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商务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互联网发展
前言
我国的信息化电子商务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主要经历了个人购物网络、电子商务和商务全程信息化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借此实现了网络应用的阶段性发展,也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向多元化功能发展。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电子商务再次实现快速发展,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向应用类电子商务发展,传统行业如零售业、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开始向电子商务进军,由此可以预见到电子商务在我国传统领域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并且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资本引进,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国内的电子商务类的经济实体完成了25笔融投资和7笔收购案例,涉及金额高达3.41亿美元,电子商务类的经济实体也越来越受到分头的青睐。
从风投进入的时间段来看,本年多个企业实现了九笔风险投资,其中包括了很多刚刚起步的团购类和社交类网站,融资活跃度明显大于其他的年份和其他行业,成为了电子商务融投资最高的年份。除此之外,上半年的北极极光和凯鹏华英等创投为多个互联网新型企业投入了五千万到一亿元不等的前后共三轮投资,从风投的规模上来看可以算作是PE。除此之外,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领域如上海麦考林有限国际邮购公司也在十月份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很可能由此引发B2C电子商务的上市热潮。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移动商务端也逐渐走向了商务市场的方向。在电子商务早起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行业内部的大型企业如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巨头已经设计好了电子商务领域的移动客户端发展,移动客户端的电子商务将会以更加快捷和方便的优势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因为移动客户端的机动性以及打破了对传统客户端的限制将会取得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速度将会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空间,因此电子商务的移动客户端会吸引更多的传统企业进入,可移动的电子商务客户端将会给电子商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子商务服务类企业主要分布在长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塘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从发展地区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来讲是非常不平衡的。但是这种局部的发展不平衡是比较容易调节的,首先因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必须依托发展环境的较高的信息承载能力和较发达的金融水平以及良好的物流配送。因此我国在实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会逐渐减小各个经济梯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电子商务配套设施上的差异会逐渐减小,所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竟会进入到一个比较全面协调的发展水平。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基础和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电子商务建设的支撑环境逐渐走向了规范化,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纵向深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个人、企业和其他形式的经济体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信息通过网络和媒体将会和电子商务进一步融合,从而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现代的信息化网络也将会扮演日趋重要的角色,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的瓶颈和局限性也会得到有效地解决。我国的电子商务也将逐渐拥有更加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各种经济体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将逐渐从一点单向走向多点多项的智能化发展。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必将迈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我国进入世贸之后经济发展的开放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的电子商务贸易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发展机遇。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网络打破资金、经济发展规模、技术、信息以及其他方面的垄断,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所以我国更多的企业将会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正规化逐步提高自身的科技发展水平,缩短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得我国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电子商务竞争当中后发制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发展给传统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电子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全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能够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在21世纪很多的电商都提出了一个观点,新世纪的经济要么是电子商务,要么是无商可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商业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流。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在初见崛起,我国的电子网络交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徐可塑.电子商务为外贸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相关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
[2]王慧.刍议中国外贸企业网络营销[J].商场现代化,2010.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城;国际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政府作用
一、国际化的现状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全国第10个也是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自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以来,重点工作分项目有序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新突破,贸易管理体制机制得到新优化,商贸功能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义乌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快速增长,这是改革试点带来的最直观的成效。去年1~11月,义乌实现外贸出口77.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对同期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57.6%。 我们将按照“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要求,启动实施义乌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各项重点工作的“路线图、责任人、时间表”,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试点。继续加强与国家商务部等部委的汇报沟通,争取“市场采购” 贸易方式及其配套政策尽早获批实施,抓紧研究争取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相关政策,加快建立“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的国际贸易便利化监管机制。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格局
1.经营区域的广泛性
商品出口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1990年为92个,2000年是120个,2001年增加到144个,到2004年底,已达180多个。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义乌小商品出口市场位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德国、南非等。
2.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主要表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经营呈现了多业态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国际化经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外商直采直销。目前有来自中东各国、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6000 多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二是企业自营出口。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商品的本地支撑度较高,再加上国家外贸政策的不断放宽,一些私营企业在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纷纷成立自己的外贸部,自行出口商品。到目前为止,义乌已有405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自营出口总额也呈跳跃式地攀升,1999年为4317万美元,2000年达10622万美元,2003年达73389万美元。三是外贸公司。据统计,目前在义乌注册的外贸出口企业达144家,这些企业的出口值超出义乌企业自营出口值的47倍。同时,市场部分经营户已从传统的经营方式游离出来,专门从事外贸经纪业务,到2004年底,活跃在市场的外贸中介经纪队伍人数已有上千人。
