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生物质燃料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质燃料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质燃料规范

第1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一、生物质颗粒燃料来源、加工工艺流程和特点

物质燃料锅炉是采用高密度的压缩成型生物质作为锅炉的燃料,由于燃料的压缩密实,限制了挥发分溢出速度,所以生物质燃料燃烧主要由下面几个条件控制:一定的温度;一定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程度;燃料中的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时间。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燃点为250℃,其温度的提高由点火热供给。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是燃料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剧烈化合并放出热量的过程。因而,氧气的供给量决定燃烧反应的过程,通过对供氧量的控制,可以很好地控制燃烧反应。另外,生物质燃料很有一定的水分,并且生物质燃料是经过压缩成型的,它的压缩密实,限制了挥发分溢出速度,不易着火燃烧的形成黄色明亮的火焰,容易冒黑烟。所以现运行的生活及工业锅炉的结构不适合直接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若不加改造直接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将出现冒黑烟、效率低、有粉尘污染等现象。因此,燃用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需要加装专门的送风设施,在充分保证燃烧生物质“颗粒”供氧量的要求下,锅炉进风量可以进行调整。生物质颗粒锅炉的技术关键是:高密度生物质“颗粒”压缩成型加工设备与连续性生产的自动生产线、锅炉结构、燃烧方式、换热方式、送风方式突破传统模式。

二、物质燃料锅炉的运行

生物质燃料锅炉的运行与燃煤锅炉的运行一样,根据不同的锅炉规格型号设置不同的燃烧设备。但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是经过压缩成型的,水分大、密度高、挥发分溢出速度慢,不易着火燃烧,容易冒黑烟。所以要保证生物质燃料燃烧完全,即:要使燃烧设备与所用燃料相适应;要从提高炉膛温度、改善燃烧来减少不完全损失;要从燃料空气比例,煤层厚度,炉排速度,炉膛负压和过量空气系数等来进行调节和控制;在运行中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也常规火力发电技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同时也是两大技术难点,一时燃烧设备,二是上料系统。生物质的燃烧设备主要有:堆装燃烧、炉排式燃烧锅炉、悬浮锅炉、和流化床燃烧锅炉。目前,炉排式燃烧锅炉该技术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有成功的运行经验。在国内已经建成和投运了25太机组,目前运行良好。振动炉排锅炉为自然循环、单汽包、但炉膛、平衡通风、室内布置、全钢架结构、底部支撑结构型锅炉。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炉膛外集中下降管结构。该锅炉采用“M”型布置,炉膛和过热器通道采用全封闭的模式结构,很好地保证了锅炉的密封性能。过热蒸汽采用四级加热,三级喷水减温方式,使过热器温度有很大的调解裕度,以保证锅炉蒸汽参数。尾部竖井内布置有两级省煤器、一级高压烟气冷却器和两级低压烟气冷却器。空气预热器布置在烟道以外,采用水冷加热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尾部烟道的低温腐蚀。

由于生物质燃料是经过高压低温压缩加工成型的颗粒状燃料,水分大,体积大,燃料之间相互碰撞阻力大,所以在安装螺旋式上料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螺旋式上料机安装时,输料管与地面下储料斗连接时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为了节约锅炉房占地面积,同时又符合锅炉房设计规范的工艺布置要求,所以输料管的倾斜角≤60°为宜。在燃料经过螺旋式上料机的螺旋轴转动下通过输料管进入到密闭式料斗时,由于燃料层厚度受煤闸门的限制。因此,为了避免燃料进入的太多,造成燃料在密闭式燃料斗和输料管内积压,并影响燃料通过煤闸门。可以在螺旋式上料机最上端与密闭料斗连接的输料管最上端位置开一个检查孔,并安装一个行程开关对螺旋式上料机电动机的启动、停止进行自动控制。当密闭式料斗和输料管内的燃料积压时,可以自动切断螺旋式上料机电动机电源,而使螺旋式上料机停止工作;当密闭式燃料斗和输料管内的燃料缺少时,自动连接螺旋上料机电源,使螺旋上料机开始工作,往输料管密闭式料斗内输送燃料。由于生物质燃料是高挥发分燃料,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煤快,并且燃烧所含的灰分比煤低,燃料的燃尽率比煤高。生物质燃料的燃尽率可达到96%,而煤的燃尽率在85—94%之间。所以生物质燃料在燃炉中的燃烧温度能达到1060℃以上。因此根据锅炉负荷情况,正确调整生物质燃料层的高度及炉排转,是为了最大的提高锅炉热效率的一项措施。一般燃煤锅炉的煤层厚度控制在100—140毫米之间,负荷高时加高煤层厚度,负荷低时减低煤层高度。炉排机转速一般情况下可控制在250—400转/分钟,最高不超过450转/分钟,以维持煤燃料的足够燃烬时间。而生物质燃料的燃点低、挥发分高、燃烧速度快、燃烬率高、燃烧温度高。所以根据生物质锅炉经过一个采暖期运看,我们认为生物质燃料锅炉的煤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30—150毫米之间,负荷高时可加高燃料层厚度,负荷低时减低燃料层厚度。炉排机转速一般情况下可控制在300—500转/分钟,最高不超过550转/分钟。以便维持生物质燃料足够的燃烬时间。如果炉排机转速过慢,容易引起倒燃而使燃料斗里的燃料着火。所以在锅炉运行要随时观察炉排上燃料燃烧的情况,如燃料斗里的燃料有着火现象,应及时加大炉排机转速,以消除燃料斗里的燃料着火情况。

第2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近期,笔者跟随调研组对某市水煤浆试点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开展了调研工作,了解了上述清洁能源的生产、销售、使用情况,采集了有关数据资料,分析了相关问题,形成了推行清洁能源,淘汰落后锅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大气环境的一些建议。

一、水煤浆的特点、优势,以及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水煤浆的特点

水煤浆是一种相对经济、洁净、可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煤基液体燃料,它既保持了煤炭原有的物理特性,又具有象石油一样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在运输、储存、泵送、燃烧等方面都与石油相近。

(二)水煤浆的优势

1、在节能方面的优势

水煤浆锅炉比普通的燃煤锅炉燃烧效率高,可从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热效率也可从65%提高到85%以上。水煤浆锅炉与燃煤锅炉相比,综合节能率约15%。

2、在环保方面的优势

一是制作优质水煤浆必须选用较好的煤,在原产地经过精洗剔除杂质后运出,原料煤的含硫率和灰份低,可以从源头上减少SO2等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水煤浆锅炉采用喷射燃烧等先进工艺,煤浆燃烧较充分,烟气排放能够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二类地区第二时段排放标准。与烧煤和重油相比,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如果企业采用国家Ⅰ级标准的水煤浆,可不安装脱硫设施就能保证SO2的达标排放。三是相对燃煤而言,可以大大减少仓储、运输和燃烧过程中的扬尘,净化周边环境,减少堆煤场,节约用地。

3、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

水煤浆锅炉与重油或柴油锅炉相比,燃料成本可节约30~50%。

(三)推广应用水煤浆存在的问题

1、水煤浆锅炉的建设成本较高。例如,我市上xxx印刷有限公司1台2吨的水煤浆锅炉,建设费用约100万,而普通的2吨燃煤或燃油锅炉建设费用约30~40万,包括安装环保设施。企业原有的燃煤或燃油锅炉不能直接改造成水煤浆锅炉,必须拆除原锅炉后重新建设,所以初期投资成本较高。

2、与燃煤锅炉相比,水煤浆锅炉燃料成本提高15~20%。

3、与传统锅炉相比,水煤浆锅炉燃烧技术相对复杂,维护要求较高。水煤浆锅炉的喷孔、点火电极、磁棒、炉膛等部位需要经常清洗、除灰。

4、某些试点单位锅炉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仍然偏高。最近采集的监测数据显示,某试点企业20吨锅炉SO2的排放浓度平均约500 mg/m3,而按照总量减排的要求,须达到350 mg/m3以下。所以20吨以上锅炉还须上脱硫设施,企业可能难以接受,推广较困难。

