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细胞生物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细胞生物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细胞生物治疗方法

第1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物治疗;胃癌晚期;应用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93-02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高。多发于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1]。对于胃癌晚期患者来说,采取最安全、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要对不同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生物治疗可以联合手术治疗,提高手术耐受性,预防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缓解术后免疫力下降,还可以联合放化疗提高疗效,降低各种毒副作用,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对于不能手术或放化疗的患者,单独使用同样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2]。现将我院应用生物治疗法治疗胃癌晚期患者的疗效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胃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6.8±1.2)岁。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DC/CIK肿瘤生物免疫治疗:①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一定量的外周血;②在GMP实验室里,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液和细胞因子刺激细胞活化增值;③经过7-14天细胞培养,细胞数增至原有数量的几百到上千倍,免疫杀伤能力增加20-100倍;④采血后的第7-14天,开始回输DC/CIK细胞。反复多个疗程治疗,在治疗后随访5年。

1.3疗效判定①显效:肿块完全消失,无新鲜病变,且持续1个月以上;②有效:肿块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上,无新鲜病变,疗效持续1个月以上;③稳定:肿块中两个互相垂直的最大直径乘积缩小不及50%,病变增大但不超过25%,无新鲜病变,疗效持续1个月以上;④恶化:肿块中两个互相垂直的最大直径乘积增大25%以上,有新病变出现。治疗后生存时间计算自开始治疗之日起至死亡。

2结果

30例胃癌晚期患者经生物治疗后显效0例,有效3例,稳定20例,恶化7例,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3年生存18例,生存率60.00%,5年生存12例,生存率为40.00%。

3讨论

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较差,对于因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是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上,对不适宜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大都会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化疗以缩小瘤体,控制癌细胞转移。甚至,还存在一些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放化疗的情况,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因过度放化疗致死的患者也不在少数[3]。生物治疗胃癌是以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激发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新型治疗方法,以DC-CIK细胞为主导。它通过人体外周血采集获得单核细胞,在体外模拟人体内环境,应用科学技术进行培养增殖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显著的识别和杀伤人体各种肿瘤细胞和病毒的活性。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发展的第四类癌症治疗方法,系利用和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抑制和杀灭癌细胞[4]。生物治疗胃癌具有以下特点:①运用正常人赖以生存而肿瘤患者表达较低的生物细胞因子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量达到抗肿瘤作用,与放疗和化疗相比,副作用很小;②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③采用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目标明确,对肿瘤细胞以外的正常细胞无影响,对不宜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肿瘤患者,能够明显遏制肿瘤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命[5]。生物治疗胃癌晚期可以精准清除残余肿瘤细胞,防复发、防转移、延长生命,能提高手术、放化疗成功率,提高免疫力,减少手术、放化疗对免疫的伤害,降低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所以,对于胃癌晚期的患者来说,生物治疗技术是患者最佳的选择,生物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组30例胃癌晚期患者经生物治疗后3年生存率60.00%,5年生存率为40.00%。综上所述,生物治疗早胃癌晚期患者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湘雨,李素云,李建生,等.毒素清对内毒素肺损伤兔自由基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40):35-37.

[2]朱静,田辉.晚期癌症120例的临终关怀[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6.

[3]娄彦玲.胃癌晚期96例疼痛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0):320.

第2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R73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00-01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是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联合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模式,但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肺癌生物治疗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治疗方法逐渐扩展到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分子靶向治疗[1],为肺癌治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本文就肺癌生物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肺癌生物治疗现状

生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为肿瘤患者补充具有杀死、抑制肿瘤能力的免疫细胞和能力,调节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达到控制和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技术、基因治疗技术、肿瘤疫苗技术、免疫活性细胞继承性输注技术、单克隆抗体及其耦联物技术等[2],彼此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的出现标志着肿瘤生物治疗体系的基本形成,虽然途径与方法各异,但目的都是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抗肿瘤能力来治疗恶性肿瘤。生物治疗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毒副反应较低.仅在高剂量时有低血压、发热皮疹、抗原抗体反应等,发生率较低[3],临床上治疗肺癌应用最多的为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也已应用于临床,过继免疫细胞中淋巴活化杀伤细胞(LAK)已见报告,为今后生物治疗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 肺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2.1 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分子靶向药物特异性,以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中所具有的特异性分子为靶点,阻断该靶点的生物学功能,或选择性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肿瘤消退的目的[4]。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肿瘤血管生成作为靶点的药物占60%,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埃罗替尼、西妥昔单抗等,以肿瘤血管生成作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包括贝伐单抗、ZD647、内皮抑素、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其它靶向治疗药物如基质金属蛋白激酶(MMPs)抑制剂、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法尼基转化酶抑制剂(FTIs)、环氧化酶抑制剂、组氨酸脱乙酰化酶抑制剂等分子靶向性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究中[5]。

