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

第1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障碍;肥胖症;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06-02

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和掌握学生营养状况,对制订中小学生营养政策和学校卫生工作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秋季,全国开展了第5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现对参加此次调研的新乡市市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新乡市市区2所中学、2所小学7~18岁12个年龄组的男女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龄组各60人,共1 440人,经筛选共获取有效卡片1 161张。

1.2 方法 用“中国6~22岁汉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根据1985年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参加1995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新乡市市区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值进行评价: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正常;80%~89%为轻度营养不良;70%~79%为中度营养不良;60%~69%为重度营养不良;111%~119%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营养状况 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10%,超重率为16.54%,肥胖率为18.26%。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占83.33%,中、重度营养不良构成比分别为13.89%和2.80%。其中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则为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26,P

2.2 不同学段学生的营养状况比较 营养不良检出率中学生与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小学生为高,但中学生与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见表2。

2.3 2005年与1995年新乡市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营养不良检出率2005年低于199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4,P

3 讨论

3.1 加强全民营养知识宣传教育 由于新乡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10 a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明显下降,但超重、肥胖率明显上升。防控学生肥胖已成为学校卫生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营养知识宣教,使人民群众明确在解决了“吃得饱”以后,还必须“吃得合理”,否则就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它与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国际上已将肥胖症与儿童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同样视为成人期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报道指出,50%的高血压儿童是肥胖儿,儿童期肥胖是成人期动脉硬化症的高危因素[1]。

3.2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研究,科学合理地开设教学内容,恰当安排课程设置,探讨并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依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监督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法规规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3 积极开展营养指导工作 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提示该市市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女生。造成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挑食、偏食或不适当的节食。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以及学校对学生应该经常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对于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营养不良的学生,要加强营养指导,使其及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保证合理营养供给,保护其身心正常生长发育[1]。

3.4 坚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预防超重和肥胖 超重、肥胖的防治工作应以男生和小学生为重点。小学生营养知识较贫乏,没有升学的压力感,有些学生既贪吃又不爱运动,以致营养摄入过剩,这些都是造成超重、肥胖检出率高的主要因素。预防超重和肥胖,除加强营养指导外,学校和家长还必须教育儿童少年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1]。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104.

第2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附一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引言

我国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现象已较为普遍,为了培养他们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于2006年~2007年研究和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广泛征求了相关领域的意见。

一、背景

3岁~17岁是儿童青少年的重要生长发育时期,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平衡的膳食不但可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良好生长发育,还可以降低患营养相关疾病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危险性。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结构与膳食质量与1992年相比已经优化但尚未达到合理,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维生素A、铁、钙等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城乡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在逐渐改善,然而在农村地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象,数据显示,城市0岁~6岁儿童超重率为3.6%、肥胖率为1.9%,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8.5%、肥胖率为4.4%,其中大城市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为21.2%,正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和平均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学龄前儿童尤为突出。2002年我国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在35.1%,城市55.7%,农村29.6%。研究显示,零食在儿童青少年每日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总能量的7.7%来自零食,零食提供的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为17.9%、钙为9.9%、维生素E为9.7%、铁为6.9%、锌为6.3%。

二、目的和意义

在儿童青少年中吃零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当对他们的零食消费观念及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制定本指南并非鼓励儿童青少年消费零食,而是指导他们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或者必要时限制食用零食。

本指南制定目的:第一,指导儿童青少年、家长或抚养人、教师等能够正确认识零食食物及特点,从而使儿童少年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零食,保证身体良好发育。第二,为相关部门、企业等机构团体或个人提供建议,创建有利于培养儿童少年良好零食消费行为的相关政策及食物环境。

本指南自后,还将在实际使用中不断验证和修改完善。

三、内容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努力完善正餐的食物结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正视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他们做到合理膳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

本指南适用于3岁~17岁的城乡儿童青少年。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本指南强调食物摄入要以正餐为主,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如果有吃零食的需要,则可以参照一下不同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指南。

本指南对于零食的定义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

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分类指南

1. 3岁~5岁儿童

3岁~5岁学龄前期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儿童常常模仿家长和教师,因此,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事物的特点,帮助儿童建立有益健康的饮食行为。

(1)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

学龄前儿童在定时定量吃“三餐两点”或“三餐一点”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适当的零食作为正餐必要的营养补充。选择零食时,不要一味满足儿童的口味和喜好,以防止儿童养成乱吃零食、只吃零食、不吃或少吃正餐的习惯。

(2)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零食,多选奶类、水果和蔬菜类的食物

奶类和食物含丰富优质蛋白质和钙,新鲜水果和蔬菜类零食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多选此类食物有益儿童的健康。

