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的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的心理护理

第1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慢性疾病;心理护理干预;病情转归

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病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往往易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现将3个月来针对慢性病病人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1例慢性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例,其中糖尿病5例,高血压病8例,慢性肾炎9例,尿毒症3例;年龄19~30岁8例,35~67岁17例。对照组26例,其中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7例,肾病综合征5例,慢性肾炎5例,尿毒症3例;年龄6~30岁10例,40~62岁16例。就诊方式:住院治疗51例。

2心理特点分期

2.1否认期 患者在最初被诊断患了慢性病后往往不肯承认真的患了病,不肯住院治疗,认为化验结果肯定有问题,不肯用药,不肯控制饮食及运动量。

2.2急躁期 经多次化验确诊后希望朝夕之间能遇到灵丹妙药一夜痊愈,表现为服用多种偏方、土方及高级昂贵药物,到多家医院就诊。

2.3接受期 认识到自己的病情状况,开始配合治疗,通过一切渠道“取经”,读书看报,向医护人员询问,对自身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严格控制饮食及按时用药。

2.4忧郁期 疾病迁延不愈,开始过分计较病情变化,此时病人变得敏感多疑,体质下降,病情加重;一旦受到消极暗示,甚至会出现悲观厌世情绪。

3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3.1病因及治疗宣教由责任护士或集体组织形式,以同类疾病为主题,用健康教育表、图片及幻灯片等对患者进行病因、诊断要点、常规治疗方法、用药及饮食注意事项等内容宣教,并鼓励病人提问,了解病人的疑惑,及时解决问题。

3.2人性化护理慢性病病人多因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亲切关怀,微笑服务,及时安慰病人,给予及时妥善处理,缓解其不适,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置身于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有人时刻关注他的感受。

3.3治疗技术熟练病人需要长期治疗,治疗方式多样:口服药物,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治疗方式是痛苦的,长此以往病人会产生焦虑情绪尤其在治疗时间尤为明显,这时他们往往渴望技术熟练的老护士给予治疗减低每次痛苦程度。

3.4良好的治疗环境病人长期住院,医院就是他们的家,要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病区内禁止大声喧哗、吸烟,维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当,可放置绿色植物增添病室活力,建立并维护户外活动的幽雅环境。

3.5饮食指导向病人讲解营养需要及禁忌,但也要做到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增强病人食欲,增强体质,以免没有科学指导过分限制饮食引起患者体质下降;另外在病人进食时为其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也很重要。

3.6空闲娱乐慢性病病人除治疗外空闲时间较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定期组织必要的活动,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尽量减少病人独处的时间。

3.7组织病友交流会邀请治疗效果明显、心理状态积极的病人讲解自己与疾病顽强斗争的故事,让慢性病病人调节情绪,变换心境,不断振奋精神,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

4结果(表1)

3个月后实验组25例病人中经问卷调查有18例病人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余几例病情较重者病情也得到了稳定,未继续恶化,表现为尿检结果尿酸下降,尿蛋白及尿潜血下降约(+)~(++),血肌酐平均下降50~112 mmol/L;实验组病人基本都能较积极地面对疾病,勇敢与病魔作斗争,但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病情好转不明显。可见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对疾病的转归有积极影响。

5讨论

疾病在于“三分治,七分养”,在给予科学治疗的同时,怎样养病对于慢性病病人尤为重要。在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大多数病人由于身体各种不适症状及稍微有些好转又突然因感冒等因素再次反复后,心理逐步变得焦虑忧郁,甚至认为活着没有意义。通过心理干预让病人从被动治疗向主动治疗的方向转变,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与医护人员更好地配合,实验证明取得了明显疗效。

6体会

第2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27―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胸肺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占肺心病病因的80%~90%。重度呼衰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产生肺性脑病,死亡率达35%~75%。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冬春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本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病情严重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预后差,因此积极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病的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人在内科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陈述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患病,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经常与患者谈心。解除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同时要解决患者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

2 做好生活护理

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易过度活动,还应注意休息。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浮肿等症状加重时、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减轻呼吸困难,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生活上满足患者需求,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病情。

3 做好基础护理

病室保持整洁、光线充足,经常开窗,空气对流,温湿度要适当。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预防褥疮发生,保持皮肤清洁,每4h按摩受压部位或给气垫床,骨突部位给棉垫圈或气圈,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洗臀部,经常为患者翻身,更换衣服。保证营养供给,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细菌侵入,必要时用朵贝尔氏液漱口。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4 饮食指导

