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网络安全的完整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的完整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的完整性

第1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

        1  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1.1 含义  网络安全是指:为保护网络免受侵害而采取的措施的总和。当正确的采用网络安全措施时,能使网络得到保护,正常运行。

        它具有三方面内容:①保密性:指网络能够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读取保密信息。②完整性:包括资料的完整性和软件的完整性。资料的完整性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确保资料不被删除或修改。软件的完整性是确保软件程序不会被错误、被怀有而已的用户或病毒修改。③可用性:指网络在遭受攻击时可以确保合法拥护对系统的授权访问正常进行。

        1.2 特征  网络安全根据其本质的界定,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机密性:是指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和过程,或供其使用的特性。在网络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存在着不同的机密性,因此也需要有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物理层,要保护系统实体的信息外露,在运行层面,保证能够为授权使用者正常的使用,并对非授权的人禁止使用,并有防范黑客,病毒等的恶行攻击能力。②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不被破坏、不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③可用性:是指授权的用户能够正常的按照顺序使用的特征,也就是能够保证授权使用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访问并查询资料。在物理层,要提高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在运行层面,要保证系统时刻能为授权人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使得者无法否认所的信息内容。接受者无法否认所接收的信息内容,对数据抵赖采取数字签名。

        2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网络目前的发展已经与当初设计网络的初衷大相径庭,安全问题已经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安全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会严重地影响到网络的应用。网络信息具有很多不利于网络安全的特性,例如网络的互联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恶性攻击事件的发生说明目前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不法分子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系统的安全漏洞往往给他们可趁之机,因此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要能够应付不同的威胁,保障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目前我国的网络系统和协议还存在很多问题,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不够安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持续更新和提高的领域。目前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了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而且许多攻击都是致命的。

        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要解决网络安全,首先要明确实现目标:①身份真实性:对通信实体身份的真实性进行识别。②信息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人或实体。③信息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非授权用户或实体对数据进行任何破坏。④服务可用性:防止合法拥护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被不当的拒绝。⑤不可否认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智,防止实体否认其行为。⑥系统可控性:能够控制使用资源的人或实体的使用方式。⑦系统易用性: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条件下,系统应该操作简单、维护方便。⑧可审查性:对出现问题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4  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整体的系统工程。

        网络安全有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性。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网络安全应关注以下技术:

        ①防病毒技术。病毒因网络而猖獗,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威胁也最大,做好防护至关重要。应采取全方位的企业防毒产品,实施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策略。②防火墙技术。通常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包括硬件和软件)。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③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控,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具体的任务是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系统构造和弱点审计;识别反映已进攻的活动规模并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④安全扫描技术。这是又一类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三者相互配合,对网络安全的提高非常有效。通过对系统以及网络的扫描,能够对自身系统和网络环境有一个整体的评价,并得出网络安全风险级别,还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内的安全漏洞,并自动修补。

如果说防火墙和网络监控系统是被动的防御手段,那么安全扫描就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⑤网络安全紧急响应体系。网络安全作为一项动态工程,意味着它的安全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时间和网络环境的变化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的安全策略,并及时组建网络安全紧急响应体系,专人负责,防范安全突发事件。⑥安全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出现为全球电子商务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基于internet上的电子交易系统成为了可能,因此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仍是21世纪的主流。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不对称加密,即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谁都可以用,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⑦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保护内部网络,必须结合其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在防火墙之后是基于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按照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主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系统服务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文件系统安全;同时主机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以及系统备份安全作为辅助安全措施。这些构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第二道安全防线,主要防范部分突破防火墙以及从内部发起的攻击。系统备份是网络系统的最后防线,用来遭受攻击之后进行系统恢复。在防火墙和主机安全措施之后,是全局性的由系统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应急处理机构成的整体安全检查和反应措施。它从网络系统中的防火墙、网络主机甚至直接从网络链路层上提取网络状态信息,作为输人提供给入侵检测子系统。入侵检测子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判断是否有入侵事件发生,如果有入侵发生,则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并产生警告信息。而且,系统的安全审计还可以作为以后对攻击行为和后果进行处理、对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改进的信息来源。

        5  结语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万能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人类社会各种活动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大。增强社会安全意识教育,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改善其安全现状,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黄怡强等.浅谈软件开发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1).

