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业的认识范文

美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2、墨绿色的裤子,两条裤丝似刀削一样;乳白色的高跟鞋,啊,简真是一尊婷婷玉立的悲翠雕好像!

3、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那稳重端庄的气质,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

4、你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渐渐地,意如呼吸一般,一秒钟也不中断,弄得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5、上进心强,为人可靠,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6、温柔的女人是金子,漂亮的女人是钻石,聪明的女人是宝藏,可爱的女人是名画!

7、你是花丛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无论什么衣服穿到你的身上,总是那么端庄、好看。

8、年轻、聪明、精力充沛,并有非常强的事业心。

9、别开玩笑了,看您的容貌,肯定不到四十岁。

第2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审美人格;实践美学;人的自身生产;美学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3.01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5卷 第3期 张 敏:实践美学视野下的审美人格

审美人格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都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在理论研究中,审美人格作为一个比美、美感、艺术、审美活动等更为切近人自身发展的范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根据张法教授在其《美学原理》一书中的统计显示,从1980年到2002年间中国出版的242册美学原理著作中,“条分缕析地谈论美学原理所可能涉及的全部问题或基本问题”\[1\]的标准型原理有127册,超过总数的50%,而在这些涉及全部问题或基本问题的标准型原理著作中,主要谈到的问题就是美、美感、艺术,在此基础上,根据作者的研究兴趣,加上审美教育、审美文化、部门美学等。人们最为熟知的李泽厚的《美学四讲》就是从美、美感、艺术三个方面来布局的。而在教育实践中,审美人格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又被人们简单化、庸俗化了。赵伶俐教授在《人格与审美》一书中指出,审美人格的教育,往往被简单化为德育,而德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被庸俗化为政治教育,从而完全偏离了人格教育的目标。可见,审美人格研究的现实状况与其自身的重要性是极为不对称的。本文立足于实践美学,从审美人格属于人的自身生产的范畴,审美人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态化,审美人格属于美学的基本问题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阐释审美人格。

一、审美人格属于人的自身生产的范畴

(一)传统的审美人格观

以往对审美人格的研究,基本上是把审美人格归入美育的范畴。王一川教授在《美学与美育》一书中就明确指出:“美育侧重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其目的在于实现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生成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完整人格。”\[2\]完整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的实现,而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的实现又依赖于美育。因此,美育被赋予了塑造完整人格的使命。审美人格属于完整人格的一个方面,很自然地被纳入了美育的范畴。

进入20世纪以来,出于培养现代人格的需要,中国学者积极汲取西方的美育理念,以期能够重塑国人的人格。梁启超提出了“趣味教育”,主张通过文学、音乐、美术来“更新一国之民”。则直接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以期到达重塑国人完整人格的目的。在的积极倡导下,通过几代人的倡导和研究,美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审美人格属于美育范畴也成了一个不言自明的常识。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美育被等同为德育,甚至是政治教育,与实现个体潜在的丰富性,培养完整的人格的初衷渐行渐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有美育提出的教育方式操作性的因素,比如美育主张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目的,这就比较难以操作。更为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美育并不能够胜任实现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生成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完整人格的重担。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并不能够通过美育来最终实现。

第一,个体潜在的丰富性至少包括了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历史性、社会性。人的自然属性又包括人的自然、物质需求,这些需要的满足是不可能通过美育来实现的,而必须是通过物质生产来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来实现的。人的精神属性则是在人的自然属性得到实现和满足之后发展起来的,包括“能够认识自己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力量”,“能够强烈地实现自我愿望和目的的意志力量”,“能够感受世界并能够表现主观的爱好和厌恶的感情力量”\[3\]。这些精神属性的实现和满足,同样不可能在美育中实现,而必须是在求真的认知活动,向善的道德活动,寻美的审美活动中历史性地实现的。同时,个体始终是历史的产物,并且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还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因此,个体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实现更要置身于历史和社会的大环境中。美育仅仅属于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个体潜在丰富性的实现并不能够起决定作用,而仅仅是一个范导作用,指引我们如何投身于无限丰富的实践活动之中,去实现人的丰富性。

第二,个体的完整人格的形成也不能单纯依靠美育来实现。个体的完整人格至少包括利益人格、理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四个方面。利益人格的形成主要是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它的形成意味着人们的物质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还是处于第一位的。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后,人们则把注意力转向了对世界之真的追问,需要去探究这个世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主要是通过认知活动来实现的。在认知活动中,人们的理性精神得到高扬,逐步形成了理性人格。在道德活动和审美活动中,人们又逐步形成了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逐步地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形成完整的人格。

可见,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的实现和完整人格的形成,都是一个动态的历程,需要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够逐步地实现。这个过程就是人的自身生产,而美育仅仅是人的自身生产这个动态历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因此,严格地说审美人格并不是美育的范畴,而是属于人的自身生产的范畴。

(二)人的自身生产与审美人格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4\]这就是的“两种生产的理论”,前者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后者则是人的自身生产。

关于人的自身生产,恩格斯解释为“种的繁衍”。但是,人的自身生产的这种“种的繁衍”绝对不同于动物的那种“种的繁衍”,而应该至少包含两层内涵:第一,人的生命的再生产;第二,人的自我完善。前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再生产,是确保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基因的生命体的不断延续;后者则是指在多层次积累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不断的人化,即个体潜在丰富性的实现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关人自身生产的理论更加侧重于后者。“人是类的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是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作为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5\]45。在实践和理论上,人能够把自己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并且能够在对象化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的自身生产与动物的“种的繁衍”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类的存在物,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的再生产。因此,强调人的自身生产,不是要强调生物学上的再生产,而是侧重于在实践活动中人的不断社会化、人化,即自然的人化。

自然的人化分为外在自然的人化和内在自然的人化。“外在自然的人化,即山河大地的‘人化’,是指人通过劳动直接或间接地改造自然的整个历史成果,主要指自然与人在客观关系上发生的改变”。“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愿欲以至感官的人化,使生理的内在自然变成人。”\[6\]外在自然的人化,是人通过劳动把自然界改造为人类的无机身体,使自然界成为人的一部分。内在自然的人化是人的自然属性逐步走向精神属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潜在的丰富性才得以不断地实现。二者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达到。

