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乡村设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自然;发展
1 乡村园林景观的意义
我国的风景园林一直都是重视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巧妙结合的.即便是在设计城市的时候,也要先考虑因其地形和自然环境而建,并在城中巧妙地建设园林,使城市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的城市规模庞大而且远离自然,想通过在城市中建造一些仿自然的园林景观来实现人和自然的接触和融合:①空间上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②也难以实现想要塑造的自然。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对于人们接触并融合于自然的要求,如同隔靴搔痒。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范围扩大,就会发现城市之外的乡村园林景观正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乡村园林景观是几千年来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环境不断的相互影响形成的,既反映了人的许多特性,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很大影响。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过程中达到的一种平和。它既能表现出自然的勃勃生机也能体现出人性的自由活泼,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乡村园林景观中虽然也有很多人文活动痕迹。但仍然可以用未加雕琢来形容它的自然部分.因为乡村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并未对其自然部分做过多的刻意的修饰,它的诸多痕迹,耕作、植被、地貌、文化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平衡的和谐的乡村自然。我们可以从乡村和城市道路的不同中发现这种差异,这对于现代的景观园林规划和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既不必刻意的去修饰雕琢,加上过多的人工痕迹;也不必有意的将原来的痕迹全部抹去然后再去人工塑造一个“纯自然”出来乡村园林景观的这种自然,既为风景规划提供了极富特色的资源,也给园林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大启发.为现代园林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 乡村园林景观的要素
园林是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限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摘自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由此,乡村园林景观是指城市人类聚居地区以外的广大的人类聚居地,以自然水石、地貌、花木及建筑等要素为表现手段,创造出具有乡村自然美境的园林景观空间,其要素包括如下几点:
(1)地形地貌:它是形成乡村地域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景观的律动和美学特征都受地形地貌的直接影响。
(2)水体:水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时具有丰富观赏价值,是乡村园林景观风貌构成中最为生动和具有活力的要素。例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小溪等。
(3)动植物:植物的生长受到土壤、水、光、风以及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季节的不同和生长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植物的形状、色彩、质地以及叶丛的疏密等特征的变化,形成不同时期的自然景观。动物作为自然界的物种之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植物花木、果实与小鸟、蝴蝶等小动物是生态环境美感必不可少的补偿和协调。
(4)建筑物:建筑物具有空间构成与引导空间构成的作用。它既能引导视线、影响小气候,又能影响周围景观的功能结构。乡村建筑是有别于城市建筑,它处于稳定的乡村地区,形成于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乡村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5)构筑物:乡村园林中的构筑物主要指乡村道路、小径、堤坝、路灯、墙、步行桥以及座椅等设施。它们是构成景观的三维空间要素。这些要素与植物、建筑物等共同组成乡村景观空间,形成特殊的功能。
(6)铺装:是指自然或人工的硬质铺地材料,如瓷砖、石材、沙(卵)石、木材、砖、水泥以及沥青等,按照不同形式黏贴于室外空间的地面上,形成永久的地表,满足乡村景观色彩、纹理、质感等观赏效果的需要。
3 创新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可持续的乡村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崇尚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加强乡村景观要素的运用,应以源于大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对乡村景观进行补充与调整、整合与恢复。同样的乡村自然环境,不同的设计理念与需求,创作出千变万化的乡村园林画图。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在总体规划中控制局部规划的乡村景观设计,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乡村居民的生活与生产、心理与生理的需求。乡村居民是乡村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乡村的未来,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考虑乡村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地方习俗等的不同需求。一个好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应反映不同地域的历史、观念与习俗,处处为乡村居民着想,让乡村居民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享受园林景观美景及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
3.2 尊重自然,强化原有自然景观要素
好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是乡村规划设计的核心。构筑结构简洁、主题鲜明、生态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乡村园林生态景观,也是乡村园林设计应遵循的规律。随着乡村建设飞跃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同其他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协调、均衡、尺度与比例以及节奏与韵律的原则。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以服务乡村居民为目的,打造一个可观、宜居、适用的乡村环境空间。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乡村园林景观要素,节约造景成本;尊重并强化原有自然景观要素,彰显乡村园林景观本土特色与个性。
3.3 注重乡村的历史与现实结合
