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素质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的各种素质最有效的关键学科,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力。美术教育属于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学科,由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去发现美、创造美、学会审美以及独立审美。本文将对小学生美术教育与素质培养作出分析与研究。
一、小学儿童美术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而这些好奇正是孩子最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来源,美术教育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创造为的一门学科。在学习初期,教师先教会学生临摹。学会模仿是提升自主创造力的第一个阶段,临摹过程便是学生培养自主创造的一个有效过程,再辅以教师的引导教学与启发。学生在临摹中逐步学会创新,自主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提升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乌龟滚下坡”课程中,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想象这一画面的情景,然后通过想象自由地画出来,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便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途径,日e月累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自主创造的能力。
二、小学生美术教育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艺术。然而,不管是生活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生活,都离不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发现美也是对世界万物的一种认知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需要但又最为缺少的,需要学生去提升和加强,而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中的“美”的主要“承担者”,正是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对待的一门课程。例如,在学习“乌龟滚下坡”的课程中,在学生自由想象画出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看一下属于这一节课的配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忆和观察,让学生再次创造。这次创造便有临摹和记忆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对美的审读和理解的过程。在自主创作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生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
三、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数理化不分家,政史地走天下。”这是人们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也是阐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美术教育有着激发学生提升创造力的重要作用,所以美术教育也有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影响。以“乌龟滚下坡”一课为例,学生自主想象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关键的能力。“会学习”正是整个素质教育中所要培养和重视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小学生美术教育要与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融合
小学美术教育在这一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代飞速发展,要想使素质教育不断保持更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才能够不断进步,国家素质教育的真正进步才是学生高素质发展的基础。无论怎样改革素质教育,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根本“灵魂”不可省略。素质教育在时代改革和创新的节奏下,也要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现状和国情,切不可盲目改革学习,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视情况而改革,视发展而创新,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各学科的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儿童心理;素质培养;情感教育
家庭离异对于子女,尤其是未成年人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怎样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做好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外部情感因素的作用
人的心理是一个通过数量的不断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完善的过程。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的渐近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每一个阶段的产生都有一个比较长的,以数量改变为主的准备时期,前一个阶段的积累是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基础。此外,心理发展是在人与环境不断的相互影响的活动中实现的。因此,客观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情感是人的需要能否得到M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会,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心理活动。它与人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肯定的需要的强度以及满足都有关。儿童处在情绪意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时期,对外部情感环境缺乏判断、过滤、理解、控制的能力。一般来说鼓励情感因素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成长,而挫折性外部情感因素虽然能够锻炼人的意志,但对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的儿童而言,过多过强的挫折性情感刺激制约着儿童的智力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避风港,也是儿童认知社会的起点。在整个儿童的外部情感环境中,家庭情感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第一环境。我们知道,人的情感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联系,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便有了积极的情感。但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民主气氛浓烈,父母能够以身作则时,给予孩子的便是一种鼓励性情感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人格上、意志上、人际关系以正确的影响,有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坦诚待人的性格。
与鼓励性外部情感因素不同,挫折性外部情感因素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原因,阻碍人的智力活动获得成功,并引发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性格孤僻、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易伤感;自制能力差,有的甚至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离异家庭缺乏一个充满爱、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其爱的需要自我尊重、自我肯定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有过于强烈的挫折性情感体验。因此,通过营造一个鼓励性外部情感环境,消除家庭挫折性外部情感环境对于离异家庭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教会孩子爱自己,接受社会生活的挑战,勇敢地面对困难,学会宽容父母,理解父母,使之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情感教育在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素质培养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能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商,但是,只有正确的情感教育方式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对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孩子对教育者善意的作为和心理感受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第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第三,增加愉快生活的情感体验。第四,升华孩子的社会情感。
