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人跌倒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78-02
老年病科,是治疗老年疾病的综合性内科,主要治疗的疾病有:心血管疾病、神经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学科、跨专业的各类老年病。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遭受病痛折磨外,还会发生各类护理不良事件。跌倒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为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费用,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为寻求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原因,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的12例跌倒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后发生跌倒并致皮肤擦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头部损伤的老年患者,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其中糖尿病患者3例,高血压病人4例,冠心病3例,脑梗患者2例。
1.2 发生地点:12例发生跌倒的地点为病房走廊、床边、卫生间。
1.3 跌倒产生的伤害:患者跌倒可能会导致颅内出血、腰椎骨折、擦伤等
2 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
2.1 跌倒与年龄、性别因素有关: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视敏度减退,反应迟钝,行走速度和步态异常,平衡功能差。本研究表明,跌倒多发于71~90岁的年龄段,占跌倒总例数的98%。这说明年龄越大,发生跌倒的可能性越大。另外,在本研究中,跌倒的男性占63%,远远多于女性,这与其他研究的结论一致[1]。
2.2 跌倒与疾病因素有关:有的老年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常使病人伴有头昏、运动及感觉障碍,导致病人跌倒的危险系数增加。有研究者认为,体力和智力状况的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也有资料显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由于认知能力降低,视力、听力下降,平衡功能减退,思维紊乱,易受激惹等原因,使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增高[2]。所有这些观点均支持了本结论。
2.3 跌倒与药物有关: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是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等分别在单个研究中被发现有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况且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更易产生反应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
2.4 跌倒与设施和环境因素有关:浴室或楼梯缺少扶手、服装的羁绊、病房的采光、地面的湿滑、设施的摆放、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推轮椅未保护性约束、地面门槛的突出等都有可能成为老年患者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那些新入院的老人因不熟悉环境,或对陌生环境有害怕感、不舒适感,有可能跌倒。本研究中有2例属于后者。
2.5 跌倒与心理因素有关:老年人个性好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尝试去做,这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几率。如本研究中就有老人端盆子跌倒,帮别人挂东西时跌倒,心情焦急地追赶别人时跌倒,在散步时、健身时跌倒。另一方面有些老人害怕跌倒,这种恐惧心理又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还有一些老年病人有情绪障碍,或焦虑不安,或抑郁,无法正常感知周围。
3 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护理对策
3.1 增强医护人员预防病人跌倒的意识:有调查显示[3],部分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缺乏充分地认识,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做好预见性护理。因此,需要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防范跌倒的教育,使其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每个人的警钟,学习相关文献中防跌倒知识,使大家掌握导致跌倒的内外在因素,在平时工作中应具有预见性思维和判断性思维。
3.2 护理人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预防跌倒教育:做好住院老年患者的入院环境介绍及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尽快适应病房环境。指导患者应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跌倒的危险性,发现困难及时求助于医护人员,不要怕麻烦别人。及时鼓励那些求助者。提醒老年患者所采用的运动要适量,避免做危险动作。平时生活起居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并劝告易跌倒的老年患者尽量使用拐杖。
3.3 改善住院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如配备夜间照明,注意及时清除走廊的各种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在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垫,走廊及浴室安装安全扶手。各处要配安全设施和报警设施。另外,将患者经常需要之物品放于随手可得处,避免老人因弯腰或蹲下取物而跌倒。调低床的高度,固定好床腿刹车防止移动等。医用设备用后及时收好,以免电线绊人。
3.4 加强护理防护措施:对于跌倒高危患者,应做好明显的标识,放置防跌倒的标识牌于床尾,同时在病人一览表中做好标识,做到一目了然。另外,在跌倒高发的时间段里保持警惕。尽管有文献表明,33%的跌倒发生在夜间,有研究表明凌晨5:30~7:30是老年住院病人的跌倒高发期[4],本研究里跌倒发生高峰是在下午12:00~17:00之间,主要原因是本研究是在慢性病医院内开展,不包括那些急性的病人,另外,晚上有护工照顾。而下午老人们午睡醒来发生变化,外出散步或锻炼,和其他人一起做活动,反而容易发生跌倒。这个期间需要加强巡视,及时解决老人遇到的难题,提醒和管理。
4 结论
住院老年病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发生无固定模式和地点,后果十分严重,对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病房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降低住院期间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73.
[2] 富莉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5,6:42-44
【关键词】住院患者;意外跌倒;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52-02
无论在什么时候,疾病永远是人类的天敌,疾病的存在影响着患有这种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而随着人们对于疾病认识种类的增多,人们就面临着更加多的难题有待解决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着,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得到改善。人们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对于各种疾病的关注度也变得更高。所以现今,医院患者的数量要较以前增加了许多,对院内患者安全的保证得到医院的重视。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医学模式正发生着转变,患者对于法律意识与自身的人身权利是十分的重视的,因此,若是病人在医院住院时发生意外,例如跌倒,就容易对医院产生不满,从而出现医患纠纷。本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住院且发生跌倒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名住院且发生跌倒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27名,患者的年龄均在36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岁。对这些患者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患者发生跌倒的措施。其中心脏疾病的患者15例,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10例,占总人数的40.32%;肿瘤患者有3名,占总人数的5.84%;眼科疾病的患者有10名,占总人数的16.12%;骨科患者共有6名,占总人数的9.68%;患有肾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8名,占总人数的12.90%;其他疾病的患者有10名。
2 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
2.1 患者的年龄
本次研究共有62名发生跌倒的患者,经过研究发现,发生跌倒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大于70岁,约有39名,占总人数的62.90%。可见,年龄是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资料显示,跌倒的发生率与人的年龄呈正比,年龄越大,人越容易发生跌倒。因为人的年龄增加,机体就会老化,腿脚不灵活,眼花都会导致老人跌倒。
2.2 疾病因素
经过研究发现,患者发生跌倒也与患者发生的疾病有关。在本次研究中,发生跌倒的患者中有40.32%的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由于疾病的原因出现暂时性的脑部供血不足,此时患者会出现瞬间意识丧失,就会跌倒。眼科的患者由于眼部疾病,视力出现问题,也容易发生跌倒。而患有长期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营养过度消耗,会出现营养不良,有时会出现低血糖,也可能因体力不济,从而出现跌倒。
2.3 环境因素
病人除了年龄与疾病之外,还可能因为环境而出现跌倒。经过研究,患者在卫生间跌倒的机率要大于其他地区,可能是由于卫生间地面潮湿,不利于患者行走。有的患者在走廊与病房跌倒,其原因是因为存在障碍物。病床因为高度不适,也会导致患者跌倒。一些地区夜间缺乏光照或是光照不足,也会导致患者跌倒。
3 减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对策
3.1 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与病人家属的教育