肺心病是慢性疾病,应限制钠盐摄入,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出汗多时应给钾盐类食物,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减轻心脏负担。

5 控制感染

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氧气吸入,痰多时可行雾化吸入,无力排痰者及时吸痰,协助病人翻身;按医嘱给抗菌素,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输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免失去疗效;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对于全身浮肿患者,注射针眼处应压迫片刻,以防感染。用利尿剂时,需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给药效果。

第3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120例患者在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有效115例,无效5例,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医嘱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自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其中50病人数的40%以上。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作次数,及时就诊以及合理用氧,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缓解肺心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肺心病患者均为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住院病人,男84例,女36例,年龄56---81岁,均符合我国肺心病诊断标准。本组均因并发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而住院治疗。入院时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征象外,全部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征。

1.2 治疗与转归 本组120例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合理给氧、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和护理好转115例,死亡2例,无效3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尽量满足一些基本和特别需求,使病人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及护理。诱导患者保持良好情绪,避免各种精神刺激,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要良好热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给予解释,每日多巡回病房,建立起护患之间的信任感,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从而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发挥病人对治疗的主观积极性。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祛痰工作,使痰液易于咳出,通过适当的摆放,使受累肺段内的支气管尽可能垂直于地面,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叶、肺段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配合有效的咳嗽将分泌物排出,协助患者排痰,对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痰,无力咳出者,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给雾化吸入,对昏迷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如吸痰无效,痰稠堵塞气道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做气管切开。

2.3 氧气疗法 在目前对肺心病还无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氧气疗法仍然是一理想措施。但在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掌握吸氧的浓度和流量。高浓度吸氧,可导致缺氧骤然解除而发生呼吸暂停或变浅,使肺泡通气量减低,从而加重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吸氧浓度过低,则达不到改善缺氧的目的。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控制在25%~30%之间,直至呼吸平稳,紫绀明显减轻。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氧疗的指导,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氧疗效果。

2.4 严密观察病情主要观察内容:①神志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如发现患者嗜睡、烦躁、神志恍惚、谵语、睡眠黑白颠倒等,往往是脑组织严重缺氧的信号,是肺性脑病的征象,应加强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治疗;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进行监护,及时、及早地发现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尤其是心电和呼吸的改变,及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③.加强肺心病患者的夜间观察,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质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患者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发生或加重;由于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及膈肌上移,加重患者心脏负担。以上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病情,使危重肺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夜间护士应勤巡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2.5 饮食护理 肺心病患者常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功能不全,静脉淤血而导致水肿、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饮食配制尤为重要。(1)低盐饮食:控制钠盐摄入,防止钠水潴留,减轻水肿;(2)患者因久病体质衰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过多,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米汤、菜汤、蛋汤、牛奶之类。不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应做好卫生宣教,告知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加强饮食管理,使其掌握防病治病的常识,鼓励坚持戒烟,防止受凉感冒,加强锻炼,指导患者学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方法,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处或通风差的地方,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遵医嘱用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门诊复查,以防复发。

3 体会

肺心病常反复发作,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呼吸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路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8696.

第4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派罗欣;利巴韦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3-02

慢性丙型肝炎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认识,主要经过血液传播,起病隐匿,部分感染者可无任何症状,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丙型肝炎报告死亡数已上升至报告传染性疾病中的第五位[1]。为了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状况,目前最有效丙型肝炎公认的治疗方法是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2],选取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长效干扰素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住院患者,诊断均为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共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5~50岁,平均37.8岁。

1.2 感染途径:有输血史3例,吸毒2例,纹身感染1例,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尖2例,还有1例感染途径不明

1.3 用药方法

1.3.1 用药指标: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诊断明确,ALT轻度或中度升高,抗-HCV和HCV-DNA阳性。

1.3.2 用药方案:根据病人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以及甲状腺功能给予皮下注射派罗欣以及口服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2 不良反应

9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流感样症状8例,骨髓抑制1例,精神症状2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不仅要及时解除患者躯体的不适,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反应[3]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宣传本病的科普知识及其可逆转性,说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最有效的抗病毒方案。治疗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对其表现、产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及应对方法要耐心予以解释。同时说明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逆的,从而消除患者疑虑,使其保持心情舒畅,以减轻不良反应。