因此,人的自身生产主要是指内在自然的人化,即属于人的自然属性的感官、和物质需要的人化。感官的人化的特点就是功利性的消失和非功利性的生成。动物的感官纯粹出于功利性的目的。人的感官首先是属于自然属性的,也具有功利性,受各种生理欲望的支配。但是,由于长期的“人化”,感官逐步摆脱了单纯维持个体生命存在的狭隘目的,向社会性、精神性逐步靠拢。功利性的消失,使得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由单纯的实用关系开始向审美关系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人也开始向审美的人转化,为审美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人化和物质需要的人化与感官的人化一样,都是人的自然属性中的功利性逐步向审美转化。动物的,只有性,没有爱,而人能够由性到爱,尽管其中依然存在着动物性的欲望,但是已经渗透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是超生理性和超功利性的。动物的物质需求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而人却超越了单纯的生存目的,转变为一种超生物性的审美享受。因此,内在自然人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功利性的超越和审美要求的生成。这个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实现个体潜在的丰富性和生成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完整人格,即审美人格形成的过程。

人的自身生产主要就是内在自然的人化,而内在自然的人化就是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的实现和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完整人格的生成,以及审美人格的生成。其实现途径就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因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7\]这即是说,内在自然的人化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通过社会实践,人的丰富性才得以展开,才形成了有音乐感的耳朵,能够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即人才能够从自然属性走向精神属性,从单纯的功利性走向审美性。因此,人的自身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属于人的自身生产的审美人格自然也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我们研究审美人格就不能够单纯从美育着眼,而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审美人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态化

审美人格属于人的自身生产的范畴,而人的自身生产的过程即是内在自然的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逐步从自然属性走向精神属性,从功利的人走向审美的人。这个过程的完成,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的实现,人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这是从其抽象的理性角度进行把握的,它还应该表现为一种感性的直观,即人们可以通过感性清晰地直观到自身的这个巨大转变。换句话说,就是属于人内在的本质力量需要外化为能够被感性直观到的“形式”。这种感性可感的直观的“形式”就是审美人格。审美人格的生成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主体上的感性显现和精神凝结。人的自身生产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自然属性的人化,而审美人格正是人的自身生产的物态化“产品”。因此,审美人格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对象化之后的感性显现和精神凝结,在格调和风度上表现为自由、和谐、个性、创造、超越等特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到审美人格的生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实践的多层次积累和人格的多层次积累。

(一)实践的多层累性与审美人格

审美人格的生成属于人的自身生产的范畴,因此,我们谈审美人格的生成只能立足于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个体潜在的丰富性才能够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完整人格才能够生成。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8\]48,主张以“游戏”去统一被分裂的感性和理性,从而生成一种完整的人格形态。这有其合理性,因为“游戏”作为一个感性的活动,不仅能够“摆脱法则的强制,而且还摆脱了需要的强制”\[8\]46,而且能够集中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丰富而又分散的实践形式,让游戏者在集中的时空中最大化地发掘自身潜在的丰富性。但是,由于“游戏”本身仅仅是“游戏”,主要的意图还在于娱乐,并不能真正地代替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实践,正如欣赏艺术并不能取代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因此,审美人格的生成还是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实践。

人们之所以忽视了从实践来阐释审美人格的生成,主要是长期以来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局限于生产劳动上,忽视了实践的多层累性和开放性。因为只有确立了实践的多层累性,我们才能够清晰地揭示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是如何具体地对象化,并生成审美人格的。“所谓实践的多层累性就是,实践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积累的结构;所谓实践的开放性就是,实践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结构,而是随着实践和空间及具体条件不断调节和变化的、恒新恒异的结构”\[9\]。实践的多层累性包括了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

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就是实践积累的第一层,因为一切历史的前提是个体生命的存在,维持和满足个体生命存在的物质交换发展为人类的第一个实践活动。实践在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之后,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伦理需要或自我实现需要。这些精神性的需要在人们的心里逐步形成相应的目的、动机,即认知目的、审美目的、伦理目的,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与现实产生相应的关系,即认知关系、审美关系、伦理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为实践的第二层,即意识作用层。实践活动并没有停留在由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认知关系、审美关系和伦理关系之中,因为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直接推动了人对外在现实的判断和评估。这在实践上就积累为实践的价值评估层。它包括合利益的评估系统、合规律的评估系统、合目的的评估系统、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评估系统,并通过具体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认知活动、伦理活动、审美活动来体现,具体地表现为利、真、善、美的价值属性。

因此,实践的多层累性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认知活动、伦理活动、审美活动之间的层递积累关系,呈现出利、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在这些关系之中,人的本质力量才得以逐步地展开,并且在不同实践层次凝结为相应的人格特质,形成一个具有多层累性的人格结构,即以利为特点的利益人格,以真为特点的理性人格,以善为特点的道德人格,以美为特点的审美人格。

(二)人格的多层累性与审美人格

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活动,“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才得以对象化,并在相应的实践层级形成相应的人格。因此,人格的生成也呈现出一种多层累性和开放性。在《试论审美人格》一文中,陈望衡教授就指出:“人格能不能分成若干层次呢?我认为是可以的”,并且把人格分成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法制人格,中间层次的道德人格和最高层次的审美人格\[10\]。法制人格受制于法,道德人格受制于德,审美人格则遵从于自由。可见,这种划分已经显现出了人格的多层累性了,法制人格是基本的,道德人格则是法制人格的升华,而审美人格又是道德人格的升华。只是这种划分并不是以实践的多层累性为依据的,因而不能够完整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但已经显现出人格多层累性的端倪。

人格的多层累性是指,人格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多层次积累的结构,由低级到高级为利益人格、理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在其特质上表现为利、真、善、美的层递关系。人格的开放性,是指人格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丰富性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过程中不断展开和实现的一个动态结构。人格会随着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中凝结出相应的人格特质。因此,实践的多层累性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多层次积累的开放的动态的人格结构,成为我们划分人格类型的基础和逻辑依据。

实践的多层次积累为人格的多层次积累提供了直接动力,而人格的多层次积累又为审美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作为人格结构中高级阶段的审美人格,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其他人格形态的基础之上的,是人格多层次积累的结果。理性人格是对利益人格的升华,道德人格是对理性人格的升华,审美人格是对道德人格的升华。这反映了人们从追求利到真到善到美的动态过程。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就会转而探索世界之真,追求人间之善,进而追求人间之美。这是一个多层次积累的过程,利、真、善、美相互作用,彼此作为基础,进而实现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审美人格作为这个多层次积累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它的生成意味着利、真、善统一于美,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因此,审美人格是建立在实践的多层累性和人格的多层累性的基础上的。

三、审美人格属于美学的基本问题

审美人格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和精神凝结,直接关系到个体潜在的丰富性的实现,是我们衡量人的自身生产是否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审美人格应该属于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美论、美感论、艺术论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问题域。长期以来,我们只是从美育的角度去考察审美人格,并没有从人的自身生产这一维度去分析审美人格的生成,从而忽视了审美人格在美学理论中应有的理论地位。从实践美学的理论视域中审视审美人格,让审美人格回归人的自身生产这一范畴,不仅能够更加科学地揭示审美人格的内涵,同时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界定审美人格在美学中的理论地位。

