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雕刻艺术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是指学生依据“自定标准”对其所学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之问的差异做出的主观评价[1]。一般而言,满意度水平体现着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也决定着学生学业完成的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情况的一种反馈。
通过此次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研,找出其中不满意的指标,作为今后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加完善。为此,在2012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调查时间在学生毕业时期,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安排已经在各医院检验科实习10个月,部分学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在临床上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因此调查数据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主要调查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7%。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原因
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因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声誉好、就业前景好、高考志愿、本人喜欢而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数占63.75%,因高考志愿外被调剂的占12.50%,学生选择就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自身心中意愿的占88.13%,说明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这个专业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对所学的医检专业非常满意的占6.25%,较满意的占56.25%,满意的占31.25%,不满意的占6.25%,满意度达到94.75。说明学生对目前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非常满意的。
2.3 对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根据表1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职业岗位课的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97.75%,对职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置满意度为94.40%。说明学生对教学计划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最高的是职业岗位课程,满意度在95%以上。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操作技能培养不够、操作技能培养与岗位不符。
2.4 对所有职业岗位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学时数、岗位吻合度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来看,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各项指标满意度分别为教学内容99.17%、教学方法98.43%、学习效果97.93%、学时数98.22%、岗位吻合度97.72%。说明对9们课程的5项指标的满意度是很高的,均达到97%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内容,满意度达到99%以上。所有课程中,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最高的是微生物检验课程,其次是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学检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通过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内容老化、不适用,课程考核方式不合不够不够合理。
2.5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教材选用、仪器设备先进性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满意度为95%,教学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的满意度为86.6%。说明在实际授课中教学上的设备跟临床中实际运用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差距。
2.6 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根据表2数据结果,被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对学校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实训、见习)方面的满意度为96.2%。对学校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为91.9%,虽然满意度较高在90%以上,但有近10%的同学感到不满意,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及部分学生访谈,不满意的愿意的最主要原因为实习时间过长、轮转安排不合理。
2.7 在课程设置上,在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
学生认为岗位上最有帮助的课程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临床基础检验73.75%、微生物检验68.75%、生物化学检验48.75%、免疫学检验42.50%、血液学检验40.63%。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等)满意度为7.50%,通识教育课程(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大学生心理教育等)6.88%。
2.8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的必要性
调查数据来看,被调查的学生中,87.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必要分检验营销和实验技术方向,12.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9 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满意度
调查的数据中,96.2%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满意的,9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工作单位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满意的,满意度均达95%以上。
2.10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