三、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孩子的情感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得当。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感心理,一般有这样一些情感心理:虚荣、自私、嫉妒、逆反、好胜、恐惧、崇拜等,要弄明白造成这些心理的原因。其次,对孩子的情感心理进行及时调整。对孩子的不正确情感心理要想办法,及时引导帮助,特别注意要以理服人。再次,教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情感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具有榜样的力量,其性格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地显示出涵养,有耐心、有毅力、坚持原则、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自身情感在孩子情感教育中榜样的作用以及其他优秀品质,以此来影响孩子,在教育孩子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情感心理的健康发展。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婚家庭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由于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其幼小的心灵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压力时,往往无法自我疏导。在情感体验是非观念的建立以及人生观的确立等方面,比健全家庭儿童有更多的迷失,个性偏执、自卑、内向抑郁,成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少儿教育工作者,如何发现并理性分析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方式,发挥学校在少儿心理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功能,抚平幼小心灵的创伤,疏导其不良情绪,对少儿未来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儿童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过程具有动力、定向、巩固和弥补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儿童,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往往会影响他智力因素的发展。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儿童,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很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因此,儿童的非智力培养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一线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提炼出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心得,以期与众多的学者、一线教师交流探讨。
一、创设适合的环境让儿童在体验中培养情感
1.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
2.创设和谐的环境,在儿童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情感
在生活和教学中当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情感。所以创建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情感培养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儿童充分得到爱,而且也能制止不合理的要求。
3.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儿童的情感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培养和保护其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思考,是儿童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激发良好的动机让儿童在行动中培养意志力
儿童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分不开,当按事先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叫做意志行动。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这种活动称为动机,即内部动力。当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受教育者本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中要想将目标变成儿童的内部动力,应做到:目标要符合儿童的实际水平,让其目标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而一旦目标制定,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决不妥协;要磨练孩子的意志,将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儿童在操作中培养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源泉,而对儿童兴趣产生的原因不是非常清楚。有学者指出,儿童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兴趣。比如,爱好读书学习的父母,其孩子大多对书本也有较浓厚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儿童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维持,并主要是直接兴趣。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儿童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儿童在参与互动中激发兴趣。其次,教师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让儿童在所处的环境中学习成长,通过丰富的游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四、树立良好的典范让儿童在模仿中培养性格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人的性格对人的影响作用。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有好坏之分。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这就是性格的稳定性。性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影响性格的因素发生变化时,性格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一般说来,儿童良好的性格表现在:做事认真、一丝不苟;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教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性格培养受老师影响最大,老师的举止、谈吐、音容、笑貌都会给儿童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儿童优良性格的培养,首先,老师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而对自己的不良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其次,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否则,孩子的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骄傲、放肆、任性、懒惰,有时表现为自私,不关心别人。
幼儿舞蹈教育是幼教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获得不断的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情操和品德。但是,目前我国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着重视舞蹈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幼儿成长的错误教学。本人对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一、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提上了日程。幼儿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特性,它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特点,幼儿舞蹈一般舞蹈时间短,内容结构简单,活泼有趣。幼儿舞蹈教育就是指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不断的发现儿童的潜质,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幼儿舞蹈教育的长期发展以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幼儿舞蹈教育往往是放在幼儿音乐课中作为课堂的点缀,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真正的发挥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高尚品德。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幼儿舞蹈教学重技能训练,忽略了儿童成长发展的培养,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幼儿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舞蹈教育必须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改造和创新幼儿舞蹈教学,以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
幼儿舞蹈教育是通过舞蹈、舞蹈教学的氛围不断的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1、幼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启蒙性的培养,来树立孩子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个性,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体育、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接触、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和体验一定的艺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儿童进行大量的运动,这有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并不断锻炼他们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体力、智力的发展。此外,幼儿舞蹈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智力、创造力、审美观等的不断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在起点就应做好素质教育。
2、幼儿舞蹈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价值的培养。幼教是一个儿童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用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为幼儿设计一些教育课程,促进他们的成长,幼儿舞蹈教育就是很好的选择。幼儿舞蹈教育首先是一种舞蹈运动,通过科学、协调、适宜的舞蹈游戏、舞蹈活动的训练,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提高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生理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不断的发掘他们的个性,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儿童。