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孩子科技创新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培养创新精神必须从幼儿抓起
1.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
有个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跑去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答:“这是到某点距离处处相等的封闭曲线。”又跑去问小学生:“这是什么?”小学生的回答有“句号”“字母O”“零”三种答案。他又跑去问幼儿园小朋友,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月亮”……说什么的都有。为什么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想象力却没有年纪小又没文化的幼儿丰富呢?从上面的答案可以看出,幼儿园的孩子天真可爱,思维也丰富多彩。
2.幼儿期是好奇心最为强烈的时期
对一个创造者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去敲开创造的大门。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诱导他主动、频繁地接触新奇事物,孜孜不倦地观察、探索,使认识深化,从而找到事物内部规律,取得创造成果。怎样使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呢?我们要抓住幼儿好奇心最强的特点,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幼儿园科技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
1.“幼儿科技活动”的涉及面非常广
2.每一种科技成果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幼儿在认识这些科技成果时,创新精神(创造意识)会自然受到熏陶。
3.“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性强,容易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游戏与探索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感知。因此,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时,要避免小学化、成人化,不能以上课为主,而要以丰富多彩的游戏为主;不需要幼儿去掌握那些抽象、枯燥、难懂的概念,只要幼儿去发现、去积累生动具体的科学经验,体验成功的欢乐,在探索活动中学科学,这才是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要做到与孩子共同动手
孩子遇到困难时,是最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如果教师立即给他答案,或者事先演示,幼儿跟着做很容易就获得了结果,就会使幼儿失去一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反过来,若让幼儿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不但给了幼儿探索创新的机会,幼儿还会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发现的,那份惊喜、那份自豪是可想而知的,这样就真正起到了培养孩子科技创新精神的作用。
除此之外,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还要做到与孩子共同观察、共同总结;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要做到有问必答;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重在有效的鼓励、激励孩子。
时下,已成为当今少年儿童乐于参与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幻画创作可以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科技创新和科学幻想的天空里,将美术与各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使美术课的相关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所以,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注意科学发展新动向,通过欣赏各种先进的科学知识图片,才能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幻想画通过细心观察生活,激发创作灵感,启发大胆想象、确立创意主题,最终使学生在科学幻想画的创作上、主题和形式上有个全新的“变脸”,这是我们美术教师肩负教育重责所在。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幻想绘画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创作具有实际意义的科幻画作品
生活为科幻画的创造提供肥沃的土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是科幻画创作的重要源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从多角度去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例如:吃、住、行等是与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是每个人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的内容,现在的房子是建在地上,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建在空中、海底?或者用树种出房子等等。只有面对熟悉、经常接触的事物,敢于探索,才会有好的创造、发明产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将今天的幻想,变成明天的现实,它是一种真实反映孩子童心的艺术表现形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身边小事引发科学幻想,引导学生把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手”、“不合理”、“不方便”的一些事物,通过自己的设计、想象,将它们变成了“顺手”、“合理”、“方便”的新事物,并用绘画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
二、思维碰撞,激发灵感,创作极具个性的科幻画作品
相信学生――童心是创新之源,儿童由于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不易受到现有的经验束缚,因而他们的思维比成年人更加活跃大胆,充满想象力。所以,在科幻画创作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广泛的交流,使学生在“你听我说、你说我听”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互相启发、相互碰撞,在不经意中挖掘科幻画的创作素材,好的创意的产生。
但是,学生自主思考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自由放任,教师应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思维方向和主题,引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集中于某一个方面进行创新思考、讨论,这样才会有所突破。
三、标新立异,大胆想象,创作丰富的奇思妙想的科幻画作品
少年儿童富于幻想,思路活跃,天真勇敢,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把奇思妙想表达出来。用科学知识与绘画艺术结合的形式――“科学幻想绘画”来展示少年儿童心目中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喜欢想象,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想像。可见,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奇思妙想的最好“良药”。鲁迅先生也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奇思妙想的最好“良药”。
