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

第1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经济指标分析;政策分析;证券市场

一、引言

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融资和资源配置的资本媒介的职能,而且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发挥着经济预测等功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宏观经济因素是股价波动的大环境,只有从分析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着手,才能把握住股票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二、需要分析外部环境的原因

例如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由天赋决定的,其所处的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环境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公司的成长也是如此,不管公司的管理质量、经营能力如何,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会对公司的成功及其证券收益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证券市场的波动总是与整个经济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股票市场,有宏观经济晴雨表之称。甚至可以说,证券市场长期趋势是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其他因素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其长期走势。所谓这种长期走势,就是指股票价格受政治,经济形势,股份公司的经营能力,盈利状况,产业结构变化等稳定的、渐变的因素的决定而形成的发展趋势,这是一种相对长期的变化趋势,如果大势是趋于上升的股票价格,虽然遇到临时不利因素也会下降一点,但不久就又会回复上升,保持其总体的上升态势。

而证券市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非常敏感。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等工具调控经济,或挤出泡沫,或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会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证券市场上人们的预期和交易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证券市场时必须了解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和影响方向,所以对股票市场所处大环境的分析、认识成为了了解影响股票走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各种宏观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按照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形式不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宏观经济指标影响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本文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宏观因素进行分析,以得出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常用的宏观经济分析指标,如利率,通货膨胀的高低,和汇率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

1.利率水平

2007年全年自3月18日开始到12月21日,央行先后加息六次。这对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的股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今,我国的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增加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进行有效调控的难度,最终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看研究利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在当前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很多的学者专家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结果。

一般而言,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跌。在绝对价值理论中,证券市场的证券价格主要由证券未来现金流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公式中,分子为未来现金流,分母为利率,股票价格与利率成反比。这说明利率对股票价格是存在影响的,我们利用利率来对股市的波动作研究也是可行的。

在宏观经济因素中,利率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最为直接,影响也最大。当利率升高时,使储蓄获利增加,因此吸引部分资金由股票市场流向银行储蓄,导致股票需求量下降,自然使股票价格下降。其中,金融服务业对利率水平是最敏感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行业的收支状况。一般来说,当利率变化比较频繁时,银行业的获利水平会相对提高,对大多数行业来说,较高的利率水平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欲望,与之相关的钢铁,机械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变的萧条。

2.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提高整个市场的名义利率水平,并令未来价格水平和成本状况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也就加强了企业的决策难度,特别是一些对下家议价能力不强的企业,他们既要承受成本上涨的痛苦,又不能通过涨价将这些成本转嫁给下家,行业利润自然就会下降。虽然通货膨胀对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有消极的影响,但是一些行业却能从中获益,例如煤炭,石化等自然资源开采行业,他们的成本不会随着通货膨胀提高,但是产品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特别当这些行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时,通货膨胀将带来很大的收益。

3.汇率水平

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例。绝大部分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都会通过汇率水映出来。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增强,包括证券市场在内各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相互加深,一国汇率的波动也会影响其证券市场价格。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升值,会吸引外资流入,经济形势稳步发展,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但若汇率盲目上涨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汇率太高会影响贸易出口,出口受阻,不利于经济发展,进而证券市场受影响。

近年来尤其是近年,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的变动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对我国经济的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汇率和证券市场的股票等虚拟资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人民币升值和汇率调整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汇率水平的走势及其变动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国币的实际购买力,进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着该国进出口贸易数量以及额度的变化,进而通过影响相关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造成相关股票价格的变动。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的贬值会增加出口企业的利润,引起股价上升;相反,进口企业因成本增加而业绩受损,将导致其股票价格下跌。同时,汇率的变动也可能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从而引起股票市场价格变化。

汇率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也不一样,从而股票市场表现的价格走势也就不一样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国内对外依存度很大的出口型和外贸型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长远利空消息,对于国内进口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进口成本降低,长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人民币升值对于沪深两市的各个板块而言,其中受益最大的板块集中在地产、航空、石油加工、造纸行业里面进口高档纸的上市公司、资源类上市公司等。

此外,财政政策也能对股票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宽松的财政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方式。例如,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供需提高使企业的股票价格的上扬。反之,紧缩的财政会使股票价格下跌。

四、结论

第2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基本原则;思考

1引言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除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培养总体目标的确定外,教材建设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一本好教材的问世意味着一门好课程的出现,也预示着一批优秀学生的成长.为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做一思考。

2经济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专业教材建设是院校正常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深入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教学建设要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深入研究高校学科特点,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笔者认为,经管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2.1通俗适用的原则

证券投资学起源于西方,不少概念和理论都是从国外教科书中引进,教材编写者对于涉及的比较专业的术语、概念和理论,要尽量通俗的表述,让学生能够领会和贯通。同时,教材编写必须考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要合理,应适应各院校确定的教学时数和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字数规模要适应学制、学时的需要。

2.2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体系结构要完整和成系统,一般地说,证券投资学教材要至少能够涵盖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知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方法与交易技巧、证券投资风险防范与管理。这些内容缺一不可。

2.3新颖性原则

教材建设一定要体现编、著相结合,不断纳入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同时要不断的结合我国金融行业、证券行业改革的实际,总结提炼出一些能上升为理论成果的东西编入教材中,增强教材的创新性,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该学科知识前沿,又能够紧跟改革时代潮流,不断增进知识。

