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旱作 农业 发展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063-01
山东省泗水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常年处于干旱以及半干旱状态,民间有着“十年九旱”的说法,旱作节水农业是泗水县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们农技推广过程中,对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
1 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泗水县全年降水量为727.4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降雨量中夏季占65.3%、冬季3.7%、春季13.8%、秋季17.4%。径流系数0.48,年径流量245.6万方,降水利用率较低。平均蒸发量为每年年20000多毫米,是常年降水量的2.8倍。除了每年的7月份蒸发量和降水数量比较接近意外,其余每月的降水量大都小于蒸发数量,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和蒸发量差别最大,降水量比蒸发量低近600mm。所以,每年发生春季干旱的可能最大。
1.2 县内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泗水县境内丘陵山地较多,河流山川纵横交错,境内耕地大多是顺坡地、山坡梯田、土壤耕作层较薄,耕作层厚度大多数在40cm左右,地力不高,土壤质地较粗,保肥保水性能比较差,有机质含量低,速效养分少,地块散布,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约 8.8万公顷土壤收到侵蚀,侵蚀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80%以上。
1.3 欠缺水Y源。泗水县内水资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储量为1.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是泗水县的主要水源,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泗水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为58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1.4 农业用水越来越紧张,超量开采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多年以来,人为活动的不科学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本县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水土流失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地下水超量开采严重,又致使泗水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农业旱灾频繁发生,甚至水井干涸,河流断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灌溉用水的水位逐年下降,正常年份可供水量基本上能够满足现状用水需求,到了干旱年份就难以满足用水需求。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1.5 农业用水利用率较低,旱作节水农业的增产潜力较大。一是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正常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足0.5,有的甚至只有0.3,严重低于节水规范要求的0.68。二是自然降水利用率较低。受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普及率、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降水的利用率只有35%上下,没有充分发挥降水利用空间。三是灌溉水定额过高。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严重,可是另一方面又存在严重浪费农业用水的现象。有些水浇地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农业管理粗放,土地不平整,灌溉定额过高,有的每亩高达1000立方米以上,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毛灌溉定额每亩662立方米的水平,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2 泗水县旱作节水农业今后的发展建议
按照《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的思路和布局要求,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通过现代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推广使用现代旱作节水技术和进一步建立健全旱作节水体制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能力。
2.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协调农业发展。通过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规范农业栽培技术,使农作物的“土、肥、水、管、密、保、工”达到合理的最佳配置。也就是通过深耕、改良土壤、和合理的种植规划规划 ,合理施肥,兴修水利和合理用水,培育和推广良种,合理密植,科学的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使旱作节水农业能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2.2 综合集成各项措施,达到“三水合治”的。“三水”就是蓄水、保水、节水,首先是通过水利设施,能够蓄住天上降水;其次是通过改良土壤保住土壤水,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再次就是节约灌溉用水,改变灌溉方式。
2.3 建立旱作节水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农田旱作节水的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农田基础设施补贴、农田节水设施补贴、新型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补贴等政策性补贴,改革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公益性工程采取定额补贴,产业化项目实行引导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二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不断增强农田节水的内在动力。加强舆论宣传和农民培训,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农田节水理念。激发农民投资应用农田节水技术的热情。加强典型培育和引导,最终实现由“我要农民节水”向“农民自觉节水”的根本性改变。三是坚持以集体为主力,建立农田节水管理机制。制定鼓励管理机构节水的政策措施,实行节水灌溉设施的更新改造与节水管理水平挂钩,帮助村集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节水给予奖励,超额用水给以经济处罚的管水用水机制。
2.4 中部的平原地区和南北丘陵地区科学规划,“两区统筹”。
在泗水中部的泗河冲击平原地区,建设现代微型田间水利设施设,进行现代基本农田建设,完善田间的灌溉管道、灌溉水渠,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利用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等,围绕我先主要农作物生产,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等农田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根据我县实际,在不同的旱作农业区建设相应的田间旱作节水工程,推广相应的旱作节水技术,建立相应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和相关的制度、机制,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政策措施来发展我县的旱作节水农业,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县农业缺水问题,才能真正大幅度提高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方式呈现在农户的面前。针对作为农户农业耕作时的新的选择方式之一的农业生产环
>> 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及建议 农业生产环节的农机外包服务质量研究 抓好农业生产“三大”环节 助力农业生产业发展 农业生产事故的特点及鉴定方法 泗水县旱作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今后发展建议 浅析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发挥气象作用 服务农业生产 发挥气象作用 服务农业生产 谈农业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皖北地区农业生产业供求评价及发展路径 浅议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论我国农村水利投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彰武县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议 气象灾害对密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建议 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经营管理 我国农业生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构建 人工影响天气在酒泉市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措施 济宁市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服务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617.
[2]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xinwen/2016-02/29/content_5047274.htm,2016229.
[3]王春明.贫困地区农民就业观研究――以河北承德地区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520.
