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科技服务行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服务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服务行业研究

第1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甘肃省;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2)-0058-04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内涵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平台”这个词语在报刊文献中出现,例如中外合作交流平台、政府融资平台等。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平台的概念不断延伸,人们对平台的理解也更为广泛。平台既可以是提供各类服务的物理场所,例如各类园区、学校、集市等;也可以是提供各类服务的虚拟中介组织或空间,例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电商网站等。从经济学角度观察研究,平台就是各类市场的载体,是各类交易市场的具体显化。平台通过向参与主体提供各类有效服务,来吸引参与者的加入。同时,通过向参与主体收取合适的服务费用来实现平台的自身发展。平台的本质在于聚集各类资源和要素,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约束各类参与主体,进而实现资源和要素有效利用的最大化。

随着科技金融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也在繁荣发展。通过总结各类文献和平台案例,可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界定为集科技金融需求者、科技金融供给者、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及政府共同参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络化服务体系。该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科技金融资源的聚集整合,制定一系列规则实现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传递和利用,通过各类参与主体的在线协作互动,实现科技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

目前,全国已有几十家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根据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运营参与程度的不同,本文将各个平台划分为三类:政府主导型、政府参与型和市场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金融服务平台一般是由政府出资建设,政府科技部门等职能部门组织管理运营,典型代表有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通常来说,政府主导型金融服务平台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依托政府。通常情况下,政府主导型的金融服务平台一般都是政府出资设立、组织管理运营,并受政府指导监督,是政府职能的延伸。第二,在业务管理方面,政府通常赋予平台固定职责服务企业,进而促进政府职能的实现。但是,通常情况下,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第三,该类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第四,该类服务平台一般都是公益平台,没有稳定的盈利收入,后续发展需要市场化改制,以提高平台运行效率。

政府参与型金融服务平台一般是由政府下属企业出资或者下属企业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独立法人主体管理运营,以四川盈创动力为代表。该平台通过构建庞大的数据库进行资源整合重组,同时构建属于自己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服务水准。政府参与型服务平台既能够保障平台的公益性,也能够兼具市场性。政府一方面可以设立平台专项建设资金来保障平台的运营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向服务主体收取服务费来获得后续发展资金。这种平台模式非常适合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但是如何寻求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平衡点则是运营主体所需关注的焦点。

市场主导型金融服务平台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科技金融发达地区由市场化民间企业出资成立并管理运营的中介服务机构,以浙江全球网为代表。该类平台是在综合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价值和经营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各类金融工具,进行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各类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有效对接。该类平台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平台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政府职能手段的有效补充。市场主导型金融服务平台通常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该类平台通常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能够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不具有的行业服务,具有至少一项稀缺的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能力。第二,拥有许多的专业化人才。该类平台一般会拥有行业领域里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能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同时平台会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激励,也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发展。第三,市场化运营。该类平全是市场化运营,具有自己的业务模式、盈利收入和发展规划。但是这类平台一般可复制性较低,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政府的参与力度有限。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风险较高,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较低,此时,政府设立的引导基金就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处于成长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容易从政府主导的金融服务平台上获得资金支持。同时该类平台注重融资公平性,这对急需资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尤为重要。但该类平台一般只向本辖区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由于行政干预较多,企业容易受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和税收的影响,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市场主导型金融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程度高,融资效率和融资便利比政府主导型高。但是由于追逐利润和规避风险,该类平台的融资公平性较差。政府参与型的金融服务平台则能够兼顾融资公平性和平台的市场化运作。

三、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结构模型

经过上述分析,鉴于甘肃省目前科技金融发展滞后的现状,完全依靠市场是不切实际的,还需要更多依靠政府的力量。因此,甘C省应该构建一个由政府引导、政府和市场化企业共同出资、独立法人运营管理、多方参与共建的共享共建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的运营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政府作为辅助力量来引导、指导、辅导平台的建设发展。同时,政府需要制定相关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来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平台流向科技产业,进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在总结各个区域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结构模型(见下图),该平台以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征信服务平台、增值服务平台、担保服务平台为保障,投融资服务平台为主体。

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是以各类政策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和平台内部发生的业务信息等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重组,供平台各参与者使用。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包含门户网站、企业信息服务平台、金融机构信息服务平台、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等。

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功能主要通过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重组、信息输出三个流程来实现的。以企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例,企业通过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平台的会员,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输入模块向平台提供自己的基本资料(营业执照、法人代表、公司章程、企业性质、业务范围等)、最近3年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信用状况、相关产业信息、相关优惠政策、已有的技术专利等信息,经过平台工作人员审核后,进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对收录到系统的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经过系统分析重组整合后,平台将企业有效的信息储存到相关数据库中,供金融机构、政府等有关机构查询,同时也将数据和信息与其他平台互动、沟通和交流。

在信息录入的过程中,企业要保证其提供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而且一旦企业的信息发生较大的变动时,企业应及时更新其在系统中的信息。当平台发现企业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应给予企业警告或处罚,并规定其在一定的时间内改正。行为严重的,应禁止企业加入平台,并给予通报批评。同理,其他信息资源服务子平台也采取类似的运作原理。

征信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算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企业数据进行整合重组,建立统一的征信模型来对企业做信用评估,因此可以保证企业信用评估的标准性、可比性和通用性。本平台通过与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证券公司等进行业务合作,从这些机构采集到企业的数据,结合企业在本平台的数据,构造征信服务平台的数据中心,因此企业的信息会更加全面,信用评估会更加准确。同时,本平台在信息数据采集时,设定了严格的把关机制和纠错反馈机制,从而保障了信息数据的真实有效。

投融资服务平台可以分为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和债权融资服务平台。股权融资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政府创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众筹平台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及资金需求,平台对各类基金和企业进行撮合,促进企业的发展。此外,平台可以与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进行业务合作,选取优质的企业,向股权交易中心推荐,促使企业在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进行挂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壮大,最终能够实现企业进入新三板、创业板甚至是主板市场进行融资。

平台通过与辖区内的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来搭建债权融资服务平台。债权融资服务平台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统借统还平台及P2P融资平台。为推进债权融资服务水平的提升,平台可以加强和推进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业务合作,从而创新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此外,平台在发展P2P业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科技产业的同时,要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还要保证业务合法合规。

增值服务平台和担保服务平台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等增值服务和担保服务的,在此不再论述。

四、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对策

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为了能够实现辖区内科技金融资源集聚、科技金融供需无缝对接,有效打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以及保障金融服务平台各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平台运营公司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

