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68-01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儿常见病,可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患病,分别称为产前、产时感染性肺炎及产后感染性肺炎。本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肺炎[1]。我院2009年8月~2012年3月以来收治肺炎新生儿64例,本文就64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作出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8 例;足月42例,早产儿22例。
2 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反复吸净口、鼻、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使气道分泌物松动及排出;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促进分泌物排出;对痰液过多且无力排出者应给予吸痰。
2.2 改善呼吸功能:①室内空气要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经常翻身,减少肺部淤血。有低氧血症时进行氧疗,应根据病情和血氧情况采取不同的给氧方法,如鼻导管、面罩及头罩等,使PaO维持在7.9~10.6kpa(60~80mrnHg);重症合并有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治疗。②胸部理疗,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2.3 保证充足的能量和水分应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避免喂得过饱、吐奶而窒息;重症患儿予以鼻饲或从静脉补充能量及液体;必要时输给血浆、白蛋白、脂肪乳等。
2.4 保持体温: 正常患儿的体温可能会升高或下降,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正确方法以维持体温正常。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①若在短期内出现呼吸明显增快、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肝脏迅速增大时,提示并发了心力衰竭,应遵医嘱给予吸氧、强心、利尿、镇静等处理。②若患儿突然呼吸急促伴明显青紫时,考虑发生了气胸或脓气胸,应立即做好胸腔引流的准备及引流后的护理[2]。
2.6 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述本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预后、治疗措施及护理要点。
3 结果
通过实施综合护理,64例患儿中治愈63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死亡1例,总治愈率98.4%。
4 讨论
4.1 新生儿肺炎感染的成因: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不明显,口吐泡沫。重症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或更快,有时伴有点头呼吸、双吸气及呼吸暂停。早产儿患肺炎时,呼吸道症状常不明显,由于呼吸浅而快,肺部啰音不易听到。此时可望诊观察胸廓运动。(1)出生前感。①吸入污染的羊水由于羊膜早破或羊膜炎,阴道内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正常胎儿在宫内有浅表呼吸,吸入污染之羊水导致肺炎。常见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的病毒是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3]。②血行播散妊娠后期孕母受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或弓形虫感染后,病原体可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全身感染,肺炎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2)分娩过程中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吸人产道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分泌物,或因断脐不洁发生血行感染。致病菌以杆菌居多。此外B溶血性链球菌和官内感染常见的各种病毒、弓形虫、沙眼衣原体等。(3)出生后感染。医源性感染包括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雾化吸人等医用器械消毒不严可继发感染;新生儿患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通过血行传播而致肺炎;母亲或医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新生儿接触后发病。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开始仅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弱或不哭、吸吮力差、呛奶、体温不升或发热,病情加重后可有呼吸急促、口吐白沫、面色发灰、鼻扇,青紫、呼吸浅快、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等,哭闹或深吸气时可闻及细湿锣音。本病因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诊断较困难,需结合母亲的感染及生产史、病儿症状体征、X线检查作出诊断[4]。治疗原则是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营养,抗感染,对症及支持疗法。月龄小、体重低,预后不好。
4.2 护理评估:①健康史了解母亲产前有否感染,有无羊膜早破,羊水是否浑浊;询问有无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史,有否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史,生后新生儿有无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史,是否患败血症。②身体状况检查患儿反应情况,注意有无体温不升、青紫、拒奶、吐奶、口吐白沫、有无气促等呼吸节律改变,听诊双肺呼吸音有否改变;分析周围血象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
本组观察显示,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肺炎实施综合护理显著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月利,任晓燕. 小儿喘憋性肺炎合并心衰 60 例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5(5):142-146
[2] Ascherman DP.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inflammatory myopathy [J].Curr Rheumatol Rep,2002,4(5):409~414
【关键词】患肺炎;新生儿;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83-01
前言:新生儿肺炎为儿科比较常见的病症,与其他年龄的小儿肺炎相比有其特点,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此疾病在治疗之外给予其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患儿的疾病有很大帮助。
1.对患肺炎的新生儿进行精心护理的必要性
新生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黏膜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粘液分泌少,排痰功能差,且不能做到有效地咳嗽,呼吸道感染时易导致呼吸道阻塞,而造成肺不张,从而使肺容量下降,肺顺应性降低,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以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治疗新生儿肺炎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雾化吸入可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能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减轻黏膜充血,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同时也可减轻气道感染。胸部护理是用物理的技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引流、背部叩击、吸痰等方法改善通气功能,使呼吸肌收缩舒张良好,有效消退大、小气道分泌物,降低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促进肺再扩张,增加局部灌注,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结果表明,新生儿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能促进肺炎病 5 变的吸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儿病情早日康复。且护理干预方法简朴易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2. 患肺炎的新生儿护理措施