对病人进行护理,不仅是医院医护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病人家属的责任。因此,也应对病人家属进行教育,协助医院的工作人员对病人进行护理,保证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并应给患者合身的病号服和防滑的鞋子。当患者有需要时,嘱咐病人家属陪床。同时,也应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对忽视进行培训,教育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重视病人的权利,并关爱病人。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让护士知道易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并主动避免。
3.2 改善不利的环境,合理摆放物品
为了减少由于物品摆放不整齐而导致患者发生跌倒情况的发生,应合理的摆放患者的物品。同时,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将患者的病床调到合理的高度,方便病人上下床。病房、走廊、卫生间应长期保持地面干燥,以免患者跌倒。注意夜间照明问题的改善,在缺少光源的地方,应安装照明用灯,且应保证光源的亮度。
3.3 做好意外跌倒的防护
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有23名患者是在晚上跌倒的,可见,晚上使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时间,因此,护士应注重夜间查房,并在病房安装呼叫器,嘱患者若是与需求可以通知护士,而护士应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不便,主动且热情的为患者服务,不要出现不良的情绪,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4 讨论
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一个方面的,有可能是许多方面一起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的。本次研究对于本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够减少医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健康教育;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1-02
跌倒是造成老年人残疾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老年人由于生活行动不便,加之多数老年人处于独处状态,所以跌倒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老年人缺少良好的看护环境,发生跌倒后,如果未得到及时救治,会对家庭及社区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增加了家庭对于跌倒意外治疗的经济负担[2]。关于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我国卫生部也很重视,于2011年《预防老年人跌倒干预策略和措施》。本研究选取社区280位老年人,随机进行健康教育与社区干预,观察对跌倒预防的认知水平与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内65岁以上老年人共280位,按照身份证号码末位数字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40例。排除标准:①不能独立行走的老年人;②影响跌倒发生率的老年人,包括帕金森、脑卒中病史、有重度眩晕反复发生病史、严重传染病、恶性肿瘤的患者;③不能完成半年随访的老年人。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基础疾病分布人数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老年人保持随访,及时进行预防跌倒的随访、健康教育,并统计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对干预组老年人实施社区干预与健康教育,社区干预与健康教育前,集中人员统一培训,内容包括:预防跌倒问卷设计、预防跌倒知识培训,由社区主治医师以上级别人员集中统一讲解。社区干预具体方法为:①用药干预:了解每位老年人基础用药情况,对常规疾病用药作出指导,充分告知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及服用方法。老年人常服用的药物有降压药、降糖药,故易发生低血压及低血糖,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同时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服用降压药后1~2h不宜户外运动,服用降糖药后适当进食。②运动干预:针对每位老年人基础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但也应避免高强度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导致跌倒发生,老年人应随身携带糖果、巧克力等零食,感到头晕或乏力时食用可以缓解症状,预防跌倒的发生。指导老年人运动方法,并讲解运动时注意如何防护,避免意外发生。③饮食干预: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应当避免高盐饮食,并且适当限制水的摄入;糖尿病老年人应当合理分配热量,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老年人应当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④日常生活干预;根据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制定干预措施,例如在浴室、厕所等易跌倒的场所安装扶手、防滑垫、固定地毯等措施,保持地面干燥,固定家具摆放位置,家中照明灯光线适宜,照明光线太亮影响睡眠休息,光线太暗则易引起跌倒。健康教育包括:每周于社区举办一次集中健康教育,每次课40min,授课人为高年资主管护师,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容易跌倒的场合、时间进行指导,并对老人讲解跌倒后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身上放置紧急家属联系方式、穿防滑鞋、定期检查家中防跌倒设施的牢固性。对老年人基础疾病进行讲解,使老年人充分了解自身基础疾病,针对基础疾病易造成跌倒的老年人,应当重点讲解跌倒的预防与注意事项,有些患者因为心理因素易造成依赖从而导致跌倒,应当提高这些老年人对跌倒的认识,并强调跌倒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提高老年人关于跌倒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1.3 观察指标 随访时间为半年,观察两组老年人对跌倒的认知水平、跌倒的发生情况。跌倒认知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引起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②容易引起跌倒的心理状态;③生活中跌倒的预防方法;④跌倒时紧急处理方法。问卷主要采用百分制: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跌倒认知水平比较 干预组老年人跌倒认知水平优秀率为55.7%,明显高于对照组优秀率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半年随访期间内分别于健康教育期间、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跌倒人数统计。结果发现,干预组半年随访期间内共跌倒8人,跌倒发生率为5.7%;对照组跌倒21人,跌倒发生率为1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50%,女性跌倒发生率为男性的3倍。据2007年我国卫生部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中指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汇总,21%~23%男性与43%~44%女性有过跌倒史,且跌倒的发生率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跌倒,并且多会造成老年人残疾、骨折等预后不良的结果[3-4]。老年人身体机体不断老化,肌肉运动系功能不断下降,是造成其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跌倒发生也与年龄、性别不同有关。老年人因为视听觉功能下降,不能有效感应周围环境,也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状态[5]。
本研究采用社区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模式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通过提高老年人关于跌倒的认识,提升老年人对跌倒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有研究显示[3],我国30%跌倒的老年人会发生严重后果,且预后不良。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的基本模式,能够提高老年人对跌倒的预防知识,且简单易行[6]。有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针对跌倒危险因素制定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社区跌倒的发生。夏庆华等人[7]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了综合健康教育,包括运动、生活、饮食指导等,发现经过干预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降低了10.5%。本研究主要主要从预防主要危险因素入手,综合进行社区干预,进行包括用药、运动、饮食、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干预,对老年人进行了全面的干预,在社区老人跌倒预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跌倒作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与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政府应加强人力、财力的投入,加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公共卫生部门也应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制定具体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预防跌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明珑,张晓琦,罗慧,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186-187.
[2]毛晓润,杜文娟,徐月贞,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2013,(5):575-578.
[3]毛晓润,杜文娟,徐月珍,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75-578.
[4]马静.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方案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
[5]聂然.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2,(30):90-91.
