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保暖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生儿; 低血糖; 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02-01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全血血糖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有发生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768例,相关高危因素包括母体妊娠期合并症、过期妊娠、早产、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合并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全血血糖
1.2血糖检测方法:入住新生儿室立即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每1-6h监测。
2结果
2.1临床症状:274例(35.7%)新生儿发生低血糖,其中无低血糖症状者161例(58.8%);有症状者113例(41.2%),以吸吮无力、嗜睡为主;其他包括哭声无力、体温偏低或不升、呼吸暂停、震颤、惊厥等。
2.2低血糖的发生时间:新生儿低血糖初次发作时间最早发生于出生后05h,最晚为出生后5天。197例(72%)患者低血糖持续时间≤24h,68例(24.8%)低血糖持续25-48h,9例持续48h以上。3例输糖过程中出现高血糖,积极纠正后迅速恢复。
3护理干预
3.1提高对低血糖的警惕性,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者入室常规监测血糖,每次喂养后半小时行血糖筛查。对晚期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在24小时内监测血糖水平。
3.2重视保暖,尽早开奶:通过包被、调整室温、暖箱等措施,维持患儿体温在36-37℃。做好保暖措施同时,尽早开奶,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喂养。高危儿出生后1h内开始喂养。对于早产儿或吸吮吞咽能力差的患儿予鼻饲喂养,奶量逐渐递增,奶方由稀到浓逐渐添加。
3.3控制血糖输注速度,避免高血糖发生:若病情需要予静脉输注糖液,则根据血糖水平调节滴注速度,控制血糖水平于2.2-2.8mol/L。极低体重早产儿对糖耐受性差,补液过程中警惕反应性高血糖症,输糖速度适当减慢。
4讨论
本资料显示部分新生儿低血糖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不易与其他疾病鉴别;同时部分患儿无临床症状,及时的血糖测定才能明确诊断。文献报道[3]新生儿低血糖通常发生在出生2内,80%发生于出生12h内。对具有低血糖高危因素患儿通过加强护理、常规筛查血糖和定期监测,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同时采取保暖措施,减少能量消耗,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对于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应置于闭式暖箱中。
对于无症状的低血糖,直接母乳喂养最有效。如果母乳难以获得,可给予配方奶。如果无法口服,应该静脉输注葡萄糖[3]。对于症状性低血糖,10%的葡萄糖,按照2ml/kg的量给予快速推注,再以初始6mg/(kg・min)的速度脉输入葡萄糖[4]。期间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如果血糖>2.8mmol/l,即可每6小时监测一次。血糖稳定正常48 h后改为2次/d,连续2d。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性血糖筛查,及时采取有效保暖、及时喂养、合理输糖等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协助及时有效治疗新生儿低血糖,有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颖,崔雪平.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响及预后分析.中华全 科医学,2009,7(4):389-390
[2]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3 -818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状态,需要紧急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虽然不断改进,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可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快速有效的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关键,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治愈率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由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进行了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现将抢救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11例,女9例。胎龄小于37周者4例,37周到42周者12例,大于42周者4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者5例,2500g~3000g者13例,4000g者2例。其中剖宫产10例,顺产或会阴侧切助产7例,臂抽产3例。20例均有窒息史,新生儿窒息按缺氧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窒息8例(Apgar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12例(Apgar氏评分0~3分)。住院天数共120天;平均住院天数6天。
1.2临床表现 除有缺氧、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惊厥,面色青灰或紫绀、尖叫、烦躁,肌张力增强或减弱、呕吐。20例中12例重度窒息经过复苏抢救成功治愈8例,死亡4例(包括1例呼吸衰竭,1例吸入性肺炎,1例颅内出血和1例肺不张)。
2 治疗方法
