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质特点范文

生物质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质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质特点

第1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一、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及学科特点

要想学好生物,必须先要对生物学有个很好的认识,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性质极其特殊,不少同学说高中生物应该算是文科才对,大量的概念、定义、生物学现象都是需要记忆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所谓的“记忆”就是“背诵”。殊不知,生物的记忆很大程度上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来,这个时候结合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没有活跃的思维,生物是学不好的。换句话说,那就是背下的东西要融会贯通,知道如何去处理,去综合。所以准确的说高中生物是具有文科性质的理科综合学科。

二、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

学法一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三个基本环节

1、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对预习的章节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就能有效增强课堂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带着问题多方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

2、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认真听讲。此时应注意的关键一点是,思路一定要跟着老师走。遇到难理解的问题,应立即做好标记,待老师完全讲授完以后,再进行思考。平时学习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抓住课堂,这是学好新课最重要的环节。听课过程中还要注意记笔记的方法。生物学虽是理科课程,但中学阶段所学知识需要识记、背诵的占有很大比例,所以记笔记在这门学科上就显得更加重要,学生记笔记时,既要避免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账,也要避免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教师强调的关键词、分析的重难点要及时记下(或在书上划下);教师在解析的题目中所归纳、补充的重要知识要及时记下。

3、及时复习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20分钟,就差不多遗忘了40%左右;一天以后,遗忘就达到66%.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了。所以,新课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

(1)利用好课内外时间及时复习

课堂上,教师总留有一些时间来及时回忆、复习、反馈新知识,学生不能认为听懂了就忽视此环节,应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时间段的复习中。作业前,必须将当天所学新知复习一遍(具体形式可为读书、整理笔记等),再做作业,即先复习后做作业。若能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当天做作业的效率,还能在长期的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归纳知识体系等诸多能力。

(2)知识周周清、月月清

对于生物学习来说,在做到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要在每周和每月选个恰当的时间来复习巩固一周和一个月所学的知识,在这一阶段复习的过程中,由于往往一个单元已经学完,此时的复习要注意知识树、知识网络的构建,复习要全面。

学法二掌握规律,突破难点

1.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突破难点。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学法三加强归纳总结和规范化练习,强力纠错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第2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项事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尤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细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在农业高职院校中,《植物和植物生理》是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景观设计、生物技术等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那么,在这些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体现高职院校技能训练为主的要求呢?这个问题对《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一些园林技术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的特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植生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农业高职院校由原来的农业中专校升格建立,植生教学不管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基本延续了中专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二是实验与实践环节薄弱,不能满足职业技能教学的要求。2006年,我院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应该说这门课程的建设水平位于全国先列,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是不是对各专业的学生都适用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具体教学内容上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旨在培养工作在园林绿化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绿化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监理、绿地养护、花卉苗木技术、植物造型、园林场所管理等工作。《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其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由于多数农业高职园林专业是从农学或园艺等专业转化或分化而来,研究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实践技能不明确的问题还很突出。

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选用园林专业专用教材 我院于2000年编写的农业部高职规划教材《植物与植物生理》理论知识适中、实践应用可行、适用性广泛,被很多农业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选用。但此教材中实践应用部分都选用农作物作为例子讲解,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很不适用。我院唐蓉教授针对这种情况编写了一本园林专业专用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材,其中实践内容结合园林专业实习内容,可以推荐大家参考使用。

制定园林专业教学大纲 《植物及植物生理》由植物形态结构、植物分类和植物生理三大部分组成。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本门课程的讲授重点不能完全相同,应各有侧重。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园林树木、观赏花卉、草坪植物和花圃杂草的分类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有所了解和熟悉。针对园林专业特点,我院植生教研室编写了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大纲。本课程重点应放在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部分,重点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常见园林植物的类型。课时应向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两部分倾斜,课程一学期完成,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总课时64学时,植物学部分36学时,生理部分28学时,其中现场教学12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绩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又包括平时考核(含出勤、课堂提问等)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实践项目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是每一次实验实训后完成实验报告,专项考核指园林专业的3项技能考核。

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是为后续职业技术课程服务的,其主要服务的课程对象包括组织培养、花卉生产技术、树木学、盆景与插花、园林植物保护、遗传育种、园林规划设计等,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针对以上职业技术课程来选择。我们的经验是植物学部分注重形态识别,减少显微观察;植物生理部分注重实践应用,减少理论原理。因为现在学生的高中生物基础都比较好,植物学的细胞部分内容用4学时复习一下即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要详细讲授并做好有关观察和实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然条件下对这些基本的植物外部形态结构有感性认识,显微解剖结构不宜过分强调。植物分类部分只把应用性较强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作为重点介绍,主要通过学生课后自学来增强教学效果。植物生理部分内容比较枯燥,要选择贴近园林生产实际的应用性部分讲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只要求他们初步了解一些理论原理,重点要说明这些理论原理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例如讲述水分代谢时,只讲水势的概念、水流方向的判断,不讲水势的物理公式及其推导,要强调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性,特别是园林上常用的树木移栽时如协调水分平等,提高移栽成活率。以大树移栽为例说明增大根部土球可以保护根系,及时吸收水和无机盐供应地上部分的需要,保证植物移栽后能正常生长。如果损伤根系,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和无机盐,会使植物萎蔫;再结合蒸腾作用说明在移栽时要修剪枝叶,或用物品遮盖,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最后,说明如何及时灌溉,根部堆土、配置支架和灌排水管道等,提高移栽成活率。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要略讲机理,结合生产实际讲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的要求,介绍温室植物栽培时如何调控环境因素保证物质积累和消耗的平衡。讲光周期时结合花期调控,讲激素时结合树木、花卉株型调控、切花保鲜技术等。这些与园林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为学生今后上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明确园林专业的考核技能 对园林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进行调整,以往的园艺、农学专业,显微结构识别考核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这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1)可以将考核的内容转换成外部形态认别考核,如皮孔、芽鳞。(2)植物种类识别考核不要求学生递交植物标本,要求进行实物抽签识别。(3)完成一份周边地区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要求注明名称、科名、主要识别特征,根据内容进行评分。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