三、进一步完善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对策
1.加强政府规划作用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市场形态的多样化是现代批发市场发展的一大新趋势。政府需积极稳妥地以市场规划布局调整为重点,推进市场硬件升级换代,提升义乌市场档次。
2.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发达的市场网络体系是义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际性商贸城市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须深化市场体系的创新活动。要适应市场商场化的发展趋势,完善现有市场的休闲观光、零售购物等功能;按照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产品展示、信息交换、价格形成、商品配送、资金结算等功能。
3.完善政府服务作用
义乌市划行归市的经营方式为客商创造了条件,降低了客商的商务成本,同时也使集聚一堂的经营户之间开展竞争,形成物美价廉的市场优势。规模会产生效益,但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市场规模会导致低效益。政府可以在范围上扩大市场的规模,即培育一些新行业,但要控制己有行业的商铺规模。目前效益较好的几个行业如珠宝、头饰、工艺品一定要合理控制商铺数量,不能因为商铺供不应求就盲目扩大。现在这些景气行业两金过高并不全都由于商铺供应紧张造成,而主要是投机商暴炒造成,适当扩大规模可行,但大规模扩大则会出现象其它行业那样冷清、不景气局面,这是非常危险的,市场靠的是人气,靠的是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现在国际商贸城边上已有非政府机构在组建珠宝行业市场,且规模不小,必须慎重看待。
4.加强政府扶持作用
要完善经营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完善市场经营户的经营机制,促进家庭经营向股份合作制、公司制转变,走联合发展、规模经营之路,培育市场主体经营户和巨商大贾,壮大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规范发展总、总经销等现代交易方式;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经营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队伍,提高市场经营户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2
[2]贺华丽.《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
[3]刘旭.《小商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关键词】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影响 应用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宠,虽然它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良机,但是这种影响是把双刃剑,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也给企业和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变革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人们的影响已经遍及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服务创新,电子商务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全球市场上,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扩展至深层内里结构,对国际贸易运行机制、政府宏观管理、营销手段以及国际贸易方式和政策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国际贸易中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无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电子商务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其贸易方式。电子商务以其经营成本相对较低,且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更为自由灵活的特点独步消费市场,为国际贸易开辟了一个多元、开放、立体的市场,突破了地域限制的传统枷锁,在互联网上以网络信息为桥梁,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了贸易全球化的紧密结合。
第二,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效率的提高,实现了商业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加成。网络的交互性为电子商务的跨境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完备市场,使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传递更为便捷。而且由于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电子商务能够获得更低的交易价格,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三,国际贸易的运行方式网络化。传统的贸易流通方式中,中间环节很多,导致消费者和生产厂家质检的供应链距离就大大增加了,消费者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和生产者直接交易,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第四,国际贸易主体的多元化。虚拟公司的兴起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模式,互联网技术把单个公司互联组成公司群,单个公司无法承担的功能可以在公司群中实现,能够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和商品。而且由于这种公司群的灵活性,能够更快地适应网络化时代,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互通有无、利益共享等诸多的好处。
第五,国际贸易竞争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随着电子商务与企业生产制作的密切结合,企业更加了解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这样有助于企业贴近市场,提高企业的生产机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电子商务快捷方便、低价高效的模式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迅速崛起,快速开拓国际市场,活跃了市场氛围。
二、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区域不平衡性
电子商务在各地区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明显更快;而亚太地区虽然没有发达国家起步早,但是基于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优势,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拉美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则更加复杂,呈现椭圆形趋势,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发展速度较快,其他地区仍处于较低水平;非洲地区的电子商务虽然起步,但是举步维艰,整体水平较低。而这一差距是由于基础设施和网络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总体而言,第三世界的电子商务仍处于弱势地位。
(二)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重视
电子商务虽然属于虚拟空间中的交易,但是它的实施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说,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大有裨益。欧美等诸多发达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都非常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非常高。而且这些国家本身法制环境良好,在法律框架内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举措来保障电子商务发展和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作为电子商务的后起之秀,也格外重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重要位置一再被高层提及。、、等领导高层都曾经专门去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参观访问,足以见得国家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甚至“十二五”规划中电子商务也位在其列。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其与世界同步,中国政府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上投入重资。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电子商务基础良好。
(三)以EDI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成熟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在这个平台上,参与双方处于无实体接触的阶段,因此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贸易来说有其特殊性。电子商务水平的比拼其实就是信息技术的比拼,谁能够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谁就占领了国际贸易的制高点。EDI是个很好的选择。EDI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EDI即电子数据交换,但是这一技术一直到电子商务的扩大化之后才越来越受到大众、企业和专家的关注。EDI的出现取代了过去的专用增值网(VAN)。而EDI最大的优势就是其高效和安全性,随着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EDI传输的应用越来越广。发展至今,EDI的技术壁垒基本上都已经被攻破,成为越来越多电子商务运营商的技术选择。
三、结语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采用了电子商务的形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兴未艾,在将来必然会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乔阳,沈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2(03).
