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烹饪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家用厨具 生活方式
情感亦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化设计是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针对使用者精神层面的设计。在设计产品时融入情感的因素,通过产品外形上某种特定的符号和语义形式或产品的材质、色彩等设计要素将情感传达给其他人。根据产品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使使用者在进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换起人们心中的美好情感,达到沟通和交流的效果,最终使人获得内心充实的审美体验。
情感化设计主要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三种。 本能水平的情感反应与产品给予人的第一感受直接相连。通常会通过产品的形态、色彩、材料肌理,声效等方面表现。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讲究的就是效用。优秀的行为水平设计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功能性、易用性、人机性。反思水平的设计注重的是信息、文化及产品对于使用者来说的意义。它是产品本身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共鸣,是一些深层次的意识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人们喜欢在外出游玩时购买纪念品,不是因为它的外形和实用功能,重要的是它所饱有的丰富的情感含义。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层面并不是绝对独立的,三者经常相互交叉。多数成功的情感化产品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起作用。
厨房作为现代房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空间不断的经历着变革,己从单纯烧菜做饭的场所,逐渐演变成人们缓解压力,放松享受,交流感情,促进家庭融合的重要居地。厨具的设计是和具体的饮食文化环境相适应的。饮食目的的不同,必然导致其烹调原理的不同。东西方烹饪过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食物选料、刀工技法、烹饪手法、调味水平上。总体来说西方烹饪过程较为理性,而中国烹饪更具有随意性。纵观国内家庭厨房用具的发展,美的,海尔,方太,帅康等国内较大家电或厨具设计开发企业都将研发重点放在家电开发上。而其他厨房设计制造还不成规模,特别是厨房加工工具的生产多为小作坊式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现在的。国内很多厨具在设计概念上都是直接抄袭国外产品,并没有太多针对中国饮食习惯研究的产品开发,使得产品并不适合中国家庭使用。
对于家庭厨房用具设计要素老说功能性是对于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就像杯子是用来盛水供人饮用的,刀子是用来切割物体的。如果这个产品无法满足人们对它们的基本功能要求,那么它们也就丧失了产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安全性在厨具设计中也是非常必要的。厨房用具在使用中经常会对使用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那么它就失败的,所以厨具设计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在家庭各种活动中,家务劳动所花费的能耗是最大的。如何采用现有材料及生产程序设计出更为简单易用,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厨具产品可以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厨房用具满足了功能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之后,设计师和消费者又对厨具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感化。
我们通过总结其他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并试图将其延伸到家用厨房用品的情感化设计中,对其提出一些可行性设计研究方案。
因为情感化的表达对于不同设计人群具体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年轻人来说,烹饪的乐趣大于其生活必需性,所以针对年轻人设计的厨房用具的情感化更多的体现在产品的装饰性和使用过程中的趣味互动性上。
一、装饰性――本能水平的设计
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出了让厨房用具成为整个厨房中的装饰品的设计概念。消费者要求厨房用具可以被赋予更多的审美因素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图案化设计、系列化设计等方法对厨房用具进行设计分析。设计师通常会将一些流行元素或抽象符号融入到产品图案装饰中,以达到引用消费者情感呼应的作用,使得产品更加具有亲和力。
系列化设计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或者风格,把握产品之间相互关联进行成组成套的一种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是人类情感需求多样化、设计个性化的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但可以增加视觉冲击力,而且可以有力的扩宽产品的市场销量。
二、使用方式的创新――行为水平的设计
产品的使用方式创新包涵了两层含义:首先是针对产品使用功能进行了易用性研究,主要是使产品可以较为容易的满足它的基本功能,提高其使用性能。近几年厨房小家电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就是因为它们的实用性和人性化的设计。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可以满足功能的产品,我们则要考虑如何让它更好的发挥其愉悦性能,也就是产品的娱乐性设计。在厨房用具设计中制造一些让人玩耍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增添人们的使用乐趣,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使他们放松心情轻松完成工作。
三、情景化――反思层面的设计
产品设计的情景化主要指的是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有意识的将产品本身与使用环境结合为一体,以产品为媒介来表现和传达设计师和使用者的情感。例如叙事性的设计和增加使用者的产品体验性都是反思层面的设计手段。叙述性设计透过“说故事”的方法来感动消费者,使其可以体会到产品背后隐藏的含义。设计师将具有一定情感含义的符号可视化,使消费者能够接受到这种情感的传达,对产品产生一定的联想,从而反推出产生这份情感的文化的部分,体现其象征意涵。
每个人都有自发的创造欲望,厨具设计中不能因单纯追求简易的生活而抹杀消费者的创造欲,要注重留给他们自由的再创造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可换零部件、厨具模块化设计或者家电界面交互性等方法增加使用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很好的达到情感交流的效果。虽然在其他产品设计领域情感化设计的手法运用较多,但是针对家庭厨房用具的情感化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国内厨具设计界。过分的抄袭、缺乏研发使得国内现有很多家庭厨具并不能较好的满足中国百姓的日常烹饪工作。所以这次讨论希望设计师充分注意我们日常使用的厨具和中国人的饮食烹饪习惯,并且从设计人群的情感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DONALD •A•NORMAN.付秋芳,程进三译. 《情感化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烹调”一词据历史考证大约出现在宋代。如陆游《种菜》诗:“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由于烹调是熟食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所以要论述“烹调”的概念,首先要从“烹饪”一词谈起。
