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语文教师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师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师培训

第1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教师 培训 人文性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课程

(一)人文性课程的选择

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文课程,如: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艺术欣赏与人文修养、中国传统文化简介、西方文化简介、教师的礼仪与修养、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师生关系与关爱学生案例研修、语文教师职业理想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心理培育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必须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开设一些人文课程,才能确保提升参训教师的人文素养。

(二)在课程中注入人文因素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相关的系列课程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人文性,如:小学阅读教学设计实务及研讨、儿童文学作品解读、语文综合性学习含义及类型等。因此,在培训中,专家应彰显其人文性。帮助参训教师树立和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并付诸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还有系列语言类课程,如: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古典诗词吟诵、语用学知识要点、口语交际的类型及其学习内容、古代诗文诵读指导、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实务及研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等。这些课程在培训中不可或缺。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管理应注入人文性

(一)建立富有人文性的管理体系

1、专业的管理团队。组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团队,首先要考虑的是在研修内容、指导实习、后勤保障、沟通协调、摄影摄像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基本能独当一面的老师,这样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参训教师班级管理上,管理团队要及时和专家沟通,设计好课程方案,并及时反馈参训教师的建议,保证活动的成效

2、敬业的班组团队。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参训教师和师范生的优势,以达成自我管理和共管的目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组班一定要打破地域的界限,把不同地域的学员分到同一小组,小组成员以5-10个为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参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理念、方法、习惯等产生互动、形成碰撞,最终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二)选择富有人文性的管理内容

1、学业管理。学业管理的要求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参训教师研修及学生顶岗的效果。首先,应开设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急需的课程,如留守儿童心理、农村教师心理调适等,这样才能使培训更切合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其次,还要妥善解决好专家的研究领域与课程方案不一致的问题,例如,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占的分量比较重,不少一线的小学语文专家都对阅读教师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在选择培训课程时基本趋同讲授阅读教学相关的课程。

二是学习成果的管理。不管是参训教师还是顶岗学生,管理团队都会提出一些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这些任务和要求通过作业的形式来物化,以形成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不但要求提交纸质版,同时要求学员和学生充分利用QQ、音像等现代媒体技术平台,部分作业要求在QQ群上完成,部分作业要求提高音像材料,这样便于成果的交流和保存。

(三)采取加强人文性的管理策略

1、专业敬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要取得成效,对管理团队的要求必须是在人文性的基础上做到“专业、敬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团队的“专业”,一是要求管理团队成员在管理上的专业,二是要求管理团队成员在研修项目上的专业。因为项目涉及到的单位和人员较多、较复杂,而项目的时间又较短,这就对管理团队提出了高要求,必须具备比较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每个成员都必须能独立展开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以“学”为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应努力做到以“学”为本,才能确保项目得以有效实施。“以学为本”,其中的“学”包括学习、参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参训教师还是顶岗学生,其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培训学习,获得专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项目的关键是培训学习方案和顶岗实习方案的制定,这些方案制定科学、合理,才能使培训和顶岗收到实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尊重参训教师和顶岗学生,以他们为本,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灵活处理各项管理事务,这样才能确保项目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2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我于2013年4月24日参加了为期5天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参培人员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语文教师共100人。通过培训,让我认识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找到了差距,重新给自己定了位,让我在教育战线上有了新的梦想和追求,感受颇多。

培训内容很实惠。

包括五大板块:《课堂教学走进生本》、《文本解读》、《落实年段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努力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教师素养与专业成长》。

这些课程主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教师、学生息息相通,与教师工作紧密相连。给我们授课的都是巫山小语界的权威人士和“专家教授”,个个身怀绝技,各有所长,各有见述,都拥有过硬的“中国功夫”。有的理论知识渊博,有的教学实践丰富,让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他们的人格魅力,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增添了底气。

学习收获真不小。

五天的学习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学校严密的管理,教师倾心地授课,学员认真地听课、记笔记,积极、主动、热烈地讨论、交流,无不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学校的科学管理、教师优良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无不让我们感动,这让我真正理解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含义,也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引路人,什么是楷模、榜样。在经济等各种诱惑下,依然还有那么多的人在潜心研究教学,在为巫山教育、为实现幸福新巫山默默地奉献着,这就是追求,就是信仰,就是人格。和他们相比,我深感愧疚,问自己,教书为谁,信念何在?问自己,是不是已“过时”?问自己,心中是否有梦?问自己,面对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我究竟该怎么做?于是乎,良心发现:没文化不可怕,怕的是没思想;因材施教;我们做的是培养人的工作,岂敢儿戏。

虽然短促,却思绪良多!

