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则强调,重症医学医师的基本技能,是对全身脏器功能的综合支持。这是必备的技能,故重症医学的亚专科不能以单一的脏器去分类,单一的脏器功能衰竭应该由该专科医师处理。

对此,卢安卫主任举例说,一个心脏内科的医师若不能处理单纯的心力衰竭,那么这个心脏内科的水平就谈不上高深。只有当心脏功能衰竭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时,才由ICU医师处理。如果把呼吸衰竭的患者集中归类于一个ICU,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来自外科术后大出血、创伤、严重感染、胰腺炎等外科疾病的患者,把这几类患者都集中在一起治疗,从医院的角度而言,很不合理。这几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差距也很大,医师很难去把握这些机制与疾病的规律,更何况几乎所有学科的重症都需要呼吸机支持,这样一来,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与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而卢安卫主任理想中的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愿景,是与其他各学科的发展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内科、外科及其所有的亚专科的重症,都涉及到全身多脏器功能的衰竭,所以,专科ICU的建立并不影响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工作性质与基本技能的全面发挥。” 卢安卫主任说,“我认为,重症医学的亚专科分类根据现有其他学科的分类比较合理,如我们医院分内科ICU、外科ICU、器官移植ICU、急诊ICU、传染病ICU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一类患者疾病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必然性,放在一起管理能使重症医学医师把握住规律,使在这一领域的诊治及科研水平得到深化,多个亚专科就可以使多个领域得到深化,从而使重症医学的整体临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卢安卫主任说:“也许有人会问,要怎样来管理这么多专科ICU?”对此问题,卢安卫主任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我认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应该成立重症疾病中心,由中心主任全面领导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各专科ICU的病区主任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协助中心主任负责所在病区的临床医疗工作。如果各专科ICU各自为政,将会影响学科发展、综合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才培养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

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重症医学医师的培养目标为: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等等。

而卢安卫主任则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重症医学如同一个刚起步的幼儿,它势必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人才如何培养,关系到学科发展的速度与前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另据卢安卫主任介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每个学科均选择德才兼备、技术精湛、行医规范、为人师表的优秀的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作为教学主任,专门分管教学工作。教学主任肩负着培养新人为学科发展提高新鲜血液的重任,而卢安卫主任自己就是重症医学的教学主任之一。

卢安卫主任说,重症医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刚成立了几年,卢安卫主任是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的三位研究生导师之一。“因为重症医学是新的学科,全国重症医学研究生学位点还很少,目前对重症医学研究生培养关注还不够。” 卢安卫主任说,事实上,研究生培养很重要,它将是未来重症医学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动力。

卢安卫主任继续介绍说,浙江大学重症医学学位点主要是借鉴外科学的经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重点培养其科研能力,重点放在实验室培养,在毕业前要求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著,如SCI。这些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他们将是重症医学学科发展最强大的生力军。

卢安卫主任认为,一个学科,不会搞学术就不会有提高,没有科研的发展,临床水平就不可能产生飞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医生,其临床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目标与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同,但作为老师,要特别注重研究生的临床观察与思维培养,培养其对病情的分析与总结,从而也能得到一些科研能力的训练。

在现实中,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实际上是目前最受关注与重视的,但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养,当前在全球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欧美国家都是按其他学科如内科、外科、麻醉专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培养,等成为上述专科医师后再从事重症医学工作。

谈及国内的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卢安卫主任介绍说,我国这方面的状况与国外类似,重症医学科医师都是由内科、外科、麻醉科医师组成。重症医学有了自己的学科后的四年多以来,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基本按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培养。随着大型综合性医院强大外科学的发展,外科重症病人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病人的主要来源,这些病人来势汹,起病急,风险高,但救治效果好,这就对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还要求有丰富的外科学知识。因为手术医师没有在ICU值班,每天只能来看一次术后的病人,所以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是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承担的。

据此卢安卫主任认为,按内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有很大的缺陷。总体来说,现有的ICU医师大多缺乏外科思维,对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预测与观察比较欠缺,对于二次手术的手术指征掌握不好,对什么时候该叫外科医生、什么时候不该叫把握不好,经常会到患者情况严重时,才联系外科医师,有时会耽误手术及救治时机。