2.1环境措施
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 20 ~24℃ 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 55% ~ 65% ,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喂奶时应每吸吮 4 ~ 5 口便拔出,以便让病儿休息片刻后再吃奶,这样将会减少呛奶的发生率。由于病儿吃奶少,加之气喘、发热等因素,体内水分常消耗较多,所以,此时应增加喂奶的次数,尽可能地让病儿多吃奶,以增加水分的摄入,防止发生脱水,如已发生脱水,而通过增加喂奶不能纠正时,应予以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入室时应更衣换鞋,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宜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开,病室定时早晚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1 小时/次。体温: 新生儿肺炎体温多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如体温超过39℃ ,则可在物理降温 ( 温水擦浴) 的同时给予退热药,但应防止因使用退热药而致出汗过多发生虚脱或脱水热。对营养不良儿或消瘦儿,单用物理降温效果亦很好。
2.2吸氧措施
要注意经常变换,取头高排出。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病情严重时用面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 0 ~5ml/分氧气经过湿化,使温度达到 31 ~ 34℃ 为宜,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 1 ~ 2L。使用时,漏斗边沿距口鼻1cm 左右,太远则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则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使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肺炎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 时 负 压 不 能 过 大,一 般 0. 02 ~0. 03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15 秒,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排出。
2.3对症治疗措施
每天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行雾化吸入每 4 小时,每次 15 ~20 分钟,在雾化液中加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一般多用空气压缩泵使药液随吸气吸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痰液吸出。输液时,按治疗方案有次序的液体输入,液体量要准确。输液速度要慢,每小时每千克体重 3 ~ 5ml 为宜,5 ~ 8 滴/分,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体量也不宜太多,按 40 ~60ml / ( kg.日) 计算。要做好各项护理,如脐护臀护、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并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肺炎患儿反应低下,应经常给患儿更换,以免长期睡一侧易致肺不张。常用温水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如短期内烦躁不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呼吸明显加快、心律加快、肝脏增大,提示并发心力衰竭,并配合医生做好给氧、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
结语:综上,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 10% ~ 20%。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不发热、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的治疗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预后。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弱,容易感染肺炎、破伤风、细菌性败血症等疾病,再加上新生儿有无任何语言和意识支配能力,使得新生儿护理中存在一般护理外的其他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其护理的要求更为严格。要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就必须要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充分熟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新生儿的有效护理[1]。本文对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到我院分娩的120名采用新型有效护理的新生儿与120名采用一般护理的新生儿进行对比观察。并作统计分析,以此探讨采用了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分娩的240名新生儿,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一组作为研究组采取新型有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120名新生儿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模式,护理方法为记录新生儿体重、体温、皮肤和呼吸有无异常、皮肤和巩膜有无黄染,当发现新生儿患病后会给予病情观察、给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新型有效护理针对新生儿自身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舒适护理,主要的内容有①针对新生儿免疫低下额外做好胃肠道和呼吸道的感染预防工作;②严格执行各种注射、接种、吸痰过程的无菌操作;③加强新生儿监护室的巡视,避免异常情况发生;④严格执行并落实护理制度内容;⑤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住院安全知识沟通。同时针对护理人员、医院及家属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关制度及应对措施[2],如加强病房管理、舒适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大医疗设备的投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等。对于两组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差异,不安全事件:①细菌感染,发生脓疱疮、疖子;②新生儿体温、脉搏异常;③新生儿溢奶、呕吐现象;④错抱、烫伤等过失性损伤[3]。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采用Excel进行前期数据统计,采用SPSS 1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新型护理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经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进行安全护理的研究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为6人次,其中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1例,体温异常3例,溢奶2例。总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为5.0%,而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不安全事件共有16人次,其中胃肠道感染4例,上呼吸道感染为5例,发生脓疱疮、疖子2例,溢奶、呕吐3例,错抱、烫伤各1例。总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3.30%,安全护理组不安全事件率明显降低一般护理组,且两组新生儿护理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新生儿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医院的不安全因素。根据本组研究资料显示:采取一般的护理方式中,造成主要的不安全事件为新生儿的感染现象,主要体现在上呼吸道和胃肠道上,其分别为4例和5例。而采取了安全护理的组别中,虽然也有6人次的不安全事件发生,但是却无一例感染的事例,这说明新生儿的感染事件是可以通过护理方式的改变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控制的。尤其是是在采取了安全护理方式之后,其实验组中不安全的事件较对照组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都说明了,造成不新生儿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的人员因素为主要因素。