第3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为了解胶州市城区小学生目前营养状况,为今后指导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2006年9月由胶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体检的小学在校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6年9月,胶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为城区4所小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体检,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共计2 694人,其中男生1 401人,女生1 293人。

1.2 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监督检测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测量身高、体重,依据《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即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的90%~110%为正常,体重在身高标准体重值的111%~120%为超重,>120%为肥胖,<90%为营养不良(其中<90%为轻度,<80%为重度)。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2 694名学生中,营养不良421人,占15.63%,其中轻度营养不良356人,占84.56%,中度营养不良60人,占14.25%,重度营养不良5人,占1.19%。超重339人,超重率为12.58%,肥胖308人,肥胖率为11.43%。

2.2 不同性别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的421人中,男生195人,占13.92%;女生226人,占17.48%,男女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46,P<0.05)。超重339人中,男生182人,占12.99%,女生157人,占12.14%,男女生超重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44,P>0.50)。肥胖308人中,男生195人,占13.92%,女生113人,占8.74%,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χ2=17.81,P<0.005)。

3 讨论

3.1 从胶州市城区部分小学校学生的体检资料分析结果,我市小学生的总体营养不良率为15.63%,超重率为12.58%,肥胖率为11.43%,营养不良率低于超重率和肥胖率,而高于其它地区的水平,上海南市区营养不良率为32.5%,超重率为2.46%,肥胖率为0.56%[1]。潍坊市寒亭区营养不良率为19.31%,超重率为10.74%,肥胖率为10.69%[2]。我市属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故营养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而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

3.2 资料显示: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而肥胖率低于男生。这可能与男生进食量大,营养素摄入相对较多,而女生挑食、偏食、喜吃零食而影响正常进餐有关,也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导致营养相对不足有一定关系。

3.3 资料显示:小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营养不良的原因可能为:(1)少数儿童偏食、挑食,使营养素摄入不足。(2)有一些儿童食品外观华丽,色味具佳,儿童十分喜欢,但营养成分含量很低,如方便面、果冻及膨化食品等。(3)其它原因如个体差异、进餐不及时、膳食营养素不均衡等。营养过剩与生活水平提高、独生子女倍受爱护、户外活动较少有一定关系。

3.4 营养不良和肥胖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对心理及成年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应当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加强营养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营养指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预防和控制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袁加峰.上海南市区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2):83.

第4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青春期发育;肥胖症;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R589.25 R339.35 R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81-02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改善,伴随生长发育呈现“旺盛”的长期趋势,同时儿童期脂肪重聚的年龄提前,提示着这一群体体重增速相对快于身高,因此儿童期的超重、肥胖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脂肪的过度积聚是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重要因素,这在国内外的诸多研究中已被证实:如Lee等在对354名美国女生的生长发育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3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值以及36个月至小学一年级间BMI的增速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显著正相关,并假设肥胖可能是美国女生青春期发动年龄提前的重要原因。青春发动时相的异常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效应――增加心理行为障碍的风险,为学校卫生工作带来挑战。青春期发育的客观评价需要专业知识的辅助,大多数青少年往往无法做出准确评价。为了解超重或肥胖是否影响青少年自评青春期发育水平,并为研究和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运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0年10月整群选取蚌埠市某初中初一至初三年级在校学生1693名,其中男生906名,女生787名;年龄为10~17岁,平均13.45岁。

1.2方法与指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发育水平指标为“你认为你的发育水平与同龄人比较是?”。其中有5个选项(明显要早、较早、同步/一致、较晚、明显要晚),分别赋值为:同步/一致=0;明显要早和较早=1,较晚及明显要晚=2。

身高和体重为主要体格测量指标,由事先经严格培训人员完成。测量前要求学生脱去外套和鞋,测量时身高精确至0.1cm,体重精确至0.1kg,测2次取平均值。根据所测身高、体重值,计算个体的BMI。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l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

1.3统计分析利用X2检验反映各人口特征青少年自评发育水平分布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自评发育水平的相关性。

2 结果

2.1青春发育提前和延迟报告率学生自评正常报告率为65.1%,发育较早报告率为14.6%,发育较迟报告率为19.8%。虽然发育评价在各人口统计学特征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也呈现一定的趋势:男生较女生更易报告发育较晚;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自评发育较早或较晚的构成比均高于自评经济状况中等或较好者;自评肥胖或超重的学生认为发育较早的比例为19.2%,显著高于自评非超重或肥胖人群。2.2超重、肥胖检出率学段和性别分布初中生超重发生率为16.2%,肥胖发生率为9.5%。肥胖检出率最高为12岁组(11.7%),其次为11岁组(11.1%);超重检出率最高为14岁组(18.8%),其次是12岁组(15.9%)。男生超重检出率为21.3%,肥胖检出率为14.1%;女生超重检出率为10.3%,肥胖检出率为4.1%;男生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