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特点、优势,以及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特点

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是在燃烧应用上的一项科研成果。它是利用秸秆、水稻秆、薪材、木屑、花生壳、瓜子壳、苜蓿草、树皮等废弃的农作物和工业废物,经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生产过程不需添加助燃物质。

(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优势

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是洁净燃烧技术发展的一次突破,其原料本身含硫量极低。它采用先进的气化燃烧方式,具有高效的燃烧效率,能将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降到较低,并且无需处理就可实现烟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据测算,每燃烧1万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可替代燃煤0.8万吨,减少SO2排放150吨,烟尘排放80吨。生物质能锅炉是替代燃油、燃煤锅炉的选择之一,运行成本也比燃油、燃气锅炉低。

调研组也对部分试点企业的0.7吨生物质能锅炉进行了考察和监测,监测结果初步表明,这种锅炉在无须另行治理的情况下,烟气排放达标,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较低。

(三)推广应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存在的问题

1、对生物质能颗粒燃料认识不足。由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在我市是一个新兴的清洁燃料行业,大多数人对生物质能颗粒产品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许多用能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有生物质能颗粒产品。

2、原材料供应尚未普及。生产生物质能燃料的原材料主要是秸秆、水稻秆、薪材、木屑、花生壳、瓜子壳等废弃的农作物和工业废物。珠三角地区废弃的农作物比我国北方少,木屑、锯末等工业废物的产生量虽然不少,但绝大部分已被利用为生产锯末板或刨花板等家具板材。

3、成本价格偏高。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成本约1000元/吨,市场价格约1200元/吨,比优质煤高出30%以上。

三、结论和建议

推广应用水煤浆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能够优化我市的能源结构,可从燃料源头确保锅炉烟气达标排放,是整治黑烟囱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替代煤、油等燃料的较佳选择。

建议:1、环保监管部门对新、改、扩建锅炉在环评审批时强制使用水煤浆、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等清洁能源锅炉,其中2吨以上的推荐使用水煤浆锅炉,2吨以下的推荐使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锅炉;2、对高速公路和主干道路两旁的燃煤燃油锅炉以行政手段推行改造,用水煤浆或生物质能颗粒燃料锅炉逐步替代现有锅炉。

四、措施

综合分析调研情况,调研组提出以下保障措施,以确保水煤浆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有序推广应用。

(一)质监、工商等部门加强监管,确保水煤浆生产、销售企业给用户稳定提供优质的水煤浆,水煤浆的标准必须符合《水煤浆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中的Ⅰ级标准。

(二)由政府培育几家水煤浆生产企业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生产经销企业,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减轻市场垄断程度,保障燃料的充足供应。

(三)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推广应用天然气、轻柴油、水煤浆、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等清洁燃料。一是落实已制定的财政资金补助措施,并增加对生物质能锅炉和其它清洁能源锅炉的改造补贴;二是对现有冒黑烟企业限期治理,治理措施推荐使用水煤浆或其它清洁能源锅炉;三是以实施《珠江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为契机,由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使用天然气、轻柴油、水煤浆、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等多样性清洁燃料,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四)组织有关部门对水煤浆用煤产地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锅炉生产企业进一步考察,掌握水煤浆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原料来源、生产、供应、环境与经济效益等情况。

第3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这是个朝阳行业,名字鲜亮,底气十足,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根据国际能源理事会预测,到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的比重接近60%,而生物质成型燃料则占生物质能利用的60%。

炼狱三部曲

石书田说,若要投身这个行业还得三思,因为必须要经历炼狱般的“激荡三部曲”。

第一个阶段,激情澎湃。一年光秸秆的产量就有7亿吨,把它们全转成固体成型燃料,那价值简直就是再造一个农业啊!

第二个阶段,任劳任怨。真要进来具体操作,那是相当难。“农业进人,工业出去”。上午可能还西装革履做研发和汇报,下午就得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商谈合作,以及进行设备调试,晚上或许对着空旷无比的乡村,整理一天的工作总结,半夜起来上厕所都让人出一身冷汗。学校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就是“文不对题”,是否适应环境、让思维习惯贴近农村实际才是制胜法宝。

第三个阶段,渐入佳境。新成立的行业往往各方面都不规范,挑战很多,机会也很多。这就要求从业者自身要有学习能力,同时具备创新精神。

谈及在绿色行业创业,石书田说:“不能光看着名字新奇好听,就蜂拥而至。没有激情,就不会走得长远;没有真正的热爱,就不会切身地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行业的前途结合起来。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基地建设人才最缺乏

因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战略大后方在农村,所以非常需要“上得厅堂,入得田庄”的基地建设人才。基地建设人员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有一定的基础,还要耐得住寂寞。

其次,生产型管理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也很缺乏。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的,除了要有涉农方面的经验,还要有涉工方面的能力。从2013年开始,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会增加,要求他们不光做技术更新换代的研发,还要掌握新技术的产业化。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入行门槛不是很高。首先把知识基础打好,其次要对行业信息有所了解,并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而不管具体岗位是什么,都要对这个行业有激情。”周冬颖还强调,在这个行业一定要有敏锐度,捕捉信息的能力要强,“比如煤价、油价、天然气价格增高了,你就要马上联想到,公司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向企业供应生物质燃料呀!”

奥科瑞丰的择才标准

第4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关键词】 燃料 研究现状 发展前景 生物质固体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村发展随着新格局的改变,做出了政策性的调整,农村农作物废弃物回收利用,依靠生物质能得到一定经济效益,且缓解环境污染,减少浪费。国家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生物质能必然会成为重要的研发对象。

1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现状

1.1 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的现状

国内现状:生物质燃料具有它固有的特性,比如说它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重复利用度高,完全符合国家可再生资源的条件,在掌握好其优势的情况下,运用到实际中,使得资源合理利用,这是发展的趋势所在。那么,在国内,随处可见农民利用生物质能实现农村收割后留下的秸秆,将其成型的批量生产,达到实现农村经济利益化的结果。我国在技术上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在生产量上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还有运输不便的问题等,这些是需要解决的,而且高新的技术是国内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国外现状:在国外,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已经趋向成熟,比如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钻研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技术基本已经成型。在面对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已经大范围的提高对生物质能的高度认识,对于生物质能的开发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对于能源的转化,这是资源再利用后的创新结果。国外很多生产者,已经大量的对这块领域投入精力,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得到了相应的投资。目前,很多国内生产企业者,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学以致用,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加工,在得到技术上的指引之下,正在积极提高自身能力和作为。

1.2 了解生物质能的应用情况,客观理解研发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建设中不断的提出要规划农村城镇建设,缩进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这一大的发展方向,是需要农村和城镇共同努力创造的。生物质能源为农村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生产者提供了回报社会的机会。

那么,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问题上,不能理解,目前农村在农作物上的废弃物的利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指向。生物质能的利用在农村已经很普遍。结合工厂的加工利用,解决了农村不少供热供暖的问题。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研究,在新的领域中发挥其作用,比如城镇的修建中,我们可以看到解决了不少城市采暖问题。

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生物质能的应用,遍布在工业园、社区等地方。在化工和农业发展上,得到良好的资源配置,将其转化为新能源新动力,这是国家在农业规划中取得的一大进步。在长远的发展目标下,我国会不断将生物质能的研发作为首要任务,不断突破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的目标,变废为宝转为实在生产力。

1.3 分析生物质能的优势与劣势,进一步规避风险

第一,在优势上,优胜略汰,创新发展是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资源十分的丰富,在许多废弃利用的例子上显而易见,不仅能达到经济上的效益,而且有效的解决了一些就业难的问题。企业想要立足社会,需要不断的竞争中获得地位,那么在生物能源研究发展这块领域,有很大潜力和竞争力。很多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将生物质固体燃烧能源技术应用纯熟。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使生物质能的研发与利用成为烫手山芋。