“烹饪”一词见诸文字,最早在2 700年前的《周易・鼎》中:“以木巽火,亨饪也”。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和如羹也。水火醯醢盐梅以亨鱼肉”注:“亨,煮也”。饪,《仪礼・士昏礼》“皆饪”孔颖达疏:“饪,熟也”。可见“亨饪”就是“烹饪”,意思是煮熟食物。这是“烹饪”一词的原始释义。
在先秦其他古籍也有类似记载。 如《诗经・小雅・瓠叶》:“采子亨之”。《笺》:“亨,熟也”。《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亨”。《传》:“亨,饪之也”。这些解释均指原始烹饪,只有“烹”,没有“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方法不断改进,烹饪的词义也随之变化,后来的“烹饪”就远不像先秦那样简单了。现代烹饪已发展为独立的涉及生物学、物理学、食品风味化学、生理学、医学、营养卫生学、林学、农学、水产学、食品学、工艺学、营销学、历史学、哲学、民俗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一门边缘综合科学,有人把它列入文化范畴,称之为“烹饪的艺术”和“吃的科学”。
那么“烹饪”一词的定义是什么呢?笔者查阅了由我国著名烹饪专家、教授陶文台先生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烹饪概论》中:“‘烹饪’是指菜肴饭食调味、烹制与消费的全过程”。意思泛指各种饭菜制作与消费的全过程。我认为“烹饪”完整的定义应为:从原料选择、初步加工、切配开始,再根据各种不同制品的不同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操作技法,烹制成各种不同风味的食品以及食品的消费,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叫做“烹饪”。
由此看来,“烹调”一词出现前,“烹饪”就包含了烹调的涵义,也就是说:“烹调”是烹饪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上引《左传・昭公二十年》的用多种调味料“和”烹鱼肉就是一例。按照食物发展的逻辑规律,人类发明烹饪之始,还说不上“调和”,当烹饪发展到一定阶段至调味品出现后,烹调才得以产生。烹饪的最初目的是熟食,烹调的最初目的是美食。只有当烹调出现后,人类饮食才具有了真正享受的意义。由于烹饪和烹调在古代意义上的相通,二者一直通用。近数十年来,烹调一词逐渐分化出来,除指烹饪生产外,还指烹饪生产技术工艺即烹饪工艺。至于“割烹”、“料理”(其真正的涵义都指在烹煮,制作,而不及“调”)之义与“烹调”大致相同,出现于唐代,后弃之不用。现代日本国所用的“割烹、料理”的含义即从此而来。
再翻开《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烹调一词是这样解释的:“烹调”是指烹炒调制(菜肴);而《中国烹饪辞典》又是这样阐释的:“烹调”是指制作菜肴、食品的技术。二者释义大同小异,其共义是特指副食品(菜肴)加工而言,是副食品(菜肴)加工的简称,也就是说: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的技术,它区别于“烹饪”就在于此。而“烹饪”则是包含副食品(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作以及消费的一整套全过程。例如,业内人士将红案厨师(专指烹制菜肴包括冷菜的制作)通常称为“中式烹调师”,故将红案规范为烹调。在我国劳动主管部门的正式法规中,红案称之为烹调师,将红、白案(称之为面点师)技术全面的厨师(专指烹制主食和副食品)通常称之为“中式烹饪师”。如果将红、白案技术全面的厨师并且级别达到了烹饪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又在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中获得过金、银牌以上者,再经过有关组织按国家规定并通过一定程序推荐及烹饪专家评定和考核,才能评选出我国目前烹饪界荣誉最高的“中国烹饪大师、名师”称号。
由此可见,烹与调是菜肴制作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烹”,狭义的说就是对烹饪原料的加热处理,使之成熟,也就是火候;广义的说是指把可吃的食物用特定的方式做熟了。“调”,狭义的说就是调味、调制、调配、调和,也就是调和味道;广义的是用种种方法和设计,把食物调制得精美好吃,而给人带来愉快舒畅的感受谓之调。可知烹调就是加热和调味的结合。
那么“烹调”一词应该更具体合理的定义为:是将经过加工整理好的烹饪原料在加热的过程当中或其前后,投入各种不同气味、口味、颜色的调味品,使烹饪原料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起到去除异味、增生美味、松软组织、美化色彩,使制成的菜肴在色、香、味、形、质、养都达到尽善尽美的一门综合技术措施。
“烹调”的概念曾经历了一个历史性演变过程。现代意义的烹调已超出了烹制食品中调和的原始意义,泛指烹饪生产。烹调不仅包括食品的熟制,也包括食品的生制;不仅包括调味性的制作,也包括非调味性的制作。烹调作为食品生产,从形式看,既包括手工的,也包括机械的;从主体看,既包括社会的,也包括家庭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烹调是中国物质生产活动中覆盖最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产业。按照现在的分类法,农业属第一产业,烹调是对来自第一产业的原料进行再加工的生产,因此应该属于第二产业。烹调不仅生产物质资料,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使人类能够进行自身的再生产,而且在物质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艺术、文化等的精神生产。
烹调对人类从蒙昧野蛮的时期进入文明时期,曾有过重大的影响。在人类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烹调技艺作为一门具有高度技术性和一定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技艺,在不断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开展交际的社会活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名厨齐聚“鸟巢” 大赛表演精彩纷呈
两年一届的东方美食国际大赛自2001年开办以来,每一届都各具特色,本届以“品味、健康、多样、分享”为理念,吸引了来自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的烹饪高手参赛。而 “伊尹奖”的设立不仅突出了本次美食大赛弘扬中华美食文化、促进世界饮食文化交流的精神,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形象。
数百名国内外大师、嘉宾、选手等齐聚鸟巢,在大赛开幕式上举行“万人裸烹”签名,共同打造健康饮食的新理念。此外,大赛期间同期举办了“裸烹”形象大使颁奖、红厨帽亚州论坛、美食模特大赛、特色食材展、烹饪绝活表演等活动。风靡一时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图书首发式也于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为大赛增添了不少惊喜。
首届北京奥林匹克国际美食大赛是中国历史上最高规格的赛事,不仅有来自国内的著名餐饮品牌,如大董烤鸭店、重庆陶然居、河南阿五美食、上海小南国、北京俏江南、河北保定会馆、沈阳筷道、杭州知味观等,而且不少国际名店也纷纷参加,如阿联酋迪拜的“七星级帆船酒店”,以及美国、日本等国际一流餐饮品牌参赛。每一家企业都是一个地区或菜系的代表,展示了全国不同的风味,提升了本次大赛的整体影响力和规格。
豫企展台成焦点 河南厨师站起来
关键词:烹饪专业;实训教材;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49-02
一、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必要性
