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现代环境观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导向,其主要倡导的是用更平实的态度和更长远的眼光为每一个城市建设一种和谐的现代环境景观。即城市的设计与规划要遵从自然,尊重人类,尊重地方特色、人文精神。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造园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古典园林
2.1 思想理念
古典园林受美学思想意识的影响,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属于美学意义的一种载体。虽然古典园林的构成是由自然景观与人工造园艺术的巧妙结合,但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其美学思想主要还是受到了道家的思想影响,主要的体现的是“天人合一”、“法师自然”的艺术境界。
2.2 功能布局
古典园林中建筑设计有两方面的作用,它既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又可以实现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a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2.3 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的素材主要有山、水、石、植物与建筑。通过这些元素的综合,创造出“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在景点设计方面,注重借与框、漏与藏、实与虚的布局,可以让人的视觉和整个景观联系在一起,使眼中的景观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3 现代园林
3.1 思想理念
现代园林设计主要强调的是理性与实践的作用,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从维理学角度出发。现代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几何构造的关系,是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主要依据。
3.2 功能布局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受到西方维理思想意识的影响,其运用几何构造关系,将水体、建筑、花坛、草坪等进行布局,这种方式都是从整体效果出发的,追求的是对称布局。
3.3 造园手法
现代园林的整体布局要在符合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以建筑为标准,确定主轴线。运用雕塑、建筑、植物及人工喷泉为主要造园要素,表达的手法理性而且直白。
4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融合
4.1 融合的必要性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弃,更加可惜的是很多经典的设计手法只有很少的设计师能够掌握。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的精髓是为我们更好的实现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将古典园林融合到现代园林是我国设计者传承和延续古典园林的历史责任。
4.2 古典园林的指导作用
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由于西方造园理论的冲击,很多设计者设计出来的图纸上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几何构造的曲线,在视觉上的冲击力极强。但是,忽略了设计的尺度感,容易产生关系混乱的感觉,最终仅仅成为画框的作品。中国古典园林里有很多手法和表达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4.3 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从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来看,现代园林设计是在提供传统的艺术审美的前提下,还肩负着对现代社会功能性需要和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保留、利用古典园林,从而传承古典园林文化,诠释新景观设计美学。现代园林要将不同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景观要素综合在一起,产生形式上的冲突,摆脱传统的束缚,从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走向多个风格派系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要融会贯通,古今结合、洋为中用,不断地探索科学严谨的新型设计理念,在遵从古典园林造景方法的前提下,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其长处,融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5 结语
近些年,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对园林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代园林在观念、体制、专业、设计理念、园林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国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注重的是现代园林的功能性与社会需要,忽视了对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传承,由此我们应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根据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结合现代园林的功能性,才能建造出更加合理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园林景观;生态型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4-0099-03
1、引 言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作为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将小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人居环境,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2、体现“以人为本”的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区的位置、住宅户型平面、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住宅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2.1 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2.1.1 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笔者设计的园林景观,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欧式风格的条形住宅和各个院落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居民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2.1.2 “人车分流”以满足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小区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我们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可以看出,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2.2 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笔者认为,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小区住宅作为一种家庭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小区。