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将销售当作核心,将电子及电子技术作为手段,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将传统的购物、销售渠道转向互联网,将国家与区域贸易中的时空界限打破,使生产企业具备个性、世界性、虚拟性、集成性等特点。一般而言就是指利用便捷,价格低廉的电子通信方法,使买家和卖家不用见面就可以进行各种贸易和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涉及电子商务行业模式的范围很广,一般分为三大类: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个人对个人。
1.企业对企业。即称为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BusinesstoBusiness,简记为BtoB或者B2B的电子商务方法是指在贸易机构或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它延续了企业对企业的传统经营活动。在这一类已经存在很多年的电子商务中,最为经典的例子的就是企业通过专用网或增值网(VAN)采取EDI方法所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主流就是这种类型,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创立竞争优势,提供竞争前提的主要方法也是这种类型。
2.企业对消费者。即BusinesstoConsumer,简记为BtoC或B2C的电子商务就是常说的商业网络零售,在互联网上在线销售,销售产品和服务直接面向的就是消费者的商务活动。
3.消费者对消费者。即ConsumertoConsumer,简记为CtoC或C2C的电子商务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收费使用或者免费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允许买卖双方(主要是私人用户)在其平台上进行单独竞标,议价为主的在线交易模式。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1.将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和电子化,就成为了电子商务。一方面电子商务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减少资本,取代实物流;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交易活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世界化和开放式的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网络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无论何时何地,一旦使用互联网,用户就可以任意地进入任何地域的网站,在虚拟世界,与买家或卖家直接沟通。
3.电子商务减少了销售的中间距离,成就了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直接买卖。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法,使传统的流通模式得到了新的定义。
4.电子商务不但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而且还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资源信息,给不同的社会经济要素的再次组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改变了社会的经济构造和组织。
5.互动性。在网络上,卖家和卖家之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完成经济合作,买家也能将自己使用过商品之后的感受及时的反馈给商家,从而是商家根据买家的反馈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6.电子商务提高了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尽可能多的拥有了和大企业相同的资源信息。
对整个社会体系的冲击模式,电子商务的影响是渐进式展开的,从表面到内部,从产业链后端转移到产业链前端,实力不断增强。对产业结构变化和对社会的冲击的影响,电子商务不会像狂风一样扑面而来,它只会是渐进式的开始。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电子商务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展开:第一波的冲击是对传统的经济组织的,这是在分发渠道的后端部,也就是对流通渠道的。中间和零售渠道是整个社会的流通渠道的两个部分。电子商务是同时冲击整个渠道的。首先,是对社会消费品零售系统的冲击,由于网上销售接触面大、涉及面广、无界限的产品展示空间,库存成本和展示成本低廉、无房租和水电及其他营运开支。因此,网上的产品价格相较于线下的产品价格较低,导致线下卖家纷纷转为线上卖家,线上电商充斥于世。所以,第一波冲击首先是从传统经济组织的尾端——零售环节开始的。
传统经济组织中,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如果没有中间商的辅助,许多厂商和品牌商很难以到达远方的市场,难以触及到大批的潜在客户。因此,企业实行经济贸易必须通过中介机构的帮助,如总经销、零售商和商等。碰到货物的调动分配、货物的退换问题还要反复多次运输,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巨大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而现在用户会感受到,大部分品牌都会在互联网上直接做销售。企业除了利用互联网来达到与买家之间的直接交流和销售以外,他们再也不需要借助中间商的辅助,可以直接了解到买家的需要,所以缩短了销售的中间距离,渠道从而变得扁平化,但是在互联网上,企业通过中央配置来配送货物。大面积的实施,如苏宁易购的配置,在全国设立了多家经销点,减少了回流等额外损耗。再比如逐渐形成的同程旅游网、去哪儿、网艺龙网等网络巨头,售票由实体店搬到了网上,近年中国关闭了几万家机票代售实体店。这是渠道层级被压缩,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渠道扁平化为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波冲击是到对生产厂家、生产流程服务提供商生产组织过程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随着渗入增强而逐渐深入到产业链的前沿。我们可以发现电子商务对整个生产结构的冲击,在销售渠道变窄之后,庞大的网上需求开始影响生产的结构。在以前,制造商预计将顺应市场需求,以确定该组织的产品,包括样式设计也是来自于设计师猜测买家会喜欢的产品特点,自己组织生产的。在这中间,会出现市场的真正需要与厂家的预期不一样,从而产生巨大库存和形成资金链巨大压力的问题。但电子商务带来的冲击是C2B顾客去大批量订制的概念,使企业真正开始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组织生产。
2012年底,淘宝聚划算和海尔共同合作推出了“定制更划算”活动,向我们展示了C2B模式对厂商的驱动力,淘宝用户5天定制了4万余台家电。顾客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配置、颜色以及容量大小,以团购方式在互联网上定制海尔个性家电,购买的人越多价格更便宜,根据订单的内容,海尔公司安排生产和发货。这次活动在12月18日10点开团,成交超过6000台,仅用了15分钟,截止12月24日,5天累加成交合42671台家电,冲破6750万元。在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的同时,买家群集起来夺回由卖家掌控的定价权,进行集体议价。在掌控基础成本的根本上,企业组织生产小批量定制。卖家按照消买家的真实需要,安排采购配件投入生产线,按照定制分发出去——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组织运营方面,C2B的批量定制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定制不是卖家对单独买家的订制,大量的买家形成一个团体向卖家要求去定制,不过大批量的买家对单独买家订制对有些企业也是可以达到的,也就是大C2B。但无法规避的是,它会拉低未来整个产品的价格,这不是因为企业本身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是因为在大量物流配置成本和存货费用上的降低,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在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两波冲击中,未来最大的一个冲击大概会是众多消费者形成共同的消费需求转向企业去订制。这种现象,将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还需我们静观其变。
四、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电商挑战;提出建议
在2013年的时候,光棍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内容,淘宝、天猫、京东、蘑菇街等购物商城在光棍节上刷新了业绩,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对其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必须要有效的转型才能适应此类发展形势。具体的转型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实体经济与电商经济的结合
要想更好的处理实体经济与电商之前的关系,就要充分的贾昂电商的作用发挥出来,要保证二者之间均衡发展,有步骤的推进各个层次的经济发展,保证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与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因素,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出现增长缓慢的现象。出现这依情况的原因就是外部需求收缩、电商增长冲击等。
实体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虚实结合体系的建设,将电商经济类型融入到转型过程中,保证能够更好的实施转型工作。可以设置产品品种电子手册,根据电子手册的匹配,开展送货上门业务,进而增强自身与电商之间的竞争能力。由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较高,商品的种类很少,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劣势,但是,实体经济经营者可以利用送货上门的方式,使顾客可以翻阅到实图配置的电子手册,无论是平板还是台式电脑,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使实体经济在供货源上有所增加。例如:某实体饭店在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向顾客发送电子菜单,顾客根据电子菜单中菜品的介绍、菜品实际图片等选择需要购买的食物,在确认订单之后,商家将食物送货至顾客的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顾客的购物情况较为便利,还能提升实体经济效益。
实体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营业员的服务质量,要求其以亲切的服务形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可以印刷产品资料,然后发到多名客户的手中,客户可以打电话订购物品,然后实体经营者送货上门,这样,就可以满足一些老年人的需求,弥补了老年人不会上网购物的缺陷[1]。
实体经济形势的店铺一般规模都是很大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减小现场的库存空间,保证顾客在查看商品展示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以选择时机商品作为参考。
二、实体营销服务质量的提升
实体经济的店铺与电商模式相比较,具有较为良好的现场服务优势,因此,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服务优势。可以为每名顾客发送一张消费积分卡,保证顾客能够利用积分卡消费,然后获取较多的优惠,将顾客的手机号码或是身份证号码作为积分卡的验证代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的了解顾客信息,为其设置生日优惠等活动,还便于顾客实行积分消费,一旦出现卡片忘记携带或是丢失的问题,只要出示手机号码或是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消费[2]。
