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渔业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智慧农业的内涵
智慧农业目前没有标准的定义。下面列举一些学者和专家给出的他们自己对于智慧农业的理解。
在2009年的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上,北京农信通公司董事长李愚对智慧农业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智慧农业是指通过计算机、物联网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使农业生产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方向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周国民在《浅议智慧农业》一文认为智慧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结合,更加智慧提高农业系统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有效降低能耗和环保的农业发展目标。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与传统农业或者在农业中引入简单的信息化手段相比,智慧农业属于农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其内涵主要是通过智能化实施采集农业生产环境并对生产环境进行控制,对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并通过智慧农业系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化服务。通过智慧农业将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管理和规模经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智能化决策系统??用到到农业生产中,使传统农业生产逐步提高到智慧农业生产阶段。
2 智慧农业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智慧农业感知层
该层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场景中各种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进行智能控制的信息的接收和执行。可以通过各种设备(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设备)采集的农业现场的信息包括很多种。
(2)智慧农业传输层
传输层是智慧农业的神经中枢,该层的主要涉及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信息,通过物联网网络进行汇总,并将各种农业信息进行融合,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智慧农业信息平台网络。网络层包含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的网络、信息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等。
(3)智慧农业应用层
该层涉及的任务是将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根据信息进行分类和数据挖掘,为农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并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农业生产智能化和智慧化。
3 智能农业温室大棚设计
智慧农业系统将将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常见的设施就是智能农业温室大棚。
3.1 智慧农业温室大棚系统结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是将无线传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电机设备、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以及用户终端设备等组合起来,远程采集温室内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通过各种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对温室内的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远程诊断,能人工或自动操作远程物联网智能设备、进行系统配置,实现远程适时便捷的控制功能。温室管理者也可根据采集的信息或处理分析后的数据,利用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如手机)终端进行远程操作,选择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设备控制功能。
从系统组成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大棚涵盖了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三层结构,即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层及智能应用层。
3.2 Zigbee网络
作物生长的各种环境参数如温度、温度、光照、PH值等需要对应的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以便系统的分析与处理。Zigbee网络是一种点对点网络,可应用于有线设备难以部署的区域,它不需要固定网络支持,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农业农情监测上具有突出的优点。Zigbee定义了三种节点:Zigbee协调节点(Coordinator)、路由节点(Router)和终端节点(End Device)。
3.3 网络传输
温室大棚现场、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之间主要依靠3G网络和Internet实现相互通信。我们可以把传感器网络、摄像(照相)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3G网关转发至运营商的3G网络,最终传输到位于Internet上服务器的智能大棚管理系统。
3G网关(Gateway)是通过3G网络接入互联网设备,是物联网温室大棚现场与互联网连接的枢纽。通过3G网关将3G移动通信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PLC电机控制设备等融合起来,将物联网系统中不同速率、不同类型的应用业务提供一个适合的网络传输平台。3G网关感知来自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设备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感知,对相应PLC电机设备的自动和手动控制。
4 软件设计模型
根据智慧农业生产需求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将该智慧农业系统软件设计划分为用户界面子层、业务逻辑子层、应用服务子层三层。用户界面子层是人机交互的接口,业务逻辑子层是系统的核心功能部分,应用服务子层是包含信息存储和网络通信模块等。
一、交通运输业试行营改增的税制变化
税率的变化和计税方法的变化是营改增政策在交通运输服务领域体现出的最主要的税制变化,在四大类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应税服务中,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的税制变化是最彻底最明显的,营改增政策试行后,这两大类服务的税率都由之前的3%变为之后的11%,且都按照一般计税方法征收增值税;而陆路运输服务和水路运输服务这两大类应税服务的税制变化情况则比较复杂,税率的变化和计税方法的变化都与不同的服务业态相关,在陆路运输服务中,道路客运服务在营改增后的税率由3%变为11%,计税方法也改为进项税抵减销项税的一般计税方法,而如轨道运输、长途客运等服务税率在营改增后则没有发生变化,仍按3%税率征收增值税,计税方法是不进行进项税抵扣的简易计税方法;水路运输服务的税制变化更为复杂,主要分为国际海运、国内运输、轮期租和轮客渡等业态,其中,国际海运服务在营改增前免征营业税,因此,虽然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但营改增后按零税率计税,也就是说,营改增政策对国际海运服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国内运输服务是水路运输的各种服务业态中税制变化最明显的,税率也是由3%变为1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轮期租服务的税制变化也比较明显,与国内运输服务不同的是轮期租服务的税率是由5%变为11%,轮客渡服务的税制变化与陆路运输中的轨道运输等服务的税制变化相同,都是按税率3%的简易计税办法征税。
二、交通运输业试行营改增的会计确认变化
1.营改增差额征税的会计确认。
