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

第1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中职教育是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入岗位的关键。在中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本文从理论实践、教学实验及师资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阐述了一体化教学及一体化实践对中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实践;能力

1引言

与高中教育相比,中职教育要求学生的技术水平过硬、实践能力较强,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有自身的角色定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能够达到公司的标准,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探索并实践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2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工程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较多、涉及面较广、实践要求较强。[1]一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工技术的相关的理论及操作原理;二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及实践能力,因此,理论知识稳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对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还存在明显不足:第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许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行为。第二,教学实验陈旧。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验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而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很多中职院校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测试数据、验证定理的阶段,其缺乏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积极主动的操作及实践能力。第三,师资培养欠缺。电子技术教学需不断地培养师资队伍的实验实训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但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许多院校缺乏对师资队伍的实验培训、对师资队伍的再教育培养,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一定的实训能力及教学措施,影响了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及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

3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一体化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桎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环环相扣,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促进一体化教学实践的主要策略有[2]:

3.1确定一体化教学的工作任务

首先,分析社会岗位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知识及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调查已工作学生的电工技术能力及职业适用能力,从职业岗位要求及已毕业的学生中分析教学的重点及不足,从而确立下一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了解学生的基本电工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从学生对安全用电及相关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使用电工仪器及电子仪表等器材的熟练程度中,确立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重点。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构建“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体系,进而确定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任务。

3.2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

第一,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情况,设定真实教学情景,将社会岗位的电子工作环境及企业部门对电工专业的相关要求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解决课堂任务的同时,认识到社会的职业问题,促进学生的电工技术学习及实践能力培养。第二,在理论讲解后,教师可布置相应的课外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能动性。第三,教师要根据设定的教学情景及布置的课外任务,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3]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考核是不太严谨的。电子技术的教学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①考核学生对电工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并分析学生的实验成果及考试成绩;②考核学生的实践态度及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评定学生的操作结果及创新、适应能力,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

4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不仅促进了中职教育素质与技能的双核心体系建设,还加强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性培养。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确定一体化教学的工作任务、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韬 单位:南平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子剑,张红涛《.电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129,131.