对20例新生儿窒息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严防窒息再次发生极为重要。20例患儿均经过吸痰、复苏囊复苏、吸氧抢救治疗,其中12例经脐静脉给药,8例经人工呼吸加心外按摩。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复苏囊复苏、吸氧、保暖很重要。
2.1先吸净口、咽、喉、鼻腔粘液、置保暖台上。
2.2Apgar氏评分差及疑有胎粪吸入者,应插管吸痰,未将呼吸道清除干净前,不得刺激呼吸,必要时给氧吸入。
2.3呼吸抑制,心率慢,肌肉松弛先给碳酸氢钠或呼吸兴奋剂,由脐静脉开放给药。
2.4心率低于80次/分者可作心外按摩,无好转时给肾上腺素,按新生儿体重给不同剂量皮下注射。
2.5 心率大于100次/分,皮肤转好后要注意能量的补充,预防感染和颅内出血及防治脑水肿。其次脐静脉给药过程保持脐静通畅,掌握药物浓度剂量,缓慢推注。 转贴于
3 护理措施
3.1保暖 保暖是护理工作中首先解决的问题。除给足够热量与水份外,要注意室内的环境温度,暖箱温度,一般可根据患儿病情调至30~32℃之间,要注意皮肤颜色,末梢循环情况。
3.2保证有效的呼吸通畅 由于新生儿窒息呼吸功能受到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的必要措施。吸痰时动作要轻、经常变换导管方向,分泌物要吸净。将患儿侧卧,有利于痰液排出,以免分泌物填塞气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3供氧 纠正低氧血症,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相应的给氧方法,提高血氧浓度。一般选择间断鼻导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口唇、颜面、指趾末端的色泽变化。
3.4预防感染和颅内出血 新生儿经抢救复苏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根据患儿不同情况,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止血、纠酸等处理。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8~12滴/分为宜。臀部皮肤用鞣酸软膏处理,以防皮肤感染。由于窒息缺氧,血管脆性增加,易导致颅内出血,应及时肌注维生素C100ml和维生素K15mg;新生儿保持安静、减少搬动、一切操作均宜轻柔。
3.5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症状变化,及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并作好特护记录,新生儿窒息除有窒息症状外主要有意识障碍,要注意认真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神志、哭声、肌力等。还要注意呕吐物的次数、颜色及大小便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使患儿转危为安。
4 结果
20例新生儿窒息经过上述治疗和精心护理16例治愈出院,死亡4例,12例重度窒息抢救治疗护理成功8例,占重度窒息66.7%。
5 讨论
5.1通过资料分析及临床观察护理说明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未能及时纠正,胎儿在宫内脑部长时间缺氧或助产时机械性损伤,引起颅内出血而损害呼吸中枢,呼吸道填塞,无法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5.2新生儿窒息是胎儿产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窒息延续,掌握宫内窒息的临床指征及处理,及时解除胎儿窒息是成功地抢救新生儿的重要因素。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措施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Pneumonia of New Born, PNB)是指分娩时或出生后新生儿经呼吸道吸入羊水、胎粪、乳汁异物等异物造成肺部炎症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新生儿早期常见多发病,有临床报道,PNB死亡率可高达11-13%[2]。因此,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将近年我院儿科收治的58例PNB患儿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旨在提高PNB患儿的护理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因PNB入院治疗的患儿58例,均符合PNB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发病时间为出生后0.6h-4d。其中,羊水吸入48例(82.8%),其中39例羊水浑浊,乳汁吸入6例(12.5%),胎粪吸入4例(8.3%)。58例患儿的发症包括:14例(24.1%)合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5例(8.6%)合并高胆红素血症, 3例(12.1%)合并新生儿硬肿症,1例(1.7%)合并呼吸衰竭。
1.2临床症状
58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伴唇周紫绀及呕吐,重者鼻翼扇动伴有精神不振、反应能力差。16例合并发热症状,38.0℃-39.5℃;仅8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细小的水泡音;测量经皮血氧饱和度均<90%。
2护理方法
2.1临床观察
(1)体征观察:详实记录患儿24 h的出入水量、体重、腹胀、呕吐及惊厥变化等,注意观察患儿意识、体温有无升高或降低、心率与血压、24h尿量、皮肤黄疸出现与消退的时间等情况。(2) 并发症观察:注意密切观察PNB并发症情况。如发现患儿频繁呕吐胆汁,应考虑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畸形;如呕吐物为大量泡沫样物,应考虑患儿存在食管闭锁,及时、细心、准确观察患儿病情,并及时报告主管医生。
2.2加强基础护理
患儿病房每日需定时消毒,一般2次/d。接触患儿前、后护士均应洗手,且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应避免接触患儿,以避免患儿感染。加强患儿脐部、臀部、皮肤及口腔的护理,以避免细菌自破损的皮肤处侵入加重病情,不时给患儿抚触。
2.3加强对症护理