2.2 细胞因子治疗 常用于肺癌的细胞因子有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集落刺激因子(CSF)等。细胞因子的应用是目前最成熟的生物治疗方法,尤其是IFN和IL,目前已经在肺癌治疗中应用非常成熟,CSF、TNF、EPO等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在肿瘤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IFN是最早发现具有抗癌效应的细胞因子,早在1980年第一次用于小细胞肺癌(SCLC)的实验中就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IL一24是近来发现的一种新白介素,利用腺病毒转染的方法发现其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并可以增强肺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CSF及EPO的应用对于克服骨髓抑制、预防传统放化疗所产生的白细胞下降及红细胞减少无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为提高放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6]。

2.3 免疫治疗 主要包括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及补充细胞因子,其中发展最快的是肿瘤疫苗。目前应用的肺癌疫苗有肿瘤细胞疫苗、胚胎抗原疫苗、病毒疫苗、癌基因产物疫苗、人工合成多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和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树突状细胞疫苗能形成强有力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有效地清除血源性播散的肺癌细胞,发展最为瞩目[7],Ueda等应用CEA652体外冲击致敏树突细胞,治疗CEA阳性的肺腺癌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血清中CEA水平明显降低。受到重视的还有第3代疫苗: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 DNA疫苗在体内可持续高表达相应抗原,被树突细胞摄取并致敏后,激发高效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是最有潜力的肿瘤疫苗发展方向。

2.4 基因治疗

2.4.1p53基因治疗 在基因治疗研究中,以腺病毒转染抑癌基因p53的表达研究较为成功。国外对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已基本完成,结果显示腺病毒p53注射液在NSCLC中有抗瘤活性。一项研究中,对12例气道阻塞且无法手术的肺癌患者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106―1011pfu,28天重复一次,其中6例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然而也有研究者将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NSClC,发现两组疗效和生存期无显著差异。

2.4.2 杀伤基因将具有杀伤作用的基因片段导入细胞复制的DNA序列中,从而打断细胞基因的连续性,抑制基因的过量表达和肿瘤细胞的增殖。自杀基因和凋亡基因通过引发肿瘤细胞的凋亡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TK基因-GCV系统是最有希望在临床上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之一,在肺癌基因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

2.4.3 RNAi技术 在针对肿瘤的基因治疗策略中,RNAi技术以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在不影响正常基因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以及部分关键酶等,抑制突变基因表达或基因的过量表达。如Zhang等用HER-1 siRNA抑制了肺癌细胞A549的EGFR的表达,使肺癌细胞比对照组细胞数减少了85%,EGFR蛋白表达下降了70%以上,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了4倍。

3 展望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生物治疗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各种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价,是否有必要采用特异性检测手段筛选分子靶向药物的适应人群来实现个体化用药,及建立这类药物与手术、放化疗之间的最佳联合方案还需不断摸索。但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了解的不断加深、分子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将会出现一批新型的低毒、高效靶向治疗药物,为肺癌乃至其他所有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马玉英.肺癌的生物治疗研究与进展[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8,6(6):35.

[2] 罗荣城,左强.肺癌生物治疗与生物化疗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6,4(6):492-496.

[3] 廖羡琳.肺癌生物治疗临床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1,16(4):221.

[4] 朱小花,田应选.肺癌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31.

第3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1 热疗治疗肿瘤的机制

1.1热疗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热疗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抗肿瘤方法。热疗可使蛋白质失活,导致细胞膜发生改变,从而使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因此,热疗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增加传统治疗效果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乳腺癌干细胞是乳腺癌组织中的一小部分细胞,对传统的放、化疗都不敏感,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及多种药物耐药有关。研究显示,纳米管介导的热处理不仅可以使分化的肿瘤细胞死亡而且可以消除BCSCS介导的肿瘤生长和复发。

1.2 热疗与细胞凋亡 通过热疗可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研究发现,热疗后乳腺癌细胞株MCF-7胞内的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而Bax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表明热疗可以调节细胞内的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Bax高表达时,可抑制Bcl-2表达,同时Bax通过形成同源二聚体加速细胞凋亡。加热可诱导Bax表达、抑制Bc1-2表达,增加线粒体的通透性,从而激活线粒体途径来杀伤肿瘤细胞。