[2]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第2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 对策措施

一、网络安全概述

(一)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网络数据,使网络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的概念,包含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安全等几个方面[1]。攻击网络安全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网络来攻击商业竞争对手企业,造成网络企业无法正常运营;二是通过通过入侵网络达到窃取敏感信息。网络安全就是为了防范商业竞争攻击和信息盗窃所采取的措施。

(二)衡量网络安全的指标

衡量网络安全的主要指标是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2]

1.保密性:不能将信息泄露或供非授权用户利用的特性。从技术角度来讲,任何传输线路都有被窃听的可能,因此保密性贯穿网络安全的始终。

2.完整性: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对信息完整性破坏有两种因素,一是系统或软件的差错等客观因素,二是非法侵入或计算机病毒等人为因素。

3.可用性:用户可以对信息访问、存取并使用的特性。影响网络可用性的因素有两种,一是非法占用资源、切断网络通讯等人为因素;二是自然灾害、系统故障等非人为因素。

二、网络安全现状及隐患

(一)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互联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网络攻击行为千变万化,新的攻击技术层出不穷,使网络安全防御更加困难。恶意攻击行为相继出现并日趋泛滥,形式主要有网上木马、恶意网站、间谍程序、网络仿冒等;以前黑客攻击行为主要是单纯的追求“荣耀感”,现在已形成获取多方面实际利益为攻击目标;手机、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的网络攻击行为已经相继出现并发展。[3]除此之外,网络实体由于自身抵抗外界影响能力较弱,还要经受自然因素造成的网络安全威胁,诸如水灾、火灾、地震、电磁辐射等自然力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总之,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必须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二)网络安全的隐患

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不仅有对网络信息的威胁,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电子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缺乏信息保护措施,只能依靠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来维系的。2.e-mail的保密性难以保证,存在着被拆看和伪造的可能性,传输重要机密信息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3.internet有开放性和无控制机构的特点,该特性容易被黑客利用,从而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破坏重要数据或窃取机密数据。[4]4.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的传播会导致数据和文件丢失,甚至网络系统瘫痪,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5.tcp/ip通信协议是internet是进行数据传输的依据,这些协议缺乏安全措施,容易在传输过程被窃取信息。6.internet上主要使用unix操作系统来支持通信业务,unix操作系统安全脆弱性问题明显存在,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有三个方面: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服务安全。[5]这三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要同时保护三个方面的安全,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一) 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各种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等相互关联,从网络支付系统或整体电子商务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的措施。保护系统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1.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2.在安装软件时,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3.管理与技术有效结合,将系统的风险性降到最低。如在连通时须通过诸多认证,严格审计所有接入数据,严格安全管理系统用户。

(二)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概念是保护商务各方网

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6]保护网络安全通常包括以下措施:

1.全面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2.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3.对网络设备进行物理保护。4.使用防火墙。5.建立可靠的鉴别和识别机制。6.对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进行检验。7.网络上的一切活动都要进行记录。

(三)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用安全保护范围主要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安全认证、web安全性、edi和网络支付等。[7]

保护应用安全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它的独立性表现在,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重叠或替代,但大部分的应用还有特定的安全要求,因此应用系统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时,不能完全依靠网络层而更倾向于在应用层。

四、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中存储和传递着大量的重要信息,若被非法篡改或窃用,就会对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引起广泛的重视。网络安全是一个涉及管理、技术、使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课题,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万能的,因此保护网络安全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技术措施。因此,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社会安全意识教育、改善网络安全现状,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李良斌,王劲林,陈君. 网络服务系统可生存性分析与验证[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崔孝科,白雪. 当前网络环境下教师网络安全意识的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3]叶锋. 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措施[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4]任婕.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j].考试周刊.2010(29)

[5]王子源.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0(19)

第3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技术 安全策略 防范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冲击,尤其近十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随着我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的需求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事故的数量,以及其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地增长,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长期的探索和规划。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与现状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

(1)网络实体安全:如计算机的物理条件、物理环境及设施的安全标准,计算机硬件、附属设备及网络传输线路的安装及配置等;(2)软件安全:如保护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不被非法复制、篡改、不受病毒的侵害等;(3)数据安全:如保护网络信息的数据安全,不被非法存取,保护其完整、一致等;(4)网络安全管理:如运行时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理等,包括采取计算机安全技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审计,进行风险分析等内容。

