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精品课程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63-02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精品课程网站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优秀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牡丹江医学院作为一所发展建设中的高校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
1精品课程网站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由教务处负责建设维护,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距一些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精品课程网站发展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瓶颈。
现有精品课程网站是静态展示性的,只是将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片简单放在网站上供学生浏览、下载。网站与学生没有互动,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静态的精品课程网站维护和更新是比较困难的,往往需要非常专业的网站建设人员参与,对于教务处来说难度比较大、要求也比较高。
另外,现有的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是独立建设的,各二级学院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往往互相隔绝,投入的人力、经费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共享,导致了相当大的浪费。现阶段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往往只能是个例与试点,如果全面针对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和运营网络教学平台,那么,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2精品课程网站的提出及建设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牡丹江医学院精品课程网站,解决上述困难。依据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际经验,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思路与方法。牡丹江医学院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应突出两个特点:一是动态交互。网站必须提供功能使学生和教师开展动态的交互式教学,教学内容必须是可以动态维护和修改的;二是可定制性。教师或网站维护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方便快捷地定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内容,并且完全符合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
3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设计
3.1 教学资源维护与教学资源的核心内容是授课教案。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准备教学内容。平台支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和组合它们。根据医学类授课特点,教学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可以设置超文本跳转,为学生选择和浏览学习内容提供方便。为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适当的章节配备习题。习题可以是布置给学生线下完成的应用题或论述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线上习题。线上习题配有标准答案,学生在线上完成,系统当场批改并给出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给学生针对性督促和辅导。教师还应为课程准备试题库,可以组织网络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
3.2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按教师准备好的授课教案在线学习。授课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组织成树型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章节内容开始学习。各章、节和知识点、子知识点之间,按照教学联系设置超文本跳转,学生可以回顾和参考这些相关知识点。如果章节配有线上习题,学生要做完线上习题并且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才算完成这个章节的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过哪些章节,没做过的练习标记为“未练习”,做错的练习标记为“未掌握”等等。
3.3 实时讨论和在线辅导功能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讨论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交换学习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课程论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3.4 在线无纸化考试教师可以组织在线无纸化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答题。测试结束,学生提交答案,系统立即判卷、统计成绩。系统列表显示题号、学生答案、标准答案、答案解释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点击“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的教学章节,重新学习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得到一份详细的成绩清单和成绩分析报告,今后可以针对性改进教学策略。
4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技术支持
网站的开发,将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开发工具及开发技术。网站采用+Java script技术,网页设计工具使用Dream waver。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3/2007,在并发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时,也可以完全兼容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2008。本系统采用B/S框架结构,客户端采用IE6或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即可访问。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XP Server。网站通过 技术实现动态交互。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平台架构上,利用普通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级Web应用服务的编程框架,它可以组合HTML、后台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式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
访问数据库,需要使用技术。ADO.NET是NET Framework的类库中一些特定的能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的类。为软件访问数据库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统一、简单,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不同数据库要不同语言开发的麻烦。
作为牡丹江医学院教务处的教学改革项目之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受到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平台已基本建成,并应用于数门课程的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本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了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贯彻了成功素质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师生反映良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反馈传递速度加快,加之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不断扩展和对协同学习的支持,交互式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必将成为最为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仕梅,龚盛昭.基于Web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维护[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者;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32-03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体内容、以服务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二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建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拓展完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1]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领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推动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教育部关于国家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为基本服务对象,最终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普及共享。[3]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开放课程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来说,“优质+共享”是其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要素。那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形式对学习者来说是优质和具有吸引力的呢?首先,资源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技术、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如果不能反映最新、最先进的东西,那无疑会失去吸引力与生命力,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要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步。其次,提供的资源必须是丰富的,能够覆盖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点。第三,资源的展现体现层次性,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弹性与张力。
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实现共享,才能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才有建设的意义。“共享”作为最基本的特征和要素,首先资源必须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教师、不同学习者教与学的需求。告诉教师怎么教、教些什么,了解到国内一流高校的教学情况。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必要的资源包括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进度安排,教学课件等,同时还包括教学案例、作业习题、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各种辅助教学环境等,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与组织,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习者获取最适合自己的各类资源。还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和管理,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本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包括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基本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必要资源与核心资源,直接体现和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拓展资源是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多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各环节,贯穿和支持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资源要求见表1。[4]