中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烹饪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以下简称烹饪专业)是职业教育的传统特色专业,在我国职业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在近五十年风风雨雨的市场生涯中,面对未来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显然不能应对餐饮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为中国餐饮提供最佳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科研支持,如何应对蓬勃发展的餐饮形势,如何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烹饪职业教育中流砥柱的示范作用,这是烹饪职业教育上下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与国际餐饮业接轨,各职业院校烹饪专业都坚持“职业型、国际型、开放型”的办学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出了把烹饪专业建成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为主,以“质量、特色、精致”为标志的品牌专业的新目标,力争建设现代化的烹饪实训室,都希望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做大做强,为此,各校想方设法引进该专业的高端人才,在师资队伍引进、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校本课程(教材)研究等专业建设方面都花了大力气,做足了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课程建设,特别是校本课程建设还是一个软肋。烹饪专业基础课程全国都有相应的使用教材,但是专业实践的主干课程“菜点制作”没有现成的教材。菜品、点心的实践教学各个学校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如学校所在地区、教学特点、师资状况、实训条件等,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而各个学校的烹饪教学菜点都是从各地菜谱中收集而来,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编写一本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烹饪专业《教学菜点选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对烹饪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国内外各相关烹饪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餐饮人才的培养,关注烹饪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特别是实习实训教材的建设。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性,餐饮风味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开发的烹饪实训实习教材不尽相同,至今烹饪的理论教材有一些是统编教材,各个学校共同使用,但实习实训教材没有通用教材,各个学校大都是使用自己编制的校本教材。各地方在编制烹饪教材的时候,会参阅相关学校编制的教材,再结合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同类专业著作,编制出适合本地区特别是本学校对人才培养相配套的符合餐饮发展所需要的烹饪实习实训教材。
二、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价值取向
一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写的前提是关注烹饪人才培养目标,即烹饪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在餐饮业烹饪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烹饪专门人才。目标订高了,学习起来有点困难,掌握不好;低了,与行业发展脱钩,不实用。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充分考虑到了行业和专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才能确定所编教材的这门课程的专业地位和所承受的教学任务,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写的基础是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落实到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课程设置将从烹饪的职业岗位(群)或烹饪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按照烹饪人才应该具有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专业技能和全员素质来设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不求知识的体系性和完善性。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若干个模块,专业知识提前渗透,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与其他课程之间教学内容有衔接、灵活配合。整个教材内容要符合科学的课程构建体系,理顺课程间的关系,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设置上与其他烹饪专业课程不出现遗漏或重复。教材从专业的实际出发,选择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内容,着眼于实际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是实习实训教学内容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写的重点。实习实训课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为了突出能力培养,本教材围绕烹饪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因此,教材是根据高职培养目标要求来建设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相关能力培养的体系。
四是“双师”教师队伍是烹饪实训教材编制的保证。这里所指的“双师”是指烹饪教师的双重身份,职业院校烹饪教师大多数具备了这一条件,他们在学校、在课堂是教授、讲师;在实训室、在餐饮企业又是大师、名师,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在教材中能充分得到体现。特别是能从实践能力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对教学进行教学法加工,而不是原原本本的将教材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做好教材的充实和变通,化聚知识,分散难点,选择最佳角度,充分理解教改内容。
五是充分考虑学习对象学生的水平。在教学编写过程中,能重视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潜能的人,教材的编写能根据学生特点,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激活出学生内在原动力,使学生能逐渐形成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技术关键
地方特色是烹饪专业烹饪实训教材的主要特点。所谓地方特色,就是我们编出的教材不会雷同于目前其他相关教材,在教材的内容选择、编写体例、呈现风格等各个方面显示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烹饪实训菜点的教材可按项目分类,即中式凉菜、中式热菜、中式点心、中式小吃、食品雕刻、中式筵席西式菜品、西式点心等八个大项目(即八章);每个项目又可分成不同的模块,如中式凉菜、中式热菜可按烹调方法分成不同模块(凉菜:拌、炝、腌、醉、卤、冻等;热菜:炸、溜、爆、炒、煎、贴、炖、焖、煨、烧、煮、扒等),中式点心可按不同面团(水调面团、发酵面团、油酥面团、粉橙面团等)分成若干模块,中式小吃可按不同风味(上海风味、四川风味、淮扬风味、北京风味等)分成若干模块,食品雕刻可按成品形态(花、鸟、虫、鱼等)分成不同模块;西式菜品和西式点心可按不同国家(法式、英式、美式、意大利等)分成不同模块。每一个教学品种按教学任务的形式出现,分为任务描述(对品种简单的介绍:传说、典故、由来、营养等饮食文化和相关科学知识)、原料准备、制作流程、成品特色、操作关键、课后作业等。每个成品尽可能配相应的成品照片。
四、开发烹饪实训教材的注意事项
(一)本教材的技术路线应体现四个特点
一是实用性。烹饪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实际操作,故要求教材实训内容要加大,成为专业的引领性教材;
二是先进性。在教材中果断拆去了过时、旧的内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用明天的专业技能培养今天的学生;