3.2 注射派罗欣的时间以及部位的选择:治疗第1~4周注射时间应在每晚20~21时,使患者在睡眠中渡过不良反应。上肢注射时干派罗欣的生物利用度下降[4],故皮下注射部位选择腹部和大腿,腹部注射应避开脐部和腰围线,选择脐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的皮肤,大腿注射选择大腿正中的皮肤。大腿注射前可轻轻拍打注射部位,使肌肉放松,以减轻注射后引起的不适感。为避免出现皮肤硬结,两者可交替注射,但要因人而异。对于腹部脂肪较多、体型较胖者可选择腹部注射,舟状腹者则选择注射。

3.3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3.3.1 流感样综合征:一般注射后4~6小时出现畏寒、发热属正常反应,体温37.5℃~39℃,伴随疲劳、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症状。可随用药次数增多患者发热症状逐渐减轻,一般用药3一5次症状消失。因此,护士应预先告知患者派罗欣的副作用。让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发热轻者,一般不予处理;高热不能忍受者给予冰敷,酒精或温水擦浴,如仍不奏效,可遵医嘱酌情给予解热镇痛剂,但要注意剂量不可过大。以防大量出汗引起患者虚脱[5]。

3.3.2 骨髓抑制反应的护理: 当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减少及血小板下降时不用恐慌,告知患者这些现象都是可逆的。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而使之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使患者知道短期减少药物剂量(改为135ug)甚至停药不会对疗效有太大影响,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在白细胞下降期间,相对限制患者活动,嘱其及时添加衣服,防止受凉感冒,注意饮食卫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天开窗通风,房间空气消毒,增加消毒剂擦桌、拖地次数。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预防发生交叉感染 。同时注意有无牙龈出血及鼻衄等出血倾向,嘱患者刷牙动作要轻,从而减少感染及出血的危险。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给予瑞白、洁欣等升白细胞药物。加用鳖肝醇、维生素B4等处理措施,可纠正出血倾向,疗程结束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多会自行恢复。

3.3.3 神经精神症状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更多地关心和体贴患者,护士耐心与患者多交流,在护理工作中注意疏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向其解释这是暂时的反应,继续应用有望消除病毒,使之配合治疗. 对产生抑郁症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鼓励患者及家属、朋友熟悉了解抑郁的常见行为表现和症状。抑郁严重时停止治疗,必要时给予安定等药物治疗,请精神科医师给予治疗干预。

3.3.4 消化道症状的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患者,及时清理呕吐物,给予温水漱口。

3.3.5 饮食护理:给予低脂低盐、适量蛋白质、糖及足够热量、易消化的清淡可口饮食,少食多餐,增加饮食中蔬菜及谷类食物,限制肉汤、鸡汤、鱼汤的摄入,因为含氮高的食物能强烈刺激胃液分泌,可加重恶心或呕吐症状;症状较重者肌注胃复安10mg可缓解;随着病情变化改善饮食内容,使机体保持营养平衡。

4 讨论

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可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6,7]。因此在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对患者病情及用药的积极观察与护理,有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关系,消除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恐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预防和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治疗效果得以保证。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措施应着重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病情及疾病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198

[2] 华瑞,牛俊奇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最佳选择[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4):253-254

[3] 杨丽翠,孙玉梅。邢卉春,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体验[J].护理杂志,2008,25(2A):5-7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5

[5] 丁素美,李松琴.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22(3):265-266

第5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其中50~60岁年龄组为最高,约占患该病人数的40%以上。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作次数,及时就诊以及合理用氧,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缓解肺心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肺心病患者均为200711~200902收治的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龄42~83(平均51)岁,均符合我国肺心病诊断标准[1]。本组均因并发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而住院治疗。入院时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征象外,全部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征,如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 mm;右心室肥大征;心电图检查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心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 +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I+SV5≥1.05 mV及肺型P波,少部分还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

1.2  治疗与转归  本组50例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合理给氧、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和护理好转48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疾病,有时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一时不能彻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占病人总数的70%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心理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语和表情。对有自持心理的病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发挥病人对治疗的主观积极性。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祛痰工作,使痰液易于咳出,通过适当的摆放,使受累肺段内的支气管尽可能垂直于地面,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叶、肺段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配合有效的咳嗽将分泌物排出,3~4次/d,5~10min/次,对痰多无力咳出者,应协助咳痰,防止窒息,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及化痰药。