关键词:旅游 电子商务 网络经济 对策。
旅游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快速发展时期。第一是称为注意力经济的时期,我国大部分的旅游网站仅给予了相关旅游的基本信息和新闻内容,旅游网站的收入是通过广告来盈利。
旅游网站注重访问率、点击率,并以此来获取广告商的关注和投资。第二是称为网上零售业(b2c)的时期,网上零售作为直销模式,取代了传统旅游业的营销模式和中间商模式,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突出与顾客直接沟通;第三是融合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融入了传统的旅游企业与旅游网络营销的不同特点,综合了传统的非传统的优势来进行资源整合。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处于高速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来更好地提高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水平[1]
。
1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网民普及率不断提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
1.2 旅游电子商务的交易额逐年增加。
1.2.1 旅行预订用户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中国网民旅行及预订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有34.3%的人在2011年2~10月时间内外出旅行或旅游过,这一群体规模达到1.66亿。休闲旅游是网民最主要的出行原因,占56.9%的比例;其次是个人或家庭事务出行,有36.5%的比例;因为工作原因出行旅游的网民有28.8%。网民选择在自己休假时间出游的占到52.2%,利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出行的有45.4%,利用周末时间出游的占31.3%。
1.2.2 旅行市场交易规模增加。
艾瑞咨询的《2010~201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年度监测报告》统计研究分析显示,201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1037.4亿元,同比增长58.0%,呈高速增长的态势。从长期趋势来看,未来四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增长,增速维持在45%左右。同时,考虑到旅游市场受突发事件和政策环境影响较大,艾瑞咨询做出保守、正常、乐观三种预期,预计到2014年,按照正常预估,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516.3亿元,保守估计将达到2800.1亿元,乐观估计将达到6322.8亿元。201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整体旅游交易规模的比例为7.2%,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预计2014年该比例将增长至20.4%,旅行市场交易规模增加。
1.2.3 第三方在线商规模增大。
201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第三方在线商营收规模为67.6亿元,同比增长56.0%。同时据预测,未来几年内,随着第三方在线商的日益发展,保守估计第三方在线商的营收规模2014年将会达到155.1亿元,正常估计将达到250.1亿元,乐观估计将达到350.1亿元,第三方在线商规模不断增大。
1.2.4 旅游市场结构情况201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结构中,订房、订票、度假产品比重分别为44.3% ,44.2%,1.5%。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结构中,订房营收比重为44.3%,机票营收比重为44.2%:
度假产品及其他旅游营收比重为11.5%。艾瑞预测,未来4年,机票的营收比重将会持续微降;订房和度假的营收比重相对提升。
2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消费者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不牢固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度还比较低,缺乏了信任将抑制整个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当前的企业并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多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同时,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发展主力,其法律监督约束与道德的约束还有空白,消费者的有效识别受到影响[2]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消费者对旅游电子商务缺乏信任,从而无法相信产品和服务之间造成了两者之间的信任建立矛盾。与此同时,在网络上,企业失去信任度的事件会在瞬间被影响,建立起来的信任度也不容易维护。因此,需要在稳步快速地发展中,重视提高两者之间的信任度问题。
2.2 整个行业的品牌合作意识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首先,品牌意识决定了未来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整个行业需要鼓励旅游电子商务的创新和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共赢。其次,网络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的互联网和公开性。这就造成了网络中的产品和创意具有高模仿复制性,在没有相关知识产权维护渠道和法律支持的情况下,致使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极其激烈。为了进一步实现品牌的效应,需要网络经济中有效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或制度来维护,更需要旅游电子商务具备品牌合作意识,在充分整合相关的资源下,形成良好服务消费者的品牌体系。
2.3 网站运行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成本较高首先,旅游网站在建设、维护和运行中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而同时在搭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中,或者加入这个平台中,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当前,电子商务中旅游网站的推广费用占整个资金投入的比重大,而推广的过程中,并不能即刻产生绩效,市场推广中的成本投入以及盈利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网站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成本高。在信息化发展中,基础建设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这方面,保证旅游电子商务具有合理的成本,同时可以让消费者能够在充分信息化的网络经济中获得更多的效益[3]。
2.4 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消费者在网络上进行旅游消费中,非常重视服务的安全性,以及是否有一系列保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体系。尤其是在旅游电子商务活动的管理、监管和网上交易纠纷处理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解决渠道和可行的管理结构来完成。在经营业务中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的不完善和电子商务法规的不健全,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断破坏旅游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虽然目前的网上支付交易平台在不断规范和完善,但是依然处在发展过渡阶段,需要更完善的安全服务体系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3 旅游电子商务满足公众需求的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在提高竞争力,满足公众需求的目的下,从客户、品牌和资金等管理领域出发,把握市场机遇,开拓维护客户,提高竞争力与服务质量。
3.1 重视顾客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和服务理念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产品上,需要重视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更要重视与客户沟通渠道的畅通,让客户能够真实了解企业和旅游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1)继续根据顾客需求加大推广,如网络广告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的营销手段来获取客户群体关注和信任;(2)通过团购营销渠道,传递实用化价值吸引注意力。团购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加重,虽然目前的市场份额还不算多,但是未来通过团购来更好地实现旅游的客户会越来越多,团购可是实现价值的传递,通过客户认同的方式来参与团购,可以更加真实的商品和价格适合的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根据cnnic《2011年中国团购用户行为调查报告》,认为用户对团购较认可,但网站服务和行业监管均需升级。因此需要继续优化对团购的服务,使其价值满足更多的需求。