3.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持续更新和提高的领域。目前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了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而且许多攻击都是致命的。在Internet网络上,因互联网本身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每当有一种新的攻击手段产生,就能在一周内传遍全世界。这些攻击手段利用网络和系统漏洞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瘫痪。蠕虫、后门(Back-doors)、Rootkits、DoS(Denial of Services)和Sniffer(网路监听)是大家熟悉的几种黑客攻击手段。但这些攻击手段却都体现了它们惊人的威力,时至今日,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几类攻击手段的新变种,与以前出现的攻击方法相比,更加智能化,攻击目标直指互联网基础协议和操作系统层次,从Web程序的控制程序到内核级Rootlets。黑客的攻击手法不断升级翻新,向用户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断发起挑战。

二、当前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

1.网络安全的审计和跟踪技术。

审计和跟踪这种机制一般情况下并不干涉和直接影响主业务流程,而是通过对主业务进行记录、检查、监控等来完成以审计、完整性等要求为主的安全功能。审计和跟踪所包括的典型技术有:入侵检测系统(IDS)、漏洞扫描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等。我们以IDS为例,IDS是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保护网络和系统安全的技术,它从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采集、分析数据,查看网络或主机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攻击的迹象,并采取适当的响应措施来阻挡攻击,降低可能的损失。它能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保护。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两类。

2.运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目前最为流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构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子网环境。防火墙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对两个网络之间的访问策略进行控制,限制被保护的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或者与其他网络之间进行的信息存取、传递操作。它具有以下特性:所有的从内部到外部或从外部到内部的通信都必须经过它;只有内部访问策略授权的通信才允许通过;系统本身具有高可靠性。不仅如此,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监视点,它还可以记录所有通过它的访问,并提供统计数据,提供预警和审计功能。防火墙的体系结构有三种:(1)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它是围绕具有双重宿主功能的主机而构筑的,是最基本的防火墙结构。主机充当路由器,是内外网络的接口,能够从一个网络向另一个网络发送IP数据包。这种类型的防火墙完全依赖于主机,因此该主机的负载一般较大,容易成为网络瓶颈。对于只进行IP层过滤的安全要求来说,只需在两块网卡之间转发的模块上插入对IP包的ACL控制即可。但是如果要对应用层进行控制,其就要设置到这台双宿主主机上,所有的应用要先于这个主机进行连接。这样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登录账号,增加了联网的复杂性。(2)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又称主机过滤结构,它使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来提供内部网络主机之间的服务,在这种体系结构中,主要的安全机制由数据包过滤系统来提供。相对于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这种结构允许数据包从Internet上进入内部网络,因此对路由器的配置要求较高。(3)屏蔽子网体系结构。它是在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基础上添加额外的安全层,并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更进一步把内部网络和Internet隔离开。为此这种结构需要两个路由器,一个位于周边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另一个在周边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这样黑客即使攻破了堡垒主机,也不能直接入侵内部网络,因为他还需要攻破另外一个路由器。

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的真实内容的一种技术手段。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数据加密技术按作用不同可分为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的管理技术。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丢失为目的,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两种,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数据完整性鉴别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4.网络病毒的防范。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网络一般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及时为每台客户端计算机打好补丁,加强日常监测,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5.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网络安全责任。

为了强化网络安全的责任,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提高网络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要结合数据、软件、硬件等网络系统各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责任心,并通过相关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要加以重视,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由于网络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发展。此外,为了保障网络能够安全运行,我们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法规、法律,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制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网络系统依赖的程度增大,对网络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损失和混乱就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这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的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学科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现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防范,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严有日.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王华.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科技经济市场,2010.9.

