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

第1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摘要:21世纪,环境不仅仅是为人类行为和文明的承载之洲而存在的,它与我们呼吸与共,与我们的命运紧密的连在一起。对于环境,我们既要理智又要热忱,既要浪漫,又要严谨,既要索取,又要关爱。这是我们对环境的应有的态度,也是每个环境艺术的参与者应该持有的专业精神。

关键词:空间 人性化 功能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of humanity space

【Abstract】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for human behavior and culture carrier delta exists, it and we breathe together, and our destiny closely together. For the environment, we should rationally and enthusiasm, both to romance, and rigorous, is demanding, but also love. This is our environmental attitude, environmental art and each participant should hold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Key Words】The humane value function space

1环境艺术中的空间

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地球的人们都存在在人类为之建造的环境空间之中,或大或小。老子就曾在他的《道德经》里说到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说明了空间的含义。《现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空间是有限的,但也是无限的,我们就在这种虚实的环境中,组合了生活空间。空间的存在是必然的,当人们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跟着社会一步步的贴近,这就对我们现有的环境提出更加高的要求。各种建筑拔地而起,例如我们居住的住宅,工作的写字楼。街道,广场,庭院,一切能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生活的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当然空间是建筑与环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大体的可分为两种空间,一种是刚才说的,适宜人类居住的“人为空间”,还有一种就是由自然山水植物构成的自然空间。

2 “以人为本”的环境空间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基础上的。原始社会中,人类所需要的空间也许只是一处能遮风挡雨,避免猛兽袭击的安全洞穴。他们对空间的概念是朦胧的。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人类技术的进步,生活变的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也开始慢慢的对自己现有的生活空间产生不满,并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建造能满足他们的生活环境。人类空间概念一点一点变得精确,讲求准确的距离和尺寸,进而发展到进入抽象思维的阶段。空间除了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又具备了更多的精神方面的内涵。今天的空间概念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即强调物质功能又看重精神属性,强调的是以普通人的需求为中心价值观和设计观。这就要求环境空间设计要尽一切可能研究人的需求,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考虑人与环境的互相关系,在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对环境空间的需求。

3 空间与行为、心理

“人为空间”是人创造,并为人们的生活而服务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特征,我们无法控制每个人的行为,这就要从我们的环境中考虑了。因此,我们在设定一些环境空间时,就要从它的尺度、空间隔离、家具的布置上等等的行为里选择改变人的行为方式。1959年霍尔在美国中产阶级白人人群中进行了调查,得出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四种距离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人们在潜意识里往往倾向于隐蔽自己,是自己能在这个社会里找到比较安全的地位,而安全感也是人类基础的本能的需要。例如,我们在公园、广场能憩息的地方,往往人们不愿站在广场中间而是喜欢选择靠树有有台阶的能有所依托的地方。这样的做法都体现了人们对于安全和依靠感的需求。这所有的例据,无不说明了环境空间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环境空间的艺术,是时展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人类为之而获得舒适,温馨的生存空间,既改善了环境艺术空间,也保证了人们健康、安全的生活,使这个社会看起来既和谐,又美好。

参考文献

第2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居住空间;“通用设计”;研究应用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益进步,医疗事业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成为当下共同关注的话题,它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所指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它是经济迅速发展、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如果说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所指的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如果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状态。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33亿,占人口总数的15.8%,未来几十年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6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随后的三年中又在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与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的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在这样一个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居住空间的设计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居住空间所解决的是在一定空间内人们如何居住、使用起来方便、舒适的问题,空间虽然不大,但涉及的问题却很多,包括采光、照明、通风以及人体工程学等,同时又面临多种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和人的日常起居关系密切,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空间,它正朝向“无障碍设计”“旧建筑改造”等方面发展。因此,“通用设计研究”也就成为了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首要研究任务。

通用设计又被称作全民设计、公用性设计或者全方位设计,主要是指不需要改进或者特别设计的空间、环境及产品就能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它所传达的意思是:如何能被特殊人群所使用,这样就能为所有人服务。它的演进始于1950年前后,当时人们开始关注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欧洲、美国及日本,无障碍空间设计已经开始为身体残障者除去了存在环境中的各种障碍性问题。当时一位美国建筑设计师麦克-贝尔(Michael Bednar)提出:撤除了环境中的障碍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自由的对其使用,他认为建立一个超越广泛设计且更“广泛”、更全面的新观念是非常必要的。随后,一大批设计师开始大量使用“通用设计”一词,通用设计不是一项新的学科或风格,或是有何独到之处。它需要的只是对市场及需求的认知,以及以清楚易懂的方法,让我们设计的生活空间及生活物品都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每个人使用。更准确地说,“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方向,设计师在每项设计中加入更多的设计元素,让它们能被更多人使用,尤其是面对许多老年人、肢体残障者,他们更希望获得平等的对待。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将通用设计理念引入居住空间,从而为居住空间的设计探索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思考,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设计与研究,总结出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通用设计”原则。

第一,公平地使用。对于大部分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或者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是可以让他们公平使用的,而不是需要第三方协助。因此,设计应该是:一是为大众使用者提供同样的使用方式;二是避免歧视或隔离使用者;三是应该拥有相同的隐私权与安全感;四是能引起老年使用者的兴趣。

第二,灵活地使用。充分地考虑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使用能力。设计原则:一是根据使用能力,提供多种使用方式以供使用者选择;二是考虑左右手的使用要求;三是能增进用户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四是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节奏。

第三,简单而直观。居住空间内尽量简洁明快,避免尖角、锐角出现。设计原则:一是去掉不必要的复杂细节;二是与用户的期望和直觉保持一致;三是适应不同读写和语言水平的使用者;四是安全、便捷、可靠。