增强现场与实践教学效果 本课程共安排了26学时的现场与实践教学,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每个器官都安排了现场与实验教学。我们的做法与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卞勇教授的做法一致,即将理论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把理论知识和每一次相应的实验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效果良好。如讲解植物叶时,教师先在教室里把一些关于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罗列出来,但并不做具体讲解。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到校园内观察,看到有关的内容再逐一讲解。在校园里再让学生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的正反面有何不同,单子叶植物叶又何如。在下一节课,就让学生带着这些植物叶回实验室看显微镜,观察一下叶的内部结构。这样的教学灵活生动,动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之后,马上实验观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特别是像皮孔、芽鳞痕、叶痕、叶迹、腺点等比较难认的结构,一定要在自然条件下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显微结构理论不宜拓展或讲得过深,最关键的是要与实物位置形态相结合。例如,维管形成层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位置,以后嫁接的时候要做的是形成层对接。很多学生在显微观察的时候能够在显微镜下准确地指出形成层位置,但拿到实物枝条却不能找到位置。这时,如果让学生亲手把枝条上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分离一下,他们就会恍然大悟。

提高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效果 近十多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许多课程都制作了比较全面的课件,但并不是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适时适量,才能保证效果。在《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过程中,植物形态部分主要是现场和实验教学,可适当结合多媒体图片加深印象。分类学部分则主要依赖多媒体课件,因为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可多介绍几种植物类型,课后再让学生慢慢自学消化。我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植物生理部分多媒体课件包含从水分、光合、呼吸直到逆境等,这些内容虽然十分完善,但有些对园林专业并不适用。因此,植物生理部分不能过多依赖传统教学课件。相反,由于生理部分的讲解更多地倾向于园林方向的实践应用,这部分的课件大多在专业课中才会出现,如前面提到的大树移栽、温室调控等。因此,在教学上需要和相关专业课教师沟通,适量补充,保证不同课程对同一问题讲解的前后一致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课程网站 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植物与植物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自己消化。另外,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实践,理论课教师不会介绍得很详细,科研领域的发展也不是授课的重点。那么,当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或继续深造时需要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去获得这些知识。课程网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平台。建设一个完备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网站,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考核测试及研究前沿等信息,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帮助。

第3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关键字]恩平市 五点梅花 金矿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03-2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恩-从深断裂带南西端,台开恩断陷盆地南西部窿起区五点梅花穹窿构造中。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在北部见有中基性岩脉零星出露。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桂头组、老虎坳组、天子岭组及帽子峰组、石炭系孟公坳组、侏罗系百足山群及第四系。①寒武系八村群:为一套灰色浅变质石英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泥质页岩;②泥盆系桂头组:下段为一套厚层状砂砾岩、含砾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上段为为一套灰、紫灰色砾岩、含砾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与粉砂质页岩互层;③泥盆系老虎坳组:岩性为一套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为主与长石砂岩互层,底部为砂砾岩的碎屑沉积岩;④泥盆系天子岭组:下段为灰黄色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页岩互层,上段为浅灰色、灰色泥灰岩、粉砂质钙质页岩互层;⑤泥盆系帽子峰组:岩性下段为灰、灰黄色细砂岩与页岩互层,上段为紫红色砂岩、页岩为主,中间夹灰色页岩;⑥石炭系统孟公坳组:灰黑色隐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岩;⑦侏罗系百足山群:主要为黄褐色砾岩、砂砾岩;⑧第四系:岩性大致可分为耕植层、砂土层、砂层、砂砾层、砾石层。砂金常赋存于砂砾层、砾岩层之中。

2.2构造

矿区褶皱、断裂发育。

(1)褶皱。本区总体为一个(五点梅花)穹窿构造,呈近等轴形,微向NNE延伸,直径5km,核部为寒武系八村群,南北走向,盖层泥盆系,顶部倾角较缓,向四周倾伏变陡。在穹窿构造北西侧发育一小背斜,背斜呈NNE向倾伏,长10km,核部出露泥盆泥系中统,两翼中上统。

