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秦海近日介绍说,根据工信部最近一项研究成果,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投资和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达到18.56%,信息通信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秦海在2012年中国电信业创新大会上说,根据工信部测算,近20年来我国每年GDP增长中0.7%到0.9%是由信息通信产业带动的,信息通信业在当前扩大内需、调结构、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还将大有可为。
近几年来,在新技术、新业务的强力带动下,我国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正在推动信息通信业加速转型,行业纵向整合、横向渗透的态势进一步加剧,大发展、大变革、大融合成为行业主旋律。
中国电信总经理助理郭浩表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扩散,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生产组织和制造流程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核心的新的产业变革,促使实体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本次电信业创新大会的主题是“创新与社会信息化”,与会专家和代表均认为,我国电信业应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部署,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探索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同时,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出席开幕式,并在2012中国新材料产业高层论坛做了题为“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旨报告。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实践 深圳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089-04
[作者简介] 汪云兴(1984 ― ),江西婺源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阮萌(1967 ― ),广西藤县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强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划和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4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1.88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5年年均增长约20%,约为同期GDP比重增速的2倍。实践证明,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对于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一、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符合一般产业的共性规律,也具备新兴产业的个性特征,更拥有其自身的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动态性、全局性、长远性、风险性等特征会影响着其规划问题,对于规划方法选择、发展重点遴选、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支持等有着特殊要求。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就需要国家或地区从战略层面给予全局考虑,而不仅仅只考虑产业发展规划问题;动态性就需要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考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支持手段的动态调整等;长远性和风险性就需要政府在规划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近期“显绩”,而也应当注重远期发展的“潜绩”,同时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要加强转变职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让企业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等。
“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仅就规划本身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发展方向上,存在区域趋同、重复布局、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由于没有长期的发展思路和统筹安排,各地投资盲目、产能严重过剩,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2011三年间中国光伏企业数量增长近5倍。在发展目标上,存在需求导向、区域攀比等问题,一些地方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时,一方面结合了当地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计划,另一方面还考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以及与有关地区的总量比较,以此来综合制定发展目标。在政策制定方面,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特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在税收、人才、土地、等方面实施了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发展。但从企业调研所反映的政策需求来看,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给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政策体系,避免政策有失公平,防止政策碎片化。
二、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践
(一)以市场发展需求来明确规划主要内容
深圳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过程中,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判断法、数学模型法等各种方法,逐步积累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范式和思路。从规划理念来看,由于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是各类产业经济活动的最终承载主体,产业发展水平实质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合体现,因此深圳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始终将调研企业、分析企业、培育企业、发展企业等贯彻规划全过程,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从规划内容和架构来看,深圳编制出台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基本包含发展基础与形势、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五方面内容。此外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表现形式丰富,使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重大工程和政策需求等内容更加突出和清晰。
(二)以市场发展方向为重点明确发展导向
深圳在编制相关专业规划过程中,深入开展企业调研,从企业所在行业情况和优势特色,全面了解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和优势,以此来选择具体的产业及其细分行业。一是始终坚持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和深圳特色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在相关产业细分领域,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选择了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并符合深圳发展方向的细分领域,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在产业界定方面,更加侧重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产业发展重点的论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重点的开放性,并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进行适时调整。
以互联网产业规划为例,深圳依据咨询报告、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专家意见,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细分行业进行归类合并和调整。提出重点发展互联网基础服务业和互联网应用服务业。其中,互联网基础服务包括接入服务、域名注册服务(DNS)、设备托管服务(IDC)和网络加速服务(CDN)等;互联应用服务包括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网络内容、网络通讯、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其他新兴互联网应用服务。以新材料产业为例,根据国家有关分类体系,深入分析各省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结合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实际,充分征求业内专家、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意见,提出了支撑领域、优势领域、新兴领域三大重点领域。
(三)以整合企业计划为核心制定发展目标
深圳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既考虑了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又考虑了产业特色目标;既制定了近期目标,又提出了远期定位;既运用自身产业基础加以推算,又结合了发展环境加以佐证,尽可能客观制定发展目标。从近几年深圳实施情况来看,各项规划目标总体进展良好,个别指标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以互联网产业规划为例,深圳主要对典型企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进行调查,并对有关协会、企业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得出产业基础数据。关于产业增速及目标的测算,主要是根据重点企业抽样调查测算数据,并参照全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发展速度的预测,以及有关专家、企业和协会的预测,提出了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和目标。以生物产业为例,深圳结合生物领域发展情况,在创新药物、生物医疗设备等细分领域提出了具体目标,并提出在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方面,成为以生物医疗设备为突出特色、世界重要的生物医疗产业集聚区;世界领先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中心、中国领先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和药品制剂出口基地;中国领先的转基因农作物、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南中国海地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中国领先的水处理、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等特色目标。