(一)传统的美学基本问题

古典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由美的本质、审美心理和艺术三部分组成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基本上反映了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对美的本质的追问,源自于古希腊人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世界探寻不变的本质的精神。自然哲学家们追问世界的本原,以为找到了世界的本原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认识整个宇宙。这种精神影响到对美的探讨上,使人们坚定了这样的信念:只要我们掌握了美的本质,就能够阐释一切审美现象。柏拉图对美的本质的追问,开启了美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根据这一思路,西方的古典美学形成了以美的本质为核心的哲学美学。

哲学美学对美的本质的研究的逻辑是从客观世界探寻美的本质,而审美心理的研究则意味着美学的研究开始从客观世界转向了主体心理。古希腊把人体心理划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是追问世界之真的,属于逻辑学的范畴;意,是追问人间之善的,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唯独与情感相关的一部分还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的《美学》一书认为美学就是情感或者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从而使得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哲学中独立了出来。美学从客观世界转向主体心理,这个转变不仅意味着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意味着美学研究的思路开始关注人本身了。

艺术是美学的第三个基本问题,它源自于艺术与技术的逐渐分离。在古希腊,技术与艺术还没有进行区分。直到18世纪查理斯·巴托《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中才明确地把艺术与技术区分开,称之为“美的艺术”。把艺术与技术区别开来以及把不同的艺术统一起来的正是艺术对美的追求,从而形成了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美学,即艺术哲学。

美的本质、审美心理、艺术组成了古典美学的基本问题。美的本质是属于客观的,审美心理是属于主观的,而艺术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从这个角度看,美学的基本问题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问题域。实践美学承袭了西方古典美学的这一传统,在西方现代美学拒斥美的本质的时,用的实践观来统一美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又掀开了与西方古典美学、现代美学截然不同的一页。然而,仔细考察实践美学对美学基本问题的阐释,我们会发现,美学的基本问题不仅仅包含既有的三个方面,还应该包括审美人格。

(二)审美人格作为美学的基本问题

审美人格作为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基于三点:第一,审美人格作为与人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最为紧密的范畴,是我们研究的基本问题。从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学关注的问题从客观世界转向主体心理,实际上就显示出美学的核心是人。美学首先就是人学,关注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审美人格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感性显现和精神凝结是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集中反映。首先,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主体上的表现就是审美人格的生成;其次,审美人格作为感性可感的直观形式,能够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潜在的丰富性的标准。因此,审美人格与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美学所关注的核心之一就是人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审美人格理应是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第二,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间应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域,而且这个问题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会随着美学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加入新的问题。西方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就反映出美学的基本问题域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实践美学以的实践观来统摄美学的基本问题,从而使得这个开放的结构获得了逻辑上的相对统一性和完整性。但是,当我们以实践的观点仔细审视美学的基本问题域时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域还是不完整的,还应该包括审美人格。

在实践美学看来,美、美感、艺术都需要从实践中才能得到合理的阐释。但是这个问题域显然是不完整的,因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主体上表现为美感的获得,在客体上表现为美的生成和美的艺术的产生。因此,在形式上这个结构是不对称的。主体的美感与客体的美对应,但是主体却没有相应的对应物与客体的美的艺术对应。而实际上应该有一个与美的艺术相对应的对应物,即审美人格。美的艺术是美的物态化产品,美的人格则是美感的“物态化”产品。因此,美的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之后在客体上的物态化产品,而美的人格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之后在主体上的物态化产品。因此,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主体上表现为美感的获得和美的人格的生成,在客体上表现为美的生成和美的艺术的产生。美与美感,美的人格与美的艺术,相互对应,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问题域。

第三,从美学的基本观点看,审美人格也应该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5\]47这里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其内涵不仅指人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我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集中表现的艺术,而且还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建自我,塑造自我的美的人格。因此,审美人格理所当然地属于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综上所述,从实践美学的视域重新审视审美人格,能够更加深入地阐释审美人格的内涵和更加科学合理地界定审美人格的理论地位,从而在推动审美人格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使得美学基本理论的视野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 张 法,王晓旭.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

\[2\] 王一川.美学与美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158.

\[3\] 蒋孔阳.美学新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65.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465466.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7.

\[8\]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第3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冯小刚的成功离不开他对电影市场的敏感反映和他对影片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间合理的平衡能力。但这不足以让“冯小刚品牌”在中国当代影坛长久屹立,尤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他区别与其他电影人重要标志是思变性。随着个人阅历的增加和岁月的沉淀,他认识到了作为一个电影艺术家的职责不仅仅是拍出一部让观众捧腹大笑或者是留下的只有华丽宏大场面的作品,而是要拍出将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美学价值融为一体的影片。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感官的震惊更是心灵的震撼和人性的反思的作品,做一个有良知的电影人。可以说冯小刚作品风格题材的变化,也是其电影商业美学形成的蜕变过程。虽然《甲方乙方》不是冯小刚的第一部作品,但是冯小刚的名字却是在这部片子出现后被大家熟知。《甲方乙方》开创了中国电影的“贺岁片”概念。某种意义上说冯小刚的贺岁片开启了中国电影面向商业电影发展的第一步。以此为起点,到随后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冯小刚用贺岁片系列之作展开对市民通俗情感的本土化表达。但是喜剧贺岁的十年,冯小刚的电影价值却在高票房和无奖项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多以都市生活为题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审美主体的局限性。《天下无贼》也是作为贺岁片出现在观众的面前的,但是已经代表了冯小刚转型意图。《天下无贼》是中国第一次成功的借鉴了好莱坞情节剧的模式的盗匪类型片,其商业美学来自于好莱坞经验。剧中傻根的真与善,唤起了盗贼夫妇王丽和王薄内心潜在的良知,为了守候傻根“天下无贼”的信仰,王薄最终与黎叔决斗失去了生命,王丽失去了爱人,怀着自己的孩子坚强地生活。《天下无贼》区分与以往的贺岁片不是它的好莱坞的模式,影片不再仅仅是为了博观众一笑而是开始向着人性的真与善靠拢,开始了人文关怀。《天下无贼》的整个故事正是基于傻根对于“善”的坚守而存在。冯小刚的作品《夜宴》是中国式国际化大制作影片。《夜宴》的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并没有为冯小刚带来大的收益。至今,大家在评价《夜宴》时多数会认为,它是冯小刚执导生涯的败笔。