二、以应用为导向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想在国家精品的项目中分一杯羹实属不易,因为只有少数课程可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应立足于应用与实践。我校于2006年7月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由27位教授领衔建设27门课程,其建设目标应是申报需要的应急之策。这些课程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程资源,基本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架构。但存在的不足也显而易见,例如课程资源量不足、缺少互动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
2008年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定位开始转变,建设目标变成“为教学服务”。当年12月立项建设了21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的通知中要求“每门课程建设互动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经过1年多的建设,课程的网络资源初具规模,很多课程利用精品课程软件的师生互动功能在公告、答疑、讨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2010年4月对此次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了验收,“互动教学”作为重要验收指标。根据南京易学软件公司精品课程互动教学平台中的公告、答疑、作业等方面的数据统计情况(见表2),有10门课程通过本次验收,其中《遗传学》、《学前教育课程论》由于师生互动次数多,效果好,获得了优秀等次,而对于师生互动次数少,或缺乏互动教学平台的课程验收不予通过。
建设目标的转向,也为我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的遴选中,我校的《植物生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生物学教学论》等3门课程成功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持续不断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我校在精品课程资源的丰富化与立体化、互动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但这种目标转向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将精品课程建设立足于教学服务功能的发挥,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011年,我校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制定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任选课程是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精品课程的应用导向为目标”建设通识教育任选课程,先后立项建设三批共49门通识课程。这49门课程在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交作业,公告、答疑、师生互动教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公共选修课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定位与目标不谋而合。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必须践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倡导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习者为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服务。建设过程中要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益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1.建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体系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对象发生了转变,从服务教师到服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服务对象的转变,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教师权威理念的革新,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对大学精神的宣扬,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有学者提出精品课程的评价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关注学习者,并有效地在讨论区组织讨论;其次是学生登录精品课程讨论区并真正参与到讨论的次数和频率(广度),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深度);最后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效果要以学习者评价为主体,要得到大多数学习者的认同与肯定,并让他们觉得颇有收获。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最终用户是学习者,一门课程是不是精品,最主要的是看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每门精品资源共享课都要力争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习者欢迎的课程。[5]坚持以学习者受益为原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及评价的应有之义,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劣”应主要看学习者是否最终受益。
2.构建“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授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参与度与主动性直接决定教育影响的作用与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传授与灌输,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的自我建构,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习者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大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寻找信息、组织材料,怎样进一步延伸阅读,如何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找出答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利用网络实施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师从原来的教学信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和专家等多种角色。教师教学的地理空间发生了改变,由教室转移到网络上;教学形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讲授转变为线上讲解、答疑辅导、作业批改、讨论交流、考试管理等一系列的网上教学活动。视频教学录像要引导教师改变目前采用的40~50分钟的讲授性教学,尝试使用10~20分钟为片段组成的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将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学习、模拟实践、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与答辩、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有机融合,发挥整体协同效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要给教师提供理念、资源、方法上的借鉴和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探寻答案;通过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合作学习,可与教师、其他学者进行交流、探讨,最终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澳大利亚学者泰勒教授通过长期对网上课程教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课程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经常访问课程讨论区并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的成绩优于访问次数少的学生。[6]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而作为此项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大学生来说,更应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名师名课,高效地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精品课程中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与理念,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度都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本”。正如杜威所言:“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不在实验室,也不在讲授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目中。”[7]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只有存在于每位学习者的心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逐渐完善其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
[2]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教高厅[2012]2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
[4]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2.
[5]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9.
〔关键词〕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MOOCs);精品课程;开放课程(OCW);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1-0151-03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启了我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进程。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10年的实践,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国家精品课程就有4000余门,[1] 还有众多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但这些资源目前并没有得到良好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图书馆理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担起这一重任,大力推广MOOCs(大规模网上开放课程)这一学习新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MOOCs是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
1.1MOOCs的涵义
