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建设优秀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搭建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平台
教育信息化发展硬件是前提,资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体现在课堂。打造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教师的素质提升必须走在第一步。
以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已经全面铺开,学校参加培训的教师正通过集中学习、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途径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支持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作为担负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任务的基地校,德雅中学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融合,要求教结合学科案例借助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设计。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组织了以“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教师网络研修个人空间评优,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改评选等活动,以此激发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提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网络教研的热情。
推进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
学校自2013年开始利用添冀平台推进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这个来源于第三方的应用平台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这个平台能及时完成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更新,具备日常信息、课程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维护与保修、教育资源上传与共享等多种功能;通过学校门户网站进入,支持“家校通”平台,针对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的教育信息服务,能实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常态互动对话交流,推进了阳光教育服务和无纸化电子政务建设。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教师培训与网络教研,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电子备课系统阅卷系统,建立网络学生素质成长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管理系统,怎样利用云空间进行资源整合与组织,如何进行微课,校本资源,教学APP等的开发应用都是摆在学校面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实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网络的发展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互联网所承载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人、影响人方面的作业不可小视,尤其对于有“网络原住民”之称的“00后”们,网络传播手段更易让他们接受与认可。学校应借助校园网站、博客、微信,论坛等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主流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增强其时效性和实效性。
德雅中学建校之初就开设了学校网站,每年都有近三百篇的图文更新,随着学校影响日益扩大,网络点击率关注度也日渐提升。学校教学处的班级管理信息也通过博客平台实时更新。学校还在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中注重了网络媒体的运用,在“中华名人广场”的名人柱上印上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到该名人百度百科里的全部信息。学校将依托互联网、网络直播室举办网上读书活动,网站直播节目,网站知识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上网不仅是聊天灌水打游戏,把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与校园网络有机结合,创设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大数据”是什么?它不仅是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更是这些海量信息资源及数据的整理选取和运用。如今学习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技术学专家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环境全民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融合网络与技术环境,借助网络、移动学习终端和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任何时间地点的在线学习及辅导答疑;依托互联网构建综合性的教育业务处理平台,能对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与服务;充分共享、灵活配置数学资源平台,能依托这个平台实现自主探究、互动教学、协同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师 教育 终身学习 实践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我校为实现“让枯桃小学成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这一办学目标,推动培训学习的风尚化、常态化、实效化,助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在学习中沉潜,阅读滋养心灵,过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精神生活,初步探索出在教师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方面的几点经验。
1 明确工作思路,明晰落实原则。
明确整体目标原则。以为学生铺设美好幸福之路作为学校办学和学校每个成员的共同目标和使命,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紧迫感。领导率先垂范原则。学校领导班子是建设学习型系统和学习型单位的宣传者、组织者,又是实施者。“行不言之教”,引领自主学习营造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求知好学的良好氛围,成为终身学习者。全员参与原则。学习是师生的职责和权利,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每一位师生都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乐学会学,勇于探究,学会反思, 善于沟通,做最好的自己。要精进有恒,追求卓越,永不言弃。注重实效原则。一切从实际、实效出发,科学制定规划和考核标准,达到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享受职业成长的真正目的。
2 坚持以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为重点,形成学习的风尚化。
“优秀的团队没有失败的个人”,“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这是我校领导班子的工作指南;他们知道只有每位教师的优秀,才能换来教育的真正均衡。而且他们更懂得一两的行动胜过千金的语言,因此领导们行不言之教,以行动引领赢得这个团队发展
