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壤改良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

第1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瓜州县现有耕地面积49.3万亩,全县移民区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到22.85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80%,其中:盐碱地面积16.57万亩(重度盐碱地达到7.92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58%;板结地面积6.28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22%。目前,全县6个移民乡分别制定了土地改良、产业培育等规划,依托土地改良项目,积极发动移民群众,采取工程措施、增产技术措施、综合培肥措施、生物排盐、节水技术等措施相结合,2008~2010年共改良土地10.2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改良6.52万亩,板结地面积3.68万亩,同时,把发展传统产业和特色种植业相结合,使移民乡特色产业面积达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移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逐步形成移民乡镇主导产业的优势和特色,缩小移民群众与老乡镇居民的生活差距,实现移民乡镇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工作措施

1.深入研究,明确思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前提,以促进移民乡镇农民增收、增加农业效益和移民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程度,以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相结合,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同时,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生态培育相结合;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达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根据移民乡镇土地改良规划,我县分别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上成立由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行政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协同工作,做好物资调运、人员组织、资金配套落实等诸项事务;农技中心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土肥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措施的落实、技术培训等工作。

3.因地制宜、完善技术要求

从改良技术要求看,耕地综合改良治理,应以治水为先导,以培肥地力为核心,治“旱、涝、盐、碱、薄“等障碍因子为目标,首先针对耕层薄瘠渗漏层土壤粘重的实际,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中层爆破等工程技术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层,增加土壤渗透性;二是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建立流域完整的灌溉制度及排水、排盐系统,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注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建立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和地质因素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同时,加强在土壤肥力、墒情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三是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等耕地综合培肥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技术措施

结合土壤调查结果,确定了如下改良技术措施:

1.工程措施

根据渗漏层粘重出现层位、厚度,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结合人工耕翻、机械挖掘、中层爆破等改造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板结层,增加土壤渗透性。

2.增产技术措施

建立以高产玉米、耐盐性啤酒大麦、棉花、油葵、甜菜等种植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移民乡镇群众增产增收。

3.综合培肥措施

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逐步推进以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为中心的综合培肥技术,提高耕地有机质养分含量及耕地地力水平。

4.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应用生物排盐

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采用引种盐地先锋植物,推广红豆草、毛苕子覆盖种植等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生物排盐。

5.从控制灌溉定额入手,开展节水技术

推进膜下滴灌等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建立,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

6.加强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

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区域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通过对移民乡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使移民乡镇地下水位下降,耕土壤盐分降低,产量得到提高,以小麦为准,改良后产量水平如下:高标准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2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30公斤以上;综合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1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20公斤以上。

2.生态效益

通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将大大改善移民乡镇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地遏制移民乡镇土壤盐渍化发展势头,提高了移民乡镇土地改良的效率。

盐化指标:在0~100厘米土层内全盐含量:轻度盐碱地0.4~0.7%,中度盐碱地0.7~1.1%,重度盐碱地1.2%以上。通过相应治理措施,全盐量控制在0.4%以下。

耕地综合培肥指标。通过实施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耕地综合培肥技术,使移民乡镇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层深度增加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3g/kg,速效氮增加30mg/kg,速效磷增加5mg/kg。

节水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节水农业生产技术,使移民乡镇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节水率提高30~35%,提高农业用水的再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

3.社会效益

通过在移民乡镇推广先进的土壤改良综合治理措施,在各移民乡镇建立一定规模的综合培肥高标准移民乡镇和示范移民乡镇,辐射带动我县其它乡镇,开展广泛技术培训,使我县移民乡镇农业节水科技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为提高移民自身素质,发展移民乡镇农业经济奠定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土壤渗漏层粘重、板结、排水不畅

根据实地调查和现场挖掘土壤剖面分析,大多数土壤剖面中下部均大量出现青白淤积层,质地粘重、渗水不畅、透气不良,不仅严重浪费水资源,也易造成土壤盐分大量表聚,加之风蚀作用的影响,土壤表层覆盖着风积物,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生产能力和毒害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在各移民乡镇灌水8天后不渗水,20天以后难以下渗的问题较为普遍。

2.土壤耕作层盐渍化问题突出,急待改良培肥

移民乡镇因多是荒地开发,土壤表层普遍含盐,盐渍化危害问题突出。经实地调查统计,现有耕地中,土壤PH值达8.5以上,盐化土壤面积达6.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2%,其中轻盐土0.76万亩,中盐土1.23万亩,重盐土1.81万亩。区域土壤中全盐含量在0.5~1.5%,整体评价为中、重度盐渍化,同时,区域的土壤碱化度也较高,多在9.96~46.38%间。

3.土壤养分含量极低,急待培肥提高

根据省农科院化验室和我站化验室提供部分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偏大,在1.37~1.52g/kg ,说明土壤粘重程度较高;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较高外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8g/kg的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在0.13~0.47g/kg的水平、全磷含量在0.21~0.28g/kg的水平、全钾含量在1.27~2.61g/kg的水平、碱解氮在8.6~30.7mg/kg的水平、速效磷在1.1~4.9mg/kg的水平、速效钾在62.82~229mg/kg的水平。总体养分评价结果,除速效钾含量较高外,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需要完成土地复垦工作后,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实施配方施肥技术等培肥增产技术,尽快提高有机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4.田间防护林不配套,将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移民已栽植了大量的农田防护林,但树龄小、防风能力弱,但立足我县实际,每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侵蚀问题突出,加之土层粘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树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保证移民乡镇持续稳定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建设适应各移民乡镇实际的田间防护林带等,对提高移民乡镇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全县各级都要把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切入点,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发改委、农牧局、财政局、新农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科技局、林业局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瓜州县土壤综合改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局,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指导落实,并成立以县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农技中心主要技术骨干力量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技术服务小组,强化技术支撑。把土壤综合改良任务纳入各乡镇、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落实奖罚激励措施,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技术指导到位

农、林部门要在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期间,利用各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乡技术人员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田间、深入农户,了解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情况,围绕土壤综合改良等基本内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确保服务到位与实施效果。

3.争取资金扶持,保证措施落实

全县各级要紧紧抓住移民乡镇被列入全省扶贫重点乡发展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筹集资金, 确保土壤综合改良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发改、扶贫办和农牧等部门要将土壤综合改良列入项目科技措施主要内容之一,多方争取移民扶贫资金予以扶持,加快移民乡土壤改良步伐,保证计划顺利实施,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4.搞好示范片建设,展示示范效应