[4]汪育欣,王春明.浅谈农机利用率问题[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2,(1).
明确发展目标,积极稳步发展
葡萄产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目标应切合实际,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根据衡阳实际,围绕“西南云大”经济圈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布局,积极稳步发展。近期目标:十二五期间,每年新扩660hm2,在全市范围内新扩3.33khm2,其中以珠晖区和蒸湘区为重点的4个城区和南岳区发展1.33khm2,耒阳、常宁、祁东、衡南、衡阳、衡东各发展330hm2,共1.99khm2。力争到2020年再扩3.33khm2以上,使全市鲜食葡萄总面积发展到10khm2,年产量达到20万吨,年产值15亿元以上。确保种植基地上规模,栽培水平上档次,努力把葡萄产业打造成衡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
实现葡萄产业的新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强葡萄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市、县(市、区)及乡(镇)应成立相应领导班子,把葡萄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该项工作与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挂钩,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推动葡萄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要求涉农及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公司、协会、大户参与产业开发,促进衡阳葡萄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产业发展
葡萄产业是一种高效益产业,但也是一种高投入产业,建园成本高,前期投资大,要求在资金投入和扶持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葡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设施栽培补助,技术培训,创品牌奖励,重点葡萄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公益性活动补助。各县(市、区)政府也应安排专项经费,大力支持葡萄产业的发展。建议有关涉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降低对发展葡萄产业的贷款门槛,给予适当宽松的优惠政策,对部分项目实行贴息贷款,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公司、合作组织从事葡萄产业开发。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葡萄产业技术队伍,同时着力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种植能手。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优质化栽培技术,要树立优质栽培理念,实行控产栽培,从追求高产转向优质安全栽培。组织开展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促进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产品的标准化、优质化和无公害化;三是全面推广避雨设施栽培,设施栽培是南方地区栽培葡萄的发展方向,设施栽培具有避雨功能,能减轻病害,减少用药次数,有利果品无公害生产,又能抵御暴雨或阴雨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坐果,提高鲜果品质。尤其在发展新区应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设施葡萄的发展;四是努力提高葡萄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强贮存保鲜预冷库建设,对产品进行预冷、分级、包装、贮存等商品化处理,利于产品外销,延长鲜果供应期,调节产期高峰。
经济转型与城镇化结合带来一系列问题,也迎来了以诸如人口老龄化、城市分工细化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为背景的产业发展机遇。本文在四元结构的基础上,对城市和农村与劳动力转移有关的产业发展进行探索,最终提出了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农村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
四元结构;经济转型;劳动力转移;产业发展
0 引言
经济转型与城镇化结合,具体体现在相关的社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在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拉大了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差距。目前关于经济转型中城乡差距和城市二元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本文以四元结构的划分和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局势为背景,引出目前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机遇。
1 产业机遇初探
1.1 经济转型期间产业内部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经济技术转型。信息和通信技术普及;生产环节越发规模化和专业化;消费需求的差异化日益明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劳动力优势有所降低。中国的城镇化过程所面临的一边是居高不下的结构性失业人口,另一边是日益增多的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适度增加社会保障的供应也许能从短期内缓解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但长期而言,不但会使一部分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养成依赖,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农村内部,情况有所不同。农村土地流转的扩大与规模经营的发展在增加一部分农民收入的同时增大了外出打工人口的流动风险。如果城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在长期内不能充分满足这类就业人口的需求,再加上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落后,这部分转移人口就成为了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劳动力。当他们选择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经营时,却没有土地供他们耕作。这样一来,就凸显了增大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性。
1.2 人口老龄化的有利形势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未富先老”的状况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心理问题、养老金空账以及人口红利消失等。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另一面却是由问题衍生而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我国老龄产业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呈现诸多不足,表现为:供需脱节,产销不对路,与市场化、产业化尚有一定距离;产业缺乏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一些基础的为老服务产业缺乏专业性人才,导致老龄产业在低水平上徘徊等。所以,怎样使政府规划和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1.3 城市分工细化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人口转移
经济增长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分工向精细化发展,这一点在城市内部体现得尤为明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抬升了在岗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使越来越多人更愿意花费低于自己时间成本的价格购买某项服务。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除了做好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多元化扩展之外,还会面临大量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为了帮助资源枯竭型城市化解历史包袱,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2013年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总规模为168亿元,比上年增长5%。尽管通过财政政策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当地政府发展困境,但长远来看,如何解决好劳动力转移和当地产业的发展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2 相关产业发展建议
2.1 城市服务业
老龄化的到来和城市生活时间成本的提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日益增强。面对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增加和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劳动力的增多,发展与家庭生活紧密联系的服务业可以作为吸纳转移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诸如城市高质量服务业、社会机构、老龄化产业及其相关的金融、生活和心理类服务业都是可以拓展的对象。据2012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统计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就业人数为59.9万人,占总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仅为0.416%。可见城市居民生活类服务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2 农村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当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因土地流转面积和农业转移人口的不断增长而有所不同。一方面,由于农业部门的土地流转加速,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和农业工业化生产,使得大量农业人口进入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农村非农业部门发展落后,对相关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规范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就农业自身发展而言,以西方工业化为参照系的工业化、市场化浪潮从中国城市向农村蔓延的同时,应该正确认识农业的规模化,谨防陷入过度规模化带来农民失业、乡村社区消亡和多样化农业遭到破坏的陷阱。农业自身的发展不能因过度强调生产效率而忽视了农业本身的安全性。小规模的农业集约化经营,例如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社区支持农业)就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增加农产品自身附加值的方式有很多,而不应局限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3 总结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等状况既是问题也是机遇。城市生活类服务业和农村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值得扩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政府采取的相关财政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机制应该与产业政策和产业自身发展相结合,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蒂莫·J.海迈莱伊宁和里托斯·海斯卡拉.《社会创新、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产业、区域和社会的结构调整过程探索》,2011年9月