五天的学习,我恍然大悟,清晰地认识到:从现在起,我必须刷新思想,跟时代全拍,和新教育衔接。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你要想一年收获,你就种花;你要想十年收获,你就种树;你要想一辈子收获,你就种理念。要平心静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其次,必须加强学习,当务之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只有学习,才有实力;有了实力,才能魅力;有了魅力,才有立足之地。只有先成为学习高手,然后才能成为教学高手,学课标、学教材、学方法、学技巧。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了,是海与河的关系。再是必须注重实践。目前,县上正在实施“133生本高效课堂”,这就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明确了目标,把握了方向。教师给学生确定小组,分工合作。首先提出目标和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目标和问题“预习、讨论、展示、反馈”。人人参与、个个互助、生生出言、课课有精彩。既激发了活力,又彰显了修改。长期坚持,化难为易,熟能生巧,巧中偷闲,形成特色。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梦想铸师魂。

中国梦,人民的梦!教育梦,教师的梦!

教育是一种爱,一种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师职业神圣而可爱,充满诗意,虽然辛苦,但很充实,不再把娃娃们当作容器,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个体,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而幸福着,收获的是一种精神的安慰和满足。教坛是个大舞台,梦想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收获就有多大。营造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好氛围。

现在提倡的是开放性的教育,不再用磨,磨去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想像。知识、方法、智慧、思想,构成了课堂教学四步曲。

“课堂不是教学方法的比拼,而是教学风格的比拼。”“诗一般的学校,美丽的校园才有美丽的学生,美丽的学生必然有美丽的教育。”

第3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一、培训主题

以更新教师专业理念、夯实教师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抓手,做好Xx县2105年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

二、培训对象

(一)培训对象为Xx县小学语文教师(200人)

(二)培训对象的特点

1.年龄结构复杂。由于是5年一个周期的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班将由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员构成。

2.层次差异较大。培训班中有县级先进教师、校级先进教师、各级教学能手及普通教师等。

3.学校地域优劣。培训班中有来自城区小学的语文教师、有来自乡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有来自村小的语文教师。

4.课改熏陶差异。部分教师来自已经验收合格的课改学校,部分教师来自正在推行课改的学校,还有部分教师来自课改根本没有启动的学校,比如村小教师。

(三)培训对象需求分析

由参训学员年龄结构复杂的特点可见:青年教师最缺乏的是教育教学方法,中老年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由参训学员层次差异较大的特点可见:优秀的教师希望展示,希望给他们提供平台交流,一般教师愿意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要求培训内容拿来就能用;由参训学员所处学校地域优劣可知:偏远学校教师想借鉴同类学校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向城镇优秀学校教师学习的愿望;由参训学员在教学工作中受课改熏陶的差异性可知:部分教师尝到了课改带来的甜头,部分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正在大力推进课改,还有部分教师思想守旧,排斥课改;部分教师渴望提高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渴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尤其是微课制作和翻转课堂的运用。另外,大部分教师教研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课题研究,部分教师安全意识薄弱且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修炼。

三、培训时间

第一阶段:集中理念培训阶段(20xx年7月17日~7月21日)

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指导阶段(20xx年10月~12月)

四、培训地点

第一阶段培训地点:Xx教师进修学院

第二阶段培训地点:学员各工作单位或学区内交流(由县教科所组织实施)

五、培训目标

学员通过集中理念培训和集中实践研修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将综合提高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转变学员育人理念。具体从以下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参训学员的综合素质。

(一)知识与技能

1.提高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策略

2.了解优秀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做文明教师的内涵

3.学会做智慧语文教师

4.学会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方法

5.学会小学语文教学课型的选择

6.熟悉20xx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7.能准确把握小学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

8.会开展过程性评价

9.学会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10.了解Xx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掌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高级思维的方法

12.学会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生成问题的能力

13.学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14.掌握语文教研课题的选题技巧、研究方法

xx.了解市、县级课题的申报方法和课题研究步骤

16.了解互联网+时代(教育)背景

17.掌握微课的简易制作

18.学会翻转课堂的运用

19.提高作文和阅读教学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学员在集中实践阶段,通过教学设计、教学观摩、课时说课、公开课等研修活动,从而提升构建小学语文“卓越课堂”的能力和备课、说课、评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德师风内容的学习,学员进一步明确做文明教师的内涵,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为师理念和积极向上、为人师表的心境。

第4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一、收获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1、7月8日,我们聆听了李湘蓉教授的讲座《反思与展望­——上更好的语文课,做更好的语文教师》。李教授以述事的方式,带领我们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让我们记住了语文课堂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一定要在反思中进行比较,这样才有利于专业素质的提高;并结合我们的教育现实状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发展的教师才能教出不断发展的学生。

7月9日,我们聆听了黄祖训教授的讲座《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思考》。黄教授的讲座让我们重新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平时对学生统一要求、划一的指导,这样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今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做到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发挥的条件。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所以7月11日李庄教授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讲座让我们如同“久旱逢甘雨”。李教授例举了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习作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培训,我们不仅对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课堂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更重要是大家在培训中感受到:只有扎实上好每一节习作课,才能有效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第5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1.从片面的技能性培训转向全面的发展性培训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引起了国内的重视和关注,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内容与体系设置等。实践中,各地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积极开展了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促进他们再就业。调查表明,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预期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如:2004年,浙江省遂昌县为了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确保他们的可持续生计,举办了电动缝纫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班,但是由于培训内容比较片面失地农民的参与规模较小;失地农民参与培训项目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低下的案例同样发生在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西湖区三墩镇等地。通过对浙江各地的调研,笔者发现现行失地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要提高培训效果,必须根据失地农民的特征和需求,调整现有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从追求以提高技能性培训目标转向以追求全面发展的培训目标。全面发展性培训项目至少应包含补偿性、职业技能及创业等培训内容。