一部影片最可怕的就是灵魂的丧失,《夜宴》的失败究其根本是《夜宴》中思想的丧失,美学价值被商业价值所淹没。痛定思痛的冯小刚在2007年奋力地吹响了《集结号》,此前深陷分离困境的主旋律片元素、艺术片因素和商业片因素出现了新的交融,让公众受到中国大片的融合魅力。这部原本属于冯小刚导演的个人转型之作,在中国大陆当代电影史上产生深远的转型意义。《集结号》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业大片,它区分于那些以前的中国式大制作的根本是其美学价值的构建。《集结号》将电影具有的商业性、艺术性和意识形态性三种属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过去的英雄主义是无限度的,《集结号》里的英雄主义是有限度的,更加可信,更真实,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期待,更符合公众对人性的认可角度。《集结号》拓展出一种让公众在愉快的观赏中获取情感激奋和精神感召的效果。这种效果无论是对于冯小刚个人还是对于中国大陆电影,在经过多年的徘徊或试探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把大众娱乐与大众感化交融起来的电影美学道路。从《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冯小刚的平民视角已悄然发生了质的改变。与之相映成趣的是,随着冯小刚电影社会价值实现的不同,关乎其电影本身的价值评价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如果说《集结号》是一次华丽转身,《唐山大地震》则是对冯小刚以往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范式和惯性的更大超越。在这次超越中,冯小刚直指人性深处,以23秒、32年沉淀的岁月情感,构建起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诗。《唐山大地震》聚焦于地震发生后在破碎家庭成员心中的“余震”。借助灾难大片的外壳阐述人心的故事。他背离了商业电影的常规,消解灾难等奇观元素,转而诉诸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切和情感价值的体认。《唐山大地震》,爱与被爱、救赎与感恩、破碎与弥合,一段历史的记忆,一场人性的挣扎。影片超越了灾难片的通常意义框架,升华为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唐山大地震》为冯小刚赢得了不仅仅是票房、口碑,更是冯小刚人生价值的华丽转身,从博人一笑到慰藉心灵。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又一次结合升华。冯小刚通过自己的一部部影片循序渐进的构建,践行着自己的电影商业美学体系,人性作为整个体系的精髓慢慢地凸显出来了。如果说《唐山大地震》还是在灾难片的躯体下来揭示人性的挣扎和升华的话,那么《一九四二》这部历史片是直指人性最原始的生存欲望。1942年,一场天灾人祸发生在中国,河南3000万人饱受旱灾之苦,1000万人流离失所,300万人被饿死。在当今这个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所追求的早已不是温饱问题。我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人类膨化了的欲望,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人性一点点的流失。很多人从不知道在我们祖辈们的时代里,曾经有过如此残忍的事件发生,他们所追求的奢望的只是活着。影片中,在逃荒的过程中,老东家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大地主到最后变成了一个靠卖女儿换来粮食以孙子的生存为希望的而继续前行的逃荒者,最后孙子的离去彻底打垮了这个坚强的老头,只身往回家的路上走为得只是离家近点。花枝在逃荒的路上,失去了丈夫,放弃了很多以前不肯放弃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活着其实是为了让孩子们活下去。她嫁给栓筑为得就是让孩子有个爹,好把自己卖了换粮食让孩子们能够活着。栓柱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为寻找孩子付出了生命。孩子在这里的化身其实就是生存的期望,生命的延续。在逃荒的过程中,人们的所有欲望行为都回归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状态———生存。为了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迫使人性在此暴露无遗。各种被大家所追寻的道德及规则都被丢失了,却不让你觉得肮脏,你也没有任何指责的权利。因为大家追求的是被整个人类不可泯灭的权利———生存,也是所有人性的根源。《一九四二》告诉我们的不光是要正视历史,了解历史,更是要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深究和对现有精神思想的反思认知。《一九四二》书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与灾难抗争的韧性的悲歌,把中国大片的美学再现力推向中国现代历史记忆的深处。《一九四二》再一次为冯小刚证明,他不再只是一个所谓的商业导演,更多的是一个有良知敢为社会承担起责任的教育家。在《一九四二》里,已经克服了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美学价值内在的悖论。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形成互动关系和规律,成功地将审美客体的思想与审美主体的需求形成了共鸣,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目的。《一九四二》中,冯小刚的电影商业美学的上层建筑精华———人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冯小刚的电影商业美学人性的回归及其借鉴意义

第4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媒体工作者;从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媒体市场竞争激烈,利益诱惑客观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改革的步伐已经跨入市场经济大潮,在此过程中,传统以及新型的新闻传媒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和大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伴随着媒体间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化运作,各种商业利益的诱惑也客观存在于传媒人及其周围。市场的认可是新时期大多数传媒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媒体办的再好,若在市场竞争中得不到读者的欣赏,没有广告、发行客户的认可,等于失去生存的权力。这就是市场准则,是当前走入市场大潮的各种媒体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媒体为生存考虑,重视单位的整体效益,然而却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制定了各种激励和规制措施,从而激发媒体从业人员的创收积极性。却把本应该同样重视的社会效益和传媒质量放在了第二位,当然这仅仅是那些在市场中苟活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某些商业化运作的媒体和都市娱乐报刊影视传媒单位,为了赢得大量受众,抢占读者和观众市场,时刻在精心策划,越来越趋于用娱乐的手段实现创收的目的,部分媒体甚至参与了商家的各种操作,把新闻当做企业竞争的舆论手段,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存压力较大

目前,我国的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这与我国的高考模式有一定的联系。据我了解,前几年新闻专业刚刚兴起时,因为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导致门槛很低,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一部分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强制学习专业,令其走艺术考试的道路,而恰恰新闻专业在某些地区属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分数低,于是,很多文化素质低、专业水平低的学生进入了这一行业,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且有下降趋势。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运作,我国一些媒体记者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这往往导致他们面对新闻道义与生活需求时的尴尬处境,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商家或其他利益方面的诱惑,还能守住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吗?媒体从业人员生存状态的不安定与竞争产生的高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促使他们奋发向上,来不及通过正当的竞争求的生存发展的机会,往往先被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利益诱惑所征服。