在顾客消费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促销,推行优惠项目,或是赠送礼品,尽可能的激励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时,还可以与各大银行相互合作,要求其银行卡在店内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削弱电商的竞争能力。
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电商无法提供的服务,例如:餐饮店服务、电影院服务、表扬服务等,为顾客营造良好的体验空间[3]。
三、白天销售与夜间配送模式
目前,电商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物流成本费用过高,导致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成本难以控制的问题。由于电商中不得不使用第三方物流,仓储的空间不足,并且技术专业能力较低,对其发展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实体经济店铺必须要趁虚而入,不断的进入物流与仓储行业[4]。
由于目前物流仓储投资成本较低,使得很多实体经济店铺不敢步入这个行业,但是,与其电商经济实力上升,不如大胆的不如到物流仓储行业中。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联合整个商业圈购买整个物流公司,然后实施白天营业销售、夜晚配送货物的经济模式,保证不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店铺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设置三级的仓储与物流配送方式,然后将三级仓储与物流配送分为以下几点:
一级仓储区域。就是根据每天在网络上与实体店中的销售情况分析,对商品安全库存数量记性合理的设计,保证能够将几天的配送量存储良好,根据订货的数量,必须保证每天晚上九点至凌晨两点之间都可以收到货物。
二级仓储区域。就是香港管理人员在夜晚营业结束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将订货的名单做好,然后根据订货情况分货以及包装,尤其是海鲜等物品,必须要保证货物配送的有效性。
三级储存区域。就是在居民区域中设置收货点,保证早晨六点之前就可以收获,并且尽快将货物送至顾客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实体经济店铺的效益,还能便于顾客消费。
结语:
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电商的挑战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难以应付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电商的优势与弱点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不断优化自身经济体系,设置较为良好的经营模式。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兴的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实施工作,保证不会出现影响经济效益与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华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邱立娟.基于O2O模式的家电零售业模式转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赵牧,董丹丹,孙武军等.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89-194.
从1998年中国产生第一笔互联网交易以来,中国电商蓬勃发展,其巨额消费数字背后不仅是中国消费市场格局的演变,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电商悄然改变生活
陈雪每天都会习惯性地点开淘宝浏览一下收藏的店铺,有合适的便下单,付款,等待快递。
这样的流程对25岁的她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这是她淘宝的第7个年头。现在淘宝已经成为陈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平时买的最多的是衣服和生活用品,最近几年连家电、出行的机票酒店都用淘宝搞定。用她的话说:“淘宝是万能的,没有淘宝是万万不行的。”
现在,连陈雪的母亲也成为网购大军中的一员。“2015年的‘双十一’,我妈比我还积极,提前几天就开始叫我帮她挑东西,因为自己熬不起夜,零点抢购这种事情都交给我了。”陈雪说,母亲一开始对电商是排斥的,总觉得买到手的东西还是要看得见、摸得着才踏实,可后来渐渐体验到了物美价廉、想买就买的感觉,便自动成为了电商的粉丝。
陈雪和她的妈妈不是特例。在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中,电商已无孔不入。由淘宝、京东等电商所构成的生态圈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在悄悄转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态度。
为了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电商的类型也日益更迭。最近一两年,O2O(即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模式)迅速发展,一些大的商家也开始试水。埃森哲大中华区零售业主管、董事总经理许佑宏表示:“尽管移动购物是大势所趋,但我们的调研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在网购之后去实体店取货,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体验也需要实体店来补充。”
“茵曼”是一个原创设计网络服饰零售品牌,在2015年中公布了自己“茵曼+千城万店”计划,5年内将在全国1000个城市中开设10000个线下实体店铺。其创始人方建华表示,体验式营销能更好地“圈”到客户,以上海的体验店为例,其试穿成交达到65%的转化率,而在网上即便是“双十一”期间,也仅有6%的转化率。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电商纷纷升级为O2O的模式。
连锁反应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以淘宝为首的电商持有积极态度。有人认为,电商冲击了实体经济,让城市商业失去活力和良性循环。
确实,尤其对处于下游的销售点、批发商还有餐饮业或者娱乐业,因为它省去了中间批发、存储管理的环节,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的确存在。但是也要看到,电商便捷的市场营销模式对生产者、消费者是利好的,对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巨大。
目前,仅仅淘宝网就有个人店铺100多万家,企业店铺超过12万家。其中既有销售企业,也有工厂直接开店。厂家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最大程度地获益于信息对称。同时,商品价格降低,也增加了购买动力。
不仅如此,受惠于电商的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是大学生、打工妹,甚至是退休人员,但网络平台的便捷让这些人参与到社会经济的链条中来。戴佳瑞就是其中一员,她的双胞胎妹妹在悉尼大学读研究生,刚开始是很多亲戚朋友托她带澳洲的保健品、化妆品还有奶粉。因为质量有保障,价钱又不贵,久而久之人气越来越高,最后姐妹俩索性在淘宝开了自己的店铺。
电商的壮大还促进了第三方服务业的崛起,物流快递业、专业仓储服务商、财务管理类、IT服务商、网店装修等等。
而那些被认为是电商抢走了生意的实体业主们,也在倒逼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一部分是坚守实体店的优势,把消费转变成独具魅力的视觉、听觉享受。并利用各种机会策划相关的文化活动、展览、甚至是趣味游戏、比赛,让人们在闲逛中既买了东西,也愉悦了身心。另一部分则学会拥抱互联网。北京的朝阳大悦城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综合性购物中心,其未来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服务平台,让线下实体商业空间成为线上电商导流的物理入口。2015年“双十一”期间,甚至鼓励顾客光明正大抄货号再到网店上购买―电商与实体商业不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线上+线下”。而同时,电商巨头京东等也开始推出“京东到家”等应用,消费者在线挑选自己附近超市、花店、蛋糕店等的商品,在两小时内送货上门。这种合作升级也让网购更加靠谱,送货更为高效。
未来:越洋和下乡将成“重头戏”
中国电商的野心不仅限于国内,他们正尝试将购物节延伸到海外。天猫国际、亚马逊、网易考拉、小红书、洋码头、丰趣海淘等跨境电商,都在提供外国产品的在线购买。
传统的“海淘”因为支付、语言、物流、海关等重重障碍,使很多中国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是跨境电商不仅免去语言障碍,在结算时也可以通过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直接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物流上也用比较成熟的直邮+国内保税仓模式。
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商意识到中国市场强大的购买力,而跨境电商正是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重要契机。尤其在韩国,中国跨境电商受到了异乎寻常的追捧,绝大多数韩国品牌愿意为中国市场扩大产能,甚至有些会为中国生产特品。
2015年的中国“双十一”,外国顾客也参与其中。分析显示,相较于高端的大牌商品,韩国、美国、欧洲的外国客户更钟情于物美价廉的日用百货和服装、鞋帽、饰品等快时尚消费品。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跨境电商加入到分抢蛋糕的大战中,这不仅是因为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内动力,更重要的是宏观政策上的支持。2015年,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三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文件,商务部也是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坚定的“促进派”。
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和电商也碰撞出了新的火花。2014年农民网民1.86亿,交易额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三巨头在乡村建设服务站、县级运营中心、乡村物流,并帮助农户创建账户、指导下单、完成支付、收取产品等,真正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优质便捷的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
电商对农产品“走出去”至关重要。“庄稼人也有了自己上网的平台,可以自己上网淘宝,自家种的东西还可以放到网上往外卖,这样就能挣钱哩!”家住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双树村的村民赵生奎说道。无论是青海的枸杞、牛羊肉,山东的苹果,安阳的柠檬还是山西的大枣、核桃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众多村镇靠着电商的力量,让本地的特色产品和资源走向全国市场。
关键词:网络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完善;改进
1.引言
网络虚拟经济,是指网络世界中通过使用的虚拟金钱来实现支付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过程中一些网络公司为方便网民支付服务费用推出的一种网上虚拟货币。如用户购买IT产品或使用网站各种增值如我国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腾讯Q币、新浪U币、盛大元宝、网易POPO币等。网络虚拟经济也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网络机构自行发行,但是不能实现现实的价值,不能通过银行转账,没有形成统一的发行和管理规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网络世界。
