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空间景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空间分隔
Abstract: in the limited land space,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pace space, such as design skill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atial landscape, this is landscape designer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design of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to combine product surplus living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design space landscape, to meet the futur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in.
Keywords: space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Space space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从目前房地产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土地的进一步加剧紧缺,加上房价高企,尤其是在较多大城市房地产发展中产生一种趋势,就是主要以小型楼盘为主。房地产的这种变化趋势无疑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更大难度,其要求设计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通过采取分隔等手法来实现空间的拓宽多变。显然在有限空间基础上充分发挥景观特色,就必须采取合理的布局来丰富空间,这是值得探讨的设计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来对于空间景观的构思进行深入分析。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寓品盈居园林设计,园林面积约2300平方米,其中游泳池占了530平方米,四米的消防车道也占去了不少空间,整个小区园林可设计的空间变得非常局限,再加上整个园林建于地下车库顶板之上,荷载问题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最终可设计的花园空间很小,在如此细的空间设计出精致丰富多变的空间需要设计师花很多心思,这也是本小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点考虑问题。
3. 空间景观的设计手法
空间设计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小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住宅小区土地空间有限居住小区景观特点,为了有效地凸显出小区园林景观的多变性以及丰富空间,根据小区空间原有状态,采用多种空间组织手法,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尽量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种需要,提高小区居民的人居环境。通过结合实践,笔者分析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适宜采取以下设计手法来丰富园林景观空间。
3.1景观空间的分割设计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了丰富小区园林景观空间的组织首先通过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进行景观空间的分割设计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而对于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本项目中采取花架以及景墙来分割,能有效地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同时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同时在本花园中的花架设计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花架的尺度问题,花架设计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则反而起不到分割作用。
另外针对本项目平面空间非常有限,需要开拓立体空间,竖向空间产生视线的延伸主入口部分。为此本项目设计三面高低错落弧形的造型水景墙,增强视觉的可延性,饰面用不同灰调的花岗石做细腻的变化,以石材表面处理的不同,色泽不同,厚度不用,以及相近的模数,营造出低调且多变艺术墙,景墙的周边配合绿色的植物,充满生气。
3.2空间渗透设计
花园景观空间的渗透与分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渗透的分割将使得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但通过景观空间的渗透可有效地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产生层次变化。空间渗透手法主要是通过采取采取景墙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花架等相互渗透。本小区就是巧用花架的设计,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有效地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通过采取花架等设计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设计在休息平台上的休闲亭充满现代气息,钢材、木材、混凝土、花岗石融合在一起,与景墙形成呼应,构成和谐比例,从每个角落观看都具有不同的风景,强化步移景换的感受,提升了环境的品质。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小区花园空间的渗透效果,整个花园的绿化主要以高低错落的花基为主,花基的饰面和景墙的材质采用同一个元素灰色基调,以不同的石材切割和表面处理作出无限的变化,使整个园林充满细腻感。立面采用灰色的基调,地面则应用了温暖的色调,以红色,橘色,黄色组合成亲切的地面色块。
3.3水景设计
水景是小区花园景观空间得到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利用水景可有效地丰富的景观空间。更高的层次还表现在对空间的建构,通过水景表现空间的本质。鉴于此,在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到水景的灵活设计元素。通过水景在其中可以组织景观序列、限定空间布局、联系空间层次。
在本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上,通过采用水景对视线的引导作用,以联系空间层次,展开空间序列。设计时充分利用水景墙中水的流动性和引导性,发挥水体对人的视觉美化作用,更能强化视觉的复杂变化的特点。通过采用水景墙的人工喷泉的流动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联系和引导居住区景观空间层次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采用水景墙的水体来引导景观,能使各个空间层次和院落组团相互贯通, 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同时要结合景观中的节点处理, 强化景观空间的可识别性。水体是活跃而又亲和的景观元素, 人本身又具有亲水的天生, 所以利用水体来引导景观空间可以避免生硬、牵强的感觉。水的流动会使人产生某种心理的期待, 顺着水流行进, 观看到不同的水景形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期待感, 于是人们在美的享受中自然地从一个空间层次进入下一空间层次。
4.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考
通过对本小区园林空间景观设计实例以及笔者对园林空间设计的思考,笔者认为要实现园林景观在空间上变化万千,这已经与传统小区环境景观产生了变化,这是未来园林设计发展的新理念。结合笔者实践以及思考,对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凸显性质作了分析:
(1)景观空间设计的渗透性。针对目前房地产土地空间的逐渐有限性,加强小区花园的渗透性是未来园林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2)景观设计适宜强调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
(3)景观设计适宜强调艺术性。在过去的景观设计来看,住宅区的设计与建设时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同时居民开始更加关注生活区周边环境的舒适性。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5. 结语
过上述园林设计手法分析可知,空间设计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小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区空间原有状态通过采用多种空间组织手法来丰富景观空间。对景观设计着眼于如何创造和优化空间,将有限的场地规划出尽可能多样的空间,给使用者视觉上、心理上丰富的感受,通过花园空间实现了从一个完全未充分利用的空间到住宅居住空间的完全拓展。
参考文献:
[1] 林涛,张景祯.浅谈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空间园林设计[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2] 赵海燕,赵军,闻玉辉.浅谈园林景观空间设计重点[J].价值工程,2011,27(01):31~33.