3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一经编定成型,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较快,教材建设如何与之适应,适时修订推出新版与变化了的实际相匹配,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的实践、产生一些新生事物,例如优先股的重启、个股期权制度的实施等等。经济实践和改革需要理论指导,同时又需要把新兴实践提炼和上升为理论。此外,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轨道,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要吸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好的机制、制度、模式和经验,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使得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的再版修订要不间断的吐故纳新。解决这一问题,要求高校教师和教材建设者们,一是要走出校园,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与世界市场接轨的进程,必要时实地进行一些考察和调研,增进认识;二是要不断总结与思考,提炼出或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建设中,使教材不断更新,知识更加前瞻,体系更加全面。

4目前经管类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1教材编著要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涉及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经济发展总是受制于宏观基本面的变化,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强化宏观基本面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宏观基本面分析当然首先要完整介绍宏观经济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如总量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以及宏观经济指标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及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次,要进行产业分析、行业分析,领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现状;再次,要进行微观基本面——公司的分析,包括公司的财务分析、价值分析。目前出版的教材,有的对宏观基本面分析编著内容不够充分和深入,比如,缺乏行业分析、板块分析、热点分析,有的对微观基本面诸如公司价值分析很不细致,使得教材内容体系不尽完整。

4.2证券投资学教材要精简投资模型和量化分析方面的内容

证券投资学教材中,一些诸如马科维茨选择资产组合方法、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以及量化分析交易等内容,对于金融、投资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毕竟是他们的核心专业课程,应该也必须掌握这些现资组合与分析理论。但是,对于一般经贸和管理类专业,证券投资学不是其专业核心课,开设这门课程目的只是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金融证券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一定的投资水平,而不是执业能力。因此,没有必要大量介绍一些西方投资学中的看似高端的模型分析和量化分析理论,这些较为复杂的投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一般不易学懂,如果学得似懂非懂,反而难以正确指导其投资理财活动。

4.3教材建设应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内容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沪港通、深港通、熔断机制等新事物。沪港通,即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指两地投资者委托上交所会员或者联交所参与者,通过上交所或者联交所在对方所在地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于2014年11月17日开通。深港通,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施,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改革,进一步学习借鉴香港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熔断机制(Circuit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后于2016年1月8日暂停。熔断机制虽然目前不适合我国国情,没有坚持下去,但是它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功能还是值得肯定。对于这些新兴知识和内容,教材应该予以介绍,一般可以有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增加教材附录,通过附录加以介绍;二是在相关章节增加专栏,介绍这些内容。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强适应证券市场活动的能力。

4.4增加案例分析方面的篇幅

案例是指对某一具体现象的描述、总结和分析。一般可以在投资、管理实践和教学中运用。案例有真实性;典型性;有效性;完整性;可读性五大原则,案例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借鉴作用和经验积累作用。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为了使学习者增进投资分析能力和投资活动的实践能力,教材编写中适当增加案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投资学教材内容体系中,产业与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K线、均线、技术指标等技术分析章节以及风险防范和组合管理等章节均可以编附案例,通过案例及其分析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已近出版的教材,案例方面的内容不太多,再编时,适当增加案例篇幅很有必要。总之,在改革深入推进,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追求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已经成为当今证券投资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教师既要教书育人,更要地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使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系统、新颖的理论知识,并由此提升应用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2〕9号.

[2]曾贵,王超.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15(2).

[3]孙兆明.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9).

第3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一、《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面临的矛盾

(1)投资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矛盾。证券投资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因素分析、技术分析和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基本因素分析包括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价值分析、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主要理论和移动平均线(MA)、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等主要技术指标。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等。上述内容在理论讲授中是具有理性和比较清晰的,但在实际应用时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明确理论的假设条件,获得各种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分析者一方面能够获得全部信息,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2)技术分析结论与市场实际的矛盾。证券投资有很多种分析理论,在分析市场行情时,常常会遇到针对同一时间段,不同的分析理论得出的分析结论彼此矛盾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多角度的分析结论也会使人无所适从。(3)课时有限与达到较高的分析水平需要时间积累的矛盾。作为财经类高职专科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课堂讲授时间一般是一个学期,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者要想达到较高的分析水平至少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牛市和熊市的循环,才能够将分析理论结合市场实际进行验证和体会。(4)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需求的矛盾。面对同样的市场行情,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的选择往往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通常也是各种风险偏好类型者皆有,而在课堂讲授时又必须以某一种类型为主,进而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议

