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学光电子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光电子产业作为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起到巨大驱动力的作用。而《光电子技术》则是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本文从分析该课程在本科教学阶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剖析学生学习的状态及《光电子技术》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把科学研究引入课堂,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探索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光电子技术;教学方法;诱导式教学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引进人才项目(2013YQ002)
作者简介:张艳(1983—),女,汉族,博士,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0 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有效的措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高速、持续、健康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国家计委组织实施光电产业化专项计划,光电专项产业化目标[1]是:(1)根据我国在光电子研究开发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特点,重点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光电产品,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并尽快形成规模生产。(2)“十五”期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自有知识产权和产业优势的光电产业体系。通过对我国已有技术和资源优势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光电子产品的重点支持,力争在“十五”期间使国内光电产业能够满足国内各行业的需要,并进入国际市场。(3)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的带动,扶持光电产业基地的形成。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具有光电信息技术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它以培养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图象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开发及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而《光电子技术》作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了解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始,通过学习光学基础知识,以光学系统的源、传输通道、信息加载、探测、信号处理、显示和存储为主线,引导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光电子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光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器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
本文从分析《光电子技术》课程在本科教学阶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剖析学生学习的状态及《光电子技术》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把书本上的内容与当前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采用诱导式教学把科学研究引入课堂,对《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思路进行创新性探索。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探测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1 《光电子技术》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就《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而言,由于教学内容的逻辑推导内容较多,要求以大学数学为基础,具备物理学,材料学,电路电子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导致部分学生对其缺乏兴趣,进而 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尽管近年来,随着的电子设备走进课堂,授课方法也日趋多样,如、“现代化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等[2]。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如,讲解到激光原理与技术这一章节的时候,在课件中放上激光器以及激光光束的图片,把文字描述的内容以实实在在的实物图片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这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随着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海量信息,仅仅是一副图,一个装置器件已经无法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那么,如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光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讲解的生动,打开学生通往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大门,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2 诱导式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诱导式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其理论依据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只有当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时,教师才可以有选择的启发他,当学生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因而诱导式教学应当是“启发”和“引导”相结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做到触类旁通,提高教学效率。
而大学教育赋予了“诱导式教学”新的含义,除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诱导式教学的思想以外,还包含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书本上的知识体系,把科学研究、最新的科技发明、科技产品引入课堂。就《光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可以从光电产业的最新科研成果中提炼出与课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的内容,通过光电产业的新发明,新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这些发明或应用的过程中传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光电子技术》的兴趣。以《光电子技术》[3]中“偏振——起偏——检偏”这一知识点为例,如果仅仅从书本上给出的概念出发讲解:(1)偏振指的是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2)自然光得到偏振光的过程称之为起偏,所用器件为起偏器;(3)检测某一光束是否为偏振光的过程称之为检偏,所用器件为检偏器。抑或在多媒体课件上放置光束起偏/检偏的图片,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光的传播”这一教课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从近阶段的热门话题个人全息手机(takee手机)引入,takee手机的亮点之一是可以使用户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浮在屏幕上的全息立体3D效果,进而联系到学生身边的光电信息技术——3D电影,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而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由此把重点落到“偏振”这个知识点上,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不仅学到了新知识,(下转第82页)(上接第86页)而且知道新知识的应用领域和当前发展的现状,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因此,大学课堂中的诱导式教学方法应该:(1)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2)具有科学的想象力;(3)具备自我塑造和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前校长曹传钧教授在本科教学上,提出“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模式。指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在:(1)知识面的宽窄;(2)学习,实践的经历;(3)自学的能力;(4)是否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具有独立的见解等几个方面[4]。那么单纯的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就不能够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依据。
而《光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其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应该具备多元化,多样性的要求。整个课程的考试分为三部分:(1)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或者把基本理论深入剖析,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实验部分的考核: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验本身更是对整个章节,甚至整个课程内容的一个体现,如电光调制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但是该实验从激光发射出的光波经由起偏器,电光晶体,1/4波片,检偏器之后被光电探测器接收,通过信号处理,学生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作用到电光晶体上的调制信号曲线和光电探测器解调后的信号曲线。而这么一套设备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光电系统。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光电系统的知识搭建好实验线路,确定光路信号的走向,通过示波器显示的信号曲线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采用何种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考察了学生对于光电调制内容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从实践中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设计部分:课程设计旨在学生根据授课内容,通过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结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光电子产品,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整个成绩采用百分制的标准,三部分的分值分配以60%+15%+25%的形式评判学生对《光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采用诱导式教学和多元化考核评价的教学,其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探索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光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光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现象之一,从17世纪关于光的本质的两大对立学说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光电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除了光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光电子技术》外,微电子技术、材料、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了解光电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探索诱导式教学方法在《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新模式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把光电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与当前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点的学术前沿,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国家计委组织实施光电子产业化专项计划[J].中电网,2002,2,28.
[2]于雪莲,顾国华.《光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9(9):77-78-81.
