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高质量就业 试点学院 软件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15-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新要求,就是不仅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而且是高质量的就业。这就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内涵式发展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1]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供需双方存在的“两难”现象。我国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2002年我国高校的入学率约为15%,2011年我国高校的入学率约为26.9%,今后这一数字还会提高。随着入学率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容乐观,现在社会岗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广泛存在“两难”现象,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人难,一边是毕业生就业难。
第二,“高质”与“高量”之间的矛盾问题。现在高等院校普遍关注于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而往往忽视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即仅仅实现了“高量”,而没有足够的重视“高质”,导致毕业生就业之后,也不能安心工作,频繁“跳槽”,还有部分毕业生的发展后劲不足。
为了实现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教育部和各个高校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进一步明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首先就是要“坚持内涵式发展”。[2]二、以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以育人为核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协同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内外部各种教育资源、挖掘可利用的教育空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3]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信息产业的世界结构调整日益明显,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也必须顺应改革的要求,加快“两个转变”,即从原来的主要以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为主要特点的外延式发展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效率为主要特点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件指标的显性增长向提升内部软实力的隐性增长转变,在加快转变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要相互协调,统筹安排,科学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成立了校教学督导办公室,独立于教务处,由校长办公室直接领导,监管全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状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同时各个教学单位又外聘有自己的教学督导,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督导和专项检查;我校近期又出台了“教学事故、教学差错认定办法”,对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听课、教学次序、考风考纪等都做了的明确处理规定,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完善规章制度,引入评价机制,保障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只有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完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机制,改革和创新考核方式,建立基于过程的持续改进机制,才能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升。[4]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引入软件企业普遍采用的CMM思想,对教学过程实施过程管理,建立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机制,对本科教学实施定量管理和定量评价,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完善教师考评制度,采用督导考评、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的“三位一体”评价制度;对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为增强教学的效果,以制度规定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倡学生实行“面向工作的学习”;定期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交流会以及学习沙龙、兴趣小组等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这些措施都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制定下来,有效地保障教学次序,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工程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全面推行CDIO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的现代工程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复杂的工程产品、过程及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做中学”等研究性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实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内涵式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完善就业政策,把实现高质量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各级政府机构和高校管理部门,要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各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创造就业机会,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者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在推进就业工作中实现“高质”和“高量”,实现“量”“质”协调发展。在就业工作中以贯彻促进毕业生就业为主,自主创业为辅的就业政策,根据学生自身条件进行合理选择。落实政策保证就业,继续做好就业指导、实习见习、就业援助的“三支一扶”工作,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利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利用国家制定的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全程提供学生就业的质量保证,让大学成为学生学习深造的场所。我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软件学院为推进校企深入合作,建立长期合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学院和企业间的制度化联系,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学院与企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学院设置了“实训中心”,在模拟企业环境下,学生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蓝本进行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工程化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企业文化认知、软件开发规范等各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以期达到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实际上岗培训时间的目的,从而迅速适应未来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改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实现多渠道就业
高质量就业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高质量就业是充分的就业、优质的就业、稳定的就业、符合自己意愿的就业,劳动关系相对和谐,基本能够满足劳动者的工作要求,最终体现为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满意度上。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首先要拓宽就业面,扩大就业方式。在国家层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高校层面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实现多渠道就业。在学校的教育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工作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基本的职业规划,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进行一些基本的“智力测试”“个性测试”“兴趣测试”“心理测试”等,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学生一入校就明白毕业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样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三)面向企业、联合培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为了让毕业生尽快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融入企业、投入实际的工作当中,我校形成面向企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与就业方式。积极进行校企协同,形成特色鲜明的“两段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将校企合作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工程能力;建立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业化素质。通过“定制式”和“两段式”的人才培养,达到了专业建设、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三赢局面,在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和学生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通过多种方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四、结束语
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是黑龙江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我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荣誉称号就是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肯定。但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后继的综合改革过程中,我们会坚持内涵式发展,寻找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突破口。
[ 注 释 ]
[1] 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9.
