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围绕着这个项目,该研究团队开展了涵盖课堂物理空间的设计、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及成员互动等方面的探索,其研究成果为各类学校如何重构创新的教学空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经过两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该研究团队对“未来课堂”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描述,并归纳出了未来课堂应该具备的六大特征。这六大特征分别是:空间舒适(充分体现人性化、生态化)、装备先进(体现各种新技术新媒体对教与学活动有效支持)、操控便利(体现课堂的智能性、操作自如性)、资源丰富(体现资源的充分性,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对象的各自需求)、交互实时(体现互动的多样性、流畅性、及时性)、教学灵活(体现教与学方式的多样性、有效性)。
特征一:舒适人性的课堂环境
英国学者威尔肯森(Clive wilkinson)认为“教室的环境布置是学生获得学习机会的关键”。课堂环境(主要是指课堂的物理环境,包括光线照明、墙壁色彩、背景声环境、室内温度、空气质量、桌椅设计以及人均面积等因素)舒适与否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全面发展。可以说,课堂环境的摆设、教学方式及教师的心态代表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传统课堂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是由黑板、讲台、课桌、椅子等组成的一个封闭场所,是一种单向传递教学的过程。而未来课堂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化地促进学习为主要目的,打造优化舒适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个体生命成熟的过程,课堂环境舒适体现人性化的要求,使师生处于良好的教与学状态。
特征二:先进齐全的教学装备
未来课堂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使学习者能够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考虑学习环境,包括未来课堂的物理环境和学习支持平台。未来课堂给课堂主体提供了高交互的教与学设备,能够有效支持课堂主体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处理和呈现。交互式电子白板、表决器、移动互动终端、多屏互动终端得到广泛应用,大型的触摸屏会成为小型课堂中的必要装备。同时,未来课堂是一个基于“前端云端、后端物联”的课堂,未来课堂中一切资源的存取与处理均在云端,教师与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交互终端接入云端的学习支持平台,这样既能实现资源互享,又利于将课前、课中、课后做一体化设计。未来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课堂,而是可以借助于互动视频技术实现课堂的扩展,可以与远程课堂、虚拟课堂、实地场景等进行连接,方便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专家、虚拟学习者、实地场景内容等的实时在线互动。
特征三:便利自如的技术操控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在《教育生态学》一书中这样定义:“课堂是教育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与环境(教师及其中的设施)互动而构成的基本系统。”未来课堂是一个高互动的学习空间,在未来课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更加频繁实时。未来课堂中的设备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人的操作命令的信息处理工具,而是协助人完成任务的帮手,是人的伙伴。使用未来课堂中的设备,学习和操作负担将有效减少,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完全是自发的、无约束的、非强制的,教师与学生能够以第一类的自然数据(如语言、姿态和书写等)与课堂设备(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自如的交互。
特征四:丰富充沛的平台资源
未来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习者所获得的资源及与之互动的学习同伴、教学者、专家不再仅仅局限于真实的课堂内,可以借助于未来课堂多点互动系统,将位于不同地区的学习者、教学者、专家聚集到一个虚拟学习空间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使现实课堂中的学习者与虚拟课堂中的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有力地扩展了现实课堂中的学习资源。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类资源、虚拟实验类资源、课堂交互类资源、资源的分享、资源的交流等功能。
特征五:实时流畅的对话交互
西方学者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通过对话,学生不仅获得了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感悟,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未来课堂在物理空间设计、设备功能配置以及教学活动的选择都应体现出互动,互动是未来课堂设计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注重了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注重把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传统教学只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而忽视学生群体的互相影响作用。互动式教学追求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互动式教学离不开主客观因素的支持,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弊端,使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因素。当然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口头的交流,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
特征六: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新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巨大变革。未来课堂吸收了人本主义、互动教学、环境心理等理论的精华,借助智能空间、云计算、物联网和人体工学等技术支持,开展以高效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旨在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通过在预习、学习过程中使用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的方法进行知识的整理与汇总,或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等。
白述明
[中图分类号]R7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06-01
[关键词] 阑尾炎癌;临床特征;外科治疗
阑尾类癌常表现为急性的阑尾炎症状,由于缺乏特异的检查方法和手段,术前诊断率极低,1992年8月~2002年2月,我院收治阑尾类癌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6~65岁,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9例,慢性阑尾炎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例,肠梗阻1例,右侧卵囊肿1例,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1.2 手术方法:阑尾切除术27例,其中1例术中见阑尾炎坏死穿孔,另有2例因妇科手术或剖腹探查术中偶然发现阑尾尖端有较硬肿块,于是同时切除阑尾,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肿瘤位于阑尾尖端26例,中段2例,根部2例;直径
1.3 结果与随访:住院时间7―18d,均痊愈出院,除3例失访外,余27例随访2~13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6.8%,其中2例死于其他疾病,最长1例已生存至今。
2 讨论
阑尾类癌在临床上少见,大多在术后阑尾病检或剖腹探查时发现,阑尾类癌瘤体常1~2cm,术前很难触及腹部肿块,且极少有类癌综合征表现,B超、CT等辅助检查对诊断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极低,本组术前无一例确诊。阑尾标本中类癌检出率为0.4%~1.4%,症状不典型和发病率低是术前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
阑尾类癌外科治疗的关键是术中作出准确判断,类癌瘤体不大,大多位于阑尾尖端,少数在根部,术中须仔细探查,若发现阑尾有肿物,质地较硬,切面呈灰黄色或系膜有肿大淋巴结,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阑尾标本常规行病理检查。
阑尾类癌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癌,应手术治疗,关键是选择术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浸润程度综合考虑,其中肿瘤大小是预测侵袭性的最可靠指标和决定术式的最主要因素。肿瘸直径>10m时,阑尾系膜浸润是比肿瘤大小更有价值的指标,术中应仔细检查阑尾系膜和有否多发灶或并存其他肿瘤,阑尾类癌转移发生率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但淋巴结肝转移罕见;对瘤体直径1~2cm患者,手术范围意见不一致,可根据病变浸润程度和患者年龄而定。年轻患者倾向于广泛手术,年老患者应趋向保守,没有证据表明右半结肠切除能改善症状生存率。笔者对于术式的选择,直径2cm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直径1~2cm,年老体弱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年轻患者若阑尾系膜受浸润,则行阑尾切除术加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在抗感染基础上加强营养、化疗。
腹股沟疝手术中副损伤的防治
李洪江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06-02
[关键词]腹股沟疝;手术;副损伤
