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国; 公民教育; 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3-0131-04
公民教育作为现代国家培养本国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从建国之初就十分重视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支撑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承载着培养美国民众国家精神、民主价值观念和公民意识的历史使命。而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中美两国虽然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是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融合,研究美国的公民教育的特征,对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公民教育目的的隐蔽性
美国的公民教育表面看来就是为了帮助公民获得相应的公民知识、公民技能,使他们在公共生活中成为有能力并负责任的公民。美国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指出: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年具有社会政治制度所要求的态度和信仰,明确公民权利和责任,目标是把青年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即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培养式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有能力、负责任的社会政治参与者是美国公民教育始终坚持的目标与归宿。而且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与美国社会整个政治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实质是培养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公民。但美国的公民教育目的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他们通过隐蔽的名称和教育内容隐藏其教育的真实目的,使公民自愿接受统治阶级所确认的价值观、政治观等意识形态,因而具有更强的渗透力。
第一,美国公民教育名称的隐蔽性。众所周知,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有公民教育,但是在美国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没有直接叫做公民教育的课程,更没有课程的名称叫做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但凡加上“教育”二字,似乎就有说教、听人教导之嫌,直接的公民教育灌输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反感,所以美国在对学生和成人进行公民教育时往往不直接使用“教育”二字。而是通过综合的课程设置达到其公民教育的目的,综合性课程的名称叫做社会科(Social Studies),这也是美国大学公民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专业名称,而不是直接用公民教育这个专业名称。美国1994年制定的《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明确指出,“社会科是一门旨在增进公民能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社会科提供了从一系列学科中精选的内容进行连贯而系统的学习,这些学科包括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学、地理、历史、法律、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神学和社会学等,以及一些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适当内容。”[1]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学科,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民族情感、人性修养以及政治信念,让学生了解各国社会制度的历史发展,了解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习和接受美国的价值观、政治观、美国文化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当然,在美国的学术著作和文章中,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随处可见,而鲜见于学校的课程名称中,而这正体现了美国公民教育目的的隐蔽性。
第二,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掩盖了某些真实的教育目的。美国公民教育不仅很少使用公民教育这个名称,其公民教育的目的也通过其教育内容进行了掩盖。美国不仅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容分散嵌入在历史、地理、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甚至是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中,而且即使在这些课程中,很多教育内容也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比如,在美国的社会科课程中就鲜有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字眼,但不代表他们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相反其爱国主义教育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因为美国把公民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各种人文学科甚至是自然学科之中,所以美国的公民教育表面看起来都是知识性教育,而不是价值观、政治观等意识形态教育,其实其内部大都嵌有美国的价值观、政治观、美国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内容。西方学者霍尔瓦特指出:“科学与价值判断是不能分割的。科学需要思考,但思考本身不是目的;思考意味着意向。当一个人思考时,他企图做某件事情,他愿意出现某些事情。因此,正是这种事情的性质决定了实证判断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2]
二、美国公民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渗透性是美国公民教育的最大特点。美国的公民教育不仅其教育方式具有渗透性,其教育内容也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第一,美国公民教育内容渗透于各种课程之中。美国学校除了通过开设一些显性的公民教育课程,如《公民学》、《独立宣言》等对学生进行政治观、价值观的教育。但美国学校更重视用隐性方式来传递社会价值观,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作“隐蔽课程”(hidden curriculum)。美国的教育家大卫・克尔明确指出:公民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它应该是广泛课程整体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跨学科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公民教育应该渗透到所有的课程中去。[3]美国学校把公民教育内容渗透到文理各科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内容不仅渗透到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法律、音乐、美术、绘画等学科中,甚至渗透到自然科学之中,以致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成为公民教育内容的载体。比如,美国通过历史课程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通过政府学课程,向学生灌输美国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美国的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美国的经济制度是最有生命力的,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强大的国家等观念。
第二,美国公民教育内容渗透于各种活动和社会环境之中。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世纪末就曾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观点。美国在进行公民教育时倾向于采用间接的教育途径,亦即把公民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一是渗透于社会服务活动中。美国的社区和社团是开展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领域,“强调社区联系的观点要求把好公民视为积极参与公民事务及地方、州和国家层面的社区活动。”[4]《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要把社区变成大课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融入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性等公民教育内容,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道德感和服务意识。二是渗透于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中。美国非常重视在环境中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政府在各地都有不惜斥巨资建设的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名人故居、国家公园等多种文化设施,学校通常会鼓励学生去这些场所参观、游览,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以,这些场馆都是向美国公民和外国友人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另外,美国还把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和主张渗透于网络等现代化的大众传媒中,新闻、出版、报刊、电影、电视等媒体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宣传其政治思想的喉舌,也是向所有公民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其中渗透了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民主与人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政治观、人生观,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内容。三是渗透于宗教活动中。至今仍是大多数美国人精神世界的支柱。实际上,教会势力早已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教会活动中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是美国的一贯做法。如今,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里,宗教课程依然存在,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宗教来对学生进行伦理思想、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教育,从而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四是渗透于日常活动中。日常活动是美国公民教育内容渗透的另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少年儿童在上学伊始,就学习唱国歌、画国旗。美国还利用举办各种体育盛会和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宣扬所谓的“美国精神”;通过国庆、校庆、毕业典礼等节日、纪念日庆典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举行成人仪式等活动,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和效忠国家的思想。