(2)断裂。区内断裂发育,规模大的有2条,区内多数金矿体均产于两断裂的次一级断裂或节理中,为区内主要导矿构造。①三角山断裂(F1):呈NNE方向延伸,并切割五点梅花穹窿,沿走向呈舒缓波状,略呈弧形,倾向NWW,倾角约60°,断裂带两侧常发育着一系列次一级断裂,与主干断裂带相接而不相切,在平面上构成“入”字型。迁就、利用了主干断裂,承袭和改造了老的构造成份。分枝断裂的倾向为南东,倾角56~59°;②丹竹断裂带(F2):呈NNE方向延伸,在走向上呈舒缓波状,旁侧常发育有NE向次一级断裂。平面上与主干断裂构成“入”字型。倾向SE,倾角约45°。

2.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北部见有呈NNE向、NE向石英闪长玢岩、煌斑岩出露。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及空间分布规律

区内共有崩角仔、金长坑、禾叉坑、走马岗、纸鹞山、九阶石、白云石、刘三妹、龙舟坑和长田坝等11处脉金矿点[2] [3],以金长坟及崩角仔矿点规模较较大,而九阶石、白云石矿点金品位较富(表2)。经统计,含金矿脉受五点梅花短轴背斜的轴部和两侧及三角山的旁侧多期构造活动所构成的低序次的张性、张扭性、压扭性节理、裂隙、层间裂隙的严格控制。平面上略呈环状。按其形态、空间分布等大致可分为:NNE、NWW、NE、NNW四组。前二组较为发育,含矿性比较好。

(1)NNE向含金石英脉:产于为次级压扭性裂隙充填。总体走向12-22°。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左行尖灭侧现,雁行斜列,首尾相互迭加0.5-2m。单脉延伸5-50m。倾向NWW,倾角70~85°。倾向上呈“S”型雁行斜列。普遍具铁质宣染。玻璃光泽,次为油脂和强油脂光泽。块状构造,油脂和强油脂光泽含矿性较好,反之则差,甚至不含矿。脉幅一般0.3~0.7m,由南往北脉幅由大变小,由地表往深部有变厚的趋势,局部脉体具膨缩、分枝、复合,并常见轻度压碎。脉壁平直光滑,两侧常见0.5~1cm左右的胶结物和毒砂团块或细脉。脉体两侧围岩片理极为发育,其产状大致与石英脉产状一致。脉体内夹有大小不等的围岩透镜体和碎块。单脉含金品位0.18~4.20g/t。

(2)NW向含金石英脉:是受横梁山背斜横向小裂隙所控制。沿295~325°方向延伸的张性、张扭性裂隙充填,倾向南西,倾角57-84°。该组石英脉有早、晚两期。早期脉幅细小,延伸几至十厘米自行尖灭,被后期石英脉切穿,含矿性差。晚期形成的石英脉,脉幅5~50cm,含矿性较好。延伸较稳定,块状、局部糖粒状结构。玻璃光泽,局部油脂光泽。脉平滑。走向上呈不对称的舒缓波状,左行尖灭侧现,首尾相互迭加5~80cm。单脉延伸10~25m。脉体两侧围岩具褐铁矿化,伴生矿物少。单脉含金品位0.3~34.67g/t。

3.2 矿石特征

矿石为碎裂结构,主要呈团包状,细脉状产出,局部可见浸染状、星点状、角砾状构造。

金属矿物组成:金、毒砂、黄(褐)铁矿、锆石等;脉石矿物:石英、白云母、绢云母、臭葱石和绿泥石等。

3.3 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

围岩蚀变普遍不强烈,仅在石英脉近侧旁见有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和泥化等蚀变。

3.4 矿床成因初探

经初步分析,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4结论

该区含矿石英脉产于次一级断裂、节理中或层间破碎带中,而导矿构造为北北东向主断裂。尽管区内石英脉较小,但矿脉众多,分布密集,含矿性好,其物质来源可能为深部的隐伏岩体以及高背景的围岩。在构造有利地段,可能有厚大金矿体存在,建议加强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20万开平幅地质图说明书》 1959年

第4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关键词 褐飞虱;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治对策;安徽芜湖;2010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89-02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其繁殖速度快,危害具有隐蔽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只要寄主和气候条件适宜,可在短期内迅速繁殖,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1-2]。2010年芜湖县褐飞虱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与近几年来相比(表1),迁入期正常偏迟,后期迁入量大,峰次多。五(3)代中发,六(4)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2010年褐飞虱的发生表现出发生期偏迟、成虫峰期长、主峰期成虫量高、产卵量大、发生面积广、双季晚稻危害重的特点。双晚生育期偏迟、气候条件适宜、水稻栽培多样化及害虫抗药性增强、天敌自然控制能力减弱是其重发的诱因。应加强虫情监测,做到治上压下,分类批导防治。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时间偏晚,迁入量呈现前低后高

灯下始见期为7月12日,田间于7月23日初见,迁入期正常偏迟,较前3年迟3~7 d,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偏迟;五(3)代7月20日成虫量上升不明显,六(4)代成虫和高龄若虫激增,明显高于前3年。但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迟5~7 d。8月20日前累计诱集褐飞虱102头,9月10―21日出现较大迁入峰。8月21日至9月21日累计诱集褐飞虱2 055头,为近3年均值的92.1%,其中9月10―21日共诱集褐飞虱1 917头,主迁入峰较常年偏迟5~7 d,但迁入峰集中、明显,持续时间长,峰期内诱集虫量差异不大。单季稻类型田,混栽区杂交稻田和迟熟田相对落虫量较多,发生危害重。

