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阅读教学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读教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教学概念

第1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新概念阅读” 阅读教学 学术意义

曾祥芹先生不仅是文章学专家,而且是语文教育学专家。他致力于用阅读学、文章学指导语文教学,“新概念阅读”就是其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新概念阅读”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旨在对低质量、低效率的传统阅读观念和传统阅读教学陋习进行大力改革,使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阅读教学产生大的变化,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前瞻意义。

一、“新概念阅读”的观点

“新概念阅读”强调阅读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思维性,意在对传统阅读所造成的“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局面进行匡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实现由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迁移。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概念阅读”的基本内涵。曾祥芹先生认为,“阅读过程”,包括“披文得意及物”三个阶段,包含意化和物化的双重转化;阅读过程有“感言辨体”、“入情得意”、“运思及物”三条基本规律,并可分别派生出“语境定义”、“意会神摄”、“经验汇兑”、“遵路识真”、“阐幽发微”、“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类化迁移”、“切己体察”等九项阅读原则。因此,曾祥芹先生提出,“新概念阅读”重在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一面摈弃“阅读无学”的偏见,把阅读看做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知识、信息的一门科学技术。一面改变“被动接受”的旧习,将阅读视为读者对读物主动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

第二,“新概念阅读”的技能方法。曾祥芹先生从阅读时效的角度,把“新概念阅读”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这个阅读技法补充和发展了“读法只有精读、略读两种”的旧说法,强化了阅读的效率意识。精读法,即用朗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90%以上;略读法,用默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500字,理解和记忆率在80%左右;快读法,用视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在60%―70%。为训练精读、略读、快读这三大读法,曾先生提出了经验汇兑法、不求甚解法和一目十行法来具体指导阅读,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汇兑法是指通过读者与作者的经验交流达到对文本及其深层意义的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法是指不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整体感知,先扩大知识面,搜集所需信息,只抓取基本思想内容,以达到对文本主要精神的把握和体会;一目十行法旨在提高阅读的速度,在保证阅读的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精神。

第三,“新概念阅读教学”的内容。“新概念阅读教学”,就是自觉用阅读学来指导阅读教学,把阅读科技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生产力。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偏颇,曾祥芹先生提出:在阅读教学目标上,要打破“语文纯工具论”的迷信,克服“阅读纯技术论”的偏颇,真正实现阅读教育的人文价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纠正纯粹吸收的单程阅读论,坚持内外互动的“双重转化论”;超越“止于得意”的“半程阅读论”,坚持“披文得意及物”的全程阅读论。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应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阅读的人文精神必须渗透在阅读能力训练之中,要把随意被动、违背阅读规律的教学盲点,变成自觉主动、符合科技原理的阅读教学亮点。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挤掉或取代学生独立思考的讲读模式,建立班级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在阅读教学媒体上,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模式,突破单纯从纸本书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格局,进而学会从电子读物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本领。在阅读教学测试上,其内容不应局限于阅读知识和能力,而要兼顾阅读知识、能力、态度、情感诸方面;其形式不应局限于书面,而要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查;其题型不应让标准化试题主宰,而要降低客观性试题的比重,确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

二、“新概念阅读”之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曾祥芹先生的“新概念阅读”在阅读教学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其一,曾先生所创设的“新概念阅读”开拓了阅读学领域。传统的阅读学大多是教师对文本进行一字一句的解读,肢解课文的讲读模式、“尸体解剖”式的课文形式分析,使本应充满人文情趣的范文教学索然寡味,且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新概念阅读”恰恰针对传统阅读的弊端,提出新的补充,开拓了阅读学的领域。阅读课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不能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得,必须引导大家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实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三统一。

其二,曾氏“新概念阅读”是对阅读学规律的总结,对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表现为“文―意―物”的过程。具体说,即从课文作品的语言文字出发,沿着句、段、章、篇依次前进,回环解释,整体辨识其体式,逐级理解其情意;再跳出文外,延及作者主体和事物客体,深思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最后将阅读汲取的精神营养,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自觉行动,才算达到阅读的终点。

其三,曾氏“新概念阅读”对阅读教学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但是在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写作因有迹可寻被注意了,而与写作同等重要的阅读,却因比较难以捉摸而被忽视了。直到现在的语文教学,仍是以写作指导为主,从课文预习、讲读到最后的练习,都着重于理解课文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在深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而提高鉴赏及写作的能力。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应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语文教学总要秉着语、文合一,以文为主的精神,坚持写作以阅读为基础的原则,遵循以读、写带动听、说的训练方略。因此曾先生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一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创新意义。