(1)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PNB患儿呼吸道均会发生一定阻塞症,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儿的咳嗽反射较弱,排痰能力较差。因此,对于分泌物较粘稠者及吸入胎粪的患儿,可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 (2)吸氧:清理患儿呼吸道后,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状态。如可依病情应用CPAP 氧疗器吸氧或头罩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SO2),确保SO2>90%,对烦躁患儿应用镇静药。(3)加强患儿保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尤其是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收外界环境影响大。因此,对于体温降低的PNB患儿需置于暖箱内,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避免体温波动,保证患儿体温正常。对于未置入保温箱内的患儿,保持室内温度20-25℃,湿度适宜,注意衣物保暖。(4) 洗胃:呕吐主要是由于患儿缺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吞咽动作加强,大量羊水甚至胎粪被咽入胃内,刺激胃粘膜而引发呕吐,早期洗胃可防止呕吐。但操作时应选择粗细合适的胃管,动作轻柔,缓慢抽出胃液,避免误入气管及损伤粘膜,而且要仔细观察并记录好洗出液的性质、量及颜色等[3]。(5)喂养指导:推迟喂奶,避免再度呕吐造成窒息。喂养方式少量多次。首选母乳喂养,对吸吮力差的患儿、拒乳患儿,可应用静脉高营养或胃管鼻饲加法,以保证能量供应。
2 结果
58例患儿经过综合治疗与积极护理,其中57例(98.3%)情况好转,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3-13d,平均7.3±2.9d。患儿哭声响亮,吸允有力,缺氧症状显著改善,听诊双肺呼吸音清、闻及音,发热患儿体温降至正常。1例(1.7%)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3讨论
PNB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病情发展快,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儿死亡。本组调查的58例PNB患儿,均行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包括详细的临床观察、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注意患儿的保暖、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洗胃等措施,其中,57例(98.3%)状况逐渐好转出院,且并发症均获得良好护理及治疗,仅1例因合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总之,积极护理措施对于PNB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郁莲,陈满儿,周秀吟,等. 新生儿胎粪吸人性肺炎32例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98-1299.
[2] Aya Watando, Satoru Ebihara, Takae Ebihara, et al. Daily Oral Care and Cough Reflex Sensitivity in Elderly Nursing Home Patients[J] .2004, 126 :1066-1070 .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临床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11月我科对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56例入院后即检测血糖。早产儿8例,新生儿窒息1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巨大儿11例,过期产儿8例,妊高症母亲的新生儿8例。
1.2诊断标准 本组以《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新生儿低血糖开始治疗的标准(
2原因分析
2.1产后开奶迟或者母乳不足 平产产妇在产后30min内开奶,剖宫产产妇在产后1h内开奶。开奶晚新生儿易患低血糖。部分产妇24h之内奶量少,乳汁分泌量不足5ml,如果不及时喂糖水或乳制品,满足不了新生儿的基本生理需要而发生低血糖。
2.2母亲的原因 经过分娩的母亲,不能及时进行母亲角色转换而发生心理冲突,表现为压抑及焦虑。有的因为新生儿的性别与理想中的不吻合有失望情绪。这些因素影响母乳喂养的及时性。部分母亲坚信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不添加乳制品。
2.3疾病因素
2.3.1早产儿肝糖原储量不足,糖异生糖分解能力差,循环功能低下,摄入热卡不足,棕色脂肪被耗竭,因此容易发生低血糖。
2.3.2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因为母亲的血糖高,胎儿从母亲体内得到的糖分也多,由于营养充分,胎儿生长较快,由于过高的糖分刺激胎儿的胰岛细胞产生,产生胰岛素来处理过多的糖分。胎儿娩出后,从母体得到的糖分中断,但是胎儿体内的胰岛细胞仍在不断的分泌胰岛素,过多的胰岛素消耗新生儿体内的糖分,导致新生儿低血糖[2]。
2.3.3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时,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能源消耗多,能量来源少,所以新生儿易患低血糖。
2.3.4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机体缺氧,可使糖原无氧酵解,葡萄糖消耗增加,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症状不典型,症状非特异性。分为有症状性低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常见的症状有:多汗、呼吸暂停或心率减慢、肌张力低下、紫绀、拒乳、嗜睡、苍白和体温不升等。
4护理措施
4.1口服葡萄糖 高危儿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30min监测血糖。出生后1~2h口服25%的葡萄糖10ml,同时帮助母亲尽早给新生儿喂奶,乳汁不足的,按照医嘱补充新生儿配方乳[3]。2h后复测血糖,3次正常后改为临床观察,加强喂养,记录进奶量及大小便次数。
4.2静脉输注葡萄糖 新生儿经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仍低者立即静脉供给10%葡萄糖注射液,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8~10ml/h. 使血糖维持在2.3~6.1mmol/L。
