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科护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19~67岁,平均(46.2±10.5)岁,病程7h~4d,其中癫痫发作13例,脑出血29例,脑梗死4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介绍住院环境、住院制度;入院健康宣教;病情监测;遵医嘱进行护理;协助医师进行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包括:细致的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容易因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而产生一定的恐惧、紧张、抵触心理。为此,护理人员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减轻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从而让患者始终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人性化的生活护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生理机能普遍处在脆弱、敏感时期,所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摄取生冷、辛辣、难消化等刺激的食物,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免加重器官负担。每天要使用湿扫法对病房进行清洁,以免患者吸入烟尘。针对生活无法自理者,要注意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并指导、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以促进机体康复。做好安全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要对患者的护理等级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病房巡视,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做好记录。在患者外出检查的过程中,若患者病情不严重,可在护工或家属陪伴下完成检查,对于病情严重者则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进行检查。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的防控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积极配合临床工作。
1.3评价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护理后,使用WHOQL(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越低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不同类型数据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SDS评分
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并且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生存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02.8±7.9)分,对照组为(138.2±8.7)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208,P<0.05)。
3讨论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的特点。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神经内科病人发生跌倒的几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性低血压、突发抽搐与晕厥;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湿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灯光昏暗等。
1.1.2 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病人陪护对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护士对病人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
1.1.3 烫伤。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病人极容易发生烫伤。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家属自认为掌握了鼻饲方法拒绝护士喂食,由于鼻饲不当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静脉炎。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5 压疮。神经内科卧床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1]。通过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护理常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健全护理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应对[5]。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明确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
2.3.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2.3.3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2.3.4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以及医院联系电话;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频谱照射、理疗、艾灸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2.3.5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个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
[5] 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 (3):83~84.
[6] 张金花.神经内科若干安全护理隐患与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04(12)2;78~79.
【摘要】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护理记录是护士对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的全过程的真实写照。本文在分析了36份内科护理记录以后,探讨了内科护理记录需要统一的几个标准和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 内科 护理记录 质量
护理记录就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护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的法律依据。在护理记录中,内科、外科、儿科和妇科的记录重点和要求有所不同,本文谈的是内科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
一内科护理记录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对在本院工作及下乡指导和交流学习中接触到的36份内科护理(病例)记录的认真分析,发现尽管这些内科护理记录分别出自“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等不同层次医院的不同内科科室,但均因记录不规范而留有隐患。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要素不全、重点不突出;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没有反映护理的全过程。下面将存在问题的31份护理记录分析如下:
1. 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的5份,占16.1 %。
2.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5份,占16.1 %。有的是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各种症状、体征的记录使用俗语;有的使用不规范的简称或简化字;有的测量数据和用药数据的计量单位书写不当,没有采用国际符号,容易造成混乱;有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一律使用顿号或逗号,容易引起歧义。
3.要素不全、重点不突出的9份,占29 %。多数记录抓不住重点,只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生理状况和治疗情况,护理情况和病情动态观察记录较少或一笔带过,护理记录变成了医疗记录。
4.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的17份,占54.8 %。虽然记录了护理人员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的情况,但没有反映出护士在观察、处置患者过程中的行为及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客观上的问题,即没有统一的书写模式及书写规范,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相关要求认识不统一,各人凭自己的理解去记录;二是主观上的问题,即护理人员对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些记录可有可无,记录时马虎应付;三是水平问题,即护理人员记录用语的准确度和对情况的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内科护理记录需要统一的几个标准
1.护理记录的标准
书写标准:记录要有合法性,书写应当使用不容易退色的蓝黑墨水,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标点符号应用正确。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记录者本人用蓝黑墨水笔画双横线,修改者用红色墨水笔画双横线),然后更正,不能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记录者须签全名。
