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系统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经济;产业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1.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1-05-0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追踪事件、活动和事物本身以及它们发生或存在的位置的一种专用系统[1]。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空间信息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活动也发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因此,以处理、分析和描述地理信息为主要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就与人类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2]。
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
地理信息系统最早是与国土资源管理相结合而出现的,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级政府为了确定国土资源的数量和存在形式,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价,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普查,对土地面积的精确量测工作促进了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3]。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口统计署设计了一个用于人口普查的工具,而这项技术又促进了70年代末哈佛大学计算机制图与空间分析实验室对满足上述应用的GIS的开发。而现代GIS的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能够满足大规模软件的生产和应用开发,计算机的高性能能够为GIS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等优势,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既有利于数字国土、数字城市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助力其他产业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管理方面,比如长春市国土资源局的三维地籍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城市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立体化、多角度、多比例尺的全数字化可视管理;在立足于国土管理的基础上,又提供了路径漫游、光照分析和基础地理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功能,为城市规划、房产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共享服务,一举实现了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重保障[4]。
在森林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以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结合森林管理的需求,实现森林综合数据查看、统计、查询、人员管理、林班管理、湿地管理、野生动物及病虫害管理功能,并可对各类数据进行添加、修改等维护操作,大大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为地区森林资源储备、开发进行有益的指导。
在市场分析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依托人口分布位置和人口流动规律,以专业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对潜在的客户群体进行预测,对有价值的商业位置进行预测。美国在线公司(AOL)推出过一项基于网上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潜在市场预测服务,成功地带动了所在城市的商业投资与商圈的发展。许多投资商正是通过在网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对有商业价值的潜在商业点进行投资,进而获得巨大的收益。
三、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
近年,各地相继开展建设“数字城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经济发展收益开始向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倾斜,促进产业向技术含量更高、更加具有发展潜力的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支持下的天地图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为各行业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各地相继开展天地图项目建设,打造本地的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这一平台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对行业发展的有效例证。在数字城市建设上,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城市主导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150个城市建成使用,成果已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协同化,为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创造了最直接和强有力的条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立了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其中包括现代化测绘基准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系统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和运行体系建设等。地理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带动下,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也变得更加有活力。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自身优势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收益又会促进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完善和发展。纵观这一规律,相信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上,地理信息产业将不仅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市场主体,而且也成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主体。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先进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点,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隆里(美)等著.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第2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陈健飞、张筱林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
[3] 谭泽琼.Web GIS综述[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1,(07).
关键词:土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7-0097-02
传统的地理测绘主要采用人工测绘的方式,无法保证地理信息及时性和数据的精确性。在现代化地测量中,地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和国家提供信息化数据,对企业、单位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地理信息吸引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显示地理参考信息的内容,涵盖了土地测绘中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保障了地理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
1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1.1保证测绘信息的时效性
在地理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合理的建设工程。采用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进行测绘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要符合系统工作的规定,结合当地的天气和地理变化,分析和调整测定结果,以保证地理测绘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可以使用采用卫星监控和分析技术,时刻关注着地理的变化,包括当地的天气、环境和人为原因的变化,人们利用技术对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测绘中信息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并及时的发应测绘结果,这样才能保证地理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
1.2避免测绘过程中的失误
传统的地理测绘,采用人工的测绘方式,在测绘中,无法保证数据测绘的准确性,导致测绘过程的失误现象,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影响测试结果,导致整体的测绘结果出现错误,进而影响整个建设工程。在地信息系统测绘工作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测绘,整个测绘工作通过系统自身设定高程序,自动完成测绘工作,所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分析和整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以避免测绘工程的失误,从而保证测绘结构的准确性,在测绘完成之后,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绘制的结果,结合系统的预定设置程序,绘制出图表,做好图表的比例和布局分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测绘中的误差,还可以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平面扫描主要通过卫星来实现,保证测量人员的准确度,按照测量人员的正确的接收程序,来接收设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人为的影响,还可以保证工程数据的准确性[1]。
1.3节约时间,减轻负担
在地理系统管理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此进行测量土地工作。土地测绘工作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和系统,这样才能测量土地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合理的利用地理信息测绘,这与传统的测绘工作相比,要完成测绘工作,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地理信息系统设定中,每一个系统在设定中都有完整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流程,工作人员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特地测绘工作予以设定,简化了土地测绘中的流程,这样不仅可以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在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在数据的采集方面、数据的处理方面、数据的管理方面和资源的调查方面,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对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这样才能提高测绘的质量和效率,在数据的处理方面,对数据定量处理,以保证数据的精确,在数据的显示方面,提高地图画面显示的清晰度和数据的准确度,在资源的调查方面,对所用的资源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编辑,以此实现资源自动化管理。
2.1数据的采集
土地测绘之前,要做好土地信息处理,对数据的抽象和离散处理,以栅格和矢量的方式,将最后测绘结果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在数据采集和统计过程中,要做好测绘工作,对仪器产生的数据进行人工测量处理,人工数据处理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度,进而影响测绘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传统地理测绘的不足之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的处理土地测绘数据,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保障信息数据采集的正确性[2]。
2.2数据的处理
现阶段,土地的检测工作包括数据的处理,土地的测绘都有共同特点,测绘项目可以实现地道路土地的测绘,这是土地测绘的共同特点,土地的数据是主观和客观属性,主观属性采用不同物体的作为测绘对象,而客观属性则是测量数据时的客观体现。分析所使用的数据系统,对所使用的地理信息和数据进行测绘时,要保证测绘的数据定量处理,数据不定量,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不准确,在处理时,要合理分析和处理所检测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对象属性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度[3]。
2.3数据的管理
在数据管理中,测绘的数据是土地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科学合理化管理,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数据,从测绘管理的角度出发,正确的管理这些数据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数据测绘管理要用到事物信息,点、线和面来表示事物的信息,这也是数据测绘的根本含义。例如,路段上的橋和道路可用点来代表,而道路上的边线和中线可以用线来代表,面一般可用建筑物来代表,这是数据管理的基本特点,在地理信息管理中,为了提高数据测绘的准确度和安全性,要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地理整体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4]。
2.4数据的显示
数据的显示,一般来说,要结合地图的数值、符号、数量和数字来表达的,这是地图的基本特点,例如,符号和数值都有单一性,实物代表着单一的符号,对单一的符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密集的符号,根据符号的密集程度分析,实物的具体分布状况,在土地测绘中,实物可以用特殊的符号来表达。数据和实物要根据实物的状况进行区分,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食物和数据,这种区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能力,在传统测绘测绘地图中,地图画面的显示能力和比例的精确度都无法达到特定的要求,这是传统的地理测绘,地图测绘的不足之处,而现代测绘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地图画面显示的清晰度和数据的准确度,这不仅满足了现代化地图测绘的需要,还可以保证地图测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5资源的调查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的进程,在资源调查中,可以发现,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要大力开展资源科学化研究和保护工作,合理利用RSGIS技术、CIS技术、和gps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和人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对GIS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整理和规划好科学研究,这样不仅加强人对资源和技术的探讨和了解程度,还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GIS技术利用对立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于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中,并对其进行扩展,以高效和快速的获取地理资源信息,对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扩展,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保证统一时间采集空间系统资源,按照空间位置和数据信息对系统资源科学合理化处理,还要强化资源调查和数据编辑,这样可以实现资源自动化管理[5]。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地理测绘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方面,正确处理土地测绘数据;数据处理方面,要合理分析和处理所检测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对象属性等,在数据管理方面,正确的管理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数据,在数据显示方面,结合地图数值、符号、数量和数字的基本特点进行处理,在资源调查方面,合理利用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资源自动化管理,还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敏.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分析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00264-00264.