MOOCs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s(课程)4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近几年由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和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提出的新术语。最早在2008年由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尼斯(Stephen Downes)应用于开设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课程。[2]它是开放课程(Open Course Ware(OCW))和网络学习(E-Learning)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通过新技术来实现知识学习,知识交换的新兴学习方式。
1.2MOOCs的结构特征
1.2.1MOOCs的结构
MOOCs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下组成要素:
(1)学习者:任何人无论校内校外只要通过注册登记(USER REGISTRATION)就能参与课程的学习;参与学习者与学习者间,学习者与专家间的交流互动。
(2)讨论小组:学习者可在Google groups,YouTube,Facebook 等中加入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的学习活动小组。
(3)导师/专家/协调员:在课程学习期间,请特定专业领域的导师一起参与,也充当协调员的作用,提出主题,引导方向,帮助学员更好的提高学习质量。
(4)大规模的开放课程网站:相当于Documentation,资料汇编,汇聚了尽可能多门的精品课程,开放课程,课程内容生动,不是国内几年前的大多是几页简单的PPT的情况。需要配备 SSP等适合的多媒体播放器,保证播放流畅。
(5)同时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工具:如导师用维基百科(wiki)建立教学大纲;学习者用社会化书签 (如delicious)在网页上分享资源;每个人都可以用微博(Meager)快速交换信息资源和想法;在虚拟教室 (如Elluminate)进行同步会议,学习者直接互动。
(6)信息推送工具:把自己变成实时信息接收端,一旦有信息更新,第一时间接收到。现在主要用的是基于Web 2.0 的五种典型性信息推送工具:RSS订阅,微薄,Twitter,QQ邮箱的广播,SNS网站“新鲜事”。
1.2.2MOOCs的特征
呈网状结构的MOOCs模式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1)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的学习新模式
关联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个人的知识通过网络传达给其它个人和机构,反过来各个人与机构又反馈给个人,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这种知识的循环发展使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伍。[4]MOOCs就是基于这个理念的学习模式。因此也被直接称之为关联主义的MOOCs。
(2)教育资源均等化
任何人只要在网站注册就可以听课,参与讨论,知识分享,参考别人的意见和成果,人人都可享受名校师资,不受城市农村学生的区分,不受外校学生无权听课的限制。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共享。
(3)高度自主性学习
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要求很高。学习者需要对繁多的信息去粗取精。也全靠自觉自愿的学习,无人监督检查,考试测验。
(4)全面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
从网站建设到注册身份,再到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实时的交流和互动,构建学习知识,鼓励分享,协作,头脑风暴。是种全面依赖互联网的学习方式。
2国内MOOCs推广的研究现状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2.1国外关于MOOCs推广的研究
近两年在国外,以美国为主导,MOOCs受到教育机构的重点研究和投入,引领了教育方式的大变革。
(1)在竞争机制中免费发展。2011年出现了赢利性机构建设的但现阶段不以营利为目的的MOOCs推广“Udacity”、“Coursera”项目,2012年麻省理工(MIT),哈佛大学(Harvard)等名校为防止资源过度商业化创建“edX”课程平台。只有有竞争才有发展,才能为了争夺用户群体扩大影响力将免费进行到底。
(2)走校际合作路线,名校联手共建共享才能有更大发展。名校掌握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大批的教授专家学者,也有最主要的受众群体学生。现阶段“Coursera“与4所大学进行合作,也将开始大规模合作扩展。麻省理工(MIT),哈佛大学(Harvard)的“edX"课程平台就是名校合办形式的,现在很多的高等教育学府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加入了进来。[5]只有“Udacity”是独立运作。从学员注册量来看,“Udacity”的学员是远远少于其它二者的,与其资源量的不够丰富应该有直接关系。
(3)具体学科具体分析,在争议中发展。现阶段,MOOCs平台推广以计算机科学、工程力学等技术领域的课程为主,效果也得到了肯定,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的效果上还有一些的质疑和反对声。比如语言的确在课堂的大交流环境中学习效果更好。我们理应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坏的一面并提出弥补的方法。如对MOOCs推广后与老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减少的事实情况的学生人数在增加,可以通过在线上增加更多的教师和设立网上讨论小组等来弥补。[6]
(4)目前仅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忽视了启蒙教育,初级教育阶段的学习者也需要这一好的学习模式,研究没有涉及更多的社会群体,服务的学习者群体具有局限性。争议也集中出现在将来是否会取代高等教育常规教学。但这种现象应该是暂时的,在初期只能顾及到点,然后才能更好的扩大到面。
2.2国内关于MOOCs推广的研究
国内,受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全球启动开放课程(Open Course Ware(OCW))项目的启发,2003年我国开始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也对MOOCs提出了进一步的规划: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7]
通过使用中国期刊网,以“精品课程”为题名,以2001(1月1日)-2012年(10月15日)为时间段,共检索出5950篇文献,从中可以看出近十二年我国精品课程的研究现状。从这5950篇文献题名来看,有近一半的文献内容都在研究具体某一学科的精品课程如何建设,剩下的也大多围绕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谈如何解决;建设精品课程的作用意义;精品课程网站如何建设等前期的建设问题。经过10年的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的课程中心已汇集本科课程14 348门, 高职课程5 924门[2012-10-15]。更有资源中心无数的共建共享资源库: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案例等等。可见我们国内的科研教学人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和较高的建设水平。我们不缺建设,不缺资源,不缺技术。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期的资源建设阶段。如此多的资源如何推广和利用理应成为精品课程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国内的MOOCs推广已经起步,但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在5 950篇文献中,有关精品课程的推广和应用只有3篇文献,浅显的谈及到MOOCs模式的构建应协调几个关系;个案研究《学习科学》的推广主要是指的早期的利用办培训班和讨论会的平面媒介推广形式,与MOOCs其实是不同概念。[8,9]其中秦丽娟的《国家精品课程推广与应用调查报告》中也指出了推广难的部分原因:获取障碍;半数以上学生不了解;仅被教学者作为参考资源。[10]
这三篇文章分别发表于2007年、2009年、2010年,互联网技术,人的学习理念日新月异,距离现在时间上已经比较久远,文章研究的推广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形式,2011年和2012年又是国外MOOCs推广高速发展的两年,但并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造成了现在研究上的空白和巨大差距。值得肯定的是在这些文章中也提出了校际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这是推广和应用MOOCs的前提。
因此,与国外相比,我们在MOOCs推广领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国外的探索尝试也为我们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汲取优点避免缺点,少走弯路更快更好的赶上。
3图书馆应致力于MOOCs推广
从MOOCs模式来讲:MOOCs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相比较传统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过去的网上学习资源多是几张简单的课程提纲的PPT,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网页视频打不开,视频播放不清晰不顺畅等情况。现在网速流量加快,摄影摄像播放器技术水准提高很多,技术条件上已经成熟。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的物质基础也逐渐大众化。精品课程平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注释翻译,动画,图示图片都充分应用,效果生动形象,吸引人。图书馆是个教辅机构,有建立各种数据库,一站式检索平台,提供二次三次文献的经验,应该帮助教育工作者把这些加以资源整理,以方便读者的平台方式提供应用,避免资源浪费,节省学习者选择的时间。
从图书馆本身来讲:在关于精品课程的研究方面仅有79篇文献(2012-10-15在中国期刊网中以主题“图书馆”和“精品课程”检索得出)。从文献的内容来看,图书馆在精品课程的研究上主要出发点还是图书馆如何为精品课程建设服务,落脚点也集中在课程的建设上,没有开展MOOCs推广的研究。但现阶段图书馆的研究也热衷于各种知识服务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各种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构想和建设,各学科领域精品课程导航资源库的建设之类的领域,可见分散的大量的精品课程,开放课程的资源也逐步在得到了整合的过程中,免费的共建共享资源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资源建设上整合完善后,下一阶段面临提上日程的肯定是面向读者如何进行MOOCs的推广的课题。
面对费尽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血创建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广泛利用,让人心疼的现实状况,近年聚集了研究生以上学历有其它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力量的图书馆也理应担负起改变这一现状的责任。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条件水准也有能力致力于MOOCs推广的工作;图书馆具有广泛的知识受众群体,这个群体对知识有渴求,对新鲜事物具有良好的接纳力和适应能力,推广运用更为方便;图书馆又有各地区,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基础存在,借鉴美国MOOCs推广模式,走校际合作的发展道路对其轻车熟路。因此,图书馆应该成为MOOCs推广的领头羊。
从学习者来讲:图书馆推广符合MOOCs时代特征。最近,“微薄时代,浅阅读盛行,我们如何深阅读”的话题引起了学者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它说明了一种现象:依赖网络学习的群体越来越大。网课族,网阅读成为一种常态的现象。它随时随地学习的便捷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MOOCs更推倒了大学的篱墙,免费共享全球名校资源,缩小了国家、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不出国门也能“留学”,也是推广终生教育、远程教育的最好方式。MOOCs是种优化的知识学习方式。但按照国内的教育制度,这种网络学习没有学分,不受重视,因而很难发展起来。图书馆应该致力于这种学习模式的推广,为国内教育与国际接轨发挥自己的功用。
总之,图书馆推广MOOCs模式无论对改变被边缘化的地位,扩展服务功能,还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对学习者接收知识都大有作用。图书馆也具备推广的条件和能力。
4建议
简而言之,今后图书馆可以率先主导MOOCs的推广。第一步,资源聚合,共建共享。众多数字图书馆联盟应该发挥效用,分工协作,根据所在地区搜集其地方各级精品课程,各个学校精品课程,然后汇总,分专业建立起数据库。笔者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图书馆就尝试建立了财务管理专业资源导航库(http:∥/jpkcdh/index.asp),版块有精品课程导航、教学参考书目、专业必读书目、本馆所有核心期刊目录、本馆所有电子资源、常用工具书、学术网站、文献采购建议、留言板、基本聚合了本专业所有的资源。第二步,发挥图书馆技术部门作用,进一步扩展网站功能,引入社交媒体工具,信息推送工具等,使学习者能在网站上边学习边互动交流。其实众多图书馆对维基,RSS推送等技术早已运用自如。最后,待到这种学习方式在资源整合上、技术上都成熟的时候,在课程最后增加考试测验功能,教育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承认学分,使MOOCs逐渐成为大众的主流的学习方式,使我国教育真正实现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精品课程网站.http:∥,2012-10-15.