(1)实训场景尽可能仿真化。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验实训场所,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放弃教室形式的建设方式,在外部建设方面体现仿真化特点,尽量满足仿真实训实践要求。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训场所应该针对证券业务的递进性,以各投资工具为出发点,结合不同领域对理财人才的需要,将具体功能拓展为:品种认知、品种开户、品种交易模拟、投资咨询四个方面,内设开户区、咨询区、演讲区和模拟操作区,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用模拟软件接收市场信息,从不同的角色仿真业务场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训中心开展各种活动。(2)将模拟炒股作为教学的必要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证券投资与分析》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才能够较好掌握相关的技能,所以,开展模拟炒股比赛应当作为该课程教学的一项必要的内容。该项比赛作为学生本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模拟比赛,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3)有条件地开展实盘炒股。模拟炒股投资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学生在投资中使用的是虚拟的货币,投资成功与失败都是心理上的感觉,如果不加以适当的约束和引导,模拟炒股可能就会流于形式。因此,为了强化模拟炒股的效果,提高证券投资的实际水平,可以有条件的开展实盘炒股。通过实盘炒股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切身感受,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对培养证券行业高技能型的人才起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4)实践教学要善于发现兴奋点。高职专科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普通的常识性教学,应该深入到高级使用层面,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教学。如果教师能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就能取得实践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讲授师资素质的提升。师资素质的高低对实践教学影响很大,如果教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可以深深撼动学生的“崇拜”心理,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师资素质的提升虽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是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素质提升工作。在证券市场处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之际,相关教师更加应努力实践,亲力而为,积极关注证券市场走势,形成自身的独立思考体系。(6)丰富考核方式动态考查能力。对于该课程的理论考核,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投资分析》科目的重点为纲,鼓励学生以证代考,对于那些通过了该科目从业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于其参加理论考试。另外,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期末总评中应占有一席之地,要动态地考查学生在实训环节中的综合表现。这个综合表现包括学生平时的实训参与态度,实训任务记录情况,任务模块完成情况,账户交易的操作频次,参与模拟证券交易大赛的积极性和战绩,以及最终学生账户的收益率。这应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用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4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化,供求、竞争、价格、风险和利益等市场机制正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互相作用下,中国经历了从市场化到货币化再到资本化的一系列阶段。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货币化 资本化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虚拟资产在经济虚拟化过程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由于金融自由化在各国的推进,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同时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被迅速推出并导致金融资产快速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后美国停止对各国中央银行用黄金兑换美元,黄金非货币化,货币在经历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和纸币等形式后彻底地虚拟化,虚拟化的货币又出现新的形式即电子货币,这样虚拟货币变成了纯粹的价值符号。不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加入到金融全球化行列中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虚拟资产与国民财富的比率不断提高。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是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体现在虚拟经济的产生和运动两方面。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因为股票和债券直接产生于企业的融资行为,而大部分衍生工具的原生工具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就虚拟经济的运动而言,由于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主要决定于企业的未来收益和社会货币信用状况,而一般来说,企业的未来收益和社会货币信用状况又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貌。宏观经济形势好,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较高,货币信用状况就比较宽松,利率水平也会比较低,证券市场的行情就会比较红火;反之,证券市场的行情就会比较低迷。所以,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一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决定了该国证券市场的总体状况,一国实体经济的运动周期也决定了虚拟经济的运动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二、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变现为正反两个方面,其中正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是促进资本集中。通过发行虚拟资本进行资本集中的方式主要包括初次发行上市、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债券等方式。通过虚拟资本的方式进行资本集中,实际上就是直接融资的方式。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特定功能,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相互关系问题,现有的研究已经连篇累牍。从功能上来说,直接融资主要用于企业筹集资本金、满足其长期资金的需求;而间接融资主要用于企业进行适度的负债经营的需要,它不仅主要向企业提供短期资金,也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资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充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基本的融资方式在竞争中正朝着互有分工、互相补充的方向协调发展。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发行标准和证券价格的变化,引导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当然,还包括部门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在于证券市场为融资方式证券化提供了高效的场所,促使资产证券化,从而彻底解决了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和重组问题以及社会个别资本直接进入产业部门的问题。这也就是当代直接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获得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推动体制演进。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以及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都需要虚拟经济的有力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与优化资源配置是相关联的。如果说上面谈到的优化资源配置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那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就是从微观企业自身的制度和结构出发,研究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好所融资金,如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问题,这一方面目前对于各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来说已变得日益重要。

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反面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是过度投机造成危害。虚拟经济里的过度投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极大,一方面它扭曲资源配置,从总量上看,过度投机可能导致过量的货币供应流入证券市场,进行不直接产生价值的虚拟经济活动,甚至上市公司通过初次发行和再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也可能重新回流到证券市场上来,这样对生产力自身的进步毫无益处,从结构上看,对股票等虚拟资本过度投机的结果是它们的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它们的内在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入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和没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另一方面它导致国民收入不平等再分配、贫富差距拉大,过度投机的必然结果是一部分人的暴富,而另一部分人则倾家荡产,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国民收入进行了不平等的再分配。

二是引发泡沫经济。信用发展使经济的虚拟化程度提高,虚拟经济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应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相适应。然而,虚拟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却越来越表现出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使其脱离实体经济而快速扩张,易引发泡沫。当虚拟经济的扩张达到一定程度,泡沫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如货币危机、资产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和金融机构的信用危机等。最后通过汇率、利率和资产价格等环节影响或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巨大。金融衍生工具可低成本和高效率地提供金融资产保值和风险规避等传统避险工具所无法起到的保值作用,若运用得当,它可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可增强金融产业发展能力,进而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正如人们所形容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双刃剑”,如运用失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市场参与者遭受损失,甚至对全球金融体系构成严重冲击。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如此破坏力与它本身具有的特性以及在国际金融自由化、一体化、证券化的浪潮中其特有的经济功能所发生的演变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中国货币化和资本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不断减少,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愈来愈强,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大,供求、竞争、价格、风险和利益等市场机制正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互相作用下,中国经历了从市场化到货币化再到资本化的一系列阶段。

(一)从市场化到货币化

改革开放30年大致可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至90年代中期,从计划到市场的“市场化”阶段。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1998年之后的阶段概括为“资本化”时期。