[2]吴浩然,郑绍滔.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7):00241-00241.
[3]程小峰.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2):44-45.
[4]菅贞贞.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24):140-141.
【Abstract】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PS technology as a much new and advance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provide higher guarantee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Paper research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research of GPS contro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GIS, introduces the GPS contro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nception, discussing its application in GIS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n GIS.
【关键词】GPS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Keywords】GP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I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55-02
1 引言
当前阶段,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我们发射了越来越多的卫星,通过这些卫星对地球进行测绘可以覆盖到地球的任何区域,对所有目标进行了实时监测。在GPS控制测绘技术利用了这一原理,从而使测绘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中更加合理地对GPS控制测绘技术进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简述GPS控制测绘技术
2.1 GPS控制测绘技术的含义
GPS控制测绘技术是通过定位系统实现测量对象的检测和动态定位,此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操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具体定位,并且根据定位数据制作出精确的空间坐标,可以对监测对象进行全面、即时、立体的控制。以往GPS技术主要应用于对象即时位置的监控,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GPS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延伸到区域地理信息监控中,为保证日常人们生活质量、准确调取区域环境参数、侦测资源存储和消耗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提升了综合监控工作的效率。此项技术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各个方面进行数据测量,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采用广播的形式定时数据,同时体现出数据之间的差值关系;第二,将第一步中测量的数据和差值关系用广播的形式对外,产生修改数据之间的伪距离数值差异;第三,将测量数据结果和趋势绘制图表展现给使用的客户,将所得数据妥善保存以供后期数据对比参考。
2.2 GPS控制测绘技术原理
GPS控制测绘技术进行数据测量的主要技术原理就是通过精确计算传播时间得出地点的空间坐标。定位信号的发出由已经安装设置完毕的设备完成,在设备接收定位信号的同一时间迅速计算传播时间,通过速度参数的确定,利用“s=vt”公式计算出精确距离数值,完成测绘精准定位工作。由于设定的收发信号设备不具有唯一性,多项测量结果可以提升准确度,实现空间立体测绘。关于收发设备接收信号实现定位的示意图详见图1。应用GPS测量对象采用空间三维坐标法,将测量对象的数据分别标为(x0,y0,z0),将收发位置信息的卫星坐标标为(x1,y1,z1),将测绘最终数据结果带入公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r=
利用GPS定位测绘技术进行地面坐标定位时,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设立坐标原点,以地心为原点建立一个三维空间参考立体面,围绕地球真实曲线建立模型,可以得到一个椭圆形状的地面形体。二是根据实际赤道的长度在现有椭圆立体面上建立一个地球中心覆盖修改坐标,所有收发定位信息的卫星皆采用地面坐标的宏观数据。三是更新改变原有位置接收器的数据参数,测量坐标平面与测量位置的夹角,减少误差。
2.3 GPS控制测绘技术优点
GPS定点测绘技术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国家科研人员不断对此项技术完善创新,设计出有益于人类事业发展的科学成果。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存在诸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该项控制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测量仪器,GPS不仅可以在一次测验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空间位置监控,而且在坐标的数据变化过程中,可以实现任意位置的取点和计算,形成不同位置的动态计算公式,减少逐项监测的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GPS控制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连续性,数据变化具有规律性,且各个数据可以发挥个体效应,灵活变换,减少实地地形、恶劣自然环境、视觉等方面带来的困难,逐步实现基准站的建立和开展动态数据差分工作。
3 GPS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maturi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current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data in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关键词】大数据;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影响;启示
【Keywords】 big data;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luence;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P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17-02
1 引言
测绘地理信息是一项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工作,能够为各项活动及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也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大数据的简要介绍
大数据是网络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数据集合,也可以作为信息资产,是基于社会数据量及数据种类持续增长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等各项工作,无法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使用常规软件工具完成,也无法挖掘大数据的深层利用价值,需要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才能完成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利用[1]。与传统数据形式相比,大数据具有信息容量大、数据种类多、传输速度快、利用价值高、可变成程度高等特点,通过对大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和有效利用,能够充分挖掘大数据的隐藏价值,可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加快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云计算、分布式处理技术、感知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的出现,为大数据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了大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
3 大数据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影响
数据分析及处理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分析及处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提升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工作能力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是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完成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工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可以以大数据为契机,对三维空间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改善,增强技术可靠性和适应性,并为加强对海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其次,可以结合更加先进的技术,获取更加全面、详细、准确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方便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构建大地图,实现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实时监测。
3.2 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发展进步
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业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测绘工作实际需求,严重阻碍了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企业应该从大数据时代特征出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树立创新意识,加快自身技术改革及业务模式转型,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各种地理信息位置,研发相应的技术产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此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良好发展。同时,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信息种类更加丰富、数量更加庞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准备识别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深层挖掘和开发,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个,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和进步[2]。
3.3 加快信息化智能城市的构建步伐
信息化智能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必然方向。城市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智能化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实际需求,以及各个产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确保城市规划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实现城市智能化运行。从大数据视角出发,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可以对城市各项资源及数据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城市地理数据的隐藏信息,依据城市所处地理坐标,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最优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加快信息化智能城市建设步伐。
4 大稻荻圆饣娴乩硇畔⒐ぷ鞯钠羰
要想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加快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模式的优化升级,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4.1 构建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模式