[2]MOOC[DB/OL].http:∥/wiki/Massive_open_online_course,2012-10-15.
[3]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4]George Siemens.李萍译.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8):9-13.
[5]郭英剑.网络大学时代已经到来[N].科学时报,2012-08-29(B3).
[6]VOA.Education Report-Another Look at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2012-03-29.
[7]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11-07-01.
[8]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50-54.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南车大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2 学校基本情况
笔者单位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2003年被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确立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4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立为“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一所省部(铁道部)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学校。现有在校生2000余名,教职工250余名。经过前期的建设,笔者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开发了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积累了一定量的数字化资源。
另一方面,南车集团所属的南车大学也建在本校,即将建立新的办公大楼和培训大楼。这也对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学校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数字化环境建设实现了教学、德育、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对学校来说,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将促使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办出学校的时代特色;这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了我校师生的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
但是,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如校园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则和统一应用平台,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等等。这与我校今后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4 校园信息化建设可行性
4.1 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校内主要的管理系统及信息的处理都是由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目前笔者学校已经完成此系统的部分建设。但随着学校的发展,南车大学的建立对网络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笔者根据实际的情况做了如下的设想:校园网络要结合规划中的新校区独特的建筑,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要做的光纤通到所有楼层。尽量采用单模为主,这样可以满足今后建筑功能变化带来的系统迁徙的便利性。服务器等设备的选项要结合学校的需求适度超前。网络系统覆盖全校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以及师生生活区,满足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三个不同层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方面获得和处理。
4.2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1)数字图书馆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能够使各种数字资源得以充分的共享和高效地利用。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开放网上图书馆,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建立光盘查阅系统,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同时,针对专题栏目,分类建立专题数字资源库,并建立与数字化校园相统一的综合服务门户系统。在图书馆开放多媒体情报资料阅览室为师生提供多媒体资料环境。
需要建立与图书馆有很多专用系统,如参考咨询、馆际互借、学科导航等。图书馆综合服务门户除了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务特性外,还应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认证系统、一卡通系统等,与校园的其他系统集成。
(2)精品课程建设。2003年,教育部开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并同时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当年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51门,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各大高校相继启动了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主动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要积极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省市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同时应加强校级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目前笔者学校已经完成9部精品课程的制作,广大师生都可以通过学校网络进行查阅。
4.3 管理服务
(1)校园组织管理建设。学校正确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高水平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人员、财务以及外事管理等等,要对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各种决策。建立数字化的校园学习环境,积极推进组织管理方式、手段和机制的信息化改革,推进管理信息化,彻底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管理限制。为学校的教学提供更高效、更简洁的服务,为学校节省出更多的人力、物理、财力,让更少的人在更少的时间里干更多的事。
(2)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一卡通”以校园网为基础,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集身份识别、校务管理以及各项校园服务为一体的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一卡通”建设方案,在身份识别、校园服务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实现学院教学及学生管理信息数字化。
(3)无线网工程建设。建设校园无线上网工程。架设可移动的小型无线网络,方便办公楼、校园广场、报告厅及大型学术会议的网络应用。通过前期的建设,学校的领导办公区及南车大学的部分培训教室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连接,使用效果良好。
4.4 系统安全体系
数字化校园是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这就意味数字化校园应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Internet的自由、开放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从各个方面来保障。
数字化校园的安全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用户安全、应用程序和服务安全、数据安全等几个方面。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特别是笔者所在学校又是比较特殊,还要考虑企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好建设的规划,才能建设好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姜真杰.数字校园理念及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2:26-28
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传统教育机构、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线教育的最佳模式。精品开放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课程建设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注重提升交互性、主打碎片化学习、课程知识点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课程建设需要优秀的教学团体和足够的资金才能顺利建设完成,部分学校领导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建设,忽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而也导致师资和资金投入不足。
(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
许多精品开放课程申报时只有申报书,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网站和平台,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达不到课程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
随着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已经缺乏吸引力,过去长达40分钟以上的课堂视频已经显得冗长,学生更喜欢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或者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碎片化学习。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
部分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缺乏教师和学生参与和互动。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上只有教师上传资源,却没有学生利用资源,或者只有学生在学习平台提出问题,却没有教师解答问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传统教育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拥有一批内容质量较高、丰富多样、系统完整且充分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精品开放课程。该课程能满足凡具备会计基础及税法知识的高职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提升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训练等需要。