网络虚拟经济从产生至今,规模越来越大。据业内人士估计,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长。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一些专家表示,随着虚拟经济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财产属性,对现实实体经济的冲击也逐渐出现。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来规范相关网络公司进行的网络虚拟经济的行为,防止其影响我国的货币流通。
那么,网络经济货币是否能对现实货币流通甚至实体经济形成冲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分析网络虚拟经济的相关问题,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2.网络虚拟经济的货币属性分析
网络虚拟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推广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一经诞生便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乃置实体经济发来了巨大改变和冲击,那么它以后的发现究竟如何,是昙花一现还是久盛不衰呢?让我们从基本经济原理出发,深入了解网络虚拟经济的前景和未来。
(一)货币相关理论概述
货币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止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是如此,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生产关系西方学者则一般把货币定义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两个特征:能够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够和一切商品进行直接交换。
一般情况下,货币均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四种职能。
(二)W络虚拟货币的特征
网络虚拟货币属于符号的范畴,若要成为货币,必须满足货币的特征和执行货币的职能。网络虚拟货币是特定商品预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担保。一般来说,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定向支付工具,供人们购买发行者提供的各种商品等,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转账支付则受银行清算系统服务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更加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应商设计了各自的虚拟货币,通过系统认证接受随时支付。用户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购买虚拟货币,就可根据需要随时在线支付。
(三)网络虚拟货币行使的职能
目前,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购买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现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虚拟货币在网络上已经具有货币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种功能,有了现实货币的雏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网络虚拟货币还不能执行货币的四种职能。
(四)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
网络虚拟货币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价物。实际上,网络虚拟货币属于信息货币。信息货币的特点是:第一、信息货币是基于电子网络的分布式的价值中介。第二、其价值具有混合价值形态,是一种附加信息的货币卡。一方面其价值取决于面值,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承载的信息内容;第三、没有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形成统一市场,其等价物不能与货币进行对等交换。
可见,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不同,网络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只是代表发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其被接受的范围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与商品供求状况相同。而这种特殊符号需要被特定的系统识别。因此,不同供应商发行的虚拟货币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发行、自成体系的格局,导致每一种网络虚拟货币都只能依靠单薄的私人信用作为保证,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经济基础。所以在这一点上,比起实体经济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
3.虚拟经济应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上面的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让闲置资金匹配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能扮演风险识别的角色,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促进实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例如,股市能将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散资金集聚起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过程,也是企业风险发现的过程,对企业经营能起到预警作用。
然而,如果网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资产等现象蔓延泛滥,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利润最终来自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脱实向虚”、遏制投机炒作,就会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虚拟经济的充分支持,制约其较快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最终也将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炒作,最终结果都是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来的跟进者,大多又是财富拥有量较少的群体。因此,炒作的过程,成了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的过程,贫富差距会因此而加大。
4.网络虚拟经济的未来
经过全文的经济理论探究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从诞生来看,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发现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趋利避害,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即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必要的经济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实体经济的成功应受到肯定
在今年1月初,总理就已经明确表示:“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他指出,要着力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两会前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也曾对媒体指出,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
“两会”刚刚落幕,3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浙江实体经济正质变》,点赞阿里巴巴,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文章指出,通过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实体经济正实现“凤凰涅”:由“低小散”变为“高精尖”,以高质量的GDP取代高增速的GDP。
有关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所贡献的各类数据已经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应该说,《人民日报》的文章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关系长期以来的争论的终结。从我国提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努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和“质造”的转型升级。
目前,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力量推动传统产业更好适应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毋庸置疑,互联网所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掌握了云计算、物联网、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会给传统产业和新产业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阿里巴巴去年线上交易额达到3.7万亿人民币,这是实体经济的销售额,可以说,充分刺激了实体的生产和制造。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效应的显现。
IT生产率悖论&互联网技术
其实,董明珠和宗庆后们与互联网经济并不对立。他们所担忧的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会伤人伤己。一些类似的争论,其实也是近年来对于“IT生产率悖论”的重新提及。这类观点认为互联网挤压而非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了“IT生产率悖论”,意指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ι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如今,正是新技术兴起,而并未由此推动着实体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歌猛进,反而有互联网企业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确实令不少人又重新开始思考“IT生产力悖论”的问题。事实上,问题本质并非如此简单。
