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对于职校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却面临比较尴尬的局面,学生语文水平不高,教师语文教学缺乏职教特色。如何改进语文教学,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师亟需研究的问题。
一、语文课在职教中的功能
1、教育性功能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要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情感、开展工作,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应具有健全完善的人格素质。而语文自身承载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相传的精神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语文教学能够做到文道结合,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不断提升人文素养,进而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涵养、讲文明的合格公民。
2、职业性功能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职业技能才能实现就业,这是无可厚非的。职业院校设置语文课,其目的之一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职业院校所设立的各种专业,都有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理论课以及实践课,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从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综合能力来认识,人际交往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发展能力,而交往能力必须建筑在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基础之上。现实社会中的许多职业就是依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而工作发展的,这是语文课自身具有的职业功能,也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3、人文性功能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事做人。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对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今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一般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和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发扬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必须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才能提升,人文学科包括文、史、哲、艺等。这些学科在职业院校中很难独立设置,那么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自然落在语文教学上,语文课程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力课程。
二、职教语文课教学现状分析
1、语文教学被弱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情操[1]。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主阵地显得特别重要。课堂上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什么的手段方法这是当今这个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进入新时期后,一些使用了几十年的的教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社会了,有些老师还视为珍宝。其实这些老的方法对学生知识增长、心理成熟和人格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成长在数字多媒体充斥的现代化社会里的孩子们,怎么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这些事一些教育界专家经常呼吁的。为此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对现阶段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小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试从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很多地区的小学中,特别是很多教师的脑海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一直延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方法[2]。实践活动和学生互动方面缺乏,教学中思路固定化、方式单调,有些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因此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教学水平的证明和努力的目标,成绩是第一位的,只要成绩上去了,老师所有的荣誉都有了,如职称、优秀教师、教坛新苗、教坛新秀等等。就和前几年我们国家对GDP的重视程度一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古语所说“做事先做人、成事先成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等就是告诫后人要注重品德培养。小学生也是启蒙最重要的阶段,创新思维和探索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老师对学生的观念还没改过来,没有把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新的定位和转换,以前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现在要求老师要以引导为主;以前学生以听为主,现在要求以参与为主;以前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现在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转变为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自由发挥,探索和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老师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思想方面,只有老师在思想上彻底转变,才会正真的改变。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就高高在上,自己所说的都是真理、自己所做的都对。要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益友。其次作业方面,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最好能转变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观察和引导为主,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和思考,再进行集中讨论。最后互动方面,很多老师互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中互动不充分,这样学生就无法体会到互动乐趣和意义,主要是老师还摆脱不了主导型教学的模式。
2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是以图片、动画、录像和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能使学生在兴趣中、在兴奋中学习[3-4]。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生动的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被突出和突破,从而变难为易,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效率很自然就提高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效果更为显著。如在小学低段一首诗叫《庐山瀑布》,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先把庐山的雄伟壮丽、直入云霄、孤峰突起的画面先映入学生的眼帘。然后多媒体上显示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声响与壮观,让学生感到震撼而叹为观止。这样就将无声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化静为动,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多媒体所载负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吸收能力减弱,理解和消化能力降低。有时多媒体里的生动的图片、动画或音频使学生只记住了这些,而忽略了重点。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视觉视听等感官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了,启发教学少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很不利。在现代社会里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几乎是万能,对其有点过分依赖,导致他们忽视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板书,因为多媒体所载负的信息量特别的大、演示的速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板书书写时间,教师和学生都会利用这样的时间对正在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有些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弱点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跟上来。针对一些重点,多媒体课件上虽已显示,通过板书的书写再加强一下,以便学生再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
3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可谓博大而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其实也是五千年的文化史[5]。如何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小学老师面前的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但比重不是很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我们小学老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课本资源来充分的把传统文化很好传承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古诗词意境优美、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一些国学故事中也渗透传统文化,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杆成针》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等[6]。对于古诗词可以采取背诵、朗诵、赏析的方式去学习,有老师引领。可能有些学生刚开始不一定能懂,可以采取先背诵的方式,古语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先会背诵,慢慢再消化。对于一些国学故事,可以在课堂上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虽然传统文化有如此之多的益处,但为何在每个学校没有大力推广了呢。其实有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学校面前,就是升学应试制度[7]。而应试的内容牵扯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有那么一点点,其中最简单最普通的几首古诗词会默写即可。应试的相关内容还主要停留在现代文的阅读和书写方面,因此每个学校都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现代文上面、花在读写上面。而花在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就很少很少了。有些家长心理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这些家长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对自己的孩子待人接物、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希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来塑造一个品德方面比较优良的孩子,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假期时间参加一些相关的夏令营活动、在周末的时间参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这些家长虽然也知道孩子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其自身长期发展是很有用的。但是他们的顾虑重重,因为现阶段还是应试为主,应试的内容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文读写。担忧学生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上不去,升学就困难。所以有些家长不得不忍痛割爱减少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更有甚者抛弃掉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4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小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观,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观念有机整合起来,才能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被动不情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方法,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可以说为语文教师添砖加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的知识适当增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现代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应对现在应试制度,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品质,以便使学生正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成人后正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家庭、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兰秋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42-43.