(一)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资源的创生、储存、传播和获取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网站或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前提是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课程平台是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载体。“财务会计实务”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开发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学习,能实现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在线互动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基于未来移动时代学习要求(个性化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学习)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习平台”。详见表1。
通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能实现泛载、移动、个性化的技能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能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财务会计实务”是学院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的重点课程,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与任职需求,在整合财务会计(院级精品课程)、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师资格的中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结合“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真账实训”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结合课程特点与需要主要建设如下资源:
1.基本资源建设。建设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资源类型上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2.拓展/创新资源建设。建设能反映会计基本技能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的反映当前“营改增”的真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连接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系统、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以及集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能够涵盖课程标准和会计职业所需各基本技能点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修订和上传一批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涵盖会计基本技能的真账资源。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高校精品_放课程的建设需要完备的保障措施。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及更新、信息收集,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拓展和师资建设都需要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高校需要制定系列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在精品开放课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教师及有关人员、应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减免和年度绩效考核上的加分鼓励、奖金分配支持奖励。对于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在晋升和聘岗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2.资金保障。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分为课程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和验收阶段。课程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课程平台服务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后期网站维护费用等。高校应设立精品开放课程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3.技术保障。为保障精品开放课程的正常运行,提高课程网站的浏览速度,可以购置专用网络教学服务器,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运行维护、网络服务器系统维护和网络课程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
四、“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特色
(一)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微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不可逾越的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在网络在线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具有科技含量高、课堂内容短小精湛特点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扫描课程二维码,即可登录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碎片化、移动性的微课学习。移动微课堂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库,从而逐渐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产、教、学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产、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根据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和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校企共建“德永信订单班”,共同制定会计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计划、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包括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实训、财务会计实务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拍摄企业会计实操微课,为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师资培训。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有特色,实用性好,访问量高
“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平台,课程网页特色鲜明,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有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大纲、实训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基本资源,还有企业会计案例、专业素材库、会计实操微课,会计实操模拟动画、会计考证历年真题与习题、网中网实训、最新的企业准则和财税资讯,以及专业网站链接等网络教学拓展和创新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在线阅读或者下载资料。此外,n程学习网站还设置了在线自测平台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在线自测提供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测平台及时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交流活动平台包括投票、话题和讨论模块,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课后互动交流平台。
五、结语
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先进的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理念作为前驱,专业的课程网站开发人员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打造成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师创造性教学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杨久红,王小增.互联网e时代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3]梁飞媛.关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8).
作者简介:
关键词:网络学历教育 解决对策 推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学历教育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网络教育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存在矛盾
网络教育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与高校的办学能力不相适应,对网络教育的培养质量会有一定影响。针对这个问题,要严格按照试点高校及所设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学、学习支持服务和管理能力确定招生规模,突出办学特色与优势,做好品牌效应,确保培养质量。
1.2合作办学单位与试点高校的办学思想有差距
网络教育必须依靠下设的校外学习中心来管理,有相当一部分学习中心以办学的经济效益作为合作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方面还与高校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此,要注重办学思想的统一。慎重进行校外学习中心的遴选,统一已有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思想。把办学思想统一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支持服务、提升办学声誉的轨道上来,指导校外学习中心规范办学、从严治教,通过真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1.3学生入门教育的导学服务有待加强
很多校外学习中心同时与多所高校进行合作,管理人员承担着多个高校的管理工作,且各高校的管理办法又存在着差别,所以对政策的把握不够清晰,在管理平台的使用上不够熟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员的学习支持服务。加强学习中心的管理与业务培训工作。每学期初须对学习中心开展的导学教育环节工作进行督导与检查。加强学员的学习指导和学校政策文件的宣传工作,学习中心必须集中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掌握网上学习的操作要领和学校的相关政策文件。
1.4网络教育学员学习动机不端正,对学校的归属感相对较差
许多学生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目标不清晰、动机不端正,缺乏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因此,首先,要加强引导和规范网络教育宣传工作,从国家政策上规范网络教育教学的办学模式、招生模式等,提高社会认可度;其次,要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要让学生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转变学习观念。其三,大力开发和建设优质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断加大教学软硬件的投入,开发和建设具有网络教育特点的优质课程资源。其四,要加大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工作,增强网络教学的交互性、趣味性和情景化,改革教学模式以更适应成人学习特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其五,要多方引导、全程服务。各级管理人员要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出发,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还要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主动的支持服务。其六,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大讲堂”和“学子校园行”等学生活动,加强校友工作,增强学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2 推动网络学历教育发展的主要思路
2.1突出试点高校的特色,科学调整网络教育专业结构