《社会科学报》近日刊发了东北师范大学刘力臻教授《如何看待“IT生产力悖论”? 》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国,电商去中介化及信息对称的低成本运营,给商业实体店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并不会打压实体经济,因为互联网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实体产业,并使其在互联网化中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大量数据证实IT――互联网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收益,却没有数据能证明IT――互联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文章认为,真正伤害实体经济的是恶性竞争和过度垄断。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当前,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非公平的竞争和垄断产生负面效应。为了抢占市场而进行的各种“红包”“烧钱”搞促销、产品质量不过关、服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频发,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真正的创新被挤压,追求眼前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都成为打击实体经济的“帮凶”。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缺乏创新,尤其是技术的创新和理念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缺少核心技术,管理观念陈旧,没有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缺乏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再如,相关监督引导机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尤其是对互联网运营的规范、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等等。
关键词:金融危机;实体经济;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各个国家逐步显现。而在我国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一个时期以来,不断有企业关门倒闭的消息传来。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制造业外部需求减弱,生产量急剧减少,效益明显下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出现倒闭。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000多家规模(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在浙江,大约有20%左右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或半停产;在广东,有约95%的中小企业资金告急,资金缺口达1.2万亿元;上海、江苏等地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在倒闭风潮中,首当其冲的是外向型加工企业(例如贴牌生产等)。这类企业,以订单为主,受国外市场波动影响大。例如,全球最大规模的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受海外订单减少、原材料与人工成本继续上升影响,旗下的两家工厂已经倒闭。
二、实体经济变化给物流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十分严峻和复杂的形势,下行压力极大,因而会给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出现萎缩,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物流资源闲置,企业经营效益明显下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具有生产业的特性,主要为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构成物流业的市场,国内和国际两个物流需求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带来物流经营业务量的下降。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于快递业而言:由于大部分的快递企业业务量中80%是企业客户,20%是个人客户,企业客户中的大部分是制造业客户(工厂企业预计超过一半以上),而中国制造业出现问题,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减少,必然会影响到快递业的业务量。很多中小快递公司因为没有客源或客源太少而关门倒闭。2008年9月份以来,各大快递公司的业务量都出现了萎缩。例如,继上海一统、广东翔盈等一批快递公司倒闭之后,国内民营快递龙头企业宅急送也出现了业务下滑的情况。宅急送公司业务量已从上年的40%增长放缓到现在的15%~20%。快递公司怎样减少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已成为整个快递业的首要问题。
(二)对于传统的公路运输业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运输车辆营运效益明显下滑,客户减少,货源不足。目前,许多货运公司货运量快速下滑,一些规模较小、实力不济的货运公司已开始倒闭,部分从事货代的人员也相继跳槽。2009年1月国家开始收征燃油税,企业的运输成本又会增高。运输行业的集中度很低,达不到规模效应。而提高集中度最好的途径是并购。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并购对象的估值比金融危机前有相当比例的下降。这就给企业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带来了困难。
(三)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业绩严重下滑已成为第三方物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客户的减少成为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很多物流公司都处于无货状态。在危机面前,国内其他大型的综合物流企业受到的冲击也不小。据中远物流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大部分物流业务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了明显增幅减缓,其中化工物流和家电物流的第三季度增幅较2008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增幅分别下降了20%和39%。而宝供面对危机来袭也不能完全应对,对形势的变化也不能确定,只能随机应变,谨慎对待。
三、几点思考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影响,冲击着中国整个制造、加工、外贸等行业。由于它们是主要的物流需求方,因此,制造业、加工业、外贸业的业务量萎缩必将导致物流业的业务量减少,从而使物流业也陷入一个低潮期。
经济发生变动也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企业的应对能力。借此我们可以通过金融危机能够看到中国物流企业的一些弊端。中国物流企业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缺乏柔性,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并且是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要提高物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需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加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现阶段中国物流企业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管理与运营脱节,管理混乱不科学,很多还是依靠经验管理,使运营效率低下。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企业更要注重和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及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服务效率。
(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中国物流企业很大一部分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公司转型而来,而这种单一的企业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需求,例如一些物流公司只能提供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服务,而这次经济危机来袭,物流需求方的业务量下降,这些物流公司只能依靠价格战来赢得客户,并没有其他的竞争优势。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大大下降,而价格战也不是长久之计。
(三)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现在中国物流企业依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这样使一些物流公司的经营成本很高,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这样不但能够避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
(四)提高对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有分散风险的意识,在行业中能够进退自如。现在很多物流公司缺乏分散风险的意识,一些规模不够大的物流企业也自买车辆,自建仓库,这样运营成本就会很高。一旦公司在经营上出现问题,就不能全身而退,也不容易转型,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要提高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比如车队、仓库可以租借而非自买,这样就可以分散自己的经营风险,企业经营不善时也容易转型,而不至于缺乏弹性而倒闭。
总之,金融危机来临,对中国物流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是通过这次危机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行业的不足。物流企业一定要坚持业务创新,把握供应链并占据主动地位,这样企业才能及时把握客户的需求,才能够保生存求发展。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的出台,不仅对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而且对于物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物流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出台政策发展运输物流业,各物流企业应把握这次机遇,挺过金融危机,为今以能够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6月22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简称“EC网”)举办了题为“解读欧洲债务危机,把脉中国外贸”的专家高端座谈会。会上专家畅谈了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整个实体经济、对外贸易及企业“走出去”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对中国企业所创造的一些机遇。
在谈到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时,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大”。
他说,欧洲债务危机冲击最大的是金融市场,但是我国金融服务业和股市开放程度都不高,而且我们居民和企业在欧洲金融市场上面的投资也不多,因此欧洲金融市场上剧烈的波动对我国产生的冲击非常微弱。
梅新育说,已经陷入债务危机的几个欧洲国家的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2009年,我国对希腊的出口总额34.58亿美元,只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9‰,即使把另外几个国家的出口额加起来,总额是416.77亿美元,仅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3.77%,所以我觉得影响不是太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说:“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危机下一步的走向。”