语言标准:语言要有专业性,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标点正确,要正确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内容标准:符合护理程序,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护理的全过程。体现护理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体现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
2.书写格式
为切实减轻临床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负担,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2010年,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行为,组织设计了表格式护理文书参考样式,即《体温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护理记录单》样式及填写说明,我们要认真研究、严格执行。
3.书写内容
内科护士需要填写或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执行记录、护理记录(含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1)体温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
(2)医嘱执行记录:医嘱单分为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护士每天执行长期医嘱的给药单、输液单、治疗单,由执行护士签名;临时医嘱单由执行临时医嘱的护士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3)住院患者护理记录:一般患者根据医嘱要求提供的基础生命体征及观察重点项目的记录。记录简明扼要、清晰动态,不重复记录。重点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护理全过程。
(4)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重点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等。要求患者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病危患者每班至少记录一次,特级护理患者每小时至少记录一次,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记录完毕后护士签名。因抢救急危重患者而未及时书写的记录,有关人员应在抢救后6小时内及时据实补记。
三、提高内科护理记录质量的措施
1. 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各科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健全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和管理制度。制订和完善内科护理的记录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用制度来提升护理记录的质量。
2.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医疗护理法律知识的学习。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是病人接受医院护理的法律依据,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3. 明确权限和职责、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4.提高护理人员的写作水平: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采取培训、点评、考核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写作水平。
(1)培训。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要提高内科专业护理水平和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
(2)点评。充分发挥护理文书质量评价的作用,促进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定期召开护理记录点评会,挑选最好的和最差的两种护理记录来评价, 进行优点和缺陷分析,鼓励护士积极发言,最后由护士长总结评价,会后印发范文供参考。使护理人员能准确掌握和熟练应用记录的基本要求。
(3)考核。医院要把护理记录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项目纳入综合考核范畴。定期给护理记录打分,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护理记录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年终护理记录评比等活动,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洪敏、李红霞、孙文英、黄玉华、张佩超 《 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认识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载《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第5卷第6期25-27页
[2]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1.1药物所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复杂,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患者不适或者并发症的产生,其中不仅包括药物保存方面的问题,如有些药物需冷藏放置;而且还包括服药时间的问题,要严格区分进餐前需服用药物、餐后药物以及睡前服用的药物等,如常用胃动力药物吗叮啉需餐前服用,而奥克则睡前服用;同时,还要严密观察患者本身的合并病,尤其是本科患者中老年居多,避免其自行减药、停药甚至是加用药物等,使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剂量以及方法服药,以免加重病情。
1.2患者本身导致消化内科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其对于健康知识如心理支持、疾病基本常识以及饮食指导了解甚少,导致在护理过程中配合性及依从性较差。另外一方面由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因此,在陪同治疗过程中,家属由于缺少耐心及正确的护理方法,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
1.3护理人员引发消化内科病种多,工作较为繁重,病床的周转速度较快,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以至于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次数进行病房巡视,而且由于经验欠缺,未能及时将患者病情变化上报主管医师,从而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同时,消化科疾病的传染性较强,护理人员平时工作中常接触患者血液、唾液、呕吐物等分泌物中所携带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几率较多,稍有疏忽极易感染此类传染性病毒,导致护理风险发生。在消化内科患者中,老年人由于疾病的影响,消瘦者居多,血管静脉穿刺的难度较大,以致很多技术不熟练的护士在夜间值班抢救工作时,因无法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或者对于抢救设备、仪器操作流程不熟悉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也有因为放置胃管、导尿、动脉穿刺等操作时由于无法顺利完成,给患者造成疼痛,甚至是损伤。
2管理对策
2.1定期检查药物的保存及使用情况针对前述所提及的药物使用所引发的护理风险,主要通过将药物进行分类发放、定时发放的方法进行管理,如对于有特殊服用或者保存方法的药物,如降压药物、激素类药物或者是降血糖药物进行分类发放,而对于饭前、饭后或者睡前服用的药物提前一个小时发至患者手中,提醒其按时、遵医嘱服用,以免患者漏服或多服。同时,给每个患者设置服药卡片,将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方法都写在卡片上,每日进行更换。同时,对治疗中需使用如多巴胺、胰岛素等控制用药速度的药物,一律使用输液泵或注射泵进行,从而减少护理人员工作的风险。
2.2重视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从入院开始,即开始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详尽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开展消化内科常见病知识讲解、疾病预后情况等,使患者不仅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更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行为习惯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其能够明晰按时治疗的重要性,效果较好。
2.3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以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一般而言,多指操作程序的不可更改性、查对的重要性,根据病情进行护理不能主观判断以及对于实习生的严格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措施严把质量考核关,发生错漏即不断完善,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分析,汲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制定制度并严格执行,进行不定期检查,奖惩分明并作为年终考核及晋升职称的评定指标。同时,由科室制定适用于消化内科的感染控制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其安全意识。如对于肝昏迷患者,若进行血液采集时,应戴口罩及手套等防范措施,避免因刺伤导致血液进入体内而感染,采血前后应做好针头的消毒及处理工作,完毕后应使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进行消毒,从源头遏制感染。
[关键词] 消化内科;风险管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107-2