3.2 护理对策
3.2.1 新生儿的生理护理 了解新生儿心理,生理状况,根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包扎,训练方法,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保持新生儿居室通风,对母亲进行实时检查,若乳母患呼吸道感染需与新生儿隔离和暂停哺乳;对探视者严格限制,呼吸道感染者严禁探视;对使用的器械严格消毒,特别是接生时使用的断脐剪刀和结扎线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这些算途径来预防肺炎、细菌性败血症、破伤风等疾病。对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进行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4]。
3.2.2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加强空气和物体表层的消毒工作。新生儿使用的奶瓶要高温消毒、床单、布类等用品每天需要更换清洗。新生儿的洗具用品等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对于患病的新生儿,应当进行隔离治疗,既不能与不患病新生儿同放置在一个病房内,也不能将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放置在一个病房内。在查看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和呼吸、体温、心率、有无惊厥,以及大、小便的性状、次数[5]。护理人员需要多与家属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增进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增进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理解。
3.2.3 对医院的要求 加大医院的医疗设施投入,淘汰过时老旧的医疗设备,采用先进成熟的安全设备,特别是抢救治疗仪器是医院的必备设备,如暖箱、光疗箱、远红外抢救台、监护仪、推注泵、呼吸机、除颤器等。同时,还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和运用新型的急救技术,并且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和条件去学习这些新型有效的医疗技术,如新设备的使用、新输液扎针气管插管、动脉穿刺、深静脉置管方法等。 医院领导要注重以人为本,重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问题。为每个病房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疏导护理人员的心理,减缓护理人员的压力,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6]。对新上岗护士除了对其综合实力、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还应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3.2.4 对家属的要求 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知识教育是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需耐心仔细地对家长进行新生儿护理指导,包括抱姿、喂奶姿势,呕吐的预防与处理,还有新生儿易发病的预防等,如出生3天内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出生6个月内接种乙肝疫苗,防止感染乙肝。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哺乳的规律、时间等都在护理指导之列; 要求新生儿身边必须有家属时刻陪伴,不能让新生儿一人单独在病房。加强医院和家属间的沟通,使医院、医护人员和家属密切配合,时刻关注新生儿的生理情况及需求,同时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4 结语
由于新生儿是特殊的群体,护理工作比成人更加仔细,需要的护理知识也和成人护理有所不同。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隐患,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医院的有效管理与家长的配合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护理人员、医院及家长三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将护理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将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到最小,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润华主编:《现代儿科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第5版。
[2]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3期。
[4]崔淼主编:《儿科护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64-0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特点为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口吐白沫、呛奶、口周发青、呼吸短浅急促、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1]。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黏膜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淤血发生感染,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减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病情状况以及通过维持体温,给氧,物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病情改变情况。得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2]。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介于出生后1h-25d之间,足月72例,早产30例,过期产2例。出生体重小于2kg的4例,2-4kg的98例,大于4kg的2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吸入性肺炎,均无宫内窘迫史及产时、产后窒息史。
2 病情观察
2.1 一般病情:①体温:新生儿患肺炎后不但表现出发烧症状,还可表现为体温不升,但需与正常体温波动相鉴别。出生1周内体温波动较明显,部分新生儿可出现脱水热现象。②呼吸:新生患儿表现出呼吸增快、表浅、呼吸不规则或反复窒息,鼻孔稍扩大,鼻翼扇动等症状。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有呼吸,有时也可以短暂窒息后才开始有呼吸、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出生后前两周呼吸约40次/min,也可波动范围较大。③意识及吸乳:新生患儿常出现反应差,哭声低或不哭,吸吮力差,拒食或呛奶等现象。正常新生儿生后数日常处于睡眠状态,吸吮与吞咽功能完善,也易发生溢乳、哭声响亮。④皮肤和粘膜:患儿常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可伴有硬肿,四肢厥冷,黄疸,出血、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2-3日内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
2.2 肺脏、心脏病况及其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两肺可无湿鸣,可出现吸气三凹征,有时可闻及小水泡音或捻发音。有些患儿心率增加过快,易导致心力衰竭。正常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另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有时还伴有口腔炎、脐炎、腹泻、腹胀,尿量异常等症状。
3 护理措施