调查的数据中,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专业技能43.13%,其次是专业知识33.75%、开始医患沟通方面课程32.50%、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27.50%、外语能力26.88%。医学基础知识20.00%、卫生法律知识16.25%、反映最新医学发展前沿的课程或内容 14.38%、人文素质14.38%、科研能力12.50%,数据可作为今后课程设置修改的参考依据。
2.11 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对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的能力是专业课程知识55%,其次分别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50%、社会交际能力34.38%、自主学习能力30.63%,科研创新能力28.13%、基础课程知识26.25%、文献检索与总结能力13.75%、论文撰写能力10.63%、通识课程知识10.00%。说明,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培养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
3 讨论
学校要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应尽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需要,加强科学性。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培养医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方式上,课程中多增加案例讨论课,这些课程从形式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加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现今,“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在医学界呼吁提高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改革公共政治课和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调整一般文化课的设置,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设置的适当调整,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建筑中人们常在门窗、梁柱、檐口、房檐等位置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通过装饰纹样的绘制消除建筑的单调性,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上述装饰纹样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或神话故事,或历史人物,或寓意吉祥,或期盼平安,内容形式非常丰富,表现效果各不相同。上述不同风格、特色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生命力,让死板的建筑灵动起来,从本质上丰富了现代化建筑的精神文化体系,对建筑表现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上述装饰纹样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运用。现代设计中通过对传统结构的分析对建筑中的纹样进行选取,将建筑艺术通过纹样进行展现。随着装饰纹样设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纹样认识的不断深入,当前纹样的类型已经逐渐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冰裂纹等几大类。苏州博物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引入了上述装饰纹样设计理念,在馆庁内部构架、展台等上镶嵌吉祥纹样,让建筑馆与文物相得益彰,体现文化知识的沉淀,给人一种悠扬、优雅的感受。该馆建设中将装饰纹样应用到了许多方面,使建筑整体与苏州文化特征紧密融合在一起,提升了建筑馆的传统文化气息,让人们在视觉上了解传统文化魅力,加深对文化的感知。
2雕刻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雕刻艺术设计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有效改善了建筑的整体风格,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国建筑雕刻艺术历史渊源流长,雕刻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有效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传统建筑装饰雕刻艺术设计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木雕主要是对建筑结构中的柱、椽、梁等木质结构进行图案雕刻,通过不同手法、技术等将纹路、文字、图案等展现在木质结构上,形成一种古朴灵秀的淡雅之美,增添雅舍雅风,有效改善了建筑结构的感染力。石雕主要是在台阶、石碑、石狮等石头结构上的雕刻,常通过钻、凿、刻、磨等处理手法完成,将图案展现在石头结构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砖雕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刻制图案、花纹等,以砖为画板对生活进行标绘,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雕刻技术非常好地融入到了现代建筑,尤其是石雕和砖雕技术。设计人员常在特色民居、园林景点等场所进行雕刻技术应用,有效改善了上述建筑的展现效果,提升了建筑结构的艺术性。除此之外,在雕刻艺术设计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钢结构雕刻、水泥雕刻技术等。设计人员依照现代化建筑内容需求,将雕刻技术与现代化建筑元素紧密融合,从根本上改善了现代建筑的表现效果。当前民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选取木雕艺术作为主要装饰结构,增添了居室的艺术气息。这种雕刻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现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展现效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3总结
(1)将其作为一种建筑符号语言,直接应用到室内的装饰设计上,起到复古、传统的装饰效果,为整体的室内设计增光添彩。如室内吊顶,可以通过对三雕图案直接应用到吊顶设计中。
(2)作为单纯的室内工艺品陈设应用于室内装饰艺术当中,提高其空间的艺术设计感,提升其文化感染力,使之显得高雅而富有文化气息。如运用古建筑雕刻独有特色的“商字门”图形及雕刻图案,运用图形形式与功能的分离与重构,提炼而成室内装饰壁挂的设计。