(1)领导率先垂范,引领学习。
校长的身影所在就是领导力所在。坚信只要上路,就有庆典;只有坚持,就有精彩。校长率先垂范,用每周的校长寄语传达对高效课堂和教育真谛的思索;用每周的例会上分享教育案例触动教师心灵;用“每日一博。逢事必博”的教育博客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教师体验和理解教育的思想;用每周的国旗下演讲和校本培训来影响师生,发挥影响力。中层干部通过月总结,周反思,日随笔、反思,周行政例会,中层管理博客和值班博客,每月的培训等来形成合力。
(2)领导实学真干,引领创新。
校长的着力点、增长点、发展点、兴趣点、兴奋点,五点聚焦课堂。领导分科负责,每天都要坚持听、评课,进班日清,用这份坚持去引领老师们打造精彩的生命课堂。坚持是最有力的语言,引领着教师形成观念认同:让课堂成为师生精彩绽放的舞台,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每一位中层也都是身兼多职、用行动和成绩带动团队发展。领导团队以学习来行走人生,首先成为有真正教育信仰的人,提升了人格的高度,拥有了前沿的教育理念,成为“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沉下去能干”的榜样,在“只有入学,没有毕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学习中提升了修养和能力,更点燃了团队的学习意识,带动真学实干的风尚。
3 着眼于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规划,实现学习的常态化。
我校将培训当成是最大的福利,因为将一个人置身于一个没有进步的环境是最大的野蛮。更是认同每个人都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着眼于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规划,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命行走姿势。
(1)首先注重专家的引领,因为管理真谛是借力,专家牵动探明规律、指引路径、示范方法、过程诊断等,让课改少走弯路。我校一方面走出去,大力创造到全国各课改名校学习的机会,2010--2012年就先后派近20人次到全国课改名校和各级课改现场会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回来后为教师做登高望远的培训。一方面请进来,观看魏书生、周宏、李镇西等名家的视频讲座、学习《纲要》、《山东教育》、《江苏教育》等教育刊物,开展学习交流会;邀请高校、教育期刊、教育研究院、科研所的多位专家领导到学校指导,帮助教师提炼、提升。
(2)同时开发校本资源,请优秀教师做培训,每个月都要有一至两次结合课改、针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各种主题的校本培训,提升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的是小课题的研究,收获的是彼此的业务精进。教师自我申报开展校本培训和节日创意活动,让校本培训常态化。
(3)实施 “五个一”工程,让读书沉潜心灵,。引导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教育家;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教育名著;有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报刊,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有自己的教育博客。
(4)坚持了教师晨讲,让展示绽放精彩。从“说教育智慧,扬师德正气”到“走近名家经典,精进课改智慧”再到“品国学经典,养为师之德”,从“我的课改故事”到“我的班级文化建设”,再到“秀我微课程”等,晨讲成为令老师们感动和期待的时刻,老师们从最初的紧张、怯场,到现在的从容自如;从最初教师们间交流分享,到后来全员分享,真的诠释了人与人的相遇是为了彼此提升。
(5) 坚持写博客随笔,写作成为成长的法宝。为了让“写得好”成为更高的追求境界,老师都有自己博客,学校有教师教育博客群,每月的随笔在校园网上彼此分享,每月评选最有人气的博主,。教师在线学习,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瞬间思绪,留下成长的足迹,成为共享共赢的桥梁,教师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6) 同伴互助,导师制。每个教师都是一个优秀教育资源,他人的肯定能更好激发了自我发展的愿望,因此实行了导师制,每一老师都可以选定自己信赖的教师做为自己的导师,随时进行思想交流,这样,以信任为纽带形成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师生搭建了成长阶梯。
4 汇聚以反思为驱动的精进有恒文化,增强学习的实效化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对“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的共同寻求,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一起去探寻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本真意义与行动载体。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看,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师生进行生命交流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运动过程。如果离开人的生命意识,则任何文化建设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教育应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而生命、生态、生活、生涯则是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四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生命、生态、生活、生涯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四个根本追求。
追求之一:关注生命成长。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以人为本应是以生命为本。包括:认识生命的意义并进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开发生命潜能,激扬生命活力,引爆生命潜力,实现生命的幸福成长;培养生命智慧,打造智慧人生,学会智慧学习,学会自我生存;提升生命质量,运用多元智力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发和提升。
追求之二:关注生存状态。教育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态系统。学校应努力构建一个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制度生态环境,要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成为生态的校园、人文的校园、书香的校园。
追求之三:关注生活质量。面对职业教育大背景下职校师生生活质量不高的现实,我们要关注和改变师生的生活状态,引导师生过有质量的生活,追求成功的人生;过有品位的生活,追求健康的人生;过有价值的生活,追求奋斗的人生;过有乐趣的生活,追求快乐的人生。
追求之四:关注生涯发展。学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创造适合师生的教育环境,创造有竞争力的教育,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注重对师生进行生涯规划,致力于打造师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学校精神文化虽然表现为精神化的生命意识,但它却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只有基于校本、基本生本、基于实践,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才会深深烙上学校的文化特性。以我校为例,学校围绕“三特”核心办学理念,以全面推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主线,以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形象的三个建设作为行动载体,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行动之一:立足职业教育,重构学校价值观,推动示范校建设。重构学校价值观,形成学校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重构幸福观。组织全校教师围绕“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展开大讨论,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六个名师工作室,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是改革评价模式,重构质量观。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