(一)政府政策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投放,大力引进各类中小金融机构。针对当前科技融资障碍仍然较多,科技金融产品难以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问题,应该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各个生命周期的资金投放。政府可以以平台为依托,设立科技产品风险专项补偿基金以及完善科技贷款的奖励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提高其积极性。还可以利用财政资金设立政策性小微金融机构如政策性小额贷款公司、政策性小银行、政策性担保机构,弥补市场化机构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忽视初创期企业的情况,给予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大力加强科技金融产品合作创新。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产品特点等,当前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已经不适应科技企业的融资特点。融资产品的创新是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内在需求。针对当前存在的科技金融创新不足问题,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机制,这里的科技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产品的创新。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离不开市场各主体的密切合作。平台应利用各机构集成效应的优势、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

(三)广泛引进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打造投融资生态链条。通过有关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平台可以广泛引进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同时,通过与各类专业机构合作,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共同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生态链条。

(四)加强对企业的资本市场上市需求调查、上市辅导、后续服务。针对企业的上市需求调查、上市辅导、上市后续跟进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应该积极对科技企业展开上市需求调查,开展上门服务。在得到企业的上市要求之后,平台通过联络各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对企业进行上市辅导。在企业成功上市之后,要定期对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状况展开调研,监督企业按照资本市场规则进行企业运作。

参考文献

[1]陈凯,付永红.江苏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运行模式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5):8-10。

[2]韩一萌.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出路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1):16-18。

[3]马鹏.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14):37-40。

[4]徐晋.大数据平台组织架构与商业模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9-45。

[5]游达明,朱桂菊.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 (1):40-46。

[6]张贵t.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3:58-62。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 SMEs in Gansu Province

FAN Shengshen

(Lanzhou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Lanzhou Gansu 730000)

第2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一)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服务技能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在实训室内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模拟、操作,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感受实际工作情景,如顾客个性化需求、酒店作息时间等,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授课内容大多是根据现有教材按照酒店常规技能进行讲授,造成与实际工作所需相脱节的弊端。

(二)学生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在服务技能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通常存在两种观念偏差,一是侧重理论学习,认为毕业以后所从事的是管理层的工作,而诸如铺床、托盘端托、斟酒等基本的客房技能无需学习与掌握,对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清,造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二是单纯地认为服务技能只是简单的模拟操作,忽视对服务心态、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服务意识的体会和培养,并缺乏对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教师缺乏从业经验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所涉知识应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做到与时俱进。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步入教学岗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其次,虽然许多高校开始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很多教师都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但实践经验仍较匮乏,实践能力较弱,实训课的讲授无法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此外,虽有部分教师有从事过相关实际工作并拥有实践经验,但脱离企业后,就很少再实地接触行业知识,对酒店的变化情况缺乏了解,造成其所授知识与社会相脱节。

(四)教学设施、设备和实训基地不完善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仍存在校内实训室设备陈旧简陋、校外实训基地缺乏、校企合作不到位等问题,与服务技能课程相配套的中西餐、客房等实训室设备陈旧、环境简陋且面积小,缺少必备器具、操作软件,只有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甚至很多系统已落后于现有应用,致使学生的具体操作演练受到了很大阻碍。

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服务技能课程积极性的对策

(一)明确企业岗位任务要求,创新服务技能课程

学校应通过与企业合作明确实际岗位任务要求,掌握餐饮服务各环节的具体工作。服务技能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本门课程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熟悉酒店餐厅客房的操作技能和各项服务规范,提升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树立“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服务技能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餐厅、客房技能划分为两个大模块进行教学,每个大模块也可分成若干个小模块,将每模块、每阶段的实训项目与目标具体化,如餐厅服务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有托盘、餐巾折花、斟酒、摆台、上菜、分菜等;客房服务需要掌握的技能主要有铺床、清扫整理房间、各项接待服务等,在向学生讲授每一项操作技能和 服务规范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流程。

(二)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

学生之所以在学习技能课时存在两种极端心态,主要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服务技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在学习中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将实训与学生的兴趣要求联系起来,制订出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任务规划。

(三)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

针对当前旅游管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的现状,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教师要经常到酒店做实地调研,充分掌握社会发展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聘任具有旅游行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培养打造出一支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完善实训条件,加强校企联合

第3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 云平台;科技服务;价值网络;协同演化;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 F94 [文献标识码] B

一、绪论

现代商业经济社会发展得益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理论。众所周知,随着第一、第二产业不断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生产关系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第三产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兴起和发达。而随着第三产业发展日益成熟,服务业以从简单的服务于居民日常生活为主转向更高的层次,即依托信息技术,高效地收集市场信息和产业资源,为生产制造业日常经营结合提供服务,充分解决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利用率的问题,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共同支撑起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已经在实践中得以实现。而在这类处于第三产业的行业之中,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典型代表,是一个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形成,结合当今经济社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产生的一种创新的价值创造模式的行业。科技服务业具备自身独特的运营体系以及自身的行业特点,可以在充分整合市场信息的前提下为其他行业企业提供各自所需的信息等服务,极大程度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利用行业自身获取的丰富的市场机会和大量的信息条件,发挥经济中介职能,以其他行业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条件,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创造和整个社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和价值创造,这是其他行业所不能具备的价值创造过程。但是,由于目前随着云平台的发展,这类科技服务行业才刚刚兴起,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相关的行业运作体系,而对于现代科技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依然聚焦于行业的功能、前景和竞争力等方面,即传统价值链理论层次,还没有上升到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理论层次,目前对于科技服务行业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推动方面,而真正从现代科技服务行业入手从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视角探究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协同合作效应进而研究其价值创造过程的研究还有空白,有待进一步的补充研究。