乡村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古树、习俗与传说、革命遗址等,这些场所为乡村园林景观个性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将有效提升乡村园林景观艺术性与文化底蕴。乡村中有意义的建筑形式、文化习俗、空间尺度、色彩以及生活方式等恰恰与隐藏在乡村居民心中的行为方式、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价值相吻合。因此,能引起乡村居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所以,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激发和升化乡村文明与精神面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28-01
在现代社会之中,城市建筑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更好的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服务。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人物,就必须提出一种新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这个新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之中,包含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城市道路、车辆、居民还有环境。四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协调和制约。通过四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一全新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传统的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设计之中,作为交通建设的主要的控制因素是车辆的指标。这种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点:第一,有理由从理论上进行操作和分析;第二,有利于提高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第三,在计算和测量公路建设所涉及到的问题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理念还需要完善。还需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同时,这一设计理念的实现和完善直到完美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需要有大量的实践和证明以及对局部细节的调整和更改。
1.馈缩式路缘石的设计和调整
1.1对馈缩食路缘石局部细节的设计
路缘石即是设置在路面边缘上的条石,其主要作用和功能是将其与其他道路设施进行区分。下车一侧的路缘石的设置标准全球统一。即在公路下车的一侧,路缘石为25cm,以保证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人员可以从各个方向逃脱,从危险区域撤离到安全区域去。一旦设计的路缘石超过25cm,与国际标准不同,就会对交通应急救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会是公路的建设资金产生压力。在我国,重庆市首先对城市道路路缘和道路桥梁路缘进行清理工作。同时也对高度达到六米以上的高路堤进行了排查和检修。重庆市在这一系列清理工作中,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比如:由于不可抗力的作用,公路上确实无法设置路缘石的公路,防撞护栏应该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安放在桥梁栏杆的位置处;对于25m以上的桥梁,桥梁下面如果有公路或者其他道路,其路缘石的高度必须在40cm以下;而对于高于没有达到25m的桥梁,如果其下面有公路或者其他道路的话,道路的路缘石也应该不低于30cm。
1.2关于馈缩式路缘石
在参考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之上,我国不断的吸收他国的先进经验,同时整合内化,最终提出了更加先进有效的设计理念。即梯步状馈缩式路缘石。通过这一设计,不但可以有效的增加其有效高度,将路缘石的设计高度提高到40cm以上,同时也可以在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时提高事故人员的安全保障。并且,梯步状馈缩式路缘石可以极大的将原本复杂的救援措施简单化。这样,可以保障车门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开启。通过梯步状馈缩式路缘石,可以极大的减轻车辆的损失程度。现在,高挡墙段的公路还有城市道路已经运用了梯步状馈缩式路缘石这一新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关于公路和城市道路
公路和城市道路是线形设计。这一设计包含有浓厚的人性化色彩。包括平面的现行和立体的线形。在进行线形设计时,主要要考虑这样四个要点:第一,首先建设的是道路的平曲线的起点,而非竖曲线的定点。在位于道路急弯还有反向曲线和挖方的边坡的地方,要考虑到驾驶员的视线诱导。在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遮挡驾驶员实现的东西。即最主要的是,就视觉效果来讲,驾驶员的视线应受自然条件的引导。第二,选择合理的道路纵横坡度。只有选择合理的道路纵横坡度,才能保证道路在雨水季节也能够排水通畅。合理的坡度设置一般低于8%。第三,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保障,减轻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颠簸,在道路的同一个平曲线范围内不要出现凹或者凸形的竖曲线。第四,凸形的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的竖曲线的底部都不可急转弯插入平曲线,这是道路设计需要极力避免的一点。
3.关于人行地下通道和天桥
作为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对城市通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市民横穿马路的原因就是安全和快捷方便。同时这也是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体现方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交通的要求也随着越来越高。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基础之上,也要拥有很强的实际使用功能,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性化。比如:人行地下通道的照明设置要设计在道路的两侧或者是上方,对人行地下通道的墙面和地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装饰,以到达方便市民出行的目的;在天桥方面,则需要进行绿色建设;在诱导体系方面,要不断完善道路设计人性化,使得整个城市的道路更加人性化。在这些具体的细节基础上,要将道路建设与实际的地理历史环境综合考虑,增强道路的景观性设计。
4.关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照明
良好的照明系统可以增强驾驶员的判断能力,从而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分析数据显示,良好的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夜间照明系统至少可以降低30%的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率;在乡村地区,这一数字则达到45%;在高速公路上,则有30%。
其次,良好的照明系统有助于缓解现阶段城市存在的严重的拥堵现象。这主要在于,良好的交通照明系统有利于提高交通的速度,同时对交通有着良好的引导。
