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教学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初中计算机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这样的学科,它在中考中不占据很大分值,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很难对其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期待。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满足了许多人的需求,初中生在对计算机的接触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产生很高期望。然而鉴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老师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教学,使得许多学生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本来保持的浓厚兴趣渐渐消失殆尽。例如在有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章节的教学中,老师只是单向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讲解完毕后就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这一章节应该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一章节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记忆都有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会压抑学生对于计算机探究学习的兴趣,起到反作用。
其次,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很多初中生家里已经配备计算机,他们已经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是零基础。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是有差异的。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可是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作分析,把学生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教学,就会使得零基础领悟慢的学生无法掌握知识。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在网页制作这个章节教学时,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很清楚什么是网页,网页中都出现什么内容,也见过各种各样的网页。可是对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是未知的。教师一上来就容易直接切入制作网页的主题,讲解制作的步骤。这样会导致零基础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更不能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
最后,计算机教学中还明显存在教师团队知识老化这个弊端。计算机是一门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知识更新很迅速。今天的新知识也许就会成为明天的旧知识。而且计算机的知识量也很大,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可是很多教师都只是沿用以前的课件。陈旧的知识,不能适应快速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
针对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变弊端为优势。我结合自身计算机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首先,改变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效率。例如,在计算机键盘指法的教学中,少讲多练,以练为主,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由组长派出代表进行比赛,评选出指法最标准、打字速度最快的学生,授予“打字小明星”的称号。除了进行这样的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外,老师还要将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例如,在网页制作环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打开学校的网站,进行浏览,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各自喜欢的网页。在学生对网页有了基本认识和兴趣之后,老师再一步步教学生制作网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这节课,比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更能吸引学生。
其次,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在学习计算机时,学生的起点不同,因此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有能力购置计算机,甚至在小学就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或者家庭教育的欠缺,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比较陌生。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可以先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同时进行基本的打字练习。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测验、比赛等,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任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要支持他们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等,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知识,并作一定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指导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探析 高中化学教育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措施 浅谈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职业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究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德国职业教育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学校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探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张黎宁.职业教育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9-10-23(04).
[3]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1-60.
[4]戴裕崴,章建新.项目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0-31.
[5]李贤政.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础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21-25.
[6]刘洪一,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普林林,董兴.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7(3):26-29.
关键词:教学软件;Windows;ghost镜像;软件安装;软件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2-9110-02
The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mmonly Used Educational Software in Computer Room
ZHU De-g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03, China)
Abstract: Mos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is windows in University’s computer room. And the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eaching software need some computer teachers having extensive computer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eaching computer room is good or bad, tha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mputer's normal teaching duties. I engaged in a computer room software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work. Then I generalize some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skills.