[关键词]住宅项目;景观设计;空间布局;绿化植物
建筑空间满足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提供了宜人、温馨的景观交往空间,促进了自发性与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建筑空间设计注意到了布局灵活、实施方便、经济、参与性强等设计要素,更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研究证明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网络效应远远大于相同面积的单一大尺度空间,虽然就个体而言它是小的,但由于分布广、数量大,在美化城市、改善交往环境方面都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某综合社区位于茂名信宜市,项目规模44000m2,项目立足以人为本,融于自然,同时满足人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通过对整个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对细部景观的雕琢,打造出一个极度舒适的人居环境,让住户确实的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文章以该项目为例,研究了建筑景观空间的营造问题。
1.建筑景观空间发展的必然性
自20世纪以来,城市建设几乎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与人口急增的巨大压力,城市公共绿地大面积锐减、人性化的公共交往空间缺乏,尤其是在一些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绿地少而小,建筑景观空间营造的机会相当有限,而在很多小空间诸如在建筑物周围、城市街头、马路边、小道旁都可以因地制宜的营建宜人的袖珍景观,便于实施而且所花经费少,兼具建筑空间景观设计所具备的观赏功能与容纳活动、休憩等使用功能。
此外,由于城市人的居住模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加之面对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现代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日趋增强,往日和睦、友善的交往模式关系日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疏远与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度增加从主客观上都减少了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面对这种情况,建立与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为密切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人性化小空间越发显得弥足珍贵,从上下班途中的偶遇、饭后遛弯、街道中嬉戏到节假日的短暂休闲以及市民文化的开展,建筑景观空间给人们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对于重建社会归属感、场所认同感、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以及改善城市物质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成为必然。
2.关于营建宜人的建筑景观空间策略
2.1注重空间的层次性
在茂名信宜市综合社区项目中,建筑景观公共空间由于场所面积的限制,在设计时要更加注重多层次化的空间营造,使空间具有复合性和丰富性,使用者不因空间尺度相对较小而感到乏味平淡,满足人在户外不断变化的行为活动要求,也可适当吸收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用现代手法加以诠释。立体的、多层次的建筑景观空间丰富了交往空间框架、增加了功能的复合程度、丰富了人的行为表现、提升了人参与的可能性和频率。在茂名信宜市综合社区项目中,诸多景观要素如硬地、绿化、步道、廊架、凉亭等有序流动与转换,形成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为人们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会的交往空间,以此满足集会、运动、休闲、交流等功能要求。在这里,老年人修生养性、结识朋友;上班族可以朋友聚会、放松心情;孩童可以尽情玩耍、挥洒天性,如图1。
2.2强化空间的领域感
在茂名信宜市综合社区项目设计时,建筑景观空间要吸引人的参与,空间形态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铺装、绿化、水景、边界设计等具体方面,其中边界的设计尤其是通过绿化、矮墙、路灯、地面材质变化与高差等手法来处理的隐性边界既能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又能明确界定出空间范围,让人从心理上形成空间领域感,同时便于居民活动与休憩。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场所的历史文脉、地方文化、自然环境形态等特征,通过注入人文内涵、体现地域文化、尊重地貌地况等手段加强使用者的识别记忆,强化识别认知,使人对空间形成强烈的场所拥有意识,在这个和谐的场所空间里,人与人相互倾听、交谈,从中感受到了某种意境和气氛,形成具有凝聚力的领域空间,如图2。
2.3注重空间细节的处理
本项目在建筑景观空间中,细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空间设计要素中较小的可见部分,细部与人的接触更加接近,其色彩、尺度、质感、纹理、形式都会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在人体尺度范围之内吸引人的感官和视觉审美。“见微知著”――细部设计刻画的深入与否与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空间质量,细部设计不到位,会导致形象粗陋、场所丢失。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就曾说过“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在服从整体环境的前提下,精致的细部设计不仅能够生动地反映建筑景观空间的设计水准,也在点滴之间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如图3。
2.4注重景观空间“随意性”的营造
户外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能是三三两两的个别交谈或是在道旁、水边、廊亭下的休憩玩耍,交谈的话题也可能从一般的寒暄转入对某些话题的探讨,这种交流行为在时间、地点、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此时,茂名信宜市综合社区项目利用分散的建筑景观空间可以加深交往可能性,在道旁、水边、树荫下安排一些环境宜人的建筑空间,用小品、座椅,植物、甚至简单的硬质铺地来加以界定,这样的空间尺度亲切宜人,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的流动交往提供了合适的空间。
3.建筑景观空间的发展前景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开始注重打造小型城市绿地,设计师泽恩设计的帕雷公园作为袖珍园林的始祖,被视为20世纪最有人情味的空间设计之一,在一个不足400平米的小空间上营造出一个既方便社交,又相对安静且充满自然情趣的建筑景观,泽恩称其为“有墙、地板和天花板的房间”,这种功能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借鉴模式。笔者认为,因地制宜的营造适宜的袖珍景观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设计理念,根据中国大中城市严重缺乏绿地的状况以及市民希望就近享有公共景观资源的要求,可以大力提倡“袖珍式”交往空间,利用街边路旁一些零星小型空地作为市民的交往场所,并以通透、半通透方式与街路连接,创造人性化的交往场所,近年来,职能部门也越来越注重建筑景观空间的建设,并了“一律停建大广场”的通知,而许多有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也开始反思景观设计追求“大通透、高绿化率、大规模广场、城市美化”等设计思潮带来一系列景观美学问题与社会问题,开始提倡以人为本、返璞归真,强调空间的适宜性、文化性、景观的多样性等要素,从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的因素考虑城市交往空间的设计。
4.结语
建筑景观空间不仅给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场所、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交往的第二场所;而且从城市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建筑景观空间由于分布广、数量多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营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 园林景观 空间设计
0前言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 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2. 1 开敞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它外向、无私密性。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气氛明快、开朗,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由如茵的草坪,斑斓的花卉,矮小的灌木等植物材料营造的空间均能达到此种效果。
2. 2 半开敞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材料为主营造的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人的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部分遮挡,人的视线透过稀疏的树干可到达远处的空间。另一种则是指空间开敞程度小,单方向,常用于一面需隐密性,而另―面需景观的环境中,在大型水体旁也很常用。这两种空间在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二者都不是完全开敞,也没有完全闭合,身处其中,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2. 3 封闭空间