三、美国公民教育方式的实践性
美国的公民教育课程是开放式的,注重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对政治体系有所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上和理论上去开展工作,养成参与公民生活的技巧,增进公民能力,奉行民主制度原则的道德标准,同时要有能力分析这些道德标准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养成自重的习惯,而且所有参与公民生活的人,都能感觉由于其自身的参加而有所区别。”[5]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在进行公民教育时,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很注重教育方式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中接受教育。
第一,注重课堂实践活动。公民教育的课程没有多少作业,大部分练习是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完成的。公民教育课程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亲身接触到的,在课堂上讨论易于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互相启发,比死记硬背效果好。有的教师在公民教育课程中,采用模拟形式,如模拟国会活动、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欧洲议会等。如教师托马斯・安布里奥虚构一个多种族的国家,让学生扮演持不同政治主张的代表组成立宪会议,就宪法条文进行讨论。[6]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育中注重将时事、热点问题,当地乃至社区的问题与基本原理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以锻炼学生综合分析、批判思维能力。另外,通过辩论、口头报告、模拟法庭等形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了公民教育知识,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美国很重视活动在培养学生价值观中的作用,认为活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互动性、参与性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因此,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而是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校园、社会和社区,让学生在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广泛地参与而受到教育熏陶。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把国民服务正式定为国家政策。为使社会服务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专门设立了社会服务活动指导中心,具体内容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活动、为教堂服务活动、环境治理活动、竞选宣传活动、救济无家可归者活动等。或者直接选取学生生活的社区当中的公共政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调研、讨论、最终形成报告等一系列训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社会的管理中去,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如今,社区已成为美国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良好平台,在社区中重视民主的价值信念的实践与技能的培养,是当代美国公民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四、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达到“无名有实”的教育目的。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民众的冷漠形成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深化与社会接受的普及度不相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共识与实效性不强之间存在的悖论。要改变这一状况,除了强调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自我完善与改进外,在教育名称、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上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采取适度的隐蔽性也应视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革点。一是在教育名称上,“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让一些受教育者产生了排斥和距离感,虽然在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方面,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名称和教育实效相比,显而易见后者更加重要。因为心理学实验证明,劝导性的教育如果劝诱性太明显或强度过大,受教育者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于是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二是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应减少直接进行抽象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的概念教育,少向学生提供现成的价值标准,而是应激励学生在价值问题上进行自主选择。当然,自主选择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带任何的教育导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不露痕迹地把意图隐蔽地贯穿于其中,引导学生按照他们的导向做出自主判断。隐蔽性的教育可以克服教育受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潜意识的逆反抵触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三是在教育过程方面,可多以约束和感化为教育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为主,既不强迫也不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认识:接受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自己的自愿选择,而不是政府或政党强加给他们的政治任务。
第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于各学科中,达到全方位的教育效果。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每一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要认真挖掘就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就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除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以外,可以说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嵌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通过其他课程,在知识性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无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正面“灌输”的教育形式,带有强制性色彩,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就会让学生有种在受训导的感觉,从而拒绝教育者的观点,教育的效果就要打折。而各类课程教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对象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使其在日常的、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深入到思想体系层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师不仅没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而且还有极少数教师在课堂上诋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大打折扣。所以,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外,其他教师也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努力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好各门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分解、贯穿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全过程中去,构建一门为主、各学科有机渗透的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利用各种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教育的实践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有效性教育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7]。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开门见山地直述道理,而是引导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生活环境、组织活动和文化氛围去感受和体验,不是引经据典地直率说教,而是把教育的意向和目的渗透到或潜藏到与之相关的活动或环境之中,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教育对象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受教育者的心灵,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和性格气质。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实践,比如,校内可以采取军事训练、主题班会、专家讲座、讨论会、主题活动等进行,校外可以组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会到知识和责任,而不是由教师灌输,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活动参与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公民的身份角色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以激发公民意识。学生只有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才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M].Maryland,Fourth Printed,2001:3.
[2][克罗地亚]勃郎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的社会理论[M].吴宇晖,马春文,陈长源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66.
[3]Kerr,David,1999.“Citizenship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C].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Frame works.
