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素养综合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色内涵
学校实施“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特色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里的“技术”,是指科学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艺术”,是指音乐、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技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自立意识、劳动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立身之本;进行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塑造美的心灵,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实现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技术学科、艺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完美结合。
“技术立身,艺术修心”,是指学校通过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每个学生在高中3年掌握多项基本的技术和艺术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与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特色项目从侧重点来看,涵盖了普通高中课程8大领域中的3大领域:“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艺术”(包括音乐与美术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在其他5大领域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人文艺术素养。学校还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加强技术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和锻炼,使办学特色更加凸显。
历史渊源
学校多年来着力于校本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了“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教育特色。不仅学生的技术、艺术素养的培养初显成效,而且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坚定了全校师生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组建了高素质的技术、艺术学科教师队伍,两个学科共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15人,包括1名美术特级教师和1名通用技术特级教师。其次,学校改造提升了技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2011年暑假期间,学校以国家“中学技术教室、艺术教室装备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传统与特色,建设了6间美术工作室、4间音乐工作室,升级改造了15间技术教室,确保了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课程的顺利、有效实施。这些“工作室”由有特长并热爱相关学科的教师主持,为有不同爱好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最后,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包括艺术、技术、科学、健康和综合实践等几大类。艺术类包括版画、陶艺与泥塑、纸立体构成、民间美术、室内外环境设计、篆刻、京剧鉴赏、播音与主持等;技术类包括机器人设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服装欣赏与结构设计、flash网络动画、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影视制作等;科学类包括趣味魔术、趣味制作、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等;健康类包括家庭保健、体育运动(田径、球类)等;综合实践类包括心理健康、家政课堂、交际与礼节、校园与社区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办学特色的彰显提供了课程文化支撑。
近年来,学校技术、艺术教育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了5项市级及其以上技术、艺术教育科研课题;在全国专业期刊上发表10多篇技术、艺术教育类论文并获奖;在全国普通中学技术课、艺术课教学大赛中,多名教师获得一等奖。在技术教育上,学校与时俱进,抢占改革制高点,成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处,自主开发多部校本教材,实施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学校承担的两项劳动技术教育课题及取得的成果获得专家好评:1项是全国社科基金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的子课题“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比较研究”;1项是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历史、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经市规划办专家组鉴定,成果等级为A等。学生多次参加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共获得6项金奖、10项银奖、8项铜奖,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全国首届中学生技术设计竞赛中,2名学生获得天津赛区一等奖。在艺术教育上,自2006年起,学校开始探索实施美术教师工作室制度。按照个人特长,为特级教师王威等美术教研组教师筹建工作室,先后建立了“全国版画藏书票工作室”、“陶艺泥塑工作室”等6个特色工作室,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和教师。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学生们感受着艺术的魅力,丰富、发展了艺术素养。2010年,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第六届藏书票比赛并获得优秀团体奖。
愿景与规划
发展愿景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学校将突出以下特色。一是整体构建特色学校发展蓝图,系统实施建设策略,实现全体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三维和谐、互动发展。二是打造一流的技术、艺术教育中心,为特色教育提供硬件保障。三是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为特色教育提供软件保障。四是以技术、艺术素养的培养为辐射源,使之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形成各项素养“百花争艳”的良好局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五是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六是注重实践和落实,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未来,学校将拓展、优化、创新、发展“技术立身,艺术修心”的教育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促进办学品质的提升,创办内涵厚重、特色突出、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
三年规划(2012~2014年)
整体思路:以核心价值理念为引领,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课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为动力,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多样化的活动为渠道,以技术、艺术素养的培养为龙头,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宗旨。
关键词:舞蹈教学;艺术表演力;综合艺术素质
一、舞蹈教学的艺术特点
(一)舞蹈教学的艺术目标
传统舞蹈教学观念里教学的艺术目标是教授学生学会舞蹈动作的技巧,但事实上舞蹈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形体特点、内涵与艺术风格,引导学生掌握舞蹈动作与情感的有机结合的技巧,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体系中不同形式的舞蹈动作与形体结合产生的情感,从而练就身为舞者的本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艺术目标。