三是综合性。教材破除旧的模式,用模块方式,将多门知识综合在一起,用综合任务驱动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四是通俗性。教材降低了理论深度和难度,语言简练,做到了有利于教师教育和学生自学,使用了最通俗的语言将教材写得明白、写得透。
(二)本教材的关键技术是编写中要注意六个问题
一是教材精炼,幅度不大,没有累赘的文字叙述;二是烹饪技术经得起社会的“考证”;三是教材中尽可能的插入相应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四是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编排程序;五是本课程贯穿整个烹饪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本教材可用于烹饪专业在校学习的所有学期;六是本教材也可用于其他学校烹饪专业的学习,也是行业从职人员专业提升的辅助读物。
(三)本教材的实施中在于处理好了六个关系
理论与应用:以应用优先,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
深度与广度:以广度优先,知识概括性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传统与创新:以创新优先,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不仅教学内容创新,而且教材的编写方法、教材内容的含义也进行了创新。
利教与利学:以利学优先,学生是主人,教材有利于学生自学。
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以技能培训优先,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
四、结语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职业教育的传统特色专业,又是新型的现代服务专业。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各职业院校开发的特色校本实训实习教材,能像中国菜点一样,特色鲜明,风味多彩,能真正为培养现代餐饮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宏利.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理念创新性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4):37-38
必修课程--烹饪说起烹饪我们都不陌生。在走进烹饪课堂,学习了理论知识和观摩老师实际操作后,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做麻婆豆腐了。平时看见这些原料在父母手中不一会儿就成了鲜美可口的菜。可现在却似乎并没那么简单。开始做菜了,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手忙脚乱地把油、盐、豆瓣、味精、蒜苗、花椒粉及各种配料一股脑地放进锅里。随着水泡的翻滚,豆腐的下锅,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散出来。不一会儿,麻婆豆腐就做好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让我尝尝”“我的好吃吗,你的呢”……共同分想着劳动的快乐。不一会儿,每人盘中的豆腐都被吃了个光。第二天,我们学习做回锅肉。这次我们可比上次熟练多了,回家后就可以在父母面前好好露一手了。
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是呀,吃着自己做的饭,什么累呀、苦呀,这些感觉全烟消云散了。这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也是幸福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选修课程--种植、养殖、缝纫、电工、木工、陶艺古有陶渊明的《归原田居》让我们陶醉,也有《悯农》让我们深有感触。的确,种植、养殖让我们回归到了大自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农民种田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种田;知道了饲养动物的过程;了解了花草栽种的常识……也领略到了小草的清新、野花的芬芳、白云的飘逸、清风的舒适一切一切都那么美。
每当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心里总有一些羡慕,多久我们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衣服呀!而缝纫的学习给了我们这个机会。第一次做出的裙子虽小,线头也不太整齐,但给洋娃娃穿上还是挺漂亮的。
随着旅游进一步加深,文化的地位更加突出,中国菜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突出其跨文化交流特征。不容忽视的是,汉语讲究用词华丽,而英语则重信息的准确性,直译由于强调忠实,焦点落在语言形式的对策上,易忽视效果;意译由于强调美,焦点落在译文效果上,易忽视对等。这样的翻译,常常使外国游客困惑,从而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因此,在菜名翻译的过程中需在保证准确性上,保持本土文化个性,发扬文化传统,让外国游客可以了解中国菜肴名称的文化内涵,通过旅游传播文化。
一、语用等效的含义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把一个原来用A语言表达的信息改用B语言表达,使不同的人获得同样的信息。作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概念的“等效“(equivalence),最早于1951年由R.Jakobson在其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方面》中提出。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进一步指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1986年他又把“动态对等“改名为“功能对等“,强调“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原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即翻译对接受者的效果,应该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同一信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实际上强调了“语用等效“。
二、菜名英译的方法
中餐菜名通常以内容和特色或者反映菜肴深刻蕴意的词语命名,由于菜品复杂、汉英两种语言差异大,菜名的翻译是困难的。而等效原则为两千年来翻译理论家们相持不下的直译与意译之争,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融合性折中解决方法,等效的目标就是使游客能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的信息。
(一)主料等效翻译
关注菜肴的实际构成,尽量将主料、辅料等翻译出来,让客人一目了然。不能确定的原料名称和烹饪方法要向业内人士请教,适用于对写实性命名的菜名翻译。
1、介绍菜肴的主料和辅料,形式:主料(形状)+(with)辅料。eg:西红柿炒蛋Scrambledeggwithtomato;牛肉豆腐beefwithbeancurd
2、介绍菜肴的主料和味汁,形式:主料(形状)+(with/in)味汁。eg:芥末鸭掌duckwebswithmustardsauce;葱油鸡chickeninScallionoil
(二)烹饪等效翻译
菜名的翻译应依实际而定,翻译中要搞清烹饪方法和主要原料,同一种菜名的译文因烹饪方法差异会有不同。
1、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形式:烹法+主料(形状)。eg:烤乳猪roastsucklingpig;炒鳝片Stir-friedeelslices
2、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辅料,形式:烹法+主料(形状)+(with/in)味汁(辅料)。eg:鱼香肉丝friedshreddedporkwithSweetandsoursauce;清炖猪蹄stewedpighoofincleansoup
(三)成品等效翻译
以菜品的形状或口感为等效理解的翻译。
1、介绍菜肴的形状(口感)和主料、辅料,形式:形状(口感)+主料+(with)辅料。eg:芝麻酥鸡crispchickenwithsesame;黄酒脆皮虾仁crispshrimpswithricewinesauce;陈皮兔丁dicedrabbitwithorangepeel.