第4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黑客;网络入侵;防护

1.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硬件、软件、运行环境、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及计算机安全响应等一系列问题。像硬件损坏、软件错误、通讯故障、病毒感染、电磁辐射、非法访问、管理不当、自然灾害、恶意入侵等情况都可能威胁到计算机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己经发展成为一门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设计技术,密码学等多个学科。

1.1物理安全: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安全运作的首要条件是计算机主机及网络设备等关键性网络资源的物理安全,确保其可用性。这包括机房的防雷击、电磁屏蔽、抗自然灾害、安全警卫等各个方面,要求整个网络系统从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强对物理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1.2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3计算机安全:对计算机安全概念的描述因人而异,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

2.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成因

2.1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技术成因

2.1.1电磁信号的辐射

目前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传输电缆以及计算机、网络设备都会因为电磁屏蔽不完善而通过电磁辐射向外泄露,因此只需要简单的仪器设备便可在通信双方毫不察觉的情况下监听通信的内容。

2.1.2网络协议的安全性

Internet所采用的 TCPIIP协议族构架主要是面向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因此其中相当部分的协议存在安全漏洞,这实际上是目前网络及信安全问题最主要的一个根源。比较典型的如 Te1net, FTP,SMTP等应用协议中,用户的口令信息是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中传输的,而这些协议底层所依赖的 TCP协议本身也并不能确保传输信号的安全性。

2.1.3工作环境的安全漏洞

现有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典型的企业用户工作环境自身存在许多安全漏洞,包括自身的体系结构问题、对特定网络协议实现的错误以及系统开发过程中遗留的后门和陷门,这些底层安全漏洞的不确定性往往会使用户精心构建的应用系统毁于一旦。

2.1.4安全产品自身的问题

对于用户网络内部己经采用的网络及信息安全产品,其自身实现过程中的安全漏洞或错误都将导致用户内部网络安全防范机制的失效。同时,即使安全产品自身的安全漏洞可以忽略,在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的配置或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产品安全性能的降低或丧失。

2.1.5缺乏总体的安全规划

目前的各种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一般都基于不同的原理和安全模型工作,虽然从各自的角度来看都是相当不错的产品,但当所有这些产品应用到同一个用户网络系统中时,由于相互之间的互操作性以及兼容性问题往往无法得到保证,也会形成许多新的安全问题。

2.2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成因

2.2.1互联网缺乏有效的管理。

2.2.2配套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

2.2.3观念上的重视不够。

3.计算机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就是指为保证信息的安全所需的全面管理、规程和控制。其 H标就是保护信息系统不受破坏,表现在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可用性:设计和运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向用户提供服务,可用性就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系统能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数据或服务。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特性,是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之一。

保密性:指为信息数据提供保护状态及保护等级的一种特性,信息只能被授权用户所使用,常用的保密手段如信息加密等。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破坏和丢失。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而破坏信息完整性则是对信息系统发动攻击的主要目的之一。

可控性:即信息只能被授权用户访问使用的特性。

4.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对策

针对上面提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存在的安全缺陷,可以采取以下几个主要对策。

4.1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

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机构,有关法规,以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2000年 1月,国家保密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已开始实施;2000年 3月,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计算机测评中心宣告成立;2O03年 4月,公安部发《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等。这一切都反映出我国对计算机网与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努力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水平的决心。

4.2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党的十六大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的路子,大力推进信息化。中央保密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也多次发文要求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切实防范外来的侵害和网络化带来的业务泄密,明确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与公网、国际互联网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必须采取物理如要相连, 隔离的保密防范措施”。

4.3建立网络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建立规范的网络秩序,需要不断完善法制,探索网络空间所体现的求和原则,为规范网络空问秩序确定法律框架;建立规范的网络秩序,还要在道德和文化层面确定每个使用网络者的义务,每个人必须对其网络行为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是规范网络秩序的一个重要准则;建立规范的网络秩序,需要在法制基础上建立打击各类网络犯罪的有效机制和手段。

4.4保障信息安全任重道远

我国目前网络安全的推进重点,已开始由物理层面的防毒向文化、思想、精神层面的防毒转变,倡导网络文明和净化网络环境内容。只有各方尽责,构筑一个长效机制,网络安全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

[1]闫宏生 王雪莉 杨军《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编著.

