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

第1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一、了解情况,指导学生多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有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落实这一精神,我认为应该“好读书”,也就是首先从阅读的习惯着手,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二是应该“多读书”,规定课外阅读量,明确提出了到九年级课外阅读量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标把课外阅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去认识:它不仅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同时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面对情况,引导学生读好书

文学名著的阅读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可以祛除杂念,可以净化灵魂;可以鉴赏精美的语言,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毋须置疑。总而言之,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文化名著,可以提高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底蕴,可以加强文化修养,提高鉴赏水平,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远离经典、名著,必然导致精神“钙质”的缺少和欣赏层次的低下,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缺失。这种“后天不足工”对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潜在的危险,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

三、更新观念,指导学生乐读书

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责任面前,我们除了要坚守外,更要“与时俱进的创新”,不能死守陈旧落后的传统。一是不能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课内阅读教学应让负载信息量的自主式、感受式阅读占主导地位,多给学生独立读书、体悟、品味、背诵的时间。对学生喜爱的教材篇目,可先学多学精学,而那些寡味的陈旧过时的课文可发大胆舍弃,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二是让学生成为自己人阅读的主人,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的天空尽情翱翔。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兴趣,产生动力,真正学会读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第2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阅读 阅读教学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一、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同学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五、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进行,及时评价。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定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56-01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农村小学语文课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1.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2.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3.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4.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5.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的科学阅读活动。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

三、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最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课文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

3、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4、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6、引发想象,阅读过程融进生活积累。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和思考来品读。

四、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第4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地位;实现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积累,方法掌握,能力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在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适应高年级特点,从整体入手,挖掘,运用背景资料,品出句子深刻的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教师要在学生现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教学,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才能在学生阅读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而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依赖的是教师有策略的指导。在小学单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二)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阅读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对于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阅读训练重点进行整合训练,让学生在每一堂阅读课中都要有所收获。如在《草虫的村落》的教学中,当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完成自主阅读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卡进行整合。当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课上授课的时间。而对于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能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教学重点,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调整课堂预设,进行阅读教学整合,实施课堂阅读训练。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训练的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但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阅读文本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即便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的教学文本,多媒体动画中鲜艳的图片、可视化视频也会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提高了阅读训练的兴趣。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毁灭之前的美景,让学生体会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而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展示毁灭的视频,学生就能感受到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教师视频的演示中很自然就提升了阅读训练的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训练重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教师的预设,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朗读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体会民族团结友爱的情感,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渲染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为了阅读训练重点进行阅读训练,而不是为了多媒体的使用而使用多媒体。

三、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向学生推荐阅读文本。小学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有着高年级的特定性,教师要根据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进行综合性阅读训练。在高年级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高年级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并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质变到量变的转化。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师不但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抓好课外阅读,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合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第5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学”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空前的冲击。而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如雨后春笋,以致出现了一个地区同年级的学生并用数套教材的状况。由此引发出教学评价与考核的一系列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日趋成熟的“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考核理念,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却进而深化出语文如何教或《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实践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的教学策略问题。没有必要像一些人一样整天把“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挂在嘴上。我认为,只要将教材不仅仅当作“例子”,更进一步把教材当作“载体”,于教学实践中,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着重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能力的指导与训练,问题便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因此,我将教学实践的策略定位为八个字: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抓住教学材料中知识性、能力性、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点,下大功夫指导训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兴趣趋向、个性体验、生活感悟等个性化的东西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

这一策略,具体可以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现仅阅读教学的几个层面做简要阐释。

一、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是作品、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作品?、学生和教师是其核心元素。三者各有其特征。

就文章来看,任何作品都不是具体到如同生活真实的程度,都留有“空白”,需要读者的再创造。如朱自清的《春》中,“东风来了”怎么刮,“水涨起来了”是什么情势,“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形态如何,……都需要读者将自己的经验或想象所得出的具体事物返回到作品中完成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画者,全是想象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兴趣价值趋向、活动经历遭遇各不相同。因而在阅读同一作品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与作品的共鸣点也不相同,所获得的体验感悟也不尽相同。阅读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目标整齐划一,其结果只能是限制了学生开放而活泼的体验和思维。