[3]朱京平.光电子技术基础[M].2版.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光子晶体;硅基光电子学;集成光回路
中图分类号:TN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230-01
1 光子晶体
光子在传播时,遇到周期排布的介电常数材料,将会产生布拉格散射,因而会产生光子能带与带隙,使光子晶体具有光半导体的性质[1-2]。目前来说,我们主要靠对于缺陷的引入来实现对光子的局域化控制。缺陷有两种基本形式:线缺陷和点缺陷。当引入线缺陷时,对于处在光子晶体禁带能量的光子,它不能逃逸进入周围的光子晶体当中,因而只能沿着线缺陷的确定路径传播。光子晶体波导对于光的传输性能强过传统的波导物质,例如光纤。光纤依靠全反射作用来实现光的传输,但在较大转弯角处由于不再满足全反射条件而会有光子逃逸。在微纳尺度上使用光子晶体波导的传输效率更高。光子晶体凭借它的特点,被广泛研究。例如一些应用于各个不同的光频段,有的看重更低的损耗、小限制的传播窗口,还有一些则具有特殊用途(减缓光速)。
自从光子晶体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它就和它的蕴含的巨大应用价值联系在一起。[3]它那特有光子带隙能够抑制物质的自发辐射,而这可以用于制作全反射镜。另外,我们在其中引入缺陷,可以制成缺陷模,而缺陷模可以用制作微腔、波导、光开关、甚至人们熟知的激光器和探测器等等。总之,集成光电子学是光子晶体主要的活跃范围,但是同时光子晶体在其他各个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提高现今不断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发光二极管的工作效率。
2 硅基光电子学
由于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在生产规模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现阶段人们尝试用硅作为制作纳米级电子器件的主要材料,来缩减在Ⅲ-Ⅴ族元素中寻找材料制作具有相同目的的微纳光电子器件的成本,现阶段人们凭借已知的硅在1.3~1.5μm通信波段具有的低功耗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已经成功生产出大量的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就比如说此类的耦合器、光波导器件等。虽然说现阶段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已经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但为了它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保证够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对其部分性能进行有效的优化。只要硅基微纳光电子器件在性能方面能够不断地优化、我们的技术能够不断完善,它的应用空间就会得到扩展。
在对硅光晶体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看到:在硅基材料中引入光子晶体可以明显的提高它的发光效率。凭借这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新型硅基高效发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制备技术如电注入泵浦方法的突破和光子晶体物理性质研究的深入,以及对于高效硅基材料的发光特性使用光子晶体的局域光效应加以控制,就很有可能提高硅基材料的l光增益,以此实现拥有低阈值的硅基激光器制备,进而可以在微电子芯片中利用光子替代电子作为载体来实现光耦合互联,消除电子传播发热的劣势,这样就可以突破电子瓶颈效应。[4]
3 集成光回路
和普通的信息处理相似,信息处理“全光子化”,就是指利用光来进行信息传递。它的概念包涵了光信号的发出、它的调节、对光信号的接收、对于信号的处理、信号的返回的整个过程。作为光信号的来源的有源发光器以光子晶体为基础,光信号又受到光子晶体制成的光开关调节和制约。光子晶体波导还能实现对于信号的传输与分流的作用,根据第二节提到线缺陷波导的传输优势,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损耗,每个分路又要经波分复用器件下载,各个分路中的光信号在各自受到新的调制后,重新汇聚到干路, 回到接收装置。因为每一部分的各个部件在所用材料与大小上近乎一致,我们知道,传统光学器件的大小在厘米尺寸,微小的加工误差都会导致其工作频率的较大改变,因而产生光模式不匹配的问题,都会有较大的功率损耗,微型化的光子器件能避免这一问题。同时相同材质大小统一也方便光路一体化的实现。再加之与日益成熟的制备技术相适应,将会为全光路信息传递集成化铺就道路。
4 问题分析与展望
二十多年过去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子晶体理论已经不断发展完善,我们也已经在其原理、设计取得了不断进步。二维光子晶体的制备相对容易,已有诸如反应离子刻蚀和深紫外曝光等成熟技术。相对来说,对于集成光路更重要的三维光子晶体制备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已有一些方法但还不能大规模集成化应用,因此是关键发展方向。但是现有制备技术还是不完美,仍然有许多难题、核心关键有待克服。例如,二维晶体中的误差控制,由于我们使用的光子频率都在纳米量级,晶体中几何上的微小误差都会导致对调制频率的影响,进而影响发射接收以及模式匹配。而我们需要将制备技术的精度提升到亚纳米量级,才可以制备出高Q值的微腔,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可行的、简便的方法。随着光子晶体各种特殊现象、性质在被不断发现,一些新的研究方向随之提出,或许一些新的性质会随着人们对于光子晶体的不断发掘而被发现。
在硅基有源器件方面:我们仍对于满足电泵浦、通信波段、产品化的硅基光源探寻不深,其中就包括拥有低阈值特性的III-V键合光源,十分稳定的、使用低电压驱动的锗激光器,还有以Er离子为基础的电泵硅激光器;我们仍需在调制器上努力以满足需求。锗探测器的暗电流制约其发展,为能够大规模量产,需新技术降低暗电流。
在硅基无源器件方面:问题之一就是硅基波导材料实现低损耗需要特殊工艺处理,因而无法实现大规模电路集成;其二为实现光栅的高耦合效率需要增加反射层,使得工艺更为复杂;这些器件的加工工艺急需简化,使其能用标准的CMOS工艺制备。在硅基光电集成方面:怎样将光纤和波导高效耦合是一个难题;因为硅基光电子器件的多样性,所以需要化为统一标准。另外加工平台成本较高。此外,硅的高热光系数使得其光学性能受温度影响,这一点是器件设计上的难题。封装也不容忽视。因此,为了硅基光电子集成投入量产,我们需要在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
展望未来它将帮助我们实现高速、低能耗的探测器设计;拥有低损耗的硅基激光器;十分高效的硅基光电子集成;高计算速率的光电接口;大能够投入量产的大规模集成设备。
5 结语
在科学研究兴盛的当下,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往往能带动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没有人们需求的推动新的学说只是空想。新兴生产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也是需要科研工作者们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尝试。光子晶体独特的性质备受关注,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对它抱有浓厚兴趣,最初的概念现今已经拿出了实体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它的研究人们走过的路程。在光子晶体的实用方面,我们以降低制作难度,减小制作成本,降低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为目标,这也是为实现光学集成所必须做出的虽然这里仍有许多难题等待突破,但是我们仍在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彭英才,Seiichi Miyazaki,徐骏,陈坤基.面向21世纪的Si基光子学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2]倪培根.光子晶体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物理学报,第59卷第1期2010(1).