[4]Joel Westheimer Joseph Kahne. Educating the “Good” citizen: Political Choices and Pedagogical Goals[J].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004(2):243.
[5]Thomas Ambrosio.Bring Ethnic Conflict into the Classroom: A Student-centered Simulation of Multiethnic Politics,P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004(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特征解析
1系统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成,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中对各个要素进行系统性的把握和安排,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以教学理念为指导,贯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反映教学理念,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这几部分是有机构成的,缺一不可,其严密组织的系统性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经验中得来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中总结出的特征。虽然开放的教学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是其系统性是其根本框架特征,无论其中融入什么新的要素,系统性这一特征都是不容改变的。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其传统教学模式也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表面来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但事实上,离开了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与鲜活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秉承着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性和实用性,时刻同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去引导学生,用大家都关注的热点新闻、动态时事去灌输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多参与社会的实践,多接触象牙塔以外的社会,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了所学知识的真谛。所以,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是实现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与满足学生真正需要的关键点。
3层次性
教育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递进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基本的思想素质尚未形成也难以实现更高一级的教育目标。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是要从学生所能接受的教育开始。简单说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不是平行的,而是有层次区别的,其中教学理念位于教学模式的最高点,它引导着整体的教学方向,正确、清晰的教学理念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教学内容,充实、饱满又与时俱进的内容才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学的内容要随时加入社会新动态,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才能学以致用。再次是教学方式,它反映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新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了传播方式的主流,最后是教学过程,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所以教学过程则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只要能带动课堂气氛,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就都是积极有益的教学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渴望被关注,渴望体验新鲜的事物,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为学生提供政治、思想、道德等理论知识,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将教学内容转化成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理念滞后,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1],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教学的任务。但实际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堂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权威地位使其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向学生讲授知识,单向、封闭的教学方法,只完成了“传道、授业”却难以实现“解惑”,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了,学生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会从内在需要出发,真心地想要获得知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要求,很难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很难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尤其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也会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却往往无法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堂上找到答案。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容易让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误解,“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自私自利的人生观,都会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与此同时,他们所注重的是短期的实用主义论,评价专业教学效果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找工作,是否将来能赚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专业,因为无法看到表面的实效,便选择放弃,加之教师授课单向灌输,便更没有太多关注的愿望。
关键词: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033-01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疆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同时也使新疆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并建设,对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建设喀什经济特区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喀什的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特区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喀什处于新疆南部,是一个民族特色浓厚的的地方,也是民族问题的敏感区。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7.5事件后,在喀什发生了7.6事件,此前,08年发生过喀什八。这些事件使得喀什至今处于紧张的警备状态。警车日夜巡逻,使得喀什人民缺少一种安全感。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必定会影响喀什的每一个人。因此,有必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开导喀什市民解除对政府工作的误解,不解;使政府的声音正确的、直接的传达到人民,从而防止破坏分子、分裂分子利用不知情的人民,煽动闹事,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阻碍生产的发展。总之,政治稳定是喀什经济建设的首要前提,只有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经济才能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维护喀什的稳定有积极的作用,有必要在特区建设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喀什经济特区人民精神。
喀什自正式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成了一座非常具有活力的城市。喀什的经济在内地发达省份的带动帮助下,正快速发展。深圳市在对口支援喀什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参与了诸多项目,其中援建的喀什市第十八小学以建成投入使用,深圳援建的社会福利院也正在建设之中;上海投资援建的月星上海城也正在建设之中,此外,山东、广州援建的项目也迅速施工之中,这些援建的项目无疑将会使喀什的经济发展加速,使喀什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祖国西部边陲的布满高楼大厦的繁华大都市。但是,一座城市仅仅有高楼大厦、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没有相应的“地方精神”,就像有形无神之物,是没有自己的灵魂的,没有生命力的。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唤醒喀什经济特区人民的“特区人民意识”,树立喀什经济特区人民的“喀什特区人民精神”。本人所谓的“喀什特区人民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喀什人民建设经济特区中所应具有的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参与到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中的精神;二是将喀什各民族本身所的朴实、勤于劳动、热情好客等品质,转化为一种喀什人的精神,形成喀什独有的“特区灵魂”。使其成为不仅物质丰富,而且更具有人文精神的一座城市。总之,在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中,有必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喀什经济特区人民精神。从而,将来当人们徜徉在城市中观赏着楼宇街市、车水马龙,攘攘众生的时候,也就是“阅读”这座城市的时候,也看到喀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灵魂,即“喀什经济特区人民的精神”。