在大数据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及企业应该具备“大测绘”格局意识,从大数据内涵及特点出发,构建新型工作模式。首先,应该及时转变传统工作观念,结合大数据制定新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路线,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依托信息产业,加快测绘地理工作向“大测绘”方向演变。其次,在构建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模式过程中,要保证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协调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统一性,明确工作目标,实现城市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工作的有效结合,根据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对测绘地理信息加以有效应用。
4.2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管理力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为测绘地理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工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确保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价值性,充分利用各项地理信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就需要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管理力度。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应该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观念,规范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加深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根本目的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其公众服务基本功能以及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然后再利用市场化手段,规定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方式、应用范围、应用流程等,将测绘地理信息加以科学、高效应用,实现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人性化管理。
4.3 确保云计算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云计算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解决大数据所带来的数据处理、分析难题的关键技术,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想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就需要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确保其应用价值及优势的充分发挥。首先,需要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特点,构架与其先匹配的云服务平台,实现测绘行业云内的数据共享,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并加强对地理测绘工作的控制力度,降低测绘地理信息获取所需工作成本。其次,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及企业,必须制定数据、网络和云平台方面的标准,对云计算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规范。
4.4 升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性能
就当前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所用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性能和运行能力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海量数据的精准分析,导致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效率较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成熟,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改进优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及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信息系统升级的重要性,以大数据背景为契机,结合云计算技术、云服务平台、数据挖掘技术等,对原有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性能。同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和企业,以加快现代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更加可靠的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确保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地理信息资源利用率。
5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快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模式的转变,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获取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确保其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只有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依据大数据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特点,才能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高效开展及顺利完成提供技术支撑,对地理信息价值进行深层挖掘,为地理测绘信息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保障,以此来推动社会进步、加快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GIS;农业经济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信息技术也在农业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获取、处理、传播以及有效利用好各种农业信息及知识,其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高其管理决策的水平,让农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就是在信息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农业生产。
1农业经济信息基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计算机上建立农业经济基础资料数据库,经过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种类丰富。然而,服务体系在发展中不足也越来越明显,如数据的时效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可视性不足、数据服务以及数据的深度挖掘都存在不足,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首先,数据的准确性不足,比如统计部门在指标含义、统计方法上还没有达成统一;其次,信息较为滞后,更新不够及时,用户不能得到最新的信息;再次,信息的可用性不高,采集信息的面过窄,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最后,信息的分析功能不强,没有和市场有关的决策、可行性分析等功能。
2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
2.1GIS概念
GIS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平台,其作用就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输入、存储、检索、分析处理、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让电子表格及数据中不可视的数据模式变得可视化,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通过图形展示地理属性信息,还能够进行空间动态查询分析,有效的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效果。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只停留在静态、单一的一维或者二维的数字表格及图形,要想看出数据分布规律很难,也就不能对一个区域的情况以及发展进行掌握。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专题图可以对不同的专题图进行分析及制作,进而可以直接在数据中了解空间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参数进行调整,制作出不同的专题图表达数据,有利于数据的深度挖掘,找出直观有用的信息。
2.2基于MapBasic的GIS功能设计
MapInfo其可以给用户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解决方案,让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可视化,达成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编程的应用可以让一些复杂的图表和手工作图变得自动、程序化,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还可以通过使用好数据库访问功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库查询。Mapbasic的结构是开放的,其可以通过使用DDE和其他的软件达成通信,可以调动VC、DLL、Windows等语言的DLL等。MapBasic还提供了标准的地理对象类型定义。用户用其提供的线、点、面可以设计出地理对象的类型。用户使用变成可以设计出画图工具,通过使用它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地理对象生成工具。
2.3分析预测与统计模型的应用
农业信息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数据也越来越多,因此怎样在巨量的数据找出有效的信息,找出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处理中的重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点,可以在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及服务系统中加入分析和统计模型,为用户提供多样的数据划分方法,进而从多样层面观察数据;另外,用户还可以依据实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界定值,进而对数据进行观察及处理。
3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研发
3.1系统的基本框架
其图1是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机构,但是在加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后,底层数据库中又加入了空间数据分析的模块,其可以在地图上可视化输出数据分析结果。
3.2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就是在限定的应用环境中明确一个最好的数据模型以及处理模型的逻辑设计,其能够将信息和实际信息进行联系,可以被一定的DBMS接受,还可以存储系统的目标,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数据库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农业经济信息数据库。其中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重要部分就是地理数据库,这方面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其主要作用就是管理、查询检索空间数据,可以分析、统计、评价专题数据,这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表是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其中包含一些字段,通过地区名段字段可以联系农业经济信息数据,进而可以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库标准化,为以后的修改奠定基础,也为处理数据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其还可以结合用户输入生成的表单,结合其需求,既能够作为临时表单处理,有可以形成新的地理数据库。
4结语
综上所述,GIS在传统地理经济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对其进行了极大的改变,更加方便用户应用,提高经济信息的管理效果以及服务功能,因此,要合理的应用基于GIS的农业经济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春江.精准农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2(02).