[2] 刘善堂,成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与提升策略[J].江苏高教,2014(1):133-134.
人代会镇长对记者采访发言稿
党委副书记、镇长XXX
今天听了XXX州长在自治州XX届人大XX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自始至终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发展理念和主题,为全州在新的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报告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非常切合XXX实际,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报告中制订的目标催人奋进,是指导我镇今后工作的行动纲领。下一步,我们XXX将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既定目标,团结领导全镇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在具体工作方面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毫不放松,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毫不松懈,持续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节;三是拓展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强力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创新引领,持续推进新发展理念落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畜牧强镇、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润镇、村规民约建设”为主要抓手实现全镇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同发展、同提升,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五是求真务实,持续用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向心力。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
现阶段,建筑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建筑的形式和产生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提出了新的标准,如何保证工程达到质量、环保、安全等各项标准,成为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进行管理创新和优化,提出高效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新要求
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如下:①标准化。基于精品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实施质量监督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查,保证建设的建筑工程可以达到标准;②精细化。目前来说,运用的新方法和新材料等越来越多,很多材料和工艺的运用,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采用的检查方法差异,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要加大细节的把控,认真细致的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实现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处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达标;③信息化。随着建筑工程生产方式方法的变化,质量监督工作要积极进行创新,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式。从当前质量监督管理实践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比如搭建BIM平台等,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提供技术和数据信息的保障与支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建筑建设工作持续化发展。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新方法
2.1智慧工地。贯彻落实“智慧工地监管合一”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等,积极进行智慧工地的建设,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建设的智慧工地,主要是应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构建新型施工管控模式,提高监督管理的数字化和精细化以及智慧化水平。目前智慧工地已经在很多地区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和效率。例如,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远程监督检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利用建筑工程施工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为质量监督提供依据,有利于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利用智慧APP,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施工方的管理负责人等,都可以进行远程监管。通过摄像头,获取施工动态信息,当发现违规操作的情况时,及时联系负责人,进行问题的改正和处理,并且进行整改的监督。随着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即覆盖建筑主管部门、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2BIM技术。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来说,主要内容如下:①质量行为的监督。根据文书资料以及现场生产情况,实施质量监督;②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采取的质量监督方法,具体为资料抽查以及实体抽检。整个质量监督工作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应用BIM技术,能够满足质量监管对质量安全信息的需求,同时能够为质量监督提供新技术和新工具,创新质量监督手段。以施工阶段的监管为例,BIM技术的应用如下:①构建质量监管信息标签。利用BIM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从多个视角预览,掌握工程基本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特色分部分项工程等,增强对重点部位的理解,强化对质量的把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比如规模等,按照质量监督管理线形的要求,对关键部位以及关键工序等,通过在BIM模型上进行标记,形成高质量的质量监督计划,落实监督工作交底,方便工程各个主体的了解,实现针对性监督;②进行信息核对。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角度来说,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工程施工单位要负责进行资料的整理,比如质量资料,并且向监理公司报送。应用BIM技术,工程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利用BIM模型的信息载体特性,将有关于工程质量的资料,输入到BIM模型内,建设质量信息三维资料库,进而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例如,构建桩基工程信息数据库,当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后,可以通过提取BIM模型,获得相关资料,比如合格证和质保书等,进行信息的核对,为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依据;③质量和资料的抽检[1]。通过实时记录质量控制方法和相关资料,通建筑BIM模型对应的构件相互关联,为监督管理人员提供方便。质量监管管理人员利用移动终端,能够进行模型和有关信息的查看,同时对比施工现场的资料和照片等,实施针对性抽查,强化对质量控制重点以及难点的控制,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例如,查询建筑现浇结构部分的混凝土构件截面大小,通过和现场实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全面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落实的效率;④利用BIM模型,通过可建造性分析以及方案模拟等,利用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工艺风险和工序风险等的分析,同时完善技术措施,为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利用BIM方案模拟,结合现场抽查,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和原来的施工方案相符,加大对重点构造节点以及特殊部位的检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达标[2]。
3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策略总结
3.1转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向。新时期,若想不断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要注重转变质量监督的方向,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建筑领域的发展变化,探索适应发展的质量监督道路,并且积极转变质量监督理念,优化质量监督方法,实现基础和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促使质量监督和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探索构建“执法严格、质量方法科学、监督手段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首先,基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属性,转变检查监督模式,实施执法监督,发挥政府执法的作用。其次,采取抽查型监督方法,转变工作方式。最后,要积极推广信息新技术,创新监督工作方法,改变监督手段[3]。3.2加大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建筑领域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而言,都要加大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督管控水平。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搭建信息化、远程化、动态化监督体系,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需要结合信息化质量监督的需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全面提高质量监督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水平和质量。文中结合具体实践,总结了强化质量监督的方式方法,具体如下:转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向;加大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质量监督队伍的能力水平等。
参考文献
[1]刘永忠.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9,9(8):170-171.