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共同构成的林下空间,利用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隔离向上的视线,同时林下灌木对视线的流动产生阻挡,人的视线四周均被植物所围合,形成视线的封闭,称为封闭空间,它无方向性,具有私密性、隔离性。
2. 4 覆盖空间
指由树冠浓密的遮荫乔木构成的顶面被覆盖,而立面为空透的空间,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树冠的厚度和质感不同,能产生不同的遮荫效果,为人们创造舒适的游憩环境。
3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手法
植物景观空间即要在具有实用属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它美的属性。多样统一是形成美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多样统一通过简洁、多样、均衡、强调、秩序和比例6个因素对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合理选择、组织,而得以体现。
3. 1 简洁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创造简洁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重复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来体现。植物形态的重复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舒适、宁静感,并形成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一个空间中可以有各种特征完全一致的植物的重复,一般在形成覆盖式植物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中运用较多,这种景观十分单纯,没有变化,过长会令人感到单调。另外,在设计中更多可以采取植物组群重复的手法,或者使每一组植物组群的1/ 3 与相邻的组相同,这种重复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或确定重复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感等特征至少有一种是具有变化的,这样使得组群、空间之间都有了联系,形成了统一。
3. 2 多样
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令观赏者感到平淡单调,利用多样性则可以控制过多的重复,引发人们的兴趣。植物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同样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变化来体现。但应注意,多样性的体现并不是将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过多的变化只会导致混乱,而应在具有一种控制性的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之后进行变化。这种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用于调整构图的植物称为重点植物,实际上无论植物空间中哪种视觉要素发生了变化,多样性都产生了。
在表现多样性同时,也要考虑统一的形成,在3~7 种不同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主要表现形态、色彩、质感中某两种植物特征,大多数植物的这两种特征均相似,或者在8~15 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大多数植物有一种特征相似,则整个植物景观可形成多样统一。多样性形成的方式有对比、相似两种。对比将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跳跃感,而相似的多样是平缓的,给人带来宁静、平和的感觉。
3. 3 强调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强调打破了植物材料的秩序和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控制空间构图。植物景观中强调作用通常由主景植物来实现。主景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形态、色彩或质感在该植物群体中是否足够突出。对于形态来说,在一个群体中若有一种植物具有对比形态或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将会在群落中凸显出来。质感亦是如此,如果在植物景观中的控制性植物模式的质感为细质,则利用粗质或中性质感的植物即可创造强调效果,反之亦然。同样,利用色彩冲突很容易在植物秩序中获得突出的色彩变化从而牢牢吸引游人的视线。
3. 4 均衡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均衡是指植物之间的各种要素的平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对称的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两种形式。植物景观的对称均衡是非常明显的。在它的构图中心设置焦点,左右两边形成植物重复,构图稳重。不对称的均衡中心不放置在中央,形成在形式上具有变化的均衡。这种视觉上的不规则均衡,是各组成要素的比重的感觉问题。在植物景观构图中,首先要确定均衡中心。作为均衡中心的植物景观在形态、色彩、质感上应该是强有力的,中心的明确标定可以避免构图的散漫和混乱。均衡也体现在景深方面。必须保持视线中前景、中景和背景植物的均衡。如果缺少了前景或背景,空间就没有了层次,画面的均衡就无从谈起。另外,前景与背景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处理应相对平淡一些,从而突出中景植物,形成均衡感。
3. 5 比例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比例适度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所看到的物体上寻找与自己有关的形象联系来加以比较。合宜的尺度,使人亲切,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对于比例的研究自古就有,其中比较典型的美的比例包括黄金比、平方根矩形,它对于形成形式优美的构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植物景观平面、立面的比例研究中,发现其中也蕴涵着典型的比例关系。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中要注重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群落之间的比例关系,使植物空间景观尺度得体合宜。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滨水景观;传统与现代;四维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项目的不断落成,引领景观发展的新浪潮。但由于观念和市场的误区,全国各地都在建设西方文化特色的居住区、城市广场及主题公园,形成了千城一面,毫无特色的城市空间,这一现象引发了很多城市建设者及设计师的思考。“国际化”西方景观的入侵,使中国景观趋向同化发展,导致了景观风格、形式的雷同,传统景观特色的消逝,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没落,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传承,一种新中式景观应运而生。
“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1]。而居住区里的新中式景观大多数是以继承传统园林的“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营造意境空间,而且是服务于本小区的居民,满足基本居住休闲功能的场地,比如儿童活动、老年人健身等日常生活用地,文化特色也不是非常具有当地意义的体现,而且居住区的新中式风格基本上以延续和发展传统园林的方式再现现代中式空间为主。
滨水景观作为生态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明显,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作为研究新中式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以新中式的理念结合滨水景观的设计特点,融合两者的特色及基本原则,借鉴国内外优秀理论研究方法,总结出四维设计方法论。
基底
基底包括风格中最基本的特点和结构,新中式景观基底是以黑白灰系列为主色调,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营造崇高、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滨水景观中以一条连接起始和终点的滨水游步道,根据周围环境交通情况确定主要入口,划分各个主要景观节点空间,形成总体格局的平面基底。
元素
元素包括新中式的传统符号和文化演绎,以及小品构筑物等基础设施。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有五行、有十二干支纪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在滨水景观中更多考虑当地文化元素的抽象演绎,结合传统中式符号,赋予在亲水平台与台地花田等更大尺度的体现。在总体格局之上有主次有节奏的布置元素,形成有文化有趣味的基本竖向空间。
手法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统一规划,尊重并延续当地历史文脉,重视地表肌理,强调景观的可亲性、可用性及共享性,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及滨水的开敞性,充分考虑滨水区的防灾、防洪,重视岸线断面的设计,要有层次变化,丰富人的体验。在形成基本空间的格局下,运用多变的设计手法,针对不同节点创造丰富的体验空间,凸显文化属性及主题。
亮点
景观亮点就是突破现有的设计方式,在某一节点打造出只有该节点所具有的场所属性,增加人们对场所的记忆和感知。可以是具有靓丽颜色的飘带构筑物,可以是形式感很强的弧形或是折线机理,可以是地形的变化形成台地高差,可以是将文化元素做到极致的构筑物及铺装,可以是现代感很强的材料语言,可以是运用植物造景形成特色的植物空间。总之,亮点是在总体格局空间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对节点空间的进一步升华,增加场地的特性,形成滨水景观空间里的唯一性感官体验,更能体现具有当地历史文脉的滨水景观空间,形成该地区的新地标。