第四,无障碍设计的要求。无障碍社会环境不仅能让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设计原则:一是体现社会对所有公民的关心,尤其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二是标识与导向系统应设置在明显位置,且应利于使用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标识的信息;三是室内楼梯或者踏步在设计上应通过色彩材或质的变化提示高度差,弯道和电梯应该同时有声音提示层数的系统;四是室外环境的坡道设计,应考虑部分使用轮椅者和手杖使用者能够自由的使用。

第五,尽可能地减少体力上的付出。老年居住空间设计中,空间划分、家具及设备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让使用者有效地和舒适地使用,而丝毫不费他们的力气。设计原则:一是允许使用者保持一种省力的肢置来完成基本操作;二是选用便于抓握、手持的材质设计制作;三是减少使用过程中动作重复次数;四是减少持续性体力负荷。

第六,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尺寸。使用者能够接近使用,为其提供适当的空间和尺度,让使用者便于接近、操作,并且不被其姿势、身型或行动障碍而受到影响。设计原则:一是为坐姿和立姿的使用者提供观察重要元素的清晰视线;二是坐姿或立姿的使用者都能舒适地触及所有位置;三是兼容各种手部和抓握尺寸;四是为辅助设备提供充足的使用空间。

以上通用设计的原则主要强调生活空间内使用上的便利性,但对于设计实践而言,仅考虑可用性方面还是不够的,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文化、经济性、性别、工程可行性、环境等诸多因素,另外通用设计研究要求室内空间、城市道路、家具、设备的设计,应该方便老年人和其他特殊人群的通行和使用,色彩、造型、光线、目标大小等方面也是老年居住环境要考虑的因素

2 结语

目前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老年人的生活用品相对陈旧,更新速度较慢,他们需要一些更个性化、更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目前的生活环境是否符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然后建立一个老年人容易识别,便于理解,个性化、人性化、更容易接受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财团法人(日),高龄者住宅财团.老年住宅设计手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威廉・立德威尔(美),克里蒂娜・霍顿(美),吉尔・巴特勒(美).通用设计法则[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第3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合理的色彩可以带来和谐、生态的起居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减少空气污染:装饰材料中一般都会产生苯、氨、甲醛等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污染物。比如各种有机溶剂中都有苯的存在,而混凝土中的膨胀剂和防冻剂中一般都会产生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各种木质材料、纤维质材料中都能散发出甲醛。另外,大理石、花岗岩中可能会存在放射性元素镭。对此,绿色环保设计中应当考虑通风问题,增加室内空气流动,减弱有害物质的浓度。

2室内绿色环保设计新概念

(1)空间设计。空间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的景观元素引入,经过合理的设计及艺术布局,创造优美的室内景观环境。设计手法有三种:1)将是室内空间环境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对整体的规划使得室内与大自然既紧密联系有相互独立,在设计中并保证室内良好的采光、通风、隔热性能,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分重视建筑周围环境,把室外环境的作用放在重要地位,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和要素。由自然环境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的影响,每个室外环境的土壤、绿化、水及空气有较大差异这为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作为室内绿色环保设计的组成部分,外部环境中要素的利用将在未来的室内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外界气流、地热资源等的应用。2)采用室内环境室外化法,将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融入到室内装修设计之中,使室内环境更加自然化,在小小的室内带给人自然的乐趣。越来越多的酒店、餐饮将中外传统建筑的亭台楼榭、山水盆景纳入室内,营造出曲径通幽般的世外桃源效果,浓浓的田园风使人陶醉。如北京798、上海新天地等LOFT式设计或将欧式街头咖啡馆引入到建筑中,打造一份休闲、惬意、浪漫、自然的清新风格,不但使得废旧物件得以焕发新生命,更是年轻人热烈追捧的对象。室内环境室外化法简单而自然地利用起绿色、环保的理念,更是使人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3)将钢棍、墙纸、玻璃等物品重复利用,制景观。可以使室内多出一种节能环保的氛围。

(2)绿色植物。绿色代表着希望,它是大自然的颜色,将绿色植物巧妙的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是美观与健康的最佳选择。室内绿色植物是人们装饰家居,回归自然的首选。除了简单的满足美观和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绿色植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还有吸附或清除有害物质、增加空气负离子、改善室内小环境以及对慢性疾病进行“养疗”等方面的特殊功能。1)吸附或清除有害物质。我们知道,装修过后,室内会或多或少的残存一些有害物质,其中很多有害物质又是无色无味的,人们不宜察觉,久而久之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有不少的植物对这些有害物质都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清除作用,比如芦荟、虎尾兰、吊兰等植物就能很好地吸收甲醛,使室内空气时刻保持清新;还有常春藤、桂花、无花果这些植物,不仅可以有效对付有害物质,甚至对灰尘都有很强的吸纳能力。一般来说,植物都会大量地吸入二氧化碳而同时排放出氧气,这样一来,室内空气中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就会大量增加,从而使室内空气得到改善。比如仙人掌、昙花、量天尺这些植物就能使空气负离子得到明显的增加。2)改善室内小环境。绿色植物对室内小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对氧气的排放可以使两者的含量始终保持相对的恒定;其次,绿色植物在夏季会使室内的气温比室外低1℃~3℃,而在冬季又能使室内的气温比室外高0.5℃~1℃,这样一来,室内的温度就能得到很好的调节;最后,绿色植物还能很好的改善室内的人文环境,在能看到让自己赏心悦目的植物旁边,劳累之意定会消失不少。

3新材料和新技术是室内设计环保理念实现的基石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建筑难题得以突破,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使设计师们的设计趋于多元化。不仅为新的艺术形象设计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外,也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材料的发展和科技的革新让许多长久以来的设计理念得以实现,新技术和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室内环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生态环境。新材料和新技术是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的开花结果的有力支持。譬如用材料吸热降温,利用构造通风和降温等是目前设计师正在尝试的技术。这不仅可以降低建筑中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建筑空间的质量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师们的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形象上的突破和创新,生态化的设计就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4结束语