[2]周丽萍.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8):159-160.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办和第四监督指导组正确指导下,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呈现出组织领导到位,学习活动扎实、调研开展深入、大讨论热烈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提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检查分析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进而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要切实加强对分析检查工作的领导,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当好表率,只有我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过去的工作,敢于触及思想,不回避问题,才能保证分析总结的高质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要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带头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把问题找准,带头把解决问题的措施确定实。要坚持边分析总结边改,边查找问题边改,边评议边改,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先行先试重点工作,用实践项目的实施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突出中心,把握重点
以领导班子名义起草好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分析总结得是否“准”,是否“深”,决定着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只有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清楚,才能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至关重要。认真严肃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写好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负责,敢于问责。要严把发言材料质量关,做到“四不上会”即“问题找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与此同时,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一是集思广益,认真分析总结;二是实事求是通报分析总结情况;三是心平气和接受群众评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企业发展
0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在社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问题。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要顺应新形势下的变化,电力工程管理需要不断的改进,力求创新突破,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
1 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和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1.1 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 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1]。
2 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 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 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
2.3 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 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
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3]。
3.2 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正在逐步深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相关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专业化,科学化。做好管理,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意识,抓好成本控制,因此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使电力企业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庆军,杨立冬.电力工业工程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65-66.
济南市一定深入贯彻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扬起龙头”的工作要求,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抓改革勇攻坚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发言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 孙述涛
在全国上下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召开“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九大改革攻坚行动,这既是破解当前各种困难问题的有效路径,又是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济南市一定深入贯彻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扬起龙头”的工作要求,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是精准推进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密结合济南发展实际,对九大改革攻坚行动,逐个研究、逐项细化,注重在推动工作中抓创新,用创新的措施办法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通过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真正让市场活跃城市,让企业领跑城市。
二是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把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各部门,分解到各月份、各季度,做到月月有计划,季季有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尽早跨入“万亿俱乐部”,努力在全省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当先锋、挑大梁。
三是奋力推动“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做到“六个紧盯”:紧盯各类基金,通过政府基金参与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省会企业和项目;紧盯招商公司,突出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实体项目招引落地;紧盯省属企业,定期对接走访,争取更多新上项目落户省会;紧盯本地龙头企业,围绕建强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精准招商;紧盯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落地;紧盯园区招商,用好国际金融城、国际招商产业园、国际内陆港等载体平台,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全方位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标准战略,推动家政、养老、托幼等生活业高端化发展,推进金融科技、工业设计、人力资本等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浪潮集团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培育壮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加快打造中国“算谷”“量子谷”,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
《教育与职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高等教育如何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过程中,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杜玉波: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当前培养创新人才重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转观念、改模式、强师资。
第一,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理念是先导,高校要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进一步树立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局面,根本上要靠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形成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适应创造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体制机制。
第三,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关键要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具体来说,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一是坚持师德为先,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要求,加强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二是坚持教学为要,制定具体办法,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一个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同时改革职务晋升、薪酬分配办法,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三是坚持科研为基,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学,改进科研评价办法,强调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
《教育与职业》:您刚才提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请问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年多来,我们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杜玉波:在过去一年多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228个高等教育项目中,有60多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目前重点在推进上有四项工作:
一是在19所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这个计划核心是立足高水平研究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的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
二是在193所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是推进高校与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是在17所高校推进“试点学院”改革。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重点在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师聘任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氛围。
四是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眼于研究解决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完善导师负责制,综合考虑师德、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遴选评价导师,在录取、资助等方面给予导师更多的自。加强专业学位建设,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建立相对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
我还要强调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没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为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这个工程就是要解决目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核心内容包括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等。在“本科教学工程”中,我们将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个计划强调创造条件、鼓励创新,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需要提到的是,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教育部按照讲话精神要求,研究制订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其中,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提高质量的一个核心要求,我们也即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贯彻部署。我想,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来共同探索、共同推进。
结构调整是提高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教育与职业》: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您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如何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变化,优化结构和布局?