2.3  饮食护理  患者因久病体质衰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过多,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米汤、菜汤、蛋汤、牛奶之类。不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花生萝卜干等食物更要严格控制。装有假牙者,嘱其睡前一定要取下,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呼吸道反复感染,喉返神经的咳嗽反射功能差,甚至麻痹,或咳嗽后反射迟钝,往往上述原因造成窒息或死亡。

2.4  正确氧疗  肺心病抢救时合理用氧及观察疗效是主要措施之一。对纠正缺氧、抢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控制在25%~30%之间,直至呼吸平稳,紫绀明显减轻。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氧疗的指导,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氧疗效果。

2.5  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此期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所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紫钳,伴心功能不全致全身性水肿。此期病情的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易合并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此期病人的护理是关键的一环。病人入院后立即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合理吸氧。病人虽未获得血气检查结果,吸氧是当务之急,但给氧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发生呼吸抑制,应采取低流量吸氧,为防止病人鼻黏膜干燥,应加湿化瓶,使氧湿化。

2.6  生命体征和尿量的观察与护理  当肺部感染加重时,常合并右心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出现少尿、呼吸频率加快、脉搏加速,甚至心律失常。重症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尿量减少、循环衰竭、神经系统紊乱等,所以应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的改变。测脉搏要注意其强弱、快慢、有无早搏等。定期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  咳嗽咳痰的护理  我们可以根据痰的色、量、性来判断肺部疾病变化,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协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1)监测痰量、颜色和粘稠度,在床边放痰杯,每天更换1次,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出血现象;(2)保持呼吸通畅,协助患者排痰,对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痰,无力咳出者,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给雾化吸入,对昏迷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如吸痰无效,痰稠堵塞气道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做气管切开;(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时开窗通风,冬季避免空气直接对流以防病人受凉。

第6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肺心病 多脏器衰竭 观察 护理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时间时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痉挛等原因可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继发感染、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脑、肝、肾、消化道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和衰竭。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3例,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50~82岁,平均69岁。73例患者中并发肺性脑病32例,心衰10例,肾功能衰竭15例,消化道出血3例,肝功能损害21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G)2例,并发2个脏器衰竭11例,3个脏器衰竭4例,死亡1例,4个以上脏器衰竭2例,死亡2例。

观察与护理

肺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发生与呼吸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钾、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有关。早期脑组织为可逆,晚期出现脑水肿、脑细胞变性等器质性改变,如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避免进入严重阶段。本组有32例患者并发肺性脑病出现早期症状,如精神萎靡、头痛、失眠、胡言乱语或不同程度睡眠规律及性格改变。经密切观察及进一步检查,结合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提示二氧化碳分压>50mmHg,氧分压<60mmHg,低氯代谢性碱中毒证实此现象系肺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全部病例均加强排痰和湿化呼吸道,预防痰液堵塞气道,在充分湿化气道的基础上做好引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吸痰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3例经上述护理及治疗症状及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无改善,转ICU进行机械通气。

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肺心病合并心衰,在临床上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此,在临床抢救患者时须抓住3个关键时间[1]:①及早发现病情危重是第一个关键时间。②及时处理抢救危重患者是第2个关键时间。③当患者意识清醒后,能逐渐稳定病情,不再使病情恶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饮食及二便达到正常标准,为第3个关键时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抢救成功关键在于掌握病情,争取时间及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方法。本组对10例心衰者进行以下观察:①观察心衰程度:进行评估,监测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喘、紫绀[2],评估患者有心衰的前兆。当患者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疼、食欲不振,少尿者,此时应评估患者出现心衰。②抢救心衰方法:减轻呼吸困难,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尽可能将患者安置于危重病监护病房,进行心理、呼吸、血压等监护,详细做好护理记录。调整,无特殊情况予坐位或半卧位,正确使用氧气吸入,按医嘱及时准确给予药物治疗。

肾功能衰竭的观察与护理:在肺心病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往往最早出现。正常情况下,动脉内培经皮细胞中的一氧化氮(NO)是由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经由L-精氨酸合成[3],在O2的作用下,NO具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同时能够拮抗缩血管物质对肾血管的影响[4]。应及时观察尿量及颜面浮肿,若发现有肾功能异常,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低盐低蛋白饮食,随时复查生化,做好透析准备。