赵晋平认为,如果是目前的趋势,仅仅是在希腊,再加上葡萄牙和西班牙,仅仅是在这个范围内,不论是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包括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影响都是有限的。第二种可能就是债务危机虽然没有波及到欧洲,但是欧洲开始实行财政紧缩,因为特点要防止这种危机的爆发。那么这种财政紧缩一点普遍实施就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受损,也就是说目前扩张性政策将要退出,这个影响就比较大。可能会导致整个欧洲市场的需求有所放缓,甚至是收缩。第三种可能就是危机进一步蔓延,不光是欧洲三国,甚至包括欧盟的一些核心成员国,甚至包括美国和日本,都可能受到债务危机的冲击,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的第二次探底将会成为现实。这样的话影响就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看债务危机未来的走势是什么,能相应的分析可能对我们带来的影响。这三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会上,两位专家一致认为,欧洲的债务危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赵晋平认为,欧洲债务危机过程中,国外很多金融机构出现了问题,包括一些制造企业也陷入了危机。此时如果中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投资一些金融机构,投资一些大型企业,不但性价比很高,而且也会受到东道国及当地企业的欢迎。同时确实会对稳定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都会带来相应的好处,当然中国企业也可以从中获益。
他分析说,2008年,我国企业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达到406亿美元,同比增长63.6%。2009年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是433亿美元。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并购投资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反而是同比增长了6.5%。赵晋平说,虽然2009年的400多亿美元从金额上和2008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这400亿美元买到的东西,相当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一、两千亿美元的价值。所以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在―定意义上来说,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走向欧洲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的方式,来获取一些技术、品牌、市场营销渠道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梅新育对此观点也表示赞同,他说,我们和欧盟之间的经济结构有着强烈的互补。现在我们要考虑对欧洲出口的商品里面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提高价格,因为我们现的员工工资、土地成本都很高,而且出口退税率肯定也会调整,我们不能单纯地靠低价来促进出口,我们也要增强价格的议价能力。当然,在这样一种危机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是不是干脆直接把某些流通环节拿下来,把货物卖给对方的批发商和我们直接切入到流通环节其出口的价格要相差到30%~40%,现在正好是我们切入的好机会。
实体经济的发展、升级和转型,需要资金支持,而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相当于实体经济的“动脉”。如果说金融代表着资金流,互联网意味着信息流,两者深度结合则会改变甚至颠覆当前金融运行模式,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较大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助推作用,不仅体现在网络支付结算带来的快捷、便利和商品交易时间成本的大幅缩短,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资金融通的高效率,扩大了受众覆盖面,提高了社会资本的流转速度和利用效率。对“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是如何改变和颠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以及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创新服务的。
(一)不同融资模式在主体、属性、业务模式上的异同传统金融的融资模式,主要为银行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和网络融资产品(如建设银行的“快贷”、“借贷通”)。网络融资主要有P2P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BankToBusiness模式等。其中电商小贷在不涉及银行资金的情况下,又分为针对平台上商户或供应商的BusinessToBusiness模式和针对消费者的BusinessToCustomer模式。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联手打造的网络融资模式有BankToBusiness模式(见表1,下页)。电商不引入传统银行,依据自身“资金池”(余额宝可以吸收部分存款)为平台内商家或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业内称为电商小贷,主要有针对消费者消费贷款的BusinessToCustomer和针对商家或供应商的BusinessToBusiness模式(见图一,下页)。京东和苏宁金融模式主要是针对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阿里金融则是针对本平台上的商家。在这种模式下,电商控制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平台内各商家订单、交易数据、信用数据等为依据,进行信用分级,接受平台内符合条件商家的贷款申请。“资金池”的大小成为制约电商小贷发展的重要因素(苑宁思,2013)。与电商小贷BusinessToBusiness模式不同,BankToBusiness模式中引入银行,电商充当信用中介,提供平台内用户商品流、信用行为等大数据信息,银行控制资金流,银行作为主导方,对提出申请的借款人进行审核和发放贷款,审核依据有各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信用数据、订单、库存等,同时银行内部的金融数据也作为主要凭证。这种模式通过引入银行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但是对电商平台内的信用数据库建设有较高要求。
(二)不同金融融资模式基本原理的异同1.传统银行融资的基本原理传统融资机构尤其是银行主要通过现实中的大量网点揽储,以吸收民间存款获取大量资金,再按照严格流程进行贷款发放。其基本原理是:大量揽储网点+长期积累的真实存款+有效担保抵押物/信用。按照银行严格的贷款条件和流程,可以发现,银行主要服务的是大公司客户,中小企业和个人小额贷款则不在其服务范围内。银行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发的网络融资产品,如建设银行的“快贷”业务,其主要是依据银行自身平台上的金融数据为客户自动匹配贷款额度,实现大数据和资金流的结合,其基本原理是:金融数据+资金流。银行在风险控制上,主要是设置详细的贷款条件,并对借款人的经济能力、投资项目、信用水平、偿还能力等有详细的审核,因此银行贷款一般手续繁杂,程序复杂,便利程度低。2.新型网络融资的基本原理一是中介平台+信息数据。由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发起的P2P贷款、众筹融资和电商小贷等模式,其本质都是平台+信息数据,运用平台积累数据,并通过大数据筛选目标客户、作出信用评价和进行融资服务,区别之处在于平台的性质和用途不一样。P2P贷款、众筹融资为网络中介平台,而电商小贷则以电商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为“平台+小贷”。P2P贷款、众筹融资等网络中介平台,会面临“事前的逆向选择风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在风险防控上,P2P贷款主要是借款人在平台上详细的项目信息,P2P平台再进行详细的项目审核,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和融资项目,一般都是属于个人小额贷款,P2P贷款属于无担保直接融资方式,风险防控主要是通过加强项目审核控制平台上的融资项目风险,同时建立借款人信用数据库。众筹融资对平台上的项目审核标准程度较高,但是一般都是大项目,众筹融资缺乏对项目融资成功后的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监督管理,同时众筹融资还面临着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和政府监管政策风险。电商小贷模式主要是依据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和防控。二是各电商平台+传统银行+信息数据。BankToBusiness的本质就是利用各电商平台的信息流、商品流进行授信和评估,银行提供贷款资金。经过长期积累,各电商平台一方面掌握着平台内商家的交易数据、订单、库存等商品流,并可以对平台内商家的销售记录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各电商平台也掌握着平台内商家的信用行为数据。各电商平台内商家中包括了大量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的资产,而银行又缺乏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在现实中难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中小企业信用、资产等进行评估,导致银行难以对中小企业进行征信,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各电商平台积累的大数据,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各电商平台信用数据、商品流同银行资金流对接,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一条通道。在BankToBusiness模式中,电商平台必须具备较完善的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现阶段,在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电商平台建立的信用数据库较为独立分割,需要统一信用评价标准进行对接或衔接,提高不同平台信用数据库之间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其影响机理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垄断,利率市场化还没完成,金融市场效率低下,存在资金配置错位,一方面社会储蓄远远大于投资,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巨大融资需求难以满足,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网络经济时代,大众创业、小微企业或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大众创业、小微企业或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和升级。“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中小企业信用行为数据、交易行为数据,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区分,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或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优势ChangkyuChoi、Dong-EunRhee&YonghyupOh等人认为,互联网融资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流动,缓解现实中信息不对称,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另外,由于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国家之间的跨境投资也得以快速发展。