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培养职业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职业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职业素质

第1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必不可少。那么职业素质是什么,以及辅导员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依托来源于何处,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有哪些?都是需要人们探索与研究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赢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辅导员;职业素质;良心;学生

一、引言

“辅导员”这一角色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发展,到今天,人们有了最完整的称呼——高等学校辅导员,而人们的使命也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者、管理者,逐步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理想信念塑造者等复合型身份过渡。在笔者成为辅导员的两年内,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对辅导员职业素质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是笔者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和追求这份事业的动力。第一,人们来谈谈职业素质是什么,以及辅导员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的依托来源。由于社会上职业分工不同,每个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基本素质,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实践的经验、所处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基本的职业素质。而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等学校辅导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虽然很多,但他们都依托于一点:就是良心。在普通工作中可以划分责任,但辅导员工作面对学生,是永远不能拒绝的,学生们会占用精力和资源,会很让很挂心,这些事情可能和个人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在工作绩效中也没法体现,但要想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这些都是需要去做的。那么,为什么说辅导员需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呢?作为辅导员,是大学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感到使命光荣,又要深知责任重大。只有自身先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够点亮学生理想的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这一切的实现都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它不仅影响了所带学生性格的养成,也决定着一个大团队的气质和涵养,更是各方面评价辅导员的窗口。辅导员不是单一的思政工作者,更应该像一个渡者,呵护每位“乘客”,让他们安全又充实无悔地度过人生的这一段旅程。第二,作为辅导员需要具备的的职业素质有哪些呢?笔者曾听过一个访谈,主讲的朱以财教师,已经兢兢业业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二个年头,曾荣获“2012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高校十佳大学生最喜欢的辅导员”等诸多奖项。他在访谈中有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当主持人问他如何当好一名辅导员时,他说:“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的,你那个时候希望你的辅导员是什么样子的,你就去做,便可以了。”于是笔者通过问卷,统计了学生理想中的辅导员大概可以归类为这五种:尽职尽责、亦师亦友、公平公正、可亲可敬、有所作为。那么具体需要如何做呢?

二、尽职尽责

学生的突况是不分时间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做到上班在岗,下班在职。遇到学生问题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他们成功时,送上锦上添花的祝贺,提醒他们不骄不躁;当他们失败时,奉上雪中送炭的关怀,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三、亦师亦友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或近或远来到学校,对他们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信任的人就是辅导员,应该做他们贴得最近的人,是给予他们悉心照料的,最值得信赖的教师和朋友。作为教师,应该懂教育、会教育,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做正能量的传播员,讲情操,树品行;作为朋友,应该与他们平等交流,多陪伴、多包容、多鼓励。用心交朋友,用情树新德。

四、公平公正

每个人都经历过遭遇不公时的委屈感受。人们总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辅导员,学校赋予了一定的权利,但学校代表的是家长和学生的利益,所以,的权利归根结底还是家长和学生赋予的,深知了这个道理之后,便能时刻警醒人们,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不倚,实事求是。有底线,存敬畏;勤自省、善总结,真正做到不唯上、只唯实。

五、可亲可敬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作为辅导员从事的是朝气蓬勃的事业,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所以应该全身心地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在学业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要让他们在爱的雨露阳光下,找到学习的兴趣,发现生活的目标。在成就别人梦想的同时,成就自己,收获感动。

六、有所作为

人们常说,学生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所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也是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据统计,2016年中国大约有3700万大学生,少年强则国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取决于校园是否安定团结。所以,作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要联系实践,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遇到事情,不推诿,不敷衍。不断修身、律己、充实自己,温暖社会,奉献国家。学校无小事,处处是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楷模。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基于对这份职业的高度自信,而这份自信也来源于中央对职业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自己的发展都很有意义。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认为是对辅导员工作中更高层次职业素质的要求。现在是学习型社会,讲究终身学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才能真正做到读懂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用热爱和坚持赢得学生的心,赢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者:隋浠蔚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质 会计职业价值观 会计职业道德

一、现代会计的类型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会计实务操作,各种财务软件不断推出,公司的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趋势。这些变化给会计职业加入新的元素,使得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经济主体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新的会计种类,并对不同的会计总类,有着各异的要求。