三、媒体改革逐步深化,从业人员需要改变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是伴随着无冕之王的皇冠生存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态势,党的舆论喉舌的实施者。这种职能在某种程度给新闻媒体营造了“权力”的舞台,为个别工作人员赋予了官本位的空间。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新闻媒体的职能越来越明确,记着的身份也开始了现实的回归。尽管这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整个新闻行业缺乏完善的应有职业规制措施,使那些缺乏职业操守的媒体从业人员利用手中的特权不断谋取私利。因此,有偿新闻频频出现,软性广告宣传花样百出,新闻采访背后紧接着的商家广告投入很难脱离舆论交易的嫌疑。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媒体的主要管理者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和民族问题上犯错,其它一切都有商量的余地。对于一些媒体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采访和编辑的过程中,接收相关单位的送礼请客,甚至给予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主管领导往往不把这些当回事,这是最严重的观念问题。《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这类行为是明文禁止的。它规定:“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取和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新闻媒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存在新闻记者与其它媒体经营人员的职责不清,甚至有的媒体记者利用采访工作之便,暗中进行舆论操作,或以其它方式移交他人获取回报。这是非常普遍的暗箱操作,因为是两厢情愿的事,所以新闻监管部门不易发现,从而导致记者参与经营获利的行为滋生和蔓延。

四、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加强学习

新时期既是改革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素质与职业道德的考验。面对机遇和挑战,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提高工作技能与业务水平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素质问题。只有与时展规律相符合,永远洁身自好,严格加强自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真正的舆论影响力,才能赢得永远的“无冕之王”位置。另外,媒体的负责人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仔细核实新闻,避免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的发生。对员工加强诚信教育,加强政治业务素质教育,使新闻工作者树立的新闻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进行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确保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力度

第5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人事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积极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过程中,很多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误区,以煤矿企业为例,进行简单的梳理,具体如下:

(一)煤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煤矿企业属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煤矿企业有着相比其它企业而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事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煤矿企业属于生产型企业,尤其是煤矿本身的特点,属于艰苦行业,所以,从总体上而言,对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很高。

(2)人事管理工作的量较大。在煤矿企业中,由于煤矿企业常常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量也较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负担相对也较大。

(3)人事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常常会涉及到安全生产领域,因此,在人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煤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一些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通过简单的梳理,个人认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对人事管理的机械、教条化认知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对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着简单的认知,往往简单的认为人事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人事制度执行,通过设定一些条条框框的制度,对这些制度的具体执行那就是人事管理,其实这种思想认知的错误性在于没有对人事管理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简单粗糙的认为人事管理只是教条化的人事制度执行,所以,常常会造成的局面是人事管理机械化,教条化,形式化,缺乏生机和动力。

(2)人事管理工作缺少系统性的思考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到的面很广,内容也很宽,因此,在人事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但在现实过程中,很多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缺少系统性的思考,具体表现为人事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零星琐碎,缺少系统性,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全面或者偏面的现象,造成人事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佳。

(3)人事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的思考对人事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的思考和认知是现代煤矿企业中很多企业存在的通病,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事管理工作的超前性不强,在人事管理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只是等到出现了各种人事管理问题时,才会思考人事管理工作如何改进,并没有事先对人事管理工作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预测,因此,由于缺少这种工作思考的前瞻性,所以人事管理工作常常十分被动。

二、现代煤矿企业人事管理新途径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煤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积极加快煤矿企业人事管理的研究,对于推进企业的竞争力,更好的确保和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秩序,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个人认为新时期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可以从以下几各方面入手:

(一)科学认知人事管理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只有科学的认知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才能有力的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作为煤矿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对于煤矿人事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更要准确的把握人事管理的科学内涵。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事管理的主要内涵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人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确保运营秩序正常,这是最基本的内容;二是服务企业发展,挖掘员工价值,这是人事管理的核心。两方面其实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推进的关系,因此,做为煤矿企业不仅要制定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同时要围绕着“服务企业,挖掘员工价值”这一核心科学的开展各种人事管理工作,非简单教条化的执行,简单教条化的执行各种制度,常常会事与愿违。

(二)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梳理

一般而言,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因此,人事管理工作可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于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系统梳理,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更要如此,从系统的角度去梳理煤矿企业人事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生产经营等各个业务领域的交叉点,归纳可能出现的各种人事问题,在归纳的基础上修正现有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使的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的丰富性不断增强,这样才能使人事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强化人事管理工作的前瞻性

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不断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才能更加科学的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更好的开展好各项工作,因此,积极加强人事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对人事管理工作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预判,煤矿企业属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煤矿企业的特点,生产经营环境艰苦恶劣,人员流动性较大;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高,各种安全生产性事故也时常会有发生,因此,作为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常常会涉及到各种工伤或劳动纠纷,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提前准备,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四)丰富人事管理工作的内涵性

在新形势下,作为煤矿企业必须要不断的丰富人事管理工作的内涵性,让人事管理工作“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人事管理工作,服务企业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人事管理活动来实现,如:强化煤矿企业的职工书屋建设,慰问困难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等;此外,对于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而言,还要加大对一线基层员工的关注力度,在煤矿企业里,一线员工入职要求往往不高,但工作环境往往较差,所以在煤矿企业中一线员工的流动性最大,因此,作为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要加大对一线基层员工的关怀力度,加强和一线基层员工的交流和沟通,多关注一线基层员工,通过与一线基层员工的交流,了解他们,知晓他们在生活,在工作,学习方面的关心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一线基层员工的归属感,减少员工的流失率,让一些员工能够更加安心工作,快乐工作。

三、结论

第6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可自从“云客服管理平台”上线,这一切俨然“美梦成真”。不用切换界面,不用手忙脚乱,一张工单,搞定微博、微信、邮件、电话、web端、移动端……

坐在记者面前,安徽美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美服网络”)创始人李雷侃侃而谈,或许是再创业缘故,他身上没有初次创业者特有的主观与固执,他不急不躁,温文尔雅,客观理性地陈述着公司项目的比较优势与市场现状。

软件上线短短半年,就收获了近3000户稳定用户,其中不乏丫丫网、叮咚小区等互联网新贵。甚至在7月底的一场资本对接会上,美服网络获得了国内某知名投行850万元的种子轮意向投资,以换取公司10%的股权。这意味着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美服网络的身价已经接近一亿元。

当然,这些不会是李雷这名软件老兵的终极目标,坐拥流量后的大数据分析,天使轮、A轮、B轮、C轮融资,布局纳斯达克上市等“大手笔”都已谋篇布局。

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

“嘀”地一声,一封反映软件使用故障的邮件被发送到国内某知名软件公司“云客服管理平台”上。随即,“云客服”开始抓取邮件中的“关键词”,根据既定设置将邮件生成一张工单,自动派发给不同领域的工程师,待工程师解答后再回复给用户,整个过程不过半小时。

如果没有“云客服”,单单依靠传统人工客服,那么这一过程将复杂而漫长。接收邮件、分派邮件、内部沟通、回复邮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将导致网站与用户间的有效沟通。