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仅是整体上对知识性、能力性、规律性的东西的发现过程的引导、激励和点拨。这是由不同学生与文章的对话的结合点的多向性,不确定性决定了的。阅读过程中,只有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是学生感受最深刻、获得最实际的东西。语文的这种熏陶作用比之教师的影响作用来说显然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实践中,在整体把握作品的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质疑问难不可能统一要求,只能多鼓励,并在鼓励中诱导出其独特的体验。这一过程是随机而变、无法预知的。因此,阅读教学中,必须采用“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教学策略。

二、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课堂设计是教学实践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教学实践则主要是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决定了教学实践具有活动性特征。而阅读教学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这种特征。这其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理解、接受的程度能否与教学设计同步协调进行,决定了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

语文阅读教学信息量大,对课文理解的不确定性和语文应有的生动活泼的学科特点,更能显示出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故课堂设计不宜每个环节都做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畅或滞后,都势必影响到整节课教学内容的完成和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落实。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中运用“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策略,就是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节奏的控制、效果的落实、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质疑探索的步骤等大的环节上下功夫做好。至于其中的细节的东西,在设计教学时则可不作深入的考虑。这样一来,既可以使阅读教学在科学化的同时,又尽可能地生活化,课上得轻松愉快,也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

三、阅读教学练习指导中的一点经验

反馈练习是评价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知识性、积累性的题目难度相对较小,而学生对能力性的考查题在很大程度上摸不着头脑。于是,研究题目类型以求准确解答者比比皆是。仅一家全国性的语文专业报刊的初三专版,就将阅读题型分为十大类型,五种现代文体以及古诗文体裁,并且型中有类,课内课外有别。若以此连教师都感到庞杂的东西,去作为对学生阅读练习的指导,恐怕学生将被其名词概念搞得头晕目眩,怎么能期望有良好的效果呢?

我不是反对对作阅读题型的归类及解题思路的指导,因为这毕竟是促进阅读效果的—条良好的路子。但一定要在精要、好懂的前捉下归类和指导,这就需要讲究策略。

遵循“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策略,结合阅读教学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整体感知阶段、具体精析阶段、整合迁移阶段,我将阅读能力考查的题型归类如下:

整体感知阶段内容要点概括A 结构技巧分析B

具体精析阶段关键词句理解C:精彩之处欣赏D

整合迁移阶段内容写法探讨E 比较 阅读F

上表右栏的题型中,A、B、C、D是能力考查题的四种基本类型,适应于所有文体:E大致是技巧分析、词句理解、精彩欣赏题型的相加:F大致是要点概括、结构技巧分析题型的综合。教学中只要抓住四种基本题型,阅读练习便可以非常顺利地展开。而四种基本题型则完全可以融合到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作同步点拨指导,也可以在集中的反馈练习中强化巩固。经过历练之后,学生的阅读练习的答题准确率极高,且在阅读效率捉高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强化兴趣意识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教学指导一方面要体现新理念、新思维,另一方面要借鉴、吸收前辈积累的优秀经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首先,环境促趣。教师构建民主、责任的课堂氛围,在民主而开放、和谐而责任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树立有责任的环境意识,时刻提醒学生为获得发展而学习的责任意识,向学生阐明发展对个人、社会的意义,认清知识的作用是为了在物质生产或任何劳动领域中进行创造性活动。其次,过程促趣。兴趣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压力的释放,我们要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有经验的教师应把重点逐步转移到这种动因上,“用依靠先前积累的经验及运用逻辑操作等办法克服认识上的困难,这才是卓有成效的谋略”。这是理性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这种理趣。感官的愉悦是短暂的,而理趣却是持续的。最后,评价促趣。新课改在教学中提倡形成性评价,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受到人们的质疑。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应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评价要着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建构。所以,新的评价应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特点,加强方法指导与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反思,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加快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渐近成熟,他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已有了合理的认识,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已有了明确的展望,阅读兴趣肯定有所差别。教师除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教学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其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具备教育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多商讨,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所熟悉的内容和程序去进行。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感,诱发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有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