三是改革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校企对接、工学结合、做学教合一、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根据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学六融合”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改革教学模式,重构教学观。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实际、实用和实效出发,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教学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创新教育内容,重构课程观。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创新德育途径,探索规范化、课程化、体系化的校本德育,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涵养精神的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特色校园。
二、具体措施:
1、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推进帮辅教育和德育渗透工作,努力实现全员参与,人人育人;健全制度,时时育人;加强管理,事事育人;优化环境,处处育人;探索实践校企共育、校社(区)共建、家校共管、警校共建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
2、组建德育课题研究实践小组,围绕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科研课题,积极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并将经验成果推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完善《班主任手册》,开发校本培训课程,以德育随笔(案例探究)、心理辅导和班会组织为抓手,引导督促强化班主任专业能力。(实现三个掌握:1、掌握班级教育的智慧和方法。②掌握各类的班会组织技能;③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手段。锻造形成一只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年龄梯次合理的班主任队伍,并力争推出2—3名有影响力的专家型班主任。)
4、修订《学生手册》,完善德育学分和素质评价机制,深入进行卫生、秩序、仪表、纪律等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检查评比,严格精细管理,促进优良校风。
5、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生干部管理体制,开发并实施学生干部培养课程,增强“三自”效能。
6、持续打造礼仪教育特色。编订我校特色礼仪教育读本,举办“礼仪示范班”的评选表彰活动,推广普及礼仪操,设立礼仪示范岗,提升值周管理水平。刚柔相济,由外而内,促使学生形成“四雅”(气质典雅、谈吐文雅、举止优雅、品位高雅)品质。
7、注重校本德育建设。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组织优秀专业教师,以礼仪、青春期教育为突破口,辅以国学、价值观、心理等内容,构建“德馨堂”校本德育课程。规范班会形式内容,统一组织实施,形成我校特有的班会实施模式。
精心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任务
4月6日晚上7时,此次参训学员刚刚抵达重庆,大家还来不及修整片刻,遵义市教科所副所长王文霞就组织召开了该次培训学习的第一次会议。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和增强培训实效,会议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选举班干部,选举了班长、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以及8个跟岗学习小组的组长。
在会上,王所长首先代表遵义市教育局作了主旨讲话,对确立“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创建特色学校的内容和方法作了具体深入的阐述。
然后,遵义市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办的李昌云校长和重庆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教育的老师就本次培训的具体要求作了说明,并对参训的学员、本次培训班班长、班委、各小组长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最后,各与会班干和小组长对如何完成本次培训任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纷纷表示将珍惜本次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请教的机会,争取多学知识、更新观念、学有所获、完善各自学校的创建方案。
严守培训纪律 高层次专题讲座
4月7日上午9时,参加本次研修培训的学员在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会议室举行了本次培训的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重庆新课堂教育项目执行总监李莉萍主持。
开班典礼上,重庆市评估院的胡方所长代表专家组成员向学员们介绍了培训安排,遵义市项目办主任王文霞副所长代表遵义市教育局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培训的纪律要求。
为了让本次跟岗研修培训更有针对性,开班典礼后,举行了三场专家讲座,三位专家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就特色学校建设理论体系进行了阐述。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肖方明校长作了题为《培育学校文化、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专题讲座。肖方明校长以重庆市人和街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过程这一成功案例分析了什么是学校文化,为什么要培育学校文化,怎样选择和构建学校文化……让学员们豁然开朗,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往特色学校的创建之路。
重庆市育才中学教科室杜东平主任以《生活教育模式是重庆育才中学的办学特色》为题介绍了重庆市育才中学如何以生活教育模式把学校办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的校园。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云生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幽默风趣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什么样子、怎样建设特色学校、成功特色学校的标准等四大各位校长朋友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跟岗学习 走进课堂 体验特色学校内涵
4月8日至12日,遵义市特色项目学校第一批管理干部分成8组分别到重庆各特色基地学校跟岗学习,各学校针对跟岗学员的学习要求,对学员的学习日程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利用座谈会、参观学校和阅读学校管理书籍等形式让学员尽快熟悉环境,了解学校的特色文化。