1.3热疗与肿瘤血管及机体免疫

肿瘤组织的血管网没有正常组织发达,调节作用差,当给予热疗时,肿瘤内热量比正常组织消散慢,从而使肿瘤组织和肿瘤血管更容易受到损伤。同时,热疗还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阻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热疗可以增加NK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力,这种免疫效果的产生与热休克蛋白有关。

2 热疗方法

2.1全身热疗 全身热疗是一种提高患者机体温度从而达到抑制并杀伤肿瘤的治疗方法。但是,人体的极限温度是41.8℃,温度过高,危险增大,不良反应也增多。乳腺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转移灶可以侵蚀和压迫神经而产生疼痛,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介导的神经细胞炎症也可以加重这种疼痛。

2.2 局部热疗 局部热疗是指在影像学引导下,通过不同致热原理产生局部热效应,导致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目的的一种热疗方法。研究发现,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对于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患者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放射治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局部热疗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对多柔比星脂质体的耐受性。局部热疗联合放、化疗对于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起到缓解肿瘤生长的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较小。

3 热疗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

3.1热疗与放射治疗联合 热疗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对39例胸壁附近转移且对放化疗均有抵抗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应用热疗和外粒子束放射治疗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次放射治疗和热疗后发现,热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率是80%,3年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是74%和69%,平均生存时间为55个月,证明对于乳腺癌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放射治疗配合热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2 热疗与化疗联合 化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多次化疗后患者出现的药物耐受是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试验中发现,用热疗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细胞后,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对多种临床一线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均产生下调效应,提高了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P

3.3热疗与放化疗联合 热疗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是乳腺癌复发患者。笔者对接受放射治疗、化疗和热疗联合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3种方法联合应用能长期减轻患者疼痛,延长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尤其是对于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

3.4热疗与生物疗法的联合 乳腺癌的生物治疗在临床上已逐步得到推广,尤其是对HER-2过表达的患者有效。热疗联合生物治疗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和乳腺癌细胞的生命周期都有明显的影响。用雌激素、托瑞米芬和热疗对种植了MCF-7乳腺癌细胞的小鼠进行分组试验治疗,21d后发现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用生物治疗,联合治疗组的ER表达量明显减弱,肿瘤细胞大量停留在G0G1期,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肿瘤内的血管变异度减弱[3]。

4 纳米金应用于乳腺癌的光热治疗

纳米金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制备的一种直径在1~100nm的金的微小颗粒。这种微粒既有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还具有协同效应、量子耦合效应和独特的光学特性。有研究者利用纳米金粒子易于控制的表面化学能力进行物理或化学修饰后制成生物探针,将其用于DNA的检测。国外学者研究用连接肿瘤坏死因子的纳米金预处理实验动物,给予热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热疗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降低肿瘤细胞生存率及肿瘤组织的血供等方面效果理想。利用纳米金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兼容性,研究者将生物分子(如乳腺癌表达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到纳米金颗粒的表面上,使纳米金靶向结合到肿瘤细胞上并大量富集于肿瘤组织;再用近红外激光照射肿瘤部位,利用纳米金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使纳米金大量吸收近红外激光,并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对肿瘤局部加热,导致蛋白质变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纳米金介导的光热疗法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和创伤小的优势。

5 结语

有关纳米金技术介导热疗治疗乳腺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为今后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纳米金应用于乳腺癌的热疗仍处于初期阶段,想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在治疗过程中纳米金使用的时间和剂量、近红外光照射的强度、纳米金的毒性、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对患者的潜在危害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4]。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热疗这一新的治疗方法必将给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0:1.

[2]裴玲,马昌义,唐文.局部微波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于胸壁复发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1(04).

第4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肿瘤;综合序列治疗;头颈肿瘤内科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情况下,晚期头颈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0%左右,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综合序列治疗。本研究将对肿瘤综合序列治疗与头颈肿瘤内科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发展背景

肿瘤综合治疗的相关概念源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它主要是指放疗与手术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对头颈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化疗的地位就得以确立,并被公认为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正规疗法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激光治疗、热疗、冷冻治疗等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广泛用于晚期头颈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此类疗法虽然没有较为正规的选用,但在对某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同样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迄今为止,综合治疗的理念以及内容也远远超过了三大疗法的相关规定。