2.3超重和肥胖组自评发育水平报告率比较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以及正常组间自评发育水平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其中,超重女生组自评发育较早的报告率为35.00%,肥胖女生组中自评较晚的报告率为36.67%。

2.4超重、肥胖与发育水平的相关性见表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育较早与发育正常相比,与非超重或肥胖学生相比,超重组青少年更倾向于报告发育较早。发育较晚与发育正常相比,肥胖组学生比非超重或肥胖组更倾向于报告发育正常。男生比女生更易评价发育较晚。

3 讨论

近年来,青春期发动时相提前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而肥胖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儿童青少年中流行被认为可能是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重要环境因素。为满足青春期发育的营养需求,青少年总体摄入能量增加,如缺乏正确的膳食指导,肥胖的发生也随之增加。一项女童健康多站点合作项目研究结果显示,147名年龄为8~10岁的美国已进入青春期的非洲裔女童BMI≥95%的风险约是同年龄尚未进入青春期女童的8倍。本研究中,女生自评发育较早的肥胖发生率为36.67%,远高于自评正常组(12.13%),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关联是否同样存在于男童中,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仍存在分歧。此次研究中,男生自评发育较早组的肥胖检出率为12.5%,低于非超重肥胖组(14.19%)。Vizmanos等在西班牙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青春发动时相年龄以及BMI的相关性同样存在于男童中。LaFon研究表明,男童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胡须等第二性征发育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5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1资料与标准

1.1入组孕妇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在我中心入组建册的<20+6周的孕妇5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胎妊娠6例,孕前糖尿病1例;年龄27~45岁;辖区户籍孕妇493例,外地户籍孕妇9例;博士学历孕妇1例,硕士学历孕妇28例,本科学历孕妇200例,大专学历孕妇159例,中专学历孕妇80例,高中学历孕妇22例,初中及以下学历孕妇12例;孕妇及家属均自愿入组IDF科研项目,孕妇及家属均告知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接受随访。

1.2入组标准选取

孕周<20+6周建册的孕妇,不排除孕前糖尿病。

2调查、评估情况

2.1调查、评估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体质量指数(BMI)

(1)评估502例入组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知晓率: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问卷调查入组社区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病因,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对母亲、胎儿和新生儿造成的损害和防治方法,远期患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2)评估入组孕妇BMI情况。BMI=孕前体重(kg)/身高(cm2),分为:BMI<19.8为体重超轻,BMI19.8~26.0为体重正常,BMI26.1~29.0为体重超重,BMI>29.0为体重肥胖。发放问卷502例,回收问卷502例。

2.2调查、评估结果

(1)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本科及以上学历孕妇完全知晓143例,占62.45%;部分知晓86例,占37.55%;不知晓0例,占0.00%。大专学历孕妇完全知晓96例,占60.38%;部分知晓59例,占37.11%;不知晓4例,占2.52%。中专或高中学历孕妇完全知晓49例,占48.04%;部分知晓47例,占46.08%;不知晓6例,占5.88%。初中及以下学历孕妇完全知晓0例,占0.00%;部分知晓5例,占41.67%;不知晓7例,占58.33%。社区孕妇普遍缺乏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特别是缺乏对孕期饮食搭配,体重增长、运动知识的指导。(2)入组孕妇BMI评估结果:BMI<19.8体重超轻26例,BMI19.8~26.0体重正常386例,BMI26.1~29.0体重超重47例,BMI>29.0体重肥胖43例。

3预防护理管理

3.1预防护理方法

由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1名组成科研项目IDF科研护理管理小组。(1)对<20+6周建册的孕妇除询问普通病史、查体之外,还要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建册孕妇问卷调查,进行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时间15min。(2)进行体重管理,计算BMI。(3)发放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手册,利用多媒体、视频窗口进行宣教。(4)每周六举办妊娠期糖尿病学习班,教育时间1~2节课,对16~18周的孕妇强化宣教,由主管护师或副主任级专家老师授课、视频教学相结合,以食物模型为例。

3.2预防护理内容

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饮食干预和运动锻炼及预防方法等。制订不同体重孕妇孕期增重标准。

3.2.1健康教育

根据孕妇的文化层次,由副主任护师对502例孕妇逐一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每次孕检的时机为学历较低的孕妇,细致地讲解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识,让孕妇的生活行为健康规范化;对文化层次高的孕妇,指导她们上网查阅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文献,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让社区孕妇通过学习对妊娠期糖尿病有科学的认识,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常识。