遵义市育新小学一行到重庆市谢家湾小学跟岗学习,首先让他们感受到的是谢家湾小学的整个校园文化特色凸显,到处都彰显着“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文化,不管是校园外显环境的布置,还是师生的文化理念,到处都渗浸着“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在校园参观中看到校园到处都有洋溢着一张张笑脸的照片。过道上,走廊里一幅幅红梅花儿的图案,都散发着特色之花的芬芳,深深感受到学校精神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引领。
遵义市十五中和道真自治县民族中学一行到的是重庆市铁路中学,铁路中学恪守“和谐发展、群星灿烂”的办学理念,以“多元活动、多元评价、多元交流、多元发展”作为星光教育的特色体现,使铁路中学成为全国的优秀特色学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听了黄其力校长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介绍和随堂听课, 让大家初步了解铁路中学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环节中如何贯彻特色教育。
赤水一小和道真玉溪小学一行5人,来到珊瑚实验小学开始了跟岗学习。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美术活动中心”“百草苑”“科技馆”等校园文化。整个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枇杷、桃子挂满枝头,太阳能路灯、风车发电机、电子借阅图书等高科技设备,让大家大开眼界。四层楼的“科技馆”让人体验到科学的奥妙与乐趣,更让人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学生自己的“开心农场”种满了蔬菜,养殖了小白兔,艺术课上古筝琴声飞扬,国画课堂温文典雅。
红花岗丰乐小学一行到的是杨家坪小学跟岗学习,杨家坪小学将写字文化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初期的理解是很朴实的两句话: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经过数年的努力打造,提炼出了“立字立人,字立人立”的办学理念。
桐梓四中、正安三中一行到重庆市第九十五中学进行跟岗学习,当学员们步入该校园,立刻就被《重庆九十五中赋》所吸引,激情飞扬的词句,蕴含丰富的寓意,让大家感受到该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漫步饱览了整个文化墙,让大家感慨于该校众多的荣誉和丰硕的办学成果,更让大家不能忘怀的是“立己立人,至善至美”的办学理念,彰显了九十五中人深邃的办学理想和高超的特色办学智慧。
通过几天的学习,各组学员参观了基地学校,走进课堂听课,和老师们、学生们面对面地交流。学员们收集信息,对学校的特色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学员们纷纷感慨,“特色”不是花俏表面的东西,而是以特色为突破口,持续深入的渗透一种人文的情怀及办学理念到学校的各个环节。
答辩过程精彩纷呈 培训成果丰富多样
在跟岗学习后,创建特色学校项目组又为学员们安排了一场精彩的答辩会。
本学期教学部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建设,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计划,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全面总结“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和“自育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研究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用诚恳的态度服务教师,用科学的理念促进教师发展。
二、工作重点:
本学期,我们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1、早策划、早部署,坚决完成“新基础教育”三年扎根规划的总结、展示交流任务。
2、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自育型备课组”研究与实践的结题为抓手,推动课程领导力进程,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教研团队建设模式。
3、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管理,通力合作,实现初三年级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具体工作:
(一)课程建设
本学期,教学部以课程计划为依据,着力架构自育学生成长课程,结合多彩的主题活动、仪式教育等,充分发挥社团、闵四自育等时段开设丰富的课程,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精神体验。
1、规范拓展课的评价,有目标、有质量的开设社团。
通过学生调研,按需开设拓展课社团,让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价值,本学期进一步规范拓展课的选择与评价,注重拓展课的普及中提高,把社团分成四个模块,每个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必须在每个模块中至少要选择一科。在普及中发现特长苗子,加以辅导培养并提高平台发挥特长,改革评价模式,设计学科特色的评价指标,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多方面对拓展课程进行评价。
2、继续做好、做精学科群。
六年级开设《走进唐朝诗人》分别以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维、杜甫、杜牧等作品精选教学,七年级开设《走进现当代的作家》分别精选史铁生、朱自清、林海音 、傅雷 、萧乾、鲁迅等作品进行教学,为学生的文学修养做积累。八年级继续开设理化实探课,提前学生的理化学习兴趣,培养理科积极分子。优化目标列评价,形成完整的课型。
3、充实闵四自育时间,结合学校教育活动系列,形成合力。
本学期结合学校读书月活动,以主题阅读形式在各年级开设阅读时间由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阅读主题。六年级以名人传记为主,七年级以小说为主,八年级以散文为阅读主题。一次一摘抄一感悟,每月一读后感。在六七年级同时进行写字训练每日十分钟写字,结合年级活动进行评比与展示。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学校有效教学
本学期,教学部进一步夯实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流程,使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精细化、严谨化,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1、强化、细化常规管理,科学合理使“教学五环节”要求落地成效。
沿用上学期末的教学常规反馈单,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反馈、跟踪,让教学常规检查真正达到“以检查促提高”目的,确保常规工作的落地。
2、以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为突破,提升教学有效性。
作业是考试的另外一种形式,针对上学期学生调研中有关作业量、质等诸多问题,本学期将重点从作业这一环节检查教学效果,诊断教与学上的问题,以促进日常教学工作。
3、优化视导,发现智慧,扶持薄弱。
加强学科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探索教研活动的方式,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打造“专题化、课程化”教研,避免教研专题的散点,使“周周研”走向内涵教研。通过视导,既要发现教研组的优秀做法,加以推广,又要找出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解决教研活动中的低效问题,形式主义问题。
(四)新基础教育扎根结题
在全校范围内,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及生态区建设的资源,总结、提炼在三年中取得的成果,以“课型整体化、系列化”研究为抓手,通过掌握和运用新基础教育的指导纲要,在研讨中不断深化、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把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内化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实现新基础教育的“日常化”、“常态化”,从而继续丰富、打造和内化学校“自育”的学校文化精神,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基。