腹股沟疝修补术虽是常见的下腹部“小手术”,但术中也可发生一些副损伤,由于多数无生命威胁,一般不太引起重视,然而有个别甚至发生医患纠纷,诉讼于法律者。有关该手术的副损伤,文献屡有报道,实践中也屡有所闻。为此,笔者就其中主要几种加以概述。
1 神经损伤
支配腹股沟区的神经有三支:①髂腹下神经:从腹外侧穿过腹内斜肌,经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走向外环,支配下腹部皮肤感觉:②髂腹股沟神经:从髂前上棘穿过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腱膜下进入腹股沟区,与精索并行穿出外环,支配根部、同侧阴囊及大腿上方的皮肤感觉;③生殖股神经:在该区分成两小支,一支从内环经腹股沟管入阴囊,支配提睾肌运动,另一支经腹股淘韧带深面走向股动脉外侧,支配股三角区的感觉。实际上该三神经的小分支纤维互相连接。因此手术过程中不论牵拉、分离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内外环和修补加强时,都有可能无意或无奈损及此神经,尤其小分支纤维。
损伤后的症状:在切口下、内方的小三角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皮肤感觉异常、麻木或疼痛,多数是暂时性的,日后逐渐消失,个别可持久。有人认为尚不能肯定该症状是神经受损所致,有的可能是腹肌紧缩、肌腱炎性变化或耻骨骨膜炎所致。如已形成神经瘤则均有疼痛感且不易自愈。如伤及生殖股神经则疼痛偏向耻骨结节,同时逐渐丧失同侧的悬吊功能和提睾反射,股支损伤且有股伸肌麻痹现象。
历来强调神经损伤重在预防,除熟悉正常解剖位置外,还应注意异常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或不损伤。整个手术过程、各个操作环节都要警惕,尤其复发疝、巨大疝或采用补片修补时,如术中发现神经主干已缝合或已切断,应立即予以松解或行神经部分切除、两断端神经妥善结扎。术后出现症状可试用理疗、局部封闭疗法,个别可考虑L1、L2神经旁阻滞,等待一段时期症状不减轻者,建议早日行手术探查,切除受损或缝住的神经或已形成的神经瘤,一般预后较好。
2 精索和损伤
均不多见,容易疏忽。在剥离疝囊、游离精索和重建内、外环尤其切除阴囊内巨大疝囊时都可引起精索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缺血或静脉供血不良、血栓形成,以至阴囊、水肿,进一步发展为缺血性炎,有的萎缩。
该损伤的防治经验不多,注意下列几点可能有帮助:①剥离精索务必极其细致,即使微小侧支亦应尽量保护。有介绍远离耻骨结节分离侧支损伤机会少。②即使需要同时切除精索囊肿,也不宜将从阴囊内拉出,动脉仅1mm,极易受损伤。③远端疝囊一般不予剥脱,滑动疝的处理更要慎重。④重建的疝环不宜过紧,以通过食指尖为准。⑤复发疝术中应避免再剥离精索,可采用前壁修补法,补片加强。⑥对于巨大、复发疝,术前应与病人讲明要切除同侧为妥。⑦早期发现损伤,可试用抗生素、激素治疗,但效果不确切。
3 输精管横断伤
剥离精索或疝囊时很容易伤及输精管。一侧输精管横断,只要对侧是正常的,一般不影响其功能,但病人并不理解,除非术前已讲清楚。术中发现输精管已切断,必须及时吻合,将断面整修光滑,用5-0-6-0合成缝线,最好在显微镜下作间断端端吻合,输精管管腔内也可放置细钢线作支架,另戳孔穿出,数天后拔除。大多数该横断伤可以修补成功,术后功能可恢复约50%。
4 内脏损伤
4.1 膀胱损伤:比较常见,大多在剥离疝囊尤其巨大直疝时发生。滑动疝囊的一部分侧壁常是膀胱,老年人松弛膨胀的膀胱,小儿疝术前未排尿等也经常是膀胱损伤的诱因。伤后有尿液外溢即可确诊,应随即行两层缝合修补,并留置导尿管,一般预后良好。如术中未发现,以后发生尿外渗、腹膜炎甚至休克,则必须急症处理,修补同时作膀胱造口或留置导尿,不及时治疗,预后难测。术前病人应常规排尿,剥离时谨慎从事,遇到“囊壁”肥厚、充血、饱满时,勿急于切开,应试行穿刺以除外膀胱,可避免损伤。
4.2 肠管损伤:高位结扎疝囊颈及嵌顿疝还纳过程中和对滑动疝认识不足,都可造成肠管损伤。下列各点有助防治:①疝囊荷包缝合时要在直视下进行,不宜提起疝囊,应从外壁作贯穿缝扎。②嵌顿疝切开疝囊后,暂不松解疝囊颈,先握住疝内肠管,再作松解,避免嵌顿过的肠管突然回纳腹腔,如已滑入,务必寻找或另作切口探查,找到该段肠管,判断有无受损、活力如何,不能有侥幸想法。如已损伤,必要时应作修补或果断作肠切除,如系乙状结肠,个别应作暂时性近端肠管造瘘。
4.3 输尿管损伤:此损伤罕见。对于两侧巨大斜疝或滑动疝,有时输尿管一并突入,分离时未确认也可误伤或切除一部分,不及时发现则后果严重。术中发现切断时,尽量用细线作端端吻合,并置管于管腔内,一端入膀胱、一端到肾盂,术后数天在膀胱镜下取除。如断端靠近膀胱,建议用植入法,有条件者请专科医生处理为妥。
关键词:行为特征;满意度;忠诚度;河南省;入境韩国游客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马秋芳等,2006)。韩国客源国一直以来都是河南入境旅游市场的“问题市场”,但是却蕴藏着巨大潜力,如果能主动积极地去开拓市场,将其引至“明星市场”或“金牛市场”,河南省的旅游业将是一番新景象(邵筱叶等,2006)。2007年9月3日起大韩航空公司正式入驻中原,首趟郑州至韩国定期直达航班在新郑机场起飞。该航线的开通,无疑将吸引更多的韩国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带动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韩国游客的嗜好与行为特征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掌握客源的一般性规律,对河南省的旅游国际推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游客的满意度在目的地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以及再次消费比率。国际旅游学术上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对游客的行为特征以及如何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乌塞德和捷克伯(Woodside&Jacobs,1985)指出对游客提供便利条件,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谢尔顿和马克(Sheldon&Mak,1987)提出了外国旅游消费者选择目的地的模型,验证了消费者特性(con—sumer attributes),旅游属性(trip attributes)和旅游形态属性(model attributes)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该模型中建立了测量的标准:旅游属性以游客滞留期、访问地,旅游形态属性以团体旅游商品和个人旅游、旅游日程的柔韧性、旅游团的规模、儿童能否参与等。盖特森和黛伯拉(Gitelson&Deborah,1990)对度假型游客的行为和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过观察、细致比较游客的行为和活动情况,可以增加游客的信赖性,建立最佳的市场的观点。申道吉(Shin Do一gil,1993)以赴韩旅游的美国和日本游客为对象,就旅游目的地属性的选择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得出美国与日本游客之间的差异性,并验证了对重游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两个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及游客对各个属性的满意度。金汉植(Kim Han—sik,2000)以韩国入境游的外国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期望差异理论(expectation disconfirmation)对外国旅游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特性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商品消费之前游客的感知与消费后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联系,并提出不同国籍的旅游消费者其消费前期望与消费后满意度之间关系存在差异性。徐润元(Se Yun—one,1999)通过分析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行为特征和对目的地属性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访韩次数、同行伙伴形态、支出费用等行为特征以及对住宿设施、旅游地的魅力性、交通便利性、餐饮设施等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有所不同,即游客各自带有不同的旅游目的,所以会有不同的旅游形态,表现出多样的需求,各自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也存在着差异性。金哲元(Kim Cheol—one,1999)调查了中国游客的访问动机和偏爱度,分析出了服务要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提出韩国旅游目的地在规划开发时,应注意多开发符合中国游客喜好的旅游商品,避免旅行社间的过多竞争,并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来提高中国游客的满意度。
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了顾客满意度指数及其相关研究,但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远比单项服务或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复杂。最近国内少数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如连漪和汪侠(2004),万绪才等(2004),曾忠禄和张冬梅(2005),马秋芳等(2006)等分别就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但就客源市场的入境旅游者满意度的研究还未曾进一步深入展开。
二、研究问卷设计及样本量说明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与信息,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l2.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问卷设计为韩文格式。笔者于2007年9月10日、13日进行2次预调查,发放问卷20份,并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修正问卷中语意表达不清的地方,添补有关测定指标,为正式调查做准备。正式抽样调查于2007年黄金周期间10月1日、3日、5日、6日先后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对韩国游客进行调查。正式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回收201份,回收率为91.4%,排除回答不完全及真实性较低的样本后,最终使用有效样本共计192份,有效问卷率87.3%。