(二)舞蹈教学的艺术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必须坚持“潜移默化”与“鼓励创新”的艺术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舞蹈,爱上舞蹈。首先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教导学生学习每一个舞蹈动作,感受每一个动作分解背后的深层情感,帮助学生在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舞者世界。再次教师要知道舞蹈艺术领域创新是生存的灵魂,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本着开放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即使学生的观念是不符合现在的教学内容,也要让学生发声,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出具备高超舞蹈技巧和独特舞蹈艺术思维的人才。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
(一)艺术基本功是基础
舞蹈艺术的基本功是身体的柔韧度、灵活性、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没有练就好艺术基本功,那么震撼人心的艺术表演就是空中阁楼,因此教师应当保证课堂教学中艺术基本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每一个动作中感受到舞蹈的灵魂,每一个动作都符合音乐的节奏,每一个动作都和身体融为一体。此外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认识肢体,提高对身体的认识,体会肌肉的力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基本功的练习是枯燥乏味的,可就是这种枯燥乏味的艺术基本功是艺术表演力培养的基础,只要坚持对学生基本功的反复练习,最终必将能够使得学生在每一个肢体动作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力。
(二)动作与情感联系是关键
舞蹈教学的魅力之处就在于舞蹈艺术家通过自身对舞蹈与音乐的领悟,通过自己的表演方式将舞蹈动作表演出来,如此这样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的时候才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继而产生内在美的体验。因此教师在培养艺术表演力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外形、动作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当然不可否认这些仅仅是基础性的条件,最为关键的是情感的表现,要知道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舞蹈艺术就是空洞无物的。
(三)发挥想象力是核心
舞蹈动作符合舞者的特质是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的核心,只要舞蹈动作形成舞蹈组合继而形成舞蹈,再与观众脑海中抽象的美产生联系,使得观众自内心产生美的感动,才能够懂得舞蹈真正的艺术魅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造一个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舞蹈艺术创作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三、舞蹈教学中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艺术感受力
舞蹈教学综合艺术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项是艺术感受力素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多种方式讲解舞蹈背后的故事的。例如在江南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描绘出江南风景的优美,采用讲小故事的方式讲解江南的风土人貌,采用PPT的方式直观感受到江南的动人,借此帮助舞者在心目中勾勒出江南的全貌。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从内而外真正理会舞蹈,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必然会充满魅力。
(二)提高艺术心理素|
我们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就是同样的舞蹈被不同的舞者演绎出来感觉并不相同,这源于舞者的内涵不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舞者演绎舞蹈的有力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抛弃传统教学过程中打骂的方式,采取鼓励与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耐心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此外,学生面对挫折的时候容易自卑,容易自我否定。面对成功的容易骄傲,过于自信。这些面对失败与成功的能力也是艺术心理素质重要的两个方面,虽然两者并不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力,但是对于学生的艺术表演生命的延续无比重要,教师要时刻谨记避免学生在自卑与自满中断送艺术生命。
四、总结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水平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舞蹈艺术的需求市场也在不断被打开,因此我们作为舞蹈教师,应当要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教学动态,同时针对舞蹈艺术的特点,在坚持潜移默化、开拓创新的原则上,练习好艺术基本功、加强舞蹈与情感的联系、同时让想象力插上翅膀,当然也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心理素质,如此才能实现舞蹈学生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其中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含了较大的学科容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其课程的合理进行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师生的爱国意识及政治觉悟。各种教育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其中,艺术教育对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适应时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含道德修养、心理生理、文化修养、人文情怀、专业素养、技艺技能等方面。其中,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技能,在每个人的成才过程中都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奉献、回报社会能力的前提,是要具备较好的道德修养素质。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教育阵地,综合素质教育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引起高校及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当下,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我国教育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的艺术教育是平等、普及、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行为,要努力做到去崇高化、去专业化、去精英化,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准,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校艺术教育有四点基本特征。第一,艺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可通过对艺术的批评与探索,实现“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基于以上目的,艺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其内容不同于一些艺术院校中的纯技法教学,更不是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艺术教育倡导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和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相关知识的传达与教育应通过倡导性和引导性的方式方法。第二,艺术教育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艺术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艺术理论。