其次,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创造一种优美的气氛,不断的熏陶儿童,适宜的舞蹈动作,帮助儿童不断的锻炼自己,表现自己,从而不断的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培养他们内在的气质,提高他们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不仅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3、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孩子智力、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首先,由于幼儿舞蹈教程自身的特点,幼儿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动作的练习,不断的锻炼身体柔韧度,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儿童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让他们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明白只有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从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幼儿舞蹈教学让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舞蹈动作的内涵,激发、启迪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此外,舞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幼儿舞蹈教育给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通过舞蹈动作,培养儿童对舞蹈的感觉,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幼儿舞蹈教育是幼教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获得不断的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情操和品德。但是,目前我国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着重视舞蹈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幼儿成长的错误教学。文章对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启蒙教育的时期,有很强的教导性。儿童在这个时期受启蒙教育的影响会较深,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影响也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重视,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被不断的提上日程。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是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有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通过舞蹈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儿童在幼儿教育这个时期刚刚接受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接受很多的实物、通过幼儿舞蹈的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发现和挖掘儿童的爱好、特长、个性、不断的培养他们的爱好、特长、发挥儿童的个性价值。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幼儿舞蹈一般是不同感官的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的舞蹈对培养孩子多种角度的审美观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提上了日程。幼儿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特性,它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特点,幼儿舞蹈一般舞蹈时间短,内容结构简单,活泼有趣。幼儿舞蹈教育就是指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不断的发现儿童的潜质,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幼儿舞蹈教育的长期发展以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幼儿舞蹈教育往往是放在幼儿音乐课中作为课堂的点缀,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真正的发挥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高尚品德。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幼儿舞蹈教学重技能训练,忽略了儿童成长发展的培养,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幼儿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舞蹈教育必须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改造和创新幼儿舞蹈教学,以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意义
幼儿舞蹈教育是通过舞蹈、舞蹈教学的氛围不断的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幼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启蒙性的培养,来树立孩子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个性,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体育、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接触、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和体验一定的艺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儿童进行大量的运动,这有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并不断锻炼他们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体力、智力的发展。此外,幼儿舞蹈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智力、创造力、审美观等的不断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在起点就应做好素质教育。
(二)幼儿舞蹈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价值的培养
幼教是一个儿童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用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为幼儿设计一些教育课程,促进他们的成长,幼儿舞蹈教育就是很好的选择。幼儿舞蹈教育首先是一种舞蹈运动,通过科学、协调、适宜的舞蹈游戏、舞蹈活动的训练,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提高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生理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不断的发掘他们的个性,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儿童。其次,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创造一种优美的气氛,不断的熏陶儿童,适宜的舞蹈动作,帮助儿童不断的锻炼自己,表现自己,从而不断的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培养他们内在的气质,提高他们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不仅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三)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孩子智力、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首先,由于幼儿舞蹈教程自身的特点,幼儿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动作的练习,不断的锻炼身体柔韧度,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儿童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让他们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明白只有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从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幼儿舞蹈教学让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舞蹈动作的内涵,激发、启迪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此外,舞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幼儿舞蹈教育给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通过舞蹈动作,培养儿童对舞蹈的感觉,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四)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
幼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在幼儿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舞蹈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儿童在优美的音乐中,伴随舞蹈的动作,不断的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儿童提供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音乐中激发感情,让儿童不断的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乃至艺术美的感受,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是让儿童不断的进行学习、表演的过程,舞蹈表演是对生活的再现,通过幼儿舞蹈教育,让儿童接受舞蹈艺术,不断的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某些故事和现象。不断培养儿童的理解生活蕴含的情感。幼儿舞蹈多数是整体的、简短的形式,并且常常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演出的,这种群体幼儿舞蹈长期可以不断的培养儿童团队精神,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品德。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修养。
三、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舞蹈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而且幼儿舞蹈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不断的发现、挖掘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个性价值。所以,我国幼儿教育要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改革,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菁.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2] 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J].池州师专学报,2000.
[3] 曾大地.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大舞台,2010,(01).