营改增的差额征税问题是由营改增政策行初期试点的局部性导致的,交通运输业在试行营改增政策之前,有一部分业务实行的是营业税差额征税办法,试行营改增后,理论上这部分差额征税业务应该可以通过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来实现与原来的营业税差额征税相同的避免重复征税的效果,但是,由于营改增政策试行初期,试点范围仅限于部分省市,因此对于与非试点地区纳税人有业务往来的试点地区纳税人来说,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政策来实现原来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效果,由此产生了营改增的差额征税问题。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1〕111号)的规定,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所提供的应税服务中,如果有在试点前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的应税服务,那么在营改增政策试行后,该部分服务应该确认的销售额,等于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支付给非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从这一角度来说,营改增的差额征税主要是用来抵减应纳税收入,而对于差额部分所减少的应交税费则用来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对于这一问题,一般纳税人需要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下新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在进行会计确认时需要将由于差额征税而导致的少缴的增值税额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不同,不需要设置新的科目,只需将少缴的增值税额计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即可。
2.发生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确认。
对于兼有增值税应税服务的试点一般纳税人,期末留底税额是这类纳税人在营改增后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这类纳税人在开始试点之前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在试点开始后应该作为进项税转出,不能抵扣销项税,应该先在备抵类账户“增值税留抵税额”中确认,如果后期还能够发生这种增值税应税服务,这些留抵税额才可以抵扣这些增值税应税服务产生的销项税,否则就不能进行抵扣。例如,A公司是营改增试点地区的一家交通运输业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营改增政策,该公司在营改增之前属于兼营增值税应税服务的一般纳税人,2011年发生期末留抵税额3万,2012年1月发生销项税额共3万,进项税额共1.2万,其中,原有的增值税服务发生销项税额2万,营改增项目发生销项税额1万。在本例中,2011底应将3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先计入“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借方,2012年1月份原有的增值税应税服务销项税额占总销项税额比例为2/3,因此该部分应税服务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2×2/3,为0.8万元,本月进项税额中剩下的0.4万元属于营改增项目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而2011年的3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只能与0.8万一起抵扣原有增值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本期可以抵扣2万元减0.8万元,为1.2万元,这样期末留抵税额还剩3万减1.2万,还剩1.8万没有抵扣完,即增值税留抵税额账户有借方余额1.8万。这样以此类推,直至“增值税留抵税额”账户余额为零。
3.取得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确认。
营改增政策的试行是逐步进行的,由于各地试行营改增政策的时间不同,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的部分试点行业实际税负出现暂时性加重的情况,这就可能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方式加以支持。如果公司申请了这部分资金,那么在收到资金时,应按实际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并确认营业外收入。
4.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的会计确认。
巨头做生态中小创业者依赖资本站队做选择
尽管如此,但互联网巨头却依然热情不减,比如迟迟未出手的腾讯日前也基于智能硬件推出TOS+开放平台。腾讯COO任宇昕表示:“腾讯希望加入到开放的智能硬件生态,开放免费的智能硬件平台,共享账号体系,分享资源,建立立体商业模式。
截至目前,BAT三巨头均已经涉足智能硬件行业,我们看到,阿里整合了集团旗下天猫电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宝众筹三个业务部门,成立智能生活事业部,全力推进智能产品。腾讯推出TOS+开放平台,微信要做连接器,志在建立创业者接入平台。百度针对创新智能硬件的有“BaiduInside”计划,有Baidu Inside平台、以及基于智能硬件聚合销售推出了百度未来商店,以及针对健康监测领域推出了dulife平台。另外,京东有硬件孵化计划JD+、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一直在无边界的布局扩展。另一边,则是中小创业者纷纷退出,新人又纷纷扎堆入场,从不知名的智能秤到智能水杯、智能手环、智能路由器、智能儿童体温计、智能插座等各种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分工似乎已经比较明显,互联网巨头型公司,有平台有技术有大数据优势有用户资源,往往都会着眼于长远,在生态建设上发力。中小创业者则在巨头所拥有的优势端缺席,缺平台,缺资金、技术与品牌,只能仰望巨头做生态,他们也只能做选择,选择适当的时间节点与被巨头暂时忽略的垂直领域的项目,并同时依赖资本市场输血与产业链的合作。
今年有相关机构了一份《中国智能硬件趋势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智能产品市场的销售额近10亿元,但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融资金额达47亿元。智能硬件初创企业高度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的本质浮出水面。而智能硬件的中小创业者清楚的知道,投入的资源与切入的时间节点不对,资本链条断裂,就会很快死掉。
中小创业者的天然弱项:欠缺支撑硬件的信息服务与内容生态体系
与手握用户、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能力等核心优势的巨头相比,中小创业者面临的难题是,支撑智能硬件产品的内核——即支撑硬件本身的信息服务与内容生态的短缺。软件与云服务能力,平台生态的营造能力却是未来智能硬件抢占制高点的核心赛点。智能硬件产品本身涉及到硬件、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应用、云计算、大数据能力,后三者都是内容与服务构建的生态体系,这些都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中。
巨头的目的很清晰:都是做智能硬件的数据中心、连接器或者核心内容的分发以及中转站,它们要掌控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的内容或者信息服务。要知道,智能硬件之所以被称之为智能,关键在于产品本身的内容与信息生态方面的智能服务支撑。产品本身的内容与服务是智能硬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苹果的Apple watch,其内在iOS系统支撑下的内容生态与信息服务能力就是硬件之外的内容生态竞争力。
腾讯COO任宇昕也曾表示:“现在很多硬件可以检测人的信息,但这些数据不能跟未来的医疗设备链接,就会失去价值。“在这方面,中小创业者又必须依赖于巨头的连接战略,一旦巨头在智能硬件领域展开明刀明枪的火拼,智能硬件中小创业者恐怕又将被动的陷入新一轮的巨头站队的漩涡之中。
硬件产品门槛、渠道建设、供应链合作考验创业者的资本能力与执行力
因此巨头阴影之下,对于智能硬件中小创业者而言,核心不是做生态,而是需要做好硬件产品本身。而智能硬件的门槛比较高,它不像做APP,做App甚至可以三五人投入几万块,靠自助生成软件就可以生成。智能硬件产品必须要有契合某细分人群需求,同时产品本身要有自身的理念与创新,从产品理念落地到开模设计,到硬件元器件的规则标准设定,都在考验创业者的硬件创新与设计能力。