艺术教育可通过作品欣赏、作品体验、作品创等实践方式进行,要深化这一教育过程,还需借助艺术批评、美学探讨和艺术史学习等方式对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与相互促进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三,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有序性、多学科性、综合性特点,脱离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和作品欣赏课程的初级范畴,日益成为融合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第四,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程性和全民性的终身教育,应伴随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贯穿人们成长的全部历程。艺术教育不能只作为学校某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还应该切实肩负起培养人格健全、有创造性、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一长期教育任务。艺术教育必将超越学校教育的阶段,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家庭,成为一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由此不难看出,艺术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更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同时,传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模块相对单一,缺少立体交叉的互动体验,趣味性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相对缺乏趣味性、文化感染力和艺术美感,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而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门类的知识,能在感性教育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极好的补充。艺术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艺术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参与体验课堂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在艺术氛围中培养乐观的情绪和性格,对艺术审美有更加直观、全面的认识,以有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其次,艺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能力和技能。艺术教育要使学生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脉络,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并在艺术的陶养下端正学习态度。再次,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优秀艺术作品的引领下,学生能感受“江山如此多娇”的盛景,体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大气,感受“月是故乡明”的牵绊,从而饱含深情的热爱脚下这片古老土地。最后,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比于传统教育,艺术教育更像是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乐观向前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可借助开展各类艺术形式和艺术活动,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发挥艺术教育作用的措施
当前,在部分高校中,一些非艺术专业学生功利性地看待艺术教育的心态和现象并不少见,对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并不重视。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在大多数状态下是两门并行的课程,两者之间没有实现资源的结合和互补。如何积极有效地借助艺术丰富的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育新课题,如果相关教师能做好这一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具有非常大的益处。
(一)向开放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领域开展艺术教育时,教师可积极采取组织、引导、协调、推进的开放式教学,同时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等。这些都需要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更应侧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如增加舞台表演、写生创作等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领悟真理,也让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是由高校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承担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的坚强保证和后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练好“三门功”:经典研读功、社会实践功、科学研究功,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可以说,教师的政治立场与人文素养决定了其认知与教学水准的高度。
(三)构建艺术类教学评估体系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都建立起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实践的发展,但一些评估标准并不适用于部分教学中的具体实际操作。例如,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学评估体系如果简单地套用理工科或文科的教学方式或评估模式,容易忽视艺术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建设艺术专业学科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学应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
(四)充分利用、开发、整合教育资源
高校要充分利用、开发、整合艺术教育资源,让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相融合,如邀请艺术界的相关专家走进学校,让学生与艺术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并开展戏剧演出活动和“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锻炼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登台汇报演出、声乐比赛等,把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融入其中。
结语
综上,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受教育阶段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高校应用≠国际化视野,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今天的艺术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塑造关怀和理论素养兼备的优秀公民,培养其应具备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这是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领域应深入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许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J].学理论,2013(2).
[2]陈迪立.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毕迎新.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青年工作论坛(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4]张治银,韦文英.练好“三门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N].人民日报,2017-2-20.