Key words: teaching software; Windows; ghost imaging; software maintenance; software installation
1 常用教学软件的安装
1)样机的生成及其备份。选一台同类型的电脑作为样机,一般将硬盘分为三个区:C分区上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及常用教学软件;D分区作为学生使用分区,可存储学生上机的文档资料、数据等,在D盘上建立一个“我的文档”文件夹,将桌面上的“我的文档”指向D分区上这个文件夹,避免因为Ghost恢复覆盖C盘而造成“我的文档”中资料丢失;E分区存放ghost镜像文件及一些重要软件的备份。
在C盘上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并安装好显卡、网卡和声卡等驱动程序,然后安装常用的教学软件,并设置好所有软件的初始状态,删除不必要的垃圾文件,清空回收站,使C盘处于最优状态,以减少映像文件的大小和压缩释放时间。
在E盘上考虑建立以下几个文件夹:Win文件夹,用来存放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版本;Drives文件夹,用来存放各种驱动程序(如:显卡、网卡、声卡、外置硬盘等);Ghost文件夹,用来存放硬盘复制工具Ghost.exe与C分区的映像文件。
在C分区的软件全部安装好后,断电关机后再重新启动,此时按F8键选择“Command Prompt only”(MS-DOS)启动方式,或用DOS系统软件启动,注意最好进入纯DOS方式,以后进入E分区的Ghost文件夹,执行Ghost,在Ghost软件中选择菜单“Local――Partition――to Image”,选择Drive 1(即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C盘),选择压缩率最高的“High”,接着选择保存的路径、文件名,将整个C分区克隆生成一个映像文件,如WIN-C-05-10-19.gho,将其设为“只读”属性,用Pqmagic可将E盘隐藏。C分区的映像文件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这台样机就生成了。
2)安装其他机器。样机做好后,就可以安装机房中其他的计算机了,现在的机房都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一次更新或新机安装都很多,一台一台的安装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快速地安装呢?现在的计算机都配有网卡(如果没有安装网卡,则可打开机箱,拆下硬盘,到样机上采用Ghost中的硬盘直接对拷,读者可参考其他有关资料),那么安装就方便多了,我们不妨用网络对拷的方法来实现(注意硬盘型号必须相同,如有型号不相同的,每一种型号都必须做一台样机)。
首先制作一张DOS系统软盘,将Pqmagic、Dlkfet、Ncopyyc拷入,并在软盘上建立一个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行DLKFET,这是DOS平台的网卡驱动程序(如DLINK网卡,其驱动程序是.com,该驱动程序一般存放于PKTDRV文件夹);第二行NCOPYC,这是网络对拷程序,如远志公司提供的网络对拷程序,这样的软盘可复制若干张,然后用这些软盘来启动计算机,要注意的是样机作为发送方,其他计算机作为接受方,待所有要安装软件的机器全部与样机连接后,在样机上选择发送,这时样机上的所有资料就被发送到所有的接收机器,并且是采用轨对轨的传送。
传送所需时间主要与机器数量、硬盘容量、网络速率有关,如50台4.3G的硬盘,用100M的网卡需要80分钟左右。所有机器接收完毕后,对每台机器进行有关的其他设置,如每台机器的网络标识、IP地址等,有的机器也有可能在启动是会找到新的硬件,如网卡等,此时可利用E分区上Drives和Win文件夹中的资料来完成新的硬件的安装。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后,对每台机器可安装还原卡,保护C分区E分区,D分区不保护,这样学生不能破坏C分区与E分区上的资料,但学生可在D分区上保存资料。
2 维护管理教学软件
所有机器中的软件安装完成,并安装了保护卡后,是不是就万事无忧了呢?不是,在以后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问题。
2.1 个别机器有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有个别机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硬件方面的故障问题,如显卡、网卡、声卡等,可更换该硬件设备,完成该硬件驱动的安装,就可正常使用。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软件问题,如:保护卡损坏或保护卡口令被他人破译,则这台机器中的软件就有可能被破坏,如果这台机器的软件被破坏了,怎么处理呢?我们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
1)如果C分区被破坏,也就是计算机不能启动或能启动但不能完成相关的操作,但E分区没有被破坏,此时可用DOS系统软盘启动计算机,用Pqmagic撤消对E盘的隐藏,进入E分区,进行Ghost软件将WINzdgwcf.gho文件释放。方法如下:选择“Local――Partition――form Image――file name to load image from”,然后选取WINzdgwcf.gho,将其释放到C盘,最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再修改网络标识与IP地址等即可完成计算机即可。整个恢复过程只需几分钟。
2)如果机房的某一台计算机C分区与E分区均被破坏,或换了一个同类型的硬盘,这时就可以利用Ghost软件对两个硬盘进行对拷。注意选择任一台好机器的硬盘作为发送方,该只硬盘作为接收方,具体操作为:运行Ghost软件,执行local――Disk――To Disk,然后选择源盘、目标盘,按照提示做一些选择后等待指示条完成就可以了。接收完成以后再修改网络标识与IP地址等。
3)如果换了的是一个不同类型的硬盘,而且该硬盘容量比源盘大,则完全可以用Ghost 软件克隆,并且目标盘或分区会与源盘一样,大于源盘容量的部分,就 成为自由空间。若不是这种情况你可以将该硬盘先进行分区与格式化,然后将好的一台机器上的E分区中的资料全部复制到该硬盘哂纳感的E分区上,然后用第一种方法来恢复映像文件即可。
2.2 所有机器的软件更新
假如以前安装的软件不再适合与教学需求,有些软件需要更新版本,或者需要安装以前没有安装的软件,怎么办呢?我们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1)不需要改变原来的分区,则可选一台机器作为样机,重新格式化C分区,也可不格式化,卸载不需要的软件,安装所有的新软件,并设置好所有的软件的初始状态后,同样用Ghost制作映像文件,并将该文件夹设为共享,然后通过网络将这个映像文件传送到每台机器的E分区上(须先删除原来的映像文件,然后用网上邻居来实现),重新启动计算机,启动时按F8键选择“Command Prompt only”(MS-DOS)启动方式,或使用系统软盘启动,用同样的方法恢复每台机器上的映像文件,然后修改网络标识与IP地址等即了完成。
2)如果需要改变原来的分区,则可用安装教学软件的方法来实现,也就是通过网络对拷来实现。
由于现在的机房越做越大,软件克隆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如需要高配置的服务器,修改硬件,软驱等。市场边产生了相关的支持网络克隆的硬件保护卡,或者网卡、硬盘还原卡、网络克隆卡与一身的多功能卡(如海光蓝卡、华苏网上克隆还原卡等)。他们安装 使用非常方便,同时拥有定时智能克隆,只要你做好一台机器上系统,并使其唤醒其他的机器――启动发射台――校对时间――锁定键盘――传送参数及所有分区,剩下的工作将自动完成,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计算机房管理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情况和相应的采用的一些处理方案。计算机房的管理工作是繁重的,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能将计算机房管理的更好。也能尽量减轻广大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斐,陈东.浅谈高校计算机房软件安装与维护技巧[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讨论完成: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64克
1.6克3.2克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克,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克。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练习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对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重视体育专项教育,还应重视学科知识教育,例如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生理学、解剖学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而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一、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部分是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并且能够较早的接触计算机,对办公自动化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频视频软件等能够熟练操作;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但只停留在对办公软件的简单应用以及网络游戏、聊天、电子邮件的应用上;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的操作几乎没有基础,不会使用操作系统及其他常用软件,但近两年这部分学生数量已经非常少,多数大学生属于第二部分。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育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重体轻文的思想,对术科学习和专项学习较为感兴趣,而对学科知识不感兴趣,学习和做作业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并且认为只要考试前突击复习、背诵知识就能够通过考试。在学习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学习效率低。