其四,“新概念阅读”反映了曾先生的创新理念:目前,古代繁琐解经的遗风在现代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依旧阴魂不散:短课文又长又慢地讲解,没完没了地赏析,屡改不正;只一味精读的单调读法至今未能得到丰富和发展;略读、快读方法一直遭到误解,不能被大胆采用。而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文本读物、电子读物、多媒体等都提供了大量的阅读信息,在传统的精读教学之外,还要使略读与快读并重。这样,才有利于推进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博览群书。

第2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究型阅读 体验性 拓展性

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朝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受、理解、赏析和评价的能力方向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被忽视等问题却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前进步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引进了研究型阅读的概念和相关措施。

一、研究型阅读

研究型阅读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学习观,它主张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反对学生被动地继承知识。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观,研究型阅读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对知识进行记忆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结合到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实际,我们可以从课内研究型阅读和课外研究型阅读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课内研究型阅读

课内研究型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解读课文,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语言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内研究型阅读具有以下三种方式:

(1)结合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例如在学习《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一个水池究竟能不能游泳,我们可以从水池的大小、深度以及池底的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究。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得知五彩池面积最大的也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最小的就跟菜碟子差不多,水深还不及一根手指的长度。在五彩池的底部长有很多石笋,石笋表面还结着一层石粉,这样的水池当然是不能游泳的。如此一来,我们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也引导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初步解读,激发了学生主动提问、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结合课后提问,临时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研读。在《西门豹》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将班上的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完成对课文的学习。此举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3)采用主题阅读法,选择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进行专题研读。在目前的语文课本篇目的安排中,基本上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着同一主题选择的。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个单元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主题,选用了《观潮》《鸟的天堂》《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四篇文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开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关于自然奇观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陈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课外研究型阅读

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得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展开研究。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设计历史人物的文章,比如说《草船借箭》《将相和》《赤壁之战》等。仅通过文章本身的陈述,学生是不可能获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涉猎《三国演义》《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书目,对课本中的历史人物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2)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展开研究。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课文本身并没有详细阐述为什么北上抗日的必须夺下泸定桥,只是一言带过。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设立一个小专题,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当时战况的一些资料,明白泸定桥的重要军事地位。

(3)对某一作家的作品展开研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对散文的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学生在学习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时,就很难把握住重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先自行搜集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对作者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精神后,教师再指导其对文章进行系统的学习,难度就会降低了。

二、树立体验性的教学观

对于诗词歌赋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言,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寄予其中的感情,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正如新课标所说的,“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深入。”因此,教师如果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恰如其分的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手段,就能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解读,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陶冶情操。

朗读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造,需要朗读者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并用,是一个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提供一定的朗读情景,深入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三、树立拓展性的教学观

为了实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教学的范围就绝不能仅限制于课本。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想象,树立拓展性阅读的教学观,在遵循小学生阅读规律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有效阅读量,提高他们的文学底蕴。通过续写、仿写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结:当然,实际情况中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述方法的提出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对此,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秉持不断创新的理念,积极推进阅读教学的改革,完成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旭燕.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7)

第3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见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应深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19-01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阅读教学并不是对知识封闭的集中训练营,也不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传递,而是一种开拓小学生视野、培养阅读兴趣的有效阵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期望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把课堂当成讲堂。虽然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传统教学模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长的老教师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在他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讲解为中心。这些老教师穿着传统的“老衣服”走过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穿新鞋走的却是老路。

2.教学空间封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此,小学阅读教学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教师应熟练、灵活地驾驭课堂,善于抓住学生质疑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一定的互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有效的阅读课中,学生应充满激情,令思维迸发契机。但当前“一言堂”的传统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生硬、呆板。在语文课堂教授新课程目标前,教师纷纷认真备课,并对教案进行认真设计,但就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会出现许多教案之外的情况,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上课。对于不少教师而言,因缺少教学经验,遇见此类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对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不管不顾,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将设计好的教案一字不落地读一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不以学生为中心,不以具体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实际,自然受到学生排斥,因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缺乏,势必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4.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模糊。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局限性,试图改变当前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尝试改变封闭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普遍认为,给学生留足大量的语文阅读时间便万事大吉,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教学中进行自我学习,自由阅读,但这种教学模式开始从教师“一言堂”变为“无声堂”,从“满堂灌”变为“满堂学”,没能起到相应的阅读效果,使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严谨的规律教学型变为放任自由的无规律自学型。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使得学生学习定位缺失,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1.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禁锢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个人素质问题,一方面是现行区域性考试的结果。这些原因使得教师不敢大踏步地放开教学,害怕因自己的创新教学,使得学生考不出满意分数。分数的下降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荣誉和教学效果。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准确无误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甚至还应该一字不落地背诵。此外,不少教师自身懒惰,让学生背诵记忆教科书的讲解思路,认为只有死记硬背才能抓住小考出题人的出题题库,不仅自己省事,还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小学生阅读的培养目标。小学生阅读并不是为了获得高分,而是一种积累知识、认知世界的渠道,这种本末倒置的阅读模式不仅起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伤害学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小学生阅读回归到健康成长中来。

