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的课程, 除了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以外,更肩负着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们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们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督导者和鼓励者;教学内容应该从以语言点的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思辨能力, 交际能力和学习技能的培养为中心。
一、 什么是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英语阅读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由英文critical thinking翻译而来的,也可将其译作"评判性思维"。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思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
Wallace认为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英语阅读能力就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 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 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 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 同时, 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 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 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1]。刘思远把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 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 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2]。
二、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著名的国外学者 Pasch & Norsworthy 提出,应该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语言课堂教学,并将其表征归纳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多提出开放式的,即可能有多种答案或不同意见的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才能回答问题;多设计一些分类和归纳型的练习活动[3]。
2.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孔令翠认为, "批判性思维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 没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没有批判性思维"[4]。如果学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进行示范。以《体验英语》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Why Digital Culture Is Good for You? 为例,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予以解决: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予以说明?这篇文章中哪些是事实?那些是作者的观点?反映了什么人的立场? 有无偏见?此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XX句暗含了什么意思?学生在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建构了文本的组织结构;归纳出了作者的观点;确定了作者的目的和态度;而且理解了文中个别语句的深层涵义。也就是说摈弃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并回答问题的方式建构知识。
2.2 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重点在于分析,质疑和评价。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只停留或满足于低级层次的篇章理解上,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审视和质疑。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英语阅读的内容讨论相关的话题,通过让学生思考某一现象或说出对某一问题赞成与反对的理由从而培养辨证地看待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仍以课文Why Digital Culture Is Good for You? 为例。文中历数了网络交际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而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从其他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例如:Do you think cyberspace poses dangers to us? Why or why not? Please give your reasons. Do you think that only the people who are incredible in real life will disguise their identities on the net? Should we reveal our identities when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Why?
2.3 进行分类和归纳型的练习活动
进行上述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发表各组观点。在各小组依次发言时,要求学生们捕捉每组的关键信息并予以记录。然后归纳出对所讨论问题称述的所有观点和理由,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除了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发言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亦有助于分类和归纳活动的开展。以文中提到的此课文为例,由教师给正反方分别指定一位负责人负责本小组的辩论前的准备工作。例如,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搜集与"网络"话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对已查阅的资料认真阅读、识别、分析、归纳和筛选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立论,之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赛,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进行点评。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且对网络这一主题有了深层次和全面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以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修正和创新性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全面辨证的考虑问题,正确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Wallace. Critical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M]. Palgrave: Macmillan, 2003.43
[2]刘思远. 英语阅读教学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 2010, (7):34
关键词:英语;演讲与辩论;判断性思维;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英语学科在我国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高考等成绩,并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显著提升,灵活应用英语更是进入外企或大型企业的一块“敲门砖”。但不难发现,我国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知识面窄、分析能力差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对学生缺乏系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实力。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展开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将其明确定义,外国学者大致认为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个体对事物的思索过程;二是个体对相关事物的判断能力。而我国学者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某种过程,并且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知识累积、个人思维能力等。就目前来看,虽然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提升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英语演讲与辩论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1.从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心理方面着手
在学生进行演讲或辩论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对该题目或观点产生质疑,如此才能使学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当前的演讲题目是“禁烟火令的实施是否合理”,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分析,并让学生将自己所想到的几种理由明确地讲出来,或是合理或是不合理,毕竟既合理又不合理的这种方式不适合出现在演讲中。而当学生选择合理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指导,使学生找出不合理的理由,如此则是对该选择提出了质疑,反复将合理与不合理进行对比和分析,才能最终确定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在辩论环节提出质疑观点也非常重要,在对方提出相应观点后应立即对其提出质疑,并针对质疑方面的内容展开思考并进行有力的反驳,经过反复实践一定可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从培养洞察力方面着手