2、介绍菜肴的口感、烹法和主料,形式:口感+烹法+主料。eg:香酥排骨crispfriedspareribs;水煮嫩鱼tenderstewedfish
(四)发音等效翻译
有一些带有历史人名,典故的菜名,不妨直译人名,然后加简单注释,或口头解释以保留其文化气息。
1、介绍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和主料。形式:人名(地名)+主料。eg:麻婆豆腐MaPobeancurd(beancurdinhotsaucefirstlymadebyMaPo,aChinesewomaninSichuanProvince)
【关键词】烹饪职业道德 课程设置
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45-0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烹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其自身的优势使烹饪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烹饪行业的各个方面也有所反应。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厨师集体跳槽,超标准使用化学添加剂,使用廉价的地沟油,厨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等带来的损失。分析这些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菜品的生产者缺乏基本的厨师职业道德仍是主要原因,这也正是当前烹饪教育体系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一、烹饪职业道德规范
(一)烹饪职业道德的内涵
烹饪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同时,根据烹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它还有独特的内涵。在烹饪职业活动中,必然要在其外部和内部产生各种利益关系,包括该职业与社会、与国家、与市场、与服务对象,该职业与其他职业、与从业人员及该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都会存在利益关系。这些关系中包含着各种伦理道德要求。
烹饪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道德关注的内容。首先,从事烹饪职业,就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责任是社会对该职业的职能、目的、任务以及工作方式的规定,是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否履行了烹饪职业责任,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从事烹饪职业,就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也就是对自己岗位上的某些社会资源具有使用、操作、管理、支配的权利,具有一部分的社会公共权利。是否公正、合理、有效地运用社会公共权利,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重要内容。第三,从事烹饪职业,必然享有一定的利益包括职业群体的利益、从业人员的利益,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烹饪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既是行政和法律的要求,又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纠正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制定纪律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与生活秩序。遵纪,就是遵守规定的行为规范;守法,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烹饪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廉洁自律就是不贪不占、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以制作营养美味菜点为己任的餐饮行业全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2.讲究卫生、保证健康。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是厨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厨房菜肴生产和对客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换工作服。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加工过程应遵守卫生制度,不加工变质原料、不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工作时,工作服、工作帽必需穿戴整齐,不抽烟、不穿工作服到厕所等。保证广大顾客就餐时不受病毒的传染、危害。
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烹饪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烹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是发挥从业人员潜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道德基础。敬业就是尊重所从事的烹饪事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就是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生活的目的、生命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这种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有高尚职业理想的烹饪从业人员的道德基础。
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烹饪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烹饪从业人员搞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它的基本含义是:只有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为餐饮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为企业赢得声誉,为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既是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履行好职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前提,又是烹饪从业人员求得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
5.热情友好、宾客之上。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是烹饪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一项道德规范。它是烹饪行业热诚欢迎宾客的直接表现,是烹饪从业人员敬业、乐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发展我国烹饪行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烹饪行业指导方针和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热情友好,既是一项道德情感,又是一种道德行为。要求从业者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客人。宾客至上就是把宾客放在第一位。在烹饪活动中,就餐者、住店者等是宾客,从业人员是主人,把宾客放在首位,一切为宾客着想,一切使宾客满意,尽力为宾客服务,是每一名烹饪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烹饪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解决烹饪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烹饪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烹饪职业道德现状呼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烹饪行业的特殊性,烹饪高等教育不够发达,因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不高,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如果任凭当前的职业道德继续下去,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行业中的一些从业人员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或以消费能力决定服务态度,甚至有人烹制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加深,外国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往往烹饪就兴旺,地区经济效益就更好。因此,大力开展烹饪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
