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1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人类智能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脑眼耳口等智能器官创造性地进行思读听说写等语言信息的加工和交流。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呈现出不同的科学序列,各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进而会产生不同的成果效应。从语文教学上看,教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让它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适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立体化的能力培养的空间。

听话是读者靠听觉从言语声波中接受信息,领悟思想感情。它要求听者在辨音、注意、理解、记忆、联想、概括、组合、品评乃至察颜观色上机智敏捷、快速应对,真正做到听得准、懂得快、记得清。教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要拓宽学生听的范围,还要提高学生听的速度和效率。如教师有意识设置特殊情境或让学生深入社会洽谈、听申诉、听答辩、听朗读、听广播、听会议,听完后要让学生讲出听话的内容和精神,这样就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听的能力。

说话是读者在社会交际中凭借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言语活动。这种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言语的信息输出,具有很强的瞬时性、情境性、多变性和复合性。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说话之前很快打出腹稿,做到成竹于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适应说话的内外语境,边构思边说,随机调控,尽快把思维转换成语言。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或讨论、辩论,或洽谈、谈判,或演讲、游说,使学生无论在多么复杂的语言场合中,都能镇定自若、应酬自如。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快说的能力,尽量避免说者和听者在心理上的时间差,讲求立竿见影。例如即兴快速讲话、比赛现场解说、辩论抢先答题等都会逼迫说话者刻不容缓地使出自己观察、思维和表达的全身解数,使语言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源于“慧于心而秀于口”的硬功夫。当然,快说要以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连贯为基准。

读是学生从文字符号系统中提取、加工和转换信息的一种精神劳动。这种书语内化为心语的信息输入过程,必须经过“感言辨体”的认形阶段和“人情得义”的取神阶段以及“加工再造”的转换阶段。现代知识量巨大,信息密度高,学生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因此,职校语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的训练,如浏览、略读、跳读、精读的训练,识记、推究、筛选、鉴别、转换、概括、总结等读书能力的训练,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归纳、提取等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逐步培养学生由“见形——读音——知义”的点式阅读,向“见形——知义”的线式阅读过渡,最后上升到一目十行、去粗取精、内化简缩、眼脑直映的面式阅读。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提高读书能力,进而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 转贴于

写是指作者把自己感知客观所获,通过主观感受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它是内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信息输出。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必须是多向的。

学生不仅要写好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而且还要写好实用文,如咨询信、证明、贺词、贺信、贺电、唁电、唁函、申请、自传、简历、请柬、说明书、广告、通知、启事、海报、会议记录、规划、电报、合同、诉状、总结等。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做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当然,快写应当以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迹工整为前提。一般职业中专毕业生,通过系统周密、扎实严格的训练,行文速度每分钟应超过30个字。教师在引导学生快速写作时,应注重思维的快速敏捷,力争使学生做到事到思成、意到笔随、心手相应、游刃有余。唯其这样,学生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赢得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评价能力

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关键是思维,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思维一般分形象和抽象两大类:就形象思维而言,主要特征是联想和想象,思维方式可以是顺势,也可以是逆向,可以是发散,也可以是收敛;就抽象思维而言,其主要特征是分析和综合,主要方式包括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以及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出新发现、新思想、新认识。这样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才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并做出快速准确的决断,这是未来所必需的。

评价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耳闻目睹的现象或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并做出相应评价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对待问题的评价必须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同时评价能力还是其他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还包括记忆、理解、分析表达等,学生只有站得高、看得广、想得透,表达清晰连贯,才能对事物或现象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同时这种评价还必须快速及时。在未来的生活中,解说、演讲、辩论、洽谈等,都需要这种高水平的评价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2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8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调整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我们逐步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但可能是习惯所致,针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有许多教师不能足够重视。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毋庸质疑,还应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疑而能问”呢?

首先应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老师也尽力维护自己的权威,课堂纪律显得呆板。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老师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当学生答错问题时,这是正常现象,老师不应轻易批评指责,要从正面引导学生。经常使用“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能回答好,你能行!”等激励学生干劲的语言,或者肯定学生长处,委婉真切地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当学生在课堂违反纪律时,老师要多一些宽容、爱心和耐心,给学生创造改正过错的机会。只有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问”。教师备课时深研课标教科书,授课时却要留有余地,不能只顾自己一吐为快,把问题全部问完。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留足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这样才可能“想问”。

显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首先应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一、激发质疑

1、先质疑后自学。自学前,让学生针对教科书提出自己感兴趣、有疑问、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书并尝试解决。