“序列”治疗主要源于对唇腭裂患者的治疗,在对肿瘤患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来对患者进行安排、组合。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序列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治疗结果的不同。随着治疗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肿瘤内科的内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再仅限于化疗。一般情况下,肿瘤内科主要包含以下8各方面的内容,肿瘤临终关怀、并发症、肿瘤急症、微创治疗、肿瘤预防、生物治疗、药物治疗、肿瘤随访、肿瘤诊断等。由此可见,肿瘤内科含义的不断扩展与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头颈肿瘤与微创治疗、生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

2药物治疗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首要治疗方式就是抗癌化学药物治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目前,对于此类治疗方式,头颈外科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治疗技术、药物以及材料的不断进步,动脉插管的治疗方式也开始得到了复兴,此种治疗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介入治疗或靶向治疗。随着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报告的不断增加,头颈肿瘤的化疗也被赋予了新的活力。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肿瘤转移率,而且还可以提高肿瘤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率。还有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证实,在对肿瘤患者进行诱导化疗后,再对其进行同期放化疗,其抗肿瘤的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种根据一定顺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被称之为序列治疗。

3生物治疗

上个世纪70年代,肿瘤生物治疗的方式被提出,此种治疗方式主要是从肿瘤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来着手的,然后,通过对机体进行修饰、调整、调节来对肿瘤进行生物应答,最终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目前,免疫治疗法与生物疗法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公认,而且免疫治疗法也是生物治疗法中的关键内容。有学者曾用溶血性链球菌制剂来对鳞状细胞癌进行综合性化疗,合并化疗以及局部化疗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种治疗方式在肿瘤的消退、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以及治疗前后肿瘤的病例变化等方面均十分明显。

4微创治疗

当前,微创治疗被视为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主流导向,微创外科是外科中的一个分支,它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改进。不过,除了微创外科之外,各类降低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及身体创伤的疗法,例如靶向介入治疗、消融、激光、低温冷冻以及热疗等治疗方式同样被纳入了肿瘤内科的治疗范畴中。微创外科主要是指那些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不良反应较少以及定位不精确的治疗手段。目前,头颈肿瘤内科的医学技术人员相对较少,且在各个医院中也未建立专业的头颈肿瘤内科体系。因此,有志从事头颈肿瘤内科工作的医技人员,必须尽快建立头颈肿瘤内科体系,以便于能独立开展头颈肿瘤内科的医、教、研工作,完善头颈肿瘤内科的内涵,最终提高晚期头颈肿瘤的治疗效果,达到提高生存率或治愈率并同时达到保障较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使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单一的治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疗服务的要求,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序列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对肿瘤患者,尤其是头颈肿瘤内科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晋.短发夹RNA及其在头颈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3,19(7):1207-1210.

[2]宋明.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J].癌症,2008,27(1):58-61.

第5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冷冻免疫生物的临床意义。 对86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采用冷冻免疫生物治疗、常规手术切除或放疗加化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并评价5年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冷冻免疫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MST,2年8个月)较标准治疗对照组(MST,1年8个月)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冷冻免疫治疗组CD4、CD4/CD8较治疗前及标准治疗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而治疗后标准治疗对照组较治疗前血CD3、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冷冻免疫生物疗法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 黑色素瘤;冷冻;生物疗法;瘤苗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enoma,MM)发病率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2%,恶性程度较高,即使是Ⅰ期病变,也有11%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对有复发或转移者应用含氮烯咪胺(DTIC)、顺铂(DDP)、卡莫司汀(BCNU)和三苯氧胺的联合化疗方案,虽有一定疗效,但对远期生存不大。近年来我们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冷冻免疫生物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均为2000年4月~2002年4月我院与安阳市肿瘤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60例,女26例。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45岁。肿瘤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最多见(71.9%),躯干、消化道和生殖系统分别占11.0%、8.1%、6.5%。临床分期:Ⅰ期28例(32.6%);Ⅱ期37例(43.0%);Ⅲ期21例(24.4%)。

1.2 方法 随机选35例分入冷冻免疫生物治疗组。方法:(1)冷冻破坏术,采用液氮冷冻破坏术,一般采用接触法、喷射法和倾注浸泡法3种。1次冷冻包括3个快冻慢融周期,冷冻范围超过病灶1~1.5cm。(2)冷冻瘤苗埋藏术[2],冷冻破坏癌瘤后或切除癌瘤后冷冻灭活制成瘤苗,置无菌液氮罐中冷冻保存,定期进行冷冻瘤苗回植皮下埋藏术。短小棒状杆菌菌苗、卡介苗为佐剂。(3)生物治疗,INFα 300万u,sc,每周一、三、五用药;IL-2 200~400万u,im,每周二、四、六用药,共用药6~8周[3]。51例患者用常规手术切除或放疗加化疗等治疗方法为对照组,化学治疗药物以PDD、CBP和DTIC为主(PDD 100mg/m2,第1天;或CBP 350mg/m2,第1天;或DTIC 125mg/m2,第1~5天)。21~28天为1个周期,2~3周期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两组均进行免疫功能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43、CD4、CD48)。2个月后两组同时复查上述指标,并评价5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0.0)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数值变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2 结果