[2]屈云波.电子商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第5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安全 对策

目前,计算机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可否认,计算机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信息安全。当计算机与Internet联到一起时,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通过使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网络中的数据不受破坏,为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提供保护。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安全,指与网络相关的系统设备及人员管理等的安全,以免其被破坏或丢失等;二是信息安全,指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等的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

(1)网络的不安全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任何个人或单位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和传输所需要的信息。然而这种开放性也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挑战。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国际性是互联网不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2)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最主要的系统软件,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一。但是,操作系统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如水、火、地震等的破坏,也无法避免无意造成的如突然断电或电源波动大等危害。同时由于操作系统太庞大,不可能保证其是完全正确的。由操作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功能故障,往往可以忽略。如,当Windows出现死机时,人们按一下复位键重新启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操作系统的缺陷被攻击者利用,则会引发网络安全问题。

(3)数据库存在的安全问题。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所有信息都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保存在各种数据库中,然而,数据库在设计中通常是只考虑信息的存储、使用和管理,而对信息的安全性而考虑的不多。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以下情况,如:用户超越权限更改数据;非法用户窃取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因数据库缺乏安全性所致。

(4)其他方面的因素。

除上述各种不安全因素外,自然环境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危害,这是由于自然灾害极易造成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的破坏。电源故障、相关设备功能失常、软件本身的漏洞等偶发性因素,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另外,管理水平低、相关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人员操作失误等也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可分为两方面:技术措施和和管理措施。而技术措施包括:(1)使用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能有效阻止各种病毒对网络的侵袭;(2)设置防火墙。防火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对局域网有着较好的保护功能;(3)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在校园网络中应用较多,它能通过识别和限制异常的活动来保护系统的安全;(4)注重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是防止意外的最有效方法,恢复则是在意外发生时采取的措施,这两项措施能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5)安装漏洞扫描系统。这种系统在找出安全漏洞的同时还能给出修改的建议,进而消除安全隐患,最终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6)使用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是目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在管理方面,可通过对计算机用户的进行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计算机管理功能的完善、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加强等方法来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这就要求计算机用户要不断学习法制知识,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有明确的认识,主动自觉地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涉及设备、技术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仅依靠单个系统并不能达到网络安全的目的,而要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将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相结合,并制定合理明确的目标和相关法规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千里. 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3]常建平, 靳慧云, 娄梅枝. 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4]卢开澄. 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保密与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余建斌. 黑客的攻击手段及用户对策[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6]蔡立军.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第6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安全;安全策略;数据加密;网络攻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4826-02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DefenseCivil Aviation College

HU Wei

(Guangzhou Zip Code, Guangzhou 51040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based secur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extranet or intranet are plagued by security problems. Posi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information.

Key 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security policy; data encryption; cyber attacks

1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含义

网络信息安全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保密性,即保证信息为授权者享用而不泄露给未经授权者。二是完整性,即数据的完整性(未被未授权篡改或损坏)和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未被非授权操纵,按既定的功能运行)。三是可用性,即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为授权者提供服务,而不要出现非授权者滥用却对授权者拒绝服务的情况。实际上,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就是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网络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其目的是防止网络传输后的信息和数据不会发生改变和泄露。

网络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共享的系统,因此网络信息系统在接受不同需求的用户访问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包含了技术及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上要综合考虑,在用户与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最佳安全效果。

2影响网络及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对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对网络本身的威胁,即这种威胁是针对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系统平台的;二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即这种威胁是针对网络中的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

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来自于用户在操作中的失误,如口令选择不慎,随意将自己的账户借给他人或与他人共享等等,这些都会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然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则来自于人为的恶意攻击。这种人为攻击分两种,一是主动攻击,即以各种方式对系统和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有选择性的破坏。二是被动攻击,即在不影响网络和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重要的机密信息进行截获和窃取。软件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以及由于安全配置不当所造成的安全漏洞(如防火墙软件配置的不正确),这些也是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就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由于其特点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因而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造成的破坏也十分巨大。

3应用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延伸,从早期的信息保密性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发展为攻击、防范、监测、控制、管理、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目前,网络信息常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入侵预防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范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蜜罐技术和系统容灾技术。

入侵预防技术就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防范规则,并依此规则来判断哪些行为可以通过,哪些行为带有威胁性。入侵预防技术重在预防,它能积极主动地加强桌面系统和服务器的安全,防止受到网络攻击和破坏。

防火墙技术是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防火墙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网络自身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并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病毒防范技术的注入方式为无线电方式、“固化”式方式、后门攻击方式和数据控制链攻击方式等。病毒防范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对病毒客户端的管理、对邮件的传播进行控制、对有害信息进行过滤及建立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

数据加密技术是在传输过程或存储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加解密,常用的加密体制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同时运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非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钥不一样,它有一对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这两个密钥必须配对使用。