[4] 邹丽阳.浅谈幼儿舞蹈[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关键词:儿童;音乐素质教育;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40-01
一、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
(一)将审美教育融入钢琴教学:在儿童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追求弹奏技巧,而更应该注重审美教育。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享受美、发现美的艺术课程,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才能使学生有良好深刻的审美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
(二)通过直观的音乐工具培养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在钢琴教学初期,由于儿童对钢琴的认识不足,如果直接对其进行讲解,不仅不会增加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就这一问题,家长或者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与音乐有关的玩具,例如,小钢琴、八音盒、风铃等等,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孩子与音乐建立感情,加强他们对钢琴的兴趣。
(三)保持耐心及亲和力:大多数的钢琴教学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儿童的天性,有时候会出现听不懂或是坐不住的情况,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够对孩子进行责骂甚至殴打,一定要保持耐心,以亲切的态度对孩子进行多次的、灵活的讲解。并通过一些列的游戏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孩子尽快的理解所学内容。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教学氛围的制造也非常重要。不能将亲和与耐心当做完全没有原则,也不能将严厉理解成为打骂。教师应该用爱心对孩子进行点拨,学会用童真的说话方式与孩子交流,得到孩子的信任,才能使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钢琴,再从主动学习转换为认真学会。
二、听觉的培养以及对音乐的表现
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区别就在于它不是用语言或者是画面来表达感情的。它是由多种声音及表现方式组合而成的,例如,音色、力度、敏感度等等。而声音也有好坏之分,怎样靠耳朵去判断声音的好坏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听觉培养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听觉敏感度的培养,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双手在琴键上的操作都能直接反映其听觉敏感的程度,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觉敏感度,对他们的演奏进行指导,通过教师自己敏感的听觉帮助学生分析并改进演奏中的不足,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声音的变化,能够使学生在演奏中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乐曲本身的含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对乐曲细节的分析,将节奏、力度等列举出来,一一给学生讲解其弹奏方法以及意义。
音乐不仅是一门听觉艺术,更重要的是一门情感艺术,每一首乐曲都倾注了作曲者浓重的情感。良好的钢琴教育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使他们懂得用情感去理解音乐的内涵。对音乐的表现是指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心里的感受将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充分的展现。以前的钢琴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只注重对手型及钢琴技巧的教学,忽略了对情感的培养,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完整的表现音乐,还会大大的降低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钢琴教学需要加强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孩子讲述关于音乐的故事,以儿童式的语言告诉他们作曲者在创作音乐时的背景,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故事描述得更生动更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兴趣以及对乐曲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钢琴演奏中。
三、钢琴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钢琴教学都是以“一对一”的模式进行,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接受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年龄较小并且处在初学阶段的孩子,可以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让几个孩子一起上课,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他们的拘束感,增加孩子的信心,教师在集体授课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做音乐游戏,积极地与他们互动,使儿童钢琴教学的氛围更加的活跃。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是音乐
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素质钢琴教学,必须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单一的强调手型与技巧的练习,应该更注重对儿童情感及审美的培养,本文就加强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提出了以上建议,望有关人士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琉,胡佳玲,向杨等.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音乐素质教育[j].民族音乐,2010,(2):110-112.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前些年,由于一些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本地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缺乏调研,精简学前教育机构,使得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因此,应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裕资源和其他富裕公共资源优先改、扩建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扶持新建幼儿园。《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待遇仍然偏低,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落实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同时,要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大力开展以提高保教能力为重点的幼儿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幼教科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经费支持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开展,同时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日显淡薄、科研能力日趋下降。因此,应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大力开展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推进幼儿园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3]。
发展学前教育,重在保教质量
加强学前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全面提高保教水平