洞察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演讲或是在辩论中,都能发挥直观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量的累积;二是分析能力。拥有极强的洞察力可以使选手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比其他选手获得更多的内容,这主要是由于选手自身知识的累积使其可以透过题目联想到更多内容,而强有力的分析能力也可以使其通过题目的描述,想到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意义。在进行辩论时洞察力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优势,如对方提出某个观点,该选手则可以利用自身洞察力的优势将对方观点进行全面剖析,再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对其进行有力的反驳,甚至可以提出很多令对手无法辩驳的观点。因此,教师今后也应将重点放在培养洞察力方面,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累积,并利用课余时间或班会时间积极组织各种辩论或演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既能丰富课间生活,又能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3.从培养逻辑能力方面着手
在演讲或者辩论的过程中,质疑力和洞察力无论多强大都离不开逻辑能力的支撑,只有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选手所掌握的知识和观点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并将自己观点的弊端很好地隐藏起来,因此,逻辑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逻辑能力培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向学生介绍有关逻辑能力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内容;二,根据逻辑能力培养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三,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四,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合理运用到英语演讲和辩论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通过演讲和辩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提升,也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洞察力、逻辑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目前,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不够重视这一手段,在今后的英语教育中可以多多开展辩论赛和演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无论对学生升学,还是今后参加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志伟.公共英语演讲之逻辑特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及效用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6):111-112.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8-52-3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by Using Critical Thinking
Gu Peipei Li Zhiguo
(North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reis an urgent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strategic targe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reative thinking is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criticalthinking is the key factor of creative think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critical thinking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论对大学生的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1]。
1 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1.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即批判地思考。国内外关于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界定很多,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2]。这种把批判性思维当作一种技能、一种能力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我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也有自己的理解。南京师大的罗清旭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它包括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反映个体的批判性精神,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体的批判性能力。刘叶涛博士认为批判性思维不仅指一套可由逻辑或其他类似课程提供的具体思维技能和方法,更指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甚至一种人生态度[3]。目前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仍未统一。
1.2 批判性思维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
1.2.1 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时候,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对接收的信息的正确性仔细求证、认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形成解决问题的心理自觉性。对于批判性思维者来说,每一次思考都是一种探索,每一次探索都会产生新思考,在这种“思”与“知”的循环模式下,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一点点提高,并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创新精神。
1.2.2 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
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搭建起来的知识系统。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提供可能。
1.2.3 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完善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是存在缺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思维是没有逻辑性的,尤其对于个性十足、年轻气盛的90代大学生,思维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和偏见,这不利于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和决断。批判性思维则帮助学生建立一套严密的突破思维定式、突破情感约束的思维体系,使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理智、成熟,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完善。
1.2.4 批判性思维利于大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
批判性思维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灵活,推理技能更加娴熟,获取信息更加精准,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精炼,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效率都大大得到提高,这些能力的强化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
2 当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我们在郑州市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情况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思维不成体系,易受干扰
问卷调查中只有23%的同学可以保持独立思考,不受别人影响,其中70%的同学进行思考时会受到别人影响,7%的同学受别人影响很大;当遇到问题时,40%的同学会选择自己解决,58%的同学会选择向其他人寻求解决方法,2%的同学则选择完全依赖他人帮忙解决问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的思维不自信、不坚毅、不独立,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因而很少有创新发现。
2.2 思维简单,存在惰性
在调查的500名大学生中,没有一名大学生表示对平时接触到的言论和信息会完全不加质疑的全盘接受,其中51%的同学表示会保持理性的怀疑,49%的同学偶尔会产生怀疑;另外,高达52%的同学从不在课堂上提问老师问题,42%的同学偶尔会在课堂上提问老师问题,只有6%的同学才会经常向老师提问问题。这个结果说明多数大学生很少主动思考,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往往不假思索的接受,学习较被动,思维多呈现惰性、依赖性,因而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往往不会有任何创新举动。
2.3 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很常见、基础的思考方式,在我们日常的思考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无意的运用到这种思考技能。但问卷中却有64%的同学认为自己不了解批判性思维,35%的同学觉得自己只是稍微了解,仅有1%的同学自信自己对批判性思维是足够了解的。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人的思维都是没有意识的,大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自己的思维,或者可以这样说,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足够的重视,思维较混乱,常常没有逻辑性。
2.4 思维不成熟,缺乏行动力
问卷中88%的同学认为学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性非常大,这说明多数大学生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然而与之矛盾的是82%的同学承认自己极少参加学校方面的创新活动或做过一些创新方面的事。这种矛盾呈现的事实是很多大学生的“知”与“行”是不一致的,而这种“知行不一”的行为方式导致批判性思维只能是一种狭隘的理论基础而不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技能,因此也就丧失了它原本具有的价值。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