关键词:工程测绘;新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需要,新时期对于工程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测绘技术的新发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推动,更是大大加快了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对此展开论述,并对于工程测绘新技术进行一定的分别探究,以给予人们对于工程测绘新技术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一、工程测绘的概述
1、工程测绘的含义
工程测量学是对地球空间几何实体进行一定测量或者描绘的一个综合、应用性的、综合性的专业理论学科。工程测量则是以建筑工程、机器及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社会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测绘技术则是在工程测量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综合而系统化的科学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在传统的服务领域主要在交通道路、建筑建设及水利工程等领域。然而,随着新时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技术则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逐渐走向立体化、规模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新的时代要求下,新的工程测绘技术革新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2、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
工程测量在我国社会实践中历史很久,也为社会经济建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工程测绘技术则在实践之中不断运用与革新,进而推动工程测量实践工作的提升,满足社会发展新的需要。20世纪后期,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工程建设实践也停留在平面控制测量的阶段,与国际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同时,工程测绘技术的活动领域也多运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中型工程建设中,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上世纪末,随着人类信息革命的推动与国内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全球定位技术(GPRS系统)的运用,我国测绘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诸多工程测绘系统也逐渐网络化、信息化趋势。21世纪以来,我国诸多信息技术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甚至部分领域已进入世界的前列。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具有我国独立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逐渐成熟。新时期给予了工程测绘技术以新的要求,同样,也促进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工程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及运用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必将促进人们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巨大进步。
二、工程测绘新技术
1、“3S”技术
现代工程测绘新技术的核心是以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3G技术。现代工程测绘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现代测绘新技术是空间技术与信息技术等诸多科学信息技术的融合,更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至今的归宿。当今,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G技术的应用之中,于是,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探究也是主要对于3G技术在工程测绘方面的研究进展。
1)工程测绘中的卫星定位技术
21世纪末以来,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在人们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无论是线路导航、空间定位,还是城市规划等,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了卫星定位技术。同时,卫星定位技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与不断成熟,其中,尤以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即GPRS技术为著名,并且GPRS技术已逐渐成为了卫星定位技术的统称。工程测绘中的卫星定位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依靠技术本身可以实现全天候任意时段的精确三位定位与三位速度等,人们将这些作为进行工程测绘的参数,可以极大地提升测绘的精确度、测绘水平及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消耗及节约物质资源。
2)工程测绘中的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上世纪中后期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探测技术,依据电磁波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各种航天航空器械配带的传感仪器对于要远距离下的目标对象进行辐射与反辐射,进而获取了解对象信息的有效数据,最后经过处理、汇集成像,达到对事物的探测、识别的目的效果的综合性的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高质量及高速度地测绘效果。在实践中,遥感技术依据仪器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主要是相对近距离的,运用飞机等对于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并在地形图描绘与数字地面模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航空遥感的技术更为复杂而综合,依托卫星与航空器等航天设备来实现对于地球表面对象的探测,获取的影响探测信息资料更为良好。在工程测绘实践中,遥感技术以其高清晰的遥感图像信息及相关数据可以实现数据处理的良好时效性与经济型。此外,运用遥感制做的图像资料对于工程提供了极佳的便捷资料。
3)工程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区域空间信息系统。它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地理空间数据,主要有图像数据、空间定位数据及遥感数据等,并通过对于这些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进而达到解决实际中复杂决策、规划与管理等问题。可见,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测绘技术等辅助采集、汇集信息资料。也正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才可以更为精确、全面地为实际工作需要提供帮助,并在实际的环境监测、水林建设与资源勘探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大大加快了社会各项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于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工程测绘各项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巨大。在GIS技术的辅助下,使得工程测绘的数据更加信息化、精确化及科学化,进而提高了工程测量工作的科学性。
4)工程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除了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技术外,准确而言还包括数字地球技术。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绘中也得到了运用,是现代化工程测绘新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工程测绘的地图数字化技术方面,主要分为扫描数字化与跟踪数字化两大类。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勾勒出更为精确的数字化地形图,使得测绘的过程趋向智能化,减小了劳动的强度。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使得图像资料更易于收集与保存管理,信息数据的传输、编辑也更为便捷。总之,工程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大大避免了一些人为的计算偏差,同样也节省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缩短了工期,提升了效率。随着新时期,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数字化地球的今天,工程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 GIS技术 监控 城中村 测绘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毒瘤,过去的农村以种植为主的生存模式被抢建代替成为主题。据调查发现,我国各地城中村抢占房屋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2%,基层管理不科学,缺乏直接有效的监管对策。虽然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形势,并逐步加强测量技术,提高获取信息的精确度,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测绘工作不够精准,对违法用地现象缺少动态化监测。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科学性,将GIS系统有效运用到其中,完善测绘工作,从而有效解决城中村问题。