学前教育工作,最终要靠广大教师来实施。学前教师的素质对保教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和专业训练水平越高,教师的积极行为就越多,对幼儿的发展越有利。因此,加强学前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对全面提高保教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加强学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坚持理论学习,引导学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树立教师奉献幼教事业的热情和信念。通过学习优秀学前教师的先进事迹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活动,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结合学前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行为规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自觉规范教师的行为,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加强学前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第一,爱心任教。高尔基曾说:“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关心与爱护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学前教师要把对孩子的浓浓爱心具体化为亲切的微笑、温暖的话语、轻柔的动作,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同时学前教师的施教对象是天真的孩童,当一些孩子调皮和有不良的习性时,教师要有耐心并加以教育引导,让孩子领会到爱的美好。
第二,匠心育人。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学前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通过对孩子的欢乐、兴奋、惊奇、恐惧、害羞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微的表现,探知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反馈。
第三,潜心科研。有了正确的理念,还要探索出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可行的、能够适应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四,进修学习。应该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做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鼓励学前教师到继续教育机构进修学习,以提高业务素质;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相互间的教学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到有成功教育经验的幼儿园参观调研,从而真正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前教师队伍。
科学确定学前教育内容,确保保教质量
保教质量的标准,一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三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能力。良好的习惯和能力是培养学前儿童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阶段,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根据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通过活动的形式,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确保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爱护财物习惯等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教师具有很好的教育指导意义,他的“小先生制”,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把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进学前儿童的一日中去,让他们在自然的生活、游戏、交往中获得正确的认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得到认可、纠正、强化后,成为固有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到点睡按时起、餐前便后要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垃圾食品、早晚刷牙等。
文明习惯的培养。学会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如“请、您好、再见、谢谢、请原谅”等基本文明用语;遵守各种规则,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积极创设情境让学前儿童在实践中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遇到不文明行为要给予学前儿童及时的指正。劳动习惯的培养。养成学前儿童的服务意识,包括自我服务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助小朋友或老师、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自己穿衣服、穿鞋、吃饭,整理玩具和书籍,吃饭时拿筷子、饭碗,饭后擦桌子等。爱惜财物的培养。养成节约、不浪费,爱护物品的良好习惯。例如爱惜粮食,不浪费食物;爱护书籍、玩具和公共设施,并不损坏、不破坏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1
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能促进学前素质教育发展
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对学前的个性与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体现,从而促进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在学前舞蹈教育过程中,一般要通过比较欢快的音乐、游戏、模仿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协作能力、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也能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感受,使其审美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和巩固。另外,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对于学生体育其实也是非常有利的,适当的舞蹈锻炼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和意志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学前舞蹈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舞蹈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要建立在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舞蹈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上。舞蹈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既是艺术教学,又是体育教学,对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身体成长以及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科学的学前舞蹈课程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身体的发展和艺术审美层次的提高,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动作对学龄前儿童的欣赏情趣也能有着一定的引导和锻炼的作用,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3
学前舞蹈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前舞蹈教育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智力都有一定的提升。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艺术创造性的活动,在不断的身体延展和动作重复当中,儿童能对舞蹈的真实意义有着一定的体会,从而对舞蹈有着幼稚而独特的理解,甚至会在动作之外创造出独特的、能表达出自身思想的动作,这就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体现。同时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学也符合儿童对于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本身的天性,通过舞蹈的教学可以在学前训练儿童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感悟能力,在学前锻炼儿童的智力和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