一、指导思想
(一)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描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状况、社会公益活动和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为高等学校录取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并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同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探索,稳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内容的全面性,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有特长的发展。通过对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加强评价制度建设。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和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高中教育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普通高中学校、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要使普通高中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评价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评价操作要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辉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全面指导。
(二)各市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学校评价工作的监督指导,咨询、投诉、复议等事宜的处理。各市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实施,校长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综合素质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四、评价内容和方法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和信息技术等级等四个方面。模块修习记录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和各科目各模块修习情况。基本素质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实验操作考查反映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等级反映学生在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一)模块修习记录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学生修习课程的情况通过三年学分进行管理。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通过适当的描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47号文“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要求,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要求: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学生毕业的选修学分要求: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二至少获得6学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要将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各学分对应修习的模块名称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二)基本素质评价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基本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五个方面。
1.评价内容
具体维度、要素和评价内容见附件一。
2.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写实性文字描述为主,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
(1)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等,由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同学互评为辅。
(2)文化素养
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学分管理档案,对学生所得学分的总量、学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综合实践
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4)身心健康
学生身心健康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客观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5)艺术素养
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评价结果呈现
基本素质评价由学生本人描述性记录和具体作品名称等呈现,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的描述或记录予以确认或补充,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
(三)实验操作考查
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的必修学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各地级以上市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
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将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四)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具体目标要求,公布试卷结构和题型。
2.考试方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由广东省考试中心负责提供统一的试题及考试系统,各地级市教育局的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将考试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的结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学校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发挥评价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
(一)各市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校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对学校进行评价工作实施的培训。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接受社会及学生家长对具体学校评价工作的投诉及情况核查。
(二)学校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工作小组人员构成进行公示,对以班级为单位的评价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审定、公示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复议申请,对评价过程中行为不当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1.盲目引入西方前卫艺术理念
自从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我国在思想文化上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了。欧美各国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的各行各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美术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欧美思想的影响,大量不健康的却又貌似新潮的美术教育观念不断涌现。譬如一些高等学校的美术专业置我国国情于不顾,盲目引进欧美的前卫艺术理念,并以此作为评判学生作品的审美标准。如此一来就让不少学生对美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甚至让很多学生对此形成曲解,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形成错误的美术价值观和创作观,难以提高美术道德修养和美术技巧。此外,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美术生的心态不沉稳,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一味强调形式上的创新,而不注重表现本质内容,致使创作出的作品华而不实,无聊至极,充满“颓废主义”的所谓“创新”。这种艺术理念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影响极大。
2.轻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单一化比较严重,不少高校美术教师一味强调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这是典型的陈腐教育观念,长期运用这种观念进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的绘画技能达到较高水平,因为缺乏美学理论和素质修养的美术技能培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艺术本质的掌握,以及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
3.忽视艺术理论教育