另一方面,“智能硬件创业有其特殊性。智能硬件软硬结合,与软件创业相比,中间成本更高。”要知道,大部分中小创业者推出的智能硬件产品都是选择与代工厂合作,因此,是否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是否具备与生产商、供应商谈判的筹码,在营销铺开之际,是否有稳定的采购渠道与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就非常关键。
因此从产品设计创新门槛,到线上和线下、商、实体店等线下线下渠道和生产商、供应商等产业链环节,以及在融资、拉用户等系列问题都在考验着创业者的执行力与资本能力。
试错机会成本高 产品质感与原理设计难以打到用户痛点
另外,智能硬件对于工艺以及品质是也有较高的要求,产品从立项、研发、营销、推出市场,其中周期漫长,不允许有试错的机会,一般来讲,智能硬件的生产需要寻找合适的代工厂,但是产品的功能代工厂没法检测,所以就需要智能硬件开发商去检测,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做到快速迭代,快速迭代无疑也会导致产品跳票以及各种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影响质量口碑危机整体的品牌。如果做移动APP试错成本较低,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快速修复迭代,但做智能硬件,产品上的失误与硬伤往往直接让一家企业关门。
另一方面,通常由于科技感较强的智能硬件项目,类似智能手表等产品,往往巨大的研发投入费用并不是中小创业者玩得起。因此目前我们看到中小创业者推出的智能硬件产品不少是智能水杯、智能插座、智能脚环、智能母婴类硬件等产品。但这类智能硬件产品要成功的关键就看设计与定位是否打到用户的痛点。
【关键词】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引流术 护理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椎管条件、粘连等本身因素外,不适当的手术操作也是造成脑脊液漏的重要原因。发生脑脊液漏后,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手术切口经久不愈、椎管内感染、脑脊液囊肿,或者长期腰腿痛、头痛等症状[1],我科于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5例,我们采用延长伤口引流时间治疗脑脊液漏,无一例发生感染,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9-67岁,平均48岁;发生在腰段11例,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骨折9例,腰椎肿瘤1例;胸椎管狭窄症2例;颈段2例,其中颈后路二次术后1例,颈椎管狭窄1例。10例在术中发现硬膜损伤,均采用直接硬膜缝合,或喷洒生物蛋白胶等处理,其余5例术中没有发现硬膜损伤。
1.2 脑脊液漏的诊断 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具备以下6个条件之一即可诊断脑脊液漏[2]:1脊柱术后出现头痛、头晕、呕吐,且与姿势有关,通常腰背部切口有淡红色血性液或清色液体渗出;2手术记录中明确记载有硬脊膜损伤伴脑脊液漏或神经损伤,术后有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3术后切口引流管引流出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清亮液体;4切口渗出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清亮液体;5皮下积液穿刺抽出淡红色液体或清亮液体;6脊髓造影可明确诊断。
1.3 护理方法
1.3.1 引流管护理 一旦确诊为脑脊液漏,不宜负压吸引引流,可接无菌引流袋进行常压引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一般引流管放置高度低于手术切口约20cm,过低会使引流量过大,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内压症状,过高可引起脑脊液回流造成脑脊髓膜炎等严重感染。通过调节引流袋的高度,可调节脑脊液引流量,引流量控制在150-240ml,防止过度引流。搬动患者和改变时,暂时夹闭引流管,防止牵拉,避免引流管脱出、扭曲、反折、受压等情况。引流袋每日更换,严格无菌操作,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术后敷料的干燥。
1.3.2 避免增加腹压 腹内压增高,可使脑脊液压力增高,引发硬脊膜出现裂痕促发脑脊液漏或影响脑脊液漏破裂口修复、愈合。因此术后1防止患者着凉、感冒,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缓泻剂;3术后避免做腰背肌、腹肌的功能锻炼;4患者在床上平卧或左右侧卧,不可坐起或下床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大声说话、深呼吸等。
1.3.3 拔管护理 持续引流5-7天,伤口无脑脊液漏,可考虑拔管。一般引流时间不宜太长,一旦达到治疗目的应及时拔管,拔管之前可先行夹管,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脑脊液漏出,若夹闭引流管后切口或引流管附近有脑脊液漏出,则不能拔管,需继续引流。拔引流管后,引流眼深部缝合,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发现敷料潮湿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感染[3.4]。
1.3.4 预防感染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汗液、大小便污染,敷料渗透应随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切口严格消毒,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特别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头痛、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静脉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至切口引流管口闭合,然后改口服抗生素1周;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增加机体抵抗力。
1.3.5 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情绪紧张、恐惧,发生脑脊液漏后恐惧情绪加剧,这时最好给病人说明脑脊液的来龙去脉,使病人了解脑脊液可以再生,虽然发生了脑脊液漏,只要处理正确,对今后的劳动生活都不会有影响,鼓励病人消除恐惧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 结果
本组引流时间为5-7天,全组无脑脊液从伤口流出,无再次手术修补病例,没有出现逆行性感染。拔管后,伤口获得1期愈合。随访3-12个月,无1例假性硬脊膜形成。
3 护理体会
脊柱手术硬脊膜损伤发生率0.6%-17.4%,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2.31%-9.37%[5],延长伤口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与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相比,是一种不增加新的侵袭而使伤口愈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其基本原理是等待手术各层基本粘连,接近已经愈合后,组织间隙已无死腔残留,此时漏液已不可能经手术切口漏出,拔管后,缝合数针,封闭伤口,使脑脊液停止外溢,若肌肉等软组织丰富,引流管通道容易自行回缩闭锁[6]。如术后过早拔除引流管,有可能因引流不畅而加重皮下或软组织积液,成为感染的诱因。手术后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引流管的护理,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早发现感染迹象,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坚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预防加重感染。本组留置引流管时间为5-7天,经保守治疗,手术切口1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硬脊膜炎。随访3-12个月,无假性硬脊膜囊肿。
参 考 文 献
[1]肖继伟,彭俊平.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8):629.
[2]孙垂国,陈仲强,齐强,等.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2):724-726.
[3]邓雪.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0):2572-2576.
[4]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
[关键词]地下金属矿山 回采作业技术指导 协调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B484.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350-1
1引言