【关键词】光电技术,侦察,光电干扰,发展趋势
光电技术(PhotoelectricTechnology)是一门以光电子学为基础,将光学技术、电子学技术、精密机械及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技术,它为获取光子信息或借助光子提取其他信息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它将电子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与技术移植到光频段,解决光电信息系统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这一先进技术使人类能更有效地扩展自身的视觉能力,将长波延伸到亚毫米波,短波延伸至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乃至高能粒子,并可在飞秒级的速度下记录超快现象的变化过程。
光电技术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光电基础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两部分。光电基础技术体系是多门学科为基础,以器件物理技术为依托,如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高速低噪的PIN与APD二极管、高像素与高图像质量的CCD与CMOS图像传感器等基础光电器件的研制。光电信息系统技术包括了光电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和控制等过程。光电技术在现代科技、经济、军事、文化、医学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此为支撑的光电子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家争相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竞争激烈、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产业的主力军。随着光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半导体激光器、千万像素的CCD与CMOS固体图像传感器、PIN与APD光敏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等在工业与民用领域随处可见,红外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
光电技术的基本功能是将光学参量或非光学参量进行光电转换,完成工业检测、军事光电对抗、红外探测、控制跟踪等。光电技术在光通信、大容量光存储、生物工程与医学、工业在线检测、危险环境检测、遥测遥感、光纤传感、精密计量、太赫兹波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下面着重介绍光电技术在光电对抗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各种基于光电技术的武器系统被应用于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在光电武器装备的较量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手段,这就是――光电对抗(Electro-opticalCountermeasure)。敌对双方在光波段范围内,利用光电器材和设备,侦查告警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查设备等光电武器,并实施干扰,使敌方武器降低、削弱或完全丧失作战效能。同时,利用光电器材和设备,从而有效地保护己方光电设备和人员免遭敌方的侦查告警和干扰。光电对抗是技术可以分为光电侦察与反光电侦察、光电干扰与抗光电干扰等,如图1。
1光电侦察
光电侦察(PhotoelectricDetection),主要是搜索、截获、测量、分析、识别以及光电设备测向、定位敌方辐射或散射的光谱信号,以获取敌方光电设备类型、位置、参数、功能、用途,及时提供情报并发出警告。光电侦察分为被动、主动侦察。利用各种光电探测装置截获和跟踪敌方光电装置的光辐射,并加以分析识别,从而获取敌方目标信息情报的一种手段,叫做光电被动侦察(PassiveDetection),如激光告警、红外告警、紫外告警和光电综合告警等。利用敌方光电装备的光学特性而进行的侦察,称为光电主动侦察(ActiveDetection),即向敌方发射光束,再对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进行探测、分析和识别,从而获得敌方情报,如激光雷达、激光测距机。
2光电干扰(PhotoelectricityInterference)
采取某些技术措施可以破坏或抑制敌方光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其称为光电干扰,这种手段同时也可以保护己方目标。光电干扰分为有源干扰(ActiveJamming)和无源干扰(PassiveJamming)两种方式。有源干扰是利用己方光电设备发射或转发敌方光电设备相应波段的光波,对敌方光电装备进行压制或欺骗干扰。如红外干扰机、红外干扰弹、强激光干扰和激光欺骗干扰。无源干扰是利用特制器材或材料,反射(Reflection)、散射(Scattering)或吸收(Absorption)光波能量,或人为改变己方目标的光学特性,使敌方光电装备效能降低或被欺骗而失效,以保护己方目标为目的的一种干扰手段,如烟幕(Smokescreen)、光电隐身(Electro-opticStealthy)和光电假目标。
3反光电侦察
反光电侦察就是抓住光电系统的薄弱环节,使敌方的光电侦察装备无法看见己方的军事设施。主要方法有遮挡和欺骗、伪装与隐身。反光电侦察的具体技术包括烟幕、假目标、伪装(Camouflage)、隐身、摧毁与致盲、编码技术和改变光束传输方向等。
4抗光电干扰
抗光电干扰是在光电对抗环境中为保证己方光频谱而采取的行动。其在己方目标上,通过采取光电防护材料、抗干扰电路等措施,衰减或过滤敌方发射的强激光或其他干扰光波,保护己方设备或作战人员免遭干扰和损伤。它包括反多光谱技术(MultispectralTechnique)、隐身技术、信息融合技术(InformationFusionTechnology)、自适应技术(AdaptiveTechnology)、编码技术、选通技术等。
军事领域对光学技术的运用由来已久,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许多光学相关的技术与产品都是军事应用在先,而后转化为民用品。光学手段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家深刻认识应该是从以美国为首的海湾战争及后来进行的几个局部战争的实效看出来的。随着“全天候作战”、“精确打击”、“复杂战场环境”及“无延迟攻击”等现代战争需求不断演变,光电武器装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广泛应用在预警、告警、瞄准、定位、监视、侦察、武器对抗、精确制导、信息通信、夜视观测等诸多领域;其地位也日益重要,渐渐成为或将与雷达同等地位的探测设备,与无线电网同等地位的光电通信装备,与化学能武器同等地位的激光武器装备等。
从一般光电系统到机载光电系统
通常,以光电相关技术为基础的构成系统都可以称为光电系统,现今人们对于光电系统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光电系统是以光学工程、激光工程、精密机械、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为依托,实现对光的收集、转换、控制、处理、提取信息、能量转换、输出等,并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特定功能系统的总称。
从对光波利用方式不同,光电系统可以分为:信息感知,信息传递,能量传递等。它们从组成和机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功能侧重不同带来的功能单元和性能指标的不同。
信息感知类光电系统组成示意框图如图1(a)所示。光电系统感知的信息是来自于目标/背景的光波特征,比如温度差异、颜色差异、灰度差异等,有反射光,如可见光探测,也有目标/背景自身的辐射,如红外探测,不同的温度在探测器上看到的亮度不同,其波段是指覆盖了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远红外光,波长从200纳米到几十个微米的范围。
信息感知类的光电系统是通过其光学通道收集来自目标/背景反射或自身辐射的光波,经探测器部件进行光电转换,形成图像(有时是电信号)信息,经信号处理单元得到目标信息。系统管理模块,管理调度伺服控制系统及光机运动部件运动,实现光学通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搜索或跟踪目标;有时为了获得目标的相对距离,控制激光输出并对回波进行处理得出需要的信息。主要指标包括:探测距离、分辨率、工作波长、定位精度等,光电系统大多数属于这一类。如地面防空系统中的红外周扫警戒系统、船载光电瞄准装置等。
信息传递类的光电系统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形成点对点或互联互通的光通信的网络,此类系统的组成示意框图如图1(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组成图与图1(a)中组成相似,不同点在于将探测系统中的测距的激光收发功能模块演变为通信信息的收发处理模块。地面无线光通信设备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产品了,地-星光通信也已经有应用。目前主要有激光通信和紫外通信,主要指标包括,通信带宽、通信距离等。
能量传递类的光电系统,这里主要指用激光方式将较大的能量传递到另一个受体上,并发生作用,的光电系统。主要有激光干扰、激光毁伤、激光照明、激光充电等方式,其原理组成示意框图如图1(c)所示。激光光束定向性好,能量传递效率高,与其它两类系统相比,更加强调光束性能以及指向的控制和调节,如光束会聚、波前校正,光轴稳定等。包括地、空、舰船、星载激光定向干扰系统、激光致盲系统、激光武器、激光照明、激光充电系统等,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波长、输出光功率、作用距离、激光转换效率、光束指向精度等。
机载光电系统
机载光电系统与地基、舰载、车载、星载等光电系统原理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机载环境中应用的装备,由于平台对设备要求苛刻、外部环境严酷、作战形态复杂多变,给光电系统设计带来了不同于其它应用平台的能力需求和技术难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机载平台本身的不利因素:包括宽频振动(0~2000Hz),大过载、大机动,机体变形,复杂的内部电磁干扰,宽幅波动的供电环境,严格的能耗要求,严格的重量体积要求,突出部分的气动限制,共形、隐身,长期反复使用等。这些对于“秒”级精度的光电系统设计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2、外部严酷的环境要求包括:从极冷到极热(零下五六十摄氏度到一百多摄氏度的范围),风、雨、沙尘、盐雾、霉菌、阳光暴晒、气动加热、大气湍流等,这些因素往往是同时作用,综合影响,无疑给机载光电系统设计增加了许多难度;