3.2.2体重管理

加强对超轻体重、超重、肥胖和双胎孕妇的体重管理。定期检测孕妇的BMI[2],指导孕妇画体重增长图。根据BMI情况制订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范围:BMI<19.8孕期体重增长12.5~18.0kg;BMI在19.8~26.0之间孕期体重增长11.5~16.0kg;BMI在26.1~29.0孕期体重增长7.0~11.5kg;BMI>29.0孕期体重增长6.0~7.0kg[3]。

3.2.3饮食营养计划

帮助孕妇制订合理的饮食营养计划,理想的饮食计划很重要,蛋白质、脂肪、糖类在人体氧化后能产生热量。全天总热能的计算:按身高(cm)-105=理想体重×30kcal/(kgd)计算出非孕时期患者的每日热能量,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怀孕4个月以后,每天增加200kcal/d的能量,BMI正常的孕妇热能1800~2000kcal/d左右。孕前超重的孕妇每日应摄入能量25~30kcal/d,孕前肥胖的孕妇,每日摄入量应减少30%,但不低于1600~1800kcal/d[4]。三大营养素配比。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摄入比例为15%~20%,饮食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5%~30%[5]。在热量分配方面,实行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早餐摄入10%~15%,午餐和晚餐各摄入30%,每次加餐占5%~10%[1]。每月根据妊娠体重管理图随时调整饮食计划,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2.4运动指导

根据不同孕妇情况,指导孕妇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步行、上下楼梯、骑自行车、孕期瑜伽。其中,步行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项目,可作为首选。运动的强度、时间及频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孕周、等个体差异而定,运动时间一般安排在餐后1~2h。建议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上下楼梯,孕期瑜伽,最好以散步为主,一般选择餐后2h步行30min。但是如有妊娠期合并症:先兆流产、子宫肌瘤、胎盘低置状态等特殊情况发生时不宜运动。

4预防护理效果评价

4.1妊娠期糖尿病诊断

遵照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要求:孕早期空腹血糖≤5.8mmol/L的孕妇,孕24~28周,先采用50g葡萄糖筛查法,服糖后1h血糖≥7.8mmol/L的孕妇,转诊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行OGTT确诊;2次空腹血糖≥7.8mmol/L的孕妇直接转诊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确诊。

4.2预防护理

妊娠糖尿病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孕前糖尿病1例,经过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确诊妊娠期糖尿病9例;妊娠期糖尿病总发生率为1.99%(10/502)。

5体会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孕妇存在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的问题,使得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6]。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我国也在逐年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造成的不良妊娠结局众多,对母儿影响较大。血糖增高可使胚胎发育异常,常导致胚胎死亡、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率发生。高血糖容易使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羊水过多发生率高,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容易发生难产,剖宫产率高,软产道易损伤。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包括:容易发生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钙症、低血镁症。所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管理必须引起重视。运用预防护理干预的方法,在我社区对502例入组科研项目的孕妇实施预防护理、健康教育;妊娠孕妇在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健康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在社区宣传、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教育社区孕妇掌握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帮助社区孕妇制订孕期饮食营养计划、根据BMI制订孕期体重增长标准、指导社区孕妇中、晚体育锻炼的强度。饮食上的监测以及运动方案的制订有利于孕妇控制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同时有助于胎儿正常发育,提高患者免疫力,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步增高,从而降低血糖水平[7]。加强对超轻体重、超重、肥胖和双胎孕妇的管理,美国糖尿病协会(DAD)将医学营养治疗定义为包括肥胖与超重的管理,体力活动,膳食结构行为矫正等多维度的干预[5]。对孕期产妇进行孕期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护理,有助于降低社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玉琼.母婴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6-149.

第6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 身体素质;人体质量指数;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7-0656-03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肥胖人群日益增多,中小学生肥胖的比例亦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为了解武汉市超重及肥 胖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现况,笔者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武汉市中小学 生的原始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防治中小学生肥胖,促进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武汉市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7~18岁各年龄组城 、乡、男、女学生各100人(其中城女12岁113人、17岁103人、18岁123人),共调查中小学生 4 839人。

1.2 方法 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4年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 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1]进行筛查,将学生分为BMI指数正常或以下( 以下简称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由于某些年龄组肥胖学生很少,将3类学生中相邻3个年龄 组分别合并后进行每2类学生之间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血压等身体机能指标及50 m跑 、立定跳远、斜身引体(7~12岁男、女生)或引体向上(13~18岁男生)或仰卧起坐(13~18岁 女生)、握力、坐位体前屈、50 m×8往返跑(7~12岁男、女生)或800 m跑(13~18岁女生)或 1 000 m跑(13~18岁男生)等身体素质指标的t检验。所有统计计算均用Excel统计软件 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5年武汉市中小学生BMI指数筛查结果 见表1。