二、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相关理论

协同演化理论最早在生物领域提出,最初的协同演化理论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既受外界环境影响也收到生物之间互相影响最终不断完成进化和优化种群的过程。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协同演化是一种管理思想,现代管理学中的协同演化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环境影响又要充分重视企业间相互关系进行决策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不断加剧,传统的价值链理论由于过多考虑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已经不能应用于解释当今企业间普遍合作的经济环境。随着对价值链理论的质疑,诞生了著名的价值网络理论(Brandenburger & Nalebuff,1996;Gulatietal.,2000;Kothandaraman & Wilson,2001).Brandenburger和Nalebuff(1996)认为,对于成功企业来说,更需要充分关注合作,尤其是在企业合作互利日益频繁的今天。过分强调竞争会使企业发展和壮大变得艰难。首先过分强调竞争会使企业措施大的商业机会,进而无法达到占领市场和发展的目的。其次,专注于竞争不考虑合作,企业由于自身局限性很难在创新上有所突破,不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价值网络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企业不仅仅需要联合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挥各企业优势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价值链,而是应该在价值链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展,在价值链之间架起沟通价值链与价值链的桥梁,当原本处于每个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向其他价值链延伸,与原本竞争的同行业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时,所有的价值链之间就产生了关联,形成了价值网络。由此可见,与价值链理论不同,价值网络理论中,竞争和合作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竞争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能源分配角度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合作从企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和价值创造角度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价值链相比,前文所述的价值网络体系依然由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等承担不同角色的企业组成,价值网络的特殊之处在于价值网络的每个节点上并非单一的企业承担其社会分工,而是价值网络上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其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职能,因此能够在每个节点上更好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在原有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无法创造的价值水平。这就是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的简单概念。在整个价值网络中,顾客环节是整个价值网络价值创造的源泉,因此价值网络协同演化的价值创造过程中,顾客既是价值创造的七点,也是价值创造的最终目的。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尤其是依托于高新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的科技服务业行业,顾客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顾客的需求贯穿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始终,以顾客的需求为依据,企业与企业之间、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或分工或协作,最终创造行业价值。在这一价值创造过程之中,行业中的各企业在合作中得以发展和运营,在竞争中分配价值,这就是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的简单过程。

三、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商业模式及价值创造模式

对于价值网络而言,提高效率最好的方式是合作共赢和资源的充分互补、利用。价值网络整体战略的实现依赖于价值网络的协调和成员整合,最终形成一种资源合理规划,完整和谐的价值网络。从传统价值链理论竞争角度考虑,价值链必须不断发展使自己比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以此吸引成员;从价值网络角度考虑,价值网络还需要选取那些符合价值网络发展战略的成员并加以整合,这对于价值网和价值网的竞争非常重要。这种成员的吸收和整合使价值网络更加完善,随着成员的增加和专业细化,质地优良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联手并充分发挥自身长处运营,而对大企业,有了中小企业的分担和合作,大企业可以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占领市场,最终整个价值网络的价值组合更加完整,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更加优质。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这种合作共赢价值网络最有效率的模式,就是借助云平台实现对价值网络的优化。

对科技服务行业而言,实现其价值网络协同演化价值创造,必须结合云平台。云平台(cloud platforms)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信息化处理手段搜集整理网络数据并运用特定程序加以处理的平台。其他企业可以在相应网络终端使用云平台程序获取自身所需数据更好地完成经营,或是在网络终端登陆云平台取得所需数据。对于提供云平台服务的企业而言,其本身是一个依靠信息技术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的科技服务型企业。云平台企业是价值网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连结价值网络的重要枢纽,云平台服务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升级和维护相关程序,保障信息和相关数据有效地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对于其他科技服务业企业而言,借助云平台获取信息为企业自身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此整个科技服务行业信息流将更加合理和有效。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科技服务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方向更加准确,效率更加提高。综上所述,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大数据为背景,以云平台为基础,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程度上合作创造整体价值,达到整体价值最大化,再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分配价值的过程。

四、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平台服务已经在方方面面渗透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之中,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将两者结合设计价值创造模式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分析了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后,试图将云平台技术融入这一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之中,并通过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价值网络是一个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充分重视合作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对于第三产业企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业企业而言,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有利于提高其协调发展能力和运营效率,对促进企业自身、第三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

其次,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新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通过价值网络的互利合作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再通过内部竞争实现经济价值分配的过程。

最后,在大数据背景下,云平台在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云平台具有灵活准确、数据量庞大等特点,加上其适应能力和高开放程度,满足了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需要,这一具体结合应用产生的协同演化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云平台对于这一过程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出了自身优势,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为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加之知识水平和专业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科技服务业价值网络的协同演化及其价值创造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Brandenburger A M,Nalebuff B J.Co-oPetition[M].DoubledayCurreney,NewYork,1996.

第4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服务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角地位,成为衡量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嘉兴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了 “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因此研究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十二五”的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做铺垫,也为嘉兴现代服务业监管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含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觉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就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的具有高技术性、知识密集型、动态性、生产性的、新起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主要分为生产业、生活业及农村服务业。其中生产业是指那些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而提供服务的中间投入,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及服务外包产业等;生活业主要是指直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旅游业、批零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社区及家庭服务业等;农村服务业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及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等。

2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2.1 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改善环境缓解资源短缺 嘉兴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制造业已经相当成熟,但也面临资源匮乏和环境瓶颈的制约,如果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是服务业本身得到升级,而且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传统工业产业等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直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1]。

2.2 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R·K·谢尔普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bricks),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泥灰”(mortar)[2]。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这表明服务业经济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产业升级,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提高区域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3]。目前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的服务业发展较好,服务业占GDP比重较高,北京达到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可见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嘉兴处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面对长三角地区中城市群的激烈竞争,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和质量,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力。

3 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1 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嘉兴服务业增加值为1114.07亿元,同比增长10.2%。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8.6%,占比增幅达1.7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和服务业“倍增”计划,同时为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出台了《2012年度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和《嘉兴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标志着嘉兴市服务业开始迈向标准化时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具体体现在:①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能力现状。服务业行业具种类多,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产业优势,可以广泛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②服务业龙头行业快速发展。嘉兴港区将新建、续建19个三产服务业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29.17亿元。嘉兴港区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业联动发展这一目标时,以临高物流和大型专业市场这两个为“龙头”,并以此带动科技服务业、酒店餐饮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及社区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此外,港区还将继续推进酒店餐饮业、商业和房地产业建设。③服务业聚集现象突出。随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的提出,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以服务业为主的聚集区不断涌现。目前,嘉兴首批15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初步完成规划。在2011年已经有嘉兴现代物流园、嘉兴科技城、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海宁经编产业生产业集聚区4个省服务业集聚区。在2012年又新增了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另外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点发展也呈现良好态势。