(3)可以将其融入在室内家具中,将三雕艺术中国精美、复杂的设计元素与现代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像结合,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进行完美融合,既有现代特征又不失传统风格,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2.三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古建筑三雕图案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如万字纹、蝙蝠纹、方胜纹、祥云纹、卷云纹、冰裂纹、缠枝纹、龙凤纹等纹样,都富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这些雕刻图案将是包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图形元素,巧妙的将图形元素运用于包装图形中不仅能够达到美化包装的效果,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传承的作用。特别是具有浙江特色的土特产包装,食品类如茶叶、酒、火腿、竹笋、香菇、山核桃、酥饼、莲子等,手工艺品如文房四宝、东阳木雕、雕刻工艺品、民间竹编等,这些具有浓郁区域特色文化和乡土气息的特色产品,如果在包装上精心设计并注重文化的注入,一定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如金华火腿的包装,可以将古建筑三雕中平、透、镂、刻线等艺术特点融入包装,将木雕中的镂空雕刻艺术应用到包装中,再配以高档的木质材料,将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结合进行一定的改良,增添包装的层次感与美感,使整个包装简洁而不简单,不经意间流露出浓浓的婺州风情。从浙江古建筑三雕图案来看,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设计者要试着从三雕图形中挖掘可以应用到实际包装中的图形,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提炼出雕刻艺术的精髓,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原有的内容赋予现代的内涵。
3.三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三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绝不是简单地对其结构、图案进行机械的模仿,而是将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入到服饰的整体艺术设计中,实现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特有的艺术性与地域性,在设计理念、面料组合、装饰搭配以及艺术展现等方面处处融入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色,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真正的与服装设计结合,中国服饰才能以其独特的“中国风格”在世界服装舞台脱颖而出。三雕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引用在服装设计上最常见的形式是直接运用灵感来源的图案,直接引用图案的特点是可以直抒其意的通过服装的语言表达图案本身的形象与图案蕴含的寓意。
(2)连续、重复运用将单独的图案以连续排列或重复排列的形式进行设计或者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方式形成带状或辐射性地图案,组成既有秩序又不失美感的规律性花纹。也可以对部分图案进行倒置、旋转、翻转等,重新形成有变化的排列图案。这种图案运用方式一般用于大幅的印花工艺中,个别的图案变化能产生较强烈的视觉效果。
(3)组合图案运用用组合图案的形式进行设计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突。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刻图案纹样以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设计组合,形成创意新颖的新图案。
(4)形态渐变图案运用:将一种雕刻图案作渐变式的设计,使设计图案具有韵律美感,也可将图案本身变形,形成抽象图案。
(5)解构图案运用解构图案的运用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主要是将一类图案拆解为部分具有特点的图案碎片,再将单独的图案碎片以直接运用或序列组合的方式在服装设计中进行运用。
4.小结
房主通常在对自己的院落进行装饰之前,都会向雕刻技师们表明自己的期望,以便将一些代表吉祥如意、大富大贵的图案在自己的建筑中体现出来。例如:鱼的图案就代表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寓意;鹤,代表着长寿的寓意等。
惠州的雕刻融合了儒家等极具代表性的思想,使得雕刻的内容博大精深,融会贯通,给人以气势磅礴、如临其境的感受,富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对我们今天的雕刻艺术设计在现代建筑的运用也极其具有启示意义。对我国现今的建筑装饰也有着重大的影响(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家居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现代建筑装饰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不仅带动了工业、电子等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而且极大的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人们对建筑装修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绿色环保型的装修理念兴起,这反映出人们在注重外表华丽的同时也注重了装修本身的安全质量。徽州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这三种雕刻风格融为一体,在建筑装饰中相辅相成,既凸显了各自的艺术美,又将这一组成的美完美的呈现出来。借鉴古代的装修技艺和风格,也不失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徽州雕刻的高超技艺也在影响着一些地区的装修,从文化方面看,现代建筑装饰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民俗和艺术,这也是徽州装修文化在融合儒家等主流思想艺术的延伸;从雕刻的技术方面来看,现代雕刻的手法更为先进,雕刻的主题内容也不仅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放眼全球,将东西方的优秀成果都展现在装修的图案中。
现代雕刻既吸收了古代优秀的雕刻技艺和作品,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融入了时代的元素。在高层楼宇之间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既不显单调,又有一种回归自然、浑然天成的感觉,提升了现代装修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底蕴。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程度;满意度;制约因素;监管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2013年,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已达320万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的45.8%,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职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日益被认同,我国职业教育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训练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变化,使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广泛参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中的新情况。