漏洞扫描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检测系统中重要数据和文件是否存在黑客能利用的漏洞。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端口扫描法,即通过端口扫描获知并查看是否存在漏洞。二是模拟黑客的攻击法,即通过模拟攻击测试安全漏洞。

蜜罐技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真实或模拟的网络和服务来吸引攻击,然后分析黑客攻击蜜罐期间的行为和过程,收集信息并发出预警。蜜罐技术虽然不会修补任何东西,也不会直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但它却是其他安全策略所不能替代的一种主动型防御技术。

系统容灾技术是指在较远的异地建立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灾难停止运行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这是异地容灾技术。还有一种本地容灾技术,即包括磁盘保护、数据保护和数据备份等,通过保护这些存储设备达到系统不被外来对象入侵的目的。

4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思路

为了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降低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风险,靠单一的安全技术是不够的。根据信息系统面临的不同安全威胁和防护重点,有针对性地应用一些不同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这里将给出一些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思路。

1)基于主动防御的边界安全控制:这是以内网应用系统保护为核心的,在各层的网络边缘建立多级的安全边界,从而实施进行安全访问的控制,防止恶意的攻击和访问。

2)基于攻击检测的综合联动控制:所有的安全威胁都体现为攻击者的一些恶意网络行为,通过安全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联动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防止攻击的发生。

3)基于源头控制的统一接入管理:绝大多数的攻击都是通过终端的恶意用户发起,通过对介入用户的有效认证和终端检查,可以降低网络信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4)基于安全融合的综合威胁管理:未来的大多数攻击将是混合型的攻击,功能单一的安全设备无法有效地防御这种攻击。因而综合性安全网关迅猛地发展起来。

5)基于资产保护的闭环策略管理: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保护资产,实现信息安全重在管理。在资产保护中,信息安全管理是重点,安全策略加实施安全管理并辅以安全技术相配合,形成对资产的闭环保护。

5结束语

当前,网络攻击手段正在不断复杂化、多样化,随之产生的信息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同时,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也更趋于合理化、多样化和适用化。因此,对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和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的现状分析,并综合各种安全防护思路的优点,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应该逐步构建成可防、可控、可信的信息网络构架。

参考文献:

第7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企业网络安全;应用;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08

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渐兴盛的情况下,不断地提升了网络安全技术。同时,也逐渐地兴起了企业的信息化热潮,因为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不能够拥有较高的水平,也不能够拥有充足的投入等原因,促使网络安全在企业运营当中,成为了较为主要的关注对象。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述

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为了防止侵害到网络而采用的措施。在合理的应用网络安全措施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到网络,并使其正常的运行。具体拥有着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为可用性:可用性主要指的就是在网络受到不良供给的时候,能够保证合法的用户正常的开展系统的授权访问[1];其二为保密性:保密性主要指的是网络可以避免没有经授权的用户,读取到保密性的信息;其三为完整性:在完整性中具体包含:软件完整性和资料完整性。资料的完整性所指的是,在没有通过允许的条件下,保证资料的安全性,也就是不被擅自地修改或删除。软件完整性所指的就是,保证软件程序不会被错误的病毒或者用户所修改。

2 企业网络安全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网络的发展和早期所设计的网络意图有所更改,已经将安全问题放在了首位,若不能够将安全问题解决,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网络的应用。企业网络的信息当中存在着较多的对网络安全会产生不利影响的特性,例如:网络开放性、共享性以及互联性等,在当前经常发生恶性攻击事件,极大地显示出了现阶段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所以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防范措施,需要具备可以解除不同网络威胁的特点。在最近几年,我国的网络协议和系统会产生较多的问题,不能够安全、完善、健全的体现出所具备的影响价值。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由于具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促使网络安全变为了一种需要不断提升和更新的范畴。因此,计算机网络在企业的应用上,需要拥有相应的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以及网络安全的解决对策,才可以确保企业网络的顺畅运行[2]。

3 企业网络安全应用中的问题

3.1 网络软件的漏洞

网络软件不论多么的优秀,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漏洞和缺陷,然而对于较高水平的黑客而言,定会将这些缺陷和漏洞作为首要攻击的目标。在早期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当中,基本上都是由于产生不完善的软件安全措施所造成的后果。