三、关注生活的阅读

关注生活的阅读不仅是心灵与文字的交流,而且是读者内省与自察的过程。关注生活的阅读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让读者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而又准确地进入社会生活。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选取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之类的文章外,还选取大量揭示妇女命运、社会底层人物、生活哲理等内容的文章。例如柯岩的《红泪》、余秋雨的《老屋窗口》等文章中塑造了女主人翁优点众多却抗争不过不公的命运;金仁顺的《小人物》、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等催生了读者对生命、对集体意识的反省能力和批判精神……关注生活的阅读总是牵引着读者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它使我们认真去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

四、与经典为友的阅读

第7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拓展对策

课改实施多年来,拓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课堂更是走在前列。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教学曾一度在视导检查听课评价活动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拓展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就抓住文中某一点进行拓展,这样的课完全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理解“语文”两个字的内涵。词典解释:(1)语文就是语言文字;(2)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我认为语文课首先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其次是文学及文化的学习。

一、语文课堂上的拓展教学的现状

(一)文本弱化。

语文阅读教学源于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而文本的拓展只不过是为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注重拓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我就有一次失败的教训,在上《水浒传》专题阅读课上,我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集放给学生看,学生的确享受到视觉冲击,但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学生与文本对话丝毫没有涉及。这就是只注重拓展而忽视文本的结果。就文本阅读而言,任何文本的意义都只有通过文字的阅读来实现。连文本都不读,怎么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怎么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此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

(二)文本泛化。

我曾经听过《甜甜的泥土》这节课。课上教师先针对课文提了几个问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问题的答案,教师点学生回答问题。但后半节课,教师通过谈“离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话题,来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的感情,又以“亮亮”同学的角度劝他要离婚的父母等。这样拓展文本,对语文教育来说是可怕的,完全泛化了文本。

(三)文本的偏差。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然而学生因缺乏生活的阅历,缺少知识的积累,缺少文本朗读的方法,对于文质兼美的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的了解存在明显不足。然而大多情况是,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拓展,反而背离学生,背离文本,为了拓展而拓展。结果,有了形式却没有效果。有位教师在上《小石潭记》时,花很多时间对“贬谪”的话题进行深刻探究,而这篇文言文的重心应是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这才是文言文教学重点,更为严重的是,把本应在课堂上的诵读漏掉了,这也是教文言文的致命伤。

脱离了文本去拓展,热衷于搞游离于文本之外花哨的教学技巧,这样的阅读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孙宗良说得好:“拓展是为了回归文本,拓展是为文本服务的,它是调味的,不是主食呀!”

二、改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的措施

(一)扣住精彩文段,获得语言。

围绕文本的精彩语言作一些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积淀、获得语言的意识,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重视学习修辞。修辞用得好,说话写文章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在教《老山界》一文时我扣住第22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口井……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间夜景及山间独有的声响,据此引导学生进行了仿写的拓展训练。

(二)扣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可以以句子作为切入口,去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地把握作品重点。扣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读懂语句,进而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我曾听过《散步》这节课,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设计这样一个拓展环节: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你母亲眼中的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有差距?从学生的内心体验来感受世界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于是教师问道:“文本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说说你的感悟。”有相当多的学生谈到了“在作者的心中,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是最重要,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关注”。这位教师的拓展既是文本主题的自然延伸和深入,又给了学生触摸心灵拥抱感情的机会,是一次人文的教育和熏陶。