(一)企业会计

企业会计顾名思义,任职于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成立的经济单位中的会计人员。对于这类会计人员,对于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精通财务报表的制作与填写,具备设计经营计划、资本运作和控制系统的能力,以及诊断与解决相关财务问题,其中,对于协助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最为重要。

(二)行政会计

行政会计任职于各级政府部门,除负责参与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外,还适当的参与政府部门一些财政资金的规划与预算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这些会计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时事的能力以及行政管理能力,他们要比一般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多地学习政治、了解政策,以便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政府当前的发展目标与策略,提出正确客观的建议。

(三)事业会计

事业单位是国家在实行政企改革之后,与国家行政体制脱钩而走向市场的这一部分企业。由于开始自负盈亏,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逐渐向市场化发展。但是,这些企业又与一般商业企业有区别,他们需要承担比一般商业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任职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很有必要对于事业单位的企业性质与社会责任有更多的了解。

(四)会计师事务所会计

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后出现的一类特殊企业,它集中统一了拥有各种会计师资格的专业人员,以负责会计相关项目为赢利来源。在其成立之初,制作财务报表以及相关报表的审计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调整,这部分在其业务中所占比重日渐缩小,而诸如管理咨询、信息系统没计、经营审计等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不再只是一名会计技术人员,更需要具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有一定的理解。

二、会计职业素质的新要求

由于会计人员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因此有新的内容。

(一)社会生的多元化要求会计职业知识具有广延度和纵深度

目前我国社会中的会计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由其定义可知,会计职业不仅涉及面包括了金融、财经、企业管理等经济活动,并分布于社会的诸多领域。因此,会计人员应进行基本的知识储备,包括一定的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美学知识、外语语言知识等等。这将有助于会计人才了解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具备与不同背景的打交道的能力。

(二)经济的多元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综合能力

当前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经济主体的多样性、经济形势的多变性对要求会计的基本功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技能不是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能完全掌握的,需要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与完善。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其基本技能包括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教育准则》第3号“职业技能内容”中所要求的智力技能、技术与功能性技能、个人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六项,即使是这六项基本技能也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地来提高和发展。在这六项以外的技能还包括会计人员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这部分技能暂时还没列入会计专业的学习课程,需要会计人员通过实际的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与掌握。

(三)思想的多元化要求会计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转变,人们的思想也正在发生转型,社会上难免充斥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往往与金钱脱离不了关系,在长时间的工作接触中,更需要抵制来自物质的诱惑。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修养,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会计,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赖高贵的灵魂。”这是对于会计职业的最高评价。因此,“忠于职守,坚持准则,严格规程,客观公正,诚信为本,优质服务,廉洁自律,保守秘密”,这32个字应该为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所铭记在心,实践于行。

三、会计职业素质的高职教育

传统会计专业技能与当代会计职业素质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否定,传统会计专业能力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础,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会计人员,只凭借专业技能远远不能胜任现代社会的会计师。高职教育正在为我国的会计行业输送大量人才,因此有必要在培养现代会计人才有所作为。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体系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其课程设置上,仍然以压缩型本科课程为主要模式,缺乏对实践的深入研究;另外,在课程编排上,也依然保留着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重设计计算、轻实际操作”。不然就是急功近利,忽视人文知识教育而过分强调职业技能培训,从而让学生们陷入到先“学会做事”而后“学会做人”的思维误区中。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区别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其应该更注重会计的实践能力培养,即以应用型教育为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较一般理论学习出生的本科生更容易转化为会计服务、会计信息等物质形态的技能型会计人才。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多元发展对会计人员提高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应该立足于以下两个基点:

(一)会计人员的人文情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就他们之间的共性来说,两者都在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无疑要比普通高校更加务实。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经毕业往往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很少有人会继续求学之路。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育体系中,除了要设置基本的会计技能培训以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使他们拥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的思想,这对于今后将在金钱环境中工作的学生们来说尤其重要,可以避免他们因为一时的经不起诱惑,而造成一生的遗憾。因此,人文情怀教育应该与职业技能、经营视野、会计法律、等科学知识一并列入学生课程设置当中。

(二)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比普通高等院校的会计培养更具有针对性,相关课题的设计要更多的面向会计岗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而不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放弃理论学习,会计技能培养本应该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但这种学习要更多地体现为学科的最新成果、主要思想与理论原理,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学科推演过程、系统因素分析。会计学的理论研究与构建的过程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学习的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利用会计学学科研究的成果,运用到会计的实务操作中去。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育虽然以职业教育为主,但这种教育应该以人的综合发展为基础上,以培养人文情怀与职业能力为主体。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应该把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将就业率或者其他短期目标作为唯一动力,两者的有益结合才是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应该把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高小玲.浅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J].冶金财会,2010, (2):47-48.