8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的高速增长与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是有密切关系的,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制度的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期间,在制度变迁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通过“承包”、“放权让利”等物质刺激的形式,引起投资膨胀和个人收入的高增长,产生对货币供给快速增长的要求;货币发行量增加和居民的高储蓄提供了相对丰裕的货币供应,由此推动了中国经济高速的货币化进程。一方面是企业投资的高增长,另一方面是城镇居民、农民收入的高增长、高储蓄,社会投资基金和消费基金在软预算约束下双双膨胀,非国有部门的扩张也产生对资金的需求,资金成为改革和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金融规模的扩大成为这一过程的结果。

经济的高度货币化就意味着经济的高度市场化,货币化是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货币化过程包括:一是随着政府财政能力的削弱,政府开始了价格体制改革,将诸多补贴、福利转化为现金收入,从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二是现金的流动决定权缓慢向私人方向靠拢,政府开始不具备垄断性控制货币政策的能力。三是政府掌握着控制货币化速度的主导权,包括金融体制和财政体制、机构调整和结构政策调整改革等。因此,货币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市场化过程。

货币化和金融化指标分别用广义货币M2/GDP和金融总量/GDP来衡量。货币化和金融化指标主要反映一个国家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的转换关系。一般来说,这两个指标较高时,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水平也较高,经济社会可动用的金融资源也较多。与传统的实物经济或计划经济相比,金融化水平高,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也较高,经济社会对利率的敏感性也高。经济货币化进程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一国以货币为媒介交易份额逐渐提高的过程,经济货币化比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商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国的金融深化首先表现为经济货币化。

(二)从货币化到证券化

一个国家的核心资本源包括四方面:一是土地和自然资源。二是企业的资产(包括厂房、土地和其他有形资产)以及企业未来收入的折现流。三是个人的未来劳动收入流,这可能是任何一个社会最难资本化的。四是政府的未来收入流。就是让土地和各类自然资源、企业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未来收入流)、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通过产权化、证券化或者金融票据化转变成流通的资本。一个国家已经资本化或者能够被资本化的财产和未来收入流越多,货币自然就越多。在90年代之后资本化带来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资本化进程背后的机理,包括经济变迁、社会转型、政治制度变化等。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所有土地和自然资源都为国有,企业基本全是国有、集体所有,其财产和未来收入也不可以交易,中国是一个有财富但没有资本的社会。改革后在城市先是个体工商户的出现,商品市场化同时发生,逐步人们可以选择职业,也可以选择以自我创业的形式使用自己的劳动力,从本质上让劳动力开始市场化。

商品交易自由、劳动力交易自由不等于是企业资本化、收入资本化、人力资本化,在财富、资产、未来收入资本化之前先必须要被产权化,产权的范围和归属要清晰,而且这些产权必须可以通过票据化形式自由交易,流通起来才变成资本。在明晰了产权制度的同时,企业产权还必须从国有转变成可以私有,否则,明晰后的产权还是国有,就不能真正做市场化的交易,从而就不能被资本化。从90年代初到现在,一方面是国有企业不断民营化,私有经济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股市也在发展。在两方面的发展强化了中国经济资本化的能力,上市后的公司股票本身就是新的资本供给,新资本供给量等于股票价格。股票的市值一部分是这些公司有形资产的价值,比如厂房、设备等等,除股市之外,各类企业债券也进行了证券资本化。

同时土地、自然资源和房地产与未来劳动收入的也进行了资本化。房地产商品化带出的不只是住房交易这种实物市场,而且在住房私有并可交易的情况下,房产又可拿来作抵押借贷,通过住房按揭贷款,将房产所占用的土地、房子本身的资产以及业主自己的未来劳动收入作金融资本化。资本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第5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专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开设之初是想以此打造开放教育教学的一门精品实务课,充分体现专科重技能的教学理念,目标非常明确。但是,开设两年来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实训价值,反倒逐步走回单纯的理论教学的老路,其中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课改思路不清晰,改革不彻底,最终导致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模式。

一、开放教育金融专科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和开放教育学员实际情况所编写的教材

目前,全国电大系统除上海电大之外,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中央电大统一编撰的教材,材,统一考试,有一定的系统优势。而且,借助规模优势,中央电大的教材更新较快,和普通高校相比有较大优势。不足之处是中央电大的一些专业的事务性课程的教材编撰方向不够科学,缺乏实用性。如果放在普通高校来用,这些教材会显得很好,很实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都是在职工作人员的开放教育学员而言,就显得不够科学,不太实用,证券投资分析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证券投资分析的教材引用国外理论较多,理论先进,但是与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脱节,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显得过于超前。机械、教条地照搬、照抄,容易导致脱离实际。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变化没能在教材中得到及时体现,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既吃力又缺乏兴趣。

(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开放教育金融专科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模拟投资操作,是利用金融实验室来完成;二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除去最终的交割之外,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电大开放教育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极为滞后,据笔者所知,除深圳电大外,绝大多数省地市级电大根本没有,即便建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也主要将它用于教学检查和创收,没将其看做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另外,有从业经验的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导致很多学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实训课纸上谈兵,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分析等形同虚设,把本应该生动形象的模拟演练变成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空口说教。一些有过从业或交易经历的学员对教师的讲解介绍根本元法接受,感觉所学理论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也是导致这门课程在各地电大教学过程中听课率几乎为零的最主要因素。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单纯依靠任课教师来完成较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致使教学效果差,学生听课率低,教师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的情况是各级电大教学机构都在各自为战,家家都在紧锣密鼓地扩大自己的教学资源,每门课、每个教师都在疲于制作所教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绝大多数以简单的幻灯片为主,粗制滥造,劳民伤财。全国电大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任何体现,资源优势更没得到充分发挥。