我国亟需建立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我自1991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从事重症医学,至今已有23年,曾有8年时间在肝移植中心专门做肝移植术后监护。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读呼吸内科,博士研究生期间读普外科,专攻肝移植术后监护。我的学习及工作经历让我深知ICU内管理内科患者与外科患者的区别。” 卢安卫主任认为,重症医学的专科医师知识面要求很广,并需要有很强的应急能力,所以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应该在内科、外科均培训,并且也要在麻醉学科、医技科室(如超声、影像、心电图等)轮转学习。

卢安卫主任强调,更重要的是,一个专科医师的培养不是读几本书,上几天课,考几门试那么简单,还必须在临床学习,并有优秀的老师指导。在科室轮转学习期间,要求掌握与重症医学密切相关的疾病与常见技术;要求熟悉与重症医学相关性不大,但是各相关学科的常见疾病与技术;要求了解对少见疾病和技术,技术含量和风险大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卢安卫主任进一步强调,重症医学国家重点专科应该承担起培养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责任,应作为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至于培训期,目前国内所有的专科医师培训均为三年,这三年都是在各个科室轮转,并没有多少时间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三年结束时,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

在采访中,卢安卫主任非常愿意与同行分享她的留学经历:“我前年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ICU留学一年。他们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需要六年,前三年叫‘base training’,相当于基础培训,第一年叫实习医师,第二年到培训结束前叫‘training doctor’。他们认为实习医师还需要从一年改为二年。前三年跟我们一样在全院各科轮转,经考核合格后,进入后三年‘high training’,相当于高级培训。这三年是在ICU中培训,到第七年通过临床技能及理论考核合格,后才成为重症医学专科住院医师。他们所有的学科都是经过类似于上述的六年培训期。基础培训三年后若考试不合格,就从第一年开始重新培训,第七年考核没通过,就从第四年开始重新培训。同一个级别的培训若两次没通过,一般这样的医师以后就不从事医疗工作了。他们住院医师时间很长,今后能不能再上升,就看有没有岗位,没有岗位永远就做专科住院医师。”

“我认为他们的专科医师培训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卢安卫主任继续阐述说,在国内,三年规范化培训按要求都是轮转在别的科室,而在ICU的轮转时间却很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就转为重症医学专科的主治医师,这不论是基础扎实程度,还是专科临床技能,都达不到主治医师的要求。

采访将要结束时,卢安卫主任总结说,重症医学学科的基础水平影响着年轻一辈的水平与提高,当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正式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后,年轻医师的才能施展与自我提升才真正开始。此时,重症医学学科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为这些年轻的生力军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建设好重症医学的学科及其亚专科,为有特长、有经验,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爱好的优秀医师,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场所。而作为年轻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则必须在各个专科ICU中轮流工作,高年制的专科医师也可采用同级别医师之间在各专科ICU病房轮换工作。如果高年制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在某一领域有特别成就,可以固定在某一专科ICU工作,这样有助于其才能的发挥,使其成为在这一领域的栋梁,在学科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学科主任为培养新人及科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卢安卫主任最后说:“我相信多个亚专科的建立,会使重症医学在各个领域的临床、科研水平都得以深化;同时,也会给更多的优秀医生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与空间!”

第4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一门综合学科,学科的临床基地是ICU(INTENSIVE CARE UNIT)。这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他的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2005年以后,随着中华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的成立,更是以井喷之势发展。学科的快速发展在救治大量危重症病人的同时,也汇聚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精细的治疗手段和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自然也就成了临床医学优良的教学基地。[1]

重症医学科的教学基地作用吸引了大量的学员前来学习,但这些学员的来源、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用一刀切的方式教学,势必影响教学效果。[2]我科根据学员的来源及水平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进修医生、本院轮转医生、实习医生,下面就我科的经验,浅谈重症医学的分层教学。

1.进修医生带教

外院来我院进修医生一部分在当地医院从事过重症医学,进修以提高业务水平,另一部分为其他科室医生,为组建ICU来我院学习。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学历不高,基础较薄弱,对新技术、新进展及指南掌握不深,但临床基本操作,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技术有一定基础。对于这样的学员,我科的做法是每周一次的重症医学理论学习和新进展培训,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在日常的查房中贯彻指南,但也不盲从指南,有疑点鼓励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对已经掌握的基本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学员的无菌意识,减少操作并发症的发生[3];向学员传授重症医学的新技术,如PICCO,IABP,ECMO等,使其能更深层次的了解疾病本身,并给他们实践的机会,便于熟悉掌握,也有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重症医学的进步。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一个进修医生回去后能独立进行重症患者的治疗,成为重症医学的一粒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