最后,就是照明系统和照明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通过对驾驶员可视距离的提高,可以让驾驶员提前发现险情,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从而利于提高驾驶员夜间行车的安全保障,同时,良好的照明系统可以大大的提高城市的可居性,使得城市变得更美丽。提高城市的交通质量,通过城市交通的优化发展,带动城市的不断发展。
5.结语
要达到在公路和城市的道路设计上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目的,就必须对现代的设计理念做出更加规范合理的要求。通过长时间的不断摸索和研究,结合实际调查和实验总结,在实践之中,使得设计更加具有灵性,更加完善以达完美。同时,也要注重对细节的重视和打磨。最终,使得城市的交通发展理念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特色农业;休闲;养老;旅游;综合体自然
1设计理念
为了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我国由过去的传统型农业生产向适应未来发展的多功能复合型现代农业综合体转变。注重保护生态与园区建设的综合模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即“与绿地共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环境的完美融合[1]。
2设计构思
依据土地自身的价值,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创造多功能复合型综合体、整体化的大景观系统。
3园区结构布局
以中国传统的扇形作为道路的骨架形式,连接几大区域,使其成为放射状辐射全区。
4园区用地布局
园区在用地布局上分为六大区域。4.1居家养老区当下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资源日益紧张,老有所养问题突出。园区在西南角专门开辟出一块安静的区域作为老年人的养生养老之所。该功能区主要由老年人居住、生活、娱乐及医疗服务中心构成,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值”的养老新概念、新模式[2]。开启快乐的老年后现代生活:天天有人陪,天天有事忙,天天有快乐!4.2科普体验区该功能区由园区博物馆和探索科普广场组成。本博物馆的特色是体验式博物馆,参观者在观看的同时还能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栽培、养殖及管护等过程,使现在都市里缺乏农作物基本知识的人们能够更直接的学习及体验。探索科普广场由农业科普为题材的展示版、浮雕、雕塑及长廊、座椅组成,是人们学习、交流农业知识的室外基地。4.3休闲观光区该功能区为滨湖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区,定位国内高端,围绕湿地构建具有湿地特色的休闲、观光、餐饮、烧烤等主题休闲观光区[3]。4.4农事作业区该功能区以农事活动、作业为基础经营特色农业,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业态。利用农业景观和乡村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和度假。4.5中央服务区该功能区为全区的中央核心服务区,定位于国内高端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和观光产业。打造集湿地主题休闲、高端特色餐饮、国际风情美食、旅游精品购物等为一体的主题服务区。以中央苇鸟观光酒店及会议会展中心为主力项目,拥有超一流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全区提供完善的全方位服务。4.6别墅度假区该功能区以高端别墅度假区为主力项目,紧紧围绕湿地生态文化主题,打造新型休闲旅游地产,构建颠覆性休闲度假概念。购房者可自住,也可以平时交给园区服务中心进行出租游客服务,宜商宜住,扩大增值空间。度假者可购买房产,也可以临时租住,依据个人经济情况,灵活享受湿地休闲娱乐。
5结语
每一个设计方案,都必须考虑其重要的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呈现的绝对是不同的自然景观。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项目,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人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风光及美不胜收的地域环境(如哈尼梯田、皖南的村落、原阳的梯田等),这些人世间的奇景均不是设计师的创造,而是当地的人们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自然形成有机论”认为纯自然形成的东西是受周围所有条件综合限制、制约形成的,看似无序但受到强大的各种力量的牵制,在无序中完美地形成一种体系。如湿地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将场地中人为活动与自然条件相互交融,使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形成完美的融合。每一个景观的塑造都是在创造一个美丽的画面,在该地块中如何创造富有特性的湿地沿岸画面?基地整体呈扇形展开,如同中国传统折扇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在雅致的扇骨下呈现出立体的水墨丹青。将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将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将整体湿地的景观构成为意境悠远的中国山水水墨画。总之,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非是园区简单的形式所能够呈现的,设计想要追求的是内在的精神,将形的东西抽象,将神的内涵提炼,将传统的文化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邓辅唐.湿地植物及其工程应用[M].云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2]周博,王维,郑文霞.特色养老[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度假酒店建筑区别于城市中的其他建筑,它不仅仅作为一个功能性场所,更与其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此乃度假酒店和其他类型酒店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独特魅力之所在。本文从度假酒店本身的性质特点入手,分析其正确的设计要素和手法,并结合江南文化环境的特色来对课题从建筑环境和客房环境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
度假酒店 设计手法 江南文化 客房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33-02
第1章 度假酒店的设计原则
度假酒店本身选址往往建在乡村,山间,河湖周围等自然环境相对优美的地方,在这样自然环境良好的基础下,在度假酒店设计上首先需要遵循度假酒店装修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度假酒店室内设计中,度假酒店布局设计,主题度假酒店色彩搭配,以及度假酒店装修材料的运用,都需要和环境设计一起展现美感,拒绝抄袭滥造。
度假酒店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自然面貌,尊重自然,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是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
我们应该进行土地范围内的地层控制,海岸线,沙滩和海山的保护,在这些领域,除了必要的清理现场和局部修复,太多的人为建造是不可取的。特别是植被景观区,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地形。建设单体,使之形成山区围和呼应,避免过大的建筑大规模破坏景观,减少的建设过程。由此创造出一种“适合与海之友的规模,与山水相邻的自然”景观效应。树木生长良好,形成一个美丽的景观,在施工过程中会被保护,塑造良好的石头可以作为装饰环境设计,鹅卵石和贝壳可以用作建筑装饰材料或地面铺装材料。总之,所有的资源都将被充分挖掘出来,既节省了投资,也没有对环境造成太大的伤害。