2.1 冷冻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生存率的影响 见表1。冷冻免疫治疗组较标准治疗对照组中位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均<0.05)。

表1 冷冻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生存率的影响

第6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分析28 例患者共57 次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总结出一套适合CIK细胞治疗的临床护理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结论 在CIK细胞治疗护理过程中制定并严格执行SOP,能够有效的降低医疗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患者治疗质量。

【关键词】 CIK细胞治疗;SOP;护理

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被称为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应用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作为实验室护理人员,在衔接临床与实验室工作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操作中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是十分必要的,制定SOP就是将一个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现将本人在执行SOP过程中的操作心得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肿瘤患者共28 例。男13 例,女15 例,年龄47~83 岁。其中肺癌6 例,乳腺癌6 例,膀胱癌2 例,胃癌2 例,前列腺癌1 例,直肠癌4 例,结肠癌3 例,肾癌1 例,宫颈癌1 例,腹腔间质瘤1 例及食管癌1 例。

1.2 方法

1.2.1 采血前准备

在接到临床生物治疗通知单后,第一时间向医生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年龄等),精神状态,现病史,肿瘤分期,治疗方案,是否联合手术及放化疗,有无心肺功能障碍,有无过敏史。将整理后的数据备案存档并交给细胞培养技师,由细胞培养技师根据病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采血时间,可采血的最低白细胞数等)。及时将方案反馈给临床医生和患者。

抽血前提醒临床医生对病人白细胞数进行检测,白细胞低于可采血的最低细胞数(5.0×109个/L)时要于抽血前24 h肌注集落刺激因子,抽血前再次检测白细胞数。

抽血前作好对病人解释工作,避免因一次抽取大剂量外周血对病人造成心理恐慌。

1.2.2 采血

抽取患者外周血50 mL,用肝素抗凝。抽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带手套,铺无菌巾。当场填写病人基本信息标签,采血护士和取血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签字。采集的血液放到无菌治疗盘中经传递窗送入实验室交给细胞培养技师。

1.2.3 回输

接到实验室细胞培养技师细胞回输通知后,联系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做好回输准备。细胞收集完毕,送出传递窗后,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姓名等,)无误后即送往临床科室,与临床护士做好交接并请对方核对后签字。

回输后由当班护士将回输袋送回实验室妥善保管。4 ℃保存1 w。

1.2.4 不良反应监测

患者回输细胞后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处置方法及结果。做好记录并将此信息及时反馈给实验室细胞培养技师。

1.2.5 治疗后效果评估

每3 个月做1 次随访,了解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和CIK治疗后常规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2 结 果

28 例患者共接受治疗57 次,回输3 次为1 个疗程。其中治疗5 个疗程1 人,4 个疗程1 人,3 个疗程8 人,2 个疗程6 人,1 个疗程9 人。2 例回输前死亡,1 例治疗2 个疗程后死亡。通过治疗后回访,其中进行3 个及以上CIK细胞治疗的患者,在食欲、体力、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仅进行1 个疗程治疗的患者均未有任何反应。3 例出现发热反应,1 例发热温度达到38.9 ℃,口服退烧药后缓解。其他2例不超过38 ℃ ,未处置。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生采错血、回输错误等失误,同时在工作中证实SOP行之有效。

3 护理心得

CIK细胞治疗是一种全新的,因人施治的肿瘤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前期认真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拟定出最适的治疗方案可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CIK细胞治疗还未被大部分医生和患者所了解,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医患进行介绍与沟通,解除他们对生物治疗的疑虑,从而加深对CIK细胞治疗的认识和理解。取得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全力配合是治疗前工作的重点。

由于血液采集和细胞培养不是在同一科室和地点进行,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的现象,因此在工作中严格执行SOP,做好每一环节的记录和交接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菁媛, 陈智超. DC-CIK细胞治疗研究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8, 21 (3): 168-170.

张倩倩, 李锦毅. DC与CIK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9): 128-129.

秦莉, 王志华. CIK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细胞毒作用.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7, 4(1): 82-85.

吴擘颋, 徐建民. CIK细胞:过去、现在与将来.生命科学研究, 2006, 13(5): 782-784.