中清河――古忆新韵,文化之河
中清河位于阜阳城南新区未来的市政府所在地东侧,向北延伸可作为连接老城新城的纽带,因此景观概念是来源于它的历史文化,中清河时光之水荡漾着文化之舟,使之成为阜阳历史文化长河。
中清河方案基底是以 “曲、漪 ” 打造中清河新城段特有的空间形态。流畅蜿蜒的河道,与地形巧妙结合而极具特色的台地花园,在植物的烘托下,艺术地创造更多亲水空间,拉近人与水的距离,使人们在中清河绿色生态长河中追忆颖州千年的繁荣。一条时光步道以暗红色的透水混凝土串联整个中清河,整体色调是以深灰、浅灰为主要铺装渐变色,简单的直线导向按不同宽度的铺装色带构成每一个节点入口空间,形成统一的机理,每一个节点空间中的小品构筑物多以黑白灰三色为主,使人的视觉第一印象就是新中式景观空间。
元素是以阜阳历史文化为基础,提炼出水运、庄稼、名仕、天文与陶瓷文化,并以此形成入口节点公园,并在紧邻政府办公楼一侧设计一个“廉政公园”,突出廉政文化主题,在一条时光步道串联各个节点的同时,也依次划分出了几个不同主题的节点公园,并以该节点主题元素进行内部小品构筑物及空间细部的设计,这样就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元素符号或是文化演绎赋予在景观小品、坐凳、景墙及廊架上,甚至整个空间的铺装机理,形成整个公园的基本空间骨架。
手法是以传统方法与生态理念融合为核心,利用大尺度的微地形和竖向高差形成框景借景的方法,比如针对不同主题园入口,两侧微地形形成“门”的框景感觉,运用种植设计形成流动的大地艺术,以海棠作为沿为时光之路的特色植物景观,三千米水杉林带作为障景。设计三大滨水景观界面,城市印象界面以大气、整洁的草坪配合微地形、常绿背景树,打造流线型道路植物景观空间。城市滨水界面以植物空间打造城市绿色背景。文化滨水展示界面展示文化、历史的台地景观,多种休闲、体验、游憩空间。在细部空间设计中,也是运用传统设计方法结合生态理念来设计的,比如停车场采用雨水花园集水池的方式收集雨水,并结合地形组成叠水溪流,而在名仕园中的景墙正好框景所对的就是这个叠水溪流,充分发挥了一景多用的效果,还有就是在材料选择上也是采用生态环保的材料。经过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各个元素统一、聚集、组合在一起,形成主题明确的小公园,形成了整个公园的体系内容。
亮点是通过每一个节点空间赋予不同文化主题,提升整个河道的当地特色及标志性。以河道东侧布置滨水开放空间,结合城市绿道体系,设计海棠花溪,以三千米时光步道,串联起六大景观亮点。亮点一:城南入口区以开放的绿色空间及地标艺术浮雕,展现城南精神与门户形象,体现新阜阳的文化和繁荣。亮点二:葵花向荣台地花园,营造四季田园风光,体现阜阳千百年来“江淮粮仓”的美誉。亮点三:古舟芦苇、湿地浅滩,追忆欧阳修等名仕足迹,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意境;台地花园,塑造清风芦影、陌上迎春的风情。亮点四:设计”两袖清风”故事线,串连古代、现代人文故事,突出廉政亲民的主题思想。亮点五:结合休憩空间和景观小品,将多彩的民俗艺术融入设计中。亮点六:七大种植节点使中清河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创造出满目繁华、风情万种的景象,河道西侧以“障”为主,设计千米水杉林,打造起伏的城市绿色背景。中清河整体景观设计以绿色生态为基调打造新城滨水文化休闲廊道。是讲述新老故事,表达新区时代节奏的文化之河。使整个公园升华,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新中式滨水景观公园。
结论
梁思成先生曾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中指出:“创造我们的、新的、时代的、民族的形式,而不是盲目地做‘宫殿式’或‘外国式’的形式主义的建筑。不仅可以如此做,而且绝对应当如此做,而且自信可以创造出这个新形体。”[2]城市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在经历了这些年的快速建设、盲目崇拜后,也开始探寻追求中国本土的、民族的、时代的景观。
随着生态城市的发展,滨水景观会成为热点,而且现在的新中式居住区的设计风格被广大人们推崇和喜爱,所以新中式滨水景观也会成为发展的热点,因为空间的服务属性更广,而且是反映中国当地历史文化在现代的演绎,本文是从阜阳城南新区中清河实践案例来探讨新中式滨水景观设计方法,通过四维设计方法论,从基底构建总体平面布局,然后元素形成基本骨架,再是手法形成公园的体系内容,最后就是亮点升华主题公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打造出一个具有新中式特点的滨水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而中”的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元素、材料; 小区景观。
Abstract: the so-called new and landscape design,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use of modern elements, material expres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spa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design case of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and in taian beautiful scene garden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the small space, landscape project wall, hard pavement, plant configuration using new and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ideas and design techniques, from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bstracts the history can be applied to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concise landscape design, language symbols to express the new and landscape form.
Keywords: "new and in" landscape desig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elements, materials; Villag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地产的盛行,伴随地产而来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也走向兴盛,景观设计这一发源于欧美的设计产业,在大举进入中国时也把欧陆设计风格在中国推向,放眼望去,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众多城市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使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让人迷茫,我们五千年的建筑、园林文化底蕴丧失了,我们只会生硬地照搬异国的文化吗?答案是否定的。
国人已经开始探索中国传统造园文化的传承,并探索出一条运用现代元素、材料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空间之路,就是在景观设计中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元素的一种设计风格。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等常见的不足之处。运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抽象传统的图案符号、营造传统的植物空间等,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有人将此定义为“新中式”,很多人写过“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并将它定义为“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应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 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命题很大,应该是体系化的东西,在实际运用中,成体系的东西其实较难把握。笔者以为,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将传统文化符号化,以装饰主义手法,在设计中通过现代元素与材料,局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空间,把握设计点,并将这些元素、符号“中”到位,就可以让使用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而不必严禁、苛刻的遵循某个式样。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用地上设计出既有中国文化内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现代景观,不仅是设计原则,也应成为当今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宗旨,因为它符合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1、项目概况
山东自古以来是中国文化学术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名家辈出,典籍丰硕,首倡稷下,六艺流芳,播自鲁中。山东亦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遍布全省;诞生在这里的孔子,创立了儒学,主导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两千多年,被尊为圣人,并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有人曾说:泰山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一个缩影。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丽景花园用地位于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岱宗大街以南,东临泰安供电公司彩虹花园。规划用地位于泰山南侧,北临岱宗大街,南到老泰莱路,西起迎春路,东到岱道庵路,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建筑风格为简洁现代的立面形式,外加中国传统大屋顶形式,立面强调优雅的比例尺度和细部设计;而檐部的细节设计则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特色。