3.2 人为无意失误

人为的失误方面包含不够恰当的操作员安全配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用户缺失较强的安全意识,经常不填写用户口令,会将自身的账号随意的和别人分享或者供他人使用等,会无意间威胁到企业网络。

3.3 人为恶意失误

人为的恶意失误是网络的最大程度威胁因素,例如:计算机犯罪等。类似的攻击,基本上能分成两个层面:其一为被动攻击,是在不影响到网络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破译、窃取、截获后,以此来获取核心性的机密信息。其二为主动攻击,是用不同的方法有选择性的对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破坏。这两个层面的攻击,都能够让计算机网络产生较大的威胁,同时会造成机密数据的严重泄漏[3]。

4 企业网络安全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4.1 安全制度的管理

对拟定制度的合理性,在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是不能够缺失的方式,需要与人事部门有效的结合,拟定符合该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规定。在产生违反信息安全行为的时候,需要进行相应的人事处罚。

4.2 网络设备的安全

在防护网络安全方面,保证网络设备安全是较为基础性的防护模式。其一,需要有效地对设备进行配置,要保证只对设备中必要的服务有所开放,在运行方面,只参考指定人员的访问;其二,重视设备厂商所提出的漏洞,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网络设备补丁的安装;其三,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全部设备,有必要定期地进行密码的更换,并且密码方面需要符合相应的复杂度,才能够不被轻易地破解。最后,组织有效的维护设备,保证网络设备的运营稳定性[4]。

4.3 无线网络的安全

因为无线网络信号会利用空气运行,极易产生恶意用户的窃取,因此无线网络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预防安全隐患的重点。只是加密无线信号,不可以达成安全性的要求。现阶段,在企业的内部提倡应用认证和加密的结合形式,其中所涉及到的认证需要与AD相融合,以此来有效地提升账户的可管理性。

4.4 客户端的安全管理

在大中型的企业当中拥有着较多的客户端,往往都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对其进行分别的管理较为麻烦,需要在企业的内部利用Windows组策略进行客户端的管理。组策略就是利用一次的设定,制约一部分的对象。能够在组策略中创设较为严谨的策略,以此来把控客户端的安全运行。主要的策略包含:加强账户策略、合理删除Guest等类似次要的用户;加强系统日志审核功能;局限非管理员的相应操作权限等。这一系列的策略是企业内部较为通用的策略。针对企业内部生产使用中的客户端,因为作业人员只应用几个建议的操作,因此有必要开展较为严格的限制。例如:最小化系统操作、最小化系统开放端口、最小化运行的用户进程等。其中的最小化运行用户进程所指的是,除了特定的系统进程,不能够使用其他的进程。最小化系统操作包含:禁用注册表、禁用命令提示符、禁用控制面板、禁用鼠标右键等。

4.5 企业的数据安全

在企业当中实行网络安全的具体目的,就是对病毒的预防,同时还需要对数据安全加以保护。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当中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相对高科技的企业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的内部需要确保数据安全,对企业而言,要引导人员只能够看到属于自身的特定数据,是对数据进行有效利用的基本需求,也就是防止非业务人员对其查看。

5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网络安全是较为复杂性、综合性的问题,会与较多的因素相联系,具体包含多种管理、产品以及技术等。不可以单纯的依赖防护系统,也不能够只是将防护系统作为摆设,而不去贯彻落实。想要将企业高效的进行网络运行,就需要为企业解决网络安全的实质性问题,才能做好企业网络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

参考文献:

[1]郭晶晶,牟胜梅,史蓓蕾.关于某金融企业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12(09):123-125.

[2]王拥军,李建清.浅谈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11(07):153-171.

[3]胡经珍.深入探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计算机安全,2013,11(07):152-160.

第8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 安全 对策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业中的高度普及,以及信息全球化的要求,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有效的保护计算机安全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是科学的界定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内涵,从其主要特征出发,重点保护,有的放矢。以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和特征加以具体分析:

(1)计算机网络安全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资源不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威胁和损害,保护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简而言之 ,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正常运行,避免被破坏、更改或泄漏。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保密性,从而得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特征有:

1.网络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首要特征是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即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是计算机网络能够积极、高效、持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而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首要目标和最基本特征。

2.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是指保护网络数据不被非法更改。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另一内容是,要求数据信息在存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非法修改、删除或丢失,保护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网络数据的可用性,是指网络用户的合法指令和访问能够得到积极回应的属性,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根本目的之一。