[2]张建华.《经济转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发展经济学论坛(武汉2006),学术报告
[3]谢建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4]郑秀峰.《中国农村的产业发展及方向选择》.经济经纬,2004年第二期
[5]张孝德.《农业工业化失灵与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2011年11月
【关键词】咖啡产业 金融支持 政策 研究
咖啡是保山市热带地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其咖啡主产区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具有适宜小粒咖啡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出产的小粒咖啡品质优异,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从咖啡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保山市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和保障作用,充分利用保山市现有的咖啡种植资源优势主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提升保山市咖啡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保山市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保山市不断加快咖啡产业发展步伐。特别是《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出台后,保山市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推进咖啡产业化发展进程,切实规范咖啡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保山市咖啡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咖啡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咖啡已成为保山市名副其实的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创收创汇,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保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到了23万亩,占云南省咖啡种植总面积的比重为17.69%。
(一)咖啡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20世纪初开始在保山零星种植。从咖啡种植的历史情况看,保山市种植咖啡已有40多年历史。早在1960年,保山市咖啡主产区潞江坝即产咖啡豆21万公斤,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1980年,全国咖啡工作会议在保山召开后,保山咖啡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1995年,自云南省委、省政府启动生物创新工程以来,保山市咖啡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咖啡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3万多亩扩展到了2000年的8.41万亩。商品咖啡豆除供国内上海、广东等省市消费外,大部分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和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到了2009年,保山小粒咖啡的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新增面积约2万多亩,咖啡豆产量约1.5万吨,税收贡献380万元,产量超过3亿元,所产的咖啡除流向日本、欧盟、中东国家外,大量被雀巢公司及国内的公司收购,仅有极少量的咖啡在当地深加工出售。
(二)咖啡种植的自然环境优势明显
目前,保山咖啡种植主要集中在怒江峡谷两岸,属东经98度44分至99度05分,北纬24度46分至25度33分区域,怒江峡谷流域地处干热河谷,海拔640~3510米,两岸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耕作层多为沙质壤土和腐殖土;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34.5小时;雨量适中,年降雨量721.5~1100毫米;昼夜温差大,年均温度21C,活动积温7800C。怒江峡谷,高海拔,干热河谷,高温差,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完全能够满足小粒咖啡对种植环境的要求,是小粒咖啡种植最适宜的生态区。所产潞江小粒咖啡被众多中外专家公认为“品质优良,香味醇和,味道很好,可与世界优良品种媲美”的优势产品。
(三)咖啡种植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作为小粒咖啡主产地保山潞江坝的咖啡高产栽培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曾创造过亩产800.61公斤的惊人纪录。特别是随着咖啡无荫蔽密植栽培技术的大力推广,咖啡种植呈现出咖啡定植第二年投产,第三年就可获得高产,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的种植优势,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咖啡种植技术体系。
(四)咖啡生产加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山市已培育出了一批咖啡生产加工企业,其咖啡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截止2011年末,保山市咖啡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了30余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深加工企业为保山云潞咖啡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厂以高科技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形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市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代表性的初加工企业为保山云大咖啡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通过四年的努力,已建成了集生产、加工、示范、科研和农业生态为一体,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3000亩有机咖啡示范基地和易地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同时,该公司全方位实施科技示范和科技兴农战略,基本形成了一个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成为带动全省咖啡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对全市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保山市金融支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保山市根据中央关于加快“三农”经济发展和农业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适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在此背景下,咖啡产业发展也得到了银行信贷资金、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在内的金融支持,这为推进全市咖啡产业化进程,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涉农贷款稳定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咖啡种植业发展
近几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涉农业务领域,根据全省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不断加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通过结合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增加信贷投入,为咖啡的种植和收购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资金保障。据统计:2012年末,保山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184.29亿元,同比增加33.03亿元,增长22%。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为40.31亿元,同比增加1.55亿元,增长4%;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余额为8.71亿元,同比增加3.39亿元,增长64%;同时,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对农户种植咖啡的信贷支持。据统计:2012年末,保山市农户贷款余额为73.83亿元,同比增加10.37亿元,增长16%。
(二)涉农企业贷款规模稳步扩大,有力支持了咖啡生产加工企业发展