2、“新而中”的景观设计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现代建筑思潮已陆续传入中国,建筑实践中,一种向国际式过渡的“装饰艺术”(art-deco)倾向的作品和地道的国际式作品流入中国,即在新建筑的体量基础上适当装点中国式的装饰细部。这样的装饰细部不像大屋顶那样,以触目的部件形态出现,而是作为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这是一种建筑的传统主义表现,确切的说,是适宜装饰主义为特征的传统主义。我们也可将这一装饰主义倾向的中式设计手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我们称之为“新而中”的设计手法,是指用现代技术与材料、借用传统设计手法,来表现中国传统景观空间,以达到古为今用,体现中式园林的时代感。
2.1传统设计手法的应用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设计手法。新而中运用现代景观元素,结合传统造园手法,也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变而又简洁疏朗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泰安丽景花园主入口结合地库出入口,采用障景与漏景结合的造园手法,设计上以影壁为母题,材料上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青瓦为元素展开,流水瓦墙体现中国传统风格,可谓古材新作。景墙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空间效果。同时,半透的景墙和摇曳的竹影形成了通而不透的漏景视觉效果,水墙折射出“檐下听雨声”的诗意境界;漏墙虚实结合,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地下车库人行出入口建筑体量较大,又正好位于中轴线上,流水景墙有效的进行视线上的遮挡,使主入口有景深感。见图1
图1
主轴线转折处采用传统造园点景手法,设置一座钟楼,钟楼采用中国传统风格的冰裂纹镂空外立面,使体量感变得轻巧,外加古典风格的线脚,更像是件雕塑艺术作品。同时由于钟楼的高度,使其成为园区制高点,成为其他区域借景对象。见图2
图2 图3a
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廊架的外观设计采用传统窗花中的冰裂纹,以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廊架采用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钟楼远借入到小园内的视野中来, 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见图3
图3b
园区景观设计运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符号,将其以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或镶刻于景墙、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并将古典园林中的冰裂纹图案运用于景观小品中,后植竹子,形成虚实结合的景观。如书法广场,由各种不同字体、高低起伏的书法字块组合成得字块阵布置于一块几何与自然型水池相结合的小广场之上,其中蕴含了我国丰厚的书法文化。见图4
图4图5
镶嵌有冰裂纹图案的景墙不仅营造出了具有浓厚古典特色与文化的小型文化空间,更创造出了一个供居民休憩的优雅环境。景墙上简洁的窗框,将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透过景窗欣赏美景,如临画境( 见图 5) 。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2传统色彩的运用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而中的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中国传统的色彩,即黑、白、灰、红、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设计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形成祥和、宁静、喜庆、内敛的中式景观空间。
3、结语
[关键词]欲扬先抑 现代景观 古典园林 融合
一、前言
中国传统园林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发展,已形成风格各异的多个流派,技艺精深、内涵丰厚,被世界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造园艺术对世界园林特别是对日本、欧洲园林影响极大,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这种影响有增无减。“欲扬先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其中的一个造园方法,以对比手法展示了园林各个结构层次和景区,或者是某些风景之间的矛盾联系。这种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动静、曲直、大小、藏露、开合、聚散等艺术手法来表现。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当今是我们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大加借鉴的宝贵遗产。
二、“欲扬先抑”的当代表达
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在步入园林景观之前,便可在入口区段设障景、对景和隔景,或通过透景引导,达到豁然开朗、开阔的景园效果,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达到中国传统韵味倡导的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意境,体现出欲扬先抑的对比原则;也达到感性与理性、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1、空间处理方式的运用
欲扬先抑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处理手法中主要体现在空间融合、空间划分和空间对比等几方面。例如在传统的园林里空间对比的杰作——留园,它的入口在建筑底层和巷道中穿行,曲折狭长;又如拙政园进园先用山石遮挡视线使园景不能一览无余。
进园前先经过几重小院,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皇家园林虽然无需刻意扩大空间感受,但也常利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强化园林的艺术感染力。如颐和园从仁寿殿后几经周折,走出廊道之后,突然看见开阔和自然的园林, 这样,当主体空间突然展现时,由于强烈的对比而获得空间扩大之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在重要的景观节点上加以借鉴,通过景观构筑物、绿化和硬质小品,极力营造出上述两种空间的对比和结合,创造出“欲扬先抑”的韵味。
另外,在宅前屋后则要考虑通风、采光等建筑要求,以疏朗自然的绿化造景为主。无锡寄畅园则在空间划分和融合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分析它的立面片断,粉墙为实,长廊、亭榭以及月洞门、花窗、孔洞为虚,虚实结合,又相互对应,很有意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尺度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2、游路传统处理手法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中对于游路的处理讲求“隐藏”,讲究游路的“引导”,讲求以蜿蜒弯曲的游路来划分和组织空间,以很小的空间创造出“无穷”的空间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如留园等,大多数是借用曲廊通过直角或“之”字形的转折形成了景观路径的蜿蜒曲折,来连接各个亭与轩,或者分割空间,增加了建筑群体组合的多样性。而且还经常依山就势创造爬山廊,产生高低错落的效果。再如颐和园的云松巢,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并用爬山廊将各个建筑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游路来进行视线引导和景点联系。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从平面上应追求“曲径通幽”,讲究景观路径的蜿蜒曲折所产生的幽远意境;从空间上则应追求“高低错落”,讲究景观路径的地形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
3、增加空间层次、变化,提高空间利用率
即在人和观赏对景之间增设某种“障碍和曲线”,以强化景的深度和距离感。同样一段距离,多数障碍是半隔半透的,如空廊、漏窗、植物、山石等都经常用来起这种作用。例如拙政园隔着“小飞虹”桥廊看“荷香四面亭”就是很出色的例子,如果没有中间的桥廊,对面亭子就感觉近得多。曲折的路比直线的路要长,路长给人的感觉比路短经过的地方大,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在曲折的路线上能够看到的东西多,而且变化大,实际上是提高了有限空间的利用效率,“步移景异”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更有趣的办法是把景深引到视线达不到的地方,如一弯曲水,源头隐入丛草乱石之中,园林水池的驳岸常常突出几块山石,伸出一个半岛等也都可以使水面显得更深。其上浓荫蔽日,令人难测幽深,虽已到园界人却是不觉。
4、在造园材料上的对比表达