[6]张玉龙,周峰,张一英,等.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29-830.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10
据报道,每年有30%的65岁及以上和40%~50%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会发生跌倒,而住院病人中,跌倒作为负性事件的发生率更高,是社区人群的3倍[1]。据统计,跌倒老人中有5%~15%会导致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或脱臼[2]。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较一般患者更易发生跌倒、坠床、摔伤等安全问题[3]。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导致老年人盲和低视力的主要眼病为白内障[4]。因此,高龄白内障患者成为发生跌倒的高风险人群。2005年国家卫生部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把预防患者跌倒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一项指标来衡量护理工作量,这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跌倒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高龄白内障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1 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生理因素 由于高龄白内障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骨质疏松,行走能力、肌肉力量减弱,失眠,多尿,易发生跌倒。研究发现,跌倒危险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跌倒的风险因素增加。
1.1.2 病理因素 (1)视力障碍。白内障最常见的类型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也明显增高。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96%可以发现有不同程度或不同形式的晶体混浊。手术患者术眼遮盖,改变了平常双眼视物的习惯,使视野变小,导致面对突发状况失去平衡。因此,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跌倒。(2)合并全身性疾病。贫血、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疾病被证实与跌倒危险因素有关[6]。(3)药物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抗高血压药只是在单个研究中被发现有增加跌倒的危险。Krauss等[7]研究显示,使用镇静药物造成跌倒伤害的风险是没有使用镇静药物患者的3.8倍。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时,由于给药时间、剂量不当会导致低血糖,增加跌倒风险。散瞳类药物致瞳孔散大患者会出现畏光、视物模糊、视觉质量下降等问题。(4)性低血压。性低血压易致患者晕厥、跌倒,老年人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4%~33%[2]。(5)营养不良。高龄患者由于活动量少、疾病等因素常伴有食欲不佳、食量减少导致营养不良。老年女性患者多因绝经后雌激素的锐减,运动量的减少易导致骨质疏松,是跌倒导致骨折的高危人群。
1.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存在个性好强、性格固执,过高估计自己的自理能力,不服老、不想麻烦别人的心态,即便是对一些存在跌倒风险的事情,也要自己尝试去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类患者的跌倒风险。
1.1.4 其他因素 (1)跌倒史。跌倒引起心理创伤,进而使老年人活动减少[8]。有跌倒史的患者,发生再次跌倒的几率比一般患者要高。尤其是8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器械辅助的患者更容易再次发生跌倒,前夜班发生率大于白班和后夜班。因此,对于有跌倒史的患者,应该多关注80岁以上老人,对伴有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头晕、性低血压、睡眠障碍患者,需使用器械辅助,减少再次发生跌倒的风险[9]。(2)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接受能力、患者受教育的程度,对疾病知识了解,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等。(3)着装不合适。
1.2 环境因素 老年人肢体协调功能减退、灵敏性降低及对居住环境适应性较差,所以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很多老年住院患者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使患者睡眠不足,加上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发生意外跌倒[10]。(1)病区环境。地面积水、潮湿或有油渍,卫生间或走廊缺乏扶手或堆放杂物,病房物品摆放杂乱,夜间光线太暗等。(2)暗室环境。光线较暗,空气不流通易诱发晕厥,仪器较多或摆放不合理,检查高峰期患者较多且拥挤。(3)床头、卫生间、洗澡间等缺乏紧急呼叫系统或报警装置。(4)预防跌倒标识缺乏或不醒目。(5)服务系统和组织工作不到位,医疗设施配备不足或性能差。常规设施设计不合理、不便利,如卫生间、淋浴间、走廊未安置扶手,病床未加用床档,未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助行器(如轮椅、平车)等。
1.3 护理人力资源不合理因素 Staggs等[11]研究显示,跌倒发生率与低护理人力配置呈正相关。冯志仙等[9]研究显示,跌倒发生在夜班占67%,跌倒后造成的伤害中,2名护士值班的病区是1名护士值班的0.678倍。跌倒事件多发生在患者取物品、移动、入厕等时候,科学配比一线护理人员和高素质的护工队伍,能有效降低因跌倒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引起的跌倒事件的发生,并满足患者的生活护理需求[12]。
1.4 护士自身素质因素 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止跌倒发生的基础[13]。患者护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仔细,巡视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到位,告知行为不规范,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临床经验欠缺,对跌倒风险的预见性不足、团队协作意识不够等。
1.5 管理者因素 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有漏洞,对跌倒的高危人群、高风险因素及跌倒管理的薄弱环节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对跌倒不良事件的根源分析及追踪。
2 防护对策
2.1 跌倒风险评估 对于防范跌倒,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已被公认为是有效和必要的对策[14]。建立跌倒评估系统,于患者住院后即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找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很多医院都已建立并使用跌倒评估表,其内容主要有脑功能障碍、行动障碍、感官障碍、性低血压、年龄、跌倒史、使用药物、排泄异常等,用以筛选出高危人群。郭红梅等[15]报道,已将手术眼为主观眼、非手术眼视力、双眼手术或术后双眼包盖纳入其科室自制的“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评估表”中,更加适用于眼科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而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因其高龄和视力障碍决定了他们已经是跌倒高风险人群,但仍有必要制定出具有眼科专科特色、适应性强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能及时发现更多潜在的跌倒风险。根据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分值,结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价,制定并落实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2.2 跌倒风险预防
2.2.1 患者方面 (1)提高患者及陪护的安全意识。向患者及陪护说明所拟定防范措施并能与其达成共识,让其认识到跌倒的严重后果,鼓励患者及陪护积极参与到自身的跌倒风险管理中。告知陪护应提供24 h不间断照护,特别是下床活动或外出检查时。(2)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给药途径、注意事项等,避免因药物作用而致跌倒。对使用易跌倒药物的患者,护士应及时进行评估、准确识别、落实宣教与管理[16]。对于易引起跌倒的上述药物务必遵医嘱服用,告知用药后可能存在跌倒风险,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用药后出现的不适。(3)防止性低血压。提醒患者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4)加强营养,增加钙质的摄取。研究发现,高危人群每日摄入钙1000 mg,维生素D 800 U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17]。因此,可指导患者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等。(5)做好心理护理。高龄患者因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有时不能迅速正确地接受和理解语言信息[18]。沟通时,护士要耐心细致的讲解,语速适中,态度亲切。尤其对性格固执或内向的高龄患者,更应真诚友善,主动关心帮助,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参与跌倒风险的管理。(6)着装合理。避免穿长短不合适的衣裤及大小不合适的鞋,应穿防滑鞋。(7)教会患者突发跌倒时的应对措施。告知患者发现身体不适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冷静,抓牢就近的比较固定的物体或扶手,或坐下躺下休息,立即按呼叫器或大声呼救。很多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造成的[19]。
2.2.2 环境方面 (1)病区环境。包括地面清洁干燥,安置防滑垫,光线适当,走廊设扶手,床边及通道无障碍物等。洗手间建议安装垂直的扶手来取代水平扶手,更为安全实用。按方便原则摆放病房物品,床头呼叫器放于可及之处。夜间病房开启地灯,并调节走廊、洗手间照明,睡觉加床档。(2)暗室。合理规划和摆放暗室内仪器,避免仪器过多,整理并固定好每台仪器的电源线路。注意维持暗室秩序,避免拥乱。(3)紧急呼叫系统或报警装置。告知患者病房和洗手间、洗澡间呼叫器的位置,并教会如何正确使用。(4)预防跌倒标识。患者床头标识牌、手腕标识带,以及病区走廊、卫生间均应设醒目的预防跌倒标识或宣传资料,以提醒患者小心跌倒。
2.2.3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是现代护理模式运行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14]。护士人力的缺乏、工作量大,使护士忙于完成常规治疗及护理,无更多的时间给予患者悉心的照护,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隐患。特别应关注薄弱环节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患者洗漱和餐前等跌倒高发期,加强巡视,确保患者安全[20]。
2.2.4 护士自身素质 (1)加强学习,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护士培训是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高素质的护士,是高品质护理的前提和基础[17]。(2)加强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交接班认真仔细,及时巡视病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4)健康教育细致全面又要因人而异、重点突出,反复强化,直至患者理解接受为止。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其他有经验的护士或责任组长反映,请求帮助。(5)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当其他护士不在班时,不能漠视对其所管患者的跌倒风险管理。
2.2.5 管理者方面 通过制定专科化防跌倒指引,是各专科在预防跌倒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宣教手段,提高了防跌倒护理水平和效果[21]。(1)制定预防跌倒管理规范,规范应包括跌倒危险的评估量表、评估方法、高危患者的警示、告知与签字制度、预防跌倒的保护性措施,跌倒的处理预案、跌倒事件的呈报制度与流程、各级人员在预防中的职责。制定的规范要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做到人人掌握。(2)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的同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跌倒患者。(3)制定有针对地护理措施,设计简便易操作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表,用打钩的形式进行记录。(4)定期总结分析,对跌倒事件进行登记汇总,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跌倒时间、地点、原因、后果、采取的处理措施、患者转归等。组织全体护士进行根源分析,明确在患者跌倒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再次修订防范措施。(5)合理调配护士人力,避免因人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事件发生。
2.3 跌倒风险处理
2.3.1 建立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护理风险的预防重点是着力于建立起更规范、更安全的医疗环境和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处理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一旦发生跌倒,当班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师,检查病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病情进行观察,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最后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上报。
2.3.2 建立健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不良事件的上报有利于发现异常因素、保障人员安全和保护患者利益,有效防范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我院一直坚持非惩罚性、主动上报原则。跌倒作为不良事件的一个类别,发生跌倒后应及时主动上报护士长和通过上报平台上报对口部门,对口部门接到上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当事人,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讨论,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上报平台填写反馈意见。同时,科室应进行深刻总结,组织全体护士讨论,展开根源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同一原因的跌倒再次发生。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地点、发生的具体时间、患者年龄、原发病、陪同情况等,分析发使跌倒的根本原因,再根据根本原因分析出其他原因及影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同类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 小 结
高龄白内障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器官功能减退,视力障碍,行动迟缓,加之住院环境突然改变,容易发生意外跌倒。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患者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加强风险管理可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跌倒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跌倒风险的管理者是每一位护士、患者及陪护人员,因此需要不断对所有护士进行持续的安全教育、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风险的反复强化记忆和人性化的关怀,不断的杜绝跌倒隐患,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制度流程。护士需善于归纳、总结跌倒发生的原因,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加强监督措施的落实,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22]。
参考文献
[1] 成 磊,胡 雁.住院病人跌倒预防措施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1):2899-2904.