(四)以弥补市场不足为导向制定配套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专项资金、自主创新、人才政策、融资政策、重大项目、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政府采购、营造环境等方方面面内容。深圳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为核心;二是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根据深圳相关细分行业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培育和发展制订有关政策措施;三是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着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研究制订政策;四是注重与现有政策衔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系统性;五是从需求侧出发,加快推进相关应用示范,着力培育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规划和政策的实施,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和规划建议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过程中,无论是发展方向及重点,还是发展目标及政策等都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同时以“负面清单”思路厘清政府不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以此达到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平衡。在总结深圳“亲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规划提出四点建议:注重因地制宜,加强规划统筹;注重远近结合,灵活确定目标;弱化政府扶持,完整政策体系;强化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环境。
(一)注重因地制宜,加强规划统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国家应加强统筹部署,树立“亲市场”规划理念,结合新形势,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制定“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加强对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引导和宏观指导,明确不同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开放创新,结合国家规划,从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行业,制定出台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注重研究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针对产业新变化,适时调整发展重点和政策内容,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注重远近结合,灵活确定目标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必须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要结合空间时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经济长远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制定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定位。在制定具体定量目标时,建议将预测周期定为2~3年,尽可能使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接近;在制定远期发展定位时,建议将预测周期定为5年;在确定宏观战略时,一般可将预测周期定为10~20年。此外,在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时,可根据不同细分产业的本质和特征,制定能够反映产业特色的发展目标。
(三)弱化政府扶持,完整政策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阶段,总体上要区别对待,弱化直接财政扶持。加强“需求侧”政策创新,注重“供给侧”政策配套,形成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对于市场主体先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等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行为,给予适当财政资金扶持。对于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人才保障、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等,建议政府尽可能采取非财政资金补助方式,更多地通过创造市场需求、给予配套便利等间接引导型政策给予支持。与此同时,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从全局系统角度出发,制定涵盖财税、金融、人才、土地、创新、市场、示范、改革等全方位系统支持政策,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给予分类扶持。
(四)强化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环境
有学者认为,产业政策的强化必然导致竞争政策的弱化,这对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产业政策的效率会越来越低,负面影响将会随之增大,政府直接扶持政策的内在缺陷在某些领域和环节会逐步显露,这就要求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重点要转向竞争性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首先要强化市场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政府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再次要优化政府政策执行方式,建立公平透明的财政资金扶持管理办法,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改变社会上所谓的“分项目、分资金”传统方式。最后要加强规划政策执行的监管和绩效评估,鼓励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Z].2010-10-10.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Z].2012-7-9.
[3]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Z].2009-9-16.
[4]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Z].2009-12-28.
[5]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Z].2011-12-29.
[6] 李若馨,陈静.目标增速倍超GDP各地新兴产业投资“抢跑”[N].中国证券报,2011-2-15.
[7] 骆祖春,范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11,7:35-38.
[8] 赵西君,吴殿廷,何燕,宋金平. 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模式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1,16(3):59-64.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提升全区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特提出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市《关于促进我市产业调整与优化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加速区域经济整体调整优化升级的目标,准确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突出城市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政推进、服务推动,促进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全面提升现代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粮油加工、仓储物流、港口机械、船舶制造和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构建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更强、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更高、能源资源消耗更低、规模支撑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彰显中心城区优势,紧抓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契机,加大服务业重点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优化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服务业外包、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科技孵化、科技研发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
2.坚持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相结合。制定和落实有效激励措施,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加快推进现代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粮油加工等现有传统主导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
3.坚持规模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相结合。进一步突出规模企业在产业调整优化中的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通过融资上市、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壮大。加强对业绩良好、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信息缺乏、管理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
4.坚持对外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引资引智并重,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招商,大力引进具有先进设备和核心技术的项目落户。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加速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三、主要举措
1.加快扩张产业规模。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功能集聚区,加速建设工业园区的金属压延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谏壁地区的粮油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新民洲港口产业园的船舶制造、港口机械和港口物流基地,学府路高科技孵化研发、软件服务外包集聚区,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支持企业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和企业向“两园三基地”集聚,推动传统散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使“两园三基地”成为我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