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材内容改革

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教材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着手,二者不可脱节、不能偏废。首先,在教材中收录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比如,国外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及交易规则等,力求与国际先进的资本市场的实际更接近。其次,要重视教材中有关实践内容的收录,不仅要有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还要阐明我国当前的交易制度和要求,以经典的案例为统领,理论实践相结合。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特别是专科学生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引导学生在证券投资实战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这样才能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的理想效果。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教材从内容上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等技术指标分析、主流技术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竞赛、投资风险教育、投资监督管理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中产生兴趣,进而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中央电大定期招标教材,完全有可能做到理论先进,突出我国证券市场变化这一点。

第6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投资学 教学内容 课程

论文摘要:在金融学专业,投资学是兼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如何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会使得教学效果迥然不同。本文从投资学应该重点讲授的内容、投资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模拟投资组合来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投资学课程在有效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如何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内许多学者可能为了跟研究实物投资的投资经济学区别开来,将金融学专业的投资学课程称为证券投资学(比如,吴晓求,2006,等),但是,根据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的建议,本科层次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可以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投资学10门,可见该学科组使用了投资学这一名称。国外一般都其称为Investment(投资学),比如,Williams F. Sharpe et al.(2001)、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结合国内外的情况,以免误解,我们认为应该统一名称为投资学。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国内投资学教学大纲一般讲授的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四大部分。从国外投资学教材来看,比如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也包括四大内容:证券市场与工具的介绍、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证券的估值和资产组合的业绩评价与管理。大体上看,国内与国外的教学内容差异不大,但是,如何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会使得教学效果迥然不同。以滋维·博迪等人编写的投资学教材来看,要用两个学期才能讲完,并且要突出重点,才能讲好。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像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这些内容只需适当提及即可,因为像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等课程都会涉及相关内容。

2.技术分析的内容必须讲,让学生明白投资管理不只是有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但是,讲授的课时不用太多,适当介绍即可,因为本来技术分析的内容繁多复杂,而且在实际应用时,五花八门,各有其道,也就是技术分析本身并无统一的框架。另外,技术分析知识的难度比投资组合理论要容易许多,可向学生推荐基本参考书,比如,罗伯特.D.爱德华、约翰·迈吉和巴塞提编写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等,让学生自学。

3.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期权定价公式等理论是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础理论,也是投资学的基础理论。只有理解了这些理论,才能说投资的基石是坚固的。以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心,建立一个框架将内容串起来,其后的证券估值和资产组合管理也要统一于这些理论的指导。这些理论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理解这些理论对于本科学生来说,面临经济学基础理论、数学以及资本市场的理解等方面的挑战,但是,诚如博迪等人(2006)所说,可以尽量去掉不必要的数学和技术性细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直觉,这种直觉可以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面对新的观念和挑战。

4.来自资本市场的数据与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采用国内,还是国外的?国内许多老师认为,课程应该更多关注国内证券市场发生的事情(比如,初昌雄,2008,等)。在本人看来,这诚然没错,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日新月异,许多经验事实不具有规律性,耶鲁大学教授希勒在《非理性繁荣》强调,即使像美国证券市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市场许多统计规律与发现是否将来还可靠还是值得商榷。因此,在讲授时,国内与国外的援例不可偏废,应更偏向于国外市场。

二、投资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学习投资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为个人或机构增加财富,而该课程又是集金融学大成之学科,一门综合性学科。投资学最好是在公司财务、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之后开设,因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是股票估值的基本功;微观经济学是投资学理论的基石;金融工程的部分基础理论与投资学相同;计量经济学是资产组合管理与分析的基本工具。没有这些基础课程的支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增大,教学效果下降。

三、教学与自学

投资学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如果只是学习投资学的教材,而不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恐怕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课外自学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1.投资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投资学的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伯恩斯坦的《投资革命》和其续集《投资新革命》等可读性强的介绍资本市场理论的书籍,它们将投资学高深的理论如何应用于投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以通俗读物的写作方式,用学者的严谨论证,向读者阐述了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演化机理。伯顿·麦基尔的《漫步华尔街》从理论的高度通俗地讲解了应如何进行投资。

2.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前人的经验总结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观摩和借鉴的捷径。这些经典书目包括:

一是投资大师的传记。像爱德温·李费佛(美)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股票与期货的投资者——李费佛的自传,数十年来一代又一资人的必读书,甚至被称为华尔街的投资圣经。罗杰·洛文斯坦的《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是关于巴菲特的传记,但是,要真正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与技巧,还需阅读小罗伯特·海格士多姆的《沃伦·巴菲特之路》、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等。

二是投资技巧。像菲利普·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是巴菲特称为老师所写的书,提出了诸多一直被投资者采用的标准与原则。彼得·林奇等人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为怎样挑选股票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提出的CANSLIM方法非常适合跟踪当前股市热点,进行短线投资,学生容易学以致用。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晦涩难懂,却是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利器。杰克·茨威格的《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采访了市场上超级交易员与成功的投资家,介绍了他们成功的经验。