一幅好的科学幻想画作品,首先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遂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开拓艺术创造的愿望。在《未来的住宅楼》的创作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日常的住宅楼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小区楼房,以及它周边的环境,再说说它们有哪些不足之处,希望在哪些地方得到改进。接着让学生说说理想的住宅楼应该是怎样的,有哪些功能,外形会是怎样的……通过在交流中产生出各种境界,激发学生将想象触角伸展到各个领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要标新立异。通过不断的引导,在学生的习作里,令人惊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的创造力。
四、依据问题,确定主题,创作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幻画作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懂得思考,学会提出质疑、研究问题是创新之源。在教学中,对于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作为老师要蹲下来,与他们一起讨论与交流,耐心启发他们进行科学的正确思考,逐步归纳出明确的创作导向,确定出创作的主题。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运用到正确的科学原理,不要有迷信的内容和唯心的内容,要让他们懂得,你的想法或许是可以通过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将来可能会实现的。
【关 键 词】 绘画;科学幻想;教学
有人说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堆积,相当忽视幻想力、想象力的开掘,这是中国人创造力贫弱的根源之一。幻想力、想象力对当前全球经济大战的重要性则更为许多人所忽视。从激发中国人的幻想力、想象力开始,虽然表面看来慢一些,但它后劲极强,内力源源不绝,会日益显示神奇的力量。所以,少儿科幻绘画比赛作为创新大赛活动的一项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对孩子们科学思想的培养,创新思维的锻炼,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技艺术的融合都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形式。以下是这几年来我在科幻绘画辅导教学中一些小小的体会:
一、让观察成为孩子生活中一种最为持久的乐趣
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可见观察对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观察是求知的重要手段。孩子认识事物,往往是从观察中获取信息的。孩子学会了观察,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幻想。见到蚂蚁搬家,他们会想蚂蚁要搬到哪里去,它们的新家是什么样子的;见到工人给树木修枝,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要把好好的叶子剪掉?观察会把孩子带进问题的世界。问问题是智力生长的起点,是思维发展的营养剂。当孩子开始为他的问题寻找答案,那么,学习就开始了。
应该怎么教孩子学会观察呢?我觉得首先要鼓励、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一般说来,孩子都有观察的兴趣,老师要发展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粗暴地对待或是不耐烦,而是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秋天到了,看到街上满地的落叶时,孩子会问:“这些树叶为什么掉下来了?”“因为秋天到了,天气冷了,树叶就枯黄了,就死了,树叶当然就会掉下来。”“为什么树叶枯黄了、死了就会掉下来呢?”“因为在好多年以前,有个叫牛顿的科学家,他发现地球对任何东西都有吸引力,树叶死的时候就离开树妈妈,所以树叶往下掉。”“什么是吸引力?”“孩子,我们住在地球上,地球会紧紧地吸住我们,让我们在地面上生活,如果没有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我们人和所有的东西就会在空中飘来飘去,我们就不会有自己的家了。”“老师,我好像懂了。”孩子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问题看似简单,觉得不值一提,但孩子就要刨根问底,因为他感兴趣,因此,观察兴趣的培养能使孩子们学会用探索和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
之后,要教孩子学会进行精细观察和带着问题去观察,没有问题的观察,目的性不强,收获也不大,可引导让孩子注意通过观察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同类事物的不同点。如写生的时候,让孩子比较老师的手和自己的手,并提出为什么会有不同?通过这种精细的比较、观察,孩子们就容易记住事物的特点和事物之间的差别,并且产生联想。孩子说老师的手比自己的手要大,而且有许多皱纹和粗糙的痕迹,和妈妈的手一样,因为要做很多事,所以孩子画了一幅画,在画中发明了一双保护手的手套,让妈妈、老师的手和她的一样光洁、细腻。
二、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法国作家雨果很诙谐,他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我告诉孩子们:我们掉进彩色的世界里,红橙黄绿蓝靛紫。我们躺在缤纷的欢乐里,红橙黄绿蓝靛紫。仰头一望,却见整片斑驳泛黄的天天花板。不过只要发挥一点想象力,那看起来也很像一只浑身斑点的哈巴狗。这就是想象的快乐和神奇。
想象是人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想象也如同思维一样要鼓励、引导,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在观察同一事物时,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想象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方能引发儿童的想象。孩子们想象的火种是很容易被点燃的,因为他们经历的事情很少,对世界的许多认识还不得不靠想象来填补。他们的“妙笔生花”,总能带给我种种的惊喜和快乐,或许,别人无法体会,但我和孩子们总能沉浸其中,就像下雨的时候,我们各自打着伞,我们的雨声,我们的快乐,也跟别人的不一样,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如郎绍玉同学画了幅想象画,是一个机器怪兽把旧电池全吃掉了。我看了后问他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他说:“老师,我看到家里有好多旧电池,我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往哪里扔。”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启发,“很好,你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个关心环保的好孩子,可是你这样也没有解决问题呀,不如你再想想利用科学的办法来解决它,好吗?”于是经过思考和修改,就有了《废电池转换箱》这幅作品,后来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三等奖。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料和相关知识,这对我自身也是一个提高。不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长流水吗?所以,我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我提倡孩子们多看各种书籍——《青年视觉》《昆虫记》等等,还有各种有益的音像制品,像《鸟的迁栖》《微观世界》《探索》等。朱海同学看了后创作了一幅《神奇的昆虫世界》,描述了在将来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芯片的帮助进入一个和昆虫一样大的三维成像世界,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我这样做,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使孩子观察到更微妙的世界,从而使孩子们的知识与表象丰富起来,推动想象力的发展。