试点高校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明确网络教育发展定位,从而确定明晰的专业结构调整方向。网络教育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首先要考虑专业的适用,着重建设和发展那些贴近于市场需求、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满足求学者的需求的专业。其次要考虑专业的特色,热门专业数量有限,试点高校要优先发展自身的强势学科,凭借雄厚的师资条件和硬件设施,打造品牌专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其三要考虑专业的创新,与其在已有的热门专业中打拼,不如深入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中去,调研他们的人才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相应专业,创办“订单式”专业,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专门人才。
2.2推动继续教育的融合和转型发展
发挥试点高校的优势和专业特色,在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领域,与有关行业系统进行合作,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全社会成员进行学历教育和开展各种培训,适应“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需求。通过深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广大求学者提供方便、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进MOOC和微课建设,建立完善的支持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课程体系,对函授、业余学生提供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和教学及管理服务,完成网络教育、函授、业余(夜大学)、培训等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的整合。
2.3规范管理,确保办学质量
树立质量意识,强化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服务,明确质量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发挥高校优势,邀请更多名师学者教授参与网络教学活动。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建设投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在招生入学中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要严格校外合作办学机构、学习服务机构审批、检查和监管。
2.4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平台
加强演播室建设和移动学习终端的开发和建设,建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相结合的多样化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课程为单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习指导、资源传送、技术服务和情感支持等在内的多样化、全方位支持服务。建立学生个性化学习电子档案,以课程作业、学习记录、平时考核等过程性评价为主,逐步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全面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设计划项目,着力于校企合作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个人创业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同类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职 电子商务专业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研究实践
0 引言
陕西银行学校被确定为2010年度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是陕西银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中“411”工程的重点建设专业。为示范建设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速度建设,保证建设项目有组织实施、规范化运行提供可靠有力的保证。该专业借助陕西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力量,大力引进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杨凌都市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和规模,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了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能更加科学、紧密地贴近市场及企业用人需求,本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探索进行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其目的是将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建成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特色专业,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现代服务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重点课程、校企共同开发特色教材、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从而为学校示范性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打造陕西银行学校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与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人才培养
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银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深度紧密合作的企业之一(以下简称“铭创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旗下设有两大事业部和一个技术研究中心,其一为“向日葵”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事业部,致力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与运营;其二为“蒲公英”电子商务教育事业部,致力于企业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提供;其三为“鲁冰花”电子商务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创新与应用。
自2006年下旬,陕西银行学校教务处积极与铭创公司紧密接触,2007年下旬,双方就共同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6月双方签订“联合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订单班。2008年6月成为“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2009年3月双方共同努力将铭创公司旗下的“鲁冰花”电子商务技术研究中心引入银行学校。
在合作办学中如何解决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双方所面临的最大障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经过校企双方多次深入研讨,最终定位为“为中小企业培养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从事网站推广及网络营销和网络贸易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考评标准”。同时,确定了“校企深度融
合、良性互动的“铭创模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
该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共建、项目实战、平台共享、订单培养等深层次内容。在与西北地区最大的电子商务运营及人才输送企业――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务人才培养输送战略合作协议后,实施联手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通过该企业“蒲公英”项目实战平台的强化培训,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能深切融入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为目的,最后利用“企业通”人才输送平台,使学生直接进入社会企业就业。宽平台、多方向地为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1 校企深度融合
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企业IT技术及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服务商,拥有一支高技能的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研发、运营管理队伍,主持开发的技术项目达3500多项,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并与中科院网络中心、阿里巴巴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旗下“蒲公英”和“企业通”两大电子商务平台为西北地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公司在人力资源储备方面急待增强,以此为契机双方在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平台共享、人才订单培养、学生顶岗(就业)实习等多方面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度融合使得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1.1.2 项目实战
嵌入“蒲公英”企业实战项目体系,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战操作,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共同研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应用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氛围;深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科学评价监控人才质量体系。
1.1.3 平台共享
共享“企业通”商务平台资源环境,建立起校内教学平台、校外实训平台、顶岗实习(就业)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带薪顶岗实习,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一线岗位,显著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
1.1.4 订单培养
以“铭创订单班”人才培养为带动效应,深层挖掘铭创客户资源,动态分析企业人才需求,联手行业顶级企业、公司,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方向,延伸校企合作新领域、促进专业长远发展。
自2010起,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按照“三共建、六融合”的建设指导思想,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探索专业与企业共建的新模式。同时积极推动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共建机制,促使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部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联合招生、共同开发专用课程、共同编撰实训教材、共同委派教学团队、共同策划生产性实习安排,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效能;通过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双方共同签订“联合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订单班进行联合培养,努力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为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
1.2 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人才培养
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旗下品牌印象西安的建设发展,是一家以经营陕西特色产业为主的资源整合运营商,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输出陕西优质资源,并对陕西传统产业模式进行再造和创新,从而实现传统产业链的升级。