2.2 3类学生身体机能指数比较 肺活量作为一种简易可行的指标,大体上 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最大摄氧量水平和心肺功能。肺活量/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机能能力 较简易而有效的指标[2]。表2结果显示,虽然中学男生的肺活量为超重及肥胖学生 的均值大于正常学生,13~15岁女生的肺活量为肥胖学生的均值大于正常学生;但几乎所有 学段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均为正常学生的均值显著大于超重及肥胖学生;除13~1 5岁外,其余各学段男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均为超重学生的均值显著大于肥胖学生。说明身 体越胖、BMI指数越大的学生,即使其肺活量的绝对值较大,但其身体的机能能力较差。表2 结果还显示,多个学段的超重及肥胖男、女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学生,肥 胖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超重学生;而血压的这一特点在男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说明身体越胖、BMI指数越大的中小学生,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越高。

2.3 3类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表3,4结果表明,除各学段男生及10~12 岁女生的握力均值为超重及肥胖学生好于正常学生、少数学段男生及个别学段女生的坐位体 前屈均值为超重或肥胖学生好于正常学生外,50 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或引体向上或仰 卧起坐、50 m×8往返跑或800 m跑或1 000 m跑等速度、下肢爆发力及耐力素质指标(尤其是 耐力素质指标)均为正常学生显著优于超重及肥胖学生,超重学生优于肥胖学生,肥胖学生 的身体素质状况最差。这一特点在男生中也表现得更为突出。

3 讨论

肥胖会加重人体心脏的工作负担,使机体代谢的需氧量增加,因而会对人体的身体机能及运 动能力产生不利影响[4-6,9-1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不利影响在小学及中 学阶段均已明显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在身体机能能力、血压、与人体呼吸和循环功能密切相 关的耐力素质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且在男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无疑为超重及肥胖中小学 生成年后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埋下了极大的隐患[7- 8],应引起学校卫生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众多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负担过重、缺少运动、看电视时间过 长、不良行为方式(食物选择不科学、暴饮暴食、喜油炸食品等)、家庭父母的饮食习惯等[11]。因此,预防中小学生肥胖,应从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科学饮食、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学校及卫生部门应将中小学生肥胖作为 一种常见病积极进行防治,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加强对学生及家 长的健康教育,为他们讲解合理膳食、营养搭配的科学知识,避免学生摄入过多的营养品、 保健品、肉类、糖类等,做到平衡膳食。(2)要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 入对学生及学校的评价体系,坚决改变以升学率高低为主要指标评估教育政绩优劣、办学水 平高低、教师工作好坏以及高等院校仅以一次文化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和选拔学生的做法,切 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加 重学生负担的行为,确保“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中小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育活 动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为核心,利用体育课、早锻 炼、课外活动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内 在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逐渐形成终生进行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4)以班级、学校为单 位开展群体性长跑活动,保证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并在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展开竞赛 ,把学生个体融于集体之中,让学生树立“为了集体的荣誉而长跑”的思想,既对学生进行 了集体主义教育,又使学生相互监督,预防肥胖,促进其自身素质及健康水平的提高。(5)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少躺、少坐,忌睡懒觉,多站立和 行走。

4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2]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72-73.

[3] 姚兴家.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及预后.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97-98.

[4] 崔绍珍,武蕴梅,袁全莲.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血压与体重指数的相关分析.中国学校 卫生,2005,26(6):504-505.

[5] 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山东省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中国学校卫 生,2005,26(7):543-544.

[6] 王梅.人体质量指数不同的中国成年人身体机能对比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2 8):190-193.

[7] 谭凤珠,董少霞,贾建起,等.超重和肥胖对儿童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影响.中国学 校卫生,2004,25(2):152-153.

[8] 覃羽乔,徐永芳,梁桂民,等.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 004,20(6):656-657.

[9] 陈虹,温大英,季成叶.肥胖对12~15岁男生有氧能力的影响.中华预防医学 杂志,1995,29(1):55.

[10]侯如兰,谢宏,李梦泽.西安市7~22岁肥胖学生筛检及体质特点分析.中国 学校卫生,1995,16(4):265-266.