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通常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教师布置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和检查结果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但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实际的工作情境中,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想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制定的主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并以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其知识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也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该贯彻我院“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改思想,探索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环境相融合。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环境、实际工作的情境相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3.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四、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根据专业特点引入“专业模块”分类法
由于专业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单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把计算机基础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大类,可以加强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基础,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 Point 2003),网络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可以看作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模块”。考虑我院学生专业特点,删去程序设计内容,略去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相关内容。“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不同,侧重点、内容深浅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考虑不同专业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和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模块”。例如运动、系武术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可以增加Flas设计模块;体育艺术系可以增加音频、视频软件应用模块;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增加课件制作软件模块;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可以增加Excel中数据分析模块,社会体育类专业可以增加Excel中数据分析模块、Access数据库设计模块。
2.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不同专业学生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专业,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任课教师搜集在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经典案例,并将案例科学整合,应用具有专业特色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为教学内容,例如在Word课堂教学中引用编辑报纸的案例,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Word图文混排知识相结合,排版一份报纸。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改变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在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中可以引用情境教学模式
在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师布置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和检查结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企业、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设计情境教学背景。采用以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为主基调,每个情境通过“任务布置、分析讨论、任务理解、计划实施、考核评价”的五步教学法来进行,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根据我院学生专业特点可以设计的教学情境如:简历设计、制作企业报表、企业宣传短片等,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将企业、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4.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主要采用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进行。通过上机考试的方式,学生考试时考试系统会从题库中抽取试题,避免试题重复。考试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操作为主,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背诵的情况。考试成绩采取将上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权值展开相加得到最终的考试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阶段考核、人文素质几个方面。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种考核模式能够更好的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目前考试系统中的考试模块还不够全面,主要以Word、Excel、Power Point为主,希望在学院的支持下,考试模块能够进行更新与扩充,例如增加Access,Flash等考试模块,扩大考试系统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计算机考试系统。
5.教材改革
教材特色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本校教师编写的《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社会》是一本根据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信息社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五、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等同于英语和数学知识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加强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根据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使体育类大学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卫杰.引入“专业模块”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情境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1):102-105
[2]侯秀红,郑文奎.基于不同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98-101
[3]马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98-200
[4]李慧. 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14-116
[5]尹建新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7-120
关键词:网络平台;案例教学;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各行各业的管理早已离不开作为必不可少工具的计算机,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已是必备的文化素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以计算机基础为主,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并能快速接受计算机新知识和新技术,甚至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现在各高职都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并设有专门的网络平台附有大量的模拟试题,老师一般都将精力花在讲解各知识点和测试题上,实践证明这种“应试教育”的做法短期看是有效的,但学生遗忘速度很快,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Excel为例,有很多函数操作题都在题目中注明用哪个函数,甚至每一个参数都做了标记,这样的知识点可以说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出一些无实际价值的题目,除了哗众取宠,在提高学生过级率上有些帮助以外,并无任何实际意义。教师按知识点组织教学,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并没有真正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真正重视实践应用,甚至还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表面看是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但具体教学时只是围绕一部分知识组织教学,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这种方法中学生对所练习内容并不一定感兴趣。