[11]“互联网+金融”依据信息流动促进资金融通双方交互关系,用大数据技术等发现和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和提供授信服务,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无法做到的。1.网络化使服务高效、快捷在“互联网+金融”驱动下,传统金融机构力图金融互联网化,一方面加紧将业务办理互联网化,另一方面积极研发适合在线交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金融互联网化下人们申请贷款,无须去传统金融机构窗口办理,整个流程网络化,在电脑上操作即可,这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互联网企业的P2P贷款、众筹融资和电商小贷等融资模式,为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服务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了新的资金融通服务,而且融资流程简洁、便捷。另外,互联网拓宽了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信息流动,使有融资需求的人可以有多种融资渠道进行选择,增进了市场竞争,促进了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从而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2.大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方面是缺乏担保抵押资产,另一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信息无法传递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无法授信中小企业。企业信用等级是企业得以融资成功的一个重要凭证。而传统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记录进行审核并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现实里因成本问题难以开展,特别是面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依据企业在电商平台的订单、销售额、库存等信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信用级别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金融机构无法授信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利用大数据更好地发现和满足融资需求无论是电商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还是银行内部的金融数据,通过持续地数据挖掘,都会发现之前未曾满足的客户融资需求,根据客户需求量身打造金融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互联网+”催生新的需求,同时也催生新的供给,“互联网+”使创新成为常态,也只有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状况下,传统金融机构只有不断尝试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服务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防止客户流失。总之,“互联网+金融”使之前未曾注意到的融资需求被发现并予以解决。例如,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往往是针对大公司,而忽略了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催生银行开设新业务,间接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4.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下金融成本更具优势第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金融机构更容易了解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实施精准营销,降低营销成本。第二,金融机构依据有效的数据信息快速筛选符合条件的客户,通过数据分析在线完成授信评价,并给以匹配的融资额度和进行审批,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就是把银行的“资金流”、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流”、中小企业交易行为的“商品流”进行完美地对接,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数据库,既解决了资金融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又解决了中小企业征信问题。“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见图二。个人创业或企业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不同的资金需求,可依据资金需求的额度、时间跨度等要求,选择适合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1.第三方平台促进资金融通双方交互关系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特性,通过打造第三方平台比如P2P、众筹(类似中介),提供信息聚合形成“信息流”,减少资金融通双方的信息不畅通问题,促进资金融通双方交互关系,提高资金融通成功率。资金融通双方在第三方平台信息,在第三方平台审核、监管和沟通下,提升资金融通双方匹配成功率。利用P2P、众筹等第三方平台进行融资,服务对象没有限制,服务范围更广。在第三方平台打造的信息共享机制下,资金融通双方互信关系得到加强,资金融通效率、总量都得到大幅度增加,解决了实体经济的部分融资需求,同时社会闲置资源也得以充分利用。2.电商平台和银行深度合作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进行融资电商等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数据,包括订单、销售额、库存等商品流信息以及信用数据、资金周转和需求等,综合这些信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电商平台负责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数据库,评估企业信用等级并进行授信,银行进行审核和提供贷款。银行创新渠道建立互联网平台,可以使企业融资实现网络在线化办理,节省时间成本。电商平台上的融资业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平台内的商家或相关联的原材料、研发、采购、制造、销售、购买、物流等产业链合作伙伴,通过打造供应链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转型或升级。虽然“互联网+金融”拥有众多优势,解决了传统金融模式业务繁杂、效率低下、资金融通双方信息不畅通、脱离个人或企业实际需求等问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P2P贷款平台频发自融、坏账、卷钱走人等恶性事件,凸显了P2P贷款面临的种种风险,制约着“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缺乏健全的制度框架,各信用数据库没有统一标准且不能共享和衔接,面临欺诈风险、信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各种风险。
三、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纵观全世界,最早的P2P贷款应该是英国的Zopa,成立于2005年3月;网络众筹融资最早是美国的kickstarter,2009年4月在美国纽约成立,可以看出,互联网融资出现时间并不长。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颠覆,其本质功能并未改变,重点是渠道的创新和信息化、网络化。美国现有金融体系依旧以传统金融体系为主,互联网金融为辅,两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因此,“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不仅仅在于渠道和技术的升级,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发展能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相适应。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时间并不长,特别是P2P、众筹等互联网融资模式,世界各国亦处于初步摸索中,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较零散。从这些零散的实证研究中,大致可得出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国外很多学者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都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肯定存在积极联系,且具有强正相关关系,但是信贷增长对经济危机发生强度也具有关联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现有金融体系也应在发展环境、监管体制、组织架构、金融市场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态,满足其金融需求。在金融发展环境方面,欧美主要国家已完成利率市场化,金融发展环境为市场主导型,资金可以自由流动,社会资本利用效率高,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助推作用。1967年,德国率先完成利率市场化,英国完成于1980年,美国完成于1986年,日本完成于1994年,而我国则刚刚开始。[12]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资金流主要集中在银行,加之我国传统金融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高,存贷利差下的高利润,使传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较为落后且不能较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社会资金错置严重,一方面居民储蓄率高,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与市场自由化竞争相背离的“金融抑制”导致社会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从而抑制了实体经济发展。因此,继续稳定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的不二选择,只有促进金融自由化,提高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种类众多,业务混杂,且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欧美国家普遍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按照性质、功能、作用进行分类,分别加以监管。P2P由于没有担保抵押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容易发生自融、坏账、卷钱走人等信用违约风险,即使在信用体系已趋于完善和成熟的美国信用社会,也同样面临P2P信用违约风险。众筹融资对促进创业很有帮助,但容易造成非法集资,如果法律限制太多,又容易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现阶段,美国、英国等国已把P2P贷款、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监管体系,实施多部门严格监管,并对法律法规进行了完善。美国把P2P和众筹定位为“证券”,进行证券化监管,主要通过注册制和强制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由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等进行多部门监管。