二、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人民,促进喀什特区经济建设
喀什经济特区是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之后的新的经济特区,可以说国家在特区建设上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上也总结出了一些科学理论。这些理论、观念对于喀什经济特区建设是可以借鉴的。比如,科学发展观,它科学的回答了“为生么要发展”、“为谁发展”、“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把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真理性,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在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中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解读科学发展观,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喀什经济特区活就十分必要。此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这些经济特区建设中提出了一些观念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以利用。比如,深圳在经济特区建设中总结了一些自己在特区建设中的观念,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来了,就是深圳人”等观念。这些观念都值得学习借鉴。总之,有必要对参与喀什经济特区建设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理论,真确的观念武装头脑,从而促进喀什建经济特区建设。
(一)喀什经济特区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点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喀什的特殊地情,有针对性,同时方法要多样化。
喀什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节日等,使的喀什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交融地。经济上,喀什与内地的差距较大,相对落后,居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政治观念、法制观念较弱,同时这也使得喀什成为民族问题的敏感之地。这一切是喀什特有的地方情况。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在加强人民政治观、法制观,的民族观、民族团结教育上突出思想政治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喀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以学习政府下发的文件。当然这是有必要的,但只停留在学习文件的,单一的进行学习,而不将其内化为自己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的组成部分,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它,学习文件也就不能正真起到该有的作用,也就失去意义了。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建议使方式方法多样化。比如,参观学习,访谈交流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注意讲究适度原则,并及时总结反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喀什经济特区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意适度。在喀什,人们本身对政治就很敏感,而且国家部门、事业单位的政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就很浓厚,比如,喀什各县级学校的学生、教师在假期间也会安排政治学习,有时将正常的教学时间挪出来安排政治学习。这样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大而效率地下。如果这样意味的政治学习,反而起不到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人们倦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应该把握一个度。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及时总结与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关注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思想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做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防止错误想法的蔓延。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
总之,在喀什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用思想引导人民,从而促进喀什经济建设。
参考资料:
[1]张耀灿 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87-01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必然会波及与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知、情、信、义、行,开导大学生思想的有效方式,勿庸置疑地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思想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思考、选择和探索。其心理、思想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成长”意识迅速发展,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强
现今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父母的关爱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相对富裕的环境中,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没有经受过艰苦生活的锻炼,普遍表现为自我评价较高,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竭力想要摆脱学校、师长的约束,强烈要求独立自主。由于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进而出现疏远异代人,只愿与同龄人交往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认为同龄人是“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给家长或老师讲了有时不能得到理解,反而易惹出“麻烦”。他们交往的范围超越了班级的界限,波及全校,甚至走向社会,如老乡聚会,同学聚会等。
(二)思想活跃、情绪激昂
思想活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优点,凡事注重独立思考,不轻信名人,不轻信书本,不轻信宣传。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上的日渐成熟,青年人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时常常摇摆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他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但在师长面前往往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不愿轻易反映自己的真实心理状况,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
(三)富于理想,渴望成才
现在的青年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富于理想,‘憧憬未来,上中学时就对自己的将来进行了完美的设计,积极追求充实的人生。但是,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不少人往往在处理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失衡,对实现自我价值考虑较多,对社会价值、社会进步方面考虑较少;对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考虑较多,对社会需要考虑较少。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人的奋斗。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
(四)自我认识上的定位与社会需要的反差
大学生的意识、心理存在着显著的年龄特征。由于环境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以及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和两面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从其社会角色地位看,大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比其他社会青年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社会体验,另一方面社会对他们又提出了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期望值。这种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自视过高、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碰撞是难免的,
二、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健康的心理必须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意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发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素质的作用。
(一)防止逆反情绪蔓延
教师要尽量避免或缓解学生的逆反心理,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首先,营造良好的交谈气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处于主导地位,要融洽双方的关系,使学生一开始就对你产生好感。其次,做一个听话能手。教育说服的过程,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的双边活动过程。说服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善于听学生讲话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有利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防止不良情绪从个人向群体蔓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说话灵、威信高的特点,做好“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
(二)巧用心理暗示