(一)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包括4部分:(1)韩国游客的行为特征。根据先行文献中关于行为特征的研究,将游客行为特征划分为:访问河南的次数、旅游目的、旅游动机、旅游信息的来源、旅游方式。(2)满意度的评定。此部分采取了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Likert Scale),依序由1分到5分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根据先行理论研究并结合河南省本身的实际,主要从旅游景点景色与旅游活动、导游服务、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旅游目的地属性因素来进行测评。(3)访问后评价的测评,采取了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Likert Scale)。针对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设计了一个问题:整体上对此次河南之旅是否满意(1=非常不满意,5=非常满意)。针对韩国游客的忠诚度设计了两个问题:今后你有可能再次访问河南吗(1=根本不可能,5=一定会);你会把河南推荐给你的亲戚朋友吗(1=根本不可能,5=一定会)。(4)样本的个人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和婚姻状况。
(二)样本量说明
在研究的调查对象192份样本之中,性别以男性104名(54.2%)稍多,女性88名(45.8%);年龄以20岁以下这组人数最多,为46人(24.0%),其次是21—30岁,共计42人(21.9%);已婚112名(58.3%),未婚为80名(41.7%)。按教育水平大学本科^擞最多,为68人(35.4%);职业以公务员和教育业人士为多,共计56人(29.2%);收入方面,月收入1001~2000元美金68人(35.4%)所占比率较多。
(三)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工具SPSSl2.0。通过描述行分析,得出了调查样本的一般特性。通过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Varimax rotation)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确定调查项目的共同成分。之后为检定韩国游客的行为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因素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性,分析时使用了T一检证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A)检定法。检证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多重回归分析(Multi—regression AnaIy—sis)方法进行了分析。检证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重游河南意识、推荐河南的意识)之间的关系时,使用了一元回归分析(One—way Re—gression Analysis)的方法。
三、实证研究分析
(一)韩国游客满意度的因子分析及问卷的信度
首先针对韩国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属性因素的满意度的34个描述项进行KMO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0f Sampling Adequacy)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其结果KMO值=O.804,大于0.7,说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s球形检验值=4955.788,在自由度为153的条件下和0.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说明旅游目的地属性因素描述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其次用SPSSl2.0对36项目的地属性因素满意度描述项(旅游目的地景色与旅游活动11项、导游服务5项、住宿餐饮10项、交通购物10项)进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Varimax rotation)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按照常用的特征根(Eignvalue)大于1的标准,共萃取出七个公因子。为了提高引资分析的结果,将因子荷载小于0.5和公因子方差小于0.4的满意度项舍去,最后有28项参与因子分析。共萃取出“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项目”、“旅游服务”等七个因子。
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效果,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了内在信度分析,韩国游客的满意度因子信赖度克隆巴赫系数(Cmnbach a)值为0.728,而各个问项的信赖度其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 a)皆在0.6以上,本研究结果应数可信。
(二)韩国游客行为特征和游后评价
河南省韩国游客的行为特征与访问后的评价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旅游次数中,初次到访河南的游客为160人(83.3%),旅游目的为旅游度假(65.6%),旅游动机是想要了解历史(344%),旅游形态中主要是以团体旅游为主(57.3%),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主要为旅行社(52.1%)。总体满意度评价中感觉一般的游客最多(49.0%),其次是达到满意的游客(36.5%)。旅游过程中最为不便之处是语言沟通问题(50.0%)。忠诚度问题的平均值都超过一般(3分),推荐意识和重游意识分别为:3.54和3.61。
(三)韩国游客行为特征与满意度的差异性检验
本研究为检定韩国游客的行为特性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差异性,采用了T-检定(t—test)与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A)。除到访河南次数之外,其他旅游目的、旅游动机、旅游形态、目的地信息来源等变量下,目的地旅游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在旅游目的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因子之间的差异性检定结果显示:在旅游交通因子(p=001)、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购物因子(p=029)、旅游服务因子(p=020)等层面上,旅游目的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差异。在旅游交通因子上,访问亲朋型的游客的满意度比旅游度假型、商务业务型、教育留学型的游客低;在旅游住宿因子上,商务型的游客表现出的满意度比以旅游度假型的游客高,主要原因是商务型的游客住宿宾馆设施及酒店服务好于一般的旅游度假型游客,所以满意度更高;在旅游购物方面,商务型的游客的满意度膏腴访问亲朋型的游客,主要原因是商务型游客购物消费水平高于其他类型的游客,购物商品的质量与档次也属于高消费型,所以对购物的满意度更高;在旅游服务方面,旅游度假型的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商务型、教育留学型的游客,主要原因是教育留学型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更加关心,商务型的游客重游河南的比率较高,对当地旅游信息的利用比其他游客更加熟悉。
在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因子之间的差异性检定结果显示:在旅游景点因子(p=002)、旅游项目因子(p=049)两个层面上,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差异。在旅游景点因子方面,因为旅游目地的距离比较近而来旅游的游客对旅游景点满意度明显高于周边推荐型和想要了解历史型的游客;同时这类动机的游客对旅游项目的满意度高于费用廉价型和重游型的游客。
在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性检定结果显示:在旅游交通因子(p=.009)、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项目因子(p=.002)、旅游购物因子(p=.002)、旅游服务因子(p=.000)等层面上,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差异。信息来源为亲属朋友型的游客对旅游交通、旅游住宿的满意度高于信息来源为旅行社型的客人,主要原因是游客对亲朋好友的信任度要高于对商业性质的旅行社,所以满意度显现明显的差异性;从旅行社得到信息的游客对旅游项目和旅游购物的满意度明显低于信息来源为广告媒体的客人,主要原因是广告媒体对旅游活动形式及购物等特色宣传的力度要大于旅行社的宣传,故由于对游客产生的影响力不同,游客的满意度出现显著性差异;从亲属朋友和因特网得到信息来源的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高于信息来源为广告媒体的客人。
在旅游形态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性检定结果显示:旅游景点因子(p=.000)、旅游交通因子(p=.000)、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餐饮因子(p=.000)、旅游项目因子(p=.000)、旅游购物因子(p=.000)和旅游服务因子(p=.000)等七个因子均有显著性的差异。团体旅游的游客在旅游景点因子、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和旅游服务因子这七个方面的满意度都高于个人旅游型。团队旅游型游客相对于个人旅游型游客,更容易把握旅游的服务质量,其餐饮、住宿、服务、景点、购物等都更加的规范化,因此团队旅游与个人旅游之间的游客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差异性研究的结果显示:韩国游客是否来过河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不产生任何影响,即无论是初次旅游还是重游,游客的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差异性;旅游目的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购物因子和旅游服务因子等方面;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景点因子、旅游项目因子这两个方面上;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旅游服务因子等五个方面;旅游形态和目的地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性则全部存在于所有的七个因子:旅游景点因子、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与旅游服务因子。