4.3注意保暖 定时测量新生儿体温,体温过低者加强保暖,减少能量消耗是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病室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足月儿体温不稳定时,可加包被。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应尽可能置于闭式暖箱中保暖,暖箱的温度根据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体重越轻,出生天数越少,暖箱的温度越高,保证新生儿温度维持36~37℃。维持正常体温,体温不升的在温箱中保暖,2h测体温一次,使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5~37.0℃
4.4注意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新生儿面色及吸吮能力,无症状性低血糖常无低血糖临床表现。由于低血糖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并造成永久性损伤,所以应注意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哭声、肌张力及抽搐情况,如发现呼吸暂停,应立即给予刺激足底、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抢救措施,根据缺氧情况,给予不同的氧疗方式,合理用氧。出生后24h之内的新生儿,每4~6h记录生命体征1次,加强母乳喂养指导,做好母婴健康教育。
5结果
尽早监测高危新生儿血糖,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口服25%的葡萄糖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全部治愈,低血糖症状均在24~36h内消失,48h后测定血糖均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宿军,王莉.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20(5):78.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6-77.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7.
[4]姜敬,谢怀珍,董传莉.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1(02).
[5]张思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临床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5).
[6]向恒,解福平,毕仲江,等.5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4).
[7]李婷婷,林晓芳.早产儿低血糖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
[8]姜敬,计承侠,张宝珍,等.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0(12).
[9]刘婷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0例的护理观察与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1(04).
[10]吕苏芳.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 2007(05).
[11]刘仲寅,梁燕梅,郑丽千,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糖变化与喂养的临床研究[J].全科护理,2009(20).
围产期缺氧80%~90%发生于宫内或产时,尤其宫内慢性缺氧常不易发现而致脑损伤,10%发生在产后,容易认识和处理,脑损伤的机会反而较少,只要发生了胎儿窘迫或新生儿窒息,即使引起围产期缺氧的某些直接因素被消除或经窒息复苏,Apgar评分恢复正常后,新生儿仍然存在发展为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高度危险性。
1 围产期窒息的定义
凡引起母体与胎儿之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的都可使胎儿或新生儿缺氧,这种缺氧发生在妊娠期称胎儿窘迫,发生在胎儿娩出或生后称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统称为围产期窒息。
2 围产期窒息的原因
2.1 产前因素 母亲慢性疾病导致新生儿慢性宫内缺氧,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2 产时因素 产力不足、 巨大儿。
3 临床观察
3.1 生命体征 观察胎动、胎儿心率、新生儿呼吸、脉搏。
3.2 意识状况 通过对自然活动的评价和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来判定,意识状态的评估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评价特别重要。
3.2.1 轻度障碍 嗜睡:新生儿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醒状态。
3.2.2 严重意识障碍 新生儿嗜睡,仅疼痛刺激引起缩腿反应。
3.3 反应性 主要为兴奋和抑制两大反应。
3.3.1 兴奋 易激惹、对刺激的反应强。
3.3.2 抑制 表情淡漠,肢体无自主活动,对刺激的反应低下以及各种反射不易引出。
3.4 肌张力 对被动运动的抵抗和在各种时的姿势评估。
3.5 监测颅内压 正常值为6~10mmHg,颅内高压的主要表现为前囟隆起,颅缝增宽,患儿嗜睡,易激惹,脑性尖叫,呕吐,肌张力。重度患儿可出现脑干损伤症,应及时应用脱水剂。
3.6 惊厥 患儿有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立即处理,避免进一步发作。如患儿出现眼球震颤或斜视、眨眼、吸吮、咀嚼、屏气、四肢摆动或强直性伸展,局部或全身痉挛等惊厥症状时,应立即止惊,因频繁抽搐会加重脑细胞损伤。
4 护理
4.1 预防感染
4.1.1 新生儿环境 室温24℃~26℃,使用空调和空气净化器。
4.1.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擦拭保温箱内外,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
4.2 治疗与护理措施 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的实施。