3.2 嘉兴现代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①嘉兴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在长三角区域内,由于区域的划分和竞争,各地区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嘉兴在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科研技术等方面仍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②新兴行业未形成规模。嘉兴市目前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例如海宁皮革城和桐乡羊毛纱市场,新兴行业例如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还未形成规模,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并且其发展规模普遍较小;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新兴科技服务业发展不成熟,要依附于传统的工业企业,且规模偏小。③缺乏有影响力的企业。虽然目前服务业企业数目纵多,但大多以小规模的个体户为主,上规模的企业不多,没有品牌效应。方便的交通使得嘉兴的消费者大量流失到了上海和杭州等发达城市,导致嘉兴的消费品市场受到了制约。④宣传力度不够。政府追求高速的经济发展,往往注重生产,轻服务。企业和居民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对新兴服务业的支持程度不大。⑤缺乏专业性人才。嘉兴市政府对服务业的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与当地的高校交流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针对性,缺乏创造力。政府对服务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够。

4 发展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更加优惠政策,建立低门槛的准入制度,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进行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各类服务行业和领域。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影响大、带动作用强、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补助和奖励,重点扶持现代物流、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和健全各服务行业法律法规。

4.2 培养人才,争创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区位环境 高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对于人才,要重新认识人才的概念,突出 “适用即为才”,不以学历,出身论英雄,适当引进外来“淘汰”人群;搞 “人才本土化”,重视内部挖潜培养,充分利用本地高等教育优势带动成人职业教育。[4]通过政府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加强进行各种培训和教育,注重实践,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同时制定完善的人才的奖励机制,减少人才的流失。

4.3 确定服务业主导行业 服务业行业具有种类多的特点,如果齐头并进,以同等的资源分配使用,那服务业的发展效率和速度就不具有竞争力。所以可以选取能够对整个现代服务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具有向导性和带动性作用,具有现代化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服务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作为主导行业优先发展,重点培养。随着“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加快科技、信息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

4.4 大力发展生产业 近年来嘉兴市市生活业发展较快,满足了人们对于日常用品消费的需求,而生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要坚持以发展生产业来提升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重点把握好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创意服务外包和产业、金融服务业等五大行业。

参考文献:

[1]周易,王惠初.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报告[M].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10:106-107.

[2]RonaId Kent Shelp:The Role of Service Technology in Development,in Service Industries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ase Smdies in TechnologyTransfer,NY:emgerPublishers,1984.

[3]张宝利.洛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83-84.

第5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 服务贸易 对外开放 产业结构 TC指数 技术创新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研发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作为衡量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准,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途径,对于改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意义重大。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相关概要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概念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企业或公共单位致力于知识创造、经营与传播的经济贸易活动,其知识密集度较高,多依靠新兴技术与发明,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商业服务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般分为生产者服务业与消费者服务业,前者是提供支持活动的商业机构,比如银行与信托等金融服务行业;软件与广告等设计服务行业;会计与法律等商务服务行业;教育与培训等教育服务行业;研发与技术等科研服务行业等等。消费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集中在酒店服务、医疗服务、房地产服务、保健服务领域。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建立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或自然人流动等形式,提供具备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创新含量的创新产品以获取收益的商业行为。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特征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较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言,往往拥有自身的技术专利,创造了服务的高附加值,它们的产品包含着大量知识,会直接参与消费者的知识创造活动,诸如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行业,与消费者的知识互动明显,建立了双向学习的需求关系,其行业雇员一般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是消费者创新活动的合作者,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起着发起、推动与传播角色。因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以及中间投入性等特征。首先,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服务不具备商品确定的与有形的空间形态,绝大多数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供应者无法向消费者表明服务样品的空间形态,且服务效果也只有消费者在购买了该服务以后才能感知到。其次,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生产过程具备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再次,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消费效果与品质而言,基于服务供应者的技能水平与服务态度差异,以及服务对象针对具体服务的差异需求,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呈现出异质化特征。最后,知识密集型贸易服务容括了生产者服务业与消费者服务业两部分,前者明显多于后者,生产者知识密集型服务往往作为其他商业活动的中间要素出现,承担着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商品附加值的中间投入功能,因此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常不是最终消费。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价值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靠服务贸易的拉动,2011年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为服务贸易,知识经济的出现促使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与品种呈现知识化倾向,推动了各国家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升级,促使世界经济形态向高级阶段转变,这一过程集中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知识应用与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要求,是衡量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相较传统服务贸易来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链以知识技术的形式取代劳动力,其人才构成主要为具备较高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脑力工作者,对社会大范围产生的就业效应不明显,但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过对社会生产的拉动间接增加就业机会,如服务外包创造的就业机会,发达国家每年有2%到6%的就业岗位流向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形势、科学技术进步等方方面面。

二.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818亿美元,接近2006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总额的三倍,我国近六年来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具体分类贸易

我国人口基础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得人力成本较低,随着我国加入WTO,近六年来建筑行业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增多,由图可见,建筑行业2006年到2011年进出口总额增加了3.8倍;同时由于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工程的支持,多年来致力于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改造传统行业服务,使得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进出口总额增加了3.4倍;在保险行业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外资金的注入,增加了保险行业的进口额度;另外,我国金融服务行业受到体制与政策限制较多,发展非常缓慢;在影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出口以武装动作片为主,且多为港台、日韩等文化背景相似的亚洲地区,六年来的贸易额度基本持平,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图表显示,我国进出口规模较大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集中在咨询、保险、建筑、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其他项目如金融、电影和音像、广告和宣传的规模较小,产业发展结构的两极化预示着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集群化发展效益,产业间的协调功能差。

(二)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采用TC指数,TC指数是指该国(地区)某一产业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

TC=(某商品出口―某商品进口)/(某商品出口+某商品进口)

当TC取自范围大于0时,越是接近1,说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越强;反之当取值范围小0时,越接近-1,说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越低;当取值接近0时表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般。下图是我国2001年至201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分类行业TC指数

如图所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4左右,国际竞争优势低下,这与我国缺乏全球化的国际企业有关,我国服务行业发展晚,产业化基础薄弱,且垄断现象严重,行业本身的竞争活力不足,政府干涉成分较多,出口少进口多,贸易逆差情况严重。具体到单个行业来说,处于极大竞争劣势的服务业有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较大竞争劣势的服务业为金融服务;微弱竞争劣势的服务业为通讯行业。在竞争优势方面,我国尚没有极大竞争优势行业,较强的优势行业是广告、宣传、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电影音像类、咨询类保持着微弱的竞争优势。结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分析,我国信息化服务贸易虽然在国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战略背景下发展迅速,但规模较小,很难参与国际竞争;金融服务贸易至2005年才全面对外开放,无论是经营条件还是管理水平都无法与国际接轨;诸如保险服务行业,人才素养结构参差不齐,缺乏熟悉国外法律与国际惯例的高素质人才,难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在技术贸易方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极大劣势反映了我国技术贸易发展水平的落后,国内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受到国外专利的限制,技术创新与运用呈现被动局面。