1.2 成虫峰期长,后期迁入量大

截至8月20日,灯下及测报观测区虫量低。灯下:8月16―17日出现褐飞虱迁入峰,分别诱集褐飞虱8头和40头。田间虫量:8月11日田间调查,单季稻田褐飞虱0~444头/百丛,平均171头/百丛;8月17日单季稻田褐飞虱0~36头/百丛,平均16头/百丛。8月18日单季稻田褐飞虱0~96头/百丛,平均16头/百丛,其中短翅成虫0~8头/百丛;双晚田褐飞虱4~8头/百丛,平均6头/百丛。田间以成虫和高龄若虫为主,总体单季稻田褐飞虱虫量高于近2年同期值,双晚田褐飞虱虫量与常年同期相近。五(3)代7月21日至7月底、8月初,盛发期15~19 d;六(4)代8月21日至9月10日,盛发期16~21 d,比历史同期长3~7 d。8月21日至9月21日累计诱虫量占全代诱虫的50%以上。

1.3 后期短翅型成虫比例大,产卵量大

9月上中旬田间调查短翅虫量高,系统田短翅型成虫比例占褐飞虱总虫量15%以上,最高达40%,30%以上单季稻田短翅成虫大多为10~20头/百丛。9月13日调查,单、双季晚稻田稻飞虱虫量平均275头/百丛,其中褐飞虱长翅成虫平均96头/百丛,短雌成虫平均29头/百丛,卵量4 440~9 550粒/百丛;9月16日在单、双季晚稻田普查,红杨镇香河、兴塘村虫量平均147头/百丛,其中褐飞虱长翅成虫平均60头/百丛,短雌成虫平均20.6头/百丛,卵量平均2 408粒/百丛;陶辛镇陶辛村虫量平均101头/百丛,其中褐飞虱长翅成虫平均41头/百丛,短雌成虫平均5头/百丛,卵量平均1 200粒/百丛;湾鲁村虫量平均629头/百丛,其中褐飞虱长翅成虫平均121头/百丛,短雌成虫平均67头/百丛,卵量平均3 333粒/百丛。全县总平均虫量245头/百丛,褐飞虱长翅成虫76.4头/百丛,短雌成虫28.8头/百丛,分别为近3年均值的40.7%、1.98倍、6.54倍,卵量为2 916粒/百丛。

1.4 主害代虫量较大,危害程度不同

芜湖县褐飞虱主害代为五(3)代和六(4)代,四(2)代主要是迁入和积蓄虫源的过程,由于2010年7月至8月中旬正处于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不利于褐飞虱的发生发展。8月20日前后高温天气有所缓解,时值单季晚稻和迟熟一季杂交稻正处于分蘖末期至破口期,有利稻飞虱的取食,田间温湿度条件十分有利于稻飞虱的发育与繁殖,造成局部地区田间虫量上升较快,因而导致五(3)代和六(4)代褐飞虱在芜湖县偏重发生。五(3)代若虫高峰期,赵桥等地最高虫量达2 968头/百丛,平均1 414头/百丛,田间虫量差异较大,除品种抗性差异外,前期烤田好的,之后又能按要求进行防治的田块,虫量的上升一直较缓慢,甚至始终处于较低基数水准。

2 原因分析

2.1 水稻栽培期延迟导致褐飞虱发生时间偏晚

近年来单季杂交稻播移栽期较前几年普遍推迟,加之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生长荫蔽度增大,寄主和田间小气候有利稻飞虱的繁殖和危害。9月中旬后田间成虫迅速上升,9月16日在红杨镇、陶辛镇、湾址镇普查,褐飞虱长翅型成虫12~152头/百丛,平均76.4头/百丛,为近3年均值的1.98倍,褐飞虱短雌成虫0~88头/百丛,平均28.8头/百丛,为近3年均值的6.54倍。

2.2 气候条件致使褐飞虱发育迟缓

2010年芜湖地区的气候总体特点是天气多变,气温时高时低,温差较大。9月13―20日气温正常并出现连续降雨天气,不仅有利于褐飞虱的迁入,而且有利于当地短雌的形成及产卵;9月24日后全省又出现大范围降温,温度下降7~8 ℃,造成成虫大量外迁、死亡,若虫发育进度慢,直至10月初气温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常年,总体不利于稻飞虱的发生危害。

2.3 田间管理不当诱发褐飞虱后期重发

稻田水肥管理十分重要,科学的水肥管理,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抑制稻飞虱的发生危害[3];反之则会加重其危害。如氮肥施用量过大、施用时期偏迟,氮、磷、钾比例失调,缺磷少钾,加上水浆管理不得当,烤田过迟,后期深灌、积水、导致田间湿度和稻株游离氨基酸的增加,均有利于褐飞虱的繁殖。目前芜湖县普遍存在施肥过头、比例失调的情况,水稻生长旺盛、嫩绿,同时由于烤田与病虫防治在脱水与上水方面的矛盾,导致部分田块搁田不透,这些都为褐飞虱的生存提供了比较适宜的生态条件,有利于褐飞虱的繁育,也使田间虫量进一步增加。