中国传统园林常用石头、植物、粉墙、黛瓦、青砖、木材、小品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两点: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如青砖、红砖、瓦片、石板、木材、块石等使用上的新的手法,赋以新意;其次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如瓦片和不锈钢、石材的铰接等等,形成粗旷古朴的肌理与平整圆滑的质感之间的强烈反差,厚重和轻盈感受的对比,坚硬和柔和的对比等感觉,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三、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至今, 承载着祖辈人对建筑、自然、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需要我们不断的领会和实践。中国传统园林的借鉴和运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些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被充分利用,现代景观讲究功能、形式多样和人的广泛参与,根据人们不同需求设计富有情景的场所,具有丰富生活、增加文化品位功能的景观空间。如能够把“欲扬先抑”等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些造园法则灵活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弥补和完善现代单一的设计手法,而且还能出现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丰富空间的景观作品。它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完全可以得到全新的诠释和发展。我们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随着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
[2] 吴为廉.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景观设计;雕塑艺术;文化传播
一、雕塑对于景观的意义和作用
人的审美、情感以及独特的思想往往是通过雕塑来表达的。这都是由于雕塑自身具有的造型、艺术语言以及其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雕塑这种艺术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开始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在现在的景观设计中,雕塑已经离开基座融入进景观环境之中。当代的景观雕塑不论是从创作设计的角度还是从设置摆放的角度都充分体现出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使得景观雕塑更加贴近人的生活,提高景观雕塑的亲和力,以此来达到景观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灵魂作用,与人们达到灵魂上的共鸣,有效调节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景观雕塑在景观设计中不单单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景观雕塑往往还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精神意义。在开敞的景观环境中景观雕塑通过它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出自身的多重意义,成为了人与环境交流的平台。在当代急于寻求多元化元素,景观雕塑成为了很好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空间识别的作用,更在景观空间中起到灵魂作用,体现着特有的景观空间内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景观雕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单单是景观中的象征物,而是成为了人与环境协调的重要媒介,景观设计中人文气息的重要体现。
二、雕塑对于景观的点睛作用
雕塑往往在景观中成为所在空间的主景。雕塑的放置于所在空间的构成,往往具有点睛作用,突出景观设计的主题性,成为表达主题的重要方式。景观雕塑的摆放位置成为其能否发挥点睛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景观雕塑成为景观环境中的主景,在景观设计中就要多加运用主景突出的设计手法。如:一是动势集中法,就是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本身或者是设计的地形和植物的高低错落形成的动势,将景观雕塑放置在其动势的焦点位置,起到一定的主景突出的效果;二是主景抬升法,将景观雕塑放置在景观空间内较高的位置,或是在景观雕塑下加垫抬高层,使得景观雕塑起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作用,这一方法普遍运用于纪念性景观雕塑之中,以此来突显出其庄严与肃穆;三是背景烘托法,这一方法在于将景观雕塑放置在平坦开阔的空间中,例如:平静的湖面,大片的草坪或是浓密但规整的植被,用平淡的背景来烘托出景观雕塑的造型;四是交点法,在摆放景观雕塑时,将其放置于视觉或是景观空间的交点处,突出景观雕塑。近年来,景观雕塑不再局限于成为公共空间内的单一主景,而是在造型的设计方面增加其功能性和实用性。在雕塑的造型方面也逐渐趋于平民化,雕塑的主题也更加贴民生活。
三、景观设计中雕塑的文化意义
人的生活离不开交流与表达,在社会上的每个人之间都相互有联系,而这种联系就体现在文化上。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种,传播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在景观设计中景观雕塑就是承载文化意义的媒介。每个景观雕塑作品都含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方式。现代的通讯技术发展迅速,文化的传播也更加趋于公开化,全球化。在景观设计中景观雕塑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也更加多样,不仅是在雕塑的造型上要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更要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大众文化的精神共鸣。在景观空间与景观雕塑之间也有着文化精神上的联系,在景观雕塑的设计中雕塑与空间之间的文化联系至关重要,可以说景观雕塑是景观空间中文化传播的延续,所以在景观设计中景观雕塑与景观空间的文化内涵必须保持一致,相互融合。在景观空间内景观雕塑作为体量较大的实体,给人的感受更加强烈,空间与实体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呼应,使得整个景观具有一定的灵动性。在每个不同文化的景观空间内有着不同的景观雕塑,在中国,景观雕塑的设计以及表现上更加庄重内敛,在叙述不同的主题时也相对稳重典雅,在空间与雕塑的设计中一直延续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传统设计风格。这与宣扬个性的西方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在西方的景观空间中的雕塑在文化的传播中更加鲜明,更加夸大张扬,表现上更加趋向于突出视觉上的冲击。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但其在景观雕塑的表达上都强调寓教于乐,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能够了解到其雕塑中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各大省市,每一地区的景观雕塑也有着不同的文化意义。现代的中国,为了提高不同城市的认识度,城市建设时更加重视景观雕塑的文化内涵的表达以及文化的差异表现更加明显。
四、景观雕塑材质的影响
景观雕塑的造型百变多样,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可以利用的材料也更加多样丰富。就像不同的颜色给予人们不同的心情一样,不同的材质也使得景观雕塑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不同的材质所体现出的光滑与粗糙等都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甚至能够给人们带来触觉上的感受,不同的材质也可以极大地扩展景观雕塑的多样性,使得景观雕塑的设计更加丰富多样,设计的范围更加广泛。现今的景观雕塑也不再局限于单一运用传统的材料以及新型材料,而是通过适当设计方式与表现手法尽可能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力在表现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也提醒人们在现代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传统的根本。
五、未来景观设计中雕塑的展望
雕塑在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雕塑是一种表现景观设计主题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景观的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雕塑的各种表现形式得到了集中表现。雕塑的造型设计与摆放更能够使得景观设计的主题性更加明显,给人们视觉上的审美体验的同时更能够体会到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意义。未来的景观设计有着多元化融合的发展趋势,景观雕塑的设计更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创新,在传统的景观雕塑设计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新的设计发展道路。在景观雕塑的设计题材上未来将会发展更加丰富,不单单只是纪念性景观雕塑,象征性景观雕塑或是宗教性景观雕塑,而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在反映的题材上更加亲民。在景观雕塑的功能上未来将会更加实用,在以前的景观雕塑中大多都不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但依照现今的发展趋势,景观雕塑往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将艺术与功能融合,这在街头的公共雕塑中也不难看出有些景观雕塑开始具有其功能性。在景观雕塑的造型上未来将会发展更加抽象,具象的景观雕塑将会被淘汰,未来将会产生出从具象的生活中抽象化的景观雕塑,它们不仅更加具有艺术性,并且更加贴近城市生活,将会成为城市街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方式上将会更加灵活多变,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六、结语现代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态的休闲环境,更是需要建立一个主题性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研究景观设计就是研究人们的需求,所以景观设计具有审美性。景观设计中的雕塑起着灵魂作用,雕塑给景观环境增添了更多的审美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王强.公共景观设计中的雕塑的应用———景观雕塑的融合性探讨[D].山西大学,2013