各乡镇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安排一定面积的示范,做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作物都有500~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示范片要选择在公路沿线、集中连片、排灌良好的地方。同时,每个示范片还要安排3个以上的对比试验,示范片要实行统一管理,做好田间观察记载,不断积累和完善土壤综合改良配肥参数,以向农民群众展示土壤综合改良配肥效果,促进辐射带动作用。

第2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2007—2011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在临平、阳洪、姜村和周城4个乡镇实施,涉及23个行政村,共改造中低产田6.7万亩。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充分发动项目区干部群众,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

1、集中精力,认真实施了水利工程项目。水利工程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的重点,为了切实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工程继续推行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及工程监理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用专业施工队,签订施工合同,对工程实施的程序、进度、质量及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组织施工队和干部群众搞大会战,充分调配机械,联合作业,通过定工程任务、定施工时限、定质量标准、定奖罚措施等办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任务,项目区共衬砌“u”型田间斗分渠道128.2公里,新打和修复配套机电井84眼,架设输变电线路40.8公里,埋设输水暗管56公里。

2、不失时机地实施了农业和科技推广项目。我们紧紧抓住秋播的有利时机,以土壤改良和良种基地建设为重点,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项目,集中调配机械,经一供应良种、高效化肥和土壤改良剂,积极实施秸杆还田,改土施肥和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通过召开培训会、印发宣传资料、向农民讲解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等措施,保证了科技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发区共改良土壤6.3万亩,建小麦良种田5000亩,砂石硬化机耕路108公里,开展技术培训4.3万人(次),建高效农业示范田1.2万亩。

3、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搞好农田林建设项目。在农田林网项目建设中,我们按照农田林网建设标准,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科学栽植,择优选择具有丰富的苗木栽植和管护经验的绿化公司承担农田林网栽植和管护任务,他们从打点、放线、挖坑、栽植、浇水、修剪、防虫到管护全过程负总责,苗木栽植严把三关,即挖坑关、苗木调运关,栽植关,确保栽植苗木横看成形、纵看成行。并积极制定措施,签订管护合同,加强苗木建后管护工作,使林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区共营造农田防护林0.67万亩,植树4.07万株,提高了开发区整体形象。

4、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我们还大力扶持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农业综合开发和当地农业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解决当地产业化发展方面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2007年以来,全力配合果业、水利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捆绑整合工作,积极参与全县10万亩现代果业绿色长廊建设,大力支持以周城镇红旗村为中心的周城、临平镇果品产业,使该项目区果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当地兴业富民的主导产业,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007×2011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完成投资406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3047万元,群众自筹1017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渠系水的利用系数较开发前提高了45%,年节约灌溉费用350万元,开发区年新增粮食380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160元,项目区逐步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新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农发、财政部门的大会表彰。

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1、工作思路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水、田、林、路”综治理,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滚动发展,发挥整体效益,努力把我县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奋斗目标

每年建成1个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面积保持在1.2万亩左右,通过衬砌田间斗分渠道,新打配套机电井、维修装备抽水站、埋设输水暗管、砂石硬化机耕路和推广先进的农业高新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完成投资7500万元。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3150万公斤,增加农业总产值5090万元。

3、主要措施

一是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要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稳定可靠的“大粮仓”,首先,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把项目区选择在中低产田集中连片且开发潜力大的粮食主产区,远离县城效区和工业聚集区,远离将来规划的主要干线公路和工业用地的地方,使建成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稳定性、长远性。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项目区进行详细踏勘、分析论证、科学规划,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综合治理,完善配套。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建设高标准农田必须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实行“农林水科技多措并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力加强以水系建设为重点的田间工程建设,合理配套路桥涵站等设施,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这样才能发挥工程最佳效益,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推行工程投标制,大宗标准政府采购制、工程监理制和县级财政资金报账制等有效运作机制,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检查,严格质量标准,真正把工程建成群众的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四是加强管护,建管并重。按照“开发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管护并举”的原则,要对已建成的渠道、机电井、抽水站、农田林网等硬件工程通过登记、移交、租赁、承包等形式,明晰产权,管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了农发工程的长效管护机制,从而确保开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2012年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

1、工作思路

以改善农业基本条件为前提,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田间工程建设,配套实施机耕路、农田林网工程,推广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扩大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努力把我县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第3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 ,绿化工程 ,特点, 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including Richard landscap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rrain, build roads, shop installs the monarch,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ilding engineering facilities, green plant and so on many items content. It from design to construction stag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ocus on landscape effect. And the final landscape effect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garden engineering, greening projects,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园林工程的概念

园林工程主要研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包括地形改造的土方工程,掇山、置石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和园林驳岸工程,喷泉工程,园林的给水排水工程,园路工程,种植工程等。园林工程的特点是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塑造园林艺术的形象。在园林工程中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园林工程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的前提下,处理园林中的工程设施与风景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简而言之就是探讨市政工程的园林化。

2、园林工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结合的综合领域,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工程管理的一些的特性:

2.1工程营造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建筑小品的建造、植物的配植等方面讲求艺术性,其景观效果就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如绿化配植,哪株宜直、哪株宜斜,植物的朝向、呼应是否生动有趣、顾盼生姿,这些都是要靠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把握了。

2.2实施对象多是活体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实施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地被、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态功能和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达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调节温度、隔音杀菌、营造观光休闲与美化环境的功能。

2.3工程建设的广泛性和附属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需求,园林建设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型的公园、绿化广场、高速公路等都成为了较集中的园林工程的展示场所,而大部分的社区、住宅小区及一些功能性建筑物的周边,园林绿化工程更多地作为配套的附属工程。

2.4建设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材料品种繁多,市场价格的变动大,难以及时把握,对园林工程的造价界定带来了困难。

2.5施工的季节性和管护的长期性

园林工程尤其是绿化种植季节性强,讲求适时适地种植。施工时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因而施工质量较其他的工程质量更难以控制。绿化施工只是种植,种后还有个长期管理养护的过程。只有长期精心的管护,才能确保苗木的成活和良好长势,才能达到园林景观的要求和效果。

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流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前期准备和实施方案。其中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苗木及机械设备准备。园林绿化工程分实施方案又由施工总流程、土质测定及土壤改良、苗木种植工程三个主要的部分构成。重点是苗木种植流程,选苗―咖工一移植―养护。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4.1土质测定及土壤改良