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高碳酸血症和缺氧,胃黏膜血液循环失调,营养障碍,胃酸分泌增加,增加H+的反向弥散,破坏胃黏膜屏障,发生糜烂或溃疡。pH值≤7.20时可作为上呼吸道出血的临界指标[5]。肺心病呼衰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常发生在呼衰的中晚期,治疗比较困难,因此及早发现和积极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预防性应用制酸剂,以及H2受体拮抗剂[6,7],可减少应激性溃疡形成。护理上应严密观察呕血及粪便情况,监测血压,做好输血准备,同时做好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本组3例均及早采取预防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肝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肺心病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引起细胞水肿、变性甚至坏死而致肝功能损害,右心功能不全因右房压力增高而致肝静脉压升高,引起肝细胞、肝窦充血和缺血致肝功能损害。本组2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13例出现黄疸,15例有肝区压疼、厌油。因此,早期应观察患者的食欲,巩膜是否黄染,肝区是否有压疼,并及时行肝功能检查,注意区别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或合并有病毒性肝炎。

DIC的早期观察及护理:肺心病合并DIC时,提示病情凶险,其发生与感染、缺氧、高高碳酸血症、高黏血症等因素有关。本组2例并发DIC,因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而死亡,在护理过程中,注射药物时发现针口反复出现堵塞,抽血难或抽出的血凝结成块,应高度警惕DIC。

心理护理: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连续多年甚至一年几次住院,再加上长期的活动后心悸气短,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压抑、对子女的眷恋感,致使病情加重,治疗不理想,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地疏导安慰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告知情绪激动或低落对疾病的预后转归有直接影响,外界刺激也会对病情产生负面作用,嘱患者精神放松。同时让患者家属配合,在患者面前要尽量克制其情感外露。若患者出现悲观厌世,被痛苦折磨不配合治疗时,要用温和亲切的话语耐心开导,介绍已治愈出院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经过对73例肺心病合并MOF患者的观察护理,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各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征象,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脏器功能发生不可逆损害,是护理好肺心病患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潘蓉巧.从季节和时辰变化的阴阳消长规律谈肺心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8:469.

2 施新娟.缺氧量化评分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829-831.

3 李永东,朱西林.一氧化氮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效应中作用的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3):343-345.

4 HowsTO,KeiltSE,Maskrey VL,et al.Effectofl-arginineonrenal blood flowin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hypoxicchronicob 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Thorax,2006,51(5):516-519.

5 李华德.慢性阻塞性肺病失代偿性呼吸衰竭血气改变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病杂志,2007,4:155.

第7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22-02

糖尿病和慢性心功能不全2者都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早在2013年,我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早已突破1亿人大关,达到1.14亿,也就是我们身边几乎每11个成年人,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1-2];在慢性心功能患者人数方面,虽然患者总数不及糖尿病患者人数多,但患者人数也数以百万计[3]。正是由于糖尿病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上非常常见,致使很多患者同时兼有以上两种疾病,严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康复效果,该院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对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选择在该院入院治疗的6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护理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于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实用内科学》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5]。患者基本情况如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区间为47~76岁,平均年龄(61.58±5.12)岁。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检测数值均大于7.6 mmol/L,经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心脏左心室射血分值在35%~40%,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和气短等典型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表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的西医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内容如下:①糖尿病方面护理。遵医嘱按时为患者发放降糖药物,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等,或为患者规范注射胰岛素。另外针对患者的各种并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如糖尿病足患者,给予局部的创面护理、静脉滴注扩血管和活血化瘀类的药物;②心功能不全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发放和注射进行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方面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给予吸氧[6];③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疾病本身会增加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同时随着治疗的时间的延长,治疗费用也随之增长,从而使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心态;④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上以清淡类食物为主,如绿叶蔬菜和豆类等,不宜多吃高胆固醇类、过甜和过咸的食物,尽量戒掉烟酒。