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说,开展美术理论教育,对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美术意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美术鉴赏力和美术表现风格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在当前这种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显得更为突出。可是现在我国一些高等学校的美术教师盲目追求时尚和新颖,过分追求与国际接轨,对于欧美一些所谓的“前卫”美术理念不进行任何选择就“全盘吸收”,并且不顾实际情况向学生盲目灌输。从形式上看,这是与时俱进,可是这些所谓的“时尚”艺术理念却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培养策略
从本质上来说,美术教育是一种寄寓人文思想的教育,在当前艺术理念和艺术行为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各高校美术教师应结合美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树立超前的美术教育艺术理念,实施与时展一脉相承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绘画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强化民族艺术观念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师盲目追求欧美所谓的“时尚”美术观念,并不加选择地把这种颓废的创新观念传授给学生,这最终导致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的修为不够,并对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制约。对此,各高校美术专业可引进民族艺术观念,因为我国从古至今不论是在创作技巧上还是在美术素养方面都是具有较高造诣的国家。在美术教育中强化对民族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更能提升其在美术方面的涵养。对于欧美的新潮美术理念,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抛弃,而应根据我国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批判性地吸收,合理选择有用成分融入美术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时尚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2.净化美术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功利主义思潮不断涌现,大量具有功利主义性质的美术教学手段不但让高校美术教育的本质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且还扭曲了学生的人格,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高校美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修为,彻底抛弃各种功利主义教学思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美术教育事业融为一体,为学生做好榜样;其次在美术教育中要进一步明确美术教学的“游戏韵味”,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引导学生在美术的殿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彻底摒弃美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学环境。
3.构建新型的美术教育机制
各高校的美术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一个新型的美术教学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美术教学的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改革,把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体系,打造一个知识、素养齐头并进的新型美术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针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构建一个新型的评价模式,在评价学生时既注重美育,又注重德育,重点考查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同时还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人品修为有机融为一体,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素质。
【关键词】高校 艺术类 思想政治教育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集体意识淡薄。
艺术类的学生,尤其是专业的学练中,体现自我的特点,学校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也都突出自由、个人主义的观念,一切都是以个人的喜好和风格为出发点,普遍存在个人主义观念浓厚、极度关注个性化的事物。这样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教学下,许多艺术类学生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较强。一方面表现为生活的独立性,艺术类的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的多,在经济上相对其他类别的学生较为独立;另一方面表现为思想上的自我和个人主义,他们无意或下意识的将艺术创造中的艺术个性化转移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自我为中心思想较为突出,在追求艺术自由的同时,也更多地追求个人的行为自由,独来独往、有穿着随意,不修边幅,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有的过分追求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情感体念,集体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二)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高考中文化课分数所占比例较低,他们主要以艺术类专业成绩为主。这种大的环境和背景使艺术类学生出现严重的专业技术为主、文化课为辅的现象,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使得艺术类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这种现象与我们如何看待艺术专业学生密切相关,我们一提到艺术类学生,往往看重他们的艺术专业造诣和专业技能的高低,而忽视了他们身上的内涵。缺少人文素养和内涵的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阻碍了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和运用,这将是教育的失败。
二、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的成因分析
(一)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的外因分析。
艺术类学生上述思想特点的外因主要包括:高考制度强调专业分数重于文化课;艺术类教育体制中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轻视文化素质课的学习;教育形式和艺术创作实践中个性和风格的要求;当今社会对于艺术专业理解和看法以及社会利益的驱使等。
(二)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的内因分析。
一个人的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性格和能力的决定因素就是环境和教育,而这两个因素也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中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和高考体制下促使了学生上述思想特点的形成。
三、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专业课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任务,专业课老师是他们最为认同和效仿的楷模。因此,专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巨大,专业老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素养外,还应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修养,使自己的良好专业修养和综合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育家曾指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化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专业教师在自己领域中应达到精益求精的同时,还要十分注重自身艺术修养,培养自我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较细致的洞察力、敏锐的艺术思维心理定势、丰富的创造性、丰富的情感、坚定的意志等。这些素养将影响着学生的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使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能育人。例如,在专业课上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阐明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弥补其他学科知识的缺失。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很多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是从事本专业教育,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等。在进行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业务工作时,改变工作方法。同时,提高艺术类教育工作者的艺术文化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捕捉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走向学生、接近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