第二,国家的重视,企业的技术发展,带来可观收益。在规划农村建设问题,以及农业发展问题上,国家的政策支持,给予很大的鼓励。这使得大批的生产企业者,大胆创新,不断突破新的技术,研发出可行性技术,及时与农村农业废弃利用相互接应。这样推动了企业与农村建设。给农民和企业者以及国家带来了良好效益。

第三,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线上存在着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缺点,如能将这缺点得以解决,在生产效益方面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在技术上应不断突破的重要一点,日本、美国等国家,应用生物质能研究的技术比较先进,这需要生产中不断学习和丰富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2 发展前景可观,生物质能源仍旧是未来趋势导向

2.1 媒体杂志报道,新观点推波助澜

在各种杂志和媒体报道上,已经足够引起社会关注度。重视程度的轻重也决定其走向,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最近由《农经》杂志社主办的一期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也发表了观点。在未来发展趋势上,作为秸秆生产大国,面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上,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能和经验,补充自身不足,达到优质的标准。这些可以通过与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一来可以促进中外合作,二来可以推进秸秆新技术,给整体行业链接做扎实的基础。促进行业产业的全面发展。

2.2 规模化应用是发展关键

顺应国家文明建设和城镇规划的要求,我国电力供应不足、农村生活改善方面,都需要实现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应用的策略。目前,高温的天气,导致地方提起进入电力供应不足的高峰。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余物上,加上废弃物以及家禽废物等,这些残余物每年达到十多亿吨。因此,为实现生物质能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

2.3 政策利好助推产业发展

生物质能在政府推行的政策下,使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生物质能源是世界四大能源之一,在农业资源领域、城市中、林业资源、工厂废水还有畜禽粪便上应用广泛。在实现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中,面临着很多考验,面对系列的问题,在政策上得到应允,是项目开展的首要条件。企业给国家带来良好效益的同时,国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难提供良好的平台。

2.4 解决环保问题,缓解能源短缺

生物质能源转化为优质资源,在以往,农村经常可见的现象,如在收割完农作物后,将其剩下的部分燃烧,这使得空气污染加重,在其合理资源利用下,减少了废弃物对空气的污染。在工厂、学校、城市、医院方面,在采暖以及电力、燃料方面解决了能源短缺的问题。

3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的发展目标

对于生物质能的研究,我国树立了长远的目标。在国家的重视之下,生物质能发展越来越快,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学习新的技术,给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十二五规划一直都非常重视农村发展建设问题,也对生物质资源的发展给予大幅度支持。尤其针对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其发现具可再生利用资源之初,就注定其发展会随着经济腾飞,实现其价值。国家政策支持,对生物基础质成型燃料在今后的应用广泛奠定了基础,并且树立了长远的发展目标。

4 结语

目前,国家能源局和农业部正在进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行业标准出台工作,包括固体成型燃料的分级标准、燃烧器技术和成型设备关键部件等规范。根据前文所述,在国内外新的发展格局下,拥有国家政策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的大力支持,通国不断努力学习,突破技术上和大规模生产的问题,我国有充足的资本和信心将生物质能推向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S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13-1

1 农业生物质能的概念

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是指农业作物(包括能源作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农作物收获时残留在农田内的农作物秸秆(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稻壳等。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农业等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永续利用,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发展潜力巨大。

2 中国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能源作物等,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形式的试点示范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等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生物质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展农村沼气、发展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气化、固化成型、农作物秸秆发电、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

2.1沼气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沼气产业已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成为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整合太阳能技术,并与养殖业、种植业广泛结合,实践性地探索出一系列适合中国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和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态模式,成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初见成效

秸秆的主要能源化利用方式为直接燃烧、气化和固化成型等。通过改进农村现有的炊事炉灶,不仅提高了传统炉灶的燃烧效率(大约在20%左右),而且也减少了室内空气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2.3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初具规模

中国已培育出“醇甜系列”杂交甜高粱品种,培育并引进多个亩产超过3吨的优良木薯品种。

3 我国农业生物质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政府政策引导及财税政策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政府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规划和监管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条件下,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要在政府引导和财税政策支持下,建立中介组织,加强资源开发和技术开发,探索建立“适度规模、就近转化、统筹规划、模块建设、分散生产、集中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

3.2在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还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制约或阻碍着农业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

如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该产业的竞争平台并不公平。在现行能源价格条件下,农业生物质能源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投资回报率低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而销售价格高又挫伤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技术标准未规范,市场管理混乱。目前,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发展缓慢。

3.3产业化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沼气外,其他农业生物质能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当前,中国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核心技术仍未取得突破;生物柴油酶转化技术仍未进入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急需中小型核心装备;气化发电技术小规模下效率较高,但急需提高配套设备的稳定性;燃气(沼气)发电技术急需发展低热值生物质燃气发电装置等产业化的生产技术瓶颈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同时,农业生物质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3.4政府有关部门应真正从“战略”和“替代”问题来考虑,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支持发展农业生物质能等产业

由于资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后,我国的农业生物质能利用工程的规模很小;为降低投资,大多数工程采用简单工艺和简陋设备,设备利用率低,转换效率低下。所以,农业生物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低,运行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大的能源作用。目前,民营企业是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主体,其在资金和研发上有许多困难,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出台更有效的扶持政策。针对中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纳入基础产业的范畴,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产业发展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的供应问题;积极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建立财政资金优先购买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对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经批准生产的燃料乙醇等重要生物质能产品给予支持,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应改变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现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大力促进农业等生物质能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投入和利用,为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6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关键词:钻石理论;生物质发电;清洁能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0102

说起生物质能,人们并不陌生。生物质能,就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力,具有环境污染小、可以再生利用的特点,并且分布特别广泛。几千前来,人类一直使用生物质能作为主要能源,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能源使用方式才发生了改变。

上个世纪能源危机以后,生物质能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生成的产品已经可以替代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现代能源。

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高效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2006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且颁布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装机容量增长率高达30%。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2%。

为了分析某一产业是否有竞争力,美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Micheal·Porter在1990年出版了《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这一模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被用来分析某一国家的某一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笔者旨在以生物质发电产业为例,从Porter钻石模型的视角分析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探讨提升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途径。

1生物质发电概述及重要意义

1.1生物质发电概述

人们在农业、林业、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城市居民在生活中也会产生生活垃圾,利用这些废弃物、动物粪便作为燃料,将这些物质直接燃烧,或者转化为可燃气体燃烧,利用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这种技术就叫做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下图所示(图1)。生物质发电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发电无间歇性、清洁环保、电能质量好等特点。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很注重环保,生物质发电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供热和发电方式。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生物质发电包括沼气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

图1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链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很多国家认识到单纯依靠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是有很大风险的。瑞典、芬兰、丹麦等北欧小国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注重开发秸秆等生物质发电技术。北欧小国在生物质发电技术方面的努力也引起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视,生物质发电因此获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论坛,这次会议以后,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

1.2重要意义

(1)缓解能源消耗的结构性矛盾。

在能源储量、能源供给方面,我国存在着很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石油进口依存度也很高。我国正大力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天然气和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已经成为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这就影响我国的能源经济安全。发展生物质能发电,符合我国国情,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三农”建设。

生物质发电,对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岗位,是有很大益处的。以秸秆发电为例,1台装机容量为12MW的机组年消耗生物质秸秆约20万吨,如果按180元/吨计算,则每年可给当地农民带来近4000万元收入。此外,还可给农民提供大量的收购、运输等就业岗位。

2Micheal·Porter的钻石理论

产业为什么会具有竞争力呢?Porter教授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这四个方面是指: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Porter教授认为,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双向作用,并形成了钻石体系,这四个因素,也是评价这一产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把这套体系归纳为钻石模型,企业最有可能在钻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成功。