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遇到问题再进行解决,模拟实际的案例更能吸引学生并提高其真实操作能力,其中选取合适的案例很有讲究,它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点整合,而是教师在对新知识的理解上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检验和批判而生成的案例。
案例教学有利有弊,可以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既不是单纯追求理论,也不是片面追求学生“技能”的提高,它是教师多年实践和理论功底的结晶,好的案例来自真实实践,能激发学生内在兴趣,这样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教学方式开放,教育渠道相对拓宽。传统教学方法关注教师和教材,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的概念,忽略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和能力,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是开放而动态的,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只是在形式上提倡合作精神,案例教学则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要求学生互相沟通,因此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课堂举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独立活动,有别于教师单方进行的举例行为。案例教学的缺陷在于所选取的案例不一定完全正确,一般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其产生的结论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谨慎把握。
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上机实验比例占有很大比重,可以说绝大部分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才能掌握,因此设计的教学案例以具体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选取的案例必须难易适中,富有典型性,案例大小也很有讲究,因时间限制不能太大,但太小又失去意义;案例遵循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做到既突出授课目标又不偏离授课内容,案例的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大知识点方向正确,小知识点尽量详细;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加强实践环节,摆脱课堂举例照本宣科、数量少、单一、让学生感觉比较教条、死板、为操作而操作的“实例教学法”的种种缺点,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发出贴近实际又易于理解的案例,让学生当堂完成与理论和实践相关的任务,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充分利用网络完成教学。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学生主动、有效的深入学习,通过案例教师直接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生完成案例后从网络上交作业。设计案例时,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并强调“任务”的典型性,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2]。
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多样,有的学生来自中职,有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甚至持有计算机一级等级证;有的学生在中学连计算机都很少碰,操作都还是磕磕碰碰;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的是同一套授课计划,给授课教师带来极大的困惑和压力,如果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经常会遇到冰火两重天的情况: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得太快,部分学生却认为老师太嗦,认为恰到好处的学生也占有一定比重;同样的付出获得不同的回报是很多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必须面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取舍。有的学生习惯了高中时期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对信息量大、速度较快的多媒体教学尚在适应之中,对于通过键盘、鼠标和屏幕进行的网络化教学以及学习和交流尚还处在摸索阶段;具体教学时还会遇到学生上课时貌似听懂但印象较浅容易遗忘的问题;如何让学生适应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尽快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是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对不同起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1]。
这是最简单的样式,又是最典型的样式,经过合并到新文档的操作后,形成需要的合并文档并完成邮件合并操作。
该主文档有赏心悦目的背景,极具个性化的页面边框,精美的艺术字,讲究的分栏设计和逼真美观的图章效果。图章由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巧妙构成,摆在文章右下方;插入的剪贴画版式选择“四周型”,选择可爱的图形,位置摆放偏左;时间、地点以及结束语安置在正中间的位置,整体风格精致、唯美,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数据源的制作较为灵活,可用Word、Excel、Access进行制作。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每个计算机公共课一线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在教学时正确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公共课教学任务繁重,学生数目庞大,其影响面越来越大,而计算机应用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掌握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高低决定着劳动者工作科技含量的高低。因此计算机公共课在各类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必须探讨计算机公共课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坚决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依托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学,充分运用网络自主教学平台,加强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多媒体监控软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3]。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立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告别学生被动接受、无机会在课堂上实践的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尝试“因材施教”,培养出满足信息化社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和书本中,要尝试开发式的教学方式,拓开教育渠道,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充分利用网络特性形成特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相关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教学信息的技能。
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必须解决中高职计算机教学遇到的问题,保护并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精选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为科学合理,因材施教,坚决摒弃不合理、落后的教学模式,找到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和完善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袁凤玲,刘丹,高艳.计算机公共课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12):69-70.