2、把质疑布置成作业,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限于时间、理解的考虑可能比较肤浅,把质疑布置成作业,在忽略课堂教学的正式场景之外,创设质疑环境。另外,对一些学生来说,当面向老师发问可能没有勇气,把质疑布置成作业就少有这方面的顾虑,这种做法给学生当面提问铺设了台阶,又可以让每个学生有疑而问,可谓一举多得。

3、小组合作相互问。问老师,学生可能有顾虑,那就先问其他同学,问一人可能有顾虑,代表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就少一些担心,因此,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言,这种做法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4、课堂提问。这种做法,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学习,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长此以往就会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引导生疑

运用质疑问难这种方法教学,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多加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使之不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例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中的“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这几句话,学生容易产生的质疑是:这几句话表现了老天鹅什么精神?这样的质疑不难作出答案,但理解却未必深刻。教师如果让学生联系文本从写作手法的特点入手,学生容易产生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比?第二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又为什么要这么比呢?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一个动作,无数次扑打,这又能反映出什么呢?等问题,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拓展质疑的角度,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便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三、诱导质疑

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诱导他们围绕中心多角度,有顺序的提问,从而提高质疑的能力。

如教学《胡杨赞》一文第四自然段时,学生提出一些文本表面的问题,如胡杨的长相是怎样的“惨不忍睹”等等,这时,教师便启发学生调整问题的深度:“本课写的对胡杨优点的赞美,这段写的是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他们提出:“赞胡杨的优点,为何又写胡杨的缺点呢?”等高质量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质疑的质量,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善导释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疑释难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教学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思考,纷纷提问,教师归纳后抓住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一: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输?

第3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状调查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概念

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跨文化交际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萨丕尔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对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王振亚指出,文化是学习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海默斯最早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就是“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的能力。Canale 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2 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文化测试,目的是测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了解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在统计分析上,研究者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回收的测试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生答题的错误率。

测试题参照的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振亚的社会文化测试卷,分为三个部分,一共60道题目。前两部分是关于普通文化测试,即日常社会习俗的内容,分为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个部分。后一部分是关于正式文化测试,即政治、地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内容。普通文化测试部分是得体和非得体的判断题型,正式文化测试部分是选择题型。

受试者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的286位非英语专业学生,涉及的专业有汽车电子,多媒体,物流管理,物业管理,设施园艺、园艺技术等。所有受试者均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研究者一共发放了286份测试卷,回收率是100%。

3 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对所有测试卷进行了批阅和统计,286份试卷,一共17160个答案,其中6422个答案正确,10738个答案错误,错误率为63%。在所有的错误答案中,第一部分错误率为54%,第二部分为64%,第三部分为71%。这说明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比较薄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文化知识的渗透。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法教学为主,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待提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很强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由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等的局限性,很多教师没有机会接受足够的相关培训,这也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

(3)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比较单一,课堂上和课堂外都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了解掌握文化知识,学生也很难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很难了。

(4)我国对于英语教学的评价就是考试,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转。这也限制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4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完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教学的体系。首先是完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应该是同等重要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除了对语言教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译等有相应的要求以外,系统的文化教学的内容也应该列入教学大纲。其次是选编合适的教材,在选编教材时应该把文化知识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列入教材中,应该把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作为一个整体并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后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为了促进英语教师和学生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应该在英语能力考试中增加测试文化知识的内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跨文化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给英语教师提供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或进修的机会,比如说:可以到国外进修学习,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文化,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加教师的跨文化知识。

(3)实施适合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把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注重分析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说:角色扮演等;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经典的英文电影;可以开展多种课外活动等。

5 结语

总而言之,本次调查显示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差,这也说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实践,采取一些有效的积极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赵春漫,木艳,王丽芬.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

第4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进行发展与创新。小学语文教育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扬长避短,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发现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手段,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自由想象力以及创造精神。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进而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分析表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形成这种弊端的主要原因在于:诸多院校和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本质;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发展不平衡,往往一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同时有的教师语文专业素养不够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

语文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艺术涵养的教学学科,语文教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仍处于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起点,依然保留着应试教育的体系与教学观念,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和限制性,与其他国家教育理念或其他院校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