2.本院轮转医师

我院其他科室轮转医师基本特点是学历较高 ,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基础知

识较为扎实,但缺乏横向思维锻炼,在处理危重症患者时,往往从本专业出发,其结果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抓不住主要矛盾、缺乏整体性。在重症医学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应当提倡“整体思维”的模式,强调患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判断病情和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体观念。以重症急性胰腺炎为例,胰腺炎除了可以引起胰腺自身的改变之外,还可以引起其他脏器的损害,出现出血、shock、DIC、ARDS、AKI/ARF,甚至MODS。有时对胰腺炎并发症的治疗甚至超过胰腺炎本身的治疗,所以,我们不能只注重控制胰腺炎本身,而应该从整体入手,稳定患者内环境和生命体征,在纷繁的病症中分清轻重缓解,抓住重点,挽救生命[4]。此外,还应该教会轮转医生如何分辨危重病人,如目前已认为呼吸频率加快可以作为病情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提前判断病人病情变化趋势,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隐患都有重要意义。

3.实习医生

实习医生刚刚结束理论学习,开始接触临床,安排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讲授重症医学相关知识,带学生参观ICU病房。安排学生观看心肺复苏教学视频,并用教学模具进行心肺复苏演练,使学生对重症医学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习过程中引导他们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治病救人,培养学生整体看待疾病和病人的观念,传授常用的抢救技术和仪器的使用。可以将涉及重症医学的相关知识,例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外科营养、外科感染、心肺脑复苏等有关内容并入重症医学实习授课当中,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5]。还可以让学生亲眼看见疾病的发展过程,如失血性休克中血压、脉搏及心率的变化,与课本中的描写相互对照,增强记忆。在实习中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可教会学生分析病情,归纳病例特点、总结诊断依据及制定诊疗计划等,使其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训练其临床思维能力。病例讨论的过程就是对疾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能力锻炼与提高的好办法。

重症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朝阳学科,同样重症医学的临床教学也在不断发展中,我们只有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和探索,才能取得进步。儒家有云:因材施教,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员的不同程度,给予相应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进一步促进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 黄东晖, 韩云. 浅谈ICU的临床带教.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10(5):611-613.

[2]石松菁, 林兴盛. 危重症医学教学思路的探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62-64.

[3]董磊. 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深静脉穿刺操作的教学体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01):79+81.

第5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关键词】 护理标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满意程度; 差错事件; 医疗纠纷

doi:10.14033/ki.cfmr.2016.32.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11-02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均比较危重[1],容易发生病危等严重事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自愿接受本次实验的住院患者88例,就其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以及自愿的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48.4±2.5)岁,共计18例颅内肿瘤,10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7例颅内出血,1例血管畸形。试验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48.9±2.7)岁,共计19例颅内肿瘤,9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6例颅内出血,2例血管畸形。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2)无法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5)肾脏功能存在严重损害的患者;(6)肝脏功能表现出严重损害的患者;(7)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方式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营养指导、生活指导与健康指导以及导管护理等,为患者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以及生活计划,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其疑惑进行有效的解答,对其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交谈及倾听等方式对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行排解。试验组则在其常规的护理工作中添加护理标识,具体的护理工作如下所示,(1)患者标识: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的第一时间,为其带上具有身份标识的腕带,并对其信息档案进行全面的建立,床号、姓名、性别及年龄、病情诊断结果为其主要的信息[2];(2)医护人员标识:采取燕尾帽颜色(横带)的差异以及胸卡的信息对护理人员的等级进行辨别,与此同时还可使本科护理人员佩戴爱心臂章,方便人员的区分以及工作的分配[3];(3)管道标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一般会留置胃管、动脉引流管、静脉引流管、尿管等常规的引流管,为了对其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辨别,可将不同颜色的标签贴于其管道上,并对其名称、置管长度、置管日期等进行注明[4];(4)药物标识:口服药物、注射药物以及滴注药物等不同类型的药剂做出醒目的标识,设立相应的标签,对其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的过敏药物进行相应的标识[5],避免发生药物过敏等不良现象;(5)提示标识:在病区内放置相应的提示标识,比如说患者的疾病存在感染性质,则需在其床头处表明相关的内容,如患者情况比较特殊,也需标注相应的注意事项[6];(6)血型标识:首先需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核对,核对完成,再将其血型标签贴于患者的床头,分别为A型、B型、AB型、O型及RH型,药物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均需根据患者的血型而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主要包括护理质量(差错事件、医疗投诉、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满意程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差。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差错事件、医疗投诉以及工作质量评分等数据上比较,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比