第4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早在大学时期,刘昊威就意识到不能完美落地的设计没有意义。从那时起,他从非常小的项目做起,坚持实践,并于2005年创办了CAA希岸联合建筑事务所。发展至今,项目涉及城市规划、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私人住宅及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横跨多个国际大都市。由于坚持前期策略、设计创意以及后期工程管理的相互衔接与紧密配合,使得CAA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实现了完美落地。这些作品为刘昊威和CAA赢得了众多国际奖项。作为一位非常年轻的建筑师,刘昊威的脱颖而出源于眼界的不同,他考虑的不仅是让业主满意,让居住者舒适,更梦想着通过建筑师的点滴努力,改变我们生活的城市。

有机会就一定要去做

和绝大多数建筑师及空间设计师比起来,刘昊威很幸运,进入大学不久,他就得到了一个机会,让自己的作品从纸上搬到了现实中。有一年,中央美术学院想在校内给学生们建一个酒吧,由于工程不大,学校又正好有建筑学院,于是校方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学生们去做。刘昊威当时正是建筑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学院领导自然找到了他,并鼓励他大胆地尝试。回想起这件事,刘昊威说:“其实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刚开始学,但是我从小就是只要有机会,都愿意去尝试。”

为了做这个设计,刘昊威去看了北京很多不错的酒吧,设计完成之后,就是每天在现场盯着施工,刘昊威形容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酒吧做完了以后,自己觉得还不错,也没比别人差在哪里,同学们也都很愿意去,这个结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个项目是他很重要的一个开始,因为他发现把自己的想法落到实地真的感觉挺不一样的。

自此之后,刘昊威坚定了一个想法:“建筑设计如果只是个图纸,那意义不大,我必须想办法把它建成。”但是他感到给别人打工,很难实现自己的理念,比如去外企,可能会参与很大的项目,但是一到实践的时候,好像跟自己就没关系了,或者当初最想实现的部分没有了。“作为一个设计师,最荣耀的不就是设计变为现实吗?所以我就决定自已做,哪怕只是一个卫生间,几平方米,但至少我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CAA就在这样的想法下诞生了。即便是对待最小的项目,刘昊威也坚持全力以赴,甚至会为一个只有几百元报酬的项目熬夜加班做全套效果图。慢慢地,他接到的项目越来越大。

2009年初,有一天刘昊威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有一个项目,想到公司来淡。来了之后,对方开门见山地说:“你的特点是虽然接的项目都不是很大,但是落实得特别好。既有设计的理念,又知道如何让其落地。”显然这个人是做了功课的。

然后他就告诉刘昊威,他们公司承接铁道部的视觉相关业务,现在有一个项目,他们也是第一次做。这个项目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希望刘昊威能和他们共同努力做好。当刘昊威得知这个项目是京沪高铁整体车厢空间没计时,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立刻就同意了。

刘昊威说,给政府部门做项目是很大的挑战,和以往的商业项目不同,这个项目不是按照标准的时间段一步一步地来,有时候非常突击,比如突然告诉你明天早上要图纸,一堆人就必须连夜赶工。CAA的第一稿居然就在大方向上通过了,这令刘昊威特别意外。后来他才知道在CAA之前,已经有无数家公司做过提案了,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的公司。

不过大方向通过以后,更大的挑战在后面,各种修改、调整,包括非常小的精确到毫米的调整长达两年时问。因为京沪高铁的车厢设计不止是一个空间设计,还涉及到风摆、振动等各个方面。

这个项目是刘昊威至今为止印象最深刻的项目,跟其他所有项目都不一样。其他的项目都是给某个企业、品牌或是某个个人做的,但是这个项目完全就是为了人民做的。刘昊威认为,这个项目给他和他的团队带来了特别大的价值,让团队知道了怎么样更好地对待一个空间里面的人性化尺度的细节把控。CAA现在做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因此而受益。

让更多人享受创意的价值

公共类型的空间是刘昊威最感兴趣的,尤其是做完京沪高铁之后,他更希望CAA的设计、创意、对品质的追求止更广泛的人享受到。这也是CAA今后接项目时会坚持的方向。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刘昊威认为,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大部分医院的环境都不够好,给人一种恐惧感。但是在有些国家,医院是一个给予人们幸福感、安全感的空间。

所以接下嫣然天使儿童医院项目时,刘昊威想:“绝对要摒弃传统医院给人带来的感受,要把它做成一个儿童乐园,但同时又是安静、安全的。”这就关乎到空间的颜色、材质等各个方面。医院建成后得到了好评无数,之后,CAA又接到好几个医院项目。

第5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化中心;公共空间;交流

城市文化中心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关键,可以说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中心是市民休闲、游憩的集会场所,是大量人群在这里获得生活信息的聚合地。在现代生活当中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发挥了其重要作用的趋势,其重要性正在受到市民、设计师、政府、开发商更多的关注。空间是与功能有着直接联系的形式要素。所谓功能决定形式,表现在公共空间里就是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态。

1 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文化中心的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在于空间的营造。城市文化中心是一个被引入文化符号的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空间设计是提供一种以交通为主导的对现存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和提供新的且强调与周边文化符号相联系的景观化的功能设计。公共空间中缺乏各种低强度接触形式的形式,从反面证明了他们的重要性。[1]在设计条件和渐进式的城市策略下,一般在设计中几个不同的功能区域通过组团空间和渐变的地形组织起来,在一个移动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文化中心各个区域进行组织,通过几个区域联系起文化中心,从而达到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平面到立体的效果。

1.1 局部与整体

在公共空间规划中,对可持续的文化中心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寻找并确认可以使场地发挥“结构高效性”的机会。即针对文化中心的不同区域分别选择相适宜的用途,以期将项目打造成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文化、教育、都市和休闲活动完美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公共空间设计中针对文化中心的空间隔离问题应该做些规划,如在公共空间各个入口区加强文化中心与城市的联系,并实施统称为“城市交点”的设计创意。使整个文化中心被划分了几个大的区域:城市散步道、滨水区、入口区、生态停车场区等。文化中心通过道路系统、地块、建筑、空间等组成要素表现出复杂的动态性。在平面和竖向上都有变化。总体空间通过疏与密的对比,形成整体结构的变化与统一。