3.2 培养顾客忠诚度,建立诚信环境。
在培养顾客忠诚度中,需要明确市场定位,充分创新服务,提供个体化的产品。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消费者的需求及个性化需求不断显现,理性化的消费观念影响整个行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助旅游的要求众多。其次是增强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任程度。建立信任关系,需要有高质量、合理价格的产品,也需要安全性高的网上支付系统,更需要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密的整个环境。经营者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来保证与客户沟通交流无障碍,还要继续增强其责任心,消费者也要有诚信的意识和理性的消费理念。在道德与法律制度的共同约束下,形成良好的旅游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电子商务的竞争力提升,使消费者获得服务价值最大化。
3.3 加强旅游电子商务的品牌建设。
旅游电子商务的品牌建设前提是保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畅通。在良好交流下,可以提高旅游品牌的生命力和维系品牌忠诚度。旅游电子商务在发挥传统品牌营销模式作用的同时,更需要企业能够创新品牌,突出品牌特点[4]
。cnnic《2011年中国团购用户行为调查报告》认为目前休闲旅游需求旺盛,网民偏爱自助类旅游形式。因此,企业加强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培养良好的品牌形象,确保品牌服务的高质量,增添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在创新环境下保证具有时展的特色,不仅品牌形象要突出,还要延伸其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的渗透来提高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3.4 有效的资本运作来获得资金支持。
互联网的发展迅速,给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在资金运作选择方式上,选择的空间并不大,需要依靠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条件来发展融资渠道。有两种方式可以尝试,一是在证券市场中,获得直接融资,要求满足证券市场的条件,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获取市场的资金支持,并有效用于企业的规模和品牌建设,资金支持的力度加大。融资的成本和需求是旅游电子商务企业需要考虑的重点,时间的选择最好是自身发展强烈需要且在市场的影响力和盈利都处于合适时期。二是通过风险投资来完成融资与投资,风险投资对企业而言可以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并作为创业投资,融合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市场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3.5 培养战略联盟,提供联盟优质服务。
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将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进行有目的的合作,而联盟成立的原则是共同发挥各自特色,相互合作,风险共担,通过高质量和全面的服务体系来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且发挥了各自的专长,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后的效果放大,辐射能力和范围都更广,涉及多方面,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通过在一定的引导下,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时机,充分挖掘联盟未来的客户资源,也继续发挥不同的合作领域企业的差异化服务特色。
在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继续深入发展中,企业行业间建立的战略联盟平台可以实现共赢,并将继续得到强化,提供的服务质量更优。
参考文献。
[1] 李永丽。我国网络旅游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c].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
[2] 阎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现状浅析与思考[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4)。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财务 监控
中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成立之初的“老八股”,截止2012年12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近二千五百家。资本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上的迅速扩张,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规范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成及披露的相关制度。
从1997年“红光实业”编造虚假财务数据而上市,开中国股票“当年上市、当年亏损”之先河;到1998年“琼民源”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使股票一年内升幅16倍后高管集体离职而停牌;再到2001年“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辉煌后连续14个跌停,开启了证券民事赔偿的大门;此后的亿安科技、中科创业、蓝田、绿大地、以及2012年创业板的万福生科,无不是利用各种虚假的财务数据达到上市或粉饰外表抬高股价牟利的目的。
多年的市场发展,却没有带来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虚假现象的杜绝,这与现行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的不完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变得犹为重要。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发展及现状
自1996年12月中注协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首次提出公司内部监控的概念;到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监控的基础框架,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相关规定,从股东大会、董事会到监事会,从内部审计部门到独立董事,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组织体系的设置已经非常齐全,但内部监管人员本应该担负起的会计监管职责,却往往迫于各种压力而最终形成了与公司管理层的合谋,使内部财务监控流于形式,致使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失控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已经不是法规政策和组织架构的问题,而在于如何保证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能够真正有效的运行,使内部财务监控部门真正的能发挥出内部监控的作用。
1.控股股东高比例持股,董事会、监事会内控能力弱化,内部财务监控职能流于形式
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大多数上市公司(特别是在主板市场)都是由原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改制而成,证券市场中近六成的股权为国有和国有法人持有,个别上市公司甚至高达八成以上。有些上市公司虽然不是国有或国有法人控股(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但上市公司的控股法人股东间基本都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而联合的群体,即使不存在政策性的关联关系,但相对其他社会流通股而言,控股股东的群体以其集体性的高比例持股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董事会下各经营管理部门,受控下的本应担负起内部监控职责的各部门,又如何能独立的对控股股东的决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内部财务监督和管理呢?