2.4 防治措施不到位致使后期危害加重

由于以上原因,水稻生长后期田间的褐飞虱虫量已很高,但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稻纵卷叶螟也发生较重,且危害症状明显,部分农户主要精力放在了控制稻纵卷叶螟造成的危害,施药时也未能按要求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同时兼治稻飞虱,以致防治褐飞虱的最佳适期内防治力度不够,在水稻全生育期中,仅在穗期病虫害第2次总体防治中加入吡虫啉、毒死蜱、仲丁威等药剂进行防治[4-5]。且农户对穗期防治往往重视不够,加之水稻接近成熟,表面无明显症状,这样不能保证防治面积,加之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使得田间4代褐飞虱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局部田块虫量大,危害重。因此虽经农技人员批导补治,仍有少量田块出现“冒穿”倒伏。

3 防治对策

3.1 抓好虫情监测工作

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了解虫源地发生情况,关注迁飞时期的气候变化(如台风、暴雨影响),加强灯诱监测,做好田间种群数量系统调查,均十分重要[6]。因此,根据芜湖县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地理环境(平圩区、丘陵山岗)建立了2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病虫监测点,开展灯诱监测;专门设立病虫观测圃,开展系统观察;在褐飞虱发生的关键时期,发动各病虫测报点和镇农技人员开展面上普查;同时,关注部、省里有关病虫信息,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召集有技术骨干参加的虫情会商会,全面准确掌握褐飞虱的发生变化动态。

3.2 制订科学的防治策略

采取“治三压四”的防治策略,在重发年代意义重大。五(3)代防控的好,可使防治工作抓得早,抓得主动,大大减轻了后期防治压力。针对褐飞虱发生差异大的特点,大力开展“两查两定”,严格实行达标防治,对不同地区、不同田块进行分类指导,避免盲目用药。

3.3 筛选高效农药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防治褐飞虱常用异丙威、速灭威、敌敌畏等,持效期短;8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的噻嗪酮效果很好,控制时间长;90年代吡虫啉问世,对稻飞虱和蚜虫都有很好的防效,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此后连年多次使用,使用量不断提高,及至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时出现防效明显下降。为此及时开展了防治药剂筛选,2005―2007年相继对10多个常用和新型药剂进行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防治效果试验,明确了3种稻飞虱防治药剂的差异性,提出了合理的防治配方。防治褐飞虱在低龄若虫期选用噻嗪酮,成虫发生量大时选用毒死蜱,大发生时应用噻嗪酮和毒死蜱混配;防治白背飞虱以吡虫啉为好,在低龄若虫期也可用噻嗪酮;防治灰飞虱以毒死蜱最好;在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兼治3种稻飞虱时应用阿维菌素+毒死蜱配方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3.4 引进先进的施药器械

近年来,超级稻面积逐步扩大,原先的手动喷雾器已无法适应病虫防治的需要,防治效果不理想,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为此,芜湖县农机推广中心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2005―2010年相继给各镇配备了近1 000台机动喷雾机,重点对种粮大户、统防统治专业队进行培训、扶持,建立示范点和统防统治示范区,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5 加强防效检查

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加强田间检查十分重要,根据现有的防治药剂,一般要求在药后3 d,全面开展防效检查,对效果不理想的及时进行补治。

4 参考文献

[1] 张国宝.2006年宜昌县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J].湖北植保,2006(6):10-12.

[2] 施慎年,左端荣,丁维东,等.涟水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91-92,159.

[3] 陆云梅,荆卫绎,董芹,等.武进区七(4)代褐飞虱发生程度的相关因子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4):86-87.

[4] 桂富荣,李亚红,韩忠良,等.云南省稻飞虱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8(9):15-17.

第5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相对而言,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偏差。入学后接触的物理力学部分学习难度较大,力、位移、加速度等一些物理概念,抽象难以理解;一些定理、定律,不仅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还要会灵活运用;在思维方式上,要求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变为理论性抽象思维。这些使部分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以致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针对这些问题,本人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及职高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高物理学习、培养相应能力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角度,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调整教学目标,修改教学计划

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另一方面,将物理教学目标定位于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又具有初步实践技能的未来“蓝领”群体,对物理教学加强研究,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基础情况(近几年,由于中考物理为十分制,学校许多师生轻视物理学习.),适当降低要求,改进教学。

二、转变人才观念,保持良好心态

职校学生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教师要正确对待:转变人才观---相信职校学生也能成才,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份耐心。教师对学生有信心,学生自己才有信心;教师对学生希望越大,学生自信心才越强。要善于赏识学生,不仅仅看到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机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他们,做到因材施教.