三是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投机热潮。像加尔布雷思的《1929年大崩盘》介绍了美国的股市大崩盘。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投机与骗局》包含了两部书:查尔斯·马凯的《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困惑之惑》,前者描绘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和荷兰郁金香热潮的在繁荣与崩溃过程中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后者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的运作。  四、学习与实践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学习投资学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资本市场,通过模拟实践,就可以给他们补上这一课。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让学生挑选三只深沪交易所交易的证券构成模拟投资组合,每两周可以替换一次。上课时学生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经验交流,老师点评,期末学生根据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方法对自己的组合业绩进行评价,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应用能力。最终组合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大部分学生经过两学期的投资学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既能掌握现代的投资学理论与基本框架,也初步具备了进行投资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爱德温·李费佛:股票作手回忆录[M].海南出版社,1999年12月

[2]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3]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8月

[4]彼得·伯恩斯坦:投资新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5]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v.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6]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8]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9]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投机与骗局[M].海南出版社,2000年5月

[10]菲利普.A.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M].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

[11]加尔布雷思:1929年大崩盘[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2]杰克·茨威格: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西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3]罗伯特.D.爱德华 约翰.迈吉 巴塞提:股市趋势技术分析[M].东方出版社,1997年2月

[14]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15]罗杰·洛文斯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M].海南出版社,1997年10月

[16]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1999年4月

[17]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M].股份公司教程,2004年1月

[18]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9]威廉.欧奈尔:笑傲股市(第三版)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

[20]Williams F. SharpeGordon J. Alexander:Investment(影印本)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1]希勒:非理性繁荣(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第7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利率 房产市场 通货膨胀 次贷危机

一、引言

房地产价格上涨太快,房地产需求释放过于迅速,使房地产业需求透支,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部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买不起房子,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调控房价很必要,为了稳定持续上涨的房价,促进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央行采取了降息的举措,尤其自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更是屡次降息,开始实施开放的货币政策,房产市场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其供给和需求都离不开银行贷款,因此,利率对房产市场的影响至关重要,伴随着利率的波动房产市场也在随之波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二、利率对中国房产的影响综述

(一)利率的含义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筹资)或贷出(投资)本金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已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体系是指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连结成的有机体。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非常复杂,制定和调整利率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物价水平、风险状况、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国际利润水平等。

首先,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在制定利率时,要考虑企业的中等利润水平,不能因少数企业利润低就降低利率,也不能因少数高利润企业的水平而提高利率,而要根据平均利润率制定利率。

其次,资金供求状况,利率是信贷资金的“价格”。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主要由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当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会上升;反之,当资金供过于求时,利率会下降。

三、利率对房产市场的影响渠道

(一)利率调整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二)利率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三)利率调整对购房者的影响;

(四)利率调整对开发商的影响;

(五)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四、利率下调对当前中国房产市场的不利影响

(一)利率下调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不稳定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消费者以及房价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下调利率就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减少,这就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购房压力,增加其购买力,而购买力的增强必然会增加对房地产需求,这种对需求的鼓励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促进开发商在房地产的投资在供求关系下开发商大量建房,随着供给的增加房价会有所下降,造成房产市场价格的不稳定。

(二)利率下调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

伴随利率的下调将大大减轻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刺激购房者贷款买房。购房者对房产的需求就会变大从而激发开发商的投资热情,而过度的低利率助长了开发商盲目投资,因为投资成本低而房价不断上升,使他们产生了房产投资不仅包赚不亏而且利润极其丰厚的预期,房地产盲目大量投资又引发钢铁、水泥等行业盲目发展,使国民经济越来越失调。同时,过度的低利率造成房价不断上升,远远脱离广大居民实际支付能力,使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如果高房价再持续走高下去,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打击,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

(三)利率下调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中国目前处于高速经济增长的时期。要停止经济发展,势必会引发失业浪潮。而中国目前降低利率的比例政策来看,是有意继续保增长,下调利率将会让经济继续上涨,伴随着经济上涨的同时,也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出现。前面提到的几点因素,包括交通行业的投资规划,和企业出口转内需。都将导致原材料同比上涨。原材料的上涨,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其中比较明显的当属房地产行业。作为房地产这种特殊商品,其本身又具备抵御通货膨胀的特性。很可能导致更多手头有资金的群体,进行投资。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通货膨胀将是明年主要影响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利率下调将会使人们储蓄的意愿降低,但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许多企业采取扭曲的定价方式,这在无形之中就抬高了物价,大型企业的垄断现象也很明显,这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

(四)利率下调可能导致次贷危机

利率下降会导致房价有所下降,对于国家而言,房价的30%下滑,就已经是市场底线。所以要严格把握利率的下降幅度,当目前市场下滑到这一时刻的时候,政府应该马上出台各种救市的政策。如果不出台政策,房价继续下跌,会引发很多中产阶级出现零资产,或者负资产。如果出现负资产,很可能出现“次贷危机”的断供现象。

参考文献:

[1]聂名华.浅析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J].中国房地产,1998.10

第8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摘 要 本文从介绍企业价值理论和估值方法入手,运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法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基本面和财务分析,综合运用相对估值法对中国工商银行总体投资价值进行评估,通过综合比较,得出工商银行投资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工商银行 投资价值 相对估值法

一、企业价值理论与估值方法概述

(一)企业价值理论。国外理论基本出发点都是评估企业的预期现金流和折现率、经营业绩和市场能力。主要有约翰?希克斯的价值资本理论主张主观价值理论;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MM理论阐述企业价值和资本价值的关系,认为企业的价值由其全部的盈利能力决定而与资本结构无关。国内理论通常认为企业价值与盈利能力,财务风险、持续发展能力相关。