图2Porter的钻石模型2.1国内需求

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所生产的产品首先是用来满足国内需求。Porter教授认为,企业一般对距离最近的消费者的需求最为敏感。消费者需求可以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能直接影响国内产品的特征,促进公司产品的创新,并提高产品质量。如果国内消费者精明而挑剔,就会增加企业的压力,压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就会迫使公司不断满足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在产品生产上持续创新,这从中观层面讲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从宏观层面讲就增强了国家的竞争优势。

2.2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独木难成林,产业也是如此,一个国家国内成功的行业经常是由很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一个行业群,因为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对技术、教育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外的行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上下游产业对于国内某一个行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大有好处的。

2.3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是有层次的,主要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高级生产要素和一般生产要素。一般生产要素就是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这些基础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就是指掌握高技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科技设备和技术能力。Porter教授认为,对某一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高级生产要素,如果说一般生产要素是天然产生的,高级生产要素则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的结果。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4 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

从微观上讲,产业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谁也无法否认索尼对于日本电子、三星对于韩国电子产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国家而言,管理理念也是不同的,这些理念促使企业采取不一样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如果国内竞争很激烈,经过国内竞争环境的洗礼,也有利于公司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因为企业为了应对竞争,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创新力度,进而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产业竞争实力的建立是有原因的。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是否有竞争力。Porter教授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立并非易事,只有当产业集群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新进入的企业才能克服已存在的其他产业集群的先发优势和市场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而且,政府的政策对于钻石模型中的四要素会产生影响,如果政府对某一产业进行支持,就可以帮助帮助产业集群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的损失。

3从钻石理论视角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作为电力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生物质发电也是和其他生产要素息息相关的,这些生产要素决定了这一产业是否能健康发展。

3.1与生物质发电产业相关的要素禀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相当于煤炭年开采量的一半,约合6.56亿吨标准煤。每年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生物质总量有50多亿吨,相当于20多亿吨油的当量,这一数字是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3倍。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全部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约为一亿公顷,每年农作物秸秆的生产总量大约有7亿吨,除部分地区作为造纸原料,部分偏远地区用作炊事燃料,家畜的饲料和部分的秸秆用于还田作为肥料之外,可作为生物质燃料的秸秆约为3.5亿吨,其燃烧值可折合成1.8亿吨标准煤,经过转化可以生产为1亿吨燃料酒精或5000万吨生物柴油。丰富的资源禀赋为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创造了条件。

3.2 电力需求状况

电力行业的下游用电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客户和城乡用电客户,居民用电量比较稳定,增速也很稳定,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产业,如有色化工、建材和钢铁等,这些都是周期大、投资大、产能易增不易减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如果经济有所波动,将处于不利地位。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很大,很多企业开始限产,直接影响了电力用量。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调结构”的深入,高耗能产业将会受到限制,其用电量也会减少。

但如果从用电结构来看,生物质发电量的需求将会上升。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50%,并且非化石燃料所占的比重要不断提高,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在此背景下,生物质发电等符合环保要求的发电方式将成为重点。

3.3生物质发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

与生物质发电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是燃料收购和设备生产。在燃料收购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购难。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比较分散,一家一户的秸秆量比较少,农民出售秸秆的意识也并不强。秸秆的收购价格也并不会较高,往往达不到农民的期望价格,这就导致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再就是在农村,收购秸秆的力量不足,因为秸秆收购的最佳季节恰好是农忙季节,我国近几年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农民为了抢收抢种,较多地将秸秆就地焚烧。

在运输方面,生物质原料运输也不是特别方便。主要原因就是农作物的密度比较小,导致体积过大,这样运输量就特别大。一般来说,是采用公路运输。为了方便运输,也是为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就必须对生物质燃料就行标准化打包,这样就要购买打包机,而且所打的包块必须符合电厂锅炉的生产要求。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农村运输多采用拖拉机,对大型包块难以运输。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生物发电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整个电力设备市场而言,所占份额较小。在设备生产方面,中国多个大型生物质发电厂的技术和设备均来自丹麦BWE公司。国内主要生产商,如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武汉汽轮机厂、龙基电力集团、济南生建电机厂、济南锅炉厂等,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多是以引进国外技术、国内制造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质发电厂议价能力较弱,设备购置费通常占生物质电厂总投资额的30%—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基于旅游协同促进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No.12TABK003)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张春燕(1983-),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化旅游、区域旅游与经济发展。40%,构成了生物质发电企业主要投资成本之一。

3.4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情况

生物质发电规模最大的是国电集团和凯迪控股,2009年,这两大集团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14.7万千瓦,占全国的27%,五大电力集团的总装机容量为107.6万千瓦,占所有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的24%(详见表1),其中建成和成功并网发电的绝大多数还是五大电力集团。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电力行业的垄断程度比较高,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并不激烈,这对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是不利的。

表12009年主要生物质发电企业总装机

容量与市场份额

企业名称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市场份额

(%)企业名称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市场份额

(%)国电73.317中电投6.31凯迪41.410华能31华电14.53江苏国信11.53大唐10.52中节能4.814结论及启示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国产装备水平比较弱,原材料收储困难,等。本文对提升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启示。

4.1加强研发,提升装备水平

电力装备是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环节,是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标志,而恰恰是在电力装备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自主研发的主要是气化发电技术,其他如直接燃烧技术还处于很初级的水平,尚不能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很多关键核心设备要从技术发达国家购买。

装备水平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强自主研发,提升装备水平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关键。

4.2竞争程度的提升,将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凡是经营发电业务的企业必须要有电监会颁发的发电业务经营许可证,而获得这一许可证的要求,比通常工业行业要严格得多。另外,在电力行业,尤其在项目审批环节,没有深厚的对政府公关能力,很难拿到项目开工许可。电力行业还是有比较强的进入壁垒的,这样就导致竞争不充分,不利于提升产业技术经济水平。

虽然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存在很强的进入壁垒,但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的开放也是大势所趋。面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良好前景和国家政策的激励,无论是来自境外的跨国能源集团,还是资金充裕的民营企业都有意投资这一产业。近年来,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它们具有很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将对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产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也会逐渐进入这一产业,这一产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有利的。

4.3建立和完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确保燃料的持续供应

对生物质发电而言,燃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了很大比重,燃料成本是电厂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就是燃料供应要有稳定性,否则将影响电厂设备的运行。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燃料供应会有所波动,而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在现阶段政府和生物质发电企业应共同建立完善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对燃料的收集、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保证生物质电厂拥有价格合理、持续供应的燃料。

参考文献

[1]谭力文,吴先明.国际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759.

[2]叶慧.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西南林院学报,2008,(28):1720.

[3]贾小黎,丁航,李晓真,等.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问题和建议[J].太阳能,2007,(5):1013.

[4]王振江,庄会永,肖兵,等.用于发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可用性分析[J].华东电力,2006,(6):1619.

第7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关键词]生物质能 资源 沼气 生物质燃料 垃圾发电 展望

1 概述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永续利用,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发展潜力巨大。

福建省是少煤、无油、无天然气、常规能源短缺的省份。随着经济的发展,福建省能源的自给率下降,2010年自给率为35%,预测2020年之后将降至20%,这是经济发展中一个严峻的问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一个独特、重要的能源,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而且资源丰富,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14%,预计到下世纪,世界能源消费的40%来自生物质能。因此,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确保能源安全、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我省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目前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有林业木质油料植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以及能源作物、稻壳、玉米芯、花生壳和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甚至垃圾等都可用于生产新型能源。虽然福建省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但是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水平还较低,如何加快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 福建省生物质能学科发展简况

2.1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历程

2.1.1生物质形成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气候带,西北有武夷山脉、中部有戴云山脉阻挡寒风,东南有海风调节,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多雨、温暖、湿润,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各种生物质的生长,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土壤肥沃,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77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10%,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林区之一,有“绿色宝库”之称。

我省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木本油料林油脂、废动植物油脂、畜禽粪便、工业有机废水、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农业能源作物及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等。据初步调查分析,2008年我省生物质能资源理论存有量约1600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3.5%。

2.1.2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历程

近些年来,我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一定的产业基础。生物柴油和户用沼气领域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生物质发电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2.1.2.1沼气