一、航空摄影测量以及GIS技术的相关概述
顾名思义,航空摄影测量就是指利用航空飞机对地面进行拍摄,从而得到所需的测量数据的方法。具体而言,它是指使用飞机拍摄地面影像,再利用摄影测量学的原理和立体的测图仪,把相片组成立体的模型,以其为基础从事各种测绘以及地理判读工作,并从影像和其他传感系统中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内容,之后对其进行记录、测量和分析,以此来表达技术科学。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测量地理物体空间关系的技术,即测量坐标、距离、高程等等,通过测量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人们需要的影像图、地形图、三维地面图。二是相片的判读技术,这属于一种分析技术,将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出与内容相关的判断,对土壤、物种成长状况、受灾情况等进行研究。另外,航空摄影测量也是测绘工作的基础环节,没有摄影测量的科学性,也就不会保证测绘的精准性。
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又可以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属于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在现代化技术,特别是指计算机的使用下,对地球上所需的数据进行搜集、储存、、计算、分析、应用的技术方式。与地理信息相结合是其核心能力,通过遥感技术的运用,准确获取精准的地理坐标,获取具体方位,将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与地理分析功能与数据库操作集成为一个整体,为监控提供所需的信息。
二、航空摄影测量及GIS技术在监控中的应用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了解到了我国航空摄影测量以及GIS技术的具体含义,明确了它在城中村建设、信息资料获取、监控、测绘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人员的缺失,该技术还无法得到完善应用,结合实际开展探讨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方案设计
面对我国城中村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尽早解决。我国的航空摄影测量是于十九世纪起步的技术,在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下组建了拍摄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深入,目前我国该领域可以实现摄影精度高达1:1000,仅仅需要3、4个小时就可以完场上百平方公里的拍摄,给我国测绘工作提供坚实的材料保证,也可以有效遏制城中村建设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在技术运用中采用的是微软公司的大型组建,可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三维设置,获取图片信息。
(二)结合实例谈谈技术的应用
我国某地区政府为了做好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提高技术的有效性,取得精准信息,将航空摄影测量与GIS应用到了城中村实际案例之中,与测绘工作实现了结合。
第一,测量数据的获取。利用航空摄影测量在规定时间内对某城中村情况进行了拍摄,制作成1:1000正射影像图,采用1:4500的比例尺在降低飞行速度的情况下摄影。然后将获得的平面图像和数据导入GIS系统,建立数据库,配准正射影像与地形图,保证误差不高于0.4米,并对目录分类编码,建立数据库,实行数据回放。例如,我国某地区在城中村建设拍摄中就利用航空摄影技术和测量方法,采用相关仪器,按照如下所示的流程实施测算,得到某城市总面积为8200平方公里,城中村的范围为1600平方公里,根据最精确的比例尺和测绘,完成了图像的制定。
第二,系统分析查询。获取相关的图片数据后,为了保证对城中村监控的科学性,相关单位还要做好测绘工作,结合拍摄到的图像,结合数据,利用定位测绘出相应的内容,从而更好的便于人们查询信息,利用测绘得出的图像获取诸如建筑面积、高度、长度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测绘完成一般的关于村镇的资料,实现文本与影像的双向查询,统计地区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弥补漏洞。例如,在分析过程中平面数据的采集标准为4平方米,大于4的部分全部提取,小于4则忽视不计,经调查研究发现每家资金的花费都不超过50元。
第三,工程效果应用分析。利用航空摄影测量和GIS的结合使用,能够不再采取实地架设的时候进行测绘,发挥无外业控制点的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及地理信息系统,精准的得到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并且它具有较少的投资,不用大量人力,即可获得三维数据。我国某城市采用该技术,开发三个月就可以获得每栋房屋的信息,提供每个时间点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和总体分布图,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室内建筑情况的预判也是城中村监控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使用航空摄影测量能够拍摄出不同角度的照片,利用拍摄出的侧视图可以判断建筑物的利用类型和结构层次。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还能够帮助政府工作人员建立用地、建设地和建筑物的相关数据信息系统和管理方案,将图像与属性紧密结合,并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面积、分类情况、层次结构精确所需的拆迁费用,对国家实行工程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图所示的测绘图,既能够准确反映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和建设情形。在此基础上,根据GIS提供的信息资料,能够通过联网的方法让城中村管理者及时掌握建设情况和变化情况,对第一线的工作进行了解,把握全局。在拆迁工作中使用这一技术,有利于准确快速的统计出村落的建筑实际,了解房屋数量、面积的问题,计算出所需的费用,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节约开支,提高监控的精准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航空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已经成为了国家最先进的摄影手段和技术之一,无外业控制点的全数字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能够拍摄出精良的图片,为城中村管理提供三维数据,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加强测绘的完善性,为我国城中村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继祥.航空摄影测量及GIS技术在城中村监控中的应用[J].测绘地理信息,2013,04:76-77+81.
[2]申海建,郭荣中,黄小波,滕晓波.微型无人机(MUAV)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应用[A].中国土地学会.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2007:5.
[3]王海云,余如松,缪世伟,许家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海岛礁测绘的应用[J].海洋测绘,2011,02:45-48.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pplication the effect, put forward the introduc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s land use and platform plan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omote the land use planning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land use planning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rc G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V5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况
我国土地管理程过中,策划者应快速便捷地了解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建设占用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的各项数据,并能对之进行综合分析和有效统计。传统的手工运行管理模式由于数据获取较慢和工作效率较低,导致土地管理决策过程中人为性较大以至呈现许多失误。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展现了空间数据和相关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使其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输出等功能更为便捷,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缺点。
如今,在我国常见的GIS平台有Arc GIS、Map GIS、Geo Media MapInfo等。Arc GIS的主要特色是丰富的编辑工具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支持VB、VC、Delphi等语言的二次开发;不足处事在于界面显示文字为英文。Map GIS的主要特点有较大的无缝图库管理、高性能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实用的网络分析与处理、多源图像分析与处理等;缺点是操作界面比较繁琐,系统管理功能较弱。Geo Media的主要特点有多源数据的无缝集成、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方式强大的二次开发环境以及信息功能;其缺点是只能运行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不利于不同系统的兼容MapInfo的主要特色是具有较强的地图处理和数据查询分析功能、支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和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等;其缺点是管理的数据量不大,不适用于大型系统,用Map Basic编写的程序不能脱离MapInfo环境运行。