[2]齐丹丹,郑静.浅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J].当代经济,2010, (2):30.

[3]杨粉,于秀红,马清华.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Ⅲ.科技资讯,2008,(10):186.

第3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是综合性的。

首先,要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职业经理人常常被大公司和新兴高技术公司所聘用,这些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职业经理人只有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企业走向成功。导致企业毁灭性的失误,不是某一项经营上的失误或管理上的不足,而是决策上的失误。决策能力要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培养,决策不是简单的事,要能做到倾听大多数人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反面的意见,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要有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需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其周围担任高级经营和管理职位,这些人才是否具有与其配合做好工作的能力,则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识别和选拔能力。如果人才选,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其在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位置上,既浪费人才,又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能够识别、选拔、任用人才,而不会评价和激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或使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人是有感情的,情绪高涨,有利于超水平发挥创造力;情绪低落,易造成工作的失误,而人的情绪调动是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适度激励实现的。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亲和力强,能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战略规划能力要通过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积累。职业经理人要亲自主持企业战略规划设计而不是让下属越俎代庖,要准确把握外部经营环境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准确预测。组织实施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意志力,如果确认所设计的战略是正确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一些人的不理解而影响战略推进和实施的速度。

第4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比较差。我们常说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生活与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积累下来的习惯,对于高校动漫专业的学生来说,行为习惯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其在专业知识体系上的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他们相关知识的丰富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自身情绪控制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安排将会更合理,在工作和社会中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些对提高其职业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导致学生在进入高等院校后自制力仍然较差,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等,这些对其职业素质的提高都有负面影响。

团体合作意识有待提高,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动漫的整个创作过程不仅包含绘画、音乐制作及剧本写作,还包括美术设计、摄影特效与场景制作等各种技能。因此,对工作人员的合作有比较高的要求。只有在各个步骤,如场景设计、音乐制作及漫画语言等都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才能制作出真正深受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并且成为经典。而这种高质量的动漫作品背后的制作团队也一定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但反观如今高等院校动漫专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客观以及主观原因,在团队协作意识上存在普遍不强的现象。动漫专业学生大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风格,不喜欢与人合作,这种独来独往的个性削弱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这是高校动漫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一个普遍难题。加强高等院校动漫专业职业素质培养具体策略:

(一)加强动漫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巩固理论知识

社会需求的导向是高等院校教育人才的关键,对专业性比较强的动漫专业来说,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我国教育界当前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和推行,这是对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种时令规范,对动漫专业来说,更是应该如此。首先,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动漫专业知识考核的重视,使学生重视动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从源头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高。其次,高等院校应该多举办一些动漫作品展览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逐渐提高其职业素质。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断改变和创新旧有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漫职业素养。

第5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的方法

(一)提高老师人文素质,以老师为榜样

在大多数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他们与老师的接触是最为频繁的,因此老师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对于音乐高校老师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学生都可以体会到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气息,老师要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人文修养来不断地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子,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有了追求的方面和前进的动力,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对于音乐高校来说,他们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挑选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音乐专业教师,如果学校的招收人数不断增多,学校依然应当认真的挑选综合素质较强的音乐专业老师,学校在后期还要对教师进行一些培训,给与老师外出进修的机会,也可以在各个音乐专业学校之间进行相互的密切交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加大对于音乐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是学校应当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二)增强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

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不断地进行人文课程的渗透,将音乐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尽量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接受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想要加强这种学科的互动性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建立相关的制度来维护,为音乐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需要将音乐课程和人文课程相互融合,将需要对于音乐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的简化与合并,例如: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外国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我们可以将其合并为《中外音乐简史》,然后在其中添加人文性的元素,让该部分课程更加具有系统性。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大人文素质课程的比例,由于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课程也是非常少的,增加人文课程也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让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对音乐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