1.2.2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环节。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从中医角度分析,可大致分为以下4种类型,分别为阴虚燥热型、心气阴虚型、心气阳虚型和心阴阳两虚型[7],中医护理方法各异,具体如下:①阴虚燥热型患者护理。此类患者症状表现在口干舌燥和便结尿赤等,中医角度难心安神滋阴清热角度进行治疗,方药:玄参、麦冬、黄连、丹皮和葛根各10 g,生地12 g,丹参和天花粉各30 g等;②心气阴虚型患者的护理。此类患者症状表现如双目干涩和口感乏力等,中医从益气养阴角度急性治疗,方药:细生地、五味子、葛根和首乌各15 g,丹参、黄精和太子参各30 g等;③心气阳虚型患者的护理。此类患者症状表现如心悸胸闷和神疲乏力等,中医从补气助阳角度进行治疗,方药:半夏、当归和葛根各12 g,麦冬和五味子各10 g,茯苓和丹参各30 g等;④心阴阳两虚型患者的护理。此类患者症状表现如全身浮肿和气短乏力等,中医从益气滋阴温阳角度治疗,药用:女贞子、芡实、郁金和人参各10 g,桑白皮和丹参各30 g等。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的服用效果,首先逐患者记录其饮食和生活作息时间,在患者早饭和睡觉前30分发放药物1次,并记录患者的药物服用情况。

1.3 观察指标

15 d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指标如下:①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8],制定患者心功能疗效标准。整体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其中显效为患者心功能提高2个级别,各种心功能异常的症状表现明显消失。有效为患者心功能提高1个等级,心功能异常的症状表现得到有效缓解;无效为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和症状表现无变化。

1.4 统计方法

数据检测和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20.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后继的统计分析,其中表内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和(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指标检测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从表中可见,两组患者在护理前,FBG、2 hPG和HbA1c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1个月的护理后再次检测,以上3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见表2所示。如表中可见,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对患者健康的威胁十分巨大,重则可能危机生命,因此此类患者早已成为各医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等科室医疗服务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心功能不全和糖尿病均属于慢性病,且目前尚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应的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患者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方面,传统的护理工作以西医护理为主,如在糖尿病的护理方面,主要护理方法为规范注射胰岛素等,在心功能不全方面,静脉滴注溶栓和扩血管类药物等。由于西医往往具有治标不治本的缺陷,致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尤其当患者出院后,会出现反复加重的情况。与西医护理方法比较,中医护理方法能够从患者的各脏器整体的角度着手,进行个性化的用药和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如以该次护理实践为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从患者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两个方面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前者的康复效果更为理想,说明对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黄屹乎.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222-223.

[2] 罗楚.社区全科医疗门诊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其与病情控制间的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46-147.

[3] P庆玲.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4):117-118.

[4]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与分型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3):133.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081-2082

[6] 曹文红.综合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5):694-695.

[7] 杨晓晖.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分期辨治探讨[J].北京中医,2006,25(7):403-405.

第8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其传染性强,传播性广,发病率高,易转为慢性等为特点,少数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种种原因会导致病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临床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使病人有比较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是争取康复的重要方面。

1 心理问题分析

1.1 生理方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功能异常,对体内一些有害物质灭活作用减弱,导致免疫力下降。

1.2 心理方面:(1)恐惧:病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迁延不愈,而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病人对治疗效果信心不足,担心今后的生活以及家庭等问题,这样他就会过分关注病情,详细询问每次化验结果,总想找医生研究病情等。(2)焦虑和无奈:病程漫长,巨额的医药费用使许多病人无力承担,大部分自费病人来自农村,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他们焦虑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些人为此不得不放弃治疗。(3)忧郁:尤其是中年人,且本病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他们肩负着家庭、事业上的重任,却因患病使工作、劳动能力下降,而无法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还需要别人照顾,觉得愧对家人、领导、同事,心理压力极大。(4)自卑:社会上有许多人对慢性乙型肝炎不了解,面对病人歧视、躲避,害怕与其接触,而病人觉得自己有传染病,感到自卑,产生一些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5)求助:病人长期患病,心理上有一种失落感,导致求助心理。觉得自己得了这种病真是不幸,希望得到家人、朋友、医生人员的关怀、同情和理解。而他们的种种需要又因为疾病而不能得到满足而更加失落。(6)消极:有些病人对该病发展的严重性认识不够,不重视。尤其是化验结果异常但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认为一时半会又不能治愈,但又不会死,再加上工作或经济条件差,索性不及时住院治疗。(7)敌对:有些病人因为环境改变,性格缘故或突然得病接受不了,脾气暴躁,将不快迁怒于家属或医护人员,对别人有强烈的戒备心理和敌对情绪,故意刁难、不合作甚至出口伤人。