福建省沼气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研究,相继成立省微生物所沼气研究室、省农科院农业工程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在福建省能源研究会下设农村能源专业委员会,在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下设农村能源及环保组,还有福建省农业厅农村能源环保总站等管理机构。

2001年以来,福建省利用中央财政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以及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逐步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先后有长汀、永安、龙海、福清、邵武、寿宁等县、市列入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沼气建设项目,仙游、武夷山、松溪等县、市实施“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2004年~2008年,中央共投入国债项目资金5356万元。2005年至今,省级投资988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2822万元。全省累计建池从2000年的13.3万户增加到2008年的41.8万户,分布于全省70多个县(市、区),750多个乡(镇)。

到2008年,全省累计建成养殖场沼气工程1056处,容积349万m3,年产沼气4400多万m3,年处理1100多万吨畜禽养殖业粪水。全省共有规模养殖场7724个,建池比例为12.8%。其中,生态型沼气工程占90%,环保型沼气工程占10%。

2.1.2.2生物柴油能源化利用初见成效

自2002年以来,福建省在国内率先发展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目前福建已建立起有一定规模、设备装置技术比较高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12家,形成35万吨,年左右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省柴油消费量的10%左右。

我省生物柴油发展路径从第一代技术起步,同时积极开发第二代、第三代技术,以争取更多原料来源。第一代技术是以动植物废油脂为主,进口棕榈加工残渣油为辅的原料路线,但原料来源受限。第二代技术主要是提炼能源林果仁榨油。第三代技术,由承担教育部示范工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以海洋藻类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研究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研究试验成果。

2.1.2.3生物质发电有一定进展

生物质能是我省各类可再生能源最丰富的一种,但技术成熟度低。多年来,农林业生物质并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部分任其枯萎、腐败,目前利用率不到30%,而且其能源利用方式极为原始,大多数生物质以直接燃烧为主,有效利用率很低。以农林剩余物为主的生物质能密度低,大量收购必然带来长途搬运,运输成本高,原料采集范围大,发电成本高,发展受限制。

应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重点攻关项目《生物质大型上吸式气化炉》和《1000kW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研究技术,2000年福建省莆田市建成了1000kW生物质(谷壳)气化发电厂,并投入运行。2003年,建宁县饶山热能有限公司利用稻壳替代燃煤发电、供热,解决稻壳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进“热电联产垃圾焚烧节能技术”将稻壳“变废为宝”,该项目利用谷壳作为燃料替代燃煤生产蒸汽,同时用于发电,大大减少了s02等有毒废气的排放。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还可再用于生产白炭黑和炭黑。目前,饶山热能有限公司年消耗稻壳约5万吨。

福建省生物质能发电的主要途径是垃圾发电,从2003年开始,我省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研究和实践,出台了《福建省“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垃圾发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10年底,我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垃圾发电厂已有10座。全部投产后,日处理垃圾7400吨,年发电量7.33亿kW・h,光发电一项就可节约25.7万吨标准煤。

2.2福建省生物质能发展前景

福建省是一个一次能源十分缺乏的省份。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C02相当于它排放的C02的量,因而对大气的CO2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生物质能作为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亿-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福建省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福建省相关部门制定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要从以沼气、生物柴油、压缩成型固体燃料、垃圾发电为品种的生物质能中筛选出作为示范工程,重点加以扶持,提高技术成熟度,加以推广,以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化的发展。

3 福建省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配套办法及规章,制定了20多项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燃料乙醇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加强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形式的试点示范与建设,有力促进了我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3.1生物质能资源状况

3.1.1沼气

我省生物质资源丰富,遍布全省各地,是全国发展沼气重点省。据测算,如将全省人畜禽粪便用作燃料、肥料的作物秸杆1/3,经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年资源总量可达26.3亿m3,折标煤187万吨。若全部开发利用,农业人均100.5m3.按人均日用气0.3m3计,可解决90%左右的生活燃料。

3.1.2垃圾

我省城市垃圾产量在迅速增加,据2005年统计,全省城市生活垃圾量将达940多万吨。据调查,目前福、厦、泉等沿海城市每人每年平均垃圾量达450公斤左右。福州市一天的垃圾就达1200~1400吨。根据对福州、厦门等市垃圾质地测试结果,可燃物占55%以上,热值为5000kJ/kg左右,具备了建设垃圾发电厂的要求。

3.1.3生物质制油

福建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适宜种植的能源高产作物主要是能源甘蔗、甘蔗、甘薯、木薯、油莎豆等;有开发潜力和价值的油料能源植物种类的科目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菊科、豆科、山茶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可以适合规模化种植的有麻疯树、山苍子、油茶、黄连木、乌桕、油桐等。

福建省还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稻草、麦草、芦苇、竹子等非林质纤维,有香蕉、菠萝等果业茎秆和森林抚育间伐、树林修枝、林业加工剩余物,以及随处可见的野生芒属植物等生物质资源,每年的资源总量可能超过数千万吨。但大多未被充分利用,造成生物质资源的很大浪费。

福建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41.5万公顷,滩涂20多万公顷,有海洋生物3000多种。其中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原料不乏其中。

3.1.4生物质资源总量

福建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废弃动植物油脂、工业有机废水、木本油料林以及木薯、甜高梁等农业能源作物七大类。据初步调查分析(2010年),目前全省生物质能年资源总量约为1620万标准煤,占全国资源总量的3.5%。目前,全省生物质能源年资源潜力分布如下:

(1)农业废弃物

农村沼气资源:以农村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沼气潜力为26.3亿m3,折合187.8万吨标准煤;

秸杆:总量1035万吨,其中1/3可作能源利用,约345万吨,折合172万吨标准煤;

农产品加工剩作物:以稻壳与甘蔗渣为主。总量约285万吨,折合184万吨标准煤。

(2)林业废弃物

福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林业废弃物资源丰富,包括林木枝桠和林产废弃物等,约1200万吨,折合685.2万吨标准煤。

(3)城市垃圾发电资源

垃圾年产出约940万吨,其中720万吨可用于发电,发电量折合30万吨标准煤。

(4)废弃动植物油脂

可产生物柴油36万吨,折合51.5万吨标准煤。

(5)工业有机废水产沼气资源:17亿m2,折合121.4万吨标准煤。

(6)水本油料林:可用于栽种木本油料林的用地约60万公顷,可产生物柴油120万吨,折合157.9万吨标准煤。

(7)木薯、甜高梁等:可产燃料乙醇30万吨,折合30万吨标准煤。

3.2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

3.2.1沼气开发与利用技术

3.2.1.1户用沼气

我省沼气技术逐步成熟,通过不断加强技术革新,注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在池型方面,研究出了适应不同气候、原料和使用条件的标准化池型。主要应用有:①ZWD型沼气池:由福建省农科院上世纪90年代研发,2002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解决了进出料难题;扩大沼气发酵原料来源;且料液分布更均匀,提高沼气产气率18.9%。②SQC新型高效户用沼气池:1991年南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与能源技术总站与顺昌县联合研究开发,2004年获中华农科教基金农技推广奖。SQC~,JI户用高效沼气池在福建省北部寒冷山区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产气,可满足5―6口之家常年生活用气;目前泉州、漳州、三明、龙岩、莆田等地均有引进该池型。③户用玻璃钢组装式沼气池:2002年,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制,是一种安全、新型、廉价的沼气池。它产业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密封性好,保证了最佳产气条件。2003-~9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3.2.1.2大中型沼气工程