3.1 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一般室温保持22~26℃,使患儿皮温达36~37℃,以减少氧的消耗,改善缺氧症状[3]。夏季包裹物勿过于严密,冬季注意保温预防并发硬肿症。另外,病室应严格控制洁净度,避免污染,并尽量与其他病种的新生儿隔离开。室内应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安静、清洁、舒适,并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有利于患儿分泌物的排出。
3.2 :要注意经常变换,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3 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管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4]。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鼻前吹氧,必要时吸痰。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注意有无腹胀现象。
3.4 物疗:①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②拍背:五指并拢呈空杯状,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③吸痰;奶前或必要时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
3.5 保暖:新生儿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速度快,耗氧多。肺炎时导致棕色脂肪产热受限,使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下降形成低温。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暖箱、热毯等措施进行保温,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3.6 给氧:为减少对患儿鼻黏膜的刺激,多采用头罩法给氧、箱内吸氧或小硅胶管鼻前庭吸氧。氧气应先予湿化,并加温至31-33℃为宜。
3.7 密切观察病情:保证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 结果
本研究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采用以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护理治疗时间均为为1-2周,其中痊愈的72例,痊愈率69.23%,好转的30例,好转率28.84%,家长放弃治疗的2例,总有效率为98.08%。
5 讨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表现不典型,危害性极大。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尽心尽力为每个新生患儿服务,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魏克伦.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1-2
[2] 王晓莉.新生儿细菌肺炎82例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8,33(2):184-186
早产儿是指胎龄(GA)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中,胎龄小于28周为极早早产儿;胎龄在34~37周的,称为晚期早产儿。随着新生儿抢救及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极大提高。不过,由于早产儿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呼吸系统。
肺的发育可分为5期:胚胎期(4~6周)、腺体期(7~16周)、微管期(17~27周)、囊泡期(28~35周)和肺泡期。早产儿(特别是极早早产儿)出生时,往往处于微管期或囊泡期早期,原始肺泡还未完全形成,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同时,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肌发育不全,常出现呼吸暂停及呼吸窘迫,需及时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并进行氧疗、无创通气,甚至机械通气。
与健康婴幼儿相比,早产宝宝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症状更重,需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属共同配合,精细护理,合理诊治。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常见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此外,还有非典型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
精细护理是关键
精细护理对避免早产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十分关键。早产儿的房间应干净少尘、朝阳通风,避免真菌和尘螨生长,温度保持在24~28℃、湿度控制在55%~65%;注意避免宝宝被二手烟刺激;有发热、流涕、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家属及看护者应戴口罩;家长接触宝宝前要洗手;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如超市、商场、游乐园等,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增强抵抗力对早产宝宝也至关重要。早产儿体重轻、免疫力低下,母乳营养丰富且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坚持母乳喂养可增强早产儿的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接种、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A/D,钙铁锌剂等)和母乳添加剂、适时添加辅食,对增强宝宝的抵抗力、防止呼吸道感染也很重要。
精细护理很重要
症状加重早就医
早产宝宝发生了呼吸道感染,该如何处理?除退热、雾化等措施外,家长还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及早识别严重情况。如果早产儿发热(排除室温高、衣被紧裹等因素),体温超过38.5℃或发热超过24小时;咳嗽、喘息明显,气促,口唇青紫,经家庭雾化及吸氧后不能缓解;喘憋或痰堵,家庭吸痰后无改善;反复呛奶、鼻翼煽动、呼吸费力、呼吸暂停,提示病情加重,须及时就医。需要提醒的是,部分宝宝没有明显的呼吸道表现,仅表现为反应差、吃奶无力、奶量明显减少、面色发灰、四肢冰凉等,家长切莫忽视。
【关键词】胎粪吸入综合症;胎粪污染羊水;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11-01
胎粪吸入综合征常是胎盘功能不全的并发症(如母亲发生先兆子痫, 高血压和过期产)。当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时,会导致肠壁缺血痉挛,括约肌因放松而排出胎粪污染羊水。胎儿缺氧时会先呼吸暂停,然后大喘气。含有胎粪的羊水被吸入呼吸道中,引发呼吸道感染、肺部发炎等一系列症状,被称为"胎粪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多见于足月儿和妊娠期过长的胎儿。因为过期产儿的羊水量较少,胎粪不能被稀释,胎粪颗粒稠厚,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胎儿吸入胎粪导致生后发生化学性肺炎和支气管的机械性阻塞。
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接收孕妇孕周≥37W,从2009年4月出生活产新生儿 1829 例,其中足月儿 1768例,过期儿 114例,MAS 40 例,记录MAS例数由医师及助产师作出诊断。
1.1、症状:婴儿出生后,助产师及医生会通过体检发现一些胎粪吸入的症状。
1.1.1、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甚至暂停。
1.1.2、皮肤。皮肤颜色并非健康的粉红色,而呈黄绿色,是胎粪污染所致。
1.1.3、指甲。指甲的颜色也呈现黄绿色,另外妊娠期过长的胎儿指甲会比较长。
1.1.4、羊水。羊水中有胎粪。
1.1.5、阿氏评分较低。肤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呼吸这五项的得分较低。病情较轻的新生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而较重的新生儿有气促、呼吸困难、极度的烦躁、等症状。
1.2、体征:可发生轻到重度的呼吸窘迫,如果支气管完全梗阻,导致肺不张,部分梗阻产生吸气时空气潴留,导致过度膨胀和肺气漏(如纵隔积气,气胸)。由胎粪部分阻塞支气管或张力性气胸引起气体陷闭,可能增加胸廓前后径而呈桶状胸。新生儿可表现为过度成熟,脐带和指(趾)甲可能被胎粪污染。医师进行肺部听诊,一次血液检查,也称为血液气体分析,看婴儿是否吸入足够的氧气;胸部X光还可以显示出胎粪吸入婴儿的肺部情况。
2、防治方法
以往是发现胎粪污染羊水Ⅲ度才通知新生儿医师到产房进行处理。从2009年4月起,为预防防止胎粪吸入综合症,我科室采取了以下的防治护理措施。