三、积淀“灵感”
很喜欢海涅的一句话:“人们在那里高谈着灵感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那样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接起来。”
在教学中我就是这样做的,刘勰有句古话:“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平时我就教孩子们要学习积累:“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让他们多看,看到感兴趣的东西要记下来;多画,觉得自己画的好的、有意思的要留下来。我自己也像个“收破烂”的,不但把他们“妙笔”习作、草稿、小破纸片都存起来,分类收好,而且自己看到好的作品、图片、文字,都记下来,存起来,把那些转瞬即逝的“好东西”都给拍了照。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如赵子临同学平时最爱画各种机器人,而且造型独特,还不带重复的,可他都是信手拈来,画了就扔,我悄悄给他捡起来,留下来,参加比赛的时候,他着急了,不知道怎么下笔,我把他平时扔掉的纸片都放到他面前,他眼睛一下就亮了,《机器人展售厅》就这样产生了,这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二等奖重庆一等奖的作品。后来他自己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
孩子们创作了很多充满了个性的科幻绘画。如全国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一等奖《智能空气净化器》、三等奖《快乐的生态农庄》,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二等奖《生物能源转化系统》等等,在市、区级比赛获奖若干。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孩子们可以更加大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用他们的童心和好奇、用他们绚烂的画笔探索和描绘那个奇特而又充满乐趣的科幻世界。
【参考文献】
[1] 肖杰. 论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教学[J]. 美术教育研究,2012(13).
3D打印技术是智慧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延伸。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教师应在平时关注教育的发展和新技术的研究兴趣引导,要让学生在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最旺盛的时候,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立意超前,起点要高,追求新发展。一方面,致力于3D打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立体空间思维;另一方面,课程教学分析结合课程实践经验、简易建模软件的学习,在培养孩子创造力上不可小觑。
探究学习为课堂增添活力,让学生脑洞大开
3D打印技术应用于教育,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思想,是智慧与科技相融合最佳路径。对孩子们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关注。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3D打印机轻松简单地构建立体几何体并打印出实体,将数学定理的推理演示过程更加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从形象的实物、过程演示及推理中理解并掌握数学抽象概念和知识,提升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例如,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以往教师通过画图形、看视频等方法让学生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相互转化,效果往往不理想。3D打印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立体图形实物化、教具化,分发到各组学生当中,学生置身于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通过3D打印实体的接触,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它是一种同时拥有视觉和触觉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引领课堂教学重要趋势,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英国著名教师戴夫怀特说过:如果你能抓住学生的想象力,你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3D打印是小学生能看懂、能设计、能实践的技术,教师们更是有信心开展更多的学科课程教学尝试。
1. 美术学科
利用建模软件如“草图大师”“3D”等进行建模设计,掌握基本的方法就可以带孩子们上课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的心灵与视野更加开阔。3D打印是电脑绘画的延伸,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中,这样的美术课和常规的笔纸上课不同,教师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画灯笼,而是辅导学生在软件中制作灯笼模型。学生通过操作软件,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模型,再用颜料上色。这样课堂的趣味性加大了,同时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审美与视野更开阔。
2. 语文学科
基于对3D打印技术功能特性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特点及难点的关联与分析,我发现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演示和协同构建两种方式帮助突破学科教学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一课时,以往的教学主要靠图片的解释来导入课堂,或利用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长城的结构和功能。有了3D打印机,就能利用建模软件在电脑上把一段长城设计并打印出来。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利用丙烯或油画颜料将打印成型的“长城”涂上颜色,学生通过参与该环节加深了对长城构造的直观认识。
3. 科学学科
小学科学学科可根据课堂设计,将电脑中虚拟的立体图形打印成实物。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天文知识,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太阳、地球、月球、星星模型,并模拟实验研究变化。不同课堂上,创意来源孩子们的奇思妙想3D打印机嘴里吐出恐龙、化石、机器人“大白”等不同造型。这样带有创想的青少年从小就开始追梦,孩子们领略到3D打印的科技魅力。
4. 生物、化学等学科