两组在护理后满意程度指标上对比,试验组的数据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抢救与急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的科室,因此该科室的护理工作的强度与专业性则相对较高,但由于该科室的护理人员稀少且工作杂乱,容易出现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等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还可对院方的声誉以及服务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7]。

将护理标识引进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工作来,该种护理手段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以及此相关医护人员的警惕性[8],使护理医护人员与患者尽快的互相了解,对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护理标识的建立,还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注意力,对其工作行为以及功能态度进行相应的规范[9],对其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避免,使其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10]。并且护理标识还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提示,对患者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其并发症的避免有着明显的意义[11]。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其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护理价值较高,可对其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支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牛素桃,卢敏,宋敏,等.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8-9.

[2]胡萍.探讨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5):188-189.

[3]严曹琼.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221-222.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5):168.

[5]杨明霞,刘雪娟,孙永翠,等.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甘肃医药,2014,8(12):959-960.

[6]付平.重症监护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63.

[7]武志红.腕带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12):635-636.

[8]廖亚显.护理标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623-624.

[9]康书红.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44-145.

[10]于水仙,逯秀秀.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J].包头医学,2015,39(4):229-230.

第6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常见危重症之一,治疗过程凶险,病死率高达30%~40%,外科处理目前仍有较大争议。1994年第10届国际消化病会议提出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应进行积极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能降低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1]。2002年~2012年共收治2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以非手术疗法治愈,对就诊疗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均为男性,年龄30~65岁,平均4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72 h。诱因:酗酒13例,脂餐饮食12例,胆源性1例。

1.2  诊断标准:按中华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2006年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2]: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常见腹部体征有上腹部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可以有腹部包块,偶见腰肋部皮下淤斑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可以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Ⅰ级11例,Ⅱ级15例。

1.3  治疗及效果:治疗措施主要包括:①积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②禁食,胃肠减压,吸氧;③四大基本药物通过两个静脉通道滴入;主要为抑制细胞因子毒性药物,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抗菌素,改善微循环药物;④中药联合治疗,加服中药清胰汤,100~200 ml/次,每4~6 h胃管注入,夹管半小时。疗程最14~42 d,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以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胰腺炎。国内外对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的深入研究,已证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于机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等所致损害的侵袭,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表现出超强全身炎性反应,进而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衰竭。这是造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3]。基于这一理论上的更新,以及在临床中发现此病早期手术不能降低死亡率,现国内外趋于认为,在重症急性胰腺的早期,应该采取以维护器官功能为中心的非手术治疗,即便存在无菌性坏死,除非出现坏死感染[4]。其早期非手术治疗成为趋势。我们认为,非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维护内环境稳定,防止休克,维护重要器官功能,阻断其更加重型化的进程。其重点是迅速缓解患者的腹痛,限制胰腺坏死去的扩大,防止和治疗并发症。本文26例患者按此目的治疗均治愈,经初步观察,获得良好效果。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其要点是:在常规的禁食,胃肠减压,促使胰腺休息的基础上:①入院24小时内大剂量补液,充分有效的扩容,改善内环境,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促进液体复苏。因为此病发生后,常有休克,血红蛋白可高达170 g/L。说明胰周及腹膜后大量渗出入第三间隙,造成血容量丢失和血液浓缩。我们认为按传统3 000~3 500 ml/d的补液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本文26例24 h内补液达7 000~11 000 ml左右,获良好效果。具体的指标为:力争6~12 h内基本纠正内环境,达下列标准:P<110次/min;R<24次/min;SpO2>96%;HGB降至120 g/L;尿量>80 ml/h。这是保障序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②早期应用抑制细胞毒性药物,如地塞米松,缓解剧烈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参与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其造成膜稳定性降低,可使胰腺细胞溶酶体释放和消化酶的活化释放,它还能激活磷脂酶A,使得胰腺细胞膜上的卵磷脂分解,进一步加重胰腺组织损害;③有效抑酶剂:质子泵抑制剂如洛塞克,可抑制胃液分泌,从而减少胰液分泌及防止应激性溃疡伴出血;生长抑素施他宁:可明显抑制胰酶分泌,保护胰腺细胞,抑制溶酶体酶和炎性反应介质释放,防止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有效地减少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5]。广谱酶抑制剂如乌司他丁,它能稳定溶酶体膜、改善微循环状态,同时又可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减少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在有呼吸功能障碍时,效果更为明显;④使用改善胰腺微循环药物如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⑤抗生素:胰腺感染大多数是由肠道细菌移位所致,所以使用时应该联合、足量、有效,并能透过血胰屏障;⑥联合中药清胰汤治疗,其机理是可以抑制胰酶活性,抑制巨噬细胞过度激活剂中性粒细胞的侵润,减少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及自由基的释放,还可抑制血管通透性,维持肠管屏障功能,免除菌群移位。我们曾担心口服中药会增加胰液分泌,但据田伏洲报道,口服清胰汤不增加,也不减少胰液分泌[6-7]。我们对26例患者的观察,也未发现疾病进一步加重,提示服用中药是安全可靠的。