学校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可靠途径,音乐可以让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提高,因此音乐也可以说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部分,但是现在的许多大学都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技术传授给学生,这种看待音乐的方式是完全不可取的。音乐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可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音乐优秀人才,不可以将音乐教育功利化和工具化。学校可以给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并且在开展校园人文建设时要具有针对性,营造好的人文氛围,如;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人文化的规划,校园建筑具有人文气息的命名以及校园园林的人文化设计,并且在其中融入艺术元素,让音乐专业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于他们的关注,彰显出本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创建校刊、校报、校园网络等媒介来不断地向学生宣传音乐专业文化以及人文素质,让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实现同步发展。

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音乐专业学生课程改革

首先,学校要对音乐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统一,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内涵和综合素质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让老师们能够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老师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专心培养,学校在设置相应的音乐专业课程的同时设置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在气氛活跃的选修课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可以选修各种语言课程,这让学生对于外国音乐的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掌握了一门基础的语言,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也会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同时对于选修课采取学分制,每个学生至少拿到两个学分,选修一门拿到一个学分,如果有些学生对于选修课中的一些课程非常感兴趣,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修多门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专业学生教学方式改革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对于一些音乐专业学习能力较高而综合素质偏低的学生我们要具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合作学习法的使用中,学生之间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他们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更加的能够懂得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的音乐活动,在不断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终身难忘的一次宝贵经历。

(三)当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良好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被应用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中,他们对于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的需求更加突出,学生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软件、音响技术、音频编辑设备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多媒体制造能力。在现代先进的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学生的音乐应用能力的到全面的提高,而且学生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求适应各种先进设备的操作要求,学生在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会让他们的对于现代新型设备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相关文章:

1.用什么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大学生音乐素养

2.大学生音乐素养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3.浅谈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6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保险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能力;职业理念

作者:李丽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80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77-02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时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心理和职业能力四个方面。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员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理念是在职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与任职岗位与有关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职业心理是个体与所从事的职业匹配的心理活动、心理倾向、能动性等方面的总和;职业能力是与任职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是在专业教育和职业活动中不断积累形成的。

一、加强高校保险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现实需求

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在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一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入WTO后,我国保险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国保险业在人力资源方面还不能满足这一发展的客观需要,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意识差、诚信缺失、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保险业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当前保险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素质,即职业认同感差、职业忠诚度低。职业素质的养成主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学习和实践建立起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培养高质量的保险专业人才,加强保险职业素质教育是高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二、我国高校保险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缺失

(一)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是否能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甚至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职业素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80余所高校开设了保险专业,保险专业教育迅速发展壮大。但是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重心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职业素质教育并没有引起各高校足够的认识。而保险岗位的职业特点和保险产品的无形性,决定了从事保险相关工作,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拥有较强心理抗压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以及高尚的职业操守。因此,高校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学生的硬件教育,更要注重学生“软实力”的培养。

(二)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由于保险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在教学活动、办学思路、硬件设施上等还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人才储备不足、复合型教师少,教学资源获取困难等现象,进而造成保险专业的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缺乏实战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保险机构实际操作相差较大,致使实践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浮于形式。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以至于部分学生毕业时连保险的基本常识都不懂,动手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均难以适应职业需要。

(三)与工作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保险企业很少参与到高校保险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成立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更是很难保证,进而导致高校保险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自身的专业特点、职业行为规范,以及未来的职业前景,对保险行业产生一些偏见,进而放弃从事本专业工作而去选择其他非本专业的就业岗位。