董事会本是股东大会控制下的业务执行机关,负责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指挥与管理,是公司实际权力机关,真正掌握着公司主要财务权力,是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监事会则是股份公司法定的必备监督机关,是在股东大会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系统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但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实际上与监事会成员都成了控股股东指定的人员,代表着共同的利益目的,根本谈不上内部财务监控的执行,只是形式上存在着内部相互制约的一种表象。
2.独立董事无法真正独立,对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失效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之外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与公司经营管理没有关联,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然而根据我国现有的独立董事产生制度,上市公司所产生的独立董事,仅仅是在人员工作岗位归属上独立于上市公司之外,而其人员所代表的利益根本无法脱离大股东群体。同时由于独立董事在公司事务上的兼职属性,实际上是限制削弱了独立董事对公司事务的了解和掌握,由此往往导致独立董事不仅是名义的独立了,其实对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也“独立了”,最终机制失效而无所作为。
3.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内部监控反成为财务部门的补充员工
内部审计机构能否有效地进行内部财务监控,与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中的定位及其人员的专业与管理能力等方面条件相关,而这些条件中最关键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公司业务中的“独立性”。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管理制度要求而设立的,真正能行使独立对公司事务进行审计的并不多,往往是和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证券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为公司完成证券市场相关报告、报表要求而共同工作着,成为了公司财务部门的补充员工,而其真正应该履行的独立审计监控职能则形同虚设。
二、加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内部监控的建议
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不仅成本低、监控及时,最主要的是可以充分的在上市公司运行过程中、决策前,发挥内部监控职能,弥补外部监控事后被动监控的缺陷,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维护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否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监控机构的设立和执行内部监控的人本身,是否真正能独立于控股大股东群体利益以外,以公平、客观、真实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公司的业务,本着对全体股东和市场法律法规负责的态度去监控。而实现这一目的,不仅仅要给内部财务监控人一个相对真正独立的地位、空间、权力,让监控人对自己的监控行为负担相应的责任也是保障内部财务监控的必要措施。
1.以倡导内部财务监控群体多元化为途径
通过国有股减持、引进机构投资者等方式,使第一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的股权差距缩小,让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到公司的决策过程中来,形成股东之间互相制约的局面,克服现有大股东管理的垄断性,防止短期行为的发生,使内部财务监控人员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多元化,真正充分发挥内部财务监控作用,以保证上市公司各股东的公共利益不受侵害。而我国目前的机构投资者形式过于单一,开放式基金、养老保险基金、银行保险基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比重不高,也就是内部财务监控的多元化力量有待加强。
2.以强化董事、监事的独立内部财务监控权为核心
在实际的运作中,大股东往往在股东大会的选举中控制着董事、监事的选举,所以董事和监事往往代表大股东的利益而行使所谓的监督权,必然维护其相应利益群体而难以作为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主体的维护者。
因此,首先应保障董事和监事在政策执行权上的独立性,给董事和监事会行使公司财务监控职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其次,加大董事和监事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也就是加大非控股股东的比例。第三,赋予监事会处理内部财务审计的权力,由于现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以董事会或董事长为核心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公司内部财务审计的相关事宜,如事务所的选择、内审人员的薪酬等,往往纵在这些少数人的手中,根本无法代表大多数股东或公司的权益开展内部财务监控。因此应将内部财务审计的权力交由监事会,从而抵制公司大股东操纵公司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利益的行为,使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制约更加有效。
3.以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财务监控中的独立地位为方法
独立董事在人员数量、选举产生、薪酬待遇等方面受到大股东的控制,难以保证应有的“独立性”,也就起不到内部财务监控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在选择独立董事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往往会更多的考虑独立董事在行业领域中的位置和取得的成绩,因此很多独立董事虽然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却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真正参与上市公司经营决策,在每年规定的工作日里,根本无法或很难及时发现公司在内部财务监控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成了挂名董事。为了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国家应当从制度上赋予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监控的决定权。
首先,独立董事的产生应该是上市公司自主选择和证券监管市场指派双向结合,以此来保证独立董事在处理公司事务上的独立性、客观性。其次,建立独立董事信息公开制度,公开独立董事的有效联系方式,要求独立董事必须不定期的与上市公司内部员工、以及中小股东进行信息交流,以更多的获取大股东提供以外的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资料。第三,建立独立董事的奖惩机制,改变独立董事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使其在公司内部财务监控上承担起真正独立监管的职责。
4.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财务监控职权与作用为重点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财务监控群体中的专职监审人员,与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相比,有着明显的工作优势,应成为内部财务监控的重要力量。内审机构与董事会下的管理层一起,存在于公司的日常经营过程中,有时间有精力去广泛、全面、充分的了解公司的各项决策、经营,可以在事前、事中、内部的事后时间里充分的发挥内部财务监控作用。但前提是内部审计机构真正能独立于董事会及其控制下的管理层,而不是受控于大股东群体。
首先,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中的独立性,不仅是形式上的独立,而是在职能上独立于董事会、独立于其他部门的控制。其次,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财务审计上的定期报告制度,而不能仅停留在部门设置的形式上,要真正展开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定期提出独立的阶段性审计意见。第三,人员配备及工作内容上要严格与公司财务部及其他部分区分开来,工作内容应是对内部财务的监控,而不是预备的财务人员。
5.以统一加强上市公司各内部财务监控部门的法律责任问责制度为保障
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是相对于外部监控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上市公司提供真实经营状况、真实财务数据的又一道保障,而且是应该比外部监控更有效、更准确完成监控职责的监控方式。因此,内部财务监控不能单纯停留在组织架构设置的形式上,而是切实充分发挥出各环节的内部财务监控职能,把其对内部财务的监控变成一种必要的岗位责任,并对各自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提供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发生财务报告舞弊之后的民事赔偿机制等,才能鞭策各内部财务监控部门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提供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主体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法律的代价的时候,才能使上市公司披露出符合真实、准确、完整的基本要求的信息,才能使上市公司在一个良性有序的经济市场中成长,使真正拥有优良资产的上市公司在各方面得到认可和认同,才能使内控真正发挥其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至今,无论是市场的准入机制、运作机制、内外的监管机制都在不断的完善中,而证券市场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也被越来越好的诠释着。广大投资者希望能在一个真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开展经济行为,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去伪存真的判断中,这就要求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展现真实可信的经营状况,在外部监管机制愈加成熟的今天,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重要性犹为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公司法》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会协字1996【456】号