因此,研究该领域相关问题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既要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理论学习模式、实习实训状况都不同于其他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该本课题选取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研究既可以丰富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的相关理论,又能从实践的角度积累在校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校生为例,对该校2011届、2012届、2103届时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4个系在校生展开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53份,回收439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36份。该问卷就学生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参加培训;培训开展;培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等情况展开调查,总设置问题46题,其中填空题7题,选择题39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等题型。
【研究结果】
通过对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一、在校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比例情况
问卷显示,在校生参与课外培训比例为51.7%,高年级学生参与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中2011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67.4%;2012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43.9%;2013届学生参与培训比例为17.1%。
二、学生在选择课外培训项目中盲目性较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跟风现象,没有对自己参与的培训项目有较为冷静的思考,也缺乏相应的辅导,在选择课程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其中2013届参与课外培训的学生中有63.6%的同学是受同学影响参与了课外培训,对于为什么参与培训没有清楚的认识。
有些在校教师利用自身影响力,要求、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会影响到学生对培训项目的选择。其中2012届学生有30.4%的学生,2011届学生有23.1%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培训效果喜忧参半。授课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开办的培训项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可以提升课外培训与课堂教育的联系性,能有效促进培训效果。但同时,部分教师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自身影响力,误导学生参与培训,更有甚者,通过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区别对待参与培训与未参与培训的学生等手段,迫使学生参与培训。对于培训中出现的该情况,职业学院一般缺乏监管制度。
学生在选择培训项目时,计算机软件培训所占比例较高,占培训培训学生的72.3%;生活技能(如:机动车驾驶证培训)也占一定比例,占25.4%;但对于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爱好的培训较少,只有2.3%学生参与此类培训。
三、学生对课外培训项目满意度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2013届不满意度达54.5%,2012届不满意度达43.4%,2011届不满意度达48.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授课教师授课针对性一般,有些培训内容与学校学习有交叉,学生感觉有重复,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课程实训内容与现实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训内容过于偏重电脑操作,学生感觉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有距离。
(3)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够,不能对学生学校教育不足部分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强化。
(4)有些培训班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调课;辅导老师出现多次调整;教师迟到、不到;作业不能及时修改与缺少辅导等现象。
(5)培训收费较乱,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辅导班还出现中途收费现象。
(6)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生要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响应不够。
学生课外职业培训满意度统计
四、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复杂
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经济上的考虑,有学生认为课外培训收费较高,难以承受,2013届学生中有20.3%,2012届学生中有26.7%,2011届学生中有16.9%因为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2)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外培训内容和学校学习内容相似,没有必要再到课外参加培训。2013届学生有17.1%,2012届12.1%,2011届7%的学生支持以上观点。
(3)有部分同学对于课外培训没有概念,没有关注过课外培训。这部分同学往往缺少对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在调查中,2013届20.3%,2012届10.8%,2011届3%的学生因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4)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项目而未参加培训,这部分同学相对个性较强,希望参加一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满足于现在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2013届有3%,2012届有3%,2011届有3%的学生因此原因未参加课外培训。
五、参加培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多样化
数据显示,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的来源方面,选择D选项“希望提升自我职业能力水平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打基础”,所占比例最高,选择B选项“希望通过学习改善家庭命运”次之、选择A选项“对本专业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第三选择C选项“学好专业,为今后专升本,考研打好基础”,占总比重的16.9%;E选项“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占1%。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227)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动机