2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2.1规划用地的信息化整理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长期以来规划科室通过纸质档案和办公软件进行存储与归档,在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到至今,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不易汇总,整理效率低,可视化较差,数据易丢失等。通过引入Arc GIS的平台下,其可很好地弥补以上缺陷,对规划用地的信息化整理大致按以下流程进行:
1)根据规划用地的测量坐标等资料,在Arc GIS空间中创建图形。此外,利用Arc GIS的兼容特性,也可直接导入CAD、MapInfo、Map GIS的文件进行转换。
2)对输入图形的属性(如日期、面积、规划地类等)进行赋值,完善规划用地的各类数据。
3)依据规划用地的不同类型,分类汇总至相应图层,按照现状底图;规划变更地管制分区线状地物行政界线文字注记由下而上依次叠放的顺序。
4)依据图层中地块不重叠原则,对形成的图层分别生成拓扑文件,结合地块实际情况对重叠地块修改,以免出现拓扑错误。
5)确认规划用地区域面积、位置等属性无误,图层叠加分析表明合理的前提下,将该用地存入Arc GIS数据库中,方便今后进行规划管理。
2.2地类图斑的信息化查询、统计
进行日常的规划管理时,管理人员经常需要查询、统计某种地类或某块图斑的信息。在Arc GIS平台下,可以实现过程的快捷、准确、高效。实际应用中有关查询、统计可采取以下途径现实(图1)。
图1查询与统计实现流程
由图l,坐标定位可从“Sketch Tool”,中的“Absolute X,Y”命令实现,其原理是输入一个或多个点至图层中并定位;图形定位可从Selection菜单下的“Select By Graphics”命令执行,使图层中位于选定图形中的字段被选中;利用空间关系,则是按照多图层间关系进行查询与统计,其中又可分以下2个途径实现:①利用Selection菜单下的“Select By Location”命令执行。②应用Arc Toolbox中的“Clip”, “Erase”命令则是对图形本身的编辑,其原理是图层间运用逻辑关系进行裁剪,具体表示见表1。
表1 Clip、Erase Are在Arc GIS的含义
1,字段检索可从Selection菜单下的“Select By At-tributes"命令执行,其原理是对数据库运用SQL语句检索,如式下中;
Select *From数据集.图层Where字段[连接符]属性
数据报表则是将完整的属性表导入至Excel或Crys-tal Reports软件中,进而转换为数据报表的形式,再进行查询与统计。
不管是基于图或基于表,最终查询和统计的信息仍是自于图层的属性列表中,因此最终这一过程仍回归Arc GIS的表结构中。
2.3成果图表的信息化输出
土地规划部门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向同级其他部门、上级政府以及土地使用者提供以规划图、数据表等为形式的成果。在Arc GIS设计中,数据库负责存储各类图表数据,工作空间负责对数据的显示效果处理。因此,土地规划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果输出时,可厂根据具体情况更改工作空间,而无须变动数据库,从而保证了土地规划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
关键词:视角文化;话语文化;地理学;地图;3S(GIS、RS、GPS);虚拟地理环境(VGE)
一、文化脉络阐释
从传播学的角度说,人类文化经历了三种不同形态:即口传文化、读写文化(纸录文化、图文文化)和电子文化或是视角文化(影像文化、图片文化) 。口传文化的特征是有声言语,面对面的交流。读写文化也就是印刷文化。它依赖于书面文字来交流,是一种不在场的交流。虽然这两种文化都依赖于视觉,但是言语文字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电子文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产生远距传播和互动传播(远距传播比如说电视台,电视、广播这些都属于远距传播。互动式包括很多,比如说电视电话会议等)。电子文化相当程度上是一种视觉文化,因为它在图像制作、传输和接受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
二、视角文化时代
(一)视角文化的定义
“视觉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中,其含义是“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1]。尽管这个表述过于简单、狭隘,但视觉文化的表现媒介已被突显出来,即用形象来表达,而非语言。20世纪众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视觉文化概念,使之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如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电影的讨论、麦克卢汉对视听文化的见解、德波的“景观社会论”等等。我国学者周宪对视觉文化也颇有见地,他认为“视觉文化”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二是用来标识一个研究领域,是广义的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2]。”
视觉文化的出现跟消费文化关系非常密切,或者说是消费社会的产物。都市生活的形象包围和人们消费追求的化(娱乐化)使得消费变得视角化--广告成了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广告通过视觉来传达某种观念,来培养某种消费的需求。当代社会可以叫做景象的社会,或者叫做景观的社会。商品变成了形象,或者形象就是商品。在当今时代消费商品实际上是在消费形象[3]。
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的基本涵义在于视觉因素,特别是影像因素,这些占据了文化的主导地位。强调视觉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作用,并非仅仅用视觉文化的符号学表征来处理“图像史”,而是要看到,它所涵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图像研究,它的真正的意义如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学者尼古拉•米尔左夫所讲的“要用视觉文化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4]。在这方面,也许还是W•J•T•米歇尔在《图像转向》一文中所指出的“无论图像转向什么,我们都应当明白,它不是向幼稚的模仿论、表征的复制或对应理论的回归,也不是一种关于图像‘在场’的玄学的死灰复燃;它更应当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的、后符号学的再发现⋯⋯”[5]。这也就是说“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当然“印刷文化肯定不会消失,然而对视觉及其效果的迷恋—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产生了后现代文化。当文化成为视觉性之时, 该文化最具后现代特征[4]。”
要准确把握何为“视觉文化”,可以从两点来考察:其一,视觉文化是一种当代文化现象,它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逐步发展壮大的,它是消费社会特有的产物;其二,顾名思义“视觉文化”是关于视觉的或图像的文化,与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
(二)视角文化与话语文化
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图像文化或者视觉文化是从语言主因的时代,向图像主因时代的一个必然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原始初民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以观察为主的经验思维,他们用形象思考一切,文字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状况,它表现为理性思维。西方传统哲学观就认为,语言趋向于逻辑、理性,形象则趋向于感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字始终以其优势僭越其它视觉艺术形式,然而,当电子媒介等一系列高科技产物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时,语言显示出其明显的弱势,图像则显示出对文字的强势。如果说,印刷文字是口头传统的终结,那么,图像的出场是否意味着文字的终结呢?答案是否定的。文字是不会终结的,表述文化(形式)最终将是图像文化与话语文化的有机结合—图文文化。
1、图像与话语的对话
在后现论建构中,利奥塔认为现代是理性的话语,后现代呈现为感性的图像。
语言和图像是都可以传达某种信息。但是语言和图像有诸多不同(表1):
表1:语言与图像之比较
Table1.the compare of language and image
语言
①线性的,语言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念,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听,它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②语言是有序的,必须排列,必须按照语法规则和使用习惯来排列,它是有秩序的。
③语言是概念,它是抽象的,任何语言都是抽象的。 #p#分页标题#e#
图像
①图像是空间并列的,它不是线性的。
②图像是同时出现的,图像的秩序和语言的秩序不像语言那样有序。
③图像是感性的,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主因它代表了人类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形态,叫做理性的文化;图像占据中心的文化建构的主体更趋向于感性的经验的。话语与图像的结合是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经验的有机结合。
