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岩土工程监测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岩土工程监测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岩土工程监测方案

第1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外业的重要性主要由其为整个岩土工程做出的贡献来决定,因此本文将首先对岩土工程勘察外业的不同时期工作内容以及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2.勘察前期作业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可以看做是整个岩土工程的前期活动,而岩土工程勘察外业也有自己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在勘察前期对整个勘查工作的系统化构思与状况了解。就工作性质而言,作为一名合格的岩石工程勘察人员,在分析岩石工程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基础工作的记录,必须通过详细的现场分析实际勘测,找到地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评估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并走访当地的居民,根据当地的建筑结构类型分析当地需要采用的地基建造类型。通过对已有的建筑绘制结构图纸,并将房屋结构以及地下水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工程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在进行勘察前期工作时必须注意对基本资料的收集,不能忽视任何细节。通过收集的信息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当地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结构的模拟,以此为岩石工程勘察外业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提高工作准确率。勘察前期的工作不仅能够为后期工作提供资料支持,还能够为扦插工作提供布置工作的依据,一般进行完勘察前期的相关工作后即可进行勘查工作任务的布置和安排,使得勘察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勘察前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为整个岩石工程的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由于房屋建筑中的地基一样。通过勘察前期工作不仅为勘查工作做好铺垫,也能够初步判断岩土工程的效益及可行性,形成岩土工程的初步概念。如缺少了勘察前期工作不仅勘查工作的进展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基础条件不足造成重大的损失。

3.勘探与取样的重要性

3.1勘探

勘探是对物探、钻探以及坑探等各种勘探方法的总称。从其作用上来看,勘探主要是确定勘探处的地质情况,并结合取样过程对相关因素进行测试分析。物探是一种基本的间接勘探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操作过程简便,浪费较少,方式经济,并能够迅速得出勘探结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结合测绘技术综合考量。通过物探能够为岩土工程提供初步的实测数据。另外物探还能作为坑探以及钻探的先行工程,辅助坑探以及钻探的有效展开。钻探以及坑探是勘探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比较直接的勘探方式。通过钻探以及坑探能够准确掌握地质情况,并未后期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支持。从周期上来说,钻探以及坑探由于工作的严谨性以及全面性,在准备以及工作内容上更为周到,因此相比于物探而言周期更长。实际勘探中钻探以及坑探是必不可少的,尤其钻探工作的应用最为广泛。对勘探方法的选择主要结合当地的地层类别以及勘探要求选择最佳的方法,当勘探情况不明时最好采用坑探。勘探能够准确掌握岩土工程的地质情况,为工程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促进工期的顺利展开。

3.2取样

取样是利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在岩土工程的工作范围内选取合适的样品进行地质情况考察。取样数目一般不少于六组。实际测量过程心中一些工作人员只注重样品数量的选择从而忽视样品的随机性。实际勘测过程中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勘测结果的可靠性。选取样品时一定要注意样品间的间距,避免出现在同一区域取样造成实测数据比较片面的状况。取样是对勘测结果量化的重要步骤,实际勘测过程中只有做到科学取样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

4.原位测试的重要性

原位测试是勘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一些特殊样品如粘性土壤等就可以利用原装图样进行室内试验,取样过程中样品不会因为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另外一些土壤由于粘性不够在取样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因此在进行密实度、强度、压缩性等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只能通过原位测试的方法进行。对地质情况的勘测必须还原其真实特性,因此在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时最好能够让样品最接近于其原始形态。原位测试即能够通过相关手段还原样品的真实性,降低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目前最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主要有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波速测试。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主要是利用锤击圆锥头进入岩土中的原理,根据灌入土中的难易程度判断土质的一种现场实测方法。通过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能够对地质分层进行有效辨别,明确土质的物理特性以及化学特性。波速测试主要是利用相关仪器发出的脉冲波对地质情况进行探究的一种勘测方法,这种方法的准确度高,能够对地质情况进行准确量化,但需要借助相关仪器。原位测试能够准确反映岩土工程的施工效果,通过前期数据测量为后期的方案制定以及计划展开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持,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5.现场监测

第2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方法问题

2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2.1 不确定性

首先,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很少的场地数据很难对场地岩土的全部性能都了解清楚其次,某些岩土的结构及性能参数又容易随环境条件而改变,而施工时又常改变了岩土的环境条件第三,改变了的岩土结构及性能反过来对施工过程又施加一定的影响,不可能在事先把这一切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施工是在对岩土性质及其变化不是全部了解清楚的清况下进行的。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轻则需调整施工工艺参数,重则甚至改变工法,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根据原位测试和现场监测得到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反分析,根据反分析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这种信息化施工方法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

2.2 区域性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岩土性质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不一样,压缩性指标和抗剪强度指标、工程处理目的、设计参数,施工的方法都不相同。例如,在施工技术的选用上,上海注重软土的重庆注重山区岩石的太原则注重能够解决湿陷性黄土问题的。

2.3 隐蔽性

地基处理、桩基、地下连续墙、锚杆等都是在岩土中隐蔽施工,工程完成后的运行也是在隐蔽条件下进行的,不易发现问题,出现问题后的判断和处理难度也较大,而且是否解决了问题须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工后采用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检测、监测方法,检测、监测成为解决这类隐蔽性工程可能出现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2.4依赖性

众多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不但取决于所需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更依赖于相关学科的发展。20 世纪60 年代末,随着高压射流切割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高压喷射注浆法射流泵及真空泵技术孕育出来真空预压法液压技术的发展,使大吨位的静压桩变为现实超声波技术的发展,使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检验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与相关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配套,使信息化施工成为可能。

2.5 前导性

各种施工技术都是先研究施工效果,后研究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如复合地基、扩底桩、夯扩桩、夯实水泥土桩等迅速发展完善及大范围的应用,但其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还在“蹒跚而行”。