(五)聚焦市级课题“自育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早策划、早部署、早行动,理清思路,攻克难题,对重点关注的备课组已有的实验资料、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成功范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具有普适性的备课组自育的路径与方法,架构出以“自育”为基本特征的学校备课组建设模型。
上学期,学校承担的市级课程领导力项目《自育型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顺利完成中期评估。本学期,要重点、有序做好此项目的结题工作,将定期召集项目领导小组会议,抓好项目的检查、指导力度,确保结题进度和质量,同时对结题阶段的数据、文字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总结成文。
(六)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成就教师。
要充分利用好骨干教师、发展成型期教师等校内资源,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为他们定目标、定任务,以“智慧传递”活动为契机,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
继续推进青年教师研学班项目,深化项目内容,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锻炼表现的机会,使其崭露头角。借“5•4”之际,在回顾总结前期青年研学班工作的基础上,创设更好平台,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为目标,开展青年教师的岗位练兵,扩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群体,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学校办学品位。(具体方案另附)
(七)毕业班工作
发挥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任课教师团体的集体力量和年级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一是搞好中考形势分析,合理安排。要密切注视中考动态,及时调整角度、进程。二是以规范行为常规为工作重点,稳定班级秩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三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要以精为主,讲练结合,要面向中下档题,精选题目,难度、数量要适宜,讲解要讲透彻,讲出方法规律、讲出关键点,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搞好分层辅导,整体推进,在大面积的基础上,力促尖子生。五是加强应试策略的指导,每次考试都要搞好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性,以及应试心理等方面的指导。
(八)其他工作
1、加强学籍管理,做到管理规范、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及时上报。
2、加强招生宣传,做好中考报名、考试工作,规范招生行为,力争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招生任务。
一、基于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育人氛围,用文化塑造生命
好的校园文化是一部好书,它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置身其中会感到心灵的振奋,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刻熏陶、净化着心灵,升华着人性。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我们把“以人为本、环境育人、文化渗透、陶冶情操”作为设计宗旨,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的环境,使校园、校舍充满了文化气息、人文气息。校园里绿树成荫,草坪如毯,教学楼、综合楼楼廊都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更多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书画作品,由此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学校管理的硬文化;文化,是学校管理的“软”制度。我们实行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策略,学校重大工作,如聘任晋级、评优树先,都根据相关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来,学校各项重大改革的推进能够顺利进行,办学质量能够稳步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保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每一位教师、学生都需要尊重,我们积极开展“温心工程”,重大节日发送问候短信,开展党员干部谈心活动,组织教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让教工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内部凝聚力,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创建。
3、加强活动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我们开展了“两大典礼”、“四大节日”和“月主题教育”活动。“两大典礼”是“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四大节日”是“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班主任节”,“月主题教育活动”即每月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如九月的“推普活动”,十月的“颂歌献给祖国”,十一月的“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及演讲等,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从未间断。每一个典礼和节日,我们都用心地设计,展示师生风采、表彰先进榜样、弘扬青春正气。如,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我们都大范围表彰学生,奖项涵盖学习、品德、文体、卫生、实践等五方面二十余项,全校一千余名学生,受奖学生达五百余名,这些学生依次上场,接受全校师生的祝贺。当学生接过一张张奖状、一份份奖品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与激动。这些活动,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同时,也增强了学校活力,造就了积极进取的后港小学。
二、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学习校园,用文化点燃生命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学习之地,学习型学校的建立更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基础。我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从而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学校自身的不断变革,使学校每个成员活出生命的意义,使整个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1、以学为本,建立培训机制
我们建立了促进全体教职工真正学习的系统、开放、互动的有效学习机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学习培训机制包括:
分享机制:为教师提供分享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机会与可能,使各种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互动机制:提供教师间、师生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交流、切磋的便利,使教师在互动中加深体验,快速提高;