(三)加强公共基础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
公共基础知识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加强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考核的份量。使其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和素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对于艺术类人才培养的一对相辅相成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艺术类学生抵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专业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作为艺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也要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艺术素养,不断提升自己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开辟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扬长避短,使艺术类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邢栋.当代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3,(7).
[2]李霞.对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
[3]寇荣.完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以保定学院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
舞蹈,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大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提高,将带动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欣赏能力培养大学生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让当今的大学生,通过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塑造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而“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舞蹈艺术在艺术学科中以及现代文明社会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公众眼里,舞蹈不仅是人与神、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手段,而且是强身健体、愉情悦性的最好工具。它不仅借助系统化的生命符号令个体的真情实感充分展示,而且利用神秘的情感链条沟通着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在教育界中也渐渐成为对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大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提高,将带动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一、高校舞蹈教育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的舞蹈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整体还是不受重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易晓明带领调查团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境内的南京大学(招生办)、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中,抽取了1440名非艺术专业大三学生,向他们发放问卷,调查了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现状。面对问题“我认为影响我艺术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都认为艺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在于自身的兴趣。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排第三位,处于家庭的艺术氛围影响之后,表明大学生并不把学校艺术教育看做是提升他们艺术素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更多的将影响自身艺术素养的因素归因到自身兴趣和家庭艺术氛围。我国舞蹈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有了一系列的改进,但不可否认,其教学过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高校舞蹈教育课程不合理。舞蹈课一般被列入限选课或任选课,供学生选修学习。但舞蹈艺术的种类繁多,让学生无从选择。(2)在教学内容中,注重了舞蹈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艺术审美和艺术素养的提高。(3)舞蹈教学的教材针对性不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有不少,其中王伟主编的《大学生艺术修养》将舞蹈艺术鉴赏放在第二大部分,也只是强调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舞蹈欣赏的本质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身体为物质材料和物质手段,创造出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生活提炼、形象感知、艺术理解形成自己的舞蹈欣赏。1.舞蹈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的大型舞剧《小刀会》《鱼美人》《丝路花雨》,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近年来创作的《闪闪的红星》《霸王别姬》等作品,它们的内容、主题、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是都能够大胆吸收古今中外的舞蹈语言和艺术形式为我所用,精心塑造准确、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既注重民族气质的熔铸,又凸现着时代精神,堪称我国当代舞剧艺术创作的典范。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它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剧中,表演者运用足尖舞功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不屈,震撼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他们旋转和腾跃的技巧,释放出人体机能的美感,令人雀跃欢欣。应该说,他们舞动的不仅是肢体,更是对生命的诠释,给生命平添了刚柔并济的风采。在这部舞剧中,同时插入了寸刀舞、黎族舞蹈、大刀舞、拳术舞等一些属于中国特色的舞蹈,使得舞剧更加色彩纷呈、壮观美丽。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就不可能对海南岛的自然风貌和地域特色获得那样多的创作依据,盛开木棉花的英雄树、茂密的椰林、高大挺拔的榕树、秀丽多姿的万全河畔……为舞剧不同场次的特定情境提供了鲜明有力的主体形象,使美术家创造出诗画结合的美好意境。2.舞蹈是技艺和形式美的统一舞蹈是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艺术,只有在舞蹈展示的过程中表现出形式美,才能够真正吸引大家去欣赏舞蹈,从舞蹈欣赏中领悟到美感。而作为彰显舞蹈特色的舞蹈的技巧也具有相应的形式美,给人一种强烈、鲜明、集中、概括的舞蹈语言,以此深化人们对舞蹈形象的印象。另外,舞蹈技巧之间的连贯性也是舞蹈技巧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每一个舞蹈都是由很多很多的舞蹈技巧组成的,这些舞蹈技巧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自然的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流动的美感。3.舞蹈是人们艺术理解的升华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精神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基本的生活态度,“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一个美学命题,也是最重要的美学原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舞蹈鉴赏与其它艺术鉴赏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鉴赏者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在拥有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有丰富的综合素养,既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又有健康的体魄,善于表现自己,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才能够在竞争中确立起自信、乐观的心理优势,才能在市场大潮的拼搏中站稳脚跟。在鉴赏舞蹈时,人们会被其中一些蕴涵的情感所感染,会慢慢地融入作品所渲染的氛围中,通过欣赏高尚的舞蹈作品可以潜移默化着人性,渐渐的健全大学生们的人格。,舞蹈作为高雅的人体动作艺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有待人们无止境地去用心去感悟的美。三、大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现代的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勤于科学知识而忽略自身的综合素质。每当同学联欢之际,却也因自己没有艺术特长而一时沮丧,观看杨丽萍的孔雀舞知其美而不知其意,繁忙的学习工作之后,不会放忪,看到他人超过自己而不知所以然。舞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只有了解其本质,受到一定的熏陶,就能懂得欣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艳.论舞蹈鉴赏的本质特征[J].艺术百家,2012,(5).