劳动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经济强劲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新一代社会劳动力的批判性思维。[4]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十分堪忧,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迫在眉睫。基于此次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展现的批判性思维缺失的特征,我们提出了培养及训练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议:
3.1 开设专门课程,增加实践机会
批判性思维课程并非是简单的讲授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结构与技能的一般知识普及性课程,而是让大学生系统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掌握深层次的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综合性课程。[5]这种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更直接、有效,但是需要有专门教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以及额外教育资源的支持,而且有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因此各高校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一套全面、合理的方案。另外,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际的操作演练中,学生们才能切实体会批判性思维课程中的理论和技能,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训练和提高。
3.2 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有些大学教师上课可以完全不看课本,让人神奇称赞的是讲课的内容居然和书本上一模一样,然而这种高超的记忆能力恰恰显示了部分大学老师们的教学知识体系的陈旧。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深层结构,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敢提出疑问。另外,教师应积极主动了解、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用自己的理解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的示范教学,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更加深刻、成熟。
3.3 制定培养计划,重塑思维模式
保罗认为大多数人的思维是潜意识的,而要想在没有意识到自身思维情况下改变思维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用笔记录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大脑的思维活动,认真推敲、分析,找出思维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思考,主动发问,每天看一些具有批判性问题的材料来锤炼自己的思维或者看一些优秀的悬疑片来提高自己的推理技能。另外,市场上有很多有关培养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材,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上面提供的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案。然而即使有指导方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长期对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也不会形成一种深刻、成熟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技能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3.4 提升思维技能,发展人格特征
知识是一切行动力的基础,只有当我们具有相当成熟的专业知识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才会显得更加专业、更加成熟。如果仅凭着常识进行判断、思考,我们的思维很容易陷入瓶颈,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也会因为知识的局限性而被搁置。因此主动学习相邻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思维技能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然而,思维技能并不是全部,必须辅之以必要的人格特征,即发现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从普遍认同为定论、真理、不可更改的事实中找出不合理因素的勇气和胆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及无差别待人待己的客观精神。没有了人格特征的外显作用,就像没有主机的电脑显示器,所有的批判性思维技能都只是虚有其表而已。
参考文献:
[1] 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3.
[2] 张艳宁.国内批判性思维研究简评[J].新西部,2011(9).
[3] 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用交际能力,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笔者在多年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脸茫然,无从思考,无从回答。 换言之,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欠缺。一方面,这些学生的英语底子薄弱,难以驾驭所学内容,这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心,盲目地相信教师的权威作用,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这些学生依赖心强,缺乏疑问和反驳意识,不能联系自己的学业实际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近几年来,有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性地亟待提高。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审视,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业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也意义深远。
首先,批判性思维重在“废”,而创新精神重在“立”,有批判才有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激励学生废弃传统思想和思维模式,鼓起标新立异的勇气,以大胆怀疑的精神评判传统或权威的知识见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地探求和揭示,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再者,现代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以缜密的逻辑、思辨的方式迅速获取自我发展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践和探究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精华,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为批判性思维创造自由和谐的交际环境。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的批判性思维者,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帮助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努力尝试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起师生间融洽的沟通关系,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出轻松自由、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会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质疑创新的氛围。就教学环境而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首选。教师要科学地设计和策划各教学环节及其活动,将传统教学活动中“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开放式学习方式,以灵活变通的思维型教学方式代替机械枯燥的记忆型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和帮助学生面向各种见解,大胆地自我表达,不做干预者,只做意见交换的参与者和帮助者,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其形成一个自由批判和自我表达的交际环境,从而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
再次,改进教学设计,鼓励深层思考,扩展批判性思维的使用空间。丰富多样的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思考,扩展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空间。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意见沟通来深度研讨,以逐步养成批判性辨思习惯。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批判性思维的使用空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最后,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回馈反思,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做及时的评价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总结并帮助学生评价和反思各自的观点,得出大家认可的结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设想、新思路、新主张,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褒奖,形成和谐、平等、人文的评价氛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习惯。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学生之间互评,也可以是家长评价等。