(三)扣住悬念,训练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扣住文本的空白是进行拓展教学创造性训练的一种好形式。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教师应紧扣住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1.续写。情节是表现人物、体现情感、反映主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抓情节进行续写的拓展,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教《窗》这篇小说时就采用了这种办法,小说最后写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并没有病友死前为他讲的美丽的公园,湖里漫游的天鹅,一对对情侣,玫瑰花,牡丹花,网球场……这时,让学生去想象,续写“他”这时的心理活动,“他”的结局。学生在合情合理的“续编”中加深了对真、善、美的理解,对假、丑、恶的唾弃,从而更好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改写。对课文的改写也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目的。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假设:在游船上遇到的是发财的于勒叔叔,菲利普一家会怎样表现?让学生根据这对夫妇的个性合理地想象,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扣住主题,归纳拓展。

第8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特色;《司马光》

就低年级语文教材来看,老师一般不研究文章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而教学重点是朗读、识字、写字。写作就是“说话写话”,而这种写话说话的训练,是渗透在平时阅读训练中的。最近听了我校一位老师上《司马光》一课,这位老师就尝试着在低段语文阅读课上渗透说话写话的教学。她的教学设计让我对低段语文如何进行指向写作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寻找文本空白说

寻找文本的空白点,比如《小松鼠和大松树》中,小松鼠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还有《奶奶的白发》中,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此时,“我”心中在想什么呢?《司马光》是个历史故事,第一段是环境描写,第二段是别人的对比描写,第三段是主人公的动作描写。老师没有让一年级学生仿照课文分成三个自然段来写另外一个人,而是挑选文章中的第二段,重点训练段落是“小朋友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经常见到,曾经有人调侃我们,说从一年级的语文课到六年级的语文课,大家一直在说这个句式。接着再引导孩子看第三段,作者用两个动词,写出了司马光的沉着和冷静,动作果断而干脆。老师巧妙地引导,不仅让一年级小朋友来模仿这个段落,而且还教会他们抓动词写人物的品质。所以笔者认为,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文本中有价值的空白,发挥想象,填补空白,使文本内容更丰富,同样拓宽了阅读课的宽度和深度。

二、联系课文内容说

第二个训练方式往往跟“课文理解”相挂钩,学生写得好不好,往往跟他理解得对不对、深不深有密切关系。比如《蘑菇该奖给谁》中,第一次小白兔和小黑兔比赛的对手不一样,得到的待遇不一样,那么,第二次,他们又会和怎样的对手比赛呢?学生怎样写,完全跟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息息相关。这位执教《司马光》的老师选取了文本说话的点后,孩子又该说什么呢?在引导孩子感悟第三自然段中的两个动词“搬”“砸”时,又进一步追问司马光怎样搬,小朋友还能说答案来。接着再问小朋友,司马光怎么砸?因为文本中说到“司马光使劲砸”,小朋友实在不知道怎么来安排“使劲”一词,就说“司马光非常使劲砸”“司马光非常非常使劲砸”。从答案中感觉到了小朋友的可爱和无奈,台下听课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接着老师引导孩子观察插图,或者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什么才叫“使劲”。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思维的闸门一下被打开了,接着说得更细,比如关注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甚至有个别孩子还会说出司马光心里的想法。你看,这样说不仅紧扣文章内容,还将孩子的思维引向更深处。