(三)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

服务贸易开放度(ODS)是测量某国家某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概念,反映了国家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服务贸易。我国2000年至201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如

笔者之所以选取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作为考察阶段,是因为我国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逐步开放对服务行业的限制,包括削减关税水平,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完成了与国际规则相一致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建立了相关的法律系统,致力于调整与优化自身贸易结构。从图中可以发现,2007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达到顶峰。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亚洲国家的服务贸易主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中显示2008年与2009年两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下降,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再次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坚持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方面做得不错,但服务贸易管理制度与立法系统还存在着漏洞,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现象、职能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化管理、部分法律法规的操作性不强、中央与地方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等等,造成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我国东部省份,如北京、江苏、上海、天津、广东等五个省份的地方性开放度更大,区域发展政策惠及更广,创新型人力资本更集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也就更高,占据全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相较之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水平远远落后。

(四)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

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价值构成中,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重要性源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对高新技术的内在要求,即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依赖国民经济的前瞻性驱动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高素质人才,还需要获得政府等公共政策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型人力资源存在政策环境的基础障碍与体制障碍。我国大城市对创新型人才的聚集效应明显,但中小城市经济不发达,高等教育与科研院所不足,造成人才地理性分化严重,且我国人才培养的体制落后,缺乏专业化、开放化的指导思想,高校办学与市场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适应力较低。另一方面,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育迟缓,科技中介机构不仅自身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还担任着促进行业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的催化剂角色,根据2010年我国科技情报调研项目报告,我国科技中介结构的类型、组织规模、成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成立于三年以内的超过80%,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组织规模方面,机构人数在二十人以内的超过70%,组织规模小意味着组织系统不健全,运行机制落后,且服务内容单一。从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类型来看,接近70%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性质为情报咨询、项目评估、创业支持范畴,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发机构仅占16.8%,可见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尚且无法适应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对知识与技术运用的核心需求。

三.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优化应坚持协调发展,关注产业成长性。纵观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软件业的渗透性较强,可以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革,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能很好地带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可通过软件业加速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人才集聚效应,为制造业提供知识生产的有效平台,形成市场技术研发与人才配置的良性滚动。再比如,近年来我国网络服务业迅猛发展,可利用网络服务业为工业生产服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的转变。另外还可利用网络服务为地方专业市场服务,地方专业市场一般为国家地方性特色经济市场,网络服务可影响传统特色经济的运作方式,既能激活新形势下的经济活动,又能开发传统特色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除此,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着区域性发展失衡现象,一方面,防止发展失衡需要寻求合作。比如东部知识密集型产业较多依托科技创新基地,是打造出口产业的集聚地,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引导相关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产业链的延伸。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帮助中西部服务业引资、引技,以及引智,建设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在政策上鼓励外商投资,促使行业机会的显现。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策略

提升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应从改善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入手。一是信息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一差距是我国信息产品缺乏造成的,提升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在核心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当今诸如手机芯片等领先技术均属于国外。因此我国信息服务行业强大人才储备,提升自身创新研发能力是发展关键;二是金融行业,我国应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通过经济调控与行政调控相结合,规范国内市场,重在打破我国金融行业的垄断现象,鼓励有序竞争。面对金融国际化,国家应完善汇率机制,坚持适度保护与有序开放的原则,促使国外金融业的先进水平为我国金融业发展起到示范与激励作用,扶持国内金融业积极研究与创新产品,逐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三是技术服务贸易,我国技术服务贸易落后,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严重,其根源在于国内市场的技术创新动力缺乏,以及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我国政府应向高技术产业实施政策倾斜,鼓励民用科技计划,重视吸收国外科技人才参与项目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重点高新技术产品的投产提升我国技术服务的整体竞争力。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体系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有赖于立法制度的健全。首先,国家应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立法原则,在逐步开放服务领域的同时坚持稳定国内市场与维护国家,保障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国家经济与政治安全。在此原则上,依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确立多边协商原则,制度服务贸易基本法。其次,我国服务行政部门的种类繁多,统一性较差,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冲突频频发生,服务贸易基本法的制定应考虑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其发展制度、发展规律相互衔接,切实面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需求,既确保科学合理,又突出可操作性。再次,改善外资立法体系。我国外资立法应遵循WTO协议,立足于基本国情与外资利用的实际背景,完成与全球多边贸易法律体制的接轨,比如修改对国外服务行业投资的股权限制,强化外资法规的透明度,改变外贸立法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合理简化外资审批制度,从而改善投资软环境。最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政府方面应强化《知识产权协议》的执行力度,整顿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知识侵权行为,通过对公平竞争原则的坚持,维护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经营自与自主知识产权。除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自身处于技术开发与贸易的中心位置,提升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树立员工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意识必不可少,对于专有技术除了防止泄密外,应积极申请专利,促进技术转让,扩大影响。

(四)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培养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解决人才问题,走产学研究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企业的职能相互统一,例如高校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结合,科研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通过产学结合促使学员投入前沿技术的研究课题,又比如高校面向企业开展学术研究与咨询活动,提升校研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力。二是服务行业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把关,比如在高校建立科研基地,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供应机制等等。另外,我国科技中介结构的发展滞后,应大力推进科技市场建设。一是打造科技服务的发展平台,可利用网络整合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信息资源,提升科技中介服务的信息质量,鼓励科技中介机构之间开展交易洽谈会、成果对接会等互联活动;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牵头扶持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帮助机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专业人才,促使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做强做大。三是政府成立专项资金用于高科技企业孵化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同时建立考核与表彰制度,奖励先进,配合宣传,帮助提升优秀科技中介机构的知名度。四是强化组织协商与管理,防止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的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现象,可召开工商局、质检单位、民政部、人事厅等各职能部门的联合会议,突出协作与配合。

参考文献:

1.金雪军:《中国知识服务业发展问题探析》,《软科学》,2007年第16期。

2.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服务贸易》,2009年第06期。

3.熊正德:《对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度量》,《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08期。

4.刘海云:《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0期。

5.杨青:《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11期。

第6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一个是跨国巨头,一个是本土公司;

一个是有百年历史的世界级企业,一个是仅有10年左右的成长型企业;

一个做的是IT服务业,一个做的是管理咨询、培训;

一个是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一个是行业里正在高速成长的企业;

这两家企业,无论从规模、历史来说,还是从行业、知名度来说,根本没什么可比性,那么他们所谈论与实践的“服务产品化”能是一个概念吗?