[2] 陈立英,付春华,李丹丹.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风险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68-70.
[3] 颜立群.眼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B):620-621.
[4] 夏 群,王 铮,张 伟,等.8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2):107-109.
[5] 王碧茹.老年住院患者82例跌倒原因分析与干预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089-1091.
[6] 张 丽,甄秀红,张佩燕.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99-3001.
[7] Krauss MJ,Nguyen SL,Dunagan WC,et al.Circumstances of patient falls and injuries in 9 hospitals in a Midwestern healthcare system[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5):544-550.
[8] 张 林,董 宁,叶 虹,等.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评估现状的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4.
[9] 冯志仙,黄丽华,胡斌春.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23-327.
[10]田 苗,李 凡.眼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94-96.
[11]Staggs VS,Knight JE,Dunton N.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unassisted falls:effects of nurse staffing level and nursing staff characteristics[J].J Nurs Care Qual,2012,27(3):194-199.
[12]夏春玲,范 玲,肖适崎,等.预防跌倒管理的新方法及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2):70-71.
[13]张 泓,代 勇,刘晓霞.流程管理在老年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59-60.
[14]刘琼芳.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7):52-54.
[15]郭红梅,蒋小英,谢艳菊,等.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78-79.
[16]郑凯兰,梁四莲.危机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70-171.
[17]唱荣艳,周 花.防范高龄患者跌倒的护理细节管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99-300.
[18]毕重丽,孙北松.安全护理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3:78-79.
[19]付帮桂,彭翠萍.“跌倒、坠床评估及护理措施计划表”在眼科病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4:123-124.
[20]钱海兰,缪爱凤,郁艳梅,等.防范及应对患者跌倒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890-891.
[21]钟小红,周君桂,李亚洁,等.住院患者防跌倒专科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47-449.
[22]崔妙玲,应燕萍,彭雪娟,等.96例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43-45.
【关键词】跌倒;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42-02
1 患者资料
选取2013年4月-12月份住院跌倒患者共15人,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14~85岁。疾病种类:脑梗塞3例,冠心病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化疗患者2例,鼻骨骨折1例,鼻出血1例,胆囊炎并胆囊结石1例,腹腔脓肿1例,肺结核,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例。15例患者中6例合并有低蛋白血症、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2 原因分析
2.1与医院设备环境有关
设备、设施不够完善,本组8例患者在如厕时跌倒,因坐便器无扶手,其中4例由于起身时发生一过性眩晕站立不稳而跌倒;2例因为卫生间湿滑,没有防滑垫而跌倒;1例为进食过少导致血糖较低在如厕时跌倒;1例为外出如厕时环境不熟悉跌倒。
2.2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
2.2.1年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5例跌倒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60%,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生理功能减退、反应能力降低、行动迟缓、尤其是视力减退、步态异常、平衡能力差等,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
2.2.2疾病因素:3例患者为脑梗塞患者,伴有头晕、感觉障碍及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平衡能力及协调运动能力差;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及2例化疗患者身体较虚弱,合并低蛋白血症;4例患者因疾病影响进食较少,血糖低,导致活动或如厕时跌倒。
2.2.3心理因素:部分患者个性好强,有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对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尝试去做,增加了跌倒的几率,特别是患者夜间上卫生间时不愿意叫家属或护理人员,独自起床上卫生间导致跌倒,本组7例患者是因为夜间独自离床活动或如厕而导致跌倒,2例患者在取物时跌倒。
2.3与时间、地点有关
跌倒发生时间分布:00:00-06:00 7例,07:15 1例,12:20-14:00 3例,19:00-21:30 4例。结果显示00:00-06:00、12:20-14:00及19:00-21:30三个时段发生跌倒问题更明显,此时患者多在如厕、洗漱、进餐中,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床边和卫生间,这与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护士工作量大,夜班护士少等有关。
2.4与陪护有关
9例患者跌倒时身边无陪护及护理人员,6例患者跌倒时均有陪护,但陪护对跌倒风险的认知存在不足,可能与其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及遵医行为差有关,部分因护士对陪护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3 护理对策
3.1设施与环境管理
发生跌倒不良事件后,我院高度重视,制定了完善的预防跌倒流程、防范措施,加强设施和环境管理,加大病房辅助设施的投入,如卫生间设扶手、呼叫铃,铺设防滑垫,同时加强环境安全的管理,多次组织对保洁人员的培训,要求病房及卫生间地板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科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的完好性,为患者清除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管理,及时清理陪护床,保持各人行通道通畅,在走廊、病区、厕所粘贴醒目防跌倒标识进行温馨提示,确保患者的安全。
3.2做好高危人群的评估和健康宣教
3.2.1对患者进行评估:护理部进一步修订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异常检查值、用药史及既往跌倒史,对高危患者在患者床头做醒目的警示标识,并书面告知跌倒的危险及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
3.2.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鼓励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使用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做好用药告知,如服用降糖药物后不宜剧烈运动,服用扩血管药物后不要立即行走,睡醒后慢慢起床且不宜立即下床活动,久蹲后缓慢扶墙或扶手起立,并由家属或护理人员搀扶。年龄超过60岁患者告知其夜间上卫生间一定要由家属协助或按床头呼叫器请护理人员协助。
3.2.3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跌倒高危人群,应与家属、陪护做好沟通,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陪护对跌倒的认知程度及遵医行为,床头呼叫器放在患者触及处,物品放在患者方便取用的地方,男性患者夜尿时可将尿壶放在床旁可触及处,减少夜间上卫生间的次数。
3.2.4加强营养:跟踪评估患者营养摄入情况,讲解补充营养的必要性,适时协助患者进食水,必要时与医生沟通,给予补入静脉营养。
3.3跌倒高发时间、地点的预防
跌倒发生时间段多在夜间、午间、凌晨,此阶段护理人员较少,巡视观察多不到位。因此,针对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的时间段实行弹性排班,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使各班人力均衡,保证护理人员夜间有较多的时间巡视和观察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的需求,消除不安全隐患。
3.4加强防跌倒知识的培训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护理部、系、病区对全院护理人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防跌倒知识的培训。利用多媒体、视频、案例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包括患者发生跌倒的因素,如何进行跌倒因素的评估,预防跌倒的措施,预防跌倒流程,患者跌倒后处理措施及如何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等。
住院患者的跌倒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意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完善防跌倒相关设备、设施,加强培训和健康宣教,提高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源头上预防,有助于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本科CCU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4例,均为男性,年龄69~83岁,平均75.8岁。4例患者均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1例,慢性心力衰竭1例,脑梗死1例,高血压1例。跌倒后致左侧额部皮下淤青2例,额头中部擦伤1例,右锁骨远端线性骨折1例。跌倒时间:白天2例,夜晚2例;分别为2012年9月14日14:001例,2012年10月18日6:001例,2013年1月29日23:101例,2013年7月25日8:501例。跌倒地点均在床旁。跌倒事件:因自行站立解小便3例,因弯腰穿鞋1例。以上跌倒的不良事件均未升级为护理纠纷。