3 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3.1 地基处理技术

(1)世界上各种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有些工法,如真空预压法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 ) 自主开发了一系列有本国特色的地基处理技术,如二灰桩复合地基钢渣桩复合地基渣土桩复合地基等。这些成果的开发应用,不仅节约大量资源,降低工程费用,改善环境、减少城市污染,而且使形成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更趋合理;(3)研究开发了介于桩基与复合地基之间的新型地基基础形式――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使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桩、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从而有效控制建筑物沉降。3.2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各种先进的、落后的,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含量低的大直径钻、冲、挖孔桩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使用;(2)研究开发了后压浆桩技术。在灌注桩成桩后对桩底和桩身表面实施压力灌浆,改善桩端和桩周土性,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量,效果显著;(3)注重施工中的环境效应,采用预钻孔、静压等措施,扩大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应用范围,而且由于其质量相对稳定可靠,故在城市郊区或场地宽阔的工程以及不宜用其他桩型的场合仍采用;(4)沉管灌注桩己在数亿平方米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在中小城市,因其低廉的造价,使用极其广泛。

3.3 边坡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1)我国岩土锚固的应用在20纪80年代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边坡稳定、深基坑支护等许多水利、电力和城市建设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施工设备、机具、材料完全自力更生;(2)采用二次灌浆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软土中锚杆的承载力基本上掌握了软土中锚杆蠕变变形和预应力值变化的规律在实践中,找到了控制软土基坑周边位移的若干有效方法,我国的软土锚固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3)对基坑开挖过程重新审视,按时空效应原理开挖基坑,是基坑工程中的重大技术创新和变革,其原理为解决其他岩土工程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3.4 非开挖技术

非开挖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探测、检查、修复、更换和铺设各种地下管线的技术,是近30 年来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极为良好的高新技术。我国引进这类技术不到 10年,尚处于消化、吸收阶段。

4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选用和发展

(1)经济性原则。由于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每类岩土工程问题往往要准备几套技术或方案,而每种技术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几类岩土工程问题,需要通过经济、工期、技术、安全等方面对比才能选定。但无论如何,技术的经济性占第一位,这也符合国清。

(2)适用性原则。实施任何一项技术都涉及到人与物、空间与时间、天时与地利、工艺与设备、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等各种矛盾,不仅要满足工程的总体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影响。

(3)实践性原则。由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依赖性”和“前导性”,所以某种技术是否可行决不能仅依靠理论分析、计算来判断,更重要的是实践,因为技术方法、方案的选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施工工艺的改进,新机具、设备的出现和不断改善,使得相同的设计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技术方法来完成,它与长期不变的结构设计是不同的。

第3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岩土 工程 施工 深基坑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 岩土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流程

(一)测量放样

是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遵循图纸要求的尺寸,用滑石粉在实地划好导线,在施工场地用木桩做好基坑上下口线的测量记号、标志。

(二)开挖基坑

喷混凝土护壁和挖运土方属于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的两个不同工序,要求两者一定要结合紧密,在不运输土的情况下,布置挖机进行边坡修护,为支护作业提供一切支持,全力配合。基坑大面积开挖,因深层有水渗出和地表层有不动的死水及降雨,基坑会积聚很多的水。这些积聚的水如排放不顺畅、不及时无疑会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应的每隔30 m 在坑里面、坑的周围挖积水沟和积水坑,并把积聚的水及时排到坑外。

(三)监测围护结构

1.水平位移监测围护结构顶部。刚开始挖掘基坑的时候,可2~3 天实施一次监测,随着开挖过程的推进观测次数也要有所改动,可适当增加,以1 天实施一次观测为宜。当位移较大的情况下,每天进行1~2 次观测。最直接体现围护原来状态结构改变的就是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是监视检测深基坑的关键项目。

2.监测围护结构强度及完整性。支挡结构为灌注桩时,对桩身承载能力、缺陷部位及程度可通过低应变动测法进行检查测试。支挡结构以水泥搅拌桩、旋喷桩为主的情况下,检查测试桩身均匀性和承载能力可以采取低应变法或轻便触探法。

二、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深基坑支护问题

(一)边坡修理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欠挖或超挖等情况,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和机械操作者的专业水平等因素造成的,导致开挖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度缺乏规则。在人工修整的过程中,因受到测量技术、工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经常出现欠挖或超挖情况,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支护结构的空间效能不完备

调查大量的工程资料显示,在深基坑挖掘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坑体两边小,中间大的情况,因而坑体中的边坡很容易失去稳定性,影响深基坑空间的设置。就过去所采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而言,通常运用平面设计的模式进行坑基处理,然而这仅仅只是针对细长的坑基作业,而对于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深坑基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工程人员在进行岩土工程运作时,应切实依照平面设计的应用标准,有效调节深基坑支护模式,使其挖掘的基坑空间能更好地满足工程要求。

(三)深基坑土岩取样不准确

在深基坑支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其前提条件是依照地基土层的需求进行取样对比,确保土质能够达到物理力学中的规定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模式。在岩土工程深基坑开掘工作中,应切实依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开掘工作,对深基坑进行挖掘取样,具体而言即在有效减少勘探工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造价的成本投入。同时,因为岩土土质所选取的土样相对复杂而且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岩土工程中所采取的土质样本,无法全面地反映出土岩的本质特性,因而使得工程最后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工作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四)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工程受力情况存在差距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对于我国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模式,通常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极限平衡定律,相较于现实中的深基坑受力情况来说,这之间是存在一定误差的。据具体工程实例表明,就物理学原理上来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满足了极限定律中的安全指数,然而就部分深基坑支护实际运作来说,其安全系数是相对较小的,因而很难达到指定标准。

(五)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在实际施工中,一般出现的问题在于支护部分的施工滞后于土方施工,因此不得不二次回填或搭设架子。通常,土方开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序简单,组织管理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高,工序较多且复杂,施工组织和管理都较土方开挖复杂。所以施工中,大型工程均是由专业施工队来分别完成土方和挡土支护工作,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期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完成支护工作。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优化方案