第7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脂肪肝;对比研究;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589.2 R 5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48-02

目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营养性疾病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80%儿童肥胖可延续为成人肥胖,是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解儿童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笔者对海淀区7~18岁2 290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脂肪肝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农村、重点与非重点校、住校与走读学校共22所中小学校7~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城区4所学校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1]筛选2006年参加体检的8~12岁超重、肥胖学生;再随机选取另外18所学校7~18岁儿童青少年,排除有慢性疾病者,发放知情同意书,根据知情同意决定研究对象。共检测2 290名中小学生,其中男生1 225名,女生1 065名。男女性别分布均衡,分析有效样本2 286人。各年龄结构组成,除18岁人数偏少外,其他各年龄段差异不大。根据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分类标准”分为正常组1 144名,超重组579名,肥胖组563名。

1.2 方法 在预实验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肝胆B型超声波和体成分检测。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坐高、皮褶厚度、腰围、臀围、血压、坐位体前屈等。体重用杠杆体重秤,身高、坐高用标准的身高坐高计。身高、体重测量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2]标准执行;肝胆B型超声波采用西门子G 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被检查者采取仰卧位,平稳呼吸,探头频率根据不同的体型使用2.5,3.5,4.0,4.4 MHz的变频探头,常规选用3.5 MHz,作最大范围的弧行转动,通过不同切面观察肝脏、胆囊声像图。

1.3 标准判定 超重、肥胖采用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1]。脂肪肝诊断标准[3]:(1)肝脏普遍增大,肝包膜光滑,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强度大于肾回声强度。(2)肝深部回声衰减。(3)肝内回声血管显示不清。上述3项中具备第1项加第2或第3项中任何1项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1.4 质量控制 对现场进行质量控制。为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身高准确到0.1 cm,体重准确到0.1 kg;检测前,所有仪器都经过北京市计量中心检测认证,正式测量前对所有仪器再次进行校正;所有现场测量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

1.5 统计分析 利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转入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双录入核查和逻辑检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脂肪肝检出率 7~18岁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1.96%,7.80%,11.86%,12.80%,18.09%,25.81%,23.64%,16.33%,17.48%,9.38%,8.96%,11.76%,平均检出率15.84%,其中男生为18.47%,女生为12.79%。

2.2 不同BMI男女学生脂肪肝检出率比较 由表1可见,脂肪肝的检出率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方差检验结果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各年龄组正常人群与脂肪肝人群BMI值比较 由表2可见,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脂肪肝组BMI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差值在2.6~11.5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BMI与儿童青少年脂肪肝的相关分析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 7~18岁儿童青少年的BMI与脂肪肝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318,P<0.001。说明肥胖与脂肪肝有密切关系,肥胖患者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敏感,从而促进脂肪形成,抑制脂肪分解,使肝内脂肪总量增多,引起脂肪肝[4]。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或多种疾病引起的肝脏疾病,其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嗜酒、服药等。大量研究表明,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脂肪肝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之一[5-7] 。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关系密切。Marceau等[8] 分析551 例重度肥胖症患者肝活检资料,结果发现86%并发脂肪肝,腹型肥胖、IGT或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等指标每增加1项,患脂肪肝的危险性增加1~99倍。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肝的总检出率为15.84%,其中男生为18.47%,女生为12.79%,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同[9-10]。其中正常组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7.2%,提示尽管脂肪肝被认为是代谢应激性肝病,但也可见于BMI、血脂和血糖均正常的个体。

超重组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5.4%,肥胖组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4.1%。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说明超重和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

检测结果还显示:脂肪肝年龄分布中,最小年龄为7岁,其中脂肪肝高发年龄为11~15岁,以12岁最高;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5.81%,与文献报道的一致。12岁属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需要摄入能量增多,此时若不注意饮食结构与体育锻炼,使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大量的糖、脂肪进入肝脏,并沉积于肝脏;从而促使肝脏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产生内源性高血脂和脂肪肝。

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脂肪肝患者可以逆转,因此,减少高脂、高能量、高糖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将体质量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有效改善甚至逆转脂肪肝尤为重要。建议对肥胖儿童进行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对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感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绍丽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北医三院超声科主任王金锐教授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参与课题组织的各校领导、老师及全体人员!)

4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 25(2):101.

[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2005:37-42.

[3] 王纯正,腹部超声诊断图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0.

[4] 罗一湛,胡玲,舒秉俊. 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的脂代谢异常和脂肪肝的并发症 . 湖南医学,1997 ,14 (5) :261-263.

[5] 范建高. 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2, 22:273-275.

[6] SHEN L, FAN JG, SHAO Y, et al.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mong administrative officers in Shanghai: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9: 1 106-1 110.

[7] MARCHESINI G, BRIZI M, BIANCHI G, et 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featur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iabetes, 2001, 50:1 844-1 850.

[8] MARCEAU P, BIRON S, HOULD FS, et al. Liver patholog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X in severe obesit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9, 84: 1 513-1 517.