通过评价,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表现回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反思,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价,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可谓中说纷纭,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将批判性思维中的“反思”定义为: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种知识形式,从其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国内学者刘儒德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刘儒德,2000)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方式既要思考,又要批评否定,即扬长避短。要做到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就需要有较强的信息深层次的处理能力,包括分析,辨识、评价,进而开展合理的、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英语阅读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阅读理解相近于传统的阅读理解,只需理解字面意义即可;深层理解要求能够正确地推断出字里行间的引申意义,也就需要深度阅读;评价性理解要求读者阅读之后开展思考,针对阅读内容产生自己的评价观点。当前较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尚不能对阅读内容做出分析和评价。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对阅读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寻找答案,进行推理。综上所述,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批判性阅读是紧密联系的。
2 翻译专业英语多文体阅读教学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博闻强识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翻译学科的建设是由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三大支柱共同组成。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是选取一定的翻译标准对译作进行分析,评价优劣的判断过程。开展翻译批评需要批评者具有准确的、客观的评价体系及思想,因而离不开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当是翻译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英语多文体阅读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思考的锻炼机会,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强调语言积累的阅读模式和答题的阅读目的,引导学生采用新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多文体阅读课程开设于翻译专业二年级,针对翻译专业的特点,强调深层次、广范围的阅读和思考,拒绝传统的快餐式阅读,倡导批判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思维敏捷、博闻强识,才能在实践中做到灵活表达,增强翻译应变能力。该课程选取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经典阅读篇章,包括文学类和非文学性的文本,选材广泛,思想性强。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文体特点分析和译文赏析,以读为主,旨在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学生的分析与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
3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多文体阅读中的培养策略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和安全的课堂气氛”。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极大地缺乏发言的主动性,经常站起来低头不语。这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交流环境,使学生能够放松地自由发言,不考虑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发言和提问的焦点有所差异,教师应当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质疑,互相学习进步。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主动提问和质疑便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大家自己发现信息,交换观点,进行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学贵质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都会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课堂有序进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阅读材料,通过初步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查阅生词,完成表层理解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搜集背景知识,调动头脑的认知信息。阅读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将文章置身于写作背景当中,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风格,提出疑问并思考,对文本的结构和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有条理地罗列出文本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手段,清晰地再现文本结构;其次,开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认真反思各自观点并用事实加以证明;引导学生展开友好辩论,互相反驳,在论证的过程中深化的对论题的思考和理解。课后,补充相关阅读,学生可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进而产生思考,评价优劣,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最后,开展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应体现多向度,嵌入式,重过程、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的特点(钟志贤,2007:223)。评价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方式不仅要多样化更应当兼容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读书报告、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其中读书报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想法,议论言之有理即可成立,评价标准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主;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及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又相互牵制,相互影响,较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期末考试是量化学习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具有客观性,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所学阅读策略。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体现学生批判性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49
Review on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
JI Ying, YANG Wenyan, XUE Ruixuan
(Yunnan University,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ountry gradually being taken seriously, but the way the system compared to our culture there is a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rmed.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l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finally made review and summary.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全美上千所高校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仅如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已纳入美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等教育的各阶段,成为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①在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开设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许多人对批判性思维还不够了解,甚至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比如将批判与批评等同起来,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别人的批评,是一种负面的、不好的做法。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许多学者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特征、过程、原则或者方法等方已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定义。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②46位批判性思维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一个“专家共识声明”报告中定义了批判性思维: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斯有目的的、有规则的判断过程,这个判断过程产生了对证据、观念、方法、标准或者语境的注解、分析、评价、推理和解释。③“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J. Dewey)认为批判性思维即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是指“根据支持它或它将倾向的某个结论的理由对信仰或知识的假定形式所进行的持之以恒的、细心的、积极的思考”。④