[2]刘学海.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225.
[3]任鹏.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8):32-33.
[4]杨萍.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4(17):130.
[5]张志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7):10.
[6]刘春艳.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4(39):45.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在教与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为实践这一新课改精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反思,使其具有趣味性、情感性与创新性,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率最为重要的原动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善教与乐学”的良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其保持着高度的求知欲,去积极探索新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转变传统的枯燥与单一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善用“表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故事教学法”等多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枯燥与乏味,积极营造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要注重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教材实际,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注重教学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的兴趣,注重课后强化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纵深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时,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喜欢或知道的鸟的名称,并模拟它们的叫声,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出一则关于珍珠鸟的谜语:“有一种鸟,灰蓝色的毛,红嘴红脚,背上背着圆圆的白珍珠,同学们猜猜它是谁?”这样,以游戏教学的方式导入,给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自主阅读、思考、探究。在教学结束之后,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信赖,创造美好境界,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讲述一个关于“信赖”的真实故事,或让学生自主分享生活中关于“信赖”的片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要具有情感性,调动学生的独立性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学生语言训练以及情感教育的双重功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情感的参与。同时,在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目标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说服式”以及“讲道理式”的教学方式上,积极运用情感教学,使教学方法更加富有感染力,要积极营造具有情感的课堂,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饱满情绪,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入角色,确定课文的情感基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需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运用抓关键词、创造性复述、抓名言警句等多种方式,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形象地传达出来,引发学生深思。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的教学时,学生可能对灯光已习以为常,无法体会它的可贵之处,不能与课文实现情感共鸣。此时,教师可运用“故事教学法”,讲述一则“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或者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课前收集的偏远山区学生点蜡烛读书的视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没有灯光的可怕,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中郝副营长对在灯下读书的憧憬之情。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珍惜灯光,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实现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学方法要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实现读写结合的创新、学习情境的创新等,有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实物、多媒体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玻璃进行教学,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再让学生自己想象:“若同学们是一位科学家,你们准备研制什么样的玻璃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想象:“若同学们长大后成为一位发明家,你会发明什么呢?”这样的引导充分结合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以及教材实际,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对教研员提出新的挑战
目前许多语文教学实验,都要从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分别改善、强化某些要素的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强化学生、教材这两个要素的作用,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充分使用课本去自学,使学生和教材这两个要素的功能呈最佳状态,这样培养自学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又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愉快教学,就必须优化教学手段这个要素,通过录音、幻灯、录像或实验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活泼、充满乐趣。领广大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旧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淘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将成为主流。同时教研员又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参与者、服务者。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员。因此,教研员必须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开发课程资源,共同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学校中典型教学事件,组织教师分析思考,为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丰富的素材资料,及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闪光点,帮助教师充满信心地实践新课程。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研活动不仅局限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指导教学,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组织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开展教研,在新课程实验中,教研员可采用听“推门课”的办法,走进教室,走近学生,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发现教研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比如:一课多上,同一教学内容,多人走上讲台尝试教学;环节研讨,课堂只设计一个环节,教研员与教师在现场进行研究;模似课堂,一人尝试讲课,大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席调查,现场调查学生,通过学生反映,研讨课堂教学的成败之处。这样,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去发现,当他们综合运用了多种感觉器官时,就获得了对事物更全面的了解,在师生交流、研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了,他们观察深入、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他们的知识是在自己的反复观察、研讨活动中获得的,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内化了的知识。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改善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四基本要素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对系统的功能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许多语文教学实验,都要从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分别改善、强化某些要素的功能。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最优的教学
目前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是过于单一化。要么是过多的讲解,要么是繁琐的提问。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不同的改革思路,从中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的教法,例如:可以从低年级“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开始,带动中、高年级的教学,可以从“自能识字”、“自能读书”到“自能作文”.形成整个学科培养自学能力的系列;可以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做起,逐步扩展至语文作文结构优化,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整体结合等。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的问题,只有抓住“以整体思想优化课堂教学”这个核心,语文教学改革才有根基。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从整体上要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化,教学内容的联系渗透,教学结构的协调一致,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师应根据已有的基础,整体设计、局部突破,逐步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可以实行读书、议论、讲解、练习等常规教学方法的组合,使各项教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可以实行情景教学方法和自学辅导的组合,既重视激发兴趣、引人情景,又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学机会,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更好地体现整体原理和最优化的原理,努力从整体上作最优设计,寻求最优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多媒体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首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课堂的主角。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知识讲解设置悬念,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过程启发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照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进而对知识进行探究,以致达到学习目标。启发式教学做到了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更加自主、更加主动。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应该一改以往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觉得更加贴合自己的生活就会保持学习热情。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鼓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及巩固,让学生在学中有乐,进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材料,及视觉享受。在农村学生见识有限,通过多媒体可以了解更多知识,这比单纯的老师说教,让学生想象从没有见过的世界要好很多。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中,不难对课本相关知识理解,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且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一、重视传统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 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 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 。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二、注重语境分析