激励机制:建立及时反馈与激励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时跟踪、评价,采用各种形式(包括精神与物质)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督促机制:采取相应管理、监督措施,加强对各种学习活动与组织的过程管理,促使教师坚持学习;
反思机制:要求每位教师对每一堂课、每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工作得失,并形成工作习惯。
2、以校为本,健全学习系统。
我们建立了“四大学习系统”:第一,面向行政干部的学习,主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利用每周校务会时间,以规定内容和自己选题相结合,由干部轮流承担收集、整理和讲授任务,并能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进行信息交流、对策分析。第二,面向骨干教师的学习,主要进行课题研究、专业课堂的学习。以骨干教师研修室为载体,采用行动研究、公开研究课、聘请名师做骨干教师的师傅等形式,为他们的专业拓展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支持;通过组织“名师成长经历”研讨,为骨干教师成名成家搭建平台。第三,面向青年教师的学习,主要解决他们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室,制定了“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开展了以提高教学基本功为内容的校本培训,通过案例教学研究、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沙龙,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反思习惯,帮助他们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第四,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的学习,主要学习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如学校每学年定期召开的教育教学年会,以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为单位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全校性教学公开研究课。
3、以生为本,创建翰墨书香校园。
书法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愉悦身心,所以“以翰墨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让翰墨书香溢满校园”是我们的一个美好的理想的追求。为了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翰墨书香氛围之中,班级设立了读书角、“书法园地”,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习作,黑板报上开辟了“读书方法”、“优秀读后感”等栏目。我们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每年的读书节确定活动主题,在读书节活动中认真落实“五个一”:即收集一句读书格言,开展一次征文比赛,举行一次书法比赛,评选一批“读书之星”,评选“翰墨书香先进班级”。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阅读作为书香校园工程的重点工作,通过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编写经典诵读课本、开展经典诗文书法竞赛和经典诵读展演,让学生与经典相约,为灵魂增色,邀名著同行,替生命添彩。
三、基于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用文化唤醒生命
西方一位雕刻家说:“我不是在雕刻,我只是在唤醒!”在他的眼中,每一块石头里,都有一个鲜活的生命,他的工作,就是把一块顽石赋予价值,唤醒沉睡其中的生命。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智慧碰撞智慧,思想引领思想,生命唤醒生命的历程,我们需要构建体现自主合作的、富于生命张力的、关系融洽和谐的、追求智慧灵动的、过程民主平等的高效课堂文化。
1、创设和谐环境,构建生态课堂。
生态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应没有任何鸿沟,教师也不应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应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双向的互动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和谐环境的创设入手,开展班级文化设计大赛,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室内的环境别有新意:班名班训、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课桌的摆放不再是沿袭千年的学生面对老师,而是学生桌对桌,面对面;讲台上的黑板和后墙上的黑板也不再是老师的附属物,变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在课堂上一般只讲10分钟,其余30分钟都交给学生之间讨论、同学讲解展示、点评;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或走,谈笑风生……
2、探索合作学习,构建生命课堂。
高效课堂,一定是合作的课堂,合作是当今的时代命题,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手段,又是当今社会必备的一种能力。针对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构建了“三段四步八环节”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全面实施课堂素质教育。我们要求教师课堂教学遵循“三个三分之一”教学原则:即教师讲课时间约三分之一;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活动时间约三分之一;学生巩固练习时间约三分之一。其核心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练习和自学,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单方面灌输。“三段”即:课前导学——课堂探究——课后升华。“四步”即:明确目标——合作学习——巩固训练——总结收获。“八环节”即“导入——定标——自学——合作——交流——训练——反馈——总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愉悦的体验之中,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 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
3、引导探究学习,构建生本课堂。
于是,她请这位老师将参赛时的案例记述下来,同时将具有典型性的或是校内近期发生的事写成案例,让所有班主任、分管教导作文字分析,此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自我诊断,帮助教师提升育德能力。在阅完所有试卷的基础上,学校正式召开“智慧育人——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对所有个案逐个进行剖析,发扬教师思想上的闪光点、操作中的好办法,明确指出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并邀请区德育室的专家作诊断评价。一人虽然失利,团队从中受益。从这次研讨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校长细腻敏锐的捕捉能力、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催化剂。
五、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课程管理。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不断探索与实践更为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供参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实行课程组织形式的“三个打破”:打破班级限制实施横向走班,打破年级限制实施纵向跑课,打破学科限制实施跨学科综合探究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点或许过于前卫,而且对于教师资源和财力要求过高,但是否能为大胆打破陈规、全面创新学校工作在思路上提供一些借鉴?