智能回复仅仅是“云客服”的牛刀小试,它还有一个惊为天人的绝招――集web端、移动端、微博、微信、邮件、电话等六大信息交流平台于一体,统一管理。使用软件后,客服人员不再需要在各种信息渠道之间来回切换。

“创业,要做的就是直击行业‘痛点’,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

与传统互联网创业者“潘俊鄙矸莶煌的是,李雷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创二代”。2010年,他离开国内软件龙头企业用友软件,自主创业从事软件销售,短短5年时间,他创立的青辰软件就以坐拥1000余家稳定客户资源的绝对优势,坐上了安徽软件领域的霸主宝座。

正当家人朋友认为他会坐享其成,提前“赋闲”之时,李雷却已踏上了“再创业”的道路。与“老板”的身份相比,李雷更喜欢以“创业者”自居,他笑称“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就是自己的人生写照。

“做软件时,我们自己就遭遇过网站客服系统‘跟不上节奏’的尴尬。用户反馈问题的渠道多种多样,客服看了微博忘记看微信,看了邮件忘了打开网页的漏单现象时有发生。”

耗费人力事小,阻塞与用户沟通事大。彼时,国外类似终端客户管理平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与国内软件“场景”不同,国内用户寥寥无几。为何不自己开发一套适合国内用户的客服系统呢?然而,由于技术要求过高,李雷的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他没有轻言放弃,转而寻求技术合作,就在此时,他意外结识了技术大咖汪涛,这位在他眼中的“技术极客”、“轻度强迫症患者”早在2012年就已开发出一套类似国外终端客服管理系统Helpdesk,此时他亦有升级软件技术、把软件推广到更广领域的雄心。两人一拍即合,2015年,美服网络正式成立。

在对原有技术进行升级迭代后,产品正式以“云客服管理平台”上线。技术瓶颈算是攻克了,但如何更好更快地进行市场推广呢?

“商业模式往往比技术更为重要。”这是李雷常说的一句话。

当前,国内软件服务大多需要在用户电脑上进行安装,费时费力不说,投入更是高达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企业长期使用还算划算,如果两三年后企业转型不再需要,平摊到每年的使用费用就十分惊人了。

针对这一行业积弊,李雷掀起了一场商业模式的“革命”,引入国际上正在普及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在该模式下,软件将被部署在美服网络的服务器上,用户可以直接通过web端,注册付费使用,每台电脑的年使用费用仅在1000元左右。一旦不再使用软件,就不需要再支付费用,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在“直击行业痛点+收费模式给力”的双重红利下,目前“云客服”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稳定客户突破3000户,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信息、云服务类O2O、IT软件、系统集成、电子商务、通信媒体等领域,客户中不乏诸如丫丫网、叮咚小区等国内互联网新贵。

做终端客户服务系统的全球No.1

纵使“云客服”技术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但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行业“互联网+”等依然是李雷每天思考的问题。有着15年从业经历的软件老兵明白,身处“风口”边缘的软件企业,不创新,就只能等死。

一次偶然的企业调研中,李雷发现,很多网站的客服人员有80%时间是在做重复劳动,因为用户的疑问通常出现在几个固定的领域。

一个大胆的设想划过脑海,能不能针对每个使用软件的客户开发一套“共性知识库”?将用户常见的疑问、反馈由工作人员作出标准回复,再有类似的询问,系统便可自动调出回复。

这个知识库同时对用户开放,用户可以在库内自助搜索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共性知识库”的出现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客服人力成本,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性。

在国内“互联网+”浪潮此起彼伏的当下,各传统行业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但最接近“风口”的互联网企业却是无动于衷,这在李雷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相对于传统行业,我们拥有大量的客户流量,大量的数据,这正为我们开展大数据服务提供了便利。”

在李雷眼中,平台上数千家的客户数据不仅仅是一堆数字,更是一座 “数据金矿”,能够大致勾勒出企业被关注的焦点、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等等。

未来,在坐拥大量流量后,软件将会提供增值大数据服务,以客户投诉管理系统为例,软件将根据用户投诉量分布领域的不同,判断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同时向企业提供同行中企业的此项数据,供其参考。

当下,李雷对软件的市场推广制定了分步走计划,2016年底实现两万的注册用户;到2017年底实现注册用户8万,付费使用用户达到两万。“我们就是要做终端客户服务系统的全球No.1”。

李雷的“狂妄”并非天方夜谭,在7月下旬北京举办的一场投融资对接会上,美服网络获得了国内某知名投资机构850万元的种子轮意向投资,以换取公司10%股权,这意味着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的美服网络估值已经接近一亿元。

面对天使投资人以及省内众多投资机构的“暗送秋波”,李雷倒是显得很淡定,“相对于资金,我们会更加关注投资机构的背景和背后资源。”他告诉记者,美服网络计划用6-8年时间完成进军资本市场的部署,登陆国内A股市场或是美国纳斯达克。

李雷 快问快答

(Q=《徽商》,A=李雷)

Q: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A:首先是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其次要善于交流、要有与公司上下以及投资人、合作伙伴、客户打交道的能力;最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创业者必须要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顽强努力的品质。

Q:对于风投,你的选择标准是怎样的?

A:相对于资金,我们首先关注的是风投是否有创业经历,管理经验或者是人脉资源。其次,风投必须对项目高度看好,志同道合。更重要的是,风投应有良好的背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背书”,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第7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现代煤矿企业;企业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新途径

[DOI] 10.13939/ki.zgsc.2015.24.129

1 人事管理在煤矿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人事管理是煤矿企业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和日常经营的基础性环节,担负着为企业各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选拔、储备和输送人才的重要职能,是企业各部门能够有效发挥其职能的重要前提。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核心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崇尚人才的时代,没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没有一批高水平的精英,企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想要取得企业的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有人才、团队的支撑。人事管理是直接面向煤矿企业所有的员T开展的管理工作,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其工作的好坏和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可见人事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优势。当然,人事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从微观层面上讲,其在员工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不断地挖掘其发展潜力,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寻求机会,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的快速、稳步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出巨大的人才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2 我国煤矿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对企业人事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人事管理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的意义重大,但是煤炭企业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人事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这种重要性。其观念还停留在比较传统、落后的认知上,因此,在人事管理发展体制和机制的实质上也表现出极大的滞后性,使得人事管理很难与煤矿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上的脱轨问题。由于煤矿企业本身的性质,加之自然条件的约束以及生产条件的艰苦,在技术含量上表现出极大的缺乏性,在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也表现出严重的不足,长期以来,人事管理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煤矿企业领导的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人事管理的进一步好转。