(四)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为了检证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把目的地属性因子所测出的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将入境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一般线性多重回归分析(stepwise),结果发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很高,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后,最终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旅游交通因子(p=.171)之外,旅游景点因子(p=.048)、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餐饮因子(p=.000)、旅游项目因子(p=.004)、旅游购物因子(p=.000)与旅游服务因子(p=.000)所得出的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较为接近,六个因子是整体满意度的重要指示器。根据BETA值,这六个因子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旅游景点因子0.068、旅游住宿因子0.315、旅游餐饮因子0.317、旅游项目因子0.244、旅游购物因子0.257与旅游服务因子0.296。
在目的地属性的六个因子中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在整体满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如果能够提高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设施、餐饮以及旅游服务等满意度,那么整体旅游的满意度也将随之提高。因此河南省在发展对外旅游、招徕韩国游客的时候,有必要开发性价比适当的酒店住宿设施,注重韩国人饮食的习惯,开发适合韩国人口味的餐饮,并建立可提供便利的购物中心,设立配套旅游景区内的韩国语向导、解说词等,培养韩国语导游服务人员,并利用因特网进行网络营销。通过这些手段,均将对河南省招徕韩国游客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旅游整体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
本研究为了检证入境韩国游客的整体旅游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把整体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将韩国游客的重游意识及推荐意识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较高,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满意度(p=.000)与重游意识、推荐意识均产生显著性影响。在R?为0.277的条件下,入境韩国游客整体满意度所得出的重游河南意识与实际测得的游客重游意识比较接近,根据Beta值,整体满意度与重游意识的相关系数0.526,整体满意度对重游意识产生正(+)的影响。在R?为0.233的条件下,入境韩国游客整体满意度所得出的推荐河南的意识与实际测得的游客推荐意识比较接近,根据Beta值,整体满意度与重游意识的相关系数0.318,整体满意度对重游意识产生正(+)的影响。即入境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与游客的忠诚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河南省在招徕外国游客的同时,需要提高河南旅游的质量,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即河南省在开发韩国市场的时候,应努力提高韩国游客的所有满意度,促使游客能够向周围人群进行推荐、推广,并建立重游诱导战略,让韩国游客持续维持河南的崭新形象,吸引客人再次入境旅游。
四、结论及建议
1、本文通过选取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河南省,研究韩国入境游客的满意度,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目的地属性因素的满意度因子为:“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项目”、“旅游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韩国游客的行为特性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差异性检定发现:除到访河南次数之外,其他旅游目的、旅游动机、旅游形态、目的地信息来源等变量下,目的地旅游满意度因子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之后通过多重回归分析法检证韩国游客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属性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结果为:除旅游交通因子之外,河南入境韩国游客对旅游景点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项目因子、旅游购物因子与旅游服务因子的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饮因子、旅游服务因子的满意度在整体满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使用一元回归分析法检证了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与忠诚度(重游意识、推荐意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根据韩国游客的行为特性,对旅游目的地属性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为:旅游度假型游客对旅游住宿和旅游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低,而旅游动机为想要了解中国和河南文化的游客的对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方式的满意度比较高,通过因特网得到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游客对交通、购物和导游的满意度较高,团体旅游形态客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个人旅行者。宏观来看,韩国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目的、目的地信息来源、旅游形态等各个特性的满意度有所不同。河南省在规划开发旅游市场的时候,应考虑市场的细分化,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进行旅游商品的开发,以满足韩国游客的需求。韩国游客想要了解中国和河南的文化,旅游开发就应注重在文化方面多下功夫,以文化为卖点,努力探讨创造间接经济财富的方案。
3、通过对韩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属性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检证出旅游景点、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项目、旅游购物与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南省在发展对外旅游、招徕韩国游客的时候,有必要建设性价比适当的住宿设施,注意韩国人饮食的习惯,开发适合韩国人口味的餐饮,并建立便利的购物中心,设立旅游景区内的韩国语向导、配套解说词等,培养韩国语导游服务人员,并利用因特网建立韩文旅游网页对外宣传,进行网络营销。
>> EFP系统制作精品视频公开课教学录像的实践与研究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精品课程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现状与差异分析 浅谈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与制作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经验与体会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考 高校篮球精品视频公开课 “英语演讲与辩论”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理念与设计 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现状、特点与发展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利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实践 数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视频公开课:历史教学的新变革 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研究 信息传播视角下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视频公开课“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摄制实践分析 《经济与社会人生》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经验与体会 利用视频公开课辅助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 视频公开课在“金属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0.
[4]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78.
[5] 百度百科[EB/OL]. http:///view/1069886.htm#1.
[6] 乔章凤.高级中学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的博弈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8.
[7] 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jhj/201202/130430.htm.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共同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对其中的一些特点应当尤为关注。一是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而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三十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力度快,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日趋明显,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课程的理念和内容需要更新,教学和评价的方法需要改革。当然,教材也需要改革,在新理念与思维定式的碰撞中,教师们逐渐理解了新课程,体验到新课程带来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新教材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突出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注重科学的学科体系,注重科学方法教育,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突出了生物学重要地位及所带来的新进展。根据这些特点,学科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灵活调整,探讨学科教学方法,体现新教材所反映的教育发展趋势。