第2章 度假酒店的设计手法
度假酒店的设计从设计理念的出发到最后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市场调研的一手资料、建筑风格的定位、环境景观的选取营造、休闲娱乐设施的配套以及居住环境的设计等。一般意义上的度假酒店仅仅是一个休闲和娱乐场所,因而注重设计的特色,设计出一个充满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度假酒店尤为重要。
2.1 地域文化的创新表达
如今的建筑,在文化体现的需求上显得尤为迫切,尤其是带有鲜明特点的地域文化。纵观世界上的闻名建筑,无不与文化内涵联系紧密,从一种角度上来说,文化是一个建筑的灵魂。装饰手法和材料可以不断发展改革,但是文化的精神是永远的。(图1)
度假村的区位选择是和其他类型的酒店有所区别的,大多建在附近的海边,高山,峡谷,湖泊,热泉和其他自然风景区,这些地区往往有很多独特的文化可以被开采。我们将这些文化凝固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使人们和传统地理空间不会过分分散开,更好地将建设项目被集成到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地区的点睛之笔。所以我觉得,追求区域性、本土文化性的建筑是度假酒店建设的必然趋势。在设计酒店时,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空间布局和颜色的把握;还有良好的环境和建筑空间的规模控制;试着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并添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额外的装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样可以有助于促成一个更好的区域性,本地化的基本设计方案的完成。
2.2 景观先导的设计理念
度假酒店的设计过程中,景观环境不是附属品,不能把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分离开。建筑周围的环境也不是铺个草坪放个水池那么简单,建筑和景观之间的联系也是需要非常合理巧妙地去融合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本身也是景观,景观也是建筑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需要把握好。
在大部分的度假酒店项目中,功能性的要求放在首位,各个空间区域都完全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才是视觉心理上的需求,比如感官感受、舒适度、满足感等,这些区别于具象的酒店服务概念,而是上升到一个美学的层次,因此在配套景观设施的基础上也要上一个层次。有不少的酒店都是在建筑完成以后再去人为制造景观,这样极不科学,最后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因此提早对周围环境进行细致的构思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刻不容缓。就度假酒店而言,难以定义景观和建筑孰重孰轻,不能将它们进行明显的区别对待。对于建筑来讲,景观的设计总是需要经历一个特别漫长的时期,所以使得景观设计的发展进程稍逊色于建筑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景观设计为整体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推广的,而且是极为必要的。
第3章 江南地域文化环境的融合
江南景色和文化向来为人们所倾倒,典雅和沉稳的气质令人动容。“温婉的小桥、白色的墙壁、青色的瓦片,清澈的小河围绕民居”,无―不勾勒出人们对于江南那古色古香的小巷子和素雅民居的遐想,这些都在无形中处处透露着江南特有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精华。
3.1 江南建筑神韵
一是“水、桥、房”的空间格局。在江南,交错的河网、周围的水、民居和弯弯的拱形石板桥的融合使空间显得独特多样,亲切宜人,而保留的桥梁,流动的水还有悠然自得的人们一齐出现在这个特别空间里的画面更是反映出江南地区人们神仙般的生活。
二是“黑、白、灰”的民居色彩。江南民居色泽淡雅,这让红墙黄瓦、粗犷、浓墨重彩的北方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就好比在中国山水画里把具有江南的区域特征性的河流和湖泊的渲染到极致,这也使其更加具有名气和特色。
三是建筑风格的“轻、秀、雅”。这是不仅体现出建筑细部的加工技术,如门和窗户,屋顶,阳台,梁,柱,栏杆和其他方面,也反映在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但从人性的本质上看,这样很是符合江南人的某些特征。
四是“情、趣、神”的园林意境。江南园林本身,灵活而小巧精致,奇妙无比,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美好寄托以及思想上的共鸣和联想。
以穿越为主题的设计,在建筑的外观上就采用了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风格,酒店被美丽的太湖所包围着,黑色和白色瓷砖墙壁相互映衬着,绿色的河流以及院落式的布局。同时匀称,轻巧和简单的建筑风格配合着典雅的色彩。在这种大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江南文化优势,可以打造出江南水乡天堂般的度假酒店。
3.2 江南文化环境符号的运用
文化符号是历史时代洗涤沉淀的精华,它是一种意义和概念的载体,它通过一系列的外部特征来表达。每个地域都有其自己的文化符号,江南文化符号尤为有特色。
提到江南,想到的元素符号是什么呢?江南的水,江南的桥,烟雨江南下的油纸伞,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等。苏州是个江南风城市,其江南文化氛围和园林设计让人印象深刻。此次酒店设计运用水、伞、扇等大量江南文化符号,将外部环境延伸到建筑内部,大厅的景观设计和室内平面立面顶面的设计,无不体现这些文化符号,结合当代科技,打造“穿越”的江南风度假酒店。
第4章 度假酒店客房环境设计
对度假酒店内部的规划就好比一个宏观到微观的进程,各区域的规划都将单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功能空间的设计都可以体现一个度假酒店的品质的高低,而客房的环境设计部分尤其耗费脑力。其设计一定要在确立设计风格的前提下,结合科学合理的客房设计要点,并保证其文化内涵的体现,环保理念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1 地域性特征设计
该地区应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对度假酒店遵循合理化的设计理念。如以道家文化为核心的鹤翔山庄就坐落在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上,其客房内的布置在契合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大胆运用黄色、红色以蓝色,并将多幅工艺精湛的寿图置于墙上。
2 度假酒店设计历史题材
参照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主题而设计。客房区域的设计虽看上去朴实纯净,但也彰显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民族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民族风俗、当地风俗习惯和习俗、设计风格来确定。
3 客房室内环境设计
古人有云:“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这句表达的含义就是衣服应在满足保暖的情况下再追求外表的华丽,生活应该在拥有安定的住所后再追求更加舒适的环境。同样对于客房来说,人在室内设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酒店的设计应优先满足顾客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其次才是对物质和精神进行追求。主题客房环境设计的原则是:有利于客人的感知与享受;有助于酒店服务的提供;有助于酒店经营成本的控制。(图2,图3)