2.2 疏于人才选拔、任用过程严格控制

虽然我国的煤炭企业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但是在人事管理方面除了缺乏科学、合理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外,还表现出缺乏与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相协调的一系列正确的机制。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一套完整、科学的招聘流程开展招聘T作,并非本着“择优录取”的选拔原则选拔人才,也没有对应聘者进行公正、公开透明化的选拔环节,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入围者大多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才能通过选拔最后被录用。这种陈旧、过时的选拔机制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T的积极性和对煤矿企业的信心,同时也更加恶化和扭曲了这种认识,另一方面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拒之门外,纳入企业的仅仅是那些缺乏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不足很难胜任工作的关系户。

2.3 不注重人才的后期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现实的工作环节中,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很好的开展这一工作,疏于人才的后期培养和筛选环节,也没有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在人事管理上出现了很大的纰漏。企业内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和体系,很难反映出员工个人的贡献和业绩水平,很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很难体现出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另外,煤矿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过于疏松,并没有设定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得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压力和足够的动力去督促他们很好地完成工作,这就导致煤矿企业员工普遍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严重不达标的问题。

3 现代煤矿企业人事管理改进的若干新途径

3.1 加深认识,逐步提高对人事工作的认识水平

虽然近期这种劣势有所改观,但是对人事管理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教条化、机械式的水平上。对人事管理的认识过于单一化,将其视为一种简单的人事制度的执行过程,仅仅局限于一些陈腐的条条框框。对于人事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必将导致人事管理工作的呆板性、滞后性和形式化发展。只有不断地深化对人事管理在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够引导和督促相关人员给予人事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程度,才能对人事管理工作不断地树立科学、合理的认识。尤其对于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更为重要,只有自己身先士卒,打破这种传统的理念,才能够不断地带领和引导企业的员工一起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出人事管理工作在煤炭企业中的关键性作用。煤炭企业的领导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唯才是用,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后期的管理工环节,要牢牢记住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有力保证,是推动和促进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客观分析和正视当前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将人事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当中去。

第8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汇率操纵;美国失业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11年美国参议院所通过的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更是以人民币币值低估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对外贸易优势,从而造成本国国内严重的失业率为由不断煽动国内民众情绪,以此推卸金融危机责任,转移国内矛盾和国民视线,同时施压人民币升值。本文写作出发点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并不是影响美国失业率的显著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做进一步论证。

一、定性分析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因素

从美国政府和其经济学家的不断公开表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矛头一致指向的是中美之间高额的贸易逆差,他们认为,中国产品对美市场大量倾销式的进入,严重冲击了美国市场,使得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本土厂商,难以应对大量廉价优质的中国产品的直接竞争而倒闭,从而造成了美国近些年来高涨的失业率。而贸易失衡这一外部影响因素是否是构成失业率的核心因素?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被忽视?这其中是否暗含着深刻的政治动因?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的。

(一)对外贸易失衡并不一定招致国内高失业率

人们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一国进口大于出口,意味着更多的进口商品进入了国内市场,更多的国外厂商将与国内厂商竞争,争夺国内市场,从而将导致国内工作岗位数目的减少,即高失业率的发生。当然,并不能否认这个观点的部分正确性,但考虑下面几种情况:

1.理想化情况:一国国内已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一国是否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受制于一国劳动供给的关系,在假定劳动供给量在一段时期内不变时,劳动需求水平主要受一国国内总需求的影响。在一国国内需求已经充分满足一国所需就业岗位时,需求的进一步扩张而导致的进口增加,外国厂商的进入,将不会导致国内就业市场的情况。

2.现实情况:一国国内还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当一国国内需求尚未满足一国所需就业岗位,但国内需求的扩张并没有转化为进口,即并不由外部市场吸收,而是被国内市场完全吸收,则不会影响一国国内的就业市场。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外贸易失衡对一国就业率产生影响只发生在:一国国内需求在国内劳动市场均衡前出现了国外供给的转移,即进口品需求的提升。同时,我们考虑中美进出口产品的构成和结构:

1.构成:中美进出口产品构成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样一价值单位的贸易量并不等价于同样一单位的劳动量,所以即便如今美国对中国出现巨大的贸易逆差,但可能美国对中国劳动量的出口要等于或远远大于中国对美劳动量的出口。

2.结构:中美的贸易结构为高度互补型,在很多领域并不同美国产品构成直接竞争。并且,在美对中进口商品中有大量进口品属于刚性进口,即即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需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以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

(二)一国国内经济发展主要决定失业率

一国国内经济对一国就业市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国内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将会对一些行业产生冲击,这将直接导致某些工作岗位的减少甚至消失。但应当注意的是,新方向新领域的进展也可能造成长期内更多新岗位的创造。如美国等一些发达的工业国家在60年代来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虽然短期内造成了制造业从业岗位的大量绝对减少,但长期带来了更多更高收入水平的新领域工作。

2.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国内需求水平,决定企业是否扩大再生产,影响对劳动量需求,对就业市场产生作用。

美国的高失业率更多是由于其前些年一直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和知识经济,对能带来大量稳定性就业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忽视,使得大量资本流入虚拟经济市场,导致虚拟经济泡沫,严重扭曲了市场供给和需求,产生高失业率。

(三)升值背后强烈的政治动因

影响一国失业率的影响因素很多,那为何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大肆渲染人民币对美汇率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其中有很强的政治动因:

1.美缓解国内利益集团压力的需要。美政界与商界财团利益联系紧密,很多政府核心领导层都出身于大集团总裁,导致众多政策和条约的背后实则是一些利益集团的施压和政府的妥协。在众多影响着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中,最主要的是美最先崛起制造业集团。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大多集中于制造产业,受经济颓靡影响最严重的制造商,利用美国政府严重的财政赤字压力和总统大选压力作为筹码,对政府施压,要求美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经行施压,以单单保护本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美转移国内不满情绪的需要。美近些年来一直并未真正摆脱经济低谷的阴影,贸易逆差的增加,国内总需求的不足,投资信心的缺失,持续走高的失业率等等,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国内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此时美政府和政客们需要找到来缓解和发泄日益严重高涨的国内不满情绪的突破口,并同时推卸自己国内经济发展的责任。此时在世界经济普遍颓靡中仍保持着高经济增长率的中国成为了美国政府责任的替罪羊,加之中美日益走高的贸易逆差,使得从理性经济人角度,作为微观主体只更关心自己工作,而非整个市场经济的美国民众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愈渐强烈。