美国2009年颁布的《金融监管改革:一个全新的基础———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重构》强调要保护消费者,即对所有投资者一律公平对待,保护借款人隐私。另外,美国也在积极探索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美国于2012年通过了JOBS法案,即《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降低了投资门槛,使一些小投资者可以参与进来,只要拿出资金进行投资即可,不需要成为合格投资者。[13]英国将P2P、众筹列为信贷业务范畴,在2011年成立了P2P金融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监管,设立借款人保护最低标准要求,并于2014年通过全球首例P2P、众筹监管法律法规———《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由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对P2P、众筹等进行监管。德国、法国也将P2P、众筹列为信贷业务范畴,通过发放牌照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总的说来,国外在互联网金融出现时,就针对其性质、功能、作用进行了金融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呈现出多部门多维度监管模式。监管手段主要是注册登记或颁发牌照,同时强制信息披露。在传统银行对小额贷款发展不足的情况下,P2P、众筹以及电商小贷可成为崭新的替代渠道。在缺乏担保抵押物的情况下,信用信息就成为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主要判断依据,投资人一般利用P2P、众筹等平台上的历史交易行为来推断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这一切都说明,要使互联网金融发挥其最优水平,必须依据大数据,建立可靠的、开放性的信用数据库。
(二)国外“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启示网络经济的到来,把信用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历史新水平。毫不夸张地说,网络经济的核心支撑,应该是信用经济。信用在商品交易、获取融资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SagarikaMishra&PareshKumarNarayan(2015)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国内信用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当一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时,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除OECD国家外,股票交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美国金融体系依托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提供金融服务,信用支付是美国市场交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美国人信用观念根深蒂固,美国公民一出生就要申请社会安全号码,为一组九个数字,里面记录着个人的所有赋税资料、信用记录。美国人失信行为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首先失信行为会向全社会公开,遭全社会的抵制;其次还会面临经济和劳动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还会受到法律制裁。在信用管理方面,在美国信用已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信用服务市场,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自由竞争,按照市场需求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或服务。现阶段,美国拥有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为投资人提供科学专业的信用评级,这三家公司的评级平均值已成为世界通用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信用评价。另外,美国在征信数据获得方面,已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库同时建设和对接。最后,美国有健全的信用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依托下,可以把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因此,美国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向任何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提供信贷。法国、德国等,则由央行主导,强制各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形成开放的数据库。英国类似美国,由市场主导信用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建设数据库。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不完整,且信用评级不专业[14],金融机构无法征信于中小企业,这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使一些P2P、众筹融资平台存在较高信用风险。
四、“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现阶段,P2P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等针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人缺乏抵押物而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状况,特别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人提供小额贷款等融资服务,推动了中小企业、大众创业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制度框架SiongHookLaw等人的研究证明,金融只有在一个健全的制度框架内运行,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否则影响甚微。卷款逃跑、非法集资等互联网融资恶性事件,不仅会影响投资者信心,而且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一个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的制度框架,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准入门槛,设定平台资质标准(颁发牌照或者制订标准进行注册制管理),筛选合规优质平台,淘汰掉一批不合规且存在巨大信用风险的平台;二是强制信息披露,建立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并监管信息披露合规性,以保障平台透明度;三是制定风控流程,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P2P、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等要制订风险评审、防控措施等业务流程,对借款人资信评估、项目筛选进行严格把关,加强贷后管理、项目追踪管理;四是设定开放性和兼容性的风险数据库建立标准,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完善和进行数据化风险控制;五是建立行业联盟,设定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自律;六是建立投资人保护规则,对所有投资人公平对待,并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七是保护借款人的隐私。如此,可把“互联网+金融”嵌入一个健全的制度框架内,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金融服务。[15]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是信用,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级体系,就会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助推效果。P2P、众筹、电商小贷等互联网融资模式一般并没有担保抵押物,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信用就成为主要判断依据。依据欧美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依据央行主导的传统金融格局,强制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客户信用数据库,形成商业信用主体系;二是发展信用服务市场,鼓励互联网企业提供信用信息和信用评级服务,形成多层次多维度信用体系;三是统一信用评价标准,促进各机构数据库的有效对接,多方合作共建企业征信系统;四是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制,设立科学的信用评分标准及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五是广泛开展信用教育,打造信用社会。
中医把“口干唇燥、骨蒸颧红、目赤心悸”视为虚火上升之症。目前,电商的“气势如虹”就是一种典型的虚火上炎之症,其背后是一个气血两虚的体征。流动资金的“血虚”和物流服务的“气虚”,已经成为电商的命门,而这个隐患在电商体内潜伏已久,现在正被经济的严冬气候引发。
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双衰退“后续效应”冲击波,已经抵达电商。流动资金的“血虚症”使市场正在酝酿一次更大规模的电商洗牌。从2008年到2011年年底,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一直在高速扩大。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数据,2011年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7万亿元,同比增长46.4%,四季度环比增速超过10%,是一个跑赢GDP 的产业。我们回顾一下2011年的中国GDP增长率数据,一季度为9.7%,二季度为9.5%,三季度为9.1%,四季度为8.9%(破“9”)。而2012年中国GDP的增速,一季度为8.1%,二季度为7.6%(破“8”)。由此可以看出,中国GDP处在一个加速下行的通道中。电子商务是一个网上交易平台,但不是虚拟经济,不管是B2B、B2C、C2B、C2C,还是时下的新概念O2O,都是实体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消费市场和以制造商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紧密相关,如果后者感冒了,前者不一定马上咳嗽,但是很快就会被传染。2012年二季度电商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仅7.3%,增速明显趋缓,这一趋势在3C领域更为明显。在这个过程中,电商陶醉于高速增长时,制造商更加敏锐地感受到市场冬天肃杀气氛的扑面而来,而电商销售规模的高增长、相对低的商务成本成为制造商的避风港。从某种角度看,制造商和电商共同推高了库存,同时寄希望于一个增长的消费市场和增长的新业态能够快速将库存流转起来,产生商业利益。但是,很遗憾,电商盲目乐观扩大的库存,正变成消费市场下滑和经济降速时现金流的一场噩梦。对于电商这个对现金流量需求很高的产业,除了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价格战,似乎别无选择。
“华山论剑”是华山之上各派武功精髓的演绎,但是七大电商大战却只有一种武功—崆峒派的七伤拳,七伤拳很“空洞”,现在的名字就叫做“价格战”,伤人先自伤,大家一起受伤。熟悉电商运营的人都知道,现金流对于电商的重要意义,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长和净利润的增长紧密相关,如果盈利大幅度下降,而同时现金流大量流出,那么我们不得不关注“3年零利润”的豪言壮语背后,究竟是“先革自己的命,再革别人的命”,还是为了“不能比其他企业先死”?