护理是一个技术精良、知识密集、充满爱心的服务性、专业技术性的职业。其特殊性对其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既要有真诚服务的社会伦理和公共责任,又需要护理人员有关怀照顾病人的专业实践能力。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和住院病人对服务质量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和变化多样,其不可预计的后果也越来越多,这就对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担负了更多的责任,这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学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预测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及时有效的达到提高对病人护理质量和态度,减少因人为处理不当使护理风险得不到妥善的处理。
一、风险管理定义和重要性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常被定义为“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预见、发现、评价,并寻找其对策的管理科学”,医疗风险的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计划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带来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通过对医疗风险的预见和分析,寻求最优化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尽最大限度减少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对医疗风险事故没有统一定义,美国杜克大学的学者对医疗风险定义为:即“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既是对病人造成的伤害,也是医院为此遭受索赔的代价的过程,严重的甚至使医院丢失社会信誉和市场份额。由此,我们可以把护理风险理解为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有可能会导致病人伤残事件和损失的可能发生和不确定性的一切不安全事故。如护理服务投诉、护理差错、事故、纠纷以及造成的额外并发症等。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是尽可能减少护理病人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让医疗和护理风险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为了医院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利用护理风险管理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对医院造成的信誉和经济损失,减少医院经因营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成本。同时利用护理风险管理还应该充分预见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造成的损失,护理人员要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护理质量,加强风险预见和管理,减少不必要是纠纷事件发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医疗和护理事故有利于维持医院的经营稳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二、消化内科的特点和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消化内科的特点
消化内科所接收的病人大多是消化管道大量出血,病人出血特点是出血时间不固定,出血时间短暂且出血量大,由于出血病情的特殊性在送往医院前得不到很好的前期治疗处理,到达医院时情况一般较严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就要求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立即进入紧急抢救状态,而且抢救方法要得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测严重后果。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心理上高度紧张,不能一丝走神,还要求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术要过硬且扎实。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致使消化内科的病人数量越来越多,且发病时情况都比较严重,使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难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长久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心理和生理健康双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可能从护理工作的内部给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不必要的风险。
(二)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1.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操作方面的风险主要有三点:(1) 主要表现为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时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而导致习惯性的常用操作程序出错,原因可能是疲乏、紧张、过度劳累等过度工作带来的因素;(2) 与护理工作人员不遵守治疗原则有关的错误,通常是发生在解初级决纠纷医疗和护理问题时发生,因误解问题而使用了错误的判断原则,或错误地用了一个看似合里的原则,致使结果与处理的初衷不同;(3) 与护理工作人员掌握基础知识不足和不扎实的错误,面对一个非常困难而又复杂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时,因对事件缺乏必要的相关扎实知识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护理人员在护理总结书写方面质量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病人享有知情权,享有复制自己病历资料的权利,如护理人员在书写时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明确、举证时有效依据不足等,都会成为护理事故纠纷的原因。
2.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问题
护理人员和患者沟涌技巧不够娴熟,与病人及家属不能清楚明确说明病人的情况,对病人的病情严重性和诊治风险程度解释不足,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医学词语,让病人及家属不能及时理解和领悟实际情况。特别是消化内科的病人突发性特点致使病人家属在哀痛伤心失意之余,对护理人员的沟通缺乏耐心和理解,加上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会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问题产生误解。致使病人和家属、护理人员双方都没有耐心去处理一些简单问题,致使矛盾升级,处理成本也不断变大,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严重时甚至为医院的名誉带来损失。
3.护士的思想道德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一个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救死扶伤的慎独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时要有明确的责任心和全身心的工作状态,执行治疗时要有明确的、及时的、无误的,言行举止要端庄,不能因为病人的身份不同给予不同的关怀,对待所有病人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采取个别对待和随心对待的工作态度,树立以服务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家属当成自己的亲人,还要把病人和家属的需要放在首位的服务观念。对病人以及家属的合理要求是有求必应,不合理要求也要尽量解释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的程度。
4.护理管理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务实进取,特别是作为消化内科这个特殊部门的管理层,在消化内科如缺乏敏锐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观念,而整日忙碌于琐碎繁忙的工作中,忽略了对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不能有效的认清和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发生的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下降。消化内科的管理者要充分分析和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防,把医疗风险和护理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
(三)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避免对策
1.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