根据新教材突破传统的科学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使用知识的能力。
新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一方面,人和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人既是生物学的研究者,又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活动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学知识对人类意义重大。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学习生物知识。另一方面,人作为生物圈的最高主宰者,人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只有利用生物知识才能解决当今世界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疾病问题等。所以,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的世纪”。因此要使现在学生熟悉如何使用生物学知识,并从现在,从身边、从个人做起。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具体应怎样做呢?首先,我们要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生物学知识及其使用。其次,我们要结合中外生物学发展史激励学生,是指认识到生物学科学研究大有作为。第三,我们要努力督促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注重知识信息理解的质,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逐步提高使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多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进而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比如,每次实验完后,教育学生妥善处理材料,注意清洁,树立环保意识,活的生物材料应及时放回大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倡导珍爱生命。
根据新教材安排关系,“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学生能达到老师确定目标的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设计并实施好科学探究活动,是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新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时间等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与学生学习理念的全面创新,以期顺应时代要求,掀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做呢?第一,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刻领悟《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力争全面达到目标。“观察与思考”主要是让学生观察食物,联系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主要是学生会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查”旨在倡导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探究”旨在让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资料分析”主要是结合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力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探究”和“课外实践”,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需要在课外完成,但是教师也应当提供机会让同学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已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尽力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分析问题的方法。
虽然教师现在的角色是组织者,但也不是说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放手不管。初中生只是能力不是很强,独立去完成实验还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必须做适当的指导,对实验困难小组采取“一带二帮三放手”的指导方法。“一带”是指实验材料不知何处有的,可以带他们去找。“二帮”是对制定计划或制作装置有困难的,可帮他们提供参考意见或分析原因,共同探讨、完善等。“三放”是指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根据新教材“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凸显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的特点,学科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使用知识,有秩序有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
一个人所学的知识有多有少,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关键是一个人到底能运用自己的只是做多大的事,有多大的能力。虽然,一个人能力的发挥有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终究离不开一个人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工作。新教材按照学生能力发展水平需要,呈现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新教材意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工作能力。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一要提高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工作的重要性。二要加强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因为这些因素是我们教学目标之一和学生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储备。三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要注意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这种训练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譬如:应达到什么目标,围绕目标应该怎样做,每一细节、每一步骤如何环环相扣,步步衔接,要准备哪一方面的知识,对技能有什么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等等。
根据新教材“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的特点,学科教学应培养能够学生建立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能力。
新教材安排了设计中外科学家对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成果以及进现代的最新生物学知识的利用成果,目的是让学生迅速接受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可以为人类服务,利用的不好,会对社会和人类造成危害。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我们要教育学生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从而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我们对生物学的成果的运用加深讲解,使之知道了科学规律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第三,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防止学生悲观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之积极对待人类的进步,进而积极地度过一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
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球的推广,经过十年来在我国的不断推进,该模式正逐步推向全国,深受我国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目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尝试着把英特尔未来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去,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效果十分明显,这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设计原则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教学效果进行判定。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有关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1 评价导向要体现自主性和协作性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共同达到知识的建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应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评价。由于学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创设情景,进行自主选择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传统思政课学生所获取的信息相比,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角度来说,学生的选择更具自主性和广泛性,这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应根据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对学生的协作性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论,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因此,导向性原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评价要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协作性。