杜玉波: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当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当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结构调整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2010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经达到310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6.5%,《教育规划纲要》确定2020年高教毛入学率达到40%,未来10年要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适龄人口下降将贡献10个百分点,按照这样计算,实际上规模增长拉动只是6个百分点。所以说,还是要稳定规模,在规模和结构的关系上,重点是调整结构。这6个百分点的发展增量,也是主要用来调整结构的,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公办高校本科规模相对稳定,10年增加不到2个百分点,这2个百分点也是主要用于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支持应用学科薄弱学科和教育欠发达地区。
结构调整的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导向、两个重点”。一个导向,就是要使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和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服务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城镇体系的建设。
两个战略重点,一个重点是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上。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具体来说,一是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明年国务院将再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也原则同意编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我们将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制度和政策措施,在国家层面努力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
二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高校分类管理办法,按照“扶需、扶特”的原则,鼓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特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是建立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机制。通过目录指导、规划引领、分类评估、信息服务、拨款引导等方式,推动高等学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应用性大学,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以及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基础行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急需人才予以重点支持。
四是在研究生教育上,重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201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第二个重点是在区域结构上,要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具体地说,一是省部共建,教育部与目前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已共建22所高校,支持这些高校加快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是招生倾斜。从2000年到2011年,部委所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从45%降到了25%。调整后存量及增量主要投向了中西部地区,2011年支持中西部招生规划,投放招生计划增量是15万人,这15万人就相当于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60所每年招生2500人的大学。中西部计划输入省(区),2011年最低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60%。高校设置也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向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
三是对口支援。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目前已组织了94所高校帮扶67所受援高校,覆盖了中西部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四是资金和项目倾斜。2011年财政部专门设立了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2012年国家发改委也将启动专项工程,支持中西部高校改善办学条件。这些重大的措施,都将纳入正在制定中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总体方案。这个计划,即将启动实施。
当然,我也感到,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高等教育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教育与职业》:高校专业设置应该随着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对此,有什么具体措施?