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2.2.1 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人居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小区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居室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户型,小区绿色生态环境和小区入口及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人居环境就是不全面的人居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一个世纪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就曾提出“有机建筑”理论,他非常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人的自然性,著名的“流水别墅”正是介于对大自然的渴望而成立的不朽名作。21世纪的建筑和小区设计,随着就WT0观念的逐渐发挥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2.2 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反映处小区环境的优劣,因此,应加强小区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1 项目实例
湖南湘潭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为8万多m2,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2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其中绿化率达到40%。
3.2 园林景观设计构思
为充分体现出现代高尚住宅小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自然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良好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思设计:
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在此笔者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诠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和“水”,“绿色”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
保和生态意识概念。绿色不单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特殊的协调作用。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欢愉、轻盈、柔和的感觉,而且还具有净化空气等重要的环保作用。有了“绿”与“水”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
3.3 场地现状及评价
本项目根据现状分析总结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如下:
1)根据场地周围三面绿化围合的优越条件决定了小区与山、水的内在呼应关系及场地精神的延续,利用植物成为新的构成因素,构成了小区的主题:“水景、密林、人家”。
2)道路、停车场与建筑留给景观的空间有限,尤其是一区中心绿地,因地面构筑物过多,空间较为分散,需寻找一种元索来统一整个园区,所以利用自然的处理手法;改变园区的尺度感,并因形就势将功能分散,散点在整个园区之中,方便住户使用。
3)现状场地地势平坦,竖向变化不足。故在尽量遵循土方就地平衡原则的前提下,塑造出多变的山地效果,组织和分隔不同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3.4 具体设计方案
在场地现状及评价及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本生态型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确定以“水景、密林、人家”为主题,见图1。
突出园林山水格局的构成元素――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生态的最佳城市人居环境。
3.5 生态型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特色
3.5.1 “水景”
南北走向的水系,将社区的不同空间相互串通,依空间流动的走势变化,水流的形状也产生或潭或溪,或渊或池,或静或动,或深远或幽静的不同变化。同时,围合水系的地形与水系相互作用于,形成完整的山水体系,为社区营造了理想的生态格局。小区内“小溪”成为贯穿整个场地的脉络,沿水系设计了各种休闲,漫步在草坪上、徜徉在碧水边、交流在浓荫下、休憩在花丛中,塑造一个亲和、健康、生态的时尚生活社区。体现人与城市生活和谐,集阳光、健康、都市情怀于一区,突出都市人文景观特色,见图2 。
组团绿地相辅共同构筑了小区的景观绿地框架,“密林”和坡地成为围合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媒介。入口广场绿地的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道路的布局、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均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楼间休憩空间强调向心力,设置植物围合的“兴奋点”,配合不同层次的植物种植,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与具有节奏的和弦,使整体环境景观意象渐人。
水景区植物的配置根据水流的特点及区域做不同的配置,在喷池处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驳岸。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鸢尾、芦苇等,通过多种不同风格的植物和水景,将此景观映衬出江南小镇的诗情画意的意境,并充分体现出主景观的大气磅礴与韵味深长。此外,水际边缘配以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等得体的园林植物以丰富水际线景观,如迎春、棣棠、黄菖蒲、千屈菜、水葱、香蒲、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水流经过的狭长区域则以垂柳,水草、置石对比布置,岸线自然堆砌,石头生动活泼,石缝处则以棣棠、南迎春、金钟花、书带草点缀,尽显江南水景的风韵和地域特色。
3.5.2 空间形式多样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空间美学将成为视觉景观的重要导则。树廊、竹廊、花廊等多条视觉景观通廊的营造,将社区内不同空间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人口主轴线将南北各空间有机贯穿起来,空间序列感强。南北方向一条主要景观轴线和东北西南2条次景观轴线将园林景观节点串联其中,形成严整的“线形”空间格局与灵动活泼的“点状”空间节点适度结合的空间形式。再利用植物、构筑物、不同材质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与手法塑造下一级尺度关系中“点”“线”“面”空间,使整个社区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形式多样,为你展示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小区大庭院空间中以大桂花树为主体,分别布置樟树、紫薇、玉兰、红枫、南天竹等,小庭院空间内,布置丛竹,芭蕉、苏铁等,随园景肆意点缀,突出表现园林的散漫、无序。此外,根据观赏性植物的季节性,分别选取春、夏、秋、冬四季开花的植物如春天开花的白玉兰、紫荆、紫藤、泡桐、合欢、海桐、鹅掌秋、樱花、桃花、迎春、金缕梅、连翘、流苏树等,夏天开花的有木槿、广玉兰、紫薇、夹竹桃、石榴、栀子花、棣棠,秋天有桂花、木英蓉、夹竹桃、小叶女贞、胡颓子、油茶、金丝桃,冬天开花则有梅花、枇杷、腊梅、山茶等等。根据不同的花相、花形、花色、花期,便能创造出四季花开不断、美丽芬芳的景观效果,见图3。
3.6 主要景观节点
3.6.1 入口景观区
位于小区西部主人口,一组红色跌水景墙、水台阶、石壁水景墙塑造了该区的总体形象。红色跌水景墙以其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了人口景观的雕塑性和标志性。
3.6.2 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包括一区和二区中心绿地2部分。区内一条贯穿南北走向的水溪是中心绿地的主要园林景观核心,也是视线的通廊。亲水平台、密林广场、水边汀步等,是人们休闲、散步、锻炼的好去处。以水景为依托依水设计了亲水平台、水边广场等,主要如下:
1)树林通廊:人口道路的布局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
2)童趣广场:考虑到成年人看护孩子的便利性,该广场与西侧的林荫广场相对,将成人活动范围与儿童活动范围紧密联系。从安全性和趣味性考虑,该广场的铺装采用木铺装和塑胶垫相结合,种植池、座凳等小品均进行特殊设计。
3)浅池涌泉:作为该区的特色景观,曲折而灵动的潺潺水湾,自然散落的水中置石,汩汩跃涌的泉眼,都将为小区的环境增添无限的动感和情趣。
4)聚景广场:以水景为依托,依树临水的聚景广场是一区中心绿地最佳的景观观赏点,景观在此处一览无余,框景、对景、借景等园林设计手法在此运用得淋漓尽致。广场外缘的曲线形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亲水的机会。
5)诗墙画壁:位于E中心绿地的北入口。高低错落的系列景墙排列于主园路东侧。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与西方现代绘画、雕刻艺术相融合,体现现代都市人对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追求。
小区各休闲广场周围则以绿地及乔木、灌木、花卉混置,通过雕塑喷泉的合理应用,在各角落自然形成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园林小品,如香樟、银杏、石楠、垂柳、冬青、女贞、乌柏:红色的枫树、卫予、水杉、盐肤木、无患子等。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榆叶梅、胡颓子、湖南特有的红花槛木等,大大地丰富了小区园林的地域特色,使小区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加生动自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内,将具地域特色的山水景观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亲切柔美的感觉,使小区整体显现气派、豪华而又不失轻松自然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4、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中营造山水型景观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对水的亲近。山水景观设计理念被设计师设计、表现于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中,它体现现代人居环境设计在追求的美学艺术一价体系的同时,人居环境设计还应满足人的社会功能和周边环境生态功能理念要求的二、三价设计理念体系。我国山水型人居环境设计刚刚起步,但从本小区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应用效果看,“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未来人居环境景观设计的某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今日科苑,2006(4):17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现代;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是时展的产物,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由于其包括了室内和室外全部的人类活动空间而显示出与人类格外密切的关联。自主席提出要加强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5大文明建设之后,生态文明的思想深入人心,并且贯彻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流观点是生态、环保、绿色和可持续等,正好契合生态文明的主旨。因此用生态文明观来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人类、以及其他一切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环境也会有更加积极的影响。
1 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其主旨是要树立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提出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5大文明社会,可以看出是把生态文明提高到了社会文明的新高度,可见生态文明在今天是多么重要和不可或缺。在笔者看来,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生产发展尽量做到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和尽可能做到循环利用,尽量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资源,做到满足当代人的利用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权益。(2)生态文明观要求社会生产和发展要尽量做到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选择适合的排放地,减少伤害和破坏人类、生态和环境。(3)现代生态文明观要求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后者是一种传统、不符合现展的理念。所以在进行社会建设或者是环境艺术设计时,就应做到预防为主。但是对于已经被污染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企业和社会要通过采取一些生物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进行改善和修复。(4)生态文明观要求政府在审批工程中要注意环境评估,对于可能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工程一定按照环境标准严格审批;同时要实时监督各企业的污染排放,做到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5)生态文明观要求加大生态环保的宣传力度,推广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社区;积极提倡生态环保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做贡献。
2 生态文明观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导向作用
2.1 生态文明观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整体框架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每一寸地方;设计出好看又实用的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一个角落,这样的设计更能体现空间的利用价值。
其次,要注意装修材料的无毒无害性。现在很多利益熏心的装修者为了节省装修成本又给消费者一个看起来感觉还不错的表象,利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进行室内装修。甲醛具有挥发性,对人体有伤害。所以一定要选择达标产品,尽可能做到选择一些天然材料,如竹、藤等材料,既对人体没有伤害,又给人一种生态环保、绿色天然的享受。
再者,室内装修要尽量做到简单大方,既能节省很多材料,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简单的装修风格正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也不容易出现审美疲劳。
最后,室内装修产生的废弃物要处理得当,该清理干净的必须清理干净,并且把废弃物按照处理标准进行处理,不能让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染了环境。
2.2 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首先,要根据土地的性质进行合理建设,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保护土地。比如现在的很多生态农场的设计,湿地公园的设计就是在遵循土地面貌而进行开发和利用。还有在进行大面积居住地的选址时,要注意选择周围绿化好的地方,居民房旁边有一些可以休闲的公园绿地。对于居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调节精神的场所。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选择本土植物,同时也要注意植物种类的多样化。