近几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加强涉农企业金融服务和融资环境的改善,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了咖啡生产加工企业的融资困难。据统计:2012年末,保山市涉农企业贷款余额为103.94亿元,同比增加20.9亿元,增长25%。其中:农产品加工贷款余额为11.58亿元,同比增加4.31亿元,增长59%。同时,各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加强了对咖啡生产加工优势企业的信贷支持。据对保山市有代表性的深加工企业保山云潞咖啡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融资的调查情况看,截止2012年末,保山市云潞咖啡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贷款累计达到4280万元。
(三)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为咖啡的收购和流通创造出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保山市以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环境为目标,以惠农支付业务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布局,推动了辖区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咖啡的收购和流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金融服务平台。一是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自2011年以来,保山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步伐,使农村金融服务实现了乡镇全覆盖。金融网点的恢复和建设,有效降低了当地群众办理金融业务的成本费用,为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目前,保山市全市72个乡镇都有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二是惠农支付业务快速增长,惠农强农作用显著。近几年来,保山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将惠农支付业务作为支持“三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新举措。通过开办“惠农一卡通”业务,积极推动银行卡跨行转账业务,破解了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难题,为农村地区咖啡的收购和流通提供了较好的金融支持作用。截止2012年,保山市共建立了551个惠农支付服务点,累计发生业务24.78万笔,金额7,913.26万元。
三、保山市金融支持咖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山市咖啡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咖啡产业有望成为保山市的一个优势支柱产业。但从发展的趋势和潜力上看,保山市咖啡产业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咖啡种植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
从保山咖啡种植分布的情况看,目前,保山咖啡种植主要分布在干热河谷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山高坡陡,交通条件差,生产物资运输能力极弱,一些必要的生产物资运输极为困难。同时,部分地区森林覆盖少,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缺少基本的灌溉条件,遇天气干旱时无法保证咖啡的正常生长。
(二)咖啡产业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产业链较短
目前,保山市现有的咖啡生产加工企业,除少数企业具备较为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外,绝大多数企业基本上仍以收购原料为主。即使进行初加工,其生产技术也较为落后,生产设备较简陋,且没有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普遍存在初加工落后,深加工困难的生产格局,从而造成咖啡生产加工企业“散、小、乱”等现象,导致咖啡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受到了极大制约。
(三)咖啡生产加工企业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成本较高
一是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从保山的实际情况看,咖啡生产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从融资结构看,银行信贷资金所占比例较大,直接融资比重偏小。咖啡产业资本市场发展明显滞后,尚未有咖啡生产加工企业上市融资,也无使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二是部分咖啡生产加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部分咖啡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企业盈利受到影响,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但由于绝大多数咖啡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使咖啡生产加工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融资成本较高,容易使其陷入生产停滞或破产状态。
(四)咖啡市场不稳定因素较多,产业投资风险较大
目前,保山市出产的小粒咖啡已经享誉全球,在世界咖啡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咖啡市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市场不稳定因素较多,产品价格起伏较大,咖啡产业投资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就近十多年的情况来看,1996~1997年咖啡干豆在国际上的销售价每吨达到了4万元;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销售价每吨跌至6000~7000元;之后逐步恢复,至2007年每吨售价达2.5万元左右。随后,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又降至1.6万元每吨。而2012年,某国际咖啡巨头公布咖啡收购报价仅为17.9元/公斤,这个价格创下了近5年来云南咖啡豆收购的新低。同时,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民种植咖啡的成本也在逐年攀升。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使咖啡产业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四、保山市金融支持咖啡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咖啡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咖啡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水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咖啡的水利灌溉水平是实现咖啡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咖啡种植地区,要把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快“五小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切实提高咖啡种植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大力推广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种植的原则,不断加大咖啡新品种选育力度和优良种苗繁育速度,实现优良品种本地化,满足咖啡种植对优良种苗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大力推广咖啡高产创建、间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提质增效、减灾增效技术、增强咖啡种植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二)强化对咖啡重点企业的培育和支持,积极推进咖啡产业化进程
一是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的原则,对列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的重点咖啡精深加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优先给予建设项目和咖啡豆收购财政贴息支持。二是积极推进咖啡产业化进程。对现有企业鼓励采取兼并、收购、重组、联合、控股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并通过优化组合、集约经营,实现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努力打造咖啡企业群体和产业集群。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战略合作企业,培育扶持1~2户规模大、起点高、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带动和引领咖啡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构建多样化的融资体系,拓宽咖啡产业融资渠道
一是切实加大有效信贷的投入力度。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咖啡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拓宽咖啡产业贷款担保、贷款抵押的有效途径,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咖啡产业贷款担保业务,努力满足咖啡生产加工企业的信贷需求。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咖啡种植业发展。二是积极构建直接融资体系。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咖啡龙头企业上市的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和培育符合条件的咖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股权、债券等方式,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发挥保险在咖啡产业发展的保障及风险分担作用
一是加快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各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适合咖啡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将咖啡种植、咖啡生产、咖啡产业投资等涉及的农产品纳入农业保险范畴,鼓励发展以产品订单为依据的跟单农业等保险品种。二是鼓励发展咖啡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股份制、订单生产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有效降低咖啡产业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维锐,周仕峥.我国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热带农业科学,2011.10.