六、学生课外职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育缺乏衔接
一般来说,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是为了补充学校职业技能教育的不足,平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系,以达到将来适应就业的目的。从调查来看,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外培训弥补学历教育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学历教育与课外培训相互脱节的情况。如有些课外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过于雷同,学生感觉有炒现饭的感觉,学习效率不高。有些培训课程与学校教育课程有冲突,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混乱。有些培训课程为了追求表面的效果,强化一些非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造成学生学不到真正适应于就业的职业能力。有部分同学参加培训是为了针对学校教育课程的某些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但是培训课程中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课外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个性和针对性是学生对课外培训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有57.9%的同学因为课程设置问题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七、学院缺乏对课外培训的有效监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没有专门管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部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参加课外职业能力培训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与否;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不需经过学校管理部门同意,这就造成学校无法掌握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的相关信息,也就无从参与管理,但是该模式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学生在参加课外培训过程中,出现自身权益被损害时,无法通过学校层面展开维权,同时培训课程是否合理高效无从得到学校层面的指导与帮助,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学校教学课程情况及教学效果情况无法反馈到培训机构,不利于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项目。
1.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较为广泛,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补充学历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是在校生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以电脑软件课程为主,拓展面不够,特别是针对就业环境开展的实习实训培训严重不足。
(3)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满意度不高,培训质量亟待提高。
(4)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学生学习动机来源多样化。
(5)学校教育课程与课外培训课程缺乏衔接。
(6)学校对于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监管不够。
2.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学校层面的学生参加课外培训管理机构。学生参与培训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该工作的管理与规范,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培训。组成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的课外培训监管组织,全面对学生是否参加和参加怎样的课外培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建立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联系,遴选确定一批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培训机构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通过双方互通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设立针对性较强且科学规范的培训课程,保证学生参与课外培训的质量和效率;规范遴选培训机构的运作,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联系相关企业设立针对职业环境实习实训培训课程,改变当前课外培训过于集中于电脑技能培训的现状,拓展更具职业环境特性的培训项目。
(2)加大对在校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指导,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相关辅导,帮助学生明确参加培训的目标和方向,减少参与培训的盲目性。
一、装潢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视觉语言
色彩的变换是视觉冲击力的最佳表现之一,不同的色调带来的感受不同。色彩从原色、主色、辅色、变色等几个方面划分,原色是红、绿、蓝;三种原色构建出七种主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两色是辅色,这些色彩互相变换形成了不同的色彩感受。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每一种颜色都能够代表不同的情感,如,黑色代表沉稳、深邃,白色代表宁静、广阔,粉色代表温暖,等等,这些色彩通过单色或多色的不同搭配,显示出了不同的表现意义。在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中,视觉冲击力较强的是色彩,墙壁、壁橱、地板、灯光等都是承接色彩的媒介,这里要强调一点——色彩和灯光色彩的不同与搭配。常有设计师将灯光色彩看作色彩的一种,但是灯光色彩与色彩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光源的折射发散,色彩能够产生实光与虚光的变化,虚实变化是影响灯光色彩的最大变化。同时,色彩能够产生空间分割感,通过色彩的渐变或叠加,同一空间中能够展示出不同的空间折射感,让空间更加立体。因此,给装潢中的色彩视觉语言下一个定义,即“依托载体、空间为媒介,通过不同的色彩变化产生的视觉冲击感”。
二、装潢艺术设计中的空间视觉语言