⑴土方造型结束后,在细平前按规定进行土壤取样,检测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如检测结果为pH≤8.3,EC值在O.12~0.50ms/era,有机质含量不小于lOg&g,则进入绿地细平工序。

⑵如以上指标未达标,则进行针对f生土方改良,如香樟,用山泥、泥炭土、腐熟有机肥充分拌匀,直至测试指标达标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4.2苗木种植工程

⑴种植前土壤处理

保证绿化种植翻土深度:乔木60~100cm,灌木50~70era,草坪及地被20~30era。乔木种植穴底部加施有棚巴,上铺5em以上土层。地被植物栽植施足基肥,翻耕25~30era,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苗木运输

提运土球苗木时,绳束扎在土球下部位,防止土球破碎。苗木运至现场,如不能及时栽植,带土球苗木临时假植时尽量集中,将树直立,将土球垫稳、码严,周围用土培好。

⑶ 定点放线

对于自由曲线形块状乔、灌木种植放样时,首先沿林缘线放样,以避免出现锯齿状林缘线,片植花灌木(撒金桃叶珊瑚、毛白杜鹃、南天竹、红叶石楠)根据设计种植密度,采用品字形种植(前后排种植点交错),整齐美观。点植苗木(盆景树、苏铁、红枫等)根据实地情况,结合所进苗木的蓬径适当调整间距,以美观为最终原则。

⑷挖种植穴

苗木栽植前以所定的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之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栽植带土球植物时坑比土球大16~20cm,坑的深度比土球高度稍深(1O~20em),坑的形状为圆形,必须保证上下口大小一致。

4.3栽植

⑴栽植前的修剪

树冠的修剪:对于植篱的灌木不多剪,对于花灌木及生长较缓慢的树木进行疏枝、短截,去除枯病枝、过密枝,对于过长的枝条剪去1/3~1/2。根系的修剪:主要是将断根、劈裂根、病虫根和过长的根剪去。

⑵ 一般乔、灌木栽植

a. 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

b.根据设计图将林带的边缘范围线测设到林地地面上(方格网法)。规则式种植 可按照设计株行距以直线定点,自然式种植点则在实际种植中灵活掌握,力求林缘线曲折自然。

c. 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保持直立。乔、灌木树形丰满完整的面朝向道路―侧。

d.对一些不适宜碱土的植物,适当放大树穴,加原土种植,以确保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

e.树木胸径在15cm以上的,在树根处布置6em的塑料透气管,平均4条/株。£栽植时,在树穴中用种植土回填至略高于放土球底面的高度,将土球放置在顶土面上,定向选好主要观赏面,打开土球包装物。如土球松软,土球底部包装物可不取出,然后从坑槽边缘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层捣实,培土高度到土球深度2/3时作围堰,浇足水分。

以上步骤完成后,浇足第一遍定根水。浇水时从四周均匀进入,隔天回头水浇足后用挖出的无杂草新土覆土平堰。随后进入栽植后保养阶段,新栽苗木第1周一般每天需浇水,第2~3周隔天浇水,第4~6周每隔3 d浇一次。

⑶草坪植物栽植

草坪施工要点:草坪铺设前坚持做到坪床处理,确保有效土层厚度,并彻底清除隐埋的建筑垃圾。草皮铺设时注意疏密均匀,铺设后用滚筒滚压,以确保草皮与土层充分粘结,并且草坪平整,排水通畅。b辅设草皮的方法:每块草皮之间要留2~3cm间隙,便于草皮成活后在交接处仍保持平整。铺好草皮后,用晒干碾细的原土填满草皮缝隙,并适当碾压,使草皮与土壤密切接触。对不平整的地块随即去高填低,保持整个栽植地草面平整,然后浇透水,2 3d后再进行碾压。以后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浇水碾压,直到草皮完全压平为止。

⑷支撑绑扎

苗木栽植后,乔木均需立即支撑绑扎。对于本工程的全冠大乔木(如香樟、榉树、银杏等),我们采用钢丝吊桩的方法,用钢丝绳斜拉桩固定大树,树干绑扎处垫软物质,使树干正直,钢丝绳与地下预埋的三角铁固定,其中一根撑杆(绳)必须在主风向上位,打桩固定后用草绳绕杆。对于高大花灌木,如本工程内种植的桂花,则采用十字扁担桩支撑。对于不杀梢片植毛竹,可采用十字绑扎,上下两层加固连成―体,以增强抗倒伏能力。

第4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为认真做好我市年烟叶生产工作,提升烟草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整合农业优质资源,科学规划基本烟田,系统配套基础设施,做实做优基地单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快速提升我市烟叶科技创新能力、品牌竞争能力、供应保障能力,基本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全面提升浓香烟叶龙头市创建水平。

(二)总体目标。建成基本烟田50万亩、10个基地单元,预安排种烟面积17万亩,收购计划50万担。各产烟叶县(市)目标任务为:县建成基本烟田30万亩、6个基地单元,种烟10万亩,收购烟叶30万担;市建成基本烟田10万亩、2个基地单元,种烟3.5万亩,收购烟叶10万担;县建成基本烟田10万亩、2个基地单元,种烟3.5万亩,收购烟叶10万担。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升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工作要求,县作为全国首批32个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在全面完成整县推进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力争成为全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样板。各地要坚持边推进、边探索、边完善,不断提升推进水平,重点搞好基地单元建设。年,在已建成7个基地单元的基础上,全市再规划建设3个,总数达到10个。

(二)认真开展基本烟田规划与保护。根据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总体规划,年,全市将建成基本烟田50万亩,涉及县、县、市三个县(市)、31个乡(镇)、374个行政政村、2266个村民小组。三个县(市)要把基本烟田纳入基本农田建设范畴,坚持“生态优良、宜烟种植,以烟为主、三年轮作,设施配套、集中连片,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烟叶种植布局。对规划的基本烟田,要划区定界,编制图表,登记造册,建立基本烟田管理档案。同时,要制定并落实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特别要在土地用途、耕作制度、土壤改良、土壤环境等方面加强保护,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认真规划年的种烟田块,推广以烟为主的轮作制度,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种植,进一步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特别是10万亩现代烟草示范园区,要系统规划、综合配套,将其打造成为现代烟草科技的展示田、现代烟草农业的样板田、特色产业的观光田。