1.2 评价载体是任务驱动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所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与组员进行交流与合作,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体会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所学的知识;三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3 评价目标是师生共建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式的知识传播方式。而在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互动,鼓励进行学生交流,学生还参与到整个课程建设中,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是这一种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因此,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目标应是师生共建,促进教学相长。
1.4 评价指标科学和可行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思政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对于目前无法实现或没有实效的,不纳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另外,评价指标应做到具有可操作性,评价语言简明和准确。
2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根据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特色,可以从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作品等四方面构建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评价和反思。
2.1 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评价
本层面评价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理念。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情况,以及完成项目后进行的反思是否体现了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2 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本层面主要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学生的交流和协作精神。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能力学习,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后提出问题,提交一份学习报告或作品。可以从章节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情况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
2.3 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本层面主要评价的是学生参与到项目学习中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出勤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来进行评价。
2.4 作品评价
从这个角度进行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主要从作品的规范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进行评价。
3 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具体依据,直接关系到评价结论的形成。因此,设计出一套定位准确、系统完整、详细具体、科学可行、操作简便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设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为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评价的实施奠定基础。
为了检验思政课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该指标体系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由思政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进行评价则有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的量化分值和过程评价参考构成。一级指标主要考量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设计能力、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作品等;二级指标主要考量框架问题设计、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情况。(见下表)
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引入思政课是一种新的尝试,对它进行有效地评价体系,不仅是在理论上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还是让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摘 要]数学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经验。通过“2、5、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学的分析与探究,教师应变复习旧知为梳理经验、变新授教学为分享经验、变巩固总结为优化经验,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的数学经验。
[关键词]数学课堂 变革 发展 数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45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重要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数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通过“2、5、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学,以复习、新授、巩固这三个环节,试着阐述如何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经验。
一、变复习旧知为梳理经验
在教学新授之前,许多教师都会安排相应的复习环节,这样既能巩固学生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但以往的复习环节,教师只是出几道题目让学生练习一下就算完成了这一教学环节。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复习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维活动,把复习旧知变为知识经验的回顾,促使学生产生想学新知识的欲望。
如教学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整除的特征与范围是什么?(2)1~20以内各个数都有哪些因数?(3)把这些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4)在分类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让大家解决?审视学生的分类方法,发现学生有的是按照有没有因数把这些数分成两类,有的是按照因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还有的是按照因数的奇偶性进行分类。这些分类都是学生在前经验基础上进行的,都是他们在经验基础上的个体行为。这样不仅复习了整除概念以及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而且为本节课教学新知识奠定了基础。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出几个数让学生找一找这些数的因数与倍数,那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这也正是变复习旧知为梳理经验,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又为他们形成新的数学经验做好准备。
二、变新授教学为分享经验
新授环节是一节数学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往都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解读、学习教材内容。这样教学,虽然学生也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但是它立足于学生经验的成分非常少,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显然,这样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经验的形成,所以我们要变新授教学为学生知识经验的共享,即在新授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通过探索而获取的知识经验。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经验更加完善。
如通过前面的经验梳理,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数字表象,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前面自己的分类进行逐一讲述,然后让他们进行质疑。
生1:我发现这些数有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而有的数却有3或者3个以上的因数。
师:对,那我们还可以把有因数的数再进行分类。你们说一说自己的分类方法,可以吗?