听一位老师执教《山居秋暝》一课,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很到位,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都不错。但是老师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则有点牵强,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会关心劳动人民。老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别忘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这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进行。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作者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儿既有环境的美,也有人物活动的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是一群村姑洗罢衣服踏月归来,顺流而下的渔舟划桨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诗人要写的是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场景,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类似此诗的描写在唐诗中不乏其例。 但是,硬要从上述诗歌中分析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系,诗人具有悲悯情怀就有些不当了。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还应教会学生从课文中自觉接受这种教育;还应教会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本质之中,从不同的内容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千万不能从任何课文中都能读出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来。
三、兴趣教学法
1.注重美学教学。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趣味性教学。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语言教学科学性。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鄂教版
初中课程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涉及到语音、文字、语句、修辞、文章等内容,可以说是发展学生审美、想象能力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脱离了它的人文教学特点,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很多教学方式缺乏合理性,没有使语文真正发挥其效能。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交流互动
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使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语文授课方式,但是很多教师依然使用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整个课堂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有的语文课整堂课都是老师在滔滔不绝,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者,缺乏课程参与度,没有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这种课堂过于呆板,死气沉沉,缺乏民主、活跃的学习和教学气氛,学生有想法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又个性也没有展现的可能,师生之间的交流极度缺乏,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听课情况,不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问题。
2.实践课缺乏科学设计,影响教学效果
鄂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之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践课程的教学也是要理性把握的,很多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但是却缺少对实践活动课的科学设计,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语文的实践课就是游戏,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因此干脆就跳过这一步,很多实践课都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教师对课程标准缺乏研究
我市新课改实行之后,很多学校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为了让中学语文教师能够尽快了解课改课程,及时调节讲课方法和讲课内容,通过听讲座、听报告、听示范课等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新课标、新课程培训,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了解教育部的政策,及时适应新课改要求,更快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这种集训的方式也使得教师无法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和领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新课程进行细化把捉,很多教师甚至连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各个领域的教学要求都不知道,甚至由老师认为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加容易了,教师更加轻松了。而且,新课标实行之后,很多教师认为新的就是最好的,旧的就要完全抛弃,其实,这是一种极端的想法,只有在传统教学的优势基础上进行有效方式方法的引入才是科学的方式。
二、以上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1.坚强师生交流与互动
老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做到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学生可以就问题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自身在语文课堂上的价值,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便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思考和课堂活动。初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的重视,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性格心理特点等,在互动交流中,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拔高性的问题,而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则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在交流过程中给与其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对于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多与之进行课堂交流,而对于那些较内向的学生,教师也要多鼓励,给其适当的发言机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宜强求,以免因此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2.改进语文实践教学方法
语文实践教学体现了“大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去实践,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例如,在“走进戏剧”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就给学生播放了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茶馆》中幽默的情节安排和让人哭笑不得的人物行为让学生有所思考,话剧的沉重主题也让学生有所领悟。读者还让学生自己根据《茶馆》进行模拟表演,同学们的兴趣都非常高涨。在科学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安排了一次“科学的利弊”的辩论会,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正反方在辩论时旁征博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习活动安排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设计活动。例如“走近鲁迅”这一主题的活动就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笔者就首先给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呐喊》来阅读,这两本书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算是比较好把握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的难度也较小,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不会无话可说。
3.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
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后的教材,深入把握课本的教学重点和新特点,把握新课标语文的教学理念,明确授课的阶段性目标和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同时要细致了解新课标对考试和评价的指导性意见。例如,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划分是按照文本内容来分类的,基本上每一章都有一个明确的内容主题,如果教师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在讲解不同章目的时候安排不同的写作训练,在讲童年趣事这一主题章过程中,学生自然对自己的童年趣事有所回忆,同时各篇课文的辞藻、语句、文体表达方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所以讲完这一章之后便可以给学生布置童年趣事方面的作文,教师要在写法、结构方面给与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文体写作。