(三)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国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农综开发资金、农机补贴资金,统筹规划、分类使用、规范运作、共同推进烟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建设重点,烟水工程以机井、提灌站、沟渠、管网、喷灌为重点,烟水配套面积覆盖基本烟田的90%以上;烤房全部以烘烤工场和群组形式建设,密集烘烤达到85%以上;育苗设施全部以育苗工场和四联体大棚、中棚形式建设,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率达到100%;烟路、烟林建设要与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紧密结合,以修建砂石路、景观林为主;烟机配套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主要解决播种、机耕、起垄、施肥、移栽、覆膜、喷药、中耕所需机械,基本实现烟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80%以上。新建项目要体现高水平、高标准,原有项目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和提高。注重已建项目管护工作,建立管护长效机制,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保证设施资产安全和持续利用。

(四)着力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烟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基础和前提。要认真总结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具体意见,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流转程序,完善流转手续。要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拿出适当财政资金,对规模流转的土地价格进行补助,鼓励种烟大户、烟叶农场、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承接流转来的土地,提高规模化种植程度,全市种烟主体平均种烟面积达到20亩。要认真总结县综合合作社试点经验,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运作方式,扶持发展集机耕、移栽、植保、采摘、烘烤、分级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进一步探索完善有效运作模式和自我发展机制。

(五)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及应用水平。完善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现科技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按照“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完善工商研、产学研深度合作研究机制,以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浓香型烟叶研究综合试验场为平台,围绕制约浓香型烟叶发展的品种、生态、栽培等方面的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将实验场打造成为烟叶特色技术的孵化器,切实增强烟叶生产技术自我创新能力,集成一整套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继续搞好10万亩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平,园区内全面推广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实施GAP管理,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切实增加“百年浓香”品牌烟叶的核心竞争力。

(六)深入推进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是我国烟草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产烟叶县(市)要切实把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一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计划和政策,扩大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面积,烟叶供应量达到40%以上。二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基础作用。适宜区和最适宜区种烟面积达到95%以上。机械深耕、绿肥掩青、秸秆覆盖、轮作等土壤改良措施推广率达到95%以上。取消套种,压缩多年连作烟田、5亩以下分散种植农户和低水平生产烟田。三要加快特色品种、精准生产、节水灌溉、上部叶集中成熟采收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要注重节能减排,推广密集烤房集中供热、余热共享、清洁能源利用等技术,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综合效益。

三、落实政策

(一)完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投入机制。优化支农资金使用办法,整合现有涉农资金,集中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倾斜,加大烟区道路、水利、电力、机械、土壤、生态、防灾减害等方面的投入。

(二)落实烟叶生产扶持投入政策。各产烟叶县(市)要认真执行有关文件规定,足额提取当年烟叶收购资金的13%作为烟叶生产补贴资金,在种子、肥料、地膜、农药、漂浮育苗材料等烟用物资和土壤改良、新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补贴投入。乡(镇)政府要从当年烟叶税中适当拿出部分资金,对种烟大村、新发展村给予扶持。

(三)试点推行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政策。坚持以卷烟工业企业品牌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有效供给、满足需求、稳定烟农收入为目标,认真抓好不适用烟叶田间消化处理工作。在年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严格执行《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规范补贴程序,严格补贴标准,加强专卖监管,切实保障烟农利益。

(四)建立烟叶生产风险救助机制。加强对烟叶生产保险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地方政府、烟草部门和烟农的风险共担机制,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政〔〕67号)精神,纯作烟田烟叶全部进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由政府、烟草、烟农共同出资,分别承担50%、40%、10%,保险收益归烟农所有,减少烟农后顾之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烟草公司要充分认识发展烟叶生产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烟叶工作的领导。市烟草公司、农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气象局、农机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局、科技局、广播电影电视局、烟科所等部门成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协调组,研究解决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各产烟叶县(市)政府要加强对烟叶工作的领导,制定本县(市)年烟叶生产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第5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为认真贯彻省、市烟叶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年烟叶生产各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烟叶基础地位,全面提升我县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实现烟草持续稳定发展,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严格计划合同,强化基础管理,引导集约生产,抓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工作。

二、工作目标

1、烟叶生产收购目标:年市下达烟叶收购计划10.2万担,顶抵年度丰产部分超计划收购量后实际下达计划收购量9.6万担,指导种植面积3.56万亩(其中CB-1品种2.47万亩,外引品种1.09万亩)。各乡镇计划收购量和指导种植面积详见附件。

2、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上等烟比例55%以上,等级合格率80%以上。

3、加大烟叶化学成分指标考核力度:积极适应市场对烟叶内外在质量和产品安全的要求,将烟叶的农药残留量列入年终考核,以各烟草站收购的烟叶化学成分在线指标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4、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按时、按质完成市下达的烟水、路工程、密集型烤房建设任务。

5、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搞好全面规划,进一步明确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扎实做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整县推进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坚持稳控结合,确保生产任务落实。年我县烟叶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激发了广大烟农种烟的积极性,但年度全国烟叶主要以“控”为主,要继续把烟叶“防过热”作为年烟叶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乡(镇)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我县烟叶种植计划控制和落实。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要把年度烟叶生产形势与各项政策宣传到户,让群众认识到在目前的情况下,控制面积是为了维护县烟叶的稳定发展,是从根本上保护广大烟农的利益。二要严格合同管理。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安排种植,按照实际种植株数和单产签订合同,制止无合同和超合同种植。三要优化种植布局。坚持择优选种,巩固万担乡(镇)和千担村,发展适宜种烟的田块和规模种植户。要落实“五个控制”,即:控制新增种植户,控制小规模种植户,控制不稳定种植户,控制烤房不配套种植户,控制易发病烟田种植面积。

2、突出特色风格,扩大翠碧一号面积。CB-1是我市的当家品种,也是市烟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几年来,随着集成配套技术的完善,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CB-1的烟叶质量和种植效益日益显现。CB-1在卷烟工业配方色地位进一步加强。要抓住机遇,引导和鼓励适宜区烟农种植CB-1,扩大种植规模,彰显特色烟区的特色风格。

3、发展种烟大户,推进适度规模种植。规模化种植是实现烟叶生产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要继续实施规模种植的优惠政策,为大户种植创造有利条件,逐步扩大户均规模。重点发展户均规模10-20亩左右、拥有1座密集式烤房的种植户,提高烟叶生产的规模效益。继续示范50-100亩左右的小农场式种烟大户,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规模种植积累经验。