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打印出细胞、器官、生物样本,比单一图片或视频更直观。化学课上打印出分子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历史、地理、物理等课程涉及的一些还原历史的文物、器具、模型,都可以打印出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动手做和动脑思考才是重要途径,学生以完成模型构建为目标,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从设计原型、展示参与多个环节融入学习活动中,创作分享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利用3D打印技术,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多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采用游戏、竞赛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
技术融入教师教育 未来课堂与技术在一起
再完美的课程设计也需要教师去落实。从“传授者”到“学习者”,教师的角色也正在发生改变。3D打印技术人才稀缺在教育培训领域进一步凸显。3D打印机是一种教具,用于开拓青少年思维,而不是玩具。如何让3D打印技术真正进课堂并落地?在我看来,学校应把教师数字化素养作为必要的职业标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也是新型科学技术的吸收者。
1. 软件基础
尽量选择容易上手的建模软件,比如免费的Sketchhup(草图大师)。有一定基础后,建议尝试用中文版3D或MAYA建模软件,在设计出复杂的和精度上更理想的模型。该类文件在打印输出时导出.stl格式,然后在导入第二层软件进行切片联机打印,通常3D打印机支撑生成.G格式。
2. 自适应学习技术
如今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灌输方式已经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与实施的需要,现在亟需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学校推出“3D打印实验班”,选出有计算机和设计特长的教师,通过集中培训、脱产研修等形式,让他们尽快胜任项目辅导和培训,并成为该项目的“带头人”。通过学科渗透和开展创新课程等活动推行,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带动一批教师成长。
3. 借助网络平台建立模型资源库
基于设计的课堂活动,可以在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开展技术学习,通过设计、项目探究、创造、分享等手段,充分运用网络免费的教学平台参与学习。很多网络提供模型资源免费下载,可直接用于切片打印,这有助于入门打印操作学习。教育工作者同时要尊重每位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在他们最有创造力的时候,让他们去实践、经历、思考。
构建跨领域链接,让学生持续学习
为帮助中小学尽快引入科技教育领域的新知识,真正做到目标实现与解决方案的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将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进行打印课程的实验性应用。3D打印机之所以能够打印出各种立体作品,首先还得看设计,软硬件都要给力。教学生一些软件的操作知识,从最初的设计建模,到装料、操作打印,直至后面的打印成型、上色,可以考虑让学生临摹一些东西,逐渐形成老师引导辅助工作,设计完全出自孩子之手,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组成社团、实训队,涉足这一高科技领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Pedro Reis说,无论是个人独立还是全体合作,3D打印技术在开启人类创造力上的优势是不可小觑的。在教学中为了弥补模仿训练不足,教师除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还要方便学生迁移应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于对3D打印技术本身特性的把握,我发现该技术可以作为动力激发工具和支持创新设计的技术工具,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跨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师生们对加快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迫切。随着3D打印技术迅速发展和大规模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小学3D新科技时代将全面开启。3D打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关系着科技创新以及综合性教育。希望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能给学生带来创造的成就感,架起孩子们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作者单位:黑龙江克山教育局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以文化提升优质学校质量观念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根据重庆实际,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
康庄美地小学地处北部新区,是市政府为公租房小区居民修建的配套学校。根据校名,学校取“康”和“美”二字作为核心理念,打造“康美文化”,实施优质学校建设工程。所谓“康美文化”,就是按照“健康身心、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去办学、治校、育人,成全“孩子健康美好的童年生活”,成就“教师健康完美的教育人生”,达成“学校健康臻美的育人殿堂”之崇高追求。以此为指导,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从四个维度确立了“康美质量观”。
“全面康美”的质量观 就学生个体而言,学校本着让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决不能只注重语文、数学等传统考试学科,也决不能只把学生关到教室里面“死读书”,更不能开展奥赛培训及竞赛等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活动。就学生整体而言,学校坚持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思想是否端正的重要标尺,想方设法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决不能只关心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也决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而厚此薄彼,更不能歧视或者放弃暂时后进的学生。也就是说,“康美文化”坚持的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少数方面的质量。
“个性康美”的质量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禀赋、爱好和潜质。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康美文化”坚持的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质量,而不是千人一面的质量。
“持续康美”的质量观 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就是要能够为每个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全面、扎实而牢固的基础。学生是否健康成长和顺畅发展,是否在学校过着充实的智慧和德性生活,是否在不断地积累与构建人生发展的经验,是否有发展“后劲”,才是最重要的。学校决不能只顾学生“眼前考得好”“升个好学校”,也决不能揠苗助长给学生添加过于沉重的学习负担,更不能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康美文化”坚持的是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而不是短期的、功利性的、不可持续的质量。
“公平康美”的质量观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既具有强制性,更具有公益性。“公平”是其发展的主轴,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境遇的每一个学生都全面提高,实现均衡发展,是“康美文化”追求的质量目标。也就是说,“康美文化”坚持的是公平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顾此失彼、有失公允的质量。