虽然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我国尚未形成体系,但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无论在考试中还是日常生活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无处不在。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中的“分析写作”部分就是检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试题。GRE考试委员会的关于如何考试的正式说明书指出“考试的分析写作部分测验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写作的技巧。它评估你清楚表述和支持复杂观念、分析论证和保持一致的讨论的能力。”⑤在香港,通识课程中给出多方观点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时事热点来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大陆,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考查了考生逻辑思维中的理解、比较、演绎、综合等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了考生能否推断语句的隐含信息,能否排除干扰因素准确地筛选信息、确定主旨。
日常学习中,我们也需要批判性思维帮助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观察能力,抓住主干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提升分析综合的能力,对观点进行有力的说服,使得思考和行动更加精确。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快速鉴别信息的真伪优劣不仅是每个学习者所必备的技能,而且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支持对信息的处理和决策,在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
由此可见,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紧迫且艰巨的,而对批判性思维训练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拟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培养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文献研究
2.1 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逐步重视了批判性思维,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批判性思维的文献,国内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批判性思维理论和培养模式的探讨方面,而培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教学模式,通过日常的案例来教授批判性思维;另一类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策略、态度等融入学科课程中。还有一种理想的模式是将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在学生的专业领域和领域之外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占了批判性思维研究整体大约一半的数量。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基于某一门具体学科课程,停留在理论的探究方面,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性,提出的培养策略都是从融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等理论性的方法。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测评”,只搜索到了几十篇文献,而大部分文献是针对学生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中批判性思维的测量,比如化学、英语、生物等课程。夏素华等人在国外的评价量表基础上,自编了针对护理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测评问卷。该问卷将批判性思维分为从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态度和专业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别进行测量;罗清旭提出一种以模糊综合评判为基础的批判性思维测评新技术,把测评任务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并逐条细化罗列出批判性思维模糊综合评判的60项测量指标。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师”,大部分研究是在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站在学生和教学的立场上对教师角色提出要求。粟莉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中指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而不是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如果要在课堂上培养批判性思维,就需要系统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数量只有一百篇左右,可见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没有具体深入到教学设计的层面上。钟志贤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够通过培养和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此为目标,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任务为前提,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通过高阶学习和知识建构来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⑥并指出知识建构是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⑦钟志贤还从隐喻、定义、类型、构成要素、理论框架几个方面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框架性指导,指出学习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阶能力发展,要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来实现。⑧张杨和张立彬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教学分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梳理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陈卫国指出批判性思维和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结合: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与某种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与网络教学结合。通过一个具体的话题,教师适时提出支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根据陈卫国的研究,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网络”,MiniQuest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设计的微型在线教学模块,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从而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⑨陈绍东提出将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这两种不可或缺的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讨了Webquest、Miniquest、Big6三种有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张晶和刘海燕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对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⑩钟志贤指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途径的培养方式,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王海燕等人提出QICT模型,该模型基于异步在线交流系统,将批判性思维活动过程中的诸要素构成螺旋型结构,学习者在模型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得出结论再深入思考再得出新结论,这样反复对思维进行训练,最终将训练过程内化形成思维习惯。
3 反思与总结
3.1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模式模型较少
国内对于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但是如何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的还很少,像Miniquest模式、QICT模型还不成熟,没有经过实际教学效果的检验。
3.2 对批判性思维缺乏有效的测评体系
在国外对各阶段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都形成了系统的测评体系,而国内的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一些自编量表也缺乏信度和效度,也未经过大规模测试检验。没有合理的测评我们就无法衡量学生在训练前后是否提高了批判性思维,也就无法改进我们的教学。
3.3 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非常少,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提问,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就很难将批判性思维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当加强教师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训练。
注释
① 冯艳.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关系[J].燕山大学学报,2012.13(4):25.
②③⑤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9.
④ 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Coller,1938:9.
⑥ 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21-27.
⑦ 王觅,钟志贤.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22-27.