金属矿山一般来说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赋存情况及产状各异,因此,所选择的采矿方法是多种多样,有些矿山由于选择的采矿方法不合理、不按设计回采工艺正规作业,加之生产管理不善等原因,冒顶片帮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根据有关部门概略的统计,我国金属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一般占井下各类事故比例的第一位。从井下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分类统计结果来看,属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占45.6%,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44.2%。但在实际工作中,所谓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比如设计和工艺的缺陷、设备设计和维修的缺陷等。从金属矿山发生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地点来看,巷道发生的事故较采场多;冒顶片帮事故中,大多数是由于局部冒落或浮石冒落所引起。因此,矿山生产中加强顶板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开通系统和采矿方法,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是矿山生产中确保安全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结合我公司承包的会东县满矿集团菜园子铁多年生产管理成功经验,从以下两方面对地下金属矿山回采作业中的技术指导与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粗浅探讨。
2现场技术指导与管理
(1)检查采场的通风、安全出口情况:采矿技术管理人员在进入采场之前,首先应检查采场的通风、安全出口情况。当采场的通风条件较差时,应要求作业人员加强机械通风,用局扇或高压风直接对采场工作面进行新鲜空气的输送;或采取减少作业循环,并且对作业循环中的打钻、放炮时间进行调整,以利于采场的通风条件改善。若遇安全出口不符合安全规程的采场,则应立即要求采场作业人员及时整改,完善采场安全出口方能生产。
(2)加强采场边帮、顶板的观察:回采作业人员在回采作业中有时偷懒,对边帮、顶板的松石、浮石处理不及时或存在侥幸心理;有的虽经处理,但经放炮震动后而松动的浮石,也会一时疏忽大意。采矿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交代回采作业人员及时处理。
(3)检查回采作业人员是否按开采设计、回采顺序进行回采:采矿技术管理人员进入采场后,应检查回采作业人员的采矿工艺、回采顺序是否按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如果没按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应要求回采作业人员及时改正。当回采顺序随着生产实际情况变更时,要求采矿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生产动态,及时调整回采顺序。
(4)对采场滴水(渗水)情况的管理:当发现采场有滴水情况时,应交代回采作业人员注意观察,并且在作业之前对滴水处进行敲帮问顶或用超前眼进行钻探,查明具体情况后再进行作业。当发现有透水的征兆时,则应组织作业人员及时撤出采场工作面,向公司管理层及时反映具体情况,待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5)对采场人行通道的检查:在回采过程中,作业人员从联络道到采场工作面,必须要有一条平整、宽度适中的人行通道,以便于作业人员的安全进出。如在回采作业时发现安全通道被矿石堵住时,必须要求回采作业人员马上清理、疏通一条人行通道,确保采场与联络道的畅通,利于人员的进出。
(6)采场工作面高度的管理:在回采开始阶段,为了满足回采作业人员活动空间及安全保障,要求回采作业人员把工作面作业空间严格控制在2.5-3m的范围,利于对顶板的管理以及从下往上回采时的安全;
(7)对矿柱的管理:在回采作业的过程中,采场回采作业人员有时容易忽略矿柱的作用,不刻意留矿柱。采矿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向作业人员指出该留的矿柱及其边界,严格禁止作业人员对矿柱超挖,确保矿柱的完整性,以保证矿柱确实起到支撑顶板的作用。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顶板节理比较发育时,必须要求作业人员在该处留不规则的矿柱,以防止采场冒顶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8)矿体与围岩的边界管理:在回采作业的过程中,当采到矿体与围岩的边界时,经常发生作业人员把围岩当矿石采下的情况,采矿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向作业人员指出矿体与围岩的边界,以免引起非正常的矿石贫化。
(9)矿石块度的要求:在回采作业的过程中,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矿石块度要求的实际情况,要求作业人员对不符合块度要求的矿石及时进行二次破碎。
(10)采场粉尘的管理:为了降低采场粉尘浓度,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必须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采用湿式作业,在出矿前应洒水,以抑制粉尘的产生,使之达到规程标准。
(11)对地压的管理:在回采过程中,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地压的观测与管理,并且做好的动态观测记录,发现某处地压有可能偏大时,必须在该处留有安全矿柱进行支撑,预防冒顶、脱片事故发生。如发现整片地压都偏大时,可以采取放顶措施。生产中地压的观测,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木材支撑顶板进行观测,当木头裂开或变弯曲时说明该处地压偏大,必须进行处理。
(12)采场边界的确定:在回采的最后阶段,必须请测量人员对采场的边界进行确定,以便采空区封闭工作的进行和其他采场回采时边界确定。
3协调方面的技术管理
(1)风、水、电供应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如遇到风压偏小、供水小以及照明不足等情况,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相应的情况分别向不同的职责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排水的管理:在回采过程中,如发现井巷或滴水处涌水有偏大的趋向时,应会同机电部门人员进行处理,采用增加设备或增大设备功率进行抽水,以防水患问题。
(3)放炮时间的协调管理:在生产中,经常遇到相邻采场各工作面放炮时间不相同的情况,容易造成各采场作业的相互干扰。对此,采矿技术人员要对相邻各采场作业人员进行放炮时间的协调,做到在放炮时必须对相邻采场的作业人员进行通报并进行警戒,便于作业的统一以及不影响其它采场作业,对相邻采场作业人员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4)安全措施落实、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的协调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一些安全措施落实得不到位,现场责令作业人员进行整改,如现场确实不能进行整改,可向安全部门反映具体情况,由安全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如发现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佩带不整齐现场责令作业人员改正。
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传统教学的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加之学生的理解、思维、想象等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提高教学质量及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难以达到。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极好地解决途径。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师在黑板上讲红烧鱼的做法,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费劲辛苦,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利用直观的教学,学生一目了然,易学有趣,师生欢迎。