(一)选取符合科学原理的深基坑支护模式

在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前期,工程人员应切实依照施工标准,详细判定深基坑中坑壁被破坏的情况,根据基坑破坏程度依次对其进行等级排列。同时,依据深基坑中坑基安全系数,结合坑基四周环境,在精准测量坑基深度的基础上,调查当地工程地质、水文环境,提前观测好当地施工气候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以上种种因素,规划出科学的基坑支护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工程人员可适当选用坡率法来开展深基坑支护工作,即在基坑上空不存在重要建筑设施、施工场所已经具备的放坡基本标准以及基坑深度在不大于 8m 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坡率法来进行基坑支护工作。就岩土工程中的坡率法而言,其重要因素是将坡率波动值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坡率的波动值常用的是工程类比法确定,根据已经被稳固好了的坡率数值来确认。例如:如果是土体质量较好的硬塑粘性土,在它的坡体高度不大于 5m 的时候,其坡率值可以在 1:1.00-1:1.25 之间波动;倘若基坑中土质较为松软且基坑上空承载着较大压力,则其坡率的运算可以运用圆弧滑动的方式进行精准分析。

(二)全面监控岩土工程挖掘工作

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工作通常选用的是机械开掘的模式。在基坑开掘工作前期,工程人员应切实规划基坑支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的需求,建立健全的基坑挖掘策略并且跟机械人员做好施工前的协调工作。在工程开展中期,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好全方位的工程监控,就基坑挖掘的深度以及基坑坑壁坡度进行全面规划,有效防止开挖过度的情况出现。而对选用土钉墙支护的深基坑来说,应精确地运算出基坑开掘深度,按部就班,在上一层土钉墙支护施工完成以后才开始进入到下一段工程的开掘工作。对于土质较为松软的基坑来说,其应选用均衡的分层开掘方式,确保层高维系在 1m 以下。而针对于自然放坡的基坑来说,坑壁的坡度是支护工程控制的关键内容。倘若实际操作中的基坑深度与设计图纸中的基坑深度不一致时,应确切按照工程需求调节基坑上空的开挖线,确保坑壁坡率达到工程标准。

(三)完善好基坑支护的现场检测

建立完善的支护检测制度是有效防范基坑坍塌的重要措施,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前期,工程人员应切实提出检测标准,聘用优质的检测团体制定出系统的检测策略,在上报设人员、监理工程师确认完成以后方可进行施工。就岩土工程中的检测方案而言,大体上涵盖了支护检测目标、支护勘探项目、支护测验方案、检测运作周期以及检测信息反馈等等。就检测项目大体内容而言,通常包括了深基坑上空的水平位移以及垂直位移模式的监测、基坑顶部建筑物是否已被破坏以及基坑变形情况等的监测。对于基坑的检测工作,工程人员应着重注重基坑项目策划工作,全面分析基坑安全指数,根据地质条件、支护结构特点,完善检测的企划工作。就对监测单位的具体要求来说,其需要定时的向施工单位或者是监测机构汇报工程检测情况,倘若检测结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甚至超出了工程可以承受的范围时,应立即告知设计、施工或者是建设单位,详细分析工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效调节工程结构,规避工程事故,从而更好地促进岩土工程支护施工工作的完成。

(四)全程控制基坑支护施工质量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点是过程控制,我们须严控施工过程管理,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前,需先熟悉当地地质资料、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周围环境。此外,确保降水系统工作正常,施工中不得随意更改锚杆长度、位置、数量、型号、加强筋范围、钢筋网间距、放坡系数等,变更方案必经专家评审。基坑支护要与挖土配合,分段分层开挖和分段分层支护。开挖土方顺序和方法须与设计一致,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均衡开挖,对称开挖,缩小土体开挖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暴露时间,利用土体自身开挖中位移控制能力。深基坑开挖中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如有异常,立即停工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四、结束语

在岩土工程运作中,其深基坑技术的使用是一项具有相当强的操作性的工程任务,就目前施工情况来看,基坑的挖掘深度呈现出日渐加深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的现代社会,相关工程人员应以相对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以便能够达到高质量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贞龙.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问题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0.

[2]王建清.探讨岩土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问题的分析[J].科技风,2010.

[3]乔松柏,向海涛,刘海,庞鑫.探讨岩土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问题[J].门窗,2012.

第4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

引文: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快速、安全、准时、舒适和节约耕地。我国发达省、直辖市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条件,加上我国耕地资源宝贵,所以社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在人均GDP未达到国际标准时,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早提上议事日程。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尤为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按照线路敷设形式可分为地下线路、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风道、风井、人防工程、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渡线、出入线、泵房、高架线路、桥梁、涵洞、路基、路堤、路堑、车辆段(停车场)、变电站、水源井等。不同的结构类型侧重的工程地质问题不同,勘察的重点也不同,勘察应满足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需求。比如,地下工程一般需要提供地下水位、围岩分级等;地面建筑需要提供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等;高架结构需要提供桩基参数等。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法一般有明(盖)挖法、矿山法、盾构法三大工法;明(盖)挖法又可细分为明挖、盖挖和铺盖法,明挖施工的支护体系一般有桩(墙)加内支撑支护、桩(墙)加锚杆(索)支护、土钉墙支护、自然放坡等,盖挖又分为盖挖逆做法和盖挖顺做法;矿山法的施工工艺一般包括全断面法、上半断面临时封闭正台阶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正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眼镜工法)、中隔墙法(CD法、CRD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钻爆法等;盾构法施工的盾构类型一般包括敞开式盾构、半敞开式和密闭式盾构,近年国内用的比较多的为密闭式盾构,密闭式盾构根据其力学平衡原理又可分为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配合_三大工法施工还有一些辅助工法,包括降水施工、止水施工、注浆施工、冻结法施工、小导管施作、、大管棚施作、盾构始发井和接收