[2]张燕琴.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2(12):192-193.
[3]董兆安.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科技教育创新,2011(07):240-24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这一顺序进行正确计算。
2.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渗透类比、推理、转化等的数学思想,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列各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图片和题目
师: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出算式?
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生1:我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片),之后计算可以吃多少天:(天)。
师:这种方法还可以列综合算式表示以上过程,你会列吗?
生:。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完成,全班核对,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师:需要注意的是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当学生列出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时强调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分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与整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相同。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先算这两盒药可以吃几次:(次),之后计算可以吃多少天:(天)。
师:这种方法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表示以上过程,你会列吗?
生:。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课件展示两种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运用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即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师:非常正确,这种算式还可以这样计算:
将算式转化成连乘后直接约分计算。观察的两种计算方法,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
生:我更喜欢第二种,因为这样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算式转化为连乘后直接约分计算,并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培养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策略。
三、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
设计意图:本题包括多种混合运算形式,有利于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分数运算能力。
2.
老爷爷每天慢跑要用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本题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相当于过去的“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可以先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半圈,也可以先求出跑1圈用的时间。
3.
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1.
带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
关键词: VMware; Wireshark; 场景仿真; 网络安全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57-04
Application of scen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in network security teaching
Yu Ha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ox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eaching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limited class hour, heavy teaching task; the antagonism of network security practice is extremely strong, most experiments are destructive; virtual simul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is mainly for network protocol and network equipment, and the scen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attack and defense process have a great limi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cene is simulated by VMware and the scene simulation is further analyzed by Wireshark,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 example of network attack is given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of scen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in network security teaching.