装潢艺术设计空间感的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成型,但是具体被应用到实际中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对于空间的理论创造产生得较晚,但是我国对于空间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如,我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之作苏州园林、瞻园等,这些园林中包含了一个“藏”字,而空间的应用说到底就是一个“藏”字。无论如何折叠变化,都是要掩盖住不好的空间角落,释放出效果最好的立体空间。无论如何对空间进行分层变化,最终能够释放空间的就是空间本身。因此,我国古代工匠不热衷于对空间进行改造,而热衷于依靠事物的摆放划分空间,所以,屏风、植物造景都成为分割空间的元素。因此,要给空间的视觉语言下定义,应当为:“善于藏匿不好的空间角落,释放完美空间,依托一切艺术事物进行的空间划分,我们可以称为视觉空间感。”
三、装潢艺术设计中的造型视觉语言
造型视觉语言是特殊的语言,也是复杂的语言。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带有艺术感,通过自身的艺术感影响空间,从而在不同的空间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层次感;其复杂之处在于艺术形式与形态的多样化,任何空间造型、色彩造型、物体造型等都可以被称为造型艺术,并且每种艺术手段都千变万化。如果要给装潢中的造型视觉语言下定义,应当从它的“造型应对”入手。如,空间艺术造型适合放在大的广场中,物体造型适合放在小型居室中。只有根据不同种类的划分,才能找到造型视觉的统一点,但这样的统一点必须在同一空间中,不同的空间形式带来的观感效果不同。因此,造型视觉语言可被定义为“在同一空间中,依靠不同的造型带出的不同的渲染色彩称之为造型视觉语言”。
四、装潢艺术设计中的综合视觉语言
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艺术吸收了印度佛教艺术造型特点,同时也继承、融汇了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造像龛雕刻是我国造像龛艺术的典型代表。造像龛的构成可分为龛像和围绕龛像进行的装饰雕刻两部分。龛楣位于龛的正上方,起到极其重要的装饰作用,位置的特殊使其成为造像龛装饰的重点所在。
(一)模拟现实建筑形式形成的屋宇式龛楣,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龛楣装饰雕刻形式。如敦煌二五四窟、马蹄寺石窟小龛出现的屋宇式,以及云冈石窟的屋宇式龛楣,都忠实地描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形态。
龙门石窟的屋宇式龛楣集中于古阳洞和莲花洞。在装饰雕刻手法上,龙门的屋宇式龛楣摒弃了云冈石窟直线平行、平铺直叙的造型形式。古阳洞北壁保存的屋宇式龛楣装饰以汉阙门的建筑形式为蓝本,雕刻出高浮雕的屋檐,但不是对现实建筑的描摹,只意象地摄取了建筑的外在形态,融合了更多的装饰形式,屋顶瓦楞趋向装饰化,剪影式简括的雕刻具有华丽、明快的韵味,一斗三升人字拱以浅浮雕加线刻表现。古阳洞龛楣将云冈石窟惯用的屋檐帷幕改换成独特的飞天浮雕,雕刻线条清丽,使建筑的规矩线条与飞天的灵动曲线产生对比,装饰意味强烈。龙门石窟后期还出现了一种透视变体浮雕的屋宇式龛楣,此种佛龛多置佛像于建筑之中,形成生动的生活场景,是龙门石窟造像龛楣的独特创造,极大地丰富了装饰雕刻艺术形式。
(二)华盖式龛楣装饰是龙门石窟大量采用的一种龛楣装饰形式。华盖式的龛楣装饰最早见于敦煌的伞形华盖,如敦煌的二五六等洞窟。遮阳且显示高贵的华盖绘制得非常清晰逼真,云冈石窟华盖式逐渐摆脱了现实中的华盖造型,将其简括变形为三折式的华盖装饰,具有二方连续的纹样样式。
龙门石窟发展了云冈华盖式的龛楣装饰形式,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初期的古阳洞、莲花洞,华盖式的龛楣雕刻装饰特色非常突出。龙门石窟的华盖式虽然仍严格遵循固定的分格形式,飞天造型随分格形状而定,但龙门的华盖式龛楣装饰雕刻更加细致,装饰感更强。位于古阳洞南壁第二层的第一龛是此风格的代表,每一格既自成一体又对衣纹飘带进行了蟠曲、填充,成为装饰纹样。古阳洞的龛楣增加了持华绳的童子,特别是重重叠叠的帷幕和交错的璎珞,雕刻繁复。这种华盖式的龛楣在龙门北魏后期的一些龛楣装饰中逐渐打破了分格局限,仅仅保留了华盖式的基本外形框架。内容出现了散点式的浮雕佛本生故事场景,如莲花洞北壁列龛,雕饰活泼生动传神,体现了浮雕光与影的艺术效果,线条也不再如云冈时期的涩直而趋向清秀、流畅,具有华丽的装饰设计风格。
(三)尖拱式在龙门龛楣装饰中是最富有雕刻装饰特色的造型形式。龙门石窟大部分的造像龛采用了形似莲花瓣的尖拱式龛楣进行装饰。尖拱式是由佛像背光、头光演化而来的,在敦煌石窟、河西石窟及云冈石窟中都能看到大量完整且色彩绚丽,以火焰纹、花草纹为基本表现内容的尖拱式龛楣装饰。所不同的是龙门石窟是以浮雕装饰雕刻形式出现的。
龙门石窟尖拱式龛楣装饰,如古阳洞元祥造像龛、比丘慧成龛,都是龙门尖拱式的代表。但龙门的尖拱式又有所创新,如莲花洞南壁的诸小龛,在尖拱的基本形式上浮雕以小飞天,龛尾浮雕回望昂首龙头,飞天以龛中心轴相向排列,或吹箫、或捧莲、或鼓瑟,婀娜的飞天身姿、似纱飘动的裙带,璎珞交错叠压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在石窟特殊的光照条件下繁复瑰丽,充分展现了雕刻装饰的艺术魅力。龙门石窟活泼浪漫的艺术表现是云冈石窟所未见的。龙门石窟的尖拱式龛楣装饰浮雕,多用薄浮雕及线刻相结合,线条流畅细腻,形式上倾向飘逸、轻灵,具自由化的装饰美,和云冈石窟的质朴、大气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区别。
(四)龙门石窟复合式的龛楣造型特点表现为尖拱式与华盖式组合并用,独特之处在于以尖拱为主,其下接续华盖式的龛楣装饰设计,这种形式在云冈石窟中偶有出现。龙门石窟具有代表性的古阳洞南北两壁雕刻的复合式龛楣,比之云冈不仅雕刻装饰更为细致,且表现内容与装饰手法又有独到之处。其主体为尖拱式,边框饰以忍冬花纹,中心位置浮雕对称排列的千佛,下为典型华盖式,保留分格,格内千佛与莲花图案浮雕相隔排列。下方又饰以璎珞和帷幕,两者之间的空白处独创性地巧妙穿插浮雕礼佛图与飞天、莲花等单独纹样,装饰华丽。浮雕刀法婉转,刀锋犀利,装饰雕刻形式烘托出《法华经》所述“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欢快热烈气氛,是不可多得的装饰雕刻艺术精品。龙门石窟数以万计的造像龛,从王侯将相出资建造的豪华大龛到下层普通百姓捐造的小至盈尺的小龛,都经过精心的装饰艺术设计,雕刻的龛楣装饰既有对云冈时期质朴、整体、大气风格的继承又有创新。龙门石窟装饰雕刻艺术风格更多地体现了个性的自由化和对生活中华美秀丽审美倾向的追求,体现出西域少数民族文化逐渐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龙门石窟保留的龛楣装饰雕刻弥足珍贵,成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特色的珍贵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倪建林.中国佛教装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泰山皮影 设计原则 旅游产品 201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名称:《泰山皮影艺术受泰山文化因素影响的研究》
立项号:2011028
泰山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泰山传唱了三百多年。前些年一直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直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重视,文化产业政策和环境日益优化,泰山皮影发展有了转机。目前,作为能够真正掌握泰山皮影表演特色的范正安先生也正在积极的努力打破泰山皮影一贯以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产业化发展,设计系列旅游产品,让它回归市场,创造价值。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不但能丰富泰山旅游产品的市场,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泰山皮影的发展也是一种有效地促进。