由于受社会资源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失地农民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特征,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在语言表达、阅读能力、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存在着能力相对不足或缺陷,造成这些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利的社会地位而失去的受教育机会。因此,补偿性培训内容宜侧重于基础知识培训,集中在提升其语言表达、社会交际、城市适应、法律及宏观政治经济知识普及等方面。通过对失地农民的基础知识补偿性培训,将会最大程度地消除和弥补其“文化上的欠缺”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从而为下一步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性作用。当前,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已有较多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培训经验。但实践中,补偿性培训并没有积极开展,导致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不佳。根据失地农民的特征,如果先对他们进行补偿性培训,那么后期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将会显著提高。由于小农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缺乏团队合作等经历,导致其纪律性和组织性较为缺乏。因此,在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中不可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这是提升其工作发展潜力、提高经济收益、改善人际关系和消除社会排斥的心理驱动力。

在就业工作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失地农民往往被视为职业技能缺乏者,容易被社会各界忽视其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失地农民很少能够享受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提供的创业培训及后续服务。然而,创业培训却是提升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国际劳工组织(ILO)倡导的SYB(StartYourBusiness)培训等经验表明,创业培训主要包括创业引导培训、创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计划培训三个方面。在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中,创业引导培训以培养失地农民的创业意识为目标。根据失地农民独有的特点,笔者认为艰苦创业意识、风险创业意识、合作创业意识应成为创业引导培训的主要内容。失地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应侧重于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包括培养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两方面的能力。失地农民的创业计划培训通过为他们理清创业整体思路、明确创业各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计划书,从而提升失地农民整体创业成功机率。

2.引导各类高校关注失地农民培训

目前,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各类农广校或其他社会性培训机构。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失地农民培训方面则鲜有涉及。可能有人认为高校主要是培养全日制学生,所以无暇兼顾成人培训。但是我国高校至少有四个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从事社会服务;四是文化传承。因此,从理论上看成人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之一。实践中,很多高校也在大力开展成人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培训往往都是大师班、总裁班,很少看到针对社会底层,特别是农民以及失地农民的培训。当社会面临困难之时,问题不在于大学要不要关心社会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尽职尽责地去帮助解决社会上的问题。目前,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不佳,高校有义务、有必要参与失地农民的培训,从而让这些失地农民由“劳动型”转向“技能型”,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激励高校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首先要转变传统培训理念,发挥高校真正服务社会的价值,将优质教育资源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能力培养上,而不是目前广泛开展的大师班、总裁班培训。要让大学精神、人文理念在关注民生中得以传承,而不在追名逐利中丧失,除了高校的自我反省,还需要教育部门出台政策引导。教育部门可行的引导政策包括采取相关经济措施补偿高校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相关支出、设立失地农民培训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民生问题的贡献度纳入高校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等。

二、金融和税收政策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举办主体可以由政府设立,也可由非营利组织设立,甚至还可由私人设立。私人设立的培训机构是对前两类机构的延续补充,能够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建立政府、私人、非营利机构相互合作的培训网络平台将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私人设立的培训机构不同于政府培训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设立的培训机构,它以追求利润为导向。因此,要鼓励更多私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就要降低此类机构的总体成本,比如设立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等。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融资优惠,可以降低私人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本,提升私人培训机构设立意愿的同时,也利于更多的失地农民参与其中。反之,若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将使得失地农民承担的培训费上涨,这无疑会在失地农民面前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经济门槛”。税收政策虽然作为一个外生变量,但是可以通过政策的杠杆效应发挥扶持失地农民的效用最大化。建议对失地农民培训建立税收优惠的认证制度,首先从政策上给予明确规定,其次确认失地农民的身份问题,便于税务部分对减免税资格的认定。从税收内容来分析,这主要是包括哪些项目可以在税前列支,哪些不可税前列支。当