加速培植规模企业。加大对鼎胜铝业、鸿泰钢铁、中储粮、港盛重工、绿洲、科捷锂电池等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促进其在发挥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引导和促进资金和资源向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中小企业集聚,积极培育规模骨干企业。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工业销售超亿元企业40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50亿元企业5家,100亿元的企业2家。
2.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坚持把发展以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支撑。结合绿洲新能源、科捷锂电池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企业优势,研究把握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重点在新能源和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和环保产业方面寻求突破。全力推进绿洲新能源、科捷锂电池项目建设,在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联产业及高端延伸上引进新项目,加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支持大元生物科技、蓝德特生物制药发展,培养高尖端、高附加值的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发挥弗玏数码安防系统项目、正恺电子研发的用于解决3G和无线局域网兼容建设问题的新型多频合路器、惠通集团研发的微机电系统近红外光谱仪等项目的领先优势,在计算机及通信、新型元器件产业上求突破。敏锐把握环保产业发展等新产业发展动向,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力争到2012年,形成新材料新能源、软件服务等多个重点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家。
3.加快提升扩张传统产业优势。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运用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升级扩张。从我区传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改造。加快推进鸿泰钢铁400兆帕钢筋技改、宝华半挂技改扩产、震东电光源搬迁技改等项目。结合“数字”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倍增作用。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先推荐国家、省级重点项目,优先重点安排各项专项资金。实施10家企业信息化示范带动工程、百家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到2012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48%,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超过80%,其中30%以上的企业达到中高级信息化应用水平。支持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到2012年,全区力争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级以上名牌20个,品牌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0%。深入推进“质量兴区”活动,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夯实创建名牌的质量基础。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制定并执行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国家建设物流九大区域、十大通道为契机,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中储粮粮油仓储、宝华危化品物流基地、新民洲港口物流基地等物流基地。到2012年,物流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依托软件园等载体,重点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扶持和推动产品设计、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以及金融、信息等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生产服务业专业化,把学府路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集高科技孵化研发、科技服务、软件外包为一体的集聚区。
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放大提升大市口中央商务区辐射集聚效应,加速推进大市口综合商务中心、华地国际购物中心、百富商业中心等一批龙头型大项目,培育发展一批精品旗舰店群,吸引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落户,进一步巩固商贸服务业在全市的领军地位。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合理服务业项目布点。重点发展一批中高档商务楼宇,打造第一楼街步行街、龙吟坊、优山美地商业街等特色街区。挖掘滨江山水文景资源潜力,抢抓机遇发展文化旅游业,拓展沿江、沿路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皇冠假日酒店、宜必思酒店等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设“宜居”。
5.转变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招商选资引智。对照国家和省市产业振兴规划,更加注重招商选资,把好项目引进的标准和企业入园区门槛。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引进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环保水平优和税收贡献强的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高新技术项目批次。围绕现有企业、产业紧缺人才和引进项目、产业发展需要配套的人才,建立人才引进项目库,落实市、区各项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构建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重点引进建设高层次人才、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继续鼓励扶持创新创业人才在我区投资、合作、引进项目,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工作,力争引进更多的人才和项目落户。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使更多企业自觉积极地走上依靠科技创新谋生存、求发展道路。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到2012年,争取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以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技改和基地建设为关键支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高创中心、中安创新创意大厦、象山科技园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提高企业创新研发应用水平,确保每年申报审批技术专利不少于250项。2009年完成技改投入50亿元以上,2009-2012年每年推进5家以上的企业技术改造,每年技改投入增幅不低于25%。
加强节能减排。严格禁止投资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限期淘汰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落后生产能力。对不按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煤以上或用电量2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全部实行节能评审。在所有规模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模式,每年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5家,确保2009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达4.9%以上。2010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范围内4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等指标处于全市先进水平。
提高承载能力。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升项目承载力。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雨水泵站、续建道路和港口产业园“一纵两横”道路、110KV变电所等项目。加快推进拆迁,拓展承载空间,为重点项目落户提供有利载体支撑。积极抓好人才集聚各类平台建设,加强跟踪服务,提升软件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培植壮大已落户软件企业。加快培育归国博士创业园,引进更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落户投资创业。多元化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大体量的载体和平台,力争3-5年内,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高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四、政策保障
1.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排出一批重点行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各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其他规划的衔接。做好工业园区、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工作。抓好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充分考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前瞻性规划并建设一批道路、电力、物流、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2.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定期由区发改、科技、财政、外经等部门,按照国家、省市产业振兴规划导向,围绕各级各类申报项目,有针对性地做好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争取工作。统筹安排区级部门现有财政性资金,加大对规模企业培扶、服务业引导、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建立统一的产业调整和优化的专项资金,集中兑现全区产业调整和优化规划所涉及的规模工业、现代服务业培植、高新科技企业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贴息、清洁生产等各项奖励政策,重点用于扶持奖励符合我区产业调整和优化定位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每年专项资金增幅高于当年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编制《县战备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和不断壮大规模。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2013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2.48亿元;98户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58.42亿元,实现增加值16.36亿元。2014年1-9月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0.71亿元,同比增长30.17%。