井加固施工等。

二、勘察实施风险控制要点

勘察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应从组织机构、技术措施、过程控制、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控制:(l)施工准备过程中,对勘察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2)在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安全风险控制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3)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4)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会,对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5)施工现场应配备专职安全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机组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操作。(6)钻孔开孔前,必须严格按照“调查、访问、探测、挖探、保护”的程序对地下管线进行避让和保护。(7)占道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围挡、指示灯等,并安排专门人员疏导交通。

三、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现状

(1)地质勘察工作和环境调查工作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均具有影响,但无法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勘察内容和勘察工作量。因此,易导致基坑设计方案或隧道附近的敏感建构筑物保护方案不当,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引发工程事故或民事纠纷;地质勘察报告和环境调查报告由不同单位分别提出,不便于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和风险分析专家使用。

(2)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勘察工作原来属于工程地质勘察体制,其任务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却很少提出解决工程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方法。随着国家标准GB50021― 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也推出了GB 50307― 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至此,从规范层面讲,勘察工作已从地质勘察制进入到岩土工程勘察制。其意义在于,在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的同时,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各阶段与岩土有关的设计、施工方法提出工程具体建议,并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以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全过程。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设计(基坑工程、隧道工程)结合得不够紧密,勘察工作人员和设计工作人员共同确定勘察工作方案和编制成果报告的机制还不成熟,勘察成果报告中的工程措施建议、环境与工程

的相互影响、监测工作建议措施等内容的深度和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国家标准GB 50307― 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了各阶段勘察工作量和布孔原则,各勘察单位基本都在依规范进行。但各城市和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不同,完全照搬规范规定易造成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不当。

(4)对轨道交通沿线的环境勘察工作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环境勘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环境勘察技术要求和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审查和验收机制不完善,环境勘察工作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没有业主的工作人员或监理监督环境勘察的工作过程。使得环境勘察成果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法改变,甚至方案和线路的调整。施工的工程风险迭生,承建各方仓促应对,既影响工期,增加投资,牵涉繁杂的变更和保险取证、理赔手续,又造成消耗精力、关系复杂的社会问题,产生不良影响。

四、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1)由一家勘察单位承担地质勘察和城市环境勘察;融合城市环境保护需求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需求,合理确定勘察工作量,编制统一的勘察大纲和实施行方案。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内容要完整,要融合城市环境勘察和地质勘察结果。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勘察成果报告中的“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修建工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监测方案建议”、“工程措施建议”才能真正做到分析基础牢靠,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和风险分析人员才能得到完整、系统的设计边界条件;也只有这样,勘察才能够真正走上岩土工程勘察体制。

(2)设计人员应参加勘察大纲、勘察实施方案的审查;理顺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使得阶段性勘察结果和各阶段设计方案的调整等信息能迅速快捷地在勘察和设计人员之间交流;勘察成果分析工作应由勘察人员和设计人员共同完成。

(3)在城市建设勘察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勘察工作精度和工作量。初勘精度和工作量、详勘精度和工作量都应加大,且应超过规范规定值;对发展快的城区,应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附近城市设施的发展,及时补充增加建筑物基础调查、物探等

工作量;根据线网规划的稳定程度,适当增加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精度和工作量。

(4)在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中,预留足够的环境勘察经费,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城市环境勘察工作的工作量应结合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和地质条件确定,工作深度应等同于地质勘察;建立环境勘察的技术要求或技术规范性文件,使环境勘察的范围、深度、分析方法、成果表达方式等技术细节有据可依;建设单位和城市环境勘察单位应逐步建立环境勘察成果的分级审查、验收和工程款支付机制,控制环境勘察工作的质量;建立环境勘察工作的过程监督监理机制。

五、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配套规范应参照铁路系统的有关规范,勘察工作应汲取经验并及时做出调整。勘察方案需要因地制宜调整,对勘察工作的监管亦应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梦恕,张成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5(2):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SO3O7一1999).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第5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特征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岩土工程施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施工不

仅能够为工程后续施工奠定基础,还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随着施工经验总结和技术更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不断发展,并在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征的研究

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有不确定的特征

其主要表现是: 有些岩土工程的性质参数与结构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工程的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岩土的自然条件; 在对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探的时候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少之又少,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述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土特征,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岩土工程正式施工时的情况与地震勘探时的结果不能保持一致,具有很强烈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施工人员不能全面地了解掌握岩土的性质与参数,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改变岩土工程的施工工艺以迎合岩土的特性变化。将现场地质勘查所获得的数据与岩土工程施工所获得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并依据对比研究的结论来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性指导,从而降低由于不确定性对岩土工程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隐蔽性的特征

岩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很多隐蔽性的工程,比如说桩基、锚杆、地基的处理以及地下连续墙等都是在非常隐蔽的条件下施工完成的。但是在对这些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工程施工监理人员是很难发现,即使发现这些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也需要一些时间找出相应地解决措施,不利于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因此,很多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隐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隐蔽工程施工可能潜在的质量问题,而采取了很多比较先进的施工监测技术、监测设备与检测方案。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这是因为很多岩土工程的施工场地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随着地域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改变,这就导致岩土的特性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岩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使得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抗剪强度的指标与压缩性指标、施工方案、施工设计参数以及岩土工程处理的目的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

1.做好岩土工程的原材料质量把关工作

要做好岩土工程原材料质量的把关工作,一是要根据施工前的地质勘探结果与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原材料,并对市场中原材料的性价比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经济实惠,质量上乘的材料;二是对于已经选择的原材料,要选择最优资质的生产厂家或者供应商家,要在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检验原材料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书与营业执照等,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与生产厂家不进入施工场地;三是对于进入施工场地的原材料,要选取一定量的样品送往专门的实验室对其进行物理与化学方面的检验,最终明确原材料的质量,严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岩土工程的施工现场。