杰姆逊认为现代主义社会中话语处于尴尬境地:“在一个不断大众化的社会,有了报纸,语言也不断标准化,便出现了工业化城市中日常语言的贬值,农民曾经有过很丰富的语言,传统的贵族语言也是很丰富的,而进入了工业化城市之后,语言不再是有机的、活跃而有生命的,语言也可以成批地生产,就像机器一样,出现了工业化语言。因此,那些写晦涩、艰深的诗的诗人,其实是在试图改变这种贬了值的语言,力图恢复早已失去了的活力。”“这种危机在很多现代主义的文学中表现为寂静,不能表达,不能言语[6]。”很明显,现代主义的话语艺术已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此时,后现代主义的视觉化应运而生。在杰姆逊看来,现代主义的主要模式是时间模式,它体现为历史的深度和意识;而后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的主要模式则明显地转向空间,前者与理性和语言有关,即逻各斯。相反,空间则相对于眼睛和视觉,相对于人的感性和愉悦。后现代将时间的模式转化为空间的平面性模式,艺术品的形象被“物化了”,成为人人可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电视,杰姆逊认为:“在电视这一媒介中,所有其它媒介中含有的与另一现实的距离感完全消失了,这是个很奇特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可以说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精粹,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就是距离感的消失[6] 。”
由电脑制作的虚拟世界、仿真三维空间让人享有了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感,真正实现了人与对象世界的零度接触。从这个意义上讲,图像是语言所无法企及的。然而,“虚拟现实”表达的是一种复杂的相互模拟关系:它既可以是对已有现实的模拟,又可以反过来成为现实世界的模拟对象。在这样的虚拟现实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也将会从繁忙的“现实人生”进入到以电脑为伴的“虚拟化人生”之中。
在由图像构成的虚拟世界中,人不仅丧失了一定的主体意识和理性思考,也失去了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图像的转瞬即逝的直白的画面使人们无需做出理性的思考,观众沉醉于虚假的幻象,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愿再作理性思考。不可否认,图像诉诸于人类感性的同时,将人类的理性判断力无情地抹杀。而语言艺术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为从哲学层面看,语言是抽象的、线性的,代表着理性。语言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和阅读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也使他们能对对象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文化对人类有着图像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像文化(视角文化)以直观、形象逼真的身临其境优势冲击着话语文化,然而这样的直白感性的文化无法表达是事物内在的特征,图像需要借助语言表述才能形象完整的反映事物内在的逻辑的特征。因此视角文化不可能僭越话语文化成为独霸世界的文化。图像是一种世界语言,它震撼心灵的力量在于有客观性、直观性、证实性、写实性、易明性,然而却容易局限思维,形成定势,而语言(话语)有无穷的力量,是人类永恒的话语,图像最终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话语(文字)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于它的含蓄性,因为文字比图像更深刻,更具有形而上的超越能力,图像只有与文字有机整合才会相得益彰。
2、视角文化的特征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而每个文化形态都有其文化主因,信息时代(当今)视觉作为一个文化主因,越来越突显出来。这种以视角(图像)为主因的文化—视角文化具有与话语文化(口传文化、印刷文化)不同的特征 :
第一,视觉性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人对世界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自己的视觉,但是在语言传递的时代,视觉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重要,到了今天,视觉性已经在文化的各个层面突显出来。大到城市规划、天气预报、医院看病,小到个人家庭装修,都已经要图像化了。
第二,图像对文字的优势。读图时代(视角文化)这个概念本身就表明图已经是一个比文字更具有优势的媒介。漫画就是典型的文字图像化的例子。图像比文字具有直观形象性。
第三,视觉文化对外观的注意。外观,是感性的经验的可以通过感觉把握的形态。对外观的注意,并不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但是在视觉文化时代,对外观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视角文化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眼光越来越挑剔,对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越来越挑剔。
第四,对视觉的追求。人对视觉的,视觉欲望的攀升,使人的眼睛变得越来越挑剔。现代的动作片主要表达一种视觉的效果,传达出一种视觉的场景。通过这种视觉的画面来吸引观众。
视觉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又有教化功能。视觉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
三、地理学中的视角文化
地理学中的视角文化早已有之,古代的各种地图其实质是一种视角文化,只不过那时的地图用的是绘画和印刷技术,而不是今天的地图印刷的电子技术,这种视角文化可以称之为“图文化”,它和我们今天所言的视角文化涵盖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今天所言的视角文化除了包括印刷的图纸外,更多的涵盖的是电子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条件下产生的图像和影像。
(一)地图(图文化)—静态可视化表达
詹姆斯曾经说过: “除非你能回答它在哪里这个问题,否则即使你把人的世界描述得怎样清楚,也是没有价值的”,而地图便是表达“它在哪里”的最明确、最有成效的方式,是检验人们地理概念正确与否的有力武器 [7] 。地图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是与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猿揖别,人类便开始了创榛辟莽的探索历程。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原始人类学会了用绘画方式描述生活环境,满足生产劳动的需要,地图开始了它的萌芽。从最早(远古黄帝时代)的“史皇作图”、“九鼎图”到丰富多彩的秦汉地图、唐、宋地图的大发展再到元、明时期传统制图的高峰期,到了清朝经纬网测量地图的出现,这标志着传统方法向现代方法的转变。真正采用科学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集是清末地图学家魏源的《》,该图在地图投影的选择上趋向现代化,与现代地图中根据区域位置和轮廓选择投影基本吻合,地图符号的设计与现代地图有类似之处,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比例尺,是“中国制图学史上一部关于世界地图集方面开创性的著作”。#p#分页标题#e#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地图与文字结合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成为地理学的重要语言。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具体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探究地理现象的地域分布规律。专家学者在揭示这些规律时,多是经过亲身的实践,通过实地的观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论上的共识。然而,地图却是我们大多数人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现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满足了我们的需要。它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缩编成人们可视的二维平面,它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精美的地理作品。地图成为用符号及图像来传输各种实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工具[8],成为地图使用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地图打破我们的禁锢,刺激我们的身体细胞,激发我们的想象力,释放我们的语言表达。地图超越语言的界限来说明事物,它有时被称为地理语言”[9]。地图作为地理学语言比文本语言更有优越性,“一维”和“串行”的文字语言没有定位等量测基础,而地图则通过使用符号可以包含特定的丰富信息。地图成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然而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前传统地图(这里所说的传统地图是和当今的电子地图相对而言的)再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静态的,对于动态的地理过程,是通过不同时相的静态图来反映的,这是地理学中静态的视角文化。
(二)现代地理学中的视角文化 (3S+VR)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纸质地图发展为电子地图的形式,而当引入了数据库技术之后,地理信息系统(GIS)诞生了。GIS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发现并且利用GIS带来的优越性。同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更清楚地了解地球环境和更快地监测环境变化提供了极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地理语言得到了极大地扩展,从传统地图语言演变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影像语言(视角文化)。
1、地理学中的视角文化之一 —GIS