杜玉波: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确实是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正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的是引导高等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目前,这个新目录已经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今年上半年实施。第二件事是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管理规定,进一步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自。将来除了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高校可以自主设计目录内的所有本科专业,同时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实践能力培养是提高培养质量的突破口
《教育与职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在众多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中,实践能力欠缺已经成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杜玉波:应当讲,实践能力培养是目前人才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们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制度上推进和落实这项工作,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从国内的实践和国外的经验看,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高校要把实践育人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要求。最近,我们会同有关部委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特别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科研研究中学习。二是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措施来推动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包括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三是要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教师承担实践育人工作要计算工作量,教学的经费要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第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这对加强实践育人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我们鼓励学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每个企业都成为学生实践的服务网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的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合作培养、合作科研,在企业建立实践运营的基地。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强化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完善学生实习的网络。积极争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支持,拓宽社会实践的领域。当然,高校自身也要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使高校和企业合作互惠互利,形成长效机制,这确实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加强示范引导,我们将联合财政部,加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重点建设100个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0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一批高职实训基地,并且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挂牌设立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人们在接受教育之后,其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周边的环境具有更高的要求。如此一来,环境设计的工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及机遇。为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谋求稳定、快速发展,就需要结合新时期社会的需求,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但是在现阶段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高校有必要对现阶段的环境艺术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从而推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鉴于此,本文对“新时期环艺设计教学改革途径”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阐述
我国环境艺术行业相对国外而言起步较晚,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还不够成熟,因此有必要加快发展的步伐。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在1980年才正式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相对其它学科较为复杂,主要是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服务的。对于环境技术设计专业而言,其主要内容包括艺术以及设计[1]。值得注意的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其它专业教学具有本质的区别,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实用性以及艺术性诸多特点。如此一来,高校教师在进行环境艺术教学时,不仅仅需要重视对学生理论基础功的训练,还需要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
2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现状
在现阶段环境技术设计教学中,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还是采取以往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此外,高校教师在实际的环境艺术教学中,对理论知识讲解十分重视,常常忽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与此同时,现阶段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枯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已经认识到环境艺术教学的不足,并且对教学改革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3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有必要进行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3.1转变教学理念
对于环境艺术教学的改革,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才能有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往的教学只是在课堂中进行,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因此,现阶段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有必要与社会以及企业相结合;第二,教学手段的变化,以往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需要向实践教学转变;第三,转变对学生的培养观念,即由过去的重理论知识教学转变成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如此一来,环境艺术教学才能进行有效创新改革。
3.2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要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执教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具有重大影响。为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拥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设计以及开发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以及较强鉴赏力。如此一来,高校选拔教师需要进行各方面考查,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修或者培训。
3.3高校环境设计应提高软件操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有较多的科学技术设备应用在教学中,对于环境技术设计教学而言,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加强科学技术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结合,才能使得教学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高校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将抽象的艺术通过现代技术直观形象展示出来[3]。为此,高校需要对网络设备以及高质量的设计软件的应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提高软件操作能力,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有必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开始,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时提高软件操作能力,有效推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设计人才。
作者:陈德胜 单位:沈阳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岚.新时期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途径探析[J].低碳世界,2016,(30):266-267.
一、健全完善质量工作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质量责任
民爆生产点集中的等地,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县)级民爆质量监管机构,落实监管职责,明确质量监管责任人,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加强本地区民爆产品质量监管。年底前,初步构成民爆行业质量监管体系框架。
各民爆企业要全面落实主体质量责任,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检测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负责人,配备专职质量检验、检测人员,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技能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工作制度及措施。省经贸委将按照工信部的部署,对各民爆生产企业质量责任体制建设和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抽查。
二、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
各民爆企业要按照国家技术改造政策要求,应用先进技术加快生产线技术改造,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换代升级,提升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点研究工业雷管延期精度不高、起爆可靠性差、工业炸药储存期不稳定等产品质量问题。
三、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完善产品检测技术
各企业要加快企业产品标准更新、升级,提高工业炸药储存期稳定性、工业雷管起爆合格率、延期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完善原材料进厂检测、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检测等技术手段,确保出厂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逐步改变破坏性、消耗性的产品检测方法,积极探索无损、环保检测技术,逐步提高质检水平。
四、开展质量宣传教育,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各企业要强化新人上岗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加强岗位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上岗。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宣贯、培训,保障各项产品质量标准措施贯彻落实。按照全国质量月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行业、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质量管理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把质量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用文化的力量促进质量工作不断提高。
五、开展质量认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各民爆生产企业要在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增强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六、推动质量品牌建设,提升行业质量形象
建立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处理。积极开展市场和用户评价工作,随时了解和掌握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和市场认同度,积极探索建立民爆产品质量评估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优质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