2护理
2.1原因分析
2.1.1内在因素
2.1.1.1疾病因素本组4例均为冠心病重症患者,分别伴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及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可出现短暂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跌倒;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则因左室充盈不足,每搏量下降引起晕厥而跌倒;脑梗死可出现肌力下降、重心不稳导致跌倒,因此,4例患者均属跌倒高危人群。
2.1.1.2心理因素老年患者独立性及自尊心较强,常有不愿麻烦别人、不服老的心理,并且容易高估自己的自理能力。本组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在面对年轻女性护士(本科CCU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6.3岁)时不愿寻求帮助。经调查,4例男性患者中有3例是此原因。CCU患者入科时均根据病情及自理能力,遵医嘱要求其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并实施了详细的告知程序及签署防跌倒措施知情同意书。作者认为,因CCU对患者严格地限制卧床,也易致老年患者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自己能下床自理,专趁护士不注意时行动。
2.1.1.3年龄因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视力下降,感觉迟缓,反应减慢,常有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肌肉无力,活动中易发生跌倒。再加上骨骼、肌肉系统退化,对钠的吸收减退,使得肌肉强度不佳,肌力无法提高,重心不稳,加上平衡协调功能及感官功能退化,所以,老年人容易因轻碰障碍物而身体倾斜,发生跌倒。本组患者年龄69~83岁,平均75.8岁,与文献报道高龄老人是跌倒的高危人群相符。
2.1.2外部因素
2.1.2.1药物因素很多药物被认为与跌倒的危险因素相关,如镇静类和精神类药可致困倦、步态不稳、协调性下降、反应迟钝及不随意肌收缩而跌倒;高血压药可出现降压不良综合征、性低血压、头晕而跌倒;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患者头昏、眼花而跌倒;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应用利尿剂使患者排尿增加,易引起低钾血症,乏力而跌倒;输注血管扩张药物后下床引起血压改变而跌倒。此外,多重用药后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本组4例患者均存在多重用药。
2.1.2.2护士因素由于本科CCU护士平均年龄低(26.3岁),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病情评估不全面,对患者活动能力评估不足,对安全管理尤其是防跌倒不够重视,防跌倒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缺陷。此外,CCU核定床位8张,有加床4张,配置护士12名,标准护患比为1.5∶1.0,加床收满患者时则护理人力资源出现明显不足。在易发生意外的晨、午、晚间,只有2名护士上班,却需承担12例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情监护工作,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护理,易致意外发生。
2.1.2.3环境因素病床过高;床档设计不合理,为两页式,患者可从间隙中越出;拖鞋材质不防滑;小便器放置较远不能伸手拿到等都增加了本组患者跌倒的可能。
2.2管理防范对策
2.2.1患者方面持续告知,防跌倒的教育不仅限于入院告知,而是贯穿住院过程的始终,护士进行每项护理工作时都可进行强化。首先,通过危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立高危防范对象;接着,将跌倒的严重后果和防跌倒的具体措施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家属也成为护士防跌倒教育的辅助者和防跌倒措施的执行者;再次,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根据用药种类做好用药告知,提高患者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遵医行为;最后,解除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开导其对于医护人员来讲住院的都是患者,克服男女有别的思想,支持其提出需求,不管任何小事请及时寻求护士帮助。
2.2.2医护方面
2.2.2.1医生合理评估病情,护士认真评估跌倒风险遵医嘱让符合下床指征的患者在有护士陪同的情况下进行床旁活动,减少患者偷偷下床的逆反心理。
2.2.2.2生活护理及病情观察对评估出的高危患者,提供更细致的照顾及更密切的监护,加强晨、晚间护理人力,在早晨6:00~10:00、夜间20:00~24:00弹性增加护士数量,将2名护士上班改为3名,即原本1名护士负责6例患者变为1名护士负责4例。足够的护士配置是护理安全的保障。
2.2.2.3加强护士培训和安全管理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学习防跌倒护理知识进展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查房分析总结跌倒案例中的疏忽点及教训,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因简单、粗暴的惩罚性管理已不适用于目前的“80、90后”护士,故由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注重N0、N1、N2级护士的养成教育,建立预见服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给予高危患者更多关注。病区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定期自查,公布检查结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分析,及时整改,督促落实,有效防范。
1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1.1其他因素(1)跌倒史。跌倒引起心理创伤,进而使老年人活动减少[8]。有跌倒史的患者,发生再次跌倒的几率比一般患者要高。尤其是8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器械辅助的患者更容易再次发生跌倒,前夜班发生率大于白班和后夜班。因此,对于有跌倒史的患者,应该多关注80岁以上老人,对伴有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头晕、性低血压、睡眠障碍患者,需使用器械辅助,减少再次发生跌倒的风险[9]。(2)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接受能力、患者受教育的程度,对疾病知识了解,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等。(3)着装不合适。
1.2环境因素老年人肢体协调功能减退、灵敏性降低及对居住环境适应性较差,所以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很多老年住院患者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使患者睡眠不足,加上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发生意外跌倒[10]。(1)病区环境。地面积水、潮湿或有油渍,卫生间或走廊缺乏扶手或堆放杂物,病房物品摆放杂乱,夜间光线太暗等。(2)暗室环境。光线较暗,空气不流通易诱发晕厥,仪器较多或摆放不合理,检查高峰期患者较多且拥挤。(3)床头、卫生间、洗澡间等缺乏紧急呼叫系统或报警装置。(4)预防跌倒标识缺乏或不醒目。(5)服务系统和组织工作不到位,医疗设施配备不足或性能差。常规设施设计不合理、不便利,如卫生间、淋浴间、走廊未安置扶手,病床未加用床档,未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助行器(如轮椅、平车)等。
1.3护理人力资源不合理因素Staggs等[11]研究显示,跌倒发生率与低护理人力配置呈正相关。冯志仙等[9]研究显示,跌倒发生在夜班占67%,跌倒后造成的伤害中,2名护士值班的病区是1名护士值班的0.678倍。跌倒事件多发生在患者取物品、移动、入厕等时候,科学配比一线护理人员和高素质的护工队伍,能有效降低因跌倒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引起的跌倒事件的发生,并满足患者的生活护理需求[12]。
1.4护士自身素质因素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止跌倒发生的基础[13]。患者护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仔细,巡视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到位,告知行为不规范,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临床经验欠缺,对跌倒风险的预见性不足、团队协作意识不够等。
1.5管理者因素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有漏洞,对跌倒的高危人群、高风险因素及跌倒管理的薄弱环节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对跌倒不良事件的根源分析及追踪。
2防护对策
2.1跌倒风险评估
对于防范跌倒,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已被公认为是有效和必要的对策[14]。建立跌倒评估系统,于患者住院后即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找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很多医院都已建立并使用跌倒评估表,其内容主要有脑功能障碍、行动障碍、感官障碍、性低血压、年龄、跌倒史、使用药物、排泄异常等,用以筛选出高危人群。郭红梅等[15]报道,已将手术眼为主观眼、非手术眼视力、双眼手术或术后双眼包盖纳入其科室自制的“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评估表”中,更加适用于眼科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而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因其高龄和视力障碍决定了他们已经是跌倒高风险人群,但仍有必要制定出具有眼科专科特色、适应性强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能及时发现更多潜在的跌倒风险。根据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分值,结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价,制定并落实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2.2跌倒风险预防