然税前列支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到税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进一步影响应纳所得税。增加私人培训机构的税收扣除范围,比如相关成本费用允许在税法上也予以扣除,部分收入予以减计,在一定年限内予以减免等等。把相关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充分运用到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实践中,以减少私人培训机构的税收项目,从而降低税收成本。从税率角度来分析:一是加大税收优惠的扣除比例,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奖励;二是降低机构总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列入重点扶持的对象或者是小型微利企业,使其享受较低的税率,从而减轻总体的税收负担,间接地提高收入、增加利润。因此,要吸引、鼓励私人企业积极参与设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私人培训机构,降低其税收成本,减轻其整体负担,同时降低失地农民面对的“经济门槛”,从而通过税收政策来减少税收支出,增加利润,既符合私人机构对利益的追求,又有利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除了上述税收政策外,还可从金融层面促进失地农民培训,也就是从培训机构融资成本角度来扶持。对于私人机构而言,融资难是目前最大的困难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可融资来源数量少,而且还在于融资成本高,这无疑会对培训机构的设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实行对失地农民培训的金融支持,应该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为主,辅之以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并鼓励商业金融参与,使参与金融单位呈现丰富化和多样化,加大机构可融资金的来源。同时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失地农民培训事业发放低息贷款或降低贷款门槛和放宽贷款条件,为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为了有效发挥政策性银行在失地农民培训事业中应有的作用,建议尽快为政策性金融制定专门的财政预算和立法,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这既能保证其稳定的资金来源,又能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失地农民培训等公共事业。其实施可由政府委托政策性金融机构办理与失地农民培训相关的贷款业务,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委托的业务给予定额补贴。总之,对设立教育培训机构而言,税收和金融政策的保障,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必不可少的政策保障,需要建立配套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支持,以满足发展教育培训的需要,鼓励私人培训机构的设立。

三、财政和土地政策

在当前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实践中,主要由地方政府以财政专项及培训学费拨款等形式为失地农民提供培训经费,培训经费是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基础条件。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政府财政资源较为紧张,往往依靠土地财政来补充。而以土地出让金为基础的土地财政,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比如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就遇到土地财政风险。因此,依靠财政专项形式支付失地农民培训经费不仅极为有限,而且难以持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问题。事实上,由财政全部负担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地区并不现实。

笔者认为,可辅助构建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立法和政策设立支持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的主要来源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部分财政拨款、培训基金运营收入以及慈善机构捐赠等获取,但是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既任务重,又难度大,简单依靠财政拨款和捐赠收入不足以维持运转,还可从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中提取(比如提取2.5%),具体比例可参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培训,主要的依据是“涨价归公”思想。土地增值是由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并非是由于部分人员实现的,因此大部分的增值收益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土地增值收益主要被开发商以及政府机构所获取,真正落实到失地农民的部分十分有限,这样的分配模式不符合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因此,将土地非农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作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显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此外,失地农民教育培训能否顺利实现的另一关键要点是教育培训基金能否高效运营和保值增值。借鉴智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交由专门机构运营和管理,并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来实现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顺利地保值和增值,比如进行实物投资、股票投资、外汇投资、期权交易以及各种抵押贷款、债券等。但是伴随着投资方式多样化和收益的增加,面临的投资风险也会加大,需要进行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可以依靠信托公司及其聘用的投资顾问公司和投资机构来完成,通过信托公司可以评估投资市场上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确定最为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投资组合比例,以确保严密监控风险,并适时调整投资组合,以达到在管理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同时,成效良好的基金运营必须使基金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分开,前者负责对后者的监管,后者负责基金的筹集和投资运营等。毕竟教育培训基金涉及到的是无数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基金活动,对此要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可以通过建立该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财务公开并结合信用和绩效评级制度,以及严格的经济处罚制度。对于专门的经营机构可以是私营机构也可以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前提是符合严密的监督管理机制。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县级为单位设立,根据基金不同资金来源,分别建立不同的账户,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发展全国联营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从而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以确保未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四、结论

随着失地农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社会各界将逐渐关注这一处于社会底层群体的未来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由于失地农民群体本身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无法快速适应脱离土地后的城市生活,加上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对失地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将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事项。政府除了在完善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外,还应该积极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和再择业创建服务平台,加大对失地农民培训的资本投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市场和农民三方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新型失地农民,从而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

第6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一)培训教师资源贫乏

一是起点低。教师学历结构调查发现:初始学历为中专或大专的比例高达56%,本科44%,研究生学历为0,最终学历达本科及以上的比例为75%,研究生学历占2.5%,专科以下比例占22.5%。与普通中小学的教师结构相比,学历水平高于普通小学,低于重点中学。二是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培训教师一般都从普通中小学调入,既无教师培训的专业化训练,也无教师培训师的专业认证,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培训的专业化水平无从谈起。三是进修学习机会少,专业发展缓慢。调查发现,在教师培训者队伍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占8%,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占56%,从未参加过省级以上培训的占36%,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培训的占12%。四是业务骨干少,专业引领乏力。由于教师培训工作既无升学压力,也无规范的考评标准,被许多人认为是工作轻松的地方。有资历、没实力或不愿出力的人多,真正因工作需要考聘的业务骨干少。

(二)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没有保障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向来低于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边远地区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都是入不敷出。尤其是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更是缺乏保障机制。据调查,从2010年到2014年,教师培训拨款最多的区县累计拨款180万元,最少的仅有20万元。教师培训人均年拨款不足10元。有的地方政府不出钱,只出政策,通过培训收费以“培”养“培”。这不仅难以激发培训机构的热情,同时也不能激发参训教师或送培学校的积极性,因为政策性收费的负担要么转嫁到送培学校,要么转嫁到了参训教师头上。