⑧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批判精神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是启发性的,其功能在于使得认知和活动的主体能够勇于质疑。但是,提出否定意见并不等于创新,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各类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并且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推陈出新的思路才是创新的根本意义所在。在这个否定、论证、分析的过程中,必定要以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资料背景为基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提供的综合思维技能才是去伪存真、破旧立新的必备工具。批判性思维首先属于一种逻辑思维,需要进行演绎和归纳推理,恩尼斯(R.H.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事物判断的一种深刻反思,它包含了12种思维技能,分属于逻辑(logical)思维、批判性(critical)思维和实用(pragmatic)思维。近来有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有效思维策略”这一概念,用来高度概括所有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归纳与演绎思维和创新思维四类思维技能。作为一种思维技能组合或者说系统,批判性思维包括解析思维、分析思维、评估思维、推理思维、解释思维和自我调整思维这六种“元思维”能力。我们在做的就是利用这些思维技术或技能,在产生质疑之后、提出否定之前,不断地进行假设和求证,保证否定和立论的合理性、准确性。有学者认为,创新性思维的本质特性是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优势互补,但是任何的“直觉思维”成果都是“图像性”的,这种直觉成果的正确与否需要逻辑思维来论证。如果说直觉思维所负责的部分是大胆假设、展开联想,那么逻辑思维的作用就是小心求证、保证准确;如果说直觉思维在创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谋”,那么批判性思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善断”。
二、反思论证:批判性思维提供创新所需要的自省的能力
美国哲学学会于1988年特邀了45位专家就批判性思维的性质以及培养进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一个理想的批判思维者应该具有的8大特点,其中一条是“慎做决定”。慎做决定意味着需要对自己的判断“谨慎”一些,三思而后行。面对任何问题,提出任何质疑和方案,给出任何论断前,能够再三斟酌,虚心而谨慎。在这样的层面上,能对自己的思维活动以及批判能力进行反思,本身就应该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创新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突破性进展之前,要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新思路,不断地否定自己的失误和修正自己的判断。创新能力的重要一项就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错误、纠正偏差。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在于,在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上减少盲目自信,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并进行实时调试和修正。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中,“批判”的对象也应该包括自己、自身的行为和自我的观点,即对自我批判行为过程的“再批判”。对自己的批判技术和批判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和考察,对自己的立论和提出的观点进行验证和分析评价,通过自我批判来不断检验自我论证的合理性、正确性和确定性,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否定来验证不足,论证缺陷,保证批判的出发点、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式、创新的过程、立论的基础、得出结论的路径是正确无误的。
三、课程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 批判性思维 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并没有非常确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也正是钟启全先生对批判性思维所做出的概念。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但是我国对它的正式研究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从这点上说,我国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落后。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改下各级学校都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但是离开了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
一、批判性思维解析
中国的教育现状虽与西方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同样也该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并抓紧落实于实际教学中。
批判性思维不能等同于思维而应看做是思维的延伸。批判性思维以一般性思维为基础,其基本技能可分为三方面:1:明确、定义问题2:对问题进行相关信息的判断3: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对信息进行多向甚至是逆向的思维并加以判断。
(一)强烈的质疑倾向
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不会盲目接受现有结论,而是能够持有疑问的态度想探寻更多信息。他们能够常问“为什么?”并且能够提出建设性的问题,他们只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接受或是拒绝某种观点。
(二)自主性强烈
批判性思维无法受约束,是一种自主性的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不会被动接受意见而是在经过分析确定合理性后自主接受,这样的人都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不容易受到思维裹挟。
(三)具有公正性与创造性
批判性思维以信息为依据,不含有个人喜好,因此具有公正性。同时,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能够研究发现理论间的联系,并且能将其应用于新领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应当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进行,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新型教学活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课堂学习的前进方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其满足批判思维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以及人格的塑造外,还要提倡批判性教学态度,具备批判性意识。再者,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建造一个新型的教学文化。实际上,教学中总是会有某种文化的存在,而师生们都在不自觉中适应着这些文化,根据这些文化的氛围需求调整着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将传统教学方式看作是记忆型教学文化氛围的话,批判性教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观念下,我们该创造一种思维型教学文化氛围。
(二)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来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而言,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第二个阶段是知识的应用。在第一阶段学生学习各种概念与事实,并且理清这些概念与事实间的层次结构域逻辑关系。第二个阶段则是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我们可通过问题的设置来驱动学生从问题探讨着手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多思考多怀疑。
比如讲授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节知识。该节知识内容含量大并且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固有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兼顾教学任务与能力培养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可通过问题设置来进行教学。比如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给学生设置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比如:为什么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能否通过实验证明?怎样进行实验设置?或者为何肺炎双球菌会从R型转化为S型?又或者对通过该知识的学习你是否有什么感悟?等等。将课堂学习从教师向学生质疑转变为学生向课本质疑,让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大胆验证。长此以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能够得到锻炼。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新教材中,添加了不少对于经典科学发现的介绍,而这些发现无不是经历了众多的怀疑与批判才能取得成果。比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中所选择的原料与植物产物的研究等每一个都是经历了假设、质疑、验证、再假设、质疑、验证的过程才得到了现有结果。在高中现有的实验中,课本往往对实验的目的、器具、药材、步骤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故而,我们可稍作一点改变,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对现有实验安排提出质疑,比如:为何要选择紫洋葱鳞片叶做材料?用其他材料或者洋葱根部不可以吗?如果不用蔗糖会怎样?蔗糖浓度不是0.3g/ml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等。并且可利用剩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学习的成效自然会有较大提升。
结束语:
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够进行的前提。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需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够对繁杂的信息进行质疑与选择。批判性思维的特性注定了它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出于学生与社会双重的需求考虑,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培养活动不是仅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进行,而是要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元强,解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批判性思维”[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05)