4 环保设计题材
不论做什么设计都应该追求环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度假酒店的设计也不例外,力争在设计中做到兼具艺术美观和文化内涵。将浅色或中性色彩作为主体色运用在客房内并结合一些有特色的装饰艺术品放置于局部区域,倾力营造出一种既清新舒适而又不乏时尚趣味的空间氛围。客房墙面应选用不带金属色的墙纸。关于客房的照明设计应在满足室内照明的前提下,宜选择更加柔和的暖色灯光凸显优雅感。
5 酒店客房文化展示的形式
客房的文化展示主要体现风格、色调、陈设以及装饰艺术品的选择上,配合着专业的光源进行室内照明,为空间带来不一样的光影效果。同时应多运用一些有引导作用能彰显酒店文化的标牌和设计元素,使客房与酒店文化融为一体。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日趋明显。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3.1%,居民出游率达到2.98次。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信阳市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以传统自然村落为基础,留住村貌、留住乡愁,力争原汁原味还原乡村本色。目前,全市共有22个村进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11个村入选河南省“美丽乡村”创建试点,5个村进入了河南省特色旅游村名录。
目前,信阳市A级景区共有22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有6处,分别是:鸡公山风景区、南湾湖、信阳灵山寺、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市星级饭店30余家,国际国内旅游社40多家。
二、信阳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目前,信阳市农业与旅游也融合发展缺少相应的政策措施,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针对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与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才能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更好更快的融合发展。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有效开发以农业为特色的旅游业,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目前,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基础设施欠缺的状态。有些乡村存在“进不去出不来”的情况,交通线路的缺失严重影响乡村的旅游业发展。郝堂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良好,但随着游客日益增多,停车难会车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水利设施、通信设施等也存在明显不足。
(三)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一般是以乡村旅游的形式出现,而乡村旅游一般以当地的特色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因此受季节影响大,收入不稳定,假日效益明显,平时游客不足,存在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不少刚入行的人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旅游人才培养周期长,市场配置能力低,人员流失严重,致使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另外,旅游业入行门槛低,也导致很多非旅游专业人员进入旅游行业,这也对旅游行业的人才引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信阳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建议
信阳市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而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仍属新兴产业。通过上述的分析,对信阳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合理的惠农政策
信阳市的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还需要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为保证信阳市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努力做到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优化服务,形成共识,制定合理的惠农政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将休闲农业的发展看作是信阳市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和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新支撑点。
(二)完善基础设施,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发展旅游业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相应的交通线路,加快城市内交通的建设,保持其与乡村的道路畅通。因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加快推广发展互联网应用,将现代通信的技术成果运用到休闲农业中,大大提高其发展效率。
(三)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很强烈且要求高。目前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和农民,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为有效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融合发展,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引进旅游专业人才为提高当地的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四)合理建设生态园区
1.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融入一体,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社会永续发展。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2广西地方政府及各部门政策背景。广西是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南方多山地区,历来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视,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村屯绿化工程建设政策。2013年,广西启动“清洁乡村”工程,全面掀起整治乡村环境的热潮。2015年,推出了“村屯绿化”“道路硬化”等农村环境改造工程,提出以村屯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农村校园为重点,以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等适合地区特点的多种方式,打造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利用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的空间发展“小花园”“小果园”“小茶园”等“微田园”,提升乡村绿化、果化、美化水平。