Key words: VMware; Wireshark; scene simulation; network security teaching
0 引言
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知识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许多文献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在教学理念上提出了基于CDIOD的教学法[1];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项目驱动或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类比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2]。
尽管如此,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仍然需要面对一些现实困难。①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一般每学期只安排32节理论课时加上16或32节实验课时。②网络安全实践的对抗性极强,多数实验破坏性大。③网络安全的攻防实验环境要求复杂、实验步骤较多,通过虚拟机仿真的网络安全实验过程,要在后续教学中再现就比较复杂,而且虚拟软件(例如OPENT、NS-2)仿真主要针对网络协议、通信情况,也有虚拟软件(例如Packet Tracer5.3)主要通过模拟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和网卡等网络设备来模拟网络安全场景,但是对于网络攻击和防御过程的场景仿真及分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效率,利用虚拟机软件VMware+Wireshark(网络分析工具)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攻击和防御过程的场景仿真以及进一步的分析。
1 场景仿真虚拟机VMware及网络分析软件Wireshark简介
1.1 虚拟机技术
虚拟机技术利用软件在单台物理机上模拟出多台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相互独立的逻辑计算机,其核心是虚拟机监控程序(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为上层逻辑计算机提供一套独立于实际硬件的虚拟硬件,并仲裁它们对底层硬件的访问。虚拟机技术常采用两种虚拟化架构:寄居架构和“裸金属”架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寄居架构中,VMM 运行在宿主机操作系统之上,可将其视为宿主机操作系统的一个应用,常应用于多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学习及测试,典型的产品有VMware Server及Workstation、Microsoft的Virtual PC等[3]。
1.2 虚拟机VMware的网络配置
本文选用VMware虚拟机中的多台逻辑计算机仿真网络安全的攻击计算机和防御计算机,并通过VMware提供的网络连接仿真攻击过程和防御过程。VMware主要提供了Bridge、Host On1y以及NAT三种网络连接模式[3]:Bridge将虚拟机连接到宿主机所在的网络上,可与其他计算机相互访问;Host Only将虚拟机与宿主机所在的网络隔离开,仅位于同一宿主机的虚拟机可相互通信;NAT使虚拟机可借助NAT功能来通过宿主机访问外部网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连接模式。
1.3 网络分析工具Wireshark
Wireshark是网络数据包分析软件,Wireshark[4-6]能够在网卡接口处捕捉数据包、并实时显示包的详细协议信息;能够打开/保存捕捉的包、导入/导出其他捕捉程序支持的包数据格式。
Wireshark工作界面被分成三部分[5]:上部分显示捕获的数据包列表,用来显示截获的每个数据包的总结性信息;中间部分为协议信息,用来显示选定的数据包中的协议信息;下部分是以十六进制形式表示的数据包内容,用来显示数据在物理层上传输时的最终形式。
在捕捉到的包中可以有选择性的显示不同条件的数据包;还可以显示多种统计分析结果(比如TCP、UDP流、各个协议层统计信息等)。
利用VMware虚拟机中的多台计算机仿真网络安全的攻击和防御过程,同时利用Wireshark捕获这些攻击和防御过程的数据包,并以.pacp格式导出到文件中。网络分析工具Wireshark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
2 场景仿真及分析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以客户端上传文件到FTP服务器时,FTP服务器受到攻击的场景为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场景仿真及其分析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在VMware中分别启动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计算机A和客户端Windows XP计算机,将计算机A配置成FTP服务器,IP地址为169.1.1.1。将计算机A设定为被攻击对象(靶机),计算机B设定为攻击机。
配置计算机B的IP地址为169.1.1.3,通过FTP协议可以正常上传文件到FTP服务器A,如图1所示。
考虑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网络分析软件Wireshark和攻击软件都安装在客户端计算机B上。先启动计算机B上的Wireshark软件,设置Wireshark捕获服务器A的数据包,捕获条件为“host 169.1.1.1”,如图2所示,并使Wireshark开始处于监听状态。
⑷ 在计算机B上安装攻击软件,选择攻击目标为计算机A:169.1.1.1,选择攻击的强度,当计算机B再次上传文件时,开始对服务器A实施攻击,如图3所示。
计算机B上的Wireshark软件同时捕获了上传文件的过程数据包和攻击FTP服务器A的过程数据包,如图4所示。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多种分析,这里选取其中的“FTP-DATA”数据流对FTP文件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分析。点击一个“FTP-DATA”数据包,依次选择菜单项“statistics”“TCP stream Graph”“Time-Sequence Graph(Stevens)”,生成单位时间传输数据字节数的图形。通过比对攻击前后所捕获的数据包文件所生成的每秒传输数据字节数的两个图形,可以发现:使用FTP协议上传同样大小的文件所花费的时间、上传文件的连续性、上传文件过程的平滑度都出现较大差别,分别如图5(a)、图5(b)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网络安全攻击和防御过程的场景仿真及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网络安全的知识,提升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a) 正常FTP文件上传过程