2、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
通过以节能评估审查为着力点,倒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我委严格按照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委内工作程序》要求,启动节能审查工作,对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节能审查情况进行了集中排查,对未作节能审查的项目要求补做节能评估。截止目前,共对58个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其中:鹏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钢渣综合利用年产40万吨铸(锻)件项目、泽达创意产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已进行专家论证审查,另有56个固定资产项目已进行了节能登记表备案。
3、加强项目前期论证
以项目论证为抓手,从源头上促进项目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根据招商项目联动审批工作机制,积极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我委主要从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工艺设备先进性、节能、环评、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证,在项目落户和产业合理布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对梁式起重设备及铁路设备、年产1.6亿米绦纶布料生产线、塑料薄膜包装袋和箱包生产、LED照明产品生产、勇强模具、夯福模具等15个项目进行了论证。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合理建议,确保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县产业发展需求。
4、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十二五”期间我县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实现工业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市产业布局领导小组错位发展思路,对二产定位为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以奇瑞重工南方农机装备、宝骐新能源汽车、鹏程机械、模具制造检测平台、金牛变压器、顺荣油箱为龙头;电子信息以打造皖江区域电子信息基地为抓手,加快石英晶体谐振器、电子变压器、电子元器件等三大产业链建设,着力推进数字终端产业发展;新材料以永杰铜业、恒昌铜箔、电磁线缆为龙头,在原有铜基材料、光伏材料等产业基础上,着力引进电子级太阳能级硅基材料、电子级铜基复合材料、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三产定位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产业。其中:文化旅游,一手抓泽达创意学院和创意产业园、影视产业基地等各类文化创意项目建设,一手抓国家4A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和小格里生态等景区保护开发;现代物流,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拓展,完善物流网络,提升物流配送和仓储能力,以商贸流通、仓储和运输业为重点,将建设成为皖南特色物流中心。在发展以上主导产业的同时,不断壮大矿产资源深加工、食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市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要求,我委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先后完成了《县三产规划发展纲要》、《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县“十二五”商务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从税收等方面对三产项目实行优惠,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保险业金融机构3家,证券业金融机构1家。顺荣公司成功上市金牛公司改制工作加快推进,被评为第七批“中国金融生态县”。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宇航物流、江南国际、模具城、城东汽车市场园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物流项目,在建的现代粮食物流园、振运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大浦乡村世界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核心区实现整体对外服务。以产业招商推动产业发展,推动浙江泽达创意职业学院及创意产业园、影视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发展。
6、加大产业承接力度,以招商选资促转型
以科学推进招商选资为拉动,创新招商思维和方式,围绕重点发展产业,着力引进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大项目,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新方式。截止目前,今年累计签约项目共82个,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7.2亿元由浙江泽达创意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泽达创意学院及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由铜陵市永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电子信箱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由杭州宝骐投资有限公司、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亚夏(杭州宝骐)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总投资20亿元由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综合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5-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5亿元由中辰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高压LED照明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亚夏汽车商城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四川柯美特建材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20万吨新型PVC建材项目、总投资8亿元由浙江瑞世纪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影视产业基地项目。
二、存在问题
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
1、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特色不明显。纺织服装产业品牌效应不突出,附加值不高,属劳动密集产业,具有很强产业漂移性;食品加工产业门类分散,精深度不高,缺少领军企业,存在竞争风险;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加工方式单一,以粗放型开采为主,不利于资源节约和产业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不完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竞争力有待加强。
2、产业配套条件较弱。县城外向交通条件主要以两条国道和两条省道等公路为主,交通方式单一,高速公路、航道、货运铁路等运输基础条件簿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大规模承接。同时,产业要素配套条件较弱,水、电、气需求难以满足,用地紧缺、用工趋紧影响了大项目落户。一些资源性重大项目因开采技术不够成熟或采矿权利益未达成共识,影响了开工建设,如姚家岭铜矿采矿权问题、钾长石矿非溶性钾矿等。
3、土地瓶颈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受土地指标因素影响,项目用地紧张,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进程受到不同程度制约,对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也造成冲突。同时,我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至今没有获得上级批复,也延缓了下步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发展。
4、受节能减排影响,能源供应紧张。市政府下达我县“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3年下降17%,二氧化碳排放较2013年下降18%的责任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压力较大。受此影响,拉闸限电措施,对工业用电量造成一定程度压缩,不利于装备制造耗能较大项目布局和发展。
三、明年工作安排
1、加快载体承载能力建设,培育和壮大产业布局空间。
省政府批复县经济开发区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早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布局需求,为此,我县正在着手加快经济开发区整合弋江、三里两工业集中区扩区报批工作。不断壮大许镇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做好省级开发区批筹验收工作,形成“二区二园”模式。同时,不断完善园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功能。
2、改善县对外交通条件,构筑皖南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节点。目前,我县列入国家、省交通规划的重要通道项目有在建的京福高铁,拟建的铜南宣高速公路、漳河航道综合整治工程和徐黄高速公路等。同时,市政府也将我县作为民航机场、通用航空机场选址的首选推荐方案。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为县打造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的关键节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步拟实施以下项目。高等级公路方面:加快推进滁黄高速公路(南繁段)、(高铁站)至(高铁站)快速通道、至长江疏港大道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复工铜南宣高速公路。铁路方面:争取铜南铁路列入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启动至高铁站轻轨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水运方面:漳河航道整治提级工程列入省、市规划予以调整设计和建设内容。航空方面:通用航空产业园布点我县。开展通用航空机场民用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3、加强规划引导,把节能、环保和资源消耗作为产业承接和布局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依据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对招商项目开展前期论证,加强节能和环保审查,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户,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入区项目用地管理。