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文化、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基础。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今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我国语文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英语教育和特长教育是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门针对小学生语文教育,提出了迎合时展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发展,重点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我国语文教育改革。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创新是时展的动力源泉,在我国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字体的创立、字义的革新、文学思想的创新等等。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传播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呈现下滑趋势,这就需要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创新性发展。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如诗、词、歌、赋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语文学习课外兴趣小组,从而延伸语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语文教育来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性,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深化的改革的发展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明确未来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是现今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小学语文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都是由教师制定完成后“填充”给学生的。这就导致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范围,从而限制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通过人类自身潜在的创新能力,为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是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所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革新传统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如果说体制的革新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框架,那么教育模式的创新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依据现代化科技设备的普遍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教学设备,选择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为现今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例如,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听、读”模式,使学生通过“看”进而欣赏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现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培养。例如,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对于心理发展、事物认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从而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现今小学语文教育日益革新的基础上,为实现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小学教师应该通过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念,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通过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紧密的与时展相结合。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技术设备、多媒体软件应用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与课堂灵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开拓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机智能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多样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将成为窝工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的需求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教育模式现展已成为小学现代化教育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在教师教学思想上,在教学形式和体系上也要得到创新与发展,才能为我国教育体系带来突破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杨喜燕. 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优化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陈q.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第5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分析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教师在我国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我国相对完备的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其所肩负的教育责任也更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应对新课改的要求,强化专业素养,提高人文素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念,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一、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现在,我国大多数小学的语文教育只是按照课程安排,有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语文教育教学任务,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对语文教育的研究和深入分析,没有对语文教育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导致大多数的语文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过于死板,缺乏活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甚良好,只是实施单纯的知识输出工程,没有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一些小学语文教育尚未完全扭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局面,语文知识的讲解与传输仍然以课本教材为主,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对语文教育缺乏整体性认知,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素质教育改革进展缓慢。小学语文教师自胜任教师岗位以来,尽管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加知识储备,但部分教师的国学功底仍然薄弱,缺乏对国学的研究,无法很好地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措施

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是当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必须转变语文教育功能的社会定位,提高对语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变古板的语文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转变以往语文教育观念,形成新的语文教学认识

新世纪,语文已经不只是小学教育的一个科目,它还肩负着提升国民素质,改善国学地位的重要作用。因而,必须转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形成新的语文教学认知。要着力提高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综合把握语文教学的种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要加强师生互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机会与途径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传输的信息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因而,必须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探索师生共同进步的新方案。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单纯的师生授受理念,寻求新的师生平等关系,探索师生间的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新方式。要改变过分倾向于知识的传授的思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态度,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要努力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成为一名知识顾问,而不是单纯的教师,努力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树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育人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员,生活中的朋友。小学生年龄太小,无法进行严格教育,因而,必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快乐成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增加故事类、活动类的课堂安排,把握好度,宽严相济,让学生在小故事、小游戏中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了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与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一起玩魔方、一起跳绳,一起踢足球等,让学生在这些游戏活动中享受到乐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要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科目实施教学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的训练科目,它们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娴熟地运用语文这一交际工具。并且,为了有效应对考试,也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科目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加强其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升与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国学底蕴,探索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提升阅读与写作教学质量。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教师要扮演好学习顾问的角色,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术语带领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中,挑出语文阅读与写作的重点,实施重点讲解,才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始终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以简单的念、背诵作为主要课堂教学手段,而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入到问答环节,在机智而充满童趣的问答训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学生的演讲能力、表达能力,丰富知识体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刻把握其所在学校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解决策略,要做到转变以往语文教育观念,形成新的语文教学认识、加强师生互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科目实施教学创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让自己具备更为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档次。

参考文献:

[1]胡海洲.汉语文化视野中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1(10).

[2]许书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周刊,2011(04).

[3]庞以贵.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素养.基础教育研究,2010(14).

第6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学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理念进行适应,加强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教学艺术,使小学生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小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小学语文课程自身的内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性很强的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的生动有效,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索。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小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在笔者的长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觉,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小学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小学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小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小学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小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小学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小学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

除了要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如果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小学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小学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以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这三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一、人文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内涵需通过人文精神彰显。无论是从语文教育本身还是从其教育理念来说,它都应当是一种积极向上、宣扬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文化。语文教育的这一特征必然要求它传递的是先进的思想、引领的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的是健康向上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高级志趣,形成其健全人格。同时,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应从权威者的角色向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转换,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也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应有之义。

二、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对象的特定性要求它应当具备趣味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应当只是枯燥沉闷的机械记忆或是传统的僵硬灌输,这类教学模式无疑会严重遏制学生的自然天性。只以冷冰冰的文字符号与学生打交道,只会使学生囿于知识的牢笼中而不得解脱,这必然会阻滞其良性发展。正如《学记》所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小学语文教育不应是单调无味的重复作业,而应是形式多样、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趣味游戏,寓教于乐应是其始终遵循的原则。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育的趣味性,才能引导学生的身心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启发性