综上所述,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会很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其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这就需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引进不适合的植物种类,不然可能导致的2种后果就是要么不能存活,白费力气;要么太过于疯长,迫害本土植物。
参考文献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概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将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公共空间、室内空间、生活景观进行一系列的艺术设计活动,主要以当代的环境设计特征做为出发点,十分注重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而个性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则更强调设计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与众不同的、用于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一种强调将更多的环境、空间等元素融于设计的活动,既注重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也致力于满足人们对设计“美”的要求。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并不是单纯的追求设计的“标新立异”,而是需要更加突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这不仅仅是设计方法的革新,更是先进设计理念的巨大转变。
2.特点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人文思想与自然元素的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设计,是设计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事物进行改造的过程。所以,这一行为最大程度的将设计者自身的思想融入到了自然元素之中。二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效结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环境氛围的重构或改善,以满足人们对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需求。三是个体与整体的相统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追求个体的特性表现,但也注重与整体环境的合谐统一,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不显突兀,令处在其中的人身心舒畅。四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就充分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积极性和无害性,是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合谐统一的结果。
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路径探析
1.促进设计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紧密结合
成功的设计,应当是艺术设计与科学设计的高度统一。只注重设计的艺术性,会使设计缺乏实用性;而只注重科学性,又会使设计缺乏美感,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将设计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才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2.综合空间大小和空间功能的实际情况
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以一定的空间和建筑为载体。但很多设计师可能会因过多地考虑建筑空间而忽略设计的个性化,或者因空间的有限性而降低空间的设计标准,使设计理念不能很好地贯穿于自己的设计中。现实中,空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一个单元房里就有多个功能区,比如,儿童房的设计就会更多地考虑儿童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女孩儿可能更喜欢粉色系的活泼色调,而男孩儿的房间则可能更喜欢蓝色系的开朗色调。所以,综合考虑环境空间的实际大小与实际功能,对于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突破自身设计风格和城市建筑风格的制约
每一个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都应从具体的环境条件出发,每一项设计也都是设计师个人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环境相结合的结果。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设计风格的限制,而使对环境个性化的设计受到限制。加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建设史,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与城市人文气息的紧密结合,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建设风格和独有的设计理念。所以,设计者要做到个性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就必须突破自己的设计风格与社会设计主流的局限,从多种设计风格中汲取营养,设计出即具有高度审美效果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不缺乏个性的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
个性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展望
当下,人们最理想的就是室内居住环境舒适、室处活动环境方便、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设计。基于此,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口号,但现实中设计人才的严重匮乏成为了我国当前先进环境设计理念发展的一大障碍。面对这种状况,诸多高校开始注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通过将数字信息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促进了个性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现,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开始逐步向着绿色、环保、简约等方向发展。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发展之路是设计师们勇于摆脱平庸的探索之路,也是设计师重新审视自然、尊重自然的回归之路,是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和个人的想像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得益于科技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设计师在进行现代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时可参考的设计元素和范围越来越广泛等,这都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作为一门日渐兴起的综合性学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呼吁,即人们需要借助于环境艺术设计来满足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界合谐统一的需求。这一需求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无疑成为了促进我们生活更加进步、文明和多姿多彩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共享性;文化性;艺术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质量也就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一、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一)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三)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