说实话,关于本期案例两个主角的选择在本刊编辑部的选题会上就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反对的意见认为,这两家企业所进行的“服务产品化”根本不是一回事;

支持的意见认为,如果“服务产品化”只是IBM等大企业所定义的那种,那么对中国本土公司的借鉴意义何在?又怎么能称之为服务行业趋势?作为以知识为核心的智力服务业,其本身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如何解决个性化服务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与平衡?

可想而知,这场争论在那个选题会上不可能得出统一的结论,而答案随着对这两家企业的采访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浮出水面。

为什么服务要产品化?仅仅为降低成本吗?

答案是否定的。

IBM认为服务产品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被归结为“规模+速度”。规模化经营意味着成本降低,为客户提供更有优势的价格;提高交付速度则可以为客户赢得实现价值的时间。

中商国际认为服务产品化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建立标准,三是增强能力。

产品化与解决方案非此即彼吗?

IBM认为这是对服务产品化的误解,服务产品化既不是在否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也不是要把服务变成产品,而是努力把服务的生产过程变得像产品制造一样,让服务有标准,能够被评估。

中商国际的回答更为干脆――低端服务会产品化,高端服务会定制化

服务如何产品化?

IBM的服务产品化指的是,把服务的内容分解,实现标准化,然后按照传统产品市场的原则,把服务产品交付给客户,同时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尝试,

中商国际是先将服务包还原为服务线,再将服务线分解为服务触点,最后将服务触点标准化形成一个系列流程。

从这两家企业的案例看,其思考、路径完全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家企业一致认为,服务产品化的挑战是在内部,主要是四个方面:模式、流程、人员和文化。

服务产品化颠覆过去的服务生产模式,你必须要建立新的模式,包括组织架构方面的调整,这需要不断的摸索、调整;其次在流程上要学习制造业的经验,在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变过去的生产流程;最后一个是文化,服务行业的文化是其关键因素。

应该说,通过对这两家企业的深入调研,我们改变了很多先入为主的印象――

原来我们以为,IBM一直是“制造概念”高手,那么“服务产品化”不过是其用以树立行业标准和引领趋势的“噱头”,可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总经理张烈生告诉我们,这完全是因服务过程中的痛点而起,有着15年IT服务经验的他慨叹:“挣服务的钱太难了”;

原来我们以为IBM一定在“服务产品化”上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可张烈生告诉我们,这只是刚刚起步而已。

原来我们以为……

参与报道本期封面的编辑、记者不约而同地慨叹,关于“服务产品化”太缺乏相关的案例和数据支撑,现有的资料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的参考的。

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第7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海峡两岸、科技服务业、合作

科技服务业是以高薪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也包括为高新技术行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科学试验与研发服务业、科技交流推广与成果转化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等。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两岸科技进步、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推动两岸科技服务业的合作也是加快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促进海峡两岸科技服务业合作的现实意义

首先,台湾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成熟,应用型研究和设计相对发达,综合实力较强,并且储备许多专业人才,拥有一批素质良好的科研人员。此外,台湾地区科技服务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科技市场化、商品化方面也比较成功,金融资本也较为雄厚。另外,还具有国际化的经验和经营管理能力,习惯于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

其次,台湾地区主要生产技术仍然依靠引进,基础研究人力与投入相对较少,除电子信息业发展较具实力外,其他高科技产业较为落后。近几年由于台湾地区制造业的外移,导致狭小的内部市场和需求进一步萎缩,使科技服务业经营倍感吃力,发展环境恶化。此外,随着台湾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科技服务业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再次,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成果商品化与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并且缺少成熟的市场运营机制,资本也相对不足。当然,海西拥有人力资源、劳动成本的优势,近些年也建立了一支素质较好的科技队伍,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海西还拥有较为广阔的科技服务市场。随着大陆产业转型升级的到来,两岸科技服务业合作可为台湾地区科技服务业开拓新市场,增加台湾地区服务贸易的出口。此外,两岸科技服务业的合作能够有效降低台湾地区科技服务业的运营成本。

第四,由于海峡两岸的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主要是来自模仿、引进和改良发达国家的研发成果,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持技术和经济的领先地位往往对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对外输出。对此,海峡两岸的科技服务业应取长补短,加强合作,才能抵御发达国家的挑战,共同进步。

总之,海峡两岸科技服务业有资源互补的优势,整合双方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可以共同推动海峡两岸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海峡两岸都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陆“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目标,而台湾地区“黄金十年”经济发展战略也提出要重点推动六大新兴产业与十大服务业,这其中研发服务业都是两岸未来服务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两岸在研发服务业发展政策上的一致性,为两岸科技服务业的合作带来了机遇。

二、两岸科技服务业合作的规划与机制

首先,海峡两岸应以《两岸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框架》《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为基础,制定科技成果转让、科技项目推广和评估、互授专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和司法执法体系,联合组建专利数据库,建立协调两岸知识产权纠纷的机构,建立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与转移制度,从而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减少海峡两岸知识产权的纠纷。

其次,海峡两岸应共同研究世界科技竞争的格局和产业转移的规律,研究两岸科技服务业在全球科技和经济价值链中的优势和地位,再根据各自的创新优势错位发展,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格局,从而提升两岸科技服务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应鼓励海峡两岸科技服务业互相授权、交换技术,从而突破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封锁,并且奖励对促进两岸科技服务合作有贡献的机构和人士。

再次,借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本着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原则,寻求切实可行的两岸科技服务业制度性合作框架,积极探索与实践“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市场共闯的合作机制,制定促进两岸科技服务业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峡两岸科技服务业双向落户,到对岸互设科技服务机构或合作建立科技服务机构。

第四,在海峡两岸分别建立科技服务业协会,一方面为协会成员提供各种信息,促进业内人士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及服务标准,推动行业自律,反对知识产权侵犯、欺诈和垄断等各种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完善两岸科技服务行业协会的密切合作机制,定期相互实地考察与交流,交换情况、问题和意见,还可以进行协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互派科研人员等。

第五,以完善台湾学者创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基础,吸引、鼓励台湾科技服务人才到海西从事研发活动、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转化科技成果,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分配政策、保障政策和奖励政策,对优秀台湾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给予创业启动资金或科研经费支持,同时完善台湾人才通行、税收、劳动和医疗保障等规范性措施及开展台湾专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定、资格考试和认证试点工作,维护台湾科技服务人才的合法权益。