暗示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对学生直截了当地批评可能会引起心理对抗,而暗示不付诸任何压力,不要求学生非接受不可,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促使他们在思想上自我认识,自我谴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教育者的期望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有突出的影响。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较高,赞赏的言论较多,学生表现好的愿望就会增强,就会沿着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四)提高教育者可信度
所谓可信度,就是指教师具有的影响学生改变态度的特性。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可信度取决于两个主要的特性:即专业性(亦即权威性)与可靠性。据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要有好的效果,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即必须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就是要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思想观点的形成过程和心理过程是同步的,所以,我们既要从思想现象来研究人,又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以心理过程的规律为依据,深入研究人的思想观点形成的客观规律,把思想科学和心理科学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深、做得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 1]葛锁网.大学教育与管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8- 7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9-01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一)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人文关怀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儒教文明”,孔子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均体现出一种发展个体人格、宏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本主义精神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工作中以大学生发展为本,把大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调动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所谓“疏导”,顾名思义就是“疏通、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预警、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0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是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手段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疏导教育相结合,引导人疏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特点
(一)主动性
心理疏导的主动性,是指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能真诚关注心理疏导客体对象的心理与思想的变化,主动积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心理咨询的做法不同,心理疏导要求教育者主体经常主动深入教育对象之中,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需要及时加以疏导的不良社会情绪,敏锐发现有生活困难和心理困境问题急需救助的群体和个人,并及时走近这些群体,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讲群体的不良情绪和个体心理危机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二)共情性
心理疏导的共情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从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心理疏导客体的真实世界;运用相关方法和策略把自己对心理疏导客体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引导心理疏导客体对其自身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心理疏导客体出现的思想问题不仅从理性思考进行分析,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予以理解,以便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疏导氛围。准确的共情是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它在心理疏导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共情是建立良好心理疏导关系的前提之一,共情使心理疏导客体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满足,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因而有助于良好疏导关系的建立。
(三)双向性
心理疏导是一个双向的沟通交流过程。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并不是仅有心理疏导主体对心理疏导客体的传达,在大部分时候,情况恰恰相反,是心理疏导主体在听心理疏导客体说话与表达。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可以有充分表达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时间,而且双方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理性的信息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因而,双方之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取向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教育者又主要是为受教育者服务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充分考虑个性,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营造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融入人文关怀,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一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与他人、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他人的和谐。与他人和谐是与自我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三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善于利用世博会志愿服务等关键契机,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 90后 思想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精神
2008年各高职院校迎来了第一批90后的大学生,笔者经过四年的分析与探索,总结出90后高职学生具有以下方面的个性特征。
一、高职学生思想及行为特征具有一定共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态度导致思维能力的局限性
90后的高职生,他们的认知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因此大多数学生比较自私,不会换位思考或是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不能较理性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当事情所出现的结果不能如愿的时候学生常常是将问题归结到别的人或者别的原因上,而不能正确、客观的从自身去找问题的根源,导致归因错误,因此自我成长速度比较缓慢。
案例1:
在端午节放假前一天查课,某班以班长为首有近一半的学生未经请假擅自离校。当时辅导员就与班长联系,班长仍旧遮掩自己逃课的事实。事后辅导员对班长进行责罚,班长觉得事情不至如此,因此感到很受伤、很委屈。理由是:平常他从不违纪,而这一次纯属自己点子低。
案例分析:(1)学生没从自身找原因,因为他认为在大学逃课属普遍现象,自己偶尔为之不算为过,倒是辅导员过于较真;(2)身为班长责任意识不够强;(3)由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态度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错误,所以当辅导员与之联系的时候,学生都没有做出补救行动。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高职生的处事能力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变通能力。
2、原始的情感体验难以上升至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职学生情感比较丰富,注重同学情谊,注重同辈感情的交流,以及懂得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以及该以什么样的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和付出。
案例2:2012年3月至4月间,在各班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从各班的活动内容来看,学生谈得最多的就是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本次活动辅导员是有意识让学生自主组织与开展,但是结果差强人意。因为学生对爱的感知与对爱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他们只感受到与之最为亲近的人或事上,而没有从这种本能的感受上升到一个更高的体验境界,从而构造出一个家、集体、国家、人类的理想世界。
3、目标不明导致意志力不够坚定
通过调查,95%以上的高职学生对于读高职就是为了就业这个目标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对于将来如何就业以及从事什么工作这个具体目标80%学生是不够清晰的。
案例3:学生敏,在大一上学期表现积极,在第一届班委选举中,她表现积极,成功当选为组织委员。在该学期,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都是积极主动的。可是到了大一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学生竟然提出辞职。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学生起初说之所以辞职是因自己能力不及,但通过深入了解后,学生才道出是自己比较迷茫。她说,大一之所以那么积极主要是学姐告诉她在大学要这么去做,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后来她发现大多数同学过得很轻松时,她心理很不平衡,所以提出辞职。