2 护理体会

2.1 全面正确评估病人,实行个体化护理:病人入院后全面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等。对病人的认识程度,对治疗的态度等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个体实行个体化护理,安慰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士通过自己的服务态度,护理作风,熟练的技术等去影响病人的感受与认识,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并帮助病人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态。因此,积极主动与病人交流,使之产生信任感是非常必要的,要耐心倾听病人的问题并及时解答。经常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2.3 加强健康教育,认真做好解释与指导:针对不同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相关疾病的知识,包括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及注意事项,改变错误的观念,产生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增强治疗信心,稳定病人的情绪,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2.4 积极取得家属的配合和社会的理解:家属、亲友的关心、爱护、支持和社会的理解对慢性乙肝病人的康复是不可能缺少的。医务工作者有责任作好宣传工作,为他们创造一个治疗、康复与生活的最佳环境。同时也要做好家庭成员和亲友的思想工作,从生理上、生活上多给病人以鼓励、安慰和帮助,给病人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使病人安心治疗。

第9篇:慢性病的心理护理范文

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治疗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从而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一般病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50%~70%,每日早晚通风1次,每次15~30分钟。在心肺代偿期,要鼓励病人进行适量活动,其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必要时给氧缓慢增加活动量,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将物品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尽量减少病人的体力消耗及活动量,与病人共同商量制定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时间,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如: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及呼吸困难,待病情好转后,先让病人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以病人耐受为宜,在外出或检查上厕所时,应陪同保证其安全。

改善睡眠:首先保持环境安静与舒适,避免强光及噪音,放松全身肌肉,进行缓慢深呼吸或用温水泡脚,或用背部按摩等方法,以促进睡眠。其次,限制夜间的液体摄入量,睡前解尿。另外,利尿药应在白天加用,并限制午后饮用含咖啡的饮料等。

皮肤护理:此病人由于长期患病卧床,故易形成压疮,所以应指导病人穿宽松棉质柔软的衣服,定期更换,受压处垫气圈,棉褥或睡气垫床,经常按摩骨隆突处,并保持创面平整无皱褶,无碎屑。

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多年老体弱,常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焦虑,痛苦,情绪低落,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再加上多次的住院常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过分依赖医护人员或家人的照顾。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病人沟通,进行诱导与安慰,协助病人了解疾病的过程,提高应对能力,增强信心,从而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进入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病情观察与护理

呼吸观察与护理: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呼吸过快或过慢均为早期呼吸衰竭的现象,因此,要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活动及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呼吸音、心率、心律的变化。同时要注意患者一旦出现烦躁不安,易激动及意识变化,紫绀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床边监护,并指导患者做横膈式呼吸及缩嘴呼吸并陪伴患者使之减轻焦虑及紧张情绪。

吸氧的护理:遵医嘱根据缺氧的程度,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给氧,其流量为每分钟1~2L,浓度25%~29%,并保持通畅,同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用氧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咳嗽咳痰的观察及护理:向病人讲解排痰的意义,指导其进行有效排痰的技巧。①监测痰的量,色和黏稠度,及时向医生报告信息;②可以根据痰的色、量性来判断肺部疾病变化,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协助痰液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协助排痰时,对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若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促进排痰;对于无力咳出者或昏迷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如果而堵塞气道致患者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时,应立即做气管切开。

生命体征及尿量观察:①给病人讲解饮食与水肿的关系以及有关限制饮食和饮水量的必要性;②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③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及摄入量;④每天摄入量以实际出量-1500ml为标准,控制入量;⑤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饮食护理:肺心病患者的饮食配制也不可忽视。①低盐饮食:应限制钠水摄入钠盐<3g/日,水分<150ml/日,热量至少在54kJ/(kg・日),其中蛋白质1.0~1.5g/(kg・日),这样可以防止水钠潴留及水肿减轻;②摄入水量在严格控制摄入的情况下防止水中毒;③高质饮食:多进高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防止因便秘腹胀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含糖高的食物,以免痰液黏稠,少食多餐,饮食为主,减少用餐时的疲劳,保持口腔清洁,以促进食欲,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用药期间的观察与护理:穿刺时保护静脉进行无痛注射,控制滴速在20~30滴/分,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有无肿胀、疼痛等不适感,并观察疗效,病情是否好转。

健康指导:①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使之尽可能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②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指导病人或家属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各种诱发因素,如积极戒烟;避免尘埃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学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如适当的体育锻炼、散步、气功、耐寒锻炼等。③加强饮食营养。④定期门诊随访: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变化的征象。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加重、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发现病人口唇发绀加重等,均应及时就医诊治。⑤指导病人戒烟:少去人群集中、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