三、高校保险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完善实践教学,加大职业道德教育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如医生有“医德”,教师有“师德”。保险职业道德也是随着职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对于学校而言,检验学生学业是否合格的标准不仅有学习成绩,还有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进一步充实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事业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加大职业道德教育比例,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能力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例如,在实践课程中,利用专业人士的行为导向作用,让学生深刻领会保险职业道德的精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树立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创业精神,让学生领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内涵,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二)创新教学手段,加强职业理念教育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保险专业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念。通过聘请业界精英,向学生宣讲保险行业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展校友回课堂活动,挑选在保险公司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向在校学生亲身讲授从业的心德体会;组织学生定期到保险机构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保险职业的感性认识,加深保险职业意识,使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建设、组织管理、工作氛围、职业精神,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理念,形成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达到行之有效的职业化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强化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教师的良好引导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处世态度、探索精神和健全人格有着良好的提振作用。通过以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利用情境虚拟式教学方法,营造真实案例中的工作氛围,强化学生的职业适应性;采用拓展训练的形式,加深心理体验强度,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抗挫能力;通过采用来访、电话、书信、网络等方式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职业能力素质教育

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界与业界的双向交流合作是提升保险职业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校内期间,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现场性、实战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综合训练等方法,结合专家讲座、主题研讨、职业角色扮演等形式,激活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内容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聘请行业精英、增加教师的业务培训等方式,充实师资队伍。在校外期间,保险公司与高校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综合办学、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弥补校内单一式、封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建立保险综合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业务,增强对职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第7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1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

1.1高职生生源素质现状

众所周知,高职学院录取的是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有些中学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习计划,没有职业规划,不上课,不参加活动,沉迷游戏,甚至拿不到毕业证。高职生源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素质的培养难度更高,更需要重视。

1.2高职生在校学习现状基本类型

(1)计划目标型:认真学习,有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2)社会兼职型:平时和假期经常到社会上兼职。(3)在校创业型:有创业项目并得到支持,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创业。(4)游戏放任型:整天玩游戏,对其它事情不感兴趣。(5)随波逐流型: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想混到毕业。

1.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针对高职生的现状,高职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规划、素质教育课程,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职业素质的培养没有具体的着眼点,抽象零散的课程没有形成合力,学生没有感觉。所以如何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来这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意义

2.1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

职业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有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不仅同亲人有良好的关系,同同事、客户一样可以融洽相处,这样更容易地立足岗位,融入社会,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是开心生活、快乐工作的前提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如果不能从容应对,容易失去信心,甚至崩溃。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让我们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开心地生活和工作。

2.3有利于尽快适应实习就业岗位

笔者在淘宝大学《电商师资赋能特训营》培训期间,深刻地体会到了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阿里巴巴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在参观阿里巴巴西溪总部时,发现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表面是随意自由,但实现上规矩很严,要求很高,责任很重。去支付宝大厦参观,得知员工经常晚上十点后下班,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为企业未来和自己的职责在努力。企业的这种高要求,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只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相当高的人才能胜任,在获得丰厚报酬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阿里巴巴的离职员工都被其它互联网企业高薪聘用。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除了职业技能硬件外,职业素质软件培养也要跟上,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2.4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素质一旦形成,就会对以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就业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良好的职业收入→进一步的学习提升→更好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3.1家庭教育培养

现在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很少关注孩子的意志品质、协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更不用说结合孩子的个性特质,考虑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但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大学的事,必须从娃娃抓起,否则光靠大学的努力,可能事倍功半,等孩子将来在工作中碰得头破血流才获得一些感悟,代价太大,也太迟了。

3.2学校教育培养

所谓学校教育培养,不仅仅是指大学,还包括小学中学。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为大学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职业素质的培养起源于中小学教育,萌芽于大学,成熟于职业生涯中。

3.3企业实践培养

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比较实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假期进行企业实践,哪怕是寒暑假在企业认真地工作一个星期也会有一定认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企业则要求员工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转变需要学生亲身体会后才会有感受。现在大学最后一学年才安排顶岗实习,其它时间则没有要求,学生对企业工作没有实际体会,职业素质的培养就难有效果。大学应该把学生企业实践分解到每个寒暑假,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

3.4实习实训锻炼

实习实训是大学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专业都有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很遗憾的是:平时实训和真正的企业环境的岗位联系不紧,学生无法真正感知企业岗位的需要,顶岗实习也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如果能把企业引入校园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相信效果会更好。

4“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新思维

(1)让学生选修职业素质教学MOCS课程。(2)通过网络职业心理测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特质。(3)网上学习成功职场案例,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4)往届学兄学姐同在校生网上互动,提供职业发展建议。(5)运用智能移动APP平台,教师学生互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