2广西民族地区村屯绿化工程建设的特点
2.1民族地区村屯多为山区和偏远地区。广西是多山地区,民族聚居地区更是以山区为主。在民族聚居地区,山多、林多、绿地多,但原有的林地和绿地,多为自然天成,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原有林地、绿地的存在,人们在进行村屯绿化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原有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2.2民族地区具有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民族聚居地区,由于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加上特有的地理环境,每个地区或村落都有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些特点,对屯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会产生直接影响。
3民族地区村屯绿化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民族地区村屯绿化工程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由于宣传不到位,群众认识不足,往往把村屯绿化工程看成是政府的面子工程、群众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热情不高,有些群众不但不支持,反而在工作中设置障碍,影响工程的正常实施。3.2规划设计不合理,缺少本土特色。在民族地区村屯绿化规划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对民族地区村屯绿化的特殊性和地方特点认识不够,设计工程中照搬城市绿化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不接地气。比如一些观赏树种,在城市里很受欢迎,但在山区,这些树种大量分布,再去人工种植,会令群众产生反感的心理。3.3工程施工、管理中群众关系难协调。村屯绿化工程建设都在村屯进行施工,难免会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部分受影响的群众不配合施工单位的工作。另外,村屯绿化中,存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部分群众在牺牲个人利益时觉悟不高或要求补偿,给施工带来困难。由于村屯绿化工程施工环境的特殊性,群众利益错综复杂,给施工过程的关系协调带来了很多困难。
4应对村屯绿化工程建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主题;产品特色;可复制
1 乡村景观旅游开发价值
乡村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景观空间,包括城市郊区及广大农村。从狭义上指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性景观。乡村景观因其生产性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格局,其以成片农田为基质,大小不同的村落和湖泊为景观斑块,道路、河流、防护林构成其生态廊道,形成错落有致、散布状的景观生态格局。长期的乡村居民生活及生产方式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景观肌理。农田是农民的工作场所,而农宅则是他们生活的场所,为劳作方便围绕农宅设置大片的农田,形成“田绕宅”的景观肌理。这与“宅落宅”的城市肌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乡村景观不仅有独特的景观格局,而且还包含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不同的地方文化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及,这也构成了农村人文景观中的一大特色,为形成独特的地方乡村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国农业景观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2.1 不断激增的城郊旅游需求
我国当前的旅游现状是一线城市已具有成熟的度假经济,二、三线城市旅游需求则是爆发性增长。旅游需求正在向城郊混合地带发展,近年来一、二线城郊地带已不断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1天左右的休闲度假项目吸引大量市民前去游玩。
2.2 相关国家扶持与限制政策
“十二五”期间政府推出一系列惠农措施、开发资助等扶持政策,加之新近“美丽中国”的提出,乡村景观旅游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为推进稳健的旅游市场发展,同时保护耕地及生态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及文件。通过研究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政策,总结出目前国家对乡村景观旅游开发的主导政策,主要分为限制、禁止、支持及发展4个方向。限制性项目有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及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禁止性项目有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高尔夫球场项目。支持性项目有特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庄、酒庄、农业主题乐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花木苗圃科研基地等旅游项目。
2.3 当前乡村景观开发所存在问题
2.3.1 农村可建设用地稀少。农村可建设用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而非建设用地则占到90%。因此,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建设关键性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2.3.2 重新开发土地常破坏原有的乡村肌理。企业开发土地时,常常拿取整块大面积的土地,散落的住宅用地常被忽略。集中式的用地形态破坏了农村村落自然地聚落形态;同时也给后期开发带来困难。拆迁使得大量农民迁出,原来的乡村生活气息也随之消失。
2.3.3 农村劳力严重流失。村民外出打工,农村劳力主要依靠妇女与老人。农产品加工尚不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也就不能吸引农村劳力返乡。
2.3.4 乡村景观旅游开发同构化严重。当前,乡村旅游开发的产品中大多数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产品特色不明确,没有清晰的主题特色,导致产品模式容易被复制。
3 国内外开发实例
3.1 国外案例
库肯霍夫公园位于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小镇利瑟,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公园内核为核心区,所有活动围绕核心区展开,为花田区,种植大量的郁金香。核心区内分为固定项目和临时项目。固定项目:郁金香展,主题庭院展,公园艺术展,花车游行盛典,骑行花海中,泛舟花田田间,儿童乐园。临时项目:名人之旅,花帽展览,传统工艺展,室内花卉展。为招揽旅客,每年郁金香展示的主题都会变化,由不同的参展商根据公园要求种植郁金香。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仅拉动了郁金香的整个产业链,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