3.美推行单边主义的需要。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不可置否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令众多哪怕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在02年的布什讲话中就曾提及,美国的目标就是在未来继续保持这一超群地位。但近些年来,中国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让“中国”不断困扰着美国政客们,一向主张先发制人的美国显然将人民币对美汇率提升至一战略背景层面来对待。

二、计量检查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为直观的检验我们的上述定性分析,我们通过定量检验来说明人民币汇率对美失业率的影响情况。笔者认为,一国失业率可以总结为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外部经济(国外);第二,内部经济(国内);第三,前一期失业率:由于失业率往往存在时滞效应,即前一年度的失业率往往对后一年的失业率存在影响。

本文选择美国作为观测对象,即考察美国国内失业率受其国内外经济和前一期失业率的影响情况。再通过建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美国外部经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而间接建立美国失业率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关系。

(一)衡量变量的选择

衡量变量的选择会影响函数关系的合理性和最终模拟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经过分析,选择如下各因素影响的衡量变量。

1.外部经济:由于经济学中,任何一总量形式的变量均可以分解为一价格因素变量与数量因素变量的乘积,所以外部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价格的体现——汇率。汇率方面,采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首先,若在某段时期内A国的货币对B国货币的名义汇率出现上升,但A国的通胀率的增加幅度却远远高于B国,此时并不能根据名义汇率的上升而直接判定A国对B国的贸易出口量将减少。所以剔除了本国通胀率,能更为准确反应一国货币价格相对于外币价格变化情况的,实际有效汇率较名义汇率更为精确。再者,在开放式的经济背景下,一国不单单只与另一国,而是与众多其他国家发生贸易伙伴关系,进行商品贸易。所以,以一国所有对外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与其贸易量占其总贸易量的比例系数乘积的加和,所得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一国外部经济影响中“价格”这一因素的变化。

第二,数量的体现——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方面,一国的国际收支主要受“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影响,其中资本和金融账户交易对象均为虚拟资产,虽然在金融资产为主导的今天,其账户的变动必然对一国经济产生巨大的,甚至难以估量的影响;但就失业率而言,由于其所涉及的从业人员不但数量少,而且往往为具备极高教育水平和极佳社会生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其变动对我们所需考察的最终变量——失业率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所以将其略去,不加以考虑,从而只考虑经常账户变动的影响。同理在经常账户中,剔除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单提取货物这一项目,得到与失业率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贸易逆顺差规模。但其并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变量,如A国的经常项目顺差绝对规模在某段时期内有了大幅提升,但其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总规模的比重却不断下降,此时并不能直接判定A国的对外贸易规模有了显著提升。从而,为了更为准确的衡量贸易规模的变动,应将其逆顺差占GDP的比重,即贸易逆顺差相对规模作为最终衡量变量。

2.国内经济:用于衡量一国国内经济最直观最直接的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在这里直接采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衡量变量,因为虽然名义GDP中包含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但一国的通胀率会作用于物价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影响一国的失业率。同时,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对失业率的影响总是存在时滞效应,即第一年的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往往并不直接作用影响本年度的就业失业情况,而是决定着第二年的失业率,所以采用前一期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最终衡量变量。

我们假定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影响相互独立,同时,在外部经济影响这部分中,虽然这提取选择的两个衡量变量存在着不可置否的相关性,但这里仍假定其两两独立,变量间不相互影响。

(二)函数关系式的建立

我们发现,在增加“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这一变量时,“”由原来的72.46%下降至了71.09%,即模型一优于模型二,能更好的模拟造成美国失业率的成因。同时模型二中R系数并不显著不为零,从侧面说明了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不是构成美国失业率的直接显著原因。

为了更加直接说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美国的失业率的影响,下面我们直接将其与,做拟合回归,考虑模型三:,并将其与模型一做比较。

第一,模型中求得R系数为0.007906,是系数的二十分之一,即导致美国国内高失业率的决定性因素为美国国内经济的疲软,而外部经济对其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第二,模型中所用衡量变量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人名币兑美元汇率只是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一个因子,之间的换算比例由中美双边贸易额占美国总贸易额的占比决定。虽然近些年来,中美间贸易规模迅速上升,但至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仍只占美国对外贸易额的8%,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不对美国失业率构成主要的直接影响;

通过上述计量论证分析,比较模型一、二、三,得出拟合美国失业率的最优模型:

第9篇:美业的认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专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2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科技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结构显示,煤炭企业人才引进数量不足,但流失趋势较明显。近几年,12家企业每年引进的本科及以上人才分别为965,701,577,549 人,在逐年减少;而每年流失的本科及以上人才数分别为254,270,320,436 人,在逐年增加,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防范人才流失对于国有煤炭企业势在必行。

一、人才流失对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影响

1.增加企业的成本。当员工离开企业后,为了填补职位的空缺,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招聘。新员工来到企业后,必须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招聘新员工的费用以及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都将作为企业额外增加的成本,列入企业的成本损失。

2.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新员工在对企业的了解和技能等很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都与老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对他们的培训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影响企业的士气。员工之所以离开企业,是由于他们对企业存在严重的不满情绪,例如有的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有的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不满等。这种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在团队中蔓延,引起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消极情绪,使很多缺乏工作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员工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纷纷跳槽。因此,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现象对现有员工的士气有很大影响。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一,地域环境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十分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和发展环境。而煤炭企业大多建在偏远地区,一般都远离省会级城市,在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都会成为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工作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业是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人们对煤炭行业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而且,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这些都是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三,薪酬待遇的影响。由于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导致煤炭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不能保证工资的正常下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基本薪酬属于员工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基本薪酬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

2.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国有煤炭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职业前景也非常渺茫,导致很多人才纷纷离开企业另谋他就。(2)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仍然停留在领导对员工的主观评价,因此,考评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反应出员工的真实绩效。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会导致对企业丧失信心。(3)平均主义严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感受不到企业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对企业的不满。

3.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论文提纲怎么写。一些煤炭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煤炭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过多地看重企业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建设。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煤炭企业可有可无。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处入手,应交给哪个部门,具体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很少有煤炭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部门,因此,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很长时间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防范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煤炭行业属于国家重要的资源产出行业,担负着开采煤矿资源的重任,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程度。煤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致使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企业的工作条件恶劣,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增加对煤炭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为煤炭子弟考大学开设绿色通道等,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煤炭企业应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的不同人才的薪酬可以适当拉开档次,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以留住企业所需人才。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国有煤炭企业为了摆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安排适合他的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考核体系做到客观、可行。要依据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而且,企业还应帮助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受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员工想成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另一些员工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感觉未来的发展前景渺茫,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利于煤炭企业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为了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煤炭企业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我们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煤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建设由管理者倡导的、全体员工认同参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赵芬.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科教文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