在欣赏和悦纳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我们的现状,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
一、我们必须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发展的学生观和全面的质量观,进一步加大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和进程,特别是学校要建立起科学、发展、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建立适应时展的学校评价机制,为办现代化教育和一流学校进行导向,同时,要鼓励和保护校长自主办学、开门办学。
书写故事,演绎精彩
故事教育文化,其基本特征是以故事教育为抓手,推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刘浩小学在故事教育的实践中,逐步提炼出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
学校的校训是“养浩然之气”。此校训由刘浩烈士名字中的“浩”字而来。浩者,大也。孟子曰:“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乃正大刚直之意。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刚强的存在,由仁和义等道德做支撑,让正义之气在内心长久积累而成。中国许多仁人志士都注重“养气”,学校的文化精神既蕴含故事中“真善美”的核心价值,又体现烈士浩然之正气,以“养浩然之气”作为校训,旨在引领师生唱响正气之歌、养育灵气之品、学做大气之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书写故事,演绎精彩”。他们认为,“故事源于生活,生活精彩,故事才能精彩;故事又影响生活,故事精彩,生活也会精彩。”他们无限相信故事的力量,期望通过各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故事来化育学生的精神,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师生生命的德行得以觉醒、生活的智慧得以开悟,激发师生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期待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人人都会讲故事、人人都会写故事,人人都能创造精彩的故事。
刘浩小学的学校精神是“扬正气、蓄大气、育灵气”。扬正气指弘扬刚正的气节、公平公正的情怀;蓄大气指积蓄宽宏的气度、识大体顾大局的品质;育灵气指培养灵活的气韵、有个性有智慧的气质。这九个字集中体现出刘浩小学追求一种正直善良、民主和谐的境界,一种精细做事、大气做人的风范,一种崇尚科学、机敏睿智的作风,一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品质,激发师生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追求美好、学做真人、获得真知。
故事教育在行动
多年来,刘浩小学奉行“用故事植根,以故事厚德,用故事启智,以故事导行”的基本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师生在故事中唤醒,在教育中成长。
每年清明节期间,师生们搜集、传颂刘浩烈士的故事。他们从先烈的壮举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知道了什么是英勇不屈,什么是前途理想,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深刻内涵。校名和历史,成了师生生命成长的力量源泉。小学生是爱故事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丰富,易受感染。爱听故事、讲故事是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在故事中成长。刘浩小学的校园就是一个故事的世界,各楼道展示的是学生创编的故事格言;各功能教室,精选了音乐家、书画家和科学家的故事,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卓越。该校的各个班级都是以故事人物命名的,每个班级的个性班名里都蕴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就这样,他们为孩子们倾力打造了这样一个飘散着故事芬芳的美丽世界。
构建“故事德育”,让学生沉浸在故事芬芳的花园中。学校主要开通了以下四大渠道:一是午间故事坊:同学们每天中午讲故事、读故事、听故事、演故事,共同享受美妙的阅读时光,为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二是每月一事:老师们紧扣每月的教育活动主题,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故事、诗词歌赋等。他们读、讲、演故事,用主题故事布置室内外环境,让故事引领师生的行动;三是新星舞台:新星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学校根据学生年级特点,精心挑选了12个经典故事编写成剧本,每一学期让同年级学生演同一个故事,不同年级演不同的故事,一年集中展示一次,年年有创意和提升,这样,使从该校走出去的学生不但会讲故事,而且会演故事,将来成长为一个爱读、会写、能演,更懂得用心灵感悟生活的新公民;四是故事文化节:学校把特色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紧密结合,先后举办了“故事启迪智慧、阅读丰盈人生”等十届校园故事文化节。为学生成长搭建了平台,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故事三进工程,拓展了故事教育的空间。一是“故事老师进课堂”,该校的老师深入挖掘故事教育因素,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故事家长进校园”,让学生的家长来校讲述成长故事、创业故事和民间故事,使孩子们听到了书中读不到的故事;三是“故事少年进社区”,老师带领同学走进社区、敬老院、幼儿园,一个个生动故事、一次次精彩表演,给他人带去了快乐、给自己留下了自信。“故事三进工程”旨在以教师的智慧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家长的热情激发孩子的感情,以学生的纯真推动社会的文明,共同描绘美好的新教育生活画卷。