目前开发了以泰山文化为中心的系列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品种只有装饰性皮影、印有皮影图案的服装、挂件、钥匙链四类。在2009年中国北方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由泰山皮影艺术家们新研制的泰山皮影手机链、桃木镶嵌皮影获银奖。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但仍处于设计的初级阶段,并且仍以自产自销为主,缺乏规范科学的宣传包装。设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很多领域尚有大片空白,进行泰山皮影相关产品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对泰山皮影艺术特点的研究和当地旅游产品市场的考察,泰山皮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应当把握规律,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艺术性原则
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所以在设计中要追求艺术的美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式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要运用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
对称与均衡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美感,在民间美术被广泛运用,它常以等量等形或等量不等形的形态,按照中轴或支点的形式出现。在目前已有的泰山皮影装饰画中有很多产品,就运用到对称与均衡这一形式美法则。(图1)
图1 连年有余
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原理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和体现。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应体现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即: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重要原则。泰山皮影无论在造型、技法,还是在色彩上都运用了变化与统一。例如:图1的雕刻技法灵活多样,有阴刻,也有阳刻,点、线、面进行了合理的运用。这些都是各个局部的差异,可以说是变化的。而两条相同鱼的纹样、灯笼的外形以及由许多半圆形组成大的圆形,都是统一的表现。
其次,色彩美。色彩往往是产品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因此,色彩在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山皮影在色彩方面,颜色艳丽、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色彩的搭配与表现形式在矛盾中蕴含对立统一,使皮影更具审美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泰山皮影旅游产品在色彩设计上,应注重继承泰山皮影原有色彩搭配的同时,借鉴现代人审美习惯,在调和与搭配上有所创新。
二、创新性原则
“有一位设计师曾这样讲述他的设计观:设计,以人为本,传统为根,现代为用。以生活及自然设计,乃根本之设计;以文化及艺术设计,乃真正之设计。眼中盯着洋人,心里装着传统,手里握着现代,则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的设计。这里所提出的创新,是指在保持原有泰山皮影精髓的同时进行的发展和创新。包括:造型的创新、设计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工艺的创新等。目前现有的产品在材料运用,题材选择,表达形式上都比较单调,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使其日臻成熟。
运用创新性原则,结合泰山皮影传统的选皮、用皮、绘制、雕刻等艺术特点,笔者设计制作了部分首饰,以下是耳环的两款不同设计。
图2 耳环
图3 祥云耳环
图2制作技法以彩绘为主,配以中国传统皮影图案凤的形象,既美观又实用。
图3制作技法以雕刻为主,配以泰山皮影中常用到祥云图案的形象。
三、地域性原则
旅游产品是带有特定旅游地特色的工艺品。因此,地域性特点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设计中必须强调的要素。
旅游者希望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但目前全国各地的旅游产品,基本上“千品一面”,失去特色。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俄罗斯套娃、各种木质、塑料汽车玩具等。而民间美术最能成为旅游产品。像无锡的泥塑、贵州的蜡染、杨家埠的年画,无不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喜爱。因此,泰山皮影应与泰山文化很好的结合。无论如何设计,都要尽量以泰山为中心,融入具有悠久历史的泰山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让产品充分具有纪念意义。
四、实用性原则
美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观赏性美术和实用性美术。观赏性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实用性美术包括工艺美术和建筑。而旅游产品则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因此,泰山皮影旅游产品除了具有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外,还应具有实用性。这样,就可以做到可赏、可用,达到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
图4是笔者设计的“泰山皮影茶垫系列”。就是实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茶具放在茶垫上。因为茶垫的周边有包边,可以有效地防止杯子里的水倒多了,流到桌子上。再一点,杯垫的材质可以采用陶制,这样可以起到吸水的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非常具有泰山特色的泰山柏树、泰山槐树(泰山槐树是泰安市树)或泰山桃木(传说泰山桃木可辟邪)为原料,在上面进行雕刻。雕刻的纹样,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泰山皮影图案。
图4所示的茶盘图案是运用了泰山皮影的头茬图案,其雕刻技法,囊括了阴刻和阳刻的传统技法。在色彩上,运用了中国最富吉祥寓意的色彩——红色。底色为白色。红、白两色对比鲜明,素净而雅致。在颜色统一的情况下,图案有所变化,做到了形式美法则中的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一套设计精美的茶垫,让传统的图案和沁人心脾的茶香融为一体,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皮影的文化魅力。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产品设计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品味。这就要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遵循设计的普遍规律,还要避免被动的模仿与简单克隆。
泰山皮影是一种独树一帜、令人震撼的艺术,它为今后的衍生产品开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能否立足突出自身特色,突出泰山文化色彩,实现产品的实用功能与个性品位完美结合,是泰山皮影旅游产品研发成败的关键。只有立足泰山皮影独特文化优势,把握好设计原则,才能突破概念化、程式化的思维禁锢,创造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侍锦,彭卫丽.山东鲁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9