第2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1+X”模块化课程结构;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的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我学校主要服务于制造大类专业,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及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由于各非电类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要体现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还要体现出非电各专业的“专业性”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再以一个同样的课程标准应对非电各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专业服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要求课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开发与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这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何系统地把基础课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统一的学习,完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平台性”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电工基础理论与非电各专业紧密结合,让枯燥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生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电工基础课教师密切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程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工和电子技术的信息量日渐增加,如脉冲功率技术、新型电源技术等,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与修订,《电工电子技术》的学时数进一步减少,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非电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方面来看,《电工电子技术》不是非电类学生的专业课,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与电工电子无关,以后工作生活也不会涉及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再加上传统《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多且比较难,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物理、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学好这门课程即缺少兴趣又缺乏信心,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方面来看,高职的很多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将本科院校里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照搬到高职院校的课堂里。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以“一言堂”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枯燥的理论推导,这样就使得电学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逐渐形成厌学、怕学的心理。在不多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与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缺乏自己动心动手动脑设计实验的环节,这样的学习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离,达不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院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面向全院的工科非电各专业授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服务的专业面较广,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由于各个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如果采用一个标准进行授课,会导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有效支撑后续课程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老师和各系部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对接调研,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内容的要求,形成了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并开发了系列教学载体,以期表征相关专业的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是源自于学科体系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内容,即对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加工,同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要求,以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要求对接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序化知识结构。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个模块下分子模块,共有14个子模块,即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三相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等模块,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4个为必选子模块、10个为选修模块。通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这些模块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广度的选择,体现“必需、够用”原则;通过对模块中的教学载体的选择完成对教学内容深度的选择,体现“实用”原则,凸显其“专业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模块和差异化模块见图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可以实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育,见图1。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电”知识的要求以实用为主,趋向于科普化,没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因而选择了电路基础部分的四大基础模块,以及“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与辨别”、“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设计”、“基于触发器构成的计数器分析与设计”4个选修模块。体现了“1+X”,即“基础平台性+差异性”。授课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趣味的、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用电实例为教学载体,更多地偏重于知识性和应用性,刻意淡化电工理论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过程。如此一般,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趣味性、实用性引导学生掌握电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的“1+X”化,有助于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从而不断开发带有各非电专业特色的教学载体,使《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基础与应用的双重性。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变压器使用与维护”时,除了学习常用的变压器外,还会以汽车上使用的变压器“点火线圈”为教学载体进行教学,力图将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到汽车维修实践中。“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思维特点“先动手、再思辨”的特点,以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学载体为课堂导入,通过完成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实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设计的出发点是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划分模块的依据,将理论知识进行巧妙加工在教学载体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三、“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是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操作技能的领悟与习得,工程素养的学习与内化。因此课程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培养、工程素养养成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学习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范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包含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指的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而设置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式,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如验证经典的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这样的验证性实验一般需要到实验室完成,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验证性实验的课时量不可能开设太多。这就与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形成冲突,这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瓶颈,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体结构,完成任务,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图2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主张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主构建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通过教学载体,通过完成任务,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学生不仅提高学习兴趣,缩短电工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以“电的认知与安全用电”模块的教学为例,这是本课程的第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学习过欧姆定律,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这是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具有安全用电意识。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试电笔”,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用试电笔测出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判断零线、火线?(2)绘制出用试电笔测量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的电路图。(3)用欧姆定律计算此回路中的电流。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掌握人体电阻,试电笔氖管电路结构,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流等安全用电常识。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好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再以学习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为例,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已经掌握了低压电器各元器件的元件识别、电气图形符号认知、简单电气控制原理图识读与绘制知识与技能,是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完成具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功能的线路设计与装接。根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环境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设计法、小组工作法等,教学资源为任务单、工作单、评价单、技术资料手册、技术网站的网址等。图3验电笔的使用及其电路图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正反转控制线路实物等”,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识读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逻辑起点,温故知新(2)资讯并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资讯(3)确定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计划与决策(4)实施作业,完成检查并评价实施、检查与评价(5)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知识归纳与内化在上述任务的设计中,体现了完成任务的6个行动基本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同时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找到联系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通过分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经过资讯,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物装接图,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的布局布线等;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设计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的实施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做出示范及引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最后,教师总结本学习单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反思行动的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与内化,构建形成新的知识。图4“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任务设计“载体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温故知新;建构新知,拓展延伸”是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本课程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关键。学生根据课堂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按照要求通过自主或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得出操作结果,再从实践结果来分析所应用的理论知识。经过学生在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工程素养。

四、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为例,看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教学情境。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紧扣本模块的重点、难点,从模块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解模块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具体化,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学习。“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是子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中的学习单元2,学生已经熟知了低压电器以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能识别、检测各低压电器,能够对电动机的点动-连续控制线路进行连接、排故等。结合学情及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图5“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组织与实施(1)下发工作单,明确初步任务———即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的识读。教师以班级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电气原理图,识别各低压元器件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2)设计方案并明确工作过程,明确具体任务———即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过程进行任务分配,确定所需的元器件、工具及其检测方案、线路连接方案和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案。(3)实施工作,按照所确定的方案进行作业,明确各流程中的具体小任务———即①工具准备和元器件检测;②完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装接;③完成线路检测,故障排除,并进行通电试验。在各阶段,同组成员需团结并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动心、动脑、动手,按照电工职业标准进行操作;鉴于学生的竞争心理,学生都会踏实、努力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从旁协助,密切关注各组的完成情况,并对安全用电知识进行普及,确保各组成员有效、安全的完成任务。(4)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即完成实验报告。在此阶段,学生需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呈现,并做简要说明与总结,最后将自己的认识,理解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认识,以及线路检测、排故方面都会有所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勤动手、爱动脑、爱设计的习惯。

五、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并非盲目的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非电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载体的确定以及教学形式的选取上进行了系统化建构与设计,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载体上的“1+X”化,体现出该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与“非电类各专业接口”特征;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做、练‘一体化特色,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龙海燕 龚 雪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曲克敏.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对立统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0).