2.2.1患者方面(1)提高患者及陪护的安全意识。向患者及陪护说明所拟定防范措施并能与其达成共识,让其认识到跌倒的严重后果,鼓励患者及陪护积极参与到自身的跌倒风险管理中。告知陪护应提供24h不间断照护,特别是下床活动或外出检查时。(2)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给药途径、注意事项等,避免因药物作用而致跌倒。对使用易跌倒药物的患者,护士应及时进行评估、准确识别、落实宣教与管理[16]。对于易引起跌倒的上述药物务必遵医嘱服用,告知用药后可能存在跌倒风险,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用药后出现的不适。(3)防止性低血压。提醒患者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4)加强营养,增加钙质的摄取。研究发现,高危人群每日摄入钙1000mg,维生素D800U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17]。因此,可指导患者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等。(5)做好心理护理。高龄患者因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有时不能迅速正确地接受和理解语言信息[18]。沟通时,护士要耐心细致的讲解,语速适中,态度亲切。尤其对性格固执或内向的高龄患者,更应真诚友善,主动关心帮助,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参与跌倒风险的管理。(6)着装合理。避免穿长短不合适的衣裤及大小不合适的鞋,应穿防滑鞋。(7)教会患者突发跌倒时的应对措施。告知患者发现身体不适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冷静,抓牢就近的比较固定的物体或扶手,或坐下躺下休息,立即按呼叫器或大声呼救。很多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造成的[19]。
2.2.2环境方面(1)病区环境。包括地面清洁干燥,安置防滑垫,光线适当,走廊设扶手,床边及通道无障碍物等。洗手间建议安装垂直的扶手来取代水平扶手,更为安全实用。按方便原则摆放病房物品,床头呼叫器放于可及之处。夜间病房开启地灯,并调节走廊、洗手间照明,睡觉加床档。(2)暗室。合理规划和摆放暗室内仪器,避免仪器过多,整理并固定好每台仪器的电源线路。注意维持暗室秩序,避免拥乱。(3)紧急呼叫系统或报警装置。告知患者病房和洗手间、洗澡间呼叫器的位置,并教会如何正确使用。(4)预防跌倒标识。患者床头标识牌、手腕标识带,以及病区走廊、卫生间均应设醒目的预防跌倒标识或宣传资料,以提醒患者小心跌倒。
2.2.3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是现代护理模式运行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14]。护士人力的缺乏、工作量大,使护士忙于完成常规治疗及护理,无更多的时间给予患者悉心的照护,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隐患。特别应关注薄弱环节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患者洗漱和餐前等跌倒高发期,加强巡视,确保患者安全[20]。
2.2.4护士自身素质(1)加强学习,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护士培训是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高素质的护士,是高品质护理的前提和基础[17]。(2)加强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交接班认真仔细,及时巡视病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4)健康教育细致全面又要因人而异、重点突出,反复强化,直至患者理解接受为止。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其他有经验的护士或责任组长反映,请求帮助。(5)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当其他护士不在班时,不能漠视对其所管患者的跌倒风险管理。
2.2.5管理者方面通过制定专科化防跌倒指引,是各专科在预防跌倒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宣教手段,提高了防跌倒护理水平和效果[21]。(1)制定预防跌倒管理规范,规范应包括跌倒危险的评估量表、评估方法、高危患者的警示、告知与签字制度、预防跌倒的保护性措施,跌倒的处理预案、跌倒事件的呈报制度与流程、各级人员在预防中的职责。制定的规范要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做到人人掌握。(2)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的同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跌倒患者。(3)制定有针对地护理措施,设计简便易操作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表,用打钩的形式进行记录。(4)定期总结分析,对跌倒事件进行登记汇总,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跌倒时间、地点、原因、后果、采取的处理措施、患者转归等。组织全体护士进行根源分析,明确在患者跌倒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再次修订防范措施。(5)合理调配护士人力,避免因人力不足而导致的跌倒事件发生。
2.3跌倒风险处理
2.3.1建立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护理风险的预防重点是着力于建立起更规范、更安全的医疗环境和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处理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一旦发生跌倒,当班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师,检查病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病情进行观察,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最后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上报。
2.3.2建立健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不良事件的上报有利于发现异常因素、保障人员安全和保护患者利益,有效防范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我院一直坚持非惩罚性、主动上报原则。跌倒作为不良事件的一个类别,发生跌倒后应及时主动上报护士长和通过上报平台上报对口部门,对口部门接到上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当事人,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讨论,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上报平台填写反馈意见。同时,科室应进行深刻总结,组织全体护士讨论,展开根源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同一原因的跌倒再次发生。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地点、发生的具体时间、患者年龄、原发病、陪同情况等,分析发使跌倒的根本原因,再根据根本原因分析出其他原因及影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同类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小结
关键词: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0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内科住院患者的老年人群比例也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住院患者本身生理机能逐渐退化,临床症状易产生突发性变化,病情复发性较高,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使得自身的骨骼等缺乏营养,容易跌倒。对于这类问题,中医在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中医对于预防老年跌倒,能够从改善骨骼情况和下肢肌肉状况方面着手,达到预防的目的。我院自2007年开始加强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风险管理,有效控制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内科住院部医疗服务质量,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实施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前后内科入住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比较对象。其中实验组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内科住院部入住的218例老年患者,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内科住院部入住的191例老年患者的历史资料。2组患者性别、年龄组成及患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构建安全内科住院环境
在内科住院部走廊、厕所、浴室等处设置把手,厕所改换坐式马桶并安装垂直扶手,方便老年患者手扶[2]。病房内光线要保持充足,夜间照明条件良好,保证老年患者视野清晰。患者常用物品放与老年患者随手可取的地方,方便使用。病房、走廊及厕所地面需做防滑处理,并保持清洁干燥[3]。老年患者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障碍物的设置。病床的高度适中及稳定性良好,床边可安装护栏,方便老年患者起居。针对老年住院患者及某些特定疾病患者进行住院安全宣传,让患者明确跌倒的危害,学会如何预防跌倒。同时对患者家属加强住院安全教育,提高家属对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的陪护意识。
1.2.2 建立完善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报告
依据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见表2)[4],危险因素高于4分的老年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并在老年患者床尾特殊标明,同时对所有老年患者进行防跌倒宣传及有效护理管理,落实预防措施的采取,避免老年患者跌倒受伤。
1.2.3 中医预防跌倒