关键词:现代艺术;城市园林;园林设计;运用分析
城市园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建设过程,它的建设方向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变化。在设计中,要对结构、空间布局进行严谨的设计,使设计的成果能够对人们的实际生活环境有明显的提升,帮助改善生活质量,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这些皆是设计中的核心方向,所以该设计方向不但要满足审美的要求,更要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内涵
1、城市园林设计含义
城市园林设计的方向要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园林设计有极强的广泛性以及综合性,不但要将城市的发展理念进行综合,更要将现代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园林设计中进行结合,使最终的设计结果充满人文情怀与艺术氛围。【1】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是要形成独立的科学,将书法、绘画、文学、雕塑等知识运用其中,该设计的观点在于对结构空间的布局,将城市的特征表现出来,打造完美健康的生活环境。总之,该设计的成果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城市的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现代艺术的含义
现代艺术是指将现在的艺术结构与新型的艺术体系进行结合,是现代设计发展的新型产物。随着新鲜事物的发展,以往没有跟随时代脚步发展的事物必将消亡。【2】因此,现代艺术更多的将哲学、建筑学、雕塑学、美术学等众多的学科进行融合,并且得到了普及与应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现代艺术的展现,例如:小区中的园林规划、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等。不论是在雕塑上还是结构布局上都能将现代艺术的特点体现出来,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活动,满足多方审美要求。
二、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分析
1、结构空间布局
进行园林设计的面积通常会比较广泛,其中包括植物以及雕塑等多种结构的设计。因此,要运用设计的结构空间分割作用,使园林的设计富有层次感。基于园林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要对全局设计有一定的把握性,认真考量布局的合理位置以及空间结构感,尽最大可能的将设计的场地平面布局有详细的规划。【3】结合实际平面的特征,在美观和科学布局的基础之上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并且要充分思考设计空间的比例,设计的结构是否和谐等。
2、雕刻艺术的设计
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非常长远,在古代以及现代皆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早期人们进行园林设计时就已经将天然材料以及石料的雕刻加入其中,如:苏州园林等,并作为设计的重点内容,可以说雕刻艺术推动着园林艺术的发展。
3、在城市园林中进行绿化设计
城市中的园林设计对植被的选择条件比较高,要进行全面综合考虑植被能否适应城市的环境得以存活。在植被的搭配选择上也要符合植被的生长原理,运用现代艺术设计园林时,要对设计地点的水土情况、气温、湿度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将当地的地理特征、建筑特征、气候特征以及历史特征等结合到园林的设计中,使人文情怀与园林艺术充分结合。
4、现代绘画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可以充分将绘画的艺术理念进行吸取,现代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色彩的搭配运用对园林设计十分重要,这些皆是园林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明暗对比的艺术手法以及画面布局的艺术手法在园林设计中运用比较普及,使设计的园林效果颇有创意以及艺术性。
三、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的发展方向以及作用
1、园林设计未来发展方向
如何将现代艺术更好的融入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一直是园林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的问题,目前,更多的景观设计师将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手段融入到了我国的园林设计中,现代园林设计逐渐开始与国际设计接轨。园林设计的与时俱进要求设计师们对园林设计有更多的创新以及设计理念,不在只是进行单一的园林设计。审美艺术性比较高的设计师,逐步解决了设计艺术不符合现实的状态。利用对景观设计的加深专业培养,可以提升设计师的艺术审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使设计师在设计理念上更上一层楼。对现代设计师的培养更多的要将创新元素加入其中,将园林设计注入灵动与活力。设计中切忌在没对实际环境进行考察的情况之下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比较盲目,会不符合实际环境特点。最后在设计中要将周围的建筑特色,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元素加入其中,设计的风格充满中国风采,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但又别具一格。
2、现代园林设计的作用
现代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的相融合使设计更加生动形象,有了更多创新的元素。使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风格都有极大的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需要城市园林景观,它已经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散步、娱乐的场所,并且更是景观设计发挥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
四、结束语
我国对城市的绿化面积一直在加快脚步进行建设,城市园林设计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现代艺术在园林中的设计对其发展有非常长远的意义,使设计的理念符合现实发展的状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并且景观的设计也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与目前的环境发展可以充分的进行结合,进一步对城市的形象加以改进,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璞,陈武现,周杰,赵真.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4,04:54-55.
[2]贾连喜.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08:1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