第3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教育教学;电流;分析;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64-02

《电子技术基础》是维修电工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学生在第一学期的时候学过了《电工基础》、《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安全用电》等课程,学生已经接触过电工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维修电工这个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这门课的理论性比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会更强些,接触的内容也会更深一些,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在课前准备和课堂设计中多下功夫。《电子技术基础》主要分为《模拟电子电路》和《脉冲与数字电路》两部分,其中 "三极管的电路放大作用"就是《模拟电子电路》中的一部分内容。

1.内容分析

三极管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它的工作特点和内部结构与之前所学的二极管类似,而三极管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电流放大作用。放大电路主要是利用电子器件(三极管、电阻等)把微弱的电信号(如电压、电流或功率等)增强到所需要的数值的电路。对于本节内容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工作特点及其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上。为此,我们在讲课之前应该进行如下的工作及分析:

1.1 大纲分析。结合《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多查询一些资料,明确《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在如今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再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1.2 教学内容分析。半导体器件是最常用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元器件,常用的半导体元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单向晶体管等,本节课所涉及的三极管位于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模块教材《模拟电子电路》中第二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中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对于整个模拟电子电路的理解与学习极为重要,三极管在电子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掌握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就不能正常的学习模拟电路。

1.3 授课对象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普遍的特点:理论基础较差,主观能动性不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也有其优点:学生年纪较小,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学习。本门课的授课对象是维修电工专业第二学期的学生,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维修电工方面的基础,已经接触了电的有关方面的知识,但因其自身基础的限制,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依旧不足。本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应用,学生在第一章的时候已经接触了半导体器件--二极管的相关知识,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基础,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再依据国家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加强,根据"小课题、小目标"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目标方面完善本次课:知识目标:(1)了解晶体三极管的分类和基本结构(2)理解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记住电流分配关系(3)理解电流放大原理;能力目标:(1)通过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到电路输入与输出的实际情况(2)通过电路过程学习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电路,自主研究模拟电路工作原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放大电路分析,由简入繁、逐步循序渐进地学习,养成科学、文明的学习态度。

3.研究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为了完成本次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图片展示、视频、动画、FLASH软件和实验探究为依据的探究式教学;也可以以利用EWB软件等观察实验等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层层教法相融合,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实验来感悟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和放大原理。应用实验的过程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电路的原理。

4.教学过程展示

4.1 复习与导入,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一是考察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二是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导入新课时,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响的主要功能,让学生对其内部结构产生疑问,然后引出核心元件"三极管",进而引出三极管的主要作用"电流放大作用"。

4.2 布置学习任务,理论知识导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规律和放大的原理。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分析,通过讨论和自学、查资料等形式理解学习内容。根据任务分析,给学生讲解一些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包括内部结构、符号、外形、分类及命名方法等。

4.3 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式学习。首先,利用FLASH动画模拟演示,利用动画让学生明白三极管放大电路内部电流的方向,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基极电流IB变化和集电极电流IC变化的关系,明白三极管的一个重要的特性--以小的基极电流控制大的集电极电流,且发射极电流IE=IB+IC。

其次,由学生动手操作,进行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数据,探索三极管放大原理。由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结论。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进一步的讲解,完善结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细化学生的工作任务,苛求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1)先根据学生对万用表的使用情况,讲解万用表的使用以及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2)实验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提出不足、改正错误、肯定成绩、加快时间、提高动手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行理论知识的升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将三极管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查询资料,找到三极管的应用范围。

4.4 学后反思

教师完成本次课的学习后,要要求学生根据本次课的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反思,写出学习反思,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分别列出,并讨论出弥补不足的办法。

第4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考核模式;实验教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1]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高职电气自动化和其他理工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实训项目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考核模式现状

长期以来,电工电子技术实验附属于理论课程,受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都固定不变,实验成绩的考核也只是作为理论课程考核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很小,这种考核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作为单独的课程进行开设以及实验室的自由开放,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即平时表现(20%)+实验报告(30%)+期末成绩(50%)的考核模式已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客观考核和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1]本文结合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独立开课和实验室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并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进行了阐述。

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由于受课程学时的局限,通常采用固定的学时、地点和内容授课,如叠加原理及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单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等,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计划内实验项目、选做实验项目、创新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项目。