[2]龚会云,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验研[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01)
关键词:化学教材;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
批判性思维是评价、探索和发展活动中最基本、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是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早期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以独立开课的形式进行,近年来,受现代教育所倡导的课程综合化、融合性理念的影响,批判性思维培养正走向与各学科教学融合之路。
美国2005年版Prentice Hall高中《化学》教材是将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与化学学科教学内容很好整合的一个范例。本文以此教材为例,对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机整合方式,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自杜威提出“反思性思维”概念以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1991年美国的《国家教育目标报告》中要求各类学校“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并将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1]1995年美国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规定,“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掌握每天使用的多种技能,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个体的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批判性思维是与非形式逻辑相提并论的一种思潮,它不仅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它与问题解决并称为思维的两大技能。[2]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创新思维是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成果的认知活动。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发现事物的新特点和新本质,从普遍认同的定论、不可更改的事实中找出和发现不合理的因素,提出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没有批判就不会有新问题的产生,只有批判才能创新,只有不断反省才能进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指出“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3]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与核心。
(二)批判性思维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能力的核心要素,更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信息素养是指个体(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4]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提高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的选择、解读、消化和评价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形形的信息的辨别与区分能力,使他们能够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增强对新时代的适应性。
(三)批判性思维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
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统一、平衡、协调。健全人格是一种既有鲜明个性,又有很强社会适应性的理想社会化人格。[5]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学会用批判的、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及做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全人格还要求个体具有思想开放、独立自主的品质,尊重他人、诚信交往的良好道德情操。批判性精神表现出的独立自主、充满自信和尊重他人等特性都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本要素。
二、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教材简介
世界著名的教育书籍出版公司Pearson Prentice HallPearson 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建立于1913年,它是全球知名的教育出版公司之一,具有雄厚的人员配备和严密的管理体制。Pearson Prentice Hall和Prentice Hall都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于1990年出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以来,到2005年已再版七次。新版本的教材在继承原有版本优点的基础上,将许多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最新理论成果应用到教材的设计中,增强了教材的教育科学性,使教材更具人性化。
2005年版Prentice Hall《化学》教材由25章构成,各章内容分别为:化学简介;物质和变化;科学测量;原子结构;原子中的电子;元素周期表;离子键和金属键;共价键;物质命名和分子式;物质的量;化学反应;化学计算;物质的状态;气体的性质;水和水溶液;溶液;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烃及其衍生物;官能团;生活中的化学;核化学。从内容上看,该教材的结构体系体现了学科中心课程理念,但在教材内容及栏目的设计上却强烈地融合学生中心课程和社会中心课程理念,体现了现代课程理论的思想──在注重学生掌握核心概念与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理解科学的价值;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潜能和局限性;强调通过探究来学习化学;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对自己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个人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涯的影响等。
(二)批判性精神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6]批判性精神是有意识进行批判的心理状态、意愿和倾向,它激活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促使个体朝向某个方向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批判性思维技能则是指进行有效批判思维活动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策略。如果说前者的构成要素是“勇于批判”的精神和心向,那么后者的构成要素则是“善于批判”的策略和能力。[7]
批判性精神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学》教材对于学生批判性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每一章评价栏目(Assessment)中专门设计的,以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为宗旨的习题来实施。这些习题的共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每道题不只涉及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也不只局限在化学学科内部,往往是一道题综合多个知识点,且涉及生物、物理或艺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习题的综合性,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必须把与题目相关的各知识点和各学科相关的知识都考虑进来,不只拘泥于化学学科或只局限于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以更开放的视野看问题。习题的综合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乐于思考、头脑开放的批判性精神。
2.开放性
开放性的习题对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精神影响较大,开放性的习题设计可以克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习题所给条件必有所用”“习题必有确定答案”的思维定势。条件开放的习题可以让学生经历思考,判断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的。习题结论的开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习题结论的不确定性,不去一味追求固定的答案,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形成开放的头脑。开放的头脑有利于帮助学生承认差异,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敢于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习题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尊重他人等批判性精神。
3.过程性
习题的设计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思考的过程。一道习题往往综合多个知识点并伴有多个条件,学生在思考时把这些知识点和条件都考虑进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必须经过多次的思考才可以把所有知识点和条件都考虑周全。这种反复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缜密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会选择,更好地生存。过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乐于思考的批判性精神。
我们以“物质和变化”这一章中的一道批判性思维习题为例。
例:讨论“一种气体需要一个容器,但固体自身就是它的容器”这一说法。[8]