4.2.1 保证各项治疗用药 准确、按时、按量输入。
4.2.2 保证热量摄入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2.3 迅速纠正缺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变化调节氧流量和浓度。
4.2.4 保暖 维持体温在36℃~37℃,复温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过快导致脑出血,一般每小时提高1℃。
4.2.5 控制惊厥 保持患儿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必要操作。
4.2.6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臀部等皮肤的清洁干燥。
4.3 加强早期干预
4.3.1 视觉刺激法 变换玩具位置,以防斜视。
4.3.2 听觉刺激法 利用声音刺激听觉。
4.3.3 触觉刺激法 肢体按摩,被动运动。
4.3.4 前庭运动刺激法 摇婴儿床等。
【摘要】目的 对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给予认真的观察和护理。即对新生儿的意识、精神状态、童孔、各种反射、囟门、生命体征、吃奶及呕吐等方面的观察,做好病室环境清洁、安静、新生儿体征 、保暖、吸氧、喂养等基础护理。结果38例颅内出血的患儿治愈成功30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围产期的常见疾病,其死亡率高,存活者常出现后遗症,发病原因多为缺氧及产伤,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对颅内出血新生儿予细致的观察,进行恰当、及时的处理非常重要。护士熟悉掌握新生儿的特征,在观察和护理的过程中,能早期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征兆,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是治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健。现将38例颅内出血的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8例颅内出血患儿,男22例,女16例,足月产26例,早产11例,过期产1例,均为阴道产经头部CT确诊,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出血3例,硬膜外出血1例。治愈30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
2.病情观察
2.1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斯常出现烦燥不安,不能安睡,甚至哭闹不停、尖叫、抽搐等,此时提示出血量较少,如颅内出血渐增多,患儿则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昏迷状态。
2.2瞳孔和各种反射的观察 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提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和各种反射(吸吮、觅食、拥抱反射等)消失,肌张力下降,眼球巩球固定,表示脑疝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3囟门的观察 囟门饱满紧张,提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多。
2.4生命体征变化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变化,如体温不升或高热,呼吸不规则、屏气,甚至呼吸暂停,皮肤苍白、发绀、出血点、黄染等常为颅内出血面积较大,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5观察吃奶及呕吐情况,如出现恶心、呕吐表示颅内压高,拒奶、吸吮、吞咽等反射消失,说明病情危重,应配合医生补足热量及液体摄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若新生儿吸吮反射恢复,往往提示病情开始好转。
3护理
3.1一般护理 病室应保持清洁,温床维持在24~26℃,早产儿要使用温箱,温箱的温度应根据不同体重、不同孕周而设置相应的箱温并保持相应的温度,应采取头肩略垫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或呕吐物吸入而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皮肤、口腔清洁,每日进行口腔、臀部护理,勤换尿布、脏衣服。
3.2防止噪音 病室要保持安静,护士走路、换尿布、喂奶等动作要轻,不要过多搬动患儿头部,以免加重出血,患儿烦燥不安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镇静剂。
3.3镇静、降颅内压 患儿抽搐或惊厥持续时,应及时遵医嘱给予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如应用药物处理30分钟后效果不佳,应报告医生重复或交替用药,达到镇静目的。囟门持续饱满紧张者,应首选速尿,1~2mg/kg,不改善者可再用20%甘露醇,0.5~1g/kg。
3.4保暖及吸氧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要注意保暖,做好室温的调节,室内最好置空调,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尤其是肢端的温度,4h测体温一次,体温不升或较低者,可置保暖箱内加垫棉被和热水袋保暖,注意避免热水袋烫伤。做好床头交接班。根据病情予吸氧,新生儿鼻粘膜柔嫩,为避免损伤鼻粘膜,应选用刺激性小的鼻导管,最好用面罩或头罩吸氧。