1.计划内实验项目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计划内实验项目是根据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所必须完成的实验项目,其目的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支路电流法的理论知识之后,必须及时完成叠加原理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实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计划内实验项目就是原课程实验部分,以电工技术实验课程为例,计划实验项目如下:

(1)认识实验的目标是了解实验室电源配置、熟悉各类测量仪表的使用、掌握交直流电源使用的常识。

(2)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验证目标是掌握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测量、加深理解电位与电压的异同点、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正确使用直流电压表及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电压。

(3)叠加原理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目标是掌握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确定、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加深叠加定理和齐次性的认识、正确使用直流电流表及万用表直流档测量直流电流。

2.选做实验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实验室实行自由开放。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班级、实验进度以及个人的爱好开设了选做实验项目,并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开设选做实验项目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钻研能力。

3.创新型实验项目

创新型实验项目是指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未涉及的知识,主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的能力,要求对教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包括仪器的创新、实验原理的迁移和创新、设计新的电路等。为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学院拟建设专业的创新实验室,专门开设了创新型实验项目,设立了专科生创新基金,每年提供一定的创新研究经费,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自行选定课题,申请项目和研究经费,同时寻求指导教师帮助,从事创新科研项目。

4.综合实验项目

综合实验项目是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特色项目,将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重构,避免内容重复,再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执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以及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综合实验项目由教师给定实验项目或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整体项目的方案确定、规划、设计、实施。综合实验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开发技能。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考核的组成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变传统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定终身的课程评价方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和能力目标评价,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获得阶段性成果的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以及所具有的相应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水平,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特点。[2]

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检验学生的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客观评价,达到全面、客观检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成绩由计划内实验成绩、选做实验成绩、创新实验成绩和综合实验成绩四部分组成。

(1)计划内实验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实验平时表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评定,占总成绩的50%。

(2)自选实验成绩是根据自选实验的完成情况和自选实验项目的数量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20%。

(3)创新型实验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项目的水平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10%。

(4)综合性实验成绩是根据学生综合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情况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科技创新和各种电工电子技能大赛,对在参加创新项目和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允许不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免试课程的实验总成绩评定为优秀。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的考核指标难以量化,一直是实验教学过程的难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实验内容和实验考核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与教学实验内容相适应,能综合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一套考核方法。具体的考核方式如下:

(1)计划内实验项目的考核。计划内实验项目采用分段式、多元化考核形式与方法,计划内实验项目的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3]分别占10%、15%、5%和20%。

(2)自选实验项目的考核。自选实验项目是学生在校园网上自主选择的实验项目,业余时间在自由开发实验室进行实验,并在网上预约实验考核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在实验课程结课后的一周内完成自选实验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自选实验项目的操作考核、实验报告的撰写,其中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的撰写占总成绩的10%。

(3)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考核。由于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复杂性较高,作为课程考核内容的参考部分,占总成绩的20%,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项目选题的全面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以及实验作品的完成情况、学生的答辩情况等,最终以创新型实验项目的研究报告作为考核依据,给出成绩。此部分实验内容和实验考核,各院校可根据实验设备、师资力量等酌情考虑。

(4)综合实验项目的考核。综合性实验项目可以作为本课程的最终考核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单独设置综合实验设计学分,其考核内容根据学生综合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情况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考核量化标准如表1所示。

四、取得的效果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对于学生的平时表现、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能力等进行了量化考核,在实验室自由开放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班型、专业以及学生个人的爱好,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期末考试采取多人一组的实验项目,增强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2.增强了学生实验成绩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准确性[1-3]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使各实验考核成绩都对该门课程的总成绩直接产生了影响。实验总成绩一改以往平时+期中+期末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严格地杜绝了应试教育中“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不良现象。

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4]

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创新型实验和综合实验项目,并作为该课程成绩评价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拓宽知识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验和综合设计项目,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琼,宋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绩效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

[2]李旭华.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3).