[2]周艳飞,陈治华.运转产业链 加快云南咖啡产业发展,中国热带农业,2010.5.
[3]李莘.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可持续性研究,思想战线,2010.2.
[关键词] 河北省;物流;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8 [文献标识码]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Role of Logistics in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 Case Study of Hebei Province
GUO Caihuan
Abstract: Industries are the product of productive forc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labor division. Various industries emerg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of social labor divi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best demonstration of the increase, the outcome of social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ult of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bei province show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the ratio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goes down and tha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goes up. In general,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is improved. 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fueled the economic growth to some extent and raised the ratio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obvious ratio decreas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proved tha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id not develop well in rural areas, resulting in slow economic growth in rural areas and larger economic gap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is connection,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main cause of urban -rural dual structure.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log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empirical analysis
一、物流产业的概况
《中国现代物流大全》从物流产业的运输方式及服务对象角度对物流产业概念界定为,物流产业是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移所形成的产业。
通过不同组织和学者对物流产业内涵的分析,可以对物流产业的特点为: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不可分;物流产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物流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互相影响,一方面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间的协调有序发展强有力的推进经济增长。
(一)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
1.区位商。为了衡量物流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生产专业化状况,以全国物流产业的的发展水平作为参考系,选取了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这一指标来进行判定。即:
qij = ,其中qij为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e为i地区j部门的产值,e为i地区的创造的经济价值,E为全国j部门的增加值,E为全国经济增加值。
应用EXCEL结合公式计算得出河北省2004-2014年物流产业区位商如表1所示,观察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河北省物流产业的区位商一直以来都大于1,越来越接近2,说明物流产业是河北省的专业化部门,即物流产业在满足河北省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会产生产品输出,服务于其他地区,这样的结果对于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的河北省的来说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
2.专业化系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专业化部门发展成为主导产业部门才能对地区经济起到主导作用,推动关联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因此,用专业化系数衡量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经济地位。
一个地区的某部门专业化水平可以用该部门可以用于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因此用专业化系数来评估河北省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简化公式为:x=1-。根据区位商的值得出专业化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2004-2014年河北省区位商、专业化系数、三产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区域经济学家们认为对于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的要求是区位商大于2,转化为专业化系数即专业化系数大于0.5。河北省物流产业区位商在发展过程中均大于1,已经达到专业化部门要求,区位商的平均值为1.48,专业化系数平均值为0.30,尚未满足主导产业部门的标准。整体来看,河北省物流产业已经达到推动产业关联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准但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实现对产业结构转化升级的贡献。
(二)物流产业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
针对物流产业对三次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是以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InU)为自变量,三次产业所占比重(Yi)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等分析。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1.相关性检验。首先用R软件中的plot( )函数分别对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进行简单的散点图以期大概了解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经检验存在相关性。
2.回归分析。观察InU,Yi,间的散点图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因此构建经济学模型:Yi=a+bInU+?渍,其中i=1,2,3.使用表1数据,运用R软件对自变量、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R软件运算结果
Yi与InU的回归分析结果表2所示得出t检验的p-value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各参数通过t检验;F检验的p-value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方程通过检验。方程的拟合优度及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较高。所以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第一次产业结构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1 = 36.2479-3.2022InU
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每增加1%,就会引起第一次产业比重降低3.2%,说明物流产业的发展会降低一次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物流产业的发展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结构比重的下降完全符合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即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另一方面,对于河北省来说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物流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农业的发展,河北省的物流产业发展可能采取了非均衡的城乡发展路径,一般农产品集中于偏远偏僻的农村,存在交通障碍,对于投资大、投资期长、投资回报低的物流产业没有重视利润点更低的乡村农业,使农业产业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导致第一次产业结构比重的下降。
第二次产业结构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2 = 39.0063+0.7954InU