4、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36-0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 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原则与目标
(一)发展原则
1. 优势原则。立足保定市现有产业优势,选准方向和领域, 重点发展短期内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的项目。
2. 市场原则。 一个项目的优劣不仅由其产品性能决定,更要适应市场的供求法则,满足“经济性”和“需求性”的发展原则。因此我们在考虑项目发展的时候,必须引入市场原则,通过市场来鉴定项目的优劣。
3. 创新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既有“新兴”之意,也更加强调“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在经过一定时期的技术引进之后,必须将其“本土化”,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将其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使其完全为我所有。
(二)发展目标
按照《保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 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300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中国电谷”发展框架,电子信息行业、新材料行业、节能环保行业的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以上(见表1)。
二、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的战略分析方法,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弱势,O(opportunity)代表机会,T(threat)代表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见表2)。
(一)优势分析
1.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交通条件便捷,京广铁路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横跨东西,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加快建设,保津铁路已开工。“十一五”期间,已建成保津、保沧、廊涿、保阜等8条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一,张涿、荣乌等5条段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初步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保定地区矿藏资源较丰富。西部山区蕴藏着铜、铁、煤、锌、铝、金、银、钼、石棉、云母、石灰石、磁土、大理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是锌、石棉和大理石全国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曲阳县的大理石和磁土藏量大,质量好。涞源县金属矿藏种类和储量为全市之首;其中钼的藏量居华北首位。东部平原地区白洋淀周围的石油、天然气、地热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 一批优势技术和产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左右,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新能源为例,保定市已经在输变电设备及电力自动化、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储能和高效节能材料等领域实现了超常规、 跨越式发展,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例如以天威集团为龙头的特种变压器、 电力保护装置、 电力控制测试装置、GIS电力开关、互感器等配套设备,开发移相器、新型静止无功补偿器、 电气制动器等柔性输变电等产品; 以英利新能源公司为龙头的多晶硅生产项目; 以风帆集团、 天威集团为龙头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专用储能电池与储能装置等产品; 以保定惠腾风电设备公司为龙头的风电设备项目等。 这些为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保定市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以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为首的十几所院校, 以河北电力自动化研究所为首的几十所科研单位, 为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
(二)劣势分析
1. 产业规模过小,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在保定市,除了新能源行业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之外,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的产业规模都比较小。据《保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合计约为450亿元左右,尚比不上化工医药一个行业。产业规模过小、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技术研发能力弱、 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弊病都将制约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 缺乏技术创新信心和动力。 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但是新兴产业作为新兴的行业实体,其发展前景具有更大的不可预测性, 多数企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加之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对于技术的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3. 创新性技术人才的不足。 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的不同点就在于,其对于人力资源不再是“量”的考虑,而是“质”的要求,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从业人员。 反观保定市乃至河北省,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很少,高素质、 高水平的创新型技术从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加上京津地区对于保定市人才的“虹吸效应”,造成本地区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
(三)机遇分析
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从2009年开始,国务院几个部委召开多次会议, 商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就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战略部署。 河北省近几年通过调控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并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为倒逼机制,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突破。保定市在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 把做大做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按照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完善链条、聚集发展的思路,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把新能源及能源设备打造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占GDP比重10%以上的骨干支柱产业;把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保定市未来发展的先导产业,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重点扶持, 积极引导,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2. 传统工业对环境、 资源的压力促使新兴产业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传统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环境和资源压力, 目前我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 以资源消耗为支撑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了极度恶化的环境和频发的生态灾难。而新兴产业具有的资源消耗低、污染小、循环发展、综合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在全球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 必将成为各国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威胁分析
1. 国际及区域的竞争压力。在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今天, 世界各国及地区都把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国际及区域的竞争压力日益提高。新的周边环境和竞争形势, 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技术的不可预测性。 新兴产业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技术路线多样,形成主流的技术路线和产品需要经过市场的长期筛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对研究能力和投入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就目前保定市的情况来看,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还不是十分成熟,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3. 陷入“产能过剩”的陷阱。在国务院确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 个别地区出现了盲目跟风、恶意炒作等不良现象。到目前为止,已有近20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 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技术重复引进、雷同式布局、低层次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三、保定市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