[9] 翦辉,黄雪梅,龙国文,等.少年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血脂、脂肪肝、血压等指标关系的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 080-1 082.

第8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社区诊断;健康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3-001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为了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较为完整的社区诊断。通过社区诊断了解目前黄埔街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状况及流行特征,了解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等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影响,发现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确定影响本社区居民健康需优先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社区主要卫生工作问题的办法,为制定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策略,社区综合干预计划和措施,合理利用和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诊断对象黄埔街常住户口总人口数作研究总体,采用多阶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所管辖的街道随机抽4个居委,抽中的居委按整群抽样确定调查户,每个居委110户,抽中户的所有人均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抽取440户,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地区所属小学、幼儿园、计免门诊随机抽取相应年龄段儿童,补充调查人数:3-12岁儿童500人,小于3岁儿童50人,孕妇、乳母各30人,本次调查总人数1603人,血糖、血脂检测235人。

1.2 诊断方法采用广州市卫生局统一使用的社区调查表,通过居委对被调查户发送《社区诊断人户调查通知》,让其事先知晓调查情况,取得同意,并签名。参加的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采用询问、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1.3内容

1.3.1流行病学诊断主要对社区居民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同时,还进行了婴幼儿、孕妇、乳母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以及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群众满意度的调查。

1.3.2 行为与环境诊断本次社区卫生调查过程中,对社区居民进行了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认知情况,对疾病的态度、行为现状、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1.3.3 卫生资源可利用状况 目前辖区内有一个三级甲等医院、一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4 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区疾控中心专家指导下,通过相关培训和学习,指定专人负责质控工作,做好本次调查的质量控制工作,对现场调查进行技术指导并对调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必要的社区资料。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1.5 评价标准(1)高血压参照1999年WHO/ISH推荐的标准: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或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血压已低于上述标准者。(2)肥胖的判断使用体质指数(BMI),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关于超重肥胖的研究结果:BMI

2、结果

2.1 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程度占57.1%,满意率96.8%,不满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服务项目少(33.98%),费用与大医院差不多(8.63%),服务环境差(8.63%),技术欠佳(7.90%),医务人员素质低(3.31%),服务态度不好(3.86%),其他(33.70%)。患病后希望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给予服务的比例占88.02%。2.2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报刊书籍(27.72%)、广播电视(20.39%)、宣传栏(16.58%)、就诊时医务人员的讲解(8.82%)。

2.3 社区人群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

2.3.1 高血压流行特征及防治情况(≥15岁)高血压的粗患病率为11.3%。高血压病人数估计:15岁以上常住人口37352人,粗患病率11.3%,有患病人数4221人。经多因素分析,应用了前进法筛选变量。年龄、吸烟、饮酒、腰围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不同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也是影响高血压的因素。高血压知晓率66.84%,治疗率85.90%,控制率48.82%。

2.3.2 糖尿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情况糖尿病患病率为3.2%,空腹血糖受损为3.13%。经多因素分析,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有关,糖尿病知晓率80.21%,治疗率78.38%,控制率90.36%。

2.3.3 超重和肥胖(≥15岁) 此次调查中,超重占25.29%,本社区15岁以上常住人口37352人,估计人数9446人;肥胖占4.57%,估计人数1707人。

2.3.4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的粗患病率为13.19%。血脂异常的粗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中文盲与小学文化程度的粗患病率最高,丧偶者粗患病率高,饮酒和曾经饮酒者高,吸烟和曾经吸烟者高。

2.3.5 其他中风患病率0.35%,肿瘤患病率0.80%,冠心病患病率0.1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病率0.09%。

2.3.6 伤害发生状况社区居民1年内曾发生的伤害发生率为0.72%。对伤害的认知情况:对伤害是否可以预防,认为可以的占85.35%,认为不可以的占12.62%,不知道的占2.03%。

2.3.7 婴幼儿、孕妇、乳母营养和健康状况在被调查者中,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338.96 g,出生身长为50.85 cm,出生低体重率为0;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56.60%,混合喂养率为30.19%,人工喂养率为13.21%,断奶平均时间为7.85个月。孕妇贫血患病率为0,小腿痉挛12.50%,妊高征为0,孕期糖尿病为0,服用叶酸情况为4.17%,补充钙剂62.04%,服用复合维生素为0,服用铁剂19.18%,服用鱼肝油为0,补碘为0。乳母患有贫血为0,小腿痉挛为0,怀孕期间患妊高症为0,糖尿病患病率为0。对母乳喂养的认识:认为对孩子有好处占29.63%,认为对孩子有好处而对母亲没有好处为0,认为对母子都有好处占70.37%。剖宫产比例29.63%,无产后大出血,无产后生殖道感染。