(b) 受到攻击时FTP文件上传过程
图5 数据包文件生成的每秒传输数据字节数比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齐鸣鸣,陈建军.基于CDIO的网络安全课程协作性教学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15:87-89
[2] 马莉,黄营,霍颖瑜.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与
实践[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5:187-188
[3] 何凯,刘伟.基于虚拟机的网络管理与维护实验教学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201-204
[4] 罗青林,徐克付,臧文羽,刘金刚.Wireshark环境下的网络协
议解析与验证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770-773
[5] 肖媛娥,康永平,贺卫东,谭云兰.网络监听技术在计算机网络
实验中的实现.煤炭技术,2011:195-196
本文基于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认为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实质是“应会”的评价,是对学生技能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的评价,并构建了突出技能点考核的“任务式”教学模式。文中还分析了计算机教学评价技术的七个组成部分:技能点的整理技术、技能点的集成技术、试题中无意干扰的排除技术、考核的起点与终点的设置、试题容量与限定时间的确定、评分标准的制定与计分记录技巧以及考核系统的自动化设计等,并介绍了评价方案设计的步骤。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学评价;评价技术的组成;评价设计的步骤
在教育部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时间表后,全国各地计算机学科教育发展迅速。但在计算机学科教育发展的过程,一项很重要的问题将制约和困扰着这一发展。那就是计算机教学评价技术的困难。[1]我们在研究中从计算机教学评价的性质入手,借鉴了教育评价理论中关于衡量与考察评价技术的方法,并在评价个例的设计中,总结分析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评价技术的组成和评价设计的步骤。
一、计算机教学评价的性质
实践性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属性。大部分教师也赞同计算机评价的重心在于实践的运用和操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计算机教学评价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技能的评价更显得困难(应该承认,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上机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语言等,这些方面的操作评价研究较多,已基本成熟),造成中小学计算机的课程考核仍然以卷面考试为主,适当补充打字等的上机操作考核,使得许多“应会”的要求错误地采用了“应知”的方式进行考核。[2]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中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计算机教学评价的性质是“应会”的评价,所以我们认为应采用“任务式”的评价模式。即以学生完成某一任务的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计算机教学评价其关键指标在于课程要求的技能点是否掌握。技能点又要分成必须技能、常用技能、偶用技能几类。或者是分成常规技能和技巧性技能。不同技能点的教学要求一般与其运用频率和重要性有关,在评价中将影响评分的赋值。由于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应会”性质,因而在技能点细化后的评价操作中,一般采用会与不会的二值判断,而不会有三段或四段计分的量表。只是在个别的,诸如文字录入等方面,有根据字数的量化计分。
计算机教学评价的第二方面指标,就是评价对象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当然技能的熟练程度很难也没有必要再细化到每项技能,而是按照完成任务的速度,或限定时间内的完成程度。这里就应采用等距计分。
二、计算机教学评价技术的组成
根据现代的计算机教学思想,我们认为,计算机教学评价主要是题目的设计与评分的设计两大环节。从技术性的角度去分析,“任务式”计算机教学评价技术主要包括:技能点的整理技术、技能点的集成技术、试题中无意干扰的排除技术、考核的起点与终点的设置、试题容量与限定时间的确定、评分标准的制定与计分记录技巧、以及考核系统的自动化设计等方面组成。[3]前五个方面主要属于题目的设计,后两者主要是评分的设计。
1.技能点的整理技术属于课程教材研究的范畴,它是教学目标的体现。在整理中要作基本的分类。譬如在“画图”教学中,技能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画面构成的基本操作:画直线、画椭圆、画曲线等;
(2)图形的编辑技巧;复制、放大缩小、旋转、粗细笔等;
(3)色彩的编辑技巧:选色、色彩填充等;
(4)文字的编辑技巧:拼音、大小写、汉字录入、字体、字号、字色等。
2.技能点的集成技术指的是把诸多的技能点综合地、集中地在一至两题中反映出来的方法和策略。尤其在图形编辑技巧的技能点的集成上,如何无需提示地,包含所有的,简明清晰地表示是设计者经验与匠心的体现。还有如何运用“跨工具”的方法,尽量在一题中集成更多的技能点,也是值得研究的。技能点的整理细化和集成的质量,是决定该评价题信度的重要方面。
3.试题中无意干扰的排除技术,实质上是对评价效度的检验。实际评价中,试题设计者的一些自己难以觉察的很难避免的安排,会为学生凭添许多麻烦。一种是该明白的意图却被隐藏了,使学生绞尽脑汁,费时费力;另一种是容易引起学生观察与理解的歧义,干扰了正常的评价过程。如何排除,一般采用“试考”的方法,观察与分析设计者的意图是否能确切转化为技能点掌握情况的检测。
4.考核的起点与终点的设置是在完成了评价题主体设计之后必须考虑的。因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图文处理绝不是孤立地在“画图”或WORD中画画或排版,而是包括从开机到文件按指定形式和指定位置存盘的全过程的。所以一般的考核起点设置在起始桌面,终点设置往往是完成存盘,当然存盘方式比较多,可以存在指定文件夹中、或是存入自建的文件夹中、或是存在桌面上、或者再增加复制、另存为、存快捷方式等,甚至于以此画面更新桌面的台布。这一部分的命题技术主要是关于文件操作和操作系统使用的。[4]