中医学认为,人体会跌倒,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而老年患者其骨骼结构等都有所退化,很容易发生跌倒。而且老年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骨质疏松、记忆减退、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容易发生跌倒现象。对老年人的跌倒,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预防着手,避免老年人跌倒。首先,要增加体力锻炼。有资料表明,体力锻炼对于老化速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意义显著。数据调查显示,经常活动的老年人显然比不经常活动的老年人更容易跌倒,降低跌倒后的病痛。很多老年人跌倒是由于举步的高度不够高,而使得在一些高低不平的路上跌倒。另外的一部分老年人则是因为肢体的协调能力在逐渐降低,发生跌倒现象。还有的老年人是由于骨盆的运动减少而跌倒。在进行行走的过程中,骨盆必须侧向支持体重的那条腿,才能腾出另一条腿向前行走。如果腿移动的太慢,则可能发生跌倒。由此可见,增加髋部活动和做平衡体操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有一定的效果。其次,要保持精神活动。数据资料显示,社交活动多的老年人,其跌倒发生的概率显著低于社会活动少的老年人,由此可知,保持一个旺盛的精神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跌倒的发生。很显然,痴呆和抑郁症患者,其注意力不够集中,自身纠正不平衡的能力有所下降,还有一些环境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跌倒。所以,让老年人多参加一些保健班,参加一些体操等活动,在这些新型活动的刺激下,提高患者的注意力,预防跌倒。第三,环境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数据显示,在养老院中,尽管安全措施比较完善,然而,严重跌倒的发生率仍有11.7%,由此可见,单纯依靠改进环境因素来预防跌倒的作用有限。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活动的老年人,环境危险因素很少会引起跌倒。因此,不应该过分地强调环境危险因素在跌倒发生中的作用。环境危险因素只是对衰弱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才可能成为跌倒的重要原因。通过改进养老院和家庭的安全措施,依然是需要注意的。
1.2.4 中医食疗护理
中医上讲“人老先老腿”,可见老年患者跌倒与股四头肌力量的减弱及骨骼问题联系较为紧密。因此,中医食疗上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进行了防治。首先,老年人日常饮食不能过于清淡,三餐中应掺入牛奶、鸡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保证老年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通过刺激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和保持肌肉质量,减少骨质酥松、高血压等的发病率,避免由于骨骼问题和肌肉无力减弱平衡控制能力;其次,在三餐中适当加入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粗粮等植物性食物,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多酚以及黄酮等能够保证老年患者抗氧化营养成分的摄入,缓解氧化应激,减少肌肉衰减,还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免疫力;最后,多晒太阳或口服维生素AD制剂补充维生素D,能够促进老年患者骨骼钙吸收、改善肌肉结构,有效控制肌纤维衰减的情况,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具有重要作用。
1.2.5 临床用药指导
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特别是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降血压等易导致患者跌倒的药物,必须实现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并对用药后心率、血压等的变化进行监控,以免出现不良反应[5]。
1.2.6 恢复性活动指导
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恢复性活动需要有专人陪护。老年住院患者一般体质较差,起床前应先平卧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起床站立半分钟在进行活动。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如果起床过快易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四肢无力等现象[6]。另外,老年住院患者排便过后也需要注意借助把手缓慢站立,必要时呼叫护理人员帮助。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7.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记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跌倒危险因素评分结果显示:2组老年住院患者在跌到危险因素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老年住院患者中高危患者平均占22.76%,比例较高(见表3);跌倒情况显示:实验组无1例患者跌倒,对照组跌倒5例(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跌倒时老年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问题之一,通过提高内科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和业务能力,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分,并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实现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良好效果的基础。
从诱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患者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内科住院部环境因素以及临床用药因素。其中患者生理及病理因素为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于老年住院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呈现逐渐衰退,治疗过程中易引发各种不良事件。患者不同程度的疾病也可导致感知力或应激能力下降,尤其是老年女性住院患者骨质酥松及代偿性骨质增生发生几率更大,更容易跌倒[7];内科住院部环境以及临床用药属于主观因素。老年患者对内科住院部环境不熟悉或走廊、厕所地面湿滑以及扶手、座椅不稳均可造成老年患者跌倒。临床用药过程中一些影响老年患者精神及身体平衡状态的药物使用前必须详细告知注意事项,以免引起患者跌倒[7]。当然,护理人员的陪护、老年住院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长期卧床等也均会引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
针对上述安全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效果显著。首先,建立老年住院患者危险因素评估报告,结合内科住院患者的特点,对老年患者进行意识状态、身体机能等方面的调查,针对危险评分较高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和监控;其次,对患者外出活动和出科检查实施陪护。患者外出活动及出科检查时间虽短,但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实施陪护不仅能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和配合检查,也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跌倒或病情突变时无人看护引发护患纠纷的情况;第三,加强用药护理。老年住院患者部分出现记忆力下降,时常忘记服药或服药方式错误。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服药,并提醒患者注意事项[8]。服药后宜休息再活动,以免药物引发的头晕、精神降低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平衡;第四,严格控制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需要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包括交接班、药物输入、病房巡视等,不能过于依赖机器监控。第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促使患者及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减少患者不遵医嘱私自活动的情况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9];第六,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尤其是对危险因素评分较高的老年住院患者一定要反复强调各种安全隐患带来的危害,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最后,不断完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落实责任管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优化护理流程,在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调整管理策略,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中医认为,老年人其身体自身的机能处于衰退状态,而且平衡能力大不如年轻的时候,因此,老年人经常会发生不慎跌倒的情况。中医建议,老年人通过锻炼其平衡能力,能够有效预防跌倒,这样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很积极的意义。一个人的平衡能力的表现,其实质是体现出了其身体的前庭器官、肌肉、关节在内的本体感受器对不同方面刺激的一个协调能力。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平衡练习的时候,如果是睁开眼睛进行的话,那么通过双眼与参照物之间的协调找准平衡点,就会更容易完成动作。如果是闭眼进行练习的话,则是通过调动大脑神经来对平衡进行调节,动作难度显然会加大,这样就可以使意念集中,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所以对于老人来说,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闭目练习平衡法”会对预防跌倒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臧晓鹭. 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及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07(11):60-61.
[2] 徐巧, 马兰.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 淮海医药, 2012, 30(02):107-108.
[3] 曾秋容.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09(31):50-51.
[4] 王珊珊, 刘彦慧, Shake Ketefian, 等. 中文版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0):927-929.
[5] 许秀定. 用跌倒风险指数值管理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3):229.
[6] 房兆, 余丽君, 林华. 香港医院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管理介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12):83-84.
[7] 刘颖, 刘荣玉. 从老年保健福祉设施看日本老年护理的特点[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05):384-385.