2.积极参与,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效率低。每一个教学目标、每一项教学任务都需要教师一一去认真说明强调,学生仔细记清,费事耗力。但是,利用信息技术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有充裕的课堂时间进行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分组学习,谈论、合作探究、实验验证、协作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学生充分发挥,通力合作,既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信息技术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突破时间空间局限,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取更多课本上没有、教师拓展不到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新设想。
二、问题及对策
1.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应用,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信息技术应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说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并非所有科目任何内容都能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 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不顾时机是否恰当,滥用信息技术,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简直像是信息技术展示。结果,刺激了学生的兴奋,图了个热闹,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反而丧失了课堂教学的严谨。
所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要结合职业院校学生身心状态,根据课程授课需求,内容特点,做到授课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有的放矢,适当运用,避免滥用。
2.一味追求“技术含量”,教研成果比赛偏离方向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看它的实际效果,并不是比较这堂课运用了多少计算机技术。只要能达到预期效果,手段方法越简单越好。普通简单软件可以,就没有必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尤其是每年进行的教研成果评比活动中,有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不注重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教学效果是否优良。结果是谁的作品做得花哨,成绩就会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因此,这样的评比活动,违背了比赛目的,难以达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而是应该通过相互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合理恰当运用科学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效果,忽略教育教学的核心
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要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引导培养学生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认为,不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就没法上课;不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就讲不出好课。其实这种看法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效果和功能,忽略教育教学的核心,违背了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都要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的东西,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更是应该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中不能单纯为了使用而使用,应合理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实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努力达到教学效果最优。
关键词:社会转型 职业技术 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10-150-02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蓬勃兴起,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孕育了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这段社会的发展进程被西方社会学者称之为“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了“六化”:一是经济转型即工业化;二是社会转型(狭义)即城市化:三是政治转型即民主化:四是文化转型即世俗化:五是组织转型即科层化;六是观念转型即理性化。
而相对于中国来说,社会转型更多是由80年代的改革开放后所带来的各种发展变化。随着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推进,我国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型,并进一步推动了各种社会机制的转换,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而伴随着这种快速的社会转型,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旧有的制度、观念和秩序被打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状态,各种矛盾、冲突也就相应而生了。而职业技术教育,因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在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尤为明显。
1、社会转型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处在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建立以提高生产率和灵活性的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为此要求劳动者具有宽厚的职业知识准备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但现实却是:我国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既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没有满足个体对于学习谋生技能和就业需要的现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1生源缺乏,招生不足
多数研究者都指出90年代后期,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出现萎缩,全国职业高中招生数人数大幅度下降,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滑坡现象更为严重。近年来各类高等大学特别是普通高校的扩招、求学的机会成本偏高和就业困难等因素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冲击,严重的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不足困境,出现了生存危机。
1.2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低下
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发展需求,导致供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是大批职业学校毕业生因实践操作能力差而找不到工作。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1.3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就业导向不明确