3、战场形态复杂多变方面的不利因素:如距离远、运动快、机动大,光波传输通道的大气波动、散射、遮挡等随时存在,有些目标还进行隐身伪装。机载光电系统必须在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下实现良好的性能。
因此,为了应对多种因素的影响,机载光电系统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必须做到各方面的平衡。高动态、宽范围变化、容积率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带来了机载光电系统设计上的不同理念、构型和方法。许多很好的光学、结构材料、器件适应不了环境要求不能用了;为了在动态环境中保证光学系统精度、运动精度,需要设计既轻巧又要有良好刚度的精密结构;为了保证在平台强烈振动和机动的状况下光轴的稳定性、图像的清晰度,机载光电系统必须考虑复杂的陀螺稳定系统和良好的减震系统,随着探测距离和激光束照在数百千米目标上的需求,有些系统已采取二级稳定系统等更为复杂的控制技术;在实现超视距进行探测时,背景复杂,目标辐射很弱加上大气通道上的湍流和散射,目标信息检出处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随着平台飞行速度更高,飞行高度达到临近空间,特殊的热管理等带来的材料问题、运动补偿问题、热控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也非常富有挑战性。
机载光电系统的优势
1、信息感知类机载光电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被动探测,隐蔽性好;(2)能提供高分辨率可视化图像;(3)角分辨率精度高,能够远距分辨群目标;(3)不受电磁干扰影响,适应复杂电磁环境远距探测;(4)全天时工作,提升夜视夜战能力。
2、信息传递类机载光电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光通信信号带宽宽,信息容量大;(2)无线光通信方向性好,保密性高。
3、能量传递类机载光电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无延迟攻击,实现实时打击;(2)定向能输出,提高作战效率;(3)实现无线方式传送能量。
机载光电系统在拥有上述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光电辐射波长较短,易受气大气条件的影响而性能降低。
机载光电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目前在国外三代机、四代机、预警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特种飞机等上面普遍都装备了光电系统,光电系统随着光电子、信息处理、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已历经了三代的发展,目前性能更加先进的系统和技术也在大资金的投入下进行着研发。
按照应用细分,机载光电系统可分类如下:
信息感知领域
1、光电预警/告警探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飞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目标的搜索、跟踪和定位,为预警机以及防空反导体系提供目标信息,具有抗电磁干扰、反隐身和被动探测等特点,是实现战场态势广域预警/告警的有力手段。美欧、日本等国发展了多型光电预警/告警系统,国外目前的典型应用门警(Gatekeeper)系统对巡航导弹探测距离达到800千米左右;美国F-35战斗机的分布式孔径系统可实现对周视360度全向感知,告警距离达到十几千米。
2、光电监视与侦察(ISR)系统,通过利用光电传感器发现、识别、确认、监视、跟踪并定位目标,获取战场信息,具有高分辨率成像、昼夜侦察与监视、快速获取敌方情报等特点,是提供战场支援和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手段。最具代表性的为美国雷神公司的“全球鹰”光电侦察系统,其对地目标分辨率小于0.2米。
3、机载跟瞄系统按使用方式又可分为光电雷达(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昼夜瞄准吊舱、光电转瞄转塔等。
(1)机载光电雷达是用于战斗机对空中目标进行大范围快速搜索、探测和跟踪定位的光电设备,具有抗电子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定位精度高、探测隐身目标能力强等特点,可在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远程探测跟踪,独立支持火控系统完成超视距攻击,已成为作战飞机任务系统重要的战术传感器之一。由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组成EURO-FIRST集团,研制的装备在“台风”战斗机上的PIRATE光电雷达,迎头探测距离达到50千米以上。
(2)昼夜瞄准吊舱是集红外、电视、激光于一体的机载光电探测系统,使用红外、电视可在昼夜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搜索、识别和跟踪,跟踪状态下利用激光对目标进行测距,主要用于配合中近距电视/红外制导导弹、卫星/惯性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等空面武器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美国诺思罗普・格鲁门公司的Litening吊舱对地探测距离可达30千米以上。
(3)光电观瞄转塔是用于直升机/无人机/反潜巡逻机等实现对地/对海侦察和攻击的光电瞄准设备,能够在昼夜条件下侦察和瞄准,为航炮、火箭等多种无控武器攻击提供瞄准参数,可进行激光制导武器(导弹或炸弹)等制导武器提供制导信息实现精确打击;美国FLIR公司的Star SAFIRE HD光电观瞄转塔,超小视场下可以识别18千米处的成年人目标。
信息传递领域
无线光通信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射频通信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红外波段到紫外波段,为信息传输提供了超宽频带能力,保密性好,不受电磁福射的影响。包括机群之间、卫星与飞机、飞机与地面站之间的无线激光通信。目前由于机载平台要求苛刻、动态影响大,机间激光无线通信还处在探索和实验阶段,如FALCON系统预期实现50km以上2.5Gbps带宽的数据通信,未来将达到几百千米的能力。同时,由于紫外日盲特性和大气层中良好的散射传播特性,与激光通信不同,可实现非视线传输,具有低窃听率,高抗干扰性和全天候工作等优点,但由于目前器件水平不高、数据传输速度不大,距离近,目前机载应用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能量传递领域
应用主要包括激光定向对抗系统、激光武器系统、激光照明、激光充电等方面。光电对抗是指敌对双方在光波段的抗争,目的在于破坏或摧毁敌方光电侦察装备和光电制导武器的作战使用效能。目前在光电对抗系统开发中有代表性的为诺格公司的LAIRCM(大型飞机红外对抗系统)、DIRCM(定向红外对抗系统),有效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距离达到十几千米,激光武器系统利用高能激光束对目标进行毁伤,具有无延迟攻击、射程远、无限次发射等优点,可用于拦截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高机动的空中和地面目标等,虽然目前还在技术验证阶段,但未来将是重要的机载武器装备之一。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在大飞机上开展了先进机载激光武器试验系统(ATL),其激光器功率100千瓦,作战距离达到20千米以上。由于超大功率的激光能源系统庞大,整个系统占了几乎一架飞机,因此,在作战飞机平台的装备还有很长的距离。
与日俱增的重要地位
相对于电磁波雷达而言,工作在光波段的机载光电系统,工作机理上具有高几何分辨力、高频谱分辨力以及被动获得信息等优点。随着光电子基础技术研究的不断突破,近30年光电系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从中也展现了其在现代战争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早期机载光电系统是为了解决夜视观察的辅助作用,随着作战模式向精确打击模式的演变,机载光电成为精确瞄准、精确定位、精确投放武器的必需装备,而从侦查监视及信息获取的角度,由于光电系统几何分辨力高、光谱分辨力高、图像真实,目前已成为获取高质量战略和战术情报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空中作战中电磁环境的日趋复杂,机载光电探测系统被动探测,不受电磁干扰、隐蔽性好、信息可视化等优势更显突出,发挥着与雷达等探测手段同等重要的作用。面对飞行器几倍声速,高机动,高隐身等新的作战需求的变化,以光电探测和激光攻击的光电武器系统是满足“无延迟攻击”的最佳选择。大数据率、多源、多机平台协同的数据传输离不开高带宽传输能力的机载光通信系统。
总之,随着光电子技术、量子探测技术、高速处理技术、高效率激光能量转换技术、高性能材料技术等光电技术不断突破,机载光电系统性能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未来机载平台上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机载光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为适应日益严酷的作战环境,应对作战对象的升级换代,未来的高科技战争对新一代机载光电系统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加之基础技术的持续进步,同时推动光电系统不断发展。机载光电系统未来的发展基本可以概括为性能提升、功能拓展、系统综合和概念创新。
1、性能提升、功能拓展:“看得更远、看得更清、瞄得更准”是机载光电系统发展永恒的主旋律。机载光电瞄准系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探测能力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未来光电雷达将达到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的探测能力,成为反隐身、超视距作战的利器。瞄准吊舱将将达到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精确的瞄准定位,使战机能够在百千米距离就可以对地面目标发起精确打击。光电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分辨率将进一步提升,并将能够覆盖更广的战场侦察范围。未来系统分辨率将达到厘米级,甚或更高。并将通过光谱细分技术提高对伪装目标的识别能力,同时结合无人机长航时优点,实现对战场不间断地战略和战术高分辨率侦察监视,战场动态尽在掌握之中。