创设故事情境,让课堂沉浸在故事营造的氛围里。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童话,童话般的儿童天生爱听故事。而小故事往往蕴含大智慧,刘浩小学的老师都会将故事巧妙地引进课堂,或用于导入,激趣生情;或贯穿课堂始终,增添趣味,或辅助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化难为易;或课末总结,启迪心智。该校智慧的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选材,要么选用整个故事,要么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要么提炼故事的思想内涵,让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故事成了刘浩小学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学校的一位计算机老师在教学案例中这样写道:我感觉到小学生天真烂漫,充满幻想。他们对寓言故事特别感兴趣,能从简短、生动的故事中悟出人生道理。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把故事引入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执教“插入图片”这节课时,就利用《狐狸和葡萄》这个小故事导入并贯穿整节课。整堂课,孩子们格外专心,不仅人人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技巧,还懂得了一个人生哲理。
研发“故事课程”
朱永新教授说:“课程是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学校坚持学生视角,充分挖掘故事教育因素,从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着力研发故事课程。各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实际,为孩子寻找最适合的故事,研发了蓝精灵、葫芦娃等班本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精选了有趣的童话故事、温馨的亲情故事、动人的励志故事等,研发学校故事课程,创编《书海导航》故事阅读手册。
刘浩小学为孩子营建最适宜的故事阅读环境。各教室有自己的阅读角,学校设有故事馆,学生随时都可以自由、快乐地接受故事的熏陶。各班成立书友队、书友会,利用晨诵午读暮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写故事,组织故事创编大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学校还定期举行故事大王擂台赛,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倾情阅读,快乐书写,《雨润花开》和《我们的精彩故事》就记录着一个个生命拔节的喜悦。
故事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从百度上搜索,这方面做法与经验难觅其踪。几年来,刘浩小学依靠专家的引领、课题的支撑,且思且行、大胆实践,坚定地行走在故事教育的道路上。
2009年9月学校开始进行南通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故事教育的实践研究”。围绕这一课题,开展“运用故事打造学校特色、启迪学生心灵、开发校本课程”等方面的研究实践。2013年又成功申报了“以‘养气’为旨归的学校故事文化建设研究”的省级课题,旨在通过故事文化的建设,实施师生故事阅读、师生故事创编、故事课堂教学、故事课程开发、故事环境建设、故事生活演绎等行动,以此来研发卓越课程、构建理想课堂,促进师生思想和行动的改变。
有人说,21世纪将是“说书人”讲故事的时代。在现实管理实践中,企业家们早已领悟到故事对推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海尔集团张瑞敏就是其中之一,学校也不例外。在学校管理中,刘浩小学的管理人员一般都能讲好这样一些故事:一是“我是谁”,讲述自身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用自己的故事打动人心;二是“他(她)是谁”,以自己身边先进人物的故事引领学校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学校的文化价值追求;三是“我们是谁”,讲述团结就是力量的故事,促使全体教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四是“我们向何处去”,描述学校的美好明天,激发师生用明天的梦想激励今天,用今天的努力奔向明天。
促进师生共成长
“故事”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事。它是对过去人们的经历及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它会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它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磨砺,给人以行动上的借鉴和指导。几年来,学校借助故事反思、教学反思、行为反思,要求师生养成每日三问的习惯,即今天我该做什么?今天我该怎么去做?今天我做好了什么?从而来改造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促使学校行为文化的自觉形成。
近年来,学校教师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用梦想编织着美好生活。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人人争当光荣的升旗手”成为全校学生的美好向往。 “海门市师德标兵杨颖斐老师”“海门好人姜丽美老师”“海门市十佳辅导员陆春花老师”及一年一度的“校园十大故事人物”,均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