要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护理知识,不断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形成工作资历老的护理工作人员带领年轻的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和考察等形式来检验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大家在考试和比赛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能力,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道德思想的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为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群体服务的.因此,消化内科的特殊工作性质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对工作的影响很大,所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受教育体制、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影响,新时代的道德思想教育的内容有了很多变化,对反映一般认知规律、教育规律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博采众长,为我国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思想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3.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能力是人适应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多,不合理的沟通也是许多矛盾和误会的根源,所以合理正确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提高的。特别是消化内科的特殊工作环境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要高,可以通过组织沟通能力学习,沟通能力研讨会,还可以请专业的沟通能力培训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提高其工作水平,让护理工作人员在消化内科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能得心应手,减少因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过错。
4.管理能力的培养
管理能力在二十一世界被誉为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只要在人聚集的地方就会管理的存在,但是许多错误的管理和不合理的管理通常会来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正确的管理也会带来许多额外的收获。管理在各个行业的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样在消化内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中,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每一个不合理的管理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是生命危险,所以提高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就更加重要。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台学习得到,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能力学习,管理能力学习讲座,还可以请专业的管理能力培训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通过提升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来提高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对消化内科工作的特点分析,深入分析消化内科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消化内科自身的特点决定要采用与其他护理不同的方法与对策。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能力、思想道德、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升入的分析了其原因和提出相关对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管理,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升服务能力,应用现行的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及措施,尽可能发挥护理服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并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护理是什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2]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9-572.
[3]卢祖洵.程峰.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事业管.1996,98(8):395-396.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 满意度; 临床调查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50
现代临床护理方面,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从一开始入院,直到出院,责任护理人员不仅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相关护理,还对心理、社会关系以及家庭生活状况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充分了解,积极配合患者康复给予的护理[1—2]。其模式大多数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形式。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推行优质护理干预,起到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2~73岁,平均(56.16±5.37)岁;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1~69岁,平均(54.63±4.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措施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改善病区内环境 首先改善科室内部硬件条件,每个病室配置专用电话、电视、空调,并且安装呼叫、照明系统以及宽带上网系统,在走廊墙壁增添了壁画等,并且在室内种植植物,在阳台种植鲜花。尽最大限度为每个患者提供舒服、便利的病区和就医环境。
1.2.2 简化患者医疗的流程 使患者出入院、进行检验等重要的环节尽量简化。医院内实施节假日、周末无休,全天24小时各个部门均能够保持正常运转。随时方便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办理出入院手续。
1.2.3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由于神经内科的老年患者多,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患者住院期间应及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对患者所需用的药物进行专门的护理及指导患者使用,避免患者因药物出现不适的状况。每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除此之外,经常组织专家对单个病种进行专门针对性的指导。
1.2.4 加强细节的管理 每个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随时注意每一个细节,这是提高患者满意度最重要的一点。由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多,交流、行动极其不便。在医护工作中应注重从患者角度考虑,进行换位思考。尽可能了解并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要。
1.2.5 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提高服务意识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考核,要求每个医护人员充分考虑患者的难处,尽最大可能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同时医德医风考核由以前的每年1次改为半年1次[3]。
1.2.6 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对每位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等方面的考核,要求每个人能够提高并考核通过。
1.3 结果评定 由医院设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差5部分,问卷由医护人员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并当面填写并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为88.33%,对照组满意率为51.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在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多数具有专科疾病的特点,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脑部功能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力、判断力以及注意力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意识、肢体功能或者认知障碍[4—5]。神经内科收治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各项生理、心理功能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感知功能减退,记忆能力下降,因此,优质护理干预很有必要在科内实行。
优质护理不仅强调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而且强调改革护理管理和加强临床护理相同步,更加突出管理的重要性,涉及到每一方面的护理管理模式,促进其改变[6]。医护管理转变内容应有四方面:基础护理和必要的专科护理须互相补充,给予患者持续性的、专业性的整体护理;医护人员不分等级进行分工,值班时兼顾护士和患者的需求,符合连续性整体护理的需要,充分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始终由1名责任护士完全负责;护理方面的质量考核应与护理患者的优劣相结合;充分量化护士的业务成绩,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并且优先给予优秀护士晋升的机会[7]。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达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65%(P
参考文献
[1]沈英,王吉平,沈伟红.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的研究[J].上海护理,2011,11(3):5—7.