2、系统综合、概念创新:“从单一到综合、从传统到新体制”使机载光电系统充满活力。F-14飞机的IRST,F-15飞机的SNIPER吊舱都是单一功能的光电系统,而F-35飞机则采用一个EOTS和6个DAS进行系统综合,成为集空/地探测、导弹告警、态势感知为一体的综合光电系统。可以预计,在未来机载光电系统综合化程度会更高,不同功能、不同波段的光电单元有机结合,实现机载态势感知、探测瞄准、告警、干扰、毁伤和通信能力的一体化。新体制、新概念的光电产品将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涌现。自由曲面共形光学天线将使未来的机载光电系统光学窗口不再突出,而与飞机机身融为一体;光学超材料的出现将使光电系统光学特性出现异于寻常的变化;孔径编码成像将改变传统几何光学的成像概念;采用光量子技术的量子雷达则将使经过隐身、伪装、防护的目标无所遁形…。
结语
欧阳征标早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静电混合型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概念。他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10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被SCI收录30余篇,被EI收录近6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2项、中国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1项。
1988年6月,欧阳征标到深圳大学任教,现任深圳大学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固态光子实验室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光子晶体的理论及相关光子器件的开发研究。
近年来,在光子晶体研究领域,他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光子晶体全光逻辑门和全光半加器等逻辑光路;他还提出了一类光子晶体磁光环行器、单TM模工作的磁性材料Bragg光纤结构、宽禁带全角度反射器结构以及正入射情况下超窄频带、超窄角度单偏振滤波器结构等。他发现了光子晶体谐振腔的模式分类特性和复周期光子晶体中的密集多通道滤波特性。他提出的二维FIBONACCI光子晶体的概念,从理论和实验上证实了该光子晶体存在较大的光子禁带。
在太赫兹领域,他提出一种高灵敏度太赫兹摄像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他提出的几种宽调谐范围窄带连续波太赫兹发生器,曾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他还曾获得过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短波长光子晶体三维谐振腔”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种复合型光子晶体微谐振腔”获深圳市2005科技年会优秀论文奖。在深圳大学工作期间,他曾获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深圳大学先进工作者、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入选美国“马库斯科学与工程名人录”、“马库斯亚洲名人录”、“马库斯世界名人录”。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强和毛德鹏获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分别赴Old Dominion University和Iowa St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其硕士论文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关键词:光纤通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82-02
光纤通信由于其具有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现在通信网的支柱。伴随着现在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深刻改变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目前,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有线信道传输方式。光纤通信课程作为通信类、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综合了材料、通信、光学和半导体光电子等众多学科内容,其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基础理论深、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而在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教与学的难度比较大。加之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很多概念理解不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开设光纤通信这门课程时,需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既抓住重点,又要更新相关知识点,跟上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针对光纤通信课程目前面临教与学双向的压力,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尝试性的改革方案,希望对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一、光纤通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其内容综合了通信、光波导和半导体光电子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是:通过对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端机、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进行阐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熟悉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光纤通信网基本设计方法,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实际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经研究表明目前各专业光纤通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有一定缺陷。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数学、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对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光纤通信课程本身与物理、材料、半导体光电子、光刻等技术知识联系密切,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大量理论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没有一定的涉猎,对一些基本器件,如半导体器件、光检测器等没有一定的物理概念的理解或者接触。那学生对光纤通信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会比较困难。此外,对于通信、电子类专业,对于物理学科不重视,只学过普通物理的课程,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物理模型的分析能力相对薄弱,造成学生在听课或学习时感觉内容过于抽象,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理解很模糊,难以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陈旧。光纤通信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科。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照本宣科,按书上的内容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在不自觉中,学生就以为光纤通信就是一门理论课程和讲解器件原理的课程,而忘记了光纤通信课程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更多地认为这是一门与物理、数学相关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光纤传导模式内容,学生更多的认为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求解方程,而不是一门应用类的课程,导致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于实践指导的意义不大。同时,教材的更新无法和光纤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吻合,造成教材的内容过于老化,使得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感觉乏味、枯燥,无法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置有缺陷。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一般来讲,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关于光纤通信的内容以及光纤器件全部囊括。这就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来讲解,或完全依附于所选教材,导致教学的片面性、重点不突出。而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课程的知识点过于零散和繁琐,没有连贯性。