2.采取措施施工井点技术的应用

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快速,尤其是在施工基坑中。工程要加快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需要了解并掌握该技术的原理, 一是要对岩土工程的地基进行科学化处理;二是要根据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开挖合适的基坑;三是要根据基坑的大小布置井点;四是采取措施保证井点的施工质是;五是运用混凝土封底技术对井点进行封底处理;六是要采取措施对井点进行封顶处理。

3.采取措施加快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要加快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是要了解并掌握该技术的原理,即利用接触式喷射机压缩空气将已经搅拌好的拌合料通过特殊的管道,以非常快的速度喷射到需要喷射部位的表面上,等其凝固之后就会加强该施工部位的加固作用;二是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步骤,但要科学制定岩土工程中喷射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并做好喷射施工之前的养护工作。

4.采取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岩土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相关知识与施工新工艺的培训工作,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培训与实际操作训练,争取在岩土工程开始施工前,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要聘请专业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展岩土工程施工相关知识与安全施工的讲座与座谈会,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5.采取措施正确处理岩溶区域的桩基施工

岩溶区域的桩基施工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很容易发生塌孔、漏水、埋钻以及漏浆、钻机沉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岩土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而且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要保障岩土工程桩基的施工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在出现漏浆问题的时候,在塌孔的地方堆放粘土与片石,用泥浆将其低垂慢击,在成孔捞碴之后浇灌混凝土;二是要在遭遇软土地表的时候,用低锤快打的方式将孔壁压实;三是要根据施工场地土质的实际情况设置埋护筒的深度,争取将孔壁与筒外壁之间的距离用土填满,一旦出现塌孔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撤走钻机,再将位置下滑的护筒往下压实,将坑内的泥浆清除,用编织袋装土将护筒填满;四是在遇到溶洞厚度小的情况时,可以利用优质泥浆进行护壁的任务,接着在施工的过程中回填粘土与片石,最后用钢护筒完成接下来的施工。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施工原则,并严格按照施工要点的要求进行施工,将有助于提升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因此,加快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起欧.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33).

[2]刘进波.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1,(13).

[3]雷奇.丁晓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4]贾素勤.王仙伟.郭哲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

[5]蔡德世.浅谈岩土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21).

第6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应用现状;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将影响到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因此,岩土工程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确实显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岩土工程施工工作涉及面很广,并且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其中要用到很多较为复杂的技术,这是一门有着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技术。

一、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1、施工技术的依赖性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学科内部技术进步和工程施工实践所遇问题相结合的产物。很多岩土工程的科技进步都是针对施工中某个专门技术难题来研究的,难题攻克的时候,学科技术也就随之大步向前发展。例如为了在工程施工中解决喷射注浆问题,研究成功了高压射流技术。高压射流技术又为真空预压发技术和大吨位静压技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这就使得更多的先进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得以在实践中广泛运用;自从全面发展超声波检测技术后,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在实际岩土工程中,将其与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相互结合,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普及应用。

2、施工技术的区域性

受到自然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岩土性质之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其所产生的应力和抗剪强度等方面也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的参数设计、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法的选择方面也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同时,很多施工技术的判断都是需要根据施工的效果来判断,例如扩底桩、复合地基等可以快速发展完善以及可以大范围应用,但是它的相应设计计算理论还是在缓慢的进行,对于施工进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施工技术的隐蔽性

地基处理、桩基、地下连续墙、锚杆等都是在岩土中隐蔽施工,工程完成后的运行也是在隐蔽条件下进行的,不易发现问题,出现问题后的判断和处理难度也较大,而且是否解决了问题须有一定的时问来验证,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工后采用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检测、监测方法,检测、监测成为解决这类隐蔽性工程可能出现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1、地基处理技术

在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国岩土工程的施工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距,但是在个别领域,如真空预压法却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也拥有很多能够体现国家特色的施工处理方法,如钢渣桩复合地基处理等等,这些施工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对于城市环境和生活环境产生的污染小,在促进我国工程领域发展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新型的介于桩基和复合桩基之间的新型施工方法,更是使桩间上的承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且有效的控制了建筑物沉降。

2、边坡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1)当上世纪80年代岩土锚固技术第一次引进我国的时候,就很快得到推广。当时的大多数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中都运用了沿途锚固技术。施工工具、材料等也都是自我提供;(2)通过运用二次灌浆法,大大的提高了锚杆在软土中的承载力;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随着施工经验积累与工程数据掌握,岩土工程专家们摸索出了如何更好的控制软土基坑周围位移的一些方法;(3)重新审视基坑的开挖过程。在基坑工程中,运用时空效应原理来对基坑进行开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性突破,其原理为处理别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

3、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当前,应用的较为广泛的后压浆桩基施工技术有效的改善了桩端与桩周的土性,有效的提高了桩基的承受能力,降低了桩基的沉重量;同时为了使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环保性能,通过静压的处理方式来完成。另外,钻孔灌注的方法在混凝土桩基的质量提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质量也变得相对稳定,不仅可以适用于城市郊区还可以在不适合的桩型场合使用;沉管灌注桩的应用不仅出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由于它价格的低廉,同样在中小型城市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三、岩土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1、岩土工程施工中沉井施工技术的应用