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每增加1%,会引起第二次产业结构提升1.7954%,与第一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相反,系数大于0,说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变化是正相关的,会带动第二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提升,且效果超过对第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3 = 24.7494+1.4059InU
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每增加1%,会引起第三次产业结构提升1.4%,说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呈正相关,会带动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提升。
三、物流产业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通过以上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回归分析得到基本结论:河北省物流产业的发展降低了第一次产业结构比重,提高了第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总体来讲提升了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水平。虽然物流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增长,提升了产业结构水平,但第一产业结构比重的显著下降说明了忽视了农村物流建设,导致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因此,也可以说明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为提升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从物流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效益低,投资风险高,不符合一般的营利性组织要求,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投资方是政府部门,但政府部门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物流产业的投资需求,如此矛盾的现状,既要满足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又要有足够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以政府为主开拓新的投资方式,如BOT等。
(二)提升物流产业技术水平的应用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因此,要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就应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从提升物流产业效率着手,改变传统的人工操作装卸等作业环节,应用现代新技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系统应用,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工作环境。
(三)支持现代化农业物流建设
农村有大量闲置土地资源可以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准基地,一方面方便农副产品的流通,方便丰富的农副产品进城,减少破损率,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暂时的仓储地,满足现代城市24小时配送的保障。针对鲜活农副产品,应建立以产地为中心的交通便捷的冷链物流设施,为农村经济与外界沟通搭建基础桥梁。
物流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可以有效的驱动农业现代化,拉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通过河北省物流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强化河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 考 文 献]
[1]孙海燕.优化物流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现代商业,2013(26):23
[2]高秀丽,孟飞荣.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J].热带地理,2013(6):703-710
[3]刘晨.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J].物流技术,2013(21):324-326
[4]王翠敏,安慧子,许璐.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评析及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3(17):32-33
[5]卢茜.现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8):62-63
[6]张亚明,李娟,唐朝生.河北省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关联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8):22-23+34
一、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强化领导,制定方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推进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并就现代服务业发展向县委、县政府提建议。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永办字〔2012〕20号),领导小组下设商贸市场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四个专项服务业推进工作委员会。二是明确产业规划。在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当中将服务业发展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战略。三是出台政策措施。在《关于切实做好全县货运物流业工作的通知》、《县旅游业发展20年规划》、《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等专业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围绕“全力打造湘赣边界重要商贸城市”这一中心,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起草了《县进一步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将于近日研究后下发。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一是突出以市场建设为核心,强化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计划在老城区进行湘赣商品大世界改造升级,在新城区规划建设城西商城(总投资8000万元)、城北商城(总投资1.7亿元)、汽配商城(总投资1亿元)“三大商城”,完善城区市场资源配置与布局;在吉莲高速公路互通口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总投资达2亿元),在吉莲高速里田互通口规划建设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在县火车站规划“万村千乡”农家店配送中心(总投资1.2亿元)。二是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主动融入大井冈旅游圈,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着重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游,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2011年,三湾景区成功创建AAA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下一步将重点打造“重走路”红色观光教育基础项目,启动三湾改编景区红色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为提高全县宾招接待能力,在城区规划建设四星级宾馆—仰山宾馆(总投资2亿元),在园区规划三星级宾馆(总投资1.1亿元)。三是规划建设教育文化产业园,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建设教育产业园、文化艺术中心、将军影剧院、中日友好书画院,依托“中国书法之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切实推进“三座学校”(城西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思源学校)建设,城西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已开工建设,思源学校基本建成。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县采茶剧团、县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四是出台激励措施,促进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组成了县担保公司和两益担保公司,健立健全了信用担保平台;出台了《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县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奖励扶持办法》,成功引进九江银行在我县开办分支机构;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海天药业、紫荆颜料上市工作有序进行。城北高档住宅小区等房地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其它服务业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服务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11年,全县服务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21.5%,占GDP比重达30.3%;全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16.4亿元,增长17.8%。2012年1至4月份,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7.5%;货运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净增运力5000吨,总量达20000吨,实现税收8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服务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与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从加快发展的要素需求来看,我县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业比重偏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011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30.3%。按照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的界定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应在37.4%以上,而我县低了7.1个百分点。同时,我县服务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模式上,科技含量低,规模不大,缺乏核心竞争力。