2.1、我科室通过针对胎粪吸入综合症的病例,要求助产师及产科医师行气管插管、新生儿窒息复苏人人过关达标。凡羊水污染胎粪混浊Ⅱ度以上者,产时即请产科医师到产房协助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并准备抢救物品。
2.2、在胎头娩出时助产师即挤净口鼻咽部的粘液,在胎儿娩出尚未建立第一次有效呼吸之前,尽快从其鼻子和口腔中吸出胎粪,并用吸痰管将口鼻咽部粘液吸净。
2.3、断脐后将新生儿置于33~35℃远红外线辐射台上洗胃。取平卧位,头少太高,将洗胃管由口腔缓送至胃底部,然后取左侧卧位,抽吸净胃内容物。洗胃液选用1%碳酸氢钠溶液加温至37~39℃,每次用量10~15ml,直至抽吸夜清晰为止。洗胃液要加温,避免冷刺激胃粘。新生儿胃呈横胃,洗胃时头稍抬高,仰卧或左侧卧位,以免注入的洗胃液为达到胃部即流出,左侧卧位使胃底能清洗干净,右侧卧位有利于胃内容物流出。
2.4、新生儿洗胃后取右侧卧位2~4h,以利于胃内溶液的流出,然后左右交换侧卧位,禁食并低流量给氧2h。凡进行气管插管、羊水Ⅲ度混浊的新生儿,常规给于抗生素预防感染。羊水污染混浊提示新生儿在宫内有缺氧症状,娩出后短时间低流量给氧有利于纠正缺氧,而给抗生素可预防继发性感染。
2.5、医学检查 治疗过程中采用各种医学检查,如肺部听诊、血液气体分析、胸部 X光等,以帮助确诊。
3、预防
3.1、重视产前检查,怀孕时一定要重视产前检查,特别是重视孕中、后期的产检。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对孕妇和胎儿进行监测,就可以及早发现胎儿发育异常。
3.2、对胎儿进行监护,胎儿在宫内的活动能通过胎心监护或胎动显示,准妈妈一定要定期产检,在医院做好胎心监护,并坚持每天数好胎动,自主监控胎儿发育情况,以大大降低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新生儿 医院感染 预防管理
中国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0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duce the newborn infants infection rate b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MethodsTo summarize the supervision methods of the newborn infants hospital infection.Results It is effective for reducing hospital infectio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yout in the newborn,the environment,the air,the incubators for infants,the milk bottle and the personnel.Conclusion the super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the strict management of head nurse,and meical staff consciously implement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and the standard operation is the key to reduce hospital infection.
近年来,我国医院内感染有上升趋势,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院内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管理已越受重视。对于刚刚失去母体的保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因素之一[1]。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
新生儿具有免疫功能缺陷,生物、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全,对外界抵抗力差,我院属二级综合医院,近年来,新生儿科收住院者多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吸入综合征等大量高危儿,使用吸痰、鼻饲等侵入性操作,增加新生儿感染危险性。加强新生儿室监管,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我院感染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监控方法,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
1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2],因此,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以及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例如: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治疗护理以及检查患儿前后是否能够认真洗手。另外,忽视对喂奶用具的清洁消毒,配奶卫生及尿布、包被、毛巾等护理用品的管理均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1.2 环境因素 病室内有一些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婴儿沐浴池等,上述物品被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另外,病房的空气污浊也是NICU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
1.3 患儿自身因素 NICU病室内的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另外,新生儿中相当一部分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他们的生长发育差,免疫力更低,更易感染。加上新生儿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均低下[3],疾病状态下免疫活性物质进一步消耗[4],因此,NICU病室的患儿易发生院内感染。
1.4 侵袭性操作 NICU病房的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需进行多种检查及治疗,故侵入性操作较多,易引起感染。使用呼吸机的患儿院内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再次是泌尿道插管。由于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可使呼吸道黏膜功能降低,且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
1.5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 新生儿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非常普遍,还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耐药菌株仍是目前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由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发生菌群失调而继发感染。
2 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
2.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控
医院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小组,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明确分工,责任落实,相互配合,积极协调,在预防与控制新生儿感染中发挥着有力的监管作用。
2.2 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2.2.1制定相关制度 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建立NICU消毒隔离制度、N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感染管理科组织监控小组成员逐条学习,对落实中的困难协助解决,确保制度落到实处。组织新生儿室医护、保洁人员反复学习熟知自觉遵守, 提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意识,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感染控制工作全面由护士长负责,护士长每日督查。每月对消毒工作进行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由于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使NICU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2.2医院感染管理科把新生儿感染预防作为重点工作,制定质量考核标准,每月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责令改进,并做好每次记录月评分,纳入医院质量综合考核进行奖罚。