案例分析:在进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都是怀揣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愿望,因此当真实的大学生活、学习与自己想象大相径庭的时候,他们就会陷入迷茫中。人一旦没有目标,做任何事情就没有动力,而敏在我们的学生中不是一个个例。
4、基于以上因素的形成及影响,再综合高职学生面对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所持有的行动能力进行分析,90后高职生在个各方面的能力呈现出以下特征:
(1)学习能力:高职生的学习能力仍旧停留在高中时期的应试学习,而主动学习、自学能力不够强。只学习学校所开设的相关课程,而相关学科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对于社会、人文等等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够。
(2)专业能力:80%的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专业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后期学习的枯燥性及不能及时与实践相结合,所以专业能力只能是懂皮毛。
(3)责任能力:责任意识不够强,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对于学生身份的认同感不够强烈。当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的选择是有利于自己的。高职学生的思想境界不够高,缺乏奉献精神。对于我们大力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4)行为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生的行为能力不够强,他们一般是想得多,做得少。作为高职生他们知道就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和任务,关于就业问题他们也考虑得比较多,但是如何将就业问题解决好,怎么去解决,借鉴什么方法等等,他们则缺乏行动力。但对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他们却能做到积极主动,通过调查有80%以上的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这对于他们尽早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
(5)性格态度:
由于高职学生的认知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决定了他们的性格态度是,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相反则表现出消极甚至是对抗的态度。
二、90后高职学生思想及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1、社会原因
社会舆论导向、以及互联网极大开放,各种思潮,各种亚文化的泛乱,势必使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展成熟期的青年学生在这个集大成的社会环境下受到冲击和影响。尤其对事件的负面言论,往往会将这些错误观点作为主流思想接纳,这就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家庭原因
90后的高职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就算家庭经济不够宽裕的家庭,但是大多数父母在经济上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长的要求就是孩子能用心的读书,对于其它事情则不让孩子操心,因此导致学生从小就有一个错觉,就是除了读书,他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因此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深切的家庭、社会责任以及道德意识。
3、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从教学计划、任务乃至大纲、教学目的出发,因此很难做到完全适应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心理发展需求。教育与受教育之间出现失衡状态因此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及不满。
4、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多年的模塑使得90后的高职学生养成一种不太独立的个性,自身欠缺开拓以及自我实现的愿望比较小,因此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三、针对90后高职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及行为特征思考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大学人文精神濡养学生的性情
大学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它所包涵的意义深远,真诚、尊重、理解、包容、笃学。在这种精神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性格、习惯、能力将会得到逐步升华。因此全院的教职员工要从自身做起,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积极、进取的氛围,让我们广大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发形成校园文化育人、校园环境影响人的良好局面。
而作为一名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更应该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如实做到以下几点:
1、辅导员主动、真诚与每一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一次谈心,让自己成为学生大学里第一个领路人。
谈心的内容可以围绕对大学的期待、高中生活的分享和新环境的困扰展开,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还能了解到学生的生活学习背景,对一些心理问题有预警性。
在谈心方式上可以集体与个体相结合。集体谈心以宿舍或班级为单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彼此之间迅速熟悉起来,还为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个体谈心主要针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如有明显自卑感或在组织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对于前者以鼓励为主,并且获得其信任,建立沟通途径,对于后者则注重引导,为培养学生干部做准备。
2、辅导员的工作事务繁杂,而且往往都是各项工作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要学会梳理,可以通过流程编写规范管理工作,让辅导员工作更加有条理,还能够让学生清楚了解学生管理工作,实行“开放式”管理。这样,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获取知情权的满足,还能获得学生更多的信任。
3、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提高敏感度
在互联网极大开放的时代,言论自由,因此各种非主流文化甚至不良思想会影响到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展成熟的学生。因此辅导员要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提高敏感度,把握方向,及时引导年轻学生从大局、正面去看待各种舆论事件,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此,本人就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特点及备课方法谈一谈我个人初浅的认识和看法:
1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与之前所用的版本相比,明显地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课本的文字内容多寡不同,与老版相比,新版本在文字数量上明显地而且是大大地少于老版本,例如八年级(下)第七课第一节“城乡印象”,整节内容只有谬谬两段,84个汉字,14个标点符号,另附5幅插图,最后加上一道16字(“农村和城市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小问题就结束了。再如九年级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第四节“做负责任的公民”整节内容仅由两段共113个汉字,9个标点符号组成。
第二、课本中有较多而且内容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让人一看便联想滔滔,爱不释手,有一种欲览全书的欲望。例如八年级上册共有各种插图90幅,下册有83幅;七年级上册共有140幅;九年级全册共有103幅,这些图片不但在数量上多,而且还比较美,整本书的图片,可以当作相册来欣赏。例如:九年级课本第三页的“烽火台图”,尽管这幅图很小,只向我们展示了我国长城的某一局部,能够眼观的空间很有限,但那气势磅礴,弯曲延伸的长城却让我们感到它还在延绵不断,没有尽头之感,同时也让我们由衷地感觉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祖国大好河山的疆土之辽阔。
第三、每节中的“资料卡”、“相关链接”等注释性内容较新颖,而且小巧伶珑,让人就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凝难点,不用查阅繁锁的资料就能“就地解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到什么内容都清清楚楚,例如涉及到一些我们不清楚的法律知识时,我们可以不用去查阅相关的法律书本,厪要看一下课本上的‘法律链接 就解决了,真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四、课本中每一节中的实藵性练习题针对性强,趣味性也乐在其中,使学生能做,乐做。例如:八年粧上册第19页“你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有哪些?”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总是表现得滔滔不绝,似乎对他(她)们的父母有太多的“不满”之感,在如此之类的教学中,我们简直忘记了自姱是一为教师,而是一位“调解官”了。
2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备课方法
在改版后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并提练出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知识要点。因为板书讲究美观和节约时间,所以要板书的内容不宜太长,太复杂,应当做到文字尽少,但又不至于表达不清楚,即做到语言简短,意思明白,言简意赅。
第二、在完成板书的框架设计后,应舍得花充足的时间去收集一些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而且这些案例应尽量是学生所知道的,熟悉的教学案例,例入教学。例如:七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第一节“让我们选择坚强”,第一个知识点,“坚强意志的表现”——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行动。