4、加强技术落实,促进烟叶规范生产。继续坚持和完善“提质控碱增香”技术路线,通过平衡施肥、培育合理株型和确保有效留叶数等综合技术,实现烟叶生产的工厂可用性和烟农效益相统一,确保烟区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构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生产的贯标力度,提高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促进各乡镇生产技术水平的平衡。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继续推广土壤改良、湿润育苗、平衡施肥、上部叶带茎烘烤、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成熟技术。全县计划推广稻草还田改良土壤2.3万亩,湿润育苗3.56万亩,上部叶带茎烘烤约2万亩,新建密集式烤房200座,同时,将往年建造的1500座立式炉密集式烤房改造成卧式炉,增加用煤烤烟量。切实抓好密集式烤房使用操作和技术落实,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充分利用闲置密集式烤房资源,努力实现密集式烤房从“建好”到“用好”的转变。

5、抓好试点建设,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继续围绕“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和“减工降体提质增效”的最终目标,进一步明确试点方案和措施,稳步做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整县推进工作。县级在朱口镇音山村和下渠乡渠口村两个试点的基础上,新增下渠乡交洋村和杉城镇长兴村两个点;各乡镇都要建立1个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示范试点,确保全县建立14个示范试点。通过试点村示范推动,逐步推进全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烟田基础设施和密集式烤房群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进行综合配套。二是促进规模化种植。结合我县烟田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土地流转改革,培育职业化烟农队伍,进一步提高户均种植规模,争取用3-5年的时间达到户均规模的合理结构,即:5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占10%左右,30-50亩占10%左右,20-30亩占50%左右,20亩以下占30%。三是加快烟用机械的示范推广。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免费为烟农天气预报和特殊气象预警预报,开通电话技术咨询和专业服务预定业务,为烟农提供及时有效的烟叶生产信息。在试点村建立烟业生产综合查询电脑网络平台,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切实提高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广培土机、剪叶机、编烟机等机械,降低种烟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四是继续完善“一社五队”组强管理模式。采取适度补贴引导、侧重市场经营的方式,逐步实现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初分预检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制定服务准则、参与服务的监督和指导,规范专业化服务行为。五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服务。继续完善

四、扶持政策

县烟草局要根据市烟草局年度烟叶生产工作意见制定出台具体方案,继续加大烟叶生产政策扶持,降低烟农种烟成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实用新技术。

五、返税奖励政策

1、烟叶税分成政策。凡年度烟叶收购数量控制在计划内的乡(镇),烟叶税按县乡1.5:8.5的比例分成(以扣除县集中统筹部分、2%的烟基管护专项费用及价外税、费的余额为基数);收购量超过控制数(9.6万担),超出部分的烟叶税归县财政集中统筹。提留低下等烟的烟叶税作为鼓励烟叶生产专项资金,年主要用于种烟大户扶持,扶持方式为:种植面积在50-99亩的,补助种植户100元/亩;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补助种植户150元/亩;种植面积小于50亩的,不予补助。

第6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目前,该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已在山东省平度市、莱西市、胶南市以及山东科技大学进行了花生、玉米和红薯大田对比种植试验。从实际推广应用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理想。土壤表面喷洒液态地膜可提高地温1℃―4℃,蒸发抑制率可达30%以上,土壤含水量可提高20%以上,土壤容重可降低6%―10%,土壤水稳性团粒数量(>0.25mm)可增加10%以上,作物生育期可提前3―10天,0―50m土体的含盐量可降低50%左右,作物的增产幅度可多达20%以上,每亩地使用成本仅10元左右。该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还用于干早、寒冷、丘陵地区农作物早期地膜覆盖,荒地、沙地、盐碱地、滩涂整治以及工程道路护坡、固沙造林绿化、渠道防渗、树木防冻等领域,为智力沙尘暴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同时,该成果还为实现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生物质综合利用,消除白色污染、高浓有机废水污染和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等痼疾提供了技术支撑。

“播种后喷洒这种黑糊糊的东西,就可取代我们用了几十年的塑料地膜?”在农五师八十八团举行的农用立体节水技术试验示范会上,来自全师农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带着疑问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腐植酸可降解液体地膜喷施和成膜的全过程。今年,腐植酸农用技术将在农五师5个团场试用。 笔者在示范现场看到,八十八团五连技术员与职工在播种的同时,将腐植酸缓释肥料施入田中。据了解,常规肥料加了缓释剂后,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田中,农作物整个生育期都不用再施肥,腐植酸缓释剂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节省了生育期追肥的用工。紧接着,液态地膜(腐植酸可降解地膜)喷洒准备工作开始,只见职工将一袋袋呈粉状的腐植酸可降解地膜原料加热水搅拌稀释均匀后,用打药机将其喷洒在地里。约5分钟后,土壤表面结了一层薄薄的黑壳,这表示地膜正在形成。这种地膜不仅能起到保墒、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在作物生育后期可自行降解.转化为肥料。

据悉,国家科技部门日前已将该成果列入建设国家资源节约型技术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并将继续在农业区扩大农田应用示范。雨季,今年胶南市将建成年产1万吨规模的多功能可降解液压地膜生产基地。本产品用在干旱、寒冷、丘陵地区农作物早期地膜覆盖和荒地、沙地、盐碱地和滩涂整治以及工程道路护坡、固沙造林绿化和渠道防渗、树木防冻等领域。

项目咨询:0577-86587886

特色鱼面 吃出健康――第16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推荐项目

夏 伟

鱼面,又俗称垂鱼,垂鱼为湖北麻城、新洲一带传统名菜。去鲜鱼之刺皮.剁其肉至泥酱状,加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揉搓成面,将面分成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饼,然后卷成卷,放蒸笼猛火蒸20~30分钟,出茏后摊开.待冷却后用刀横切成薄饼,于日光下晒干即成。可单炖,加肉同炖,做火锅主料,亦可油炸而食。炖熟为面条状,故称鱼面。其味鲜美,虽为之鱼,然食无鱼味,实乃一绝。

鱼面制作很有讲究。首先要选用青、草、鲢、鲤等鱼肉和上等白面、玉米粉,再拌上麻油、细盐,经过揉、擀、蒸、切、晒等工序精制而成。鱼面形状似普通面条,但更精细,以“色香味形”著称,为湖北特产中的精品。

“楚仙”牌鱼面是以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区黄金湖上等鲜鱼肉和优质红薯及各种配料,采用传统配方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绿色食品。