[2]裴磊.景观雕塑设计及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关键词:剪纸艺术;特色;环境;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剪纸也叫做刻纸、窗花或剪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主要用于装饰,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劳动人民的情感与希望。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将剪纸艺术融入到环境艺术当中,给景观设计师带来灵感,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反映淳朴自然、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内涵深厚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剪纸的艺术特色
(一)审美性
1.形式自由、内涵韵味。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中图形表现上具有质朴,单纯,传达着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抒发着作者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的心性。2.剪纸镂空的艺术,阴刻和阳刻互为补充,浑然一体,虚实相辅相成,使得剪纸的灵性之美跃然而出。3.色彩简洁明快,以红色为主,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吉祥,采用这种火红的色彩正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传达。
(二)实用性
1.张贴用: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等一些装饰类剪纸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之上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环境。2.摆衬用: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贡品,如喜花、礼花、供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等用其吉祥寓意为节庆日营造热闹氛围,增添喜气,同样也可用剪纸这样的形式给人民以精神的慰藉。3.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枕头花、鞋花、衣袖花等。另外也可作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头巾等等。
(三)地域性
中国的民间剪纸分布地域很广,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有的粗犷苍劲、有的浑厚质朴、有的精细纤巧,从地区来看,福建剪纸刻画精细、岭南剪纸富丽堂皇,而以陕北为代表的北方剪纸则质朴粗犷、古拙厚重。
艺术虽来源于生活,却又超越了生活,并装点了生活。剪纸这一技艺作为民间传统美术,我们能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将其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呢?城市景观是供人们休憩、娱乐、休闲的场所,并且环境景观间接地熏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如果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完美的融合作为景观艺术,那么它的景观文化就能升华,与此同时还能传递出它特有的浓厚乡土气息,把本土的文化用无声的细语轻轻道出。更重要的还有利于培养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审美意识、文化知识。
二、剪纸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科技信息化的时代,随之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营造生态环境等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城市景观建设呈现以下新的趋势:1、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化;2、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和挖掘;3、高新科技和新能源在城市景观的表现;4、整体观下的城市景观系统化、网络化、有机化建设。那么加强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建设,但这仅仅是对城市景观文化做了部分的理解,还更应该关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尤其是正在流失的民间文化艺术,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给以保护使其得以传承,这种责任不但是由国家,民俗家,艺术家承担,每一个市民都是国家建设的队伍中的一员。因此,更应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注入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新的时尚元素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元素结合起来,以现代的方式对时尚元素和传统艺术进行重新演绎,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空间.例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问.各国的展馆缤纷亮相,其中被誉为“精剪馆”的波兰馆广受瞩目.其造型亮点是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的外观,这座将产生丰富视觉体验的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白天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营造出一个个奇妙的光影世界,使参观者得到独特的光影体验,当夜幕降临,展馆内的彩色灯光则穿透剪纸图案漫射出来,勾勒出展馆别致的造型,这正是对剪纸造型的应用,阴刻和阳刻互为补充,浑然一体,阳刻线线相连,阴刻线线相断这种独特的造型表现手法,使得剪纸艺术妙不可言,通过这种光和影的空间中变换,使得展馆在表现上又更加细腻,内容更加丰富,具有空灵的美和温婉的生活气息。
剪纸艺术己成为设计者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从剪纸艺术中得到启发.例如我们身边的例子,如“兰州东方红广场”、“龙源”、“兰州市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兰州市水车博览园”等的景观空间设计,其景观空间中均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被誉为西北高原的活化石——剪纸艺术,并使之成为空间主题的部分,剪纸艺术若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南北两派.西北剪纸当属北派剪纸中的佼佼者,以粗犷、明决、古朴、雄健、率直,富浪漫精神等特点而最具代表性,保留着汉代遗风,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应该说,正是设计者古为今用的设计思路,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使得中国的民间艺术大发光芒,在兰州东方红广场的景观空间中,树立着一组用软质的塑料为材料制作的金黄色的大鲤鱼,这组雕塑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剪纸镂空的艺术技法,它以剪纸的造型立足于空间,成了视觉的焦点,剪纸空与实的特点体现地更加真实和变化莫测,点缀的景观更具有了活力,烘托了景观的艺术气息。作为兰州市市民象征性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使广大市民在整体空间中既能体会休闲娱乐时的快乐,又能得到民间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于整个景观来讲,这组雕塑同时具备了欣赏的功能和装饰美化环境的双重功能。关于兰州龙源,这是一座以龙文化为主旨的主题公园,其靠近黄河北岸处,有一弧长16米、高2.5米的龙凤呈祥的钢板透雕。这组主题雕塑园样也采用了剪纸艺术语言,与整个景观空间的文化意境的营造相和谐统一,成为整个龙源空间的点睛之笔,彰显西北剪纸的粗狂美和再现西北人平凡朴实的生活场景。
剪纸艺术通过将传统的手法和技巧与现代时尚意识完美结合,已经有了更高一步的创新,剪纸作品不再仅仅是过去门窗上的简单装饰物,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作为一派艺术门类在不断发扬光大,给节奏快捷的都市生活带来了清新纯朴的乡土气息,这是一份祖先赠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无价之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剪纸以一种平面的形态存在着,而今时它又展现出了另一种形态之美——立体,从平面到空间的跨越是剪纸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三、总结
作为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中国民间剪纸,有着丰富的表现体裁、独特的视觉思维方式, 求善求美的心理特征及象征寓意性的表现手法, 与现代倡导的“天人合一” 的设计理念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对于剪纸在设计中的应用,不能单纯地应用其外观表象,而是应该在把握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唯有如此,剪纸艺术文化的生命才能得以长久地延续下去。同时,我们应肩负民族责任的使命走向民间, 从中挖掘真正属于中华民族艺术的根, 从中发现美, 感悟美, 表达美。
参考文献:
[1]郑蔚珊. 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装饰,2003,(10).