由于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大且不易损坏等优点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化,人们开始将纸质地图数字化后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地图或数字地图。计算机制图逐渐取代原有的纸质地图,地图制作工艺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也出现了很大的进步,CAD技术大大增加了地图的制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制作的成本,节约了劳力和物力。地图存储介质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本质。但是,计算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开始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图形来获取地理信息,而是希望直接在地图或图像中进行地理分析,计算地理模型,进而作出决策支持。随之,数据库技术便被引入到了制图技术中,产生了地理信息系统,给地理学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从历史发展来看,GIS脱胎于地图[10],并成为地图信息的又一种新的载体形式。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一种同时管理地理空间信息和数据库属性数据的信息系统。利用GIS提供的数据的地理属性,就可以将这些数据分层、分类叠加在电子地图上,并且地图对象与数据库属性数据建立连接关系,这样通过GIS就可以轻松实现地图与数据库的双向查询。不仅如此,地理信息系统能将区位论、城市土地经济理论、城市空间经济学、城市交通经济学、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统计方法和数据库方法、专家系统法等现论和方法统一在一起进行投资环境等实际应用的分析。 GIS给信息系统带来的不仅是显示地图锦上添花,而是将数据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分析和查询,发掘隐藏在文本数据之中的各种潜在的联系,为用户提供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方式。
2、地理学中的视角文化之二—RS、GPS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影像地图和影像数据库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遥感影像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通过多种应用软件可以直接分析遥感影像所反映出的城市扩张、海洋环境、地球资源等。遥感影像不仅丰富了GIS数据库,也推动其管理模式的发展,例如,由遥感影像建立的立体影像数据库。地理信息被转化为一种数字形式,更加方便地在不同行业中应用;同时,也使不同领域的人们更为方便的了解并且使用地理信息。Michael Goodchild将这种转变称之为地理科学的“数字转变” [11] 。Daniel Sui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在当今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帮助信息发送者传递不同形式的地理信息给接收者的媒介,正如同报纸或电视传递大众信息一样[12]。GIS已经从刚开始是一种用来辅助决策支持的工具演化成为传递地理信息的媒介。陈述彭先生提出:“如果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代语言,那么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13]。Internet GIS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数据的存取、地理信息的浏览与共享,以及交流地理知识、共同探讨地理问题。
3、地理学中的视角文化之三-- VGE (虚拟地理环境)
面对多维动态的地理环境,面对人们期望技术发展为其提供快速便捷了解地理环境的工作平台,并支持其几何、物理以及行为建模过程需求,因此以虚拟环境、分布协同以及移动为特征的地学计算-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应运而生。空间数据分析则加入了空间数据挖掘和空间动态模拟,而可视化功能则逐步从二维发展到三维模型,并由多媒体扩展到虚拟环境技术、虚拟地理环境(VGE),可定义为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数据环境,虚拟图形境像环境,虚拟经济环境,以及虚拟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14]。虚拟地理环境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概括,是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虚拟模型。它强调身临其境之感,但又追求超越现实的理解,VGE不仅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现实世界,更可以支持重建过去、预测未来。同时,它可以超越现实,将人们带入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真实感受。例如损坏的敦煌洞窟和壁画的重现,到现场无法看到的山体内部的地质构造,都可以通过虚拟地理环境呈现给用户。虚拟地理环境综合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信息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地理环境是地图语言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模型库、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以及空间模拟、虚拟环境技术等为虚拟地理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Internet的载体实现对真实世界的二次还原。#p#分页标题#e#
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并付诸实施,是虚拟地理环境在地球空间尺度上的实现。它将会使所有的地球信息以数字的方式存储于计算机中,从而建立起“一个多尺度的,三维的地球抽象”[15] 。
虚拟地理环境的重点在于对“不在场”的情景和事件的重建或预测,强调用户随时参与环境的描述、设计以及监测。它不仅仅是一个精心制作后回放的卡通片和动感三维影片,使人在虚拟场景中具有真实的沉浸感;或通过人在分布式环境中协同“感受”目标环境,并可对场景进行实时交互操作,使人和地理信息环境(包括信息获取、管理和分析等子环境) 很好地“融为一体”,带给人们一种“沉浸感、交互感和想象力”[16]。
四、结论
视角文化在以其直观逼真性吸引人类的眼球,丰富人类的视角生活的同时也剥夺了读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读者与阅读对象之间的距离感消失,这种距离感的消失削弱了人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而话语文化的逻辑性和模糊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力。凭借想象力,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被还原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凭借想象力,抽象的哲理、思想、原则、定理等被读者很容易的理解。人的文化生存方式的本质是一种“向心的生活”,在这里,包含着一定感受、体验、冥想、想象,价值取向和好恶的心灵是不可缺少的。人们正是在这些心灵的活动中获得了自主性,感到充实和幸福,而语言文化恰恰是诉诸于人的心灵的[17]。
自从地图出现以来,图文化(视角文化)始终是地理学中表述地理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纸质地图到电子地图再到虚拟地理环境,人们表述地理事物的手段不断演化升级,复杂神秘的地理现象被直观、逼真的展现,使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自身的生存环境。然而如果没有语言的阐释,图像显示的地理事物是不完整、不明确的,只有少数人能理解。因此直观形象动态的图像与逻辑的语言相结合,使最有效的地理学语言。现代的可视化技术与科学的语言表述结合体---图文文化更能准确的表述地理现象,推动地理学的大发展。
图文结合,是人类文化形态发展的必然。
[注]: “图”在文中不仅指纸质的地图,也指电子的图像、影像、虚拟地理环境等等一切可视化的表述。
参考文献:
[1]贝拉•巴拉兹. 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周 宪. 反思视觉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5):73.
[3]孟 建.视角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阐释[J].现代传播,2002(3)
[4]尼古拉•米尔左夫.什么是视觉文化[J].文化研究,2002(3)
[5] W•J•T•米歇尔. 图像转向[J]. 文化研究,2002(3)
[6]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 Martin GJ, James P E. All Possible Worlds - 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3rd edition [M]. New York: Wiley & Sons, 1993.
[8] 陆漱芬.地理学与地图学 [J].地理学报, 1984, 39(3):315-320.
[9] Sauer C O. The Education of a Geographer [J].Annals of the As2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56,46(3): 287 - 298.
[10] 陈述彭.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J].地理学报,1991 , 46(1) : 1 - 7.
[11] Goodchild M. Communicat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 a Digital Age [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0, 90 (2): 344 - 355.
[12] Sui D Z, Goodchild M. GIS as Medi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1, 15(5):387-390.
[13] 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的探索与试验 [J].地理科学, 1983, 3(4):287 - 302.
[14] 林珲, 龚建华. 论虚拟地理环境 [J].测绘学报, 2002, 31(1):1- 6.
[15] Gore, Al. 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21st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