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是厨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烹饪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进步性、崇高的目的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抓好烹饪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烹饪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爱岗敬业和服务意识,不仅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烹饪行业的形象,也能充分开发我国餐饮文化资源,让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烹饪大国。
(三)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烹饪行业具有服务层次多、接触面广、服务对象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烹饪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可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在众多成员中产生影响。烹饪行业从业人员道德感情的感染力越大,其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的安定团结,往往就是在道德感情潜移默化的传递和感染中实现。因此,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必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面貌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目前我国烹饪类专业教育中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规的烹饪学校教育已发展成为包括烹饪初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中等专业学校和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或大专院校烹饪系)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中高级人才,而且为我国烹饪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多样化及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会对烹饪行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我国的烹饪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烹饪技艺的传承、烹饪理论的传授,至今尚未开设厨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且社会劳动培训机构也是如此,通常是七门课程:烹饪基础技能、中餐烹调技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营养配餐、烹饪原料识别与选用、中国名菜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等,严重影响了烹饪职业道德的养成。当前烹饪教材种类很多,有部委组织编写的教材、有行业组织编写的教材、有相关学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教材,也有书商组织拼凑的教材,但其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目前我国烹饪专业教育仍然注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演、学生看”。整个教学过程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述原因导致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削弱了烹饪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大大影响了烹饪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烹饪人员的职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餐饮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烹饪职业道德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时代呼吁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员工,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有地放矢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四、将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烹饪类专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还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烹饪类学生在毕业以后履行烹饪职业道德义务,遵守烹饪职业技术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改革现有的烹饪教学内容,改革烹饪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烹饪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变化对烹饪工作人员的新需求。
(一)健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烹饪工作人员应当以优良的“厨德”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因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基本教育,即对学生从事烹饪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包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等教育。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思想品德修养、烹饪职业道德等课程完成。
2.法制教育,即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烹饪专业课程之中。
3.专业素质教育,即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使学生掌握烹饪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烹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教育可以通过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综合实训课等课程完成。各烹饪学校应通过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把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应在烹饪教学中相应增加烹饪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烹饪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二)创新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在日益缩短。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从专业灌输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能够使其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以便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成才成人的基础,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这就需要烹饪类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积累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烹饪技术的同时,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培养学生省察克制的方法