[2]赵宁,王艳.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的构成形式[J]. 洛阳大学学报, 200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过去的“居者有其屋”到21世纪的“花园式住宅”,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注重居住环境的品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根据调查发现现在有许多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建筑与景观的比例失调、植物与景观小品的层次不清晰、视觉拥堵等。经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设计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居住区景观空间尺度关系造成的。空间尺度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营造适宜而美观的景观空间环境的重要保障。
因此,本文针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空间尺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居住区空间尺度形成的视觉要素和功能要素,从具体项目实例出发,以具体设计实践,结合空间尺度研究理论。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等,分析居住区各种空间的布局尺度,探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舒适、宜人、适用的空间营造。
关键词:居住区 景观 空间尺度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对生活理念的改变,对居住的需求也开始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怡然自得的室外环境也逐渐成为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居住区室外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设计师能够适宜地把握景观空间的尺度,就可以使景观设计作品在符合基本的设计规范的同时,更加合理、美观,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景观环境的心理需求,从而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景观空间。
本文旨在通过对昆明万科金色领域景观设计的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各种景观尺度构成要素创造合理舒适的社区空间,适应现代居住环境的快速发展变化,促使设计师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思考居住区室外景观空间的尺度问题,更加完美地表现丰富而人性化的景观创作内容,为今后居住区宜人景观空间的营造提供参考。
一、相关的概念界定
1、居住区
包括居住小区和居住社区,居住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居住空间;居住社区不同于居住小区,它是在满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居住空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决定的居住空间模式。
2、空间尺度
空间的概念不仅是指物质的围合或占领,同时它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尺度是指物体比照参考标准或其他物体大小时的尺寸,是人类自身衡量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互关系的一种准则。空间尺度侧重于空间与空间构成要素的尺度匹配关系,以及与人的观赏、使用等行为活动的生理适应关系,是指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二、居住区景观空间尺度理论的研究
1、居住区景观空间的研究
(1)空间的平面布局
景观空间的平面规划在功能目的及以人为本思想的前提下,体现出一定的视觉形式审美特点,诸如比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统一等原则的运用,使道路、广场、构筑物、设施等与绿地交错分割,充分发挥点、线、面等构成要素的造型作用,勾勒出明确的平面形态轮廓,表现出极具视觉美感的布局形式。平面中的尺度控制是设计的基本,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各种场地、设施、小品等的尺寸控制标准及舒适度,不仅要求平面形式优美可观,更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2)空间的立体造型
景观空间中的立体造型是空间的主体内容,也是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其造型多样化从视觉审美及艺术性角度而言,首先要与周围环境的风格相吻合统一,其次要具备自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在视觉上与周围景观产生先后次序,在比例、形式等构成方面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空间的不同尺度传达不同的空间感受,小尺度适合舒适宜人的亲密空间,大尺度则大气壮阔。
2、居住区景观尺度的研究
(1)植物配置中的尺度概念
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而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有:开敞空间 ——用小尺度植物形成大尺度空间,仅以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半开敞空间——少量较大尺度植物形成适当空间,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覆盖空间——高密度植物形成限定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形成垂直尺度的强烈感觉;完全封闭空间——高密度植物形成封闭空间,此类空间的四周均被植物所封闭,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
(2)铺装设计中的尺度概念
铺装的尺度包括铺装图案尺寸和铺装材料尺寸两个方面,两者都能对外部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尺度感。图案尺寸是通过材料尺寸反映的,所以铺装材料的尺寸是重点。居住区景观常用的材料有石材、木材、砖、混凝土、卵石等。另外,铺装材料质感的不同也使得人们在视觉上对空间感受有所不同。
(3)建筑(小品)设计中的尺度概念
一个成功的建筑必须要有合理的尺度,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把某个单位引入到设计中,使之产生尺度,这个引入的单位就像一个可见的标尺,它的尺寸人们可以简单自然的辨别。人自身的介入就是很好的例子,将人放置到建筑周围能贴切的体现建筑尺度。第二个原则就是建筑中,与人的身体或行为最密切的联系的部件是建立建筑尺度的最佳参照物,例如人们对台阶尺寸的感受。
三、实例研究
昆明万科金色领域位于昆明市西城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70亩,周边自然环境资源丰富,是一个集高层住宅、公寓、办公、商业、学校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延续了万科一直以来的绿色地产战略,绿地率高达45%以上,为业主提供会“呼吸”的建筑和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景观整体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关注人性化尺度景观空间的塑造,与环境为友,根据不同功能并通过不同景观元素打造出各种宜人的景观空间,诠释新都市生活理念。
1、景观空间的总体布局
项目主要由三个独立的版块组成,每个版块面积相当,如岛屿般嵌入城市空间,距离不远又相对独立。每个版块都随着建筑功能和物业管理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景观主题,随着主题与使用人群的不同,形成不同形态的景观空间。园林设计从建筑出户开始,打造出纯景观生活社区,人们出门就可以置身于优美的园林中。这种空间布置支撑了社区户外生活各个层面的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爱好充分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利用户外空间进行休闲、运动、交往……
社区园林空间的布局在空间尺度规划中还受到当地季节与时间的影响,这种空间时间叠加的体验也是景观空间尺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时空研究有利于合理地布置各种不同的室外功能空间,如活动场地、休闲场所等。
2、公共活动空间的尺度
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布置非常灵活,以二期为例,景观面积约3万平米,每栋楼之间都设计有功能场所,包括成人活动广场、儿童娱乐广场、休闲广场等,其面积大到500平米,小到只有十几平米,与风雨连廊回家路径相呼应,错落有致,丰富多趣。
根据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步行如果超过230米就会引起不适,在整个社区的总体布局中,采用3-5分钟步行距离(即空间距离在150-250米之间)设计集中的活动、休闲场所。人们置身其中,尽情地享用仿佛量身定制的各种户外空间,彼此互不干扰又相互构成风景,在游览过程中体会到景观设计者的苦心和所形成的流动空间。
3、植物空间的尺度
由于昆明日晒较严重,而项目多为高层建筑,为了降低高层造成的压迫感和有效地遮荫,在一期采用分支点较高的大乔木以树阵的形式营造出现代商业广场空间,二期、三期则大部分采用乔木以片林和围合等形式打造出不同的花园庭院。
除此之外,一期商业广场设计长短、宽窄不等的绿篱作为地面分隔带,不仅从平面上为整体增添肌理与色彩,也很好地诠释了空间构成的效果。二期、三期的种植层次相对比较丰富,结合不同功能主题的活动空间来进行植物配置,疏密结合、层次有致、颜色搭配合理、常绿与非常绿比例协调等。根据对社区使用者四季室外活动规律的分析,结合当地日照及植物特性,才能设计出适宜的不同功能且形态美观的景观空间。
结语
合理的空间尺度给景观品质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景观设计师头脑中基本尺度概念的形成也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持,但空间尺度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科学数据”与主观感受相结合。本文通过对昆明万科金色领域景观空间尺度的研究,结合具体设计分析空间尺度对景观效果营造的作用,总结相关场所的尺度感等,以期为居住区景观的空间尺度提供支持,从而营造出宜人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程大锦(美).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3版,194.
[2] 刘翔,邹志荣.园林景观空间尺度的视觉性量化控制[J].2757-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