3.5喂养 病情好转无呕吐情况应尽早给予喂奶,母乳可供给新生儿均等的营养,护士在患儿喂养中观察出入量,发现喂养不足要及时给予补充或静脉补充营养,喂奶后少动,避免呕吐引起呛咳,防止窒息发生,不能吸吮者,可鼻饲奶液。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53-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该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40% ~50%[1~2]。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蓝光治疗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期的护理对于疗效影响重大,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措施,笔者选取我院160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0~28 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7例,其中足月儿140例,早产儿20例;顺产119例,剖宫产41例,胆红素值为221. 32~472. 3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详见表1,所有患儿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蓝光治疗指症[4]。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儿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以及口服鲁米那、可拉明等酶诱导剂,并静脉滴注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单面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每次照射时间为12~36 h,光照总时间24~86h。全部患儿均使用单面光疗暖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光照治疗,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长为425~475nm的蓝色荧光灯。
2 结果分析
本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光照疗法配合精心护理,145例(90.63%)患儿痊愈出院,13例(8.13%)患儿病情好转出院,2例(1.24%)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蓝光治疗前的准备:①护士工作准备。在患儿入箱前,护士应了解其的日龄,并对详细了解其皮肤完整性、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基本状况。并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动作轻柔,洗澡、喂奶及换清洁尿布,并修剪指甲以防止抓破皮肤。不可使用爽身粉及护肤油。给新生儿戴上眼罩并垫好尿片,松紧适宜,保护会阴,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②仪器及外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内洁净通风,保持室温24℃~26℃,湿度55% ~65%[5~6],冬天要注意保暖。光疗箱必须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3℃,水槽应加水至2/3满,将婴儿床垫放好,并摇高床头10°~15°。③家长的思想准备。在为患儿进行治疗之前,应对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教育,重点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使家长尽快配合治疗。
3.2 蓝光治疗期间的护理:①的护理,是患儿保持舒适,每2 h翻身拍背1次,胸背部轮流接受照射,采用侧卧、仰卧、俯卧交替进行,并保证皮肤最大面积接触照射[7]。②抚摸护理,因身体,患儿会感到缺少安全感,常常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士应轻柔的抚摸新生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进行抚摸,并轻声细语与之讲好,使新生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而安静下来。必要时使用镇静剂[8]。③加强皮肤护理。光疗中,患儿容易哭闹而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汗液擦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避免受凉。同时在光照治疗中,新生儿的分泌产物经肠道排出时会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多,而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也对其皮肤刺激很大,易引起红臀[9],因此要做到经常检查,勤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洁。④喂养的护理。光疗时,患儿哭闹出汗、肠道稀便、不显性失水等均使患儿的失水量增加。除静脉补液外,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尽早开奶,并增加哺乳次数。患儿卧于暖箱中光疗,不能抱起拍背,应将其抬高头部10°~15°[10],头偏向一侧,便于患儿呼吸,促进胃内空气排出,防止喂养中出现溢乳。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新生儿裸睡于已预热的光疗箱内,为其带好标识手镯。固定好双手再进行静脉输液,以防止拨脱输液针头。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容易随环境变化,故每2 h测生命体征1次,体温高于38℃或体温不升,均应作相应处理[11]。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并在光疗过程中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神智、皮肤黄染情况,并注意有无腹胀、腹泻、皮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3 蓝光治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要注意患儿的保暖。及时为其清洁皮肤,穿好衣服后将摘除眼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及时对光疗箱清洁消毒。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哺乳情况、精神反应、大便的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时将病情动态向医生汇报,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桂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14): 2798
[2] 汤淑娟,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10):985~986
[3] 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2): 233
[4]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36