根据SWOT分析法对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的定性分析, 可得出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见表3)。目前保定市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机会和风险同在。保定市新兴产业要想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利用其优势力量来克服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威胁,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1. 有机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利用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 技术装备较为先进等优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传统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接轨,在多个领域催生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产品换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完善金融和政策支撑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起步到壮大,都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其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存在较大风险, 不适于大规模投资和银行大规模信贷支持,因此,需要引入风险投资,打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市场化融资体系,深化科技、产业与金融合作。近年来保定市政府虽然从财政拨款和商业贷款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受现有经济水平的限制, 投入的资金很难适应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需要。所以,保定市应尽快制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贯彻落实意见, 同时配套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措施;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以及贷款评审制度,尽快建立包括社会资金投入和财政出资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技术的扶持和引导。
3. 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保定市境内虽然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 但就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而言, 科研能力强、 市场反应快的高技术人才,能够驾驭大工程、大型项目的人才,用商业经验武装起来的专业技术人才等,仍非常缺乏。保定市应尽快建立科研机构、 高校创新型人才向企业的流动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发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完善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实现和利益保障机制, 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型成果的奖励力度。
4. 坚持产业化路线。 根据保定市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布局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产业化相对成熟的新能源行业要走集中、集约、集聚的园区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5. 加强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科技含量高等因素,它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高新技术,只有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才具有活力和竞争力。保定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核心技术,加强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都应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参与和组建,依托产业集聚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的投入比重,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特别要在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6. 完善规划实施体系。 保定市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当中,如何保证它的顺利实施,如何完成既定目标,这就需要完善规划的实施体系,设立机制保障措施。首先,应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详细规划的编制,制定发展目录,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查统计和跟踪分析, 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 并采取及时和切实有力的措施来妥善解决, 从而指导和监督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健全和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积极开展评估工作,在规划中设立约束性指标,使规划不仅具有指导性、战略性,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要根据保定市总体部署,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要突出本地区的发展重点,形成较为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市场蛋糕,正在面临切分。
5月下旬,《财经国家周刊》从有关部委独家获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厘定为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根据目前的安排,本规划意见将在9月份下发,算上期间科研专题等的用时,如果再作调整,从时间上来讲,是来不及的。”一位参与新兴产业规划制定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这意味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基本已成定局。
七大领域浮现
从2010年年初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经过半年的意见征求,主要领域从7个扩为9个,现在又改为7个,但前后7个领域的产业内容已发生变化。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初步定于9月份下发,随后将陆续出台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作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在七大领域中,每一个大的领域中又确定了具体的分项。
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
“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
“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
此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
“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因为几大部委的领衔介入,此后的政府大规模投资也被市场普遍期待,所以这也被认为是继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又一个大型产业投资计划。
与“4万亿”计划有本质不同的是,此次投资计划指向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之前的‘4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角度,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而现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转向至新兴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讲,也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
版本变化
2009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工作刚刚启动,当时初步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
与现在的七个方向相比,“高端装备制造业”替换了“新医药”,将“生物育种”扩展为“生物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包含了原来的“电动汽车”,在其中扩展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项。
从2010年初开始,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文件就开始在多个部委及各地方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4月初,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成员部委开始了全国调研,该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组成,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高新司。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文件起草组也相应成立,负责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先是从原本的7个领域扩展到了9个领域,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两大领域。
上述方向的不断变化,折射出的是各个相关领域对于被列入产业规划的迫切心态。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海洋产业曾一度被看好,在“九大领域”版本中,海洋工程作为单独一项,而海洋医药等项,则是被分配到其他各大项中(比如海洋医药被列入“新医药”大项中)。而现在“海洋产业”没有被单独列示,“海洋工程”一项也被取消划入其他领域。
科技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刚研究员认为,规划出台后实施过程中需要直面几个核心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资金从哪来,政府投入的是引导资金,不可能包办全程;第二就是技术从哪来,如果技术还是依赖国外,改变不了给别人打工,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第三就是谁来做这个事情,是政府来做还是企业来做;第四,市场角度谁来拉动产业应用。
“在以往的产业实施过程中,恰恰就是这几个核心的问题都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赵刚说。
地方心思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出台之后,在推行过程中能否与地方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能否成为地方发展真正的内生动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施层面的最大拷问。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此前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相比,在推进过程中还是应该有明显的不同。”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规划办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专家胡树华说。
他认为,“十大振兴规划”是为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需要的产物,此后国家可以逐渐放手,让市场机制去调配资源,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国家应该有清醒的规划,更要有相适应的实施条例和细则来推进,在组织领导上至少应该成立国务院领导小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此间进行的调研过程中曾表示,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改委将推动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完善市场的准入标准,银行信贷也应向其倾斜,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