[2]王吉平,刘雪莲.以护理时数测定实际护理工作量进行护士的配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B):16—18.
[3]王晓红,高丹.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50—53.
[4]徐艳,郑小薇.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93—494.
[5]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护理杂志,2010,27(10A):1503—1504.
[6]沈卫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8):2297—2299.
【关键词】 中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对疾病原理、预防及治疗有效掌握的重要课程[1]。也是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的关键课程,只有将其学好才能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提升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是各个医学院护理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长期以来,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却存在普遍效率不高的现象,影响了专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1 中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现状
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讲解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方法,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理念[2],使其不但掌握内科护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内科护理综合护理方法,同时内科护理与其他护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是学习好其他专业护理的基础。然而,由于中专学生的特点,尤其是近些年来扩招的背景下,导致学生素质呈现偏低的趋势,尤其是文化课基础不牢靠,纪律性差,因此,为教学造成了困扰,而且传统教学方式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使得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因此,必然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以完善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培养出专业的护理人员。
2 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尝试
传统教学背景下,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因此,不但导致了理论知识难以有效掌握,而且对护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实践能力较差,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是必要的。
2.1采用病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设定核心为简易标准化病人,模拟现实的护理场景,在模拟场景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明确健康史采集方法。对选定的标准化病人进行病例采集,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每个学生都要提出相应的诊断,并制定出护理方式,然后写护理病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旦产生分歧,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在对学生疑惑进行解答,教师要对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检查,指出不足,并提出改正方法及规范。以此,在病例教学的指导下,不但让学生亲身体会了护理场景,而且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原理及技能,有利教学效率的提高。
2.2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中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而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小组讨论方式[3]。在进行内科护理相关课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比如要讲解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典型的病例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找出答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找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查找及下载资料的平台。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或者辩论。学生和教师共同交流和沟通选择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此种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加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巩固了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
2.3情境教学法
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中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内科护理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其化作护理技能[4]。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护理知识后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内科护理训练,模拟出比较真实的护理场景,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体会到面对具体的护理工作时要怎样做,面对不同病症要应用怎样的护理方法。教师可以扮演医生,而学生可以扮演护理人员,学生也可以扮演病人,下次扮演中可以将角色轮换,这样就可以体会到不同角色中自己的责任,并可以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尤其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5]。同时,教师也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让学生观看网络视频,护理片段等,让学生从真实的护理场景中汲取到经验及操作方法。
3 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思考
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升教学效果必然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中专护理学生的特点,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其学好护理专业的知识奠定好基础。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目标之一,要将这些教学理念贯彻到护理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内科护理知识,同时也必然要让学生掌握护理技能,这样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明确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性,为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做好过渡。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要介绍了中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改善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作为内科护理教学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卫.中专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4(6):41-41.
[2]尹春霞,王蕊.人文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24-124.
[3]陈铭佳.病例分析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89-90.