1.2 平面与立体

文化中心通过绿化、水景、墙体、铺装、竖向设立、地形及标高变化等来营造空间。所有的元素都是落实在一个空间构成的问题。如果想让公众获得良好的体验,空间的不断变化将是设计中要考虑的。设置有可提供人们进行向上或向下运动的阶梯和坡道,人们借助阶梯和坡道可以使自己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2]通过明显的高差与竖向变化,形成自然的地形起伏与空间错落。想要成为一个出色地文化中心,需要很漂亮的建筑,但单纯追求建筑的壮观是不对的。很多优秀的CBD,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地上,因此,步行系统是文化中心要努力关注的重点。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创造出许多对比强烈的功能区域,如行人散步、慢跑和骑自行车的“空中长廊”,而另一侧则作为自由的休闲活动区域。一个整体的坡道连接两块活动平台,进一步增强了文化中心的空间感和通达性,同时还可以遮挡来自市区方向的视线干扰。同时也将两个不同的空间整合在一起。在不同标高基面还应该设置立体化的绿地系统,与人行系统立体空间相互交织、重叠、迂回,形成了复杂的多维空间体系,将多种复杂的空间、功能和活动整合为一体。

2 文化中心的发展与变化

城市的发展从来就是动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的规模极大, 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分期建设,城市发展的变化还需要不断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设计的文化中心需要在现在和将来建立一种弹性的关系。如果过于饱满和对称的对这一地区进行设计,那么这样的设计无疑会缺少对发展和变化的城市的适应能力。

而在时间对所设计的空间本身的影响方面,自然景观经过时间的洗练,叠加了无法计算的信息,所以也就有了无法计算的丰富资源。这其中包含了阳光,风力,湿度,等等要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停留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每一个要素本身都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然后再作用在空间上. 在本次论文阐述中,文化中心不应该局限于一个静态的效果,而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单体建筑的风格不断变化,整体形象逐步清晰,不断成长,从而使文化中心得以延续和发展。

3 空间与公众的交流

公共空间需要人和人需要公共空间一样,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城市文化中心的结构性基础不仅仅是它所包含的建筑和街道,还包括在这些硬件网络下所生长起来的人际关系网。需要有视觉、场所和包括色彩、质感、比例、风格、性质、个性与特色等在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发生感性的联系,[3]只有它在满足文化、交流以及其他休闲空间体系的时候,它的核心性才会被公众更好的体会。

假设一种在空间与人之间探寻新的互动,文化中心与周边城市建筑的接线处是很模糊的,尽最大可能的与周边城市街区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格局布置以透彻的环境研究为动力。不同的功能区域通过渐变的地形组织起来,带来了流动和多样化的空间。区域为文化中心街区和周边相邻街区提供了设施。只有这样,文化中心在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运动、文化、交流以及其他休闲空间的时候,它才在居民生活中建立其本身的特性,承载起与公众的互动作用。

将基础设施与围绕文化中心的休闲区域联系在一起,加强空间中心性的新设施,这样文化中心就可以吸引到大量的使用者。通过将文化中心内的各个元素连接起来,在这些元素交接或重合的地方,高密度和复杂性的区域将出现。如果同时把公共空间的道路与文化中心外的城市步行道联系起来,优化重构公众空间与文化中心交互关系,创造一种人们能够享受参与文化中心活动的休闲空间。

4 空间的文化地域性

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设置不同的人文景点,营造城市文化中心的文化气息。使得各个不同功能分区既统一又各有特色。[4]设计要让公众能在公共空间中发现当地的历史和对城市文脉的延续。这样才能体现出场地的价值取向和特征符号。想要设计出最有特色、最重要的地域文化,具体地说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同时又不失地域特色。以此来感悟城市文化中心的历史和城市的文脉。

5 结语

在这次的城市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解读设计中,我整合了以往设计的经验,在论文的形成过程中,设计基于景观学角度的理解,与建筑、生态和经济等各自的语汇相结合,就构成了文化中心的整体框架。并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城市连通性和社会活力及公众参与等众多目标,希望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日本建筑学会(日).《空间要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庄宇.城市设计的运作[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下建筑;空间;设计;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和地下建筑打交道,因为时至今日,地下建筑已经真正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和意义。但是我们建筑施工天空发展的难度和往地下发展的难度要小。所以现在地下建筑的使用还不能够真正的大量推广。由于地下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发挥更大的价值,更多的作用,就必须要更有效的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就要进行更好的设计。

二、地下建筑空间的发展及意义

当今城市地下建筑空间开发发展很快。地下建筑除了地铁建设之外,还有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商场、人防工事、娱乐设施等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地下建筑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密度、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地下建筑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士资源。

三、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必要性

第一,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突出问题。发达国家解决大城市“交通难”的主要措施是发展高效率的地下公共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第二,解决“停车难”,在很多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主要出路是修建地下停车库。第三,现代城市需要改造和增设的地下管线越来越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地下管线比较混乱,为了减少道路的反复开挖,以及施工对交通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便于维护检查和拆换,减少事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便于维修管理的共同沟显得非常必要。第四,地下空间具有较强的抗灾特性。一方面能够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风暴、地面火灾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弥补地下防灾空间的不足,特别是当地面建筑与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尤其是在战争空袭点穴式精确打击阶段提供人员和物资防护。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措施,可以提供灾害时的避难空间、储备防灾物资的防灾仓库、紧急饮用水仓库以及救灾安全通道。波黑及科索沃战争表明,空袭和反空袭是当今高科技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为提高城市的生存能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地下建筑空间设计利用原则