教育的发展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要先于社会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我国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一直都是被动回应市场需要,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课程结构方面虽然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部分课程进行调节。但是,由于缺乏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管理和对劳动力市场的统筹规划,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方面要么滞后于市场、要么就是频繁调整,引发教学上的混乱,使得教师无所适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缺乏与企业合作更直接降低了学生对生产的实践操作能力,影响学生的就业水平。
1.4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资金匮乏
职业技术教育与实践生产联系密切,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这就需要学校购置大量的设备和仪器;而我国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财政依然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特别是那些贫困县农村地区,要从财政中拨款给教育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那些要上万甚至上百万一台的设备、仪器,学校不能也无法自己拿出钱来购,导致职业学校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实践性教学设施和培训基础建设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学校教育资金的匮乏直接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社会转型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2.1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
当代社会的整体转型要求教育必须转型,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和价值也决定了教育必须转型。职业技术教育只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各区域差异,以本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为根据,面向区域经济,才能进行科学的发展定位,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2.2健全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的监督指导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企业开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己逐步成为法人实体与市场竞争实体;高校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走向社会自己办学。而政府则更多起一种宏观指导和监督作用。通过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就可以明确权责,规范学校、企业、政府各自的权利和责任。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职业教育法对于美国职业教育的推进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2.3发展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采用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
单一的办学主体无力承担过重的办学负担,这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说,在发挥国家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应该鼓励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形成一个国家预算、企业雇主投资、学员缴费、自愿捐款、自筹资金等多元筹资格局。如:校企联合办学,社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办学等等。同时考虑教育对象和地域差异性,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形式,灵活多变的广泛开展,如:企业定点定期的员工职业培训,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农民工的就业培训等等。将全日制、业余、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形式结合,形成学历教育与各种技能培训相互配合,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
2.4构建校企互动平台,设置合理实用课程结构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必须以培养个体能力和素质为前提,以_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针对实际的就业岗位培养个体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个体的就业需求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如: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使“产、学、教、研”结合,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5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政府应通过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教师在职人员的进修与培训制度。通过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各学校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通过改善教师待遇、聘请兼职教师等来吸纳社会各界的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专兼职相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2.6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准入制度,形成终身化的职业教育观念
社会的快速转型导致人的一生中进行工作更换的频率加大;而科技生产力的快速更新也使得人的劳动技能需要不断提升。因此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职业迁移能力,形成其终生学习职业技术的观念。正规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严格职业准入制度,是职业专业性的保证:而完善职业进修教育制度,则是保障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
3、社会转型时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不仅成为劳动力从义务教育后进入就业的重要环节,还是劳动者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农村职业教育与广大农村区域发展的直接、紧密联系,它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升个体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把经济的增长方式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上来,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实现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进步的根本途径。
(2)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统筹城乡改革的有效手段。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可以直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素质,培养大批具有一定生产技能和科技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此来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农民具备专业劳动技能后,也更容易实现向非农产业的岗位转移,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祖云,劳凯声.聚焦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J].上海教
育,2006(2):4.