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逐步确认,地方上也掀起了一轮发展新兴产业的大潮,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令外界担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中意的传统产业,在改头换面后也进入了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
“现在不要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就连县与县之间都在激烈竞争,有的地方不分自己的能力、优势强弱一窝蜂上,这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浪费,大浪淘沙,最终还会是有科研投入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的地区会得到真正的发展。”胡树华说。
“新兴产业投入周期高、见效慢,缺乏核心技术,市场也尚未启动,超出了企业的能力,其实现在各界都还处于观望状态。”赵刚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迫切要改变的就是政绩的评价模式,政府要下这个决心,改变以往政策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问题。
产业规划密集出台
据统计,2011年11月份,共有18份“十二五”产业规划出台,仅11月28日一天,工信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就出台了包括《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内的8个产业规划。目前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还有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软件行业、家电、医药包装、节能环保业、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
据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和卫生部共同组织规划的生物医药规划在内的“四个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已经上报,预计的时间将在2012年初。
由发改委牵头,汇集环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央行等多部委意见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历经5稿,即将提交相关部门会签。
医疗行业也在近期密集出台了一批包括《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内的产业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等规划也将在近期出台。此外,通信业、文化产业等相关规划也已上报有关部门,预计将在近期出台。
“保增长”新动力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GDP增速从2007年的13%大幅下滑到9.6%,为了解决经济增速、工业增速快速下滑的问题,我国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功拉动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时至今日,在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有进一步衰退可能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也不可避免地再次走到了下滑的十字路口。专家普遍认为,加快寻找、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支撑,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的基础,更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为了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并以此作为我国下一轮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华融证券分析师肖波认为,以往我国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依赖国家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模式必须要得到转变,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为了转变现有的经济模式,这也是“十二五”规划出台的大背景。
此前,国家曾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按照近几年我国GDP发展速度及规模测算,预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达4.3万亿,2020年将达到11.4万亿,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增速,2016至2020年要实现21.3%的年均增速。
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家的发展目标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成长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长点,伴随2。12年进入经济调整期,我国经济增速与工业增长速度会平稳回落,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将超过整体工业增速约10个百分点。
掘金战略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密集出台,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觉,也让市场担心如此多的产业规划是否都能落实到位,不过日前有外媒透露,美国商务部部长布赖森称,中国已向到访的美国官员确认,未来5年计划对战略性产业投资1.7万亿美元(约1018万亿元人民币),此举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力图让增长动力向清洁和高科技产业转变的决心。
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支持将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产业规划的陆续,市场将掀起一波“掘金潮”。
机构普遍认为,由于政策微调的反弹行情已经告一段落,在政策出现实质性放松之前,市场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业绩稳定的大消费行业以及政策导向明确的新兴产业。
瑞银券在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中国市场目前已体现出对传统周期性板块的抛弃和对消费新兴行业的青睐。2012年,投资机会更多存在于主题横行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中。
(一)产出实现快速增长,增速逐月波动较大
2011年,得益于一系列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的作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初步统计,2011年1―11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实现总产值82386.62亿元,同比增长23.1%。逐月看,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受2月份春节长假的影响,总产值由1月的6181.74亿元回落到5445.41亿元;3月份,增速达到25.7%,为2011年各月最高;之后同比增速进入下降区间,5月份为19.4%,比3月下降6.3个百分点;6―8月,基本保持平稳增长;9月后再次呈现增幅下降趋势;11月份,达到全年最低(18.6%)。8月份以来增速的持续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营业收入平稳增长,部分行业盈利能力亟待增强
2011年1―10月,全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1369.7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利润3407.59亿元,同比增长9.82%。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利润率较高,分别为9.89%、9.07%、8.72%;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利润率较低,分别为2.33%、3.11%、3.56%。总体上看,全年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利润率仅为4.77%,比上一年下降0.64个百分点。总体利润率偏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特别是具有出口导向型特点的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依然未摆脱低端环节。
(三)出口占比大幅下降,外需市场拉动作用减弱
初步统计,2011年1―11月,我国高技术产品累计实现出货值38404.61亿元,同比增长15.41%。与上一年相比,降低了10.73个百分点,这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环境更趋复杂、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有较大关系。从高技术产品出货值占高技术产值比重看,2011年比“十一五”平均值下降6.12个百分点,比2010年(49.12%)下降2.5个百分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下降与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有较大关系。2011年上半年,在美国发起的30起337调查中,28起案件因专利侵权而被,涉及中国的案件共15起;在15起涉华337调查中,涉及高技术产业的多达10起,其中,电子工业为8起、医药工业为2起。
(四)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低端,技术创新贡献率有待提高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多集中在加工组装环节,呈现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2011年1―11月,全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吸纳就业人员1114.72万人,同比增长11.47%,与2010年同期基本持平。就业增速与产值增速为48.6%(1―10月),比上一年同期又提高了1.24个百分点。从地区比较看,东部地区就业增速与产值增速之比为36.74%,较2010年(49.15%)下降12.41个百分点,技术进步推促产业升级的趋势更为明显;而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增速与产值增速之比分别为61.53%和59.84%,分别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13.55和35.87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产业的劳动密集性特征。从利润率水平看,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率仅为4.77%,比上一年同期下降0.64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利润率(6.04%)低1.27个百分点,基本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加工组装阶段。从劳动生产率看,1―10月仅为66.19万元/人,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78.96万元/人)低12.77万元。以上三组数据基本表明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不具有产业技术水平高、收益高的特征,而是表现出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的特征。