(四)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
(五)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小品又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2、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3、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的发展趋势
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3.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二、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
(2)复合材料的使用;
(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
(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
(5)重视色彩的表现;
(6)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
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
(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
关键字:居住区;发展趋势
导言
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同时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居住区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我国历史及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2] 俞孔坚《“反规划”途径》2005
[3] 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2000
[4]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1998
[5]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6]顾姚双. 姚坚. 虞金龙. 《住宅绿地空间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
[7]赵锡惟.梅慧敏.江南鹤《花园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8]美.马斯洛(A.Maslow)《动机与个性》1954
[9] 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明日的城市》1922
[10]罗宾·威廉姆斯.乔爱民译《庭园设计与建造》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8
关键词:住宅小区 景观规划设计 原则
1 住宅小区的特点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要很好地完成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必须了解住宅小区的人口、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特点,在设计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环境景观最终成为具有多种功能、满足人们多方需求的完美艺术品。
1.1 住宅小区居民的特点
小区居民是环境的利用者,同时也是环境组成成分,是构成小区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对小区环境有重大的影响。认真研究小区居民的特点,是更好地完成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基础。
住宅小区的人口密度大,活动频繁且时间集中。在住宅小区的有限空间内,居住着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居民,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区内,一年四季每天都与小区的环境朝夕相处。尤其是在早上的晨练时间和晚饭前后的闲暇时间,更是将自己融入了小区的环境之中。于是小区居民对家园的环境有了更好的要求和密切的关注,对环境的优美和环境提供的完善的功能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住宅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层次多样,职业各不相同,生活习惯迥异,因此对小区环境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小区居民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天真浪漫的孩童,从忙碌持家的中年人到颐养天年的古稀老人,各年龄段的居住者齐全;从职业上来看,有学生,也有机关工作人员,有工人,也有生意人,职业组成十分丰富;人们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并且文化素质高低不同,审美情趣偏好各异,因而对小区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其中我们又能找寻到小区居民对小区环境的共性要求――宜居。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生活压力、紧张而单调的工作内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喧嚣、嘈杂、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使得人们感到身心疲惫。现代城市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希望在工作之余在自己日常生活的小区中得以释放与放松。城市生活带给人们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与自然隔离,现在人们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小区是一个清新幽雅、安静舒适的环境,来在工作之余放松紧张疲惫的身心,释放心中的压抑与压力。
1.2住宅小区空间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现有的住宅小区虽然功能比较齐全,但是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小区开发时尽量提高小区容积率,使得一般小区楼房布局紧凑,楼间距较小,此外还建有幼儿园、小百货、饮食、卫生等服务设施,因而可用于环境景观的空间较小。
1.3 住宅小区环境的生态系统分析
住宅小区的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人为因素。景观设计师、小区物业根据景观及自身的需要,选择性地种植一些植物,影响、改变和控制了生态环境的某些环节和过程,使小区的生态系统有了明显的人工痕迹,改变了系统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物质、能量循环多处断链,生态效率低下。
住宅小区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由于人为的选择和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住宅小区内的植物品种较之自然界少了许多,几乎没有野生动物。小区内的生态系统比较敏感、脆弱,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很小。