2.4 行为因素

2.4.1 吸烟与饮酒情况(≥15岁)现吸烟率为17.92%;被动吸烟率为45.62%。开始吸烟年龄最小的年龄15岁,最大为69岁。15岁以上总人口为37352人,而吸烟粗患病率为17.92%,估计有吸烟人数6694人。初中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专业技术人员吸烟率、有配偶者吸烟率比较高。粗饮酒率为22.60%,其中饮白酒的比例最高31.73%,其次啤酒和白酒都喝的为26.44%,啤酒占23.08%,果酒占11.06%。初中文化程度者、专业技术人员、有配偶者饮酒率较高。

2.4.2 体育锻炼情况(≥15岁)被调查者中参加体育锻炼约768人,占调查人数的68.15%,每周锻炼4次,每次锻炼的时间平均40分钟。走路占52.60%,跑步占11.72%,游泳占0.52%,球类运动占23.57%,其他11.59%。

2.5 与慢性病有关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饮酒。而年龄、性别是不可改变的固定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是多种慢性病如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高血脂既是疾病,同时又是其他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加以控制,吸烟、饮酒可通过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加以戒除和限制。

3、讨论

3.1 社区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社区是广州市东部的一个城乡接合部,高素质的卫生资源相对较少;其次,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性质及内容不详,认识程度不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亦不乐观,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服务项目较少。

3.1.2 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不容乐观调查中发现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状况以超重占25.29%,为最高;其次为血脂13.19%,高血压11.3%,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3.13%,糖尿病3.2%。这种疾病谱的变迁,已大大超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个人、集体、国家的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增加。

3.1.3 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普遍存在调查中发现本社区存在吸烟年龄早(最小10岁开始),烟龄长、被动吸烟率高(45,62%)、饮白酒率高(31.73%)的特点,特别是在低收人家庭、文化程度低、以及产业工人当中,这些不健康的行为尤为突出。

第9篇:超重儿童的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体检;儿童;身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R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9-010-36月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婴幼儿体质发育、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发育情况可以影响到儿童的终生。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对促进0-36月儿童生长发育,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0-36月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在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中的作用,我院对2000例儿童健康体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0例0-36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560例,女440例,为非定期健康体检者。观察组男572例,女418例,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者。所有儿童家属均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本次研究。

1.2评价方法 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儿童健康成长标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WHO 标准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方法。将儿童的年龄/体重、年龄/身高以及身高/体重当做衡量的指标,采用五等级方式进行评价:其中上等是指实测值不小于X ( -) + 2 s,中上等的实测值应低于X ( -) + 1 s 不低于X( -) + 2 s,中等实测值低于X ( -)不低于X ( -) -1 s,中下等为实测值低于X ( -) -1 s 不低于X ( -) -2 s,下等的实测值则低于X( -) -2 s。评级采取分性别及同一年龄组实施个体评价,然后进行群体综合分析。其中(1)贫血判定时抽取儿童无名指末梢血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判定标准为Hb 小于110 g /L。(2)肥胖,选取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为参数,如果高于同性别中位数达到20 % 则判定为肥胖。(3)低体重判定标准同样以年龄/体重作为参数,如果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2 个标准差则视为低体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使用SAS20.2 统计分析软件对于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以p

2结果

2.1 0-36月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定期进行健康儿童在低体重、生长生长迟缓、消瘦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营养不良和超重情况 如表2所示,对照组营养不良率为5.7%,超重比率为12.8%,而观察组则分别为4.9%和8.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3贫血和佝偻病情况 如表3所示,对照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9.1%,佝偻病患病人数为2.5%,观察组则分别为16.8%和1.9%,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0-36月儿童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对于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减少儿童贫血、佝偻病患病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的儿童在低体重、消瘦以及生长迟缓等各个重要生长发育指标上均由于未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者。定期开展体检者,在体检后会根据儿童体格测量结果以及发育评估等,对儿童生长发育作出针对性指导,比如实施母乳喂养、婴幼儿辅食添加等。对于其中发现的问题,也及时采取了有效的纠正。贫血是我国0--36月儿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摄入足量的铁,极易造成儿童生产迟缓,降低儿童智力,而定期开展体检后,可以根据儿童血红蛋白情况进行正确的喂养指导。佝偻病也是儿童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威胁,严重者会出现骨骼畸形,健康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佝偻病的症状以及体征,提醒家属注意及时补充钙和Vitamin D,结合合理喂养,从而有效预防佝偻病发生。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贫血和佝偻病上的差异也进一步证实了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