5结语

第8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邢丹(1978- ),女,天津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江苏 无锡 21415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85-0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高低。“职业素质”是反映高职学生质量的关键参数,是衡量高职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但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过于重视人才技能培训,忽视素质教育,学生缺失职业素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无锡5所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250名高职学生和无锡市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与走访,旨在梳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职业素养的两个方面(隐形素养和显性素养)、三个维度(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进行设计,共18道题目。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2份,回收率96.8%,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97.1%。

访谈提纲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现状(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评价,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三个方面,共9道题目。

2.调查结果。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第一,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知。有超过74%的高职学生已经基本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但其中只有26%的学生有比较系统的职业理想规划,48%的学生有职业理想规划,但不系统;只有2%的学生表示是在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了本专业,28.7%的学生在比较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了本专业,而不了解专业就进行专业选择的学生占到了将近70%。

第二,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知。75.5%的学生认为职业能力对高职生来说十分重要,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仍有3.2%的学生对职业能力持无所谓态度;52.1%的学生更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职业技能最重要,23.8%的学生认为社会交往能力最重要,11.3%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最重要,10.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抗挫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

第三,学生对职业品质的认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51%的学生更看重工作的环境与待遇,45%的学生看重个人的提升空间,仅有4%的学生选择工作的标准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59.2%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是谋生的手段,比职业道德更重要,36.5%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

对在锡企业进行的结构式访谈调查显示:在锡企业最看重的素质是敬业精神,占38.5%;其次是合作意识,占20.1%;第三是诚信意识19.7%;接下来依次是专业技能、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心理素质。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无锡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强,特别是专业技能素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学生,但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不够,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较差。63%的企业建议要加强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技能训练方面实现校企对接,大部分企业建议学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不足

1.职业意识模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很模糊,不了解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未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职业发展目标不确定,进而缺乏动力。虽然不少学生做兼职,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践经历,不能把实践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结合起来。

2.职业能力不足。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的和通用的岗位能力。专业岗位能力指从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的能力。通用的岗位能力指除开专业岗位能力,且是取得成功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沟通协作、组织协调、自我学习、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高职学生“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严重。

3.职业品质缺失。职业品质包括道德、责任、诚信、奉献等品质。“先学习做人,再学习做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社会不仅看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还注重学生的职业品质,但很多高职学生的职业品质却严重缺失:简历掺水造假、随意毁约、挑剔工作待遇、不愿做基础工作、频繁跳槽等。

三、职业素质缺失的成因分析

1.对“科学主义”思潮的误读。20世纪,“科学主义”思潮侵入大学,昔日辉煌的人文教育受到冷落,甚至贬抑,“职业至上”“技能至上”统治了高等教育。虽然科学主义对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片面强调科学教育就会失去其自身应有的科学精神――启真、启美、启善,人文精神的式微成了科学主义发展的代价。在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关于人文精神的熏陶、道德品质的塑造等内容被打入了高职教育的“冷宫”。

2.功利主义驱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把人才培养目的简单地设定为“制器”而不是“育人”,具体表现在教育实践中,只考虑岗位特殊技能的要求,强调教育的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高职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在功利主义的驾驭下,过度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专业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3.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存在缺陷。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缺少系统体系,学校内部、校企之间没有形成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合力。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学校与企业相对独立,人为割裂了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仅依托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缺乏学生素质培养的计划,缺乏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策略

1.转变办学理念,实现“三育人培养”。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理念,转变职业教育是“技术教育”的观念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正确审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确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这种多元、复合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理性思维与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高职学生顺利完成从 “工具人”到 “社会人”再到 “职业人”的转变。

2.遵循养成规律,实现三阶梯递进。三阶梯递进是指“在遵循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规律的基础上,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分阶段融入高职院校三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整体设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体现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①具体如下图所示。

3.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三课堂联动”。“三课堂联动即将职业素质教育任务分解到课程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日常养成训练的第二课堂和专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②首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职业能力训练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按照职业素质的各种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最后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通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实境耦合”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4.鼓励全员参与,实现“三载体管理”。从学校层面看,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教师或者企业,而应进行顶层设计,改革课程和评价方式,构建全面科学的“职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尝试探索,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课外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层次化的评价模型。从企业层面看,要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形式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前端,企业指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共同组织管理。从教师层面看,要切实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增强教师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成为合格的“职业指导师”。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5.体现职业精神,实现“三文化”融合。外在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下自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③这里的文化即校园、行业、企业在内的特有职业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围绕要“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业技能竞赛、专业社团活动、创业模拟公司、创业典型进校园、学术报告、科学文化艺术节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校报、校园网、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宣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心理素质;通过在校内张贴企业文化警句标语、工作操作流程图解、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使学生自觉地认同行业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注释]

①②俞立军.“全景式”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1(17):92,92.