第5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结合社会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对该课程知识的应用情况,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设置成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机与控制、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等知识模块,实行模块化教学;在各知识模块内,实行教学内容优化,突出教学重点,强化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各知识模块具有衔接性、独立性、整合性等特征;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知识模块中溶入新技术、新工艺,淘汰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高职院校“理论够用,实践操作强”的人才培养规格特点,弱化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知识的应用,知识模块结构如图1。

授课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变频技术、电机及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模块组合时,交流电路知识模块、数字电路知识模块和电机及控制知识模块作为重点内容讲授,而直流电路知识模块、模拟电子电路模块作为一般内容讲授,电力电子技术模块作为了解性内容介绍。

再如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计算机基础、系统安装与维护和网络技术等需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在组合知识模块时,将直流电路知识模块、模拟电子电路知识模块和数字电子电路知识模块作为重点内容讲授,交流电路知识模块和电机及控制知识模块作为一般内容讲授,电力电子技术可以不讲。每一个知识模块内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优化。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讲授模拟电子电路时,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知识点主要介绍其应用,弱化其特性分析过程,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以案例为切入点,采用循序渐近的方式,讲授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每次上课前先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上课过程中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评讲;有条件的学校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边讲边做,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准确、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极大地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如:学习直流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时,通过flas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电机的内部结构、工作过程,利用仿真软件模仿电机工作过程中的短路、接地等故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强化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引入“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实施框图如图2。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目模块,建立项目库,项目库的项目群根据学生能力的培养需求分三个层次:基本操作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进行实践教学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按从易到难的原则,分层次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1.操作能力训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电工电子仪表正确测量电路及电器元件参数的能力。教学组织:学生首先在项目库的基本操作模块中自由选择相关的实验项目,然后由教师或操作熟练的学生示范操作,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方法及技巧,然后实验团队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效果,撰写实验报告;在该模块训练中,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中做,做中学”的乐趣。

2.训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教学组织:学生在综合训练模块中自由选择项目,明确项目训练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验团队集体分析训练目标、任务,设计训练内容和步骤,独立完成实践操作,撰写训练报告,并在团队内部交流设计、操作经验。

3.拓展。在教学系院的组织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己组队申请重庆市或学校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由学校遴选一部分优秀学生组队,编写创意书,参加国家或重庆市大学生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第6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微课;电工电子技术;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是旨在为社会发展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并获得电子学领域必要技能的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繁多而且十分复杂,并且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教学方法弊病逐渐出现,所以课程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

一、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鉴于电工电子技术学中理论知识的复杂性以及其内容的连贯性,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真正含义。中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教学知识,而不是制定实用的课程,并且大多数这些课程是由教师,以口述的形式提供的,不适用于微课教学等新型教学,这使抽象知识点更加晦涩难懂。并且难以理解,这剥夺了学生对这项研究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二)没有专业的教学设备和老师在中职阶段,许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微课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缺乏适合教学多媒体内容。许多年龄较大的老师没有使多媒体教材的教学习惯,这阻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更好理解,学校没有为老师提供培训,有些老师甚至不知道多媒体和微课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微课教学,更不用说微课教学的普遍化了。

二、微课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微课的生命周期短,教学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为六分钟左右,比传统教学时间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使用微课向学生展示这些内容,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无论是在课堂上播放还是课下学生自主观看,微课都占用较小的存储空间,可以将其存储在手机上。微课教学促进了中学教师的教学,但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教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集中精力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发现不会的内容,让学生分享问题或理解困难点,而不是产生问题后置之不顾,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微课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改善学校成绩做出贡献。

(二)多元化的教学微课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知识点,中职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不同类型的微课来制作不同的微课课程,例如把一些典型易错的练习题加入到微课中。微课的制作应遵循多样性的原则,并包括有趣的视频,动画和易于理解的图像,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内容激励他们自主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一)在课前引入微课,让学生自主预习上课前引入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是从发展能力开始,提高他的学习能力并改善他的学业成绩,通过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并理解知识点的含义来进行自我学习,这就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准备,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老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微课,以增加他们独立学习的动力。课程的持续时间通常相对较短,在上课时间之外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经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同时,教师应使用平台的后台系统审查学生在预学习中的情况,通过了解学生反应的统计数据,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他们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前时间,也可以在微课中提出问题。