2.3 领导重视,布局合理,设备齐全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把预防新生儿感染工作做为医院大事来抓,重点解决。对新生儿科进行改造,区域独立,专用走廊。采用环保易消毒清洗材料,各室设双制空调、动态空气消毒机,水龙头采用脚踏式开关等设施。为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加强培训
医务人员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爱心、耐心和扎实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是新生儿感染预防关键,加强NICU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 对NICU医务人员入科前需进行消毒隔离的培训,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定期培训,考核护士的配奶工作以及配奶用具的消毒工作;定期培训,考核消毒员、清洁员的消毒工作等。对新上岗人员、保洁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全科人员预防感染意识,增强参于管理的自觉性。
3 管理措施
3.1 人员管理
3.1.1.医护人员是防止医院感染各个依赖因素最重要一环,责任重大;是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措施执行者及监督者。提高人员素质,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病区卫生、空气消毒、医疗器具消毒灭菌是消除一切感染因素的关键。新生儿病区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护士长具体负责,互相监督,感染管理科抽查。严格病区出入管理制度,入室前穿专用服装、鞋、帽子、口罩及严格洗手方可进入。工作服、鞋每日清洗。病区人员每年体检,新进人员工作前体检。患有传染病、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病变等暂停在病区工作。家属探视须隔窗进行。
3.1.2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 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是切断通过手传播的途径之一,加强医务人员洗手意识,严把医务人员洗手关。因此,规范洗手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洗手质量,我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 医护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手链等,以避免藏污纳垢;② 洗手装置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开关,并使用抗菌洗手液;③ 护士长组织全科室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六步洗手法,使每位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定期监测手消毒效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2设备物品管理
3.2.1 保暖箱每日清水擦洗后,用紫外线灯消毒,湿化水每日用无菌蒸馏水更换。
3.2.2 布类做到“三专”,新生儿衣服、被单用后专袋收集,专机清洗,专柜存放。尿布采用一次性,且质量严格把关,用后按医废收集处理。
3.2.3在奶具清洗、灭菌、储存、配奶等环节中,应注意环节管理。奶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应立即刷洗冲净,放入4%碳酸氢钠水中煮沸15 min后冲净、干燥、灭菌,无菌保存和取用。严禁喂奶后奶具随意存放。
3.3 隔离新生儿室管理
工作人员穿隔离室专用隔离衣、帽、口罩,物品专用,双消毒灭菌,废弃物密封收集焚烧。新生儿离室后严格终末消毒。
3.4.加强呼吸道管理 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因此对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肺部感染。NICU的患儿大多数都需要吸氧,氧气装置每天要消毒,并更换氧气湿化瓶的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瓶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后备用。垫高患儿头肩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向一边,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吸痰用物每人一套,不能挪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另外,NICU的患儿病情很重,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较多,呼吸机的使用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病死率很高[5],因此,要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护理,定时吸痰,进行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口腔的吸痰管绝对不能吸气管的痰液,防止口腔内细菌进入气道,而引起肺部感染。
3.5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脐部是新生儿最容易引起感染的部位,护士护理患儿时每天认真观察脐部是否有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等,如有异常,及时予以处理。患儿沐浴后常规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窝,然后再用75%乙醇消毒脐带根部。并保持皮肤清洁,每天进行沐浴或擦浴,注意观察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用柔软湿巾擦拭由前到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上护臀霜,预防红臀。进行心电监护的患儿,每2h更换经皮血氧饱和度接头部位,每次测量血压后摘下血压袖带,每2h更换,防止骨突出部位受压过久,引起压疮。同时眼睛给予生理盐水擦拭,并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以及分泌物的颜色、量。如诊断为结膜炎,用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常规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并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及霉菌感染。
3.6 加强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含量,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患儿吸吮吞咽能力差者,均采用留置胃管鼻饲,减少呕吐窒息发生。鼻饲的患儿,鼻饲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换,鼻饲管隔日更换,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的清洁工作。应尽量保证危重患儿的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营养成分既能满足患儿的营养需要,又有利于消化吸收,提高免疫能力,防御和抵抗外界因子的侵袭。
3.7做好生物监测 每月监测工作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暖箱、光疗箱消毒前后,监护仪、治疗室、配奶间、奶具等)。一次性物品监测,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如发现有不合格者立即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3.8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推动力,如果滥用抗生素,患儿体内正常菌群可被耐药细菌取代,而耐药菌所致的医院感染是不易控制的。因此,我们严格掌握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4 管理成效
在我医院创建新生儿病区以来,通过采取组织管理与监控,设施改建配备,实施环境、人员、物品等管理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新生儿感染发生,未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5.讨论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易感性最高的人群,各级管理组织重视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加强管理与监控,严格落实减少医院感染的各项预防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菊香,李少莲,刘年生,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34-635.