1、地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空间的方向感。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闭性使人们无法依赖外部环境的参照来准确定位和感知方向,方向感不明显。地下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要注意加强空间的方向感和导向性,加强区域的可读性和空间的序列感。以一系列的变化与过渡使人们在丰富的空间感受中增强空间的方位感。要改善地下建筑方向感差的缺点,缓和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的局促感。

空间的封闭感。地下建筑的封闭环境是造成地下建筑心理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地下建筑因为其自身的封闭性及与外部环境的隔绝使人们产生恐惧和压抑的心理感受。要使地下建筑空间更加开敞,可以通过改变出入口的布置,设置下沉式广场、地下庭院、天井及大面积采光窗等手段创造地下建筑的开放空间,加强地下建筑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联系,消除地下空间的封闭感。

2、地下建筑空间组合方式

(一)线形走道式 线形走道式的组合方式指地下建筑的各功能空间通过线形走道串联,使平面大致沿一条线排列的形式。线形可以有一字形、弧线形或折线性等。走道式也可以有内廊式和外廊式。采用线形走道式组织地下建筑空间还要注意在强调走道短捷、方向明确的同时,避免内部空间的单调和呆板。

(二)环形大厅式 。环形大厅式一般是以一个或多个形状较规则,规模较大的大厅式空间(如中庭,庭院,下沉式广场)为核心,其他空间环绕其周围展开形成环状平面。这种环形大厅式组合方式的特点是核心突出,具有凝聚力。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核心体与周围空间的交通联系,并强化核心部分的方向感与标志性,在应急状态下需做到疏散安全。

(三)混合群聚式。混合群聚式一般在规模较大的地下建筑综合体中使用。此种空间类型是混合使用前两种方式将地下建筑空间相互联系。混合群句的空间组合方式便于结合地面街道与广场布置地下建筑形成较大规模、多功能的地下商业区,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3、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原则

(一)地面地下一体化设计原则

城市空间是城市中开敞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空间。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开发,已被证明是克服城市矛盾、改善城市环境、改进城市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立体化开发,意味着在高空和地下两个方向上发展。

(二)功能空间的综合性原则

城市中心立体化开发的趋势,使得地下空间开发应与城市有机系统保持高度的对应协调。大型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写字楼等通过地下空间相互联系,形成更大的商业、文化、娱乐区,凸现地下空间成为联结城市网络的核心节点的重要地位。大型的地下综合体担负着巨大的城市功能,应根据地下空间的特性,将适宜进入地下的城市功能尽可能的引入地下。

(三)使用空间的人性化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就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创造富有人情味的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改进人的生活环境,尽可能给人带来便利、舒适和美的享受。首先需要设计师把地下空间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技术上做到科学合理,在美学上赋予其新的特征和形象,在功能上满足城市人集体生活和社会的需要。

(四)流动空间的连续性原则

城市中心区的再开发根本上,就是对区内交通系统的立体化改造,使机动车流高速、高效地联结通过,同时在地面上最大限度的实现步行化。地下空间离开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形成一个连续的、流动的下交通系统,配合城市步行网络 形成空间的有机整体。

五、地下建筑设计内容

地下建筑的设计内容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初步拟定截面尺寸。根据施工方法选定结构形式和结构平面布置,根据荷载和使用要求估算结构跨度、高度、顶底板及边墙厚度等主要尺寸。2、确定结构上作用的荷载。根据荷载作用组合的要求确定荷载,必要时要考虑工程的防护等级、三防要与动载标准。地下结构埋深较大又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要进行抗浮验算;对于明挖深基坑文档结构要进行抗倾覆、抗滑动验算。3、内力组合。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分别计算结构内力,在此基础上对最不利的可能情况进行内力组合,求出各控制截面的最大设计内力值,并进行截面强度验算。4、安全性评价。如果结构的稳定性或截面强度不符合安全度的要求时,需要重新拟定截面尺寸,并重复以上各个步骤,直至截面均符合稳定性和强度要求为止。5、绘制施工设计图。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本文对地下建筑设计的一些介绍,主要就是地下空间的利用地下建筑的设计理念等等都做了一个简要的探析。希望这样的探析能够真的起到实质性作用。让我们的地下空间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也能够起到更多的作用。地下空间利用技术在发展,地下空间的使用才不断的继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的地下建筑,地下空间的使用还将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杜芳,李勇,吴枫.地下建筑的节能采光设计[J]. 建筑节能. 2011(01)

[2] 陈胜男.结合建筑节能谈谈地下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 科技信息. 2011(01)

第7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区 公共开放空间 休憩设施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

1 设置城区公共开放空间休憩设施的必要性

1.1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位

本文所说的城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是指处于城市中心,具有自我领域,且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闲坐、慢行、用餐、交谈或观察周围事物的需求。由于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办公环境的紧张压力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户外公共的空间环境里休闲,寻求轻松的交谈和相处。当然,市中心的开放空间并不只是由白天聚集的办公一族午间休息时使用,它更多的是服务于当地的居民,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这样的开放空间表现为街道广场、建筑前庭、城市游园、公交集散广场、步行街和城市中心广场等多样的形式,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不断期望。

1.2 设置休憩设施的必要性

人们在工作之余和活动之后需要休息,在城区开放空间里设置休憩设施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不同户外坐憩行为。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①必要性活动是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活动,包括了那些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应用在坐憩行为上如等人、候车等;自发性活动则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应用在坐憩行为上如坐着晒太阳、看报纸等;社会性活动指的是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是相当综合性的,应用在坐憩行为上如儿童游戏和交谈聊天等,多是被动式的接触。

各种坐憩行为都由人在空间环境中来完成,这些环境使用者包括等人、等车、闲坐、看热闹的个体,办公后在此午餐的上班族,玩耍嬉戏的孩童,交谈的伴侣、情人和一些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如残疾者)等等。正因为这些使用者和户外活动的存在,城区公共空间休息设施的设置才成为必然。