省察克制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实践的方法。省察,它要求经常自我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克治,就是自我改正,即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并自觉修正其言行。通过省察克制,自觉克服不足,使自己的行为始终遵守道德规范。烹饪行业从业人员每天与形形的人打交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事,只有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做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熊四志,唐文.中国烹饪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2]刘彤.旅游烹饪职业道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江南雨,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1
[4]刘本基.厨师的职业道德[J].烹调知识,1997(8)
湖北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为湖北菜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成“四无不成席”的传统筵席特色。
一、湖北传统筵席的基本构成
筵席专指为人们聚餐而设置的、按一定原则组合而成的成套的菜点和酒水等,又称为酒席。古时人们席地而坐,筵席的本义是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筵在上、席在下。其后,“筵”、“席”二字合用以指代酒席。筵席构成的物质主体是相应的菜点和酒水。湖北传统筵席的基本构成为湖北菜。
湖北菜制作精细,擅长蒸、煨、烧、炸、炒等烹饪技法,菜肴风格表现为:汁浓、芡稠、口重、味纯的特色。经过历史发展,湖北菜形成了黄州、汉沔、襄郧、荆沙四个地方流派。黄州风味以是黄州、鄂州为代表,其用油宽,火功足,擅长烧、焖,口味偏重。汉沔风味主要指武汉和仙桃一带,其制作精细、讲究刀工火候和配色造型,口味鲜、嫩、柔、软,擅长蒸菜和煨汤。襄郧风味主要包括襄阳、郧阳一带,其以肉禽菜为主体,擅制山珍果蔬,菜品软烂酥香、汁少透味。荆沙风味包括荆州、沙市、宜昌、洪湖等地,擅长烹制各种淡水鱼鲜以及鱼糕、肉糕、鱼圆的制作,有芡薄味纯,原汁原味的特点。
二、湖北传统筵席中的“四无不成席”的具体表现
湖北传统筵席中的“四无不成席”,即“无鱼不成席”、“无圆不成席”、“无汤不成席”和“无蒸不成席”。
(一)无鱼不成席
湖北传统筵席的选料表现出“水产为主,鱼菜为本”的特点。年饭筵席中是必有一条“全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生意开张,一定要安排有“财鱼”菜肴,以预祝“恭喜发财”。吃全鱼还颇为讲究,有的筵席第一道热菜就是一条全鱼,但直到宴会结束时才动能筷子;而有的筵席中,全鱼则最后一道菜,但从始至终谁都不能吃这道菜,因为它不仅仅象征着“年年有鱼”,还包含“有剩有余”的含义。
湖北用于烹饪加工的淡水鱼类达50多种,除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外,鱼、鲤鱼、鳝鱼、鳊鱼、鲫鱼、鱼、鲶鱼、黄颡鱼、春鱼等均可入肴。湖北鱼菜不仅选材丰富,而且淡水鱼类的加工技艺多样而完美。在刀工处理上,鱼类菜肴除传统的整鱼入肴外,还常加工成为块、片、丝、丁、茸等形式;在烹制技法上有蒸、焖、烧、煎、炸、溜、烤、煸、炖、煮、汆、腌等不同;在调味方法上有白汁、酸辣、红油、果味、茄汁、家常、黑椒等。湖北鱼菜不仅仅独立成菜,还擅长鱼肉合烹、鱼米(面)合烹,如“鱼羊鲜”、“粉蒸鱼”、“云梦鱼面”等。
(二)无圆不成席
制作圆子菜是湖北厨师的拿手绝活。团年筵席中必备一份圆子菜,寓意“团团圆圆”;婚嫁筵席中的圆子菜,代表着“花好月圆”;升学筵席中的圆子菜则有“三元及第”、“事事圆满”涵义。我国各地圆子菜种类繁多,如北京炸圆子、山东蒸圆子、天津汆圆子、广东牛肉圆、扬州狮子头、湖南三鲜圆子、福建七星鱼圆等。湖北不仅汇聚了各地的名优圆子菜,更是大胆的改革创新,推出一系列具有湖北特色的圆子菜,如桔瓣鱼元、珍珠圆子等。
湖北圆子菜选材非常广泛,最为常见的是各类畜禽水产类原料,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肉圆、鱼圆等。此外湖北圆子菜还特别擅长使用各种植物性原料加工制作圆子菜,代表的有:藕圆子、豆腐圆子、香菜圆子等。除选材外,湖北圆子菜在造型上并不局限于圆球形,还常有橄榄形、蚕茧形、橘瓣形等;在烹制方法上,常用的技法有:炸、蒸、煮、汆、烩、烧、焖、炖等;在口味上也有咸有甜,可谓“一圆一格,百圆百味”。
(三)无汤不成席
“家家户户备瓦罐,逢年过节煨鲜汤”――从这句湖北民间俗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北人对“汤”的喜爱与重视。汤菜往往是在热菜之后上桌,标志着正菜完毕,筵席进入后半程。湖北制汤多以畜禽为原料,如:鸡、鸭、鸽、排骨、猪蹄、猪肚、牛瓦沟等。此外,湖北制汤原料还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擅长使用水产原料,如:鱼、乌鳢、鲫鱼、乌龟、黄颡鱼、鳜鱼、鳙鱼头等。除动物性原料外,植物性原料在湖北也常用于制汤,即可制成全素汤,如野菌汤、银耳汤等,也可以与荤类材料搭配制汤,如排骨莲藕汤、豆腐鲫鱼汤、山药土鸡汤等。湖北制汤历史悠久,《楚辞》中就记载有用新鲜的乌龟制成的汤。
(四)无蒸不成席
湖北民间有每逢的喜庆酒宴,待客的主家都会准备蒸笼和扣碗来制作蒸菜。蒸菜大量运用的原因在于:蒸菜对器具的要求不高,民间只需在土灶上加上几层蒸笼即可;蒸菜通常统一加工、批量成菜,有助于保证菜品质量的统一;蒸菜可提前制做,按筵席进度需要批量上菜,有助于控制筵席节奏。像襄樊三蒸九扣席、仙桃八肉八鱼席、郧阳十大碗席、武汉四喜四全席,均是以蒸菜为主导。在筵席中安排蒸菜,还包含有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湖北蒸菜选料广泛,主要包括粮食类,蔬菜类,淡水产类,禽畜类等,几乎涵盖所有原料类型。湖北民间更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如今湖北蒸菜逐渐形成包括素蒸、荤蒸、荤素蒸的用料特征,以及包括粉蒸、清蒸、酱蒸、炮蒸、扣蒸、酿蒸、封蒸、水蒸等多种蒸制技法在内的蒸菜技术体系。
三、湖北传统筵席中的“四无不成席”的形成原因
(一)悠久的文化积淀
西周以来,华夏文化分为两支:北部发展为中原文化,其壮阔雄浑,淳朴敦厚,集中于黄河流域一带;南部发展为楚文化,其清奇秀丽、豪放浪漫,集中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楚国在巫术和祭祀中以美食飨神和祖先,也就形成了精美的菜肴。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湖北菜又有“楚菜”之称,它起源于为战国,发展于汉魏唐宋,成熟于明清两代。在《楚辞》中的《大招》与《招魂》中就记载有楚宫祭筵席菜单。筵席中的主食、菜肴、点心、饮料,选料广泛、技法多样、搭配合理。在2300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精细的筵席菜单实属罕见。如今的粽子和荆沙鱼圆是湖北菜肴中具有楚文化气息的典型代表。三国文化亦为湖北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汉沔、荆沙风味菜以及龙凤配、武昌鱼的菜式典故都带有三国文化的印记。
(二)鲜明的原料特征
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多样性。湖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地貌多样,有峡谷、丘陵、平原、河流、湖泊等。湖北又称为“千湖之省”,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湖北淡水鱼鲜品种繁多、出产充足。湖北各地还有名优特产,一首湖北民歌对其做出了很好的概括:“萝卜豆腐数黄州,樊口鳊鱿鄂城酒。咸宁桂花蒲芹菜,罗田板栗巴河藕。野鸭莲菱出洪湖,武当猴头神农菇。房县木耳恩施笋,宜昌柑橘香溪鱼。”此外石首笔架鱼肚、金口鱼、沙湖盐蛋、洪山菜苔、鹤峰葛仙米、襄樊大头菜等也享有盛名。丰富的烹饪原料不但为湖北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三)多样的烹饪技法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00多件饮食器具,其中有鼎、鬲、瓦、煎盘等青铜炊器,以及鼎、鬲、瓦、甑、釜、罐等及陶制炊器。专家分析得出,早在先秦时期,楚地已经掌握了蒸、煮、烤、烙、煎、炒、涮等多种烹饪技法。