(三)培训机构建设滞后

培训机构建设表现在多个方面:如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硬件建设。仅就硬件建设而言,教师进修校常常不及普通中学。不仅因为它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活动场地狭小,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也捉襟见肘,不仅难以适应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也难以满足培训教师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仅就图书资源建设而言,图书室藏书最多的约有8万册,最少的约有2万册。近五年添置图书最多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共添置图书约1.5万本,最少的添置图书不足1000本。

(四)课程资源贫乏,教师培训随意性强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出台以前,县级教师培训往往都是政策主导型或任务驱动型。要么像课程改革那样全面动员,全员参与,要么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要么根据培训机构的设想随意设计培训项目。教师培训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一个长远的、整体的规划。每一次培训工作培训机构感到最困难的就是编制培训方案,如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培训需求,避免培训雷同或重复培训成为培训规划的最大难题。县域教师培训资源贫乏,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不高,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成为制约县域教师培训水平提升的颈瓶。合理开发利用培训资源是走出县域教师培训困境的重要举措。

二、县域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培训资源内涵极其丰富,凡是与教师培训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都是培训必不可少的资源。目前,县域教师培训中下列培训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一)培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部前师范司司长管培俊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决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培训教师资源、培训管理资源与参训教师资源的开发。

1.培训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第一,必须加强县级教师培训中心自身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培训专职队伍。为此,地方人事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留用优秀的培训教师,对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妥善安置、合理分流。第二,通过严格考核、公开招聘的办法,从高等师范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补充到培训教师队伍。第三,到基层中小学选拔一批师德好、素质高、能力强并有志于继续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来工作。第四,与高等院校、中小学基地学校建立培训者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高校中心模式、基地学校模式等加强对培训者的专业提升培训,提升培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第五,通过上挂下联、外请内聘的办法,聘请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基层中小学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兄弟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优秀教师做兼职教师,组建起一支结构完善、学科齐全、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使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示范有机统一,有效地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2.培训管理资源开发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历来是一个难题。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本身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县级进修学校的培训教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培训对象的教师角色短期内难以转换。同时,教师培训工学矛盾突出,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开发管理资源,一是应加强培训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才能够在参训教师中建立威信。二是倡导学员自主管理,增强学员的自主意识。有学者认为“有意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培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已有经验,发挥参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参训热情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联合送培学校与主管部门参与管理。教师培训不单是培训机构独立进行的工作,送培学校与主管部门都是教师培训的利益相关方。促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高,需要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关注。与相关各方及时通报教师参训情况,把教师培训纳入对教师的常规管理工作,建立教师培训、进修、评优、晋级考核管理的长效机制,必有利于在教师培训管理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促进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参训教师资源开发

随着教师培训制度的不断变革,参训教师在教师培训中的选择权、自不断扩大,参训教师参与培训的愿望与热情将直接影响县域教师培训的规模与质量。第一,应积极宣传、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教师的参训意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明确要求:“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使教师把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作为自己的必选项目。第二,应不断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激励教师的参训热情。调查表明,教师其实并不反感参与继续教育培训,反感的是参与低水平的继续教育培训。第三,协调教师培训管理,营造良好的参训环境。争取主管部门及送培学校领导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支持,为参训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必有助于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提高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第四,加强学习需求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的职业竞争与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调查发现78%的教师感觉压力很大或较大;47%的教师认为压力主要来自职业的竞争。参与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是中小学教师参与职业竞争,改变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二)培训财力、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培训要正常进行,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障,但县域教师培训机构多年来受财力、物力资源的困扰,使培训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培训水平难以提升。培训物质资源开发,应着重做好三项开发工作:

1.培训财力资源开发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明确要求“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保证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本是地方政府的应尽之责,但各地对教师培训投入政策的执行不尽相同。一些地方仍然通过培训收费的方式,把教师参训的经费负担转嫁到参训教师或送培学校。开发培训财力资源,一方面应积极宣传有关政策,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切实保障培训经费按比例拨付到位;另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提高培训机构建设的水平。同时,开发财力资源,还要善于吸纳社会财力资源,争取社会资金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与支持。

2.培训平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进修校是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平台,但不是唯一的平台。开发利用平台资源,应突破教师培训的进修校中心模式,发挥多种培训手段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域外教师培训资源。一是发挥教师培训多层次网络资源的作用,早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建设三网(“天网”、“地网”、“人网”)协同促进教师队伍提升的建议,“国培计划”也加大了远程培训的支持力度。时至今日,网络资源已遍及中小学校,但调查表明,教师参与网上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应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喜闻乐见的学习资源。二是建立教师培训的基地学校。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地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一模式早在20世纪中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成功验证。三是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通过到中小学进行校本研训指导,使参训教师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与同行相互学习,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加强对校本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促进全校教师共同发展。培训平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教师进修学校拓宽了培训空间,扩大了施教范围,培训效果与影响也必然随之升级。四是与培训机构附近的中小学合作,就培训场地、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的利用达成协议,实现培训与学习资源共享。