2 休息设施的分类与功能

2.1 主要座位

在户外,人们常常是“在有座的地方就座”,②因此长椅是在户外空间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休息设施,它能让人们有一种亲近归属的感觉,给人们提供一个由室内自然过渡到室外的交往休息空间。然而,当一些使用者在使用高峰期过后,如学生、上班族在此午餐后,排排的长椅会因为无人使用而显得异常空旷和不友好,也不易于管理。

2.2 辅助座位

当然,座位的形式不只是长椅,台阶、种植池、喷泉边沿、矮墙和小丘等处作为辅助座位仍是城区公共空间的主要休息设施。可以观赏风景的台阶,长满了植物的丘地和种植池既能够展现出空间的魅力,在没有人坐憩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荒凉。

2.3 座位的形式

对于主要用作静态活动而不是行人通道的公共空间,是必须提供多种形式的休息场所的。休憩设施是“坐”的基础,要将上述主要座位和辅助座位在环境需要中相结合。空间中多硬质铺地的休憩空间,可以安排不同形式、不同色彩、不同长短的座椅,也可以将种植池、喷泉的规整外沿作为休憩设施;空间中多绿地的休憩空间,人们可以选择林荫、向阳、私密和公共等各类坐憩方式。绿地中的高差变化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花坛、树穴、台阶、矮墙、挡土墙、置石、甚至构筑物的孔洞中自在地坐着。人们大都坐在背靠绿树挡墙,面对有人行走或活动的区域,十分符合行为心理学的动态。

3 设计和摆置坐憩设施的原则

3.1 适宜性

不同的人习惯不同的坐姿,在设计时为了服务于多种使用者,应该在一个空间内尽量提供多一些的座位方式,尽量让每个人都能选择到最适于自己的坐憩环境。经研究表明,座位或倚靠设施在形状、尺寸和布置上的多样性极大的影响着对城区广场的潜在公共使用。③休憩设施的摆放要注意朝向,除炎热的天气,人们多喜欢阳光好的地方,但也要注意朝向的多样性,这意味着人们在不同方位就座时能观察到不同的景致,满足不同人的喜好。座位材料以舒适为宜,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形成过于尖锐的角。木制椅,温暖亲和;而其他材料,如石材、金属、混凝土等则较凉和硬,若表层粗糙还让人觉得会磨破衣物甚至损伤皮肤,用在辅助座位上体现环境空间就别有效果。

3.2 引导性

供人们坐憩的休息设施可以有多样的形式,而同一形式的设施运用得当,也是可以引导人们进行多种方式的休憩行为的。最适合“坐”的形式往往也是最简单的形式。(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87页)用明了的几何形体表现座椅,常常能更多的实现“坐”的可能性。如一处公共空间里的大型正方木制无靠背座椅,尺寸为1.2m.2m,它就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座位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视线要求。要是两人使用,可以很舒适的坐在上面,中间还有足够多的位置放置饮料和食品;若是加到三或四人使用,彼此间的距离仍然可以保证相对的私密性;如果这三四个人是熟人,那么这张椅子完全可以发挥桌椅共存的功能,引导人们在此实现亲密交谈或下棋打牌的活动。

如果是舒适的长椅,则数量不宜太多,长度也不宜过长,为防止醉酒、闹事者和流浪者在此长时间逗留,可以用扶手等将长椅作适当分隔,引导人们注意,这张长椅是供多人使用,而非一人能躺卧的。

在坐憩设施的使用上,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为挑剔该坐在什么地方,对于干扰也更为敏感,会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各种可能性。因此,使用者的年龄越多样,性别比例越趋于平衡,那么也说明此空间的使用频率高。那么,如何让使用者的性别比例趋于平衡成了设计和设置的关键。在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郎西斯编著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写到:女性追求“后院式”的体验(舒适、解脱、安全、节制、放松),而男性则追求“前庭式”的体验(公开、社会交流、参与) 。要将这两种使用方式整合进一个公共空间内,不同的座椅在空间上能作出识别和引导,无视线遮挡,少靠背、扶手,处于环境开敞边缘的座位深受男性使用者欢迎;半包围、半遮挡的,林荫的较私密的坐憩空间则深受女性使用者亲睐。只要在空间环境里恰当的处理好多种形式的座椅的分布,这些座椅就能自动的引导人们融入到空间中来。

3.3 整合性

在现代公共空间中,坐憩设施的设置不再单一,也不应再单一。将座位与种植结合起来,与照明结合起来,与色彩结合起来,与标识结合起来,与公共艺术雕塑和环境小品结合起来,都是能改善环境功能和整合空间的方法。如将座椅安排在种植池拐角的凹面,既充分的利用了空间死角,又给了使用者一个环境氛围的背景。再如将本是一树一池的模式变为整体连续的休憩设施体块,既巧妙的分割了空间,也给人们舒适、大气的感受。还有的的树池座椅,形式上无其他特色,却能让人们被其鲜明的色彩所吸引,将醒目的红色整合在方木座椅里,也调适了人们的心情。又如将座椅与照明结合起来的方式,在白天不用灯光时,人们可以圈坐在木制灯架面上,使空间不罗嗦,晚上亮灯时则又是一番景象。“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就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尽管必要性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但由于物质条件更好,它们显然有延长时间的趋向。然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会随之发生”。④因此,在空间环境坐憩设施的设计和设置上,我们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将坐憩设施与其他设施很好的融合在环境里,为人们创造出更多适宜户外交流、休憩的空间。

4 小结

思想是无止境的,通过一些设计手法创造出更好的户外休息设施,提高城区未来公共空间的质量,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使人们走向更具活力和更加健康的公共场所,是我们必须要努力追求的。

注释

①[丹麦]扬・盖尔 著.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何人可,译.2002:13.

②[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郎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第二版),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35.