关键词:内科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由于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和难以预料行,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掌握较少,其心理状态也很不稳定,这对临床治疗的效果有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内科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在仔细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心理护理,不断的提升护理的水平和护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促进内科护理的发展。
1 临床资料
以项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接收的内科患者为例,共有300例内科患者,其中25~45岁75例,45~70岁130例,>70岁95例;女127例,男173例,病因主要有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这些患者入院之后,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最终,出院293例,治愈率达到97%。
2 对内科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
2.1患者焦躁心理分析 内科系统由于病情繁多,病种复杂,患者诊断和检查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在比较忙碌时,护理人员和医师无暇顾及到每一位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感受也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素质和知识原因,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不能对内科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
同时,由于有的内科疾病来的比较突然,使得许多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1],也会导致其产生紧张、急躁和焦虑的现象,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患者由于害怕疾病恶化,容易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并且,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使得患者对于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必要的耐心,由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情绪波动较大,不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和医护人员争吵。
2.2患者恐惧和抑郁心理分析 由于内科疾病的复杂性,使得许多患者对自身的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复杂,且无十分明显的治疗技术,会长期对患者进行折磨,导致患者的情感脆弱,使得患者的心理依赖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并且,高昂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会使患者产生无助感和不安的抑郁感觉;主要表现为患者心境抑郁、睡眠质量差、兴趣不多甚至丧失兴趣,有负罪感。
2.3患者丧失信心 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较长,病程长,并且可能反复发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当患者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和预料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就会对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有较大的信心,减少其不积极心理状态产生的心理。当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当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时,就会直接影响对病情的临场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在本案例中,患者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的有70多例,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居多。占到总共人员的60%左右。
3 对内科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分析
上述分析是我们得知,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对药物、治疗等外部因素的护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护理,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人在心情愉快时,其机体可以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醇胆碱等,有益的因素,能够把患者的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2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发展;护理人员在采取心理疏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语言,一定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护理人员要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体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家庭、分析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思想、归纳患者的所需,首先,我们要通过沟通,对患者产生抑郁、恐惧和急躁的心理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患者足够的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其次,要对患者的不满情绪表示理解和默认,多多鼓励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2]。
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内科心理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得知,当前心理护理对内科患者及其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当前内科心理护理发展的现状开始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内科护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我们不断地加强对内科心理护理的研究,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严格的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心理护理的发展,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神经内科;危险因素;医疗纠纷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99
神经内科患者以高龄患者为主, 多存在认知、运动、感觉障碍, 病情复杂易发生变化[1], 护理工作出现任何细微疏忽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让患者及医院遭受巨大损失。护理风险管理是同时针对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预防性护理模式, 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可有效识别、评估及分析潜在风险因素, 提高护理措施针对性, 防止意外风险的出现[2]。本文以本院神经内科所收治14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临床应用价值, 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中男42例, 女30例, 年龄52~77岁, 平均年龄(65.5±5.5)岁;其中36例为脑梗死, 19例为脑出血, 15例为癫痫, 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54~75岁, 平均年龄(65.7±5.3)岁。其中33例为脑梗死, 17例为脑出血, 13例为癫痫, 4例为帕金森症, 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神经内科患者多为重症, 病情波动大, 在护理过程需对护理人员强调潜在危险因素的准确分析与识别, 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防护。另外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态度与状态的重要性, 高效处理日常护理工作。②患者风险管理:a.生活护理:集中放置易碎易燃物品并贴上警示标签, 病床旁设立安全护栏,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及走廊地面湿度与清洁度, 避免出现跌倒问题。b.用药护理:由专人看护药物, 患者输液时密切留意, 防止出现外渗意外。升压药物的使用需观察不良反应, 以免引发意外事故, 使用药物前反复确认名称及有效日期。c.疾病护理:密切留意患者呼吸情况及神色变化并予以记录, 根据患者病情预备吸痰器及呼吸机等物品, 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定期检修医疗设备, 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减少医疗纠纷。记录两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 包括给药事故、摔伤、财务遗失、意外刺伤、输液反应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2%(3/72), 显著低于对照组26.5%(18/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风险指护理过程患者受到直接或间接危险因素影响而受到伤害或死亡的可能性。近年来,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院护理风险所引发的医疗纠纷率正在不断升高[3]。
神经内科具有高龄、病情危、急、重且变化快等特点, 因此存在风险更多, 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在护理操作、抢救、配合各环节中[4],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后果。本次研究观察组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 结果显示, 患者给药事故、财务遗失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 提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原因在于风险管理为预测性护理模式,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通过护理措施予以预防, 针对性与预防性较高, 可有效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因素, 降低医疗风险。也有类似临床研究证实, 压疮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5], 效果满意, 与本次研究所的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识别并消除风险因素,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确保医疗安全,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文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4):83-84.
[2] 邓艳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0, 8(1):57-58.
[3] 吴红恩, 杨丽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中国农村卫生, 2014, 16(2):263.
[4] 张井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职业与健康, 2008, 24(12):12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