三、两岸科技服务业合作的平台

首先,共建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台湾科技信息资源已优化整合,形成了产、官、学、研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政策研究与咨询中心(STPI)。海西可结合自身的特点效仿STPI模式,建立以文献资料、大型仪器共享为目的的科技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协调政府、研发机构、高校和企业等信息资源,建成标准化、系统化、开放型的信息网络,打破信息资源的垄断,从而降低创新主体获得信息资源的成本。在此基础上,两岸共同制定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统一标准,实现两岸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对接,同时推进两岸基础性科技资源的联网共享和大型公共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

其次,共建共享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两岸要面向创新需求,共建共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服务于重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鼓励两岸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实现技术研发的融合、促进、拼接,鼓励两岸研发机构与设计中心开展交流与合作,从而带动海峡两岸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升级。继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以项目带动平台建设,通过两岸高科技项目、科技机构、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科技信息等有效对接合作,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两岸科技服务业合作发展的基本格局。

再次,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发挥“4・8”台交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大型涉台展会及科技论坛的平台作用,可邀请台湾的行业协会联合承办以吸引台湾科技成果及其产品参加展会、论坛活动,促进台湾科技成果与海西技术需求有效对接,提高规模与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海西科研成果及产品赴台展出,实现两岸科技成果的共享,鼓励两岸研究中心、育成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驿站等平台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研发成果互惠与运用,促进两岸科技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第四,共建共享科学园区。借鉴美国硅谷发展经验,建立海峡两岸合作的科学园区作为连接两岸科技服务业的桥梁,科学园区不仅提供技术研发基地,也提供孵化生产平台,从而避免造成两岸科技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可邀请台湾有关方面专家来园区指导,并引导台商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和管理,提高园区产业的孵化能力,同时鼓励两岸科学园区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园区促进产业对接。

第五,共建共享科技人才资源管理平台。一是把分布在两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登记造册,分类管理,建立共享的科技创新人才库;二是以两岸高校为平台,建立科技人才共育基地,经常、定期性地举行各种主题的培训;三是要建立顺畅的合作研究渠道,推进两岸科技服务人才的交流与互补,继续实施海峡两岸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吸引两岸的科技工作者参与两岸发展共同关注的研究项目,开展重大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四、两岸科技服务业合作的内容

科学试验与研发服务业合作方面――首先,要加强海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博士后站点等平台的建设与开放,邀请台湾科技人士与学者开展合作研究与创新活动,联手开展技术难题攻关,联合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开发――如两岸找到共同的技术瓶颈后进行公开招标,由两岸的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创新团队或联合建设实验室,共建技术联盟、专利联盟、创新联盟,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其次,发挥海西政策、人文、环境等优势,吸引台湾高校、科研院所、台资企业来海西单独设立或与海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采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科技研发机构,鼓励其参与海西重大科技项目的竞争与投资,并且在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条件,从而引导台湾高端科技要素和科技服务机构在海西聚集发展。

科技交流推广与成果转化服务业合作方面――首先,海西各类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合作基地要重视承接台湾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积极承接、吸纳台湾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次,进一步举办好两岸科技项目对接会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峰论坛,交流分享两岸科技成果应用与转让的经验、做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促进两岸科技项目对接、机构对接、人才对接、知识产权对接和科技情报对接。再次,在巩固发展现有科技园区及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推进与台湾科技产业相衔接的台商投资产业专业园区的建设,鼓励创建台湾科技人才创业园或成果转化基地。

第8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莱芜市 服务业 统计分析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构建社会主义特色社会背景下,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之时,深入研究莱芜市服务业发展状况,能够较好指导政府经济工作,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莱芜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莱芜市服务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在促进发展、提高税收、推动就业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一)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总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生产总量的增加,人均服务产品和服务密度也逐渐增加,莱芜市服务业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到2013年,莱芜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237.95亿元。

表1 2011年~2013年来莱芜市服务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二)服务业在经济社会的比例逐渐增加,占比逐步提高

“十二五”以来,第一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这符合产业调整的趋势;第二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比例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2013年,第三产业增长值占GDP的比例达到了36.37%,占比得到进一步提高。

表2 莱芜市2011~2013年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

单位:%,亿元

(三)就业比例逐渐提高,成为提供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从“十二五”以来,第一产业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的贡献率逐渐下降,从2010年的40.1%下降到23.8%,农村产生了很多剩余劳动力。从2010年开始,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率与第二产业整体上平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每年为大批从第一、第二产业下岗的大批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在很大程度上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缓解社会矛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表3 莱芜市2011年~2013年三大产业吸纳社会就业贡献率对比 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服务业总体发展较快,占比不断提高,然而服务业发展也存在总量较小、比例较低、结构不合理、发展较为缓慢等问题。

(一)受市场环境要素制约,服务业发展受到影响

2013年,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大背景下,全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服务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主要是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经营要素制约的问题,国家在年初取消汽车下乡和家电下乡的两大扶助政策,使汽车下乡和家电下乡两大乡村消费热点退潮,在短期内又很难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使乡村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稳中趋降。

(二)居民收入等因素制约了服务业发展

虽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档次不断提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宽,但是物价高速增长,与高速奔跑的CPI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偏低,城乡社保体系有待健全,居民在消费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心理担忧,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推动莱芜市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按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改革的要求,服务业的发展的目标在于提高经济总量,调整内部结构,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二、三产业平衡协调发展的局面。努力构建合法、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治环境,和谐、民主的社会环境。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行为,构建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改善基础设施环境。

(二)拓展市场辐射范围

坚持发展交通、餐饮、零售等传统服务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岗位。促进市场体系构建,增强辐射圈和外向度。在最近几年来,莱芜市商贸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还需高度重视农村市场的设立,逐渐深入农村;发展现代流通行业,促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的发展。

(三)积极扶持新兴服务行业

近年来,市场经济中的房地产、旅游、医疗保险、教育等服务行业需求量较大,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基于此,政府有关机构应制定更多的优惠激励政策,在资金、税收、使用土地等方面大力支持。另外,注重管理,制定统一收费标准,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规定,增强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市场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发科技服务行业,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在科学技术、信息资源、人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社会化服务。

(四)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将城市经济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促进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就业政策、养老政策的调整,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来调整农村人口想城市的转移,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集中机制。

(五)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为了加快服务业迅速发展,对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尤为重要。所以,莱芜市政府必须将以增加经济效益为核心,将企业的改革、改造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相结合,继续促进国有经济的机制改革,鼓励兼并、合法破产,促进企业强强联合与资产重组;尤其是对经济存量和增加值两方面进行调整和升级,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管机制,运用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使得服务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科技服务行业研究范文