笔者认为:在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采用积极有效的非手术疗法,是可以阻断甚至逆转胰腺缺血坏死。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3 参考文献

[1] 黄德骧,王吉耀.影响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有关因素[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4):205.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1.

[3] 张延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J].国外医学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8,25(2):99.

[4] 严律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观点:非手术,手术,个体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1(1):21.

[5] 张  颖,于学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干预前后pH值监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6):368.

[6] 钟  翟,李晓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3):642.

第7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59-02

SAP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1],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是普外科常见的的急腹症之一。随着医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SAP治愈率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5%左右[2]。本院外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31例SAP患者,经过综合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31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29~83岁,平均年龄62.1岁。病因:23例患者有胆道疾病(14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5例胆总管结石),5例暴饮暴食及饮酒,3例未发现明显原因。全部患者发病2 h~3 d来院就诊。症状: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持续疼痛及恶心、呕吐、左侧腰背部疼痛,19例患者入院时T>38 ℃。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110 U/L

27例,尿淀粉酶>640 U/L 31例,血糖≥11.1 mmol/L 12例,白细胞≥16×109/L 23例,血钙≤1.87 mmol/L 9例,尿素氮或/和肌酐升高6例,PO2≤60 mm Hg 2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CT(其中增强CT 26例)检查,提示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症: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高血压6例、COPD1例、慢性乙型肝炎4例。

1.2 SAP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3]。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11.1 mmol/L,白细胞≥16×109/L,血钙≤1.87 mmol/L等。增强CT是临床上诊断胰腺坏死的最有效方法[5]。本组的31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3 综合治疗

1.3.1 一般监护 监测血压、心率、SPO2、尿量、腹部体征及体温、中心静脉压等;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等了解内环境及指导补液;根据病情复查上腹部CT,了解胰腺及胰周渗出等进展。

1.3.2 减轻胰腺及胃肠负担 禁食水、胃肠减压、抑制胃液和胰液的分泌等;病程早期绝大多数患者伴有腹胀、胃肠功能障碍,予以禁食水、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应用,减少胰腺及胃肠分泌。

1.3.3 液体复苏 发病早期,SAP患者常存在液体不足。根据尿量、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予以补液。胶体液及晶体液均需补充,胶体一般选择羟乙基淀粉130/0.4、血浆或白蛋白等。参附亦可以起到扩容、改善微循环等作用[6]。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液体静脉输注的速度、量、张力、晶胶比,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免疫炎性反应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强调要早期达到复苏目标[7];液体复苏的同时要兼顾营养支持,早期行肠外营养,在患者循环稳定、内环境紊乱得到纠正后即可使用;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腹胀消失后应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可以在胃镜或透视协助下置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

1.3.4 预防和控制感染 SAP要常规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所选药物要能保持抗菌药物在胰液和胰组织中的浓度;要具有透过血一胰屏障的性能,如头孢他定、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甲硝唑等药物。中成药血必净、喜炎平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炎症介质等作用,可以适当应用。