2.采取自主教学的模式。小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会生成多种阅读体验,他们迫切需要与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沟通对象和沟通方式。例如,教师讲解新课文时,应该让学生在课下仔细阅读课文,并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段落进行有感情地阅读,与此同时选择一种学生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阅读成就展示给全班同学。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钱学森》为例,一部分学生对钱学森的履历感兴趣,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向全班同学诵读,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一部分学生对火箭、导弹研制这部分感兴趣,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对课文的领悟。可以说,这一自主选择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于是更投入学习。

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拓展课外读书活动。小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有效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充分利用教室资源,将墙面进行改造,粘贴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贤士的读书事迹,以此激励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历届学生的读书感言与读书收获粘贴在感言墙上,感召小学生。

4.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阅读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是个性解读的教学活动,因而语文阅读不能按照死板的教条阅读,可以说这一教学束缚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活跃思维,禁锢学生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成长。阅读过程中的个性见解,能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教学过程,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农夫和蛇》这则寓言中,教科书中的参考是为了避免受害,不要去救那些品行恶劣的人。这一主题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将其定义为思考的绝对权威。教师不能为了功利的分数和荣誉杜绝遏制学生不同的思想见解。在笔者看来,参考答案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学生会有多种想法和认识,教师不能禁锢他们的思维,应鼓励他们找出更多答案。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遵循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则,积极鼓励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逯宝和,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2011,(9).

[2]张明林.走向生本,走向生活,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8).

第4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一、倡导语篇整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传统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扣语法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出现这些情况:①过分依赖词典;②能够理解句子里的每一个词,却不能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③把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割裂开了,无法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④对文章中的一些复杂句子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阅读整篇阅读模式,力求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换句话说,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让学生尽可能地关联,进行最大限度地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意图的心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篇章的连贯和衔接方式来进行篇章层次的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宏观层次的线索去理解语篇。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又要进行语篇层次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语篇层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认识到作者是如何把逻辑上意思相联系的句子组织在一起的,这对正确理解篇章也很重要。

二、了解英语背景知识,重视文化意识的渗透

英语新课程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风情等方面,话题全面且富有时代性。另外,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虽然你在阅读有些文章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一个生词,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影响到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有关的文化背景介绍相当重要,既要为文章理解“蓄势”,又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很难讲清楚教材内容的,学生也很难把握内容的思想内涵。

阅读为学生开启了一个知识的窗口,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面向世界。理解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包括许多非语言知识,对英语高层次的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语言形式上,而是要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层面,使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

三、多种阅读方式结合

阅读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的中心,是对所学语言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理解、分析和综合,掌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整个高中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略读、查读、细读、研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

1 略读(Scanning):略读是为了了解文章大意而进行的快速阅读。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我们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段落,如首尾段、各段的首尾句及多次出现的词等。

2 查读(Skimming):查读是在快速阅读中,有预定目的地寻找特定的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学生根据获得的问题预计信息所在的位置,查找后经过筛选给出合理的答案。

3 细读(Careful reading):细读即详细、逐行地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了领会文章细节,做出合乎逻辑推理的判断。特别要指出的是,细读过程中生词词义的获得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千万不可一味地依靠词典和生词表。

4 研读(Further reading):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活跃思想,鼓励创新,提升理解层次。

四、重视读后活动

新课程提倡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我们的英语阅读课也应重视读后活动,摆脱“为阅读而阅读”的倾向。在学生阅读文章后,通过一些理解性的联系活动,引导学生克服词汇障碍,学习并操练有关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检查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包括理解词汇意义,捕捉有关信息,理解篇章结构和有关深层含义等。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并对阅读效果进行初步检查后,教师可组织安排一些运用性练习活动来引导学生就有关内容通过口头形式进行巩固操练、交际运用,这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语言运用的阶段,也是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的最终目的。问题讨论、课文线索梳理、复述都是可以选择的有效形式。