这是一道看似容易,却难达成一致结论的讨论题。由于学生对气体与固体的形态与体积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表达能力的差异,要达成一致的结论,不仅需要学生通过讨论,各自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而且需要表达清楚,有说服别人的能力。该题含有:气体可以自由运动、扩充、填满任何空间;容器决定了气体的“形状”和体积;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需要容器来确定它的形状和体积等知识点。讨论时有些学生会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些学生认为不能判断这种说法的正误;有些学生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要想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观点,必须重新思考、查阅文献、讨论交流,组织证据,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气体与固体的特点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同时可以基于气体与固体的特点,共同分析得出“一种气体需要一个容器,但固体自身就是它的容器”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学生通过共同的分析、独立的思考、大胆的发言、耐心的倾听等活动,形成一种批判性思考的倾向和意图。这种批判性思考倾向和意图的形成,比纯粹的知识获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在更大的背景中检查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等。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主要是通过解读图表(Interpreting Graphs)栏目进行。解读图表栏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析隐含条件,抓住中心问题
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非常丰富,有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关系,有些数据看起来与问题没有关系,实则存在着一定的间接关系。学生只有明确所问问题的主旨,从多种角度考察了数据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与信息中抓住关键的和有用的数据和信息。
2.评价证据,得出有根据的结论
图表是一种客观传递数据的形式,这些数据传达的信息相当于大量的证据。学生通过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解读,相当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评价,区分有关的与无关的资料,然后归纳出支持研究问题的理由和根据。这种严格的对证据的评价及依照证据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意识与能力。
3.形成科学假设的能力
学生依据自己对图表中数据和信息的分析、解读、评价和判断,根据所问问题,进一步进行推论,形成合理假定,归纳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在更大的背景中检查适用性,预测可能后果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Prentice Hall 《化学》教材用于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解读图表题包括了23个主题,下面我们以“元素周期表”这一章的图表题为例来分析。
下图为55个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为原子序数,纵坐标为原子半径。
问题:
分析数据:图中哪种碱金属的原子半径是238 pm?
得出结论:观察原子半径—原子序数图中碱金属和稀有气体的数据,回答同主族内,原子半径大小如何变化?
预测:原子数为56的钡原子,和铯原子比起来,谁大谁小?[8]
这道题,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从图表中获取数据和信息,经过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等过程,训练批判性思维技能。第1个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图,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过程;第2个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经历分析数据、处理这些信息和数据,然后归纳总结,逻辑地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第3个问题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和数据,逻辑地、有根据地进行预测的能力。
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是同时发生、相互促进的。该教材中培养批判性精神的内容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内容划分,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教材中不管是前者的内容,还是后者的内容,对两者的培养都是一种促进。
三、述评
(一)学科教学目标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机结合
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学》教材所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都基于化学学科教学内容而设计,尤其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与化学概念的整合。教材的这种设计方式首先有利于学生在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化学概念,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同时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与运用过程又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过程。
其次,教材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科学过程与掌握科学方法。例如,解读图表题提高了学生的识图、收集数据与证据、评价、数学计算能力及阅读科技文献等能力;讨论题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再次,教材中多样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质疑、探索和创新的题材与机会,促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批判性思维的全面性、正确性、逻辑性、公正性等特征,决定了学生在思索和探求事物的规律时,不主观臆断,对知识的起点、知识的获得渠道,抱有证实的态度。
总之,2005年版该教材中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并不是只追求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忽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是基于知识又高于知识,以知识为载体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又以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及态度的养成,达到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不依赖他人进行批评性反思、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该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内容往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质疑,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当学生的思维指向自己想要解决的一个结构不良的问题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无论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都会有一定的成功体验。同时,批判性精神与批判性思维技能中体现的独立自主,善于判断的能力均是自主学习的内在要素。
该教材除了专门设置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图表题和每一章的评价习题这些显性内容外,在探究活动、概念性问题、化学与数学、化学和技术等栏目及教材的正文和实验中都渗透有隐性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资源和信息。尤其是化学史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形式。此外,该教材1990年、1992年最早的两个版本有专门配套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手册,2005新版本的教材顺应了现代教育所倡导的课程综合化、融合性,没有配套的专门手册,也没有用专门的章节来讲解,而是采取了内容的镶嵌式处理。这种方式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长期开展,并克服了单独设置批判性思维课程遇到的一些困难。并且,2005年版的Prentice Hall 《化学》教材采用多种呈现方式,改变了以往教材单一、刻板的设计方式。
四、结论
通过对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学》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素材的分析,我们认为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结合到教材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通过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的融合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可行的、有效的。在课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课程改革中将人文与科学相融合,将批判性思维结合到课程中是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主流方式。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在我国新出版的化学教材中,也存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但只是一些隐性的内容,并未得到编写者和使用者的足够重视。在信息社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2005年版Prentice Hall 《化学》教材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内容的介绍,希望对我国教材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wwwbjzxgovcn/bjgc/BJGCTEXT/200309/20030944.htm
[2]邹从清.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21(1):67—69.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10.
[5]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81—82.
[6]周青,姚林娜,杨辉祥,等.批判性思维与学生的自主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