(二)在课堂当中合理结合微课进行教学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当学生专注于听课时会感到疲倦,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向课程中引入微课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听课状态。同时,中学应放置适当的教材并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电感元件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微课示范实验,并通过多媒体材料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播放,并指导他们观察和分析这些小型实验视频。必须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组织辩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抽象知识的形态,同时减少理解困难的学生,以方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

(三)微课也促进着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微课的引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微课正在改变传统的生硬教学模式,使教师更容易教学。微课的使用基于Web上信息技术的使用,这意味着相关的教师具有使用计算机产生微课的能力。电气工程和电子学的老师们,为了能够制作高质量的微课,有必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以达到实现微课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向学生提供的教育质量,而且要提高技术水平教师队伍。

(四)课前预习过程中微课的应用在传统的电子和电气工程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缺乏使教师难以在课堂上教完所有知识,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将微课运用到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准备还不够了解,无法适应课程以适应在电子和电气工程技术的中学教育中使用微课,使学生可以观看微型视频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熟悉学生的准备。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应在上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习能力制作微课视频,以突出知识要点,例如,在分析“三极管放大状态”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加入连接焊接组件和电路,从而讲述工作原理和波形分析。该课程非常简短,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自行学习。

第7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实施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是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探索与思考,认为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偏重,实验相对偏少,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枯燥、兴趣低、缺乏成就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课程中各个单元电路模块相对独立、不系统,学生设计电路的时综合应用能力差,表现为无设计思路;三是课程中的概念非常抽象,很难与实际相联系。为了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笔者试着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何为“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法“以 “任务”为主线,以“驱动”为形式,将“完成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在于通过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的显著特征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完成任务这一目标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实践性较强的工科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下面就以“模拟知了声电路”的教学为例,具体介绍“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学中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如学习数据(电路图等)、测量仪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电子组件和要完成的任务(模拟“知了”声电路的制作、检测和改进),教师指导学生设法完成电路制作和检测改进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振荡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其特点是先感性、后理性,先实践、后研究规律,再理论提升和归纳总结。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导入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把上一届学生做的模拟“知了”声电路在课上进行演示(电路发出连续不断的“知了”声音,发光二极管同时闪烁,增加了动态的美感)。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在座的各位也都可以做成此电路。学生看到上届的同学有能力完成电路制作,对自己也会充满信心。最后,教师及时告诉学生:该电路主要是由多谐振荡器、音频振荡器和发光二极管构成,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多谐振荡器的有关知识。

第二步,布置总任务:模拟“知了”声电路制作实训。

(1)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元器件清单,从元器件袋中迅速并正确地找出该电路相应的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等。

(2)用万用表检测各元器件是否正常,注意电容、发光二极管的极性、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顺序。

(3)根据电路原理图将各元件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插到万能板上并焊接,并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4)检查电路、排除故障、试验制作效果,让学生体会成功制作好电路的快乐。

第三步,教师指导各组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步实际上是与第二步同步进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训练了技能,并增强了电路感性认识。

第四步,归纳、理论提升、分析电路工作原理。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一步,在这一步时,学生对电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又有了学习动机,理论教学将事半功倍。这部分的任务目标是以下两点:

(1)重点学习①音频振荡器、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检测方法。

(2)讲解模拟“知了”声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五步,测量相关参数,完成实验报告。这一步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相关数据、波形的采集,回顾整个探究过程,编写报告作为本课的最后任务和成果。

三、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1. 任务的选择是关键

设计任务应当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该任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比如说电子助记器、多路抢答器、触摸开关、拍手开关、数字钟,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第二该任务的难度要恰当,把握好“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原则”。

2. 任务的目的要清楚,紧扣教学目标

3.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任务

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教师要调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欲望(如数字钟里再追加显示年月日、整点报时用不同的音乐、定时闹钟等)。要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淡化理论的系统性。

4.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

对于新内容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适当演示,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思考、尝试、探索。