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尝试,以电子商务职业岗位架构图(图2所示)为组织机构探索“印象西安()――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其具体运营方式可以概括为:实行项目总监负责制,以项目总监、运营助理、行政助理为核心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由9大部门,43个岗位组成,在项目具体运营过程中,参与的学生是按照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流程来进行的,所开展的工作包括:市场调研、销售定位、客户分析、采购谈判、库房管理、市场的线上及线下推广、商品线上及线下销售、物流配送、客户跟踪及维护、财务核算等具体工作任务。其中,以“打包员、配送员、技术部主管、摄影专员和美工专员”等五个职业岗位为基础,基于各岗位工作要求和业务流程,尝试“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师傅带徒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充分利用“印象西安()――陕西・特色产业贸易平台”开展“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形成《印象西安()――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
如何创新?如何打造品牌特色?如何进一步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专业建设团队秉承“专业是龙头,课程是核心”的建设思想,同时积极转变职业教育观念,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强化综合素质,狠抓技能积极推动教学工作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细化方法措施,努力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早在2008年初,陕西银行学校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形成电子商务岗位及工作认为分析结构图(如表1所示)。2011年双方再次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调研。根据“电子商务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从而构造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如图3所示)。
据此,就《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老师和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商,从电子商务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首先,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规格;其次,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就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选择(编写)、授课计划(以2课时为一个单元,即课程整体设计)以及课程单元设计(2课时教案)和PPT课件等方面着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课程包),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实现上述“三个模式”的建立。
经过近两年的合作建设与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商务运作流程分析》、《网络营销与网站推广》等多门精品课程,包括教材、电子教案、PPT、实训项目指导、虚拟演示、在线答疑、试题库、精品课程网站等,并依托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对外开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共享。
3 实现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实践
2009年3月陕西银行学校联合西安铭创公司、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课程共建合作协议》,且只用了十天时间创建了全国惟一一所中职示范性“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如图4所示)。同时,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件所提出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精神。特设立了“淘宝创业基金(20000元)”,以实现学生的创业实践。
创业实训基地实施的方案为:即学生进入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后,第一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岗位轮换的方式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学生的岗位以“打包员、配送员、技术部主管、摄影专员和美工专员”等五个职业岗为主,指导教师以企业员工为主。主要采取“小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第二阶段学生组队独立运作电子商务项目,项目流程主要包括:①市场调研分析、客户群定位分析、客户需求分析;②产品定位、货源渠道选择建立、商品采购;③商品编排货号、检品入库、入库登记;④商品图片拍摄、商品简介说明、商品预定价格、商品相关资料整理;⑤商品上传、商城设计美化、相关后台程序辅助;⑥线上市场推广计划制定(网络营销);⑦线下市场推广计划制定(直销);⑧跳蚤市场(线下C2C)运营方案制定;⑨淘宝网拍卖会(线下拍卖)实施方案制定等。
同时,为了学生便于方便应用,特将部分工作内容以“流程”的方式确定下来,以便学生操作的标准化。涉及相关拍摄部分的图片、制作部分的视频等资料上传校园网,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创建陕西银行学校教育创新模式――“三个模式、一个体系;三个能力、一个目标”,即,“三个模式: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一个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三个能力:造就符合行业所需专业化人才――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一个目标:实现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实践”,以此着力点打造陕西银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钟子建.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
[2]王敏晰,王新庄,李志刚.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1(09).
[3]徐爱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18-002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作为一所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有何联系与区别?”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交集”,这个交集中的元素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征,也有高职教育的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同时也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既不能因为培养本科层次人才就沿袭普通本科的教育模式,办成学科型、研究型的本科;也不能因为突出应用而削弱基础理论的教学,办成高职教育。应用型工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精简本科的理论教学内容,突出高职的工程特色,培养既有基本的理论素养,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我院所招收的本科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点,应摆脱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及客观环境的约束,积极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我们率先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2 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1]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生成与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制造中有关图形处理的能力,为后续的课
程学习及毕业设计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由于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很高,仅仅是依据教材对原理算法的描述,很难抽象出实际的处理过程。同时,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对数学理论和编程能力的要求很高,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畏难心理,更谈不上对算法的深刻理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教材在对算法的描述中,通常只给出基本算法步骤,缺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目前现状,必须得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开发出针对每个原理的算法,开发出可视化的教学案例。同时改革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编写适合应用型工科院校的案例化教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资源紧密结合,打造全新的教学体系。
3 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及学习效果,从课程的目标出发,为学生搭建可视化课程的整体构架,按照情景教学的方法,把握课程的教学要求,总结并提出了教学过程中“教材建设系列化、理论教学目标化,教学过程案例化,实践资源数字化”的教学理念,精心打造“省级精品课程+系列化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平台。
3.1 教材建设系列化
目前课题组主持两门省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将计算机图形学的编程工具选用为Visual C++,充分利用了“C++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从2006年开始,课题组使用Visual C++的MFC框架,已经开发了近200个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源程序。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编写了《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计算机图形学实践教程(Visual C++版)》和《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习题解答与编程实践》、《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教程(Visual C++版)》等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从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习题训练、课程设计等角度全方位地解答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我们以《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
作为主教材,以生成真实感光照模型为主线,重点讲解直线的扫描转换、有效边表填充、三维变换和投影、动态消隐、真实感光照等原理内容。《计算机图形学实践教程(Visual C++版)》给出了与主教材讲解的原理相对应的所有源程序,可作为课堂教学的验证性案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习题解答与编程实践》针对主讲教材中的课后编程习题给出了实现的源程序,同时给出了拓展技能要求的可执行程序。《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教程(Visual C++版)》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类的形式对算法进行封装,创建了三维光照场景,所建立的开发平台可直接应用于科研项目的开发。计算机图形学系列教材由于提供了众多的源程序代码,应用特色明显,教学效果良好,目前已被国内上海大学等近50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选为主讲教材。