[5] 刘桂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1):62~63
[6]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黄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66
[7]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8] 赵英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60~61
[9] 白永琪,唐光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10):960~961
[10] 李冠芳. 76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13(2):97~98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硬肿症的复温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结论:及时有效的保暖复温措施对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复温;护理
在我国寒冷地区,新生儿硬肿症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出生1w内的新生儿,特别是小样儿和早产儿。但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亦可见于夏季。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早产、受寒、窒息、休克、感染等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以皮肤与皮下脂肪硬变及水肿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病发病过程中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重症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肺出血。此病的护理措施包括复温、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预防感染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过对我院儿科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新生儿硬肿症48例临床资料的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48例,其中男37例,女11例。胎龄28~36w,平均31.2w。体重1160~3100g,平均1968g。起病日龄为1~22d,其中小于7d 31例,8~10d 10例,11~22d 7例。体温(肛温)最低31.4℃,最高36.0℃,平均33.4℃。因早产窒息所致本病28例,感染所致14例,寒冷刺激所致6例。根据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中轻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5例。
1.2 方法:患儿入院即放入暖箱,并按日龄、体重调节相应的温度。给予先锋类药物抗感染,能量合剂及血浆支持治疗,多巴胺扩张肾血管,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本组患儿在暖箱中放置时间最短3d,最长22d,平均11d。轻中度患儿,体温>30℃产热良好,置入预热至30℃的暖箱内,箱温在30~34℃;重症患儿,体温
2 结果
48例患儿中除1例死于肺出血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外,余下47例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为3.63~25.89h,平均为14.76h,硬肿消失时间为1.57~5.48d,平均为3.53d。
3 讨论
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棕色脂肪少,所含饱和脂肪酸(SFA)较不饱和脂肪酸(UFA)多,SFA的物理特性为熔点及凝固点较高,可能是低温时皮肤硬化的原因。如温度过低或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新生儿的代偿能力,体温就会下降,导致本病的发生。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酸中毒而发生微循环障碍,甚至微血栓形成而导致休克和DIC以及肺出血的发生。而硬肿症并发肺出血主要是由于寒冷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所致。故防止肺出血首先要防止寒冷损伤发展到严重阶段。根据这一病情特点,采取暖箱、湿热敷、辐射台复温等有效复温措施。结果显示,正确、及时、有效的复温护理是新生儿硬肿症护理的关键所在。
4 复温的护理
4.1 复温护理的原则:复温护理的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4.2 复温时的监护: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定时检测肛温、腋温、腹壁皮肤温度及环境温度(室温和暖箱温度)。准确记录摄入或输入热量、液量及尿量。
4.3 暖箱复温的护理
4.3.1 暖箱复温的温度调节:①如肛温在30~34℃,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足月儿一般用温暖的襁褓,包裹置于25~26℃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置入30℃的温箱中,如体温低于正常,则调高温箱温度,箱温在30~34℃范围。②如肛温
4.3.2 使用暖箱的注意事项:①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防止受压,一切操作应尽量在暖箱内进行。②暖箱按要求放置,不宜放在太阳直射或冷风直吹的位置。③每日检查箱内温度表下水盂中蒸馏水,并及时添加。④每日用戊二醛消毒或者84消毒液擦拭箱内外1次。⑤随时观察使用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要掌握温箱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有无故障、失灵现象,定期检修。⑥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4.4 湿热敷复温的护理