①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建立生态牧场:项目于1983年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牧场实施,建立沼气池271::1,总容积1205m3,年产沼气7.3万m3,除作生活燃料使用外,还进行沼气发电,作汽车燃料,用沼渣养蚯蚓种蘑菇,沼液放养胡子鲶等试验;1982年,“沼气长距离输送研究”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向省内外推广;1989年获农业部农村能源及环保优秀成果三等奖。②泉头畜牧场沼气生态系统工程研究:在泉头万头猪场建成我省第一个生态能源村的基础上,1991年第二期建成两座350m3上流式厌氧发酵塔(UASB)和300m3贮气罐,用于发电(装备45kW和75kW各1台沼气发电机);沼渣用于种果和培植食用菌,沼液用于养萍、养鱼,达到物质、能量良性循环;1 99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一等农业生态技术。⑧隧道式沼气池:2003年,南平市延平区农村能源站曾宪芳等通过改造和吸收ABR和AF工艺技术,形成隧道式沼气池,该工艺提高了厌氧消化效率。④推流式厌氧滤床工艺(PAFR):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该工艺。沼气池在常温下池容产气率可达0.5~1.0m3・-m-3・-d-1左右,能承受较大负荷冲击,施工简便、管理方便、运行稳定,设置地下,占地小;降解率高,易产生微生物膜,采用防堵、自动排渣工艺,基本实现不耗动力运行。⑤红泥塑料厌氧发酵装置及其后处理设施标准化设计技术:2003年,福州北环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引进台湾红泥塑料厌氧发酵技术,并着手红泥塑料厌氧发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并形成标准化应用技术,在省内外十几家养殖场推广。⑥高效厌氧净化塔:2010年,福州科真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了高效厌氧净化塔,并用沼气发电余热对厌氧净化塔进行加温,解决了低温季节不能正常产生沼气的难题。⑦智能化大型沼气池: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成功“智能化大型沼气池远程控制系统及高效产气调控技术的应用”,率先应用玻璃钢材料作为大型沼气池保温材料,建立玻璃钢夹套水泥沼气池,保温效果好,2012年5月通过专家鉴定,比传统沼气池增加产气量25.7%,解决了冬季沼气池产气难的问题;采用厌氧发酵后固液分离,提高了发酵液浓度,达到高效产气,实现远程监测调控,远程诊断,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首创。

沼气的工业化应用,包括沼气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等还处在示范阶段。

3.2.2生物柴油的开发技术

目前我省已形成生物柴油35万吨/年左右的生产能力,其中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2万吨级的企业有2家,1万吨级企业有6家。但2008年以来,受国际油价激烈震荡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受到严重打击,特别是生产工艺还不完善,产品价格较高,原料收集困难,原料成本占生物柴油总成本的3N左右。目前原料成本高,转化率低。经济效益差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产量从2007年的18万吨,跌到2008年的3.5万吨左右,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转产的困境。

3.2.3燃料乙醇的开发技术

南平闽沪置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生物质资源的转换,公开征求工艺,采用生物质资源替代石油资源,制造生产术质石油。福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木清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题为《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生物能源产业的建议》,把我省的甘薯、甘蔗列为生物质资源,要求作为燃料乙醇原料加以重点发展。

1996年,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在国内首倡能源-甘蔗研究。在主持国家“九五”甘蔗育种科技攻关期间,首次将“高光效、高生物量育种”列入攻关内容。以总生物量、总可发酵糖量为育种目标,创制能源甘蔗新材料,并通过一系列中间试验和技术指标的评价,选育能源甘蔗新品种的技术路线。通过自育和引进获得一批能源甘蔗新品种(系),接近或超过了美国第二代能源甘蔗品种的水平。2001年12月。《甘蔗光合性能的遗传分析及高光效、高生物量能源甘蔗新品系选育》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能源甘蔗品种选育与鉴定这一核心技术已臻成熟。这期间,“十五”国家“863”计划、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能源专用甘蔗新品种选育》、福建省跨越计划《能源甘蔗新品种(系)的中试与产业化》等都对能源甘蔗的研发给予立项资助。

厦大能源研究院研制和利用农林纤维素生物质联产燃料酒精与术糖项目以农林纤维素生物质(秸秆、蔗渣、林草)等为原料,分离提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组份;利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组份进行降解,制取燃料酒精;利用木聚糖酶对半纤维素组份进行降解,制取功能性木糖。针对我国术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技术和多元化生物质资源规模化培育与利用等核心技术亟须突破的现状,研制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高效预处理技术和低成本降解技术等关键技术,建设万吨级纤维素水解制备液体燃料及其醇电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纤维素乙醇、丁醇的清洁生产和能量自给项目仍需作大量工作。到2015年,预计示范工程规模将达到3万吨/年以上,并建立相应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3.2.4固体成型燃料技术(主要是农林废弃物)

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主要由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组成的。它是利用农林废弃物,如秸秆、水稻杆,薪材、术屑、花生壳、瓜子壳、甜菜粕、竹丝、稻糠、苜蓿菜、刨花、树皮边角料、杂草等所有废弃的农林作物,经粉碎一烘干一陈化一混合―挤压一冷却一筛分―包装等工艺处理过程,使原来松散、无定形的原料压缩,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其密度一般为1.1~1.3t/m3,热值约为4080―4800kcal/kg。1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相当于0.8吨标准煤或0.51吨柴油/燃料油。

福建省南安市宝林能源公司与著名大学联合开发再能源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同时突破传统高能耗小产量的造粒设备,目前公司第五代造粒机已经面市,保证今后福建本省在新能源燃料供需上,无须再从外省引进。宝林公司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直径6mm~11mm)已经出口多个国家,如日本、罗马、芬兰及东南亚。宝林在未来3年,计划引进外资,共同合作,力争建设20个生产基地,达到年产50万吨的规模,做强做大福建、广东、江西一带的生物质市场。福建南安海特机械公司、福建省南安市欧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莆田市绿之道新能源有限公司都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设备的厂家。

3.2.5生物质发电技术

3.2.5.1生物质发电

沼气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发电方式,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我省沼气发电项目共有21家,装机规模小,大部分项目都处于建设或试运行阶段。很多养殖场仅是利用少部分的沼气资源用来发电,发电主要为自用,都没有接入电网。其中装机容量较大的为大拇指环保科技(南平)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沼气发电项目,其建设规模为250―350kW。福州科真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KZ30GF-K、KZ50GF-K、KZ75GF-K型纯沼气发电机组,先后经过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产品投产鉴定”和福建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技术鉴定”。2008年11月,在福清市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安装2台75kW・h发电机,经过几年的运行,状态良好,每天可发电600―1000kW・h。

集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研发沼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BHP)是一种节能环保型装置,与电动压缩式热泵相比,其主要动力源不同。该装置能充分回收利用沼气发动机余热。

我省生物质能发电已开始起步,光泽凯圣生物质热电厂利用鸡粪和谷壳混合物发电,一期装机容量为2.4万kW,每年消耗鸡粪和谷壳混合物约25万吨以上,相当于节约8.8万标准煤,于2010年投入运行。建宁热电联产扩建项目工程在原有供热汽轮发电机组1×K20t/h锅炉+1×C1315―24/5型背压式汽轮机组基础上,扩建1×20t/h锅炉+1×1.5MW背压式汽轮机组,采用稻壳进行燃烧发电。另外,规划中的仙游生物质发电厂位于仙游盖尾镇石马村,装机容量为2×12MW,项目已完成选址和初步规划。

3.2.5.2垃圾发电

福建省垃圾焚烧发电以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为燃烧介质,采用机械炉排炉或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利用其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每处理1吨垃圾,约可发电250kW・h。垃圾发电的重要一环是重视城镇的生活垃圾卫生转运站的配套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垃圾运输转运体系,保证垃圾原料的供应。

2007年,福建省建设厅、发改委、环保局印发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到2015年,我省建成2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1.33万吨/天,装机容量达到26.15万kW,年发电量达11.17亿LkW・h。

至2011年底,已投入运营的有福州、晋江、石狮、厦门垃圾焚烧发电厂、福州市红庙岭填埋气发电厂、厦门东部、南安、晋江二期、莆田、惠安、南安扩建、福清、宁德等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规模8900吨/天,装机容量17.565万kW,发电约12.01亿kW・h。正在施工的有安溪、南平、建阳、龙岩、三明、邵武、浦城、漳州等8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另有厦门海沧、闽候、平潭、福州第二等9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进行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