沉井施工技术还可以被称为沉箱施工,沉井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需要较小的场地等。这些优点都使沉井施工技术比较容易被岩土工程施工企业所采用,因此,其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城市管线工程施工中要尽量避免影响到周围的环境,不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并且地下施工工作一般工作量越少越好,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沉井施工技术比较合适。沉井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就在于构建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然后在井内挖土,利用土自身的重力来克服其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土下沉到预先设计好的高度,随后用混凝土将底部封起来,并将井孔填塞好,将其作为构造物的基础。因为沉井的结构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深度来进行埋填,并且这种结构具有稳定性好、整体性强的特点,承载面积也比较大,可以承载较大的水平在呵呵垂直载荷,所以,沉井施工技术比较符合城市中的岩土工程施工,得到了岩土工程施工企业广泛的应用。其施工过程是按照以下工序来进行的:首先对地基进行处理,然后开挖基坑,紧接着进行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最后对沉井做封底封顶处理。在沉井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与许多地方需要施工人员多加注意,在沉井下沉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观测,要及时的分析出现的变差,并对出现的变差进行调整,以此来保障沉井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在沉井设计时,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结构严格的复核沉盐酸和刃脚的计算。以确保沉井设计方案复核工程达到万无一失。

2、岩土工程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经得到岩土工程施工企业的广泛应用,也是现代岩土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施工设备和工艺材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新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材料层出不穷,并且由这些施工设备和工艺材料衍生出来的新技术也已经在桩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这种技术没有噪音,不会产生振动,并且也不会出现积压的情况,因此,这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比较适用于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层中应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钻泥浆将钻渣带出来,在将钻渣带出来的同时不会破坏孔壁,然后再将孔中的泥浆运用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方法置换出来,从而保证能够正常的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岩土工程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施工工序为:首先将桩位定好,然后进行埋设护筒,紧接着将钻机安置到适当的位置,进行钻孔,钻孔结束后进行第一次对孔清理,接着要将孔中的泥浆清理出来,再进行第二次清孔,将钢筋笼下放到孔的底端,接入导管灌注混凝土。但是,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注意进行验证,验证设计方案是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结束语

经过对岩土工程技术的分析、研究发现它的规律性和特点以及原因;研究提出一定要发展适合于我国发展状况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不要求最好只求是最适合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立足之本就是坚持引进技术的国产化,结合相关的科学理论、技术发展,这才是未来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雷奇,丁晓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第7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物探技术;岩土工程;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deepening of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a varie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ascenda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hase mus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and underground buried objects of understanding of a system, seems its important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metho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work practices of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 the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methods can solve some geo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karst prospecting landslides, crack monitoring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detection,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pile quality testing,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methods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periority.Keywords: engineering the geophysical techn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城市工程建设方兴未艾。一个城市工程建设从开发、规划、设计到施工,都可通过工程物探法对其地质和地下埋设物情况进行勘察。并且工程物探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也能起到检测和监测的作用。工程物探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勘测、检测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岩土、市政工程等的设计和建设中。由于物探技术和探测对象的多样性,为了有效的解决某些岩土工程复杂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工程物探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工程物探技术。

二、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物探技术可以利用连续加密测点的资料从而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 因此能有效地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方法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 并且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勘探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 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滑动面、软弱结构面、断层、地下暗河、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相对传统的钻探方法, 工程物探技术的使用受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 具有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勘探精度高等特点。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可以在激烈的勘察市场竞争中独占上游。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是弹性波技术。由于它是利用介质传递弹性波的特点来揭示地下物体界面, 当地下物体的界面物性差异较大时, 弹性波就会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表现出异常来。例如: SWS 工程勘察与工程检测仪, 其成果可以制地下剪切波速度等值线图, 清晰再现地下介质的物性。其次是电磁波技术和电法技术, 其主要代表是地质雷达勘探方法和高密度电法。采用弹性波速度测井技术和场地常时微动测试可以获得建设工程抗震设计等级,可以提供建设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评价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 如动剪切模量、剪切波速、动泊松比、动弹性模量、卓越周期等。

2、岩土工程检测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检测方面的主要作用是地基加固效果的质量检测、大坝的碾压密实度、路基的密实度、混凝土构件、基桩的质量检测和评价。常用的方法有瞬态面波法、地质雷达、弹性波速度测井等, 主要通过弹性波速度和电磁波速度与原位测试试验值以及密实度之间建立相关关系, 通过施工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 根据弹性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传递的速度变化可以对大坝及建构筑物等混凝土构件的裂缝进行检测, 掌握裂缝状况, 判断对在建构筑物的危害程度及提供有效的补强措施信息。另外还可以检测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垫层的厚度等。桩基无损检测是程物探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主要的测桩方法分为动力测桩法和声波测桩法两种, 它是根据弹性波传递速度变化来判断砼质量、桩身缺陷和缺陷的位置、桩的施工长度和桩的形状等, 具有成本低、速度快, 不破坏原有的构筑物、适合大面积检测, 并且可以随机抽样, 而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

三、工程物探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工程物探数据的野外采集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如何采集有效的野外数据,把野外采集的有关数据通过内业的分析、计算、解释成工程地质资料对物探工程师来说更为重要。解释成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处理方案的选择, 事关工程的安全。这就需要物探工程师除了拥有深厚的本专业知识外, 还要有丰富的岩土工程专业知识。工程物探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以弹性波勘探方法为例。首要的任务是分离和压制妨碍分辩有效波的干扰波, 保留能够解决某一特定工程地质问题的有效波。从理论上说, 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来实现, 但实际上分离和压制是有限度的,而干扰波的存在是永远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才能在众多的测试数据中识别出干扰波和有效波, 去伪存真,去假存真、才能得到真实的解释成果。其次由于物探方法的成果具有多解性, 因此, 工程物探资料的分析、解释成果还必须与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在对比中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此要具体分析,做出正确解释, 比如弹性波物探方法是根据弹性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速度来划分地层界面。但是由于弹性波速度反映的是地层的力学性质, 不同的地层可能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也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力学性质。当弹性波速度相同或相近, 两个地层紧接在一起时, 在解释上便可能出现同一速度层。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可怕, 怕的是由于其它干扰波的叠加、影响造成的假判、误判, 造成解释成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只有通过对比分析、相互验证、积累经验, 才能促进分析、解释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物探资料的解释、分析是借助岩土体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去认识岩土体的内在本质, 而岩土工程师是从地质学的角度、岩土体的外表特征去认识和判别岩土体的内在本质。