2、服务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相对较小。个体经济的批发零售企业小而多,限额以上批发业、餐饮业少,交通运输业也多是个体经营,跨省市的运输公司较少。
3、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发展不平衡。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乡镇、交通干道沿线乡镇没有发挥应有的载体作用,经济集聚和对外吸引效应较弱,导致农村服务业发展非常缓慢。
4、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全县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达30万,全年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为3179元(城镇居民为9280元),而且农民的实物消费大部分为自己生产,对其它物质、文化等消费非常有限,同时加上农民收入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业在农村的发展。
5、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我县服务业还只是停留在旅游、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上,物流业、担保业、保险业、中介业、咨询业、信息化服务等新兴产业比重偏低。
三、几点建议
1、扶持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按照统一规划、功能集聚、形态新颖、生态协调的原则,重点支持打造物流、租赁等服务业集聚区,在项目用地、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和建设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关键词:手机产业;经济危机;产业调整;赫芬达尔指数
一、导言
受益于近年来移动通信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手机产业高速发展,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受2008年年末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移动通信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给我国手机产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手机市场需严重萎缩,手机生产企业获利艰难。同时,我国手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凸显出来,但也为进一步调整我国手机产业组织结构,促进手机产业良好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我国手机产业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必要性的建议。
二、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近况
根据《中国信息年鉴2008》以及国家统计局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整理,从2001年到2008年,我国手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国内手机产业日趋成熟,2008年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增长迅速大幅下降。
表2.1 2001-2008年我国手机生产规模及增长率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生产(万部)
7954
12000
18644
23344.6
30350.1
48013.8
54857.9
55964
增长(%)
106.5
50.9
55.4
25.2
30
58.2
14.3
2
从2008年11月起,我国手机生产速度开始放缓,2008年全年增长速度更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5%,进入到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对手机行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已有正规手机生产企业213家,数量如此众多的手机厂商面对渐趋萎缩的手机市场,中国手机产业的未来发展举步维艰。
2.我国手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第一,手机产业规模庞大但效益低下。我国手机生产总量从2001年7954万部发展到2008年55964万部,增长了8倍,占据2008年世界手机生产总量的一半。但整个手机产业的经济效益却比较低下,根据资料,2007年我国出口手机均价为74.3美元/部,而2004年为97美元/部,手机出口均价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7年出口量增加了27%,出口金额仅增长14.2%,2006年手机产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5%, 2007年大部分国产手机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第二,生产自主创新技术发展缓慢。在中国手机产业众多品牌中,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自主创新技术动力不足,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04年受理手机专利数13万种,85%来自境外公司,手机专利的91%都来自于境外公司,而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中国境内申请的发明专利总数还比不上日本松下一家公司(16825项)。
第三,手机生产总量较高但质量较低。2008年我国生产手机共5.6亿部,占全球手机产量11.8亿部的一半,但是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平台都依赖进口,手机技术含量低。就手机本身质量而言,产品质量较差,2006年接到投诉83996件,比2005年增加了6000多件。
图2.1 1998-2006年过国产品牌手机占国内市场比率折线统计图
第四,外资企业发展较快,本土企业发展放慢。如图2.1,从2003年以来国产手机企业发展迅速减缓,到2007年三资企业生产的手机产量占总产量的73%,在中国境内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5%,本土品牌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并逐渐陷入两难境地。
三、我国手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资金、技术、市场门槛低,产业链不完善
中国手机产业对经济规模的要求并不高,现存手机生产企业从年产量几十万部到几千万部不等。在绝对成本方面,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绝对控制原料的供应和核心技术,不存在绝对成本造成的进入劣势。中国手机厂商多是原家电行业的多元化经营,设备投资较易与其他家电产品实现技术关联,资产专用性不强、资产的撤出、转产较易,不构成很高的沉没成本。此外,国家手机生产许可证的放松打通了市场准入政策壁垒。同时我国手机产业大部分手机平台、芯片、嵌入式内存、PCB板、相机模组等基本依赖进口,手机产业链发展十分不完善。
2. 手机市场集中度高,存在垄断企业
根据计算中国手机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简称HHI),以此来反映市场集中度。(3.1)
式中: :市场的总规模 :i企业的规模 =/: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N:该产业内的企业数
由于HHI指数所需要的数据较多,难以进行广泛的经验分析,本文采取简化的方法,裁减掉那些市场份额很少的所谓边际厂商。采用十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的有限资料,进行计算。
表3.1 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市场占有率十强
诺基亚
三星
索尼爱立信
摩托罗拉
联想
LG
多普达
黑莓
HTC
天语
品牌占有率(%)
47.5
11.8
7.7
5.5
4.8
4.4
3.3
2.1
1.9
1.8
数据来源:ZDC 2009-04-15手机品牌排行榜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出: HHI=0.254958。一般而言,HHI值应界于0与1之间,但通常之表示方法是将其值乘上10000而予以放大,故 HHI应界于0到10000 之间。
表3.2 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市场结构
寡占型
竞争型
高寡占I型
高寡占II型
低寡占I型
低寡占II型
竞争I型
竞争II型
HHI值(0-10000)
HHI≧3000
3000﹥HHI≧1800
1800﹥HHI≧1400
1400﹥HHI≧1000
1000﹥HHI≧500
500﹥HHI
根据美国司法部制定的用来评估某一产业集中度的指标标准(表3.2),从HHI指数来看,我国手机产业属于高寡占II型,产业内集中度比较高。众多企业中,诺基亚呈垄断态势,对整个产业影响较大,整个行业资源配置效率还有着巨大的提升潜力。与此同时,在诺基亚垄断的压力下,其它中小厂家之间竞争更加激烈。