黄红坤, 邬伯安. GLP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中国实用医药, 2009, (24) :257-258.

第7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作者简介:梁辉(1971-),男,主治医师,沈阳市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系统观察和分析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对多种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加入IFN-r、IL-2、和CD3单抗等在5% CO2条件下定向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5天后分次回输给病人,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体重变化等,同时记录生存期。结果 在2816例接受CIK细胞治疗的患者中,PR+MR为2277例,总缓解率为80.86%,随访一年生存率为96.09%,二年生存率为92.96%,三年生存率为88.28%。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X2=68.17,P

【关键词】恶性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已为肿瘤临床和基础工作者所共识。生物治疗是综常规手术、放疗、化疗后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1],肿瘤生物治疗的主体目前仍属肿瘤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中,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应用较多,较为的一种治疗方法,而CIK细胞由于其在体外能快速大量增殖、杀瘤活性和杀瘤谱较其它抗肿瘤效应细胞更强、更广,故成为最佳的一种新型抗肿瘤细胞[2、3]。

本研究将我院2000年2月~2009年10月应用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218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随访观察,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816例患者无经CT、X线、MRI及细胞学或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其中Ⅰ~Ⅱ期患者占176%,Ⅲ~Ⅳ期占82.4%,其中男性1309例,女性1507例,年龄分布40~60岁间,平均年龄57.39岁,病程最短为7天,最长为3年。其中乳腺癌737例,肺癌616例,肠癌407例,胃癌308例,淋巴瘤220例,其它为肾癌、恶性黑色素瘤、食管癌、肝癌、脑瘤等528例。患者中接受CIK过继免疫治疗6疗程以上者8例,4个疗程者18例,3个疗程者187例,2个疗程者530例,其它一个疗程。

2结果

3讨论

CIK(Cytokine-Induced Kill)细胞最初是指在正常人体外周血中占1~5%的CD3+CD56+的T淋巴细胞。该细胞在细胞因子及某些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刺激下,可戏剧性增殖(1000倍以上),并有广泛的非组织相关性抗原(MHC)限制性的极强溶瘤活性。但目前国内外制备的用于过继免疫治疗的CIK细胞,实际是体外的CD3+CD56+、CD3+CD8+为主的一异质性细胞群。其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发挥杀瘤、溶瘤作用,即:(1)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在体内受某种淋巴因子作用后CIK细胞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胞浆颗粒到胞外,这些颗粒直接破坏肿瘤细胞;(2)进入体内的CIK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r-IFN、TNF、IL-2等,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免疫系统间接杀伤瘤细胞;(3)CIK细胞表达Fasl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CIK细胞有抗凋亡基因表达,因此在体内能持久发挥作用。因此,本疗法在2816例肿瘤患者表现出了极佳的疗效。

我院对接受CIK过继免疫治疗的28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总缓解率达80.86%,三年期生存率为88.09%。本研究尚采用Karnofsky评分及体重改变两项指标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显示,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15分左右为88.28%,体重增加1.5kg的为76.28%。表明经本院系统治疗后的患者生存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与其它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结果一致。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参考文献

[1]董志伟 我国肿瘤流行趋势与生物技术在肿瘤控制中的作用 中国肿瘤治疗杂志1997;4(3):164

第8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田埂:这是个既可笑又无奈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无法正确理解癌症,更不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癌症。

一般而言,病发生在哪个部位,就说是哪里的病,比如肝硬化发生在肝上,称为“肝硬化”;心脏病发生在心脏,称为“心脏病”。癌症也是这样划分的,比如癌细胞发现在肝上,就叫“肝癌”,但是癌相较其它的病而言,似乎又不大相同,癌细胞可以产生和扩散到身体任何地方,癌症也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几乎任何地方,从头到脚,有细胞的地方就有可能长。

似乎没有任何一种其它的病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体所有的部位。那么癌就是一种“细胞病”了吧?那细胞出了什么问题呢?

研究者们为此不断进行各种研究,虽然在一些特定的癌,如“慢性粒性白血病”的形成机理上取得突破。但是也没能解释普遍的肿瘤发生规律,而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一个答案,即肿瘤既不只是某个蛋白,也不只是几个基因出了问题而导致的,而是“一大堆”的基因,“一大堆”的蛋白,而引起的“一大堆”的细胞功能都出了问题。

大众健康:那么谁左右了这一大堆的基因,一大堆的蛋白呢?