3.2 教学内容目标化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众多、算法复杂。教学内容系统化,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排序,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来排序。以真实感光照模型为主线,课题组精选直线的扫描转换、有效边表填充、三维变换和投影、建模与消隐、真实感光照等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沿着教学主线学习后能够掌握开发一个图形平台的具体步骤和必要的方法,可以动态为场景中的物体添加光源、指定材质、设置纹理,渲染出精美的三维图形。沿着这条教学主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熟练胜任高级图形的开发任务,而且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也有较深的理解。不在这条主线上的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可以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根据任务的需要来单独学习。
3.3 教学过程案例化
从2006年开始,课题组开始尝试将微软的Visual C++ 6.0引入到计算机图形学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在计算机图形学教学过程中,以真实案例为引导,开展可视化教学的改革,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见即所得”优秀案例,既可以充分领会到算法的精髓[2],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教学采用案例
演示原理讲解算法实现实践拓展4个步骤,即从可视化的案例中,抽象出图形学基本原理,对照程序理解算法,再结合工程中的项目要求,对学生提出课后训练目标。
3.4 实践资源数字化
计算机图形学实践教学过程划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实践环节,渐进地强化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其中,验证性实验是与主教材中所讲授的原理一一对应的教学实验,共开发43个源程序;“综合性实验”是在每一个实验项目点,综合应用前面已经学到的相关原理编写的实验项目,共开发18个源程序;创新性实验是将所学原理的运用到工程项目中抽象出具有创新点的实验项目,共开发18个源程序。教师在实践环节中以“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实践教学,知识的难度系数逐级递增,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步增强。目前,课题组开发的所有教学资源,已经上传到计算机图形学精品课程网站,供师生免费下载,扩大了省级精品课程的受益面。
4 教学效果
2007年,2005级的一名同学的“龙城虚拟现实
股份有限公司”获山西省第三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于2009年,申报全国大学生科学创业项目“中国大洲虚拟现实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院唯一获得项目支持孵化的项目。
5 结语
根据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提出了“应用型工科院校计算机图形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课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题组所在的计算机工程系于2009年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第十届“育人杯”先进单位的称号,课题项目于2010年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笔者对教改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深化图形图像处理方向的系列课程建设。目前,课题组申报的“图形图像处理系列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与平台的建设”已经被列为山西省“十二五”重点教改项目,下一步的工作将是按照专业特色方向的要求,对“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游戏开发基础”等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整体建设,打造面向游戏开发方向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与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孔令德.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5.
[2] 唐世纲. 论案例教学的实施及功用[J]. 教学管理,2005(2):4-7.
The Reform of Graphics Teaching Mode in Applied Engineering Colleges
KONG Lingde, LIU Jingang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08, China)
关键词 冲孔 护壁堵漏 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Punching and Wall Plugging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
CHEN Qiang, DING Haiying
(Department of Geology Engineering, Shaanxi Energy Institut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Punching and Wall plugging"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forms for course desig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to meet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learners. Student's job skill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 of new curriculum will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punching; wall plugging;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0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作为钻探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传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手段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需对该课程以钻探施工中冲洗液配制、性能测试和调整为核心技能,基于钻探施工工作过程进行模块化重组课程。通过课程重组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双中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学练并重。
1 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现状分析
1.1 学生状况分析
目前,钻探技术专业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普遍存在有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缺少兴趣;缺少先进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差,对于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未能充分理解吸收,学习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1.2 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的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教学,教师往往以直接行为的教学模式进行。采用一节课完全由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普遍落后,无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无法做到有效结合,直接导致学生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无法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配置冲洗液和调整冲洗液性能。
2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开发与设计
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科学合理的开发,应以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为课程设置首选因素。结合目前学生的现有技能能力和有待通过课程开发达到的提升能力,将本课程学生学习能力和评价指标设计如图1所示。根据课程不同模块化的开发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呈直线上升趋势,由传统的功能性能力演变为过程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的转化。强化课程对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图1 冲孔与护壁堵漏课程学生能力与评价指标
2.1 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建设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现场配置、测定冲洗液相关性能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条件作出正确判断并调整冲洗液配方,掌握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特点设计冲洗液典型使用配方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改变传统的章节编排模式,以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线实施模块化编排。在各模块化中应分别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各促成目标,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技能和扩展技能应明确编排,以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2.2 制定课程大纲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重组教学内容。特别要根据本课程特色,寻求“工学结合”的切入点,以钻探施工真实案例作为课程设计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整个课程的顺序和内容。
2.3 创新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由各独立模块组成,在每个模块中分别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存在有必然联系的单元环节。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通过模块式开发教学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行动学习能力和互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势能,使学生充分得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模块1中单元1处理剂认识为例,教学设计见表1。
2.4 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改变传统以最终学习结果为主、单一的教师评价、只考核学生学习个体的考核方式。重点形成过程性考核,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重,兼顾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及团队协作意识锻炼的综合性考核机制。其中考核点及所占权重如下:专业知识考核占0.3,专业技能考核占0.3,方法能力考核占0.15,职业素质考核占0.15,团队精神考核占0.1。
3 总结
冲孔与护壁堵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钻探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专业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课改项目。但本课程建设仍存在有如下问题尚待解决:(1)通过不断实践该课程教学,模块化设计可进一步进行优化,使其体系更科学合理。(2)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关注专业学生间的明显差别和相互存在的必然联系,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势能,在培养学生共性化的基本能力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能力。(3)教学设计中工学结合的案例应切实做到与钻探生产紧密结合,掌握企业单位的主流技术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盛明婷,戴心来,王朋娇.精品资源共享课可持续发展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