学前舞蹈教育有利于对学龄前儿童意志力的培养
一、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素质组成及知识结构
(一)素质组成
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需要具有多学科基础,这是儿童动漫综合艺术的必然要求。从纵向来看,学历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动漫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素质需求,但这种需求相对笼统。为了对动漫行业所需人员的素质做更详细的了解,还有必要从横向上来看该类人员的素质组成。将其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四类,各类构成又分为两个二级类别,见表1。从上表可见,动漫基础知识是动漫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相关的人文素养要求,如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知识的了解,故事讲述的方式等得分也较高,同时动漫创作技能得分也较高,二者共同反映出当前市场对动漫创作人才的强烈需求,而相关的人文素养是动漫创作人才必然要求。
(二)知识结构
1.儿童文学类知识。当前的动漫作品基本上都是叙事性的,都在讲故事。由于要面对广大的儿童观众,因此,儿童文学在动漫中的运用的现象是显著的。儿童文学为动漫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资源,提供了追求美好理想及教育性的主题、神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具有道德意义和形形的角色设计。典型的场景也具有深层内涵。对于儿童文学中误导教育、成人趣味不适宜儿童的接受部分,动漫作品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儿童观的加入,从而指引儿童动漫在儿童文学的坚实基础上良性发展。
2.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类知识。当前,国内动漫人才培养的人才创作出的动漫作品,存在着儿童性、教育性不足等缺点。动漫人才的培养及动漫作品的创作,无法离开学前儿童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基础。因为不了解儿童需要的动漫作品,就不是为儿童创作的作品,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作品。其结果是家长不支持、儿童不接受,吃力不讨好。相反,以学前教育和儿童教育知识为基础的儿童动漫作品创作,必然会受到社会、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风靡全世界的《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等动漫作品。
3.儿童影视类知识。动画在传统意义上是电影的四大样式之一,动画的镜头语言、拍摄思维、蒙太奇构成等,都和影视相近或相同,儿童影视的幻想性、儿童性、教育性等特点和儿童动画殊途同归。漫画也借鉴了电影的手法,形成“剧画”,即采用电影镜头语言创作的连续性漫画。国产动画漫画的一些不成熟、不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也在于影视语言的陌生。
4.儿童市场营销类知识。动漫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以内容为主。从动漫创意的开始,就需要想到其后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可能性。这是在策划和创作中对儿童观众为主的市场的营销要求。当然,有专门从事儿童动漫产品营销的人员,把产品向市场推销,包括儿童动漫的播映会或出版、衍生产品的开发、形象授权等。
5.动漫技术类知识。动漫专业如果没有动漫技法和动漫技能,就像失去了双腿,寸步难行。动漫的绘制技法和动漫计算机软件的制作技能的当前动漫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同质化和缺乏人文素养基础也是让人忧虑的。
6.其它人文素养类知识。历史、哲学、美学等其它人文素养也是儿童动漫作品无法离开的。历史知识不仅影响动漫作品的故事,在场景设计、角色的服饰及道具等方面,也有具体的运用。哲学、美学作为内在的思想,为动漫作品的主题、意境的深厚广阔提供基础。这将使得儿童动漫作品离开幼稚,走向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坦途。
二、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解决策略
(一)倡导设立儿童动漫研发基金、项目、大赛,组织研讨,引导儿童动漫的质量提升。
1.动漫产业以儿童动漫作品的创作为中心。儿童是动漫欣赏的主体,儿童故事是动漫创作的重点。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儿童动漫研发创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把儿童动漫作品的研发创作当作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注重儿童接受群体,需要研究他们的观赏心理,正确地传达教育知识和娱乐审美。
2.加强动漫理论和人文素养。我国的动漫理论研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动画理论体系,动漫理论研究的滞后不能很好地总结动漫的实践,难以给动漫实践做指导。而这种指导,在当前国产动画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显得亟需。动漫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忽视人文素养教育,过于强调工匠式的专业教育,大学有可能降为职业培训场所,导致动漫人才的创意、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这样,国家希望依靠动漫等文化产业带来的文化复兴及由此实现的民族复兴就难以落实。在动漫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人文精神的养成,处理好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将民族人文素养融入到动漫教育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的模式。以上,需要各级单位倡导儿童动漫研发的目标,设立专项基金、项目、大赛,对此儿童动漫作品的出现进行扶持。
(二)建立健全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增强动漫专业的儿童教育等学科背景,指导性规范动漫教育。动漫教育的现状呼唤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指导,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素质组成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是儿童动漫综合艺术的必然要求,包含儿童文学类、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类、儿童影视类、儿童市场营销类、动漫技术类等知识。儿童动漫的创作是社会需要,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幼稚、哄小孩的动漫作品。儿童教育等学科知识是儿童动漫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真正受欢迎的儿童动漫作品及儿童动漫产业,离不开从业者的儿童教育素养。根据国情,动漫主要面对儿童观众,儿童动漫高级研发人才的培养,就成为高校动画教育的一大突出任务。如在课程设置上,可运用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的方法,开发儿童动漫高级研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关课程,为儿童动漫人才博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基础。
(三)在本科办学层次上,推广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儿童动漫人才需要多学科知识,因此时间较长,其培养需要本科办学层次。研究生以理论研究为主,专科以技能型培养为主,并且时间都为三年,较短。本科解决儿童动漫人才的苗子问题、规格宽口径广、时长更有效。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本科层次培养,有利于克服当前动漫人才培养集中在制作上的同质化缺陷。由于动漫人才培养需要时间长与动漫院校学习时间短之间的矛盾,这让动漫人才培养大都集中在基本的绘画技法和电脑技能运用的层面。高职高专是如此,本科院校也不能避免。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继续以低端简单重复的动画制作人员和高端的纯理论研究型动画从业人员为主,应避免目前国内的动漫专业人才结构的失衡状况,深入提高动漫人才整体素质。注重动漫的多样化,突出重点,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市场的深化和特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