摘要:以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内涵与意义为基点,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需要遵循的原则,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佐证,系统阐述了学校在三产科技服务过程中所采取的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实践

作者简介:朱仁良,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13-03

近年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科技服务作为其重要组成要素,从不同程度在各层次的高校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就高职院校来说,也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或者行业性,使得“依托地方经济、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来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力服务支持,成为高职办学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意义

做好学校的三产科技服务,对促进高职院校这一特殊高校群体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三产科技服务与产学研的融合之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集聚学校的优秀师资、硬件设备等资源投入到相应的科技服务中去,是保证每一项科技服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可凭借其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的天然优势,既可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中先进的人力、物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又可及时关注与把控行业企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与调整,是顺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市场检验并以一定优势占据市场份额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二)有利于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三产科技服务既可以充分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形成相关优势专业领域、研究场所和人才队伍,发挥高职院校中这部分力量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提升学校在区域内或相关行业内的影响力,形成竞争优势;又可以有效地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并在教学中实施,这可提升学校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增强了师资队伍的力量,这又可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三)有利于拓宽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

一般来说,“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关系网络”等存在相互交叉的地方。[1]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一个集聚广泛社会关系的网络,而三产又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必须又得有自己的交际圈。因此,充分发挥三产科技服务的桥梁作用,借助其便捷的市场通道、信息交流优势,不断增强学校与企业、同行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学校的社会资本。

二、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不仅成为区域发展、行业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科技服务行业、高职院校自身的必然选择。

(一)适应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三产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既可能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又可能成为学校品牌特色的设计者与代言者。要承担好这些角色,必须要遵循适应性原则。[2]

1.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办的三产自然也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即其所开展的服务、生产的产品等都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如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一直以自身的城乡规划为特色,以建设专业为发展重点,致力于本地的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为企业输送了众多城镇规划、建筑设计、设备专业等各类人才。

2.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依托行业发展,开设相关的三产,也是有效发挥其科技服务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3]三产中涉及到的人员、设备、信息等都应与相应的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院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紧密依托建设行业,每年为本市甚至是本省在这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咨询与服务作用。

3.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三产的运行既是依托学校又是服务学校的载体。因此,在开展三产科技服务过程中,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相适应,尽可能地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用得着、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

(二)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亦即可行、实用、便于执行。于高职院校的三产而言,不管是承担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创造,还是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服务工作,最终都要流向市场进行检验,学院三产积极秉承这一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城镇规划优势,积极参与全省各地区的村镇建设,编制的各项规划在城乡、村镇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适度超前原则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根据产业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三产科技服务要树立适度超前的意识,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运用等。[4]例如,建设行业中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直接面向消费群体的三产必须要及时、合理地加以运用,以较快的速度、较好的成效尽早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学院率先引入绿色理念,全面运用于到新校区的建设,目前学院已成为江苏省首家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基地;同时,学校设计院与江苏河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达成了合作意向,在设计院联合成立了绿色新能源工程所,双方人才、资源共享,在山东、安徽等地联合设计项目,就供热、通风设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了节能新高度,收到了广泛的好评。

三、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三产科技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般而言,科技服务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但是从创新到生产力的转变,其间既有意识层面(服务意识),又有技术层面(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针对多种层面,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可以发挥的作用。[5]学院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以及发展实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三产科技服务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三产的发展概况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目前的三产包括以下三类:江苏省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常州诚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城建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其中设计院为学校下属国有全资设计单位,目前已升级成为国家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设计院,主要经营城乡规划编制、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和技术与管理服务等业务。

规划院主要经营城市及村镇规划、景观设计等业务;咨询公司主要经营工程咨询、工程造价、招投标等业务。

(二)具体的服务路径

1.专业产业紧密对接,产教学融合。通过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设计人员参与教学以及轮岗挂职锻炼等渠道,广泛开展学习交流,保证所设专业水平位于行业领先。在镇村建设方面,学院抓住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在学院教师、学生和设计院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多个省市级优秀项目。在开展与企业联合办学之际也惠及了下属三产,三产企业先后与江苏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生产、科研、教学方面展开全面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由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合作企业的科研、生产和调研项目中,合作企业就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以实物、模型展示等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展出,充分发挥其教育、引领作用。同时,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定期到学校、三产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和三产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引领。详情见表1所示。

三产名称具备资质对接专业

江苏省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工程招标乙级资质、城市规划乙级资质、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城镇规划、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

常州诚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编制乙级资质城镇规划、园林工程技术、城市交通运输等

常州市城建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工程招标乙级资质和工程咨询丙级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

2.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城乡建设服务。学校以“面向小城镇建设领域、健全完善设计门类、服务江苏省广大农村”为发展方向,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在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工程造价咨询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发挥专业技术与人才的优势,为城市、村镇建设提供设计服务,并由此形成学院“真题真做”的规划实践教学模式,对产教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如“阜宁县东益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中,规划院邀请了学校建筑艺术系主任亲自参与规划设计,把握城乡统筹的技术要点,结合当地实地情况,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很好的服务了当地城乡统筹发展。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常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3.以“校企”为平台,攻关专业难题。学校通过规划院与专业类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学习,为一些专业难题进行重点解决。针对太湖蓝藻事件,学校环境系、设计院和金梓环境科技在污水生态处理方便展开深度合作,成立农村污水处理课题组,对各种情形进行现状调研、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景观水体治理和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方面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研究产品广泛应用于广大农村地区,部分项目作为国家及地区环保示范项目进行推广。另外,在新技术、新能源方面,通过学校设计院与江苏河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达成了合作意向,成立了绿色新能源工程所,双方人才、资源共享。在山东、安徽等地联合设计项目,就供热、通风设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了节能新高度,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

4.依托学科优势,助推镇村规划建设。自省建校创建城镇规划专业以来,在村镇领域不断研究前行,参与全省各地区的村镇建设,目前已涉及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镇绿地系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等镇村类各方面规划,全面指导城市、乡镇各方面建设。目前,学院与两省八市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规划项目曾多次荣获省、市镇村类奖项,仅规划院设计项目的产值就高达1000多万元。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国际化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定位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角色,提高三产的科技服务水平,增添科技服务特色既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大机遇,同时,也是要应对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霍刚.地方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0(7):30-33.

[2]方美君.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1-13.

[3]齐正学,云娜.着“研”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9-61.

[4]祝木伟.高职院校科技园对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