项目名称:用fMRI实时检测rTMS治疗MCI患者的急性颅脑反应及机制探讨
本文把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策略改进前一年(2013年1月――2013年12月)和改进后一年(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统计出来,进行分析总结,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院在院老人平均28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4人,不能自理的22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院在院老人平均43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6人,不能自理的37人。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如下表所示。
2.讨论
通过表1看出,护理安全问题改进前南充卫生学校老年护理院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20人次,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为压疮、尿路感染、跌倒、走失、肺部感染、噎食、烫伤。由此得出压疮和感染是护理院老人发生护理安全的高风险事件。改进后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3人次,其中压疮2人次,尿路感染1人次。说明改进措施效果显著。讨论如下。
2.1 与护士有关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1.1工作责任心不强
护理院工作繁琐、生活护理多,个别护士为了方便省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不按时巡视,病情观察不仔细。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与隐患。(例如梁**因为受凉导致的肺部感染、徐**家属为老人洗脚导致的烫伤)。②不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当班该做的事落到下一班做的现象时有发生。③基础护理不到位,出现护理并发症。(例如雍**的压疮)④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有漏记、记录不实或专业术语不准确的现象,使老人病情照顾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2.1.2专业素质和能力欠缺
我校护理院0-3年资质的护士占77%,专业技术不够熟练,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三基不够扎实,经验不足,加之不熟悉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对老人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不能及时发现,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如赵**的跌倒事件、袁**的跌倒事件)。不能及时识别疾病的先兆、对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预见能力不够。(例如雍**的癫痫发作)。
2.1.3组织构架及管理因素
我校护理院成立仅一年多,由于“全护理”的养护机构属于新兴产业,可以借鉴的成熟的东西较少。所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质量标准等不健全,培训学习也不够,存在监督、调控等不足。故护理管理的各个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升。
2.2与护工有关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办好护理院需要有一批有爱心、责任心、吃苦耐劳、懂护理技巧的护工队伍。我国护理界存在护工队伍培训难、管理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我校护理院也不例外。
2.2.1 素质不高、缺乏爱心
护工主要来自农村,年纪多在50岁以上,普遍是小学学历,没有一技之长,无法在其他行业谋求职位的弱势群体。存在专业培训少,流动性大、小农思想严重、无集体观念,不会团结协作、缺乏自主服务意识、贪图个人小利等特点。聘用后需费心进行培训。由于护工待遇不高,加之服务观念未转变,人们普遍认为伺候人的工作下贱、低人一等,导致招人不易留人也很难。
2.2.2缺乏必要的护理技术与技巧
我校护理院90%以上都是全护理的老人。绝大多数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生活护理难度大;而且入住的老人以中风偏瘫、植物人状态、老年痴呆、帕金森、癌症晚期等多见,且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护理问题多,由于护工没有专业护理知识,加之流动性大,没有培训熟练就上岗,对老人的具体情况不熟悉,这些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3影响护理安全的老人自身因素
老人大多各种慢性疾病共存,而且不服老、不想麻烦别人;或者疾病原因(比如老年痴呆症),造成危险因素增加。如病情突变、跌倒、压疮、误吸、误食、走失、烫伤等。
2.4 影响护理安全的病区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如灯光、地面或病床、坐椅、轮椅刹车、扶手等等因素,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校护理院的硬件条件稍显薄弱,对于安全隐患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护理策略
3.1关于护士
3.1.1加强护士教育
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使每位护士都能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晨交班等进行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渗透于整个护理工作中。
3.1.2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加强护士“三基三严”的规范化培训,进行各种护理安全隐患演练及工作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应变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拓宽知识面,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3.1.3加强质量控制
护士长组织护理组长、办公室护士、总务护士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进行上周的工作总结及评价,解决护士工作的问题,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工作情况,布置本周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基层护理管理人员,效果良好。
3.2关于护工
职业护工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应运而生,加强培训及管理护工的工作势在必行[2]。
3.2.1招聘能相对固定、文化水平初中以上,年龄45岁以内,身体健康、仪表端庄,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护工。
3.2.2制定护工工作质量标准、岗位职责、服务项目、质量要求、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并编写成册,按手册内容进行培训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后上岗。每月进行工作质量检查,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上一周的工作考核、评价、总结以提高服务质量。
3.2.3确定工作范围,加强业务培训。护工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患者的生活护理,如擦身、拍背、洗头、洗脸、喂食、协助大小便、洗澡、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功能锻炼等。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如法制宣传教育,安全教育、沟通技巧培训、医院感染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等。使护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求护工与老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养成及时报告的工作习惯。
3.2.4加强质量控制。建立护工工作评价表,每位护工的工作表现都由当班质控护士评价,根据护工的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及评价内容等手段,实施奖惩。护士长每周召开一次护工的工作短会,进行上周的工作总结,解决护工之间的矛盾,了解护工的心理状况及工作情况,效果良好。
3.2.5人性化管理。要处理好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既要关心护工工作,又要关心他(她)们的生活及健康,理解他(她)们的难处,使他(她)们能轻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不想离开,从而稳定护工队伍。
3.3关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
3.3.1不断补充完善岗位职责和护士工作能力、标准要求、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内容的内涵要求及各项制度等,使护理院护士工作有章可循。
3.3.2建立护理安全的组织机构,安排每天的质控护士,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行检查,督导,评价,分析及改进。
3.3.3制定完善的护理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及预防压疮、跌倒、烫伤等护理风险的评估标准、护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3.3.4外出参观学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购买相关书籍,在学习中进步和提升。
3.4具体护理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
3.4.1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压疮发生的原因:要求做到五勤:即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① 避免长期局部受压:更换卧位,保护骨隆突使用石膏甲板时注意保护皮肤,松紧适宜。②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长期卧床病人的床褥柔软、透气性高、吸水性好。 ③避免摩擦力和剪力,防止患者滑动,护士在为患者更换床单位时要避免拖、拉、拽,以防皮肤受到磨损。④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温水擦洗、全身及局部按摩。⑤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保证正氮平衡。
3.4.2肺部感染的预防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① 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并调节室温20-22°C,湿度50%-60%。② 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每餐进食量在300-400ml;速度不宜过快,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温度40°C左右,避免冷、热剌激而致胃痊孪造成呕吐误吸;进食后,常规为老人清洗口腔,特别要注意对口腔内瘫痪侧颊粘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存留发生口腔感染后继发支气管或肺部感染。有假牙的老人睡前一定要取下,清洗干净后放在盛有凉开水的容器内。③保证充足的摄水量,2000ml/天左右,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每天上午、下午定时喂水。④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能最好地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老人咳嗽咳痰。⑤对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老人,要多取侧卧位,每天2次取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叩背,以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4.3尿路感染的预防
男老人常因前列腺肥大、尿储留继发细菌感染;女老人由于尿道短、局部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尿路感染;糖尿病老人常因尿中有糖,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长时间卧床的老人,大小便失禁,因污染而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的老人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由于老年人各种功能下降,疾病表现反应差,尿路感染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措施如下:①多饮水,每日摄入量在2000ml左右,勤排尿(2~3小时排尿1次),以促进细菌和炎性物质的排出;②进食清淡,富含水分食物;③注意个人卫生,每日2次清洗会,勤换内裤;④失禁老人每次处理完大小便都要清洗会,并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净、整齐。
3.4.4跌倒的预防
措施如下:①提高老人自身的警觉性及对预防跌倒的重视度。②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③定期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④避免单独活动。⑤改善居住环境,规则摆放物品,增加室内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厨房、洗手间等处保持地面干燥或铺防滑垫。⑥调整床、座椅、马桶的高度,加装扶手,便于老年人使用。⑦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保证鞋底防滑,避免穿拖鞋行走。
3.4.6走失的预防
①制作一张身份卡或腕带,上面写清楚老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放在老人的衣袋内或是戴在老人手腕上;也可将标有身份信息的布片缝在老人外套上。②老人外出时,必须由家人或护工陪同,避免让其离开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③加强门卫管理工作,对于爱走动老年痴呆老人进出锁门。
3.5加强安全环境管理
病区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病房整洁,通道通畅,卫生间、走廊等安装扶手、呼叫设施等,病室光源避免过强或昏暗。意识障碍患者使用保护具避免坠床或撞伤,各种安全提示卡规范使用,做好告知及知情签字存档。当然,还需要对护理院居住的硬件进行改造和建设。
3.6设立护理安全隐患、缺点登记本
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缺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各班护士间积极“补台”,把安全隐患、护理缺点消灭在萌芽状态,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把单一的护士长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的安全质量管理,充分树立护士“安全老人”、“安全自我”的责任意识。
4、体会
护理是小事、琐事;护理安全却是大事、要事。通过积极的根因分析,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措施的执行;严格遵守工作流程、操作流程;严密组织管理, 质量控制等手段,将老年护理院的护理安全事件降到最低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