相传南来嘉定年间,铁拐李和吕洞宾二仙云游楚地,下榻还地桥,受到老百姓的热情款待。二仙为酬谢其盛情,让老百姓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传授了以当地鲜鱼和红薯为原料,制作鱼面配方和工艺技术,此后,民间制作鱼面之风千年不衰,成为楚地名产。

该产品富含人体必需的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绿色食品。其食法多种多样.烹煮煨汤.营养丰富;凉拌香油,鲜美可口;油炸酥脆,满口生津;佐料火锅,爽滑不腻;炒菜配菜,风味独特。确为食用之佳肴,馈赠之佳品。

鱼面营养价值:

1、鱼面是蛋白质含量高和氨基酸组成合理的营养食品,鱼面中的蛋白质由三部份组成即鱼肌肉蛋白质、小麦蛋白质和蛋清蛋白质,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小麦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人体必需氨酸,属不完全蛋白质,与富含赖氨酸和苏氨酸的鱼肌肉蛋白质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后,鱼面的蛋白质消化率、生物价、净利用率、功效比和可利用赖氨酸比率等营养指标均大幅度提高。

2、鱼面是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营养食品,鱼面富含钙、铁、锌、硒、碘、锰、钼、钴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鱼中钙含量可高达10%(以干物质计),且以人体易于吸收利用的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所以鱼面是典型的钙营养食品或富钙食品。由于钙、铁、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鱼面对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对防治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导致的疾病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3、鱼面是低脂肪的和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安全食品,鱼面虽是由动物原料制成的食品,但它与猪肉等陆生动物制品有本质的不同,一是鱼面属典型的低脂食品,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有重要作用(脂肪摄入越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高);二是鱼面的脂肪酸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且不含胆固醇,有益于人体健康。

第7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不仅能缩短工程工期,减少工程造价,还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各项功能能够顺利实现,对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流程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主要由前期准备和实施方案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准备、苗木及机械设备准备和现场准备。园林绿化工程的分项分部实施方案又由施工总流程、苗木种植工程、土质测定及土壤改良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的重点是苗木种植流程:选苗加工移植养护。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2.1 植物配置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在植物配置上不注重与功能区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灌木色块和草坪偏多,难以形成复层结构,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过于空旷或单调的空间效果;②在有些居住区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③带刺植物配置在园路边,如枸骨、火棘等.影响行人通行;在儿童公园栽植多飞絮、多刺、有毒、有臭味及容易引起过敏症的植物,如月季、夹竹桃、风尾兰等。

2.2 植物种植设计图纸标识不清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示意图。在平面图上给出的是相对位置,包括小园路;在立面上除效果图和少量绿带图纸有一些垂直面上的示意外,大多没有立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普遍采用特定的图例表示各种植物类型,用文字(或数字编号)标注说明植物名称,而对不同种植点的植物规格要求、造型要求和重要点位的坐标等普遍都没有标注;对在同一组群内要求的苗木高度不一,同一种植物在不同位置种植时的苗木规格、整体形式和施工技术要求不同等问题,均没用图示清楚标识或在平面图中用文字标注说明。

2.3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

由于资金投入少,人员、设备等严重不足,或是管理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很好把握苗木的生长规律,导致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根系不能正常生长;不及时除草,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这些均影响苗木成活率.进而影响后期绿化表现效果。

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3.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即可,图纸交底异常重要,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 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是从施工图纸上是反映不出来的。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预算。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计划好工程进度,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保证能连续施工。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不要忽略养护组。

3.2 绿化材料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防患于未然。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使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3.3 定点放线的管理

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位置和株行距,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准确放线,在设计图上标注具体的尺寸,根据植物配置的疏密度,再按此位置用皮尺在现场相应的方格内定位撒灰点。种植穴的大小以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在栽苗前以所定的灰点为中心沿四面往下挖,穴为圆形但必须保证上下口径大小,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cm~ 20cm,种植穴挖好以后 ,填些表土 ,若土太瘦,应先在穴底垫一层积肥,积肥土还应铺一层土壤土,厚度为5cm以上;定植苗木前要经过修剪,定植前对根部适当修剪,将短根、病根和过长的根剪除,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的蒸发,保证树枝平衡以保树木成活,并及时涂抹防腐剂,定植后要对树木进行支撑防风刮倒,定植时要符合设计及验收的标准的要求。

3.4 苗木栽植技术管理

当做好种植前期工作和验收后,就开始种植苗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期或其他要求,栽植树木的最佳时期一般是从其休眠期到春天树木萌动前,非栽植季节植树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成活率,苗木种植主要是做好苗木的验收,淘汰部分不合格的苗木。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枝叶视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苗木土球应适当提高标准;尽量缩短从起苗到种植的时间,有条件的还应搭好遮阴设施;在叶面喷洒蒸发抑制剂,减少水分蒸发;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做断根处理,对于贵重的大树、已过了壮年的老树或生长不太好的树,移植时间在阴天或在遮阳条件下进行,断根的同时还应减少枝叶数量、增加断根处须根数量促进成活有利苗木移植后的成活。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美观。注意观赏面的朝向、浇定根水栽植后24h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

3.5 施工养护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种是暂时的,养护才是主要的和长期的,为了保障各类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只有长期的精心养护。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在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减少树冠失水,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应设法保证移栽树木的水份平衡,采取适当的遮荫措施,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进行叶面喷洒,可用浸湿的草绳缭绕树干,以减少水份蒸发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为了保证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紧密接触,种植后需要浇透定根水,以利于根系的恢复。

3.6 工程质量全面控制管理

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土方工程、绿化种植、建筑小品、水电安装、同路铺设、水景工程等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全面控制园林绿化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及控制重点工序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要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良,使每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检验标准且符合国家建设工程规范,必须全面控制施工的整个过程。按照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对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并保证每个工程的分部分项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完成,这样才是对甲方最大的诚信承诺。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等方面的技能,要掌握工程原理,较好地把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建造出既经济、实用,又美观的园林作品,创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蔡俊生.浅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几个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7).

[2] 刘建国.浅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 1 4 ) .

[3] 李汉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 ,2007(23).