4.网络数据的保密性,是指度网络用户的保密信息予以加密保护,防止被窃取和泄漏。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部因素,可以从计算机软硬件本身的漏洞和缺陷、管理人员管理漏洞、计算机用户自身失误等几个方面:

1.计算机软硬件的漏洞和缺陷造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有:首先,计算机操作系统自身的自由性和可操作性,使访问者可以自由访问,并不留痕迹的进行无限复制或删除等操作,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大隐患;其次,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中的缺陷,不同行业对计算机软件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不可能有完美的软件系统,总有可能的缺陷和漏洞;同时,电磁泄漏、通信系统及通信协议、及数据库系统等存在的漏洞都可能造成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事故。

2.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过程中,为便于管理和操作,往往会对计算机系统留“后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

3.计算机用户对网络安全的保护意识不强,失误或有意泄漏相关信息,造成信息资源的泄漏或丢失,同时,访问非法网站,造成网络病毒的入侵,从而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

(2)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的外部影响因素,也是最主要的网络安全隐患,就是人为的对网络安全的侵害和破坏,主要包括:

1.黑客的入侵,黑客往往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缺陷有充分了解的专业人士,通过窃取身份验证信息或绕过计算机安全控件机制,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窃取信息。

2.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计算机病毒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或信息接收等途径,植入计算机病毒,并通过信息传输中获取信息,或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窃取信息。计算机病毒因其更新速度快、具有强繁殖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等特性,使其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降低因网络安全事故造成的破坏,是目前计算机安全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以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提出几点对策:

3.1 充分、有效的利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维护网络安全的必要和明智之选,作为网络安全的屏障,具有低成本,高防护性能的特点。在网络安全的维护中,应当坚持科学、适当的原则,选取最为适宜的防火墙技术,从网络建立坚固的过滤网,保障网络安全。

3.2 应当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能的管理队伍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不断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准,从客观的硬件上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3.3 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警惕,不断完善和更新计算机的防毒能力

计算机病毒的更新速度之快,繁殖和传播能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大使计算机病毒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隐患,因而应当不断的更新计算机防毒系统,将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充分的结合起来,全面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查杀和防范。

3.4 加强对计算机数据的保护

实行信息加密策略,结合用户授权访问等措施,通过链路加密、断电加密、节点加密等多种方法,全面拦截信息盗取,防治数据的流失和泄漏。

(1)定期实施重要数据信息的备份,对一些因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因数据流失造成的损害。

(2)对计算机网络的用户而言,应当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警惕,同时文明操作,及时维护,避免因失误或疏忽造成的不必要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益,使社会化大生产变得便捷、高速;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的难操作、高度自由性、及外部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侵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对生活经济生活的良好秩序和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因而,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抓住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各个流程,各个方面出发,多管齐下,全面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淦.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J].科技信息,2011(21).

[2]王巍,李辉.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问题[J].成人教育,2011(07).

[3]杨静.计算机网络安全探讨与防控策略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14).

第9篇:网络安全的完整性范文

l.消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1消防信息化的范畴

消防信息化是利用先进可靠、实用有效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挖掘,以实现消防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高程度、高效率、高效益的共享与共用的过程。

消防信息化建设的范畴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内容。

全国消防通信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三级:一级网是从部消防局到各省(区、市)消防总队以及相关的消防科研机构和消防院校;二级网是各省(区、市)消防总队到市(地、州)消防支队;三级网是各市(地、州)消防支队到基层消防大队及中队。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二级网和三级网可合并考虑。每一级网络所在机关均应建设本级局域网。

1.3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安消防机构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安全保障体系首先应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在此基础上保证应用系统和业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高度的可用性,同时为将来的应用提供可扩展的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保障网络安全、可靠、持续运行,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和内部的恶意破坏;

(2)保障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和信息访问的不可否认性,要求采取必要的信息加密、信息访问控制、访问权限认证等措施;

(3)提供容灾、容错等风险保障;

(4)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尽量为网络应用提供方便,实行全网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2.消防信息化建设中面I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2.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从狭义的保护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系统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2.2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2.2.1操作系统安全的脆弱性

操作系统不安全,是计算机不安全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

(1)操作系统结构体制本身的缺陷;

(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输文件、加载与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