[3]《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证监发行字2006【2】号
[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关键词】中间业务;现状;问题;策略
一、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现实意义
中间业务的英文原名“Intermediary Business”,意为居间的、中介的或的业务(陆世敏、尚福林2002年)。我国中间业务的现代含义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中间业务的发展对其业务经营却具有多重意义。(1)商业银行过去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的收益方式日益受到挑战,中间业务开辟了不同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这是银行改善盈利结构、提高利润水平的重要途径。(2)中间业务作为对资本无要求的盈利业务,其还具有服务性强、风险相对低等特征。加强对中间业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必然有助于提高银行利润和优化资产质量,从而可以防范和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3)客户获得的中间业务服务越多,对该商业银行就更加依赖,因为许多大客户对资产管理、投资理财等服务有更多需求,这促使银行和客户利益目标一致化,因此有利于提升客户的忠诚度。(4)中间业务发展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证明其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综合性金融服务的转变并且强调了其并非以完全以盈利作为目标。塑造的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又对银行存贷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中间业务也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1)市场的发展需要全方位金融服务与现实无法满足的矛盾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而银行所提供得、担保、信息咨询作为中间业务恰好弥补了这一矛盾,满足了现代化的市场需求。(2)银行的中间业务客观上限制了客户的资金保存在银行账户中,从而使得中间业务产生了集中资金的功能,可以进行社会建设促进生产。中间业务打造的银行的良好形象又可为银行信用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3)中间业务提高了社会资金利用效率。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子清算系统的建立,交易收付瞬间即可完成,加快了经济主体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4)由于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单个企业凭借其掌握的市场信息做出的决断可能出现资源的错误配置。信息咨询服务的开展使得同市场上各个行业都保持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关系银行帮助其客户克服投资决策时所遇到的信息不充分,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运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长期以来,把中间业务仅仅看成主要业务的配套业务,但近年来,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金融现代化改革的市场需求,开始向以收入为导向的阶段转变增加银行收入成为主要目的。2009年以来,高收益中间业务如保险、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成为利润的重点,项目增加至500多种。中国银行的国际保理、建设银行的工程造价咨询务、中信银行的出国留学金融服务业务、招商银行的“一卡通”等业务,具有市场竞争力。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1)内部制度建设存在不足。当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缺乏健全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导。商业银行业系统从上到下缺乏总体规划,各分支机构缺乏规范化管理,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2)开发手段和硬件设施落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网点多规模大的优势,但是各个网点之间的技术水平的区域差别大,影响了中间业务整体发展。硬件设施和科技手段落后,使得对信息的采集、反馈变慢,影响到决策者利用信息及时处理问题的效率。(3)金融创新能力较差。银行的创新能力差使得其服务难以适应国际的金融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速度。难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4)相应的法律、规范不健全。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发展。对中间业务的概念、业务的范围、收费的标准、监管的责任都应存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当前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国内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看法,明白增加银行收益才是银行生存的必由之路,从而认清中间业务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发展的未来,是满足客户日益增长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这也应是银行提高盈利能力来源。
(二)完善中间业务组织管理,调动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中间业务经营管理组织混乱,监管部门应制定科学有效,体系统一的规划,为银行业提供指导原则。要求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协调关系,管理和监督中间业务的操作,并且在考核体系中纳入中间业务,以绩效激励带动组织管理的发展。
(三)加强市场调研,加大创新中间业务品种的力度
产品创新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实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但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必须在创新能力方面加快步伐,搭好平台,打好基础,形成机制,尽快实现中间业务从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四)增强服务观念,搞好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
其根本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要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的市场营销才能有“有米可炊”。中间业务营销的力度需要以人为本的加强,而不是面向所有客户群的炮轰。根据客户层次,发现企业的各项需求偏好,向客户推荐产品,还要宣传新的中间业务品种的功能,适当引导客户的消费方向。
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方向。外资银行的进入,深化了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因此严峻的市场环境迫使我国商业银行认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进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应该设计出切实可行,科学严谨的指导方针,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中间业务稳健发展,使中间业务作为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力在促进整个金融市场平稳快速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6)
[2]贺强,等.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因素;解决对策;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理论概述介绍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个商务过程。
二、电子商务主要特征分析
1.新颖性
电子商务会给顾客带来新的享受服务和购买产品的方式,增建了购物的有趣性。给卖家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新的交易模型。
2.商务性
电子商务最基本的特性为商务性,既是供买、交易的服务手段和机会。
3.技术性
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商务,是商务者必须掌握运用电子进行商务的技巧,他更要求有一定技术基础和设备要求。商务者必须掌握运用电子进行上午的技巧。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产物,其中用到了大量新技术,但并不是说技术的出现就导致老设备的死亡。万维网的真是商业价值在于协调新老技术,是用户更加行之有效的利用他们已有的资源和技术,更加有效地完成他们的任务。
4.安全防范性
电子商务避免了串通面对面的交流,在增强了交易保密性的同时也的确带来一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对客户而言,即使再好的机会,没有安全保证他们也不会冒昧尝试。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只有安全了,才能生效,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1、有利于企业冲破新的市场壁垒,增加贸易机会。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国外许多大公司已明确宣布,谁不采用电子数据交即EDI,它是贸易双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贸易信息,通过数据通讯网络,在参与贸易各方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是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或手段换供货,就拒绝向谁订货。