4.教学方法不科学。由于光纤通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主要将注意力放在课堂讲授和板书上。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普遍反应是缺乏课堂活力,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由于课堂讲授的理论性很强,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不知道这些知识用在何处、如何运用。另外,光纤通信的考试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全面涵盖课程的核心内容。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而且提出一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二、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目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光纤通信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优化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科研促进课程深化改革以及改进考核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的讨论内容如下:
1.优化课程设置。光纤通信课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光纤通信课程,但不同专业对光纤通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时各专业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差别很大。考虑到光纤通信对材料、物理、数学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光纤通信又是一门与通信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之前,应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学物理通讯基础,使得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是有一定通信背景以及数理知识。此外,由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从事通信、电子类的工作,因此也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如移动通信、现代通信网概论、光网络技术等)来强化光纤通信的运用。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光纤通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来考虑。
理论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对学生充分掌握理解系统、器件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反映比较难懂的理论,有计划地复习和补充一些前导知识进行理论铺垫。例如信息光学、高等数学、导波光学等知识都是本课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理论。同时课堂内容的讲授要特别注重思路,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先通过介绍器件的理论模型架构,再用严格的理论分析推导,说明器件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由于课时的限制,想要把所有的理论内容都讲深讲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根据专业需要在课堂讲授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主次分明,以点盖面,每次课只讲一个重点内容。不需要所有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框架清晰、重点突出,方便理解,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理笔记,思路清晰。其缺点是信息量小、形式古板,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可适时、适当、适度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加上课的趣味性,而且能加快教学速度,减少教学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例如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图片、动画、影音等多媒体文件,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外,还可以增加上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教学主要从课堂实践、课后团体实践等方面进行加强。通过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强化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借助光学仿真软件,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光纤色散对光传输线路的影响,通过改变光纤长度来说明光纤色散对光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另外开设实验课,可以借助光学模拟软件以及光纤通信实验设备来进行光纤连接以及光学传输系统特性的操作实验,加深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
3科研促进课程的深化改革。光纤通信技术由于发展迅速快,专业知识更新快,新技术更新快,导致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材中现有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光波分复用技术、光交换技术、光孤子技术和相干光通信、光接入网等,这些技术中有的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很多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同时很多新出现的技术还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近前沿,可以尝试将将最近的科技进展融入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中,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以丰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科研的窗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相应的以科研推动光纤通信精品课程建设。
4改革考核体系。闭卷考试一直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唯一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光纤通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加以重新设置,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方面。基础知识考核可通过学生对每堂课课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光纤系统组建、光纤熔接、光纤损耗测量等实验情况的考察;创新能力考核可通过只提出对于光纤系统的总体要求(传输容量、带宽、响应度等),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软件以及试验箱进行相关的仿真实验,同时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目标重在提升综合素质
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洞察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等等,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型教学主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求教员要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发现法、启发法、讨论法、案例法、探究法等为学员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员独立思考、探索。
3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研究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综合利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与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学组织的灵活性
研究型教学主张将实施集体教学、个别教学、方案比较、可行性论证等穿行。
5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员引导学员独立提出一些研究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员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方法,并倡导对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
6教学角色的平等性
研究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的状态,要求以学员为中心、教员为主导,为学员提供信息,补充思路,创设情境,设计实践活动等激发学员主动学习、主动思索,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二“应用光学”课程分析