5. 要注重加强任务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

良好的总结和回顾能够使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及时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达到教学要求。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作为桥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教师的指导,将书本死板的理论变成动手操作的生动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学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甚至创新的能力。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改进教学模式,融合更多的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文春帆,邓金强.电工与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8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1改革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技工院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传统实验教学,一般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设置的实验项目比较少且形式单一。而在实验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实验设备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习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可以自行设计常见的电路,进而对书本上所学的定理等进行验证。由于实验教学的原有教学方式多是以小队或者小组为单位,并且实验教材与地点较为固定,而教材中一般会详细列出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并且教师也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且教学前已经准备好各种实验设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依据教师的讲解或者书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过程较为简单,并且将是否完成实验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改变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技工院校现有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革新实验教学原有的模式,可以保障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以及常见实验的操作方法。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书本上的各种理论进行验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与实践等综合能力,并学会去发现和解决问题。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革新实验教学原有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若学生对实验教学有较高的兴趣,并在求知、探究中有愉悦的体验,就可能很快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革新电工电子技术的传统实验方式,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并且做到寓教于乐,进而让学生在愉悦学习中提高积极性。③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探索精神。实验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作风与探索精神,可以改变机械模仿或随意改造数据的习惯,并严格依据实验规范操作。

2改革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我院根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依据电工电子实验的具体教学目标,坚持优化配置实验资源并协调发展的理念,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通过分层次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按照由浅入深、由基础逐渐深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进而构建出分层实验教学体系。我院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推行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将选修课、理论教学等综合起来,开展多元化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让他们了解设计以及验证实验的具体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方法与技能作为讲解重点,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选择与实验相关的应用型项目,并设置实验任务书,让学生根据任务书来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实现必要的功能。这样的实验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个性,并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可以在开展必修实验课的同时设置实验选修课,进而弥补实验课时不足的缺陷。

2.2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实验内容的设置应该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要求,并考虑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因此设置实验内容时,首先需要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其次,注重实验内容设置的创新性。由于现有的电工电路实验指导教材种类繁多,且涉及到多个实验项目,参考性很强。而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或者单纯为了提高分数,多是直接依据现有的参考资料进行设计与操作,完全缺乏创新性。而教师应该根据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同时注重思考,进而达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3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

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实验考核应该做到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并从实际出发,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兴趣作为目标,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结语

第9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一、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思路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电气、以及机电等专业的一门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相关实验课程的实践和体验。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在重视基础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系统性教学的同时,抓好相应的实验课程。

要在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范围内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路,是因为这个专业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基础专业技术。具体而言,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在高等院校对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课程的相互结合,做到“教”、“学”、“做”这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这不仅应该是当前高等院校不断实现提升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教学是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学校,无论是高等院校的大学校园,还是职业院校的实习基地,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理论知识是放在第一位的,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基本工具。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必须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具体而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把握好基础理论“数量够用”的原则。这里讲的数量够用,主要是要求基础理论不能过分薄弱,不可以仅仅围绕单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合适尺度,既要满足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又必须保证足够的基础知识教学,例如对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基本元件与二极管、三极管所构成的模电和数电等一系列的电路基础知识的教学,既要要求学生掌握这五种元件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逐渐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基础知识部分的深度不一定要很深,但是需要适当放宽对专业知识的拓展面,巧妙地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与适用性之间的关系,尽量兼顾理论知识在实验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第二,把握好理论教学“结合实际”的原则。在大部分高等院校,理论知识的应用,都是通过实验课来完成的,因此这些实验课程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我们在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了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尤其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参加工作,这些非专业知识能力决定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自我表现的好坏,因此也就影响或者决定了他们工作的好与坏。

(二)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实验环节是必要的能力培养

理论学习是基础,实践则是目的。我们说,任何脱离了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的。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是对理论知识的重要应用。第二,教师要善于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离不开实验,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设计实验,因此优秀的学生也应该会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然后完成实验,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客观检验,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三、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制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高等院校要做好社会调研,依据国家科教政策,参照地方教育制度,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合理设置科学的课程标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课改标准,根据课改标准编制规范的教学教材。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大学生是各项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灵活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思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理论和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重视非理论课程的考核比重。实践的考试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是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但是实验报告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资料。并且,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实验报告中,会出现一定的抄袭现象,所以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应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每次实训,教师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对待实训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实训任务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

结束语: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社会、企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进行一专多能发展路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德进.关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