(三)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对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是教师培训成功的重要保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着重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选择开发课程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次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教育也顺应时展的潮流加入了这一行列。2011年,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国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秉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从“信念与责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几个维度明确了教师教育的具体要求。2012年,我国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对合格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2012年5月,为规范“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教育部依据《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实际,研究制订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对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课程安排、实施建议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标准》的出台,为规范我国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统帅作用。县域教师培训应在深入解读《标准》的基础上,树立“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培训实践取向,针对问题解决,突出专业能力提升,服务教师终身发展”的培训理念,选择或设计培训课程,真正体现教师培训的专业性。

1.根据各类教师培训需求,精心设计课程资源

无论“国培计划”还是普通的教师培训项目,人们都逐渐认识到需求调研的重要性。英国的教师培训非常注重教师的谈判权、参与计划权和选择权。德国的教师进修学院也常常和州文教部、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并且在培训方案制订前还要深入中小学校做广泛的调研,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我国的“国培计划”采用竞标的方式落实培训项目,方案申报中历来重视需求调研这一重要环节。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到方法的运用、时间的安排都得考虑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县域教师培训,只有按需施培,因势利导,注重对教师的观念引领与能力提升,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教师的培训需要。

2.根据培训目标要求,灵活组织课程资源

每一次教师培训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不同,课程的选择、设计、组织、实施必然会有所不同。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为目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为目的,则以活动课程为主;提高教师参与度,注重教学交流与对话学习,以现场培训为主;超越时间限制,体现自主学习,则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县域教师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结合,现场培训与网络课程结合,基地培训与流动培训结合,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保障教师培训的质量。

3.根据培训教师的优势与特长,合理安排课程资源

教师培训的课程不象职前教育一样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教材,它是在教师职业成长的过程中,针对教育教学的现实难题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随机生成的。进修学校有限的师资必然难以满足各种类型参训教师的培训需要,在培训课程资源的设计上除了参考培训课程标准与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教师的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再优秀的教师不可能每次培训都讲同样的内容,应考虑不同培训教师的不同的优势与特长,以适应不同参训教师的培训需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培训资源的作用,不仅避免资源浪费,有时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变换教师、变换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可以增强培训活力,消除教师培训倦怠。

三、县域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县域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将伴随教师培训始终。有效开发培训资源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宣传,良性互动,积极争取政府投入

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培训机构保持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让地方政府认识到,教师培训是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争取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挖潜革新,充分利用、合理搭配现有资源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本身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但由于管理不善,使用不合理,资源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合理搭配现有资源应当强化内部管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分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比如,让不能胜任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到附近中小学代课或换岗,一方面可获得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培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换出一线优秀教师担负教师培训任务。

(三)与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等合作开发培训资源

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域外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合作,引进培训教师资源,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专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校专家的引领作用,一线教师的示范作用与培训基地的阵地作用,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提炼总结,生成积累培训资源

第7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要使教师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掌握计算机、Internet、卫星IP广播的基本知识、技能,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当地承担示范、为教学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任务。

二、培训目标

1、掌握远程教育几种模式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远教IP资源的主要内容和存放结构,学会选择、组织、整合、利用资源,用于教学实践

3、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产权的观念

三、培训内容

①远程教育资源简介

②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

③WindowsXP的一些操作

④Word中的基本操作

四、培训措施

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组织领导机构。

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远教IP知识,召开好学习培训动员会议,布置学习培训安排。

③精心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培训内容”。

④学校组织、选派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教师进行讲课、培训、要透彻分析、讲解培训内容的重点、难点。

⑤培训与学习要紧紧围绕“先培训,后使用”进行,提高学习效果,增强使用技能。

⑥培训时间利用下午放学后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实行“学习考勤”及全员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件。

五、培训安排

1、以点带面,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分层逐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全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2、做好校本培训计划安排。

3、学校安排龚从发、杨彬两名骨干教师具体负责远教日常管理、应用培训工作。

4、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2—4次教学观摩和专题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应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教学能力,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将三种模式的应用常规化。

5、每学期至少举办1—2次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的竞赛评比活动,促进师生应用,使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第8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家教服务 教育服务 人才培养

现如今,“家教热”作为一种教育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已兴起并持续盛行了多年, 最初在东海沿海地区兴起, 以后又延伸到内地的大、中城市, 现在几乎遍及全国。我们从李笑贤学者那里了解到,“家教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由于采取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导致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进行的补课性质的个别教学活动。”

从最初的学生课后免费留堂补课到请家教老师上门辅导, 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请专业教师在固定时间段到学生家里进行有计划地辅导。“家教”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城市中小学生聘请家教的已超过50%,中学生中也有30%之多。