③潘懋元.黄炎培职教思想对当前高职发展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50.

[参考文献]

[1]戴艳,朱雄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的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6).

[2]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200804950

7.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RqcGpYclhKSFlRUDE1anZpSzI0azYzR2s1VkV5OTJRc2k1NGhkS

3E3L0ZUMXlXQnhV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

HtwkF4VYPoHbKxJw!!&v=Mjc2MTFNcUp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

第9篇:培养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培养;因素

1职业素质相关理论概述

1.1素质

教育学所讲的素质侧重于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和环境影响如社会、教育、家庭等方面因素。素质的形成不仅是人自然属性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的认知和实践内化为稳定而内在的素养和潜能。

1.2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下,在从业过程中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进行学习、积累、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1.3影响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高职院校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在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功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要注意到影响职业素质培养的各方面因素因势利导从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包括:观念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教学因素,等等。

2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根据调查显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而是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记住或者是考试的分数。这些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没有生气,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却丢失了一次在课堂上提升自己关键能力的机会。(2)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与现代高职教育存在差距。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这种讲授方式传递知识的方法单一、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3)缺少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学校里大部分老师都不是很清楚职业素养能力的内涵。这说明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能力观教育而这会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职业能力产生理解偏差如此的情况下培养出的职业能力必然是不全面的。(4)在对高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职业学校存在以下现象,一方面是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教师数量有限,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绝对数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这一现象说明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师生比不足能全面投入到实践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5)学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不足。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是过于随意变动性强经常是今年设置明年取消专业发展缺乏连贯性;另一方面是为求升本求大求全专业设置结构没有突出学校特色。不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一种对学生的不负责这些院校往往在办学上只看到学校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学校的长期发展对学生素质培养缺乏关注。那些不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专业最后往往只能取消或者低质量运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学生素质培养的不足又进而导致就业困难。

3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出了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对这些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总结出的问题不是单个高职院校的个别问题而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的开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应该详细分析其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在职业能力备受企业关注的今天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但培养效果却差强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对职业能力的概念不清楚。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直接将职业能力看作是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比如专业实践课中关注的只是学生能否完成特定的任务却忽视了学生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是否有所反思等。

3.2高职院校不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高职学校采用的主要是传统本科的方式,教学上以讲授式为主评价手段上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教学虽然简便易行容易为人接受但实际上却与灵活的职业教育不符更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符。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低但是这种教育也许在普通教育还有市场但在职业教育却是问题重重。对于理论课或许我们还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但对于实践课、职业素养课、职业道德课等却是弊端多多。

3.3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不足

课程内容关乎职业素质培养的成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课程内容难以适应职业需求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教材建设不足很多专业能够选用的教材非常有限。同时在学生的眼里职业素养课程太虚不像专业知识实际极易忽视。矛盾明显学校要求学生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却轻视开展职业素养课程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开展不尽人意存在短板。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意义突出一个是社会能力的重要内容一个是方法能力的重要内容如此存在短板实在令人担忧。

3.4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合理

高职院校所聘用的教师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教师,应该在具有教育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相应专业的实操知识和经验即具备“双师”特质。同时在教学的开展中还需要引进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对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本身就缺乏引进动力兼职教师的管理本身不方便况且也不易引进。

3.5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对学生而言进实训室也是畏首畏尾各种严格使用规定。如此就导致实训室使用不足没有达到教学效果最终通费了实训资源。缺乏优秀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习的训练开展实训室的良好使用离不开优秀指导教师的指导。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要求出发,社会对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无疑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风伟.基于用人单位评价的中职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示范学院,2014:1-54.

[2]藏桂美.浅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5,(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