第8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造林绿化;苗木移栽;技术应用;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01-02

1 引言

在造林绿化工程中,为保证苗种的优化选择和成活率,并提升苗木的成才速度,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最为常见。已经成型的树苗具有更好的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更适用于移栽技术的应用,但是苗木移栽并不能保证树木百分之百的成活率。因此,加强苗木移栽的管理和技术应用,确保移栽苗木的成活概率就成了衡量绿化造林工程建设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2 工程概况

为提升上杭县的整体环境质量、美化绿化环境,自2014年开始开始实施高速公路两旁景观造林绿化工程。工程采用的绿化苗木为胸径4 cm以上,高2.5 m以上的黄山栾树、宫粉紫荆、山杜英等树种,用大苗高标准措施在高速公路两边山上进行景观造林。2015~2017年,在该具环城一重山和乡镇重点区位进行景观造林绿化建设,工程同样采用的绿化苗木为胸径4 cm以上,高度2.5 m的山杜英、黄山栾树、乐昌含笑、山乌桕、红豆杉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绿化。一般在林下进行补植造林,栽植密度为80株/亩的高标准措施的景观造林绿化工程。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发现,采用大苗上山补植造林,苗木成活率较低,约在80%左右,并常有白蚂蚁的虫害发生,而工程建设要求成活率在95%以上,所以需在适合时机进行大量的补苗,大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造林成离的问题。现就该具开展生态景观造林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苗木移栽技术应用措施对提升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分析研究。

3 树木移栽前的准备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移栽区域的土壤情况对于苗木的影响较大。与农作物移栽相比,树苗移栽对于土壤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这一表现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造林绿化工程常用于城市环境改造、生态改善。苗木移栽的区域往往土壤贫瘠,林地中杂灌较多,或掺杂了大量的垃圾,不仅影响了移栽区域的土壤质量,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对植物的存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保证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在进行移栽施工之前需对移栽区域的土壤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筛选适合的树木种类,以此建立苗木移栽技术应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科学关系,建立合理的工程实施方案。由于造林绿化工程中的苗木移栽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做好各个环节的分工管理,并明确相关责任人,以此保证工程建设期间各个阶段的管理责任,以便在实际建设中保证专业的技术操作,尽可能避免因人为因素对移栽成活率的不良影响。树苗的筛选管理是保证移栽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相关工作需交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挑选,枝干粗壮、枝叶茂盛、根部土球无破损的植株的移栽成活率更高,在移栽之前还需对植株根部使用抗病菌试剂,以此进一步提高移栽苗木的抵抗力。移栽场地环境的管理对于提升栽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准备工作中对移栽场地的清理、优化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进行对林地中杂灌和垃圾的清理工作,需采取统一劈除杂灌、清理回收、车辆运载等方式进行移除处理,减少有害病虫害的发生。其次是对移栽场地的土壤翻新、平整工作,以此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氧气含量。整地方式为挖大穴,规格为80 cm×70 cm×60 cm,施用有机生物肥料作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另外,可根据苗木的生物特性进行土壤改良,如在土壤中添加石灰使土壤适应喜碱性苗木的生长,或在土壤中添加硫酸亚铁使土壤适应喜酸性苗木的生长。最后,需要根据苗木的生物特性确定育苗移栽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春天是适合苗木移植的时间,此时土壤经历了除霜、回暖的过程,风沙的危害也较少。如果必需进行反季节移栽,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以加强苗木的成活率。

4 苗木移栽技术

苗木的移栽过程包括苗木起挖、运输、定植等步骤,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苗木起挖

苗木的起挖需要结合造林绿化工程的项目要求和数量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起挖的时机需符合一定的天气条件。苗木起挖时需根据苗木的胸径确定根部包裹土球的尺寸,土球的尺寸应达到苗木胸径的10倍左右,并保证土球的光滑程度。最好能保证当天起挖当天运输,运输前要对土球进行严密包裹,这样可以减少苗木根系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降低苗木的水分流失,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2 苗木运输

运输过程对于苗木的损坏是造成苗木移栽成活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处理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轻拿轻放,减少运输行为对苗木的伤害。大苗的根部土球相对较大,重量也较重,在人力无法抬动的情况下需采用吊机等机械进行搬运。吊装的过程中,应保持好苗木的重心,并保证苗木土球的方向与车头一致。苗木在运输车辆内就保持整齐码放,这样有利于移栽时整齐有序。可采用0.5%的尿素对苗木根系进行湿润保护,并用篷布对苗木进行遮挡,以减少阳光对苗木的暴晒。

4.3 苗木定植

苗木运送至移栽现场后,应立即进行定植。为保证定植后的苗木成活率,苗木装卸时应尽可能轻柔,种植坑的规格应分别比苗木土球的直径和深度多0.5 m、0.3 m,并回填一些表土到坑底。移植时需去除包裹苗木的绳索,栽种、打紧、回填表土,使苗木基部成小馒头包状,并对苗木进行加固处理,以防风沙对苗木造成倾斜、倒地的影响。

5 造林绿化工程苗木移栽管理技术

苗木移栽完成后,就制定和具体执行相关的管理技术,如各个阶段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土壤环境的营养平衡,使其更适合苗木的生长,从而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5.1 苗木浇水

在苗木移栽完成后,根据当地天气及土壤温度情况,如较长时间未下雨,应进行浇水工作,以保证苗木的根系温度,提高成活率。

5.2 苗木施肥

为保证苗木的科学、快速生长,就在苗木移栽之前,可在坑内撒一些生根粉。移栽完成后进行合理地施肥操作。综合应用有机肥与矿物肥料对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更有帮助。根据苗木的大小情r,可以在每个穴中施放5 kg左右的有机肥,矿物肥的用量则为0.2 kg磷酸二铵以及碳铵等。为了促进景观造林的成效,在栽植后的5~6月和9~10月进行二次抚育施肥(也称追肥),施用复合肥每株1 kg。

5.3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对于移栽苗木成活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用物理、生物、药剂等防治手段。苗木定植后的2年时间,主要防治苗木基部白蚂蚁的发生,后期主要是防治基干、叶的病虫害发生。为了保证药剂用量的合理性和应用方法的正确性,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药泥堵孔、无极灯诱捕、施放天敌等方式可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更好地保证苗木的生长环境。

6 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苗木移栽技术的合理应用则可通过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进一步实现造林绿化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苗木移栽技术的流程管理,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宝东,王 元.浅谈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J].中国林业产业,2017(1):157.

[2]张 海.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73.

[3]徐 斌,吴 剑.造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术的应用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5(19):69~70.