第5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新课改极为注重教育教学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育教学创新的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好坏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更加会对小学生接受更高层级的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鉴于此,依托创新程度高,适用性强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当前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关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一般性阅读教学策略开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不仅对阅读本身逐渐丧失了兴趣,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环境也相对较差。在教育领域十分注重创新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单调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十分突兀。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首先是新课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了重新确定。小学生在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里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相关活动,更加能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随着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也能有较好提高,这也会对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将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在自主阅读备受推崇的今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尝试。例如,在某一课文学习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计划并留下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进行课文阅读,根据预习任务有选择性进行阅读的办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并探究阅读客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良好认识后,教师应用更为复杂的阅读教学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阅读下小学生积累下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也能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其实际阅读能力,并使其在阅读相关知识学习时有更好表现。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单纯依托小学语文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将课外阅读形式引入并应用到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较为可行。建议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课文类型以及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达尔文的传记选段以及达尔文生平小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与理解后,学生对于课本内课文的学习能够更为轻松,课外阅读所积累下的课外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及理解。课外阅读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内容都能大大增加阅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改变阅读教学单一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能有明显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较好应用。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朗读情感有准确把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得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可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梅兰芳的精彩京剧片段或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应用下,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各种课文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对其他材料进行赏析和阅读,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也能更为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应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选择与创新空间便能逐渐增加,这也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对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诸如微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与阅读教学进行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种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都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形下,小学生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存在从而对常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建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6):102-102.

第6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改进措施

0.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发展思维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学生审美和提高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目标模糊、阅读教学形式化以及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教学过程。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阅读教学目标模糊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制定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和计划,而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盲目,学生在阅读之后也没有什么收获,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目的。

1.2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重视,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对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停留在表层,阅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更加注重教材课文的教学,没有正确的领悟新课标改革的内容,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阅读教学过程华而不实,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3阅读兴趣培养意识缺乏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明确的指出,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教师可以创建问题情境,通过提问技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便会很容易走神,也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2.1以教学要求明确阅读目标

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应该和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一样,首先教师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严格的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让教学过程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制定针对性、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尊重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2.2授以正确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质量,教师应该采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好阅读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阅读。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当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标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是否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对阅读质量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养成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

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学习过程中,在上课前,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谁是最弱小的?”“‘我’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我不是最弱小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且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和模式对全班同学进行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乐趣,使整个教学课堂更加活跃。

例如,在《珍珠鸟》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有趣的方式进行导学,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小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在高涨的阅读兴趣中阅读,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此外,教师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青.关于改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3)

第7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会认知”便是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国际阅读学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快速阅读能力公民的数量将决定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来架构经济体系的国家(或民族)所拥有世界级工作者的质量和全球经济地位。因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将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则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研究综合了前人关于小学教育中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大家对小学教育中阅读教学的重视。

1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阅读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占据的时间最多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研究表明[5],小学教育中的阅读教学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习惯。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感悟与判断能力。事实上,国际上一直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斥巨资实施了全国性“阅读挑战计划”,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创造性阅读法”,葡萄牙社会党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阅读计划等。因此,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的阅读教学

我国教育界关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开展了大量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探索。教育部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针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多项要求,也有研究提出甚至实施了“导读式”阅读教学、“语感”教学模式、“非指导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型和鉴赏型阅读”和“互动探究性阅读”等教学理论。此外,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也颇受关注并提出了如下代表性的方法:

(1)研究性阅读教学[6]。这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即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针对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及展示研究成果。该方法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组织过程并使得阅读更加科学化。

(2)全息法阅读教学[7]。该阅读法包括课前拓宽“视界期待”、课中要充分互动和课后实施综合实践。它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充分注意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进而实现充分的互动。

(3)整体性阅读教学[8]。该方法对各阶段教学过程通盘考虑来设计总的构架,也指教学设计要保证支持教学内容“文章的整体性”。它的特征主要有:①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②要强调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新概念阅读教学[9]。该方法主张“容纳一切有用的阅读老概念,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概念。”。它是针对非科学的落后阅读旧观念、旧传统提出来的,并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3 面临的问题

2003年开展的一项针对34个国家的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对比研究表明,美国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比许多外国的同龄孩子要强得多,而我国的学生却榜上无名。此外,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撰主要为“选文型”编排,它在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却损害了语文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10],这种缺陷往往需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来补救。因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如下不足:①尚未充分认识到课内扩展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对课内扩展阅读的目标定位模糊不清;③阅读内容的选择较为盲目;④阅读形式未能有效支持语文教学目标;⑤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时反客为主;⑥阅读课程组织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充分重视课内外扩展阅读的质量,实现从一本教科书上升为开展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这也是解决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紧迫任务和必由途径。

第8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一、明白概念,树立主体意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只有概念清楚,才能较好地抓好实施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概念不清楚,模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起来就会乱了套,失去了应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力。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行“对话”教学,语文老师应该明白一个概念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对话”阅读?“对话”阅读的过程中涉及哪些方面、有哪些对象?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操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学生阅读文本是一种对话,教师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对话过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学生阅读,其过程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是无声的,但内心是有一股滚动着的激流,是一种思考、分析、判断、感受的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的心智活动。而老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是主体,客体是文本,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怎样搭起沟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呢?