3.2 国内案例
紫海香堤艺术庄园位于位于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在小地块内精心打造创意文化概念,以爱情、浪漫为线索打造爱之墙,星座爱情柱,许愿池,奇迹钟,密宫,老桑树的回忆,百草园等主题项目,吸引市民、情侣、学生、恋人等客户群体,并与影楼签订合约。产业方面着力开发香草全产业链,包括香包、香袋、精油、香水等制品。其因为有鲜明的主题包装和特色苗圃的加工产业链而在国内风靡一时。
4 农业景观新模式探讨
从以上国内外案例中分析得出,以景观带动产业发展的形式正在日益扩大。新型的开发模式应是一种联动效应,由旅游开发为主导,带动周边农业与地产两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其将生态农业、旅游业和产业集群有机地集合起来,是集科研、生产、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开发模式。其可以被称之为是“乡村综合体”,主要包括乡村旅游、有机农业、苗木基地、田园小镇4大板块,其中有机农业和苗木基地可结合当地种植产业特色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田园小镇板块则是将原有农村生活原真体现的关键所在。乡村旅游板块中重点开发旅游项目,将农家乐、农事体验、拓展运动、垂钓、婚庆庄园及花坊、田园集市、会所和餐厅等目前已有的成功旅游项目放入其中进行打造,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对这些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与本色农业景观相结合。因此,想要突显产品特色并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主题鲜明的产品包装势在必行。
根据农产品特色、地理区位、环境的不同,可将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类型分为3大类。第1类苗木观光型,以苗圃植栽美景为主要的景观吸引力,同时,着力发展苗圃销售整套的产业链条。第2类主题游乐型,以趣味性的农业景观为主,增加童趣、欢乐、爱情等主题特色,打造游乐型农业观光园。第3类以高端度假与特色农产品开发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依托特色农产品打造整体加工链。同时,开发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因为有了主题及分类,业态可以是复合的,多种类别的。同时也因为主题的明确,也就自然地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区,减少了可复制性。
(收稿:2013-01-15)
参考文献:
[1]盛永利 杨小兰 赵永忠著.谁的地产被旅游照亮—中国旅游地产十大模式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
[2]王云才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盛永利 黎筱筱 杨小兰 李关平著.TOLD模式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特点
(1)祭祀行为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逝者的丧葬是后辈对亲人所尽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而祭祀,是最能体现殡葬活动仪式感的一种行为,数千年来祭祀活动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习俗,人们遵循着“丧尽礼,祭尽诚”的观念,祭祀活动是人们缅怀逝者并希望逝者能安息而产生的活动,或是以慰藉生者的追思,或是对亡灵的恐惧和崇敬。(2)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儒家认为,孝的判断标准为是否合乎礼。古人讲究“葬之以礼”和“祭之以礼”,这里的“礼”不仅仅指纷繁复杂的殡葬礼仪,而是周朝传统礼制,古人讲究厚葬的同时,葬礼是奢华还是简朴,要看身份,讲究尊卑有序。儒家尊卑有序的殡葬观表现在殡葬礼仪中,主要体现在称谓、规格、陪葬品和陵墓这几点上。(3)厚葬的风俗中国传统中央集权制影响的帝王厚葬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民间的办丧理事。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理念,又受儒家孝道的影响,许多人把办理丧事视为对祖先尽孝的最后时刻,后人在置办丧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亡者实施厚葬,是被视为尽孝的表现。
2.传统殡葬文化对现代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当代殡葬习俗和现代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深刻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在当代,墓园承载着安葬逝者与传播传统殡葬文化的双重内涵,所体现的供人们寄托抒发思念之情、抚平哀伤等特点同样使墓园成为了一处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地方。
城市墓园景观的研究意义
墓园是指在墓地上增加庭院和公园设施,并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通俗来讲,墓园是为逝者公民提供遗体或者骨灰安葬的公共场所。城市墓园景观有其区别于其他城市景观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老龄化不断增长,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小,墓园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此时,传统公墓在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人们墓园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方寸之地,墓碑林立”,这种简单的墓地形式,人们希望死后也能生活在生态美丽的如画园林之中。这两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墓园建设的发展。
2.墓园景观的特殊社会属性
墓园景观空间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社会属性,它在埋葬死者的同时,更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和逝者精神文化的传承体。在我国,现代墓园的规划设计除了与场地地理条件有关,殡葬习俗与传统殡葬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更大,墓园景观空间的营造更是由人们的行为活动、祭祀方式所主导的。
3.我国相关研究的落后
我国现代城市墓园设计的相关研究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更注重功能,在其人文意义及精神层面的探究却不够重视,受中国传统殡葬观的影响,人们对殡葬场所一直保持回避态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殡葬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城市墓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问题。对解决人地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墓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1.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墓园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墓园的首要任务满足人们祭奠死者,悼念、缅怀故人,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祖先崇拜、灵魂不灭的观念,同时遵从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因此,中国的城市墓园不应盲目仿照西方那种亲近自然的田园乡村式墓园,墓园在与园林结合,重视生态效益的同时,应该尊重传统的殡葬习俗,去进行规划设计。墓园的深度和气氛尤为重要,中国的城市墓园设计首先要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2.景观设计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墓园景观空间不仅要考虑死者的安葬,更重要的是考虑生者殡葬活动与祭祀活动的需要,中国人在进行殡葬活动时,非常重视祭祀行为。墓园景观设计通过划分出的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所引起人们的心理在空间位置上的反应,各种不同的空间是不同性质的区域,如园区内的骨灰廊骨灰亭等殡葬功能建筑空间,空间序列的组合,方向能极大地影响人们在环境中的流动状态和行为活动。因此,景观设计的空间序列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3.设计应突出传统殡葬文化