第8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社区养老;宜居模式;健康步行;综合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社区适老性的需求态势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挑战。老龄问题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计民生问题,愈加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随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逐渐呈现的家庭“4+2+1”(一对夫妻赡养4位老人和1个子女)模式,使得大部分年轻儿女缺少时间及精力在家陪伴及照顾老人,独居、空巢以及家庭小型化随即而来。那么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生活照料以及保健护理等需求日益增长,老年人的宜居生活将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另外,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有赡养之道,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关爱老人,是人类进步科学发展的前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延续。所以关爱老人并不单单是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事,更多体现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使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实问题

(一)居住环境影响生活活动

目前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住宅以及居住区的室外活动空间中度过,但目前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空间不够完善,缺少老人独立的活动空间及活动设施,即使设置了相关空间也缺乏老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感。空间的缺失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老年人居住外环境问题,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积极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与社会建立必要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出行“难”问题的日益恶化

随之老年人的行动缓慢或不便等问题,加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所导致的以车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给老年人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障碍。同时伴随着小汽车时代的来临,城市街道丧失步行,变成仅供车行的独立用地。虽然大部分城市在追随以“TOD”模式为导向的公交实践,但还处于初期建设,也无法实现出门与公交的“零距离”衔接,尤其是近些年大量建设的郊区住宅,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健全,给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更加剧了出行难的问题。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

老年的日常生活出行目的更多体现在健康的步行,大部分老人的室外活动紧紧局限在住区内部,主要是因为缺少适宜老人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快速的城市交通、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匮乏都给老人的健康出行带来消极的影响,老人的室外活动、购物、交往等社会参与机会受到严重的滞碍,只能驻足于小区内部。

三、适老性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

(一)社区养老的宜居模式

社区养老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老年人一般都忠于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并时刻保持与子女的生活距离,家庭感依然是老年人住所的最佳选择,那么社区养老模式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最佳选择,实现了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的最佳结合。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舒适的居住建筑、综合的活动空间和健全的配套服务。强化并拓展老年生活和服务,切实解决养老问题,使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构建一个全新的养老模式。

在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中可以考虑其组团的独立性,在规划结构上与子女居住在相近或同一社区不同组团,实现人群特点,增加相互交往,配套专属设施,实现特殊服务与管理。以居住组团作为居住单元,强调传统的邻里单元,形成小尺度的街区空间,各个单元实际并不独立,由丰富的社区中心作为纽带,建立完善的街区步行系统提供给老年人舒适、安全、休闲的生活环境。

(二)健康的步行街道与社区商业的结合

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密度大,配套设施不足,公共开放空间较少。老年人同样需求日常活动与社会活动,那么综合的社区商业和服务中心显得也尤为重要。随着“TOD”交通模式的提出,绿色健康的出行将引领城市的交通发展。在养老社区的建设进程中,以步行解决短距离的交通出行既可以使老人得到身体的锻炼,又可以从心里满足对公共空间的体会,对于长距离的出行则可以结合适当的步行加公交等出行工具完成其出行目的,这也是我国城市交通出行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增加步行空间的导向和吸引,可以考虑社区绿道的建设和沿线的商业空间,满足老年的日常购物需求。以完整的网络形式建立的步行空间系统,通过多功能的社区中心进行联系,并建立交通枢纽到达目的地,给老年人提供方便的交通出行。

(三)综合的社区服务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感受亲人般的照顾和细致周到的服务。设置专业服务设施的配套、社区老年大学的设立、社区医疗机构的完善、多彩的体育运动等,可以给老人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慰藉老人的精神生活,减轻老人的孤独感,利于身心健康,扩大老人的社交范围,丰富其晚年生活。

四、总结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个公民面前亟待认真思考解决的课题。发展以社区为主体的养老模式已势不可挡,以实现老年人的舒适晚年生活为目标,构建完善、宜居的社区养老模式,提高社区养老综合服务,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 “设计”这一词已经是家喻户晓,而近年来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把住宅空间的室内设计推向了一个,大家几乎都把设计装修认为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表现,而“色彩”作为空间形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于满足空间中的物质功能、精神功能、与艺术表达功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色彩与住宅空间的功能规划

1.色彩

认识色彩的性质与功能,能让我们在进行室内色彩规划与设计时有着稳固科学依据。首先我们要对色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依萨克・牛顿(1642-1727)首先提出色彩来源于光线。经过试验一束光线通过三棱镜的反射形成了七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牛顿的理论至今适用。简单来说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的视觉神经所引起的一种感觉。色彩有三个要素分别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所指的是我们辨认和描述色彩的颜色属性并以此区别各种色彩如绿色红色,同时色相又分为冷暖两大类。明度则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或者可以说是鲜灰程度。

色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生理上的反应可以说这反应了色彩的生理功能,前苏联色彩学家E・拉勃金和他的合作者通过研究得出,如果在大多数时间里处于视野内的某块平面,其色彩属于光谱的中段色彩,则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眼疲劳的程度会减至最小。基于这样的研究那么从生理学上看,属于较佳的色彩有,白色和众多浅色调。对于任何色彩看久了眼睛总会疲劳,但是色彩性造成的疲劳我们可以通过更换一种颜色来减轻。这种方法就是合理采用补色来减轻眼睛的疲劳,那么在色轮上呈180度或邻近180度的两个相对颜色就有互补的关系。由此可见我们在应用色彩时,必须注意总量的平衡从而创建舒适和谐的色彩环境。

2.住宅空间的构成与色彩的规划

首先室内空间是由墙壁、地面、天花这些基本的面构成的,然后加上开口部分的门窗以及家具、照明的灯具、软织物、家居饰品等各种设备构成了室内住宅空间。从室内色彩规划的观点来考虑这些室内空间的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主色调

在住宅空间这里所指的是像墙身那样大面积占据人的视野的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色彩决定了整个房间的基本形象。