生2:我发现有因数的数无论有多少个因数,它们最基本的因数只有2、3、5这几个数。
生3:所以我的分类方法是根据2、3、5的倍数的方法,把这些数分成四类。
生4:为什么10和2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好,那你们再研究交流一下,看看2、3、5的数的倍数都有哪些特征。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在与其他同学共享自己的探索经验,从而逐步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以拓展学生的数学经验,使他们形成更系统的数学经验。
三、变巩固总结为优化经验
巩固与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可以出示一些相似但解题方法不一样的题型来让学生练习,还可以安排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解答,以促进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优化自己的数学经验和解题思维,寻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这课教学临近结束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出的数非常大,那如何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呢?如9876588这个数,各个位数上的数加起来后看不出是不是3的倍数,那该如何判断呢?”于是,我边演示,边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比较大,那么就可以把加过之后的数的各位上的数继续相加。如9876588各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8+7+6+5+8+8=51,因为5+1=6、6÷3=2,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这样,通过讨论与总结,让学生从更大的范围来积累2、3、5的倍数的特征,优化了学生的数学经验。
一、体会与收获
想要做好微课教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微课”,在课题的研究伊始,我也曾查阅了关于微课及微课应用的许多资料,对什么是微课及微课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为后续在微课的设计和微课课件的制作上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通过参与微课教学实践,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我对微课的特征有如下认识:
微课的产生和推广,首先来自于形式上的变化,而“微”则是其形式变化的首要特征和主要特征。
“小”是微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小”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微课文件的容量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视频的文件容量可以大幅减少,一般只有几十兆甚至十几兆,这完全符合当下互联网播放视频的带宽和速度,也就使得微课视频的传播和有了较好的基础;二是指微课的选题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不可能像以往的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
“精”是由“短”所导致的一个微课的特点。所谓“精”,指的是微课的设计必须精致、紧凑,不能拖泥带水。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中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否则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课堂视频,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来导入学习内容,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组织学习活动,微课则不然,每一段教学活动都需要进行更精致的设计,因此设计微课就像拍一部短片一样,除了惯常的教学设计,还要有详细的脚本规划以及镜头的组织安排,否则很可能就超时了。
因此,我归纳微课另一特征为“悍”,即微课强调的是效果,是对学习者学习支撑的效果,一节微课是否优秀,最关键在于它的效果是否强悍,是否能解决学习者的困惑。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不懂,看了你的微课后就明白了,这样的微课就是好微课。微课的其他要素均为此核心特征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查阅资料和观摩网其他同事及网络上制作的微课教学视频,虽然对什么是“微课”和微课教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毕竟是初次接触微课,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设计或未曾预料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微课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很好的体现“微”的含义。一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二是指微课的内容是非常关键或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整个微课教学的设计是以这两层涵义为出发点和理论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循这几个原则,导致在自己制作微课时,重点内容设计过多,略显臃肿;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没有做到很好的配合,略显拖沓。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略显冗繁。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一堂课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一堂课上的越充实越好,知识容量越大越好,讲的越精细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的教学理念难以较快的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想要做到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精”、“要”、“实”还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时间的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略显拖沓。因为在微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过于追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较多。加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过于追求知识的大容量和课堂讲授的精细化,最终导致整堂课时间把控不理想,略显拖沓。如何处理好课堂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二者的关系,是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微课教学带给我的启示。
三、改进的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微课;微格教学;教学方式;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71-05
借助信息技术,微课已然演变为一种能够普遍推广的新颖时尚的教学形式,一种每个教师皆可设计开发、记录优质教学资源的手段,并促发催生多种基于微课的创新教学模式。微格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受训者的教学技能,规范其教学行为,塑造优秀的从教者。为此,探究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何为微课
“微课”,在国外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又称微讲座,英文Micro-lecture,是用来描述简短的、围绕某个特定主题的、条理清晰的录像讲座材料,其时间长度一般为5~10分钟。中文特指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为大众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网络学习新体验。[1]
微课的主要特征是视频为主,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多样,应用面广,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认为,Micro-lecture“就是一节短小的、用来呈现某个单一话题的录音或录像;百度百科:“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认为,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对微课的定位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微课既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也是一种微型教学活动。作为教学视频资源,它是以短小精趣为特征的在线学习方式,是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作为微型教学活动,它是以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生成性为特征的网络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科知识点、教学重难点、作业布置及实验操作而展开的教学全过程。
当然,若把微格教学法从培训教师某些教学技能的培训实验场运用到日常教学环境而成为常态教学活动的时候,就构成了微课教学。一般分两种形态,一种是用微课形式教学,一种是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为此,未来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势必将成为常规教学的新常态。
二、微格教学与微课的联系
微格教学最早起源于斯坦福大学,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发达国家传播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微格教学的要义就是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理论,重点在于通过学习者的参与、经验分享、反馈、教学诊断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关键在于“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教师主导,学生反思”。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教学问题行为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师技能训练形式。英文为Microteaching,又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或录像反馈教学。[4]
微格教学培训的实质就是将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小型教学,通过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使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课堂教学认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2]教育部已将微格教学列为高等师范院校达标的条件之一。
作为教学视频资源和学习资源,微课是传统教学的浓缩,又是微型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在线学习视频资源,微课以短小精趣为特征,是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师进行微格教学过程的记录与展示;作为一种微型的教学活动,它以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为特征,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又不局限于教学视频,既是教学资源包,可以在课堂、课下使用,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微格教学的教与学的课程,是教师开展微格教学的全过程,也是常规教学的浓缩与精华。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微课时长多被限定在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在高校,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价标准中明确要求参赛微课时长应该在10~20分钟之间。美国学者Bradley T.Vander Zanden认为:成年人可以一丝不苟地集中自己的精力在某个事物上的时间平均为20分钟,未成年人还达不到20分钟。为此,结合实际教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微课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微课时长一般应控制在5~15分钟左右。众所周知,享誉全球的TED讲座,就严格将讲座限制在18分钟左右!