四、工程物探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工程物探、岩土工程勘察与检测从学科讲是一个独立学科,但在勘察领域它是从属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种手段,是一门综合应用技术。勘察领域中钻探、物探、岩土力学试验、三者是互补的、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医学技术有相似之处。物探好比医学上的X光透视、CT、B超、核磁共振等,地质上的钻探好比医学上的穿刺取样。医学的进步、技术水平的飞跃,其检查化给设备的先进起到决定关键作用。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应大力发展物探技术。合理地使用物探。有些任务非物探不可以完成的,例如过江管线的探查,有些任务需要钻探与物探相互配合,要具体分析,象面积勘探,例如:一个场地需50 m布置一个钻孔,钻孔数300―400个,我们提出建议,采用物探技术,可以减掉2/3钻孔。步骤是先物探后钻探,物探是线,线多了则成面,而钻孔是点,而点上资料很详细,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无疑将物探与钻探二者科学结合将事半功倍。工程物探方法可以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大体上可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界面问题: 主要有岩土体的界面划分, 地质构 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 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形态问题: 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 以及界面的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等。

3、参数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所需的各种参数,如动力参数、卓越周期、结构自振周期、剪切波速等。

4、施工质量检测: 地基加固效果的对比、 桩基检测、其它工程质量方面检测。

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在接受工程勘察任务后, 应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地场岩土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确定是否采用工程物探技术手段, 确定之后应向物探工程师提出明确的勘察任务, 即所需查明的目的层或目的物; 物探工程师则应根据目的层和目的物的性质, 结合测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特征、地震地质条件等因素, 选择可行的工程物探方法, 然后进行测线设计和工作前的试验工作, 确定最佳的采集装置,再正式开展工作。

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只有了解它、认识它才能用好它, 这就需要两个专业经常进行技术交流, 知识互相渗透, 并且通过工程实践, 掌握对方的工作性质、目的、方法和特点,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对方, 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由于工程物探是无损检测、间接探测。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岩土体的不均匀性、不可视性、被测物体分布的复杂性以及测试资料的多解性。要本着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用已知资料解释未知资料,未知资料经验证后成为新的已知,如此往复,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只要我们物探工作者长期努力探索,实践下去物探技术会在更多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五、结束语

正式开展工程物探工作之前, 应认真做好前期试验工作, 认真做好对比研究, 选择最佳的采集方案和最佳的采集装置, 这是保证勘探成果质量的前提条件。各种工程物探技术都有它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应根据被探测的目的层或目的物的埋深、规模及其与周边介质的物性差异, 合理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有效的工程物探方法。工程物探成果解释时应考虑其多解性, 应区分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

参考文献 :

[1]王振东. 浅层地质勘探应用技术. [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4.

[2]刘云祯.工程物探综述.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 [C]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0 .

[3]王兴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有关问题――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杜,1996.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GB50021―2001.2009.

第8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坑支护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坑支护工程关系重大。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认真研究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认真分析和对待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属于临时性工程,但其技术性含量较高,并较为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了解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是顺利开展基坑支护工程建设的基础保证。总结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确定性和多事故性

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岩土内部结构构造、岩土的性质等差异大,勘察数据具有很大离散性,自然条件、监测方法、设计方式等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很多基坑工程会在较狭小的场地进行施工,与道路较为接近,加上施工条件较差、施工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等因素,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

2、实践性和区域性

由于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工程的区域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应对岩土工程的施工场地进行仔细勘察。包括基坑的地质构造、水质情况、地下水位情况。即使是同一城市中,也存在基坑支护工程区域差异性。

3、综合性和系统性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学科,包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互相影响、互相交叉,体现了其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超挖、欠挖现象较为严重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超挖、欠挖现象比较常见,这些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工程质量。分析超挖、欠挖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即施工人员,尤其是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低下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机械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开挖后,由于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其开挖有一定难度要求。若操作人员的技术达不到一定水准或欠缺责任意识,极易出现边坡表面不平整、顺直度不规则等质量不达标现象。从而造成施工质量低下,并加大施工量,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2、支护结构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不符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时常会出现破坏现象,实际工程开挖后的土体是种动态平衡状态,在设计支护结构时,要全面考虑施工荷载力,如果荷载取值不恰当,随着施工周期的延长,土地逐渐松弛,与实际地面受力有很大的出入,很容易使支护结构变形。

3、土方开挖后支护墙出现漏水与渗水现象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支护墙时常会出现渗漏水现象,会影响支护结构的耐久性和外观。当水量不大时可用砂浆或混凝土堵住坑内渗水的地方。当水量较大时,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范围在500mm-1000mm处,采用混凝土将其堵住。支护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要保持密切配合,不能断浆,浆液中可掺入水玻璃使其尽快凝结,不能让浆液离析,制备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时间不能停置太长。要保证注浆质量,需要采取合理的注浆顺序。注浆是为了提高承载力,在施工中,支护墙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当承担过大的压力时会导致支护墙向坑边移动。施工中要保持场地干燥,加强排水措施,防止冒浆,在注浆管顶端需加阀门。

三、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工程的改进措施

1、优化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理念

理论对具体的施工有着指导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已经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积聚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对于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理论用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东西,就设计的现状而言,土压力分布仍然是按库伦或朗肯理论来确定的,支护桩仍然是依据“等值梁法”进行计算,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具体要求的不断变高和新技术的发展,采用这些传统的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有着较大的悬殊,表现为不经济也不安全。因此,具体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上我们应该优化设计理论,必须将传统的设计观念彻底改变过来,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保证设计的质量,更安全、更经济。