三、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入学摸底的基础上,教师要反复研究学生,职校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他们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通俗地讲,就是他们更多地对专业实践感兴趣,而对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同时根据物理学科的学习规律和教学特点,我们要设计教学方案和程序,做到少讲、精讲,及时点拔,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参与课堂研究,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同时还应采取“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的教学观.使学生达到会思考、会分析,会作笔记、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兴趣培养,并贯穿学习始终,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回顾物理学史,介绍物理学家的动人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是近代与现代开创的自然科学,在现代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教材中,许多物理规律和物理量名称都是以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如电学中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就是以勤奋好学、专心致志的法国科学家安培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牛顿”和“牛顿三条运动定律”,是以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牛顿一生发明创造很多,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在科学上做出那么多贡献时,他的回答是:靠的是夜以继日的思考。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弟,这位自学成才的物理学家,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不怕困难,顽强奋斗,历经十年艰辛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通过回顾物理学史,介绍物理学家们的动人事迹,使学生产生正确、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是要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讲电容器时,做电风扇通电时不转动,而连接上电容器接通电源后,风扇才能转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关于电场中静电力的教学,可以把几个金属球放于绝缘的金属托盘中,通过起电器使金属托盘和小金属球带电,由于静电排斥力的作用,几个小球纷纷被弹起再落下,给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一新鲜好奇的现象,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乐趣,寓教于乐,逐步把学习物理变成心理需求。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瞬变过程转为定格分析,将难做的实验加以模拟,并用图、文、声、动画等手段展示出来,便于学习理解,容易激发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欲望。例如,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性质时,从课件演示的动态过程可直观了解到自由落体运动轨迹图象的变化,这些动画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求知识的兴趣。讲授机械振动时,学生对回复力、加速度、位移、速度的关系不是很清楚,在平时的实验中,不可能对瞬间状态进行定格分析,但是制成简洁模拟动画,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任何时刻的定格分析。

4、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当今物理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展示物理科学在各领域运用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科学的重要魅力。比如,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到地球以外的无限宇宙空间中,实地接触了月球表面,将古老的神话变成了现实;2008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凝结着民族智慧与光荣的“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太空行走,在浩瀚太空中铭刻下了中国人的印记。这些航天技术的重大成就,可以结合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来解释。通过引入这些问题,使高科技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拉近了距离,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心。

五、采用多种形式,全面考核评价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并结合学生的态度与情感进行.

1、教师应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采用笔试、实验操作、专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实践活动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积极创设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氛围和条件,学生通过记录学习过程,记录有代表性的事实,展示自己学习的进步。

第6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有别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的非物质文化建设更是远远落后于公办院校。只有在充分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建设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校园非物质文化,才能真正形成独立学院所特有的校园风气和精神。

1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1.1 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偏科现象严重

独立学院学生与一、二本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没有差别,但学生内部的异质性强,知识的系统性较差,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对部分科目有比较明显的抵触情绪。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好,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自律性差,生活没有规律,用于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多。

1.2 学习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

独立学院学生由于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容易产生挫折感,情绪波动大。因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压力大,会造成内心时常动荡不安,大多数学生存在对未来迷茫、人际关系不和谐、抑郁、浮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他们高考成绩不理想,不少学生进入独立学院也是无奈的选择,自卑、失落、难过,对独立学院的称呼特别敏感,这些都成为他们心灵上的阴影。

1.3 自主意识淡薄,团队意识不强

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弱,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爱好广泛、兴趣多变,常常是通而不精。他们大多自我意识发展较强,个性鲜明,团队意识和服从纪律的意识较淡薄,部分学生自由散漫。

2 独立学院的校园非物质文化建设

在探讨独立学院校园非物质文化建设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目前独立学院在非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由于独立学院建校时间普遍较短,非物质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学校的文化及校园环境建设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更需要在办学实践中加强文化建设。独立学院的教师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险以及社会地位等许多方面与公办高校的教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师流动性较高,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校园非物质文化;独立学院的非物质文化体系也不够完整,导致文化功能不健全,缺乏文化反思能力,一些不良信息会以自我复制的形式在校园内传播,对校风建设发生不良影响。因此,确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建设目标,按照科学的方法建设良好的校园非物质文化就成为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从“三风”建设抓起,探索校园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

校园道德文化作为学校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阵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具有导向、规范和自我教育功能。在独立学院道德文化建设中,首先要坚决抵制消极的、腐朽的文化侵袭,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在方法上,要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化,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一般的感官愉悦中自觉接受熏陶并锻炼理性思维。

(1)要坚持抓好“三风”建设。校风、学风、教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良好的风气是校园道德文化的最好体现。对于独立学院来说,除了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注意校风养成的特点,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要通过加强学习动力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行为方式,达到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积极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①尝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道德建设。信息化时代生活瞬息万变,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要学会利用紧跟时代潮流的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去接受,比如建立QQ、新浪等微博平台播报典型人物事迹,对道德文化进行宣扬;建设学雷锋网络互动平台;进行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播放优秀教育影片等。②在实践中培植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实践是道德习惯形成的关键和必由之路。社会实践活动、养成教育中的习惯养成等都是通过实践培养道德习惯的方式。③加强对校园亚文化的引导。校园亚文化也可称之为“非主流文化”,如课桌文化、宿舍文化、酒桌文化等。对反面的亚文化的治理和引导,有利于健康、主流、先进文化的生成。

2.2 充分考虑以教学型、民营性为特点的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环境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而且能凝结为一种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由于当前独立学院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起初往往对学院缺乏认同感,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倾向,这对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制定制度的时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制度文化要体现浓郁的人文关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多从激励和诱导的角度规范学生行为,制度切忌刻板生硬,尽量减少使用惩罚。