(二)企业价值估计方法。企业估值目的就是分析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进而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和经营管理。企业价值分析法一般有两个:一是相对价值估计法;二是绝对价值估计法。相对价值法指的是市盈率法、市净率法等比较简单通用的方法,利用类似企业的市场价来确定目标企业价值。绝对估值法需要估计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和资本成本。

由价值理论可知,企业的内在价值主要是由其自身盈利能力决定,同时受财务风险、发展潜力的影响。由估值方法可知,不论是相对价值法还是绝对价值法,都用到宏观和行业分析以及企业自身分析。因此,对于中国工商银行的价值分析,本文主要从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以及工行基本面分析入手,采用相对估值法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二、宏观环境以及银行行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中国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宏观经济走向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长期走势,GDP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价值变化应与GDP变化一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基础。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至2007年到达顶峰,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GDP增长率下滑,伴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09年以后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增长速度仍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势头强劲。这就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通货膨胀程度

通货膨胀程度通常表现为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持续普遍上涨的程度。通常,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认为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适当的通胀可以刺激股价的上涨,有利于经济繁荣和企业发展。自1995年以来,我国CPI指数持续稳定上升,通货膨胀温和稳定,这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有一定的提升,对证券市场会有一个好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本国的投资市场,良好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GDP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扩大内需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方面,全年5次降息,8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充分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市场,及时阻止全球金融危机在中国的蔓延为以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二)银行行业分析

银行是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的企业,对于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于经营产品的特殊性,呈现特有的特征。

1.银行业的生命周期

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过程,主要包括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四个发展阶段长短不同,对银行业而言,成长期和成熟期相对较长,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已经进入成长期后期和成熟期。而我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制度相对不完善,业务相对局限,处于成长初期。随着我国加入WTO,不断推进利率市场进程,银行业技术不断提高,成长能力较强,市场容量和潜力巨大。处于成长期的行业投资回报率较高,该时期也被称为投资机会时期。

2.银行业竞争结构

行业竞争格局源于行业内部竞争结构,一般由同业竞争者、供求双方、替代产品、潜在入侵者共同决定。银行业是以提供金融服务为最终产品的特殊行业,行业集中度较高,虽有来着外资、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但工农中建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处于较高垄断地位。国家政策使得银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替代产品竞争力不强。根据2010年各商业银行资产财务数据,工农中建、交通、浦发、深发、华夏、民生和广发总资产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其中工商银行更为突出,占银行业资产的11%。可见,银行业的垄断程度较高,价值较为稳定。

3.市场供求与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业也趋于国际化,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拓展海外业务,银行集传统存贷业务、支付、汇兑,金融服务于一身提高竞争力。截止2005年,网上银行客户已超过3000万,截止2009年底我国有千余家境外行,境外分行遍布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我国银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工商银行投资价值分析

(一)中国工商银行基本面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独资银行,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06年10月在上海香港同时挂牌。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名列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第8位,连续五次入围美国《财富》全球500强,2011年全球500强企业排名87。工商银行拥有最大的客户群,业务量大,品种丰富,基本覆盖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所有金融产品。

资产负债方面, 2010年底,工行总资产为10.81万亿,比上年增长12.33%,股东权益比上年增加25.38%。2011年底,总资产为15.47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股东权益比上年增加36.66%。可见工行资产业务明显增加,企业价值明显增加。盈利能力方面,截止2011年,净利润为2084.45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25.55%;营业收入为4752.1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6.08%;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达到两位数增长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市场拓展、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现金流量方面,工行一直保持较高的现金流量,保证其稳定的经营,对于金融市场稳定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相对价值估计

相对价值估计法包含市盈率分析法和市净率分析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市盈率方法。市盈率法是指以行业平均市盈率来估计企业价值,假设平均市盈率所反映的企业绩效是合理而正确的,用此估价同行业的某企业股票价值。本文采用2012年4月11日12家主要商业银行的股价和市盈率统计,行业平均股价为7.054,平均市盈率为6.77,而工行的股价为4.29,市盈率为7.2,工行的股价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市盈率略高于平均水平。根据市盈率定价模型,按照上市银行的平均市盈率计算,工商银行股票的理论价值应为: ,即6.77 0.6=4.06。按照2012年4月11日上证A股平均市盈率为14.13倍计算,工商银行股票的理论价值应为:14.13 0.6=8.48。

工行银行的市盈率略高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但明显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由于工商银行的流通市值较大,目前处于国内商业银行的龙头地位,加之银行行业的营利率比较稳定,工商银行的市盈率应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高于银行的平均水平。本文认为,工商银行的股票理论价值应在4.06-8.48元之间且接近于上限。可见,截止2012年4月11日,工行的股价仍处于低位水平,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宏观经济背景还是从行业发展状况,都有利于工商银行继续发展,此外,从其当前股价反映的价值情况来看,工行仍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小虎.我国上市银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研究.中国商界.2008(8):26-27.

[2]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分析.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56-82.

[3]王纪全.刘全胜和张晓燕.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5(12):96-10.