一、家教市场的起源

现有的升学制度以及家长和学校这三方面共同导致了如今的家教热潮, 其中升学制度作为最根本的原因, 是“家教市场”形成的根源。

(一)家教是考试升学制度的产物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追求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仍然是当前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追求高分的目标导向使学校、教师及家长埋头于应试教育中,为了使孩子顺利通过各种近乎残酷的选拔竞争, 为了能够让孩子凭借高分进入名校, 家长为孩子们购买了各种复习资料,利用各个时间段聘请各种优秀的“家庭教师”,来督促孩子们的学习。

(二)家教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的产物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盲目攀比的心理和心理“补偿”的影响下,认为要想使孩子将来有出息,出人头地,获得事业和人生的双丰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课下对孩子进行单独辅导来提高他们业成绩。

(三)家教是学校课程缺乏针对性的产物

学校的课程设计是针对整个学生群体设计的,需要到所有同学的接受水平,强调的是学生共性和群体的发展,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家教则能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和引导,使之迅速提高成绩,满足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二、家教市场的现状

为了解山东省家教市场的现状,我们选取山东省有代表性的城市:临沂,济南,枣庄等地的家教服务为研究样本,展开了较为广泛、深入的问卷调查,同时开展了对家教市场的工作人员的访谈调查。

(一)家教服务类型

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现在的家教市场大致存在三种类型:

(1)“追赶”型家教。这类家教的目的是使孩子赶上学校班级同学的整体水平。是家长为跟不上班级进度的、学习上明显存在困难的孩子添加“营养”,请家庭教师予以专门指导,进行某门功课的补习,以期使得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改善。

(2)“提高”型家教。这类家教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某门功课的“实力”,为孩子以后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是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某些学科的学业水平,增加对某门学科的理解,使其能在同学中领先一步,特意请教师来给孩子开“小灶”。

(3)“全面”型家教。这类家教所追求的目标,不是满足于学校每门学科取得好的学业成绩,而是希望通过课下教育的途径,使孩子得到学业与品德的更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是家长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他们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而开展的家教活动。如:业余钢琴考级,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驾照的学习等。

(二)主要家教中介的类型和特点

高校家教中心。高校家教中心是在学校团委领导下建立的以“帮助学生勤工俭学”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家教中介机构。它的服务对象是本校家境困难的大学生,亦可是那些热爱从事教育活动的工作者,更可以是那些想要提升自身素质的学生。由于有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作为依托,这类中介的专业性、正规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在教育服务市场中有很好的口碑。

家教中介中心。市场家教中介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化管理的专门的家教中介机构。家教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正是这些市场家教服务机构数目的增多。市场家教中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经过工商注册的专职家教服务机构。这些中介机构的经营管理比较规范,有自己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因此可信度比较高。而另一类是未经过工商注册的中介机构。这些机构通常信誉较差,有的只是租一间房,雇两个人,再加一部电话就可以开始营业。它们通常会雇佣在校学生搜集本校学生的有关信息,然后再通过电话询问兼职的意愿,或者通过粘贴小海报,信息。

三、家教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机构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中国家教服务市场目前仍处于产业发展时期,服务需求量巨大,成本低,利润空间十分可观,吸引了众多的家教服务机构和组织投身于市场,促进了我国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但我国目前家教服务市场存在着是数量多、规模小、品牌化不强等普遍现象。有学者专家认为,现在家教服务机构虽然比较多,但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推动着教育服务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快速扩张[11]。市面上,部分培训机构只考虑短期收益,而未对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进行具体规划。此外培训机构众多、规模偏小、难以迅速占领市场,导致了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集中度低造成了行业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不利于行业资源优化配置,也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

(二)家教服务的频繁倒闭

今年1月,宁波美亚英语培训学校的老板卷款潜逃,致使173名学员被骗,20多名受聘教师的工资也无处可领。

去年6月底,迪士尼英语宁波江东店关门。今年2月底,在宁波迪士尼英语另外两家门店上课的孩子的家长也收到通知,称今年8月底,迪士尼英语要退出宁波市场。同样在今年2月底,沃尔得少儿英语提出房租到期,突然关门,致使大量的学员学习得不到保障,学员学费追不回来。

每一个培训机构的倒闭都伴随着停课、卷款逃跑等现象,每次都有数百学员受骗,将近百万学费不翼而飞。

(三)家教培训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完善

在调研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以下培训市场乱象丛生,动荡不定的现象。这是家教培训市场缺乏根本的运行机制所造成的。

四、建议与对策

有需求就有市场。“家教服务”导致培训市场的繁荣,不该是混乱和良莠不齐的。我们课题组在对家教服务市场综合分析、全面考察后,认为在现阶段,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规范家教服务市场。

(一)加强教师资源的专业化

不管是国与国的竞争,还是各种服务市场竞争,归根结底都是是人的竞争。教育培训学校要培养真正的专业的、高质量的教师,决不能仅仅凭借外聘这一手段。学校要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的优势,就要制定一系列提高培训教师有关素质的办法和措施,并认真加以贯彻与实施。