(2)由于独立学院学校文化在初创阶段良莠不齐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应该加强隐性的制度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对一些亚文化群体和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和规范,促进多种健康的亚文化群体和非正式组织形成自己的制度文化,从而对显性制度文化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补充和促进。

2.3 科学设置学生组织,实现学生组织规范化、人文化运作

学校的组织文化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引导老师或学生走向共同目标。在独立学院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更加强烈,团队意识不强,更加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这时一种强劲的组织文化就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软渗透作用。合理、科学地设置组织机构,要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素养。学生组织干部的培养是学生组织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学生干部自身价值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主人翁意思、创造意识和效率意识,使学生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作用、地位以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完善学生组织制度建设,建设规范化团队。学生组织依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以往学生组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组织的工作重点和学生干部的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例会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条例。既有利于加强学院团委对学生组织的管理,也有利于保证学生组织干部相对独立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

(3)发挥学生组织的合力作用丰富校园活动。在独立学院普遍扩招后,学校各方面的准备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加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载体、多手段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社会需求。

2.4 重视行为文化建设,形成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

大学行为文化指大学师生在长期的教育、科研、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的文化形态总和,是长期积淀而成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

(1)注重教师主导的文化建设。教师的文化观念、行为方式、风格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群体,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主导包括与高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建设行为、教学组织行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行为、教师团队的培养行为为人师表的示范行为以及不倦探索的创新行为等。

(2)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修炼。人的素质是影响行为文化的主要因素,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是提高行为文化的有效途径。从新生进校开始,就应对他们进行行为礼仪教育,引导并逐步规范其基础行为方式。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行业品质要求视为重点内容纳入其中,加强职业行为规范教育,并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

第7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学生心理特点 物理学习

一、职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心理结构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物理知识薄弱,基础较差。很多基础好的学生都考取普通高中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2、学习的智力因素较差。职业高中的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都无法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比。

3、非智力因素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心有自卑感。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体验过学习上的成功喜悦,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更不要说拿学习方面的奖状了。

(2)对物理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学习物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干脆放弃了。

(3)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刚进入职业高中时,对学习还有点新鲜感,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知识的加深,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二、提高职业高中物理课学习效率的措施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笔者拟结合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学习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目前许多职业高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再加上学生各种学习负担太重,他们正在失去对物理学习的乐趣。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利用课改新观念、新技术、新资源,转变教育观念,创设物理情境,把学生引入物理世界,以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让学生获得成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把每个班上的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在留作业时区别对待,让学习程度稍好的A组做难度稍大的习题,而学习程度稍差的B组做难度小点的习题。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才能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大于失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给学生表现才华、体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学习的甜头,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转贴于

2、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对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利用现有仪器测出未知电阻,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几种测电阻的方法。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3、因材施教,抓好常规学习。

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所在。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特点,制订了“两先两后一小节”的学习策略,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每单元学完进行一次单元小节。针对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异,在作业布置时要做好梯度设计,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同时,要跟踪做好学生的培优扶弱工作,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整体推进学生学习。通过常规跟踪落实,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及时的巩固与强化,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4、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师生感情和谐发展。

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保持良好的合作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物理,增强求知兴趣与学好物理的信心,使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5、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6、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第8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一、中职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

1.基础薄弱。相对成绩优异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们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并不理想。在他们的入学条件上对文化成绩、是否毕业以及表现是否良好并没有什么要求,基本都靠自愿。

2.呈现出不完整、不平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在物理的学习当中呈现出普遍水平较低、运用物理观念不足和学习物理的方法欠妥等现象。

4.缺乏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抓住学生特点对中职物理教学进行创新的具体方法

1.营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中职学生增强自信并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中职的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就缺乏意志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自身约束力不足,同时还缺乏信心。由此可见,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多么有利,能够增加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自主地参入进学习当中来。所以,教师要时刻对学生予以关怀,期待他们进步和成功,多给他们创造展示的空间。

如学生答错问题的时候,可以第二次作答,没考虑好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考虑的时间,当有不一样的意见时,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辩论,对教师的讲解有疑问时,鼓励他们提出见解等,从而激励他们大胆立异。与此同时,还要挖掘学生的发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一丝一毫的进步。他们做错时,要耐心引导他们改正,领他们明白问题所在,找到方向。另外,还要展开竞争模式。比如在课堂当中融入“物理小故事”,或是展开课堂辩论赛。

2.问题情境教学

大多数中职学生通常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目标模糊,觉得上中职学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个毕业证。基于这种心理,课堂上常常呈现出纪律混乱,不用心听课,散漫的现象。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掌握好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仅靠一纸证书,没有实质性的学问,在社会当中很难立足。教师要避免过量的知识灌输,可以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去讲授知识。“情境教学”通常是将书本当中的内容重现,关于教师采用怎样的方式以及再F情境的角度,就要在课前充分的准备了,实现情境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同时还要明确内容的要点,冲破有难度的地方,从而令学生的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最后实现“效率学习”。