第9篇: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一、高职经济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高职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不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忽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教学学时安排不足,导致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低落。此外,由于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经济学常识的积累,陌生的经济学概念使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这门课程望而生畏。(一)教材缺乏本土元素。经济学教科书是普及和发展经济学教育的基石。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经济学》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流传甚广。与其他国家多样化的经济学教材相比,我国高职经济学教材大多是通过翻译、压缩国外原著来编写,陈述晦涩的经济学原理,缺少情景案例,不利于学生把现实经济生活与经济学原理进行直接的联系、建构整合信息,学生对经济学知识感到索然无味。(二)学时安排不合理。高职经济学课程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学时为48~72不等。迫于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经济学知识的教学任务,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通过解释概念、推导公式、描绘曲线来阐明经济学概念和规律,让学生进行被动性的接受学习。(三)高中、高职经济学知识体系出现断层。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时代特征来培养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经济学部分共有《经济生活》和《经济学常识》两本教材。《经济生活》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消费、分配理论;《经济学常识》概述了古典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史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理论。与高中经济学知识不同的是,高职经济学中微观部分根据成本—收益分析的思维,分析市场各个部分是如何运行的,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产品和资源市场的相互作用,政府决策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宏观部分解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作,分析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各个经济表现指标、经济增长和对外经济贸易,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来实现国民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目标。不连贯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使高职学生缺少对基本经济学概念的认识。

二、CAP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及特色

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Board)于1956年负责开发的,供学生在高中阶段选修大学初级课程的课程体系。经过五十多年的教育实践,美国宏观经济学先修课和微观经济学先修课被广泛认为是一套衔接美国中学到大学经济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借鉴美国经济学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自1996年开始积极探索打造本土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高中和大学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2014年8月,以分层教学教育理念为指导,中国教育学会正式启动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所优质高中开展试点项目,规定微观经济学先修课程安排36学时的课堂教学。(一)本土特色教材的研发。我国经济学者积极编写适合本土学生的教材,从持续、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本土经济发展历程中选取丰富的素材。李宏彬、周黎安编写的《微观经济学———中国大学先修课》教材中附有大量生活化的拓展阅读材料,如高三学生的最优学习时间表、快餐饮食文化、春运期间火车站购票长队、潮汕商人的经营管理理念、我国户籍制度的特征;文建东编写的《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收集了趣味性强的经济现象,对经济学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经济学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二)开放性考评系统的开发。为了考查学生积累的经济学素养和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避免学生使用题海战术,微观经济学大学先修课课程考试以开放性的题型为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索真知,激发学生的潜能。(三)自主性教学的实施。为了推广和普及本土微观经济学先修课程,2016年6月15日,中国微观经济学大学先修课程MOOC课程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38683人报名参加微观经济学第二期MOOC课程的学习,非试点学校的高中学生可以通过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经济学知识,为高中和大学的经济学教育搭建桥梁,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四)线上和线下教师培训系统的互补。到目前为止,中国教育学会已经组织了四次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的教师培训,通过积极的讨论与深入的交流,加深了解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方式的共识,推进本土经济学教育的发展。2017年初,试点项目在爱课程网站开展第一次线上教师培训,旨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CAP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对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要使经济学发挥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的作用,探索提高高职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迫在眉睫。借鉴CAP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建设经验,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可以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的路径。(一)将统计学原理纳入高职经济学的先修课程。基于高职学生数理基础薄弱的情况,在统计学课程授课过程中相应地融入微观经济学概念,让学生接触生产函数、需求函数和边际量;强调样本数据和总体数据的区别,展示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统计学原理和经济学应该分别作为先修和后续课程,避免把这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个学期。(二)经济学教材本土化建设。教材建设是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一套优秀的教材必须包含教学大纲规定的核心内容,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探索真知。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经济学教材也应该结合国情,以我国经济实践为基础,解释经济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贴近现实生活的经济学案例能增强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将课堂新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贯通整个知识体系,让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识变得有趣味。(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鉴于课程学时安排紧凑和知识点繁多的特点,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将最具有教育价值的经济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高职经济学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为14个重点专题,包括供需法则和弹性应用、分工和贸易、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市场失灵、宏观经济指标、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短期经济波动、货币市场和银行体系、财政与货币政策、开放经济。教师对每个专题安排2~4个学时进行授课。(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职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各样的网络媒介,高职学生能迅速地更新信息、接受新思维,把握时代的特征。在经济学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学生每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财经文章,积累财经资讯,跟上经济发展的最新方向,了解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商品市场、证券市场、信贷市场的变动情况。及早接触经济学术语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产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而这种学习兴趣很难在课程开始后一两周内获得。学生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围绕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采用分组研讨教学方能提高学生对高职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不同的经济指标,利用互联网搜索数据资料、制定统计图表,将小组的调研结果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陈述,在陈述过程中,学生必须独立地思考和回答问题。通过收集国民经济核算、人民生活、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对外经济贸易、就业人员和工资等状况,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最新概况。课堂陈述结束之后,每位小组成员撰写一份有关我国经济现状的调研报告,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五)建立教学共同体。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教学经验的增长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建立教师群体互动性的教学发展模式,形成教学共同体,是促进高职经济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校、同行经济学教师之间应加强互动,地方院校的教师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探讨课堂教学的难点,共同开发高职经济学教材及教师用书;定期邀请教学专家分享制作微课、慕课的经验,使不同年龄和水平的教师得以获得共同的教学发展。鉴于新教师缺少经济学教育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应该为新教师选择一个优秀教师作为导师,通过观摩教学和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陈晓红 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