1.3.5 器官功能维护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血气检查后进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呼吸次数>35次/min、并且PaO260 mm Hg的患者,可以考虑呼吸机支持呼吸;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应注意使用强心药物、利尿剂、控制输液速度等;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注意抗生素选用及用法、用量,必要时定期血液透析治疗或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伴有胃肠功能不全者,予以灌肠、使用中药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1.3.6 中医药治疗 SAP早期应用生大黄自胃管注入能够促进肠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源性感染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减轻胰腺出血与坏死的程度、导泻、解除壶腹括约肌痉挛等作用[8];腹部外敷芒硝、大黄等可以减轻腹胀、促进肠功能的恢复。

1.3.7 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SAP早期采取以器官功能维护、液体复苏为中心的非手术治疗,胰腺和/或胰周坏死合并感染、胆源性胰腺炎宜行手术治疗[9],但需要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术中有限制地清除胰腺周围坏死组织,并在胰周和腹膜后放置双套管,在术后予以冲洗引流,尽可能引流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对于胆源性胰腺炎,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行手术治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也可以经十二指肠镜(ERCP)行鼻胆管引流或EST(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对于高龄或病情较重的,且胰腺和/或胰周坏死合并感染者,可以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2 结果

31例SAP患者在本院住院治疗时间为3~75 d,平均住院时间为32 d。其中19例非手术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或治愈出院,占61.29%;9例患者经过前期液体复苏、衰竭脏器维护等综合治疗后依据病情行手术处理,即开腹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的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4例、到上级医院门诊行鼻胆管引流1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胰周引流2例。经过治疗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或治愈出院,占29.03%;1例高龄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家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占3.23%;1例合并COPD的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无效于住院第5天死亡,1例合并冠心病患者,病程中出现心功能衰竭,继而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无效于入院后第3天死亡。死亡占6.45%。

3 讨论

目前,我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的首要原因是胆道疾病,对于SAP诊断标准国内外不尽相同,2006年11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集体讨论了SAP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10]。SAP早期诊断对病情的治疗非常重要,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予以积极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尤以早期液体复苏、脏器功能维护至关重要;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适时手术,手术以安全、简单、有效的控制性手术为主;CT引导经皮穿刺胰周引流、ERCP行鼻胆管引流或EST等效果明显;中医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良好的效果[11]。

总之,对于SAP要尽早明确诊断,早期达到液体复苏目标、对脏器功能维护等综合治疗,可以使大部分SAP获得好转或治愈。

参考文献

[1]徐东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62.

[2]林强.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综合影响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6-8.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271.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6-588.

[5]沈春林,汪浴宇,刘月军.32例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J].广西医学,2011,33(12):1603-1605.

[6]白晋民.急性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8):1084-1085.

[7]甘亮珠,刘艳芳,赵国湘.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之争论[J].中外医疗,2013,32(7):179-180.

[8]李伟,肖军.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3,23(1):28-30.

[9]谢娟.20例重症胰腺炎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5):22-23.

[10]袁海峰.2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分析[J].医护论坛,2013,20(2):192-193.

第8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很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过把瘾》,让很多人认识了重症肌无力这个病。剧中男主人公的症状表现为开车挂不上挡,手拿不起杯子,很多药物不起作用,甚至最终因为重症肌无力而死亡。观众看了认为,患上重症肌无力就仿佛得了不治之症一样,是不是真的?

肌无力的表现多种多样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症状有所改善。患病率为7.7/10万~15/10万,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又以1~5岁儿童居多。

眼睑下垂往往是很多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首发症状,除此以外,复视、斜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说话无力、发音不准,以及容易疲劳、耸肩无力、呼吸困难,都可能是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而且吞咽、饮水、发音、呼吸等方面的症状是病情较为严重的表现。

曾有一名患者以吞咽困难为症状求诊了多家医院,开始以为是食管肿瘤,做了多次胃镜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后肌注了一针新斯的明(医学上称为新斯的明试验),吞咽困难立即缓解,才知道原来得了重症肌无力。

治疗:先手术,再药物

重症肌无力并非不治之症,对该病国外早已经有规范的治疗方案,实际上就是需要外科先行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措施。积极的外科治疗,再结合内科、中医的协作,接近80%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一般人的思维,生了病都想着先用药物治疗,不行的话再行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则不同,建议先行手术治疗,再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医学界认为,胸腺产生的自身抗体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因,所以切除胸腺首当其冲。