中国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园中的园林绿化是“形”,而殡葬文化如何在设计中体系则是景观设计的“神”,墓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内涵,通过景观反映出传统的孝道、厚养薄葬等文化主题。
4.墓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
墓园作为特殊的城市绿地组成部分,在保证殡葬用地的同时,减少硬质部分,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也是其规划首要任务。现代城市墓园的生态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墓园的规划建设,应树立整体优化的环境观念,墓园环境应与自然和谐共存,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城市创造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舞台美术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融汇了诸多艺术因素,并要求这些因素协调一致,虽然在演出中它不独立存在,但它的造型因素也可以具有象征和暗示的意义。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舞台美术也受到绘画、建筑、雕塑等其他造型艺术的影响,因而其造型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使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在表演艺术中,舞台美术设计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它不仅为演出营造了很好的情境氛围,与演员的情感思想相一致,同时也使视觉形象和观者的思绪、联想相融会贯通,更加深化演出的主题。舞台美术造型设计作为服装演出的一个要素,始终是以服装表演为核心,其各元素的组织与安排追求视觉趣味,注重与服装表演主题的交融,突显出舞台艺术中诸因素所体现的神韵,带动观者融入整个意境之中,真正的体味服装的内涵,带观者进入思考的空间,观者不仅仅是观看演出的形式,而是透过演出中的情调气氛和模特的展演来真正体会服装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体验演出所带来的美的旅程。舞台造型的美与服装表演的美达到合二为一时,可以准确地传达出服装设计中的审美意蕴,同时也会带观者进入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服装表演以更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使服装表演变更加绚丽夺目。
二、本土文化与服装表演
本土文化是各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地域界限的模糊,这种文化方式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但仍旧是保留了原有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民族特色。像吉林就有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如雾凇冰雪文化、萨满乌拉文化、长白山剪纸、高句丽民族文化等,这都是在历史的演进中所形成的与其他地域所不同的文化样态。每年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吉林雾凇冰雪节,展示冰灯、彩灯,开办冰雪运动会,还有一些东北大秧歌的表演,以及一些满族、朝鲜族的民俗节等等,这些活动也蕴含着雾凇冰雪文化在其中。雾凇冰雪节的形成,也引起了人们对雾凇文化的探讨;沿着江岸,一排排的苍松翠柳,挂着一串串柔柔的雪绒花,裹着美丽的银装,在寒冬中展示其冰清玉洁的清新之美,真是美丽多姿、“分外妖娆”,大自然创造的人间美景,带有“初发芙蓉”的自然美的魅力;在这冰冷的冬天,游人可以欣赏到雾凇奇观,而雾凇的温情美丽可以驱走冬天的寒意,也能雾凇文化的悠长意味。在雾凇文化节期间还会有这样一项活动,就是雾凇形象大使的评选,模特们精心准备,通过对雾凇文化内涵的了解和体会,模特们尽全力演绎出可以代表吉林雾凇文化特色的形象,体现出吉林本土文化样态的形象,这不单纯的是一场评选活动,而是通过雾凇形象大使的评选,可以更好的宣传雾凇奇观,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人深入了解雾凇文化,传播雾凇文化,这样就达到了传播本土文化特色的目的,从而使人们正确的评价本土文化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通过本土文化中的各种形式的传播,可以更好的宣传地域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本土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舞台设计在服装表演中的作用
服装表演离不开舞台美术的设计,一场服装表演离不开一个核心主题,服装的设计和服装的表演无不体现出文化的内涵和意味。而一场体现本土文化的服装表演,将会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欣赏视角,会使大家更多的了解本土化所具有的特色与意义。在服装表演中,舞台美术设计要为其服务,既要着眼于演出的主题,还要调动起现场氛围。当一场服装表演遇到了本土文化特色时,舞台美术设计将会重新演绎时代风尚,立足于本土特色,利用本土文化中美的元素,打造带有本土风情韵味的舞台效果和舞台背景,烘托出带有浓重的本土文化味道的现场氛围,给观者以全新的视觉盛宴;同时也使得服装表演更具有本土风情味道,别有新意,引领本土文化的时尚审美趣味。在本土文化中包含了经典及地方和风土文化,它所拥有的美是独具品格的,其审美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有高雅的审美风尚,也有乡村淳朴之美,更有民族艺术之美;在服装表演中,有造型之美、表情美、服饰美、发型和化妆美、形体美等等,因而,追求美是他们的共同点,都能体现出时代的审美风尚。在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中,具有舞台背景之美、灯光美、舞台造型与环境设计之美等等,服装表演在舞台设计所营造的美的氛围中完成,可以说,美在一场服装表演中无处不在。在策划一场服装表演时,根据演出的需要及其所处的环境,恰当的引入本土文化元素,如把雾凇之美景作为背景,会带人进入一个美轮美奂的雪的世界,清纯、洁白、宁静,种种画面使人浮想联翩;因而把服装表演之美与本土文化之美相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更加彰显二者融汇时所产生的独特魅力。服装表演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不断地从其它艺术类别中吸收新鲜的血液,不断地使自己的羽翼丰满,具有文化的内涵,加深其文化之根基,增强其文化之底蕴,对于本土文化的吸收,可以在大众中脱颖而出,独具新的审美方向,这样的服装表演才更具有审美性,更经得起推敲。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