5.试题容量与限定时间的确定是评价题最后定型的环节。计算机教学评价肯定要考虑学生的熟练程度的,因此恰当地确定任务完成的限定时间,和设计合理的试题容量的意义是相似的。我们的设想是,试题的平均完成时间应在l小时至1.5小时间。题目一至两题,不可超过两题。而且应该有60%至70%左右的学生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容量与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容量与时间的确定对评价的区分度会有明显的影响。
6.评分标准的制定与计分记录技巧是决定评价可操作性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数据采集可靠性和评价区分度的重要所在。我们认为,评分标准的质量分部份,可以根据这些技能点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将它们的权重作适当的区别,然后根据该题的总分形成技点的赋分方案。速度分的评分有两类,一是对规定时间内完成者,设定速度分满分的应该时间,然后在满分时间与规定时间的时间差中,确定时间步长与得分的对应表;二是对到规定时间无法完成者,则根据完成程度计分。完成程度要通过题图的分析来确定对应的分值。满分时间的确定对评价区分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般应以估计的最快完成时间为满分时间为宜。
7.考核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指的是像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那样形成评价题库、能自动进行考生登录和评分、并能准确及时地处理报告的考试系统的研制。由于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地区差异较大,目前采用WIN95或WIN98为平台的,以图文处理和工作表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地区还集中在沿海的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完成此项技术研究,还是需要教育部考试委员会的帮助的。
三、计算机教学评价方案设计的步骤
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套以小学初学计算机约一年的学生为对象的,突出技能点掌握的“任务式”评价方案。这套评价方案包括题目、题图、评分标准、评分记录表等部分。评价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梳理与归纳教学实施以来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技能点,然后设计能全面包含上述技能点的题图的草样。如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考核学生全面综合运用“画图”和WORD的工具和功能进行图文并茂的作品的制作。考题要求学生临摹两幅题图,这两幅题图分别是:在“画图”中画画,并写上汉字;在WORD中排版,并插入表格和剪贴画。设计的第二步是从题图到题目。以文字形式表达考核题,主要是关于文件操作方面的考核要求和有关提示。第三步是对题目进行“试考”,这是为了分析题图和题目的意图能否确切传达给评价对象,防止设计者无意的安排成为考生的难点或费时点,也防止容易产生观察与理解歧义的无意干扰。因为对题目文字的理解力与对题图的观察力都不属于计算机教学评价的范畴,这些无意干扰因素对评价效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试考”的另方面是用来估测该考核一般所需的时间长短。评价方案设计的第四步就是如何设计合理的试题容量,以达到满意的区分效果。[5]并根据“试考”的经验,确定评价的限定时间与满分时间。当然考核评价的性质也会对限定时间与满分时间的确定产生影响,学期考核与校际竞赛就应该有所区别。评价方案设计的第五步就是设计评分标准和评分计分的操作方法。事实上过去计算机教学评价的技术困难的很重要方面,就是临机评分在操作性上的困难。因此如何简便评分计分的操作是这一步的主题。我们设计了以学生记录为行,以各技能点得分、完成时间和完成程度为列的工作表。一般一幅包含有20个技能点的题图可以在3至5分钟评毕。当然这只是计算机教学评价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权宜的办法。我们期望着今后计算机智能模糊识别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图形题的自动化评分技术。
四、问题与讨论
1.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是否还存在着一些“应知”的目标呢?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内容中,属于“应知”类的目标是有的,但要么是与某项操作技能关系紧密,是顺利完成某项操作的必须前提,要么是“了解”类的目标。前者如“文件”、“文件夹”等概念,其掌握与否的评价,可以从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反映。后者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等,这些内容对于实际运用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在学生今后经常使用电脑时会自己了解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必要一定纳入评价目标中。
2.本文论述的评价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以终结性评价为目的的评价,因而在设计和评分中追求工整与严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要从学生发展的积极性或成功体验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因材调整”。可以采用本方案的设计思路,但在评分处理上自行灵活。
参考文献
[1]王菲.SPSS在计算机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09, (18) .
[2]翟玮玉.“等级评分”评价机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J].成才之路, 2008, (09) .
[3]张丰.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四个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2007,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