田埂:科学家们倾向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因组”,也就是所有基因的总和以及基因的排列方式的总和。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基因组病。当发生肿瘤时,细胞的基因组发生了“突变”,这就是“病因”。细胞的基因组在自身复制或者被外界因素影响时不断的产生突变,大部分的突变细胞都自然代谢掉或者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杀死了,只有极少的突变能够躲过强大的免疫系统而生存下来,这些留下来的如果超越了细胞的周期限制,变成“不死”的细胞,进一步的获得了不断增殖的能力,而且有一些不安于留在原来的位置,喜欢到处流窜,一般都是先随着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近处的淋巴结,而后就可能到各个脏器去。

大众健康:癌症会遗传吗?

田埂:这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无法直接回答“是”或者“否”,因为癌症的类型太多了,病因也不单一。绝大部分的肿瘤并没有十分典型的遗传病特征,更多是符合“复杂”疾病的规律,也就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大约5%~10%的癌症患者确实携带一些已知的遗传因素,例如BRCA1和BRCA2突变导致的乳腺癌, BRCA1/2是两种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的基因,在调节人体细胞的复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拥有这个基因突变的家族倾向于具有高乳腺癌发生率 ,通常发生在较年轻时,病人的两侧都生癌,且同时患有卵巢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MSH2等基因突变相关。

2013年5月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自曝已经接受了预防性切除术,以降低罹癌风险。而真正的原因是由于朱莉母亲给她遗传了突变的BRCA1基因,因此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都比较高,分别是87%和50%。近期朱莉又宣布已经切除卵巢,也是一种预防性切除。

大众健康:癌症有哪些诊断方式?

田埂:既然说是肿瘤,那么肯定有肿块,但其实肿块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炎症、寄生虫、器官肥大等引起的,所以详细的查体很重要,肿瘤的部位、形态、硬度、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检查。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X线透视、摄片、造影、断层扫描、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等,都可为肿瘤提供确切的定位诊断。其中PET-CT被称为目前影像学的“终极检测”,这一技术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PET是英文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缩写,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有了PET-CT的指导,可以进行个体化的放疗,针对肿瘤组织大小位置特征,控制剂量,也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手术。

手术或者活检获取病灶组织后,就可以进行酶学、免疫学、病理学的检测进一步确认肿瘤的分型和特征。通过肿瘤组织里的蛋白和免疫学特征进行检测,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说临床上指导意义最大的是病理学的检测。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Path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的词根pathos (π?θο?),意思是“经验”和“痛苦”的意思,-logia (-λογ?α)则是“报告”的意思,直译过来就是“经验报告”,也就是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经验,给出的关于疾病诊断的描述。现代的病理学,是现代医学和诊断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病理检查是用以检查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中的病理改变的形态学方法。肿瘤手术病理检查的目的,一是为了明确诊断及验证术前的诊断,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二是诊断明确后,可决定下步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水平。可以说现代的肿瘤治疗,离开病理就是无根之水。而目前的肿瘤病理学已经进入组化、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及癌基因检查的水平上。

分子病理学是通过研究来自器官、组织、体液中的分子来诊断疾病的学科。通过运用分子和遗传学方法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类,设计和验证对治疗反应和病情发展有预测性的生物标记物,了解不同的基因对肿瘤的个体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肿瘤发生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组学”数据的应用,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病理学方面的应用,为病理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指导,特别是肿瘤分型、药物靶点,以及预后等的指导,对肿瘤治疗有非凡的意义。

大众健康:有没有分子病理学应用的成功案例?

田埂:2012年华盛顿大学的一位专门研究白血病的医生Lukas Wartman自己不幸患上了这种癌症。在化疗和骨髓移植并未完全见效的情况下,他的同事们为他的肿瘤细胞及健康细胞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对比。发现FLT3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了这种疾病,而后辉瑞制药免费提供了FLT3基因的抑制剂舒尼替尼,在有针对性的治疗下白血病得到了控制。这就是分子病理学应用的最真实的案例。

大众健康:癌症能治愈吗?

田埂: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种肿瘤,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发生,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既然有病因,就应该可以治疗。可是,患者被发现是肿瘤的时候一般已经太晚了,治疗已经无效了。如果我们把身体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刚开始可能是螺丝坏了,而后因为螺丝坏搞得这个螺丝连接的部件坏了,部件坏又引发机器的部分功能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整部机器报废。肿瘤发现的时候,往往类似机器的重要功能出问题的阶段,很难修好了,如果在螺丝坏的阶段发现,那么大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治愈。所以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大众健康:癌症治疗都有哪些方式?