2.深化国际分工。第一,电子商务催生了弹性企业,使生产更具灵活性。所谓弹性企业,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利用高新技术降低企业的转置成本,随时从企业内部部门或外部部门调用信息、人员、财务组成新的企业,为客户要求的产品进行设计、加工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组织形式可以随时发生变化,经营更加灵活。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进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全球化。企业借助网络直接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库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安排生产。第三,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协作,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第四,电子商务导致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这又加速了产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流动。
3.更新国际贸易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得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一些交易手段在不知不觉间变的更便利、更快捷了。电子商务将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按一定的数据格式通过网络进行传送;网上定向信息部分代替了电视、报章等日常新闻媒介中广告宣传;网上市场、虚拟洽谈进行着促销活动;电子传输减少甚至淘汰传真、信函等传统的信息交换工具。
4.增加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在电子商务中,交易者、交易方式、交易意向和交易标的表达都虚拟化。广告信息也变得有层次深度并有偿提供。交易者的知觉线索被部分剥夺,交易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网络黑客侵扰及经济犯罪的威胁存在,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质量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大大增加。
四、我国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现状分析
1.市场成熟问题。中国的市场及其体系还不健全、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市场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加速培育市场,使其尽快成熟起来,以利于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顺利转变。
2.金融服务质量问题。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应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的配合。由于金融服务的水平和电子化程度都还不高,中国的金融业需要为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而加快变革步伐。
3.信息网络的环境和条件问题。这几年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省市,尤为瞩目。但从电子商务的要求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技术标准、消费水平、通信速度、安全和保密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4.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全世界因特网网上的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急剧增加,但因特网的使用者仍集中在年龄为15岁至50岁之间、中上收入水平、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中青年,并以男性为主。对中国来说,特别需要提高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五、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第一将电子商务纳入国际贸易发展框架进行规划设计.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引导全社会的电子商务意识.培养外贸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消费观念和习惯,尤其是要加强全社会诚信建设.建立信用体系。第二,外贸企业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尽快从传统贸易方式的制约和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地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主动投入到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当中。第三.消费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消费热情.培养网络消费习惯.尽快适应网络消费环境
2.加强基础建设。第一,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加大骨干网络、宽带网络和智能业务网和多媒体通信网建设力度.加快手机、电视、网络三网合一进程,降低网络使用费用支出.改善网络消费环境.吸引和鼓励更多的消费者使用网络.培育忠诚的电子商务消费群体。第二,推进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搭建行业、企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设企业外部网站.提高企业网络软硬件竞争能力。第三,解决网络基础建设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加大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广覆盖信息网络.消灭网络建设的盲点和空白点。
3.加强人才培养。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没有高、精、专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很难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既精通网络技术和设计.又熟悉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低.电子商务发展步履维艰。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吸收、引进和培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
4.加强技术创新。第一,推进金融电子化进程。整合技术创新力量.增加网络安全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围绕电子商务对金融在跨国界、跨银行、跨地区的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使我国电子商务率先在金融电子化服务领域实现突破。第二,推进电子商务安全建设.加强系统风险预警和防范。采用安全设备、建立防火墙并采取各种加密技术,加快认证中心的建设步伐.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标准.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结论:在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时代,国际贸易呈现出的变化是对新的贸易环境和贸易方式适应性的表现。据预测,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一万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走向世界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态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育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竞争能力,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参考文献
[1].孙晓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
[2].何一鸣《.全球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开展,出口商品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2015年,我国电商交易总额为5.72亿,其中跨境出口3.65亿,与5年前的电商交易总额相比,增长率超过40%。
1.政府政策扶持跨境电商发展。为使我国跨境电商保护稳定的增长势头,自2004年起,我国政府便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2004年-2008年,电商行业规范初步实施,在这段时间主要侧重于行业的规范;2008年-2013年,10多项涉及物流、支付、管理等跨境电商的政策相继颁布,完善了行业规范;2014年之后,国家增加多个跨境电商扶植政策,并设定了多个试点运行城市,大力推进了电商的运行和发展。
2.交易平台发展迅猛。跨境电商的大力发展与交易平台的支持、推动密不可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实力雄厚的交易平台不仅可以为跨国贸易提供良好的机会,还可以提升电商的品牌知名度,为企业获得利益。近年来,我国的电商交易平台迅速崛起。环球资源、敦煌、阿里巴巴等B2B网站是跨境电商发展成功的典范,在海外均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新浪、Amazon、全球速卖等新型的B2C跨境电商网站也正发展迅速,为跨境交易的进行提供了稳定、安全的平台。
3.打破传统外贸行业发展壁垒。订单流程繁琐、周期长,地域局限,利润低是传统型外贸交易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贸易发展。作为新时代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新发展,跨境电商不仅打断了批发商、零售商、进口商的垄断地位,突破了传统型制约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模式,重塑了国际贸易结构,使零售商、批发商与企业直接接触,有效地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流动资本,提高了效率。
4.现代服务业已成一定规模。由于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交易平台的不断扩大,物流技术、支付技术的不断突破、支撑、交易等一些衍生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使得我国的跨境电商的发展颇具一定的规模,并带动了快递、海外仓等行业的协同发展。
二、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产品问题。跨境电商服务的核心是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商交易的成败以及交易的规模。电商产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种类有限。我国的跨境电商产品的品种还不齐全,可供选择的产品类型有限,使得一部分境外客源流失。