一要树立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的组织者要是没有这个意识,教学时就有可能本末倒置,没有了主次。二要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一种热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热情。比如说,在《化石吟》这一科学抒情诗体裁的阅读教学时,课堂教学刚开始,我用《一个美丽的传说》创设情境,然后由此导入。“石头怎么会说话,它怎么说,说了什么”这样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究这首诗的欲望。同时,利用化石图片也同样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带着激动、兴奋、急切的心情去阅读探究课文。

二、借助“媒体”,营造对话氛围

无论做什么事,讲的就是一种氛围。学生阅读文本,虽然是一种个性化的独立行为,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也离不开“氛围”这两个字,特别是“对话理论”已经成为人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共识之后,这一“氛围”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对话阅读的氛围越浓,其阅读效果就会更好。也就是说,只有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对话阅读的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于文本的阅读理解之中。反之,则要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对话阅读文本的氛围,落实对话阅读。比如说,我们可以借助媒体,渲染氛围。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恰当运用,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良好的对话阅读情境,一则可以弥补学生一些知识的缺陷,二则可以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三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三峡那种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上对三峡来一次亲历,亲历课文意境;二是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三、借助问题,落实对话阅读

第9篇:阅读教学概念范文

1.教材不够贴切,脱离学习实际

阅读教材本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学生才会有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但数学教材里有部分阅读材料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难理解。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材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中国队和加拿大队的比赛成绩――53.80、49.80,来解决小数的加法计算问题,这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于是只能先解决小数减法计算的问题,而题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多少又很难解释,要说明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学生也很难理解。稍微聪明一点的学生会质疑:书本上的成绩“0”不是都保留着吗?怎么现在计算结果的“0”就要去掉!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设想如果改为人民币的相关阅读材料,不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于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就会更加高涨吗?

2.教师忽视阅读,教学蜻蜓点水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有17处提到了“阅读”,有28处提到了“读”。但据调查,90%以上的教师说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阅读教学”。这说明数学阅读教学严重被忽视,以致教师觉得可有可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面对这项调查结果感到十分焦虑。许多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教学不重视,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计算教学、解题教学,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考试又不考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会浪费时间。当然也有教师非常“重视”数学阅读,教材只要有阅读方面的材料就让学生去看、去读,一遍读不好就读两三遍,可这样不求甚解的阅读收效甚微,关键是这些教师没有理解数学阅读教学要怎么读。数学教学中的“阅读”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有区别的,语文阅读更侧重体会文字背后意境,而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更倾向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体会一系列的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以及思考背后潜藏的数学问题,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

3.学生缺乏思考,阅读囫囵吞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1]而现在很多学生不会阅读题目,不能从题目中很快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甚至题目都没有读完就开始囫囵吞枣地乱写,不会冷静思考,更谈不上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关。有些教师常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中碰到问题时才翻开数学课本,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纵观我们的概念教学课堂,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在浅层式的学习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一般“以问题情境导入―初步验证―初步形成概念―再次举例验证―概念最终形成―巩固练习”的流程进行教学,这样一个教学流程看似完美,但是否固化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教师是否还在哪些方面有疏忽?学生是否有了感悟和思考?我认为教师如果在概念教学中多点阅读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读中感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得深入浅出,必须创设数学阅读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最终形成学习技能。

4.材料类型单一,局限眼前实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学习材料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数学阅读是否也需要向课外进行延伸?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深感阅读课外书籍对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性。张荣盘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关注远方,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努力突破眼前的局限,穿透近在咫尺的实惠,遥望远方和宏大。”[2]我们要把目光投射远些,让学生突破教材局限,不要只停留在课内阅读教材的单一形式上,停留在应试层面上,停留在考出高分就好的眼前实惠上,而要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学会进行广泛的数学阅读,在课余时间里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以推荐给学生的课外阅读读物很多,如《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数学城历险记》等。这些课外书籍中有许多有趣、诱人的数学故事内容,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不断地丰富数学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素养。因此,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