其中一种方法是采取签约制。例如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推出的“850”承诺,在“850”承诺中,学员满意率达到85%以上的方为合格课程;学员满意率在85%以下,课程讲师费按原价的80%收费;如果学员满意率在65%以下,课程讲师费则实行零收费。这样对讲师有了一定得限制,使其更加努力的备好课、讲好课。

另一种办法是实行专业资格认证。例如在等级上也对讲师进行了划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同时加以奖金的辅助,这样会对教师形成激励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发展教育培训服务连锁经营、规模化模式

目前,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大多为个体户式运作,即以一个培训师为基本核心,然后雇用几个人为其服务。同时,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客串型”运作模式,培训机构即不定期地聘请某学校或单位具有号召力的专家或任课教师举行讲座。这样的运作方式从根本上说比较原始,较难形成具有规模产业。

我国教育培训产业在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各个培训机构或学校而言,必须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市场进入与退出成本,连锁经营的规模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三)推行培训机构保证金制度,维护学员权益

当下,多数教育培训机构租赁校舍场地经营,一旦机构倒闭,“跑了和尚没了庙”。特别是碰到携款外逃、恶意终止办学的培训机构,学员利益受损,往往只有自认“倒霉”。因此,为了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培训市场秩序,应实行缴纳进场保证金的做法,如果培训机构想要进入学校,进行宣传招生等工作,要确保在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之初就实行培训机构保证金制度,防患于未然。并且要根据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业务的收费标准,按比例提高培训机构准入保证金门槛和额度。保证金主要用于民办培训机构终止时退还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以保证一旦发生培训质量问题、甚至培训机构关门破产,培训管理机构就要先行赔付给培训者,以维护培训者的权益,降低培训风险,促进培训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语文教师培训范文

1.1将培养员工能力和事业单位党政培训结合起来

在对员工进行党政培训的过程中采用辩论式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分析能力,提高员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员工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相对于原有单一的培训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原本的“填鸭式”培训不能够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员工没有学习热情,采取辩论式培训可以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使员工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课堂培训中采用辩论式培训是培训方法的一次巨大革新。

1.2建立了新的“教与学”的课堂关系

在党政培训当中采用辩论式培训所起到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热情,在课堂上党政管理者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员工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关系。比如,在培训当中采取小组辩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参与员工的热情,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旁观的员工的关注度较以往也明显增加,很多员工在小组辩论结束以后都会站出来进行点评,甚至有的员工觉得在这次当中没有发挥好,还会请求党政管理者再给一次机会。这较以往的培训效果相比提升非常明显,这种新型的“教与学”的课堂关系值得我们去尝试。

2、辩论式培训法的应用

在事业单位员工党政专业基础课培训当中都可以尝试采用辩论式培训方法,采用小班形式的辩论式培训能够起到很好的培训效果,但是由于辩论式培训所耗费的时间比较久,所以不能所有的课时都进行辩论式培训,还应和讲授式培训结合起来进行。

2.1辩题的设计

在辩论课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辩题的设计。在设计辩题的时候一定要设计能够突出培训内容的核心问题,并且问题比较中性,还存在争议。党政案例一般具有很大的可辩性,所以在党政课堂培训当中可以采用辩论培训方式。采取辩论培训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训,所以设计的辩题一定要与培训内容相关,在辩论中完成培训计划。

2.2辩论的组织准备

在辩论培训当中党政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要留给员工足够的时间去搜集有关资料,依据事业单位员工的特点,可以之前就把辩题交个员工,让员工提前进行准备。在课堂辩论的过程中,党政管理者也不能一言不发,在适当的时候要对案件进行一下剖析,发挥好党政管理者的引导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员工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辩论一般采取分组辩论,分组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党政管理者进行分组,也可以员工自行进行分组,党政管理者进行调整;还可以是拿到辩题以后进行统一分组;也可以根据各自分工的不同进行分组。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员工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采取分组进行讨论,保证了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讨论,这使得每一个员工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2.3课堂辩论

在辩论式培训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辩论。首先,在员工进行辩论之前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让他们观看一些经典的辩论视频,与此同时还应该依据辩题的不同设计辩论规则,在进行辩论式培训当中应参考国际辩论赛所遵循的基本规则,规则不是不变的,应该依据不同的赛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双方的辩手在进行辩论的时候,应鼓励台下员工发表个人看法,台下的员工可以作为正反方的亲友团发表不同的见解,帮助辩手回答问题或者是反问对手。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党政管理者要掌握好节奏,不能产生混乱。

2.4归纳总结

之所以采取辩论式培训就是要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员工在辩论的过程中获得真理,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辩论过程中,党政管理者要对员工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和总结,每一次辩论结束后党政管理者都要进行总结和点评,点评应该客观公正,指出员工们存在的问题和要改进的地方。党政管理者要把员工分散的意见进行集中点评,对整个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使员工牢牢掌握培训内容。辩论结束后管理者应该让员工对辩论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加深员工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培训质量。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