(2)辅助色

在住宅空间这里所指的是地面、顶棚、软织物,这些类别在我们的视线做上下移动时进入视野的这一部分色彩,它是主调的辅助色。

(3)强调色

这里指的是家具、照明的灯具、以及一些家居饰品,由于这部分物品在体积上不占据大的视野范围,所以这一部分的色彩通常可以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操作,从而赋予了室内空间生气和活力。

色彩与人的情感

我们对不同色彩所产生的联想在把观念和情感等内容引入后,慢慢的在相同的地域、文化、风俗、宗教中形成了相对的共同印象。

在地域方面如在法国大多数人不喜欢墨绿色,因为墨绿色能让他们联想到纳粹的军服。在宗教方面,藏传佛教佛理的三界是,赞界、天界、禄界,分别对应的颜色为,红、白、蓝,三色。又如以白蓝红黄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方位,所以藏式建筑装饰的用色,常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间配以白和绿色。而在当今大多数人观念能接受的前提下,红色使人联想到热情、喜庆、革命;绿色使人联想到青春、和平、环保;蓝色使人联想到深远、理想、沉静。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色彩与人的情感体验是密不可分的。

色彩在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一般的住宅空间我们按功能分布先将各个空间其分类,具体类别有起居室、卧室、儿童室、餐厅、厨房、浴卫。

(1)起居室

起居室是一个家庭中多成员经常共用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接待客人的场所,我们把它定位为一个多功能的空间。

从家庭多成员使用的角度上考虑,在用色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共性的问题而不能盲目的考虑单一成员主观感受而忽略了其他成员的感受。

从空间的大小上考虑,如果起居室空间较小,在主色调的选择时我们可以根据色彩后退感的这种心理反应,适当的选择一些如乳白色、浅蓝色,这些明度较高的色调,视觉上尽量让空间显得宽敞,而在辅助色和强调色的选择上则选择一些和主色调相近的颜色从而不打破主色调所创造的视觉效果。

(2)卧室

卧室是人进行休息恢复的一个空间,因为人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卧室在用色的时候主色调适宜选择一些中低彩度的颜色如米黄色、粉紫色、薄荷色、这些颜色能给人淡雅宁静的感受,而辅助色则选择一些高中明度的色彩如乳白色、蜜色这些颜色能给人带来安稳甜蜜的感觉,强调色则可以选择一些明快色调来增添生活的情趣。近年随着“城市病”的蔓延导致了许多身处发达城市人群睡眠质量有所下降,高质量睡眠成为一个人健康的基础保障。因此我们在做卧室色彩设计的时候更应该遵循营造良好睡眠环境的这一原则。

(3)儿童房

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长环境,都想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所以儿童房间的色彩设计在家长心目中显得重中之重。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年龄段的人能称之为儿童,在我国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都称之为儿童,那么在做儿童室的色彩设计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注意色彩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在生理上0-3岁的儿童如果经常盯着一个高纯度的颜色的方向观看久而久之会形成斜视眼,6-10岁的儿童虽然不会形成斜视眼但是长久如此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在心理上我们都知道颜色是带有情感的,红色可以让我们联到:热情、太阳、火焰等,儿童如果长期生活在高纯度的红色环境中,会神经紧张,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绿色让我们可以联想到:青春、生命、安定,如果儿童长期生活在过多的绿色点缀的环境中,虽然会让他们感到舒适,又会让他们养成爱幻想不切实际的心理习惯,这对孩子将来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将是不利的。那么在设计时主调可选择高明度颜色如白色,浅粉色而辅助色则可以使用一些低彩度中明度的颜色如奶黄色和较浅色的暗蓝灰色,这样一来主色调和辅助色就构成了一个明亮轻快活泼的空间。最后合理的使用少量高纯度的颜色如黄色、蓝色等颜色,这些颜色用在家具的局部或坐垫和玩具上,既不会造成视觉污染又可以启发儿童的心智。

(4)餐厅

餐厅同样是一个多家庭成员聚集的空间,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餐。那么我们在做色彩设计时基于它和客厅的空间功能有相似的情况下,主色调和辅助色我们可以依据客厅的设计,但是在强调色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有助于营造用餐气氛和促进食欲的色彩,如浅橙色,米黄色、等色,从而创建一个健康的家庭进餐空间。

(5)厨房

厨房是一个食材料理的操作空间,从卫生的打理和操作时空间温度的提升来考虑,用色的时候主色调宜使用一些中明度偏冷的色调如中灰色、灰蓝色,而辅助色可以分类选择如顶棚选择白色明亮其空间,地面选择一些耐脏的颜色,强调色譬如橱柜和操作台面可以选择一些明快而又显得干净卫生的颜色。

(6)浴卫

浴室和卫生间经常是相连在一起的,它们的空间定位在某种意义上既一个公共空间又是一个私人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通常尺度较小,它们的空间功能有着消除疲劳和解决日常生理事宜的作用,在色彩设计时主色调宜选择有后退视觉作用的浅色调颜色,在视觉上拓宽其空间,辅助色则可以选择中高明度的灰色调或主调的相近色,强调色则选择高明度有洁净明的颜色为宜。

色彩规划设计与流行个性

当流行和个性这些词语步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从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也关注到了色彩规划设计与个性流行之间的一些问题。对于人来说,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差异,会造成人对不同的色彩的喜好,那么当今流行的颜色或者个人喜好的颜色在自己的居室里大量使用就是好的吗?其实居室色彩的规划设计不在于侧重某种颜色的本身,而是注重颜色对人产生的影响,目的是让多种颜色在同一空间里构建“人”生理心理和视觉上的和谐。其次在住宅空间的色彩规划设计中,我们在使用色彩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高纯度的色彩,因为高纯度的色彩刺激性太强,不能很好的营造一种沉稳,安详的家庭气氛,所以在做色彩规划和设计时,不能只注重短暂流行的样式或主观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使用者长期居住的感受。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