4.4.1 湿热敷复温的方法:①操作前准备:室温24~28℃,备塑料盆盛装温水,置水温计于其中,水温为50~60℃,将棉质毛巾2条在温水中浸湿并拧干分别缠绕于患儿两下肢,毛巾温度控制在43~45℃,并置温度计于皮肤与毛巾之间,一端露出毛巾以外以便观察,分别于毛巾外罩以小塑料袋以保暖及保护暖箱内垫褥不被浸湿,当温度计的温度显示低于38℃时,重新更换湿毛巾,重复上述操作。其间对患儿双下肢适当用力做向心性环形捏拿按摩,每次15~20min,每天4次。
4.4.2 湿热敷复温的注意事项:①新生儿湿热敷温水温度必须控制在43~45℃,时刻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以免烫伤;②不能用一条毛巾一起包住患儿双下肢及臀部,特别是男婴,防止过高温度影响患儿的发育;③湿热敷的温度低于38℃时,应立即更换湿热毛巾,每次操作完成后,撤除湿毛巾时应适当加以被盖,防止热量迅速散失,造成人为低湿环境;④每次湿热敷以15~20min为度,以防长时间的湿热敷加重双下肢水肿;⑤患儿有呼吸衰竭时以抢救呼吸衰竭为主;⑥湿热敷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和面色以及肢端的温度和颜色的改变,避免发生窒息和呼吸暂停。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急救
新生儿产生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早夭、后期智力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是指,新生儿在母体分娩的过程中,或出母体后,新生儿由于缺氧等原因,从而导致了抑制等临床症状[1]。新生儿在窒息发生后,致死率极高。所以加强新生儿在产生窒息时的的急救及护理,在医学临床中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组选取了1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研究,在接受了有效的复苏急救与医疗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40例新生儿窒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为70例,女性新生儿为65例;日龄均在3~14d。所有新生儿均在征得其家属同意后入组,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入选的140敏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与常规组7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急救复苏与护理方法
1.2.1复苏方法
两组患儿产生窒息后,医生均严格遵守ABCDE方案:A保持新生儿侧卧或仰卧位使用吸痰管辅助吸取新生儿口腔及其器官中的痰液;B若该操作无效可用手摩擦新生儿背部或拍打新生儿足底促进新生儿大声啼哭从而建立其自主呼吸,若心率≥100次/min,可供氧观察,若症状仍未得到改善则应立即采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C若患儿的心率任然低于80次/min,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既使用双拇指与胸骨下1/3处按压,且其按压深度为1~2cm,速率为100次/min[2]。D若窒息症状仍未得到改善,则应立即给予患儿肾上腺素静滴、纠正酸中毒、扩容等药物进行治疗;E一心率稳定在100次/敏以上水平且有自主呼吸为急救复苏有效,并且在窒息症状缓解后加强症状的监测。
1.2.2护理措施
1.2.2.1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儿常规进行的生命体征监测,并使用热毛巾对新生焕儿擦拭身体以维持患儿体温等。
1.2.2.2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更加科学系统的护理:根据新生儿的出生日龄,测量体重,并以此为基础数据,确定合适的气管导管与喉镜等,确保氧气面罩等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加强对患儿的保暖,应选择在温度为30oC的医疗环境中进行急救,并在急救结束后将新生儿置于保暖箱中以保证其正常体温。生命体征监测:在急救过程中密切注意新生的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以便随时可展开急救;对于患儿,应做好补液量的记录及尿量记录; 复苏后对病情稳定的新生儿,谨遵医嘱喂养,少量多次。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严格遵循卫生要求标准,及时做好每日病房的检查及消毒处理,在于新生婴儿接触前进行严格的手消毒,并佩戴无菌服与无菌手套。
1.3观察指标
统计入选新生婴儿中的足月婴儿早产婴儿的数量比例;并且在复苏与急救的护理结束后测定动脉的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记录新生儿住院的时间与病理家属对其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P
2结果
2.1早产儿及足月儿的数量比较
本组研究选取的140例窒息新生儿中,足月儿38例,早产儿102例,早产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复苏后的血气分析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PaO2较常规组有明显上升,且PaCO2有明显下降,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家属对其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家属对其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新生儿在产生窒息情况后,按照ABCDE可恢复自主呼吸[3]。而在患儿复苏前与复苏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也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新生儿均复苏成功,试验组复苏后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住院时间也远低于常规组,且家属对其的护理满意程度较常规组有明显的提高,所的指标的前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产生窒息时,除了严格遵守ABCDE的急救方案外系统的护理辅助可提高患儿的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铮.新生儿早期治疗干预[J].中国妇幼保健,2015,25(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