2007年11月,福州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发电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马丁技术建设,利用填埋气进行发电,装机总容量0.25MW,年均发电约1000万kW・h。

4 福建省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展望

4.1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为动力,以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生物质资源和技术优势。

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大力加强沼气建设,积极推广固化成型燃料,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大力发展具有规模效益、环境友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体系建设,引导、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2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贴近省情实际,立足当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重点发展包括以农村沼气为主的沼气利用和发电,以生物柴油为主的生物液体燃料,以城市垃圾为主的生物质能发电等三类。

(2)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循环农业理念,推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把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作为今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

(3)生物质能发展要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规模和开发力度要与我省财力相适应,量力而行,立足未来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4)优先发展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一定经济竞争力的技术和项目,把生物质能发展与服务三农、改善农村、农业、农民的用能状况结合起来。

(5)以技术可行为基础,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着力提高技术转化应用能力,积极探索发展生物质能的多种有效途径,引领我省生物质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以原料的可获得性为出发点,以经济合理性为前提,以产业为纽带,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利用以及维修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4.3发展目标

(1)沼气:至2015年,全省农村沼气新增户用沼气24.80万户,普及率达到82.85%;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815处;全省利用沼气总量5.2亿m3,其中户用沼气3.85亿m3,大中型沼气工程1.35亿m3。

(2)生物液体燃料:积极建立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科研示范基地和加工示范项目。力争2015年生物柴油生产量达到15万t,开发生物柴油林种植基地,采用第二代和第三代技术,加工生物柴油。

(3)生物质发电:①沼气发电:叫“十二五”期间,建成1座示范性并网型沼气发电工程;把具备装机能力240kW及以上的60%养殖企业、具备装机能力60~240kW的10%养殖企业建成沼气发电项目。②到2015年,我省建成2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生物质发电厂,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43.61万kW.年发电量19.36亿kW・h。

4.4技术应用与发展

4.4.1农村和大中型沼气

在提高户用沼气普及率的同时,加强后续维护,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提高产业化水平,逐步推广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今后新扩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集中供气、供热和发电三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大中型沼气工程,要采取集中供气与发电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沼气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沼气对空排放,避免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农村沼气的沼渣、沼液要合理利用,充分用作农田有机肥,禁止乱堆乱放,防止二次污染。

4.4.2生物柴油

生物质液体燃料应加紧企业重组,在发挥已形成生物柴油生产能力的同时,着力加强第二代(木本油料)、第三代(海藻、纤维素)技术开发创新。加强小桐子、油桐及无患子等木本油料林高产优良树种选育栽培和生产基地建设以及果仁深加工,油化结合;开展生物质和农业生产剩余物(如甜高梁、秸秆等)液体燃料重点试验研发工作,争取早日转化为生产力。

针对我省原有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主要为餐饮废油或榨油脚料,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也不能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液体酸碱催化工艺的环境友好性差等问题,研制木本油料、能源微藻培养技术,实现生物柴油清洁、高效生产十分重要。

4.4.3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和固化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适用于福建省林区。由于生物质形状各异,堆积密度小、较松散,给运输和贮存以及使用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生物质的使用。因此,可以按成型技术将木质材料螺旋挤压生产棒状成型物;或用活塞式挤压制得圆柱块状成型物,以及用内压滚筒颗粒状成型技术和设备生产颗粒状成型物。成型燃料应用于两个方面:其一,进一步炭化加工制成木炭棒或木炭块,作为民用烧栲术炭或工业用木炭原料;其次是作为燃料直接燃烧,用于家庭或暖房取暖用燃料。

秸秆致密固化成型就是采用热成型技术或常温冷成型技术,通过成型机将秸秆、杂草、灌木枝条乃至把菠萝茎杆、香蕉茎杆加工成颗粒燃料,果壳果皮等农林废弃物压缩成高热值、高密度的燃料棒或颗粒,提高其单位容积的重量和热值,这种固化成型燃料可用于替代燃煤发电,值得研究。

针对我国目前生物质气化热解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初级产物以及后续的液体燃料产品品质低下等问题,要研制先进高效净化与组分调变一体化技术,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及热、电、化学品等多联产系统示范工程,降低液体燃料的生产成本,提高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率和附加值。

针对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存在设备故障率较高、维修频繁,影响连续生产,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不好,设备关键部件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不够等问题,要研制非粮生物质原料收集装备等,到2015年实现生物质原料专用机械的规模化生产。

4.4.4生物质发电

4.4.4.1沼气发电

要继续在农村大力推广以“一池三改”为内容的户用沼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利用工程;重点开发适用于农村和小城镇的热(气)电联供示范系统。对于将污水处理中的淤泥进行发酵,生产沼气发电;将发电后的余热用于发酵系统保温升温的项目也应当进行考察、调研,提高城市使用沼气的份额。

4.4.4.2垃圾发电

福建省“十二五”生物质能发电发展目标及2020年发展规划见表1。

以城市垃圾为主的生物质发电应结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重视二次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大中型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与工农业生产废弃的生物质焚烧发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十二五”期间,要开展生物质混烧和直接燃烧发电试验。在有条件的市(县)逐步发展生产、生活垃圾与其它生物质废弃物混烧发电、林业生产“三剩物”以及其它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示范。

垃圾发电要严格审查建设厂址选择方案,合理选择技术工艺设备,建立垃圾分拣制度,确保人炉垃圾质量和燃烧物的成分要求,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入炉;要认真做好有害气体、污染废液安全防治工作;要探索新型二段往复式垃圾焚烧炉及新飞灰固化工艺技术,并在渗沥液处理工艺上有所突破;要建立健全安全规范运行操作规章和监管制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有害液体、气体达标排放。

5 结语

福建省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对于能源资源缺乏的福建省来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物种优势,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8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废弃塑料;处理技术;要点

塑料自身质量较轻、使用和携带起来都比较方便,并且具有很强的耐腐蚀特征,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塑料及其制品的具体应用,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废弃塑料对于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我国在开展环境保护工程的过程中,要对废弃塑料进行合理处理。

1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的处理技术

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处理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和应用处理技术,以此保证废弃塑料处理的有效性。

1.1焚烧。对废弃塑料进行处理的时候,焚烧技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关键技术。塑料本身存在的热值要比燃料油自身的热值高,对其进行合理焚烧,可以将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实现大幅度减容,以此减少对环境的具体危害。废弃塑料在焚烧的过程中灰分与具体的含硫量相对较低,燃烧的速度比较快,效率较高,一般不会造成SO2污染。但与此同时,大多数废弃塑料包含重金属元素,在对其进焚烧的时候,会产生二恶英或氧化氢气体,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因此,在对废弃塑料进行焚烧的时候,应当应用新型的处理技术。某市在进行废弃塑料焚烧的时候,为了保证废弃塑料焚烧的环保性,避免给环境和人体造成二次污染,应用了新型的DRF技术。在应用DRF技术的时候,焚烧人员将废弃塑料与废纸、污泥等垃圾进行搅拌混合,制作成可以燃烧的固体燃料。这种固体燃料,可以取代煤作为新型燃料。利用DRF技术焚烧废弃塑料,不仅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还能将废弃塑料进行合理转化,对其进行合理的二次应用。该市利用废弃塑料制成的固体燃料来进行发电,效率提升了25%,发电蒸汽参数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1.2填埋。填埋技术是处理废弃塑料时最简单的一种操作技术,主要就是将废弃塑料埋于地表以下。填埋技术一般只会利用人力操作,也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因此投入较小,成本很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废弃塑料在进行填埋之后,短期内不会发生腐烂,还会对地下水的流通造成阻碍。废弃塑料虽然质量较轻,但是相应的体积却不小,也不容易被生物因素分解,在填埋时需要较大空间来进行,分解周期相对较长,分解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在处理废弃塑料时,要尽量避免对废弃塑料进行填埋。即使是应用填埋技术,也应当做好防渗漏措施,这样,废弃塑料在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就不会对地表环境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1.3降解。