1课程特点分析
“应用光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是光学工程专业和光电信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内容非常丰富,光学零件繁多,新的光学系统不断涌现,应用领域广泛。学员普遍反映以下几个问题:课程中概念很多、抽象难记;数学公式推导繁杂,而且计算过程衔接紧密,一个步骤甚至一个光学量的符号弄错,整个光学系统设计就全错了;理论多而实验少。因此,学员往往以为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公式并会用来计算,而没有体会到整门课程的精髓和乐趣,更不能理解这门课程在整个光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学习中,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热情不高。
2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在本课程的基础原理部分,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球面光学系统、平面镜棱镜系统、光阑以及像差等部分章节,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典型光学系统和当今光学领域前沿技术的介绍部分,课本的局限性就比较大。随着光电子技术和新型光学工艺的发展,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不同的使用场合,对光学系统提出的具体指标都是不同的,各种新型光学系统不断出现,这使得教材中此部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第二,教学方式和措施现状。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本门课程已经实现了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内容基本呈现课本内容,但受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限制,导致无法扩展教学内容;现行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员通过课堂传授的方法向学员灌输知识,学员在学习上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记忆知识为主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应用光学本身就是研究各种光学仪器的,如果没有实际的光学系统分析和实际的设计操作,教学内容很容易空洞化。
三“应用光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针对“应用光学”课程特性和教学现状,结合学员特点与培养目标,教员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章节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辅以多样的教学手段,探讨实施了研究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员为教学主体,以提升学员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问题,整合了教学资源,辅以配套的实验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1贴近军用光电装备拓宽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又要引入应用技术及前沿课题,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结合军校学员的特点和军用光电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及学员将来工作的需求,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与难度准确把握,在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足了功夫。弱化了数学论证与推导,强化了基本原理,结合军用光电装备进行教学,重在应用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所举案例都具有明确的军事应用背景,如红外搜索系统、可见光电视跟踪系统、水下探潜系统、红外热成像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等等。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军事应用相结合,使学员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对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采用教员教授+学员自主独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并提供机会让学员讲述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通过表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对话加强与其它学员的沟通和交流,最终对文本知识接受并升华;针对具有研究性的问题实施研究型教学,教员积极启发诱导学员独立思考,以学员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所用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员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员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研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提高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研究型教学,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应用光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在研究型教学中,具体的教法的选择应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抓住基本原理,又要注重实际应用,开拓知识的应用面。
在研究型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员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授课内容,以学员为中心对课程进行设计,尽可能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灵活运用启发式、设问式、研讨式、案例式、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动画、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物理情景,激发学员提出问题,吸引学员共同思考,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研究兴趣与积极性。
3深入研究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互动教学
为提高研究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深入研究并在校园网上开发了专门的“应用光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拓展了课堂教学,为学员的课外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我们将精心编制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安排、教员信息、国内外优秀电子教材、中英文参考文献、习题库与历届考卷、授课视频、国内外优秀教学视频、演示实验视频、教学案例的相关资料、科学家传记等放在课程网站上,学员可以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课堂预习、自学、复习、提交作业、查阅、学习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同时,课程网站还具有在线答疑、论坛留言等功能,可方便教员和学员进行互动式交流,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我们还将国内知名大学的“应用光学”精品课程和先进的学习网站进行友情链接,里面汇集了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的视频公开课,鼓励学员进行扩展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和动态。
4结合学科前沿与科研工作进行研究型教学,培养学员创新能力
在实施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员将“应用光学”课程设计与学科前沿和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将科学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技术等注入教学,将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单位在光学精确制导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向学员介绍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动态;充分结合科研让学员了解与应用光学相关的一些研究项目,特别是应用光学在一些重大军事科研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同时还适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根据学员个性和能力,因材施教,让一些有兴趣、有想法的学员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发挥学员的才华,让他们跟随教员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研究。