[2]于彬.试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2,(9).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学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是学生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适应难以预测情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道德素养和能力。[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学生 综合素质 偏低原因
近年来随着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艺考热”连年高温不降,于是艺术类学生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其实,高校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群体,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来看令人担忧。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
(一)思想道德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艺术类学生除了具有一般高校学生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他们思想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但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也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他们思想较为开放、想象力丰富,更加强调个人价值的完善和发展,因此社会责任感较弱、集体观念不强、个人道德约束力偏低、对问题的看法容易偏激;他们在政治观念上表现不稳定、理想信念淡薄、对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二)文化底蕴素质不足
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导致文化修养不够,人文素养缺乏。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相对不高,并且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缺乏必要的主动性,甚至惧怕文化学习。由于艺术类学生片面追求技法而忽略了无形的内涵沉淀,甚至演化为一种传统习惯,高年级学生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低年级学生,成为人人皆知的所谓艺术类专业的专业特点,致使相当一部分艺术类学生的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和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不相匹配的,制约和束缚着他们的专业向高层次发展。
(三)专业素质基础不够扎实
艺术类学生对哲学、政治、计算机、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毫无兴趣,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学校要设置这些与他们专业基本没有太大关系的公共类课程。其实,这些课程表面看似与他们的专业毫无关系,殊不知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就业的需要。同时,由于艺术类学生对于公共基础课程的忽视,使他们普遍对时事缺乏关心、哲学思维缺失、辩证和科学的判断分析能力不高,严重影响他们专业素质基础的培养。因为,专业素质基础的积累不仅是停留在专业基础的学习上,还要求学生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对现代科技的了解,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拥有扎实专业基础、能适应专业要求的综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四)心理素质有待完善
艺术类学生大都较为感性,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外界刺激敏感,自尊心强,缺乏现实考虑,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群体。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突出但缺乏自律性、行为较古怪、思想上崇尚自由,因此面临着人际关系不擅、前途命运迷茫的苦恼。又因为艺术类学生专业的特殊性,除去较昂贵的学费外,还需要材料费、制作费等,每年的支出总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多很多,因此他们的经济负担较重。同时面对学校提供的软硬环境的极大反差,学生的不平衡心理表现突出。另外,由于专业的需要艺术类学生需要较早地接触社会,自身渴望自立与如何适应社会,以及社会需求值之间的矛盾突出,使得期望值很高的他们受到很大打击,从而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的原因
(一)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艺术类学生主要来源于两大类:第一类是真正对艺术有兴趣,凭着自己的个人努力进入了艺术院校进一步探索学习,因此这一部分的学生艺术底子是非常好的,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而第二类生源则是文化课成绩不好,参加文、理科普通高考无望进入高校,一些家长和老师看到艺术类招生中对专业分数要求高而对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引导这些文化课比较薄弱的学生走“艺术类路线”,甚至是通过临时突击补习素描、水彩等课程一两个月,在未进行长期系统训练的情况下,通过艺术类专业入学考试。就目前来看第二类考生的数量占整个艺术类考生数量绝大部分,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向。导致艺术类学生不仅文化成绩差,专业水平也存在降低的趋势,造成综合素养偏低、文化底蕴不足,制约了专业发展,并形成恶性循环。
(二)文化基础薄弱
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文化成绩相对同等程度其他专业要低很多,因此艺术类学生一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专业学习,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而忽略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有些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本来自身文化课成绩就不理想,而为了考上大学被迫转到艺术专业。这使得在同等程度下,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差距相差较大。进入高校后,由于专业特点,艺术类学生常常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去,在专业学习的同时,相对轻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认为文化课的学习无关痛痒,造成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考虑问题时思考深度不够,缺乏人文精神。
(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如今的高校不是封闭的,而是对社会开放的,这使得社会消极因素伴随着积极因素进入高校,其中市场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影响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艺术类学生是高校学生中颇为敏感的群体,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及不健康心理很容易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艺术类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同时艺术界的一些消极现象也对艺术类学生产生了误导,使他们变得浮躁、虚荣。
(四)社会的急功近利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艺术类教育是较注重实用的,由于现代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将就业率的高低作为评判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因此艺术类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都存在迎合社会需求的现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情操、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往往得不到重视。
三、提高高校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一)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发展都较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学生完成学业后的最终目的是走入社会、接受挑战。学生能否有勇气迎接挑战,并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是高校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步入21世纪后,素质教育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社会需要的不再是拥有单一专业的学生了。然而由于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艺术类高考作为进入大学的捷径,艺术类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慢慢趋于饱和状态,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压力十分大。因此,艺术类学生只有在不断完善自己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为自己将来的生存找到保障。
(二)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艺术类学生做到“德艺双馨”
艺德是指艺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包括思想情操、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价值观等。如果一名艺术类学生只是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缺失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则在今后的艺术行业中是无法大有作为的。由于文化素养不够,艺术类学生毕业后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难以使作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新意,特别是面对不同文化层面对设计和创作的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艺术类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但直接关系到艺术类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成长,而且是他们立身成人的关键。
(三)艺术类学生肩负着弘扬民族艺术人文传统的重任
艺术类学生必须拥有深厚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正确、客观、理性地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成果,为发展民族艺术提供帮张,并实现民族艺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综合素质决定着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关系着艺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洁.浅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湘潮,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