《学记》中记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自古就受到历代教育大家的重视。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造就了其乐于表达、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须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勇于探求知识的奥秘,让他们乐于探索的步伐不因现成答案的给予而有所终止,使他们勇于表达的热情不为满堂灌的教育方式而有所削减。一个好的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真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

第8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认知教育 师生互动 生活态度

0 引言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过程。小学语文教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是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人的情感认知都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作为文化传承和生活的真实的载体,应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精神、情感、志趣、态度、价值等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之中,全方位地影响小学生整体人格的提升, 启迪他们的心灵情操, 拓展他们的心智。然而,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虽经改革但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不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认知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1 情感认知教育受阻的原因

目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字词句等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因为字词句是构建语文篇章最基本的元素,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字词句的运用,其对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必然十分吃力。以字词句为单位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都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为此,加强对于子词句的理解和深化是不断进步和不断学习知识,接受新理念的必经途径。但是,在一味地强调字词句的重要性,而不去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去,将会使得小学生们的思维养成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深入生活和理解生活。

2 推进小学语文情感认知教育的措施

2.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是一切语文艺术创作的来源,为语文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素材、细腻的情感描述以及对于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美好感受。小学语文教育是对于小学生性格和心灵的完美塑造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显得是尤为的重要,这不仅能够成为小学生们的精神启蒙教育范本,也可以作为它们初步了解生活的一扇窗户。情感认知是语文教学的源头之水,有本之木。为此,笔者认为,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语文教育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中去,与生活同命运,共呼吸,血肉交融,心心相印,在根本上实现语文教育模式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将情感认知教育具体化。也就只能将情感认知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得学生在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的基础上去体验和感知语文的真实魅力,在学习课本的时候主动去联系生活现象,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观念转变,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生活的真正关联,在不断的探索和认知中,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生活是一个多元化相关的集合体,在生活中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广阔性,打破应试教育下易于养成的思想单一性,取而代之的是思考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在提高知识层次的基础上,让小学生慢慢学习语言在日常交际和沟通汇总的工具性价值,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和使用技能,让小学生从小就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基本技能,用真实的情感认识现实的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作为生活的一个个体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价值的归宿,让小学语文教育成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有效的知识积淀,让课本上那些固定的知识顷刻间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在生命力的蓬勃发展中,积极地吸收新的生活养分和技能,促进小学生整体人格和思维的生长与生成。

2.2 师生共鸣,共同进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主题先行、规范解释等先见性预设的限制, 教师自身首先就没有把真实的人格自我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没有去真诚解读课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品质。并且,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可以真实地表达出学生的思想状态,营造出一个真诚和包容的表述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有书本上静止的人物形象转化为活跃的生活艺术构型,使得生活的真实美、学生的心灵美、课堂的和谐美、师生间的喜悦美,各种美感集合于那活生生的课堂里。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生活情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历浅,对于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有着较强的模仿意识和直接反应,这样就会很容易被课堂语文学习中的生活情感与具体的情节内容所吸引,迸发出它们对于知识的求知欲,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去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用PPT等教学模式,在课件中充分展示与本文作者相关的介绍,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作者的写作氛围中去,真正地去了解文章的真实生活反映,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主动发言和表演,加强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情感和认知的互动性,真正地在多媒体教育中实现语文学习与情感认知的统一。

3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地培养小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和情感认知教育互为促进发展,双向并行不悖,引导学生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不断地用情感的眼光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出自我完善的性格品质,这样才是达到语文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一、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程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将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意蕴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语文技艺和语文知识,甚至畸变为一种抽象枯燥的应试能力训练,从而使语文教育失却了本真的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小学语文教育回归到其生活基础中去,复归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品质与价值。

在根本的意义上,生活的确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当下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是基本任务。小学语文则是一项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和课程,它担负着使学生以语文的方式感受、体验、思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使命。生活不仅构成着语文教育的内容,更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源泉。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和资源库,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社会生活的需要,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指向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语文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语文学习活动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当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机环节。

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突破语文教育脱离生活的抽象性,使语文教育还原到其生活母体中去,恢复其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使学生在当下的生活中,能自如地表达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听、说、读、写成为满足生活需要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使人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和学习语文,并将生活的兴趣和内容灌注到语文教育和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不断获得精神的滋养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过一种精神富有和有意义的生活。

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1.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要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生活是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2.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语文教育内容必须向生活扩散。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

三、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