田埂:虽然肿瘤的突变类型很复杂,但是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肿瘤的治疗方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临床上在使用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等,其中前三种最为常见,也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三板斧”。当然,中医治疗也是其中一种。

大众健康:近年来,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逐渐兴起。那么什么是靶向治疗呢?

田埂: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理论上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许多基于不同原理的靶向药物已经得到了批准,包括:激素治疗、信号转导抑制剂、基因表达调节剂、细胞凋亡诱导剂、血管生成抑制剂、毒素传递分子等。

大众健康:请列举几种成熟的靶向治疗药物及其治疗的原理。

田埂:著名的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指患者的染色体发生移位,表现为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造成了两个基因BCR和ABL两个基因的融合。Bcr/Abl融合基因在大部分慢性粒性白血病(CML),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少数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有所发生。Bcr/Abl融合基因,产生一种新的mRNA,编码一种新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改变了“一大堆”细胞功能,并抑制了凋亡的发生,所以,细胞就开始“疯狂”扩增了。

格列卫(Gleevec),商标名为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体内外均可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能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系细胞、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性白血病(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格列卫的出现,让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性白血病得到了治愈。

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HER家族在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EGF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EGFR表达于正常上皮细胞表面,而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常过表达,EGFR的过表达和肿瘤细胞的转移、侵润、预后差有关。

易瑞沙(Iressa)或称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酶通常表达于上皮来源的实体瘤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瑞沙在黄种人EGFR阳性的NSCLC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已经成为经典的靶向治疗方案之一。

类似这样的靶向治疗药物还有很多种,目前美国FDA审批了使用较多的靶向药物(见图示)。

大众健康:这么说,靶向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比较成熟了吗?

田埂:不是的,靶向药目前在临床上使用依然很有限,一则是分子诊断技术的普及度不高,二则靶向药一般都比较贵,且一旦使用不能停药,给病人家庭带来很大经济负担。这一情况的改善需要国内原创药物和仿制药物研发的进步,也有赖于医疗保险体制的评估和改革。

大众健康:再请您解释下什么是生物治疗。

田埂:生物治疗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和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目前主要的生物治疗过程是从患者的外周血中采集单核细胞(PBMC),然后送到GMP工作室内进行培养、扩增、诱导、行肿瘤抗原刺激,从而获得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免疫活性细胞,然后如同打点滴一样分次回输到患者体内,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消除转移病灶,达到预防和控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多重目标。

大众健康:中医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可取么?

田埂:这是一个让很多中国人纠结的问题。中医中药很大程度上是在调节免疫能力,而免疫力是抵御肿瘤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也支持中医通过调节免疫,间接可以治疗癌症的观点。但是前提还是很好的、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中医治疗。

第9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警惕吧!科学治癌,关爱生命。

癌魔,一个幽灵在人世间流窜,它善于钻治疗不当的空子,造成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如何对付它,治疗好,当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几种常规治癌大法

治疗癌症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外科手术在治疗癌症方法中,可以称得上最成功的方法,如果能安全地切除肿瘤并无癌残留,癌可能被治愈。要决定手术是否成功,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癌是否局限,癌一旦扩散,外科手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合适的方法。二是手术是否损伤重要脏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可能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的杀伤作用,目的是使癌缩小或消失,但也仅适用于对放射线敏感的癌及尚局限的癌或配合其它治疗用。放射治疗会对放射范围内正常组织、脏器带来损伤甚至严重损伤,这是造成放疗失败的一个原因。化疗就是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它对药物敏感的癌有治愈作用,也可用于已经转移的不能手术、放疗的癌症治疗,或者为了提高手术或放疗效果而作的辅助治疗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往往大量破坏正常细胞、抑制免疫功能、抑制骨髓。生物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癌症方法,目前还不能靠它治愈肿瘤,它仅有参与消灭癌症的治疗作用。中医中药治疗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能减轻放、化疗反应,能改善症状,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也能作为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联合和辅助治疗的理念

联合几种治疗手段对付癌症能提高治疗效果,这已成了肿瘤界的理念,并已取得共识,逐渐在推广应用。当肿瘤很大,局部浸润,并累及邻近组织,在手术前,应先做放疗或化疗,通过上述处理可缩小癌块使外科手术较简单,此称新辅治疗。放疗和化疗也可在术后进行(此称辅助治疗),目的是消灭残存的肉眼不能看见的癌细胞,这些细胞可导致日后复发转移,当癌小得用肉眼不能看见或不能检查出来时,化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从控制癌的转移角度来看,术后辅助化疗比术后辅助放疗用得广泛。

“量体裁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