2 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是在当今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对于地方文脉延续,以及城市住宅小区如何与周边自然环境形成深层次联系的一次探索。作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风貌的形成,同时还与城市文明建设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值得关注的是,当今城市景观的视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城市园林或者绿地规划的范畴,成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等多个学科高度叠加和融合的综合学科。只有从系统入手,着力于整个景观环境体系的科学规划与统筹协调,才能对城市住宅小区空间环境总体特征加以正确把握和引导,并在结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基础上,建设出更加和谐、优美、宜居的住宅小区景观空间环境,使其成为我们的文化脉络与精神家园。
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应该遵循如下规则:
2.1 突出设计主题
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不仅要从美学和功能的角度对景观元素进行最佳配置,还要全面而详尽了解住宅小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通过巧妙的构思,对各景观元素进行周密的组合配置,突出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表达小区独特的社区文化,为小区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树立小区的新形象,突出小区特色,提升小区品味。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
环境景观设计与塑造的目的,是提升景观质量,但最终为人服务。因此,在景观各元素的规划设计、布局、组合配置中,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始终表达对人的关爱。在详细了解和分析居民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居民的行为规律和对环境的要求的基础上,依据人体工程学、行为学以及美学等多学科来精心选择、配置每个景观元素间的空间尺度,并使景观元素尽善尽美地发挥其各项功能。如:在道路、园林小品、健身设施的设计时,除考虑其美观使用外,还要考虑其安全性、舒适性、识别性和无障碍性,以方便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正常使用。在植物品种的选择性时,要选择无毒无刺(人可接触到的低矮灌木)、无污染(飞絮、白粉、刺激性分泌物等)的品种,保证人们亲近植物时安全和愉悦的心情;停车场要有足够的绿荫,以降低酷夏停车后车内的高温等等。
“人性化”设计没有什么大手笔,往往体现在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细节上。正因为如此,人性化的设计处处体现了设计者的博爱之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呵护、对健康的追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具体实现。
3 住宅小区主要景观元素设计原则
住宅小区的景观元素,本身就包罗万象,加之每位设计师对住宅小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的理解不尽相同,因而设计的重点偏好有所不同,设计方法以及表现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本文仅对住宅小区的道路、中心花园的选择与配置等方面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做初步探讨。
3.1 住宅小区的道路设计
住宅小区的道路一般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游憩小路。主干道、次干道以通行功能为主,需要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通行、服务货运、市政车辆以及非常情况(如消防、急救等)下的车辆通行。现在这类道路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往往是直路加行道树的单一呆版模式。在不影响车辆通行及司机视线的前提下,可以将道路景观化处理,如将道路变直为曲,赋予道路以优美的曲线。改变单一的铺装材料的质地、色彩;改变道路两旁的植物造景、小品摆设来丰富道路的变化,将单一的道路设计化为生动有趣的景观走廊。
住宅小区的游憩小路主要提供人们休闲游乐所用。它的形式是多变的,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式的;所用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水泥、地砖、石板等。但总的来说,一是游憩小路的设计宜曲不宜直,曲不可有死角死路;二是要根据居民的行为规律设计出入口,保证居民进出的方便、顺畅;三是要根据地形有所变化,在人流少、且主要是通行的地方道路宜窄些,在环境优美、或有树荫可以休息、或有其他的景观可以观赏时,要适当加宽道路,并放置可供人们临时休憩的园桌、园凳等小摆设;四是铺装材料要环保,并且材料的质地、色彩及设计图案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五是必须要注意道路的安全性和无障碍性。
3.2 住宅小区中心花园的设计
不论环境空间尺度的大小,居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小区有个环境优美的花园。花园也是整个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是居民社交活动、休闲散步、健身运动、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花园里一般包括小型广场、健身器材、桌椅板凳、游憩小路、园林庭院灯等小品,有的住宅小区的中心花园还有喷泉、雕塑、听台等小品。中心花园的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突出小区主题、绿色生态的前提下,从实用功能出发,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活动空间。
由于住宅小区的空间尺度、实用功能、使用的不同,所以小区的中心花园的设计不能简单地模仿大型花园、广场的设计手法,而是要根据所在小区的空间尺度的具体大小,采用灵活的构图方式,使中心花园的图案、色彩、质地、结构、以及植物的配置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协调,避免生硬僵化。一般来说,中心花园是各种景观元素的综合与重组,内涵丰富,设计时应参照其他景观元素的设计原则进行综合考虑。在各景观元素的细节处理上,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人们的审美习惯,将单个景观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美观实用的整体。需要强调的是,中心花园规划设计时,必须注意植物的合理使用。将休闲、小憩、活动场所等各功能单位置于绿色组团中,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季相变化,保证花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果)。
4 结束语
理想的住宅设计应当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提供一个家的梦想、家的憧憬。现代民居小区建筑设计不单单是一个多工种的工程产品,同时也是人民安居生活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景观园林的设计,则是把“适宜人居”这一理想更好地进行了升华。现代宜居小区,已经不仅仅是对建筑宜居的要求,更加是对景观园林,自然环境宜居的要求。“适宜人居”,不仅仅是住的房子好,而且要住的环境更加好。
参考文献:
[1]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启明、聂筑梅.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和评价.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3]李向北、范昭平.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不足、整改思路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家.2007(9).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设计学科体系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三者并重。但在当今大学校园建设中,高校管理者重视校园建筑和校园规划,忽视校园景观设计,对于高校景观中宜人空间的设计及文化内涵的表达几乎不予理睬。大学管理者习惯将校园景观的元素分解,从属于校园规划和校园建筑体系中进行营造。在有限的校园景观建设实践中,大学建设者们关注较多的是有形校园景观的物质构成,包括景观的构成元素及空间尺度、比例、序列、色彩及风格等;而对无形的校园文化内涵表达则关注不够,景观的物质构成几乎和文化内涵脱节,许多大学校园养眼不养心,因为没有了文化底蕴而使得景观缺乏个性与灵魂,空间感趋同。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的扩建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人们更多的是对高校校园建筑营造的物质空间的研究,对于高校文化内涵体现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建筑中的体现,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及空间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只是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进行宏观的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校园文化与景观营造的研究并不多,相关书籍中,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于仲编著的《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对文化景观的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作了令人信服的有理有据的论述和探讨。相关的文献资料中,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关崇(2006)在《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中,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该作为大学绿地系统构建总方针之一。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凯华在论《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营造—以武汉市为例》中,以大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营造的关系;高成广、谷永丽等(2008)认为大学园林是文化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历史积淀的物质反映。江芳(2006)以顺德职院滨江公园的的景观设计创作为例,阐述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从景观的教育功能上,强调营造具有文化品味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如葛盈辉、金卫华(2005)在《大学文化品味的营造与提升》中认为校园景观文化对身处其中的师生是一种无声的“境教”,是一位无言的教授。
所以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指导和完善现有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设计理论探讨给出明确的定位和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城、大学新校区建设也紧跟着迅速发展,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对育人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点缀的人工环境设计一,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要能够体现每个学校特有的精神状态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才能是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氛围。本文得出的具体的原则和方法,给校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提供设计经验,纠正设计误区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新校区景观普遍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校园能够供师生交流以及体现学校特色的环境空间很少。本文在景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问题上探讨的同时,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校园真正需要的环境景观。
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课题组的见解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行为心理学三方面内容的学科。现代景观设计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己从早期注重面积的绿化阶段,注重视觉效果的美化阶段,逐渐走向考虑场所特点,综合多元内容,并结合生态学理念的新阶段。
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以景观设计学为基础,从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中汲取养分,主要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论层面——文化与景观的关系。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校园文化与景观进行融合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景观的定义,强调重视校园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校园文化性景观和校园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二是实践层面——对于实现途径的研究。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是本课题重点探讨的内容,以视觉审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理论基础,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探求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校园景观、大学校园文化、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校园历史、文化表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些相关书刊、报刊和网络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研究的内容等。根据所查资料对相关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校园文化景观的环境要素,景观构成要素,文化特性,了解不同景观区域文化景观的特点及联系,了解校园文化景观的现状及不足。通过访谈形式,随机选择学校师生,对部分高校的历史文化及校园景观改造建议进行调查,掌握师生对文化与景观建设的建议。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部分高校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此为校园文化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找寻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研究的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解读研究对象;③探求文化内涵;④实地调研分析;⑤实施原则、策略、途径研究;⑥得出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新民.浅谈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J].山东环境,1997,06
[2]朱小根.论高校的软性管理[J].学术论坛,2000,04
[3]王正星,刘桂云.试论新时期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与建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4]黄厦.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5]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