[2]刘祖云.社会转型: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J].社会转型解
读,2005(10):4.
[3]庄西真.社会转型期职业技术教育变革的理念[J].职业技术
教育,200l(34):13.16.
[4]和学新.教育转型: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06(7):1.4.
[5]张辉,吴万敏.社会转型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特点及应对
策略[J].教育探索,2003(2):45.47.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技术技能积累 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中国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下行的挑战,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高职技术人才,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职业技术能力,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行动计划(2015-2018)》,该计划,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技术技能的积累,加强社会服务能力。该计划中着重阐述了打造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聚集“洼地”,利用这片“洼地”,使得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在社会服务中得到充分应用。
一、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首要任务是继承传统的技术技能
面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模式,有些产业不断的升级和改造,旧有的传统模式下的技术技能,有的面临淘汰和升级,没有继承的情况下,一部分是国粹的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和一部分是中国机械制造方面工艺流程的失传,这两部分的损失造成后果是巨大的,甚至是无可挽回的,国粹传统手工艺技术技能失传,我们不仅损失的是一门手艺,损失更多的是我们丢弃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魄。中国机械制造类工艺失传也是很可怕的,以中国沈阳作为机械制造的摇篮,一些企业升级改造,一些企业倒闭,一些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就此失传,即使我们有合格的材料,但加工的工艺失传,我们就制造不出合格的工业产品。建议国家出善的法律机制,要充分继承传统的技术技能,不能让它们失传,让它们像“活化石”一样,在职业院校扎根和传承,同时要完善法律与资金保护机制,建立“大师工作室”,确保这些技术技能能够被继承。继承传统的技术技能是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首要任务。
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改革要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
专业对接产业,是夯实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基础手段,除了继承传统的技术技能,还要紧跟产业发展的前沿,由于现代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速度的加快,专业必须对接产业,这样才能优化专业结构,首先,响应国家大的发展方向,明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发展产业,其次动态的调整专业面向,紧跟当前的产业发展的升级和方向,及时调整和新增急需专业,确保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的积累,同时确保技术技能的先进性。最后,专业对接产业,高等职业院校一定要紧跟国家发展大方向,树立集群发展专业的理念,一些院校的过去一些品牌专业,面临招生的困境,要及时调整心态,以“专业基础是相通的,技术岗位相关的,知识资源共享”的原则,及时调整院校专业发展的方向,紧跟国家发展方向建立集群专业,一定要专业紧紧对接产业,产业都调整了,专业还不调整,这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通病”,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化程度不够,需要国家的出台政策,确保专业和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校企合作立法,同时利用媒体宣传工具对校企合作好的企业进行宣传和表彰,表彰其爱行业、爱国的精神。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技术技能积累的“含金量”
通过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技术技能创新的积累的质量,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的建设,把企业的专家请进来,与自己学校的各种资源整合,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把科研成果通过企业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不断的检验,不断的将技术技能创新新成果进行积累,提升高职技术技能的含金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对科技前沿技术技能的掌握和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技能的掌握形成制度化,鼓励大师带徒弟,在资金上学校和企业共同资助这种大师制度的健康发展,这种有利于出新产品的成果和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成果,鼓励新的高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和资金保障的,发挥大师和教师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充分发挥大师在校企合作、产品创新应用推广的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职人才,离不开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从而发现所培养的高职人才的兴趣和潜能所在,着力重点培养其所擅长工作技术技能。
四、高等职业技术技能积累要注重创新
注重传统产业的技术技能的积累十分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是摆在中国面前最重要的课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乏力,我们的国家需要一大批创新高等技术人才,这种创新是建立在我们之前传统的技术技能基础之上的,注重创新离不开大师的指点,离不开高职技能人才开动脑经,反复实践,不断检验,从一道道工艺上进行创新改革,进行小的创新,从材料上进行创新,从管理方法上创新,营造出一个创新的教育氛围,如果不注重创新,我们行业技术技能水平就不能提高,我们所积累的技术技能很可能被淘汰。
五、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要注重应用科研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的应用科研项目大都来源于企业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充分调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能力,“与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相结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为深化技术技能积累内涵,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指明行动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重视实践现有应用技术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应用科研能力建设。确定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的科研定位,将自身教师科研能力资源与企业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主动参与本地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甚至通过对企业的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理论设计服务,将校企合作的范围从人才培养拓展到技术研发的新的更高层次,真正使应用科研成果成为辐射源,乃至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创新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从过去的高职人才培养,到以人才培养为主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等多种内涵并举的社会服务,彰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为了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利用学校现有可控资源为社会服务,学校给予人员、设备、资金的支持,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评估后允许以学校的名义,对内外承接项目。这样才能使得学校所积累的技术技能有施展和受检验的平台,风险主要由教师承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归教师们所有。