[2] 董海峰.张玮.新生儿医院感染323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467-468.
[3] 蔡幸生,卢道奋,陈声琼,等.儿科医院感染性肠炎防治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61.
关键词小儿手术术前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8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2月病例共42例,男47例,女36例,年龄1天~3岁。其中急性肠套叠25例,先天性幽门肥厚23例,先天性无肛症3例,先天性巨结肠7例,脑积水5例。
手术前的护理:①保温与降温: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寒冷容易引发体温下降,因此在运送、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时都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患儿受凉。室温须保持在24~26℃,湿度50%~60%,低体温患儿须放置保暖箱保温。另外,小儿因感染,外界高温易引起高热,并易引起抽搐,有高热时须采取降温措施,如睡冷小袋,50%酒精擦浴,给予退热剂等。②补液:一般小儿术前不须补液,若小儿脱水循环血量不足时,必须先给予纠正。补液速度不宜太快,特别是新生儿,否则会引发肺水肿及心力衰竭,通常的滴速为10~12ml/kg。③呼吸道准备:术前须了解小儿有无呼吸道感染,如咳嗽、流涕等,若有此现象须治愈后才能手术。否则选用基础麻醉时易发生喉痉挛窒息或全麻时呼吸道不通畅而缺氧等,急腹症除外。④胃肠道准备:术前4小时禁食,保持胃内空虚,以防麻醉时呕吐引起窒息,必要时插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肠道手术者须清洁灌肠。⑤术前用药: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术前30发展肌注阿托品0.02mg/kg,为减少品的用量使病儿安静入睡,给鲁米那钠4mg/kg,新生儿不用。⑥皮肤准备:术前须清洁皮肤,并注意脐部的清洁,小儿皮肤娇嫩,擦洗时须轻柔。
术后护理:病儿术后返回病房时须了解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输入的液体与血量、术中生命体征等。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未清醒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根据病儿的情况供氧,氧浓度不能过高,特别是新生儿,要防止氧中毒,引起眼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及肺纤维化,氧浓度以30%~40%为宜。②监测生命体征:患儿麻醉后经过搬动,有时血压会下降,回病室后须即刻测量。较大的手术定期测量,直至24~48小时平稳后停止。术后仍须注意体温,在低体温下,婴儿心功能降低,微循环障碍,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影响机体恢复与伤口愈合。因此,低体温时及时保暖,新生儿放置暖箱内保温。体温高者及时采取降温措施。③胃管的护理:小儿胃肠道手术后需禁食2~3天,有胃肠减压者应观察胃管是否通畅,流体液体的量及色泽,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大便的性质如何。腹部若有引流管,需观察引流物的性质与量,并防止引流管被病儿拔除。注意腹部有无渗液,预防伤口裂开。④抗生素的应用: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若较长时间不能进食的病儿,需给静脉营养,防止交叉感染。
讨论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可引起新生儿脑瘫及智力发育迟缓,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更好地认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抢救措施,采用快、稳、准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是非常重要的。
1 临床资料
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分娩足月新生儿1 75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29例,发生率为7.34%,在129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111例,重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中有11例发生并发症: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肺透明膜病2例,6例因颅内出血而死亡。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由于缺氧或缺氧引起的各种脏器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胎儿出生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可按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Apgar评分标准内容包括:①皮肤颜色;②呼吸;③肌张力;④喉反射;⑤心率五项来确定。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出生后1 min评分8~10分而数分钟后降至7分以下也属窒息。
2 护理体会
2.1 加强责任心:产时认真监测胎心,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尽量缩短宫内缺氧的时间。胎儿娩出后如果窒息,应争分夺秒的规范抢救,提高存活率,其中正确、及时、有效地应用气管插管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抢救时应做到遇事不慌,稳、准、正确无误地做好挤、吸、插各步骤;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防止热量散失;尽量避免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2.2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可按新法复苏ABCDE步骤进行复苏