3.规模不经济,营销费用过高
中国手机产业处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虽然有着一大部分竞争活跃的中小厂家存在着,但仍然无法避免由于产业市场过度集中所带来的“X-非效率”影响,根据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2006年调查,生产规模在100万一300万部的厂家都赚钱,而波导、TCL等都因为规模过大,营销费用、售后服务费用大幅上升等原因不赚钱,规模适度问题应予重视。
4. 市场不规范,黑手机屡禁不止
据商务部2006年相关数据中国国内手机市场上黑手机至少6000万部。黑手机避开了人网检测,提前上市,从成本和时间上都占明显优势,
严重冲击手机产品市场。从2006年开始,国家八部委联合整顿手机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说,力度不够,次数有限,未能达到从根本上整治手机市场的目的。
四、解决我国手机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经过此次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手机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市场洗牌,也会更加完善成熟。根据对我国手机产业状况的了解以及对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针对我国手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调整战略思维,技术革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技术创新是产业革命的灵魂,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借助技术创新,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我国手机产业步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利润率持续降低。依靠技术含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成为手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寻找技术突破口,加大研发力度,实现手机产品差异化,是提高手机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制胜之策。
2. 转变竞争观念,企业当走竞合之路
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的情况下,如果手机厂商间、零售商间还是按照既有的行为方式,继续你死我合的不当竞争,将有害于整个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近年来国际大型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收购、兼并、合作已成为企业发展主流,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意识到全球企业联合、整合的大环境,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资源整合,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两者的结合争取创造1+1>2的效果,逐渐打破诺基亚一家独大,市场集中度过高的局面。
3. 政府加强市场规范,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便利服务
政府要把打击黑手机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进行,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还需要调整入网检测模式,为手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首先,增设检测机构,简化检测内容,对质量、安全等主要项目进行检测;其次,实行企业认证制,认证的企业一般项目可以免检;最后,降低检测费用,减少企业发展负担。
4. 企业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争强市场竞争力
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消费者成为企业生存最重要的决定者,面对消费主权趋势,企业应以人性化的一面为客户提供超乎期待的满足。在我国手机产业逐渐成熟,产品趋于无差异化的情形下,最佳做法就是突显服务的差异。未来的手机市场竞争不单单是产品的竞争,更重要是服务的竞争。目前手机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手机企业在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同时,都不同程度的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建立健全销售服务体系是手机企业赢得市场,提升品牌的基本保障。
5.努力开拓三四级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国内城市市场已趋于饱和,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手机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城乡收入分配的差异,造成购买力的一定差距,导致消费断层的产生。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把农村市场作为城市外溢产品的载体,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同一种手机在城市滞销,在农村可能畅销;在城市落伍,在农村可能受青睐;有的手机型号在城市饱和了,在农村可能还不易买到。这种城乡需求的互补性,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手机市场快速增长的深层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剑影,傅建华.国产手机在竞争中如何制胜[J]. 企业经济,2002,(12).
[2]吴汉洪等.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与实现途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9).
[3]刘易斯· 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2007~2008年度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2008.
[5]林松. 国产手机企业竞争力分析[J]. 企业观察,2003,(6).
[6]刘晓磊,何世鸿.国产手机,命运谁来撑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3,(2).
[7]夏大慰.竞争与规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符建文.我国手机行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1).
[9]谢圆圆,黄仕婷,徐柳.我国手机市场的消费趋势与发展策略 [J],甘肃农业,2006,(08).
[10]赵艰申.中国手机制造企业竞争优势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研究 [D].上海交通大学, 2007.
[11]朱玉泉.中国微型计算机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J],经济师,2006,(01).
[12]蔡宏标,张耀辉.对我国彩电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6,(02).
两个古老文明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水都”——丹江口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建设粤西经济强市
浅析社会保障税的性质
地区产业转型失败的原因及建议
积极探索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作用
打造最具投资活力的中国科技城
建设和谐宜居的中等城市
第三部分中国城市社区发展初探
第四部分现代服务型城管转型问题研究
第五部分城市排行榜及部分城市数据
第六部分全国及七大区域图
第七部分城市文化产业专题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绍兴:寻找着力点,增强推动力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徐州市文化发展现状
营口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岳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概要
坡头区新农村建设特点突出
积极探索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评价体系编制及调整说明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些思考
浅谈信息化会计系统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浅析新会计准则影响下的企业绩效评价
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纳税筹划与财务风险控制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重视虚拟经济发展迎接资本市场开放的新挑战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论实质课税原则及其在中国的确立和适用
浅析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与创新
供电企业基建财务管理
仙界展翠迎来宾——访湖南省张家界市市长胡伯俊
常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及主要措施
成都:发掘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博旅游产业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
专题一: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
专题二:城市群基本概念界定及发展经验梳理
第三节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
以创新思路推进麻阳经济跨越发展
做大猕猴桃产业——陕西省眉县县长张乃卫访谈
洛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依托资源优势,创新促进发展——蓬勃发展的金川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