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基础之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技术创新,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对外服务、对口支援,这样才能有动力。在社会服务上,我们不足之处,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为社区服务,教学应该以服务为中心,从促进社区的发展,逐步向外拓展,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开放入学方式,灵活的学制,满足不同的年龄层次入学的需求。我们在社会服务上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差距表现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德国的职业教育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法律监督和企业家社会责任感作保障,使得职业学院的技术技能不断的更新和提高。德国的企业愿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金支持,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德国政府项目资金资助和政策引导推动。
结束语,高等职业学院的技术技能积累的瓶颈问题主要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使得已有的技术技能不能够为社会服务,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过去积累的技术技能随着工业的大发展,大部分的技术技能被淘汰,同时企业由于科研技术力量不全面也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支援,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中,要不断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只有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才能破解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不够的瓶颈,只有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能够进行一系列的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对口支援等多种内涵并举的社会服务,彰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有强大的实业支撑,支撑这个实业主力军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掌握职业技术技能的能力,直接决定生产力。除了每个有良知的企业家担负校企深度合作责任,政府应该为企业减低税负,利用减低税负同时让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来置换。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良性的循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生产力,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技术技能的积累,更好地樯缁岱务。
参考文献:
[1]霍丽娟.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
[2]从云飞.我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机制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5,(31)
[3]傅家俊.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摘要】 目的 了解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时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方法 对12例经彩超检查显示伴有肾周积液的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肾脏及肾周间隙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 12例患者除见确切的输尿管结石征象,患侧肾脏与对侧相比较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被膜下或肾周积液,患侧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升高,P<0.05。梗阻解除后患侧肾动脉阻力指数较梗阻时减低,P<0.05,与对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在彩色超声表现上除可见结石征象及梗阻以上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外还同时伴有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可以伴有肾周积液。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急性梗阻 肾周积液 彩色多普勒超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1-4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腹部疼痛,患侧腰部胀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血尿等。
1.2方法 应用LQ7、VV3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采用侧卧位及仰卧位扫查方式,患者适度充盈膀胱,检测双肾、输尿管及膀胱情况,显示肾脏不同程度积水、肾周积液及输尿管结石影像,然后显示肾门处肾动脉,将取样容积置于肾动脉管腔内,血流声束夹角小于60度,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流频谱后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梗阻解除后由同一人同样方法再次测量患侧肾动脉上述血流参数。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2例急性输尿管结石均见不同程度肾盂、肾盏积水,患侧肾实质增厚,结石上方输尿管扩张及结石征象,同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被膜下或肾周积液,患侧肾动脉阻力指数升高。梗阻解除后患侧肾动脉阻力指数较梗阻时减低。(见表1)
表1 12例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梗阻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具有典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但梗阻所致的肾周积液相对少见,其原因复杂。金保良等作者通过CT检查研究指出肾盏的穹窿部较薄弱,当急性输尿管梗阻时压力急剧升高容易破裂,尿液由此进入肾窦内,并在肾窦内的脂肪层内流动,且可沿着肾血管间隙到达肾被膜下积聚,当外渗的尿液突破肾被膜时,便进入肾周间隙[1]。本组资料通过测量肾动脉的血流参数提示输尿管急性梗阻时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升高,其原因为肾盂内压在梗阻早期急剧升高,肾内小血管受压,血管阻力增加,肾实质出现缺血、水肿改变而压迫肾内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床等,以及肾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栓烷A2等物质合成增加,这些原因造成肾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血流阻力指数升高[2]。本组病例亦有相似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注意到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时患侧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肾周间隙可有前述异常超声表现,旨在通过本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的间接征象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1]金保良,何之彦,陈勤,刘爱群.急性输尿管梗阻时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11)96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