关键词:数值计算和模拟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目前最活跃、发展最迅速、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技术领域。该领域知识更新极快,同时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的光学仪器科学向光电信息学科扩展。目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主要是光学原理、导波光学、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光纤技术、光信息处理、激光原理等。这些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光电类专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3]。然而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概念抽象、数学推导很多等等,导致学生很难透彻的理解所有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信息科学相关内容为基础,从基本的物理概念出发,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并将其中的光学问题归纳为特征方程求根、积分求解、常微分方程求解等几类数值求解问题,借助MATLAB编程效率高、简单易学、人机交互好、可拓展性强以及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利用编程来完成现代光学典型问题的模型求解,通过数据和图形来展示现代光学问题的本质,将其运用到导波光学的教学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平板波导中的TE模
平面波导中的导波模可以分解为TE模和TM模,TE模在光波传播方向上的电场分量为0,而TM模则在光传播方向上的磁场分量为0。介质平板波导的结构以及建立的坐标系如图(1)所示。其中n1、n2和n3分别是覆盖层、导波层和衬底的折射率。根据波动方程,导波层内场的形式应是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叠加,而在覆盖层和衬层中场应是指数衰减的形式。结合磁场分量方程组的边界条件,可以得到模式本征方程:
当n1=n3时对应的结果为对称波导的情况。在导波光学教学学中有一些问题的物理过程并不难建立,但所得方程求解复杂或没有解析解,这一类方程被称为超越方程。虽然这类问题不能给出严格的解析解,但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我们编写Matlab程序数值分析了方程(1),当d=0.02 m,f=10e9Hz时得到如图2(a)所示的色散关系曲线。同时可以计算出三层平板光波导内的电场分布,见图2(b)。
通过将 MATLAB 运用到三层平板波导模式理论中,在计算作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计算机在经典理论中得到充分应用,也使传统光波导理论更加完善,容易理解。
2 高斯光束的性质
使用稳定的球面腔的激光器所发出的基模激光将以高斯光束的形式在空间传播。高斯光束的传输规律和透镜系统对高斯光束的变换是激光原理与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高斯光束的解析表达式如下:
式中,R(z),w(z)分别表示z坐标处高斯光束的等相位面曲率半径及等相位面上的光斑半径。高斯光束在其轴线附近可以看做是一种分布均匀的高斯球面波,在传输过程中曲率中心不断改变,其振幅在横截面内为一高斯函数,强度集中在轴线极其附近,且等相面保持为球面。根据高斯光束的性质,使用MATLAB作出束腰半径为0.5 mm的高斯光束在束腰处的三位光强分布图如图3所示。
3 单模光纤的模场
说明光纤波导特性的重要的物理量是光纤的V数,它表示为V=k0・a・NA。k0是自由空间波数,a是纤芯半径,NA是其数值孔径,V数可用于说明哪些波导模被允许在一个特殊的波导结构中传播,当V满足0
4 结语
利用MATLAB的仿真与计算功能,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去研究专业课程中的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然后编写程序,去完成对知识的巩固与拓宽,这是一种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探索过程,也是为学生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可以结合专业实验课程,以MATLAB为平台,开发制作光波导和激光等高等光学现象仿真程序,并运用于计算机所支持的课堂教学中,以其作为演示实验配合光学理论的讲授,很好地解决了真实实验因环境限制而不能进入课堂的难题。利用仿真实验的结果指导实际教学,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光学概念和规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教学效果,突破实验仪器对教学和实验内容扩展和延伸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胡章芳,罗元.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讨[J].素质教育论坛,2009(4):1-2.
[2] 刘焕淋,陈勇.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中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148.
【关键词】光学相控阵;光波导;遗传算法;旁瓣压缩
0 引言
激光扫描在激光成像、激光显示、光开关、激光打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光学相控阵是一种可实现灵活、快速和精确的非机械光束定向扫描方法,可望解决传统激光扫描技术的瓶颈。光学相控阵扫描的概念来源于微波相控阵扫描,其一般原理是:相控阵是由许多移相器排列而构成的阵列,通过调节从各移相器辐射出的电磁波相位之间的关系,使从各移相器辐射出的电磁波在设定的方向上都彼此同相,产生彼此加强的干涉,于是相控阵在此方向上辐射出一束高强度的电磁波。而在其它方向上,从各移相器辐射出的电磁波都不满足彼此同相的调制,电磁波间干涉的结果就是彼此相消,所以在其它方向上辐射强度接近为零。
其中,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是一种新型的相控阵技术,相对于目前研究的光学相控阵有很多优点。这种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可以提供高分辨率、自由寻址、无惯性的激光扫描。另外它还具有扫描范围大、扫描速度快、驱动电压低、体积小、加工技术较成熟的优点。光波导阵列电光扫瞄技术将用于目标探测的激光雷达、红外制导、红外探测、卫星通信,信息处理等方面,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方面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光电子技术及超高速,智能集成电路的发展,相控阵技术将向全固态化、积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根据国内外激光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现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系统。基于已有文献对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原理和特性的研究,探索了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重点讨论扫描光束的边瓣压缩技术。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了单元空间分布规律对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空间辐射场的影响,以及光波导光学相控阵各项结构参数对电光扫描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通过优化光波导阵列结构实现光波导光学相控阵扫描光束的边瓣压缩技术方案。
1 非规则光波导阵列理论
在规则光学相控阵中,空间辐射的栅瓣分散了主瓣的能量,对主瓣探测造成了干扰,而且在主瓣的扫描过程中,栅瓣能量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而使主瓣能量大大降低,所以栅瓣的存在降低了光学相控阵的性能,为此人们提出了非规则光学相控阵理论。
非规则光学相控阵技术中,各相控单元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通过改变单元间距可以达到压缩栅瓣的目的。单元间距不规则分布降低栅瓣能量的原理是:由于相控单元间距di不相等,在光束扫描时,两个相邻单元间的空间相位差Δ?渍不再是恒定值,而应与相邻两个单元的间距成正比,这样才能使输出相位面近似为斜面,满足相位匹配。这样在扫描角度?兹s上,衍射光束相干相长,形成主瓣,而在其它衍射方向上,由于打破了原有的周期性结构,相邻单元的阵内相位差不会都同时满足形成栅瓣的条件,从而可使栅瓣的强度大大降低。
非规则光波导光学相控阵的方向分布函数E(?兹)表示为:
3.2 单元间距的不规则分布
前面讨论的是基于di是单调递增的情况,对于N不是很大的情况,这个假设条件是很好满足的。但如果N很大,会使di变的很大,对于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而言,会使加工变的非常困难。为了克服这一点,我们可以让di按一定规律递增和递减,而不止是单调递增,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小di和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的口径。
4 结论
通过优化设计改变光波导阵列电光扫描器的单元间距di的分布,可以改变衍射光场的分布。适当的di的分布可以有效的降低栅瓣的强度,在压缩栅瓣的同时,副瓣会增强。本文对多种分布进行对比,通过数值模拟绘制曲线,取曲线最小值处对应的光波导结构参数绘制空间辐射场分布图,对大量图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di按线性规律分布可得到最佳的边瓣压缩效果。对光波导阵列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秀品,冯克成,刘伟奇.光学相控阵扫描的理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2,25(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