第9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009年,全省共有56个市、县(市、区)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落实推广面积3060万亩,全省共投入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3860万元。其中,省政府投入资金1500万元;全省采集测试土样30.4万个,发放施肥建议卡150万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90%以上;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2448个;推广配方肥31万吨,节约肥料6.0万吨;增产粮食4.48亿公斤;增加农民收入7.41亿元。

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

耕地是粮食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质量是决定粮食产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保护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已在社会各界形成广泛共识。2009年全省各级土肥部门紧紧围绕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1.积极推动和参与立法进程。把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为我省今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组织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在梨树等31个重点产粮县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工程,落实面积124万亩。通过修建田间路、打抗旱井、平整土地等工程措施及推广深松、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等技术,提高了地力等级,实现农田高产稳产。

3.积极开展有机肥补贴试点和有机质提升项目。2009年省政府拨付1000万元,在农安、双辽、东丰、镇赉、乾安等五个县(市)开展了有机肥补贴试点工作。同时,农业部在德惠等8个县(市)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商品有机肥补贴试点工作。

4.有序推进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重要内容。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要求,榆树等15个第二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正在准备国家验收。同时,第三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也已启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坚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耕地质量监测点,是监测我省主要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依据,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一年来,按要求完成了我省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各项数据监测以及各监测点土壤养状况的检测工作,并及时上报国家。

推广普及旱作节水技术

去年,在我省中部养雨农业区推广土壤蓄水保墒技术1000万亩;在西部干旱区推广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1500万亩。一是开展了农业部旱作节水示范区建设。二是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农业膜下滴灌示范区建设。三是继续组织开展了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目前,全省在13个县(市、区)共设有省级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点52个,这些监测点基本覆盖了全省旱区各种主要土壤类型。

严格肥料登记管理,净化肥料市场环境

去年全省共对1092个肥料产品进行了登记发证,对104个肥料企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现场考核,完成了94个肥料产品田间肥效鉴定试验。在肥料市场监管工作中,各级肥料执法部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加强了对肥料市场的监督检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918人次,检查肥料生产经营企业1354个,查处肥料案件35起,涉案肥料产品80.4吨,印发种类普法宣传资料8.3万份,举办普法培训班141次。通过对肥料市场的监管有效打击了各种制售假冒伪劣肥料等坑农害农行为,保护了农民利益。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

2009年全省56个市、县(市、区)化验室建设基本达到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能够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其中一些先进单位和个人还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一是认真抓了全省各级化验员的技术培训,从土壤、植株的检测,到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大范围培训。二是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按化验室的计量认证要求,规范检测程序。通过国家化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和参比样控制进行检测质量评估,提高了全省化验室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全面推进土肥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全省土肥工作在较高起点上向更高目标奋进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土肥工作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确立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基本思路,明确指出:“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对节水灌溉设备给予补助”。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的一份重担,而土肥工作又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各级土肥技术推广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实化,做到任务明确,目标具体,措施有力。

2010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在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实现550亿斤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省土肥技术推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增施有机肥等技术,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稳粮食、增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今年,全省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200万亩。

(二)加大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有机肥补贴工作。继续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第三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要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做好全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根据农业部要求,今年全省要建立100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省站将制定统一实施方案,各地要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及时完成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三)加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力度,2010年,国家将节水灌溉设备列入农机产品补贴目录,为我们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我省在中部雨养农业区推广土壤蓄水保墒技术1000万亩;在西部干旱区推广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1500万亩。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总结好适宜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点的旱作节水技术模式,扩大示范区建设,并充分利用各种项目组合,为旱作节水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在大面积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情况下的长效运行机制。在农安、宁江、双辽等三个县(市、区)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12万亩,辐射示范区120万亩,重点示范推广膜下滴灌、生物覆盖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继续在全省13个县(市、区)52个省级监测点开展土壤墒情、旱情的动态监测工作。通过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及时土壤墒情简报,指导农民科学抗旱,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强化肥料监督管理工作,当前肥料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假售假以及利用虚假宣传误导农民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各级肥料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肥料登记管理工作通知》要求,加强肥料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首先,对肥料企业生产条件要严格考核,做好肥效田间试验检验,保障登记产品质量;其次,要严厉查处肥料市场中未登记、肥料标识不规范等行为,积极配合工商、质检部门加大对肥料产品质量监管,打击各种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行为;第三,要认真做好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工作,加强对投诉举报产品及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第四,要把好肥料广告审批关,杜绝各种虚假的、有误导性的肥料广告;另外今年我们将加强肥料管理法制建设,做好起草《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的准备工作,各级肥料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五)认真做好土壤肥料检测工作,不断提高市、县两级土肥化验室的检测水平,完成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的土壤化验和肥料质量检测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化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要开展计量认证工作。二是继续通过国家化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和参比样检测等考核办法,对市、县两级化验室的建设情况和检测能力进行检查、考核,督促各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检测工作。三是加强对各级化验室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检测准确性、扩大提高检测范围及能力。

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我省提出了550亿斤粮食产量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积极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在土肥技术推广、耕地土壤改良、肥料监督管理等方面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土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有作用。

(一)突出重点,推动全省土肥工作深入开展。当前土肥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脉搏,紧紧围绕增产百亿斤粮食能力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土壤有机质提升等工作,充分发挥土肥部门的技术推广和监督管理两大职能,把土肥技术和其它农业增产技术有机地进行组装配套,促进土、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土肥技术的简化、物化。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明确主功方向,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全省土肥工作深入开展,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的突破。

(二)创新机制,提高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能力。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部门落实政策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各级农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增强落实政策的严肃性,做到不折不扣,严格履行政策落实的程序和手续。在组织领导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沟通协商制度和分工负责制度,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在技术支撑方面,要坚持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力争在技术开发和组装配套上有所创新、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组的技术支撑作用。另外,对各地好的经验和模式要认真加以总结和推广,如,乾安县在节水抗旱工作中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培训、统一整地、统一选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洮北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县测乡配”模式,还有永吉县、双阳区、绿园区、宁江区等项目县(市)推广的触摸屏式电脑专家施肥系统,都是基层土肥科技人员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深受农民欢迎。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还会不断涌现出更多、更好、更有效、更灵活的经验和模式,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要把机制创新作为落实政策的助推器和催化剂,确保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土肥技术服务功能。近几年我省多数土肥技术推广部门在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土肥项目的带动下,技术设备和工作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土肥技术队伍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一些地方土肥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思想松懈、缺乏工作主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全省土肥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技术队伍,不断充实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服务手段;其次,要抓好土肥队伍的思想素质建设,培训职工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思想松懈情绪,增强工作主动性;第三,要抓好土肥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业务考核,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培训不到位、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好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补贴中的专项培训经费,努力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第四,要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和指导服务,大力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