2.物流问题。我国跨境物流不够发达,是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途较远,物流设施要求高,这使得物流配送的成本增加,再加上安全性、送货的准确及时性的要求,我国跨境物流行业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节假日期间货物积压严重、物流周期长等问题时有发生。
3.法律问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欺诈、非法交易、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使得顾客的支付信息等隐私被非法泄露,跨境交易活动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与此相关的跨境法律还不完善,相关的管理还存在漏洞,这也使得不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惩治。
三、解决方案及发展建议
1.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逐渐规范化。目前,我国政府已建立了一系列跨境电商监管机制、诚信体系以及支付体系,针对侵权以及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提升品牌质量,使得电商的市场趋于稳定,市场规范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稳步、有序发展。
2.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化。鉴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2015年4月起,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成立,旨在完善制度、服务、管理等相关规定,解决限制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体制上的问题,以期早日实现完善、先进、有效的电商管理制度。
3.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跨境电商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应从高校抓起。如今电子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应顺应发展潮流,应与时俱进,增加跨境电商专业相关的课程,在授课的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夯实学生的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突出实践,为我国储备和培养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
四、未来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1.电商产品以及电商市场逐渐多元化。未来的跨境电商产品种类将会不断丰富,如服装、珠宝、家具、汽车配件等产品,以满足海外市场的销售需求。此外,随着物流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商行业将会加大对运输困难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加对物流配套设备的完善力度,使得跨境电商这一新兴市场成为立品零售出口的主要动力。
2.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我国贸易出口额不断增加,海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旺盛,而电商的总体数量还不够,这就意味着,我国中小型电商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在此种情况下,我国电商要以此为发展契机,不断提供迎合市场的产品,促进整体电商行业的发展。
3.电商利润将降低、套现空间减小。由于跨境电商企业的增加,竞争将会变得日益激烈,同行业间将靠打价格战来增加竞争力,又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利润空间。因此,跨境电商企业要完善自身的结构和体制,保持有效的运作模式,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论
作为新时代下互联网发展的产物,跨境电商具有快捷、高效、低成本的优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并将逐渐取代传统型的贸易企业。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跨境电商的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跨境电商的经营总额仍落后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因此,为促进跨境电商稳定、持续的向前发展,国家应以国际化电商业的发展现状为背景,着眼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与各地方政府和企业携手,共同促进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个人理财;发展状况;对策
个人理财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财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财务规划与分析等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实现科学的投资,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满足客户对收益的要求。个人理财业务有市场前景大、风险小、业务范围广、收入稳定等特点,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拥有富裕资产和高收入的群体,开展重视个人资产的稳健增值,但是由于这类型群体往往存在精力有限、专业知识不强的缺陷,他们需要专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个人需求的资产管理服务。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以专业化、标准化、个人化等特点的新阶段。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特别是2005年之后,客户对理财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加之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视,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处于新兴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首先,持续增长的个人资产为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我国住房、医疗等体制改革提供了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并且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成为了商业银行盈利的新增长点,转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利于丰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功能,推动商业银行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政策,银行、保险、证券是分开经营的,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这种趋势有一定的缓解,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个人理财业务营销方式、创新能力、人员素质以及外部环等各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商业银行不能按照客户的风险与利益相适应的原则开发理财产品,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同时,商业银行在代销产品时,没有对产品进行有效分析,没有对产品抗风险能力、产品开发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估。
(二)市场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主要定位于少数的高端客户,限制了理财服务的全方位发展。为了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该仔细研究市场,研究不同的客户对理财服务的需求,主动去发现市场机会,针对高端客户展开个性化的服务。但实际上,目前个人理财普遍倾向于对客户资产提供有关储蓄和国债方面的静态化理财建议,至于向客户资产提供的有关投资方面的动态理财建议,仅仅局限在了银行为数不多的基金与保险产品。
(三)个人理财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总的来看,从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专业素养不够、业务能力低等方面。个人理财人员需具备知识面广、开拓能力强、善于营销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符合专业型理财人才缺失。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一)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仅是作为商业银行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分市场,对不同的客户开发出不同的金融产品。针对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客户自身情况进行理财规划,对高端客户要求理财经理实行一对一的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找准市场定位
为了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目标市场,从而推出差别化的金融产品,以此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首先从根据客户收入水平进行市场划分,中低收入客户提供稳健性金融产品,对高收入人群提供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其次从地理角度进行市场划分,对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提供高收益、高科技的个人理财业务,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开展信用卡、个人信贷等业务。
(三)提升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批对保险、股票、债券等金融专业知识熟练的精英理财团队,同时懂得营销技巧,可以为不同背景的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服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史萍.城市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若干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2)
[2] 管建伟.基于SWOT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J].百家论坛,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