二、201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运行趋势判断
(一)投资大幅增加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调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规划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许多省份目标则定在10―20%。2012年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全面启动年和推进年,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将相继实施,产业投资将大幅增加。从政府层面看,将集中增加公益性较强的各行业技术研发阶段投资,包括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内的公共技术开发平台、重大技术专项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和领域。其中,中央政府或授权经营的中央企业将重点向属于全国受益的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节能环保设施、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空间基础设施、新能源电网建设等。
(二)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氛围趋好
进入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信息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专项规划。在管理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将加快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等。另外,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对项目的资金支持额度超过其他专项。以智能装备产业为例,已有河南、山西两省各一个项目纳入专项资金计划,分别获得0.7亿元和1.0亿元补助资金。为了支持新材料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有关部门着力实施“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项,务求在3年内在5个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力争到2015年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全国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
(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展望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将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若欧洲银行系统发生金融危机,将影响到美国、亚洲、南美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也将通过全球贸易和资本市场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更大下行压力。世界经济将延续2011年的低速增长局面,甚至出现衰退。亚洲开发银行2011年底预测,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速为0.5%,美国为2.1%,并有可能引发又一轮全球经济危机。欧美市场是我国高技术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经济增长放缓将极大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扩大内需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应当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另外,2012年,美国、欧盟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出口信贷、能效标准、绿色环保标准等方面或将掀起新一轮更深更广的保护主义政策浪潮,将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形成制约。还有,2012年是美、俄、法、韩等国总统选举年,对选民最为关注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等问题,候选人将一定程度上实施限制进口扩大的政策。
除以上外,201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将受到贷款难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和制约。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增幅可能在15―20%区间。
三、政策建议
(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
加强研究全球动态,注重监测分析,关注各环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本要求,防止盲目摊开,一哄而起,避免“”式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认真研究苗头性问题,注重制度设计,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合力,避免因“包办”而造成“越位”。集中研究国内发展特色,避免不切实际地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突出抓好规划政策的制定落实,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分工,尽快制定实施细则,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积极开拓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空间
针对国际主要经济体外需市场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等问题,更加重视内需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国内市场的培育和综合性扶持。加快研究制定鼓励消费、应用高技术产品的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一步开展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示范,加快构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智能电网、“两化”融合、医疗信息化等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开拓相关产品的市场空间。继续探索有利于“三网融合”的行政管理体制,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域管理体制,研究解决新技术应用、新业态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开拓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空间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继续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三)优化完善财税金融环境
充分利用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市场培育工程。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在种子期和起步期的资金不足问题,以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考核机制,改变单纯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考核内容,将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推动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完善中小高技术企业担保体系,特别是抓紧研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担保机制。鼓励银行信贷向高技术产业倾斜,积极为高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援助贷款、软贷款、硬贷款等各类金融服务。继续支持和完善中小高技术企业联合发行债券的途径。积极推进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适时将试点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支持自主创新和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发行上市,推动适合高技术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
(四)提升改善产业创新能力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培育新材料、软件、服务外包、商务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未,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新兴产业企业超50家,产值达20亿元,占现代服务业产值的25%以上。
2、建成新兴产业集聚区(科技产业园)3个,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3、引进和培养一批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其中: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名,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50名。
二、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工作举措
1、加快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以创意68、淮海创意设计谷、金驹物流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加大对创意68产业园项目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平台和区政府专门设立的创意文化专项基金,积极引进一批从事创意设计、动漫制作、形象设计和科技服务的机构入驻。围绕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打造占地727亩、总投资12.11亿元的金驹现代物流园项目。
支持金驹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联合建立“金驹物流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努力将金驹现代物流园建成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整合集成平台、现代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和物流与供应链集成平台。围绕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推进淮海创意设计谷项目的建设,依托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生物化工、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物联网等专业,重点培育新材料、动漫设计与制作、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等产业。同时,积极引导我区科技型入园集聚发展。
2、形成培育新兴产业的强大合力。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建议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科技的区长任组长,成员由区发改经济局、区科技局、区招商局、区财政局、区人保局等部门组成,下设推进工作办公室,建议由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区发改经济局、区招商局、区财政局、区人保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