以文化引领优质学校建设行动
建设目标 为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优质学校,学校以康美文化引领学校建设,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通过打造“显性文化,彰显康美特色”提升了文化内涵,实现内强底蕴外树形象。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突出全面提升。三是建设放眼于社会环境、着眼于社会需求,着力于培养孩子各种能力,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小学。
立德树人 “加强班主任能力建设”“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凝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学校通过以上三步实施学校立德树人的养成教育工作,提升学校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的强弱代表一所学校教学工作水准,为此,学校通过“请进来培训,实施借力助推工程”“走出去学习,实施开放拓展工程”“校本化研修,实施内生驱动工程”三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助推教师快速专业化成长。
教学管理 学校以“端正教学管理理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努力提升学业水平”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并通过管理工作的加强培养具有良好习惯、高尚品质和社会责任的康美少年,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等。
教研科研 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因此,学校通过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校本教研、开展课辅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实施学校教研工作。通过教研工作的开展,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以文化彰显优质学校建设亮点
康美文化个性亮点 学校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在上级部门、领导、专家的引领和细心指导,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康美文化理念体系初具形态。其中包括:
核心理念:康・美。
办学理念:健康身心、美好人生。
校训:做最棒的自己。
校风:明德、尚美、阳光、雅致。
教风:敬业、善导、创新、求精。
学风:乐学、善思、合作、进取。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习惯、高尚品质和社会责任的康美少年。
康美口号: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向着明亮那方,幸福前行。
在理念引领下,学校逐步打造康美文化阵地,如:廊道文化、教室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宣传文化建设等。优美的文化阵地让师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体验工作和学习的乐趣。
康美课程建设亮点 学校紧紧围绕“康・美”核心文化的价值取向,努力践行“健康身心、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以新教育实验为契机,开发了许多特色课程。如:围绕学生身体素质康美、心智精神康美和社会适应素养康美三大领域,开发四类课程内容体系等。
在康美文化的指引下,学校成功加盟以朱永新教授为代表的“新教育实验”的行列,在2014年7月已正式被新教育研究院授牌为“新教育实验学校”,得到了家长、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认同、广泛好评。
康美教育内涵亮点 康美的教育内涵在于打造高品质的教育。教育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学校教科室申报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小学生诵读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课题已获批立项并成功开题,学校申报的重庆市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建构康美特色课程辅助活动策略研究》已开题现已步入实施阶段。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证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在特色建设与办学实力方面均有所得。特色建设方面,学校开设了25个兴趣特长班(社团),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安排专门的时间、教师上课辅导,满足了孩子的个性需求,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实现了孩子在学校发展个性、快乐学习、优雅生活的目标。办学方面,学校在办学评价中甩掉了以前老是落后的帽子,办学能力逐步提升;科技创新,学生特长展示等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教师参加各级教研、赛课、论文,教育案例、故事等频频获奖等等。
以文化导航优质学校未来发展
回顾过去,在优质学校建设中,学校选择以新教育为突破口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近年来虽然在新教育实验、康康舞龙、美美写绘、课题申报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优质学校建设是学校永恒的追求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康美人还需要深挖潜力,探索创新,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明确发展目标 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以科研引领特色,课堂生成质量,文化引领繁荣;完善康美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激情,引领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打造教研训一体化 学校在“教研训”一体化方面已形成机制,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师之间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差异。如何打造一支有内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出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名优特”的老师,是今后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为充分彰显校园文化魅力,要从康美办学理念体系上丰富、完善,走自己的特色之路;要从楼道文化,“完美教室”的打造,校园广播、网络建设等狠下功夫,挖掘潜力,展现自己的风采;要从改变校园环境上去思考,让每一片绿色都灵动起来,让整个校园四季绿意盎然,花香扑鼻。
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一所优质学校一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借助一年一度的校运会、读书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展示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合格+特长”人才的适合康美小学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