2.2.1 建立畅通呼吸道:①胎头娩出后不要急于娩出前肩,接生者需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挤出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应用吸球迅速吸出口、鼻、咽喉部的黏液等异物,断脐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婴儿全身,置于远红外线复温台保暖;②若羊水清,新生儿取仰卧位,头略后仰,低于躯干,颈部伸直,快速清理呼吸道,一定在自主呼吸前进行,注意先口后鼻,反之不可,以免刺激呼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也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③若羊水黏稠,混有胎粪的,出生后数秒钟之内,一名护士用双手环压胸廓,防止新生儿呼吸,另一名护士快速用吸痰器吸净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及羊水,注意电动吸引器负压不超13.3 kPa,抽吸时动作轻柔,边吸边旋转吸引管,每次抽吸不超过10~15 s,直至吸净为止。羊水胎粪或重度窒息,必要时可在气管插管直视下清理呼吸道,防止胎粪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
2.2.2 触觉刺激建立呼吸:在彻底清理呼吸道的基础上刺激呼吸,可轻拍背部或轻弹足底,也可用手在腰背部沿身体长轴快速轻柔按摩婴儿皮肤1~2次等方法诱发呼吸,仍无效者或者虽然有自主呼吸但不充分,心率<100次/min者,立即给予气囊加压给氧、人工呼吸,头部面罩合适,可罩住上下颌尖口及鼻为宜,面罩紧贴面部,先放在颌下缘,然后再盖没鼻子,一般压力为2.94 kPa至3.92 kPa,流量为5 L/min,氧浓度为60%~80%,频率为40次/min。
2.2.3 建立循环:有效正压通气30 s后,若心率仍<80次/min,且无上升趋势,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以保证充足的心搏出量,可采用双手按压法,将新生儿仰卧,用食指、中指有节奏的按压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按压深度为足月儿胸廓下陷1~2 cm,早产儿为胸廓下陷1~1.5 cm,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心脏30 s后,心率>100次/min,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红后,停止加压继以面罩给氧,此时逐渐降低吸氧浓度直至呼吸空气时皮肤红润,停止给氧,如果停氧后又出现皮肤青紫,再给予能保持皮肤红润的最低吸氧浓度,防止氧中毒。
2.2.4 药物治疗:①刺激心跳可用1:10 000的盐酸肾上腺素0.1~0.3 ml/kg脐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②纠正酸中毒,常用5%的碳酸氢钠3~5 ml/kg,加等量葡萄糖脐静脉5 min内缓慢推注;③因产妇使用麻醉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可予以纳洛酮0.1 mg/kg,经静脉、气管导管、肌内注射等方法。
2.2.5 评价监护: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喉反射、肌张力等,为确定进一步的抢救方法提供依据。这五者相辅相成,尤以ABC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第一关解决好,BC一般可相应解决。注意保暖贯穿抢救始终[2]。
2.3 抢救后期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大大的避免或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存活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有效地防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新生儿复苏成功后的护理包括以下内容。
2.3.1 继续保暖: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呕吐物,防止再度窒息和并发吸入性肺炎,适当延期哺乳,以防呕吐。
2.3.3 继续给氧气:给氧原则是间断、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为30%~40%,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当皮肤红润、呼吸平稳30 min后停止吸氧,以免吸氧浓度过高或吸氧时间过长引起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失明。
2.3.4 保持安静,避免干扰:尽量减少病房的噪音,避免光线过强,保证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暂不沐浴;多种护理及治疗操作尽量集中完成,动作轻柔,以免频繁干扰患儿。
2.3.5 病情观察:窒息复苏后新生儿尤其是重度窒息新生儿容易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脑出血等并发症。除了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頻率和节律、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哭声、血氧饱和度、体温及出入量等,还应观察患儿的神志是否清楚、瞳孔对光反射及大小、有无前囟饱满、烦躁不安、抽慉等,同时还应观察有无其他脏器功能受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以便能及早采取抢救及治疗措施。
2.3.6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定时消毒,强化工作人员的洗手意识,防止交叉感染,遵医嘱给药;加强患儿的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及脐部的清洁、干燥。
2.3.7 家庭支持:耐心细致地为家长解答病情,介绍有关医学知识,可能的预后,取得家长的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的最佳配合。特别要给家长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向他们介绍科学育儿知识,以使他们尽早进入照顾婴儿的状态[3-4]。
3 小结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重度窒息,不仅死亡率高,而且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因此,不但要提高存活率,还要减少残疾儿的发生率。这就要求不仅要采取正确规范的复苏方法抢救患儿生命,而且还要做好复苏过程中和复苏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尽最大努力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马洛凤,李 颖,王 埅,等.待116例新生儿窒息抢救与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14.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