然而,微课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限制的r间内,激发讲授者采用创新的教学设计与编排陈述,在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提炼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实现短小精趣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方式的丰富与创新,又是课堂教学课程形式与内容的改革。
未来,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规范化,趋近微课程,并在课程的视野下思考微课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融为一体。
三、教师职业教育视域下微课的价值意义及使用原则
信息时代,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网络时代,教育必须进行改革。针对教育改革,首要是师资队伍,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革新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形式的改变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喜好、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举措。一段深受学生喜欢的微课视频,除了完成教学内容外,还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并能在学生生活中加以应用、整合,实现教学目标。
无论运用微课,还是进行微格教学,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现代教育学还认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仍须源源不断地获得三种信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信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自身教学行为的信息。
如果说微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其教学设计与教师风采的平台,微格教学则为训练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与实现的可能。
微格教学是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来集中培训、提高、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训练形式。对于学生,微格教学不能替代综合运用教学技能的现场操作练习和教育实习,只有将二者相互协调、补充,方可取得最佳培训与教学效果。对于教师,微格教学需要遵循扬长避短的教育原则,通过经常的教学实训、不断的教学反思来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技能。[4]
为此,构建微课在微格教学中运用的模式,首先,准确定位,明确定位教师与学生在微课中的角色。其次,明晰微课的教学思路,并针对教育教学内容、对象与需求确定教学视频的制作方式。第三,遵循梅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确定微课教学内容、时长、教学方法与实施方式。
建模第一步:教学角色的准确定位
(1)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引领者。为此,教师授课时间需要进行调整与再分配。教师的微课教学一定要明确主题,清晰教学要点,把握教学知识点与趣味性,通过生动案例启发学生,诱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将教学视频与教学要求相一致。视频的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引发兴趣,启发思考。作为微型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强调教学情境的营造,强调教学环节的完整,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启发性与生成性,同时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单纯知识点教学视频一般在5-6分钟,原理阐述教学视频在10分钟左右,教学难点与实验操作教学视频在15分钟左右。既使是复杂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也应限制在20分钟以内,否则就超出了微课的范畴,演变为常规的网络教学。
(2)学生的角色――须进行角色转换: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度。教学必须为学生服务,首先就要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喜好,知道学生关注的兴趣所在。为此,在微课教学中,把握微课短小精趣的特征,围绕主题,创设情境,突出重点,把握教学的环节与节奏。如此才能在知识的趣味与魅力活跃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效地进行教学,实现微课的目的。
建模第二步:厘清教学思路
首先,众多高校的微格教室已经达到录播教室的标准,差距也仅仅是教室的大小、装修档次及机位多少。微课的发展势必需要源源不断的优质、精悍的教学视频资源,因此,利用微格教室开展微课教学,有事倍功半的作用,更有一举多得的效应,足以满足微课高效、可视的要求。
其次,每一个进行微格教学的教师,势必重视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他们在常规教学中不乏闪光点,更不缺少教育教学的经验,甚至教学智慧。因此,这些教学视频资源为微课提供了多元、精趣的微课素材。
第三,将常规教学与微格教室运用相结合,势必会形成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发展的风格与特色,有利于推动教学的改革、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有效引导、持续加以重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则更有助于推动教学的改革、微课的发展。
为此,须明确微课的教学思路,即高效、可视、多元、精趣、特色。具体程序步骤是:选择合适的命题――多元的表现形式――清晰的教学思路――准确的教学定位――生动有趣的教学――抑扬顿挫的过程――主题突出的内容――精彩完美的教学。
建模第三步: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方式
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是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现阶段为维持微课的情景化、趣味性,为促进微课进一步推广、提高,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微课教学,也不是所有教师都适合微课。为此,微课制作方式有三种,也就是说微课的教学视频来源有:①原有优质课、观摩课、微格教学等教学视频的编辑、加工与完善,②利用录屏软件、手写板、电子白板、液晶显示屏、录像设备等的原创开发,③微格教室的常态化微课教学录制。
建模第四步:构建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微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首推梅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教学主题与教育目标,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创新设计与教育智慧,启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动力,通过教学视频资源的适当运用,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构建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微格教室潜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教学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展示教师教育教学的精彩,传播知识的规律与魅力!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模式见图1。
如图1所示,主题突出是微课在微格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教学内容是否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得到呈现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为保证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度,启发、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生动有趣,时间5~15分钟),教学视频资源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示、体现教学针对聚焦主题的论证与认识,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应用与演练,通过教学的反思与完善,通过学生将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创造,最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日常生活,变为自身的经验与认识,并在多元学习环境中合理运用以促进学习。
总之,微课与微格教学的结合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有利于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如果说微课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的时代产物,微格教学就是造就这一时代产物的最佳平台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成就一代名师、打造专业特色的最好方式。时代在发展,教学在变革,学生在成长,教师在提高,知识在传授,文化在传播,这一切需要微课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影响,更需要借助微格教学促进微课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微课之反思
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需要重视、强化。微课、微课的属性、微格教室、微格教学概念相似,都需要一一厘清、明确,才能进一步开展完善。
微课的制作存在困难,呼唤教学团队的构建。单一教师教学技能的片面性,势必影响微课的推广、提高。构建教学团队,合理分工,由专人负责摄像及后期处理,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微格教学的介入如虎添翼,有利于微课的大范围制作。
微课选取的知识点大量重复,往往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但另一方面,生僻、难度大、晦涩乏味的知识点又往往较少涉及。这一切可以借助微课大赛的作用加以规范、提高:规范微课的标准,重视教学内容,全面展开论证与演练,最终反思完善提高。
微课推广需要更多教师参与微格教学,微课的提高,需要让体验教学、趣味教学及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等持续开展,实现微格教室的常态化、简易化、高效化。
不是所有教师都适合上微课(或出镜),也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应用微课教学。教师需遵循扬长避短的教学原则对课程需反思、规范,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又是一种微型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教学视频资源,微课需要大范围的参与制作;作为微型教学活动,微课的发展趋势是课程化!微课未来唯有走向微课程,知识传播才能保证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DB/OL]. http:///report/.
[2]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