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所需要教学案例如: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坚强的阿姨在生死非常之际,冷静、果断地选择自我断臂自救,否则命臂无存。再如,2009年发生在本地的新桥煤矿事件中,四位矿工死里逃生的奇迹,这两个典型的事例中,无一不有力地证明了在复杂的情景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所发生的情况、果断采取坚决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教师应注重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由于政治课并非语文课,所以在解释中可以不必完全按照语文课的惯例去解释,或者说可以与语文学科上的解释略有不同,如:“百折不挠”,可用一韧性较好的直尺在学生面前反反复复地折上几遍,(当然只是象征性的演示,不可能太使劲,太认真)然后右手一放,直尺挺直如故,是为 “百折不挠”,“挠”即弯曲,屈服之意。
摘要:大学生特殊群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特殊情况。本文把大学生特殊群体分为了四类: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学习障碍的大学生群体、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和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并且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殊群体;分类;对策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相对于大学生正常群体而言的,这里我们探讨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由于外界环境,自身因素以及家庭原因的影响,在学习、心理、生活、交往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或障碍的大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总和大约占整个大学生比例的30%左右。①他们大多都很敏感,多疑,对集体生活不感兴趣,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差,一点小事情就可能成为他们的思想包袱。这就迫切需要只对此类大学生群体给予特殊的帮助和关怀。如果在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怠慢的话,这些大学生在成长阶段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
目前,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有着不同的分类,在这里,笔者根据在大学生整体征明显,典型存在的群体,把其分为四种类型。
(一)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
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据国家有关部门1996年的调查统计,在校大学生中,有学费、衣食之忧的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有近百万人,其困生30%。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和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由于社会人文环境改变之后的新的人际交往矛盾和市场经济带来诸多问题,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为严重。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大的自卑感,进而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他们不愿意沟通,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情绪低落,思想消沉。有些同学自我封闭,把很多心事都埋在心里,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严重时这类大学生特殊群体还会做出一些偏激行为,如盗窃、自杀等。
(二)学习障碍的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深度、广度、难度加大,学习方法上独立性、分析性增强,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对大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再加上大学里老师的监管力度比高中大大降低,很多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就会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经常逃课去逛街、打游戏,不学无术的现象,以致他们成绩不合格,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至部分学生不能顺利毕业。大学中屡见不鲜的补考重修现象已经说明了学习障碍型大学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群体。他们中大多是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越来越偏离正常的大学生轨道。
(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
心理障碍大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承受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也不能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包括一些心理适应有问题,心理障碍和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很大部分的人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一旦现实和理想出现差距,他们就会很受打击,不能清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与个体消极的自我意识与长期处于消极体验中不能自拔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心理障碍群体大学生情绪不高,胆小怯懦,自控力不强,忧虑紧张,很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形成心理障碍,给大学校园的和谐环境造成威胁,甚至会给社会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现在大学校园突发的恶性事件,如自杀、抢劫、暴露狂等现象,都是由于心理障碍型大学生群体走向极端的结果。
(四)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全球迅速扩展,我们的生活也安生了一场重大变革,当然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使我们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更加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在网络上,打乱了他们日常学习的正常秩序,更有同学沉迷网络虚拟世界和大型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这些群体就是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往往表现孤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缺少沟通,自闭甚至还会出现精神分裂症。这些同学不仅对自己的健康带来破坏,还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和亲人,这部分群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我们仅仅认识到对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找到有效的途径,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由“特殊”转化为“不特殊”。
(一)建立特殊群体的学生档案
为了能够准确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动态发展,我们必须建立特殊群体的学生档案。在新生入学时,我们就要通过大学生的档案材料,生源地,学费支付情况,对新生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有特殊情况的大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表现。大一正式开课后,要继续关注大学生的整体变化,对经常逃课,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与他人进行沟通等有一些特殊群体特点的大学生给予关注,及时同他们取得联系,通过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如果行为心态确实“不正常”就要把他们列入特殊群体的范围内。而那些经过教育和指导表现积极,行动正常的特殊群体就可以划出特殊群体的范围。我们要明确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他们不可能永远是特殊群体或永远是不特殊群体。我们要及时追踪他们的近期情况,对特殊群体进行重点教育。通过建立学生档案,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具体情况,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更有用针对性,可以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给他们带来困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更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我们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分不开的。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开展多种渠道进行。目前在高校中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持有“自己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想法,对心理咨询室望而却步,在心理压力大和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不能主动向心理咨询师求助。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切实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地去了解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每个院系的学生管理者可以在每个班级里挑选2~3个热心为他人服务,也喜欢心理咨询工作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协助我们了解班内特殊群体的近况。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可以先主动与其交流或向老师汇报,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③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并存并且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我们在加强对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传授跟他们自我教育的理念。高校可以调整课程安排,尽量在大一学期就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检测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初步掌握自我调整情绪的方法,要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积极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另外,要经常开设心理讲座,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更加直接的教育特殊群体。让特殊群体能够掌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避免冲动,更加理智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三)切实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困难