手术切除胸腺可避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是阻断重症肌无力病理过程的重要有效手段,是首选治疗方法。不过,光切除胸腺还不够,因为胸腺周围的脂肪组织中也有一定概率存在异位胸腺细胞。2000多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研究表明,有30%的胸腺周围脂肪组织存在异位胸腺,甚至有的在前纵隔的其他部位也有异位胸腺。正因如此,在手术切除胸腺的同时,积极、彻底地清扫周围脂肪组织,是非常正确和必须的。

一般而言,手术后2~4年是进入症状缓解的高峰期。因此,手术后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只是内、外科协作治疗的一部分,哪怕术后症状没有了,也不要贸然停药,而应该根据抽血检查指标来确定是否减药或停药,贸然停药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

饮食宜补不宜凉

第9篇: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笔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2007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急诊外科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133∶1,年龄26岁~51岁,平均34.7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且持续不退,脉率增快,有的可达150次/min,心律不齐,血压下降。B超、CT检查:有急性胰腺炎特征表现,胰腺回声增强、胰腺肿大、胰实质密度不均、胰腺外有浸润。按重症急性胰腺炎分级标准[1]:32例中Ⅰ级 22例,Ⅱ级 10例。所选患者在体重、年龄、性别和患病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分级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在1992年5月第四届学术会议提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 突发上腹剧痛、 恶心、 呕吐、 腹胀并伴有腹膜刺激征, 经检查可排除胃肠穿孔、 绞窄性肠梗阻等其他急腹症并具备下列4项中2项者, 即可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①血、 尿淀粉酶增高(128或256温氏单位或500苏氏单位), 或突然下降到正常但病情恶化。 ②血性腹水, 其中淀粉酶增高(>1500苏氏单位)。 ③难复性休克(扩容后休克不好转)。 ④B超或CT检查示胰腺肿大,质不均, 胰外有浸润。 分级标准:Ⅰ级: 无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表现; Ⅱ级: 有1个或1个以上重要器官发生功能衰竭。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处理

①禁食并置留胃管以减少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减少胰腺分泌,减少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②吸氧,提高血氧分压,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③输液,保证足够血容量改善毛细血管灌注,减少胰腺缺血性改变,输液速度及量应根据中心静脉压与治疗反应加以调整。

2.2 中心静脉全胃肠外营养(TPN) [2,3]

常用配方为每天给予葡萄糖300~650g,复方氨基酸750m1,适当给予白蛋白或血浆;10%氯化钾40m1;如血压不低可给25%硫酸镁8~10ml;按血糖量酌情给予胰岛素。

2.3 抑制或减少胰腺分泌

①禁食及胃肠减压;②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抑制胰腺胰液以及胃肠液的分泌,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8 小时1次。

3 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治愈30例(93.75%),治愈时间3~48天,平均 25天,因胰腺脓肿伴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6.25%)。

4 讨 论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4]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产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患者常有胆管病史或过量饮酒史,二者为其发病的重要诱因。常见的胆管疾病有胆管结石、蛔虫、炎症、水肿、疤痕等,可导致胆总管末端梗阻。另外,Oddi括约肌痉挛、狭窄和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的疾病,也可引起胆总管末端的梗阻。胆总管末端梗阻使胆管内压增高,胆汁逆流入胰管,胰小管和腺泡受高压而破裂,胰液外溢,与胰腺实质和周围组织接触,激活胰蛋白酶和胰脂酶,使胰腺“自体消化”,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其中伴有胰腺出血和坏死即为重症胰腺炎。其他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尚有溃疡病穿孔,代谢紊乱(如高血脂、高血钙、糖尿病酮症、尿毒症等),病毒感染如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柯萨奇B病毒感染及艾滋病等,其他全身性感染,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等。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防御机制与致病因素失衡学说。该学说认为,在胰腺内具有不同形式的自身防御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胰酶的激活和对胰腺组织的自体消化。当防御机制遭到破坏或由于某些原因胰液分泌异常亢进或胰酶在胰腺管道中被激活时,才引起胰腺组织的自体消化,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相继提出了急性胰腺炎规范化诊治方案和诊治基本方案,不主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采取手术治疗,除胰腺坏死感染以及少数来势凶险的“暴发性胰腺炎”患者外,大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本组结果表明,在临床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取中心静脉全胃肠外营养(TPN)联合抑制胰腺分泌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2\] 郭红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J\].西南军医,2007,9(4):353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