关键词: 旅游英语 翻译 跨文化意识
旅游是现代的第三产业,被誉为当代的“无烟工业”,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所谓跨文化交际意识,其实是一种翻译观、一种态度,是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世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观光旅游。有鉴于此,我们不但应了解全球的文化,更应该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景点和历史人物名字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这类专有名词的具体译法包括意译、直译、音译、意译加音译、直译加音译、意译加直译等几种。然而,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译法就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炼丹湖”,有的地方直接翻译成Liandan Lake,就无法把这个景点的含义有效地传递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若翻译成Immortality-pill-making Lake则偏重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译文与原文的最大近似值。关于“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先后出现过很多译名: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断桥之雪),Melted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断桥上融化了的雪)等。显然,这些译名都没有把“残”字表达出来。相比之下,选尽可能与意境靠近的形容词会好很多,即Remnant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和Lingering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同时,可以用外国人熟知的人名去比拟,利用跨文化意识传递原文信息。例如,把美女西施比作西方人心目中的Cleopatra,译为“Chinese Cleopatra”,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笔下的Romeo与Juliet,济公译作Chinese Robin Hood。通过这些翻译,外国游客便能心领神会了。
2.诗词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隔”与“不隔”的问题。翻译中国古诗词给讲英语的旅游者听,是否能使所译的诗词产生美感,产生现场效果,关键问题在于译作是否产生了文化隔阂,致使旅游者难以“知之”,更谈不上“好之”和“乐之”了。例如,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这首诗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首先,诗中的“六月”指的是夏历六月,不能直接译成“June”或者“sixth month”;其次,诗开头的两字“毕竟”主要是为了借助它强调“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特定地点与时间。所以,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作如下翻译较为恰当:
After all it’s the West Lake in summer hot,
Displaying scenes no other seasons have got:
Green lotus leaves stretch so far to the ruddy horizon,
Bathed in sunshine are exceptionally pink lotus blossoms.
再例如,有人在翻译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先后把“西子”译成“the fair lady(at her best)”和“Beauty of the West”,并加注:Beauty of the West指“Xi Shi(fl.482B.C.),a beautiful lady born near West Lake”。通过必要的铺垫和比喻,在很大程度上能化“隔”为“不隔”。
3.餐饮翻译的跨文化意识
中华美食享誉全球,川、鲁、粤、闽、苏、浙、湘、徽菜系各有千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餐饮作为旅游业的重要一部分也面临着国际化和走向世界的问题。向国际友人推广介绍中国餐饮,让他们了解中国菜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因此,跨文化意识在餐饮的翻译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菜名的翻译方法非常灵活,同一道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菜肴的翻译重点是真实地译出菜的内容,让外国游客了解吃的是什么,本道菜是如何烹制出来的。这样的话,顾客便不至于看到菜单还一头雾水。
(1)以本道菜所用的主要原料开头
主料+(with)辅料
例如:宫保鸡丁Chicken Cubes with Chili Pepper and Peanuts
桂花童子鸡Spring Chicken with Osmanthus
主料+(with,in)味汁
例如:糖醋排骨Pork Chops with Sweet and Sour Flavor
贵妃鸡Chicken Wings and Legs with Brown Sauce
(2)以本道菜的烹饪方法开头
烹饪方法+主料
例如:火腩扣大虾Steamed Dried Prawn
红焖肘子Braised Pork Joint
烹饪方法+主料+(with)辅料
例如:京葱羊肉Steamed Sliced Mutton with Beijing Scallion
扒鲍鱼菜心Grilled Abalone with Fresh Vegetable
(3)以形状或者口感开头
形状(口感)+主料+(with)辅料
例如:酥香鹌鹑Crisp Quail with Sesame
血豆虾片Sliced Shrimps with Snow Peas
形状(口感)+主料+(with)味汁
例如:盐烤荷叶鸭Salt Baked Duck in Lotus Leaf
黄酒脆皮虾仁Crisp Shrimps with Rice Wine Sauce
(4)以本道菜的创始人或者发源地开头
创始人(发源地)+(烹饪方法)+主料
例如:麻婆豆腐Mapo Bean Curd
东坡肘子Dongpo Pork Joint
由此可见,恰当地翻译菜名对外国游客了解中国餐饮文化大有裨益。
4.导游词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导游词在旅游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导游词的翻译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这一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效度、深度和广度。而导游词翻译又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如“女儿红”(Daughter’s Wine)、“状元红”(Scholar’s Wine)。参观动物园,可以主动结合“狐假虎威”、“老虎屁股摸不得”(比较not to beard the lion)、“猫哭耗子假慈悲”(比较“鳄鱼的眼泪”)等成语故事进行讲解。再如:作为中国常见的植物,“雨后春笋”被汉文化的大众普遍理解的“欣欣向荣、大片出现”的象征,而英国环境中缺乏“竹笋”这一实物,因此如果照实翻译成babmoo shoots after spring rain,难以让外国游客产生同等感受。所以可以翻译成“雨后蘑菇”(mushroom after spring rain),因为“雨后蘑菇”是国外常见的现象,能够使他们领会到源语的含义。中国人都熟悉的“狗不理包子”如果翻译成“Steamed Dumpling”,就不能满足部分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的需求,所以后来就有人把它翻译成“Dog Won’t Leave”,意为狗离不开包子,自然就顾不上理会他的主人了。
5.结语
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不同文化之间的时空关系也逐渐被打破。旅游资料起着一个很好的对外宣传作用。但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广泛存在着文化差异问题。为了达到既忠实原文,又能增加外国游客兴趣的双重目的,就需要翻译者合理地运用跨文化意识对其进行有效翻译,从而弥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中国翻译,2002.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