教师不要为了求新而求新,求新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忽视这一点,则“求新”就会适得其反。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跃,课程设计也要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安排,例如《七根火柴》,其重点在于人物语言、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却阅读和体会,所以笔者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阅读完之后,由学生回答问题:请你描述一下无名战士,他是一个怎样的战士呢?文章中那些地方有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在细心的阅读中比较准确地把捉了我提出的问题。
三、结语
新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原因,广大一线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改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教材、寻找新方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一、学习语文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包括生字词的写法、古诗词的背诵,以及具体的文章的分析方法和最基本的各种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语文教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常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很广泛的用途。教会学生这些,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才能大大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见解。语文是一门相对基础的学科,是其他所有学科的铺垫,学好语文是很重要的,它教会学生最起码的做人道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说到底,语文的教育就是素质的教育,这是语文这个科目最基本的特性,语文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具备的条件。因此说,学好语文很关键,需要老师和学生充分地重视和认真地学习。
2.培养独特的审美观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从语文的课堂上发现智慧、真理和意义,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温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幸。对于喜欢语文的学生来说,语文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更多的还是教会他们生活的态度,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这个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教会了他们独特的审美体会,能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如意,同时享受生活带来的温馨和感动。语文的学习更多侧重的是情感的熏陶,没有固定的对与错,语文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它启发学生多思考人生,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快速地提高。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尤其是对于语文来说,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让语文的灵活性、自由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让语文的课堂变得高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老师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课上的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敏锐度和口才表达能力。这个过程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想尽办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不再被条条框框所约束,便于他们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到真正的东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的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的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可以燃烧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在语文的课程上,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结组讨论、举行诗歌比赛、写作比赛、书法比赛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丰富,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进而发现自己的特长,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本身的优点和特长,给学生更好的平台来支持学生的发展,在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人性化教育的特点。在语文的教学中要善于融入时尚、传统相结合的元素,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好和价值所在。只有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才有可能进一步地丰富学生的心灵。
3.合适的熏陶启迪学生智慧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潜移默化,或者谓之熏陶。熏陶的方法在语文的学习中并不常用,原因是在应试教育下,大家都一味地追求分数,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尝试着用熏陶的思路启迪学生。实际上熏陶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它善于将具体的学习思维在不自觉中渗入学生的脑海,内化成他自己的知识。熏陶的过程需要老师的合理安排,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耐心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教导,让学生的学习在无形中有较快的提高。熏陶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另外老师在对学生熏陶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思考模式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三、语文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实践
在语文的课堂上,课堂气氛很关键,营造活跃的氛围有利于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广泛地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比如在讲《哦,香雪》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由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受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还有在讲解古诗词时,为了便于学生把握其中的意境,可以通过搜集图片的形式来讲解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较为直观。
另外还要努力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力,也是熏陶的重要方法。需要提出的是,这里的阅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深阅读”,而是“浅阅读”,这样的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也不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素材的理解和把握,而是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在不自觉中将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说,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固为重要,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实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语文作为初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理应引起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语文的学习方法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性,这就需要积极地研讨有关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语文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加强他们对真、善、美的认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思想。
参考文献:
[1]刘 磊:论语文教师的课堂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李玉英:语文教学中的”浅阅读”现象解析[J];教育探索;2008,(9)
(一)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新时期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应试为主,只要是考试考的内容和要求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重点讲解和训练,假如是考试不考的内容和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讲。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依然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来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对学生就易考内容进行提问,最后对于重点知识以及易考内容布置许多作业。此种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课堂完全由教师来把控,学生只能被动照做,不能进行主动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更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单调乏味
新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法更加新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新的需求。新时期如果像之前那样对待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不承认新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没有时代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初中生会因为对语文新知识的需求和新时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而逐渐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不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无精打采,更是对这一科目失去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初中语文教师改革教学观念,才能转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态度符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不好的教学态度,例如,认为让学生反复记忆就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认为成绩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的态度,教师拥有这种态度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要采取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做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分工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来开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合作、总结、研究,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进而最高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前要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