2、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观测和监测

观测的主要内容为基坑边坡变形情况、地下管道变形情况、对周围建筑影响情况等。通过实时观测可对土方开挖和支护有及时的了解,有效分析对比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间存在的异常情况或偏差,以便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方案。除此之外,应加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监测,完善监测的警报系统,防范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另外,为预防突发事故,并能及时处理,应建立基坑支护工程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及经济损失。例如,在基坑开挖中,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除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施工相关技术技巧之外,还应综合施工环境和条件,制定一份科学的应急预案,力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尽量降低和避免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对断桩及漏桩现象采取应对措施

基坑开挖前要做好止水措施,以免影响周围环境。采用注水泥浆方法防治基坑在开挖中出现漏水现象,可先向桩位及桩背进行高压喷射注浆或压密注浆。如果在基坑地面已经出现断桩,则需要将断桩部位的泥浆和不严实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重新灌注混凝土。如果断桩现象出现在基坑底面以下,则需要采取补桩措施,在原桩前后进行补桩,对原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补强,加固或改造处理。补桩缩径、桩长要满足设计要求,应和原桩的长度一样,桩径比原桩短。基坑止水要考虑开挖条件和地质条件,对在施工前没有发现的断桩或漏桩,当施工中发现时要及时采取止水措施,然后用混凝土加以补浇,使其严实。如果止水有难度,可应用引流管,当用混凝土修补时,把引流管埋入其中,为了保持引流管两端畅通,不能封死引流管端门。浇筑的混凝上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就会封住引流管。在施工中,要提前做好检测工作,有利于对出现的断桩及漏桩及时采取处理方法。

4、加强基坑支护的技术研究

加强基坑支护技术的科研研究,对提高基坑支护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科研质量的优劣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的实测和研究,积累相关的实测数据。同时,总结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下的施工工艺经验,形成一定区域一定条件内基坑设计的标准,并将已有的定性经验形成定量的计算方法,真正提高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质量。

5、要建立基坑支护工程应急处理预案

基坑支护的施工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应对突发事故,并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因地下水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必须要制定一份科学的应急预案。从基坑工程的危险源上进行控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排除问题和隐患,避免事故扩大化。

结束语

总之,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社会对于建筑建设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岩土工程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促进基坑支护工程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邵开胜,王广超,陈玉茹.深基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2011(03):13-15.

第9篇:岩土工程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P58文献标识码: A

岩土工程勘察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质条件、项目类型等,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勘察单位事先准备不足,行为不规范就会影响勘察的准确性,就会造成勘察数据缺乏准确性。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状。

1、重要性。在勘察施工中,要根据基地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适合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地基上的性质有以下几类:对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常用标准贯入试验,需要注意的是标贯击数的精确度会影响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对于淤泥、淤泥质土,由于软土的灵敏度高会影响到钻孔,因此一些勘察单位广泛布置静探孔或采用全静探来降低成本。对于沿海附近地层中分布的淤泥、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砂土、粉土,又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最好采用静力触探,这样不但能准确分层,而且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运用可为建设项目的没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数据,及时避免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不利条件,避免或节约项目施工中的处理费用,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生产进度。因此,前期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虽然所占比率不大,但其作用和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2、发展现状。国内以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应的技术手段、仪器及设备十分缺乏,在实践运用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问题。但随着岩土工程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承担各类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目前,其发展状况良好,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超高层建筑、处理复杂地基、移山填沟、地下工程、核电站、开挖深基坑、围海造陆、高层建筑和海上平台等。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设备和技术较差,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最新技术的投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应用发展,不利于工程进度的加快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待相关部门的重视。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迴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难于确定。

4、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5、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三、岩土勘察工程技术解决的具体路径

要使岩土的勘察工程技术要得以解决的话,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解决及提高岩土勘探工程的技术问题。

1、目前勘探手段已逐渐多样化,这样可以更为准确的反应出现场的各种地质情况,例如:形态、力学特征、界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的关系等,充分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在具体的勘探过程中除过原先单一的勘察手段外,可以结合钻探、工程地质填图技术、点灼技术,另外还可以应用摇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2、对勘探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并将此系统化,定期对勘探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考试也是促进技术人员学习的重要途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促进勘察技术的不断进步。

3、积极采用原位测试的新技术,不断加强具体施工中的检测、实验及监测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岩土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4、不断加强对现场土壤及岩石的采样及测试工作的研究调查。现场土壤及岩石的采样及测试等各种重要的勘察数据也可以成为突破勘察技术问题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岩土工程设计计算是否准确与可靠必须建立在可靠及完整的前期测试数据之上,如果没有这个保证,那么后期的各种评价与分析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钻探及取样的过程中受到或多或少的干扰总是不可避免的,数据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影响后面的施工。

5、要严格控制地质钻探的过程。前文我们已经了解到钻探一直是勘察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岩土钻探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形成不同的取样与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工程设计,这样才能实现技术要求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四、注重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大力推广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向前发展,原始落后的生产设备已逐渐被社会淘汰,正在被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备所取代,数字化设备已在社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岩土勘察需要测量很多东西,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统的勘察工具已无法满足要求,为适应时展的趋势,岩土勘察必须向数字化发展。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科学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想解决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遇到一些新问题,引导岩土工程朝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技术。目前,工程物探专业有鉴于传统勘察技术的落后,力图打造具有采样密度大、成本低、速度快及信息量大的勘察技术和设备,在电学原理、电磁波理论和弹性波理论等学科基础上,总结和研发出多种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和设施。这些新技术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科学、系统地管理岩土工程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分析岩土工程资料、进行指标统计分析、模拟岩土工程施工、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模拟制作岩土工程图件及分析岩土工程治理效果等。同时,还能分析和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变过程,以便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

五、小结

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但是,任何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要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必须采用多种勘察手段联合使用,互相补充、互相验证。这样才能保障正常的勘察进度,获得正确的勘察结果,从而满足建设项目的设计使用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和资金浪费。

参考文献:

[1] 郭超英,凌浩美,段鸿海.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地址出版社,20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