三、迁移写作方法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目标的要求,低段阅读教学写作意识的培养,宜围绕怎样写好句子开展写作意识的训练,在落实识字、写字、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说完整的句子,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读过管建刚老师《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弄潮儿再向潮头立》《“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等文章后,又细细揣摩他的两篇课例《理想的风筝》和《神奇的克隆》,不难发现“故事”似乎成了一个中心词。而这位上课老师似乎也紧紧把握住了这篇课文的命脉——“故事”展开教学。将课文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二是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把动词讲具体,进行适当修饰,也就是具体讲第三自然段。以此进行学法迁移,指导小朋友写自己班上小朋友的事迹。比如可以先写小朋友“写字、扫地、画画、植树、擦黑板、浇花、洗碗、系红领巾、拖地”等其中的一件事,再模仿课文中“司马光没有慌”,也写一个中心句放在前面。这样尝试着教孩子说话的方法,孩子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还能说得有序。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形式,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学科特点,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行为。具体地说,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而且关注文本的构成形式,探究文章是如何写的,进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促使学生写作(说话写话)意识得以形成和提高,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荣维东,于龙.“理性反思、科学实践”:语文课改走在路上——近五年来语文课程研究热点综述与趋势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9(6).

第9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科学合理分层教学的关键

全面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爱好,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生的自身个性是教师分层教学的重视依据。教师必须发扬民主,不能凭个人印象或平时水平,主观、硬性地对学生们进行分层,然后采用相应方法,这样必然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分层不科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目标性不强,学生动力性不足,从而分层教学的试验失败。

在将学生分层时给出三个层次的既定目标,第一层:有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能略读懂高于教材难度的文章能根据文章 进行有关内容的自由对话;第二层:有效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能在教师指导下,读懂相当于教材难度的文章,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在85%以上。第三层:对英语有一定畏难情绪,是英语的学困生,但愿意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来提高英语的水平。然后,通过不同的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依照从学习英语到现在的英语水平和平时表现进行不同类别的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自愿申请不同类别学习。同时,要向学生说明,每位同学所处的层次不是一层不变的,可能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根据学习效果重新选择自己所处的类别。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自主学习,自己是主体,更会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之中。

二、选择合适教材是阅读教学成功的阶梯

在划分层次时,教师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定。因此培养目标不同,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必须慎重,要选择适应不同层次,要求好的阅读材料。

对第一类别的学生的要求应以扩大知识面,深挖英语深层次的内容为主,推荐《新概念英语》、《中学生英语阅读》、《英语沙龙》等材料。第二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一般,学习能力较好,心理素质较差,为其选择的阅读材料不易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易失去信心,易转化为第三类别。太易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第三类别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竞争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所以我从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选择的教材既简单易懂,又有益趣,这样在上阅读课时学生们就有人人有书读,个个乐读书。

三、加强方法指导是分层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初中生所阅读英语文章较少,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大有必要。

理解词义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未学过的生词和旧词新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训练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或 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性、词义;或寻找文章内在的“脉络”。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对第 一类学生应介绍快速泛读,即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的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即可。注意要明确阅读定额,定额要结合一类学生实际情 况,切实可行。对第二类的学生采用计时阅读、第三类采用略读法,可跳过某些细节,读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不需要高度理解。

四、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各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观念、条件资源和内容的限制,学生的英语语感、阅读速度、兴趣能力都受到限制。利用网络,它的高速、时效、娱乐等特点为我们英语教学解决阅读资源短缺的难题材,提供了可能。

如何辅导分类的学生的网络阅读呢?首先班级要建立以英语教师为主三类阅读小组,要对各组进行思想教育,英语教师要替学生充当“过滤器”,选择适度、适宜的材料。教师要随时随堂监控,指导各类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如何下载精美的片段语句;如何做好阅读笔记;如何上网交流阅读心得;如何检查自己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测试他们的阅读速度,组织阅读比赛,公布比赛结果、成绩,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注意提供学生阅读材料要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在初始阶段,采用学生熟悉的紧贴教材的资料。如课后辅导材料,或采用简单的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通过网络和老师用英语交流读后感。当学生对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逐渐接触一些原汁原味,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材料,真正达到利用网络阅读的目的。

五、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和情感的交流活动

传统教育造成师生不平等,学生不能参与知识的传授,而当今教育正在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在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转变。阅读教学分层的目的不是人为地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学困生的师生关系更别僵硬,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他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共享学习经验,达到双赢的受益者。以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