1.3.1光降解。在应用降解技术处理废弃塑料时,光降解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处理技术。在应用光降解技术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在废弃塑料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用来提高光降解的相应速率。一般来说,在应用光降解技术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处理含有金属性元素的废弃塑料,这样可以避免处理这一类废弃塑料的过程中金属物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废弃塑料内部添加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光敏剂等,一般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光敏剂内部含有Fe金属。将废弃塑料置于强光下进行照射,废弃塑料内部所含的金属物质就会自动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等放射性物质。这样一来,废弃塑料内部的金属离子就会出现分离现象,从而引起分解反应。在对废弃塑料进行光降解以后,废弃塑料自身的抗张强度出现降低,变得更加易碎和易破裂,这样就给废弃塑料进一步合理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1.3.2生物降解。除了利用光降解技术处理废弃塑料,还可以应用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和酶对废弃塑料进行降解,其中,主要应用的微生物物质是真菌或细菌。在应用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一般要在废弃塑料内部添加淀粉类物质或衍生物。微生物及细菌在将淀粉类物质进行吸收之后,废弃塑料的表面就会出现很多小孔,自身强度得到降低,从而实现合理降解。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1.4热裂解。热裂解技术在应用时,主要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利用热裂解技术处理废弃塑料,可以很好地减少二恶英排放,氮氧化物的总量也相对较小。热裂解技术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高温裂解主要在600℃至900℃之间进行,低温裂解则在400℃以下的温度进行。热裂解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将废弃塑料内部的高聚合物质进行分子链分解,使其转化为新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如何保证废弃塑料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

第一,应用新技术。相关的塑料制品企业要在产品研发工作中应用新型的技术,加工新式的塑料制品,避免过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应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尽量应用新型的原料,使塑料产品在降解环节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应用新技术,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降低处理废弃塑料时的投入成本。第二,做好管理工作。在应用废气塑料处理技术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让技术人员遵循规范进行废弃塑料处理。有关部门还要将废弃塑料处理工作的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保证处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各项处理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有关部门还要进行合理监督,针对废弃塑料处理过程中的人员操作及各环节处理质量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监督人员就要及时指出,并提出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第三,减少产生。要想保证废弃塑料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要尽量减少废弃塑料的产生。环保部门和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工作,在进行回收之后进行高质量的再生,尽量合理地二次应用废弃塑料,降低废弃塑料成为无用垃圾的可能性。减少废弃塑料的产生数量,可以有效保证废弃塑料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

3结束语

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的处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废弃塑料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分解等。在对废弃塑料进行相关处理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到环保因素和成本因素,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技术,还要保证处理技术的顺利实施与应用。只有这样,废弃塑料处理工作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俊.低碳经济驱动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大市场[J].橡塑资源利用,2010(2).

[2]刘双飞.浅谈环境保护工程中废弃塑料处理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

[3]杨昌军,彭天右,邓克俭,昝菱.固相光催化降解废弃塑料[J].化学进展,2011(5).

[4]朱晓军,王兴翠,郭中丽.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研究现状[J].科学之友,2012(2).

第9篇:生物质燃料规范范文

一、生物质能发展的天然优势与政策法规的有效性

1.生物质能发展的天然优势

(1)生物质能可再生性能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生物质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循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能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带来的压力,促进我国能源战略科学、有效地实施, 完善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生物质能的低污染性能有效防止全球变暖。生物质能硫含量、氮含量相对较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污染物较少,因而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遏制全球变暖的局面。

(3)生物质能易于储存和运输便于推广和利用。生物质能可以转化为固、液、气三种形态具有良好的可储存性,便于加工转换与连续使用,降低了成本从而更利于代替常规能源。

2.政策法规是推动生物质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尽管促进发展生物质能的发展方法多种多样,但相比较而言,政策法规措施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措施。这一方面因为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保障生物质能发展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生物质能顺利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生物质能发展的措施只有通过立法,上升到法律的地位,才能具有权威性,更易于贯彻执行。

二、国外在生物质能政策法规建设方面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能源危机促使各国积极投身于生物质能的开发研制工作,90年代后期生物质能产业基本形成,伴随着生物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也随之建立起来。

1.德国—生物质能政策法规的探路者

(1)对生物质能政策法规采取鼓励扶持政策。德国每年安排大笔资金用于生物质能研究,示范和推广。仅2000年,财政拨款就高达5100万马克。(2)制定专门法,使生物质能产业有法可依。如2001年颁布的《生物质条例。(3)明确发展重点、制定发展计划、有序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被的生物柴油、乙醇汽油,在《生物质条例》和2004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中都有对其进行财政支持的条款。

2.美国——完善生物质能政策法规的中坚力量

美国1999年8月美国了“关于开发和推进生物质产品和生物能源”的总统令,提出了到2010年生物质产品和生物能源增加3倍,2020年增加10倍,以及每年为农民和乡村经济新增200亿美元的收入和减少1亿吨碳排放量的宏大目标 。

2005年10月6日,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联合宣布11个生物质能研发、示范项目获得政府生物质能研发计划1260万美元的资助,加上来自私营伙伴的投入,总经费为1900万美元,集中体现了美国生物质能研究的重点领域 。

3.巴西——政策推动生物质能发展实现能源平衡

巴西把立法作为推广乙醇燃料的必要手段,通过法律形式保障乙醇燃料、汽车生产商及消费者的利益。1975年,巴西颁布法令并授权石油公司在汽油中按一定比例添加乙醇,1991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在全国加油站的汽油中添加20%~24%的乙醇。2006年巴西政府在历史上首次实现能源平衡,即燃料的进出口相抵。

综上所述,国外的生物质能政策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点:(1)制定中长期的生物质能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2)对开发生物质能采取鼓励和补贴制度,费用由全国均摊。(3)以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物质能的发展。 转贴于  三、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法规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法规发展的现状

伴随着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也从多角度、多层次制定了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其代表。

(1)明确了生物质能的法律定义。《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明确将生物质能纳入法律规制范围之内。并于第三款排除了用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生物质能。(2)总体上列举了支持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发展小型水力发电,推广节能型的农村住宅和炉灶等,鼓励利用非耕地种植能源植物,大力发展薪炭林等能源林。

(3)制定了生物质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具体到生物质能方面,将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

2.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法规的特点

(1)既明确了生物质能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又规定了实现发展目标和建立市场的具体措施,易于将战略地位落到实处。(2)规定政府为生物质能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着,明确其职责所在。(3)以农村和偏远地区为生物质能发展的重要区域,凸显出我国农业大国的特点,以及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四、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法规建设的建议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生物质能政策法规,但是由于立法时间过于紧迫,立法过程过于仓促,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政策法规完善过程任重而道远。

1.逐步完善生物质能政策法规,构建完备立法体系

尽管我国针对生物质能的发展已经出台和了一系列有关法规和政策,从总体上只是框架性的政策法规。因此,当务之急应当是制定和完善诸如《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等相关配套性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出台生物质能专门立法,提高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物质能法制意识,促进相关立法的有效实施。

2.积极发展生物质能NGO,实现以政府力量为主导,NGO相配合的双层体制

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法规对民间力量在生物质能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没有清晰界定,这样既难以全面调动民众发展生物质能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现有的生物质能NGO的行为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为此NGO组织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自身定位,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遵从政府的指导建议,坚持政府的核心地位。(2)动员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入NGO组织,提高NGO的整体实力,使组织运行更加制度化规范化。(3)有效发挥NGO的宣传、示范、指导作用,使政府在生物质能方面的政策法规迅速及时传达到民众中,并得到有效贯彻。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生物质能产业化成本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创新实力较弱,当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科技材料基本来自国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政府要加快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加大开发经费的投入,为自主研发生物质能先进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资金支撑。(2)完善生物质能技术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建立政府民间双层生物质能源研究开发管理机构。(3)建立生物质能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由政府和企业建立生物质能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提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