要想真正的把大学生特殊群体转化为正常群体,还要溯及问题的根源,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给予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对于经济困难的群体,首先要增加国家助学金的金额,就以2010年下学期来讲,国家助学金由每人2000元增加到每人3000元,解决了贫困生更多的生活困难。其次,要联系有爱心的企业,在大学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对家庭有困难,又积极进步的学生颁发奖学金,鼓励贫困生勇敢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以等他们成才后回报社会。再次,增加助学贷款的名额,为更多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的担忧,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当然这些物质上的关怀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精神上的鼓舞,帮助他们精神上自强,思想上得到丰富。
对于学习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要多方面帮助。首先,在大一开课初期就要组织高年级的同学举办讲座,向大一新生传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开展同班同学的交流会,分享大家的学习经验,以取得共同进步。其次,要和任课老师合作,让老师更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大学生,每位同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上的进取心。老师也可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下辅导,是他们尽快赶上课程。
对于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要多途径疏导。由于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大多都有自卑心理,所以对待这类群体,首先要要给予他们积极地外部刺激,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随意地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进行表扬。其次,要教育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提供力量,帮助他们战胜自我,走出心理阴影。
对于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群体,需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一方面,可以在校园的网络上设立“净化器”,阻止“危险数据”的进入,从源头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要从学校制度上加强管理。通过校规限制学生用电的时间,保证大学生的正常作息时间;不定期检查宿舍就寝状况,严查外出通宵的同学,并严肃处罚。
总之,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我们可以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规律,指导我们的教育方法,同时再把总结的规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注释:
①黄文静.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南宁部分高校现状调查[J] 广西大学,2008(6).
②齐立强,李智慧,龙跃.“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11).
③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参考文献:
[1]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4,3.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3]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
[4]史明:贫困生人格障碍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特性;文化传播
从文化学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它的运作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律,同时它本身也是对先进文化的传播。因此,从文化学角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调整研究视角,拓宽工作思路,而且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和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把握其文化特性
一般来说,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它包括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诸形式,规定着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心态结构,表现为思想和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在广义上指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诸形式,狭义上指直接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和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可见,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意识形态从属于文化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此外,意识形态对于社会文化也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它决定社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统治阶级总是把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文化提升为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并以此为标准对社会文化进行取舍与整合,形成对自身有利的文化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将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化为公民的政治价值观念,形成政治归属与价值认同,最终达到政治忠诚和思想同一,而意识形态社会化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运作(选择、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把握其文化特性
与其他教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强调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的传授,但其本质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侧重于价值与规范的认同和接受。传授知识需要理性的加以把握,而价值与规范的认同和接受则需要情感与理性的同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正如人文知识的积聚并不能必然地上升为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情感在教育中发挥其催化导向功能,通过情感的体验、渗透和转移,使教育双方在情感上交融,理性上认同,达到价值与规范的认同与接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沟通与传播的过程。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是人,但人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存在物。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性格表达等都与社会文化系统存在着密切关系,其中,文化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构成人的思想观念体系最基础、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价值与规范的认同与接受,其本身就是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握其文化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意识形态内涵与社会文化内涵的统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意识形态内涵,以政治性准则作为其内在价值依据,通过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要求和灌输开展教育。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统一社会思想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丧失其应有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功能,扼杀了教育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文化也随之进行转型,正在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但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思潮相对分离、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并把其转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一般准则,又要对社会文化思潮和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扬弃与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其意识形态内涵前提下,不断增强其社会文化内涵,这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文化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文化的分配与享受,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互动和文化扩散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活动。因此,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增强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