例如:在对《电磁感应》的讲授之前,教师可以先令学生对“电产生磁”的种种现象进行了解,并与生活相联,然后再通过提问“电可以产生磁场,那通过磁场能不能获得电流呢”,令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思索,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他们会因此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令教学成效得到提升,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也掌握了“电磁感应”的操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

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交流互动模式。在讲授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并且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中职学生整体水平较低的特征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基础薄弱,能力也有待提高。怎样使他们的学习有效的提升呢?在这种情况下,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截长补短,各施所长,创建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

例如:当教师对“牛顿三大运动定律”进行讲授时,可以适时提出“这些定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牛顿是怎样想到这些定律的?这些定律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这些定律的提出有什么后果?牛顿拥有能量的概念吗?动量和动能存在什么异同之处?”接着,学生们的兴致以及渴求知识的欲望大大增强,班内迅速融入到了激励的探讨当中。

4.教学与实验相联结

实验在物理教学当中必不可少,每个物理定律的确立和物理理论的得出都来自实验当中。物理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以及小组合作来进行实验。物理教学的实验方式多采用“演示实验”,这种方式都是完全依照规定内容展开的。因此,学生只能一味的模仿,并不能对原理与手段真正掌握,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了他们养成思维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就要令他们敢于亲自动手策划实验方案,大胆的操作,拓展思维,令学生学会对物理现象发散性思考。

例如:在对“伏安法测电阻”这一实验教授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利用伏特表与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可以仅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对电阻进行测量吗?倘若可以测出来,还需要准备那些器材?怎样去测量?”接着让他们展开设想,共同探讨后设计出方案,并且作出电路图。这一系列过程,不但可以令学生养成动手能力,产生学习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还锻炼了创新能力,也学会了协作,令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5.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成绩本就不理想,根底薄弱。而中职学校的教学宗旨是培育技能型人才,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所以,务必对考试制度加以革新,明确“培育创造型人才”这一根本方向。

首先,教师要合理利用“平时成绩”这个权利,令学生在平时小测的过程当中,激起学习热情,逐渐提升学习能力,同时予以鼓励,重视质量。其次,教师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考试。比如,把试题分难易等级,题型多种多样。如此与学生真实水平相联,不仅有助于底子较好的更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令底子较弱的加深知识记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正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特征,转化教学模式,结合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物理教学上的创新,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水准,从而使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华山.关于中职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教学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

第9篇:生物质特点范文

摘 要: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放电会产生较强的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问题,这已成为交直流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中的决定因素之一。基于电磁场理论、气体放电理论、电声学理论,本研究电晕放电产生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机理,进而建立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与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关联特性,最终获得交、直流特高压线路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特性及计算方法。 目前已经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初步完成了2013年度预期目标,主要成果包括: (1)基于单点放电、尖板放电、脉冲放电、导线放电等实验模型,初步获得了电晕电流的时域和频域统计特性,开展了电晕电流的传播模型研究,提出了电晕放电初始电流波形的确定方法和无线电干扰的时域建模方法; (2)基于电晕放电可听噪声的近距离测试方法及时域测试技术,获得了单点电晕放电产生的可听噪声的时域波形,分析了声场的传播特性,初步获得了单点放电可听噪声时域波形与电晕放电初始电流时间波形的关联特征; (3)基于电晕放电模型, 提出了电晕放电空间电荷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电晕电流微观分析模型; (4)基于直流特高压电晕笼的大量试验,获得了正、负极性直流导线的可听噪声频谱规律,提出了采用8kHz分量法预测可听噪声A声级的方法; (5)研究了特高压直流长试验线路与短试验线段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转换关系,提出了利用短试验线段测量数据估计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方法; (6)对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进行了长期监测,获得了冬季和夏季无线电干扰的统计特性,通过统计分析,初步获得了特高压交流线路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的经验公式。 2013年度的研究成果,对后续可听噪声产生机理的研究及可听噪声的预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实验基础,为后续无线电干扰特性及产生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 可听噪声 产生机理 本征特性

Abstract:Abstract-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caused by corona discharge have become decisive factors in design of UHV AC and DC transmission lines. This project aims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through electromagnetic theory, gas discharge theory and electro-acoustic theory. The final targets are to establish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of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with corona discharge, to obtain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and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Initial targets for 2013 have been completed. Major achievements obtained can be shown as follows: (1)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 current in time-domain and in frequency-domain were obtained, based on experiment models including single corona discharge, point-to-plane corona discharge, and etc.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initial corona current waveform and propagation model for corona current were proposed. Besides, modeling method for radio interference in time domain was presented. (2)The waveforms of audible noise from single corona discharge source were obtained through test near corona source in time domai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udible noise were analyzed.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in time domain between audible noise and corona current was achieved. (3)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charges and microscopic analysis model for corona current were presented. (4)The frequency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audible noise from positive corona were obtained through tests in corona cage. A method to predict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omponent of 8kHz. (5)The transformation relation between long and short lines for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was derived, which is used to estimate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le noise based on measurement data from short lines. (6)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 interference in summer and in winter were obtained based on long time tests for the UHV AC transmission lines. Empirical formulas for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were deriv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establish a goo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tudying mechanism and getting accurate prediction method for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from UHV transmission lines.

Key word:UHV transmission lines; raido interference; audible noise; generation mechanism;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12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