苏宁易购和国美网上商城等和制造业关系紧密的家电、3C零售商以线上线下“同价”的方式,将实体店一并跳入价格战的水深火热之中。一些实体店零售商无节制地发起圈地运动,为了争夺市场,输出资本,确立相对竞争优势,早已不管市场规划的科学性,在一些一级市场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可以聚集七八个不同品牌、经营商品完全一样的零售门店,哪还管什么人口覆盖率?过度扩张在消费市场疲软、经济增速下降之时,正迅速将资本变成成本,低效、重复的投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门店、越来越沉重的成本压力,正在快速蚕食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利润,此时兼具电商和实体店零售商身份的苏宁、国美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看似是对电商价格战火上浇油,又何尝不是一次战术大进攻掩护下的战略大撤退呢?
在电商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制造商的角色耐人寻味。很多年以来,制造商一直扮演着给电商和实体店零售商输血的角色,各种交易合同的结算期一再延长,结算方式从现金变成越来越多的承兑汇票,工业资本支撑了商业资本快速发展。一方面制造商需要电商带来的销售增长,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把电商视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另一方面却为越来越低、越来越乱的价格而深感烦恼。制造商的法务部门尴尬地发现,对于电商这样一个公开的交易平台,无法对价格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而销售部门却总是希望卖多一点是一点。同时,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庞大的销售系统聚集了很多商,这些小微企业一方面受到实体店更多的资金占用,为日益高涨的商务成本所累,一方面好不容易建立的渠道分销体系和市场价格体系正受到电商价格战的破坏,整个商业环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制造商的态度仍然十分暧昧,不知道到底是应该隔岸观火,还是应该摇旗呐喊,但有一点却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警惕地关注着货款的安全性,管住资金风险,其他只好交给市场经济。问题是,当通货紧缩倒逼制造业的时候,制造商还有多少能力给电商的野蛮增长输血补气呢?
在近乎疯狂的价格战背后,电商自己都很清楚,物流“气虚症”是其主要的发展瓶颈。马云可能是最早意识到物流对于电商未来发展重要性并付诸实践的人,2010年他明确提出自建物流战略。张近东显然也敏锐地感觉到了苏宁实体店拥有的物流系统是线上线下可以整合的重要优势资源,从而加大了物流基地建设的力度。但是相关的数据表明,为了不断刺激消费,电商在广告投入上可谓激进,大幅度推高了门户网站和网站导航的广告价格,但是很少看到对于现代物流的建设投入,投入的也只是传统物流较为低端的仓储和运输,在形式上更多的是与传统物流的业务整合。关于以物流信息传递标准化、物流信息数据库化、代码化,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有效的客户信息反馈等为内容的网络化、智能化物流建设,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清晰有力的路线图。本身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电商,在战略资源的规划上,对于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关注被快速圈钱、野蛮增长所取代。只依赖消费市场增长,而不关注自身未来发展的建设,电商离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越来越远。城镇化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经济发展引擎,渠道市场将是下一个快速崛起的商业增长点,要求电商具备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和管理体系。电商模式本身具有整合现代信息、物流管理资源的先天性优势,而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从理论上讲应该催生有别于传统物流业的新的物流产业。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有些像游戏中的进化中止,电商变得越来越不像电商,越来越像传统的实体店,以至于出现了O2O这样的奇怪模式,而物流商仍然是传统老派的物流商。服务是电商规模化增长的基础,物流是服务的核心,气虚的,拼命跑可以跑得赢现在,但是未必跑得赢未来。
当然,市场经济充满悖论,“平定天下”之后再搞经济建设似乎也被历史所证明。电商寄希望于通过竞争消灭竞争,让更多的竞争者出局就是不断净化市场、抬高市场进入的门槛,一边将新的竞争者挡在门外,一边抢夺更多的顾客资源。电商与实体店的一个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旦形成稳定的顾客群,就有了长期的稳定性。但是,眼前这场战争会有战死出局的,却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有人说,不管怎么说消费者受益了。其实,网上的价格神话原本就是由电商编撰的,消费者更多关心的是便捷、服务和体验,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方案,当消费者更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哪里的价格低就去哪里,电商还有未来吗?
也许因为选择了简单快速的增长模式,大部分电商在前一轮的发展中获益,却会为下一轮增长付出更大的代价。资本的力量是不会在一次价格战的狂潮中被净化的,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使傲立在华山之巅,依然是千疮百孔,给后来者太多的市场缝隙,有市场缝隙、有资本就会有更有实力的竞争者。眼前电商价格之战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抢夺悬崖上最后一根可以抓住的树干,只有电商才知道。
然而,制造商却对此非常担忧,他们划出一条红线和一个圆圈,红线里面是制造商的利润,你打你的,我不会向你输血;圆圈里是核心产品的价格体系,你可以打别的,但是核心产品的价格体系你不能碰。制造商对电商说:支持你可以,但是得钱货两清。对于风险的规避和对不确定的市场进行观望,使得制造商心情复杂地关注这场本该让人兴奋的销售运动,同时小心翼翼地扎好保护自己实体店商的篱笆,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韩国、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